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云计算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计算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集群;概念;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020—01

0 前言

云计算技术就是借助网络技术来将分散的计算资源有效的聚合在一起,从而构建一个规模巨大的计算资源系统。云计算具有三个层次的服务,分别软件服务、平台服务以及设施服务。而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集群管理就构成了虚拟集群。目前,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广泛的应用到计算机等相关行业领域。

1 云计算以及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说明

1.1 云计算说明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通俗的理解,云计算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相关行业或人员来提供动态性强,容易扩展,而且实用性强的虚拟化资源。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其中云计算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云计算的狭义定义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种网络资源;云计算的广义定义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种网络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与IT、软件以及互联网等相关的服务,也可以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1.2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说明

其中云计算平台的构建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和Eucalyptus平台实现的。以下就分别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

1.2.1 虚拟化技术。其中当前在云计算平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虚拟化技术主要有KVM虚拟机技术以及Xen虚拟机技术。

1)KVM虚拟机技术。KVM虚拟机是一个开源的系统虚拟化模块,它主要集成在Linux操作系统中,KVM虚拟机是使用Linux系统的调度器来进行作业调度管理的,另外由于KVM虚拟机是一直基于硬件的完全虚拟化技术,所以它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

2)Xen虚拟机技术。Xen虚拟机是一个开源的虚拟机监视器,由于Xen虚拟机即支持硬件系统的半虚拟化也完全支持硬件系统的全部虚拟化,与KVM虚拟机相比,其对硬件的需求比较低,这使得Xen虚拟机对硬件的兼容性比较好。

1.2.2 Eucalyptus平台。Eucalyptus平台是一个用于实现云计算平台的开源软件,其中Eucalyptus平台主要依靠KVM虚拟机和Xen虚拟机技术来实现的,其中Eucalyptus平台的体系结构主要由云控制器、节点控制器以及集群控制器这三部分实现的。以下就Eucalyptus平台在虚拟机中的配置和使用作详细的说明。

1)主节点的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主节点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在主节点上安装云控制器、集群控制器以及存储服务器来实现的。

2)计算节点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中在计算节点配置问题中是通过安装节点控制器来实现的。

3)网络配置问题。Eucalyptus平台的网络配置主要采用的是以主节点和计算节点之间的网络通信模式为基础的桥接模式,使用这种网络配置方式还需要对计算节点处网络链接的方式进行桥接模式的更改。

4)主节点以及计算节点的身份认证问题。Eucalyptus平台通过产生系统生成的密钥,然后将公钥复制到计算节点上,来实现主节点与计算节点之间的无密码连接,通过这一机制来实现主节点以及计算节点的身份认证问题。

2 虚拟集群概念分析

2.1 虚拟集群的定义

当前对虚拟集群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定义是这样的,所谓的虚拟集群就是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来虚拟出多台计算节点,从而构建出与物理集群相似的而且规模巨大的一个集群系统。也就是说,虚拟集群就是将那些协同完成特定任务的多台同构或异构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系统就是一个虚拟集群系统。显然,虚拟集群系统是一种并行处理的系统。

2.2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说明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作为虚拟集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虚拟集群系统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当前市场上的集群作业管理系统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PBS。其中PBS主要由资源管理器、调度器以及PBS执行器组成的。由于PBS属于开源软件,比较容易获取,而且PBS还有效支持作业的多种运行模式,同时由于PBS还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API应用程序接口,所以这非常有利于对系统新的调度策略的设计和开发。

2.3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分析说明

虚拟集群作业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功能子模块,分别是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虚拟集群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以及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

1)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用户作业提交功能子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对用户通过作业提交页面递交到虚拟集群里的作业进行资源的计算,并在作业运行完后返回计算结果。

2)虚拟计算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当虚拟集群的计算资源不能满足作业所需的计算资源时,虚拟计算弹性构建功能子模块就会动态的虚拟出作业所需的虚拟机计算资源,并能够将其动态的添加到虚拟集群中来满足作业的资源需求。

