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海报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哈尔滨印象海报中建筑与民俗也有很好的结合。哈尔滨的民俗主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人们想到哈尔滨,就会想到东北二人转等民俗特色,设计者选用了多种个性鲜明的民俗象征物品,如东北二人转服饰、二人转手绢、二人转扇子等,传递民俗的味道。同时,也加入索菲亚教堂、丁香花、东北大棉帽子等。建筑图案运用东北版画的形式表现和渲染出哈尔滨的鲜明形象。颜色搭配也独具特色,墙皮黄、松墨绿、丁香紫、天空蓝等颜色将现代哈尔滨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海报画面采用视觉分割的构图形式,版面既呈现了装饰的美感,又传达出哈尔滨的民俗特色。
二、哈尔滨冰雪与民俗花布文化在印象海报设计中的创意体现
哈尔滨的冰雕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在一年一度的冰雪节中,冰雪大世界、冰灯游览会、太阳岛雪博会等,向世人展示了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艺术。哈尔滨特色民俗也多与冰雪有关,如看冰灯、游冬泳、抽冰嘎、滑雪橇等,都是哈尔滨人喜爱的活动。其中,冰嘎俗称冰猴儿,抽冰嘎更是小朋友喜欢的冬天室外活动之一。海报设计从中得到灵感,以东北这一富有特色的抽冰嘎民俗作为主体,冰嘎主体与大花布巧妙结合,以散点的构图方式为主,画面丰富多彩,疏密结合,也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大大小小的冰嘎给人以灵动、活泼的视觉效果,又不失文化性,带人回到童年时代。从表现手法来讲,海报设计对立体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表现手法,给设计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也为观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观者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哈尔滨地处中国北方,气候寒冷,漫长的冰雪期深刻影响了哈尔滨人的生活方式,其生活习惯、文化修养均打上了冰雪文化的烙印。哈尔滨印象海报也充分利用了哈尔滨的城市形象、城市面貌特性,将城市与白色的冰雪相结合,设计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海报。此海报视觉效果统一、协调、富有节奏感,强调了创意及视觉语言,图片及文字灵活结合,注重平面构成及颜色的设计,所传达的哈尔滨信息清晰明了,以最少的信息获得了最佳的宣传效果,将文字转换成视觉元素,还利用了一些独特的字体设计,将一些琐碎的细节组织起来,使它们变得层次丰富、视觉清晰、内涵明了。
关键词:海报设计;表现手法;注意事项;整体性
Abstract: the posters, it is to point to in the street or in public places, a post or send out a kind of propaganda enterprise means of goods. Posters with time is short, the effect is good, low cost, low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of advantage. And most have individual character design of an art form. In an increasingly society, many traders for commercial posters emphasis on improving and for a successful business poster for, in the design of the creative thinking, in colour collocation to have new, in word processing with concise and eas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usiness poster in graphic design, design, color design and text on learning, and strive to will the poster graphics, characters, color three key element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unity, thus designed successful business poster.
Keywords: poster design; The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Note; integrit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商业海报概念
商业海报是为了宣传某种商品或某种服务的具有商业性质的一种广告形式。在我们进行商业海报的设计时,我们要对于设计海报商家的商品进行探究,既要迎合大多数群众的欣赏水平,又要配合产品的颜色,功能,大小等。早年,商业海报又名招贴画,是人们为了宣传画在街道墙上的一种作品。一般的商业海报对于海报中所要表现的内容十分清晰,语言简练,插图大方,美观,主题突出。而在商业海报的设计中,通常插图和排版是吸引群众注意力的最好的方法。
对于商业海报,我个人认为,海报是将产品成功推向市场的一种有效、快捷的手段。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海报的设计不仅会对企业形象,企业信誉起到一个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公司销售量,扩大市场,进行可持续的经营发展都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对于企业中的销售员来说,一个成功的商业海报设计,会使其在推销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2.商业海报的设计
2.1商业海报中的图形设计
设计是艺术的一种,它需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向人们展现出它的魅力所在。在我们进行商业海报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出海报的特殊效果。例如:图形设计。图形设计是用来辅助海报内容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美化海报版面和吸引群众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在进行图形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多的考虑到海报中文字的大小,与辅助插图的位置,利用辅助插图来美化海报。
商业海报的设计是以迎合大多数群众的欣赏水平为标准的设计,而在现代商业海报的设计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于圆形图案的海报十分热衷,在大街小巷中都可以看到带有圆形图案的商业海报,我认为这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圆没有缺口,代表着安全、和谐与舒适。而圆还没有菱角,这就代表着圆滑,不会刺伤。从圆心到边框的距离是相等的,这就说明,圆形可以给人以均衡的感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自古代,孔子就曾经提出:虚则其,中则正,满则负的思想观点,推崇中庸之道。而在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这一刻你可能是名人,下一刻你就很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从社会学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将商业海报设计成圆形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使人具有安全感,还符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如此一来便迎合了大多数群众的思想观点。
