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设计学

艺术设计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艺术设计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设计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参赛收益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既是教师教的实践环节,也是学生学的实践环节,更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益处非常多,落实得好往往可以取得“一箭多雕”的效果。下面就据我所理解的分几方面来讲述。

一、学生收益

学生设计作品参加比赛是个有目的的学习过程,是个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潜能、激发创新精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接触的是一项完整的设计项目,因为任何一次大赛都有主办单位,主办方的前言、目的,大赛的内容、主题、口号、宗旨等,大赛的参赛对象,参赛要求,参赛作品规格,参赛时间,大赛交流会活动,大赛奖励等,这些都是对参赛对象一次真正的水平衡量和提高。因为学生每参加一次大赛都是以非常认真的态度投入到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认真按大赛的规格、要求来完成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比平时做作业更仔细、更投入,往往会广泛地收集跟参赛作品有关的信息内容来完成作品的创意;也会更主动的和同学、老师、同仁等交流探讨,充分调动设计思维;有时也会和大赛主办方相关人士咨询参赛的一些信息,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完成参赛的作品。

由此可见,学生在这个参赛过程中的学习是个积极主动的、多维度立体的学习模式,是平时一般传统的、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教学模式所不能及的。第一,在参赛过程中,学生所面对的大赛主办方就好比以后参加工作时面对的具体客户;大赛目的、内容和要求好比是客户的要求;提交参赛作品的时间好比客户要求提交作品时间;大赛的奖励奖金好比客户应付的设计费用。这些环节既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实战活动,也是一个设计专业学生按社会真正需要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是两全齐美。第二,在创作参赛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收集信息,无形之下阅读了别人的优秀作品、案例,这样就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设计修养,提高审美眼光。这些如果在传统式的平时老师吩咐学生去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大部分是不太会去做的。这里面就存在了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区别了。第三,学生为了自己的作品能获奖,就会主动找老师指教、建议、点拨和批改,与同学交谈并从中获益,甚至会主动找比自己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同仁等讨论如何创意设计。这些是学生平时课堂上所不愿意花心思,也不会去做的,而此时却自然而然的做到了。第四,在设计参赛作品过程中,学生最大的愿望是能获奖,其次是能入围,最后是自己设计的作品能参与这次大赛活动也是很欣慰的。因为在任何一次大赛中,任何一位赛手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优秀的、成功的、伟大的。如能获奖,一般大赛都有奖励,或丰厚的奖金,或精美的礼品,或光荣的证书奖状,这些虽然是身外之物,但它是对选手付出辛劳和努力的奖励或鼓励,有时也会带来荣耀和成功的机会,在毕业以后谋职时何尝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

二、教师收益

教师指导学生参赛是艺术设计教学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型教学方式,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良好机会。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是把教学从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平时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理论灌输式的,而现在则是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当中可以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教师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其次,大部分的大赛都会设有一个优秀指导教师奖,这是对指导教师的直接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些艺术设计院校把这一点直接列为年终评价、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而且也实行一定的奖赏和鼓励措施,对其教学成果加以肯定。三、学校收益

艺术设计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大赛,学校学院也是直接的获益者。第一,学生参赛无论获奖与否,都是作为该院校的一名学生参赛,代表了该院校,就大赛组委会和组织者来说,他们知道有这么一个院校,如学生、老师有获奖的话,则会更进一步了解、熟悉该院校。第二,任何一次大赛都有大赛宣传的媒体,而且大赛的参赛者都来自五湖四海,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有设计师、学生、老师、自由职业者等等。在这个大舞台里面,可以得到广泛的交流、勾通和了解,无形之中,学校学院的社会良好知名度得到了一次扩大和提高。第三,学生参赛获奖,指导教师获奖,会提高学校知名度,无疑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也得到了加强,影响力得到了传播。从长远来说,学校学院的教学教育得到了发展,师资和生源质量得到了扩大和优化,有利于院校的学科建设。就这一点看,国内有些院校做的比较成功,据本人所知,近几年速猛成长发展起来的职业技术学院,他们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参加大赛,以其来提升自己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还有就是一些正处于改革或评估时期的大专院校、独立学院也积极鼓励学生参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增强实力,以便取得改革的成功,顺利通过评估。第三,学生参赛不管结果如何,对自己、对所在院校都是一次有益的学习活动,如果作品能入围或获奖,那么在毕业时学校可以向用人单位推荐。用人单位通过了解学生的获奖成果,便能大概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相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这个层面上讲,其有助于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如今,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以及就业岗位的好差,已经成为评价该院校综合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总结及建议

