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设备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备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采油系统;设备管理;细节管理

中图分类号:TH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7-0116-02

1加强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采油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油田企业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通过修理、改造和更新等手段恢复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成本,促进油田企业的生产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发展就要生产产品,而设备是生产的基础工具,因此设备管理工作是企业最基本的一项工作,设备技术性能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油田企业的原油产量高低,还关系到生产的成本和效益,更是安全生产的基础。通过设备管理用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获得最佳的设备效率,因此,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采油作业一区于1978年投产,是一个具有20余年开采历史的采油区,随着油田不断深入勘探、开发,采油班站设备、设施日趋老化、陈旧,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由先进设备的精细化、智能化、自动化和多元化取代了现有的传统设备。传统的设备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其管理的要求,需要有更精密的科学设备管理理论作指导,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对设备管理更加精益化。按照系统论的观念,从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实现多元化,并同企业各项管理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员工的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注重细节管理,争创管理典范,是全面提升设备精益管理的关键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设备的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发展。采油作业一区经过20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方法:以注重设备细节管理,通过开展“十字”法设备管理、典型设备管理示范站等活动,使资产设备精益管理迈上新水平。

2.1 以“十字”法设备管理活动为突破口,夯实精益管理基础工作

针对人们对采油一线长期以来存在的传统观念,我们选择了以“十字”活动为突破口,重点抓了三个专项整治:整治采油站生产现场的“脏、乱、差”,以净化作业现场环境;整治设备的“跑、冒、滴、漏、乱”和“脏、松、锈、缺、差”,以提高设备基础管理水平;整治采油站区域内不规范管理模式,以塑造全新的采油站区形象。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一是强化岗位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化,营造了“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二是通过采油厂精益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增强员工对设备操作的信心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通过对采油班站环境的改善和老区设备的更换,为精益管理的成功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2树典型示范井站设备,带动作业区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精益管理仅仅局限在抓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制定了“学习、对照、建档、落实、评优”的“十字工作法”,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台设备到大型机组设备”的循序渐进的推进思路,学习先进采油作业区的设备管理经验,对照好的做法、创新管理思路,建档立案,分层次落实到各个基层班站,作业区评优选先,制定出自己的标准井站及标准设备,样板机泵,建立健全了区域内精益管理责任制,将隐患处理、紧固、周期换油、维护保养、环境卫生等工作全部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充分体现了全员参与精益管理的工作理念。同时,通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开展达标竞赛活动的形式,将先进典型示范站、先进典型示范机泵及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到全区。另外,还将达标竞赛活动与QHSE.IC体系形、年终评优选先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调动了基层班站“争创典型不停步,年攀先进新高峰”的积极性。

3采油作业区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设备管理采用何种模式都必须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相结合,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及运行机制相符合,从实际出发,建立企业设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使设备投资和设备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就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在设备管理中应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贯穿设备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采油作业一区经历了20多年的生产开发,虽然引进了不少先进的技术设备,设备管理机制也逐步完善和进步,设备的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但还存在以下不少实际问题,需要在以后的设备精益管理中进一步做详实的工作。

(1)设备种类、规格型号多,老旧设备占有一定比例。造成设备节能效果差。

(2)在设备管理中由于部分区块生产能力下降,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

(3)部分抽油机由于输入、输出轴磨损,减速箱漏油现象得不到根治。

(4)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重生产轻设备管理,为保证生产,频繁调参现象增多。使设备寿命周期缩短,费用增加。

4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措施及对策

由于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并逐步向精密化、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设备投资也不断增大,而与设备相关的费用如折旧费、维修费、能耗费、税金等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因此,管好、用好、修好、改好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了;如果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事故,对连续生产的石油企业来说,会造成停产和经济上的大量损失。针对作业区目前设备管理的现状,提出自己对设备管理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4.1严格落实好设备巡检制度

岗位巡检是采油作业区日常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都是在巡检中发现并解决的,如果不能按时巡检、巡检不认真势必造成设备损坏,严重的将造成设备报废,为此,作业区根据所管设备现状制定了抽油机井10个巡检点、油水泵6个巡检点,每台设备巡回检查点的标定位置,都标定在易于巡检的显著位置上,巡检人员在每次巡检时对每个点检查情况在记录中打“√”或打“×”,对打“×”的及时汇报并采取防护措施,方便了员工按点巡检。在油水泵管理上,作业区加大对机泵油的使用和管理,重点对用油设备及电机的维护保养工作。我们在油水泵上标画出巡回检查点,以及标画出机泵旋转方向。在抽油机上标画巡回检查点等,使员工在巡检时更加一目了然。

4.2制作检查标准图册

作业区在油水泵管理上制作了检查标准图册,并在101中心站、102中心站等输油泵站制作机泵“维护保养提示卡”,更及时有效的提醒操作员工对机泵的维护保养意识。并在油水泵上标画出巡回检查点,以及标画出机泵旋转方向。同进,我区自行研制对100D16*5型水泵在其轴承端盖处进行钻孔,功扣,从而填加丝堵,这样能够及时、方便地对机泵进行脂的补加工作,解决了以前厂家未安装油加油孔,在员工操作填加机油时柝卸端盖的困难问题。为方便职工操作对机泵护罩存在的问题及时做以整改,并自行研制的“对开式”安全防护罩,在机泵轴承箱上,泵轴旋转的部位上安装“警示防护罩”,时刻提醒操作员工安全意识。按照油田公司及资产科对油管理细则规定,作业区对29座采油计量站的油器具配置完备,并对原有的油料箱及机油壶、机油桶、漏斗进行改装,按照采油站实际用油量的大小,将油料箱改小,这样既节省了油又保证了油的质量,并在储油箱内加装了三级滤网装置,在机油壶上,我们有在入口及出口加装了二级滤网,在机油桶的入口加装了一级滤网,在漏斗上也加装了二级滤网装置,更加有效的保证了油在使用上的油品质量。

4.3实行设备“三定”管理

对项目使用的设备,对作业区所有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落实岗位责任操作规程挂牌制和班组人员交接班制。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定岗到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作业区在设备维护和保养上按厂科室要求,由采油站责任人承包单台设备,站长主抓机泵的状态监测工作,作业区组织检查验收,对存在问题的设备重点监测,对监测不正常的机泵做到及时处理,确保机泵的正常运转。通过几年来设备状态监测工作的实施,效果良好,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出设备的使用状况,2009年共完成18台设备的监测工作,共查出问题2台次

