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压力情绪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什么是情绪与压力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意识到某种情形、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和紧张状态的时候做出的反应。
影响呼叫中心员工情绪与压力的因素
目前全国大、小呼叫中心成千上万,但工作性质基本类似,通常为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场所,由一批服务人员组成,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处理来自企业、客户的电话垂询,尤其具备同时处理大量来话的能力。电信企业的呼叫中心亦如此,全国各省均建有10000号客服热线,作为中国电信集团的重要服务窗口,10000号员工承载了企业与客户间的电话服务工作,其情绪与压力状况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服务质量与水平,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品牌服务形象。因此及时准确地把握员工的情绪与压力现状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实践初步分析影响其情绪与压力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一)来自客户。随着电信客户数量增长及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10000号员工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每天接听各类咨询电话、处理不同客户投诉,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保持,更要有承受个别客户质问、指责、骚扰、污辱的能力,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不言而喻。
(二)来自内部管理。呼叫中心属成熟行业,其管理要求非常专业化,为实现管理目标,10000号员工日常工作表现不仅要与相关服务水平运营指标挂钩,还要与各类服务质量指标关联,而且7*24小时的倒班工作制也需要员工去适应,所产生的心理与生理压力也不小。
(三)来自家庭生活。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上各类困难和问题,如恋爱、婚姻、子女教育、个人身体状况等,客观上讲不能将其烦恼带入到工作中,但主观上难免不影响到员工情绪的好坏。
(四)来自职业发展。从事呼叫中心行业的员工一般年纪较轻,有些人选择做这一行主要是为了锻炼个人的沟通能力或认为福利待遇尚可,但如果要长期坚持,从人员密集、竞争激烈的职业发展角度讲,实际上还存在一定的思想疑虑。
(五)来自个人能力。中国电信10000号客服热线所要求的员工必备技能非常高,包括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专业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对于想要做好该岗位工作并希望成长为优秀客服代表的人员而言,无疑也会产生相应的工作和心理压力。
通过以江西电信10000号客服热线为例,分析影响呼叫中心员工情绪与压力的因素,可以看到有些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共性的;有些则因人、因行业特性不同而有所区别,属于个性的。其实在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情绪不稳的时候,也会不时感觉到各类压力,实际上也比较正常,因为每个人还是具备一定的情绪调节和抗压能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使人变压力为动力,促进人们各项能力的提升,但如果说一个人或者一个行业内员工的情绪经常起伏不定、感觉压力难以承受,甚至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如产生焦虑、沮丧情绪、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过低、工作效率差、工作失误增多等现象,则需要及时对这类情绪与压力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寻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给予调适和疏导。
解决情绪与压力问题的管控方法
(一)把握脉搏,未雨绸缪。这是解决员工情绪与压力问题的“总开关”。首先,考虑到呼叫中心人员密集的工作性质,需要在工作环境设计上下功夫,从视觉性、实用性等方面调动起人的积极情绪,避免沉闷。以笔者所在的江西10000号为例,一进入大厅映入眼帘的宣传墙面就强烈地传递着这个部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包括10000号愿景、使命和倡导的“爱客户就是爱自己,对企业心存感恩,对同事友爱真挚”理念;拾级而上参观工作区时,沿途一张张洋溢着灿烂笑容的“星光大道”荣誉榜,时时召示着这个年轻团队的朝气;进入到主话务区,所有人的视线都会被“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族谱树所吸引,墙面上由员工亲手粘贴着自己的照片,被镶嵌在一个个白色“蜂巢”中,树上结满的红色果实是“信任”、“友爱”、“团结”;走进机房,“听得见的微笑”几个醒目的大字和一张如沐春风般的笑脸扑面而来,员工们手工折叠的千纸鹤珠帘既温馨又亲切,让人感受到主人热爱生活的情怀,还有果绿色的工作桌台带给人以舒缓的情绪……所谓环境影响人,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调节员工的健康情绪。
其次,考虑到呼叫中心员工普遍年纪较轻,需要根据这个年龄段人员的个性特点针对性地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与辅导。江西10000号一些小小举措值得借鉴,每年都有计划地发放一些有意义的思想类书籍,如《12道快乐工作鸡汤》、《小小的耳唛》、《问题背后的问题》、《邮差弗雷德》等,又如每月开展主题活动,包括6S管理活动、感恩征文活动、亲和力演讲比赛等,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多地树立起责任意识,培养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不断传递出正能量,以阳光心态和积极情绪面对工作和生活。
(二)加强沟通,及时疏导。这是消除员工情绪与压力问题的“减速器”。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建立起相应的渠道,让员工的心里话和各种不良情绪有处可泄,并帮助其提高心理承受力,修复心态和调控情绪。江西10000号积极制定并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在基层班组设立“知心朋友”团队,让“知心哥哥”和“知心姐姐”遍布到各个班组中,及时了解身边同事的思想情绪波动,针对“如何面对工作或生活压力、如何协调工作和家庭生活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好个人职业发展的困惑、如何协调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如何完善和改进自我”等员工关注的、影响到个人情绪和行为的情况,在第一时间内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将不良情绪的苗头排除在成长初期,从而使之感受到团队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起对企业的强烈归属感。目前,该“知心朋友”团队得到了员工的普遍肯定。
(三)对症下药,化解矛盾。这是解决员工情绪与压力问题的“加油站”。企业管理中涉及与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措施如岗位变动、评价考核、绩效分配等,难免不会影响到员工的情绪波动,所以这时上下的沟通到位很重要,否则极易让企业的积极政策落实到员工中,反而变成了心理的负面情绪与压力,日积月累则将严重影响到企业正常工作的展开。因此,江西10000号经常会召开一些员工座谈会、恳谈会等,借此面对面地相互交流思想、沟通问题;通过设立“员工意见箱”和发放“员工意见调查表”等方式,从不同层面收集员工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出积极响应;出台各项政策前反复征求员工意见,采取民主集中的方式给予修订完善,最终确保达到良好实施效果。
1.1研究被试
对300名参与重庆市国培的中职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这些中职教师分别来自黑龙江、福建、江苏、广东、山西、山东、河南、新疆、甘肃、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收回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89.33%。
1.2研究工具