3)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主要用来实现对虚拟集群各虚拟计算节点信息的监控,一旦有作业提交并运营后,虚拟集群信息监控功能子模块采用就会通过网页的方式来动态的显示各虚拟计算节点的运行状态。

3 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的优势

3.1 云计算技术的优势

1)快速启动,搭建应用。云计算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快速搭建我们的企业应用,比如我们现在要开发一个网站,我们不必再花费巨资购买硬件集群、不必再耗资组建软件,只需把一切需要的搭建在云上,方便快捷还省钱,这对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成本低廉,投资灵活。因为云的规模是可以动态伸缩的,易于扩展也易于灵活处理,所以企业可以不加大硬件投资力度来满足应用以及用户的规模增长(降低成本),也无需因项目中断而沮丧(损失较少)。对大企业而言,船大有时也好调头;对中小企业来说,项目运作成本骤减,竞争大企业,可望可及。

3.2 虚拟集群技术的优势

与传统的集群管理技术相比,虚拟集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将云计算平台和集群管理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所构建的虚拟集群,可以更加快速方便地构建高性能的集群系统平台。

2)虚拟集群利用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可以非常灵活地创建虚拟的计算资源,可以有效减少作业的等待时间,非常方便用户的使用。

3)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可以实现计算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因计算资源不足而引起的作业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

4 结论

云计算和虚拟集群技术以及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构建在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对促进行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龙海、张博锋、张丽华,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集群构建技术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27).

云计算概念范文第2篇

各家各路纷纷开放

开放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新鲜的是众多互联网厂商纷纷以“开放”标榜自己。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百度框计算、淘宝开放平台、360安全桌面等等,仿佛一时间,要是谁家不开放,必然会被加以“闭门造车固步白封”之类指责。

拿百度框计算为例,所谓的框计算,是指根据用户输入搜索框中的字段,识别并计算用户需求,将最优内容直接体现在搜索页面上。百度开放平台基于框计算,向开发者提供分享对接入口,使开发者提交的结构化数据或资源直接在搜索结果中展现。听起来很玄乎,从用户体验来讲,就是登录邮箱、下载软件、查询公交等均可以直接在百度的搜索页面完成了。百度要告诉我们的是,除了搜索,百度还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情。

接踵而至的概念

互联网从来不是一个缺乏概念的领域,相反的,它一直在创造概念。5年前,没有人知道“微博”是什么东西,也没有人知道“云计算”是干什么。而现在不仅几大门户,大大小小很多网站都在推微博产品;而云计算更是放几台服务器,全国各地的几个数据中心做个联网,集中进行一些数据的存储和计算者便自称拥有云技术。轻博客点点网创始人许朝军都曾预言,“轻博”将成为互联网下一个新词汇。

云计算概念范文第3篇

透明计算属于云计算吗?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英特尔的成名在于处理器,但实际上,在透明计算的发展过程中,英特尔同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致力于推出UEFI等标准,而在收购McAfee之后,也提供了丰富的硬件层安全防御体系,英特尔的这些工作都为透明计算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2012年10月18日,英特尔联手中南大学在长沙召开了“中南大学—英特尔透明计算与平台创新技术研讨会”,同时宣布成立透明计算联合实验室,此举为未来透明计算走向产业化打下了关键的基础。

在深入了解透明计算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透明计算这个概念,从字面上看,很容易与当前另一种很火爆的计算模式联系到一起。没错,就是云计算。确实,这两个概念不仅仅看起来相似,实际上也有类似之处。

云计算是将终端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全部放到云端上,由云端向终端推动已经计算完成的结果和服务。

透明计算则是一种用户无需感知计算机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程序和通信网络的具体所在,只需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络从所使用的各种终端设备(包括固定、移动、以及家庭中的各类终端设备)中选择并使用相应服务(例如计算、电话、电视、上网和娱乐等)的计算模式。

在最终的实现效果上,二者均可根据用户需求,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而在此过程中,用户无需关心这些服务是如何实现这些的。从架构上来看,透明计算将计算与存储相分离,计算能力仍被放在终端上,而存储会被放在云端或者企业的数据中心中,甚至可以分布式的存在于各个终端中。云计算则更加集中化,计算和存储都交付给了云端。

