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检测机构

检测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检测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检测机构范文第1篇

1.1明确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内容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检测质量、保障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明确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内容。根据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职能,确定建筑工程检测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的现场技术指导内容。在这一活动中,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应首先对工程设计方案及图纸进行分析。了解工程实际情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基础信息的了解与分析,确保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保障工程施工现场技术服务与指导工作的适用性。

1.2健全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服务需求,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以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内容、目的为基础,以保障技术服务质量为中心,建立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在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建立时,检测机构应建立技术服务过程监控体系。根据现场技术服务需求,建立技术服务监控流程。根据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流程、体系需求,确定技术服务人员组织构架。该组织构架应涵盖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的各个环节,并包括技术服务监督评测体系。通过涵盖各个环节的组织结构人员设置,保障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避免技术服务漏洞或不足,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过现场技术服务监督评测体系,掌握技术服务体系及服务机构各项工作情况。及时发现技术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施工企业及检测机构进行改进与完善。

1.3加强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培养,提高技术服务工作质量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工作质量,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应加强现场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与培养。通过技能培训、能力验证、绩效考核等方式,确保现场技术服务人员专业知识满足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需求。以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使现场技术服务人员能够根据检测工作需求指导施工单位的取样、送样工作,为保障检测数据准确性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强技术服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及质量管理知识体系的建立,保障现场技术服务工作质量。另外,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还应对现场技术服务人员的从业资格、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进行验证考核,确保现场技术服务人员具备相应知识与技能;最后,在现场技术服务人员的工作中,以绩效考核、岗位评测等方法进行工作质量评价,了解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培养方向与需求,提高现场技术服务工作质量。

2、以现场技术沟通为基础,提高现场技术服务水平

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变更需求,工程检测机构现场技术服务人员还应加强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沟通。通过现场沟通了解工程实际进度及质量管理情况,随时掌握施工单位需求,以此为基础为施工单位提供更好的技术咨询服务。而且,现场沟通过程中还能够使技术服务人员了解自身知识结构、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与完善,提高现场技术服务质量。

3、结论

检测机构范文第2篇

监管不力是造成这一乱象的重要原因。而检测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已日益引起了公众的关切。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检测机构,却得出不同的检测结果,难免不令人浮想联翩:这里面到底有没有猫腻?

据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下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再次送检时,负责抽检的是北京药品检验所、上海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药品检验所等8家机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检测机构均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业务指导下的省市药监局直属事业单位。多名业内人士因此表示,本应作为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容易让人产生质疑。

看来,就食品安全而言,建立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已显得迫在眉睫。在我国,数量众多的食品检测机构均隶属于官方,检测机构“袒护”本土问题食品企业的事例时有发生。在食品安全问题执法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利益纠纷时,往往会出现不同部门的检测结果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的情况。凡此种种,导致官方检测机构公信力下降。一年多前的金浩茶油致癌门事件中,甚至发生了质监部门与问题生产企业携手“辟谣”的现象。

检测机构范文第3篇

人才是任何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要求和决定力量。发现人才的前提在于检测机构最高领导者要有科学人才管理观念。这种人才观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二是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三是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基本标准;四是识才、育才、用才、留才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领导者给各类人员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创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这样才能识别有用之才,了解人才特点,挖掘、发现有用之才。管理者应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可采取选拔与竞聘相结合,以竞聘为主的人才选拔机制,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二、培养人才

根据ISO/IEC17025第5.2.2款要求“实验室管理层应制订实验室人员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应有确定培训需求和提供人员培训的政策和程序。培训计划应与实验室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管理理念的发展、产品的日益多样化和标准、检验方法的迅速更新,都要求检测机构各类人员不断学习。检测机构应尽可能地给各类人员提供适当的培训条件和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进行管理理论、质量意识、职业道德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科学素养。逐步建立并完善正常的人员培训制度,从整体上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岗位培训及现有人员素质培训,要特别注意在岗人员整体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可通过在岗进修或请相关专家进行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水平。

2.选拔一批富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年富力强,具有相当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人才充实到检测机构的管理岗位。让他们革新观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推动检测机构发展。

3.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到技术力量强、检验水平高的技术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向培养,培养专业领域带头人。

4.鼓励多参加行业学术会议及横向的参观学习,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标准、新方法,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5.各专业检验室内部也要定期组织各种检验技术研讨,不断提升专业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素质。明确岗位职责,因事设岗,因岗设人,并定期对各类人员的能力进行评价,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应予以辞退。

三、引进人才

检测机构应建立开放有序、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公开向社会招聘高水平、高学历,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或精通建材检测重点项目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并以他们为基础,带动检测机构自身人才的成长,力争培养几名有较高造诣的学科带头人。但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1.引进人才的规格要适度。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高水平、高层次是欠理性的。一个以检验为主的检测机构,却极力引进多名硕、博士,而自身的人员结构无法为其凝聚起科研团队,又缺乏科研课题及适宜研究设备、环境,使高层次人才从事简单、重复性的检测工作,造成人力资源浪费,无法留住人才。