(1)采用王静编制的《角色压力量表》。问卷采用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选项。经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的Cronbach系数在0.285~0.727之间。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较好。信度分析的α系数为0.898,分量表α系数分为0.907,0.876,0.931。量表包括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负荷3个维度,共22个题项。(2)采用杨杰编制的《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问卷采用5级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选项。经信度分析,总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8837,各因素同质性信度在0.6903~0.8251之间,总问卷分半信度为0.7914,各因素分半信度在0.6105~0.8702之间。经效度分析,各因素与问卷总分间相关系数在0.648~0.814之间,问卷同质性较好;各个因素与问卷总分间相关系数在0.049~0.322之间,各因素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问卷结构效度合理。问卷包括情绪调控力、情绪理解力、情绪辨识力和情绪运用力4个维度,共29个题项。
1.3统计工具
运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课程与专业的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的差异
对承担不同课程的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角色冲突上,承担专业课的中职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公共课的中职教师。对不同专业的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角色压力总分上,其他专业中职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2.2不同教龄与职称的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的差异
对不同教龄国培中职教师的角色压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角色冲突上,教龄11~20年及以上的中职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教龄6~10年和5年及以下教龄的中职教师。对拥有不同职称的中职教师角色压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角色冲突和角色压力总分上,拥有高级和中级职称的中职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初级职称的中职教师。
2.3不同职务与年龄的国培中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的差异
对不同职务的国培中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情绪管理能力总分上,骨干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普通教师。对不同年龄的国培中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情绪调控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辨识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总分上,不同年龄中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情绪调控能力上,41岁以上的中职教师得分>31~40岁中职教师>20~30岁中职教师,并差异显著。在情绪理解能力和情绪辨识能力上,31~40岁中职教师得分显著高于20~30岁中职教师。在情绪管理能力总分上,41岁以上中职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龄中职教师。
2.4不同教龄与职称国培中职教师情绪管理的差异
对不同教龄国培中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情绪调控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辨识能力和情绪管理总分上,教龄11~20年及以上的中职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教龄5年及以下的中职教师。对不同职称国培中职教师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辨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总分上,高级职称中职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初级和中级职称中职教师。
2.5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
采用相关分析考察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各维度间关系发现,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各维度和情绪管理能力各维度呈不同程度相关。角色模糊和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辨识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情绪理解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角色冲突、角色负荷与情绪理解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角色压力总分与情绪调控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辨识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为深入了解各维度间关系,以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各维度为自变量,情绪管理能力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角色模糊是情绪调控能力、情绪辨识能力和情绪运用能力的有效预测变量,角色冲突和角色负荷是情绪理解能力的有效预测变量。
3讨论
3.1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不同课程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存在差异,可能是中等职业教育更重视专业技能的传授,对文化课的重视相对较少。专业课教师比公共课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较多。加之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除教师资格证外,大都还具备其他的职业资格和多种职业角色。公共课教师多承担文化课教学,较少具备其他职业资格。因此,专业课中职教师在角色冲突上得分显著高于公共课教师。不同专业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存在差异可能与专业性质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本身具备教师资格,而其他专业的教师可能还有其他职业资格,相比较而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容易产生角色冲突。其他专业教师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好掌握,而学前教育专业中职教师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其他专业中职教师角色压力显著高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同教龄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差异研究结果与林敏(201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特点有关。5年及以下教龄的中职教师处于职业生涯适应期,开始从事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希望能尽快适应工作,取得成就,加之工作不久,接受的任务相对较少和单一,因此角色冲突较小。6~10年教龄的中职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期,经验逐渐累积,工作步入正轨,得心应手,角色冲突相对较小。11~20、21年以上教龄的中职教师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和年龄增长,职业生涯趋于稳定,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承担的任务和责任越来越重,容易导致心理倦怠、紧张和矛盾,更容易产生角色冲突,角色压力较大。不同职称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存在差异,可能是职称较高的教师正努力达到事业巅峰,在工作及生活中的角色比职称较低的教师更重要,需要转换不同角色,这使他们常处于紧张和矛盾状态,容易产生角色冲突。同时,职称较高的教师具备的能力较强,更受到学校的重视,承担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因此其角色压力较大。
