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渠道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产品导入市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往往是利用原有的渠道资源。但是,仅仅依托原有渠道并不能完全打开市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虽然原有渠道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具有相对完善的营销网络,可以直接带动新产品的销售,但是由于新产品在技术、服务上有诸多特殊要求,而原有渠道已经承受了原来的产品线,不能分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对新产品进行推广;另一方面,尽管原有渠道拥有广泛的用户资源,但是如果原有渠道销售的产品与新产品分属不同领域,那么面对的用户也不完全相同,难以满足新产品的推广策略。因此,在利用原有渠道的同时,建立新产品的专业渠道势在必行。
新产品的专业渠道由于采取专项管理、专业服务的方式,加强了与用户和厂家的沟通,也为企业在新领域内的品牌延伸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在建设专业渠道时,渠道模式的选择是市场策略的一大关键。面对各种分销、、直销等模式,究竟选择哪一种,才能让产品迅速地占据市场,成了横亘在IT厂商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专业分销——在新产品向市场的导入过程中,由于区域分销商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可以帮助厂商推出各种适合当地市场的、最行之有效的促销方案及品牌推广策略。因此,分销商既是厂商的分货商,还会起到部分厂商办事处的作用。但是,如果分销层数太多,会造成渠道环节冗长,厂商不容易控制渠道成本。
[关键词]商用厨房设备;营销渠道;渠道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1-0138-02
[作者简介]黄涌波(1977-),男,辽宁瓦房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教学管理。商用厨房设备是指适用于酒店餐厅、机关和学校食堂的大型厨房设备。与家用厨房设备相比,其规格、功能和容量等按客户的特定要求进行设计,所以商用厨房设备的销售渠道不同于家电行业,也有别于工程设备的销售渠道。建设营销渠道的目的是将产品推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取企业继续发展所需资金。营销渠道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也被视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用厨房设备生产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营销渠道建设,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商用厨房设备营销渠道的意义
(一)是连接消费者的重要载体
营销渠道是企业进入市场、联系消费者、传播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是影响甚至决定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已经逐渐取得了市场的主动权,企业要通过营销渠道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二)可有效降低消售成本
商用厨房设备生产企业可以借用经销商的营销渠道资源对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以及提供售后服务等,可为企业有效降低消费成本,节省的资金、人力可用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等。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商用厨房设备市场竞争激烈,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上相互模仿,趋同现象严重,这使得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越加困难,许多企业将创新营销渠道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商用厨房设备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商用厨房设备的购买者主要为餐厅、饭店、学校与机关单位食堂等,需求量小、使用周期较长、产品设计和售后服务要求差距明显,所以,目前我国商用厨房市场存在细化不明确,市场覆盖范围小,成交率低等问题。绝大部分生产企业采用直接渠道或者一级渠道进行产品销售,营销手段单一、营销渠道组织管理水平低,与经销商的合作不充分,因此,加强商用厨房设备营销渠道建设至关重要。
三、商用厨房设备营销渠道建设策略
(一)渠道建设步骤
渠道建设具体可分为制定渠道目标,制定可供选择的渠道方案,对渠道方案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和确定渠道方案四个阶段。
1制定渠道目标:主要解决市场占有率和渠道城市覆盖范围问题。
2制定渠道方案:是选择采用直销渠道还是分销渠道及渠道的结构层次,即企业—总—二级经销商—零售商,或者企业—零售商等;经销商的实力和规模;单一渠道或者多渠道。应结合商用厨房设备的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并切合各企业实际状况来进行选择。
3对渠道方案进行比较、评价:考核渠道方案的收益性、渠道目标与职能、渠道的效率性等。
4渠道方案的选择、确定:经过前3个阶段的运作之后,确定“最优”渠道方案,调配人员与资金等进行渠道建设。
(二)积极与经销商开展合作
经销商在营销渠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经销商,独自完成所有的产品销售任务。首先,企业要确定经销商选择标准,充分了解经销商的销售能力、销售方式、物流与库存能力、信誉、是否经营同类竞争产品、是否有合作意向等信息。一般而言,大型连锁销售的经销商并不适合商用厨房设备企业,有一定信誉、愿意合作、能提供适当的产品展示空间的经销商更加合适。其次,与经销商谈判时,要将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和产品信息准确告知经销商,合理分配好利润关系,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三)建立自主营销渠道
所谓自主营销渠道,并不是由企业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立营销渠道,而是企业拥有渠道的话语权。企业可以通过租赁、控股、合资设立等方式参与渠道建设。建立自主营销渠道可以说是一个渠道整合与创新的过程,通过对营销渠道的结构和渠道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强渠道科学化与信息化管理,注重对渠道终端的控制,以提高企业对渠道的话语权。
(四)加强网络营销渠道建设
目前国内商用厨房设备生产企业对网络营销渠道建设相对滞后,相关的网络营销渠道商较少,网络营销渠道虽然短期内不会完全取代传统营销渠道,却是未来营销渠道发展的主流趋势,企业应当重视对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
1网络营销渠道的优势
相比传统营销渠道,网络营销渠道具有低成本、整合性、富媒体、互动性、个性化、成长性、跨时空、信息传播快等特点和优势。首先,网络营销将促销、营销渠道、市场信息收集、客户服务等功能集为一体,减少许多分销环节。可为企业有效节省成本。其次,互联网打破了交易双方的时空界限,进一步拓宽了渠道覆盖范围。第三,网络营销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产品服务。
2渠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渠道冲突问题。网络营销渠道的出现对传统营销渠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企业网络营销渠道与传统渠道并存时,可能在营销目标、领域以及认知等方面发生冲突。