综上所述,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参赛,获益是多方面的。学生、教师和学校三者都受益匪浅。通过参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态度更积极、学习效果更显著。通过参赛,指导教师更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研究的具体实施。通过学生参赛,学校扩大了影响力、知名度,提高了综合力。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参赛这个教学实践环节,特别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全国各大艺术院校都在锐意改革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以便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而鼓励学生参赛是直接又实际的改革措施和方案。

艺术设计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办学特色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教育部对原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将原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装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整合,设立了一门新专业——艺术设计。由于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这也使得该专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门迅速发展壮大的新专业,国内绝大多数院校均纷纷开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100多所大学或学院设有艺术设计专业。

然而,当人们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回顾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历程,却不难发现,伴随着中国20多年来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激烈变革,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在经历着一场爆发性的突进。今天,无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数量,还是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数量,还在以几何倍数激增。办怎样的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如何展开,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为摆在许多人面前的问题。这其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是许多学校正在艰难探索的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之初,许多学校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觉得有生源,市场又需要,因而一哄而上,唯恐错失发展良机;另一方面,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涵盖了原有的装潢、室内设计等多门专业,因而许多学校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后,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人云亦云,大家千人一面,以至于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向成为大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主流方向,课程设置也是大同小异,大家几乎按照一个模子在培养学生,结果是平面设计、环艺设计的学生满天飞,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那么,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色谈起。

一、关于特色

关于“特色”一词,《辞海》中并无解释,只有对“特”字的释义。“特”是多义字,其中有一种解释是“独”的意思,出自《庄子·逍遥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引申为“专一”。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认为,所谓特色,应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特征或标志。换句话说,特色就是与众不同,是在相互比较中凸显出来的。特色既是一种差异,更是一种优势。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所谓办学特色,是指优于其他相关学校的独特品质,是一所学校办学历史的沉淀,是传统和风格的长期积累。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人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

放眼世界,我们不难从发达国家中找到实例。如同美国多元的社会文化结构,美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呈现着明显的多元化状态。各个学校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如我们既可以看到像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这类重视学生思辨能力、个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精英教育模式,也可看到类似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设计学院一样设在理工大学氛围中的重理性、重功能的艺术设计教育,当然还有在纯艺术氛围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如库帕联盟等。正是这些形形、各具特色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广泛选择的余地,也为社会的需求提供了广泛的专业人才。

二、准确定位是寻求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

笔者认为,研究“办学特色”,必须把握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准确定位。而定位,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而言,就是要懂得取舍。只有通过对各自学校具体情况的客观分析,做出较为理性的定位判断,才能逐步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商学院为例。首先,关于学校情况的分析是:建院时间短,办学历史不长,学校名气小;但学校为典型的商科类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与市场接轨较紧密,如市场营销、广告学等,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劣势(学校名气小,报考生源质量不太高,学生在起跑线上就比对手要弱),因而并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为如果这样做,很有可能不但在专业素养上赶不上人家,毫无优势可言,而且又会丧失发挥自我的某些特点和长处来形成差异甚至于形成比较优势的时机。与此同时学校也看到了自身的优势,即处在学校大的商科背景下进行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可以努力使艺术设计专业与现代商科的各个分支、专业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优势互补,并产生一种交叉学科的新优势。如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就是将艺术设计与广告学、传播学及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的知识相互渗透、交叉,从而形成了具有湖南商学院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模式。在具体办学过程中,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有意识加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传播学、广告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完成专题作业及参加专业竞赛时与广告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合作,使其在发挥各自所长的同时又能取长补短,学生的整体策划与创意、表现能力显著提高。如由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和广告学专业学生合作创作,主题为《雅倩佳雪防晒霜——躲避不是办法》的平面广告作品在全国9000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04年度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唯一全场大奖,充分显示了专业办学的成效。除此之外,艺术设计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学生合作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自2004年以来多次荣获国内外知名专业广告竞赛(如美国ONESHOW等)各种奖项,在国内广告业刮起了一股旋风,甚至于被业内人士称为“湖南商学院现象”。可以说,艺术设计与广告学专业的交叉融合,成为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的一个亮点。正是有了较准确的自我定位,经过十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正逐渐突显出来。