2.要处理好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间的关系。个别检测机构花大代价引进人才后,不得不在其他员工身上勒紧腰带,客观上挫伤了众多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检测机构应一方面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合理提高对口人才的引进待遇,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发展。

四、留住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检验机构来讲,最重要的资源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开拓能力和热情,检测机构要为留住人才积极营造两个环境。在硬环境方面,要通过完善产品质量检验试验室基础条件建设,加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力度,为优秀科技人员的培养与成长提供平台。在软环境方面,要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成果等多种手段,发现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充分体现知识价值、劳动价值、人才价值,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主观能动性,为检测机构创造更多的财富。检测机构应从七个方面着手:

1.在实际的奖金分配中要体现多劳多得以及技术含量的特点。

2.全面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每个检验人员的具体量化目标进行月份、年度的准确公正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先进优秀的评选以及职称晋升挂钩。

3.对检验人员的职称评定既要体现出学历的重要性,更要看重实际业务水平和工作的实绩,评聘分开,采用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的方法,鼓励能人、新人脱颖而出,调动检验人员的自我激励。

4.鼓励员工攻读研究生、博士学位,丰富、深化专业知识,并给予适当的学费支持。

5.对员工考取各种专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学费予以报销。

6.鼓励技术骨干开展课题研究,获得立项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及奖励。

7.对在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具有一定价值的论文、著作,以及在行业学术年会论文交流获奖的,都要予以奖励。

总之,检测机构应本着引进高科技人才,稳定骨干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有效实施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成长的政策环境,为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道路,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要彻底改变“重物轻人”的倾向,健全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再教育培训制度,稳定科技人才队伍,调动人才的创新热情,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在关键技术和科研前线取得突破,实现质检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完善和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3个要求》王为群,薛荣珍,职业与健康2005年1月第21卷第1期。

[2]《海纳纳百川追求卓越-浅谈检验机构采用现代质量管理模式》汪静,吕海燕,上海标准化-2006年11期。

检测机构范文第4篇

B货,市场上对漂白、充填处理翡翠的俗称,又叫酸洗注胶翡翠,粤区一度称谓“冲凉”翡翠。其制作过程是:选取颗粒较粗,带灰色、褐色等脏色的低档翡翠为原料,经强酸清洗,去除颗粒间隙中的次生铁锰等矿物,将翡翠处理成白色粉笔状的松散材料,借助抽真空、加热等手段将环氧树脂等物质充填到翡翠的微小缝隙中。由于翡翠原有的微小空间被胶充满,因此相对其原料来说,B货增加了翡翠的耐用性,而且由于胶的存在减少了原料中裂隙、矿物晶面对光的反射及次生矿物对光的吸收,从而增加了透明度,而原有的颜色也因为地子的淡化而更加突出鲜艳。

当然,在注胶之前可以对粉笔状半成品进行手术刀式的点色,也可以大面积地浸入颜色,再经过注胶后的产品因为有了外来色与胶的共同存在,被称为漂白、充填、染色处理,俗称B+C货。

最先披露B货产品的鉴定专家是台湾高雄的国际宝石研习中心的创始人吴舜田(Shun-Tien Ten Wu)先生。他在1992年在世界顶级的宝石学杂志、美国宝石学院(GIA)主办的《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上发表《漂白和注塑翡翠的鉴定》,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研究B货翡翠的论文。之后,1993年,中国桂林的《珠宝科技》杂志刊登吴舜田先生署名文章《翡翠B货的鉴定》。

据吴舜田先生介绍,B货翡翠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上出现,稍后,台湾市场也发现了B货。之后在中国南方珠宝市场乃至整个东南亚市场上才大量发现。

翡翠B货发现的起因是当时B货放置或佩带几年后变色发黄。客户找商家质询此事,卖主产生巨大恐慌后求助检测机构。

我们从B货翡翠发现的过程可以看出,早期的翡翠B货制作技术存在缺陷,几年内就会发生龟裂或者失去光泽,遇到洗热水澡或温泉时,B货常会出现龟裂呈现白点状。

基于此,翡翠B货自诞生到被发现,仅仅是几年时间,不会超过10年,因此,可以说,翡翠制作B货的技术不会早于上世纪70年代。鉴于B+C货翡翠制作过程以制作B货为主,附带染色,因此,B+C货翡翠制品也不会早于这一时间。

由此可见一旦确定翡翠制品为B货或者为B+C货,该样品加工时间一定不会属于明清或者民国。

目前,各个珠宝检测机构对翡翠制品的鉴定技术成熟,在区分未经处理的翡翠(A货)与B货方面,除了借助放大镜、紫外荧光灯等常规技术手段外,还可以借助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甚至扫描电镜等大型设备。由于红外光谱仪的性价比条件优越,目前,各省级以上珠宝检测机构几乎都配备了红外光谱仪。

