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多媒体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媒体教学范文第1篇

笔者认为,应用化学多媒体教学除注意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处理,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外,还应突出“六性”。

1 针对性

课件是化学多媒体教学的主体,课件的制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全面、概括地向学生展现化学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也要有侧重性地突出不同知识点的重要性。多媒体化学课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课程内容、具体学科任务以及具体章节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制作,以更贴近于学生个性特征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创新综合能力,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平等流与长辈性指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优化教学系统的组合,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

例如: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可以在实验室中由教师操作,全程录像,然后通过多媒体投影让学生观看;有些化学实验,化学反应过程缓慢,课堂上耗费时间较多,也可以在实验室操作,然后全程录像,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投影快放,节省时间;某些课堂化学实验中,实验装置很小,后排学生观测困难,也可以利用同步录像、同步投影的方法。

2 技术性

利用多媒体优化化学课程系统,发展教学理念,对化学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筛选和精选,以创新的观点改变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教育,还可以让学生间接接受先进技术、科学技术思想教育,人文观念、道德品质、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熏陶,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理性与个性的发展。

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时,从课件到操作过程,都要求课程要保持良好的技术效果,要求图像清晰,声音清楚,色彩逼真,声画同步,保证严谨的科学性。显然要达到化学课堂的多媒体技术标准,就要求化学教师理解现代化学教育的内涵,熟知多媒体技术的各种操作。完美科学的化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会无形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进而养成自主、规范、严谨的科学探索习惯。

3 艺术性

化学多媒体技术教学要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教学要有较强的艺术魅力,产生屡看不厌的教学效果。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做到画面构图要均匀,变换连贯、流畅、合理;在光线和色彩上要明暗适度,调配恰当,使观者感到舒适;在音乐和语言上,要避免噪音,音乐、景物与动作相配合,语言抑扬有致,使听者愉快,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艺术性必须做到与科学性、直观性相结合,刨除科学性与直观性,一味地追求艺术性是一种舍本逐末的结果。

4 主体性

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无疑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缺乏自主性,很少有学生有能力提出与教师相悖的意见观点,即使有想法也很少提出来。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的教学质量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现代化学教育利用多媒体技术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种畅所欲言、活泼积极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畅言,营造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课堂氛围。换个角度来讲,多媒体技术参与下的化学教育方式就是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气氛,变相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建立起二者沟通的桥梁。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创新性学习能力,不仅重视化学理论、化学公式、化学定理的结论与应用,还重视化学现象、化学定理与规律的发现、推导、总结、实验验证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就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具有传递信息快、容量大、质量高,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感官刺激方式并举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充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作为桥梁与纽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创新的学习模式。

5 沟通性

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恰当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的质疑,给学生充足的质疑与思考的时间。应主动启发学生阐述不同的见解,并且及时评价与表扬,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因此,在化学多媒体技术教学中,要突出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实际日常生活以及常识性生产知识之间的客观联系,精心设计化学场景,让学生参与讨论、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化学的多媒体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媒体教学一样,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边讲边练,师生有机配合。切忌教师只顾媒体演示,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这样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6 适量性

在现代化学多媒体教学工作中,化学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教学工作的信息化传递以及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化承载。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化学教师越来越注重多媒体这方面的优势和便捷,却忽略了化学教学最根本的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一些化学教师只是简单地陈列了化学课程中富含大信息量的化学内容,没有侧重点,忽略了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延伸和纵向扩展,机械性地散乱陈述教学内容,而且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很少。显而易见,这种多而杂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深化基础教学改革,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正向性、逆向性、求异性的创新思维,更不利于提高现代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例如,讲授无机化学中有机物的组成和应用时,不能将整个有机物的组成成份呈现给学生。应该有选择地呈现,并结合应用进行说明,不仅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消化与思考时间,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创造思维活动。

7 结束语

化学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主要要素分为两个:动态要素包括教师、学生,静态要素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各要素的质量高低,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系统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化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的网络化,教学媒体的多样化,教学设计的智能化,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对整个化学教学系统的组合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只是讨论了多媒体技术这种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新技术影响下化学教学系统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优化,相互作用规律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一兵.计算机辅助教学给化学教学理论提出的新问题[J].抚州师专学报,2001(3):85-87.