3.2国培中职教师情绪管理的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
不同职务国培中职教师情绪管理存在差异,可能是骨干教师工作能力较强,专业水平较高,工作获得的成就感更多,对工作更热情,更能保持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同时,骨干教师有丰富工作经验,遇到问题时能有效进行解决,及时调整情绪。不同年龄国培中职教师情绪管理存在差异,可能是20~30岁的教师刚工作,充满理想主义,渴望事业有所成功,想尽快作出成绩,但由于经验不足,工作中出现问题或是不能满足意愿时,往往不能有效排解。30~40岁的教师经验虽丰富,但处于职业生涯倦怠期,自身压力较大,无暇他顾。而41岁以上的教师不仅经验丰富,且对新生事物有较强接受力,能很好理解和处理工作对象及自身遇到的新问题,给予理解和包容。不同职称国培中职教师情绪管理存在差异,可能是在现有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下,职称较低的教师大都为刚工作的大学生,工作经验相对欠缺,遇到问题不能有效处理,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不能运用适当方法积极调节,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低。而职称较高的教师大部分拥有丰富经验,专业能力均较强,大多想在事业上作出成绩,更愿意积极处理和面对遇到的问题,能较好地调节情绪。
3.3国培中职教师角色压力和情绪管理的关系分析
【关键词】情绪自我管理;医学院校;学生
在当今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里,大学生面临的学习与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良情绪日益凸显。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有关部门曾在全国范围内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抽样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20.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焦虑,自卑,抑郁和强迫症等。在各高校退学学生中,有近一半的直接原因是不良情绪引起的心理问题。另外,校园里一些自杀、他杀悲剧的发生也与不良情绪有关。尤其是在医学院,医学是一门长期而繁重的学业,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更易引发心理问题。同时,医学院的非医学生,也可能由自感前途迷茫等各种原因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本研究旨在分析引起医学院校大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及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以期能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自我管理能力提供有效的对策。
一、调查及实施情况
(一)调查对象
在温州医科大学随机抽取27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256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有效问卷为238份,有效回收率为88.1%。其中大一年级73人,大二年级100人,大三年级65人; 护理专业26人,口腔25人,市场营销21人,环境科学43人,影像学40人,临床医学24人,公共管理类34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5人。
(二)调查内容
采用的是自制问卷,包括一般背景性调查和情绪管理能力调查,调查评价医学院校学生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差异。一般背景性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情绪管理能力调查采用了《情绪智力量表》中部分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量表:情绪感知能力量表、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量表和情绪利用能力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标准,具有较好的效度。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感知能力的分析
调查发现,调查对象中有60.50%的学生能较好的意识到自己每一刻的情绪,30.67%的学生则表示不清楚,而仅有8.82%的学生不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每一刻的情绪;有72.70%的学生表示能察言观色辨别别人的情绪,有18.49%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且有8.82%表示不能准确辨别别人的情绪。
对调查对象的情绪感知能力进行分析可知,该校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都较好,但在认识自己及他人情绪方面仍存在缺陷。
(二)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分析
调查对象中有76.47%的学生表示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7.98%不能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其余同学则表示不清楚;在“遇到困难时一想到会失败,我就会退却”这个问题中表示符合,不清楚和不符合的学生分别为39.07%,23.95%和36.97%。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存在不足,能管理好自己情绪和不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同学的比例为6:4,该校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存在不足之处。
(三)对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利用能力的分析
调查显示,在自己情绪不好时能明确知道的学生为75.63%,不清楚的为15.97%,不知道的为8.40%;有64.29%的学生在学习时会想象自己即将取得好成绩,来激励自己,而有24.79%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其余同学则不会通过这种方法激励自己。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利用情绪,而超过1/3的学生不能较好的利用情绪,该校学生情绪利用能力不佳。
(四)对医学院校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的调查
对研究样本进行年级、专业(分为医学类和非医学类)及其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0.619、0.347和1.900,P值分别为0.539、0.556和0.152,可知,年级、专业及其交互作用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对研究样本进行年级、专业及其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其中F值分别为3.476、1.309和0.175,P值分别为0.033、0.254和0.839可知,专业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年级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
对研究样本进行年级、专业及其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其中F值分别为6.463、2.195和1.758,P值分别为0.002、0.140和0.175,可知,专业及专业和年级的交互作用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情绪利用能力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年级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情绪利用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
三、医学院校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问题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来自家庭与生活的压力
调查显示,分别有69.86%的大一年级学生,64.00%的大二年级学生和58.46%的大三年级学生认为家庭是导致其情绪不好的原因。由于亲人们过高的期望和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等,离开父母后,大部分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茫然失措,无法深思熟虑而后行,容易愤怒与恐惧,失去独立生活的信心;贫困家庭的学生还要承受经济压力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大学生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二)学习压力造成多种不良情绪
