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培训体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训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员工 岗前培训 体系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企业为适应电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每年都要招聘一批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人才力量。岗前培训,是企业招聘后紧接着的环节,成功的岗前培训可以有效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清晰展现工作特征及组织期望,明显减少新员工岗位适应时间,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优势和空间。

如何基于供电企业现状,研究出一套适应85后和90后特点的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使新员工快速成长为适应电网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现状分析

企业经过多年实践,已建成较系统的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培训内容需进一步完善。我局新进员工多为85、90后,他们较少经历过艰苦环境的历练,自我意识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等问题,进入企业后往往无所适从,存在“等、靠、要”思想,对职业环境要求不熟悉。需结合新员工的新特点完善培训内容,为新员工更好完成角色转换扫除障碍。

二是培训方式需进一步丰富化。据授课培训师反馈,新员工在授课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课上打瞌睡的情况。调研发现,很多新员工反映“课堂笔记抄不完”、“听不太懂”等。因此,除务必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外,更多的结合各部室轮岗,采用实地、实物、实操的方式进行互动式培训,以提高培训效果。

三是培训评估、反馈机制需进一步健全。目前,车间、班组培训情况缺乏反馈和过程跟踪管理,存在部分培训计划未能有效落实、未能获得预期培训效果等情况。需健全培训评估、反馈机制,加强过程跟踪管理,确保车间级和班组级培训计划的落实和培训效果的达成。

三、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结合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现状,本文提出从系统化方面着手进行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的优化,如图1所示。

(一)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内容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自上而下”的新员工岗前培训的目标;二是“自下而上”的培训需求调查结果,三是新员工的特点。得到的培训课程体系见图2。

在培训内容设置方面,本文提出:

1、在刚性的培训计划中,导入员工辅导计划、专业口分组培训等环节,提升新员工岗前培训效果。

2、强化职场礼仪、服务意识的培训和熏陶。由于新员工相对较自我的特性与老员工观念之间差异较大易导致沟通协调不畅,有可能影响到工作开展。因此应加强对新员工职场礼仪与服务意识的培养,加快新员工角色转变,并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契合度。

3、增加职场心理等课程设置。在对本局往届新员工的问卷调查中,为数颇多的新员工希望增设职场心理的课程。调查发现,身为独生子女的新员工也由衷地希望减少自我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可增加压力调试、职场心理、感恩奉献、时间管理、沟通效率、行业礼仪等课程设置,培养新员工主动承担和感恩企业的理念。

(二)培训组织实施

将新员工岗前培训分为五个阶段:报到入职、公司级培训、局级培训、车间级培训、班组培训。培训关键点及方案如表1所示。

(三)注重培训工作的闭环管理

为了避免培训流于形式,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对培训工作进行“P-D-C-A”闭环管理。一是组织学员对课程、师资、服务等内容进行满意度测评,了解学员对培训策划和实施的满意程度,二是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前后的考试考核,衡量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上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三是建立培训效果跟踪监查机制,对学员进行培训后的随访评价,辅之以《长期评价表》、《任务观察表》等方式,衡量学员在培训后运用所学内容使其行为改善的程度。

(四)保障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提升重视。新员工培训是一项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要务,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做好宣传动员使各部门将关注度、重视度提升到足够高度,给予培训工作最大的支持、最优的师资、最宽的空间。同时,在人资部开展一系列培训的同时,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效用,群策群力地做好新员工引导、培养工作。

二是转变思想,以人为本。目前,青年员工与老员工间思想、心态、沟通等差异、矛盾逐步凸显。为有效拉近差异、减少矛盾,助推新员工快速成长,这需要各部门更注重“人”的因素,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学;导之以行”的方式,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新员工岗位适应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务实肯干作风、廉洁从业品德等。

四、结语

本文基于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需要,对目前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进行了几个方面的优化:一是根据岗位的知识结构要求,重新审视和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向;二是在传统授课教育基础上,创新授课方式;三是对培训方案的有效组织落实;四是完善三级培训评价体系实现培训工作的闭环管理。

为确保新员工快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不仅需凭借人、财、物等要素的支持,更应该采取多措并举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补台,有效形成合力,才能确保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的实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春.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创新与实践.中国培训[J].2009.08.15

[2]朱全欣.S公司基于COAST模型的新员工岗前培训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林叶,陈燕燕.体验式新进员工岗前培训.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2010(S1)

[4]贾伟伟.通信企业新员工培训问题的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简介:

邓琳慧(1979-),女,广西横县人,经济师,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工作:人力资源管理。