[2]胡秀玲.浅谈多媒体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3(1).

[3]张洪凤.浅谈化学教学中“爱学”氛围的营造[J].天津教育报,2012(6).

多媒体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现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多媒体教学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相比有许多优点,在形、声、色等方面更形象、直观、生动,是传统语文教学无法比拟的。例如在讲《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一文时,如果只靠老师讲解很难把几种建筑的特点讲清楚,但通过多媒体将几种古代建筑的图片制作成课件,通过课件的放映,使同学们对古代几种建筑的制式、特点有了直观的了解,变抽象为具体。以前教师上课经常要准备教具,费时费力。现在只需把所需图片、资料通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放映就行了。以前,课前老师经常写小黑板,现在也不用了。同时,面对多媒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短板,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在日渐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一)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教改”

现在许多老师、领导片面地认为,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教改,因此,无论什么题材的文章、什么内容,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教改的标准。实际上夸大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

(二)教师成了放映员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适当地选取一些画面或音乐,可以使语文课更形象、更生动。但有些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近似美术、音乐的欣赏课,教师在课堂上只顾忙着放映预先制作好的课件或剪辑的资料,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板书。“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

(三)师生互动少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师生的互动。但是在目前语文多媒體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滔滔不绝,荧屏演示不断,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

(四)重形式轻内容

内容决定形式,但部分教师不注重内容,一味追求课件的美观、生动,把一些无关甚至会干扰教学进程的内容添加到课件中去,过分追求形式的华丽而忽视了教学的内容,本末倒置。

(五)越俎代庖

有的教师甚至把上课要讲的话也录进去,取代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上应起主导作用,使用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绝不能让多媒体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老师俨然变成旁观者了。

(六)贪大求全

课件的制作,应为教学目的服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课件的制作应有针对性、小而精。但现在的课件制作中,出现了盲目地追求大而全的现象,结果是费时、费力、费材,往往为了一节课,要准备一两个星期,极不实用。所以,还是要立足教材实际,有针对性地制作课件,实用、够用、恰当,不可贪大求全。

(七)杂乱无章

有些老师对课件制作技术掌握不够,弄得杂乱无章。上课时,面对编制好的程序无法马上改动,手脚忙乱,不知该怎样继续下去。学生越看越糊涂。因此,这些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及时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

多媒体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理;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弊端;应对策略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物理学领域已逐渐地被广泛地应用,然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大多数物理知识是通过物理现象的观察与实验总结出来的。目前,物理教学普遍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教学过程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是,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也会适得其反。本文针对物理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应对策略作以粗浅探析。

一、物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特别是在模拟物理现象方面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清晰的物理图像更便于师生交流。

2.信息量大,以较少的学时完成较大的教学任务。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教学过程更紧凑,既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又增加了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3.有利于对知识的认知。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类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视觉,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的图像、动画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印象深刻,更利于记忆。

二、物理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1.黑板向课件大搬家

有些教师没有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甚至为了减少板书内容,制作的课件基本就是板书内容的大搬家。课堂教学犹如播放幻灯片,只是将课件内容一页一页往下翻。尤其是一些老师把例题、练习题等内容也制作在课件中,几乎达到了离开了多媒体就不会讲课的程度。

2.由于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一堂课的知识量比传统教学内容大很多,所以学生在听课时没有时间去思考,更没有时

(2)一笔画原理:以下图形是否可以用笔把所有边画出来,而不允许笔离开纸呢?

