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科室成本核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确定医院的成本分类方式
增加收入与控制(或降低)成本是能否保证医院取得良好效益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增加医院收入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对成本进行合理的分类,笔者根据成本性态将医疗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医院的变动成本又称为变动费用,是指在医院运营过程中,成本总额随着服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份成本,主要包括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供应中心物资成本,以及水电费、输血费等。医院的固定成本又称为固定费用,指医院运营过程中,在一定期间、一定服务量变动范围内,成本总额并不随之变动而保持相对固定的那一部份成本,主要包括人员费用、管理费用,房屋、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等。
二、收集成本资料
首先是变动成本资料的收集。主要是收集核算期内有关临床科室耗费的水电、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供应中心物资成本等。其次是固定成本资料的收集。主要是指核算期内临床科室的成本资料的收集:(1)收集人员费用成本资料,包括人员数量、人均工资、各项补贴、福利、社会保障费;(2)收集设备使用成本资料,包括设备使用年限、设备总价值、设备数量、设备预计残值;(3)收集房屋使用成本资料,包括房屋使用年限、房屋占用面积、房屋造价;(4)收集行政、后勤管理成本资料,包括管理人员费用、管理机构的办公费、业务费等。
三、确定成本核算方法
(一)关于直接成本的核算。对临床科室耗费的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供应中心物资成本,以及水电费、输血费等成本直接计入核算期成本;对低值易耗品按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即在领用时计50%的成本,在物资报报废时再计50%的成本。
(二)固定成本的核算。对固定成本核算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固定成本的分摊依据,应针对不同的成本项目确定相应的分摊依据。(1)以平均数为单位耗用量。如对临床科室人员费用的核算,“临床科室人员费用=核算期人数×院人均费用”。(2)以使用年限为费用分摊标准。如对设备使用成本的核算,设备使用年限一般是5~10年,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设备年折旧率=(1-预计设备净残值率)÷折旧年限”,“设备折旧额=设备价值×年折旧率×核算期限÷12”,“设备使用成本=设备折旧额+设备修理费”。又如对房屋使用成本的核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使用年限为40年,砖混结构的房屋使用年限为30年,砖木结构的房屋使用年限为20年,其他建筑物的房屋使用年限为10~20年,房屋折旧的计算方法与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相同,“房屋使用成本=房屋折旧额+房屋维修费”。(3)以各科室直接变动成本比率为分摊依据。如对行政、后勤管理费用的分摊,“临床某科室直接变动成本比率=临床某科室直接变动成本额÷各临床科室直接成本额之和”,“临床某科室应分摊的管理费用=须分摊的管理费用额×该科室直接变动成本比率”。“临床科室总成=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四、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方法对医院临床科室成本进行核算,对节约医疗成本费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核算过程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第一,该核算采用“树状”结构分析方法,首先决定其核算主干,即确定成本分类方式,将临床医疗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然后找出核算的各分支,即产生成本的项目和各项目内容,最后确定核算的终端,即核算各项目产生的成本费用。此方法对临床科室医疗成本核算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思路。
第二,核算较全面,资料详细,真实可靠。核算中包括直接使用的药品、卫生材料等,也包括了间接分摊的管理费用、设备房屋折旧费等。核算中的所有项目均为第一线的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如设备和房屋的使用年限、价值、预计残值、科室占用面积等等。
第三,医疗成本分类合理。医疗成本可以根据不同的管理目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这里把医疗成本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有助于进行成本分析,有利于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固定成本总额是相对固定的,在其相对固定的范畴内要充分利用资源;而对变动成本可以通过核算,计算医疗业务的变动成本率,通过本科室历史资料的纵向对比及科室与科室间的横向对比发现问题,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根源,制定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措施,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医疗服务的含金量,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的积极性。
关键词:非营利性国营医院;成本核算;科室
非营利性国营医院一般是指由政府投资建立的,具有一定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卫生事业单位。也正因如此,该类医院往往进行比较粗放的科室成本核算,不能准确的计算各个科室的工作量和收支情况。首先按医疗诊治范围和医技诊治范围将全院的医疗、医技科室划分为不同的成本核算单位,如心脏外科、内分泌内科、放射科等。如果条件成熟,还可进一步将同一诊治范围的科室按需要分组,以医疗组为成本核算单位,如心脏外科A组、心脏外科B组等(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医疗组是最佳的成本核算单位)。将这些核算单位赋予不同的执行代码,然后按照医技科室的名称来确定收费项目名称。如可以设立放射费或细分为X光费、CT费、 MRI费等。然后按照各个成本核算单位为核算目标,进行成本核算工作。
一、 收入类
成本核算单位的收入有医药收入、挂号收入、其他收入三部分组成。下面分别阐述其计算方法。
1.医药收入。首先我们认为每一笔医药收入均看作某一成本核算单位开出医药收费单并且由某一成本核算单位操作完成的,所以将每一笔收入人为的分成两部分,即“开单收入”和“操作收入”。收费员每进行一次收费都要分别录入完成这两种行为的成本核算单位的执行代码,从而完成收入的分解。月末由收费系统主机分别以“开单科室”和“操作科室”为索引进行统计,形成“开单收入表”和“操作收入表”。然后分别计算各个成本核算单位的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
⑴药品收入。首先计算医院月度药品毛利:药品月度毛利A=药品毛收入-药品毛收入÷(1+药品毛利率),因为这部分利润是医疗科室和药品科共同创造,所以医院管理层根据管理的需要将这部分利润分为a1和a2两部分在二者间进行分配。假定a1分给药品科,形成药品科的收入,那么可以得出医疗科室药品收入的分配率:医疗科室药品收入的分配率=a2÷药品月度总收入,则医疗科室的药品收入=各个成本核算单位的药品毛收入×医疗科室药品收入的分配率。因为西药、中成药、中草药的利润率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分别计算。
⑵医疗收入。正如前面所描述,每一笔医疗收入我们也看作某一成本核算单位开出检查治疗单,并且由某一成本核算单位操作完成。所以医疗科室在开出检查治疗单时,也分别注明“开单科室”和“操作科室”,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医疗收入在各个成本核算单位之间进行分配。首先我们计算操作科室的收入:操作科室的毛利润B=操作科室的操作收入-操作科室的成本合计,医院管理层根据管理的需要将这部分利润分成b1和b2,假定b2分给医疗科室,那么:医疗科室的提成比例=b2÷操作科室月度操作收入,那么医疗科室对于该操作科室的收入=该医疗科室的开单收入×医疗科室的提成比例。由此我们得到:各个成本核算单位的医药收入=药品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开单收入×提成比例+∑操作收入×(1-提成比例)。
2.挂号收入。挂号收入总体上分为一般号,专家号和知名专家号等,各个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鼓励专家的原则来管理,一般号收入宜计入科室收入,而专家号和知名专家号的收入应直接在医院和专家个人间进行分配,细则各个医院自行掌握。
