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造业

机械制造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机械制造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械制造业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降低机械制造业成本的方法研究,目的是把成本费用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即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业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视的课题。同时由于机械产品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而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本文为此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设计、采购、生产、工序等各个环节入手,即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1.1.2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1.2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而手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而成本分析也只是同历史成本比较,因此成本控制性差。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管理系统,优化工艺和流程,实现快速简洁高效的制造单元,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物料资源计划(MRP)的建立与实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订货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一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管理平台,研究产品从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层,使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形成以ERP为中心的MRP/PDM/MIS等技术集成的以管理为中心的制造系统,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2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各部门应严格按规程办事,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确定材料采购价格;主管材料采购的领导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采购部门与供货部门签订供货合同;运输部门将材运达企业;质检部门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仓库管理部门对入库材料进行数量检查;会计部门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2.3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优化生产环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1)加强物资供管工作,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产品成本的原始投入,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积累,前面从成本构成上已谈到如何降低采购成本,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价格运行及监督体系,成立价格审计部门,实行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验收权的分离,广泛、深入对市场行情作好调查,货比三家,不断降低采购成本。(2)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属于可控部分,加强能源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牢固树立设备是“本”的思想,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是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可靠保证。(4)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提高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总之,成本竞争力是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成本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3.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9.

机械制造业范文第2篇

一、机械制造业的地位

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美国认为社会财富的来源机械制造业占68%。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业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和生物科学的发展,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例如,快速原型成型机、虚拟轴机床、智能结构与系统等。

从美国来看,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从50年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50年代初,当第一台数控机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诞生以后,美国在机械制造业中采取的主导政策是走数控和计算机群控,实现机械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未能奏效,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和日本是胜利者。70年代转向吸取德、日经验,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GT)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和自动化。1979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拨款发展柔性化制造系统,并于80年代末完成了高度柔性化的全自动化小型工厂(small work)标准化工作,并向中小型企业推广。但由于忽略了市场的多变性和人的因素的作用,在与德、日的竞争中未能占上风,一度认为机械制造业已成“夕阳工业”。通过10年论证,从概念上实现了从柔性制造到敏捷制造的转化,把宏观的国际市场需求与具体的公司生产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映,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新概念。

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美国屡屡受挫。70年代后,机械制造业被看成是“夕阳工业”。产业衰退,巨额贸易赤字,经济空前滑坡,有关工业竞争“关键问题”讨论将近10年。1986年在美国科学技术基金会(NSF)支持下,麻省理工学院(MIT)深入研究衰退原因和振兴对策,认为产品在上市的时间(T)、质量(Q)、成本(C)和服务(S)等产品竞争四大关键因素中,质量已不再是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创新周期缩短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企业面临着不可预测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只有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取胜。198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与李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工业工程系共同提出一种新的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并成立了国家制造科学中心(NCMS)和制造信息资源中心(MIRC),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商业部和众多公司支持,经国会听证后向联邦政府提出建议。现在由政府部门主持、企业与大学共同参与研究、开发和应用,称为21世纪制造企业的战略。

1、机械制造的思路。敏捷性体现在:持续变化性(产品、技术、管理模式)、快速反应性(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质量高标准、低费用。实现敏捷制造条件:设备高度柔性,可编程性和模式化;信息系统标准化和可维护性;人的因素和管理机构。实施方式:虚拟公司、竞争与合作,用户参与设计与制造,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信息服务和系统管理功能。

2、敏捷制造特色。革新制造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策略与制度,建立社会化的虚拟公司;提高从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全过程的整体柔性;在政府部门协调下,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结合;用户参与设计与制造;发挥人的因素(知识、技艺和创造)和信息的作用。但归纳起来,敏捷制造的主要特色是制造柔性和成员间的合作。

三、机械虚拟制造技术

虚拟制造技术是一种新的人机界面形式,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强大的软硬件功能和其它交互设备,在计算机工作平台上,产生一个虚拟环境。应用人类的知识、技术与感知能力,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对所要进行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活动进行全面的建模和仿真(包括:产品设计、加工装配、物流、生产计划、组织管理等)。在产品未生产出来前就实际地模拟出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全过程,并对产品性能进行全面模拟试验,预测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合理性、产品性能和制造周期等,以达到最佳化。使产品的开发生产周期最短、成本最低、质量最佳。

