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学专业

教育学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育学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学专业范文第1篇

>> 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激励机制探析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解读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建设高素质校长队伍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通知 如何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热点问题解答 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主要内容的解读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探析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实施现况探析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会计核算探析 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问题探析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征求意见 严禁有偿补课 聚焦义务教育校长专业标准 认真探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标准探析 六项指标测量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水平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 义务教育“家庭私事化”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陈永明.《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26,46,62,2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2006-06-09)[2013-09-21]. http:///ziliao/flfg/2006-06/30/content_ 323302.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EB/OL].(2006-06-29)[2013-09-21]. http:///ziliao/flfg/2006-06/30/content_ 323302. htm.

[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13-09-21]. http:///jrzg/ 2010-07/29/c ontent_ 1667143.htm.

[6] 江雪梅.校长专业发展的里程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析 [J].重庆:今日教育,2013(3):19-21.

[7] 多专业才能当好校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J].重庆:今日教育,2013(3):18.

教育学专业范文第2篇

特殊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给理论性较强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现阶段,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专业指向性不足

在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考试中,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的考查为主,在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方面考查较少[3],因此,在授课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偏向于按照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来组织。这种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及其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知识、掌握学科内在的逻辑序列。但对于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的特殊专业学生来说,其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与掌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特殊专业学生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以适合其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二)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动性发挥不足

由于公共教育学课程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去学习该课程[4],因此,对于团队协作能力强、表现力强、实践能力强、想象力较丰富、思维活跃的特殊专业学生而言,让其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对相关教育教学情境进行分析是一件难事。为此,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取了由教师讲授为主的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知识点,但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以启发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三)课程评价以学生知识记忆为主,其他能力的考查较少

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内容局限于理论性知识的记忆,评价方式局限于卷面考试,形成了“一考定终生、以知识掌握结果评价学生能力”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既无法满足当今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无法契合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知识识记与理解能力评价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二、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策略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学校应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一)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相促进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教育学学科知识薄弱、专业知识扎实的特点,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严格按教育学学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的惯例,实施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5],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将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相应的主题,以明确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重点。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与主题如下。①基础理论,包括教育概念、教育起源、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规律、教育研究方法等;②历史发展,包括学科发展、思想发展、改革趋势等;③专题探讨,包括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职业素养等。其次,依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贴近特殊专业学生专业背景的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如在“教育概念”主题中,设置相应专业与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实践相联系。最后,在相关主题的案例分析中,选择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在专题探讨中,鼓励学生搜集与相关专业相同的案例进行讨论与学习。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考查内容从知识转向能力的现状,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应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为教学原则,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模拟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实践活动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在51个教学课时中,可适当安排2~4个课时进行教学实践演练———模拟教学。模拟教学采取自愿报名,以选用与其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片断教学(10分钟)的方式进行。其过程为教师指定教学内容范围、学生自愿报名、收集资源并撰写教案、教师对学生教案进行指导、邀请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同步指导与评课,同时增设学生评委,培养学生的评课能力。此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上课能力与水平,也使其他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环节,实现了全员动员、全员参与。2.讨论式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可根据相应的专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直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相关案例,问题最好能紧贴当今时事热点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案例教学为主、课程即兴讨论为辅,使团队合作与个人发挥相结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案例教学法的流程与步骤如下。第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确定好讲授的专题后,开课前两周,布置学生分组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搜集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与其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开课前一周,对学生收集的数据资料和案例进行整理与反馈,归纳问题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供课前思考、分析。发放案例与问题提纲后,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及时跟踪与了解学生在课前案例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第二,课堂实施阶段。此阶段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四个阶段。首先,教师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即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资料、视频等方式配合个人(教师或学生)叙述引入案例。案例引入完毕,教师请学生发言,简短分析资料里所映射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背景资料体现的共同问题。其次,在呈现的案例中,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应简明扼要,并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再次,请学生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并鼓励其进行交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观点和课堂表现,并补充疏漏的基本理论。第三,课后总结阶段。教师对案例的质量及案例讨论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整理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阶段中相关的案例资料,进而整合总结形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3.情境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表现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的情境教学法为抓手,以小组为依托,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场景,如增设“教育万花筒”“教育对对碰”“专家面对面”等栏目,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课后布置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撰写心得体会,此举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理解公共教育学基本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其对教育基本原理认知的全过程,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应改变传统的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知识掌握与记忆能力评价、轻知识应用能力评价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建立多种评价形式(笔试、技能操作、口试、材料撰写)、多种评价内容(知识掌握、知识应用)、多种评价方法(百分制、五分制)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的构成应分为两部分,第一,形成性评价(占60%),包括技能操作(占20%)、课堂表现(占40%)、案例教学(占30%)和材料撰写(占10%);第二,总结性评价(占40%)。