二是物流问题。物流一直是制约网络营销渠道发展的最大瓶颈。而且,商用厨房设备体积较大,物流回送难度更大。
三是网上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商用厨房设备的交易额较大,而网上支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一旦发生风险会给企业和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失。
3 网络营销渠道建设措施
一是处理好网络营销渠道和传统营销渠道之间的关系。网络营销渠道的引进,势必会对传统渠道成员的利益造成威胁,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商用厨房设备企业应以传统营销渠道为主,网络营销渠道作为补充,等到条件成熟再重新分配二者的比例。
二是充分发挥网络营销渠道的优势。虽然商用厨房设备不能完全依靠网络营销渠道进行销售,但企业应充分发挥网络营销渠道产品宣传成本低、宣传方式丰富多样、与消费者互动及时等优势,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
三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企业应做好相关的技术人员的储备工作,网络营销渠道商和平台的选择工作以及网络销售平台的建设工作。
四、商用厨房设备营销渠道的管理策略
(一)渠道成员管理
渠道成员的数量和个人素质直接影响产品营销的成本和效果,合理的渠道成员数量和高素质的销售人员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的关键。商用厨房设备生产企业选择渠道成员时要从渠道成员的信誉、资金、市场覆盖率、经营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目标的渠道成员。同时要做好对渠道成员的激励与协调工作,以长期互利共赢为原则,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保证渠道的高效运作,降低渠道冲突损失。
(二)渠道成本管理
渠道成本包括渠道建设与运作成本。运作成本涉及到产品的促销、存储、运送、人工、相关投入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等各项费用,因此,难以精确计算和完全控制。但是,企业可通过建立专门的渠道成本控制部门,对各环节所产生的费用进行合理预算和限额管理,比较各环节的机会成本选择最佳方案。
(三)渠道信息管理
商用厨房设备生产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渠道信息管理,配备专职人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企业渠道信息库,全面掌握渠道相关信息,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通过建立经销商信息库及时掌握经销商的信誉、库存、销售、资金回流等情况,以便提高经销商沟通管理水平,适时调整销售策略,保证渠道的高效运作。
(四)渠道调整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受市场的影响渠道也会相应出现明显或潜在的变化。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根据渠道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人员配置,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实现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对于桌面端产品来说,一系列对于新出厂PC必须预装正版操作系统的政策使得Linux桌面端产品的走货量大幅度提升。同时,PC厂商对于Linux预装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
而Linux服务器产品市场将会体现出了两个比较鲜明的特征。
一是随着政府正版化进程接近尾声,集中采购的大单几乎已经绝迹,因此Linux厂商们不得不转向行业应用,以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而可喜的是,它们确实已经获得了一些进展。近些年来,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花样翻新的增值业务成为了它们竞争的重要手段;同时,运营商们又需要控制新建系统的成本,在这样的环境下,Linux服务器产品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信增值业务系统中。同时,在金融行业,Linux服务器产品前几年已经在替换SCO Unix方面成绩斐然,在2007年,Linux服务器在向更关键的银行应用延伸,各家Linux厂商的产品都被更多地应用在了各种银行业务系统中,并参与了一些银行的数据大集中项目。相信在2008年,Linux在行业中的推进会更近一步。
联通系统的营销渠道目前有这样几个层次:商是销售主渠道,营业厅是服务主渠道,大客户中心和直销队伍是针对特殊目标群体的辅助渠道。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联通与移动公司竞争的焦点在商渠道这个层次上,谁能够为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激励措施,谁就能获得商更大的忠诚,从而在市场争夺中占得先机。因此,我们认为在对商渠道进行规划、建设和整合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才能在营销渠道这个层面上不输于甚而超越竞争对手。
一、畅通性原则:渠道的畅通是商品流通的重要保证,作为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纽带,渠道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其衡量标准就是渠道是否有序、畅通无阻,在企业与用户之间顺利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要保证商渠道的畅通,一方面必须对商渠道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商所处的商业位置、经济实力和信誉等方面统筹考虑,另一方面渠道必须具有很强的反应能力,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双向流动。
二、可控性原则:商是独立的经济个体,他们与企业之间是一种互利合作关系,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控制商的行为,使其不偏离正常的轨道。一是从价格政策上进行控制,商的竞争行为不能违反国家和企业的价格政策;二是从佣金上进行控制,通过佣金来调整商的经营行为;三是从服务上进行控制,包括企业形象、店面宣传品等方面。
三、效益性原则:从企业成本上分析,商渠道相对于企业自建营业厅,变动成本要远远高于营业厅,而固定成本要比营业厅低的多。从投资效益上分析,利用商渠道可以发挥其点多面广、接近用户的优势,迅速做大业务,而且可以减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了提高商渠道的效益,企业应鼓励商公司更多的业务,通过各项业务的交叉,发挥商渠道的整体效益,避免企业在渠道建设上的重复投资。由于许多商同时联通与移动的移动业务,许多用户对联通的其它业务积极性不高,因此发挥商渠道的综合效益还必须注意联通各项业务的相关性,如商CDMA和寻呼的积极性要远远高于其它业务。
四、层次性原则:就商渠道而言,联通商渠道包括联合营业厅、专营店、一级和普通等几个层次。划分渠道层次的标准,一是联通业务的种类,是否其它电信运营商的业务(主要是移动业务),二是业务(主要是移动业务)的规模、数量和业绩,三是是否具有服务功能。联合营业厅,是联通与商共同建设的营业厅,联通的所有业务,可以办理130入网、过户、交费等业务,是联通与商合作最紧密的商,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专营店原则上只联通的业务,而对一级和普通的划分主要是从协议上商包销联通卡的数量来规定的。从佣金上来说,合作营业厅和专营店是同一水平,一级商其次,普通最低。
关键词:名牌农产品 渠道建设