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这是一张售楼的商业海报,其采用的圆形图案更好的迎合了现代大众的观点,在售楼处,挂出这样的海报,会给人以安全,舒适,和谐的感觉,对于增加其商业收入有着不小的帮助。
迪斯尼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卡通公司,该公司对于商业海报的设计,也十分热衷与圆形。
图2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迪斯尼公司以其闻名世界的米老鼠作为海报宣传的主体,同时在米老书的背后放着烟花,天空中全部都是以圆形图案为基本模板的设计素材,这样的一张海报其宣传之意再明显不过,天空中无数的小圆点,有着迪斯尼无处不在,遍布全球的意味,在海报右边,可爱的男女米老鼠,则表达了迪斯尼公司现代,速度、优质等公司特点,总得来说,该海报的感染性极强,在浓厚的色彩搭配中,又不失可爱与卡通,是将平面设计运用得极为巧妙的现代经典。
2.2商业海报中的文字设计
在商业海报中,文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字是表达该海报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在平面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具有传达,指示,说明等重要作用。而由于文字具有变为图形化的内在潜质,将艺术化的文字加入到较为单纯的图形中,会给人一种新颖、惊奇的感觉。
汉字作为一个具有双重特性的图形元素来说,比起单纯的图形,更加的富有说服力与表现力。首先从汉字本身来说,它就带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其次,海报是向人们传达信息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而汉字的本身特性,会使得这种信息的传达更加的具体与直接。在汉字设计中,通过各种艺术手法来进行修饰后,具有加深观众印象,提高海报趣味等重要作用。
在现代海报设计时,将水墨语言运用其中,两者在融合中会产生独特的视觉美感,这是对水墨画的发扬,也是对海报设计艺术性的提升。本文通过对比等方法分三部分:水墨元素的形成及内涵、水墨画对海报设计的启示、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的融合创新对如何将水墨语言如何与海报设计进行融合,并且在如何实现形式上的再创新进行了论述。旨在使海报设计师在借鉴中求得突破。
关键词:
水墨语言;海报设计;融合创新
海报是一种电影在营销过程中,设计师将图形、文字、色彩进行高度整合后,在吸引受众的同时,将视觉美感和主体思想进行传达的一种媒介。将中华传统的水墨画语言与海报设计高度融合,会创新海报设计,使其呈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一、水墨语言的形成及内涵
水墨画起源于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就是水墨画的创始人,后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充实,水墨画这种艺术形式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与世界其他民族绘画艺术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水墨画以道家为主的中国哲学宗教思想为精神基石。在水墨画上的集中反应为,将个体的内心的主观表达与外在的社会、自然进行高度融合,从而达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它在表现形式上讲究的是含蓄的表达,从而创造一种朦胧的唯美意境。水墨语言包括水墨画的用笔、水墨画的墨色、水墨画的构图三个方面。
二、水墨画对海报设计的启示
1、结构方面的启示
首先,简约是中国水墨画的至高追求,水墨画拥有的简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而是在简单与繁琐中恰到好处的把握,水墨画最佳的表现途径是,以最少的水墨语言向受众传递最多、最美的艺术元素。其次,水墨画中,墨色的浓淡疏密变化会描绘出层次不同,内涵丰富的画面。墨色变化即使微小,也会在视觉上造成了异常丰富效果。同时,海报设计为了能突出表达重点,传递主题,也极为强调海报画面上的结构简约和主次分明,这就与水墨画殊途同归。可成为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融合的契合点。
2、笔墨方面的启示
笔墨是绘制水墨画的基本要素,一副具备较高艺术性的水墨画需要将意境、用笔、明暗、结构等同时整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产生艺术效果。表现力极其丰富的线条再搭配上变化多端的笔法,就会在水墨交融的世界中创造出唯美的意境,使水墨语言在静态的画面上向受众传递了一种动态的视觉体验。水墨强调要在水墨用笔支撑下有韵律的变化,这与艺术拥有的形式美要求不谋而合。这种既强调变化又强调韵律的审美情趣和海报相结合,可以为海报营造出充满灵动和生机的画面感。
3、空间方面的启示
在营造空间方面,水墨画主要是虚实结合的方法,虚拟手法的表现,比如以多株树代表树林,以太阳代表白天。并且通常以浓淡不同的墨和粗细不同的线去绘制不同的实物。它们在互相对比中又呈现为依存的关系,这样结合的关系而产生的效果会在海报设计中可以同样的得到展现。其次,使虚实的空间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但墨色的变化、晕染层次等都是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还有,水墨画在画面上比较注重大尺度的留白,在留白的地方,不会用任何方式去刻意处理,单从留白看,好像毫无意义,但从画面整体看,留白蕴含无限的深意,所有看不到的物象都属于这块留白,使受众产生无限的遐想。海报如果能适当采用这种虚实留白,不仅能突出主题思想,而且使画面各元素在和谐搭配中产生极大的视觉美感。
三、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的融合创新
1、做到融合创新,可把握的原则
传统水墨语言是指中华在上千年文化流动中形成的水墨艺术中,构成水墨画的元素。水墨画的绘画中,如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象包括石头、大山等具有固定化和符号化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在历代画家对水墨画的传承中流传下来。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设计者如果仅仅是在传承中将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进行融合,不仅不可行,而且绝不会在艺术上产生任何创新。这就决定设计者要将水墨语言作为一个丰富的艺术资源储藏空间来看待,在充分掌握水墨语言及其所蕴藏的内涵的基础上,在进行海报设计时,将在其中提取的水墨语言灵活应用进去。
2、将水墨笔墨与海报设计融合
笔墨主要包括:首先是线条表现。用来绘画的毛笔中水量与墨量的比例,决定了画面线条的变化和效果,必须注意的是,线条是海报设计中必须用到的,可以来表现任何物象的元素。其次是画家的运笔。运笔的速度和轻重会赋予线条不同的艺术表现力。还有是,写意表现。就是通过“写”来表达作者的“意”,运用到海报设计中,可充分表现设计者的艺术个性。
3、将水墨图形与海报设计融合
