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本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本教育范文第1篇

笔者认为,生本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而非课堂教学的模式。既然是一种理念,就应该存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否则,就会互相掣肘。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校把生本教育的口号喊得很响,而事实上在实施之初就打了折扣――因为他们有时提生本教育,有时提生本课堂,联系具体语境来看,这种不同提法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生本”理念。概念上的不一致,暴露出人们认识上的模糊,以及实践中的偏颇。在认识上,把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具体到实践中,在课堂上提倡“以学生为本”,离开课堂就要“以管理为本”。比如,在住校生管理中,有的学校规定学生二十三点就寝,而管理人员对学生就寝情况的检查过程能延续到凌晨一点,两个小时之内多次突击检查,“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结果,有夜猫子习惯想多学一会儿的学生提心吊胆,学而无功;习惯于早睡早起的学生同样苦不堪言,睡而难眠。又如,不少学校有硬性规定,学生到校,手机要一律上缴,由班主任统一管理,违者严惩不贷,目的是防止学生利用手机上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学校如此煞费苦心“为学生着想”,其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客气地说,这肯定是违背生本教育的理念的。学生应该有统一的作息时间,但是,这种统一,可不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落实?除了上下课的时间,其他的作息可不可以有适当的弹性,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不论通过什么途径上网,都有接触不良信息的可能,但是否就该因此而斩断他们上网的途径?这种做法是否能适应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应该怎样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接触网络垃圾?就以生本课堂而论,学生在进行前置性学习时往往要查阅一定量的资料,学校斩断了学生上网的途径,基本上就断绝了他们查阅资料的途径,教师只好把自己准备的资料统一发给学生。但是,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与阅读教师提供的现成资料,能达到相同的学习效果吗?这些问题,都应该作为专门课题进行研究。遗憾的是,不少学校都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简单的、表面有效但实则有害的措施。为什么呢?因为“方便管理”。“方便管理”,就是把“方便”留给了管理者而不是受教育者,就是以管理者为本,而不是以学生为本。

其次,就生本课堂而言,它“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它“提倡减少或最终取消学生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不干扰学生成长期的成长,把考试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或科任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活动改为评研活动,削弱日常评价的比较竞争功能,鼓励‘为而不争’。到了学生学习的成熟期,鼓励学生用成长期的生动、活泼、主动、自然、丰富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引自《360百科》)。但在具体实践中,不少学校的考试次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周考,月考,半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等。小考周周有,大考三六九。而且,每次考试结束,教学管理部门往往以考试成绩的优劣来评价生本课堂的开展情况。有时给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也会如此操作,以证明学校开展生本课堂所取得的成绩。

学校希望学生有好的成绩,这无可非议。但我要说的是,生本课堂不是应试教育的助推器。通过生本课堂,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学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学习周期内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滋养了积极主动的生命状态,在学习的终端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是一个由完整科学的过程到自然而然的结果的发展历程。通过短短几天、几周的生本课堂实践就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效果,请问,你们自己相信吗?以应试教育的思维去推动生本课堂的实施,换汤不换药注定事倍功半。

再次,生本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具备一些最基本的条件。

比如,他们首先应该是自觉的学习者,除了完整地学习领会生本教育的有关理论,还应该了解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既没有读书的习惯,也没有提高的欲望,仅仅观摩了几节生本教育的示范课,参加了几次基本的培训,就以生本教育的行家自居,最终将裹足不前。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能坐得住冷板凳,不能急于求成――态度要积极,行动要扎实。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催生应有的行动;有扎实的行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生本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生本教育 导师制 教育评价机制

一、对生命的皈依,生本教育的灵魂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及教育均衡研究”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以生本教育推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研究”中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经过十年的研究和实践,生本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教育界所推崇。生本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小学新课改的成功探索,其内涵十分丰富。有论者认为:“生本教育实验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长吕达先生将生本教育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主动发展、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二是“以生命为本”,即考虑到教育主体学生是一个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的完整的、生命有机统一体;三是“以生动为本”,即“学生所学的内容、所参与的学习活动要具有生动性”,也就是说“学习内容和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四是“以生长为本”,即“承认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周期,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时间”,肯定学生基于自身生命物理、心理基础、生命特征的成长。应该说,吕达先生把握住了生本教育的灵魂――生本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生本教育提出后,许多教师、教育研究者对其要义及其实施进行了论述,如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双语实验学校雷泽怀的《我对生本教育的几点思考》、淄博师专教育科学系的孙霜的《关于生本教育的几点思考》,对生本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探讨;青海市西宁十三中学的薛生祥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广东省肇庆中学的w德强的《生本教育理念下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探索》、山东淄博市高青一中的田海霞的《新课程背景下生本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则探讨了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生本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新课改之间的对接问题。我认为,要真正实施生本教育,还必须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评价。故此我拟通过导师制的实施来探讨生本教育的评价机制问题,以与同仁们一道推动生本教育的深化发展。