品牌的知名度要销售规模来体现,而销售规模要靠销售渠道的运作才能实现。搞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加强对销售渠道的开辟和管理,形成一个通畅的、高效的销售网络,消除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分离,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费平台,是农产品推广的重要工作,也是农产品品牌创建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培育市场销售主体
培养优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为了解决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地区性、季节性和农产品消费集中性、全国性、常年性的矛盾,建立优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或批发市场优质农产品专营区来集中销售优质农产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流通形式已由过去以国合商业为主的旧格局,迅速转变为以农民参与流通为主的新格局,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肩负着广大农民的期望走上流通舞台,在市场农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注重对市场经营者的资格审定,培养优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并进行后续培训指导。
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销售龙头。在农业创名牌的过程中,依托各地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各类区域性农产品销售公司,通过契约关系或买卖关系与基地和农户组成农业产业化组织,将销售公司培育成农业产业化的销售龙头。销售公司先从农户手中收购产品,然后外销,有效缓解“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此,探索新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如试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大户+农户”等模式,公司和农户之间也可以通过专用性资产投资,相互参股经营,成本预付或收益预付等方式提高双方毁约的成本。政府应完善经济法规,加强对参与主体的法制教育,提高其履约的自觉性,并通过政策倾斜扶植一批有影响力的销售公司,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销售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引导农民组建销售合作组织。农产品流通问题是农民合作起来首要解决的问题,从实践看,解决农产品“卖难”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最直接的动力,农产品流通也是农民合作最基本的环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充实了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组织,在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建立起了桥梁和纽带,成为深化结构调整的最根本环节。购销合作组织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时,一般不采取买断再销售的方式,而是主要采取委托销售的方式。所需费用,通过提取佣金和手续费解决。购销合作组织和农民之间是利益均沾和风险共担的关系,委托综合性或区域性的社区合作组织(如流通联合体、贩运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既有利于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又有利于减小风险。购销组织也能够把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为农产品的再加工、实现增值提供可能,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调动销售大户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农村涌现了许多靠贩运和销售农产品发家致富的销售大户。他们把农产品收购集中,然后源源销往各地,或联系外地客商前来农产品生产地直接收购。他们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销售大户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能繁荣当地经济。但是由农户转化而来的个体销售大户,在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很难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搜集、分析、处理作好市场预测,还会遇到如天气、运输、行情等诸多困难,风险较高,而且对市场经济知识缺乏较深了解,销售能力有限。为此,政府要完善信息体系,对大户进行必要的信息指导,引导大户进行商业投保以规避风险,采取聘请专家指导,举办培训班,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办法提高销售大户的销售能力。
各级农村经济组织,要把培育农民流通队伍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要充分认识农民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在市场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其正名,赋予其恰当的政治地位和荣誉;要为农民流通队伍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规定,使他们可以同样的条件获得银行贷款、注册商标、土地使用权、企业冠名权等;引导农民营销大户和经纪人走联合、合作之路。
创新销售渠道的拓展方式
创新销售渠道的拓展方式
通过区域开拓销售渠道。在某个区域市场上寻找具有一定的渠道网络规模和对网络的控制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资信、实力,而且理解销售策略,愿意合作的中间商作为公司的销售商。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委托商销售各种或某些农产品,将农产品推进商已有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网络。依靠商能够较快地开辟市场,形成销售规模。但在产品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商很难全心全意地做市场。所以企业应配合某个区域市场渠道开拓,搞好宣传促销工作,扩大产品在该市场的知名度,增进消费者对该品牌农产品优良品质和特色的了解。
主动出击,加强区域渗透。农产品多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市场需求大,而城市的居民相对较为集中,对农产品市场的开辟较为有利。农业企业可以选择一些居民小区,通过组建超市专柜、集市专区、直销点、专卖店,集中力量铺货、宣传、促销,打开局面形成规模后留一部分力量维持运转,然后把主力拉到另一区,在总结前一小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攻新区市场,攻下后再扩展,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分片包围,各个击破,打市场歼灭战”。渗透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在大城市建立区域化的直销网络,有选择地占领居民比较集中的消费市场,不求最大,只求最好。这样做的好处是,风险较小,容易积累市场经验,但需要一支团结善战的营销队伍,需要好的策略和管理。