培训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安全培训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 OSHA

1970年12月29日,随着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法案(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 )的颁布实施,美国成立了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 ),其隶属于美国劳工部,是具备独立地制定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并对职业事故拥有裁决权,以减少职业场所伤亡率和职业病为目的的联邦政府机构。OSHA的职责除了制定和推行行业职业健康和安全标准以外,提供教育和培训、信息咨询,推动各州制定其职业安全和健康计划也是其重要职责之一,其很多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OSHA的培训课程计划分为三类,外展培训课程主要面向雇主和员工,内部培训课程主要面向联邦和各级政府官员,苏珊哈伍德培训资助计划则主要资助非盈利组织用以发展职业卫生材料和培训课程。三种培训计划覆盖了从社区到企业,从雇主、雇员到政府官员,从潜在就业者到危险环境工作人员,完全覆盖了职业安全可能涉及到的人群。

OSHA外展培训计划主要为雇主和员工提供职业安全培训,以帮助他们识别,避免,治理及预防工作场所所存在的安全和健康危害,同时可提供关于工人权利、雇主责任,以及如何进行投诉等方面的信息。自1971年开始实施,OSHA外展培训计划得到了迅速发展,它通过培训培训师其后授权培训的模式扩大了计划的覆盖面,提高了培训的便利性,在2005至2010年度期间,有超过3.5万名雇员通过该计划得到了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OSHA鼓励经授权的外展训练机构把他们的培训资质、培训课程目录及培训计划在网站上,雇主和雇员们可通过邮编在网站上查找住址附近的培训点,选择合适的机构来进行培训。培训的课程一般分为10个学时课程及30个学时的课程两种。10学时课程适用于入门级工人,而30小时学时的课程更适合高级管理者或负责安全管理的雇员。通过外展培训,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可确保工人更了解工厂危险源和他们的权利,并有助于提高生产力。

OSHA下设的培训机构教育中心OTI,是一家由OSHA授权的全国性的非盈利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为联邦政府、各州官员以及其他联邦机构人员提供关于职业健康和安全的合规培训,并代表OSHA为公众,工会组织,企业管理者及监督员提供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课程包括OSHA标准、外展培训课程培训师课程及其他升级课程。

苏珊哈伍德培训资助计划自1978年以来已培训了超过180万名工人。OSHA通过该计划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以发展职业安全和健康培训材料和培训计划。苏珊哈伍德培训资助计划的重点是为提供工人和雇主的培训和教育,以帮助他们识别,避免和预防工作场所存在安全和健康危害,并告知雇员和雇主根据“职业安全与卫生法”他们各自所应拥有的权利及所应承担的责任。目标受众包括潜在雇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员,和高危险行业的工人。该计划基金主要来源于国会的拨款,以竞争的形式向非营利组织提供。基金每年划拨一次,每次划拨的基金方向都不尽相同,主要集中在组织能力建设,特定主题培训及培训材料的开发等方面。

除了教育与培训之外,OSHA每年为企业提供综合资讯服务,咨询内容包括工作场所危险源普查、企业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评估等。在帮助雇主辨识和纠正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的基础上,OSHA提供的免费资讯服务可协助企业制定及推行工作场所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体系,以此来加强对职业病的预防。咨询服务主要服务于危险因素较多,规模较小的企业,一般是250人以下的工厂或总人数少于500人的连锁集团。该服务主要通过州政府聘请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顾问具体推行,费用由OSHA提供,雇主完全免费。雇主不会因现场咨询服务时发现的严重危害受到警告或处罚,而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即可。整改完毕后,如企业达到了职业安全和健康达标表彰计划(简称SHARP)的要求,即可获得1-2年的免税作为奖励。若规定时间没有有效地整改完毕,顾问会将具体情况汇报给OSHA执行部门,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培训体系范文第3篇

