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装备制造业论文

装备制造业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装备制造业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装备制造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投入产出效率DEA

一、引言

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系统分析方法。其主要思路在于通过对决策单元(DMU)进行线性组合构造有效前沿面,通过解每一个决策单元相应的线性规划来判断该决策单元是否位于有效前沿面来评价其相对有效性。DEA方法自问世以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有不少学者应用此方法对不少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如马占新,唐焕文利用改进的DEA方法对东北某省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叶世绮,莫剑芳利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对四个经济特区宏观经济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本文采用C2R模型来评价1998年~2007年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的投入产出相对效率。

二、C2R模型基本思想

在一个经济系统或一个生产过程中,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DMU都有m种输入和s种输出,其中Xj=(x1j,x2j,…,xmj)T,Yj=(y1j,y2j,…,ysj)T,(j=1,2,…,n)为决策单元的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向量。则DEA方法的C2R模型线性规划问题如下:

假设上式线性规划求得的最优解为λ*,S*+,S*+,θ*,则基本结论如下:当θ*=1时,表示与生产可能集中所有投入产出模式相比,DMUj0的投入向量己不可能被等比压缩,也就是说此时加大投入不会再增加产出,显示了该决策单元的有效性,即DEA有效。当0<θ*<1时,即DEA无效。当λ=1时称为当年规模收益不变,表明当年达到最佳产出规模;λ<1时,称为当年规模效益递增,且λ值越小规模递增趋势越大,表明在这一年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入,能获得更大比例的产出;λ>1时称为当年规模效益递减,且λ值越大规模递减趋势越大,表明在这一年里,即使增加投入,也难以获得更大比例的产出,甚至得不到原有的产出。

三、实证研究

1.工业行业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从技术和经验上,DEA对DMU个数有如下要求,一是参考集中的DMU应该具有“同类型”特征,二是通常认为参考集元素的个数不少于输入输出指标总数的二倍为宜。除此之外,还应该避免输入(输出)集内部指标间的强线性关系,经过全面系统的分析,确定四川省装备制业业效益评价的输入指标为:固定资产投资、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确定输出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和外销产值。由《四川省统计年鉴》整理出10年(1998年~2007年)各指标的数据,因篇幅有限,略去投入产出表。利用EMS软件实现,计算θ、λ和k值,得出DEA结果如表所示:

2.结果分析。(1)由表可知,在1998年~2007这10年中,2004年和2006年、2007年这三个年份的投入产出效率值θ=1,这三个近期年份相对于其他年份来讲,投入产出状态已达到最佳,投入无冗余,其固定资产投资、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投入都已达到最优程度。(2)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的其余几个年份均为DEA无效,说明资源间组合未达到最优,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规模递增的单元均为技术无效,说明规模效益递增的取得大多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对技术依赖不够,投入产出效率不高。这与四川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长期以来,四川的装备制造业过于依赖资源型生产,在技术领先、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却发展不足,处于“三高一低”的局面。且由于装备制造业占到四川省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0%,其产业内的资源利用率等现状,间接造成四川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

3.对非DEA有效的单元的改进。保持现有产出不变,根据公式x=(1-θ*)xn+s-*可计算出各个投入指标可节约量,即现有投入的投入剩余。保持现有投入不变,根据公式y=s+*可计算出各个输出指标可增加量,即现有输出的产出亏空。由此可算得装备制造业的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若为306.9727万元、财务费用若为12.9737万元、利息支出若为220.8926万元,可得到其最佳产出组合为工业总产值301.7067万元、外销产值8.1305万元,使该年达到DEA有效,即经营效率最佳,其他年份同样计算。

三、提高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相对效率的建议

综上所述,提高现有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远比增加投入资源更重要、更有效。一是建立技术中心。由国家投资,依托东汽等大型企业,联合中国科学院工程所、东华工程科技公司、四川大学、重庆钢铁设计院等单位,组建国家装备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使之成为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的龙头。二是增加科技投入。建议设立国家级的新材料创新基金,省、市两级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对重大科技攻关予以大力扶持。三是加强科技合作。引进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与国内国际的大型制造企业合作,争取摆脱资源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向技术含量高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J].科学通报,2000.4

装备制造业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指出了制造业在提供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成为了污染的主要源头,分析了江苏绿色装备制造业的政策环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引言

当前全球环境的恶化程度与日剧增,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制造业在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以及产品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废弃物,形成制造业对环境的主要污染源。由于制造业量大面广,因而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很大。制造业一方面是创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但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如何使制造业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研究的主要方面,于是绿色制造的崭新概念应运而生。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江苏装备制造业的现状

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地区分布结构大致分6大块,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京津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总量最大、产品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地区,正在成为国际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中心之一。江苏机械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已连续24年居全国前列。

进入“十一五”以来,江苏机械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6~2009年的年均增速均高于20%以上的速度,高于江苏GDP的增长速度,江苏机械装备制造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产品的数量和档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机械行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4 135.92亿元,销售产值13 813.28亿元,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过万亿元的工业行业。2009年江苏机械装备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工业总产值达到17 136.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34%;工业销售产值16 774.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49%,增长速度高出全国0.3%。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很大,企业单位数、总资产和增加值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但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要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就需要提高装备制造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从技术节能、培育清洁能源产业、淘汰落后设备3方面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

3 营造促进江苏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3.1 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加快发展绿色装备制造业

制定和组织实施绿色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引导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根据中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采用先进绿色技术、工艺和装备,限制、淘汰技术水平低、役龄超过一定期限、耗能高、污染严重的工艺装备。加快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总承包公司,提供专业化配套服务。依托省设备成套局、省装备集团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或科研院所,对重大装备项目实行技术总承包,承建重大成套设备工程,提高成套装备集成能力。实施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实现绿色装备制造业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绿色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2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扶持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

鉴于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省级财政应拿出一定资金,建立扶持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基金。对重大绿色技术装备研发和引进消化项目,省有关部门要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效率优先”原则,主要用于支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或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生产前景好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的补贴;用于支持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资助及奖励基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培训,重点企业、引进重点人才的补贴,攻克重大科研成果人员的奖励。

3.3 实行积极的融资信贷政策

围绕绿色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设立重大绿色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资金,并以此来广泛吸引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入绿色装备制造业。鼓励企业运用资本运营方式,采取股权置换、债转股、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多渠道募集发展基金。对于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采取打捆缩水还债方法,由政府出面一并与银行共同协商解决。对出口绿色技术装备给予优惠贷款和贴息贷款。改善融资渠道。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其余领域都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绿色装备制造业战略调整。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及国有、集体企业控股并从事工业生产经营的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的绿色技术研发费不受比例限制在管理费中据实列支,并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鼓励企业通过加速折旧,加快自筹资本积累,提高投融资能力。