4.4 作业区每月按照QHSE.IC管理体系要求,开展对全作业区所有设备及操作手进行考评的活动

内容包括现场实际操作、抽考提问、相应资料填写,并由考评小组评定,作业区全员参与。每次活动评选出标准抽油机2台,标准油水泵2台为红旗设备,评选出设备操作手4名为优秀操作能手,分别给予50~100元奖励。年终作为评选厂及油公司资产设备管理先进个人依据。

4.5资产清查、油公司V7.0资产系统的录取工作

2009年,作业区配合厂资产科共完成2次资产清查工作和年度资产报废工作,并及时上报各项基础资料,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更加明确的摸清自身“家底”。 如果生产管理者不能很好的了解资产的使用情况,就不能够组织好生产经营工作。只有掌握资产设备的使用现状,才能充分使用、盘活闲置资产,发挥其价值,在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上才能够更准确地细化单位操作成本和优化投资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的开展更有利的展示出设备、设施实际使用状况,及时动态的调整设备的使用,掌握设备的新度系数及技术更新情况,为更好地盘活闲置资产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5结论

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组织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以及现场管理。在加强设备管理基础工作的同时,在厂资产科的领导下,作业区精心管理,充分调动各中心站及现场使用单位的积极性,通过制定设备管理规划,完善设备管理运行机制,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技术,使采油作业区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路品.设备管理内容与技巧[C].设备管理论文.

设备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勘单位:设备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TUl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040-02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出台以及伴随着国内外对于资源的强劲需求,地质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地质市场领域对外全面开放,国家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进人地质市场,随着地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地勘单位对设备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强烈,“设备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这一观点正成为各单位的共识。设备使用单位纷纷围绕着如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挖掘设备在经营活动中的潜力,提高设备管理的有效性,使设备管理效益最大化等问题开展研究。

一、地勘设备管理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地质工作任务少,国家对地勘单位设备投入减少,一些地勘单位连养活职工都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勘单位走向市场。以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为例,其前身为宁夏地矿局探矿队和第二水文队,在地质钻探任务较少的情况下,走向市场,目前已成为宁夏自治区唯一一家具有一级专业承包地基处理的队伍。所以,地勘单位既存在地勘专业设备,也存在建筑类通用桩基、工程勘察等设备。伴随着地勘单位走向市场,经济效益成为单位追逐的第一目标,传统的地勘设备管理模式及优点没有被传承下来,由于多种原因。地勘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出现了滑坡,主要表现在管理机构不健全,设备管理人员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拼设备现象严重,因此,加强当前地勘设备管理,使设备效益最大化成为地勘单位的当务之急。

二、地勘单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设备购置的盲目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地勘单位快速发展的需求下,购置一些生产效率高、技术含量高的大型设备成为地勘单位的首选。宁夏伊斯兰地质工程公司为地基专业施工队伍,在全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之际,公司的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增长,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在2006年购嚣了一台旋挖钻机。钻机到场后。由于不适应武汉地区的地层,致使旋挖钻机常年在全国各地施工。再加上在选择旋挖钻机的生产厂家时,没有做好市场的调研。在设备选型时,只追求功率大、效率高的因素,却没有结合具体的施工任务特点。结果造成了一台旋挖钻机在形不成规模效益的同时。频繁出现了设备搬迁成本大、故障多、亏损严重等问题。

2.设备维护管理存在的缺陷

由于地勘单位使用的设备一般使用环境差,且多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设备,地质工作人员常年在野外工作,形成粗放的工作特点,在进入市场经济后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地勘单位重使用、轻维护的设备管理模式大行其道,设备只要能够运转,就一直满负荷运转,根本没有得到休生养息的机会,有的工作任务甚至超出了设备使用范围,致使设备及早进人了报废期,我公司在1996年时,购置了两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利勃海尔挖槽机,由于维护不到位,使用不合理,造成2000多万的设备在使用的10年间没有创造出与其对应的价值,便处于报废状态,给国家和单位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3.设当管理人员缺乏,机构不健全

地勘单位在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后。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在计划经济时代设置的设备管理机构被视为冗余机构,被撤的撤,被并的并,保留下来的寥寥无几。再加上近年来地勘单位在人才梯队的建设上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的设备维修保养人员数量几乎没有。我公司在1996年以前,招收了一批地质技校的技术工人,这批技术工人在以后的几年里,起到了支撑公司发展,维护地勘装备良好的支柱性作用,但在此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招收类似的技术工人,在原来的技术工人逐步走上管理岗位后,后来上岗的设备操作维护人员便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既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水平。设备的操作维护更是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地勘单位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地勘单位设备管理工作对于快速发展的生产形势已难以适应,为了更好的发挥地勘设备的作用,需要对目前的设备管理加强,

三、设备管理的途径

1.加强疏导,合理配置地勘设备

地勘单位在购置地勘设备时,要有计划地购置,尤其是购置一些大型的高、精、尖的关键设备,一定要进行周密论证,要反复比选,对同一类型的设备,应从生产厂家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质量等多方面进行考证,保证设备在购回后,有长期的用武之地,促进设备的资金回笼和产生经济效益。对于一些轻型设备及易损设备,引导职工合理运用资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这些设备,在遵守市场规则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单位的项目施工中,这样。既能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叉能通过职工购置一些设备,完善单位装备层次,提高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

2.基于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设备管理观念

一是在设备管理观念上由重技术性向重经济技术性转变。要提高单位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不仅要关心设备的投入,更要重视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回报,以效益指导生产;二是在设备配置上由保障型向需求型转变,以满足需要为前提,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效益,保证正常生产;三是在运作机制上由粗放管理型向精细效益型转变。狠抓设备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网络,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工作的各项考核制度:四是在设备使用上由急功近利型向长效回报型转变。对设备进行终身管理,处理维修与使用关系、投人与产出关系,实现设备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五是在设备管理上由滞后型向超前型转变。坚持和完善设备岗位责任制、日常维护保养制和巡回检查制等,对设备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存在问题做到超前整改,防患于未然。