倒做渠道。倒做渠道也是针对城市,是区域和区域渗透相结合的产物。具体工作与区域渗透相似,也是先划一个区域,集中力量做渠道,做成后再转入下一市场。不同的是,倒做渠道在区域市场成熟后就选择一符合条件的经销商作为区域,将渠道交给商,这种方式对零售渠道的控制能力不会丧失,同时抑制了商的反控能力,对市场始终占有主动权。倒做渠道的最终理想模式是在一个城市建立一个可控的金字塔式的短渠道的分销网络,从而建立一个稳固的销售基础。虽然要花很大的精力,而且要耐得住性子,但做成了即是自己的市场,这对于像农产品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突出名牌农产品销售终端专卖
由于农产品品质营养卫生状况直接关系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加强终端市场销售管理,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市场销售终端,应适应人们需求的升级和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改变传统的集市地摊销售模式,提升终端市场层次,拓宽终端市场形式,将终端由农贸市场向超市和专卖店拓展。并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设立名牌农产品专营区,能突出优质农产品的专卖,对培养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具有非常显著的宣传引导作用。同时便于对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搞好名牌农产品终端质量管理。
农贸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专营区。从目前的情况看,农贸市场这一类销售终端在农产品销售中依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是农贸市场,部分消费者在传统消费观念和购物行为的支配下,仍然喜欢到农贸市场进行日常采购;农贸市场商贩的低成本包税经营和生鲜流通本身的低层次性,使得他们具有生鲜初级产品价格上的竞争性。所以,农贸市场这种销售方式可能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利用这种销售终端,在这里开辟农贸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专营区,突出优质农产品的专卖,确保产品质量和信誉,避免鱼目混珠,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有利于名牌农产品市场向深度开发。
超市优质农产品专柜。农产品进超市要有响亮的品牌,名牌农产品一定是有品牌的农产品;人们在超市购买农产品是基于超市的信誉和质量保障,而名牌农产品是严格按标准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不论卫生安全,还是营养风味外形都优于一般农产品。而且由于进入超市的门槛高,有利于流通主体自觉加强对生产流通过程的质量监控,推动名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超市对陈列的商品一般会要求外形好看,大小统一,包装醒目新颖,这对农产品也不例外。进入超市的品牌农产品要包装标准化,在产地市场就必须做好挑拣、分级、包装产后工作。挑拣、分级、包装产后工作是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继续,它们不仅能增加产品价值,提高产品形象,而且减少无效物流,降低物流和环卫成本。
直销点、专卖店。专卖店和直销点是名牌农产品专营市场供应链销售终端的一种形式,农产品销售组织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向城市专卖店和直销点实行农产品专供直销,可以缩短流通环节,减少运销环节污染,这是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保证农产品流通质量的最有效形式。配送中心架起了基地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为产品质量的保证人,配送中心必须对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从而确保配送产品的质量,同时,与基地购销关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引导基地农民按标准化生产,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配送,实行产销直挂,也是新时期农产品绿色营销的有效模式。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环境建设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一是要注重市场功能的完善和多种服务设施的配套。要尽快把星罗棋布的“田头市场”及时升级为集中规范的产地批发市场,重点是加强信息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电子结算系统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市场档次和交易能力,并为开展网上交易、交易、拍卖等现代流通方式打好基础;二是要加强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包括配送中心、运输设备、储藏设施、保鲜设施、道路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减少鲜活易腐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损失,降低运销成本,为大力发展定单农业和农产品专供直销和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创造条件。
关键词 营销渠道建设 价值分享
1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家电生产体系、市场供求格局和家电消费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许多家电开始自建销售,力图在激烈的竞争中,从建设零售终端入手,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家电销售网络营销渠道。由于流通领域的变革而导致的营销渠道多样性是家电分销中面对的突出问题。因此,对家电制造商而言,协调与管理这两类营销渠道就成为其分销管理的重点。然而现实的分销过程中,分销营销渠道成员的非分要求不断增多,分销营销渠道成为永远吃不饱的孩子,面对这种现象,众多的家电企业面临艰难的选择,对分销营销渠道的困惑正是对营销渠道设计的困惑,解决之道是营销渠道设计以价值分享展开。
2 家电企业营销渠道现状及弊端
由于流通领域的变革而导致的营销渠道多样性是家电分销中面对的突出问题,在以综合性连锁、家电类连锁、电器城等为代表的新兴终端出现时,家电分销主营销渠道演变为对些新兴终端的直达营销渠道,而由批发商主导的多层次传统营销渠道退居辅助营销渠道的地位;这些构成了我国家电行业现有分销营销渠道的主旋律。
2.1 家电企业现有的营销渠道模式
在我国,家电企业大部分还是沿袭了如下几种主要的分销模式:
一是批发商主导的分销体系。这种体系下,企业不和终端零售商发生业务往来,他们的重点是选择好独立批发商或批发商,并加强对他们的管理。长虹早期便采用了这种营销渠道策略。
二是向大终端直接供货。大型商场和零售商由于规模和品牌优势积聚了人气,直接供货可以适当降低营销渠道成本,还可以通过在大终端设立品牌专柜,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三是家电企业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在制造商以批发商和零售商两条平行线向市场输出产品的同时,利益驱动着不同的中间商之间展开了对同一品牌的价格争夺。
四是实行全面制。家电企业将整个市场交给了大商,他们能否统帅市场直接关系到制造商的生死存亡。因此,制造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大量的协调活动,营销渠道流程大大简化了,取而代之的是营销渠道管理费用的上升。
2.2 传统营销渠道的弊端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家电行业传统的分销营销渠道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竞争的需要,其弊端及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来自分销商经营产品多样化的威胁
