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存货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存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利润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质量及资产营运效率密切相关。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同时是确定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增长潜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一直把加强企业资产的管理、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及经营管理水平放在重要的管理位置来处理的。
保证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的充足和及时供应,也就是说企业的存货资源不能匮乏,但是企业又不能大量囤积货物(占用大量的生产资金),因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与存货占用的多少成为企业管理的突出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企业物流管理中对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存货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存货管理的现状
企业往往从最初忽略存货的管理,不在乎库存占用资金的多少,发展到企业存货积压,流动资金严重紧缺,无形中积压了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减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控制存货成本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难点。
存货管理不规范,造成账实不符,信息失真 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双方不签定代销合同,代销或赊销商品不如实计入库存,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除了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长期资产外,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存货。所谓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要消耗的材料等。存货作为企业的一类资产,具有其本身的特征。首先,它作为一定的物质实体存在,是一项有形的资产。其次,它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是流动资产的一类。另外,企业储存的目的还在于准备按正常营业方式予以出售。
存货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存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持续,必须有计划地购入和销售存货。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它的存在势必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一般情况下,存货占工业制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商业流通企业的则更高,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效率。因此,一个企业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通过实施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存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对存货本质的认识缺陷,使得公司的存货大量积压。 大量的存货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存货也是公司的一项“负债”,公司应尽可能地以较低的存货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
(2)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公司的库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 求。公司供、产、销各部门往往片面追求各自部门的利益,彼此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要么公司的存货储备量低于市场需求使之失去市场机会,要么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其储存成本。
(3)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公司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地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的可能性。
(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得公司难以确定科学的库存量。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致使其在对库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凭借主观经验,而不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定性与定量控制。
(5)存货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造成存货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及其上、下游公司。公司内部仅仅建立了以统计核算为目的的小型数据库系统,严重时甚至会误导公司的采购与生产活动,造成存货的脱销或者积压。
(6)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导致公司存货管理的成本大大增加。公司往往以库存静态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存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只局限于库存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原材料。
2、导致存货管理低效的公司外部因素
(1)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人民银行总行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致使各银行的执行利率随之上升,加之各方对物价上涨的预期,一些公司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和资金利率风险,便大量囤积原材料,形成了较多的存货。
(2)物价水平持续上涨。近年来,我国的生产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物价上升的压力持续存在,原材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运输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公司为了降低缺货风险,不得不增加存货的安全库存量,并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避免物价变动产生的风险。
(3)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也会增加公司存货管理的难度,公司常因销售预测不准,造成已被淘汰的产品以及相关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大量 积压。
三、企业强化存货管理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在整合的过程中,公司应当将存货管理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强调公司全员参与存货管理,为存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为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存货管理信息系统。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
(三)优化和改良公司的生产运作流程。在优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公司需要分析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哪些是无效的作业流程,哪些是能够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作业流程,进而消除无效的流程。在简化生产流程的同时,公司还应对生产流程进行改进,使生产线上各个作业流程的时间趋于一致,实现生产线的同步生产。
(四)提高销售预测的准确度。做好销售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公司在进行销售预测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滚动预测的方式,不断地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销售预测进行修正,并让经销商参与整个预测流程,发挥经销商更接近市场、更了解市场的优势,以提高预测的准确程度。
(五)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公司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通过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存货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分明,并保证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杜绝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企业存货;存货管理;管理制度
1 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存货在企业生产中占居重要地位。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二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对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目前看,国内许多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在存货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些,不但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能力,长远看,存货管理不到位,还会导致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降低,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1.1 存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公司存货方面的管理制度:一是未制定存货管理制度,虽然有这方面的规定,但仅仅流于形式,而未予认真执行;二是内部控制薄弱。存货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控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内控制度可及时发现记账错误,有利于防止舞弊。而很多企业或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或虽有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一旦出现纰漏,即实行罚款、降职、撤职,而没有从制度层面上解决根本问题。