教育学专业范文第3篇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从出生到6岁学前儿童的一种教育。它包含儿童心理、营养保健、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益性,是保育、教育、教学三者的结合。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比较繁多,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学前教育,部分院校已将修业年限增至五年。毕业后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30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上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加强学前教育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职业道德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影响

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仅限于书本理论层面的死记硬背,不能够有效地和将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

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和幼儿教育法律法规一起讲授,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法律法规的分析。很少针对职业道德的内涵教育进行专门的授课。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并没有高度重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说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生认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学生没有正确认识职业道德的内容,把职业道德和一般的个人道德品质混淆在一起,不能分别两者之间的差别。

三、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目前教育学课程体系的设置表现出较强的学科本位主义,课程设置比较随意,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如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会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等已成为教育学课程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的改革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将改革的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服务学生终生发展。”通过对专业课程的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落实,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程的内容更好地把握,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培养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二)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

文化课程做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将来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发展理论创新的能力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程的改革目标定位为:“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服务应用,促进发展。”教育学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承载着提高学生教育素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拓展学生能力的任务。开设教育学课程的目标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在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在传统学前教育教学中,文化课和专业课都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就是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学习概念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日常教学中一些重点并没有长久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消极应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理。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从改变教学和考核模式入手,构建“全程式、多元化、现场化”的新型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而针对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

(一)入学教育

在学生入学之初,通过入学教育中的课时,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具体的培养方案的分解、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校四年中的主要课程的方向和内容,初步设定将来的就职方向,树立最初的就职理想。让学生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热爱并向往自己的专业。并且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伟大,增加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启发学生从心底里热爱这份事业。

(二)心境教育

通过分析不同文件中关于职业道德的要求不难看出,热爱的儿童、爱护儿童是我们职业道德的核心。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幼儿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只有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在工作中调整心态,发现班内每个孩子的优点,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儿童和热爱儿童。

(三)承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相较于其他的毕业生有很大优势,通过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本职业作出承诺是很重要的。幼儿教师这个工作本身就是助人的工作,我们需要将我们工作的对象置于我们职业生活的首位。虽然有时我们身体不适也要坚持上班,但对我们选择的职业要有职业的坚守。

(四)理论结合实践教育

鼓励学生利用志愿者服务工作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一线,设身处地地像一线优秀教师学习职业道德,并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也可以到幼儿园参加园内组织的关于职业道德的相关活动,体会职业道德教育的真谛。

(五)专题报告会教育

请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到校做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报告会。可以请专家用丰富的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爱护孩子,如何尊重家长,如何支持幼儿的发展。真正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每一处教育契机中。

五、教育学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一)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

根据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对该专业的定位与服务方向以及本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实际情况,确定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努力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完美结合,打造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

(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想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就必须要见改革坚持到底,改革非朝夕间即可完成,更不是游走在纸上的文字,想要颠覆从前的教育模式,就必须要打破曾经的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和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逐步探索使用行业导向型的模块式教学计划,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辅修和选修教学内容的比例,全方位、立体地打造专业人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新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坚持培养目标的层次性、渐进性、梯度性、全方位性。

(三)考核形式和内容的改革

教育学专业范文第4篇

一、教育学专业的生存困境

(一)社会认可度不高,教育学专业本身存在争议

从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教育学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政治环境经济政策等,使教育学的发展始终处于摇摆动荡之中,成长的道路崎岖不平,专业发展没有一种稳定的模式。教育学始终面临着非独立学科的困境,因而专业设置中教育学专业的地位并不高。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的人更不了解这一专业。在招聘会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教育学是干什么的或教育学能干什么。有些人片面的认为教育学不用学,任何人都可以讲授。专业不被社会认可也就限制了本身的发展。