面临着家电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想要经销商专营一家产品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在独家产品的利润急剧下降之时,中间商们更多是选择经营多样化产品。这样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提高中间商的收益,但采用传统营销渠道的家电企业需要取悦他们的经销商,提高自己产品在他们眼中的吸引力,从而努力避免像长虹曾经出现的营销渠道危机。
2.2.2 机构重叠与营销渠道方式单一
在现有的分销营销渠道中,有些环节不是必要的,它的功能完全可以由它的上游或下游来代替解决。这就是营销渠道中的机构重叠现象,它不利于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也无法实现两者关系的互动。
2.2.3 营销渠道成本渐增引起企业回报的降低
像家电产品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必然是微利的市场,这从客观条件上不允许企业在分销营销渠道上消耗过大的成本。很多企业重视在内部进行产品成本和费用的降低,而忽视营销渠道的改善带来的收益往往要比企业内部成本压缩大得多。
2.2.4 不利于与消费者的沟通
企业要想市场,就必须以实现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这要求企业对消费者的购买要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并以快捷的方式接受消费者购后感觉与评价的反馈信息。但是在传统的松散、间接的营销渠道模式下,中间商和家电制造商的利益相互独立,他们各自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的只是零和博奕(即如买卖关系一般一方利益的获得以另一方的利益损失为前提),而无法实现双赢。
2.2.5 营销渠道成员难以协调与控制
这是由企业外部执行不同职能的营销渠道成员之间目标不一致造成的。他们各自为阵,不能以实现销售增长作为统一的目标,这有可能引发多种营销渠道冲突,例如折扣、回款等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冲突或者产生窜货、铺货不到位等多重问题。
2.2.6 “搬箱子”与满足顾客需求之间的差异
所谓“搬箱子”是对经销商的形象写照,即他们只是把箱子从制造商的仓库里搬出,然后再把箱子搬给下一层次的经销商或最终消费者而已。
3 解决我国家电业营销渠道问题的几点建议
在我国家电行业,分销营销渠道中存在一个非常令人困惑的现象:分销营销渠道成员的非分要求不断增多。在制造商的眼里,分销营销渠道是永远吃不饱的孩子。原因何在?终端竞争的激烈、区域市场业态的变化只是表面的原因,根本原因则是营销渠道设计过于注重利益分享。
3.1 营销渠道设计的关键是价值分享而非利益分享
利字当头,是市场中低素质、不具备战略眼光和完备经营管理思想的营销渠道成员的典型表现。这样的营销渠道带来的结局是,营销渠道成员缺乏忠诚度和低信用度。解决之道是,营销渠道设计以价值分享展开。在买方市场阶段,制造商和分销商只有通过共同成本和分销战略设计才能共同占领市场。这种分析由价值链分析、战略地位分析、价值因素分析三方面要素构成。
3.1.1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在产供销过程中,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能够创造有形和无形价值的链式活动,是从原材料选取直到最终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价值创造的过程。它体现了三个含义:①企业各项活动中都有密切联系;②每项活动都能够给企业创造有形或无形的价值,如“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如果密切注意顾客所需或做好售后服务,就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从而带来无形价值;③它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活动,还包括企业外部活动,如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与顾客之间的联系等。
3.1.2 战略地位分析
从长远来讲,战略地位是企业打算在顾客中建立怎样的形象,这可以从企业或其产品在顾客心中的形象反映出来;在营销渠道层面上就是营销渠道成员各自定位的。
企业战略地位的确定,既与企业长期竞争战略有关,更与对营销渠道成员的长期设计有关。如追求低成本先导型战略的企业,其产品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很小,因而在确立战略地位时,以相对高质量、低价位获得竞争优势就很重要,为了达到高质量低价位的目标,就要求营销渠道成员能够进行成本管理,形成严格标准的成本管理体系;相反,追求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企业,其产品相对竞争对手有很大的差异性(外观、设计、特性等方面),因而应以高质量高价格来获得竞争优势,要想获得产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建立一套支持这种战略的营销渠道体系至关重要,营销渠道成员必须保持一致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定战略地位实际上就是确定营销渠道成员的顾客价值贡献。
3.1.3 影响价值因素的分析
影响价值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与企业的“基本结构”有关,包括:①规模大小;②产品或服务的复杂性,如能够想顾客提供多宽范围的系列产品或服务,供应商能够提供宽范围的原材料或服务;③技术/工艺水平;④沟通范围——企业与多少供应商和顾客有联系、关系程度如何,如供应商对企业是否有忠诚关系,顾客对其产品是否建立了忠诚关系。
第二类是企业实施竞争战略时的因素,包括:①忠诚于产品质量的习惯;②全面服务的管理;③对顾客价值是否具有导入性贡献;④产品设计是否合理并容易制造;⑤各价值链是否使企业创值最高,尤其包括是否开发了与顾客或供应商之间的联系。
3.2 共创价值链优势是营销渠道成员的生存之道
营销渠道是不同机构之间的集合体,他们同时扮演着追求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角色,为了利益,他们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从而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关系,既竞争又合作。
然而,现在的市场竞争已不在是企业单体之间竞争,而是企业所处的价值链之间的竞争。竞争链已超越企业的边界,扩展到供应商和分销商,涵盖了企业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包括供应链和顾客链;内部价值链包括研发、生产和营销。一个企业要具有竞争力,必须创建自己高效的价值链,而同处一条价值链的企业之间应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买卖关系。科特勒曾指出,“制造商需要营销渠道合作,该合作产生的整体营销渠道利润,将高于个自为政的营销渠道成员利润。”
由于与供应商竞争状态下的投资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和毛利均低于没有竞争状态下的相应指标,因此,竞争不仅取决于价值链中每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塑造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优势。
1 陈春花.营销渠道设计的关键是价值分享[J].销售与市场,2005(4)
2 潘文富.经销商走近厂家市场部[J].销售与市场,2005(4)
一、制约民族文化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建设的问题
(一)组织能力匮乏制约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建设