3.其他收入。非营利性国营医院的其他收入类别较少,主要是进修收入,外出会诊收入等,各个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鼓励科室的原则来管理。
二、 支出类
1.固定成本。主要指工资、折旧等。工资应采用应发数进行核算,避免成本虚低。设备的折旧,有条件的医院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风险,为日后的价格竞争创造条件,同时可提醒购入科室考虑成本,避免盲目投资。用于科研的设备一般没有收入,也不应提取折旧,这点跟会计要求是不一样的。
2.变动成本。主要指水电费和各种材料耗材等。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在成本核算工作中不分摊,以保留成本核算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财务处
关键词:医院全成本核算 间接成本 分配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15-02
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医院、诊所等一些卫生医疗机构有了比较大的自主经营权,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经济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渐明显,促使医疗机构的改革也加快脚步。
一、医院成本概述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部分。临床科室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发生的,直接计入或采用按内部服务量、内部服务价格等方法计算后计入科室的为直接成本;行政后勤类、医疗辅助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产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为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有以下一些:
1.行政后勤类、医疗辅助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人员的工资、奖金、社会保障费、伙食补助费、医疗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员经费支出。
2.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为开展医疗活动发生的卫生材料费。
3.医疗技术类科室为开展医疗活动发生的药品费。
4.为开展正常医疗活动提供所需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应用软件(如门诊叫号系统、检查报告自助服务系统等)的无形资产摊销费。
5.为开展正常医疗活动提供所需的各项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公用车运行费等费用。
6.其他一些不容易计算的间接费用。
以上可以看出,间接费用所涉及的项目非常繁杂非常广,专业分工详细。对医院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医院的成本降到最低。医院应该参考企业中的费用间接分配法,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来核算成本。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分配方式:一是基本方法;二是补充方法。
二、间接费用分配的科学方法
(一)基本方法
医院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在医疗的环境、人员的合理分配、理想的结构以及平稳的竞争条件下,采用以下集中基本方法分配医院的间接费用。
1.平均职工人数。各科室、临床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所有职工的人数共同、平均承担医院全部的间接费用,这是一种简单并且易于操作的方法。
2.人员费用分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各临床和科室的工作人员一共占用医院多少的临床和科室人员的比重,根据这个比重来划分医院的间接费用。具体分配法计算方法如下:
医院间接总费用/医科技室总人数=分配率
各个科室总人员费用*分配率=科室应该分配的间接费用
3.总收入分配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各科室总收入所占医院业务总收入比例的多少来承担同比例的医院总间接费用,这种方法目前采用的最多。
4.收支结余分配法。各科室收支剩余的费用占全院总收支剩余的比例来分配医院总间接费用。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各科室提升业务,增加总收入,也能让其更加注重收支的问题。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医院间接总费用/医院总收支的剩余=分配率
各个科室收支的剩余*分配率=各科室应分配的间接费用
5.直接成本分配法。按照各科室的直接成本占医院全部直接费用的比例来分配医院的总间接费用。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医院的总间接费用/医院总直接成本=分配率
各科室的直接成本*分配率=各科室应该分配的费用
6.收支相加分配法。按照各科室的收支总额所占全医院的收支总额的比例,依据这个比例来分配医院的间接费用。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医院间接费用的总额/(医院的收入总额+医院的总支出)= 分配率
各科室的收支总额*分配率=各科室分配间接费用
如此之多的医院间接费用分配方法都各有利弊,下面结合一个实例详细说明并做对比:
主要计算心内科的分配费用。某三级甲等医院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成本核算分为利润、成本和后勤三个部分,其中利润包括心内科和骨外科等等24个科室;成本包括化验室和注射室等14个医技科室。这个医院一共有1921名员工,2012年,医院全年总费用是157.2万元人民币,其中间接总费用是66.92万元,其他数据参见表1,按照不同的分配方法后,心内科分配的费用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来,同一个科室在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的分配方法会导致分配的结果不同。因此,医院在选择分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医院的总体情况:规模、管理、结构等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再选择。基本方法就是要挖掘发展潜力,优化医院结构,合理、科学地分配科室间接成本对于激发医院科室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作用,不容小视。
(二)补充方法
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医院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做出的研究。但在实际生活中,医疗机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再采用以前的那些办法并不会取得有效的结果。但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会造成其短期内出现亏损,科室也就不能分配间接费用了。若是按照以前的传统方法,具体的处理情况是:1.按照基本方法不分配费用;2.让领导、财务管理人、主任等共同协商,或者通过别的手段来主观决定科室的分配率。但主管判断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无法体现。并且,若一个科室出现特殊情况,医院还需拨款来解决问题,所以科室分配费用是应该的,亏损会过去的。但传统的办法在此时是行不通的。
结合上面类似事件的情况,医院要结合经营发生的时间来延续费用的特点,寻求更科学、更合理的补充方法来分配间接费用。如在医院的总费用中扣除出现特殊情况的科室,剩下的费用让其他科室来共同承担。这样的分配方式比较公平,同样能反映出各科室的真实收支情况。下面简单介绍一个补充方法,如下:
直线趋势法。
将这些数据做成一个表(如表2),以纵轴当变量,横轴做时间,形成一个坐标系。如果这些数据在图中的点能形成一条直线,那说明他们之间有函数关系,一次为据来求得费用的直线趋势。这样我们就能将它的基础往外延伸,计算出它的亏损应分配的间接费。
从表中我们能够求出期望值X=Xi/n=3.6 Y=Yi/n=1.569;
通过计算X和Y之间的关系数,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r=,最后得出r=0.9962
其结果越是和1接近,那就代表X和Y之间存在的关系越强,这就是基本线性存在的关系公式。所以,可以用直线Y=a+bX来描述它的变动关系。
将数据带入以下公式中,如下:
a==1.6081
b==0.0431
由公式最终得出,Y=1.6101+0.0431X
根据以上公式中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9月份(X=8,第一个月是0,那第9月就是8)应该分配的间接费用是:
Y=1.6102+0.0431*8=1.9550≈1.96(万元)