3.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加大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地勘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配置设备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让一些单位配备专职的设备管理机构和人员确实有些为难,但我们在设置机构及管理人员时,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挂钩,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了设备维护保养力度。另外,在各单位招聘人员政策上,积极招聘一些具有设备相关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对一些在职的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应加大相应的培训力度,因为随着高技术含量设备的数量的增加,需要一些高素质的操作者和管理者,所以培训一批高素质的设备管理人员迫在眉睫。

4.加强生产现场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地勘单位生产现场具有流动性大,设备生产现场环境恶劣,尤其要注重设备现场维护保养,才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这就要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加强对设备

的维护保养,努力提高操作者的素质。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就是要求设备周围的环境整齐、整洁,并根据设备本身特点。安装防腐、防震、防尘、防潮等设施。对于新购设备。要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向厂家咨询,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对于一些重大的设备,应经过厂家培训,取得厂家的操作证后,上机操作,操作者一定要做到“三好四会”“四项要求”“五项纪律”。“三好四会”就是管好、用好、修好、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四项要求”就是整齐、清洁、、安全,“五项纪律”就是凭操作证操作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要求;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发现异常立即报告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设备维护保养分为日常保养与定期保养,两者要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对于一些高、精、尖的大型重要设备,要做到“四定”,定使用人员,要选择责任人心强、技术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操作;定检修人员,要选择专门的检修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定操作规程,对每台设备要制定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要熟知于心。并严格执行;定维修方式和维修备件,优先安排预防维修计划,保证维修配件及时供应到位。

5.探讨设备管理新模式、提高利用率

针对地勘单位的设备既有专用性,又有通用性的特点,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挖掘设备管理的潜力,应该积极探讨设备管理的新模式。如在使用过程中采用租赁制的方式,由使用单位向设备管理单位租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设备进行调剂,合理使用:另一方面便于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同时,由于把设备使用费用与经营效益挂钩。可以加强设备现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运行状况,进而有效地降低设备维修成本。由于实行了租赁制,设备管理单位将会严格执行设备回场检查制度。对各种设备在回场时,由专职人员对其性能、基本资料、技术档案、工具及备件进行验收,发现问题由操作者负责整改,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这样将会便于掌握设备的性能状态,进行动态管理。使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有效地得到落实,降低设备故障率。

设备管理范文第3篇

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物业的价值不但取决于坐落位置、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和室内外装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配备设备的品质性能、系统结构和运行状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竞争机制的引入,物业对现代化设备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事实上,设备管理几乎涉及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归纳其功效与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系到声誉和生存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社会声誉乃至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物业设施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人们能安心方便地生活和工作,企业被认可,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竞争力得以加强,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反之,如果一些设备经常处于性能不良或停机待修状态,直接影响整个物业的功能发挥,降低物业的使用价值和社会声誉。甚至无法再取得人们的承认,丢掉市场,丧失生存的根本条件。

(二)关系到服务的成本和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设备管理对服务成本的影响,除了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外,还有设备的投资效果、停工损失、维修费用、能源和材料消耗等。

加强维护保养,能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节省维修费用和减少停工损失。

树立经济运行的意识,注意节约运行中的能耗费用、操作费用,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来减少日常机物料的使用量,杜绝“跑、冒、滴、漏”等缺陷,以减少相关费用开支,使设备一直处于最佳、最经济的运行状态。

随着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遍使用,设备所占资金在固定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显然,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设法提高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而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无疑是关键。具体说,就是取决于设备经济管理的一系列环节是否达到最佳水平。

二、设备管理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良好的设备管理要做到:

(一)建立先进的设备管理体制

1、按物业管理企业的规模、考虑用设备的数量、复杂程度和设备集中程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检修人员的技术力量和组织形式,结合企业的特性、功能及工作特点(运行班次、有无假日)等各种因素、实事求是地设置设备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力求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体现先进性。

2、设备管理负责人必须熟悉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条例:必须熟悉设备的技术理论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

3、加强设备管理体系得人员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培训,对操作人员实行使用维护培训,对检修人员实行技能培训,并把各项培训工作列入设备管理工作计划中。

(二)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规范的物业管理企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度。

2、设备基础资料管理制度。

3、设备运行和维护保养制度

4、设备检修制度。

5、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6、培训教育制度。

7、特殊设备管理及应急制度。

8、各类机房、变配电房的出入登记制度等。

(三)做好设备管理的基础资料工作

基础资料工作是设备管理工作的根本依据,基础资料必须正确齐全。利用现代手段,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使基础资料电子化、网络化,活化其作用。

设备的基础资料包括:

1、设备的原始档案:

①基本技术参数和设备价格;②质量合格证书;③使用安装说明书;④验收资料;⑤安装调试及验收记录⑥出厂、安装、使用的日期。

2、设备卡片及设备台帐

设备卡片将所有设备按系统或部门、场所编号。一台设备有一张设备卡片,设备卡片上登记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基本技术参数、设备价格、制造厂商、使用部门、安装场所、使用日期等。

按编号将设备卡片汇集进行统一登记,形成一本企业的设备台帐,从而反映全部设备的基本情况,给设备管理工作提供方便。

3、设备技术登记簿

设备从一开始到报废的全过程。包括计算、设计、制造、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报废,均应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每台设备建立一本设备技术登记簿,它是设备的档案材料。设备技术登录簿中有:

①设备概况:即设备台帐上的资料;②设计参数和条件、技术标准及简图;③设备运行状况;④备品配件;⑤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情况;⑥设备大中修记录(包括时间、费用、人员);⑦卡;⑧设备事故记录;⑨更新改造及移装记录;⑩报废记录。

设备技术登录应及时准确齐全,应反映该台设备的真实情况,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4、设备系统资料

因此,除了设备单机资料的管理之外,对系统得资料管理也必须加以重视。系统得资料包括:

①竣工图:在施工时原则上应该按施工图施工,但在实际施工时往往会碰到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变动,把变动的地方在施工图上随时表注或记录下来,尤其是管道及阀门安装的规格、位置、标高及走向等。如果在施工时没有把变动的地方表注或记录下来,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困难。施工结束,把施工中变动的地方全部用图重新表示出来,这样的图纸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竣工图。竣工图应由资料室及管理设备部门保管。