三、比较优势是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

如果说准确定位是寻求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那么,制定合理的定位策略,创造差异,从而体现出自身的比较优势,是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突出办学特色就是要避免在专业建设中的“大而全”“人云亦云”和“随大流”,要突出重点方向,要与众不同,要努力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状态。这也就是说要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先从某一个方向寻求突破,而后带动其他方向的相应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不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而这种特色一旦形成,就会在教育市场上形成一面旗帜,就会铸造成自己的品牌,就会更容易被教育市场认可而形成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就会形成“产出——有效产出——资源回笼——有效产出”的良性循环,并在这种良性机制下推动专业建设跃上新台阶。

以英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为例。不少院校十分注重与当地产业相结合,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人才,同时,又各自形成自己的专业学科优势与办学模式。如英格兰中央大学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的家具专业、珠宝专业,考文垂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交通工具、汽车设计专业,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玻璃、陶瓷专业都是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同时又是服务与地方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拥有巨大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

实际上,在我国,也有不少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通过准确定位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专业办学特色逐渐显现。如湖南工业大学(原株洲工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前身为1985年在全国首创的包装设计专业,其在专业办学过程中敢为人先,20余年来,始终坚持走有特色的办学之路,高举包装大旗,以包装艺术设计方向为重点突破口,结合学院工科背景(特别是结合了包装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较好地打造出了“包装设计”这一品牌。今天,该校培养的包装设计人才已遍布全国各地,有的也已经成为我国包装设计行业的精英。

艺术设计学范文第3篇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比较前沿的设计理念,在教师指导下,构思并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如何能让学生的作品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这就需要实践教学训练,让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其应用性较强,与现实的市场需求联系紧密,为此,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就需要利用实践教学的机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设计理念在实践中变为现实,并在实践中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可以直观看到的设计作品,这一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拓宽设计思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动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带来的便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也让文化交流日益变得频繁。艺术设计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我国大多数高校根据社会需要也逐渐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艺术设计人才,但人才的质量却是差强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方法较之社会需求相对滞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可谓日新月异,艺术设计作为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专业,必然要与社会发展同步,在作品设计上要反映这个时代的信息,这就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要求。当前我国高校虽然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教学方法上仍然比较陈旧,使得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相比市场需求明显滞后,这就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社会竞争力。

(二)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教师是学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习专业知识,并通过老师的正确指导,能够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学生的设计潜能。老师的言传身教还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当前,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专业知识不精,自身知识更新不及时;理论性过强但缺乏实践能力,很难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带来帮助和指导等。

(三)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艺术设计专业因其应用性较高,因此非常需要实践性教学,但由于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陈旧和师资队伍素质等问题必然会影响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而当前高校虽然对应用型教育较为重视,但在实践教学上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训练,这就很难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有所收获,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

三、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发展途径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既要培养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也要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建立并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尤其注重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进企业、进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和锻炼,掌握社会需求动态和先进的设计技巧,并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便于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心理辅导。为了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师的理论知识,还应该鼓励和安排教师多参加相关培训和知识研讨讲座,使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传授给学生,进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艺术设计学范文第4篇