上述补充方法计算量较大,借助各种计算机软件等辅助工具,计算过程便会迎刃而解。特别是出现特殊情况时,在基本分摊方法不能科学、公平地体现科室应负担的间接费用时, 结合补充方法,使间接费用分摊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说服力。
结语
综上所说,医院在对于成本核算进行分配的时候能够选择很多种方法。管理人员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和客观环境,选择那些容易懂并且实际操作不难的方法。如果医院出现了医疗事故或者别的类似情况,要结合基本方法和补充方法,这样能有效的调节,同时也是对医院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要充分利用医院的一切资源,将医院利益最大化作为第一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好社会效益。发扬创新、务实、发展、和谐的精神,才能使得医院的发展健康、持续。
参考文献:
[1] 王笑刚,马艳.医院全成本核算下服务部门间接成本分配方法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4(1):26-28
[2] 郑峰斌.医院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探析[J].经济师,2012(11):117-118
[3] 杨秀丽.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绩效分配管理中的运用与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27):148-148
[4] 谢红.医疗服务间接成本中行政管理费用分摊的实证研究[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425-427
[关键词]成本核算;医院经济效益
一、现阶段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目前医院普遍对成本核算认识不足。首先医院很多管理者缺乏现代经营意识和成本意识,普遍存在着重医疗、轻理财,重收入、轻支出,重投资、轻效益等问题,经营管理观念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医疗设备盲目购进,忽视回收成本难、使用率低等,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医院维持成本急剧增长;更有甚者认为科室收支核算就是成本核算,认为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了绩效分配,把成本核算当成绩效分配的手段,造成开大处方、滥检查及“乱收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不仅加重了病人经济的负担,而且严重影响医院声誉,损害了医院形象。其次在医院内部,不少人认为成本核算是财会部门或成本核算部门的事,与其他业务部门关系不大。其实成本核算是涉及医院管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它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它涉及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核算单位的划分、收入的分割、费用的分摊、成本核算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衔接等,仅靠财会部门或某一成本核算科室无法单独完成。
2.医院成本核算理论方法不完善。现有医院成本核算原理与核算方法都是借鉴或模仿企业成本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当前医院成本核算采用的是为事业单位设计的《医院会计制度》,医疗单位与企业相比,无论是业务性质,还是核算对象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医院采用计提修购基金,固定资产仍保持以原值进行核算,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现在的净值;对于费用企业按成本核算对象以直接计入和间接分摊,医院的管理费用现在是在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间进行分摊计入;企业成本核算的核心在于经营机构的收益最大化,一般采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种统一的会计模式。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不是片面追求效益最大化。医院的成本核算,不仅需要测算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成本,有时还必须考虑所提供服务的社会成本,这也意味着不能简单地把企业成本核算体系进行简单移植,也不能简单应用事业单位的核算体系。
3.成本核算信息化还欠成熟。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目前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软件,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多采用手工记账核算,效率低下,由于成本核算涉及面广且复杂,专业分工细,数据庞杂,若用手工方式归集、分摊计算将十分困难,这样在耗费了大量人力资源的同时,对成本核算的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也造成一定影响。随着医疗市场的覆盖面变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医院一些医疗收费、核算已实行网络连网结算,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不能及时加工、分析、存贮、共享信息化的数据,不能适应医院新的发展要求。成本核算技术落后也是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4.成本核算方案不科学,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医院分为不同类型,按业务特点区分有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医院开展医疗活动有不同的特色与侧重点,根据医院不同特点在医院内部有的科室投入多、业务量大、收益也高,有的科室起辅助作用投入少、业务量少、收益也低。如医院单纯以经营效益来考核衡量经营业绩,没有科学的考核方法,成本核算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工资奖金分配也很难做到公平合理,造成只重视经营效益,不全面核算成本,最终形成业务收入高的科室奖金高,业务收入低的科室奖金低或没有奖金,影响部分科室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5.科室收入的正确划分难以解决,管理费用的分摊较为复杂。医院的医疗收入一般放在临床科室,这就牵扯到其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之间的分成,由于分成比例没有规定具体方法,各医院执行的比例也缺乏相关事实依据来论证,管理费用如何合理的分配到各科室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事实上,大部分医院按人员数量进行部分管理费用的分摊,这种分摊方法不能正确的反映管理费用的成本。
二、医院成本核算对象及具体内容
所谓的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疗机构把一定时期内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加以记录、汇集、计算、分析和评价,按照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项目、不同阶段、不同范围计算出医疗卫生服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医疗服务成本水平,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并根据不同医疗服务项目的消耗,分配医疗服务费用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级:一级核算是以医院为核算对象;二级核算是以各成本科室为对象;三级核算以医疗项目或是病种为对象。
1.医院成本核算对象。在成本核算对象的每一级中,因其核算的具体内容不同,还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管理角度进行分类。其一是以直接为病人提供各种医疗服务的部门为成本核算对象;其二是以医院内不直接面对病人,而是为各医疗业务科室和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各种实物、技术保障的部门为成本核算对象;其三是以医院的药材处、科、药库、药局、制剂室或药厂等部门或单位为成本核算对象;其四是以医院的机关和行政管理科室为成本核算对象。
2.医院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