云计算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云模型;属性评价;评分聚类;属性聚类;协同过滤

0 引言

亚马逊、当当网、数字图书馆等,几乎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个性化推荐系统,向用户推荐图书、论文、商品等项目,实现个性化服务[1]。其中,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是最成功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之一。但因用户评分数据的稀疏性,导致传统推荐质量下降。

为解决数据稀疏性带来的传统基于向量相似度的问题,比较典型的方法之一是将利用云模型实现定性、定量知识转换的优势应用到推荐中:由云模型计算用户评分特征相似度 [2]、项目评分特征相似度[3]的协同过滤算法;在云模型计算项目评分特征相似度的基础上,预测未评分项目的评分,然后利用云模型计算用户相似度,最终获取用户邻居再进行推荐[4],但没有利用有益于推荐的用户、项目属性;利用云模型填充评分矩阵,结合项目属性加权推荐[5] 、结合云模型通过比较项目属性相似度的推荐[6],在类内利用云模型获得项目邻居,进行类内评分填充,结合云模型的用户相似度进行推荐[7],这三种方法也没有充分利用用户属性信息;研究云模式在用户行为相似度、用户等级的模式,并通过聚类算法改进推荐算法[8]。以上改进算法都没有考虑综合云模型下的推荐。

本文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用户对项目各个属性的评价值和评价时间,计算综合云模型的用户项目属性评价相似度,获取基于属性评价的用户邻居。利用改进的聚类算法Kmedoids,根据用户评分对用户聚类,获得基于评分的用户邻居。对用户原始属性进行标准化,再进行Kmedoids聚类。结合综合云模型的属性评价、用户评分聚类、用户属性聚类产生的邻居的并集,向目标用户推荐项目。实验验证,提出的方法有效地缓解推荐算法数据稀疏的问题。

1 云模型

云模型能够实现定性概念与其定量数值表示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反映自然、社会中的模糊性、随机性,已经应用于电子商务、模糊评测等领域[9]。

定义1 一维云模型。设T={x}是用精确数值表示的定量论域,C是定量论域T的定性概念,若T中的元素x对C的隶属度μ(x)∈[0,1]是一个具有稳定倾向的随机数,μ:T[0,1],x∈T,xμ(x),则x在T中的分布C(X)称为云(Cloud),每个x叫作一个云滴。云的数字特征用期望Ex、熵En和超熵He来表示。Ex为云滴的重心位置,反映云滴在论域中的分布期望;En是定性概念亦此亦彼的度量,反映定性概念在论域中被接受的范围。超熵He是En的熵,用于度量熵的不确定性,由熵的随机性、模糊性决定[9]。

定义2 综合云模型。将两朵及以上的同类型子云进行综合,产生一朵高层概念的父云。计算所有子云的数字特征,得到作为父云的综合云的数字特征[9]。例如:由论域中的b个同类型子云C1(Ex1,En1,He1),C2(Ex2,En2,He2),…,Cb(Exb,Enb,Heb),可产生作为父云的综合云C(Ex,En,He),并且

云计算概念范文第5篇

利用云变换得到的仅是相关的原子概念,因未能关注原子云模型间存在的相应关系,由此也导致了两个云之间易发生一些真空地带,或模型间的距离过近,所以需要对原子概念采取概念提升,以便能获得较粗粒度的概念,以避免所提取的定性概念无法可靠地对原始数据进行准确的描述。文中选择距离最近的两个正态云概念,然后将其合并成更高层次的正态云概念,最终达到概念个数能满足指定个数的目的。研究中为了产生不合理的合并,引入了距离阈值,从而生成了一种新定性概念提升算法,即MAQC算法,具体情况如下所示:输入。用CLOUDS来表示云变换生成的原子概念集合,利用σ来表示距离阈值。