由于虚拟制造技术在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技术优势。因此,目前已为各先进工业国家和公司所极度重视。我国在机械工业部门主持下,已于1998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虚拟制造技术研讨会”,以推进虚拟制造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四、机械制造的软件技术

计算机技术应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其中软件技术又是充分发挥计算机功能的必要基础条件。可以说只有通过计算机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应用,一切先进技术才能发挥作用。

机械制造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业 发展方向

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目前被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

2.从强调专业化分工向模糊分工、一专多能转变,使劳动者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从金字塔的多层管理结构向扁平的网络化结构转变,减少层次和中间环节。

4.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5.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1)机械制造自动化。(2)精密工程。(3)传统加工方法的改进与非传统加工方法的发展。

下面对自动化技术给予论述和展望。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自本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刚性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综合自动化。综合自动化常常与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集成制造等概念相联系,它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旨在全面提高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一、集成化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被认为是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生产方式。CIMS作为一个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部分(分系统)组成,通常可划分为5部分: 1.工程技术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CATD)数控程序编制(NCP)等。

2.管理信息分系统(MIS)包括经营管理(BM),生产管理(PM),物料管理(MM),人事管理(LM),财务管理(FM)等。 3.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如计算机数控(CNC),加工中心(MC),柔性制造单元(FMS),工业机器人(Robot),自动装配(AA)等。 4.质量信息分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检测(CAI),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CAQC),三坐标测量机(CMM)等。

二、智能化

智能制造系统可被理解为由智能机械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该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等。在智能系统中,“智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具有极好的“软”特性(适应性和友好性)。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方法,使之具有较大的柔性;对于人,智能制造强调安全性和友好性;对于环境,要求作到无污染,省能源和资源充分回收;对于社会,提倡合理协作与竞争。

三、敏捷化

敏捷制造是以竞争力和信誉度为基础,选择合作者组成虚拟公司,分工合作,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来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对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达到快速应变能力,虚拟企业的建立是关键技术,其核心是虚拟制造技术,即敏捷制造是以虚拟制造技术为基础的。敏捷制造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从信息集成发展到企业集成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虚拟化

“虚拟制造”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虚拟制造以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为基础,集现代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信息技术、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一体,是一项由多学科知识形成的综合系统技术。虚拟制造利用信息技术、仿真计算机技术对现实制造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以发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产品实际生产前就采取预防的措施,从而达到产品一次性制造成功,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五、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及绿色设计

若从节能、降耗、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角度出发,诸如快速成形技术、并行工程及敏捷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和网络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都可纳入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范畴。不过目前能将绿色制造技术真正应用于企业生产的,也是较为成功的应用,只要集中在汽车、家电等支柱产业上。如绿色制造技术在汽车行业上的应用。 (1)节约资源方面:将“绿色燃料”天然气作为汽车的能源,它的燃料同汽油相比,CO降低70%,非甲烷类降低80%等,同时也消除了铅、苯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2)采用新设计的加工工艺方面:2000年3月,博世、康明斯、卡特彼勒等国外著名的汽车发动机公司,发动了“绿色柴油机行动”,在技术上作了较大的改进,大大降低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3)适用于环境友好的材料方面:世界上著名的汽车生产企业,使用新材料来替代以前使用的石棉、汞、铅等有害物质,采用轻型材料――铝材制造车身,使汽车重量减少40%,能耗也降低了。