首先,是医院级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了医院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及结余等,其中,医院资产根据流动性标准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负债则是医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净资产是医院资产除去负债后的余额;收入则是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取得的业务收入和从事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以及从财政和主管部门取得的补助经费;费用是医院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中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i结余则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其次,是部门级的成本核算,可以分为医疗业务科室的成本核算、药品部门的成本核算、保障服务科室成本核算以及行政管理部门成本核算。医疗业务科室的成本核算包括了医疗收入和医疗成本;药品部门的成本核算包括了各药库、药局、制剂室和药材管理部门的药品收入与成本;保障服务科室成本核算则主要是对负责保障服务科室的直接及间接成本进行核算;行政管理部门成本核算则是根据此部门没有业务收入,只针对其部门的成本进行核算。
最后,是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主要包括投入、产出和效益,投入包括该项目直接和间接投入的成本,如各种人力成本、医用设备类成本、医用器材成本、管理费用成本及其他成本等;产出包括该服务项目获取的直接收入或内部交换价计收的间接收入。
三、改进医院成本核算的对策
1.提高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的意识,领导重视、成立相应的组织。成本核算是涉及医院管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它
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它涉及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最小核算单位的划分、收入的分割、费用的分摊、成本核算系统与医院其他系统的衔接等,仅靠财会部门或某一成本核算科室无法单独完成。应在院长统一领导下,在有关科室、部门和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由财务部门或成本核算科室具体实施。
2.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财务体系。引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理念,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会计体系基础上设立医院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和医院成本核算帐簿体系。医院成本核算需要设立医疗成本、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账户,同时设立相应的明细账簿、建立完整、系统的成本核算操作平台。
3.实行多级成本核算并建立岗位。医院成本核算可以划分为多个级次,从院级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到项目成本核算。医院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将医院划分成临床、医技、行政管理、辅助科室和后勤等核算单元,划分越细,核算就越准确,也就越有利于成本控制和利润考核,产生的供医院管理层参考决策的信息也会更加充分、详实。
4.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加强医院网络、软件建设,寻找一套最适用的成本核算软件做支撑,亦是保障成本核算数据准确性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医院要加强网络建设,建立包含成本核算管理功能模块的医院信息系统,对临床医技科室、实物管理库、行政后勤、各收费点及账务核算管理部门进行计算机联网,保证自动实现全院成本数据的及时收集、存贮、传输、汇总、分析和共享,适应网络经济时展的需要,推进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科学化,加快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步伐,建立以医疗为主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储存信息系统,设立成本核算的模块,提高信息网络对成本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
5.建立健全财产物资出入库制度。严格执行物资供应管理制度。对各种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应严格按医院制度办理。
6.做好成本计价、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其他材料按入库价先进先出或者以加权平均价格计入费用,卫生材料领取后按照进价,由各科室领用,经单位汇总后各科室和全院消耗数量与金额应当一致。严格控制卫生材料和业务费用的增长,卫生材料和业务费用是构成医疗成本的主要因素,要严格控制。
7.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归集与分配一按照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医院成本核算在归集与分配费用时,应按照各科室、班组受益程度进行。属于单一科室支出的费用,直接归集到这个科室,属于几个科室共同承担的费用,根据实际情况按受益程度进行分配,谁多受益,谁多承担费用,做到分配合理,分摊公平。
8.管理费用的全成本核算。管理费用作为医院成本核算中的重要内容,不应仅仅依据相关科室人员数量进行分摊,还应将科室的经济收入、固定资产占用量等多项指标按照权重的比例纳入管理费用的分摊依据。
9.对成本核算进行绩效管理。将核算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从而调动了各科室成员的积极性,调动医院工作人员参加市场竞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创夺专业一流水平。
10.及时汇总分析,考核、并进行改进。进行医院成本全过程监控,即科室核算并汇总为全院的成本核算,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本变动原因,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各个部门一般都会有几个主要的目标,每一个主要目标下又会有许多分目标,这些分目标都可以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发现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改进,促进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
关键词:科室全成本核算;分摊
一、做好医院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基础
1.加强会计人员知识更新及培训。新医院会计制度用专门的一个章节讲述了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了科室成本核算内容,对科室的成本范围、成本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做了相关规定,改变了旧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过于笼统、缺乏指导性、没有规范的成本核算原则、工具、及方法,各医院的成本核算更多的是用于科室绩效考核,没有可比性等缺陷。目前,公立医院的专职成本核算人员主要由会计人员担任,新的科室全成本核算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要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及培训,正确掌握科室全成本核算的范围、对象、内容、流程及方法,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2.进行全院固定资产盘点,为折旧做准备。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规定医院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图书除外),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医院在进行科室绩效考核的时候,也会对科室的固定资产进行分摊,但是折旧年限比较随意,对于金额不大的固定资产,科室一般会提出缩短折旧时间,对于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科室会提出延长折旧时间。为了统一折旧口径,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必须对医院各科的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摸清家底,按新制度规定的标准和折旧年限计算各科室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3.科学确定核算单元。核算单元是医院基于业务性质及自身管理特点而划分的成本核算单位,其基本特征是责、权、利相统一。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合理科学的设置成本核算单元极为重要,成本核算单元设置合理,成本的分摊、归集将顺利进行,成本核算会真实反映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控制结果;如果设置不科学,不但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成本核算结果失去评价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核算单元并不总是和行政划分单位相一致,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可根据医院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并根据医院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增减。核算单元具体可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