由调查可知,在大一年级的学生中由学习产生的不良情绪占70%,高于大二年级的64%和大三年级的58%。由此可见,由学习产生的不良情绪主要集中在大一年级学生身上,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外界的干扰往往使大一年级新生感到无所适从,引起焦虑、恐惧等的不良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慢慢适应这种学习方式,这些不良情绪会逐渐减弱。又因大学学习毕竟比高中的学习来得轻松,所以高年级的学生由学习引起的不良情绪较大一年级的学生少很多。
医务人员人才储备库的医学院校的医学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具备提供高质量人文服务的素质和能力,由学习压力引起的不良情绪自然要比医学院校的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多。
此外,有的学生习惯了老师随时在旁边监督和指导,一时无法适应大学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开始放任自流,加上各种新鲜的社团和学生活动的吸引,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又面对各种考试和考证的压力,不能很好的安排学习时间,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三)情感诉求的偏差
调查可得,大一年级的学生中情感的不良情绪占74%,高于大二年级的69%和大三年级的63%。由此可见,大一年级更容易在情感方面产生不良情绪,他们初次离家久居,对感情的诉求多于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的学生。
家庭长期的溺爱教育使部分大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难以与他人友好相处,因而封闭自我,不与同学交流,又因生活或学习上的摩擦,容易造成嫉妒甚至仇视他人的不良情绪。也有些大学生尝试着与他人交往、沟通,但由于未能把握好分寸,往往导致与人交往、沟通失败,因而产生自卑心理。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停留在追求恋爱甜蜜的层面上,因而追求和选择带有盲目性。爱情虽然是男女主角双方心灵撞击的火花,但它仍受环境的制约,不仅要得到家人的认可和他人的肯定,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等,而大学生往往对这些情况心理准备不足。正是这些对爱情的盲目导致爱情失败,有些大学生也因爱情失败后出现沮丧、自我压迫甚至对对方持报复心态的病态心理。
(四)对未来的生活或工作的恐惧
由调查可知,在大三年级的学生中由于未来的生活或工作产生恐惧而引起不良情绪占78%,远高于大一年级的44%和大二年级的52%。由此可见,在对未来生活与工作上的恐惧主要集中于高年级学生,他们对马上要步入社会,充满期盼却又怕事与愿违,这种矛盾会引起情绪波动 ,产生类似于焦虑、烦躁等的不良情绪。
由于大学生具有涉世浅,对社会缺乏深刻认知,却又自主自我意识强烈、自我感觉良好等心理特点,不能理性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因而无法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使其对自身的期望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相比于医学院校的医学类专业学生,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技术性不强,工作难找,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不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的优势,盲目报班考证以期有一技之长。
四、基于医学院校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对策研究
国外有许多研究资料证明,不同的情绪状态可以选用不同的乐曲,能起到改变情绪与环境的作用。如忧郁时可选用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烦恼时选用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所以当我们遇到各种不良情绪时运用音乐调节法,听一首自己喜爱的音乐,总会对心情起放松和愉悦的作用。
(一)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来调节家庭压力
首先要强化已经面对和即将面对来自各方面压力的心理认知准备,充分认识到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承受各方面压力是一种很正常的客观现象,从而要树立勇敢正视压力的自信和毅力。其次理性的认知外在压力,适度压力能增强人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它起着内在动力的作用;但过度压力若不能自我及时调适则有害身心健康。最后,可以利用放松训练法通过对机体的主动放松来调整因过度紧张而造成的情绪失调,以增强自我的情绪控制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要从挑战自我起步,走出压力的迷惘与困境,培养自己沉着、冷静、坚毅的性格,能动地将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压力。
(二)强化专业知识和自强自身理性认识缓解学习压力
首先正确认知考试、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要过分夸大考试的重要性和忽视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价。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复习,充分备考,减少不必要的担心,面对困难时不要退缩,要想尽办法去战胜困难,几次成功的经验会使自信心增强,进而摆脱由于缺乏自信带来的情绪困扰。还可与自我暗示法结合起来,在遇到困难时默念“我行,我能行”,通过积极的暗示增强应考自信。
(三)外界干预和自身心理调节以改善情感诉求偏差
校方作为外因,班主任、辅导员要与班干、团干一道,主动接近这类学生,与他们交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克服自闭、自卑、交往恐惧、自我中心等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习惯,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生活,学会与人沟通,体验人与人之间相互友善,关心与帮助的温暖。
学生自己则可运用适度宣泄法缓解爱情不如意引起的不良情绪:可以向家人好友倾吐自己的怨烦;确定“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信念,坚信在各个地方、阶层都会有适合自己的异性存在,没有必要过分纠缠前恋人;或运用自我暗示法利用“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默思前恋人的缺点与不足,罗列自己的优势,既可以打破理想化倾向,又可以恢复自信;另外,还可以运用注意力转移法适度环境转移,不在过多回忆、涉足以前与恋人相依的情景,通过时过境迁,以舒缓心态。
(四)理性认识自我应对未来的工作或生活压力
大学生要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细心观察现实生活变化,品尝人生五味,以直接获得经验。在认知进程中,不要被社会表象误导自己的认知思路,要积极地从社会主流和发展趋势两个层面去获取客观的认知反馈,以消除内心的困惑与失落,从而正确认识现实社会和正确进行自我角色定位。
理性认识自我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必由之路。通过正确分析自己的环境条件、优势与不足,拉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的距离,主动适应现实社会,科学设置不同时期个人的期望值。同时要善于审时度势。能动得化社会需要为自我期望,以减少或避免个人期望与现实逆向碰撞。
参考文献
[1] 朱刚.浅议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J].学术论坛, 2011:54-55.
[2] 程贵林.大学生不良情绪及自我调适[J].经济研究导刊, 2012:229-230.
[3] 汪庆,陈莉.医学院校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情绪智力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83-85.
[4] 赵静.浅析大学生情绪管理[J].人才培养,2012:197-198.
1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OCD的影响因素。
2结果
2.1髋关节置换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246例患者中,有82例出现POCD,占33.33%。