(4)部件回收在制造方面:从1990年中期,美国仅汽车零件回收、拆卸、翻新、出售一项,每年就可获利数十亿美元。

六、清洁化

机械制造业范文第4篇

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现状机械制造业在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国内的大多数机械企业逐步实现了信息建设,但是这部分企业在全部的机械企业里面只占据了很小的比例,在大约2万家的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中,仅仅只有20%的企业初步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小型企业几乎没有信息化建设的计划。和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以数控机床领域为例来说,国内机械企业的数控机床拥有量是全部机床的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全世界来说,比世界平均水平8%还要低,尤其是价格不菲的机床数量较少,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的高精密机床的利用率不足30%。当前,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始逐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落后。虽然部分机械企业部署应用CAD系统,但只是应用于“甩图板”,而是用三维建模序列软件的企业更少,部署应用集成CAD/CAM/CAPP一体化系统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虽然机械企业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CAD系统的总体应用水平偏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度并不高,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能力较低。与此同时,尽管部分机械企业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企业业绩的提升,并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来说,企业投入的资金及各种资源和企业总体的效益并不成正比,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机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并没有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严格的需求分析和个性化研究,可行性研究不足,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技术并没有完全对接,无法和机械企业现有的生产管理模式向融合,从而导致机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较低。而事实上,由于很多机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长期的筹备,导致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工程计划不够严密,实际投入的各种人力、物理、资金不足,往往出现“有头无尾”的情况,大大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

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转变,企业必须加快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否则只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败退。而随着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无疑为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管理信息化悄然来临,信息技术和机械制造业管理模式的逐渐融合,大大加快了机械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而在机械行业管理信息化领域,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代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下述集中发展趋势:(1)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2)信息化管理系统体系日趋完善;(3)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开放式部署平台。(1)管理理论及其思想的发展一是,系统网络化、集成化:在分布式网络环境的支持下,ERP系统应用得到进一步扩展。ERP系统可以实现客户、原料供应商、生产加工、分销商等流通环节的系统集成,优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转,达到降低库存,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的目的,而且可以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以客户营销为中心:企业要以客户市场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导向,通过应用CRM系统,可以加强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加强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企业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这样有助于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三是,加强企业绩效管理,增加企业员工的服务积极性:企业可以加强员工绩效管理,即实施EPM管理系统。EPM可以依据企业自身定制的战略发展目标,将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实现部门之间的协调,同时可以督促并激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EPM在分派目标以后,为各个员工制定相应的目标,同时通过ERP系统对员工的目标和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将员工薪资制度和目标的实施情况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四是,ERP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ERP必须坚持走专业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发展道路。没有哪一种ERP系统可以适应所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即便是同一个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不同,ERP系统的内容和管理流程也不是不一致的。针对机械企业来说,机械行业ERP系统必须结合机械制造业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才能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2)必须提升ERP系统的性能ERP系统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企业的组织架构变化甚至是业务流程的再造,都可能需要重组ERP系统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因此,必须提升ERP系统的性能,包括可重用性、可扩展性等。(3)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架构的转变一是,转变软件架构模式: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架构模式主要采用C/S结构,而随着互联网网络、局域网技术的快速崛起,B/S架构模式开始取代了C/S模式的部分占有率,而单机版的系统几乎被淘汰。为了适应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的需要,必须提供灵活的访问管理方式,可以采用B/S结构结合C/S结构的体系结构。二是,在系统的配置、流程重组方面,必须采用组件化的架构技术,方便业务流程的重组和系统的可配置能力。三是,系统必须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环境:对于大型的机械制造企业,往往是以集团的形式来运作,总公司和分公司不在同一个地理位置,这时必须借助互联网网络实现分布式应用系统,这样可以实现分布式经营管理。

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般来说,品牌型的机械制造企业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企业可以很好地把握市场的需求,市场销售渠道广阔,在市场中占据较高的占有率。对应的发展对策有:(1)建立完善的CRM管理系统以及经营管理系统,从而加强对客户市场需求的管理。(2)建立完善的SCM系统,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信息化管理。(3)构建完善的ERP系统、OA系统,实现企业的规范化、流程化管理。

结束语

机械制造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制造技术;农业机械制造业;虚拟技术;集成制造

技术是企业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机械制造来说,制造技术的水平如何对这一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自从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经过研究人员的努力和研究,现代制造技术也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而且在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制造业中。比如,农业机械制造作为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制造技术的辅助下,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农业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强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及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现代制造技术概述