4.设置科室编码。设置科学的核算编码有利于归集成本的科室通过电子信息化系统准确上报成本费用数据,实现与HIS系统、物流系统的数据对接。具体做法为:根据核算科室的性质和分类,按新制度对核算科室的分类,在会计账上设置核算科室编码,将临床服务类、医技类、医辅类和行政后勤类的编码设置为同一级,并在该分类下面设置相应的二级、三级核算编码。
5.升级医院财务软件及核算软件。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具有共同的核算对象,即以货币表现的医院经济活动,这就决定了两者核算的内容和结果应该一致,医院会计核算的支出内容包括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无论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怎样归集、分配,一定期间各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费用总和都应等同于相同期间会计核算的支出总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内容的一致性为会计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提。以医院建制科室或核算单元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各个成本核算单元的直接成本费用,设置支出类会计科目的部门辅助核算,在录入记帐凭证的同时将各项支出归集到所属部门,达到归集收入及成本的目的。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因为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比较笼统,所以,不论是用友、金蝶等使用量较大的财务软件都没有在支出类会计科目下设置部门核算,因此,有必要升级财务软件,包括升级相关的工资软件,固定资产软件等,每月能根据各软件的数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并按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减少核算人员重复劳动。
6.合理制定内部核算价格。内部核算价格是分摊医疗辅助类、后勤类成本的依据。比如,医院供应室消毒类物品中,外科的消毒类物品比内科的消毒类物品多,如果单一的使用工作量或者收入来分摊,会造成科室成本的不真实,所以,有必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模拟市场运作,以医院内部价格结算方式分配医疗辅助类、后勤成本至各受益科室。医院应定期测算内部价格,发现实际成本与内部价格差异较大时应及时重新核定,以尽可能减少未分摊成本。
二、医院科室全成本核算方法
1.科室直接成本的归集。
1.1人员经费:指直接为科室核算单元医疗活动提供的各种劳务报酬,包括各种正式人员、合同工、返聘人员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等用于个人部分的各项支出。由于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医生护士轮换科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正确核算科室的人力成本,按每月各科室上报的考勤人数工资计算各科室人员经费,能达到准确的效果。
1.2药品费:按各核算科室领用药品费的进价,直接计入各核算科室成本。
1.3材料费:指小型器械和消耗材料,包括手术、介入、诊疗等器械和耗材,以及透析材料、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医用气体等。按领用、消耗材料的进价直接计入使用科室成本。
1.4固定资产折旧。在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按会计核算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按核算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房屋类固定资产按核算科室实际占用面积计提折旧。
1.5无形资产摊销。医院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年限平均分期法平均摊销,按受益科室确认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全院使用的信息化投入,如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等,纳入管理费用进行核算,再进行摊销。
1.6后勤保障类费用。(1)水电费。直接按各核算单元所安装的水电表上的记录,由后勤保障部计算后,计入核算单元成本。(2)被服洗涤费。由于各公立医院后勤服务逐步社会化,被服洗涤业务大多数由有资质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承包,服务公司提供的洗涤服务费按不同洗涤项目标价,按科室的洗涤数量收取费用,因此,每月可以按照服务公司提供的工作量及工作项目,科室确认后直接计入科室成本。(3)办公费。各科室从后勤保障部仓库领出的纸张、笔墨、电池等办公费用,按消耗量直接计入领用科室成本。
1.7科研教育费、职工培训费。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科室成本。
1.8医疗风险基金。按开单科室收入3%直接计提计入临床科室成本。
1.9设备修缮费用。按修缮记录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1.10消毒费用。按消毒项目内部价格及消毒数量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2.科室成本的分摊。医院的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医辅、医技科室发生的成本,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各类科室成本应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办法进行分摊,通过三级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类各科室。第一级分摊:管理费用分摊。将行政后勤类科室发生的管理费用向临床类、医技类、医辅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采用人员占比计算。第二级分摊:医辅类科室成本分摊。医疗辅助类科室按各自的工作量分摊成本,根据医辅科室提供服务的对象,将各辅助科室的成本分摊到临床门诊、临床住院和医技科室。医辅类成本根据医院制定的内部服务价格,首先按内部服务价格根据记录的服务量直接归集到临床和医技类科室,剩余部分再按服务量比重、收入比重、工作量比重等进行分摊。第三级分摊:医技类科室成本分摊。医技类科室实质上是临床类医疗服务的延伸,所开展的工作同样完全直接服务于病人,只是工作分区不同导致成本发生地点不同而已。将医技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可采用收入比重作为参数。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下,医院以其公益性的特征,不能完全参照企业来进行成本核算,为了真实体现患者在医院就诊所产生的成本,不应该把管理费用中的离退休费用分摊到临床科室,只需将服务于患者的相关费用归集、分摊即可,这样才有利于为社会、为行政管理部门、为医保等提供患者真实的医疗费用支出状况。总之,科室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全成本核算、诊次、床次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由上至下的多部门的联动,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各医院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医院成本核算的经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医院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福州)
摘要: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成本核算工作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已获得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针对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文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医院;成本;核算;问题;对策