二、导师制基本做法

导师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教育管理制度,它主要用于研究生层面的教育管理,在研究生层面,导师的主要职责仍是学业指导。之所以用“指导”,是因为进入研究生层面的学生已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导师的作用是指点方向,而不是具体教学生学习。目前一些高校对本科生、专科生也开始实施导师制,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包括学业、思想、生活化在内的指导性。我提出的中小学层面的导师制,与研究生层面的导师制,既有许多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生活情感方面的了解与指导。中小学导师制的具体做法是:担任班级教学的教师,同时充当学生的导师,可按照班级人数不同,每个导师带10个左右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导师,教师除以班级形式完成日常的课堂教学外,还要经常和自己指导的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情感生活、身心状况,并在必要时进行学习指导、情感疏导和道德教导,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同时,担任导师的教师,也是学生的评价者,即导师从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思想状态、情感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作为学校对学生阶段性综合评价及毕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为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班主任要召开导师会议,导师要介绍自己所带学生的情况,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可以是等第性,也可以是不分等第的描述性的)。

导师制的实施还需要学校层面的制度支持。在通常情况下,学校主要从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等方面评价教师的“能”,在某些学校,教学工作被畸形凸显,有时甚至以成绩作为评价教师能力的唯一标准。实施导师制后,在评价教师的能力时,不再单纯以每个教师所教授班级、担任学科的成绩来进行评价(在通常情况下,对于那些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的“能”,是如此评价的),还要看他担任导师的情况,甚至重点转移到导师职责的履行情况和业绩。另外,学校还应该给予导师评价学生的权力,尊重导师评价学生的权力,让他们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

三、导师制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

评价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面对评价的问题,这是因为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我们必须对它是否实现预设目的、目标进行检验,另外,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也是学习者的重要学习动力。因此,无论采用任何形式的教育,评价都是必须的。关于教育评价,我以为,还有三个问题必须考虑。其一是评价具有主观性,尽管我们尽量追求客观性,但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是具有主体性的动物,我们不可能完全脱离这一主体性去谈评价,现实生活中涉及的评价无不如此,因此在教育评价上我们想完全摈弃主观性是不可能的,也是脱离生活实践的,不现实的。其二是相对性,正因为评价具有主体性,总是从评价主体(个人和机构)的角度进行评价,就难免具有相对性,也就是任何主体做出的评价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相对性。其三是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存在,也就是说每一个个体都存在差异性――虽然也存在相同性,故此,我们在对教育进行评价时,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包含不同的价值标准和不同内涵的评价。

评价同样是生本教育的一个环节,要实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就必须在评价机制上实现突破。我以为,导师制是考虑到评价的相对性,实现教育评价的主体性、多元性的一种评价机制,有利于生本教育的真正实施。

1.导师制下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关注学生生命的整体性。导师制的优点在于它能调动教师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热情,从而从生命的完整性出发,评价学生,避免不担任班主任的科任教师主要甚至单以学生的成绩评价一个学生。在中小学担任班主任的教师的人数只占教师人数的1/3,也就是说有2/3的教师不担任班主任。通常,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思想品德教育、道德品行评定都是由班主任来履行的,这也意味着大多数教师无需也很少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感生活问题。而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学习成绩只是他(她)的一部分,知道学生的成绩,仅是知道他整个人的一小部分,而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情感生活、综合能力才是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一些平常在课堂上令自己“感冒”、头疼甚至讨厌的学生,换一个场合,可能会变得十分可爱。例如,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随班主任带学生出去秋游,发现英语成绩很差的一个学生,和其他同学说说笑笑,倒是颇风趣,十分可爱。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平常,我只是、总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他,而不是把他当作一个生命整体来把握、评价。