由于IEC61850的采样值数据包和GOOSE数据包都是直接建立在以太网链路层之上的,在ISO7层协议中与IP协议处于同等的位置,因而不能使用TCP/IP协议发送和接收,需采用更底层的以太网通信函数[3-4]。WinPcap工具软件包满足上述的要求,可以更底层地操作网卡。此外,WinPcap中还提供了发送以太网原始数据包的功能,因而非常适合于开发智能变电站的网络通信软件。WinPcap具有捕获数据包、发送数据包、统计网络流量3个主要功能。捕获数据包的基本流程如下[5](1)通过接口函数pcap_findalldevs_ex枚举所有可用的网络设备。(2)根据枚举返回的网络设备名称打开一个设备,对应接口函数为pcap_open()。(3)如果需要,设置数据包的过滤条件,对应接口函数为pcap_setfilter。(4)捕获原始的数据包有2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以回调函数的方式由接口pcap_loop或pcap_dispatch完成,其基本方法是底层收集数据包,当满足一定的条件(timeout或者缓冲区满),就调用回调函数,把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包通过数据缓存区交给用户;另一种方法是pcap_next_ex()的方法,每当一个包到达后,接口pcap_next_ex()就会返回,返回的数据缓冲区中只包含一个包。其中,pcap_loop()函数是基于回调的原理来进行数据捕获,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由于该方式有时并不实用,且会增加程序的复杂性,特别是在拥有多线程的C++程序中,因此,本文选用pcap_next_ex()方法。使用WinPcap发送数据包首先要枚举和打开网络设备,然后调用pcap_sendpacket()函数,发送单个数据包。WinPcap还提供了发送队列的方式,但由于pcap_sendpacket()功能已足够满足需求,简单且效率高,因此本文采用pcap_sendpacket发送数据包。

IEC61850报文解析

采样值(SV)报文解析IEC61850-9标准中,采样值报文在链路层传输都是基于ISO/IEC8802-3的以太网帧结构[6-7]。解析采样值报文时,首先判断以太网类型(Ethertype)是否为0x88BA。若是,则根据AsduNum和AsduLength找出ASDU,然后解码标记(Tag)和数据类型均已知的标志符(svID,Tag=80)、SmpCnt(Tag=82)等数据段;最后将Samples中数据按8路采样值格式进行解析[8]。采样值报文的组帧是与读取Comtrade格式录波文件一样的,即按照Comtrade文件格式要求读取录波文件[9-10],然后将其中的电流、电压数据按照IEC61850-9-2LE标准的要求进行组帧并发送出去。报文组帧过程是解析的逆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GOOSE报文解析对GOOSE解包,首先判断以太网类型是否为0x88B8。如果是,则依次解析出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和报文长度等。对于虚拟局域网部分,不同交换机的处理不同,一些交换机会去掉VLAN标志,当报文经过交换机到达计算机的网卡时,TPID与TCI标志已经由交换机去掉了;而一些交换机则会进行保留。对此,程序增加了自动识别有/无VLAN标志的功能。GOOSE解包的最关键部分就是关于APDU部分的解析。APDU的解析,主要是对于ControlBlockReference、StateNumber、SequenceNumber、Test、ConfigRevision、NeedsCommissioning、NumberDatasetEntries的解析。其中,每一部分在数据包中均是以“标记”+“后续数据长度”+“数据”的形式体现的。“标志”依次为:0×80、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8A。在程序中设置了一个字符型的指针Data,指向APDU部分的第一个字节,依次把每一部分解析出来[11-12]。

仿真验证

在计算机A中使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13],搭建长度为100km的典型双端220kV系统模型。“故障”为故障设置模块,设置线路在0.5s发生A相金属性接地短路故障,故障持续0.1s。整个运行流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使用PSCAD/EMTDC导出Comtrade格式录波数据文件;(2)该文件由计算机A转换成符合IEC61850-9-2LE标准的报文发送到计算机B;(3)计算机B捕获该报文并进行解析,进行基波相量、序量、阻抗和功率方向等计算并显示结果;(4)根据保护动作行为计算机B中保护模拟模块,发送GOOSE报文到计算机A中;(5)计算机A捕获GOOSE报文,解析、执行并显示结果。基于IEC61850标准的继电保护仿真培训系统主界面分为菜单栏、工具栏、数据栏和状态栏4个部分。其中,数据栏包括3个部分,最上面的窗口显示捕获报文总的信息,包括编号、协议名称、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报文长度。点击其中任何一条报文,则会在下面的2个窗口中分别显示出该报文的原始报文内容和解析结果,其中解析结果包括报文长度、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以太网帧类型,以及电压、电流数据等内容。工具栏按钮作用依次为开始捕获、停止捕获和系统设置。

结语

培训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科研院所应当服务于科研,院所内部的各专业人才都具备高水准的专业知识。近些年来,各领域的科研事业都获得了迅速发展,与之相应的科研结构也逐步更新。为适应新形势,科研院所应当密切结合自身的真实状态,在此前提下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培训体系与培训模式。优化设计科研院所的培训体系,有利于提升院所的综合性科研水准,为各学科的科研领域培育优质人才。