欧拉在研究上述问题时,首先将情境进行“嫁接”成右图,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把这些图形的共性刻画出来,它们都是由一些顶点和一些连接某些顶点的边组成。这过程本身就形成了方法链,后者又是前者的推广,形成了推广链。欧拉得出了这个问题的回答是:(1)一个图有欧拉回路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图是连通的且每一个顶点的度是偶数;(2)一个图有欧拉回路的充要条件是这个图是连通的,且仅有两个顶点的度是奇数。

三、问题链的作用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变式分析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变式的基本形式是问题链。欧拉由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一笔画”问题,后又证明V+F-E=2,创立了组合拓扑学,法国数学家托姆以拓扑学分析代数为工具,以结构稳定性理论为基础,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由渐变、量变发展为突变,质变过程的数学模型理论,这一研究是哲学理论质量互变规律的精确化刻画,它广泛应用于人类学、医学、生态学、地质学、光学以及战争爆发、市场崩溃等灾变或突变现象分析,都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这些数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一些基本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推广、引申,从而促进学科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由系统优化思想产生出的功能模拟法(如仿生学、人工智能等),黑箱方法(如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及选购配套:形、色、声),反馈生法(正反馈、负分馈以调控系统),数学中的优选法和统筹法,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科学地设计问题链,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数学思想的严密性、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最后达到对知识和问题的举一反三,概括迁移,融会贯通的效果。间做笔记。

3.一味使用多媒体课件弱化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4.多媒体课件使教师受束缚,教师往往被固定在某一位置对着电脑讲课,使得其肢体语言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三、物理多媒体教学应对策略的探索

针对物理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若要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长,切实提高物理多媒体教学的质量,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课件制作

一个教学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是提高物理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基础,一个好的课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有特色

紧扣教学大纲,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课件既要有教师的个性风采,也要考虑学生的基础情况,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有所侧重、有所拓展。

(2)直观、形象、生动,彰显多媒体的特色

物理课件不仅要有简洁的文字、公式,清晰的图线、图表,还要有丰富的精美图片和巧妙动画,清晰、直观地展示物理图像,生动形象地表现物理过程,必要时还要插入一些视频材料,真实地再现物理现象、相关实验或某些应用。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或传统教学手段描述清楚的复杂的、微观的、瞬变的或抽象的物理过程,要通过巧妙的动画设计,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深刻掌握。设计制作课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特长,最大化地显现多媒体的特点。

(3)规范、正确,强调科学性

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叙述、分析、推导等要正确无误、简洁明了,物理量名称、符号、单位等的表述、书写规范一致,物理图像和物理过程的展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体现物理学的严谨。

(4)清晰、美观,注重艺术性

多媒体课件切忌内容繁杂、编排混乱、色彩花哨。模板要简洁明快,内容和背景对比度大,文字、公式、图表等内容编排合理,左右对齐、上下同高、伸缩规范,字号字体统一适当,色彩明快、一致,页面整洁、合理,做到美观大方、赏心悦目。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用白色的背景,深色的内容,清晰度高,可适应课堂光线较亮或投影仪陈旧、灯泡亮度不够的环境。字体统一用宋体(个别之处为了突出,可用其他字体),加粗,标题用36号,内容用32号字体,这样可确保后排的同学看得清楚。

2.传统教学结合“辅助教学”

有了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运用得当是关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切莫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例如:在研究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教学中,笔者把同学分为4人一组,每组的仪器有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电流记、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矩形线圈、导线、开关、电源,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教材要求进行实验探索研究,在学生总结实验探索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

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发生变化时,也就是说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使同学们更容易地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两个条件,即:“电路要闭合、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要发生变化”。这种由传统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同时融合教师的个人特色,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不是“单媒体”。根据物理课程的特点,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如物理定理的证明及一些推导过程、数学上的处理方法、物体的受力分析等等则必须用粉笔在黑板上一步步的板书并详细的讲解。这样的过程是教师思维过程的体现,更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辅助教学的关系。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是优点,但老师应该把握好课堂节奏,切莫整页出现、一闪而过。如推导、分析等要通过“自定义动画”逐行逐句播放,并根据学生反应注意停顿,留下思考的间隙。内容较长,一页无法全部容下的情况,要在后面的页面中,提炼出前面的关键内容,承上启下,保证学生后续的思考。有些如介绍等内容可适当的加快速度,以保证单位课时的信息量。

(4)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这往往是多媒体教学中最容易忽略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参与,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