2.导师制下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关注学生生命的生长性。由于导师制把评价教师的重点由教师所教学科、所教班级考试成绩转移到所带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情况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郭思乐教授写到:“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儿童,我们的学生,是人类亿万年发展的成果,承接了人类生命的全部精彩。而人格和智慧的提升都是生命自身的生长过程。绝对需要而且可能通过人的自身的活动而实现。”这意味着生长/成长是人的本质,每一个个体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成长。在导师制下,由于将评价的重点由共同性转移到差异性,教师也从个体出发,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的职责在于看到、指出这种成长,让学生体会到成长(成就)的快乐,和学生一同分享成长的快乐。由于导师制中的导师长期关注一定数量的学生的成长情况,因此对他们在智力、情商、道德品质上的点滴进步都比较了解,从而便于给予学生全面的指导,同时也便于综合评价所带的学生。

3.导师制下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关注学生生命的差异性。我们常说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世界上最高等生物的人更是如此。问题的关键不是我们有没有看到个体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而是我们以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去看待这种差异。有了对学生的全面、整体和历史性的了解之后,导师也就能更公正、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差异性,从历史与现实、纵向与横向的角度全面地评价学生,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看到他与别人某一方面的差距,从而丧失成就感,甚至产生自卑。比如,我们在进行阶段性的考试和学业测试时,可以在同一题型出难度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去选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这样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拿到相同的分数,期间的差别只有教师才知道。如果某学生没有做对相应层次的题目,教师可以课后与学生交流,从而避免用简单的分数对比,来看学生的高低。当然导师对学生的能力是清楚的,还需要从其他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这样,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得到较为公正和公平的对待,避免以成绩衡量学生的高低、好坏。

参考文献:

[1]生本教育简介.生本教育课程组.人民教育,2009,(15-16).

[2]吕达.解读生本教育的基本内涵.人民教育,2009,(15-16).

[3]田海霞.新课程背景下生本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研究,2010.8(上旬).

生本教育范文第3篇

1.静心探求真理念

1.1 多一点对教育的热爱

因为热爱与执着,普通而平凡的事业也会因此而发展到极致。生本教育就是这类鲜活的事例。"假如你命中注定扫街/就要扫得有模有样/一如开朗琪罗在画画/一如莎士比亚在写诗/一如贝多芬在作曲。"我们并不一定都要成为杰出的伟人,而作为一个教育人,热爱,是我们最需要的品质,只有热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热爱学生,才能消除职业倦怠感;才能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以儒雅的气质影响学生,以广博知识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1.2 多一份对学生的尊重

教育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人特别是学生的尊重是师生之间交往的基本前提。教师唯有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语文生本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耐心倾听的习惯,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特别是要能让学习基础稍差或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能积极参与,并不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感受到进步和幸福。

1.3 多一些对语文的阅读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没有阅读的人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和品质。"阅读正改变着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然后知不足",语文教师更应比一般人善于阅读,要沉的下来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广泛而专业的阅读,改变思维方式,为教育创新实践提供正确方向。

2.务实有效重课堂

2.1 主动悦纳生本理念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生命和发展为本,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强调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内在发展这一教育核心,它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是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决。生本教育体现了人类对文明教育的追求。生本教育强调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对传统教育主张先教后学的理念是一种颠覆。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学生的学习也就会变的自主?快乐?高效,教师可以"无为而为"?"不教而教",这不就是语文教育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吗?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只有主动顺势而为,才能将工作变成一种享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2.2 努力构建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的课堂应是有效教学的课堂,它包括:高效的课堂?生命的课堂?温暖的课堂?民主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新课标很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课堂学习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在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教师要做的很多事都要放在课外。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通过对学生平等无私的爱和平等的师生对话让学生乐意学习语文。其次,要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好课堂。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在组织教学时,要抓住关键?抓本质,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要理清教学思路,让学生有步骤地学习;教师还要多给学生一些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做到课堂活而不乱,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和等待。语文教师不应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教师安排学生讨论?展示?点评的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合理安排,提倡师生互动?互相信任?敢于争辩?互相尊重,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2.3 积极探索特色模式

生本教育范文第4篇

我在教学中践行“生本教育”的理念,遵循“生本教育”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的教学原则,尝试如下教学流程:

第一步:自主学习,也叫课前预习。就是对所学知识有个初步的认识,这个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面对新鲜生疏的知识,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在这种内动力的驱动下,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1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会设计“说一说”“画一画”或“摆一摆”的前置性小研究。7+8=( ),请说一说你的方法(也可以用画图或摆小棒的方法)。