②系统图:竣工图是整个物业或整个层面的布置图,在竣工图上各类管线密密麻麻,纵横交错,非常复杂,不熟悉的人员一时也很难查阅清楚,系统图就是把各系统分割成若干子系统(也称分系统),子系统中可以用文字对系统的结构原理、运作过程及一些中药部件的具置等作比较详细的说明,表示方法灵活直观、图文并茂、使人一目了然,可以很快解决问题。系统图也是对员工培训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参考教材。

(四)设备管理目标

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现有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这是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检修时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设备技术性能的发挥、使用寿命的长短,固然同设备的先天条件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后天条件,即设备管理的好坏。如果一台设备能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定期检查修理,就恩能够保持设备的完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反,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降低设备的有效利用率,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引起设备事故,造成设备的损坏或报废。

1、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根据统计,设备事故大多是由于操作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由于操作使用不当,没有正确的维护保养,设备必然容易陈旧老化,设备的故障及检修也逐步趋向频繁,花费在排除故障及计划外检修(抢修)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设备有效工作时间越来越少,设备停机或无效工作时间越来越多,势必会大大降低设备的有效利用率。但是不能任意削减必要的维护保养时间来提高有效利用率,也不能任意加大设备的运载能力,使设备长时期超负荷运行,这样“拼设备”势必加剧设备的损坏直至报废。

2、设备的完好率:

设备的完好与否是通过检查来评定的。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不同,评定的标准也不同。一般的完好标准为:

①零部件完整齐全、符合质量要求及安全要求;

②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功能达到规定要求;

③设备技术资料及运转记录齐全;

④设备整洁,无跑冒滴漏现象;

⑤防冻、保温、防腐等措施完整有效。

评定为不完好的设备,应针对问题进行整改,经过维护、维修,消除不完好因素,升级为完好设备。如果经过维修,仍无法达到完好的设备,应该加以改造或者报废处理,不能使其长期处于不完好状态。

(五)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做到专业管理同安全管理相结合越是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越应注意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应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管理业务水平的人才。但是纯依靠少数专职设备管理人员来管好企业的所有设备是不可能的,还应该发动企业全体员工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共同用好管好所管辖区域内的所有设备。因此,对操作使用设备的人员要加以培训教育,要求操作使用人员懂设备的用途、结构、原理、技术性能、使用要点、维护方法、故障的排除及报告等基本知识,教育大家正确使用设备、爱护设备。最后应该做到操作人员会检修设备、维修人员会操作设备,并要求只有取得了国家考核颁布的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的人员才能上岗,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实现设备管理目标的影响因素

(一)现代化设备带来的新问题

现代化设备在各类物业管理企业的大量使用,使物业管理企业在服务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1、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可以获得高效率和高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故障损失大、磨损腐蚀加快、严重污染环境和能源资源消耗大等。

2、设备的投资和使用维护费用大量增加,迫切要求注重设备与设备管理的经济效果。

3、现代化设备技术综合性强,全过程环节多,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必须进行系统管理,确保服务体系得优化运转。

4、使用现代化设备,岗位分工较细,经常是单工序操作,设备结构复杂,人的感官能力难以适应。因此,要求加强人机关系得研究,以保证人与设备的协调。

(二)传统设备管理方式的局限性

面对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维修型设备管理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1、传统设备的大量工作集中在维修阶段,而较少注意设备全过程的管理。

2、设备维修的目的是为保障服务的单一设备修复,本质是静态管理;在科技迅速

发展的情况下,只能是“复制古董”。因此,不能适应对现代化设备进行系统管理的要求。

2、传统设备管理不能保证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制造与使用分家,前半生管理与后半生管理脱节。因此,不利于有效解决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新问题。

3、传统设备管理在技术、经济、组织三者关系方面,侧重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同时对组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4、传统设备管理仍然停留在单纯配角服务的阶段。在企业转变为以经营为中心的情况下,不能为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及时提供技术、经济保证。

5、传统设备管理只注重设备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参加,没有把同设备有关的部门、人员组织协调起来,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由于传统设备管理存在局限性,它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在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形势下,管理好现代化设备的客观要求。

四、设备管理的内容

(一)设备管理的范围

设备在其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处于运动状态,分别表现为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种状态。设备的物质运动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而产生磨损、疲劳、腐蚀和老化等性能劣化,因而需要修复、改造和更换,甚至报废处理。设备的价值运动是指设备在制造产品过程中的资金转化,即将设备原有价值和维持费用通过提取折旧和记入服务费用,逐步转移到服务的成本中去,从而导致设备净值不断下降的过程。两种形态形成设备的两种管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他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因此设备综合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技术管理,而且包括经济管理。物业的设备管理,习惯上又分为设备投产使用前的前期管理和使用后的后期管理两个阶段。前期管理抓从规划到投产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物业管理企业早期介入前期管理工作,这将为后期管理工作和向业主(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打下良好基础。后期管理工作抓从设备运行到报废这一阶段的全部工作。它是物业管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设备管理的具体内容

设备管理围绕设备的两种运动状态和整个寿命周期,具体开展以下各项工作。

(1)组织管理包括设备管理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展开,组织机构的建立及人员培训,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贯彻和实施。

(2)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的规划、选型、采购、订货、安装、调试、使用初期管理及信息反馈等。

(3)设别固定资产管理包括设备资产的验收、编号、移装、调拨、租借、封存、报废以及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等。

(4)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包括设备使用制度、操作维护规程的制定,日常维护与定期维护、组织维护检查评比及管理等。

(5)设备修理管理包括设备修理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修理工艺的设计和新技术的采用,修前技

术、生产准备,修理技术文件、工作定额的制定以及设备品配件管理等。

(6)设备状态管理包括设备技术状态完好准备的制定,设备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状态检测、

诊断,设备的故障和事故管理等。

(7)设备技术改造与更新管理包括技术改造、更新项目的确定和计划的编制、改造、更新的组织和实施。

(8)动力设备(管网)管理包括安全运行、维护检查和供能管网管理等。

(9)设备经济管理包括设备投资、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用、改造更新资金管理等。

(10)设备信息系统管理包括信息系统得建立,信息的分类和处理,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等。

五、做好设备管理现代化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归根结底是设备管理思想、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成为制约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瓶颈。积极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对设备有效地进行综合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效能达到设备管理现代化是物业管理企业解决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领导必须重视,尽快完善本企业的设备管理体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进一步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开辟道路。