(二)从与实践关系的角度来看,面临脱离实践的困境

教育学专业大多都是理论知识,侧重于对教育应然问题的思辨研究,而对具体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很少做深刻的研究与阐述,所以一直面临脱离实践的指责。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方面,一方面实践受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

目前教育学专业的实践方式主要是教育实习。由于教育实习的场所主要是中小学,而实习工作与中小学学校正常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具有一次性特点,学生也许刚适应教学刚熟悉教材和学生,便匆匆结束。实践方式的不当也造成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原因之一。

(三)教育学专业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缺乏改革意识

由于教育学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办学理念及办学模式,这种惯性是人很少跳出专业发展狭小的事业与社会大环境相结合。在教育发展实践中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高等师范教育要时刻把服务社会意识,服务基础教育意识放在第一位。作为教育学专业的教学人员,在加强理论研究提高理论修养的同时,一定要将理论学习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不断研究、探索、形成新的教育观念。

二、关于如何超越困境的几点思考

(一)面对困境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看待机遇与挑战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上升,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招聘时人数也比往年有了大的增长,但是依旧受到用人单位的冷落。困境可能是终点的象征,也可能是起点的象征。如果我们用比较客观积极的态度来看待目前社会及学术理论界对于教育学专业的争议以及对专业的一些批评。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其正确的定位,不断积极探寻发展的对策,使其摆脱困境,重树信心,正确看待机遇与挑战。

(二)明确教育学专业存在的意义,提高其社会认可度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对教育学专业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学习教育学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给师范生培养良好的教师素质,避免了教育工作者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学习教育学也有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也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打下了基础。另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科学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实践中的实验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基础教育的改革蓬勃发展。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有一个特点是专业入门非常热,就业非常冷。但是教育学专业入门就比较冷,认识到教育学专业存在的意义,就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为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开辟一条更为宽阔的道路。

(三)重新认识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关系,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脚踏实地地从实践的角度学习理论,从理论的角度更有效地实践,因为从知识生成的角度来说,教育学知识本就是源于实践和社会的需要,从一开始就被赋予强烈的工具色彩。目前比较有效的探索是设置情境教育、政策研究、班级实务、教师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很多师范院校等都作出了顶岗实习的新举措,让实习学生作为代课教师的身份更加深入到教学中。同时,大多数学校都不仅设置教育实习实训基地,还设置教育研究基地。有很多高校和年轻教师们都已经投入到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为重新认识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关系做出积极探索。

教育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

一、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学前教育专业恰恰关系到儿童最初的培养阶段,在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不管是对儿童个人发展,还是对国家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关键的,这也就进一步体现出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为最终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会”到真的做到“学以致用”,为胜任将来相关的幼儿园教学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作为未来学前教育的教学工作者,学生要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实践教学的运作体系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家长更加注重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希望孩子能全面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对象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幼儿教师而言,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外,还应该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的学习不可能仅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从操作层面上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的方法和途径,比如,课程教学、课外训练以及幼儿园见习与实习、技能训练与竞赛与科研训练等。

三、因时、因地的选择课程

广大中职学校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时候一定要与时俱进,选择适合时代与专业发展的课程,既要保证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此同时,也要将一些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传授给学生,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应结合本地区的特色,选择与本地区相符的课程。比如,成立课程小组,通过对当地幼儿园的调研,在结合实践,自行进行课程的改革与研发,进而形成适合本学校甚至是本地区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教育。

教育学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舞蹈教学 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有着其特殊的规律性:它不同于少年儿童的启蒙训练、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专业舞蹈教育,更不同于高师的舞蹈教育专业。它是将三者为一体、同时又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一种舞蹈教育。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知识更是弱之又弱。因此,如何借鉴幼师教育的理论与经验,遵循舞蹈教育强调性与实践性的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真正具有职校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体系势在必行。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多年来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经验的积累对职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谈谈浅见。