一、概述
自2012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在全国实施。新制度增设了“成本管理”章节,首次系统地对医院成本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了成本核算,为医院的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提供了有效依据。成本核算工作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已获得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新制度的实施,全成本核算工作已在各级医院中全面铺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成本核算改革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化。
二、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认识的错位
随着医改不断深入,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医院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减。医院现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受到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医院的管理者迫切希望制定一些可以衡量的经济指标,激励医院发展,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部分医院片面强调以科室为核算对象的不完全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简单地等同于奖金分配的计算。这一认识的错位导致了科室重收入,轻质量。比如,有些医院“大处方”、滥用抗生素和过度检查等;而有些医院为了控制成本,可以给患者带来福音的技术创新项目不敢上。
2.成本核算不到位
新制度明确规定了成本核算的原则、对象以及成本归集和分摊的方法。但是,受医院信息化发展和医院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制约,成本核算大多还停留在半手工阶段——财务人员依据主观经验确定、归集和分摊成本。成本核算缺乏科学性,成本数据往往与实际有偏差甚至扭曲,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医院的成本水平。
(1)医院人员的流动性更强,人力成本归集困难。与普通的工业企业不同,医院人员的流动性更强。部分医生既要在门诊坐诊,又要管理住院患者;部分医护人员必须在医院各病区间轮转、去外地进修规培或是支援困难地区工作。没有成熟的考勤软件,多数医院只能保证总成本的准确性,无法保证成本在各科室间的准确归集。虽然总成本是准确的,但是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是失真的。
(2)医院基础设施滞后,公摊成本的分摊不科学。新制度规定了电费的分摊方法:科室无用电记录时,电费按房屋面积或仪器设备占用比例进行分摊。目前,大部分医院即使是新建的大楼,都没有分楼层或者是科室配备电表,无法获得用电记录。各科室的电费成本只能依靠分摊计算。运用上述的分摊方法,选择以房屋面积为分摊参数,可能存在用电设备多、人员数量多,但是科室负担的电费无差别;选择大型设备仪器设备占用比例为分摊参数,可能存在仪器设备使用效能不同,科室负担的电费无差别。医院的基础设施滞后,其他的公摊成本比如水费和取暖费等也存在相似的的情况。在缺少使用记录的情况下分摊,无法真实反映科室公摊成本的实际情况。同样会造成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和床日成本失真。相应的成本控制也无法落到实处。
3.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脱节
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是建立在成本核算基础之上的。成本核算不到位,成本结果不精确,成本分析就可能产生错误的结论,无法有效指导成本控制。此外,由于成本分析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制约了成本控制的施行。现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财务账务系统、财产物资系统、成本核算系统、考勤系统等各自为政。无法实现数据实时的提取和分析,提供的成本信息滞后,管理者无法实时掌握成本的动因,成本分析流于形式。
三、对策
1.理清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的关系,明确成本核算目的
医院全成本核算有其更丰富的内涵,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目前,仍有相当数量医院开展较多的是科室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的直接目的就在于核算科室的收支结余,进而计算出科室的奖金。显而易见,以科室为核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是不完全成本核算。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内部成本核算,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为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经费补助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医院成本核算不仅是医院完善奖金分配制度、实施员工激励管理的保证,而且是推进医院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医院整体战略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探寻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案,树立全员管理和参与的思想
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起步晚,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都还不够完善。医院服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医院成本核算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医院成本的归集和分摊不只是财务部门数据简单的处理,更需要全院各部门的高度配合。人力成本的核算需要所在部门按时、报送人事部门考勤信息,人事部门及时汇总、整理、报送各科室的人力成本。从短期看,公摊成本的分摊,需要总务部门与使用科室一同配合,讨论出合理的分配方案,才能真正落实成本控制。比如,电费可以根据各使用科室报送的大型仪器的功率、使用时间估算各科室的大致电费等情况。从长远看,需要基建部门配合,对医院水、电等重新布局,建立“一科一表”准确计量各科室成本。树立全员管理和参与的思想,让医院全体人员认识并了解成本核算,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寻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案,才能夯实成本核算的基础,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3.建立统一的成本信息管理平台
医院专业分工精细,各部门联系密切,成本信息需要采集的数据面广。因此医院只有建立统一成本信息平台,才能高效的处理大量繁杂的数据,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实现成本的实时分析与有效控制。在这个平台上,整合医院的各个系统,比如信息管理系统( HIS)、财务账务系统、财产物资系统、考勤系统等,实现各系统间自如的对接与共享,使原先分散、各自独立的数据能够灵活的调取,为成本核算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在这个平台上,便捷地提取成本核算结果,设置相关指标及参数,实现成本自动、实时分析,成本控制与上述各系统联动,最终实现医院各项成本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成本,追踪成本变化原因。
当前新医改方案的实施——药品与耗材零加成,势必造成医院收入大幅下滑。医院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医院要保持原有收益,必须节约成本。因此,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医院成本核算作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和不断完善。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努力解决,积极总结,为医院优质发展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路探讨.卫生财会通讯,2010,14( 4).