在将水墨图形与海报设计相融合的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的水墨笔法如长短、粗细、曲直等绘制出不同的物象,从而引发受众不同的艺术联想,传递不同的意象。如,同是一棵树,要绘制的秀气一些,需要多用细而短的线条进行绘制;要绘制的粗壮一点,需要多用短而粗的线条进行绘制,突出树的厚重感和高大形象。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前提是设计者必须充分掌握海报设计的主题,并对水墨语言和技法做到胸有成竹。
4、将水墨构图与海报设计融合
构图是作者按照艺术规律,将一个或多个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方法。首先,在构图上要讲究形式美。例如疏与密、大与小、动与静的和谐搭配等等。其次,是要讲究空间上的美。适当的留白是为了造成画面上的层次感,同时使受众在画面传递的诸多元素中,一下能注意到要表达的主题。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是,留白必须准确把握“适当、和谐”的原则。
5、经电脑加工后再应用
就是在将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融合后,再将海报画作品经电脑扫描,输入电脑中,通过软件进行再加工,这种处理不仅效率高,可以弥补手绘的不足,而且软件可以对水墨部分的点和线,特别是对如背景色等色彩会产生渐变,从而达到手绘无法完成的要求,如,在表现水、气等绘画对象时,经过电脑软件处理后,会产生云山雾绕,虚无缥缈的抽象感,赋予海报空灵的意境,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四、结论
将水墨语言与海报设计相融合,不仅是海报设计前进中的探索,而且是一次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但需要设计师注意的是,只有充分掌握水墨语言、海报设计的主题,并且能恰当地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两者充分融合中,产生非同一般的艺术创新。
作者:柳森 单位: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海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它是一种相当普遍也相当有力度的视觉艺术传达形式。海报将所要传达的信息以最精简的形式融合在有限的空间内,同时又以最简单的方式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海报发展至今已有了质的飞跃,其不再是单一广告的载体,它通过文字、图形与颜色的有机配合传达了设计者的思想,同时带给了受众一种视觉享受。海报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其内在各种元素的有机配合,使得海报所传递的信息能广泛为人理解,进而拓宽了海报的辐射力度。海报设计始终围绕多种设计元素展开,其中最基本的有色彩、文字与图形。色彩对海报设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海报的色彩是给受众的第一视觉印象,而第一印象对受众理解海报所传递的内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报传递内容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是朝气蓬勃的还是死气沉沉的,这些都与海报的色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设计师在海报设计中往往率先考虑色彩,比如,海报所传递信息是高兴的,那设计师色彩的选择往往偏向于暖色系,反之,则偏向于选择冷色系。比如,可口可乐的海报设计总体定为红色基调,配合以跳跃的黄色和橙色,令受众在瞬间感受到一种温暖,有一种想喝一口可口可乐的欲望;而戒烟海报设计则多定为黑色基调,在黑色中辅以灰白色的肺,瞬间给受众一种恐怖的感觉,令人对吸烟充满抵触心理。色彩对海报设计有重要的影响,色彩的选择与海报宣传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好的色彩搭配能让受众在瞬间了解海报传递信息的大致内容。图形对海报设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设计中,海报设计师要根据海报内容认真选择和处理图形,通过不断的完善使得图形契合海报宣传信息,力争实现宣传效果的最佳化。海报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字,其中包括对文字的编排和处理,设计师要根据海报的宣传内容对文字进行特殊化的处理,使之在保持本身信息传达作用的基础上兼具设计的美感。影片《卑鄙的我》的海报,以动画人物小黄人为主,它以香蕉为原型,黄皮肤,黑白服饰。为与动画人物造型和谐,海报的文字在字体、造型、色彩等多方面都与其契合,黄色系,线条粗壮结实。光是海报就让人非常喜爱这个小黄人。
二海报设计创新中的视觉传达
海报的设计要注重艺术感染力和一定的号召力,要充分调动文字、色彩、图形等因素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海报设计的画面要求应用新颖、单纯以及较强的视觉中心,独特的设计特点和艺术风格也是必不可少的。
1海报设计视觉传达中的文字艺术
文字在海报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文字的有效利用是海报视觉传达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海报信息传递中,文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将原本没有意义的信息形象化、具体化,以亲民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提升受众对海报信息的认知程度,进而达到海报信息传播的目的。一个没有文字的海报是失败的。优秀的平面设计师高度重视海报文字的选择,他们对文字的选择和使用有自身独到的见解,不同主题的海报选择不同类型字体的选择,同一主题海报不同情况字体的选择都需要进行仔细的论证。比如,电影《花木兰》的题材、人物和故事都来源于古代文学,那么其海报的文字则以古朴的篆书为主。《蝙蝠侠》恐怖惊悚,其海报上的文字是玻璃上用红色鲜血涂抹的字母,与蓝色的鬼魅影像共同测试着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海报设计中在对字体进行有针对性策划的同时,还需要借助设计师对字体的整体造型进行塑造,使得海报中的字体能够统一、整洁,这样受众在获取海报传递信息的同时,还能获得深层次的审美的体验。许多海报并没有绚烂的色彩和形状奇特的图形,有的只是单调的黄黑两色,但依然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原因是这些海报将重心放在了文字的设计上。第二届中国风创意大赛的获奖设计“永不言败”即是这样一种风格的作品。设计师对文字做足了功夫,“永”字是由双臂张开的正面直立人体和浓墨重彩的墨笔共同组成,其它三个字大小、粗细都有所变化。我国海报设计中不乏这样的优秀之作品,设计师通过对文字的特殊处理使之呈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图形。在这种中国风的基调中,受众很容易把握海报的宣传信息。
2海报设计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色彩艺术
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色彩,然后才是形状、文字等其他因素,可见,色彩在人的视觉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海报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要高度重视色彩艺术。色彩世界艳丽缤纷,人们对色彩的感受相对丰富,对色彩的了解也较为深刻。按照不同的划分维度,色彩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以系别为标准,可以将色彩划分为彩色系和无彩色系两种;以色相为标准,可以将色彩分为原色、间色以及复色。色彩艺术是海报设计视觉传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仔细分析海报的观看效果不难发现,在实际设计中,平面设计师往往更加偏重于纯色的使用,这是因为简单明了的纯色相较于混色更具有冲击力。在海报设计中,设计师往往秉承着能少则少的原则,即,在能够清楚表达海报思想的基础上尽可能少地使用色彩,这是因为纯色的冲击力度远远大于混色,冲击力度大的海报能令受众印象深刻,同时也能使受众更加深刻理解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思想。电影《动物也疯狂》的系列海报的背景都是同一种绿色,单纯而不单调,将环保主题表达得很充分。海报的色彩设计反映着设计师的审美水平,也关乎海报的视觉传达效果。