一、科研院所设计培训体系的目的及原则

进入新的时期,各种类型企业都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有必要调整内部格局与管理模式。由此可见,企业对内部的高管有必要予以全面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高管的综合水平[1]。对于科研院所来讲,设计培训体系的基本宗旨就在于优化院所资源,提升综合性的管理实效,在此前提下密切结合员工与企业。科研院所具体在设计培训体系时,应当秉持共同参与、战略导向与全面设计的基本准则,依照循序渐进的思路来健全培训体系。

二、科研院所优化设计培训体系的内容

作为科研院所,应当结合本身的需求来优化体系设计,确保获得优良的科研培训效果。对于培训对象应当进行严格选择,确保提升全员的科研素质。此外,具体在设计科研院所的培训课程时,也应当密切结合内部人员的真实需求,提升科研人员的任职能力,改善人员结构。科研院所如果要优化自身的培训体系,那么应当依照戈尔斯坦模型来进行优化。优化培训体系的基本前提就在于明确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科研院所的培训流程与培训模式。后期在培训评估时,相关院所也有必要构建模型,运用全程跟踪的模式来展开评估。

三、科研院所的培训需求

科研院所开展的内部培训涉及到多项内容,复杂度也相对较高。为此,科研院所只有明确了内部职员对于培训的基本需要,才能优化培训设计。科研院所具体在施行培训前,先要明确最根本的培训需求。从组织分析的角度来讲,科研院所首先要设计培训目标,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强培训力度。对于内部的职员,科研院所有必要对其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专门培训,这种做法有助于增加综合性的经济产量[2]。

与此同时,科研院所也要致力于优化培训资金、培训时间与人力资源,对于现阶段的经营理念与企业文化予以深入分析。此外,优化设计科研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外在环境,这种环境包含了经济环境、社会及法律环境。依照胜任力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可得培训体系相关的各项要素影响,在此基础上优化培训任务。

四、具体的培训实施

优化培训体系的前提在于优化培训职能,对于培训职能应当予以全面的保障。具体的措施为:科研院所可以视情况设立推进小组,构建培训职能的相关模型。在施行培训的全过程中,推进小组可以监督各个流程的规划落实。在条件允许时,科研单位有必要聘请内训师,这是由于内训师拥有更高的专业水准,因此聘请内训师的做法增强了实时性与针对性。通过聘用内训师的方式,就可以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保障培训质量。

从现状来看,很多行业与领域都急需优质的知识型人才,这是由于知识型人才有助于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增强科研企业本身的竞争实力。面对新的形势,科研院所有必要建立研究所型的培训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密切结合课程设置与师资资源。科研单位如果能引入优质的师资,那么就能从根源上推进培训体系的全面优化。作为人事部门,应当拟定各年度的培训规划,健全科研院所内部的数据库。在构建数据库的前提下,科研院所就能明确各个流程的培训信息,有助于提供后期培训的参考。

五、评估培训效果

科研院所具体在优化培训流程时,不能缺少全方位的效果评估。运用培训评估的手段,有利于了解实时性的培训进程,与此同时也便于查找现阶段的培训体系漏洞并且致力于修补缺陷。具体在展开评估时,科研院所的相关人员也要构建模型,具体可以划分为反应层、学习层、结果层与行为层的评估层次。

具体而言,对于各批次的受训学员而言,应当运用调查问卷的手段和措施来调查培训效果,其中包含了对于培训的整体印象、直观感受与自身的收获等。学员接受培训后,自身应当表现为显著的转变,对此也需要予以全面评估。例如:结束培训之后的两个月内,有关部门及其人员有必要对本次培训展开追踪,综合运用现场访谈与调查问卷的措施来评价培训效果。

六、总结

科研院所在设计培训体系时,应当紧密结合现阶段的自身状况,确保培训体系符合最根本的科研需求。具体在施行时,科研院所也有必要落实培训的评估,综合运用多样的指标来评估培训的实效性。截至目前,科研院所设计的内部培训体系正在不断更新,然而并没有真正实现完善。未来在实践中,科研院所及其相关人员还需要归纳经验,在此前提下提升科研院所培体系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培训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培训体系 培训需求分析

一、培训体系的概念

培训(Training)即培养训练,以达到上岗或提高技能的目的。

体系(System)即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所谓的培训体系(Training System)是指跟培训有关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总和。

二、培训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1.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仅仅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素质,对于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化素养涉及较少。所以企业要对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使校园人尽快适应环境变成企业人。

2.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员工的成长是阶梯式的,员工技能的提升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企业要对员工进行持续培养,为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员工的职业发展是连续的,我们的培训也要具有系统性。