(一)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

仿生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园林设计多是室外设计,有着广阔的环境背景和天然的自然环境气氛,在园林设计中使用仿生学理念,不仅能够体现出园林设计的匠心所在,还能使园林的自然感显得更加活泼和生动。很多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都极具代表性,例如,长春和吉林、哈尔滨等地的小区园林设计中,经常放置仿生的小区景观小品,如假山、仙鹤、小鹿等仿生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使小区的园林景观更显东北物产丰富的状态,也使得小区景观的审美价值有所提升。

(二)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

仿生学应用于家居设计,是家居设计进入后现代设计阶段以后盛极一时的设计理念。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被应用到许多方面,大到房屋的室内设计整体构思,小到杯盘器皿,都有仿生学的痕迹。与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有所不同的是,室内设计的仿生学应用经常表现在材料和生物理念上,因此大多数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作品,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作品的美感在于体现出生命力,审美的价值在于传达生命的意义。例如,现代设计家居设计中的沙发座位是有意凹陷下去的,靠背也是不规则的内陷型,还有些阳台椅是明显的蛋形,这些家居用品都给人一种舒适、安全、被保护的感觉,无论是从外形还是从使用感受上,都更像一颗“蛋”,这就是仿生学要表达的生命、安全的意义。

(三)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

服装设计是设计艺术中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服饰审美标准的提升,服装设计已经从简单的满足人们穿衣需要发展成为展示人们生活艺术的重要领域。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仿生学也成为人们直接表达穿衣理念以及对自然的态度的方式。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之中重要的一点在于服装材料的变革,科技的进步以及环保主义的盛行使得那些直接使用动物皮毛的服装材料发生改变,仿生学理念促使动物皮毛演变成皮毛的仿制品;另外,在服装设计中,许多裙装的轮廓与花朵的形状类似,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女性如花朵般的美丽,还有些服装设计直接将仿生动物安置在衣服上,如蔡康永在主持“康熙来了”的节目时,服装上经常停着一只仿生的鸟儿,以此体现他主持风格的活泼和睿智,这也是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

二、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一)展示艺术设计的自然魅力

大自然的魅力在仿生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界万物为设计师提供了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灵感与素材,并为设计思想的表现提供物的载体。师法自然,进而激发出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与思想火花,汲取自然界中生物形态优化!合理的一面,再运用科技成果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的环境,达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师借仿生设计固有的意义,将其出神入化地融合在载体意义上,创造出更符合人们心中理想的意境。仿生设计因其自然美妙的魅力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受到广泛的青睐。

(二)体现人类生存的基础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蕴含着造物者赋予的自然美感。例如对称美、自然重复、无序排列、有序无序的构成等等。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身体蕴含着比例的美感,有“黄金分割点”的呈现等。人类诞生之初就受到自然物象的熏陶,也形成了人类对于生物外表一定的审美取向。仿生学应用在艺术设计中,能够对人类生存的基础进行完美的展示,使人类的生活环境美感提高。

(三)使艺术设计的思想得以发展

仿生设计的运用丰富了社会的物质文明,得到了人们一直的喜爱。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仿生设计运用在陈设设计里,完全是现代工业社会心灵的解药,艺术家们正逐渐把眼光由繁复奢华的创意,转向大自然赋予心灵平静的力量。仿生设计把大自然的力量附属在了人们日常最贴近的环境,让人与自然时刻都亲近,把自然的平静带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让人感受和触摸到了大自然的质朴,宁静与温馨,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三、艺术设计中的仿生学未来发展

(一)仿生学应用范围扩大

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会随着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仿生学理念的理解而扩大范围。目前的仿生学主要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那些艺术作品中,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仿生学理念可能被应用在高精尖艺术设计领域中。