1.2 存货管理未能实现电算化
现代企业由于存货种类繁多,核算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而有的企业依然采用人工手段进行出入库管理,没有建立和采用信息化或电算化的数据库管理模式,致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这极易产生以下不利情况:一是,影响存货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会造成帐面数据与实际库存数量不符,产生大量潜在损失,致使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二是,在对帐不及时的情况下,如发生偷盗或遗失等情况,不易及时发现,不利于加强内部管理,人员不足或未具备一定素质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影响存货核算的质量。
1.3 存货积压造成的直接损失
一般来讲,大多数企业都在竭力避免因缺货而错过交货期,造成需求方满意度下降。所以,存货库存积压过大,成为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且长期滞压,容易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直接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1.4 没有将存货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所导致的存货管理成本大增
公司往往以库存静态管理为中心,忽略了存货管理实质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局限于库存满足生产或销售需要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或者原材料。即未能充分利用第三方的物流管理。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强,传统的存货管理方法对企业的自身物资资源和第三方物流明显利用不足。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利用企业物流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资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1.5 存货管理执行力差,不能够及时解决库存问题
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每年一次的清产核查中都要作为重点问题进行上报,但每年都是只上报,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没有处理结果,致使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量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6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存货的监管效率低下
公司内部没有制定关于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即使制定了也因为缺乏严格的考核和监督,使之不能有效运行。造成内部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存货流转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
1.7 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
2 完善企业存货管理的重要措施与策略
2.1 建立存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使账、卡、物相符
仓库最基本的任务,是保管物资在使用期间的价值不发生数量、质量上的变化。物资储存是物资流通的一个条件,它不是在流通阶段的一种消极的结果,相反,仓库工作应该在收、发、保管各个环节上,为加速物资流转,降低流转费用创造条件。而仓库工作的任务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储存的物资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来的使用价值,并促使储存物资最迅速地完成其流通任务,做到仓库存货卡、物与财务账相符,为生产服务。
2.2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___ABC控制法
对存货的日常管理,根据存货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10%~1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80%左右,实行重点管理, 如大型备品备件等。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20%~30%,资金占全部存货总额的15%左右,适当控制,实行日常管理, 如日常生产消耗用材料等。C类存货品种占全部存货的60%~65%,资金占存货总额的5%左右,进行一般管理,如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随时都可以采购。通过ABC分类后,抓住重点存货,控制一般存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存货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效益。
2.3 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首先,计划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生产设备运行情况要充分了解,全面掌握设备的维修周期、备件的消耗周期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作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其次,要规范采购行为,增加采购的透明度。本着节约的原则,采购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同时对大宗原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仓储部门收到采购物资,不论由供货单位运来的或是自行提取的,都要认真负责和实是求事进行质量和数量验收。根据供应部门到货通知单和机电设备、材料验收制度,进行严格的验收,保证物资质量合格、资料齐全。不能重数量而忽视质量,要严格把关,使仓储管理部门保质、保量和及时的为生产单位供应合格的备件材料。
2.4 建立并完善供应商准入制度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协作的伙伴关系
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资质等级、信誉及价格等情况,建立完整的供应商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制止不良存货的发生。其中,最好措施就是企业物资管理部门,为降低企业存货,进一步加大寄售力度。有库存情况下,先消耗库存,然后才能结算寄售的;寄售代销采取多家竞争,价低而质量好的优先使用;寄售代销物资一年一签合同,用料单位有选择权,价低质量好的优先使用。若保证不了安全库存的或有质量问题,可以随时中止寄售;寄售物资不占用库存储备,保证安全库存,不影响正常的生产使用;寄售供应商在签了寄售协议后,必须保证在库区的安全储备量,现场领用都保证随时有库存,并且在消耗一定量后结算一次;方便了大型设备的大修和零故小修;新进的设备,尽量缩小采购批量,加快国产化进程,逐渐推广寄售代销,尽量减少库存积压。寄售代销是企业有效进行降低库存的可行办法之一,应大力推广。
2.5 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必须做好仓储部门物资的接运、验收、保管、保养、发放、盘点等一系列供应管理工作,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降低管理费用。
2.6 完善内部管控 建立行之有效完善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物资在仓库保管期间,仓库工作要做到保护物资的质量完好和数量的不缺,仓库对保管的物资,对数量和质量负全部责任。根据物资本身性能,物资从进入仓库起,仓库即对物资进行质量监督,防止物资的霉变、腐蚀、自燃等质量变化,物资质量的变化轻则降低使用价值,成为残次品,重则使物资成为废品。
(3)仓储与保管控制。第一,保管人员对所保管的物资必须经常作到五清(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四对口(料卡、实物、帐、资金),对所保管的物资要逐件登记料卡,随时记录收发数量。第二,仓库保管的物资,不论库内库外,应按材料、机型目录大类机型组分区、分类,作到“五五摆放”,五、十成行,定量装箱,标志明显,达到过目知数,便于发付,便于检查。并经常保持库内整洁,料架物资表面无尘土,料场无垃圾,器材无锈蚀。第三,物资保管要分工明确,做到按大类有储备定额,不但要随时掌握物资的储备量,同时要掌握储备资金,每月要定期分析增减因素,采取措施。掌握和统计按定额供应的物资支领情况,把好定额关,对发出材料做到日清月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第四,为使收发物资及时准确,要采用“四号定位”的管理方法,即将库房、料架、层数、货位四者统一编号及料场的区、点、排位,可以知道货物所在库和具置。必要时,一个人可以发付全库的物资,并能做到及时准确。第五,提倡练基本功,每个保管员都要做到“四懂”(懂器材名称、规格性能和用途,懂保管保养知识,懂业务流程,懂物资消耗规律)与“三会”(会计算、会保管保养、会识货)。“十过硬”(收发、识货、写算、报表、保管保养、“四对口”、“五五化”、“四号定位”、使用度量衡、执行制度)过硬。
(4)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施盘点控制,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为公司的存货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5)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2.7 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
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流程特点,使用合适的库存管理软件,建立公司的存货管理信息系统,使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公司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实现存货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公司的存货管理效率。充分利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要想使存货管理达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要尽快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ERP软件。利用该软件使人、财、物、产、供、销全方位科学高效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堵塞漏洞,降低库存,使存货管理登上新台阶。
2.8 全员参与存货管理
优化存货管理除了需要公司管理层改变经营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和管理外,还应该让公司的采购、仓库、财务、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部门均参与到存货的管理中,共享存货管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来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存货的目标,有效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柳金霞.浅析企业存货的管理[J].山西科技,2003(3).