(一)树立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思想

设备管理现代化首先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即树立设备综合管理的思想,明确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使它与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方面形成有机的结合。运用系统管理理论,改变过去孤立地看待设备管理的观念,做到与企业管理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完善设备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

根据设备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合改革设备管理与维修组织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建立与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相适应得全员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专群结合的班组设备管理。健全设备前期管理、状态维修、改造更新和奖惩制度,以适应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三)采用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

推广应用设备诊断技术,从状态维修向预知维修发展;应用ABC分类法提高备件管理水平;应用网络技术组织关键设备大修理工作,达到缩短修理工

期和维修费用、资源优化的目的,以提高设备寿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经济性。

(四)使用先进的设备管理工具

设备管理范文第4篇

1、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定,同时,以前的管理制度比较落后,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供执行,导致了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管理比较混乱现象。部分企业长期没有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核对和注销,导致了设备管理的账目混乱。

2、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低下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越来越多的科研器材等。企业在添置新设备时,往往没有对已有设备进行检查,同时也没有对各个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进行汇总分析,导致了不少新添设备重复购置。同时,部分部门盲目的追求设备的现代化和高档化,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花巨资购置的设备往往使用几次,就闲置不用,造成了设备的使用率低下。

3、设备管理混乱

企业的设备管理比较混乱,设备仪器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往往是不同部门的人员在管理着自己所使用的设备。同时,在企业内,信息闭塞,沟通交流少,设备的购置和使用情况不够透明,也缺少设备的共享机制。长期的将设备资源进行分散管理,导致了不少设备仪器的闲置,而急需使用那些设备的人员却无法使用。

4、资产的流失

企业的部分人员往往是借着改革的旗号,将一些设备进行划拨和转让,甚至给予个人,导致了企业资产的流失。同时,企业的设备报废比较频繁,而且数量也比较惊人,很多设备是使用不当导致的损坏,管理不力、维修不及时和企业的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往往没有充分的利用损坏的设备,而是直接报废,导致了企业资产的流失。

5、管理手段往往滞后

企业对于设备的管理方式,依然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即通过账簿的手工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严重不符。部分企业在购买相应的设备管理时,往往只是单方面的考虑费用,对于维修和维护方面却没有考虑。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时,因缺少专业维修人员,维修不及时而闲置,同时采用落后的管理手段不能够对相应的设备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的整理、收集和分析,无法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

二、解决对策

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要想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就需要不断的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要不断的进行设备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设备管理者要不断的解放思想,要充分的认识到设备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关系到企业发展目标能否顺利的实现。企业设备管理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思考,不断的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来确保企业资产的完整,充分的发挥出设备的能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及体制

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在企业中的设备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设备的添置计划、设备的采购招标制度、设备的入库验收和设备的领用及保管等。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不断的提高效率;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企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日常的检查,能够促使设备管理人员严格的遵守国家和企业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利于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对于企业的设备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不断的提高其管理设备的水平。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如设备的管理方面的知识等,利于向设备使用者进行讲解设备的特点、类型、性能和用途等,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加强对设备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企业要经常的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设备管理人员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学习,不断的提高自我能力,确保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4、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在企业中,往往会有很多的设备,要借助计算机进行管理,力争实现设备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群体化。设备管理部门通过网络和各个实验室及设备保持着联系,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各处设备的数量和使用效益等,实现设备的动态管理。同时,对于设备的使用,还需要使用者进行签名,保存相应的使用记录。

三、结束语

设备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备管理;涵义

Abstract: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equi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ursuit of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application of a series of theories, methods, through a series of technical, economic, organizational measures, material movement and the value of equipment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asonable use equipment technical and economic methods, comprehensive equipment management, make the equipment life cycle cost/benefit ratio (i.e., cost effectiveness) to achieve the best level, namely equipment assets comprehensive benefit maximization.

Key words: equipment management; meaning

中图分类号:TK28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设备是主要的生产工具,是新技术的载体,同时也是企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设备是有形固定资产的总称,具备直接或间接参与改变劳动的形态和属性,并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其原有形态和属性的劳动资料才被看作为设备;设备属于固定资产的范畴,但不全是。国家有明确界定。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条例,以资产为纽带,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设备管理体制;建立以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具有现代管理方法的设备管理内容;建立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的设备投入机制。对设备实行综合管理,最终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服务,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设备管理的分类

设备管理分为自有设备管理和租赁设备管理。自有设备按照设备折旧、使用台班进行自有机械费的核算;租赁的机械费按照租赁时间和单价核算机械租赁费;自有机械使用费、机械租赁费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的机械费,进行成本核算。

1.1自有设备管理

根据设备使用计划进行设备的调配,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合理调配设备资源,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主要处理现场设备的日常管理及机械费的核算业务。主要包括:使用计划、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设备台帐管理、设备使用、设备日常管理、机械费核算等。

1.2设备租赁管理

根据工程预算和整体进度计划,结合自有设备情况制订设备租赁计划,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工程顺利施工。根据租赁数量、租出时间、退租时间、租赁单价核算租赁费,根据租赁费、赔偿费结合工程项目进行机械料费的核算。主要包括:租赁计划、租赁合同管理、设备进场、机械出场、租赁费用结算等费用结算支付。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

凭证管理、数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

2.1 设备凭证管理

2.1.1在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中,用于记录设备管理和技术活动,以及经济核算,并明确管理各方责任的书面证明,就是设备管理凭证。凭证是随着设备物流和价值流的流向而传递的。传递过程中,有的环节需要保留作为依据,所以凭证的联次设计要合理,并在每一联上注明所缴存的部门。凭证格式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2.1.2设备数据管理

2.1.2.1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收集、处理加工和解释,使其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有的信息仍是以数据表示的)。它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排序、检索、修改、存储、传输、计算、输出(报表或图形)等这一整个过程。

2.1.2.1设备数据,主要指设备管理与维修领域内所产生的数据。通过对价值流(设备采购、维修等费用)的数据管理,使各级人员及时了解设备各项费用的发生及流向,进行费用控制;同时,通过对凭证上的数据与实物核对,避免资产流失。

2.1.2.3设备分类与资产编号

在填写设备台账和卡片时,均要涉及设备资产编号,而资产编号又与设备分类有关,必须实行统一的划分与编号。另外,为了便于设备管理和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企业应对设备进行科学编码,使其既有识别,又利于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