3.4 深化税制改革,用税收杠杆振兴绿色装备制造业

(1)借鉴国外经验,适当开征环境保护税种,扩大绿色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可以开征垃圾税,促使企业更多地采用垃圾处理装备,比如垃圾发电装备、秸杆回收与利用装备等。垃圾税的开征,能够促使产生垃圾的企业更多地采用绿色装备,由此扩大了部分绿色装备的市场需求。还可以开征废气排放税、水污染税等,促使各类企业使用环保技术装备。

在开征这些环境保护税种的同时,各国政府也分别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激励环境保护的优惠税收政策。比如,荷兰政府规定绿色投资免税。美国税制中有一系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直接税收减免、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措施上。我国也可以采取类似的优惠税收政策,这些优惠税收政策的制定更能刺激各类企业使用绿色装备。

(2)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主要包括对于绿色装备制造企业要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适当地减免一部分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税收。在增值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绿色装备允许抵扣进项增值税额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为治理污染而调整产品结构、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设备发生的投资,给予税收抵免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制度中增加对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采用绿色装备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实行加速折旧的规定。在关税中增加与绿色装备有关的附加条款。其课税对象可分为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两类。进口商品征税主要针对有严重污染或预期污染又难以治理的机械装备,要增加其税负;出口商品主要针对风力发电、环保装备、秸杆回收利用装备等绿色装备,要全额退税,甚至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3.5 实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

土地供应年度计划和建设用地计划应适当优先安排绿色装备制造业项目用地,对绿色装备制造业大项目、绿色技术项目用地实行更为优先原则。建议政府每年从经营性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按适当的比例提取绿色装备制造业用地成本调节资金,并设立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各类绿色装备制造业企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调节、补贴绿色装备制造业项目用地地价。

3.6 加快建立绿色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

支持重点绿色装备制造业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调查研究,搞好咨询服务,组织技术推广,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省绿色装备制造业专家咨询机构,聘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对全省绿色装备工业重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和指导,搞好绿色装备制造业战略研究,有关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3.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绿色机械装备工业,人才是关键。针对现有机械制造业人才队伍的现状,应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主要环节,努力建设好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制造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和调动现有机械装备制造业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进一步强化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建设一支绿色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工人队伍。尽快研究制定引进绿色机械装备制造业各类技术专才的政策措施,多形式、多渠道引进绿色装备制造业急需的人才与智力,特别是在引进绿色装备制造业急需的绿色产品技术研发人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于晨.抓住绿色经济发展的命脉[J].创造,2005(2):17~18.

装备制造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发展路径;宁波

Abstract: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role in Ningbo’s economy.There are great progress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uring Ningbo’s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But some question is still needed to solve,such as,transform and promotion of industry,weak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low position of value chain.The paper,firstly,compare Ningbo’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Shenzhen,Dalan,Qingdao and Shanghai.Secondly,some suggestion is proposed in upgrade of industry,huge enterprise groups,innovative mechanism and technique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competitive power;development way;Ningbo

一、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装备制造业范围广、门类多、产品杂、技术性强、服务面宽,涵盖了主机产品、维修配件和技术服务等[1,2]。根据宁波的具体经济情况,其装备制造业涉及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6个大类。

宁波装备制造业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有注塑机、液压搬运车等38种大型成套装备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并被授予“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塑机之都”等称号。2006年宁波市大型成套装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77亿元,出货值78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大型成套装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83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37倍,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33.4%,大型成套装备业产业规模和效益迅猛增长。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群,包括数控装备产业群、塑料机械产业群、物流设备产业群、印刷设备产业群、医疗设备产业群、专用设备产业群、基础零部件产业群等。2009年宁波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按现行价格统计为3024.1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6.56%。

宁波科技创新能力发展迅速,到2011年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累计615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认定,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3项。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2686件,授权量15824年,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02件[2]。

二、宁波装备制造业横向比较分析

宁波装备制造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甬商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宁波装备制造产业获得快速发展。同样处于沿海经济带的大连、青岛、深圳和上海等政府也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上海依托强大的中国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金融中心,其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大型成套装备配套及服务等方面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地位。由表1可以看出其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13008.3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由此可见装备制造业是上海市的重点支柱产业。在整个装备制造业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点整个工业总产值的24.95%和37.24%,对应的企业数比重为14.22%和11.02%,说明这两个子行业的企业规模大,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有: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上海装备制造业的整体产销率在98%以上,显示出上海装备制造业的勃勃生机。

大连装备制造业以国营企业和合资企业为主,如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柴厂、大连瓦轴集团、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大连大耐泵业有限公司等装备制造业企业。由表2可以看出通用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为35.75%,其对应的企业数目也较大,显示出大连作为老牌装备制造业基地,在通用设备制造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产品的产销率较好。

青岛与宁波具有相似的地域优势,人口总量相当,2010年青岛GDP为5666亿元,宁波2010年GDP为5125亿元,青岛与宁波一样也是“品牌之都”,宁波有北仑港,青岛有青岛港,宁波有杭州湾跨海大桥,青岛有胶州湾跨海大桥。著名的装备制造企业有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北船重工、双星集团等,由表3可以看出电气机械及器件制造业占青岛装备制造业的31.29%,其主要公司有: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汉缆集团有限公司等。

深圳市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服务等为四大支柱产业,以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为基础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创新体系。深圳市构建六个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三个与装备制造业相关,其中包括:打造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以自主技术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由表1-5可以看出,深圳在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方面仅次于上海。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占其比重的79.54%,显示出深圳产业集聚性明显,而通讯设备及计算机等领域技术革新快,产品创意性强,易于进身产业链高端,从而获得高额利润。深圳借力香港大力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通过与香港深层合作,促进工业技术提升。

由表1-5,可以看出宁波、大连、青岛三市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数量所占比例较大,其对应的工业总产值大连为35.75%,青岛为20.78%,宁波为18.9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大连为8.27%,青岛为31.29%,宁波为33.21%。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制造业:大连为11.94%,青岛为15.84%,宁波为17.69%。上海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讯设备及计算机两个子类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2.19%,借助于上海强大的工业基础,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聚中在上述两个行业中。而深圳的产业特点更为鲜明,主要聚中在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涌现出华为、中兴等一批行业龙头。由此可以看出宁波的产业升级依然艰巨。

三、宁波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建议

1.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中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基础装备都存在共性技术研究,企业的竞争性使企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变成企业私有技术,欲使一个区域的整体产业提升,共性技术的外溢必须达到最大化。因此,政府牵线,科研院所参与,企业提供实践的共性技术支撑体系有利于宁波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转型提升。同时利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契机,促使装备制造业相关企业向海洋装备转型,提升新的价值点。