当然,“教无定法”,多媒体教学更是如此。只有在不断探索中,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并加以综合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 论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发挥物理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课堂教学的教师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机结合,适情而用,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曲建民,张爱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鸿军,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7):93-95

[3]肖奇军,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西江教育论丛,2005

多媒体教学范文第4篇

多媒体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就会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直接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事实表明,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影视、音乐、游戏等有声有色的东西,而多媒体教学,就给学生营造了这样的学习氛围,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如上《观舞记》一课,可以用配音乐的舞姿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教学立体式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足以让学生激起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创造力。

二、增加了课堂容量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课,可以说她包罗万象。教学中要接触到各门学科,各种事物。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导入课堂,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在上《探索月球奥秘》这篇综合课时,应向学生介绍有关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食、潮汐等的知识,它们涉及到关于地理、物理、文学……,教师在互联网上能很容易的找到这些知识,再通过制作课件又能很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等各种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素质。所以,多媒体教学能让语文课上得更形象、生动、有趣。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达到“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大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品质。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上《口技》一文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口技,让学生来描述其间的情景。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他们大胆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描述出不同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让学生打破40分钟的时空的限制,让思维活跃起来,让他们的想象力不受羁绊,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重点通过画面、声音强调、动画效果(比如在重点语句上通过动画效果来加着重符号)来突出;抽象的文字符号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也通过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感知与理解等形象的展现出来。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云有种类有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概念抽象,区分困难。我们就可以把各种云的画面用多媒体展现在同学面前。学生再结合生活中谚语和观察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难点,同时真正做到让学生能“看云识天气”。

五、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应不失时机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斑羚飞渡》一文,要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就可以播放斑羚飞渡(老斑羚为小斑羚架起生命之桥)的场面,感动他们,还可以播放《可可西里》的勇士保护藏羚羊的片断,让学生产生共鸣。

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掌握好度,否则将会走入误区。

误区一:分散注意力。

在多媒体教学时,有些学生热衷于音乐和动画,甚至讨论屏幕上哪些地方怎么好玩,影响其他的同学。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可是注意力分散了,所以,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不要所有的课件都有很多的声音、图片、影片。能简就简,不要作过多的延伸,要紧扣课文,更多的资料留给学生去查询。这样不仅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误区二:从被动到被动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要从被动变成主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在校园中随时可见,但许多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变成了放映者,学生变成了观众,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学生其实是从被动到被动。所以,我认为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多设计一点与学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从被动中解脱,做学习的主人。

第三个误区:多则“累”

多是指过渡运用多媒体教学,“累”是指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学校有一个物理教师,很会运用多媒体来教学。他几乎每周都要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上课,由于教室小,规定是学生自愿参加。刚开始时全班有69人上课,到期末的时候只有30多人上课了,为什么学生去了呢?的确,多媒体教学会很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正因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想亲自操作。但现实的教学环境,还没达到学生也能自己运用多媒体的地步。当一个人,喜欢上一件事,但是不能亲自体验,兴趣就会逐渐消失。学生也是这样,不要让他们──多则“累”,而应该是──简则“明”。

多媒体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95

多媒体技术是拥有多样的信息载体井具备集成性、交互性和网络性的计算机技术。它能够把文本,图形、声音、图片、图象、影像等多种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和控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融合、贯通并生动地加以再现,由于多媒体技术集多种传播功能的技术优势,在教学上的应用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是迄今为止发现功能最为强大、人机交流最为便利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依靠有经验的教师将书本知识和各种技能传授给学生,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整个教改没有很大突破,主要问题在于比较注重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而忽视了教学模式的改革;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灌输知识的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灌输的对象,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极大的制约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块绊脚石。