[2]王利平.管理学原理(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一)企业对存货可变现净值设定的审计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是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异,而可变现净值的设定是否恰当,是审计其跌价准备计提的核心。审计时,应对以下几方面予以关注和审查:
1.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应为销售的现金流量扣除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作为原材料的存货,还应扣除达到预计可销售状态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扣除后的净现金流量为可变现净值。
2.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按照规定:
(1)企业通常按照单个存货项目测试其可变现净值和计提跌价准备;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测试其可变现净值和计提跌价准备;只有难于与其他项目分开计量的存货,才可以合并进行可变现净值测试和合并计提跌价准备;
(2)原材料等为生产而持有的存货,材料价格下降并不表明其可变现净值已低于成本,只有当预计其加工成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该材料才可以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
(3)售价、合同价不是可变现净值,但应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销售的存货,有销售合同的,按合同定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超过合同存量的存货,应以一般销售价为基础计算可变现净值。
审查以上事项时,如果发现企业未按上述原则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应建议其重新进行减值测试,或由审计人员在企业会计人员配合下进行减值测试。如果重新测试的结果应计提的跌价准备,与企业已计提的跌价准备有较大差异,应建议企业进行调整更正。
(二)存货跌价准备计算方法正确性的审计
首次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可按照“应提数=存货成本-本项(类)存货可变现净值”这一公式计算的正值计提(负值不提);以后期末再计提时,对于已经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则应按照“应提数=本项(类)存货的账面价值-期末该项(类)存货可变现净值”公式计算,该公式计算结果为正数的,则为应补提的准备,计算结果为负数的,则应按照该负数绝对值与已提跌价准备数两者中较低者冲回已提准备。
审计时,如果企业计提或冲回的存货跌价准备不符合上述原则,应建议做调整更正。
二、对存货跌价准备使用和转销的审计
(一)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以外,小企业售出商品时可以不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待期末时一并进行调整。《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总说明”中规定:小企业以存货进行非货币易和债务重组(以物抵债),都应结转其付出存货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应包括其账面余额和作为备抵项目的跌价准备金额。
审计时,如果小企业对于非货币易和债务重组的付出存货未按规定结转已提跌价准备的,应建议予以更正;对售出存货已结转跌价准备的,则不必建议更改。
(二)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以付出存货进行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债务重组、非货币易时,应同时结转付出存货的账面余额和相应的跌价准备余额,对于售出存货是否应结转相应的跌价准备,则未提及。
但在之后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财会[2003]10号)中规定:
(1)计提了跌价准备的存货,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的同时,应结转对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2)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转出的存货,也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而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的原则进行处理;
(3)某项已提跌价准备的存货部分转出的,应采用转出存货与未转出存货账面余额比例法结转转出存货的跌价准备。
另外,存货发生毁损报废时,报废存货的跌价准备应转出抵减报废损失。
审计付出、报废存货应结转的跌价准备,如果发现企业的做法不符合上述规定,应建议企业更正;但是,如果应结转存货跌价准备数额并不很大,或者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期末存货项目列报的真实性,也可以不要求企业进行更正,但应告知企业以后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被审计单位执行的是新准则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及其《应用指南》,对已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付出时如何结转跌价准备,只提到已售存货结转成本时,“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结转到什么项目未作规定,其他新准则对此也未作更具体的规定。
笔者认为,这里除《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规定可供遵照外,其他情况下发生存货付出,其跌价准备的结转可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办理。鉴于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企业最终经营成果并不发生或很少发生影响,因此对采用不同方法结转存货跌价准备,审计时都可予以认可。
三、对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审计
已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如果以后价值又得以恢复,其恢复增长的价值应在原计提的限额内予以转回。各类会计制度都有与此相同或相类似的规定。
审计存货跌价准备转回时,应把握如下原则:
一、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存货控制和管理关键在于控制存货的占用总额是否合理,构成存货总额的各项存货所占比例是否恰当,分析查明企业存货占用不合理和形成积压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控制存货储备,降低企业存货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的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益。由于中小企业或乡镇民营企业正处于创业和资金积累的发展阶段,如何使中小企业的存货价值最大化,减少持有存货的成本和风险是企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赢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存货管理的目标要求