3海报设计视觉传达艺术中的图形设计
图形设计是海报设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设计师对图形的设计都格外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绘图逐渐从手工趋向于电子,这对图形设计而言无疑是质的飞跃,在科技的推动下,海报图形设计水平越来越高,画面也越来越精致,其对海报整体质量提升的帮助也越来越大。海报设计需要艺术造型的衬托,但无论哪种衬托追根究底都是要对海报中的图形进行精细的加工与处理,以达到其在视觉传达艺术中的最佳效果,海报设计活动中,设计者往往推陈出新地使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身思想,在海报的视觉传达艺术中,平面设计师要从整体领域把握文字、色彩与图形,实现三者内部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海报的宣传效果。在一次广告创意大赛中,有一幅农贸市场的宣传海报广受赞誉。这幅海报纵横比例为1:0.618,背景全是蔚蓝色;中间是一枚椭圆形的红褐色鸡蛋,鸡蛋上有白色刻度;海报下部是白色英文字母:REALFRESH。海报构图简单,色彩明净,给人一种自然、清澈、透明的视觉效果,让受众感受到农贸市场商品的新鲜。
三在海报设计中提升视觉传达艺术的途径
现代社会根据海报传达内容将其分为公益海报、商业海报以及文化宣传海报三种类型。尽管这三种类型的海报的传递内容与作用有所不同,但是广而告之的宣传效果是其共同的追求。创新海报的形式,丰富海报的内涵,提高海报的吸引力,提升海报视觉传达艺术效果,即使海报设计的本身的追求,也是时展的必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商业海报。商业海报是广告的载体,广告就难以避免掺杂大量的夸大信息,因而,这类信息是最难为受众所接受的,这类海报的视觉宣传艺术难度也就相应提升。综合各种因素来看,要想对海报设计的视觉艺术效果进行有效的提升,需要对平面设计行业的各个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完善,本文认为海报设计理念的改变至关重要。平面设计师要大胆采用逆向思维,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当代美国电影《大鱼》(BigFish)的海报设计非常成功,它能给设计者一些有益的启示。整张海报由明亮的夕阳、蔚蓝的天空、灰色的树木、行走的男人、弯曲的道路、五彩的大地六大元素组成,营造出一种“夕阳无限好,何惧已黄昏”的人生情怀。画面层次清晰而丰富,一个男人,独立行走于天地之间、路的中心,尽管脚下的道路是曲折的,身边的树林是弯曲的,但广袤的大地是五彩的。海报把这部充满魔幻、隐喻意味的讲述父子亲情的电影的主题形象而又充分地表达出来,同时又给人无限遐想与回味。显然,《大鱼》海报的成功,与设计者突破表现事物表象和思维惯性的设计理念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思维定式去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人与事,并在自己固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人和事做出主观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设计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其扼杀了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的海报只能是平庸的失败之作。设想,如果《大鱼》的海报采用人们很容易想象到的鱼和水的形象以及蓝、绿色彩作为主体元素,那么它对于电影的诠释和视觉表现会多么苍白!对于没有阅读过小说原著的观众是怎样一种误导!设计师如果大胆运用逆向思维,就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点滴,如果将这种不平凡巧妙地运用于海报的设计中,那么海报的视觉传达必然取得极佳的效果。电影《沉默的羔羊》的海报,将女主人公的嘴唇贴上了一只头部是骷髅图案、翅膀艳丽的蝴蝶,将影片的悬疑色彩和惊悚风格别具匠心地传达出来。此外,海报设计师还要保持换位思考的方式,时刻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了解大众的审美倾向和审美需求,实现视觉传达艺术效果的最大化,让受众在理解海报传递思想的同时获得美的体验。
四结语
文字图形是文字形态视觉化后的产物,运用丰富的文字图形可以使设计者更有创意地发挥与表现海报的主题与内涵。通过对海报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挖掘出文字的形态结构美、文字的平面组合美和文字的空间造型美这三个方面的文字图形美。
(一)文字的形态结构美
就单纯文字本身的形态而言,各类文字有着各自不同的结构形式。文字的形态结构美是文字形态图形化、视觉化的产物,通过找寻文字本身的结构形态变化可以塑造多样化的具有形式美感的文字形象。“字形”根据其特征、内容的不同,表现为具体不同的形象,但它多以二维平面化的形态出现。例如,国内知名平面设计师毕学峰对文字形态的研究就使我们对文字有了新的认识。从他的巴黎国际艺术城个展海报中可以直接感受到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特征,艺术城的中外主题文字俨然成了一种装饰性图形(图1)。设计师将文字笔画解构再重构,用单纯的笔画或笔画组合呈现文字图形化的设计现象也常出现在各种海报设计中,如日本设计师杉崎真之助为上海-大阪、中国-日本艺术交流协会设计的海报作品(图2),也可以说是对文字的形态结构美的另一种诠释。
(二)文字的平面组合美
文字的平面组合形式是一种二维平面化的版面编排形式。追求文字的平面组合美就是根据设计主题和视觉效果的要求,在既定的版面中,将文字元素组织起来,追寻一定的形式规律,精心取舍与布局,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图形。例如,伊朗平面设计师马赫迪•赛义德(MehdiSaeedi)在《最后的舞蹈》(图3)海报设计中,运用文字的形态、大小、虚实等手段,巧妙地将文字编排组合成一幅栩栩如生的舞者形象,便提升了海报的视觉美感。德国设计大师金特•凯泽(GuentherKieser)是“欧洲视觉诗人”派代表人物,其海报作品《和平运动》(图4)在文字形式上强调了文字组合的图形化,将文字嵌入图形之中,大小文字顺势而排,充满了动感,突显出海报的视觉张力,具有超现实主义的风格特征。
(三)文字的空间造型美
这里所说的文字的空间造型是指在二维平面中,突破二维表现形式的局限,将文字的造型塑造虚拟化,使文字具有三维空间效果,呈现出视觉的虚幻感。追求文字的空间造型美,实际上是在二维版面中,通过对文字本身或文字组合来塑造一种虚幻空间景象,以此达到虚拟三维空间中的形式美感。例如,日本设计师三木健为日本北雪/平和纸业有限公司设计的形象宣传海报(图5),通过“snow”意象性地塑造出形似雪山的立体空间文字,充满了虚幻而空灵的意境美,不仅寓意着公司的形象,更留给了观者无尽的遐想空间。在海报实际设计运用中,文字图形美的这三个方面其实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的。例如,将文字形态按照疏密、大小等形式组织编排,既可以塑造出文字的三维空间美感,又可以让人感受到文字的组合形式美。在海报设计过程中,展现好文字的图形美,可以让让人观者更为艺术性地感受到海报带来的视觉魅力。
丰富文字图形美——把握文字的特征