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石,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不乏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诸如数、理、化、生等学科,且它们的学科过程不单是简单的认知,重要的在于掌握一种思维模式、工具。学生们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并奠定一定的思维越础.确实比较困难,并且每个学生在能力和学习风格上均存在着差异;教师由于知识、能力、生理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将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和训练的技巧让所有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学生学习思维效率差异很大,那么融入教学思想、学科思维方法及教师的课件教学经验并充分发挥多媒体内在表现潜力的课件可以超到良好的启发和引导学习的作用。当然一个理论观点的成熟和一个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仍需有一个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上升过程。多媒体教学也将随着课堂教学的实践自然会产生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如有老师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天鹅破冰的场面描写是课文的重点,如何突破这个重点呢?我们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天鹅破冰的场面,在学生品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老天鹅带头破冰”和“众天鹅齐心协力破冰”的特写镜头,在学生形象感受天鹅破冰壮举的过程中,随机抓住文中“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破面上”、“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两个比喻句,两次出现的天鹅叫声以及省略号,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深层感悟老天鹅勇敢、果断的牺牲精神,众天鹅团结协作、战胜困难、走出困境的喜悦心情,激起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态的保护意识。

新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先进、快捷、方便、广泛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转移到多媒体教学方式上来,提高了传统教学的效率,模式形成丁强烈的反差。教学中将传统教学极大的冲击了传统教学枯燥的教学方式,更新了传统教学多年来的教学手段。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一个新生事物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仍需一个变革、完善的过程,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不该有的怪现象。比如: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课件无所不能,完全抛开了常规教学的备、讲、辅、批四个环节,没有书本教案,没有粉笔黑板。以往方便实用的教辅手段(投影、录音、录像等)一概不要,一味迎台多媒体教学。那么教育真的发展到了能以多媒体教学全面代替传统教学的阶段了吗?我认为并非如此,多媒体在具备多方面优点的同时,也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成本过高,课件制作比较困难,对师资的水平要求较高,教师备课与管理工作较大;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讲,有时忙于看新奇鲜艳的动画,而忘记了内在所表达的实质内容,忘记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时候则是思维随着课件的运行路径疾驰,没有自己思考学习的余地,一堂课下来收获也不会很大,学习也就更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用人单位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作为计算机课程专业教师,应该尽快转变思想,牢固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将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并且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学习新知识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多媒体教学范文第6篇

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七年级下册语文课《音乐巨人贝多芬》,我们可以播放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走近贝多芬。曲子激昂,透出了贝多芬对人生的挣扎与反抗。正是这首曲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去探索贝多芬的人生与命运。多媒体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超强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是心理触觉产生了全方位的综合刺激,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在一节课当中,各部分知识的引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多媒体鲜明、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授学生关爱弱者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现代社会中一些自强不息的例子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和案例联系起来谈感受,由此触发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教学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国内外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人手,结合我国教学实践的现状,为我国继续把多媒体教学推进深人,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自从1946年出现了第一台计算机,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应运而生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应用已渗透到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形象、生动特点,使这项技术已很自然地被引人教学中。它已经对现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乃至整个教学理论甚至教学体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实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1.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借助于黑板和粉笔讲课,学生则通过看板书和听教师讲解来学习。这种传统模式最直接的缺点就是形式单调,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而且每节课传授的知识量小,不易于记忆,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经能集语音、图像、视频为一体。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通过视、听、看对感官的多种刺激,4获取大量的信息,这种方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效果好,获取的知识量大,且容易记忆。

2.其交互性特点符合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思想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主导地位,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是围绕该理论进行设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并把学习者看成是对外部刺激做出被动反应的对象,因此学习者只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这便使我们不难理解传统教学模式中惯常使用的“满堂灌”以及“题海战术”的手法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受灌输的地位,不利手李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培养。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也逐渐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认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的特点,这样一种女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砍望,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引人计算机辆助教学手段,利用其交互性可以较好地贯彻建构垦义教学思想。

3.其网络化特性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对劳动力不仅要求进行职前教育与培训,而且要求进行终生教育与培训。另据专家预测,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每七年吏新一遍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以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现有的传统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人才培训的要求。随着近十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才的培养可以借助于网络来实现。因为基于Internet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扩展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和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大力推崇和发展的教育方式。

二、国内外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1.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