在现代企业中,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存货管理既要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又要保证尽可能地少占用资金。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生产和销售预算已确定的情况下,存货量的大小取决于采购。采购量太少会使存货不足,影响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进行,无法完成预算。而存货过多则要占用较多的资金,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致使企业的资金成本会上升,效益会下降。企业进行存货管理,就是要尽力在各种存货成本与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从而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的。总之,企业必须从整体出发,统筹全局,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存货种类的特点,从而采取不同的存货管理方法。
三、存货管理的方法
1.存货ABC分类管理。存货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公司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A类存货的特点是金额很大,但品种数量较少;B类存货金额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多;C类存货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金额却很小。经济订货量模型(EOQ)。所谓EOQ,即经济订货批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它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之和最低时的订货批量[2]。典型的存货订货规模就是估算出适度的订货规模,使得成本实现最小化。
2.保持适当的存货周转率。一个公司若要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应当十分重视存货的管理。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对公司的流动比率有重要影响,因此,对存货的流动性的分析很重要。
3.准时生产制(JIT)。准时生产方式是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研究和开始实施的生产管理方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中心思想是寻求、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形成浪费的一切根源和任何不产生附加价值的活动。
四、存货管理的现状
1.内控制度不健全,岗位责权不明晰。由于企业人员较少,管理部门相互兼职较多,销关键环节缺乏市场的预测和有效的监控,往往都是一人说了算,负责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和办理出入库手续等全过程。
2.存货储量不合理,资金占用过大。根据分析提供的资料,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存货资金平均占用为流动资产总额的40%—50%,也可因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企业往往从最初忽略存货的管理,不在乎库存占用资金的多少,发展到企业存货积压,流动资金严重紧缺,无形中积压了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周转速度明显减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控制存货成本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难点。
3.存货管理不规范,造成账实不符。信息失真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企业长远发展,账务处理不规范,实现销售不做销售收入,不按实际结转库存产成品,对收回货款不列账,形成资金体外循环,造成存货账面数大于实际库存数,账实不符;部分相关联企业之间的货物转移,双方不签订代销合同,代销或赊销商品不如实计入库存,形成实物数大于账面数;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保管员岗位,不按规定设置明细账。
4.利用存货偷逃国家税款。这些企业在创办初期,大量购进库存商品,以取得大量的进项税金,使得相当长一段经营期内出现留抵税额,在存货达到一定程度,将有税款产生时,即以经营不善为由向税务机关申请注销,再以其他名义重新注册登记新企业,以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目的,对注销企业的存货是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还是按适用税率征税,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给纳税人利用存货偷逃税款造成了可乘之机。
五、强化存货管理和控制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存货内控制度的作用。企业要依据《会计法》、《公司法》健全法人制度,履行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组织建立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从严格采购、销售制度,规范存货采购、消耗、销售环节,建立供应、销售方的信息档案,加强对其信誉、资质等级管理,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岗位职责,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发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牵制作用。
2.注重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永远停留在“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经营理念上,要实现从粗放型的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跨越。必须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选拔或任用思想品德好、能为企业尽职尽责服务、具有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担任存货的采购、进出库、销售、财务管理的关键岗位工作;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激励人,要选好人、用好人,充分调动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3.加强存量信息追踪分析,严格存货控制管理。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合理确定一定数量的基本存货为管理原则,勤进少购,以免大量资金积压在存货上,采用现代存货管理手段,及时了解追踪存货量的变化,详细分析并尽量以能使存货的存储成本、存货不足引起的短缺成本、订货、装运和提货成本三者之和为最低时,确定企业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要尽量在各种存货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4.增强自律观念,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环境。企业在抓好自身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加强与各级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职能部门在政策、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针对企业规模小、经营范围广、涉及税收、工商、银行政策多的特点,加强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举办相关法律和业务知识培训班,提高了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高了财会人员业务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增进与社会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了解,营造了良好的宽松的经营环境,取得对企业的支持和发展,实现国家、企业和员工利益的三赢。