先进现代制造技术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政府将先进技术制造列入了国家重点扶持的研究项目之一。为了积极响应这一政策,美国众多研究者和学者根据本国的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当时全球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制造技术的发展前景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对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且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制造技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并赋予了先进制造技术全新的、严格的定义。所谓先进制造技术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结合材料、信息、能源、机械等其他领域的管理技术,来对产品进行生产、加工、管理的技术。当前,现代制造技术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生产和加工模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功能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升级和扩大,已经发展成为包括电子、信息、通信、机械、能源、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多个学科、多个领域相互融合的、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综合性技术。此外,现代制造技术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跨越的行业范围比较大,基本包括柔性制造体系、系统加工、自动化控制、特种加工、自动化检测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2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2.1数控机床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虽然国内数控机床技术有比较迅猛的发展,但由于其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仍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数控机床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深究其原因,主要是:①数控机床技术的成本较高;②数控机床技术为单一的技术种类,与其他技术不能很好地结合。因此,很多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没有将这种技术引入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虽然当前数控机床技术还没有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且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它将会更好地应用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此外,农业机械制造企业要在应用数控机床技术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根据机械设备的生产规模来选择合适的机床,确保加工的零件与机械设备相匹配;②提前编辑好符合要求数控机床编程,并输入到相关设备中,同时选择恰当的刀架对机械设备的零件进行加工。

2.2虚拟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目前,虚拟技术已经成为了农业机械制造业中一门非常重要且关键的技术。有不少农业机械设备企业在制造和生产设备的过程中,由于产品设计方案不完善、生产难度较大、操作失误、零件加工失败等各种原因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很多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采用虚拟技术。通常企业将会利用虚拟技术模拟机械设备的生产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对实际生产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工艺信息进行收集,从而减少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误差,保证机械设备生产的质量,提高机械设备制造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2.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农业机械制造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代制造技术,简称为CIMS技术。具体来说,这一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农业生产规模的要求,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应当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将CIMS技术融入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这样既能够促进企业加快传统生产模式的转换,也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与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导致农业机械化的程度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现代制造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未来将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功能将会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将会明显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勇,李平安.现代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7):14-16.

机械制造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质量成本;统计;用户满意

机械制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产品的性能、质量和适用性是一个企业科技成果的应用、管理水平、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现阶段有不少企业进入了一个误区,重视了产品的质量,却放松了质量成本的控制。这主要是对质量成本认识不足,对质量成本的管理、核算、分析等内容和方法尚末掌握的缘故。本文就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对质量成本的分析,简要谈一下自己的意见。

1 质量成本的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品质量而进行的质量管理活动所花费的费用,或者说与质量管理职能有关的成本。

2 质量成本的项目和统计方法

2.1 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预防不合格品或质量缺陷所支付的费用。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编制工艺的费用、新产品的评审费、质量情报费、质量培训费、质量改进措施费、质量评审费、供应商评价费用、顾客调查费。

2.2 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评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或是否存在质量缺陷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进货检验和试验费、工序检验费、质检部门办公费、检验设备维修费和折旧费、产品质量认证费、产品试验费、检定设备和计量器具的检定费用、检验和试验材料消耗费、顾客满意度调查费。

2.3 内部损失

内部损失是指产品在交货前,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或存在质量缺陷所导致的费用或经济损失。包括废品损失、返修费、降级损失费、停工损失费、产品质量事故分析费、内外审纠正措施费、责任损失费。

2.4 外部损失

外部损失是指产品交货后因产品质量不合格或存在缺陷所导致的费用。包括理赔费、折价损失费、保修费、事故分析费、保修服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基金。

由于质量成本的覆盖面很大,因此质量成本的统计应该分别由经营、财务、劳资、科研所、采购、生产、设备、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等部门分析统计,然后由质量管理部门规纳、汇总。

3 质量成本各指标之间的关系

1)当企业不对或不能有效对进厂物资和生产过程的产成品、半成品进行检验或试验,导致大量的不合格品交付到顾客手中,尽管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和内部损失很低,但是外部损失很大,导致质量成本增大,并且使企业的信誉下降,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2)由于加强了进货和过程的检验,保证不合格品不出厂,使外部损失大幅度降低,但未能对产生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没有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品的产生,导致鉴定成本增加,内部损失增大。

3)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教育和培训,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对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当放宽对产品的质量检验和试验,尽管预防成本有所增加,但带来的是鉴定成本、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的降低,企业部的质量成本显著降低,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质量成本与产品类型关系密切,产品的复杂程度、精度、可靠性、安全性对质量成本有很大的影响,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同一企业的新老产品,其质量成本存在着显著差异,美国质量专家米兰博士通过调查,得出机械制造业质量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为1-5%,具体构成如下表1:

4 典型质量成本曲线(见图1)