多媒体计算机和仿真技术结合可以产生一种强烈的幻觉,使得置身其中的人全身L.地投人到当前的虚拟现实世界中,并对其真实性丝毫不产生怀疑,通常把这种技术称之为“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戴上一个特殊的头盔即可进人虚拟现实的环境,看到并感觉到计算机所生成的整个人工世界。为了和虚拟环境进行交互,还需要戴上一副数据手套—它使穿戴者不仅能感知而且能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对象。这种虚拟技术由于设备昂贵,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医疗模拟训练以及研究部门,在普通教育领域无法推广。例如休斯顿大学和NASA(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的研究人员建造了一种“虚拟物理实验室”以及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科学家研制的可以让用户用手操纵分子运动的虚拟系统。

最近,又出现了一种快速虚拟的系统,该系统不是利用头盔和数据手套等硬件来产生幻觉,而是使用360度全景摄影技术所拍摄的高质量图像来生成逼真的虚拟情景。因此,它只需在普通的微机上利用鼠标和键盘就能真实地感受到虚拟情景。这种多媒体和仿真技术结合的新途径,使得虚拟技术在普通教育领域中普及成为可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更多的是进行算法和原理的“过程仿真”,这种仿真与前两者相比属于近似仿真,技术上更容易实现。

2.多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旦确定某种教案后,所有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兴趣如何,均接受同样的学习,把多媒体技术引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后,虽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无法根学生的意愿和知识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即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而引人人工智能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当前知识水平,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3.多媒体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

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以至现在的浏览器不仅可以观看动态页面,而且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和各客户端之间均可以实现交互,这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持。一方面,由于信息时代对人才培训的需求,开展网络教学已成为实现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不同人员进行学习的极为快捷的途径。如何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网络教学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景”(创设真实情景)、“协商”(与学习伙伴讨论问题)、“会话”(与教师或学习伙伴进行沟通与交谈)、意义建构(指学习目的靠学生自觉和主动去完成)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更容易实现。因此,借助于网络而出现的个别辅导模式、讨论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也应运而生,并通过试验证实了其优越性。

三、我国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建议

我国在多媒体教学应用方面的起步较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试点和推广,近年来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并大力倡导多媒体教学,但是各地的发展情况并不均衡,基本是发达地区优于欠发达地区,大城市优于小城市,重点中小学优于普通中小学,大学重点院校优于普通院校,中小学优于高等院校。究其原因如下:

1.多媒体教学手段尚未被充分接受

长期以来教师们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客观上看,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它自身的优点,‘加上教师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不大愿意去改变这种方式。

2.多媒体教学工具应用能力的制约

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是一门新技术,一方面:客观上,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或基本没有接触过只是刚刚窥其门径,他们往往对电脑操作不大熟练或根本不会操作,马上将多媒体技术直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对于教师们来说,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不敢去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式。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计算机课件的策划和编制有较高的要求。对于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的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制作这样的高质量课件没有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帮助是很难完成的。这可以说是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一大瓶颈。

3.缺乏高质量商品化课件和素材

目前在各软件商店中的教育软件,以英语教学软件居多且制作总体水平较高,但除此以外,只能看见少量的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课件,因为是为了迎合中考或高考,其内容多为习题集,实为复习迎考之用。对于教师而言,此类课件用途不大,无法作为课堂演示之用。在软件专卖店里课件大多数为单机版的,网络版课件几乎是凤毛麟角,很难见其踪影。

4.各学校的硬件设施没跟上

我国的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多媒体教学应用非常重视,经常组织各种教学比赛,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课件教案和优秀教师。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往往要参加比赛才使用多媒体手段,平时的教学仍然采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方式。虽然有课件制作费时费工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各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有限,使教师英雄无用武之地,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5.课件开发工具软件的局限

在制作课件时,我国教师多使用PowerPoint,方正奥思,几何画板,Authorware,Dircter,Frontpage,lf ash等软件。人们发现,容易操作和上手的软件往往功能有限,要制作动画效果和交互性好的课件则需要较难掌握的工具软件来完成。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既操作简单又功能强大的课件编制工具,这使得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存在障碍。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普及电脑知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在教师和学生中普及计算机知识,特别是对教师进行针对性课件制作工具的培训。对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师要大力扶持和鼓励。