2.2POCD组和非POCD组临床特征和情绪智力的比较(表1)POCD组年龄、麻醉时间大于非POCD组(P<0.05);POCD组情绪智力的总分、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显著低于非POCD组(P<0.05);两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高血压、糖尿病、病程及情绪智力中的识别他人情绪和经营人际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髋关节置换术后POCD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认知功能总分为因变量,以年龄、麻醉时间及情绪智力的总分、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时间、情绪智力总分、自身情绪和情绪管理均为POCD的影响因素。详见表2。
3讨论
3.1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障碍高发,应引起重视本研究发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障碍发病率高达33.33%,提示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张莹莹等[1]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障碍进行研究发现,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8%,本研究略高于其研究,可能与入组患者不同有关,本研究全部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张莹莹研究还包括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虽然术后认知障碍大部分是短暂的,但仍然存在一定危害,如很多患者出现烦躁、焦虑,不配合术后制动,可能会影响术后康复。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术后认知障碍的防治,以利于患者康复。
3.2情绪智力和麻醉时间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CD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情绪智力总分及自身情绪、管理情绪两个维度均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CD的重要影响因素。情绪智力[5]是一种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包括准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恰当地表达情绪,以及适应性地调控情绪的能力。研究[6]发现,情绪智力与个体所感知到的压力呈负相关,而压力又可以影响个体的认知功能[7]。可见,压力是情绪智力与认知功能的中介因素。髋关节置换术是较大的手术,关系患者日后的生活能力,因此,很多患者都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患者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可以较好地排解压力,进而减少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而本研究发现自身情绪和管理情绪两个维度与POCD相关,可以更好地解释情绪智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这在既往研究中未见报道。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麻醉时间与POCD相关,麻醉时间越长,POCD风险越大,这与既往研究[2]结论相似。吕金英[8]研究发现,不同的麻醉方式对POCD影响不同,全麻较复合麻醉POCD风险增高,而本研究全部为全麻,可排查麻醉方式的影响。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对POCD有无影响尚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未发现两者与COPD有关,而黎村盛等[9]研究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POCD高发,可能由于高血压和糖尿病容易并发血管神经病变,导致心脑调解受损有关,这仍需进一步研究。
“以赛代训”,将体验式销售做到极致
人众人把此次比赛的主题定为“中国企业管理G联赛之销售精英特训营”,广告中称是在真实市场模拟下的一场销售精英的顶峰对决,以比赛为形式,达到培训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以赛代训”。
首先,此次比赛针对的是不同行业企业的销售精英,这切中了企业的痛点,因为销售培训是每个企业都异常重视的,而冲锋陷阵的销售人员需要的正是这种激情的对决形式。其次,这种以比赛为形式的培训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很少有主动爱学习的人,和动物一样,人的天性中其实是好玩的,比赛是一种更诱人的游戏。再次,此次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在培训上,企业必须组队参赛,每队4人,并需要支付每队1万元的参赛费,当然,人众人为此次比赛设立了优胜奖金,获得比赛前三名的团队分享20万培训大奖就这样,报名参加此次大赛的企业团队达到42个,共计100多人。
对于参加G联赛的销售人员来说,这是一场精彩万分的电子沙盘竞赛,大赛规定,企业报名,以队参赛,一队4人分别代表销售总监、金牌销售、银牌销售、铜牌销售职务,在电脑模拟的同一个真实市场环境内,所有参赛团队都参与电脑抢单,在连续经历8周的运营后以赢利的多少分出胜负
在行业观察者看来,这是一次十分巧妙的销售过程。因为从人的本性来说,人天生是不喜欢学习的,爱玩、会玩是人的天性,游戏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众所周知,体验式培训是培训游戏化的典范模式,正因为如此,体验式培训才能迅速崛起,再迅速成为今天我们一种主要的培训形式。人众人是中国体验式培训的先行者与领航者,一直以来,凭借体验式培训优势,在企业培训市场人众人建立了极高的知名度。包括人众人在内的很多体验式培训机构都喜欢用体验课程的方式达成销售的目的,各种免费的公开课、沙龙都是利用体验游戏的方式达成销售的目的。“中国企业管理G联赛”只不过是人众人再一次发挥其先天性的优势,把这种体验式销售做到极致。
1995年,人众人把体验式培训带进国内,缔造“拓展训练”这种崭新的培训形式,用一个个有意义的游戏打开了宽敞的培训之路。2002年,人众人将沙盘纳入培训体系,并结合在国内市场多年的培训经验,把自主知识产权的沙盘培训课程进行了最后的定型与包装,与央视联合推出了“赢在中国――商战特训营”品牌,通过模拟经营竞赛从“赢在中国”108名选手中成功选出36名佼佼者进入最后一轮。“中国企业管理G联赛”的主要内容就是“商战特训营”中的“精明销售管理”课程。
从游戏体验中得到启发
除了沙盘的形式,人众人还在其室内管理顾问课程中增设了很多游戏环节,让学员从游戏体验中得到启发与感悟。如2007年,人众人从美国把HeartMath整套减压方式、方法成功引进到国内,开发出“情绪与压力管理”系列课程,为千万人改善情绪与压力提供帮助。
在谈到情绪与压力管理时,人众人教育相关专家表示,人的情绪与压力、心态是会相互转化的,不仅压力会导致不好的情绪,而且类似恐惧、焦虑、不安、愤怒等负面情绪也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损害人们的健康状况。而一些正面的情绪,如平静、愉悦、关爱、欣赏不仅会使人处在一个富含激情和活力的生存状态,还能更进一步地对人的身体健康、工作绩效、人际交往等生活形态起到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所以,当面临压力时,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否则只会增大压力。
但是,该如何调节情绪,自己内心的压力是否改善怎么知道?针对这些难题,“情绪与压力管理”培训中设计了很有意思的一个游戏,在电脑及测试仪器的辅助下,通过培训师的引导,做测试的人逐渐进入一个虚拟的花园环境中,随着自己内心情感趋于平和,压力逐渐缓释,电脑屏幕上的花园便会由灰色变成绿色,情绪进一步改善时花园中干枯的小溪中便有流水流出,到最好的状态时会在屏幕上看到美丽的彩虹这很像游戏中的“闯关”原理,经过努力达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状态。可喜的是,通过这个游戏,测试者能够清楚看到自身情绪与压力的变化。
培训游戏化,买卖人性化
无论是针对企业基层人员的基础培训,还是针对企业中、高层的管理培训,人众人都在课程中引入了大量的游戏,凭借体验式培训优势尽可能地把培训游戏化。另一方面,对于学员来说,相比常规培训,游戏化的培训有如下几个优势:非常有趣――寓学习于娱乐,符合人的天性;非常有用――与同事交流、分享;非常有效――达到快速记忆,学习非常轻松。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游戏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员兴趣,促进学员之间沟通分享。这也是企业愿意为培训买单的重要原因。
本文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了解其对于初中生情绪智力的影响。本项研究的自变量为研究者设计的音乐教学活动,因变量为研究对象在《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的表现,该量表由郑圣敏与王振德根据Bar-On与Parker的《EmotionalQuotientInventory:YouthVersion》翻译编撰而成,量表内容涵盖内省能力、人际能力、压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与一般心情五个分量表,其中受试者在内省、人际、压力管理与适应能力的得分,可合并形成情绪智力总分。