2.形成航母级企业集团,提升产业价值链

宁波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应突破传统路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产业发展的途径呈现跳跃与实变性。航母级企业在市场话语权及行业技术方面具有决定地位,因此,培育一定量的航母级企业有利于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宁波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千亿的企业还没有,海天集团2010年产值突破百亿。深圳15家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大多分布在装备制造业中,其中华为集团和富士康集团年产值超过千亿元。因此宁波要加大航母级企业的培育,从而提升宁波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

3.强化创新机制,寻求产业新的增长极

自主创新是装备制造业竞争性的源泉,德国机床产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得益于其对产品的不断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然而市场竞争环境的秩序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政府在政策制定上要引导企业竞争,形成龙头企业、中规模企业、小规模企业呈纺锤状分布。宁波民营企业的特点是机制灵活,对于新技术及再创新都存在迫切要求,但民营企业的逐利性使企业对新技术的需求存在短期性,一旦形成技术优势就不愿再在技术上进行革新。

4.建立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外引、内培并重

产业转型的关键是创新,要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努力从依靠资源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宁波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每年近13万学生毕业,近90%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践技能与企业需求间存在差距,而装备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建立符合产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石。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学校及企业的共同参与。在注重引入高端人才的情况下,更要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傅志刚.大连装备制造业科技发展规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12,12.

[2]孙韬,赵树宽,乔壮.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1,3.

[3]国家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9.

[4]罗吕榕.宁波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9.

[5]高连.大连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9.

[6]国家统计局.青岛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9.

[7]国家统计局.深圳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9.

装备制造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术外包;共生关系;共生强度;东北装备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4-0117-06

一、引 言

装备制造业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提升其技术竞争力对于提高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企业技术战略以及技术竞争力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关于如何将外部创新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1]。同样,在企业战略外包研究中,通过采用各种形式的技术外包,集成外部创新成果,也被认为是提高企业本身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2-3]。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研究者就已经开始关注技术外包现象[4],随着技术外包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技术外包共生关系[5-6]的研究亦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围绕着外部技术服务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7-8],企业应当在多大程度上使用外部技术服务作为技术创新的来源[9],以及如何选择与评价技术外包服务供应商[10]等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进入21世纪后,出于提高技术开发速度、降低技术创新成本的考虑,以及技术开发的学科交融性增加的现实需要,强化企业与其技术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开始成为研究者和企业实践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有的一些研究,主要是从企业间共生模式[11]、制造业与其服务业之间的集群关系[12]等角度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试图建立相应的概念模式,或对制造业与其服务业集群作用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制造业与其服务业的集群与共生,是最近十余年企业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制造企业与其技术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共生现象,也是其中之一。随着制造业技术外包程度的增加,以及技术外包从非核心领域转向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展,企业在技术外包实践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如何在制造业技术外包的过程中,促进制造业与其技术服务业共生关系的发展,从而达到制造业与其服务业共同发展,形成制造业与其技术服务业的良性循环。

本文针对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其技术外包服务商的共生关系问题,围绕共生强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分析影响该地区制造业技术外包共生关系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试图通过针对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外包服务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描述以下两个问题:(1)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其技术服务商的关系紧密程度如何;(2)有哪些因素影响这种关系的发展变化。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架构与研究假设

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主要取决于共生单元、共生界面以及共生环境的共同作用[11],制造业与其技术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也不例外。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其技术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其共生界面的形成主要源于两种关系:一种是基于契约关系所形成的平行主体之间的共生关系;一种是基于各种形式的股权关系所形成的依托式的共生关系。在制造企业技术外包过程中,这两种关系相互交织,很难进行区分,因此,研究重点是共生单元以及共生环境因素的作用。

本文所指称的共生强度,指制造企业与其技术服务商之间共生关系的紧密程度。

在装备制造企业及其技术服务供应商之间,能否建立较为紧密的共生关系,主要取决于制造企业及其供应商之间的供求关系。从双方供求能力的角度,主要考虑三个因素的影响:(1)

制造企业技术外包意愿:当制造企业对于技术外包服务有较高的需求意愿时,企业会更加关注是否能够与技术外包服务商之间建立长期的稳定合作;反之,如果技术外包意愿较低,企业对长期关系的关注则不会过于强烈;同时,(2)服务企业的供应能力以及(3)制造企业对于服务企业的满意程度,也被企业技术主管们列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从共生环境的角度分析,企业所在区域的要素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在考虑环境影响因素时,通过因子分析,识别出5种主要因素,即:本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本地技术中介机构能力、本地信息共享能力、本地技术支持能力和政府政策扶持程度。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a:制造企业技术外包意愿对技术外包共生强度有显著影响;

1b:制造企业技术外包满意度对技术外包共生强度有显著影响。

假设2a:技术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能力对技术外包共生强度有显著影响。

假设3a:共生环境中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共生强度有显著影响。

3b:共生环境中本地中介机构的能力对共生强度有显著影响。

3c:共生环境中信息共享程度对共生强度有显著影响。

3d:共生环境中本地技术支持能力对共生强度有显著影响。

3e:政府支持政策对共生强度有显著影响。

2.抽样方法与数据收集

实证对象为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所涉及的具体行业包括:通用机械、专用机械、交通运输设备、通讯与计算机、电气机械、武器弹药、仪器仪表等(行业分类参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GBT4754-94号文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进行归并)。

问卷发放与收集过程如下:

筛选调查企业。问卷调查企业集中在通用机械、专用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五大类行业的重点企业。研究者通过电话预约访问,对东北三省200多家制造企业进行电话约谈,要求接受问卷的填写人为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负责人或主要业务负责人,最终有96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同意接受问卷,剔除不合格答卷后,实际返回有效问卷66份,样本有效回收率为68.75%。由于问卷涉及企业技术决策,因此样本总数不高,但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仍然是可接受的。

3. 变量测度

在本项目研究中,凡是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生产性科技服务,均视为技术服务的范畴。本研究所界定的技术外包服务,涵盖了来源于装备制造企业外部或其内部衍生企业,包括同行业其他企业、材料设备供应商、其他合作供应商、大学科研机构、专业技术服务(咨询)公司以及个人研究者等所提供的从制造企业分离出来的有关应用基础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技术服务。

研究变量测度方法如下:

共生关系强度(SI):请受访企业技术外包负责人根据企业技术外包活动的实际情况对本企业与技术外包服务商之间共生关系的紧密程度进行评估,并分别对本企业与其重要技术外包服务商和一般性技术服务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