3.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良好的培训体系能够保证新技术新业务得到有效的培训。

4.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战略的实现需要资源的支撑。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要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有效的培训是重要一环。

5.企业增值保值的需要。企业要保持行业内的竞争力,就要分析竞争对手的能力现状,并跟本企业的员工能力现状相对比,找出差距,进而进行培训弥补。

三、培训体系建立的过程

1.前期调研。某公司现有员工将近1000人,涉及线路、管道、设备多个专业,工作地点遍布全国。如果说要组织一个全体员工参加的培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还要去做培训,这种情况下将培训化整为零,分层级培训是一种解决办法。我们可以先培训每个部门或公司的骨干人员,让他们再去培训本部门的人员。另外网络多媒体培训也是一种新的选择。

随着技术的发展,该公司业务也经历了无数次变革,目前她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员工素质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强劲的发展势头总会减缓,这就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培训体系才能适应电信公司下一步发展。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不管企业是否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都是客观存在的。培训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新的培训体系的过程就是建设培训文化的过程。培训文化要与企业倡导的企业文化相一致,并且其建立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

从以上的调研可以看出,新的培训体系要具有如下的特点:

化整为零,分部门、分小组、按地域进行培训。

借助网络多媒体等多种媒介,分层级进行培训。

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培训体系。

根据企业文化,建立适合企业的培训文化。

2.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做好培训工作的第一步。培训需求分析是解决员工不愿参加培训的基础,是改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手段。那么如何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呢?

(1)培训需求的依据

战略目标、年度目标

人力资源规划

员工任职资格

业绩及行为表现

管理体系

(2)培训需求公式

培训需求=经营管理目标-目标完成情况

培训需求=任职资格-个人的知识技能态度

培训需求=绩效考核目标-完成情况

培训需求=管理体系中要求的能力和意识-已经具备的能力和意识

(3)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关键事件分析法。根据本年度或以前发生过的重大关键事件,比如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是否跟培训有关系。如果需要培训则为培训需求。

绩效考核分析法。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找出绩效较差的员工并分析绩效差的原因,根据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

访谈法。通过跟受访者进行交谈而获取培训需求的方式。

调查表法。通过调查表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来获取培训需求的方法。

3.课程清单。根据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和企业所处的现状制定课程清单。制定课程清单非常关键,我们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把调查得来的需求结果,按照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分类。把企业重要而紧迫的课程以及企业亟待解决问题的课程优先安排,进行课程开发。

课程清单不要追求大而全,要企业亟待解决的先解决掉。把容易产生效果的培训放在前面。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显性培训。

课程清单制定以后,还要制定课程大纲。课程大纲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方法与技巧、确定培训资源。

4.课程开发。根据课程清单和课程大纲,组织技术、业务骨干人员进行课程开发。初期的课程开发可以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共同完成课程开发。开发完以后,小组内进行评估,符合要求后进行试用。

5.讲师队伍建设。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是企业讲师队伍的主要来源。通过各种激励手段激发他们讲课的积极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建立讲师队伍的考核激励办法。

四、培训的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从微观上主要考察培训学员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行为的改变、绩效的提升情况。培训效果评估从宏观上主要考察团队的绩效提升情况、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产值目标、管理指标完成情况。从短期来看,培训效果显现不会太明显;长久来看,培训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齐仁财.构建以显性培训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培训体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11

[2]孙波.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体验[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13.01

培训体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创新发展

安全生产培训关系到了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在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过程中,由于对安全生产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安全生产培训存在诸多问题,从而使一些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地危害到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由此可见,加强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构建,保证安全生产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在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生产培训概念分析

在对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完善与创新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明确安全生产培训概念,只有对其涉及到的主要内容进行明确,在制定相关培训体系时,才能够切实发挥作用,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的含义,主要涉及到了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内容,广义的安全生产培训包括了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宣传等内容,以安全的观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狭义安全生产培训主要是指安全生产教育,其涉及的范围较小。本文在对该问题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文件的规定为主,即“以提高安全监督检查人员、生产经营人员、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安全意识而进行教育培训活动”。这一概念为主,探究了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构建问题。

2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培训现状

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培训现状问题的研究,主要以某市为例。该市在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过程中,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安全生产角度出发,保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监督管理人员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监督,保证安全生产真正落实到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提出了《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相关文件,对安全培训模式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某市在推动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某市存在2000多家化学品生产单位,这些单位中,新旧企业交替,老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但是一些新成立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不能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有效地管理办法,导致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在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构建过程中,企业内部主要涉及到了不同的人员构成,这些人教育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实际培训过程中,一些素质较低的员工难以对安全生产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领导对于安全生产重视度不够,导致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到位。企业内部涉及到了大量的农民工,约占总人数比例的30%左右。农民工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对于安全生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安全隐患。某市有69%以上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农民工错误操作导致的。