1.研究流程本文选择郑州市某初级中学,经由该校音乐老师推荐与校领导批准,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式,选择二年级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3人,女生44人,共计97人。本项研究采用单组前测与后测设计,具体过程如下:(1)研究者于实验介入前一周,对研究对象进行《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前测,评价其情绪智力现状;(2)实验阶段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音乐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知识、音感、认谱、歌唱、乐器演奏以及音乐欣赏;(3)实验教学之后,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再进行《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后测,对比分析研究对象在实验介入前后测的得分差异,以探讨音乐教育的成效。
2.研究工具本文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包含教学场所、音乐教学与情绪智力量表,具体情况如下:(1)本文研究场所主要是在校内的音乐教室,每间教室都备有CD响、投影机与计算机、钢琴等设备,空间宽敞适合音乐欣赏、乐器演奏、歌曲演唱等教学活动的进行。(2)本文研究的音乐教学活动共安排八节课每周每班两节课,每次四十分钟。为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以达成实验目标,教学内容着重于音乐欣赏部分,并适时地带入音乐知识、歌唱与乐器演奏等学习;再以即兴创作的方式,让孩子自我展现,期望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接触并了解多元的音乐,而主动以音乐来表达自己。(3)《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作为本文研究前、后测的数据收集工具,由郑圣敏与王振德根据Bar-On与Parker(2000)编制的《EmotionalQuotientInventory:YouthVersion》修订完成,以情绪智力评估作为测验目的。量表包含六十道题目,可分为五个分量表,分别是“内省”、“人际”“、压力管理”“、适应”与“一般心情”;其中“内省”、“人际”、“压力管理”与“适应”分量表共计四十题,其得分依照测验手册所示公式计算,可合并形成情绪智力总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对象的情绪智力与社会能力的发展越佳。就分量表的含义而言:(1)在内省量表得分高者,代表其了解自我情绪,亦能表达其感受与需求;(2)人际量表得分高者,表示个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了解与体会他人之感受;(3)压力管理良好的测试者,表示其在面对压力时,能保持平静的心,而较不易冲动,因此较不会出现情绪爆发或崩溃的情况;(4)适应能力良好者,代表其能有效面临环境的改变,找出合适方式处理眼前的问题;(5)在一般心情量表得分高者,表示其抱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此外量表还有两个筛选指标,分别是“正向印象”与“不一致指标”。在正向印象量表得分高者,表示该测试者企图创造过度正向的自我印象;而在不一致指标得分高者,表示受试者对相似题目的回答不一致,可能是不了解量表填答方式,或是以较不谨慎的态度填答。本文首先将有效填答量表的原始成绩,依指导手册提供的“标准分数常模对照表”转换成标准分数。然后依据指导手册所示“标准分数范围”分类,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表1情绪智力标准分数解释
二、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设计与流程,研究者于2011年9月10日针对研究对象开展前测调查;随后在9月22日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每周每班两节课,共计八次音乐教学活动;10月26日完成后测调查。由于郑圣敏与王振德(2009)指出在《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版》的不一致指标分数达11分(含)以上属于无效反应,所以扣除15位在前测或后测之不一致分数达11分以上者,故本文有效研究对象共80人,其中男生42人,女生38人。
1.整体表现表2为全体研究对象在音乐教育实施前后,接受《情绪智力量表》调查的整体表现,结果显示在总分与各分量表之后测平均数皆高于前测。在前测调查中,得分在“120~129分”为5人;得分在“110~119分”为20人;得分在“90~109分”为41人;得分在“80~89分”为6人;得分在“70~79分”为3人;得分在“69分以下”为5人。其中情绪智力表现普通群组,占全部研究对象的51%,显示整体研究对象在情绪智力总分表现属于常态分配。在后测调查中,情绪智力总分的后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29人(36%),属于“普通”群组有41人(51%),属于“较低”群组有10人(13%)。相较于前测的百分比统计,发现情绪智力表现“较高”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增加;表现“普通”群组,其百分比?变;而表现表现“较低”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则相对减少。将调查对象的个体数据进行前后对比,在前测调查中属于“较高”、“普通”与“较低”的群组,其后测表现皆较前测有所进步,说明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情绪智力发展有所影响。研究者进一步针对整体研究对象在前、后测总分的标准分数进行t检验,并将结果整理如表3所示。统计结果显示,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3.57分,经过t检验得p值等于.006,达到α=.01之显著水平,说明后测表现显著高于前测,表示音乐教学对于初中生情绪智力总分具有成效。
2.内省能力内省能力,强调自我觉察与自我表达的概念,具体内容包括自我情绪觉察、自我主张、自我尊重、自我实现与独立等技能。若个体掌握这些技能,便能区辨自我情绪、表达自己的情绪、正确地评估自己、了解自己的潜能,并展现真正的自我。内省能力的前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24人(30%),“普通”群组有36人(45%)“,较低”群组有20人(25%)。研究对象的内省能?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4.09分,经统计t检验得p值等于.013,达到α=.05之显著水平,说明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内省能力具有显著成效。其中,相较于内省能?前测表现“较高”群组,其后测表现较前测退步;内省能力前测表现“普通”与“较低”之群组,在经过实验处理后,其后测表现有进步。根据教学日志记录内容,发现学生大多能理解自我情绪并进行表达。例如,在学习单元“古典与流行、科技与创意”中,绝大部分研究对象都能区辨快乐与悲伤的情绪,同时能描述引起自己快乐与悲伤情绪的情境。另外,在学习单元“维也纳圆舞曲”中,学生多能表达自我的感受与看法。故可推知,研究对象在经过音乐教育之后,对自我了解与表达之能力有所提升,说明音乐教育对于整体研究对象的内省能力有所影响。
3.人际能力人际能力,强调社会觉察与人际关系的概念,具体内容又可分为人际关系、社会责任与同理心。个体若能强化人际能力,便能建立并维持紧密的人际关系,成为社会团体有贡献的合群个体,并能觉察、了解与欣赏他人的情感。人际能力的前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18人(23%),“普通”群组49人(61%),“较低”群组13人(16%)。人际能?的后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19人(23%),“普通”之群组有46人(58%)。相较于前测的百分比统计,发现人际能力表现“较高”的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变;而表现“普通”的群组,所占百分比减少;表现“较低”的群组,其百分比则相对增加。相较于前测人际能力表现“较高”与“普通”的群组,其后测表现皆比前测退步;前测表现“较低”之群组,经过实验处理后,在人际能力有所进步。然而其进步的幅度,是否影响整体研究对象在“人际能力”的发展,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对象在人际能力量表之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0.97分。而在前、后测分数的t检验结果,其p值等于.241(p>.05),故未达差异显著水平,说明前、后测表现未达显著差异,也即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人际能?并未产生显著成效。