(二)用仿生学表达“人本”的创意理念

仿生学理念表达了人类对“自然性”的追求,因此,未来的仿生学将把“人本”理念的展示作为创意的基础,通过艺术设计去展示、追求人类需要中最基本的东西,使人们与艺术设计作品之间的共鸣不仅在于应用性,更在于精神方面的满足和交流。

四、结语

艺术设计学范文第5篇

(一)招生规模过大

部分高校在经济利益和高校“大而全”的系科建设的诱导下,导致招生规模过大。一方面,全国招生人数在万人以上的有56个专业,招生数量还在上升,并仍然以高于10%的涨幅逐年增加。其次,师资质量继续下滑。2012年专任教师6896人,在校生为64136人,比例失调更加严重,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几乎成了文化素质较低的考生的“收容站”,教学质量是否可以保证,确实值得商榷。

(二)教学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强调针对性较强地设置院校专业,高校根据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需要大量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但是受实际条件的约束,多数高校出现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并没有完全将国家培养计划落实,这就背离了国家对高校艺术设计的总方针,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不知道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一定要重视教学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的弊端,根据社会需求合理确立为培养目标。

(三)教学环节设置联系不密切

当前教学环节的设置只是一味地追求课程大纲设计的要求,课堂学习的知识得不到实践的应用,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没有将市场实践需求作为课程设置导向,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态度懒散。

(四)教师队伍思想素质薄弱

我国从事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师普遍存在思想素质薄弱的问题,有些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上不能正确发挥指导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低沉,这样必然会对教学效果有负面影响,学生们不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

二、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措施探索

(一)完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

首先,学校要将毕业生质量作为学校建设的重点内容来抓,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质量反映出的是艺术院校的办学质量。其次,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己经很深,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在高校艺术院校教学中要减少,因此我们要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基础课的重要性,避免好高骛远,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够使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结合市场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能够针对性较强地将不同种类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由同学们自由讨论,推行师生互动式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其次,教师应该提出与本节课关联紧密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体味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使得同学们在探索实际问题答案过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教师要实施实践环境教学,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融合,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实行案例教学法,通过校企联合教学,可以把一些企业内部实例分给每一名学生,将最后的作品成果送回企业部门由专业人员核定,这样才能够促进校企共同进步。

(三)规范实践教学,强化实践环节

艺术设计学范文第6篇

(1)艺术设计的功能美。在本质上产品实用功能和自身功能美并没必然联系。但是从主体上,实用功能对其审美评价具有重要影响。功能美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对其审美的评价,其中表现的东西是具有美感的。功能设计对18世纪以来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功能的错误思想进行了纠正。同时成立了一种简洁,现代的新风格,可对功能结构美进行深入挖掘。

(2)艺术设计的材料美。目前,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材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是现代文明重要支柱,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新型的科学技术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材料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在现代工业上艺术设计也离不开材料,要深入处理在产品结构及环境设计中,产品在形态,颜色,质感以及肌理方面处理,这样能够显示出新型材料重要特点。在运用较为适当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材料,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满足人类的需求,达到一种美的共享。对于不同材料而言,工艺手段也大不相同。正如常说的材美工巧,对于不同的材料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产品的功能性和美感具有直接影响。对于手工产品而言,需要制造者真正去触摸材料,深入了解材料自身的性能,整点,质感等。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本身的质地优势。例如在我国典型古代家具中,明式家具是展示出最好质地美的家具之一。对于不同器材,在一些选材,制作方式以及加工技术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征。要深入了解材料自身的特点,最终达到能够传递更多美的信息,在产品与人类中间让生产和艺术达到高度统一。