在追求海报设计中文字图形美的同时,不应忽视对文字结构、形态和组合等特征的把握。这里以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汉字、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三类文字符号为例。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历史悠久;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作为文字的基本符号则最为常见,世界上适用范围最广。在文字图形美的表现上,三类文字符号自身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在海报设计中,把握好各类文字特征,设计者可以更艺术更创意地展现文字的视觉魅力。
(一)对文字结构的把握
在海报设计中,我们通过对文字的图形化,将文字的笔画穿插变化,产生不同的结构,可以创意表现出不同的文字图形美。汉字以单个的文字作为基本单位而独立存在,很多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挑、勾等笔画结构组成,每个文字本身就是一个方形框架结构体。拉丁文字和阿拉伯数字则包括26个字母为单位和由0到9的数字单位,单个字母或数字在构成结构上相对简单,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海报设计中,利用对文字结构的把握,就可以使海报主体文字结构产生出丰富变化的构成形式美。
(二)对文字形态的把握
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字,具体体现在对自然和人本身运用直观描绘的方法上。汉字能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将纷繁复杂的对象筛选删除、浓缩提炼。其文字形态有着鲜明的视觉形象,图画示意性强,更有利于对文字图形美的发挥与表现。相比而言,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属于表音文字,文字的单个形态往往与涵义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文字形态特点较为单一、重复,文字图形多展现出韵律美的视觉效果。
(三)对文字组合的把握
海报设计中为了信息传达的目的,文字常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汉字的方框结构以及其独立的个体形态,使得文字组合受到一定局限,但由于单个汉字的结构有着丰富的变化,所以汉字的文字组合显得更为丰富多样,在文字图形美的表现方面当然也会更具挑战性。而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的文字组合则较为单纯、灵活,其对文字图形美的塑造也较自由、多变。可以看出,各类文字符号有着自身不同的特征,海报设计中,把握好各类文字在结构、形态和组合上的特征,可以帮助设计者更好地、更为艺术多样地展现文字图形的美,丰富海报的创意与表现手段。
结语
关键词:海报设计;创意;表现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081-02
海报的发展已经有一百余年历史,海报艺术几经兴衰。如今社会中,“海报设计”不再是仅仅为了促销商品,他的作用更多的在于“思考”,或者以艺术化的手段引导人们去思考、探求。通过创作海报来表达自己的艺术倾向,通过海报来交换彼此的观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并改变着公众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影响着大众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承担着应有的社会责任。――由此而言海报设计中的创意就是其精髓所在。创意,是海报设计的灵魂,它以独特的视角明确招贴的诉求重点,突出表现主题,并具有深刻的内涵。
那么什么是创意呢?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大智大勇的同义;是导引递进升华的圣圈;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宏观微照的定势,是点题造势的把握;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网络上对创意的解释有很多,就笔者的理解,创意的本质就是改变。一个伟大的创意能改变大众文化,转变我们的语言、思维及生活方式。
对海报设计而言,创意是通过设计者的构思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出能展现主题的画面与意境。优秀的设计师,都是创造性思维上大胆探索前进的开拓者。
一、悖论思维
由一个自明的出发点经过严格的推理链结果导出矛盾,就是悖论。创造物理上不可能实现的事务或空间,是悖论最奇妙的效果。悖论反映了我们思维方式的深刻性,它已在人类思维的许多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悖论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探索创造奇妙的图形世界。埃舍尔就是这方面的先驱大师,他常常利用二维空间里的视错觉来创造立体空间里不能成立的景象。当今世界极负盛名的三大平面设计大师之一的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先生,一生创作了无数海报作品。而他的海报作品更是把这种悖论思维发挥到了极致。如福田繁雄的《F》海报系列,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对该字母进行变化。该系列作品都是以"F"为基本型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这种作品往往趣味盎然,犹如视觉魔术,给人以惊奇,又有几分荒诞的意味。
二、同构图形
所谓同构图形,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新图形,这个新图形并不是原图形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超越或质变,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予观者丰富的心理感受。
格式塔心理学家的试验表明,当一种简单规则的形呈现在眼前时,人们会感觉极为平静,相反杂乱无章的形使人产生烦躁之感,而真正引起人兴趣的形,则是那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稍微背离规则的图形,它先是唤起一种注意或紧张,继而是使观看者对其积极地组织,最后是组织活动完成,开初的紧张感消失。
同构图形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元素替代和正负图形
元素替代通过寻找图形与图形之间的相近性,进行某种特殊的组合和表现,从而产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奇特的图形。在生活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破坏了这种规律,就会产生荒诞的感觉,而替代图形恰恰就要利用荒诞和奇特造成出人意料的震惊效果,意在加强人们对事物深层意义的理解。
读大学的时候,被德国著名设计大师金特・凯泽先生的作品所发射出的光芒所震撼。他的海报作品更多的给我一种立体的空灵,一种空间的飞跃感,以及折服于他对吉他、金属、树木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事务的超高的空间想象力和驾驭能力。金特・凯泽先生关于爵士乐作的系列海报,运用的均是小号这一乐器为创意源泉,但在表现的形式上则完全摆脱了单调的平面手法,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将小号与树木、女人腿和金属进行同构化处理形成了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新图形。