一、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状况,因材施教

进入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对象都是16~19岁的女生,而且大都来自农村,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我们的教学设置了阻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出合理的因材施教方案,针对情况进行教学。比如:一种是文化成绩好,虽对舞蹈有一定的爱好但自身舞蹈条件差的同学,针对这类的同学,我不要求每个动作都做到位,只要求她们必须熟知舞蹈动作的要领、精髓,以培养其欣赏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今后作为幼儿教育教学人员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种是在舞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曾受过短时间或不是很正规的训练且自身条件好,但文化成绩差的同学,对于此类学生我会利用其自身条件好的优势,重点训练她们的动作,提高她们的舞感,让她们掌握舞蹈的理论知识,争取参加各级各类的舞蹈比赛或参加“3+X”高职考专业性的大学;再一种是文化成绩差,自身条件差,对舞蹈不感兴趣的同学,我要求她们认真上好每堂课,但对其动作的要求不高,能完成就好,同时能感知音乐的节奏,慢慢培养她们的兴趣,教授她们对幼儿要有爱心,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师德。

二、根据培养目标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上讲,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有目的性和方向性。比如:第一学年,我安排学生练习舞蹈基本功,在训练中遵循从地面――把杆――中间训练,从单一动作到组合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感以及舞蹈感受。第二学年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开始先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音乐特点、动作特点以及动作的来源,接着做示范动作,用组合的形式体验各个民族的不同舞蹈风格,真正学到舞蹈的“味道”。第三学年学习幼儿舞蹈及幼儿舞蹈的创编,调动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创编出有亲和力的幼儿舞蹈让幼儿喜欢。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我都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学生即将参加实习和以后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根据培养对象传授舞蹈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我认为,教会学生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以及组织编排幼儿舞蹈节目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自如。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比如: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得很好但面对幼儿园的孩子时却不知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明白,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等手段,教会学生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应幼儿语言习惯。其次是正确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幼儿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错误并很好的纠正。第三,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的创编要了解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的情趣,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所接受,要尽量克服和避免幼儿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幼儿感到亲切、易学、好玩,愿意接收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

四、全方位考核培养对象,完善舞蹈教学成果

为力求培养能跳、能编、能教、能分析的全方位人才,我采用的考试方法有: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分析优秀舞蹈作品考试三部分。在实践考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有考核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在分析优秀作品考试中,我会提前安排一定的观摩时间,拿一些有学习价值的舞蹈资料或舞蹈比赛作品,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兴趣,考试中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观感。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学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

一、职业教育学前专业现状综述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学前教育的高速发展,其弊端也显现出来。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沿袭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忽视自身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培养的人才没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无法应对社会拓展与要求。

二、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1.目标定位不清晰,培养方向不明确

职业教育学前专业设置之初是为了培养技能熟练的专业性人才,具备幼教所有的专业知识与素养。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现在的职业教育学前专业由于盲目、片面地模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方案,肆意照抄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丝毫不顾职业教育学前专业本身的特性,执意追求学术性的培养,而忽视了专业性及教师的师范性。职业教育学前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不在学术研究,而在实际应用。因此,学生的学生研究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可是由于花费了大量精力,造成了其作为职业教师的专业性大大降低。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职业教育学前专业在开设课程、分配学时存在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未经严格科学的论证。对于有些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丝毫不予重视,反而一些当下的流行课程大行其道,导致学生无法将基础理论学精学透。在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上,许多学校没有清晰的理解,对于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的顺序与难度考虑不周全,出现了新生开设许多专业课,而上专业课所必需的基础课却在高年级,使许多学生无法掌握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对于基础课又缺乏兴趣,造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当混乱。

3.理论与实践关系不清

有的职业教育学前专业在设立课程上贪多求全,一味像综合性本科院校看齐,所涉课程、领域无所不包,导致本来是学前专业的学生却要学习许多与学前专业无关的课程。一来大大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与精力,二来使学生无暇顾及技能的实际应用。使许多学生对于一毕业就直接工作没有思想和实际的准备。而与此相反,一些学校则只顾学生的技能培训,在课程设置上一味强调技能课,对于与此无关的基础课能省则省,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职业教育学前专业将来要为人师表,所以单纯的知识理论与技能是无法胜任将来的工作,需要注重师德的教育与培养。