(3)技术和功能在本质上是不可分开的,而且两者还具有一定的内涵。在审美价值的本质和形态结构上,形态美能够做出明显界定,相对于功能美能够在审美价值的表现方面做出相应界定。通常来讲,美学中技术美在思辨方面更具有操作和应用的性能。随着物质生产和产品文化中对美学的应用。技术美学,文艺美学和审美教育三者,共同作为美学中应用学科。在生产方式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美学在社会和技术存在科学内相互渗透,融合,达到技术和艺术真正统一。美学原理中,技术美学真正达到了物质生产和生活中具体化,又能够在美学上对设计观念进行哲学的总括。技术美学中包含了很多方面,综合体现了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问题,其中还包括在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4)艺术设计的科学美。艺术设计中科学美是一种较为独立审美状态,体现了一种理智问题。在形态的角度上对科学美进行思考,其中包括科学伦理美以及科学产品美。在创作学中进行思考,又包括理论创造美和科学实验美。科学方面的美感并不是积极体现在研究成果上的,而最注重还是科学创造的过程。科学美必须经过理智所能够深入体会。这样也表明了科学的独特之美。科学美并不是自然所存在的,更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领悟和感知。在此种美感中,最主要的体现了自然的和谐。无论是在外在还是在内在,均能够享有一种美感,领会更为全面美。科技美也能够作为美感中一种高级形式,在总结出美的规律后,进行创造。在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心理中达到了较高发展阶段。在客观上的,在人类创造的科学发明中,是通过不断发展的,总结出自然规律中的创造的形式与成果。在低碳环保的大形势下,应遵循内外空间条件和自然条件一体化的理念。真正实现设计的科学,专业化。例如北戴河美术馆建筑就深入遵循了这一理念。具体为:

(5)艺术设计的装饰美。艺术源于以装饰成为的标志。在艺术史中,装饰艺术一直在不断前进。在手工创作时代中,一般主要是通过对自然形态对产品的外形做出形状上装饰。在工业革命时期,大多数艺术运动都是围绕着装饰及被装饰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的。在观念上视觉和功能美学上都存在一定的更新。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装饰艺术是焦躁的艺术形态。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装饰艺术占有重要位置。

二、艺术设计美学的特点

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常会存在这样的看法:主观上,设计只是一种心理活动,再通过创新使得形成的要求对象及对其进行调整,对观念进行转变成为一种外在的形象和产品。与此同时会需要物质手段和技术,以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创造形式。进行艺术设计的核心是源于创造的,在创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并不是单纯进行欣赏,区别于纯艺术形式。艺术设计是通过一种为人造物实现的,出发点也是“人”。这样的在设计中要尽量满足于人类基本审美的习性,达到艺术和技术,实用和审美的统一。设计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艺术本身的设计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设计美学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艺术集中反映了对现实的审美,并增强了人类自身的审美观。在艺术美学的特征下,将人与自然,现实以及社会进行充分的掌握。美学也是以艺术为中心的,通过艺术对现实和意识的审美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不断深入,这种艺术美学形态也不断深入,丰富起来。

三、结语

艺术设计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制作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020-02

艺术设计制作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自身的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设计技能主动参与设计制作。设计制作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构建自然与环境、人类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生活的呼应和协调。因而设计创作具有广泛的、高度的实践性,而这个实践要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效参与、全心参与来完成,要使学生能主动结合实践,展示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创作设计作品。学生在设计制作学习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参与的培养,使学生不仅会学、会用,而且要有全身心投入参与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领悟内涵,有效应用,提升品质。

一、艺术设计思想、设计理念的教学

艺术设计制作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每个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现存的公式,也不可能所有学生的设计作品都统一到一个思想、一个理念上来。教师教学也只能引导,更不可能把教师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强加于学生。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对设计创作的设计思想、设计理念有个人的思考,教师在设计创作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个问题,要求学生不要仅套用一个思想、一个理念,而是拿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