正负图形是指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造成在一个大图形结构中隐含着两个小图形的情况。一般来说,展现图形必须具备图形和衬托图形的背景两部分。属于图形的部分称为“图”,背景的部分称为“地”,“图”具有明确的视觉形象和较强的视觉张力,“地”则给人以虚幻、模糊之感,从空间关系上来说,“图”在前而“地”在后。但是,如果把“图”与“地”之间的分界线进行巧妙的处理,变成两者都可使用的共用线,便会产生一种时而为图形,时而为背景的现象,这就形成了正负图形。
最有代表性的正负图形就是太极图了,太极图形由黑白相生、首尾相连的阴阳鱼构成,寄寓着东方式的阴阳哲学。太极构图给人的感觉是动态中的平衡,是东方文化的一种视觉特征与记忆符号。太极图本身是具有生命力的,那些以此为构图模式设计的标志图形,同样延续着这种动态平衡的力量和美态。
三、解构思维
结构思维是从“解构主义”中演化而来,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解构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他的基本立场是崇尚自由与活力、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元化的差异、反对一元中心和二元对抗,进而反对权威、反对对理性的崇拜。它的实质在于对结构的破坏和分解、解析和重组,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创作手法。海报设计中的解构思维就是反常规的正统美学思想,不追求形的完整以及形式美法则,图形可以是破裂的、错乱的、不稳定的、不均衡的,在一种错综复杂中传递新的信息,传达另类的美学思想。
美国设计师保罗・兰德的IBM海报就是很好的例子。海报中一个眼睛、一只蜜蜂和一个M代替了IBM传统标志。保罗・兰德在创作时不是用简单的英文字母来设计海报,而是把原有的字母元素进行意义上的分解,通过各种图形符号重新组合,体现了IBM公司追求创新,不断进取、辛勤工作的企业精神理念。
靳埭强设计奖“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中的金奖作品《温故系列海报》也是很好的将传统的图案解构,工笔与写意巧妙结合,将传统图案在独特奇异的容器上表现于平面二维空间的重构。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与解构、求变求异的设计创意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需求,带来了海报设计的新形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纵观所有的海报设计,文字一直都被广泛地应用到其中。而且,随着海报设计的发展,“文字”逐渐图形化,甚至在某些海报作品中直接充当起图形的角色。现今,设计师逐渐注意到了“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他们开始寻求不同的方式来使文字的视觉形式语言得到加强。在对文字进行处理时,设计师总是力图做到在融入人情味的同时也保持了文字特有的哲理性,从而使观者更容易被打动。文字或是被变形重组,或是通过夸张表现出独有的趣味性。而海报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也会随着文字功能从“叙述”向“表现”的提升而显得强烈、显得直白。随着设计师对海报中的“文字”设计的不同尝试,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诠释文字的方式。1.通过对文字进行适度的收缩或扩张,或是对其笔画进行增减调整,展现出文字本身的结构与形式特点,使作品独具特色;2.将文字置于图形的功能位置,使海报设计显得活泼、有趣;3.使字体意象化。通过将文字与图形的巧妙融合,使文字的图形化表达更具有文化内涵,从而使海报设计能与观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获得观者的认同。随着海报文化的不断完善,设计师越来越注重文字的表现魅力,也致力于去挖掘更好的表达方式,从而在海报设计中展现出文字的独特性。
二、文字的民族性
人类的任何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文化中进行的,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文化中所共同形成的社会审美、社会习俗等的影响。而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艺术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染上民族性色彩。究其根本,民族性又是什么呢?民族性是深植于民族精神中的,是人们对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不断探究的成果,它概括地反映了出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核,它向其它民族展现着独有的性格与气质。它使得民族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能保持自身民族的精神气质而不被同化。它浓缩了这个民族在某一时代的精华特征,并深深烙印在其民族中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创造中,包括民俗民风、等,使其在不同的时代中体现出一脉相传的特点。而文字,作为人类记录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深刻的民族性更是不言而喻。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而文字是民族“书写”的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并在长期的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发展,从而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它是人类约定创造的视觉形式。文字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吸纳了各自民族的思维特点和美学内涵,体现出独属于其民族的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但是,设计者往往忽略了文字的民族性,忽略了其作为民族身份的表征,而是如前面所提到的,只将设计的重点落在将文字图形化,使其适合于海报的画面排版。
三、突显文字的民族性
在公益海报中的必要性的确,大部分的人会认为,一幅公益海报,有些时候只靠图形进行传达即可,文字显得画蛇添足。但在此,我们强调的不仅仅是其对内容思想的传达、对排版构图的作用,而是其民族性的表达,其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肯定。而文字的添加又是否画蛇添足,个人认为,这是设计者的排版功力问题。正如图一海报所示,“Victory”这一单词所承载的信息传达功能并非至关重要,但其文字的放置亦不显得突兀或不和谐。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文字的民族性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必要性。
(一)由公益海报的国际性
所决定的基于前面提到的公益海报的创作内容,决定了它与其它商业广告的指向对象的不同,也决定了公益海报具有国际性。商业广告往往针对特定的群体,传达对象是其消费者,商业目的明确。而公益海报则不同。公益海报传播的对象并不局限于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而是针对不特定广泛人群的内在精神需求。其往往超越民族、超越国家,没有过多的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从海报中去感受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因此说公益海报具有国际性。也正由于其国际性,公益海报更应该在其传播中保持其民族性。
(二)由现今海报的表现形式、手段所决定