采用技术外包意愿(OI):主要测量受访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将技术活动进行外包。从三个方面衡量企业技术外包的意愿:企业将某一部分技术需求分解后进行外包的意愿;企业将核心技术进行外包的意愿;企业采用业务分解的方式,将本企业某一业务职能分解后进行外包的意愿。根据企业技术主管对上述三方面的评估,作为总体外包意愿的总得分。

制造企业对技术外包服务的满意度(OS):是指制造企业对技术服务商所提供技术服务的满意程度,满意度从技术外包的效果满意度、成本满意度和进度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技术外包商的服务能力(PS):从服务企业帮助制造企业改善业务流程、辅助创新、降低成本三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

环境要素中知识产权保护程度(E1)、中介机构能力(E2)、信息共享能力(E3)、本地技术支持能力(E4)和政府政策扶持程度(E5)的评估,由制造企业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各项指标的最后得分,均采用李克特五点法衡量,得分由低到高分别表示为1分至5分。

三、数据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各变量的单样本K-S检验表明,受访企业对技术外包共生关系强度以及影响因素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参见表1。

均值分析显示受访企业在技术外包服务需求意愿和本地技术支持能力、本地政府扶持政策方面的得分较低,其他各项得分值也均低于4分,显示从整体上看,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外包共生关系强度仅在中低水平,相对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异。无论是从技术外包服务供求关系或者是从外部环境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在形成紧密共生关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出东北装备制造企业与其主要技术外包服务商的共生关系的强度在增强,与主要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强度在非常紧密和比较紧密的企业超出了60%,明显高于同一般技术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强度。通过对两个组别的K-S检验,显示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制造企业与一般服务商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尚未形成比较紧密的共生关系。因此我们将以制造企业与其重要技术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并将制造企业与其一般技术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

2.共生强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各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参见表2。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制造企业满意程度、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能力、本地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本地技术支持能力四个要素与共生关系强度有较强的联系。

3. 假设检验结果

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以共生强度SI为因变量,以制造企业外包意愿、制造企业满意度、外包服务企业服务能力及5个环境要素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整体显著性Sig.=0.000,调整后的R2=0.341,模型的解释度较高。检验结果参见表3。

检验结果显示:本地企业信息共享能力、中介机构能力、技术外包服务企业的服务能力及本地技术支持能力,是决定制造企业与其服务企业之间共生强度的最重要的因素,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437、0.268、0.229和0.224。这一结果反映出制造企业与其重要技术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的形成,较多取决于服务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共生环境因素,特别是共生环境中的市场因素,如中介机构能力、信息共享能力、本地技术支持能力等。相对而言,政策环境的影响较弱。

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对制造企业与其一般技术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同样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对照组中,制造企业与其服务商之间的关系,更多的取决于制造企业本身的外包水平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制造企业与一般技术外包服务商共生关系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分别为:制造企业技术外包意愿、政府的扶持和制造企业外包满意度。

将制造企业与重要技术服务商和一般技术服务商的共生关系分别进行检验,其结果参见表4。

4. 结果分析

假设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企业与其重要的技术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要素市场;与此相反,制造企业与一般技术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主要依赖于制造企业的需求和政府政策。

这一结果可能引起相当的困惑,通常情况下,一般技术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更多的时间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在这一领域,市场竞争的力度强于重要技术服务商,但东北地区的情况与此截然相反。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东北地区长期以来的二元经济结构有关。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在进行技术外包过程中,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是重要技术的外包领域。在这些领域,其外包服务商较多是跨国企业及其子公司,本地服务企业由于实力较弱,往往无法承担这一领域的技术服务工作。在一般性技术服务领域,由于装备制造企业衍生的各类企业较多,虽然其技术实力较低,但由于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历史渊源,它们可以更多地依赖这些关系资源获得外包工作。因此,在决定外包共生关系的强度要素中,有显著影响的三个要素基本上都可以列为关系要素。

两个对照组的差异性,显示在东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外包服务领域,二元经济现象依然存在,并对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外包的演进产生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反映,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外包共生关系强度还处在中低水平上,其发展空间有待较大的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所具有的二元经济结构,对装备制造业外包服务领域的拓展有相当高的影响。

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重要技术外包服务领域,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化因素正在起显著的影响,本地中介机构、本地技术支持能力和信息共享能力的开发,对于进一步发展外包服务市场,具有较高的影响。政府在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进程中,应当改变单一依赖政策扶持等行政手段,而更多关注市场化因素,通过推动要素市场的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及关联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一般技术外包服务领域分析,关系要素在目前仍然是主要的决定因素,这种状态对技术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衍生企业所特有的关系优势,对于带动本地企业的发展具有天然的拉动作用。但另一方面,衍生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将会逐渐失去这一优势。如何推动本地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推进本地服务企业在装备制造领域的供给能力,将是带动本地装备制造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Karim, S. & Mitchell, W. Path-dependent and path-breaking change:Reconfiguring business resources following acquisitions in the U.S. medical sector. 1978-1995[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21):1061-1081.

[2] Barney, J.B. How a firm’s capabilities affect boundary decisions? [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9,(40): 137-45.

[3] Hamel, G., Doz, Y.L., and Prahalad, C.K. Collaborate with Your Competitors and Wi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9, January/February:133139.

[4] Wolff M.F. Sourcing for technology[J].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2,MarchApril:10-12.

[5] Amar A D. Leading for innovation through symbiosi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1,4(3):126-133.

[6] Foo C.T. Socialization of technopreneurism:towards symbiosis in corporat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strategy[J]. Technovation,2000,Volume 20, Number 10:551-562.

[7] Currie W.L, Seltsikas P.Exploring the supply-side of IT outsourcing:evaluating the emerging role of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1,Volume 10 (3):123-134.

[8] 于惊涛,李洪岩,武春友. 外源性创新投入在企业技术创新中作用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3):47-52.

[9] Michael J. Mol1, Paul Matthyssens, Piet Pauwels, Lieven Quintens. A Technological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on the depth and scope of international outsourcing[R]. In proceedings of 4th IGMS CIBER research forum.

[10] 苏敬勤,孙大鹏. 资源外包的理论与管理研究[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75-76.