二、设计构思与构图的教学

设计构思与构图是设计制作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完美的构思与构图才能使设计作品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构思与构图二者关系密切,是“意”与“象”结合的过程,建立在设计思想、设计理念上的巧妙设计构思与构图,才能引起观众审美共鸣和审美愉悦。教师教学中要辅导学生积极参与构思和多练构图,学习、讨论运作并用,首先参与构思与构图的统一性思考,构图必须建立在构思的基础之上。但构思又必须与构图相统一性,思想的表现与形象的展示有内涵的联系,构思完美无缺,才能使构图没有空洞贫乏之感。第二、参与构图结构形式与构思内容相一致的讨论。构思的内容要在构图结构形式上得到充分体现,构图结构形式与构思内容必须有衔接。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知识,加强学生的交流。第三、参与构思内容与构图练习相协调的运用,有理想的设计构思,要通过巧妙的构图来完成,构图练习运用很关键,让学生多练习构图,多画、多改、多变、多参与是使构图效果不断完善完美的途径。只有要求和辅导学生多参与设计构图的以上环节,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构思、构图能力。

三、设计制作技巧教学

设计制作技巧是使学生把自我设计技能转化为设计艺术作品个性发展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技巧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技能和个性,不能一个公式套用,要给学生思考、发挥自我的能力留下足够的空间,多提高学生,让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用较理想的传统技巧和个人的个来更好地创作作品,提高学生设计制作技巧运用的能力。

四、艺术设计制作的实践环节教学

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设计制作教学中实践环节是使学生设计知识和技能与社会运用的有效衔接的关键,教师在设计制作教学中要建立学生设计创作实践锻炼的场所,创建良好的设计创作环境,激发学生设计制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运用设计知识和技能参与实践中的设计构思、设计表现、设计创意,形成学生自我设计与实践运用相统一的最佳构图、意境的效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联系实践设计的参与意识。实践中可组织学生建立模拟装潢设计公司、企业设计中心,或设计运用工作室等,把设计制作与社会服务运用紧密联系,让学生参与模拟运行过程,参与了解和掌握现实中设计创作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拓宽学生的见识,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能力。

五、艺术设计制作教学中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授课模式,学生没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在设计制作教学活动中,必须构建双向、互动、讨论的教学模式,因为设计创作教学不只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所以师生之间要建立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和引导与探讨的关系,教师的引导要充分到位,学生个性展示也要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多提供学生多元化的参与学习和运用要求,利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思想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艺术设计制作训练上强化学生学习

设计创作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一件好的设计创作作品的产生,是要经过多次反复的构思、构图、制作、提炼与再制作,所以教师要引导教育学生能吃苦,制定有效训练措施,要加大学生参与训练的次数,强化参与的训练程度,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

七、艺术设计制作材质选用上培养学生能力

艺术设计学范文第8篇

校企合作起源于德国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实现教学与市场相连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结合统一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方式有别于传统艺术门类的教学。基于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创造与实践活动,国外艺术设计高校纷纷将企业、工厂的订单引入校园,进行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教学。(图1)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与工厂建立广泛的联系,在校内组建实习作坊,以师徒方式进行教学。包豪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1]这种良性循环的教学实践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学习。欧美及日本等国家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不尽相同,但均强调学生的创造性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重视理论与动手能力的结合,这些都是在学校与企业建立多种合作的形式下得以实现。如德国的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BTEC”、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国内高校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吸收国外的办学经验,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使设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很落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而大多数院校的设计教育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准上。高校扩招后,各类大学纷纷开设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造成师资、教学设施严重不足;设计与市场不对接,高校设计教育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虽然一些学校也设立了实验室、工作室,但多数青年教师缺乏设计经验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无法将社会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反馈给学生,使教学停留在“学院派”设计中。缺乏实践的支撑和引导,大量概念性的、虚拟的、空想性的课题成为教学重点。学生缺乏市场意识,自我封闭、主观臆断;设计运作与沟通协作能力、动脑与动手能力低下。基于以上情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依据学科发展方向,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2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意义也将大大提升,对艺术设计教育界新增或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建立具有完整性、开拓性和可行性的学术框架作理论的铺垫。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我们一直都是在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致力于与本国的人文特征相融合。校企合作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探讨的平台,让学者们在实践中谱写出更多符合本国人文的设计理念。“整个设计行业的服务模式,永远处在甲方和设计者之间的博弈运动之中,一个完整的,没有缺陷的设计教育体系,不应该仅仅偏重于这个博弈结构中的一个主体(设计师),而必须包括另一个,甚至更为重要的主体——对于甲方(决策者)和全社会公众进行现代设计的审美教育的思想启蒙,并在两者并重的基础上再对两者的关系展开研究与教学。”[2]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和企业,实际意义当然通过这两个机构体现出来,而且是相互想成的体现出来。学校是教育的基地,但也不要忽略了企业教育的巨大潜质。学校在实施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得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因而论课程、实践课程需严谨地设置与调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突出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单元,形成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于一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善学校的教学内容,实质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相比高校而言,企业乃至于社会都迫切的需要实行校企合作。随着商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决策者都开始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全国各地也成立了各种设计公司,但设计出的作品却良莠不齐。一方面是设计师的水平问题,更多的确是甲方对设计的不了解,主观的误用而造成一些视觉垃圾充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校企合作让企业走进校园,让甲方零距离的接触设计、更懂设计。提升设计受众们的审美能力,让设计美化我们的人文环境为大众而设计。