在典型质量成本曲线中,控制成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与质量损失(内部损失和外部损失)之间存在某种权衡关系,当控制成本增加时,质量损失就会降低,只要质量损失大于相应的控制成本,企业就应当增加控制成本,最终达到总体质量成本的最低点。

5 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分析是依据质量成本核算结果,对质量成本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掌握不良质量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为质量改进确定方向,最终达到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时,应采用单位销售额的质量成本的概念(即单位销售额的质量成本=质量成本/销售额),使质量成本的分析结果更科学、合理。质量成本分析包括以下二个方面:

1)质量成本指标分析。质量成本指标分析就是将质量成本中各类指标的实际值同以往质量指标进行比较,以评价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效果。

2)质量成本趋势分析。质量成本趋势分析就是将一段时间积累下来的数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发现企业质量成

本的发展趋势。

6 降低质量成本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范文第7篇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机械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加快发展,根据我市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意见》(*政发[20*]16号)基础上,提出以下补充意见。

一、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对于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龙头企业,以上年地方所得税收为基数,每年超基数部分的50%,连续三年由财政返还企业,用于扶持企业发展,并在企业扩大生产时,优先提供用地指标,给予最大优惠,促其尽快做大做强。

二、大力培植机械制造企业、工商户。对于新成立的机械零部件生产企业或工商户,自创办之日起三年内,按税收实际发生额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同级财政给予返还,扶持企业和工商户加快发展。

三、鼓励支持我市企业与国外公司合资合作经营和利用国外技术设备。对于外商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合资合作或独资项目,除享受现有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优先提供用地指标,并给予最大优惠。自资金到位、项目开始实施之日起,免收有关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进口先进设备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外,由市财政按设备购置额和引进技术费用的2%给予一次性补贴。

四、规划建设*市机械产品交易市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在市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50亩、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的机械整机及零部件交易市场。采取城市资产经营公司征地、民营企业投资的运作模式,成立专门市场管理机构,实行规范化管理,面向市内外广泛招商,对进入市场的经营业户给予房租及税收优惠政策。

五、努力扩大我市机械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加强营销网络建设,鼓励各类组织销售我市机械产品。对在*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机构,以上年度实际形成地方税收为基数,超基数部分市财政按50%连续三年给予一次性奖励。

六、优先向机械制造业提供发展用地指标及优惠供地。在当年新增工业用地指标中,用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用地指标不低于60%。实行本地企业与市外企业投资机械制造业同样优惠政策。项目用地必须采取招拍挂的方式进行,依法取得使用权。市政府将根据项目投资的额度、关键零部件项目以及境外投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项目情况,经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入园后,给予一次性补贴。

七、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向机械制造业提供融资服务。市内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在当年新增扶持工业发展的贷款中,用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贷款比重不少于60%。对于为规模以下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制造业工商户提供贷款的银行和提供担保的专业担保公司,由市财政分别按实际贷款额的0.5%给予一次性奖励。

八、使用政府土地收益金支持企业加快发展。对于在城区的机械制造企业,积极要求入园进行土地置换的,原企业土地出让时,根据城市规划变更土地用途,政府土地收益金全额返还,用于支持企业安置职工、快速发展。

九、加大机械制造业宣传力度。在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段设立*机械制造业广告宣传走廊,对我市机械制造企业在此设立广告的费用,自广告新设立之日起三年内,由市财政按当年实际发生广告费用的40%予以补贴。对于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级卫视台进行广告宣传的我市机械制造企业,自广告播出之日起三年内,由市财政按当年实际发生广告费用的50%予以补贴。

机械制造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经营模式;全球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6-0001-02

1 概述

机械制造业虽是作为本国最基础的行业,然而却是国家的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支柱,机械制造的技术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该行业发展和竞争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所以技术水平的高低同时象征着一国整体的经济水平。虽然我国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早,然而技术的发展确实比较缓慢。在其经历了大概200年的发展史中,它是由作坊的机器生产慢慢过渡到批量和低成本的大量生产再往着高质量的生产,所以机械制造业是不断地向上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今的机械制造的特点,和现代的高科技与先进的技术相互融合,使机械制造业能够良性地发展。