在现代的海报设计中,其基本的理论已经相对完备。所谓的极简主义、现代主义、波普艺术、包豪斯风格等已被普遍了解与应用。基于这些设计资源共通性,同一种形式风格、同一种图案、同一种元素都可以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设计师所使用。或许这些设计能成为好的设计,成为能够交流的设计,但却没能显示出自身的身份。个人看来,这不是一种完整的设计。真正完整的设计应该具有自身的民族身份。而具有民族性的文字恰恰是最具代表性,也最能说明身份的元素。在此,以日本的设计为例子。在现代设计中,日本被认为是拥有强烈自身设计风格的民族,非常成功的使其设计在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现代元素。其设计,已经渐趋成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趋于成熟并拥有自身风格的民族,一旦将其设计中常用的传统元素剔除,那么人们又能否对其设计所从属的身份进行辨别呢?就图一所示,这是日本福田繁雄所创作的反战海报,采用的是极简主义。一般的观者基本上都可以读懂其含义,但却不一定能辨别出这张海报出自哪个民族,无法辨认出这是一张日本的海报。让我们再看看图二,这是日本东京地铁里的海报。毫无疑问,一般的观者都能迅速地判断出该海报为日本的海报。为什么判断上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事实上,这两幅海报并未能从风格上体现出过多日本的风格特点。而我们之所以能对进行准确地判断,都源于其日文的使用。如果将画面中的文字用日文再表述,我相信,观者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由此可见,文字对表明公益海报所属的民族身份的重要作用。
(三)图形、图案在身份性表达上存在缺失
“没有文字的海报是存在的,因为超越语言的‘一看即懂’是视觉沟通的最终目的,但没有文字的平面设计,却总会让人觉得缺乏现实感。”我们承认:图形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明海报的身份,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失。如图三所示,该海报是一系列的反战海报。如果说让人去辨别这一系列海报的所属身份,那么,大部分人肯定会认为这些海报出自于西方国家,而不会认为该海报的创作者为中国人。即使我们不能立刻反应出斯大林等人物,但我们至少会根据这些图形来反应出创作者大体的对应地域和对应国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呢?这是由于以下海报的图形图案具有很强的识别性、身份代表性。但同时,这样具有鲜明个性的图案元素在国家、民族的使用上却不存在限制,它同样能为其他人所应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创意。然而,文字则不同。人们多少都对自己文化中的文字更具有归属感,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设计者并不会去刻意使用其它文化中的文字(英文除外)。举例而言,当设计者看到一种有趣的文字表现,他首先想到的是套用其风格,而非文字本身;但如果对象是一个有趣的图案,可能会直接使用该图形。由此可见,相较与文字,图形图案的民族归属感相对较弱。
四、结语
文化不是一个固化的概念,文化的形态繁复多变,各民族的文化也各具特色,并且随着内外因的作用不断产生变化,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化形态入手,把握各民族、各时代文化间的联系点和共同性。文化是共享的,是某个特定群体成员共享的理想、价值以及行为准则。然而文化也是可以习得的,人们与文化一起成长,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也可以形成交集。我们总是强调现在处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各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伴随着这一转变也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文化的交流最终落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是,尽管中西方的存在差别,大部分中国人不懂得基督教的教义,这并不妨碍我们以圣诞节的名义过一次节日;尽管西方人很可能不太清楚公历与农历的区别,这也不影响他们与遍布全球的华人华侨一起,享受春节的喜庆气氛。
二、海报设计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性与同一性
海报也叫做“招贴”、“宣传画”,英文名为“poster”,意指张贴于纸板、墙、大木板或车辆上的印刷广告,或以其他方式展示的印刷广告,它是户外广告的主要形式,广告的最古老形式之一。也有人根据poster的词根结构及掌故来剖释招贴的词义,认为poster是从“post”转用而来,“post”词义为柱子,故poster是指所有张贴于柱子上的告示。没有一本中文词典对“海报”一词作过专门解释,但据传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依此而发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一)海报中的文化同一现象
文化的传递是以符号为基础的,比如语言文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符号,借助语言文字,文化得以代代传递,也能够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中去。符号按照感官不同可分为听觉符号、视觉符号与触觉符号,语言属于听觉符号,而文字则属于视觉符号,图形图像也是重要的视觉符号。海报具有画面大、宣传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以及远距离视觉效果强烈等特点,是极好的文化传播载体,也是平面设计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内容丰富、主题表达明确、传播途径多样、展示简便、对于环境道具并没有过多限制,所以广为流传。我们熟知的许多国际平面设计师都在这一领域都有突出的代表作品。众多国际性的平面设计比赛也是通过这一表现形式来进行的。连续举办了七届的国际大学生反对皮草海报设计大赛,要求参赛者需要用原创海报作品引导消费者思考皮草服装的道德问题。欣赏最终获奖的优秀设计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国家的海报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到相似的构想或者相似的图形元素,也就是说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环境的大学生们,在立意和素材的选取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例如,2007年的第五届比赛,大赛主题为:“FashionVictims”时尚的牺牲品。中国赛区获奖作品中有三件出现了衣架这一元素,美国和加拿大的获奖作品中各有一件是以衣架为创意元素的。这一现象说明,在设计之初,中外学生选择海报创作元素时,都不约而同地从时尚联想到了衣架,并采用了或实物拍摄或手绘勾勒或异图形构成等表现形式运用在自己的海报设计作品中。