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建设者缺乏组织营销中间商的能力。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在选择中间商决策上缺乏多元化渠道运营商布局的能力。这种依赖于单一的营销中间商的营销渠道建设模式虽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集中资源重点开拓特定营销渠道环节的能力,但却严重阻滞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系统建设的速度。由于缺乏对渠道成员企业的有效控制能力,渠道成员企业有着较强的冲动来同时经营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竞争对手的产品,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精心打造的营销渠道商可能将其既有客户群转移到其他相关民族文化产品上进行消费,由此产生的渠道产品销售冲突将严重损害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商业利益。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忽视中间商渠道建设,未能设计有效的渠道运营商激励机制,从而增强渠道运营商放弃与本企业合作并转投竞争对手的意愿。再者,部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试图运用低价营销策略来迅速扩张市场,而渠道运营商则更多地希望选择那些市场实力强和单位利润高的产品来经销,这就产生了上游供货商和下游渠道商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滞缓阻碍民族文化产品渠道建设
1.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冲击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理念。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环境不同于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环境,其消费者行为特征亦具有较大差异。传统营销理念下的营销者更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营销理念,而如今其营销理念经由生产者中心理念、推销者中心理念逐步向社会利益中心理念方向转化。网络化营销平台的逐步兴起及由此带来的信息化时代浪潮则是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电子商务产生和发展破除了传统文化产品营销的时间限制和空间界限,切实降低了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渠道运营成本并压缩其产品谈判时间和交易后的产品流通时间,从而令民族文化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可以展开即时化信息交互。这固然有利于民族文化产品供给者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市场变动趋势,但亦对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技能的局限性,民族文化产品生产者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新型电子商务营销渠道变革的要求,从而严重阻滞民族文化产品经由电子商务渠道实现产品顺畅销售的目标。
2.电子支付模式影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安全。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活动的时间连贯性和空间距离缩短性使得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活动的强度增大。电商经济活动时空范围的扩大在为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提供更为广阔营销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渠道财务系统风险。传统支付模式下的交易双方信息以实体形式保存,纸质化交易数据不易被篡改,而与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伴生的电子支付技术增加了交易欺诈的发生几率,对民族文化产品的电商渠道运营模式的平稳运行构成根本性威胁。
(三)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薄弱制约民族文化产品渠道建设
1.民族文化产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计者缺乏长期利益考量。传统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通常更为重视在本地的旅游景区推介本民族文化产品,表现为旅游产品形式的民族文化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这类消费群体具有消费决策时间短、对消费对象产品的认知水平较低等特点。部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充分利用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障碍来定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策略,并据此将其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定位为向具有一次性消费特征的游客高价推介产品。这种赚快钱、不顾民族文化产品的长期市场营销利益的短视型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势必令多数游客产生厌恶感,放弃再次旅游和重复购买行为,并会将这份负满意心情向其亲朋好友传递,从而损害民族旅游景区和民族文化产品的良好市场形象和远期商业利益。
2.缺乏现代渠道管理技术运用能力将削弱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的客户分析能力。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多为具有一定异质性审美需求的中高收入群体,这部分消费者的人数总量相对较少但消费能力相对较高。由于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缺乏运用诸如CRM管理软件、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现代客户关系分析技术的能力,这使其难以从海量的游客中有效甄别出这类高价值客户。多数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仍停留于重视产品生产胜于实现产品价值的阶段,多数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无法做到如同其认知其产品价值一般来认知客户价值。缺乏对客户价值的必要了解,这使得营销者缺乏意愿在客户分析上投入必要成本以切实把握客户类别、客户消费状态和客户满意度水平,并使其丧失通过挖掘客户历史消费数据渠道来扩展其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营销新机会,更削弱其基于有效的客户历史消费数据分析来重构营销组织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能力。
二、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一)规范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管理
1.规范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运营者的进入资质管理。民族文化产品是源自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归属于民族全体成员的文明荣誉。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管理者应当深入洞悉民族文化的内涵,根据民族文化产品的特点来选择营销渠道。渠道管理者需对经营民族文化产品的经销商进行资质考察,考察标准不应当以经济利益为唯一标准,而应引入民族文化认知度的考察。此举有助于增进经销商对民族文化产品内蕴的了解,将民族文化产品的经销权优化配置给那些热爱民族文化并能通过商业化手段来弘扬民族文化的经销商们,从而确保同步实现民族文化产品中蕴含的商业利益和文化价值。