[11] 袁纯清. 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2] 郑吉昌, 夏晴. 服务业发展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以浙江产业集群发展为例[J]. 财贸经济, 2005,(7).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ymbiosis Density of Technology Outsourcing of Manufacture Industry in Northeastern China

YU Jing-tao,LI Zuo-zhi,SU Jing-qin

(School of Management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Liaoning 116024,China)

Abstract:

装备制造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总体目标以开放、质量、服务、特色为指导

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实现基于网络、基于体系、高度开放、独具特色,体质健全、机制灵活、运转有序、覆盖全省、学习支持服务功能强大的专业建设目标。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金融专业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使本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突破性创新,学生能力素质强,推进金融专业特色建设工程,进而成为培养金融人才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

(二)具体目标

1.在教育理念上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转变目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实践与理论相脱离、教学模式滞后的状况。以够用、需要为原则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按照岗位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建设,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金融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会计课程体系。

2.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并结合金融领域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和变化,实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根据金融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方案。

二、课程改革内容

(一)明确课程定位

为适应辽沈装备制造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金融专业课程应从以下三方面发挥作用:第一,使学生熟练掌握与装备制造业岗位需求密切相关的金融知识与技能;第二,使学生正确理解金融现象、国家政策和金融动态;第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增强其专业知识和为企业服务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上,应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设计课程能力目标,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依据设计课程项目,以典型岗位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活动,做到深入浅出,并与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和实例相结合。

(三)建设教学队伍

为专业教师创造更多到装备制造业顶岗实习的机会,积累实际工作经历和教学素材,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开办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等。

(四)完善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应针对装备制造业不同岗位对于金融职业素质的要求进行设置。

(五)课程设置

1.以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典型企业金融职工工作过程为主体序化课程体系。通过对辽宁多家企业深入调研,进行行动领域分析,归纳岗位能力,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注重专业框架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的系统化衔接,建立专业桥梁课程,各个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内容有效衔接。

2.建设金融实践教学体系。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达到培养目标,借助对各种金融交易环境的模拟,同时利用金融分析中的图、表等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3.课程体系。本专业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具体包括:①计算机应用基础,统设必修课,4学分;②英语,统设必修课,分二学期学习,共6学分;930西方经济学,统设必修课,4学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具体包括:①货币金融学,统设必修课,3学分;②财政与税收,统设选修课,4学分;专业课模块具体包括:①金融信托与租赁,非统设选修课,2学分;②资产评估,非统设选修课,4学分;③公司资本运营,统设必修课,3学分;④公司财务,统设必修课,2学分;⑤金融法规,统设必修课,2学分;⑥证券投资分析,统设必修课,4学分。通识课模块课程包括:①经济学与生活,非统设选修课,2学分;②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非统设选修课,2学分;专业拓展课模块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统设选修课,2学分。综合实践课模块包括:①毕业论文,统设必修课,6学分;②金融模拟交易,统设必修课,6学分。

三、总结

装备制造业论文范文第6篇

Abstract: To optimize and bring forth new ideas into shipbuilding mode, the article analyze the principle of a new algorithm—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nd envisage it applied into large steel, envisaging the optimization of subsection placement,line-heating process parameter and Job-shop Scheduling, take less time and energy,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关键词: 微粒群算法;装备制造;分段堆放;水火弯板;车间调度

Key words: PSO;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Subsection Placement;line-heating;Job-shop Scheduling

中图分类号:U6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0-0036-03

0 引言

大型装备制造是一个兼容制造和建造的复杂的生产过程。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适应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为了市场和战场的战斗需要,也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作业环境,不断优化和创新制造流程和制造技术就成为装备制造业永恒的主题。本文意在分析一种新型优化算法——微粒群优化算法在大型装备制造业界的应用。

1 微粒群算法

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了一种模拟自然生物群体为主的优化技术,Dorigo等从生物进化的机理中受到启发,通过模拟蚂蚁的寻径行为,提出了蚁群优化方法。微粒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由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提出,是一种模拟鸟群寻找食物的社会行为的随机群体进化算法[1],这些研究可以称为群体智能。通常单个自然生物并不是智能的,但是整个生物群体却表现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群体智能就是这些团体行为在人工智能问题中的应用。微粒群优化最初是处理连续优化问题的,目前其应用已扩展到组合优化问题。由于其简单、有效的特点,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起初人们知识不够丰富的时候就利用它解决简单的一些线性问题,后来人们拓宽知识面后就想办法求优化问题,在这个里面就发现微粒群算比传统方法更好的地方。第一,微粒群算法可以描述目标函数,传统优化方法做不到,同时可以比较灵活地设定目的函数,使算法被广泛地应用;第二,算法自己有比较好的特性,依据这个特性把全局和局部收敛进行平衡。第三,算法可以与其他的进化算法融合。那么有些学者把一些算子,比如说选择算子、变异算子等加入PS0算法,选择算子有这种作用,能够把最好的粒子直接性地复制到下一代,这样就能确保最好的粒子。交叉算子有这样的作用使一对一对的粒子之间相互交换各自的信息资料,然后都具有向新的区域飞行的能力。另一种想法是把PS0中的速度思想加到进化规划中,加快了进化规划算法的速度,从而来进行指导变异操作[2]。

1.1 算法原理 PSO算法与其他优化方法类似,都是基于群体的演化算法,根据群体对环境的适应度将群体中的个体移动到好的区域,然而它不像其他演化算法那样对个体使用演化算子,而是将每个个体看作D维搜索空间中的一个没有体积的微粒,在搜索空间中以一定的速度飞行。这个速度根据它本身的飞行经验以及同伴的飞行经验进行动态调整。第i个微粒表示为Xi=(xi1,xi2,…,xiD)和速度Vi=(vi1,vi2,…,viD),它经历过的最好位置(有最好的适应值)记为Pi=(pi1,pi2,…,piD),也称为pbest。体所有微粒经历过的最好位置的索引号用符号g表示,即Pg,也称为gbest。对每一代,其第d 堆(1≤d≤D)根据如下方程变化[2]

vid=wvid+c1rand()(pid-xid)+c2Rand()(pgd-xid)

xid=xid+vid

其中:w为惯性权重(inertia weight),c1和c2为加速常数(acceleration constants),rand()和Rand()为两个在[0,1]范围内变化的随机函数。

1.2 PSO算法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2 PSO算法在大型钢结构制造领域方面的应用设想

以最为典型的大型装备船舶结构制造为例,现代制造模式的三个要素初步可总结为生产流程、生产组织和运行机制,其中“船体分道作业流程”又是整个现代造船模式应用研究的重中之重,如图2所示。结合微粒群算法的特点,本文设想PSO算法可以应用于造船作业的某些领域。