[关键词]存货 风险管理
遵循存货风险管理的原则,对存货风险进行正确及时地识别、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的,也是公司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存货风险管理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存货风险管理时,要遵循的存货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第一,强调存货的事前管理。该原则要求在公司存货发生损失之前,对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前瞻性的预测、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预防措施,使其存货管理损失减少到最低。
第二,预设最坏的情境。企业在设置存货风险测度指标和风险变动范围时,预先假设存货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及其对企业的影响,需根据具体企业假设相对应的存货状况,以便在危险时刻通过非常手段扭转局面。
第三,数量化佐证以衡量风险程度。存货风险程度的判别除了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必须通过计算有关存货风险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便进一步证明存货风险的程度。
第四,分析控制。企业根据存在的存货风险进一步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力措施控制风险,使存货风险处在安全范围之内。
第五,弹性化调整。企业存货风险指标标准值和风险区间的制订基础是企业的历史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的经济环境。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企业每年应根据上一年的资料和当前的经济形势,修订企业存货风险指标标准值和风险区间。
二、存货风险的识别
企业管理层通常对存货的风险是比较关注的,引文这种风险造成的后果是比较直接的。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资产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存货风险的种类主要包括:不良存货资产风险、存货价格风险、存货规模风险等。存货管理风险主要产生于存货的成本,包括取得成本、存储成本、缺货成本三个方面。
企业管理层进行存货管理可以运用每月或者每个季度收集到的存货进出量,损失量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的评价。存货风险资料的收集关键在于不良存货产品数据的收集,一般需要月末或季末进行盘点和统计。根据收集到的企业存货数据,计算企业的实际存货风险值,然后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存货风险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确定各存货指标所处风险区间,最后根据以上计算的数据,结合当前企业和市场情况,采用定性的风险识别法,对企业的存货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企业存货风险的严重程度。
三、存货风险的识别
实务中,可以运用一些财务比率指标对企业的存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比如,可以计算企业的不良存货比率,将本企业的不良资产比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结合行业特点、存货的特性、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其企业的竞争战略,基本上可以确定企业的存货管理是否存在相应的风险和风险的强度。如果企业的不良资产比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以说明企业的存货管理风险较小,存在较大的利用空间来进一步开展存货的科学管理。如果企业的不良资产比率远远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则说明企业的存货管理存在较大的风险,企业需要积极地的采取必要措施对企业的存货管理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企业可以同时运用多个指标进行存货风险的评估:
产销比率:本年产品销售成本÷本年累计生产产品成本×100%
供销比率:本年产品累计销售成÷(本年初库存产品成本+本年累计生产产品成本)×100%
存货周转率:本年产品累计销售成本÷平均库存产品成本÷累计发生月×12
四、存货风险管理
那么,如何有效的管理企业的存货风险呢?强化企业存货管理和控制的对策,针对企业存货管理普遍存在的风险,结合目前公司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实施具体的企业存货管理策略,进而完善存货管理制度,提高存货管理效率。
第一、加强成本控制。首先,加强采购环节成本管理,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公开透明;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协议,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库存。其次、加强存储环节成本管理,存储成本是指为保存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的资金所应计的利息、仓储费、存货破损的损失费、设备维护修理费用和管理费用等。存储环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储存空间成本,包括把产品运进和运出仓库所发生的搬运成本以及租金等仓库成本。这些费用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变化很大,储存空间成本随库存量的变化而变化。2.库存风险成本,它反映了存货的现金价值下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远远超出公司的控制范围。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存储保管环节可采用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控制存货水平,要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
[关键词]存货 采购管理 库存管理
烟印企业存货主要分为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三大类,原材料主要包括纸张、油墨、电化铝,因烟包印刷特殊性,对纸张和油墨等主要材料要求很高,许多纸张是经过特殊加工的进口高档纸,油墨很多是专用定制油墨,电化铝也有很多专印烟标等图案的定制品;半成品指烟包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产成品主要是指各类的烟包成品。存货的经营管理运作,对公司资金运营和盈利能力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存货采购成本的降低是公司降低成本最直接方式之一。同时仓库管理,是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进出的最重要环节,与生产和销售直接相接,是公司经营的基本保证。从烟印公司的存货特性来看,其对存储期、存放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存放环境的不适宜,可能直接产生报废,给公司带来损失。同时仓库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存货周转速度,进而直接影响着日常资金需求量。下面从存货采购和库存管理环节两方面来分析烟印企业的存货管理。