昆山市中医医院信息科,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 随着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医院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疗行业逐渐引见全成本核算,运用全成本核算能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为了规范该院成本管理工作,通过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降低医院的各项运营成本,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结合昆山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实际情况,该院引进了全成本核算。
[
关键词 ] 医院管理;全成本核算;成本分摊
[中图分类号] R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36-02
医院成本包括医院在预防、医疗、康复等医务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各种货币形式等。按照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成本核算主要包括核算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支出的物质消耗、劳务报酬以及有关支出费用等,通过成本核算可以考察医院的医疗成本消耗水平[1]。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借鉴了工业企业的核算方法,通过成本控制可以使医院用较少的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提高医院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2]。这种活动属于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与医院科室的成本核算不同,能更加准确地反映成本状况,为医院的各项医疗付费标准的制定以及经营决策提供切依据,为政府部门对医院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有助于社会标准的逐步形成,能更好地指导医疗行业管理。
1 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目的及作用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旨在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减少开支,最终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作用主要是考核医疗成本消耗水平,是综合反映医院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决策水平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是财政预算补偿卫生事业经费、确定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依据重要依据。
2 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的实施方案
2.1 全成本核算的理论
成本核算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制定相应措施,以降低医疗成本费用。医院全成本核算则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医院实际发生成本费用进行系统地整理、计算及分配,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核算经营期内的成本费用水平,并对这些成本费用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成本管理提供客观、真实的成本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3]。医院全成本核算过程涵盖各级各类科室的成本费用,应体现各类科室成本、项目成本和病种成本的全成本。但全成本核算并非终点,这些经过核算的成本费用要归集分配到所有各相关科室。科室全成本核算指以科室为核算对象,将医疗业务活动中的各种耗费加以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
通过将科室成本核算结果与效益分配的结合,医院使效益分配有了成本核算数据量化基础,这样效益就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地分配。值得一提的是,不可出现单纯以经济指标衡量科室绩效的评估和奖励的倾向,而应该转向既重业务指标完成、又重医疗质量提高方向[4]。
核算成本范围包括人员经费、固定资产折旧、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卫生材料费、药品费、无形资产摊销以及其他费用。
以下业务中发生的支出一般不应计入成本范围。
①为购建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②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
③对外投资。
④有经费来源的科研、教学等。
⑤在各类基金中列支的费用。
⑥不属于医院成本核算范围的其他核算主体及其经济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⑦国家规定的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2.2 全成本核算单元
核算单元是指成本核算的基础单位,它的划分依据是医院业务性质以及医院自身的管理特点。要求所有核算单元都能单独计量所有收入、归集各项费用。通常包括以下几类科室。
临床服务类科室:包括诸如住院科室、门诊科室等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并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
医疗技术类科室:包括放射、血库、检验、手术、超声、药事、实验室、麻醉、营养食堂等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及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
医疗辅助类科室:包括动力、病案、消毒供应、材料库房、门住院结算、门诊挂号等服务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为其提供动力、加工、生产、消毒等辅助服务的科室。
后勤行政类科室:除上述三个类型的科室外,包括后勤、行政、科教管理等从事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
2.3 全成本核算基础数据来源
①收入数据来源主要从HIS系统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获取,通过与HIS系统做接口方式,定期获取收入数据;②直接成本数据主要从财务管理系统总账中获取,通过HRP内部与财务数据交换接口定期获取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下的成本数据;③门诊业务量及住院业务量数据来源于HIS系统,门诊业务量即门诊科室诊次业务量;住院业务量即住院科室实际占用床日业务量;④科室人员参数。系统提供各个核算单元的人员数量维护页面,每月成本核算人员根据人事科提供的各成本核算科室人员变动表进行更新维护即可;⑤科室面积参数。系统提供科室面积维护页面,每月成本核算人员根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各成本核算科室科室面积变动表进行更新维护即可。
2.4 成本分摊
2.4.1 公共成本分摊系统自动将公用成本根据不同的成本核算项目在系统中设定不同的分摊参数,分摊到内部服务类、管理类(管理成本)、医疗辅助类(医疗辅助成本)、医疗技术类(医疗技术成本)、临床服务类(临床服务成本)等各类成本核算单元中。
分摊参数:人员数量、科室面积
分摊公式:成本核算科室(临床、医技、医辅、管理、内部服务)分摊的公共成本 = 该科室的人员数量 / 行政、医辅、医技、临床各科室人员数量之和 × 当期该项公共成本
注:根据成本核算的要求,尽量都计入科室作为直接成本,但是对于公共用电,绿化、报刊、垃圾清理等集团公共费用无法区分计入哪个科室的,在软件中可通过计入公共科室,通过分摊计入各科室。
例如电费成本,医院在用电大户的科室设置电表,这些成本作为科室的直接成本计入科室。其余科室的公共用电成本计入公共科室,通过分摊方式(按面积)计算计入除大用户意外的其他科室的直接成本中。
例如房屋维修费,分摊参照电费成本计入方式。