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历史进程中,各国人民间政治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作为一名设计师,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最广泛范围地传播,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因此,常常会采用大部分人可以接受并理解的图形元素。第二届“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中的金奖作品是一幅名为“暖”的反战海报,背景中央写着战争的英文单词“war”,旁边是一颗破碎的心,看起来犹如一对小小的翅膀,翅膀上顶着一个光环,如同血色天使一般。画面下方有一排主题语:请不要让这对翅膀飞走。整幅画面色彩斑驳,让人联想到战争带给人们的创伤,而在这一片萧索之中,这颗小小的红心温暖了观者的心灵,让人在沉重之中悟出些别样的味道。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却是国际通用语言;大部分中国人并不笃信基督教,但是大多能够识别天使的典型特征。因此,这幅作品能被国内外大部分观者解读。由此可见,尽管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背景下成长,国际间的交流却日益密切,如今东西方的年青一代在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甚至思维方式上有着逐渐趋同的态势。这既是设计师们的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元素创作作品可以提高作品传播的广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数观者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仅仅利用文化同一性设计海报,难免存在太多创意“撞车”的风险。因此,两者间“度”的把握相当重要。
(二)海报中包含的文化差异使其各具特色
纵观海报设计发展历程,国际知名平面设计师们的海报作品大多含有和本国背景文化相关的、独特而具有个性化特色的视觉语言,并逐渐将其发展转化为强烈的个人风格,让观者一看到海报画面就能够明白是设计者是谁。老一辈日本著名设计师田中一光为日本传统戏剧———能剧所创作的一系列海报流传甚广。能剧是日本民族戏剧的第一个剧种,它是由从寺院神社节目助兴表演中脱胎出来的“猿乐能”演变而来,在日本戏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能剧出场人物较少,以剧情的表演为中心,是一种象征剧。扮演剧中人物的演员都戴假面具,这是能剧区别于其它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剧就是从选择面具开始的。田中一光的能剧海报大部分都采用了面具作为主体图形,在表现手法上,他用大面积的几何色块将原本复杂具象的面具与头饰进行归纳,概括其主要特征,并采用高纯度补色,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除了利用几何色块塑造能剧面具来创作海报之外,还有一部分能剧海报则是将文字甚至笔画作为主要创作元素。这些文字往往是戏剧中某章回的内容,通过阵列的方式排布在画面上;或者是将剧名的笔画在不影响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拆分,分布在画面中;有时还会用相应的色彩区分不同的剧目。
田中一光在海报设计中采用了大量日本传统形象和民族元素,而这些元素却是通过相对较为现代的几何形态表现出来;海报中补色的应用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华丽能剧世界,又通过巧妙地划分与间隔体现了层次地交叠,使得海报画面形成了类似西方透视效果的空间感。这是传统与现代、文化差异与同一性的极好体现。也许有人会说,现如今距离田中一光的全盛时期已经相隔甚远,而能剧本身就是较为传统的文化领域,难免在海报中会出现一些独有的民族文化符号。那么,新锐伊朗设计师Me-hdiSaeedi则是另外一个鲜活的例子。MehdiSaeedi的作品中总是包含着波斯文字和传统人物形象等民族元素。比如他为三位伊朗女性艺术家油画展所作的海报《三种伊朗人的面貌》,利用波斯文的大小以及书写角度的变化组成三张相互联系的女性侧脸,完美契合了主题。他认为,波斯文与拉丁文字在结构上非常不同,拉丁文字处于两条平行线之间,方块字的结构更容易处理好平衡的问题。而波斯文字则比较机动,字母的组合更为随意,设计师们可以用更加创新的方式进行设计,图形化效果较拉丁文字更为明显。他另一幅海报作品《伊朗印象》是为伊朗摄影师作品展而作的:画面主体图形是一名缠头的伊朗传统男子的形象,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作为一名曾留学英、法两地的设计师,MehdiSaeedi明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波斯文的识别性有限,所以,他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以英文标注的主题,并与原有的波斯文字有机结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努力将这两种文字的特点结合起来”。MehdiSaeedi通过他成功的海报设计作品告诉我们,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往往能够擦出意料之外的火花。
(三)中西方文化碰撞所产生的“化学效应”
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的海报设计作品,有许多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而这种中国味儿,又通过简洁易懂的现代设计手法表现出来。他本人对此谦虚地回应:“基本上我的东西都是很表面的。但是为什么我弄得这么好,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文化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好让中国人和老外都觉得有味道。但并不代表我对中国文化了解多深,你只要多问我一句,我未必可给你一个更深入的答案。”而采用这样不同文化融汇的设计理念来完成作品就是希望通过国际性活动“表达中国文化与品位,通过这种展现,将中国人的尊严在国际舞台上拿回来”。观其1990年在东京举办的“EastMeetsWest(东方汇合西方)”个展海报设计,画面主体为一个书写于沙地上的篆体“东”字,细看可以发现,这个充满传统味道的东方文字笔画结构却被拆分为四个英文字母“EAST”,这正是英文中“东方”的意思。如果换一个角度,将海报倒置,文字笔画则又组成了“WEST”,变成“西方”的意思。他将英文单词中的“东方”与“西方”巧妙融合在同一个古老的中国文字中,既将此次个展“EastMeetsWest(东方汇合西方)”的主题涵盖在内,又体现了东西方的交融汇聚。画面整体为暖黄色调,砂砾中的字体刻画体现了古老东方文化历史的神秘与沧桑。
陈幼坚为“香港东西”之香港设计师七人展所设计的海报,也同样充满了不同文化碰撞而产生的灵感火花。浅色的画面中心位置放着一杯热茶,那是一只由寥寥几笔毛笔笔触勾勒出的典型中式瓷制茶杯,杯中却泡着袋泡红茶。红黄两色组成的标签让人联想到有着“世界红茶之王”美名的英国经典品牌———“立顿”,只不过标签上的文字已经替换为此次展览的主题内容。杯中的茶水冒着热气,这升腾的气体由彩色线条组成,似乎意味着在东西方文化共同熏陶渗透下成长起来的香港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必将通过此次展览的呈现,在设计界大放异彩。海报色彩素净,画面主体突出,简洁而不简单,蕴含内容丰富而隽永。糅合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设计美学并不只是香港设计师的“专利”,大陆设计师们同样有感于东西合璧的独特设计韵味,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海报设计作品。深圳平面设计师刘永清设计的一组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海报设计中,他巧妙地将中西方文字融合在了一起。画面中“百花齐放”与传统花卉图形结合,“百家争鸣”四个字与孔子像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这八个字的字面含义。两幅海报乍一看平平无奇,仔细回味时则发现主题文字另有乾坤———汉字的笔画是由英文字母组成的,不同英文字体也使得中文字体呈现出类似宋体和黑体般不一样的字体效果。东西方文字通过设计师的处理,巧妙结合在一起,在画面中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和谐视觉效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