2实验分析

2.1概念提取安全事件的获取可为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也是确保物联网安全属性概念提取的基本前提。为了对上述提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本文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选择DARPA的入侵检测数据集来实施试验网络的训练,对于安全事件及日志信息的采集方面,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如文件方式、Syslog及SNMPTrap等。此外,还综合应用了系统运行日志及数据库等,在Matlab程序设计实现方面则选择了数据的概念划分算法。在概念提取方面选择了属性CPU利用率作为案例,其中涵盖了系统运行48过程中产生的2880条数据。图1为CPU利用率频率分布情况,从图中可看出,大多数时间系统的CPU利用率相对较低,但当CPU利用率达到60%以上时,随着CPU利用率的逐渐升高,数据分布也表现出了越来越稀疏的状态,数据分布情况和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之间保持一致。借助EAQC算法对系统中CPU利用率情况采取概念提取的方式进行评估,为尽可能简化计算,研究中假定梯形云的左右半云熵及超熵相同,借助云变换算法所得到的对应数字特征情况如表1所示。

2.2概念合并根据MAQC算法,对上述9个不确定性概念实施了合并,假设σ=2.5,则再通过两次合并后,就可获得5个不确定性概念,而这几个概念所对应数字特征的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最终得到的5个定性概念能够相对准确地表现出CPU利用率的具体分布情况。同时,这些合并后的概念云中涵盖了原子概念云的取值区间,即使在进行概念提升后的云模型概念集合无法完全客观表现出原始数据的具体分布情况,但这些合并后的云模型概念集合相对更符合人的思维,因此可被接受并加以有效应用。其中属性值借助逆向云发生器的作用,就能有效判断其对概念的隶属度,只需根据极大判别法便可得到属性值所属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物联网安全要素数值型数据的有效软化分。

3结束语

云计算概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云计算; 云安全;安全策略

基金支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云计算的数据挖掘技术在电信业务中的应用》(2011.1-2013.8, 项目编号:2011J5100004)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本文首先阐述云计算概念和面临的安全问题,然后探讨应用安全的策略。

1.云计算的概念

2006年8月9日,Google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该概念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云计算的模式可以认为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PaaS,平台即服务),Software-as-a- Service (SaaS,软件即服务)。

IaaS指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2.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问题

美国知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一份名为“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虽然云计算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增长前景,但对于使用这项服务的企业用户来说,云服务存在着七大潜在的安全风险,即特权用户的接入、可审查性、数据位置、数据隔离、数据恢复、调查支持和长期生存性。

针对“云计算安全风险评估”中提出的七大风险,可得出云计算用户的安全需求:

(1)特权用户的接入:云服务提供商(CSP)提供和监管享有特权的管理员方面的具体信息以及控制访问方面的具体信息。

(2)可审查性:CSP愿意而且有能力做到遵从相关法律法规。

(3)数据位置:CSP给出合同承诺,遵守相关数据管理法律法规,提供数据存储地点信息的查询服务。

(4)数据隔离:CSP按照不同数据,提供数据隔离存储服务。

(5)数据恢复:CSP有能力对数据进行快速全面恢复。

(6)调查支持:CSP以合同承诺来支持特定的几种调查。

(7)长期生存性:CSP提供长期发展风险的安全措施,譬如用户如何拿回自己的数据,以及拿回的数据如何被导入到替代的应用程序中。

目前,各个公司所部署和开发的云计算业务运行并不稳定,部分云计算提供商比较频繁地出现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典型案例有:2009年2月24日,Google Gmail邮箱爆发的全球性故障,2011年3月,Google Gmail邮箱再次爆发的大规模用户数据泄漏事件,及2011年4月22日,亚马逊云数据中心服务器大面积宕机事件。这些事件让用户对云计算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云安全”概念(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随之也被提出、被关注和重视。

3.云计算应用安全策略

因为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是多方面问题综合而产生的,因此,关于云计算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云计算安全的成因,需要多管齐下,需要从技术、标准、法律以及业务监管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传统的安全需求,如授权合法性、信息完整性、不可抵赖性、身份真实性等问题,但是云计算的操作模式是将用户数据和相应的计算任务交给全球运行的服务器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用户数据的存储,以及用户数据的处理和保护等操作,都是在“云”中完成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使用户的数据处于一种可能被破坏和窃取的不安全状态,并且也有更多更详细的个人隐私信息曝露在网络上,存在非常大的泄露风险。