2.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健全渠道冲突管理流程。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通过遴选合适的渠道成员企业的方式来切实剔除部分不懂得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营销商,留下那些不单是为谋求企业商业利益,而更为关心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高素质民族文化产品渠道商,以民族文化的宏大文明魅力来吸引渠道商参与。再者,为克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中的沟通障碍问题,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建立渠道的实时化沟通平台,将诸多因沟通不畅而诱发的渠道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强化渠道冲突的应急管理能力。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清醒地认知到,源自独立法人经营实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构成渠道冲突的根源,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建立快速识别渠道冲突机制和渠道冲突的快速治理机制,根据渠道运营实情来及时消除突发性渠道冲突。
(二)拓展民族文化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渠道
1.运用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来提升民族文化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电子商务营销渠道的崛起为民族文化产品的推广提供新途径,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可以通过成立专业化艺术品网站的方式来实施网络自营策略,亦可通过在诸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国美在线等既有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上建立营销网点。但是,大型营销平台的营销主体是那些销路畅通、受众广泛的普通产品,诸如民族文化产品等销路较窄且受众少的小众产品并不适合此类营销平台。故民族文化产品应当通过开辟微博、微信等面向特定消费者人群的微平台来打造个性化电子商务营销渠道。从营销策略角度分析,由于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人群较为专业化,他们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行为习惯。故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可以针对部分热爱艺术品的人群建立相应的微信公共号和专业化艺术品论坛,通过向受众群体传递关于民族文化产品特色审美观的方式来帮助此类消费者转变其消费行为习惯,从而促使民族文化产品营销公号的受众形成排他性的消费需求。再者,通过建立微信公号等互动式营销平台,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可以帮助此类产品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形成身临其境的文化产品消费情境。针对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对指定产品的消费疑虑,营销者可以及时、有针对性的给该消费者做详尽解读,从而省去传统交易方式中高企的谈判时间成本和交易费用。
2.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加强电子交易渠道的支付管理系统建设。电子支付环节的安全有序运行是支撑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民族文化产品交易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提升对电子商务交易渠道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对客户企业的信用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携手民族文化社会团体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服务电子支付的信用信息保障制度体系,加强对电子支付渠道失信者的惩戒力度,普及网络交易实名制和CA认证制度,以打造强健的网络信用体系,保障民族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有序运行。
(三)强化民族文化产品的渠道客户关系建设
1.以人性化营销策略来提升民族文化产品消费者的粘性。在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运营中,经营者应当重视运用人性化营销理念来指导民族文化产品的客户关系建设。这是由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成为阻滞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障碍。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认识到,决定民族文化产品营销成败的关键不在于产品而在于消费者。营销者应从弘扬消费者人性化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向营销渠道注入人性化关怀的情感因素的方式来激励渠道运营商,让渠道运营商通过精神力量来吸引消费者,从而令民族产品的消费者形成对企业产品的持续性依赖。具体而言,渠道管理者应当首先对渠道成员企业进行人性化关怀式管理,让渠道成员形成人性化产品渠道管理理念,并将这份理念传递给渠道终端消费者。其次,渠道管理者应当对消费者提供可实现的承诺,运用超过竞争对手的可靠承诺的方式来赢得客户的尊重,进而增加客户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粘度。
2.变革渠道客户关系管理技术。民族文化产品营销者应当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的技术支撑力。从技术层面分析,民族文化产品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改善营销者与消费者关系的管理技术,它主要由电子商务平台、前台的呼叫中心和后台的数据仓库所构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要任务有:一是通过为客户端提供快捷周到的高品质客服的方式来增强民族文化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二是通过采集客户端反馈的消费者最新需求信息的方式来敦促上游业务诸环节改善其市场营销业务工作的流程,从而降低客户流失率并提升客户满意度。为此,民族文化产品营销企业应比照其他企业资产管理的方式来设计企业的客户资源管理方式,并将客户资源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来强化资金投入力度。民族文化企业应当采取决策树、神经网络算法、可视化技术来对既有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运用关联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技术从中找寻出高价值客户群体。此举有助于民族文化产品企业建立起客户类型的马尔可夫转移矩阵,识别客户类别转移模式,然后从利用内设软件来向消费者自动推介产品与服务,提升营销者的营销效率。
作者:翁群芬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小伟.文化产品市场营销中的促销模式定位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