4.压力管理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强调情绪控制与调整的概念,具体包含抗压力、冲动控制能力。若个体能发展良好的压力管理能力,则能控制自我情绪表达与行为。压力管理能力的前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31人(39%),“普通”群组有36人(45%),“较低”群组有13人(16%)。数据显示,整体研究对象在压力管理能力的表现,偏向表现“普通”以上。在后测表现中,压力管理能力属于“较高”群组有40人(50%),“普通”群组有26人(33%)“,较低”之群组有14人(17%),显示研究对象在压力管理能力之后测表现,整体偏向“较高”之表现。相较于前测百分比统计,发现研究对象在压力管理量表之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2.82分,其中压力智力表现“较高”的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增加;而表现“普通”与“较低”的群组,所占百分比则相对减少。在前、后测分数的t检验结果中,其p值等于.003,达到α=.05之显著水平,说明后测表现显著优于前测,反映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压力管理能?提高具有成效。例如根据第三节教学日志,学生能反省VanGogh面对压力的态度,并提出积极面对压力的建议,显示学生已在建构其压力管理能力。
5.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强调掌握改变与变通的概念,其中包含问题解决能力、诚实与变通性的三种能力。个体拥有这些能力,便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正视自我情绪,进而调节情绪与行为,使之适应环境改变。适应能力的前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9人(11%),“普通”群组有52人(65%),“较低”群组有19人(24%)。适应能力后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13人(16%)“,普通”群组有44人(55%),“较低”群组有23人(29%)。相较于前测百分比统计,发现情绪智力表现“较高”与“较低”的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增加;而表现“普通”的群组,所占百分比则相对减少。虽然研究对象在适应量表的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1.67分。但在前、后测分数得t检验结果,其p值等于.068(p>.05),结果明确说明研究对象在适应量表之前、后测量表现未达显著差异,也即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适应能力未达显著成效。
6.一般心情一般心情着眼于自我激励的概念,包含快乐与乐观主义。通过培养正向的心情,能使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足,同时会看到事物的光明面,并以正向的态度面对困难。一般心情的前测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25人(31%),“普通”群组有37人(46%),“较低”群组有18人(23%)。结果显示整体研究对象在一般心情的表现分布较为平均。在后测结果中,研究对象表现属于“较高”群组有31人(39%),“普通”群组有38人(47%)“,较低”群组有11人(14%)。相较于前测百分比统计,发现情绪智力表现“较高”与“普通”的群组,其后测百分比增加,然而进步的幅度不大;而表现“较低”之群组,所占百分比则相对减少。对比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在一般心情量表的后测平均数高于前测平均数2.59分。而在前、后测分数之t检验结果,其p值等于.024(p<.05),其结果说明研究对象在一般心情表现的前、后测表现达显著差异,也即音乐教育对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心情表现具有显著成效。
三、建议对策
1.对音乐教师的建议本研究结果指出,音乐教育对于中学生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成效,尤其是在情绪智力总分、内省能力、压力管理能力与一般心情表现,达到显著的差异成效。本文研究的音乐教学是以教科书的选曲为基础,并加入相应教材进行设计,因此教育内容符合学校教学要求。今后,通过鼓励学校音乐教师运用音乐教科书内容,辅以情绪智力发展的概念内容进行教学,将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情绪智力与身心发展,拓展音乐教育功效。
2.对班主任的建议班主任是中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常接触的对象,鉴于音乐教育能改善学生之情绪智力,故建议班主任能在班级活动中融入音乐教学,使中学生能在长时间的学校环境中强化情绪智力发展。再者,从文献内容得知,音乐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人际关系、道德与智力之发展。故鼓励班主任能善用音乐教育为工具,以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培养个体尊重自己与关怀他人的态度,适应学校与社会的生活。
无可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比前辈们更美好的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承受的压力也更多:超负荷的工作量、频繁加班、没完没了的应酬等等,平时大家常挂嘴上的就是“忙”和“累”。在这种快节奏、重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各种生理、心理问题也随之相伴产生,现代人常觉得焦躁、烦闷、抑郁,严重的甚至觉得生活无味、生命无意义。
那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之所以用“管理”,是为了避免走入“压抑”的误区:有不少人对于生气、愤怒、难过等所谓的“负面”情绪,习惯以“意志力”硬压抑下去,以为它会慢慢自然消失。其实绝非如此,情绪的能量不去处理,它就会累积、转化,并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状态下爆发出来。因此情绪管理并不是一味地压抑,而更需要疏导与化解。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我们需要去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并承认它、接纳它。任何的情绪,都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都应该真实呈现、坦然面对。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小男孩难过哭泣时,大人常常说的话是:男孩子要勇敢,不可以像女孩子那样哭鼻子!带着这样的概念,小男孩长大成人后,自然会竭力回避、压抑难过的情绪,可是现实生活中种种大事小事都可能引发伤心、难过的感觉,既然男人不应该落泪,那它就只能转化为其它的形式,比如暴躁易怒。
情绪管理的第二步是去了解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先简单介绍心理学上的“ABC”理论。“A”代表某个事件,“C”代表情绪。我们往往以为是“A”导致了“C”,比如“你这句话(A)让我很生气(C)。”但是不妨仔细想想,既然同样的“A”对于不同的人并不会导致同样的“C”,由此可见真正让我们产生情绪的另有一个介质“B”,即我们每个人对该事件的解读、看法,它与我们一路走来所积累的经验、观点乃至价值观密切相关。既然了解了其中的关键点在于自己的“B”,那不妨去探寻让自己产生如此强烈情绪的“B”是否合理?如果过于片面、极端,适当地调整一下“B”,自己的“C”也会跟着随之变化。比如一样是接到临时加班通知,如果“B”是“老板又在剥削我、我真是倒霉”,那接下去的加班时间一定很郁闷;如果“B”是“看来老板还是离不开我”,那就会忙并小小得意着。所以说,面对同样的问题,生气或者微笑,完全由您自己选择。
情绪管理的第三步是尝试着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这既可以缓解自身的压力,又可以拉近与周围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面对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与其通过板着脸、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属下的不得力来发泄,不如真实表达“这项工程那么复杂,而给到我们的时间又很有限,确实有相当难度,我感到很焦虑,也有点担心,幸好有你们这些有经验的下属帮忙,让我心里踏实不少。”想来下属听到上级如此诚恳、真实的分享,感觉会舒服很多,会愿意更努力地承担起自己的那部分责任。
从1988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到2000年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再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学校减负的规划。回顾“中国式减负”历程,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中国式减负’是减负形式主义。在学校减负的同时,校外却在增负,甚至学生负担更为沉重。在政府的禁令下,学校减负是容易的――上课时间减少、给学生布置作业减少,可这不是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而是减负‘鸵鸟政策’,把责任轻飘飘地推给家长和社会。”