从云计算的发展来看,用户数据的安全、用户隐私信息的保护问题、数据的异地存储以及云计算自身的稳定性等诸多安全和云计算监管方面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了云计算业务被用户的接受程度,进而成为了影响云计算业务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从技术、标准、法律以及业务监管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后,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上给出解决办法:兼容性的风险管理、身份验证管理、服务完整性、信息安全等。

首先在兼容性的风险管理上,可以由企业内部有经验的团队和提供云服务的供应商共同实施,将特定的级别流程透明化来实现。其次,在身份验证管理上,由于云计算的复杂性,所以需要了解身份提供者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级别,使用强证书的数字身份系统能够验证来自于自有平台和基于互操作声明的云提供商的用户,可以加大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然后,在服务完整性上,主要是在服务的设计与开发、服务的交付。那么设计与开发提供商在此阶段如何将安全和隐私保护融入其中,是要考虑的问题所在。在交付方面,就要考虑服务要以怎样的运营方式才能满足合同约定的可靠性与服务支持的级别。最后在信息安全上,对应用数据的分类是非常重要,哪些是可以共享的,哪些是私有的,共享的也要让被访问者知道哪些信息被谁访问过等等,这样有助于确定云服务所需的那些数据在什么情况下,由谁来监控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云计算[EB/OL] baike.省略/view/1316082.htm

[2]J. Brodkin. Gartner: Seven Cloud-Computing Security Risks[R]. Network World 2008.

云计算概念范文第7篇

从几位资深总编的“大话”中,我们或许可以寻找到答案。

新市场商机何在

李树:今天的主题是“新市场,新应用,新模式”。在座的几位都来自于不同领域,《中国计算机报》一直关注IT行业的变化,《中国电子报》一直跟踪基础电子、家庭应用领域的变化,《通信产业报》跟踪的是通信领域,而赛迪顾问则是专注于行业咨询。如果从新市场开始谈起,从IT的角度讲,我个人看好云计算领域。几位如何看待今年市场的发展,以及这些新市场未来的前景?

张涛:云计算是一个从政府到用户都非常受关注的话题。但从行业革新的角度来看,物联网的创新性和市场规模,应该说比云计算更加值得期待。今天上午的开幕讲话中曾提到,我国对物联网产业的期望很高。今年的11月份,我们进行了针对电子、通信、应用领域的调查,还扩展到云计算的各个平台。根据这些调查,希望测算出当前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产业规模如何。最后得出的结果让我们很吃惊,因为互联网产业的规模在2010年接近2000亿美元。其成长性如果加上未来的云计算因素,将对对中国经济形成巨大的拉动力,我更加看好这个市场。

辛鹏骏:云计算是一个服务,但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云计算对产业的影响,通信依旧是焦点。云计算投影到通信行业后,其热点主要有三个:一个是3G,一个是宽带,一个是移动互联网。3G和宽带一定是热点,因为它们是基于计算需求落地的通信载体。中国3G自牌照发放至今已进入第三年了,我们预计,未来它的用户量增长可能会达到每月800万左右。而宽带用户量的增长现在每个月是160万,未来预计会达到260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际上也是3G和智能终端的发展,它完全打破了过去互联网终端的发展模式,而无线带宽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都会因为移动互联网而释放出来。

刘东:云计算也好,物联网也好,我觉得概念很多。比如云计算,其实落实到产业中就是应用服务,不管通过什么渠道、什么载体,最后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和用户需求。而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不管是通过什么渠道,都是为了实现服务的共享。比如云计算投射到信息家电这个行业,不管是我们去谈云电视、互联网电视或是3G电视,都要有应用的价值才能被大众所接纳。但是现在,我觉得在实际应用层面,我们还欠缺很多。