另外,每次布置前置作业的时候我都会简单说一说完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比如,“运算定律”这一教学内容,我会请同学们完成小研究的时候想一想: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运算定律?在记忆这些运算定律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请把你的好方法写下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第二步: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态平衡”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特别为学困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与自由表达的机会。小组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取长补短”“自我完善”“相互促进”的过程。

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这一内容时,在突破“小数的意义”这一教学难点时,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米尺,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从直观上认识: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10分,每一份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从而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生在米尺上找出了不同地方的0.1米,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学习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第三步:交流汇报。在全班交流中教师可以做必要的引导和提醒,在同学们的交流与争辩中攻破每一个难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如,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排列”时,在全班交流汇报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这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排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那种方法好,为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才不遗漏、不重复,最后达到优化排列方法的目的。

第四步:教师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交流情况及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在运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时,容易做成正比例。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哪种量是一定的,写出数量关系式,标出一定的量,最后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比例,从而突破难点。

刚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也曾经着急过、迷惘过,害怕学生言不由衷,跑题到九霄云外,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知道了怎样去讨论。在课堂上我主抓6个小组长,让他们各出奇招,各显神通。每节课,我除了定出本课的课前小研究,就是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尽情学习。

生本教育的创立者郭思乐教授说:“教师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郭教授还说:“牛们喜爱草,向往草,争先恐后地奔向草,这时候,鞭子的作用就大大减少了。类比到教育,就是,我们让学生喜爱学习的天性发挥出来,让他们以最大的自由奔向学习,享受学习,这时,他们不肯下课,他们总是意犹未尽,课堂上风起云涌,这时外部评价的督促作用也就变得多余了。”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山川和田野时;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们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时;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智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时。最后,引用郭思乐教授的一段话:“学习者的生命得以最大限度地激扬,而我们也就享受了生命的精彩和神奇,使教育者和学习者的生命都得到了解放。教者得到了极大的幸福,因为我们成为了学习者的生命激扬者。”

参考文献:

生本教育范文第5篇

——读《生本教育》有感

东洲国际学校 朱金燕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2015年第四期《人民教育》,这一期的主题是"生本教育:课程与教学再造"专辑。以"生本教育"切入,众多教育专家从课程组织、教学形式、前置研究、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等不同角度阐释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强调了"课程与教学再造"的必要性。

读了这些精彩的文章,我深受触动。迄今为止,课程改革伴随教育发展有十几年了,一路走来,每一步无不浸透着探索者的思想智慧,无不浸透着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新面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演绎着生命的活力与风采。只是,我们有多少老师舍得以生为本呢?

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相关,我们的教育本质上是要塑造人,要发展人,说到底,是一种遵从人性的教育。所以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塑造孩子的个性,让他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孩子的天性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富有灵性的,任何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天性上的东西,教师要去了解孩子的天性,就应该和孩子站在同一地平线上进行交流,也就是降低课堂重心,少些说教,多些智慧的引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对孩子的教育落到实处。

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时,我就从孩子的天性出发,设计了"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样的题来打开孩子的思维,展开孩子的联想,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发挥。学完文章后,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鸡为什么要过马路呢?"这下可好,鸡为了去对面找东西、找朋友、家就在对面等,学生跃跃欲试抢着回答。"能不能个性化一点呢?"我又提高了些难度,结果正如魔术师刘谦所说:"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绿灯亮了,鸡想不走也浪费了一个绿灯,为何不走呢?"

"鸡说别人都过马路,我也就跟着过马路吧!也许那边有热闹看"

"别人都在减肥,鸡也赶着减肥呢,所以过马路,多走些路呗!"

"鸡过马路也是无奈啊,周扒皮让他提前上班呢!否则要扣工资啊"

"刚上完数学课,鸡想证明,两点之间是不是直线最短!"

……

就这样,学生的个性解读一直到下课都没有结束。试想,如果教师只知道完成课时任务,不断地传授知识,一层一层束缚孩子的天性,缺失对孩子情感价值、意志价值、团结价值、合作价值、创新价值等价值的关注,那么孩子就会丧失灵性、个性甚至是天性,只能成为一个个教育流水线上来的产品,又何谈悟性和创新呢?