的确,书包的减负只是一种形式的减负,短期内见效快,长期看却是让学生的压力有增无减。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以致情绪郁闷、行为偏颇的情况之下是不会有良好的学习状态的。
初中生压力之下的极端表现:10%的学生至少考虑过一次自杀
今年1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13岁的初中生小瑾,无意中偷听到母亲与班主任通话聊她学习有关的内容。于是她大喊一声:“我再也不要上学了!”便摔门而去,来到附近一栋公寓15楼纵身跳下……
2月23日,站在房县县城西河河岸上,依然感到春寒料峭。如果不是3天前这里发生的一起自杀事件,西河水或许不会被基本放干。顺顺和鹏鹏两名初中生失恋后相约自尽,留遗书称为爱死值得……
每年,都有许多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
温州市共青团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专家近期开展面对面活动,在座谈中提出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议案(建议)、提案等,以递交市“两会”讨论、审议。其中,一份温州市部分中学生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报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抽样调查显示,约35%的初中生有抑郁情绪,表现为感到苦闷,感到前途无希望,经常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10%的学生至少考虑过一次自杀。
2007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一份历时3年多,涉及全国13个省的约1.5万名学生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与2002年该所的调查结果相比,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去年,重庆10岁左右女童电梯里反复暴打同楼1岁男孩(据悉,她与被伤害男孩之前并不认识),并抱回家从25楼抛出,幸被大树所阻,男孩全身多处骨折。据了解,这个女童只有十一、二岁,是一个在校的小学生。最令人恐惧的是事发后她竟然若无其事撒谎说是被其他人抱走了,还假装帮忙找人。
今年,一条珠海一女中学生因与同学争男友,被人在厕所里群殴的微博在网络上引发关注。珠海警方表示,经调查事件的确是女生争男友而起。珠海警方证实,该条微博反映一名女中学生被同学群殴情况属实,经调查事件是因两学生争男友引发。据警方调查,2月6日15时许,受害人许某平因与15岁的黄某珍争男朋友,带4人欲在大虎公园教训黄某珍,后黄某珍打电话通知朱某研等5人到场帮手,朱某研等人将其拖进厕所,分别用脚踢和手打方式殴打,期间朱某研让同伴拍下殴打姿势的照片。
初中生压力山大的原因分析:家长期许过高成压力的“罪魁祸首”
“初中学生的压力最大。因为到了高中,学生的发展有了大致方向,而初中阶段,面临中考、想要考更好的高中。”杭十三中教育集团嘉绿苑中学心理咨询站站长说,尤其是重点初中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
《全国教育质量监测浙江省情况分析》显示,被抽样的小学生每周用于课业总时间为36.7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个小时。而被抽样的初中生,每周花在学业上的总时间为53.8小时,以一周学习五天为单位进行计算,平均每天有10.76个小时用于学习,超出成人8小时的工作时间。一位初中老师说,除了在学校里的学习外,超过五成的初中生要参加校外补习,重点初中的学生比例更高,“一个星期要参加四个以上补习班很平常。”
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认为高中生压力最大,因为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是其实不然,初中生往往比高中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初中学生不像高中已有定位。为了孩子进入好的高中,家长给的压力往往比高中更大。此外,对于缓解高考压力社会已达成广泛共识,但初中生的压力却在万众瞩目的高考之下被忽略。
一个初中生,每门主课每个学期的大型考试(校级或年级层面组织的考试)不少于7次,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主课加起来,一个学期的“大考”在28次左右,这还不包括平时的随堂考和单元测试。考试也就算了,更要紧的是家长对于每次考试的关注,现在很多老师一般不会主动跟家长说孩子考第几名,但家长却耐不住性子,很多人考后第二天就会来电话或短信咨询考试名次,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
此外,尽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学生进行按考试成绩分班,但在现在,大部分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毕业班,分班都是“公开的秘密”。学校分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已经很大,然而,某些家长对孩子再加压,初二女生小魏称:“我真的要被我垮了。”小魏的成绩一向不错,入校时就被编入“重点班”。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她觉得在“重点班”压力太大,想转为普通班,可母亲坚决反对,理由是普通班的师资一般,没有“重点班”你争我赶的好风气,难以考上好的高中。寒假放假之前,小魏母亲担心她放弃努力,特意为她请了3个家教,分别给她补习英语、数学、物理。结果她课没补好,反而产生了厌烦情绪,看到老师来就想躲。分班受挫、家长施压都让不少学生不得不在压力下屈服,留下了心理阴影同时也影响了学习效率。
初中生压力的情绪管理:营造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家庭教育环境
去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了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现在的初中生在学习管理与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较弱,其中女生情绪管理能力却比男生弱。业内人士认为,中学生轻生的现象更多的是孩子情绪管理的问题,值得家长重视和反思,同时,提醒家长要看到小学与中学的差别,营造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初中阶段学会从情绪的“奴隶”到情绪的“将军”。
中学的课程比小学多,不仅学习的任务会加重,而且学习的困难也会增大,这是家长和学生普遍的感觉。目前很多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但在压力舒缓的情绪控制能力却不强。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了《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亟待提升》的调查研究报告,该调研样本选自广东等八个城市17所中学的1742名初中生。调研结果显示,中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整体偏弱,有一半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情绪自控能力不强。
调查显示,在情绪体验方面,中学生消极情绪体验较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体验,分别有50.7%、37.4%的学生经常感受到学习压力大或考试紧张,33.7%的学生感觉自己在学习上表现很笨。就情绪的自控能力而言,52.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向他人轻易表露不良情绪,35.7%的学生经常向父母发脾气。此外,67.6%的学生经常会提醒自己忘记不愉快的事情,但在真正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却只有44%的人表示能摆脱消极情绪或正确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情。这说明虽然学生主观上意识到了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但要真正从心理上摆脱这种消极影响、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还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中学的课程比小学多,学习任务加重,学习困难也增大,中学生有一半人感到压力大是正常的情况。然而如果孩子仅仅想到这些,那么马上就要来临的中学生活所带给中学生的,就只有“压力”这两个字了。事实上,中学能够给孩子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除了压力增大之外,还有很多,比如一旦进入了中学,天空将更为广阔,生活将更为丰富,世界将更为精彩。这就需要家长在进入初中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入中学以后,家长也要告诉孩子,未来不可避免地会有挫折、艰险和疑难,但是我们都要有勇气去努力面对、思考和奋斗。
编后语:叹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