第三,企业在进行培训过程中,没有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据了解,某市涉及到的高危生产企业共有3000多家,其中60%以上的企业制定了安全生产培训模式,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有40%左右的企业,没有指定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告知员工一些危险事项,并不关注于员工是否真正把握安全生产要旨,这样一来,由于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第四,在进行安全培训机构构建过程中,一些培训单位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整体实力较为薄弱,难以承担安全生产培训重任。某市的安全培训机构中,只有30%左右的安全培训机构具有较为完善的培训措施,这使得某市在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时,面临较大的隐患。

3安全生产培训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探讨

在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对培训体系进行完善,并能够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对原有培训方式进行有效创新,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安全生产培训问题,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3.1完善安全生产培训责任体系

某市在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培训责任进行有效落实,将责任真正落实到位,采取有效地问责制度,是某市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构建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法人必须对安全生产负责。这一过程中,某市政府要体现出安全生产的监管作用,对一些安全生产培训较差,相关职责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进行有效惩处,真正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

3.2加强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构建

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构建,要注重对基础进行把握,能够实现培训需要与可能结合的原则。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合理、有效布局,并对安全培训机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使其具有较强的安全培训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基础建设,使其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地安全生产培训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市政财政资金作用,能够加强对安全生产培训的有效投入,保证这一工作能够有效推进,真正解决现阶段安全生产培训存在的问题。

3.3注重加强考核培训效果

综合某市安全生产培训存在的问题来看,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员工素质较低,对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必须考虑到建立有效地培训考核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某市安全生产培训改革与创新,要注重结合以下几点进行:首先,采取“教考分开”的原则,即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后,由企业负责培训效果考核。这种“教考分开”的原则,能够对培训机构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效果进行有效检测,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员工对安全生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注重安全生产培训效果的实践检测。在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理论层次内容,缺乏一定的实践指导。针对于这一问题,企业应开展有效地实践检测,根据自身的发展特征,设置实践内容,对安全生产培训效果进行检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善;最后,考核培训效果的检测,要注重区分性。根据某市安全生产培训问题来看,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在培训过程中,效果较差。对此,在进行培训结果考核过程中,要对这一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切实保证培训效果符合实际需要。

培训体系范文第7篇

关键词:煤矿 安全培训 存在问题 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92-02

安全是煤炭生产永恒的主题,也是煤矿最大的效益。而安全培训工作作为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一直发挥着巨大且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必须看到,近年来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大多是因为员工和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不精通,现场安全预知意识不全面,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现场作业和现场指挥所导致的。而在当前煤炭市场环境整体下滑,煤矿经营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如何抓好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素质,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是工学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由于煤矿工作环境艰苦,生产任务繁重,导致了工作时间与培训时间之间发生冲突,再者一些基层领导单方面强调生产任务,对职工安全培训重视不够,甚至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在企业不断扩张和拓展的过程中,一些驻外联营兼并矿井职工结构中属地工、农民工等工种较多,且流动性比较大,造成了职工培训不稳定,培训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二是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在一些矿井,特别是在一些新建和联营兼并的矿井,虽然成立了自己的培训机构,完善了很多相关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上,比如调动学员自主学习,培训奖励,职级晋升等方面不够严谨、细致。再者,培训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的缺乏井下工作经验,造成了课程与现场、与工作实际“两张皮”,致使培训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工作上。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果不明显。煤矿职工培训工作在理论培训上下的功夫多,对实操培训抓的不够,不严格。虽然也采取了岗位能手、技能比武等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但培训的实际效果,往往与预期培训目标相差甚远。四是日常基础培训流于形式。煤矿安全培训工作中最基础的72学时安资证培训存在队组说情、学员重复培训现象。一些队组为了应付差事,发明出一种“学习特派员”、“培训专业户”,使其不定期培训;另一方面表现为职教培训机构教材内容雷同,形成了培训内容上的重复培训。这样就造成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吃葡萄的不吐皮,不吃葡萄的倒吐皮”,结果成了“受训的常受训,不训的常不训”。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安全培训工作机制及其相应的培训形式不合理所致。

从安全培训的机制上来说,首先是脱离员工需求,缺乏激励性;其次是脱离生产实际,缺乏针对性;再次是脱离培训标准,缺乏规范性。受安全培训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在培训实施上很少问津培训效果,偏重追求培训数量,结果造成安全培训形式化。