烟印企业目前在采购存货环节存在几个共性的问题:
1、主要材料纸张、油墨、电化铝中很多是大宗订购,通用性较差,因而企业对原材料的备库量较大。一旦产品结构调整,原有部分产品专用备料无法消耗完,最后导致报废,损失严重。
2、采购渠道稳定,同材供应商比较单一,没有相应的供应商信息体系。当某种原材料出现缺乏时,很难找到适合的替代供应商,导致材料的不适应性或采购价格,影响公司的整体运营。
3、没有完善的采购绩效考核制度,采购管理环节的结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因采购管理的问题影响生产销售,造成损失。
在采购环节中,首先要确定采购数量和次数。材料成本一般包括购置成本、存储成本、订货成本和缺货成本。而这四类成本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增加材料采购次数,减少材料库存数量时,存货的存储成本会降低,但采购次数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订货成本,材料库存的减少会提高缺货可能;相反,订货成本与缺货成本降低,材料储存成本会相应提高。因而,如何确定印刷材料最佳库存数量,使这四项总成本之和保持最低水平,是实现烟印企业材料库存管理目标的首要问题。最佳库存量的确定首先确定经济订货批量。经济订货批量指在保证生产或销售需要的前提下,从耗费成本最小这一目标出发所确定的每批材料采购数量。在确定材料采购批量时,既要考虑材料采购费用准备费用,又要考虑材料保管费用。烟印企业客户稳定、资金充裕、对于常用主材一般拥有稳定的供应商,材料价格在相对时间内是稳定的,订货主要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确定订单,成本很低;通常为了保证客户需求,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况,因而购置成本稳定、缺货成本为零、订货成本可忽略。此时与存货进货批量、进货次数有关的就只有储存成本中的变动成本。因而烟印企业的材料采购管理要重视购置成本中的价格和存储成本中的合理库存量这两个因素。
针对这两个因素主要在采购环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1.完善招标等一系列的价格谈判程序。在公司建立专业价格谈判小组,小组主要由采购、工艺、成本、职工监督等人员组成,根据市场上同种材料和同等品质材料信息,对公司所需主要原材料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估底价及建立相应要求的供应商资质资料库。从多种渠道收集供应商信息,与供应商议定一个双方认可的公平合理价格。主要的采购方法有:
①联合同类企业共同需求集中采购,用大批量需求优势取得相对较低的价格。很多烟印企业都由集团公司控股,而集团公司下属的几家子公司有同类型公司。因共同服务于烟草客户各子公司所需的原材料很多是一致的。可以统一各子公司的材料需求,集中向纸张、油墨、电化铝等大宗材料供货商提出采购需求。集团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来选择适合的供应方,集团公司资金强大、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较大,很适合公开招标。通过招标,供货商进行公开竞标后,公司能取得价格品质最优的采购材料。但要注意定期需结合市场波动情况重新招标定价,避免过长执行某一招标价格而脱离市场行情。同时集团公司在做出集中采购大宗原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子公司的个性需求,比如运输费用、送货时间等细节,尽可能地降低子公司的成本费用负担。
②企业内部实行供应商报备制度,建立完备的供应商储备库。多了解各原材料的市场供给情况,不要局限于一家供应商采购。目前大多烟印企业采购方式比较单一,一类原材料和一家的供应商维持供给关系,单一供给使得公司对市场缺乏全面了解,在价格和品质要求上总是一言堂,缺乏可比性,久而久之价格和质量越来越不符合公司要求。现在社会信息化发展很快,相关的原材料采购信息是比较容易得到的,采购部门要积极了解市场行情,搜集多个供应商的详细资料,通过性价比、售后服务、供应商实力等多方比较和权衡,同种材料引入两个或两个以上供应商,形成竞争机制,让供应商在较优价格下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最终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当遵循就近原则。在同等采购条件下,优先选择最近的供应商,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运输费用,另一方面也更便于应对一些突况,降低采购风险。
2.根据不同材料特点,确定其最佳送货期。材料送达的不及时会造成生产停工待料,并增加相应停转产成本,甚至影响产品的交货;但材料过早入库,容易产生积压,不仅占用场地和资金而且增大了超过保质期的报废风险。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来执行采购计划,保证生产环节、销售环节顺利进行,并对购进过程进行不断跟进,发生异常及时修正补救。
3.严格按生产计划和材料特点确定采购计划,按计划确定采购数量。烟印企业一般在每月末会接到下个月的生产计划,采购部门依据生产计划和实际库存,逐月编制采购数量计划,采购数量计划是按生产量的材料消耗定额,以及仓库材料的实时库存情况来编制的。对于临时追加的计划要及时修改采购计划。平时采购部总结日常工作,通过经验总结搞清哪些材料属于常用的,哪些是零星的,让采购计划更加合理有效,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
4.加强材料的验收入库管理,把好原材料的采购质量关。对于企业来讲,原材料的成本和品质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品管部没有把好检验关,有问题材料进入生产环节会造成废品损失和产品质量事故,反而会使公司延误产品生产,并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
5.完善采购制度,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考核。从制度上杜绝因个人原因影响公司利益的情况发生。同时应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学习和积累采购技巧,提升其业务能力。并完善公司在采购部门的考核,将采购效果与采购人员的直接挂钩,加强采购部门的内控管理。
存货的库存管理除了材料外,还有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库存管理。大多烟印企业规模较大,日常生产投入量很大,在生产环节中的在产品和原材料数量很大;同时因控股等原因,对客户需求是完全服从的,为了保证供应,不可避免地产成品存货量很大。因而存货的库存管理尤显重要。烟印公司的仓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原材料、成品验收后存入存货的集中仓库,另一部分是由仓库调配原材料而形成的流动仓库,它主要地点在各生产线上。目前烟印企业目前在库存环节存在几个共性的问题:
(1)因烟印材料供应的特殊性,原材料的库存品种和数量较大,专用材料往往因产品的变化而闲置。占用资金,提高了不必要的存储费用。在生产过程中的存货疏于管理,对于领用未使用完的材料往往因未及时清理而过期浪费。为了保证客户的绝对要求,往往加大订单生产量,多出的产品往往因改版等原因成为废品,形成积压。
(2)仓库现场管理混乱。烟印公司对纸张的保管的温湿度有严格的要求,现场监控不严,造成纸张、成品的变形报废。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堆放、清点不明确,转运中造成油墨放置过期而报废。
(3)对存货的储存期情况的预警机制不健全。原材料一般控制在半年,成品和半成品期间控制在三个月。往往仓库管理人员对存货没有认真、仔细进行检查并跟踪报告,没有及时消化积压材料,最终造成报废。
(4)存货流通过程中存在错误信息误导采购和生产计划。单据等信息录入存在不及时和误差,相关生产领用及采购人员在查询原材料库存数时,采用了不准确的数据,误导采购订单的制定,或造成缺货延误生产,或采购过多造成积压。