2.1 分段堆放位置的优化 由于国内分段制造场地的排列比较混乱,降低了场地利用率,也不易进行管理,所以找到一种优化方法对于改善这一现状是必要的。

总段组合的原则是使高空作业低空化,低空作业平地化,从而提高预舾装率。如图3所示,为尽量减少船坞合拢所需的作业时间,根据分段堆放的要求,它们应放置在交通运输方便且吊车能够起吊的地方。为了方便总段组合作业,给定需要组合的分段一个排序π;令k=1,取出π中的前2个分段,对它们进行吊装,确定使吊装这些分段的最大完成时间的最小的排序,并作为当前序列;令k=k+1,取出π中接下来的2个分段并视作一个块,将第k个块整体分别插入到当前序列中各个可能的位置,并尝试调换同一个块中两个分段的次序,最终确定使吊装这些分段的最大完成时间最小所对应的序列,并作为当前序列;重复刚刚的步骤,知道π中所有的分段均得到新的堆放位置。按照这一新的方案堆放分段将对缩短制造周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2.2 水火弯板工艺参数优化 水火弯板是很有特色、但难度却很大的一种曲面钢板成型工艺。它是通过平板或单向曲率板局部加热和收缩变形来实现双向曲度成型要求的。在确定水火弯板加工参数时,是以确定的区域内能量消耗最少为优化目标的。如何优化水火弯板工艺参数,使其既满足曲板整体形状所需要的局部变形量,又要达到加热的总能量最少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文献[4]对坐标轮换法进行了改造,考虑了局部能量的合理分配,给出了水火弯板加工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在解决非线性多变量函数整数规划的优化问题时可以用坐标轮换法把一个多变量问题转化为一系列较少变量的问题来求解,即先将一部分变量暂设为定值或取极限约束,以剩余变量为目标变量进行优化求解,然后再对暂设为定值或取极限约束的变量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优化方案。这种优化方法的工艺参数设计的思想是依据曲板整体形状所需要局部变形的理论计算结果,在局部输入其变形所需要的能量。其能量函数为:

E=f(s,lh,t)(1)

式中:s是加热线间距;lh是加热线长度;t是加热时间。

因为水火弯板板边变形量是s的单值函数,加热线条数k必须取整,且可由s惟一确定。将s暂设为定值,则局部能量消耗只与每条焰道的加热时间t成正比,所以目标函数为:

minE=■ti(2)

根据文中所述的约束条件和某实船板算例得出优化的焰道布置方案可以节省能量在2%~5%之间,图4(a)和(b)分别表示某实船板水火加工成型工艺参数的经验方案和优化方案。

由上述优化方案来看,微粒群优化算法也可尝试应用于水火弯板的工艺参数优化中。水火弯板参数的设置是以能量消耗最少为目标的,而能量的消耗是由加热线间距s、加热线长度lh和加热时间t来决定。其能量函数还是定为:

E=g(s,lh,t)(3)

根据以下约束条件[5,6]建立各焰道加热线长度矩阵L、各焰道加热时间矩阵T和各焰道能量消耗矩阵E:

L=[lh1 lh2 … lhk] (4)

T=[t1 t2 … tk] (5)

E=[E1 E2 … Ek] (6)

其中k为焰道数,且与s成反比关系。

①速度约束

当12mm≤hp

当14mm≤hp

当18mm≤hp

②焰道长度约束

0.15Bp

350mm

③收缩量约束

Ac=a0Ra1pla2hsa3ta4

Lc=b0Rb1plb2hsb3tb4

式中:Rp为横向曲率半径。

总消耗能量为:E=■Ei

根据s、v、lh在约束内的不同取值,对应的k、ti也各不相同,每个焰道消耗的能量也随着变化,从而总能量也在变化。与PSO算法相关连,就可以得出一目标函数,进而转化为求解消耗能量最小值时的最佳参数排序问题。由此得出微粒群优化算法是可以应用于水火弯板的工艺参数优化相关方面。

2.3 车间生产作业调度优化 车间生产作业调度理论作为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现对该问题的有效求解。车间生产作业调度研究的目的是对生产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根据已知各生产作业的加工时间及加工设各,并在满足约束条件的限制下,使生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使生产作业的某项指标(所有机器的完工时间、工件流程时间、延迟时间及生产成本等)达到最优。车间生产作业调度一般可以描述为优化作业的加工顺序,使生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过程。因此,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企业界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主要考虑的是最小化作业的最大完成时间。

近年来,PSO算法逐渐用于对车间生产作业调度(JSP)问题的求解,文献[7]中做了系统的阐述分析。

JSP问题用于描述a个工件在b台机器上加工,每个工件包含a道工序,且已知对应每道工序在各自对应机器上的加工时间。车间生产作业调度问题满足的约束条件:

①每个工件的下一道工序只能在上一道工序完成后才能开始加工;

②每个工件都须经过埘台机器加工;

③每台机器在同一时刻只能加工某一工件的一道工序;

④每个工件加工的优先级相同。

结合上述对JSP问题已知条件的描述,根据已知各工件的加工工序,构建了对应工件加工的工序排列矩阵X;根据各工序加工时间,构建各工件的加工时间矩阵T;根据机器加工工件的不同,构建了各机器对应加工工序的调度矩阵DX,文献[7]是以所有机器完工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不同的调度方案满足的约束条件数学表达式为:

Sij+tij?燮Si(j+1)(7)

式(7)中表示工件i的第j道工序的起始加工时间,i=1,2,…,a;j=1,2,…,b。它意义在于表明工件i只有在上一道工序加工完成后才能加工下一道工序。

Sijk+tij?燮Sghk或Sijk?叟Sghk+tgh(8)

式(8)中Sijk表示工件i的第j道工序在机器k上加工的起始时间,Sghk表示工件g的第h道工序在机器k上加工的起始时间,tij与tgh是对应工序的加工时间,其中i≠g。它的意义在于确保机器在某一时刻只能加工一个工件。

对于一个调度方案,结合己知各工序的加工时间与约束条件,可以计算出各机器完成所有工件加工的结束时间。依据最短加工时间这一优化目标,车间生产作业调度问题的可以描述为根据不同的调度矩阵DX求解各机器最大的完工时间,并使其最小化,JSP问题优化目标函数可以定义为:

F(DX)=Min(Max(TE))(9)

式(9)中TE表示在满足约束的条件下,对应一种调度方案每一台机器结束加工的时间。

造船企业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物的流通”过程,大型装备即是制造物料流动、组合的最终结果。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忽略了对车间生产物流的合理组织,生产流程设备布置不合理,导致物流量过大,制造效率低下,车间生产作业调度问题也一直是装备制造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比与大多数行业车间流水线似的生产特点,PSO算法应用于其中能有个标准化流程,但由于造船企业具有产品品种多、变动性大、车间调度的工作量大而复杂等特点,从而导致生产过程稳定性差缺乏柔性。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业的车间一般由加工车间、平直车间、曲面车间和模块车间组成,每个车间都要各自的加工加工流程,标准也各不相同,而车间内部零件、部件、分段的尺寸、形状、精度要求也是随着船种类、大小、客户要求、规范限制而变化,难以有一个统一化、规模化的生产,所以将PSO算法应用于其中有一定的难度,图5为弯曲板切割加工流程图。不过PSO算法的提出也为车间的生产作业调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现代装备制造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时,微粒群优化算法可以成为解决车间调度问题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3 总结与展望

微粒群算法是一种相当简单的算法,只需很少的代码和参数,但在各种问题的求解与应用中却展现了它的特点和魅力。微粒群算法自提出以来引起了国际上很多领域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近些年来已经开始应用于物流、维修保障、工程项目、系统设计、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涉及到大型装备制造业。本文详细阐述了算法的由来和原理,初步设想PSO算法可以应用于大型船体钢结构的分段堆放优化、水火弯板参数设置和车间作业调度优化之中,当然还有很多作业都可以将其引入,这有待于后续的深入研究。2008年,压载舱涂层新标准—PSPC的出台对涂层本身和人素质的要求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势必会影响制造周期。我们在考虑如何提高工艺水平的同时还应该从其它方向研究怎样减小制造的周期,以平衡PSPC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J Kennedy, R Eberhar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 In: 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1995: 1944-1948.