在学习马信德的《蓝蓝的威尼斯》这篇文章时,我也从尊重孩子天性的角度呈现了这样一个思考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色彩,火红的北京,洁白的哈尔滨,文章说威尼斯是蓝蓝的,学习文章后你能说说你认为的威尼斯的色彩吗?"学生开始回答了:"威尼斯是红色的,因为那里的人热情";"威尼斯是绿色的,因为那里很和谐",这难道就是我想要的答案?没有打开学生的求知欲,我有些不满足,转念一想,有了!我打开了班得瑞的轻音乐《莱茵河的波影》,说:"这样吧!我们听一首轻音乐,在音乐的感召下我们把对威尼斯的感觉倾泻于笔端,勾勒一种你感觉中的美妙色彩,好吗?"于是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四处蔓延,一曲终了,4分29秒,精彩竟然诞生了。

威尼斯是透明的,水波中释出忧郁与空灵,船橹搅动,清澈的水面漾起一串串笑窝;船橹搅动,搅碎了炫目的灯影,如同一片片玻璃棱片,回旋出透明的水纹;船橹搅动,混入偶尔飘过的絮语,威尼斯是一个梦,一个透明的梦。

(张誓育)

威尼斯是紫色的,因为古朴的宫殿,大片的水域有着淡淡的神秘,像是蒙了一层紫色面纱的花季少女。也似天朦亮时天边的第一缕紫光,那种神秘感让人的一颗心变得宁静。傍晚时,城中的第一盏紫灯,渗透着华灯初上的浪漫。

(施天歌)

威尼斯是古铜色的,建筑中沉淀着岁月的目光,亦如碑文的颜色,一段不朽的记忆,一个城市,不变的历史,根基于心,在复兴时代,纷纷片片耀眼中不褪变的古铜,酝酿地深沉恒久。 (黄铭敏)

纯白的威尼斯

很少敢用纯白来勾勒一个城市的色彩。

不论它的压抑与否,亦或它的环境依旧,

而,威尼斯,虽是我未曾到过的地方,

也未曾在梦中游过,再撒泡尿写上到此一游,我心中的纯白却给了它。

人是纯的,水是纯的,连带着花香的风都不显得腻,反而是白的淌汁。

它是如此素洁,素得像个新生婴儿的第一次啼哭,

素的像白纸上用铅笔点下的第一缕阳光,像一只老去信鸽的回眸。

不必多说,只须走过。

但凡心的路过,神志也漂白了,一句话

哥看的不是威尼斯的水,

是意境啊!

(黄禹澄)

生本教育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045―01

生本教育理念以极其丰富的内涵,为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指导理念,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目前,语文教学是中学重要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从而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人民教师要积极履行和学习生本教育理念,为学校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学氛围。教师要加强生本教育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交流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本教育理念必然会深入人心,W生的综合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贯彻落实生本教育

1. 应试教育存在弊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育理念产生的现实需求,是素质教育工作多年以来仍不能解决并存在的问题。中小学生的教育只注重考试,忽视了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低下,身心压力过大,课业负担过重,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教育方法和理念来解决,促进教育体制改革,而生本教育理念正符合这一要求。

2. 教师对生本教育的运用。教育体制改革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广大人民教师贯彻落实生本教育这一理念。生本教育理念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为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国家中长期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轻中学生负担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在此过程中,上至国家的教育部门,下到教师、学生家长,都必须全面依托生本教育理念,实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并要求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教师进行有益探索,减轻中学生的负担。

3. 教育行政部门落实贯彻生本教育。现如今,中学生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是,教学评价制度极其不合理。这种结果就是在中学阶段,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把统一组织的考试的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手段,从而形成一种扭曲而沉重的压力,这种压力使得教师的教育观、教育理念发生扭曲,学生只知道考试,不知其他。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倡导生本理念,为学校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学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倡导生本教育的学习课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生本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生本教育理念由应试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教育主体转向学生,培养学生的好学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发展。生本语文是指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理念,养成学生对大量阅读的兴趣,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素质提高的目的。

1. 前置性作业的重要性。生本课堂教学非常重视布置前置作业,生本教育理念是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学生在教师教之前进行主动学习。前置性作业是对学生课前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和认知能力。其实生本阅读教学课堂的环节很简单,先是整体感知知识,然后是阅读扩展交流与延伸,我们借助简单的环节,帮助学生们在大阅读、大交流中获得发展。