2.1.2.4设备资产状况统计,包括以下三方面:全部设备: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价值在行业规定限额以上,属于固定资产的所有设备;生产设备: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生产设备:指设备修理复杂系数在规定限额及以上的生产设备,是生产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2.1.2.5设备资产原值、净值及新度系数

该项统计反映企业每年设备资产规模和老化程度。设备新度系数为设备资产净值与设备资产原值的比,是价值角度,反映报告期内企业设备新旧程度的一个统计指标。通过该指标的统计分析,为企业制订设备更新规划提供依据。

设备资产原值、净值数据由企业财务主管部门提供,由设备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统计,填入表格。

2.1.2.6固定资产生产设备折旧率及年折旧金额

2.1.3 设备档案与资料管理

2.1.3.1档案与资料的含义和区分

设备技术档案是指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形成,并经整理应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说明、计算资料、照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与资料,通过不断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的设备档案。

设备资料是指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和改造所需的产品样本、图纸、规程、技术标准、技术手册,以及设备管理的法规、办法和工作制度等。

设备的档案和资料都是设备制造、使用、修理等项工作的一种信息方式,是管理和修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设备档案与资料的区别是:①档案具有专有的特征,资料具有通用的特征;②档案是从实际工作中积累汇集形成的原始材料,具有丢失不可复得的特征;资料是经过加工、提炼形成的,往往是经正式颁布和出版发行的。设备档案也是一种资料,是特殊的资料。

设备档案与资料的管理是指设备档案与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放保管、供阅传递、修改更新等环节的管理。

2.1.3.2档案与资料管理内容

设备档案一般包括设备前期与后期两部分。前期档案包括设各订购、随机供给和安装验收的材料:后期档案包括使用后各种管理与修理的材料。

设备管理资料包括为加强设备管理,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及企业所制订或编写的法规、制度、规程、标准等资料。

2.1.4设备规章制度管理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是指指导、检查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规定,是设备管理、使用、修理各项工作实施的依据与检查的标准。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可分为管理和技术两大类。管理类包括管理制度和办法;技术类包括技术标准、工作规程和工作定额。

2.1.5现场设备的安全管理

2.1.5.1要注意高温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持续高温,设备高效运转,需要注意温度过高的问题,防止设备燃烧和毁坏

2.1.5.2要注意雨水对设备的影响,进入雨季时,需加强设备的防雨、防潮工作

2.1.5.3要注意连续工作对设备的影响。野外工程项目大多连续作战,设备甚至超负荷运转,因此保养、维护要跟上。

2.1.5.4要注意设备状况,设备高效运转,难免因“疲劳”出现损坏或不在正常状态工作,带病作业,必然造成大的损失。

2.1.5.5要注意对“新手”的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要向他们交代清楚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使用的的防护措施,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设备管理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药品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对于药品企业而言,不仅要引进先进的制药设备,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保证制药质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信誉和效益。因此,本文针对制药设备管理系统构建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制药设备;管理系统;构建

在企业制药过程中,相应的制药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制药的质量和性能。并且随着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推行,为药品制造提供了严格的行业规范,也为制药设备提出了详细规定。在制药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过程中,要满足相应的规范标准。同时在制药过程中,要做好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加强对设备的保养和维护,避免对药品造成污染[1]。因此,对于制药企业而言,为了提升药品品质,就要提升制药设备的性能,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提升设备综合利用率,不断延长设备寿命,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为制药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因此,本文针对制药设备管理系统构架和集成问题展开论述。

1制药设备管理系统构建背景

随着我国制药行业的迅速发展,给当前制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制药企业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改善生产设备的性能,延长设备的寿命,为制药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2]。

1.1制药设备管理难度很大

在制药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药设备管理标准,导致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很难找到相应的依据,无法在管理中应用先进的应用技术和信息资源[3]。当前的制药设备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而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从而导致设备管理组织变得十分复杂,大大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难度。在制药设备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设备管理的规模,分析管理现状,从而消除潜在的矛盾。另外,在制药设备管理系统中,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存在很多不可预测性,需要管理人员进行提前的预测,做好制药设备管理工作。

1.2制药设备管理系统的内容

对于制药设备管理系统而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涵盖各方面的内容,管理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大大加重了设备管理系统的任务,需要不断降低设备管理维护运行开支,提升设备使用率。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对制药设备管理系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企业不断推广GMP标准管理[4],不断解决在实际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控制好药品生产流程等,而这就需要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3设备系统构建目标

对于制药企业而言,制药设备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率,对制药企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当前制药企业发展的现状,为了满足当前药品市场发展的需要,要对制药设备管理系统的构架和集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系统设立目标,做好制药设备运行管理[5]。通常情况下,制药设备系统构架和集成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管理系统而言,要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制药设备的运行信息,为做好GMP能力评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够做好设备检修和故障处理工作,保证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②要结合系统运行情况,不断提升制药设备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不断延长设备的寿命;③要提升制药设备管理系统预测的准确性,能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控制好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满足生产需要,提升工作效率[6]。

2制药设备系统管理体系构建

2.1制药设备系统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制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得以不断完善,并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对制药设备寿命周期而言,主要包括规划和维修工程。其中,规划工程主要选择最优的投资方案,采用科学的决策,提升设备投资的经济性,为以后设备采购和选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维修工程主要分析制药设备出现故障的规律和方式,主要依据设备诊断学、修理学及网络技术,来解决设备维修问题,其理论基础就是故障物理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药设备性能不断完善,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设备管理逐渐朝着现代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了设备管理的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设备要素的市场化,都给当前制药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也给制药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2.2制药设备管理系统功能结构

为了发挥制药设备管理系统的重要作用,就要明确制药设备管理系统功能结构,明确企业设备管理需求,做好系统工程架设设计和集成。随着药品行业不断规范化,有的药品生产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药品企业生产不规范,需要进行大修和停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在设备维护流程上,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管理水平低下,降低了生产效率,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在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中缺乏实效性,无法及时有效地搜集反馈信息,并且提供数据准确性较差,数据后期统计分析不科学,都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设备维护管理水平[7]。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药品的生产维护要结合药品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控制好每一个生产步骤。第一,要做好设备管理信息化基础工作,广泛搜集制药设备、故障及工具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汇总。第二,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建立药品企业设备系统的维修模型,为决策阶段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第三,要不断完善预防性维修体系结构,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不断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投入成本,自动生成维护工单,并且通过对维护工单的管控,从而加强预防性维护体系的管理,帮助药品生产企业提供最佳的维修决策,促进药品生产企业的长远发展。