2.加强硬件设施的投资

各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多设置一些多媒体教室,另外再对传统的教室加以改造,条件可比多媒体教室差一些,只需配备一台配置较差的电脑和投影仪。这样,需较高配置的课堂演示课件或者计算机操作型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其它不复杂的演示型课件在普通教室上课即可。

3.组织计算机专业人士编制课件及高质量的课件开发工具

多媒体教学范文第8篇

课题:《海燕》(高尔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情况:

1. 作者及背景简介。

2. 配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朗读指导。

3. 设计文章内容分析表格(包括正面描写海燕、侧面描写海燕和海燕的象征意义三大格),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然后显示答案。

4. 放映配画朗诵录像,放映名家朗诵录像。

整个课堂多媒体可谓全程参与,色、光、声、像俱全。教师完全丢掉了粉笔,离开了黑板,站在计算机演示平台前,点击鼠标,把教材的文字图像化了,让学生眼见海燕、耳闻其声,遥远的海域拉到了眼前。置身其中,享受着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乐趣。师生们似乎都那么的入神。

然而,醒过来之后,却觉得自己只是当了一回观众。表演者除了教师还多了一部机器,因而显得更为纷繁多彩。

如果对照语文新课标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的要求,我们便会发现这样的课,跟传统“我讲你听”的教学相比,只是多了一件华丽外衣而已。不客气的说,如果“我讲你听”的教学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话,那么如此地使用多媒体,则使这些现象显得更为惨烈。

新课标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然而,在这节多媒体参与的课堂上,屏幕上先是作者介绍,接着是时代背景介绍,最后在填表分析时,海燕的“象征意义”的格子里出示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先驱”,这几个字特别用红色加粗,让学生毋庸置疑。这,怎么能说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呢?其实不要说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就是成人,由于国籍不同、身份不同、阅历不同,都不可能对海燕这一形象有相同的体验:一致认为象征“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先驱”。因为经典的也就是世界的,如果是某一个民族、阶级或某一个团体独有的东西,它就不可能成为经典。在“世界在多元化的前提下和平发展”成为全人类共识的21世纪,我们不但没有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反而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惨烈地“摧残”学生。

再则,假如没有多媒体,就没有后面配画朗诵的画面,那么一千个学生心中就会有一千个海燕,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再创造,也正是这个再创造使文学作品充满了魅力。曾记得一个文学家说过,小时候听爷爷讲孙悟空的故事,他把孙悟空想象成一个英俊无比、威猛高大的英雄。后来看了连环画,见孙悟空原来是一个瘦骨嶙嶙的猴子,实在扫兴。

一般来说,不喜爱文学作品的人,都是缺乏想象能力,不善于把文字变为画面,即缺乏再创造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一半是天生,一半靠培养和锻炼。配画朗诵,固然十分精彩、十分动人,令人大开眼界,但它说到底是机器的精彩,是别人的精彩,并不是学生自己的精彩。它的副作用可能会使善于想象的学生觉得扫兴,使不善于想象的学生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而养成严重的依赖性。

课堂突出了朗诵指导,并以《命运交响曲》作为基调,对于理解《海燕》的主旨来说无疑是有益的。新课标也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问题是“言为心声”,既然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又怎么能把全班的学生都定在一个调子上呢?即使是“流利”,也有“大江东去”“湘江北去”“门前流水尚能西”。哪一方“水”不是“流利”的呢?如此划一的朗诵指导,对照新课标的“自主”,的确有扼杀个性之嫌。

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怎样使它在落实新课标中发挥正面的作用,十分值得商榷。

我以为,多媒体必须为学生阅读的“自主、合作、探究”服务。比如海燕的象征意义,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自由写,然后通过投影,把学生所写显示出来。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评判,教师参与其中,最后再展示作者和时代背景简介以及传统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海燕的形象也要让学生根据文字,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口头描述,然后再展示有关画面,让学生比较优劣。读也是如此,可准备几首音乐曲,让学生挑选配乐个别朗读。看哪首曲子喜欢的学生最多,然后以这首曲进行配乐齐读。最后欣赏名家的朗读作品,师生共同比较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