2. 开发学生的智力。传统的语文课堂总是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进行回答,课堂的节奏几乎都在教师的把控之中,这就使得学生自己的想法受到了严重的压制。生本教育课堂教师上课做的不仅是要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要组织学生进行互动,生本课堂表面上就是教师没事干,其实教师要做的很多,如,是课堂纪律的维持者、学生学习状况的观察者,适时点拨与指导更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生本教育范文第7篇

我们看到录像上,孩子是在快乐的状态下去主动学习的,课堂是充满活力,充满灵动的。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40分钟的课堂上,或合作学习,或观点交锋,或书写,发言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他们有时讲述自己的做法,有时纠正别人的错误……。而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做个指引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活动真正起到了小组学习的目的,实效性特别强。充分体现出了生本课堂就是“自主学习、自信汇报、快乐成长”的课堂。为什么在原来的课堂有那么多学困生打瞌睡,而现在竟然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自信、竞技的状态呢,一下子变得那么有激情呢?

回想自己的课堂,为了激发学困生的激情,把最基础的留给他们,他们会很自信地展示已经学会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有自信有成就感了,老师也更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进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本的理念下慢慢树立起自信心,而且他们的自信心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释放出无法估量的学习能量。

通过生本的实施,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是感到生本给学生带来了自信、勇气,最重要的是带来了兴趣。信心是最好的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是感到生本中互相讨论,互相研究,互相鼓励,互相指正、互相监督的活动给师生、生生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师生,生生之间和谐共处,共同进步。

三是生本给老师带来了课堂上的轻松,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展示,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老师不再一味的在课堂上讲授,而是真正的起到导演的角色了,实在是轻松。

生本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 生本教育 特点与作用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教学,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强,容易完成课堂任务,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用脑和动手的时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为使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以生命为本,其关注和弘扬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我认为,深化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构建生本教育模式,数学课堂教学急切呼唤教师要具有生本教育思想。

1.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仍然是沿袭师本的教育体系,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根本上并不是为学生服务的,而是为教材和教师服务的。所以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是由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而造成的。当教师在课堂上自我提问、自我论证时,学生只是被动的旁观者,被动的学习状态自然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数学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寄希望于学生学会理论后自觉地运用于实践。初中生则因为知识和自身实际脱节,和社会实践脱节,而没有学习的热情,或学完考完就束之高阁,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

2.生本教育的特点与作用

(1)学习的开放性。生本教育的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开放性体现了学习的讨论和交流上。它认为讨论是学习的常规,学生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要讨论,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讨论的,可以是同学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讲座,而非师本教育的封闭式把学生当作灌输工具的教学。

(2)学生的自主实践性。生本课堂的教学特点是具备探索性。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的影响下对新知识的结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的整合,而非跟着教师一步一步有节奏地学习,这就体现了课堂的自主实践性,而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是跳跃式或随机式;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践性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对问题、任务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上,而不管结论是否正确。

(3)学习的独立与合作性。无论是“先做后学”,或是“先学后教”,都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前期认识,而这个对知识的前期掌握,可以是较为表面的,也可以是深刻的。但无论如何认识都是学习者事先掌握,所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已掌握的前期知识会有更为完整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大都离不开与其他个体的交流,这就是认知后期的合作性。生本课堂的教学其实就是这一过程最好的一种后期延续。

(4)知识掌握的牢固性。有别于师本教育,生本课堂的教师对于问题或任务的结果不会轻易给出,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过程后自己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到。正是这样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正确的结论新旧知识体系便容易完全混为一体,使之成为已有知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当牢固。

3.初中数学教学大胆采用生本教育的方法

(1)严格备课课程。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总之,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中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2)实现学生自身的感悟。让学生动手做,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创造性地做,才能使知识内化为他自己的知识。如,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这一节的内容时,我让每位学生准备好小刀、萝卜或马铃薯,切成正方体、圆柱、棱柱等物体,用小刀从一定角度去进行截取,通过不断的实践,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如截取正方体,得出截面的形状,还有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四边形(包含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3)让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运用文字、语言、实物、多媒体等途径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并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志凌.高中数学课堂“生本教育”模式初探[J].广东教育,2007,12:64.

[2]肖宽锋.如何实施生本教育[J].科技信息,2008,8:218.

[3]柏庆华,牛江梅.课堂教学的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1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