4.课程评价形式单一

职业教育学前专业考核方式还是以考查传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主,没有着重强调学生的能力测试,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将学生的就业情况纳入考核范围。课程评价在学生的学业完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是对学生学业完成的肯定。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大多课程仍然只通过一次理论考试来评定学生的能力,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职业教育旨在促成就业,一切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单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考核重点实在本末倒置。

三、一体化课程设置改革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学前教育人才是掌握深厚、扎实的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各种现代学前教育技能,获得从事一线学前教育工作的能力,能够担当各种学前教育工作的综合人才,而我们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正是要以培养这种综合性人才为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理论水平的提高,培养全方位、复合型学前教育人才。毫无疑问,当前的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这既是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内在的发展趋势,也是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提出来的要求。那么,如何改革才能让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来适应社会的挑战?笔者以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学前教育目标

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潮流,满足学前教育部门的需求的专门性人才。要将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与本科院校明确区分开来,避免盲目在学术研究上与其竞争,而应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即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专业的示范性,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重在培养实践型人才,着重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其应用性,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学术研究上。

2.完善课程体系设置的整体架构

现代的学前教育课程的整合、综合、跨学科设置,就是为了补充单一学科知识和课程的局限性,以此来优化课程结构。现在的学前教育课程基本上有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组成。这种单一的课程模式已经不能够适用于实际的工作需要,所以,转变课程模式,采用更为灵活机动的模块化课程是不二之选,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专业拓展。公共课程就是通识课,包括专业以外的各类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而专业课则是传授专业领域内各类基本理论知识,是从事学前教育所必备的知识。

至于专业拓展则是校内专业学习到校外的延伸,为了使学生更好

与社会接轨,将来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3.改变课程比例,强调技能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其偏重于实际应用,因此对于现在理论课比例过大而实践课过小的状况要予以改变。要缩短理论课教授的时间,加大实践课时。在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之后及时应用于实际生活,检测自己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实际操作无论对于理论还是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应该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在课程安排上,增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具体操作上,可以增加理论课程中的实际课时,让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快速吸收理论并且转化,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打好基础。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应该避免由教师一人主导课堂,而应该采取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再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更新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课程内容自然不能一成不变,更新优化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科发展的潮流。首先要选择优秀的、前沿的。经典的著作才能代表当今世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才能让学生了解到最先进的学前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课堂里就能直接接触到国际一流的教育思想,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其次,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培养目标的不同相应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的变化,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我们的学生在将来工作时,还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不至于被淘汰。更要因地制宜,对于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采取不同的教授,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必将在社

会占据重要地位,学前教育人才也将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改革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于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戴军.改善课程设置,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王海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关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8).

[3]田晓莅.关于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0(06).

教育学专业范文第8篇

出于对教育专业的喜爱,大学期间我将其作为学习的主攻方向,毕业实习时我选择进入学校实习,将自己所学与实践相结合,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在实习中我努力的将自己融入自己的实习工作中。

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中,我渐渐形成了一套既有自己风格,又吸收了原有宝贵经验的行事方法,而且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我会细心批改学生的札记,把学生在札记中的心事一一记录下来,记录下他们提到的有关家庭的情况、学业的喜忧、朋友的交往、对问题的看法和性格特点等等。

在高校班主任的实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学生如此的渴求有一位知识比较丰富、能力比较全面的、能倾听自己心声的朋友。作为他们的朋友,我惟有仔细倾听、耐心询问、认真思考,最终协助他们增强认知正确看待和科学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作为语文老师,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精心备课、认真组织,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同学,用清晰的话讲解好每一个问题,用深切的情表达每一个核心思想。

生活中,努力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既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切实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做好每一件事情,争取每一次的成功。工作之后,我正确估计工作效果和优缺点,做好实习班主任工作总结。

在这短暂的一个月中,在其它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习班主任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收获,获得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最后感谢跟我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我的实习能顺利完成并取得成功离不开他们的无私帮助与鼎力支持。我希望用我亮丽而富有激情的的青春,去点燃周围每个人的热情,用这无比亮的光芒照亮每一名学生前进的道路,并借此光芒与同事们并肩协作,在教育工作中,做好个人工作计划,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奉献、进取、立功、建业,共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