概念热,还是市场热

李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会这么火?我发现目前的新兴产业,都可以和这三个概念挂钩,而这三个概念基本涵盖了所有的领域。比如,移动互联网一定是基于云平台、云服务的。而物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没有云计算的平台的支撑,也很难运作下去。现在,大家在推产品概念的时候,也渐渐习惯于把云计算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往上套,就像当年纳米概念的风靡一时一样。

张涛:我其实很反对这样做。大家关注新技术的根本原因是,它能够让传统的产业找到新的出路。 新技术改变了人和人的交流方式、物与物的交流方式、人和物的交流方式,它们让很多应用成为可能。所以,真正的云技术是可以将人们带入一个新市场的技术。传统的互联网实现了人和人之间的管理和交流,物联网则将互联网扩展到人和物的交流,它可以为传统产业扩充更多的市场机会。所谓新技术、新应用,是要能够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合起来的东西。前天,我去上海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服务于旅游业,但如果只是做数字导游、数字展示等,这些技术在没有物联网概念时就很成熟了,但如果可以做到游客身份分析,把一些对游客有价值的信息推送给相关游客,这才是有价值的物联网技术,这才是新市场的价值所在。

刘东:如何在这些概念之下,实现产业架构的重构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但我觉得,中国的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还不多,一些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信息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关系到整个民生,这一块必须要重视。

辛鹏骏:我觉得概念热也是有它的理由的。至少有两个驱动力:一个是用户应用的驱动力,一个是技术能力的释放。应用驱动力的核心是企业用户的需求和个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技术能力释放的驱动力则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云计算技术的释放,一个是智慧通信。让云计算技术释放的因素是带宽在变大,3G、4G和无线的带宽都在增长,随之让终端智能手机的应用可以变得更丰富,而有应用自然会形成一个市场。

探索创新模式

李树:今天的几位嘉宾都谈到了应用,而且谈到了应用创新。云计算、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的,市场的发展趋势也非常明显。但是,这个市场当前却在发生一个变化,它不再完全由技术所主导。一些企业通过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把市场做大做强了。对中国企业而言,应用创新似乎也是一个伴随挑战的机遇。对此,几位有什么看法?

刘东:对此,我稍微有一点不同的意见。我认为,不管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还是什么模式创新,后面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没有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去定义一个产品。你不能定义一个产品,就不可能发展这个产品,你永远找不到的市场制高点。苹果也好,英特尔也好,在它们的产品背后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根本提供不出优秀的东西。按照技术创新的思路走,企业才能掌握产业的核心。

李树:云计算给大家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创新的机会。我们该如何创新值得思考。过去,我们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的创新路线,这种创新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创新的竞争力并不强。由于竞争力不强,或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这种创新模式就比较容易被复制,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中。

辛鹏骏:我认为应用创新很重要。创新的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服务模式,一个是技术的服务模式。过程刘总讲了,技术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很重要,但是技术却不是主导。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移动互联网的崭新应用,成功的商业模式。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成功往往并不是执行层面做得好。最近非常流行《乔布斯传》,其中讲到了乔布斯从来不相信市场,而是相信他的直觉。所以,我觉得应用创新对我们来讲,首先创新的大环境非常重要,面对这些新兴产业,国家是否可以提供一个创新的环境,让企业能够创新。而谈到苹果的成功,谈到产品的成功,重要性是什么?自然是应用模式的创新,这是一个企业的思维模式。企业的微观创新环境非常重要,在一些企业中,好的应用可以层出不穷,最终让其取得商业成功,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李树:刚才提到模式创新,提到了苹果。苹果的模式创新是通过开放式平台实现的,结果几百万人、上千万人给他打工,创造了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其实,国内的企业在模式上也进行了很多创新,更多的是在互联网领域。但我个人感觉成功案例还是非常少,大多数模式都很容易被模仿。部分企业也确实有模仿的习惯,也许是我们走惯了这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

辛鹏骏:讲到苹果运营商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经典的运营创新案例。在苹果的模式出现以后,现在的运营商店非常多,但是不是都成功了呢?几乎都是不成功的。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开发者在上面获益;提供一个通道,让用户更自由地下载客户端。单纯的模仿成功了吗?没有。很多做应用商店的业主都知道,它们所做的是一个鸡肋。可见,互联网中的创新往往不是能够模仿的。