[2]谢晓峰,张文俊,杨之廉.微粒群算法综述.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2003.

[3]刘幸.改进微粒群算法及在优化中的应用.武汉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刘玉君,王东,纪卓尚,邓燕萍.水火弯板工艺参数优化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

[5]董守富,孙振烈.船体外板水火加工成形研究[A].中船总科技报告[R].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97.

[6]张笛夫.水火弯板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97.

[7]葛茂根.基于微粒群优化的车间生产作业调度方法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装备制造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SAP;定额自动审批;物料明细;精细化管理

1.传统轨道装备制造业业物料领用

传统轨道装备企业领用流程是依据企业内部计划规定,按照相关技术部门下发的明细和工艺定额通手工填写领料票,领料票经物流单元按照定额审批领料,车间物流单元建立手工台账,将物料按照工艺定额分发给车间班组。如有更改,设计下发纸质通知至相关部门执行,车间物流单元按照设计通知中的工艺分工明确定额并写专用领料票。非生产性用料填写红色领料票之后需经财务处审核之后才能领料。存在缺料等现象,本月必须记账,需车间劈料票时,可以手工记账延续到下个月。

这种领料方式是以手工填写料票的方式传递的,审批过程效率低,特别是需要更改时还需要填写红色料票经财务审批,审批流转过程较复杂混乱,一次物料的领用需要车间物流单元向大库提起申请、车间班组向车间管库提起申请、这个过程没有经过系统管理,手工记账,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效率低下。纸质文件需要专门的人去管理,也会增加管理成本。系统外手工记账,管理比较粗放,制造成本无法计算,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制造成本。

2.传统轨道装备制造业业物料领用存在问题

2.1 车间物料领用需求提报准确性

车间物料领用需求提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保证物料领用流程规范的首要因素。目前物料领用是依据生产处和车间计划的规定,并按照车间技术室下达的明细和工艺定额通知人工核对正确后,手工填写领料票,且领料票上无物料信息,需要等仓库库管员确认之后才能确定领料物料代码。需要人员去通知物料信息,这实际上还处于一种点对点的沟通状态,不能让每个人都清楚目前的物料状态,且人为去通知核对物料种类和数量,准确性较差。实际送料之后发现错误可能会耽误生产进度。用传统的需求提报降低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需要寻找一种准确、快速、清晰的需求提报过程。

2.2 领用物料审批准确性

车间领用物料需求审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保重物料领用流程规范的中间节点。车间领料申请是由车间物流单元审批手工填写的领料票,车间生产节奏快,任务紧,物料日需求量较大,种类较多,通过手工审批每种物料的种类和数量是否超出定额可执行性较差,且对料票审批是部分审批,对整车物料是否超出定额没有掌控,物料审批没有起到管控作用,渐渐趋于形势化。

2.3 物流配料过程

物流配料的及时性的送料的准确性也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是车间物流人员通过领料票交接,实际物料交接没有系统体现,能否准确迅速的配料到现场没有掌控,只能通过打电话催。这种领料方式使用手工记账管理,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大大降低了办公效率,而且账目统计起来比较复杂制造成本无法计算,物料管理比较粗放。

超竞争时代的来临,小品种车型日益增多,轨道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不仅有速度、质量和服务,还有成本。在目前原材料飞涨、人力成本增加、价格竞争激烈等诸多困境之下,粗放式的管理没有出路,只有对成本进行主动控制,实行精细化管理,才是企业正确的发展路径。因此,依据领料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依据公司统一管理平台的规划,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SAP中来规范物料领用流程成为一种必然。

3.基于SAP系统的制造业物料领用

SAP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包括制造执行系统的全部功能,它的高度集成保证了系统内和公司内数据的一致性。SAP系统的高度集成性需要各个业务之间都有关联性,它标准的物料领用功能需要系统运行物料需求计划,根据物料需求领用,运行物料需求计划的前提是要提前搭建系统BOM,提前搭建项目结构,提前维护系统物料数据、工艺路线,工作中心等基础数据运算定额。本文结合轨道装备行业生产周期短,运转节奏快特点,基于SAP平台制定出符合该行业业务生产的的方案,生产车间根据工艺定额在系统内提请领料需求,系统内维护数据库表记录项目总定额,通过自动审批功能生成实际领料预留。项目结束可以出具车间领用物料明细,确保车间物料领用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且使用该流程管理,实现企业物料领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3.1 SAP系统按定额领料实现精细化管理

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修正材料定额,材料定额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公式和取材率等技术测定,并结合工艺放量等要求制定出来的。使用SAP系统维护定额之后,技术人员在系统中依据上述参数维护物料的单件原材料定额,单件定额的计算是通过SAP编码的方式实现,系统在运行MRP的时候会依据BOM结构和维护特点(是否需要统计定额)自动统计材料单车需求量,再根据领料数量累加并依照需求量自动计算出等额剩余领料量,如果BOM用量、物料取材率、采购提前期等设置不合理,且没有及时维护正确。就会造成采购多采购或少采购、生产缺料或者剩余库存等问题。所以,基础数据准确是限额领料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分析用料差异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依据。

使用系统控制领料定额,车间管理员系统中依据系统自动计算的总定额维护领料预留,不超定额自动审批生成领料预留,仓库人员对领料预留发料,超出定额领料和生产过程质量异常等需要在限额以外领料,必须在系统中手工创建超定额生产订单和不合格品生产订单,经计划部门、工艺部门和相关领导系统内批准才能超定额发料、。系统中自动统计定额领料和非定额领料成本,避免手工料票时期超定额领料填写直接领料,掩盖了众多问题。从管理角度来看,生产过程质量异常和超额领料并不可怕,但要能够如实反映出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还要有责任追踪和相应的惩罚制度,否则成本差异会越来越大,造成管理失控。