由此可见,建立一套符合员工心理需求和安全生产实际的安全培训工作机制,并辅之于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对于安全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举。

二、建立完善新型安全培训工作体系的原则

建立新型安全培训工作体系的原则一是要科学策划。新型安全培训工作体系要更符合员工心理需求,起到激励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经一项研究表明,员工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其能力发挥为80%―90%,在保住饭碗不被解雇的低水平激励状态下,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措施,挖掘人的潜能大有可为。二是要突出实效。加强以操作性为目的的新型安全培训工作体系要符合安全生产需求,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规范操作行为为基础,多层次、多类别、多渠道的安全教育机制,尽可能让每个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有充分的机会提高技能与素质,使他们能胜任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做出更大贡献。三是要公正公平。加强规范性的新型安全培训工作体系的建立要更符合培训规律,使培训工作流程规范,为提高员工整体安全技术素质创造公平、公开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鼓励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竞争中锻炼提高,增强素质,岗位成才。

三、建立安全培训体系,强化安全培训的措施

一是突出职工学校主导作用。职工学校作为职工培训工作的主导力量,全面负责组织和落实各项培训工作。其职责主要是构建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系统调研分析培训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严格培训过程落实、着重培训效果跟踪。在重点完成好三项岗位人员、全员持证上岗培训、员工素质提升和学历提升、职称和技能鉴定等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对构建培训体系和培训效果工作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基层单位、队组培训资源,明确各级培训责任主体,形成职工学校持证上岗培训、部室领导、队组专业技术培训、班组手指口述、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基础培训的倒金字塔式培训体系。并且大力营造全体员工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的大培训培训氛围,使全体员工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习惯,推动员工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二是抓好基层单位、队组培训工作的主体作用。基层单位部室、队组培训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影响到整体培训工作的效果。基层各单位、队组,尤其是生产相关部室、队组必须充分利用好井上、井下培训实训基地,分层次制定出针对技术员、工长、一般员工为培训主体的年度、季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人数,及时开展培训工作。职工学校要明确部室培训责任体系,在部室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协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夯实班组培训的基础作用。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单位,可以说煤矿安全管理靠班组,生产任务组织完成靠班组,设备平稳运行靠班组,发生安全应急情况第一时间处置、处理关键在班组,当然日常基础性培训工作、实际检验员工培训效果也在班组。煤矿必须构建出以队长、班组长、技术员为主体培训导师的全员日常班中现场培训管理模式。重点利用队长、班组长、技术员现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以“三个三”、手指口述、事故案例、操作要领为主要培训内容,采取师带徒和现身说法的培训方式,现场指导和规范员工的安全操作,促进其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四是强化培训考核激励作用。在完善三级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分级培训、升级考评”工作机制。“分级培训、升级考评”就是立足本矿安全生产实际和员工的具体情况,将全矿职工按照理论学识和实践技能的高低,分为高、中、低三级,采取按级培训,培训后考核,考核合格后,再参与升级考评的培训方法,紧密与职工实际工资结合,达到以经济促培训,以培训保安全的目的。

总而言之,煤矿安全培训要以实际效果为检验标准,要杜绝走形式、走过场,要以切实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素养、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真正推动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2)

[2] 王艳婷,罗永录.企业社会责任员工认同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1)

培训体系范文第8篇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关键,在信息安全保障的三大要素(人员、技术、管理)中,管理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安全威胁,不单在IT技术领域,各行业的企业组织都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单纯依靠技术方案来并不能解决如何保护企业信息资产的问题,因此这对当前高校的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安全培训体系概况

 

信息安全培训作为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主要用于解决学历教育和社会实践、社会认证培训的结合、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不规范等问题。现有培训主要可分为四类。

 

第一,安全意识培训:其面向机构一般员工、非技术人员以及所有信息系统的用户,目的是提高整个组织普遍的安全意识和人员安全防护能力,使组织员工充分了解既定的安全策略,并能够切实执行。

 

第二,安全技能培训:其面向机构网络和系统管理员、安全专职人员、技术开发人员等,目的是让其掌握基本的安全攻防技术,提升其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培养解决安全问题和杜绝安全隐患的技能。

 

第三,安全管理培训:其面向组织的管理职能和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目的是提升组织整体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帮助组织有效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认证资质培训:其针对特殊岗位所需的职能人员,包括审核部门、监管部门、信息保障部门等。通过提供国际信息安全相关认证考试的辅导培训,可以帮助人员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各类信息安全资质认证培训。