关键词:传统中小企业 网络营销渠道 建设策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出版的《2012年上半年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广告和营销投入的重要渠道。说明中小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向网络营销渠道模式靠拢。但是,走在网络营销前列的往往是一些非传统中小企业,例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企业。很多的传统中小企业,例如服务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等,转入网络营销渠道的进程仍旧是比较缓慢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明显趋势:第一,2012年,超过半数的受访传统中小企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互联网相关从业岗位;第二,在过去一年当中,仅有32.2%的受访中小企业曾开展过在线电子商务销售活动;第三,仅有20.7%的受访中小企业过去一年中曾在互联网进行过广告或营销推广投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由此可见,传统中小企业在转入网络营销渠道的过程中,是较为缓慢和艰难的。
相关概念
(一)传统中小企业
传统中小企业是一个多重相对性的概念,至今学界内尚无一个相对统一的定论。笔者参考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为:“所谓传统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经营规模较小的,在某行业领域内不占支配地位的经济单位,以传统技术为主导技术,通过劳动力和资本的增量投入,尽量多地利用自然资源生产社会产品和服务,以外延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其绝大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罗浩,2008)。
(二)网络营销渠道
网络营销渠道是网络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提供可利用的产品和服务,以便使用计算机或其他能够使用技术手段的目标市场,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和完成交易活动。与传统营销渠道一样,以互联网作为支撑的网络营销渠道也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完善的网上销售渠道应该有订货、结算和配送三大功能。
传统中小企业营销模式转型背景
随着国内互联网的愈发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各种Web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及第三方物流系统的日渐成熟,传统中小企业不得不开始转入到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进程中。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2012年的三份《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监测报告》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在2012年前三个季度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5.2万亿元。另外,根据艾瑞网在2012年8月份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报告简版2011-2012》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增长到了7666亿元,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87亿人,其中手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也达到114.6亿元,同比增长416.2%(王永春,2007)。从上述数据中,可以深刻感受到电子商务爆发性的增长,同时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网络营销渠道建设的局面。很显然,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趋激烈化的市场竞争环境,难以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特别是对于传统中小企业来讲,更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调整企业渠道模式,积极实施营销渠道变革,适应信息化时展趋势,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渠道建设现状分析
(一)资金投入较为谨慎
传统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在建设网络营销渠道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投入是比较谨慎的,这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状态有关。大型企业能够对网络营销渠道进行大量资金投入,是源于大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强,即使这些资金投入从短期来说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还并不确定,但是对大型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并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相反,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网络营销渠道的建设中来,势必会影响自身的资金周转,甚至还会造成新的网络渠道没建立起来,旧的传统营销渠道又丢失的尴尬境地。因此,一些理论上可行的网络营销渠道建设方案,往往会因为投资过大或者风险过大,而被中小企业决策者否决或者推迟。正是因为传统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较为谨慎,所以在转入网络营销渠道的过程中,前进速度比较缓慢。
(二)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较低
传统中小企业从传统营销渠道转入到网络营销渠道的过程中,需要“T”型人才,其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营销能力,同时又需要熟悉相关的网络营销专业技能。然而,在中小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请不来,留不住也养不起”的局面,同时想要对原有营销人员进行培训,往往又缺乏相关的培训资金以及培训人力的支持。根据CNNIC的《2012年上半年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55%的中小企业经常使用互联网办公的雇员比例不足25%。同时,设有互联网岗位的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为61.2%,目前设有互联网岗位比例最高的是服务业,至于其他行业,例如批发零售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生活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设有互联网岗位的比例仅为50%左右,这个比例偏低。正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少,阻碍着传统中小企业的转型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