3实行校企合作的措施与建议

虽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还未在我国高等院校得到普及,但也有少数先进的院校由于起步早,也摸索出了各自宝贵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中央美术学院的杭间教授提出央美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立足于中央美术学院丰富的艺术人文的传统,同时面向当代艺术、设计与文化,强调开放性、实验性、多元性的教学宗旨,建立了一套基于人文精神与创作精神的培养,同时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并且这个模式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完善。”[3]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应以理论指导为基础,实践操作为根本。对内因材施教,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外虚心向国内外优秀院校学习教学理念与实践模式,热衷于向本地乃至全国著名的企业展示师生的设计作品,争取与之达成合作关系为实践教学搭建实施平台。实行校企合作的具体操作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学生入校前期,以基础知识为主,案例讲解为辅。每一门专业课都有高年级同学做的商业案例与之相匹配,让同学们在入学初期就深刻的认识到,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是有作用的,并从宏观上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为日后的就业方向早做规划。校企合作可以用合办设计大赛的模式呈现,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设计大赛。我们学校艺术设计学院每学期都举办黄鹤楼异型烟包装设计大赛。大赛的评委来自黄鹤楼烟厂的专家和高校在包装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授。参赛者则来自各个高校,大赛呈公开的交流平台,选手们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意见。在介绍自己的作品过程中也是对同学们沟通能力的一种锻炼与提高。大赛获奖作品的标准是多面的,既要符合包装的基本要求,还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同学们在参赛的过程中的收获是呈立面的,将所学的理念转换为实物,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专业技能。(图2)校企合作还可以实行“订单制”,学校将企业的实际项目拿到学校来制作,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学校的老师、若干学生,组成各种团队,模拟企业运行的真实步骤与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慢慢掌握行业的操作流程。既有平常同学们熟悉的老师在身边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又有企业负责人对他们提出社会需求。每一次项目实践的经历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成长与蜕变。以往的课程结业是老师一人按学校的教学规定对学生进行评核。在项目订式单课程模式中,学生的最终成绩老师只有50%的授予权,剩下的20%由企业评分,30%由项目组的其他成员给予。通过项目订单制的课堂训练,同学们的观念体系、品德体系、能力体系、能力体系、知识体系,都得到了质的变化。(图3)除了向高校提供真实项目,企业还应派遣优秀的、设计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实现教学“双导师”,让校企合作制作出的成果既体现出高等院校的设计水平,又能满足商业社会的实际需求。此外,政府与社会也应该是校企合作的参与者,它们的加入会让校企合作的前景更加明朗。政府多颁布一些开明的政策,支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事业,优化企业的商业发展道路,让他们自身得到更好的完善,从而能更便捷的达成合作关系。社会对校企合作多一些关注,权威人士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其优势与弊端,进行分析与畅谈,让校企合作从一开始就以比较客观的姿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