仓库管理是公司经营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烟印企业,材料品种多种多样,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储存标准,如何有效的对原材料和产成品进行管理,降低储存风险和成本,保证正常生产,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ABC控制法,根据库存物品的重要程度分成ABC三类。A类品种少、价值大;应作为库存的重点管理,比如常用纸张、专用的油墨、电化铝等;B类通用性强,品种多,价值不如A类大,应在订货数量和订货时间上加以控制,不需专项重点跟踪。比如通用的油墨、辅料等;C类存货量大金额不大,可适量加大存货量,减少订货次数,比如常用化学溶剂等。
2加强公司的仓库管理绩效考核,控制现场管理。把仓库工作责任与考核指标挂钩。对仓库环境的温度、湿度实行定时巡查,并现场作好巡查记录,如遇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正常库存环境。对存放的原材料(仓库和生产点),仓库管理人员做到每日清理定期清查,包括原材料的保质期、物料状态等。出具书面报告,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汇报进行处理,比如报废等。
3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打造公司的仓储策略。应通过各项措施提高仓库作业效率。在入库、摆放、保存、清点和出库等多个环节的上采取最优管理措施。提高仓库自动化水平,烟印企业的库存主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的库存管理,提高存货的流动性,虽然引进自动化设备会增加企业对库存管理资金投入量,但长期来看仓储自动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浪费、节约成本,回报率还是很可观的。
4实现库存管理数据流的信息化。引进ERP信息管理系统,制作贴合企业特点的库存管理模块。将订单管理、生产计划、物料供给、采购计划、现场指挥等生产经营体系通过数据连接,达到资源共享。同时加强仓库录入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其业务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祝仙.不可忽视的存货管理 .经济论坛 .2011
【关键词】存货管理 风险分析
一、存货决策中的风险
存货管理中不仅要保证有适销对路的存货和合理的存货结构,还要研究怎样把存货的数量控制在最优化水平上,这就是存货决策。存货决策中的风险就是不能准确将存货的数量把握在最优水平上,即一方面夸大企业正常的存货需求量,盲目进货造成高库存;另一方面看不到企业在未来对存货的需求量,不能及时补充货物造成存货不足。
1.高库存下的市场风险与应对措施
(1)高库存下的市场风险
①存货的增加要占用较多的资金,使企业付出更大的持有成本,加大利息支出,而且会增加与存货有关的各项开支,如采购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
②在经济过热的形势下会给企业带来收益,然而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时,价格发生下滑,高库存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在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时,如金融危机,则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③存货库存积压过大,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也丧失了机会收入,而且长期滞压,容易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直接形成损失。
(2)在高库存下,出现市场风险时应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①应该详细掌握企业各种存货的数量成本,避免后面的盲目购进带来新的压力。
②对市场作出科学判断,是迅速处理减亏来减轻资金压力还是等待市场加暖。这时候对市场的走向判断非常重要,要求有敏锐的市场判断能力和丰富的销售经验。
③应该对现在存货进行未来生产产品价值的预测,是迅速处理原料还是继续生产;是继续生产还是停产或减产,所有这些都必须权衡利弊迅速作出决策。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巨额的亏损。
2.存货不足的市场风险与应对措施
(1)企业保持较少的存货,为保证生产经营,必将加大采购费用,影响生产,不利于节省生产时间;同时影响销售。销售是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前提,如果不能扩大销售,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2)在经济形势上涨的情况下企业错失时机。相对于其他高存货的同行企业,由于企业库存量不大,不能从经济形势上涨中获利,这在企业的发展以及竞争中都将处于不利地位。在存货不足的情况下,出现市场风险时应做好以下应对措施,一方面要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尽可能降低采购费用,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另一方面把握市场形势,做好市场预测,我们的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果断出击,对市场进行大力开拓。
二、存货日常管理中的风险
目前,存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存货的日常管理不能象现金管理那样得到重视,还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大规模上,因此存货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二是未制定存货管理制度,虽然有这方面的规定,但仅仅流于形式,而未予认真执行。三是内部控制薄弱。存货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控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内控制度可及时发现记账错误,有利于防止舞弊。而很多企业或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或虽有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真正发挥作用,一旦出现纰漏,即实行罚款、降职、撤职,而不是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例如:各种材料物资归公营部门管理,产品、半成品归生产部门管理等,各归口部门负责制定分管存货的资金定额和具体的管理办法。然后将各部门分管的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所属各级单位和个人,实行存货的分级管理。
2.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如采购、验收与付款;保管与清查;销售与收款;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等。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不得越权审批;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帐,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建立领用审批制度;销售应符合内部的有关规定;处置时应明确范围、标准、审批权限和责任;存货取得、验收、保管、领用发出、处置各环节凭证资料需妥善保管。
(5)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参考文献:
[1]邵英.高库存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会计师,2009.3.
[2]黄晓燕.美英两国关于存货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对比研究.会计师.