张涛:这个问题正好回答了对模式创新的疑问。企业到底要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如果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云计算是让我们使用传统的信息技术,用不间断的方式给予革新,为海量用户提供服务,为大量中小企业、中小用户创造价值。

我们再看物联网的商业模式。现在人们在无线城市建设上已经花了很多钱。很多城市急着去打造智慧城市,但是却找不到可以赢利的商业模式。如果解决不好商业模式的问题,巨大的投资又要如何回收?应用要如何去跟用户的需求贴合,以更好的、更经济的方式为用户创造新价值,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创新。云计算应用产生了SaaS、PaaS、IaaS这些新模式,物联网的发展也要考虑这个问题,比如引入信息分析、预测和控制的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兑现它的商业价值。我们需要让商业模式创新不再是一个模仿性的、空洞的概念。

李树:目前,我国的云计算建设遇到了一些问题,也出现一些重复建设问题。在这方面,我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刚才几位专家都提到云计算未来就像水、电,媒气一样,要按需收费。随时想要,随时可以用。但起码,我要把水管和煤气管道接到家里。如果没有云平台,拿什么嫁接那么多PaaS,SaaS服务?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服务,搭建这个平台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时候国家既然推动这个行业向前发展,肯定需要找到一个“蛋”。国家可能没有办法一下子解决“蛋”的问题,就要先把“鸡”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把云平台搭起来,这样就会有很多让应用、服务创新、发展的机会。今天上午,领导提出一些要求,把信息流和能源流结合起来。考虑到地方一些产业的特点,包括地方的能源不充足,能源存在紧缺问题,这些都需要加强。我个人比较理解个别地方政府目前大力度建设云计算中心的做法。

云计算概念范文第8篇

 

设计的价值观迫切需要颠覆和重塑。现在全球的设计作品在商业化以后,其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里面当然有技术变革的诉求,但设计缺乏突破性创新是深层次的原因。在涉及云计算的终端设计领域,传统的工业设计理念是不能完全适应类似涌现的新需求。云计算本身就是颠覆传统的工业行为本身,将服务的价格成数量级地下降,同时将过去不可能实现的按需服务的能力,扩展到网络所及的每一个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终端设计与云的结合将杂交出在人类世界里未曾出现过的新形态,而不是今天我们可以简单分类的既定模式。

 

具体而言,云对工业设计理念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产品不再成为独立的存在表现;系统关联度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注重使用的体验而不是静态的产品形式;社交网络和社区化体验对产品的所有权产生了影响;产品的生命周期被云服务的全周期取代;分享成为一切操作行为的核心。

 

人们现在对终端的理解就是一个平面,一个类矩形的实体,一个有限的操作互动界面,当然还可以加上一点扩展如投影或其他的沉浸技术。这样的理解本身主要是受到了认知上的局限性。云终端应体现出与云的关联性,过分强调终端可能带来忽视云的存在性的问题。概括地讲,就是设计滞后于计算的发展。最近苹果公司推出了iMac台式电脑,整机的厚度只有5mm,这在视觉设计语言上是个突破。台式电脑整机也开始转向平板化。

 

目前的云终端产品,多数还处在相对初步的阶段,但是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这种空间既包括软件、硬件、系统、服务,还包含新的能量获取方式和回收途径。现在产业界迫切需要的是将产业前景与现实的设计行为关联起来的概念设计系统,所有概念设计的缺失是现在设计与产业领域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界和企业界应该树立一个新的设计观念,就是概念设计要追求绝对领先性,产品实用设计才有可能跟上全球商业进程的需要。最近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发生的专利纠纷也从反面说明了全球企业,包括产业巨头在概念设计方面的薄弱。本次“九龙杯”云计算终端产品及云应用方案设计大赛从空间地域上讲是中国设计从沿海向中西部产业迁移的具体表现,也是非常积极的现象和具体的举措。人类的商业竞争,本质上是设计、技术和资本之间的角逐,真正差异化的变革力量还是集中在设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