系统中实现限额领料,生产再出现质量异常需要再投料或出定额领料部分,自由走非定额领料流程才能支领,企业对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或工艺定额正确性就有了监督和控制。这对采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材料必须保质保量,否则要去追究责任时,车间生产质量异常也可能是由于材料问题导致生产质量异常。各负其责,分工明确,才能减少了部门间推诿扯皮的机会。

3.2 限额领料SAP系统自动审批功能实现

使用SAP系统推行限额领料,精细化管理是制造业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但保证限额领料的重要因素是定额的系统自动审批功能。传统的轨道装备制造业的物料领用也是按照定额领用的,超过定额也需要额外提请申请,但是为何运行多年,同样的车型也没有累计出比较精准的单车定额呢?财务部门总是提出要统计内损和超定额领料成本,为何超出预算很多却不能核实哪些部门超出预算?使用定额领料的效果依然差强人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经过了解,制造业的生产部门只注重生产不注重成本,觉得反正材料都是用到车上,材料都是在公司了,不是在车上就是在车间内部,计划部门只关注车是否能按期交付,由于定额不是很准,对于定额不够物料,车间会提出下次提出增加定额,对于定额超出物料,车间则会在每次生产完毕之后存在余料,日积月累形成车间小仓库,遇到车间着急或定额缺少的情况下,车间就会使用这个小仓库里面的库存,车间仓库物料库存变动频繁,计划部门不能正确掌握,全靠车间自己上报。这样就形成一个不良循环,对车间管理形成一个很大的漏洞,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浪费原材料,且超出定额部门完全靠人去限制存在问题。

首先每次项目结束之后,清理车间现场小仓库,尽量实行车间现场零物料管理,对于新的项目领料,车间管库人员根据生产进度在系统中维护领料预留,若是在定额范围自动审批成功,若是超出定额,不能创建领料预留,需依据超定额原因创建内损、工程更改、质量管理等相关的生产订单,经相关部门系统内审批通过,审批人员负相应的责任,审批通过仓库人员才能对这些超定额领料的生产订单发料。使用SAP系统自动审批管理,不存在部门人员扯皮现象,且每笔领料和审批记录都在系统中记录存储,明确相关部门责任,项目结束之后能统计各种原因引起的损失:统计车间内损,能根据物料按照工序明确工人作业的质量,对经常出现问题工序进行重点管控,节约生产成本;对由于供应商原因造成的损失,这就对采购提出了更改的要求,需要对质量欠佳的供应商及时采取措施,提出改进意见或者直接取消其供货资格;对频繁的工程更改引起的内损,应查明原因,超出合理范围的应给予相应的措施,以便后续节省成本。每次项目结束统计项目成本,逐步的完善定额量和减少内损,使生产管控精细化,所以有效的推行限额领料是控制生产成本的间接手段。

3.3 使用SAP系统其它策略实现领料精细化管理

随着制造行业多品种,小批量车型的日益增多,企业生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切实的按定额控制成本是一种方式,还可以采用SAP其他策略实现物料的精细化管理,减少浪费。比如:实行送料制,仓库与车间实行送料交接,且系统内记录交接记录。车间内部实行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的送料制,避免物料随便存储,造成物料浪费。车间使用物料还可以实行倒冲方式,对于一些生产成本较小,且使用批量较多的物料实行倒冲,比如漆之类的物料,领料时使用仓库间调拨流程拨到车间,车间实际生产完工再对实际使用量进行消耗,这样保证系统内管理车间库存数量,若是直接消耗,实际车间现场还存在库存,容易造成帐实不符,不能精确管控库存。车间现场还可以设置管线材物料区,对于一些生产成本较小,使用数量大的物料,如螺丝等,可在车间现场设置管线材区,总体配料,单个领取的方式进行,减少了重复发料的运输费用和交接手续,减少工作量。

4.总结

本文通过对轨道装备制造行业传统物料领用模式的具体研究分析,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出一套基于SAP系统的物料领用方式,能有效管控物料领用的整个过程,从物料需求提请到自动审批的实现,根据物料特性辅以其它领料策略,实现整个物料领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保障企业正确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装备制造业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率也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准;就业导向是其具体体现。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在今天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科学地看待就业导向性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完善高职教育。

我国高职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效显著,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和技能人才。但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反思、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就业导向等近日,国家教育部下达的16号文件里就明确提出了要深刻认识高职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下面笔者就结合本地黄河角洲的开发,谈谈科学看待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的重要性。

去年暴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本来就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鸿沟”问题更加严重。就业问题成为全局性的重大经济与社会问题。就业压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岗位缺口大,劳动力供过于求,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这种大学生与企业和社会对接的错位和脱节是由于学校的就业导向整体出了问题,不够科学,不够客观。学校在学生的人口和出口两个环节对就业的考虑很细致,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中,就把就业作为思考的重要因素和目标。通过对行业背景的调研,确定具体专业,通过对社会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能力分解,进行课程设置,最后临近毕业时,还要进行专门的就业教育也很到位,但在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却忽略了就业导向的研究和落实。

所谓就业导向是指教育发展关于支持什么和限制什么的明确指向,即职业岗位f群)需求旺盛的教育类型、层次及其专业加快发展;否则,不予发展,或加以限制或调整。因职业教育是伴随现代工业而生,直接为经济发展和就业服务的新型教育类型。高职较之普教,更应突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更强调为社会提供“零距离”服务,输送针对性强的各类急需人才。高职就业导向的实质意义就十分明确: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有:

1 面向需求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从培养模式做起,努力打造订单培养方式。中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i角洲——黄河三角洲将迎来开发热潮,去年4月山东省台《黄河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又将出台《支持黄河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这两份文件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方向及扶持措施。在黄河角洲区域经济科技发展论坛中就有专家提出,与大都市相比,这里更缺乏人才,更需要支持。有这样良好的开发环境,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订单”!学校应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成为实施订单培养试点。瞄准i角洲开发的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同时继续大力推行毕业设计、岗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开展各种技术竞赛、科研训练等活动。用人单位非常欢迎这类订单培养方式。

2 整合资源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

应从双证培养人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并且使之逐步扩大提高,逐步引入规范,逐步纳入计划。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2008年11月12日,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开幕,来自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国内16个省各大油田的客商参加了盛会,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是东营的一大特色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于一体的产业体系,东营作为三角洲开发重要部分将来会成为中国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有了这样的就业导向,我们完全可以把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数控加工等做大做强,让毕业生有理论有实践有双证,成功成为制造业基地的一份子。另外,产学合作的途径应该循序渐进从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到协的介入合作,最后成为互动性的产学合作,使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使双证更具实用性和可信度。这也无疑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订单培养方式的实施。

3 拓宽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