一、存货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意识――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日趋重视,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无穷无尽,它是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成本控制――以成本节省和成本避免这两种基本思想,针对产品生命周期业务过程,综合工程方法、组织实施和会计计量的多样化手段而实施的成本控制。
控制存货成本出于以下原因: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在流动资产甚至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存货影响到当期的损益;减少存货可以有效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经营风险,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目前存货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存货成本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并不符合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1、存货不是资产。一般企业认为存货是资产,乐观地认为其一定能变现。DELL公司总裁迈克・戴尔认为,“库存不是资产而是负债”,因为拥有过多的存货,必须为之支付大量的储存成本。且当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存货占用且不能及时变现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
2、财务管理的疏漏。只注重存货实物形态的管理,即注重存货的收、发、存的管理和实物保全,忽视存货价值形态的管理。
3、存货信息缺乏共享。库存管理谈不上什么技术手段,仓库除了一本账簿记载着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货品基本资料的其他方面很不健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主要依靠手工来进行,使得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各部门之间无法共享真实可靠的信息。
4、缺乏对物流管理的整合。存货管理“小而全,大而全”,只注重内部物流系统的整合,而忽视了对企业外部物流资源的利用。企业负责存货计划、采购、储存、领用、出库全过程管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物流管理资源。
综上所述,各企业应该寻求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存货成本之路,提高企业利润。
三、加强存货成本管理的方法
1、采购环节成本管理,杜绝采购中的高价格和浪费
(1)建立健全企业采购体系,加强采购管理。实行必要的招标采购,公开透明;选择好供应商,实现供应渠道的稳定和低成本;通过与供应商签订所需物料协议,得到缩短提前期、减少物料库存。
(2)利用互联网降低采购成本。①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问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采购成本。②统一从供应商订货,以求获得最大批量折扣。③将生产信息,库存信息和采购系统连接在一起实时订购,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实现“零库存”管理。④实现库存、订购管理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损失。⑤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生产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⑥求购信息和“实时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让全球的供应商报价与竞价,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供应商。
2、存储环节成本管理
存储环节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储存空间成本。储存空间成本包括把产品运进和运出仓库所发生的搬运成本以及租金、取暖和照明等仓库成本。这些费用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变化很大,储存空间成本随库存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公司在估算空间成本和资本的时候,不仅要计算固定成本,还包括变动成本。第二,库存服务成本,包括保险和税收带来的成本。第三,库存风险成本,它反映了存货的现金价值下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远远超出公司的控制范围。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存储保管环节可采用ABC管理法,实施有重点的存货管理,降低保管成本;存货优化,指以最少的资金占用和最低的成本耗费控制存货数量,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合理需要;控制存货水平,要平衡存货采购与生产投入的数量与时间,平衡批量采购成本与存储成本,以形成最低存货成本。
3、物流环节成本管理
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包括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动力资源等。物流资源的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仓储成本。
(1)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要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来确定什么创造价值、什么不创造价值;对供应链中的采购、产品设计、制造和分销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实现物流的准时、准确、快速、高效、低耗,同时达到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目的。
(2)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仓储费用和运输费用,减少推销和采购差旅费用;形成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门从事物流工作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加快企业产品的流转速度,提升产品服务形象。
(3)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减少物流设施投资费和物流人员管理费、减少流通环节、减少在产品质量和货款上的被欺诈行为;使企业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所熟悉的业务,将资源配置在核心事业上。
4、把握内控制度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从广义来讲,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应当实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进行,保证所有有效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保证对资产的记录和处理均经过授权,保证账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
(1)存货采购内部控制。①存货采购审批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业务按计划申报程序进行,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②签订存货采购合同内部控制。保证存货采购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要求主管领导对采购人员进行授权委托,授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内容;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合同,无权在授权之外签订合同和变更合同的内容,合同的副本应送会计和计划部门审核价格与留存。③存货验收和入库内部控制。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④存货采购资金支付结算内部控制。要保证货款支付正确、合法。财会部门接库房通知承付货款,应审核合同的签订是否符合规定;验收单、入库单是否真实可靠,是否与合同一致;进货发票是否合法,是否与合同、验收单、入库单、付款通知单的品名、数量和价格相符。审核无误后,办理付款手续,进行货款支付结算。⑤存货核算内部控制。应通过采购部门和财会部门的日常核算保证存货采购业务资料准确、真实。采购部门和库房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库房应登记材料卡片,采购部门登记既有数量又有金额的明细账,定期将收料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账簿及有关账簿,月末与采购部门和库房管理部门进行核对。⑥存货内部稽核内部控制。应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月末将收料单与材料明细账核对,同时材料明细账还应同财务部门的材料分类账、总账核对,由内部稽核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程序和会计制度。⑦存货内部审计。应保证存货业务合同有效、保管安全、付款正确,会计核算准确,各部门资料反映真实可靠。由内部审计人员抽查存货采购合同,审查合同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效,同时审查在途存货,审核各部门核算是否正确,各部门反映的数据是否相符,有无违反规定程序和舞弊行为,还要对存货的内控措施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