 

前三类认证主要依托专业的培训机构或安全设备厂商进行。第四类培训是当前培训的主体。

二、信息安全相关资质认证培训情况

 

资质认证类培训是针对资质认证特点和内容要求设计,依托专业机构进行的。一些认证的培训机构是由资质管理机构专门指定的。当前,信息安全相关资质认证主要分三类:

 

第一,国内以信息产业部,信息安全评测机构为代表的组织来管理实施的信息安全资格认证(或与国际组织联合颁发);这类的认证培训有:CISP培训、NCSE培训、CISM培训、INSPC培训、CIW认证培训等。

 

第二,由国外软件、网络产品厂商自己组织管理的产品专家认证(侧重于厂商产品、技术认证);相关的认证培训有:微软Microsoft认证培训、思科安全认证CCSP培训、趋势认证信息安全TCSE培训等。

 

第三,国际权威信息安全组织、研究部门或培训机构组来管理组织的国际化专业资格认证。相关的认证培训有:信息系统安全认证CISSP培训、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主任审核员ISO 27001培训、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认证CISA培训、国际IT运营与服务管理资格认证ITIL培训等。

 

下面以CISP培训为例,分析其知识体系构建情况。

 

CISP即“注册信息安全专家”,是国家对信息安全人员资质的最高认可。其经由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实施国家认证。CISP认证和培训赋予如下专业资质和能力:有关信息安全企业、咨询服务机构、测评认证机构、授权测评机构和企事业有关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应用管理的技术部门和标准化部门必备的专业岗位人员。

 

在整个CISP的知识体系结构中,共包括信息安全保障概述、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工程和信息安全标准法规这五个知识类。 CISP知识体系以信息安全保障为主线,全面覆盖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所需的基础、标准、法规、技术、管理和工程等领域。CISP培训知识体系结构共包含五个知识类,分别为:(1)信息安全保障概述:介绍了信息安全保障的框架、基本原理和实践,它是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首先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2)信息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访问控制、审计监控等安全技术机制,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安全原理和实践,以及信息安全攻防和软件安全开发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实践。(3)信息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措施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实践。(4)信息安全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相关的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5)信息安全标准法规:主要包括信息安全相关的标准、法律法规、政策和道德规范,是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需要掌握的通用基础知识。

 

CISP的注册要求如下:

 

第一,教育与工作经历:硕士研究生以上,具有1年工作经历;或本科毕业,具有2年工作经历;或大专毕业,具有4年工作经历。

 

第二,专业工作经历:至少具备1年从事信息安全有关的工作经历。

 

第三,培训资格:在申请注册前,成功地完成了CNITSEC或其授权培训机构组织的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培训课程相应资质所需的分类课程,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第四,通过由CNITSEC举行的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考试。

 

三、信息安全专业培训体系构建的建议

 

1.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训体系

 

传统的培训体系,比较侧重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过程控制,在对知识的共享、隐性知识的转换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高校可以通过借鉴、学习CISP认证和培训体系结构和CISSP认证课程内容设置,从信安全岗位所需的基础、标准、法规、技术、管理和工程等领域来完善信息安 全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将课程分为五种类型(层次):操作层面的基本安全意识培训;

 

技术层面的各项安全技能培训;管理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培训;专家级的资质认证培训。当然在培训体系里面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仍然是重点,为了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等新兴重点网络安全技术领域的培训,可以参考思科安全认证CCSP培训的模式,对当前使用的防火墙、侵入检测、VPN、身份验证和安全管理等主流网络安全防护装备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培训。

 

2.建立逐级培训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训模式

 

当前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的网络攻防形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于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培训,仅靠一两次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连续、有针对性的接受相应岗位和层次的逐级培训,才能保证知识、能力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提高。在逐级培训过程中要明确不同职务、技术等级的不同要求,使得逐级培训过程级与级之间层次清晰又衔接有序。如果没有通过低级别的培训、认证,便不能参加后门高级别的培训。同时利用职业资格证、学历证书、执行证书等为牵引,通过多阶段培训、资格培训、升级培训使得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岗位需求同步发展,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才能晋升上岗,否则不予任用。

 

3.通过合理的认证标准来动态更新和完善培训体系的目标任务

 

只有对培训成果进行合理判断,确定受训人员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幅度,才能了解培训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和要求,从而为进一步改进培训体系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培训人员最终考评成绩的分析以及部队调研,培训学员信息反馈等方式,针对培训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听取意见,并及时调整,使得培训效果真正适应培训学员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效果。这样才能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培训内容实施动态更新,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