2 当代机械制造业的特点

2.1 工艺和设计一体化

如果生产的方式是以手工的形式来进行的话,那么工艺与其设计通常是一体的,没有分割同步进行的。然而随着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小批量的生产慢慢过渡到大规模甚至大批量的生产模式时,因为特定的需求,设计与工艺之间就再次地分开了,甚至还会出现设计引导工艺这种现象的发生。但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待产品的要求追求更多的个性化,新潮品种成为了人们目光偏向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只局限于满足一般的功能需求,赶时尚也成为他们考虑的因素,随着产品更新速度不断的加快,导致小批量形式的产品占据了许多工厂生产的主导位置,这也就促使了设计和工艺又一次结合到一起。

2.2 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工艺和设备复杂化

现在的机械制造业生产方式多种多样,有单件生产或者小批量甚至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因为市场需求是处于一个变动的平衡,所以相应的设备以及资源也要相应地进行变化。各部件在进行制造的过程中周期的不一性以及工艺路线的不确定性等等特点,致使管理的模式多以动态多变的形式为主,所以生产和管理的工作发生复杂化,这就需要根据每一件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推断分析,从而能够对每个部件进行周密的安排及投入,合理地计算出应产出数量及其他要求。

2.3 产品的制造设计涉及到多学科领域

在现今全球化竞争复杂的大环境下,假如依靠以往的企业进行一对一单打这种局面显然缺乏竞争力,现在很多主机厂与设备零件的制造厂之间是分离的,所以跨地区将企业进行一个动态的联盟必然会成为了机械制造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开发新产品是需要经过一个设计的过程,这其中就需要联系到许多相关的领域学科,从而进行产品的设计以及工艺的改善,通过对设计的版本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机械制造产品才具有本身的开发能力。

2.4 全球化的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机械制造产业市场模式慢慢地向着全球化模式发展,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利用现代各种类型成熟的技术及手段对市场狂轰乱炸,目的是将本国的企业产品销售出去。随着全球市场化的经济模式不断的发展,各类型产品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大,导致许多高科技和先进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中去,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如果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并能够站稳脚跟,具备有先进的制造技术是万万不可缺少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向我们表明:发展机械工业的速度和规模以及产品的质量程度可以决定那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发展程度,支持着国民的经济。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方面的标志。

3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3.1 自动化

所谓的自动化,指的是机器按照已经内置好的程序与规定的指令,并能够自动地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产过程,该前提是无人进行干预的情况下。现今人机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这么一个制造系统所利用到的许多类型制造单元的技术手段,类似柔性制造技术就是其中的技术手段。因为自动化本身就属于一个动态概念,它的范畴较广,具有的内涵也很宽泛,然而现在我国对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这一技术的探索与研究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最初阶段,所以需要业界人士对其进行活跃的研究。

3.2 信息化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很多制造企业看到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诸多优势以及看好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这为企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动力。制造型企业所需要的信息要求比较高,它需要对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材料与技术并且对市场的了解等都缺一不可,而且信息需要不限地域便捷地进行。同时,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带来了许多影响,它给企业带来了技术层面上互动的交流,从而使制造企业可以把握好市场动态并能够随时对最新生产的技术进行了解分析,企业所站的高度必然是处于时代的最前沿。

3.3 精密、超精密或特种的加工技术形式

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求着机械产品内在的品质需要达到一定的等级,而且这个等级也在不断地向更高一级发展,类似许多军工类和航空航天或者一些仪器仪表及电子类型的微型机械产品,它们制造的精度要求有的需要达到微米级或亚微米级的单位,而且纳米级的也逐渐地出现,如此高精度的规格要求是很多普通加工的方法很难做到或者是就不能完成的,所以它也就决定了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即可以往精密和超精密的加工方式发展,就比如现在鲜见的激光加工与电火花进行加工的特殊的技术必定是未来机械产业所关注的重点。激光的技术方式如果能够广泛地应用到机械的制造加工业中,对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4 结语

国家的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经济的实力主要体现在本国的机械加工制造业所具有的规模大小与水平的高低。所以说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要有创新的能力,同时民族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现在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我们在关于制造技术的诸多方面确实还是相当的薄弱,所以学习到更多先进的制造技术对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水平相当重要,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强国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宋艳涛,李燕.经济危机的影响与应对——西方相关研究综述与评价[J].商业时代,2011,(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