2.3系统功能构架设计与集成

为了做好制药设计管理系统构架与集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要分析企业管理部门的组织形式,加强对制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根据制药设备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现针对系统设计和集成的总目标展开论述。第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药品制造企业要建立设备信息管理平台,完成对设备验证、使用、维护及故障管理等工作。第二,在提升设备利用率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入挖掘设备生产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停机时间,降低设备物耗损失,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采用动态的管理方式,不断规范设备管理标准,减少维修次数和维护成本,不断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第四,要加强对管理维护人员的培训,提升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的维护运营成本[8]。以下针对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展开论述。一是系统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窗口模块、系统数据安全模块、用户权限管理模块、系统帮助模块、查询输出模块以及数据备份、恢复及清空模块等。二是资产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设备建档模块、配件管理模块、拆旧数据模块及设备报废模块。资产管理子系统是整个设备管理系统的基础,需要加强对企业和设备维护资源信息进行管理。三是设备GMP能力管理子系统,具体包括净化功能模块、安全保护功能模块、结构设计模块及公用工程配套模块。四是验证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设计、安全、运行及性能确认模块。五是使用和维护管理子系统,具体包括设备清洁模块、设备维护检查模块。在这个子系统中,主要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要采用先进的维护技术,提升设备性能,提升设备使用效益。六是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任务模块、设计模块及组织岗位模块,从而保证制药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有效防止设备与人、环境之间出现双向污染的情况。七是故障管理子系统。设备保障信息模块主要保存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和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法的数据,从而为设备维护提供借鉴和帮助。其中,维修数据分析模块就是分析维修性的数据模式,然后从现有设备管理信息中提取相应的维修参数,从而为企业制定维修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维修计划模块是故障管理关键系统,能够为维修决策模块提供维修优化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维修决策模块有效实现了对设备保养、专修的智能化管理[9]。而在维修工作管理模块中,主要记录日常维修工作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在线的实时管理。

3结语

在药品企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制药设备的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制药设备管理系统的构架与集成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系统管理的任务和内容,有效地控制设备的状态,提升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张超 单位: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范春坚,张少杰.论制药设备管理系统的构架与集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8):56.

[2]耿忠霞,张洪超.ERP设备管理系统在生物制药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4,23(6):523-524.

[3]王博,于颖.浅析制药装备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J].机电信息,2014,14(17):55-58.

[4]丁晓星,谭磊.制药设备管理系统的构架与集成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4,1(6):111,114.

[5]郭璇.浅谈核电厂安防系统集成管理平台设计[J].电气应用,2012,31(12):31-35,45.

[6]赵禾粼,姚元超.制药设备管理与GMP相适应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7):9.

[7]秦峰.制药设备管理与GMP相适应的对策[J].机电信息,2010,10(17):50-52.

设备管理范文第7篇

目前全球的设备正向大型化(容量、规模、能力)、高速化(运行、运算速度)、精密化、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而由设备所产生的数据也成爆炸式增长,过去的设备管理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对这些数据只能采取筛选、采样等手段,数据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一些重要的信息会被遗漏,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是对以往的以经验为主的设备管理的有益补充。现在可以利用日益完善的大数据技术,在海量的数据中统计分析出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和效率,通过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利用无线终端推送设备即时状态及推荐处理方案,更好地对设备进行事前和事后管理,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设备管理,使得数据能够真正帮助我们。大数据和设备管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1云计算与设备管理的关系。根据云计算的理念和它的特点,设备管理者不必考虑硬件配置和更新,这些由云服务提供者提供,设备管理者只需要像服务加油站加油一样在终端完成输入输出,通过网络能完成所有的业务和数据处理。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基于云计算的设备管理系统来管理自己的设备。设备管理者也可以依托外部云服务提供者或者内部专门的信息处理部门来实现,而不必要自己投资建立专门的设备管理系统,同时平台和软件都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更新,这样可以大大节约企业或者设备管理者投资和维护设备费用。也可以依托云计算技术,将复杂的计算任务拆分成简单的小任务,分配给现成的设备计算机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汇总传给设备管理者,这样可以使用普通的设备来完成较为复杂的任务,节省企业的资金和设备的利用率。1.2数据存储与设备管理的关系。现在的设备数据量呈核爆炸似的增长,而且设备管理势必要涉及到各类设备的信息数据,而这些数据有很多是非结构化的。例如不同厂家的设备使用不同的编程器和编程语言,又如传统的模拟量和数字量数据与现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如何把不同类型、不同格式、不同结构的数据整合使用在过去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以前传统的方法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筛选、采样,各种数据的相关性和利用率都不高,而现在的大数据技术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点。我们可以用Hadoop来处理TB及PB级的海量的数据,而Mapreduce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的读取又是非常有效的,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的利用存储的各类设备相关数据来为设备管理服务。1.3大数据挖掘方法与设备管理的关系。大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有聚类分析、回归分析、购物篮分析、神经网络和决策树分析法等。以上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数据。数据可视化,是关于数据视觉表现形式的科学技术研究,主要是以概括的形式把信息提取出来,包括信息所属的属性和变量,在技术上利用图形、视觉、图像以及用户界面,通过建模、动画等一系列的便于感官接受的显示,用可视化的方法来解释数据。数据可视化在设备管理方面的关系是,可以通过对设备复杂数据的可视化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数据,找到相关联系,建立模型等,达到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设备的状态的目的。