2.4.2 内部服务成本分摊为了准确的反映业务状况,使得成本分摊过程相对更合理,系统支持定义内部服务成本分摊,即根据服务和被服务的业务关系,将服务科室的成本分摊到被服务的管理、医疗辅助、医疗技术和临床服务四类科室中。此时各成本项目的值等于直接成本+公共成本分摊过来的间接成本
分摊参数:服务量
分摊公式:各接受成本分摊的科室的每个项目成本=各接受成本分摊科室使用该项服务的量 / 全院各科室使用该项服务的量之和×提供服务的科室成本中的每个项目的成本
2.4.3 管理成本分摊系统自动将管理类各个核算单元的成本根据人员数量参数,分摊到医疗辅助类(医疗辅助成本)、医疗技术类(医疗技术成本)、临床服务类(临床服务成本)等各类成本核算单元中。此时各成本项目的值等于直接成本+公共成本分摊过来的间接成本+内服服务成本分摊过来的间接成本
分摊参数:人员数量
分摊公式:成本核算科室(临床、医技、医辅科室)分摊的某项行政后勤类科室的成本=该科室的人员数量/医辅、医技、临床各科室人员数量之和×当期管理类科室该项总成本
2.4.4 医疗辅助成本分摊系统自动将医疗辅助类各个核算单元的成本根据工作量,分摊到医疗技术类(医疗技术成本)、临床服务类(临床服务成本)等各类成本核算单元中。此时各成本项目的值等于直接成本+公共成本分摊过来的间接成本+内服服务成本分摊过来的间接成本+管理成本分摊管理的间接成本
分摊参数:工作量
分摊公式:各接受成本分摊的科室的每个成本项目成本=各接受成本分摊科室的工作量/全院各科室的工作量之和×医疗辅助类科室的每个项目的成本
2.4.5 医疗技术成本分摊系统自动将医疗技术类各个核算单元的成本根据收入比例,分摊到临床服务类(临床服务成本)等各类成本核算单元中。此时各成本项目的值等于直接成本+公共成本分摊过来的间接成本+内服服务成本分摊过来的间接成本+管理成本分摊管理的间接成本+医疗辅助成本分摊过来的间接成本
分摊参数:收支配比
分摊公式:某临床科室分摊的某医技科室每个项目成本 =该临床科室确认的某医技科室收入(按开单科室归集)/某医技科室总收入×当期医技科室该项总成本。
全成本核算服务于“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核心工作[5]。同时也是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节约型医院的重要手段之一,医院做好全成本管理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强化管理应用,优化职能流程,这样才能对医院财、物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做到精确管控,为医院管理者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全成本管理可以有效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以此来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
参考文献]
[1]刘翠.浅论医院成本核算问题.科技信息,2010,2(23):223.
[2]李小凤.探讨医院成本的控制与管理[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2(10):169-171.
[3]朱舒婷,任晋生,申俊龙,等.医院全成本核算奖金制度和工作量奖金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33-35.
[4]郑大喜,戴小喆.科室成本核算的演进与发展:以同济医院为例[J].医学与社会,2012,25(7):56-58.
成立专门成本核算组织。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成立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亲自担任,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财务、药剂、后勤、人事、信息、医疗等各部门负责人。财务科设立专职成本会计,各部门配备兼职成本核算员,明确其职责分工。财务科负责进行数据的汇总和核算、编制报送成本报表、撰写成本分析报告和监督考核工作。相关科室负责人员情况、内部服务量、能源消耗量等原始数据的录入和采集、统计报送工作。建立相应制度。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引领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稽核、加强价格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管理等财务制度和规定。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对医院的科室类别、岗位职能、人员性质都细致地划分定性,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端正医疗服务行为,使医院的制度管理上一新台阶。突出成本核算要素指标和成本归集。对医院的资产情况、建筑面积、产权归属,进行界定,规范对原始记录和凭证的传递流程,严格费用审批程序和监督机制,以及劳动定额、物质消耗定额、费用支出定额等人力、物力、财力的定额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成本核算要素的标准化、量化处理的医疗服务指标,促进医院各项工作清晰明了,以便于成本管理。同时,把凡购建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对外投资支出、各种罚款赞助捐赠支出、科研教学项目支出等业务所发生的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的成本支出,不列入成本核算范围。按照成本核算的性质,重点搞好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无形资产摊销费、其他费用的归集。
二、划分核算单元,实行成本分级核算
成本核算实行院级成本核算和科室成本核算,而这种分级核算的基础是划分成本核算单元,这是科室成本核算的起点,也是成本能否正确归集分摊的前提。新《医院财务制度》将科室区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这与医院医学上科室设置常用分类标准相类似,但又不尽相同。所以,在确定核算科室的类别应同时考虑医院医学上科室设置分类标准和科室服务辐射范围,可在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一级分类科室下设置相应的二级、三级核算科室为成本核算单元。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开展院级成本核算。以财务科核算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计算出医院全成本的过程,并对外上报各类成本报表。科室成本按成本要素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核算由各部门直接归集,间接成本则由财务科通过三次分摊,把行政后勤类、医疗辅助类和医疗技术类成本分项逐级结转到临床服务类科室,最终体现成本效益。分摊方法据具体费用项目特性而定,例如人员经费按各职能科室人员数分配、卫生材料费按各业务科室的卫生材料收入比例分配、药品费按各业务科室的药品收入比例分配、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各科室占用资产比例分配、医疗风险基金按各医疗技术科室的风险系数分配。
三、加强成本核算信息平台建设,提升成本核算水平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离不开与医院管理相适应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包括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等内容在内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该平台可以为医院成本核算提供大量数据支撑,使财务人员从传统的算账职能中解放出来,实现管理职能的转变。网络化成本核算软件的开发,可以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同时堵截部分因信息力量薄弱造成的管理盲区。例如医技系统的建立,与各临床科室确立联网,必须临床医生执行项目医嘱,护理部确认记费,医技系统才能收到指令实施检查。再例如临床科室指定一个责任护士长,执行取消出院功能,其他护士才能执行合理退费权限。通过信息系统的完备,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信息共享,防止蓄意逃费和退费行为,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同时,财务人员不再从事大量繁重成本数据归集工作,而是实时或定时关注医院成本动态,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四、搞好绩效测算,定期成本分析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