2在企业中依托大数据进行设备管理的方法

在企业中进行基于大数据的设备管理,必要的资源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资金与人力资源),这也是其实施的前提,虽然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资源的提供和配置上大相径庭,但在推进中的步骤却大同小异,只是需要根据资源配置规模的大小来进行调节。经过大数据下设备管理的研究以及在M制造企业的案例分析,对在企业中推进大数据设备管理的步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2.1设备联网化,并构建数据库。通过对设备网络化、联网化,才能更好地了解设备状态,便于数据的收集。通过自动化数据收集也可以很好地解决在一些中小企业经常出现的人工采集数据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大企业由于前期设备投入相较而言都比较先进,大部分设备都已实现网络化管理,因此比较容易实现。对大企业而言,这一步骤的重点在于将不同的设备、不同的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并考虑增加感知层设备来丰富完善现有的数据。而对中小企业来讲,可能由于前期设备投入的问题,设备相对不如大企业先进,其重点就落在了将现有的设备进行组网上,利用各种现成条件,构建有线或者无线网络,组成网络层,便于数据采集,而对于部分使用时间较长的,无法组网设备,也不能放弃,可采用直接采集传感器信息,通过增加的固定电脑、PLC等软硬件来收集数据,联网共享。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将网络化后的设备数据进行保存,并为整个项目实施打好基础。2.2建立量化分析体系。量化分析体系的构建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数据,也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节省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由于投入有限,以及设备先天条件的限制,可以先把量化分析作为第一步,找到需要的数据,然后再组网采集数据,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目的。对于大企业来讲,利用这一步将数据进行分类,为接下来的数据应用做好准备。2.3构建应用层的设备管理体系。通过对数据的监测开发设备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数据与设备故障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决策和预测系统。在这一方面大企业优势较为明显,由于其资金雄厚,人才众多,可以建立更为全面的、复杂的设备管理系统,这也是其使用较为先进、功能较多的设备所需要的。而中小企业的设备可能不如大企业设备那么先进,功能也较单一,因此在进行设计和建立设备管理体系中,遵循“够用”原则,适当的进行扩展,而不必求大求全。例如大企业可以配发移动便携式设备,并建立设备实时监控、故障预警、资料查找、备件申领等复杂功能的APP,而对于中小企业,则可以利用员工的手机进行故障、预警及决策推送,而不必像大企业一样进行专机专用。

总之,在企业中推进基于大数据的设备管理,不可操之过急,需要按部就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逐步实施。企业的设备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来实施。如果设备条件满足,且有成熟的局域网,那么中小企业也可以采用一般大型企业的方法来实施。而大企业中设备条件不成熟,无法大规模联网进行数据采集,也可以使用中小企业的方法。因地制宜,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更好地让数据为企业服务,才是推进基于大数据的设备管理的关键。

3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讨论了大数据技术与设备管理的有效结合点,并且根据实际企业中设备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设备管理的方案,并总结出在企业中可以通过三步来推进基于大数据的设备管理:设备联网化,构建数据库;建立量化分析体系;建立应用层的设备管理体系,开发设备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数据与设备故障的相关性分析,建立决策推荐和预测系统。通过以上三步是可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设备管理的,能够达到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作者:徐文萍 单位: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张友诚.德国企业中的设备管理和维修(上)[J].中国设备工程,2001(12).

[2]张友诚.德国企业中的设备管理和维修(中)[J].中国设备工程,2002(1).

[3]张景旭.基于大数据的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6(3).

设备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当然,在设备管理中得到应用也不例外,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的流行趋势。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设备管理创新性的重要体现,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对设备的维修管理、使用管理与维护管理,做好设备相关信息的跟踪式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突破。

1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分析

设备管理信息化是设备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强调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合,以整理出更为优质、高效的管理办法,可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流程的清晰化,对设备开展动态化的管理,实现对相关资源的合理化支配,进而增强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提高管理水平,还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可减少一些额外的支出,以保证企业健康、高效的运行[1]。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能为设备生产加工、资产管理和设备运行状况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能为后续数据的应用与重大决策的提出奠定重要基础。此外,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构建了更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能实现对设备成本、维修记录、故障类型、考核等实施设计,提高设备管理质量,能大大减少设备在维修上的费用,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设备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系统能对设备具备相应的支配能力,可实现对相关数据与信息的加工、处理和规范,可为企业的诸多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必须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注重对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2],不断提升相关业务部门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实现各个部门间的紧密合作是重要关键。

2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2.1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

设备是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是支撑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体现有目共睹。面对当前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诸多问题,制约其应用的根本因素是企业内部领导及相关人员不够重视,设备管理信息化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流于形式,并未达到深度的贯彻与执行。面对以上问题,应从根本着手,加强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意识到设备管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3]。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应积极转变设备管理理念,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为设备管理信息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与资金支持,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是重要目标。

2.2构建更为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必备的,只有通过相配套的设备管理机制才能对设备管理信息化中所存在的不足予以约束和规范,在制度中对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操作程度、操作步骤、管理要点等予以及时的补充,将管理工作及时落实到相关人员身上,实现权责问题的明细化,对设备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操作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操作专业性不过关,将设备信息弄的更为混乱,且设备的维修时间、维修记录、故障类型等登记错误,为设备的保养与使用带来一定的误导。一旦发现此类问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惩处,以达到警示的效果。此外,应建立奖惩机制,对设备管理信息化中操作不规范的人员应予以及时的惩处,对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熟练者应给予奖励,能有效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水平,也就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2.3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设备管理信息化操作中,管理人员是重要的执行者与实践者,其信息化系统操作的规范性决定着设备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筛选设备管理人员时,必须对其开展综合素质的筛选,分别从设备管理专业性、责任性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考量,由于设备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开展实践操作,应将其作为面试的主要考核内容,从中选择出合格人员,再次开展考核,通过层层考核、轮轮筛选,最终以获得优质人才。设备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设备管理能力外,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技术,是衡量管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标准。设备管理人员应对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能及时了解设备的维修记录、历史故障和运行情况,对设备系统存在问题或设备老化的现象应进行记录与警惕,向相关领导提出更换新设备的请求,否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2.4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数据库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应建立具有现代化、数字化的信息化数据库,对新购入的设备应进行信息的及时补充与跟踪管理,及时做好各类设备信息的有效记录,是保证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前提。现阶段,企业中的设备数量在不断增多,设备信息也会不断丰富,对于设备管理人员来说工作量也会逐渐增大,必须建立更为规范的信息化数据库,实现对设备的动态化管理,运用数据管理模式以体现现阶段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可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与科技化,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可增强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能有效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及时对设备的状态检修,开展设备的动态化管理,是当前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实现设备系统管理的动态化,增强了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实现了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革新,对设备管理的力度更大。

作者:李晓伟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震.基于点检制的设备信息化系统研发[D].四川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