红外光谱区分翡翠AB货的原理是:漂白充填翡翠所注入的胶为环氧树脂类有机物,该类材料在3060~3030cm-1之间有苯环的吸收峰(如图1所示)。而A货翡翠在此区域无吸收,抛光过程中上蜡或者经过煮蜡的翡翠、或者经长期佩戴及人手盘玩的翡翠,尽管在2960~2850cm-1之间有吸收峰,但不会出现3060~3030cm-1苯环吸收峰(如图2所示),故不会被判定为B货。因此,无论老翡翠、还是新翡翠制品,无论是否经过盘玩,都不会造成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的误判。

笔者所在的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偶而也会检测一些雕琢手法传统古朴的翡翠制品(如文中图示),尽管以笔者以及笔者所在实验室的资质无法判断这些样品是否属于解放前的产品,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样品都属于翡翠A货。

当然,严格地说,这些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并非与新翡翠产品图谱完全一致,具体区分有两点:一是老翡翠在采集透射红外光谱时,光谱信噪比差,即样品信号不佳;二是多数老翡翠在3700~3620cm-1之间有一个或两个吸收尖峰,这被认为是翡翠中含有与氢氧键相关的物质。这可能是因为老翡翠受抛光技术的制约,表面平整度相对差,容易造成照射到翡翠表面的红外光漫反射增多,再加上老翡翠多质地较干,颗粒明显,晶面间对光的反射频次多导致红外光路程加长,吸收增强。因此,真正能透射过老翡翠,被设备采集到的有用信号降低,相对而言信噪比偏差。而老翡翠中与氢氧键相关的物质可能说明样品经过埋藏,周围土层中含氢氧矿物浸入或者翡翠发生轻微风化而产生含氢氧根的矿物。

检测机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室 危险化学试剂 分类 管理

大家都知道,化学实验是离不开试剂。试剂品种多,危险性大,尤其是特别注明属于危险化学试剂的药品。工作中,实验员要认真阅读试剂说明,对相关产品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既达到检测目的,也使自己处于更安全的环境之中。

1 对危险化学试剂的分类

检测实验室在工作中,要接触各种危险化学试剂。这些危险化学试剂对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是有害的,因为他们有些具有腐蚀性,有些还会易燃易爆。所以我们作为在一线的检测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多学学安全防范知识。大家都知道,危险化学试剂可分为类:

(1)爆炸性试剂;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氧化剂;

(4)自燃性试剂;

(5)遇水燃烧性试剂;

(6)易燃试剂;

(7)有毒化学试剂和腐蚀性化学试剂;

(8)放射性试剂。

检测实验室常用到的危险化学试剂主要包括剧、强腐蚀品、易燃易爆品和强氧化剂四大类,下面仅就此四类危险试剂进行探讨:

1.1 剧

指对人或生物以及环境有强烈毒害性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剧毒试剂有氰化物,砷化物、以及汞、黄磷等。

1.2 强腐蚀品

指具有强烈腐蚀性,对人体和其它物品能因腐蚀作用发生破坏现象,甚至引起燃烧、爆炸或伤亡的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无水氯化铝、甲醛、苯酚、过氧化氢等。

1.3 易燃易爆试剂

易燃易爆试剂指在空气中自燃或遇其它物质容易引起燃烧或者燃烧爆炸且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的化学物质。比如 :

(1)易自燃试剂:如黄磷等。

(2)遇水燃烧试剂:如钾和钠等。

(3)易燃液体试剂:如苯额乙醚等。

(4)易燃固体试剂,如硫和铝粉等。

2 危险化学试剂的管理

2.1 采购

任何一个单位的实验室都应该制订一套采购制度。保证进货渠道正规和试剂正规,特别要购买有注册和国家化工部门批准生产的标准试剂。而不是采购制度不完善,购买药品不正规,这对试用和管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重点关注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试剂有的属于易制毒化学药品范畴,如:苯乙酸、三氯甲烷、乙醚、丙酮、硫酸、盐酸等,按《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要求,购买时须报当地公安部门备案,使用情况应详细记录。

2.2 存储

化学试剂尤其是危险化学试剂由于性质不一,保管也就显得有位重要,因为担心危及到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于实验管理员来说,要对各种试剂了如指掌,不同的试剂可能存放的位置不一,有些对室内温度要求较高,有些对室内潮湿程度也有明显的要求,甚至还要在存放时防止消防器材。

(1) 危险化学试剂应储存在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应根据试剂的分类、分项、容器类型、储存方式和消防的要求,分别存放并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2)储存室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

(3)爆炸性试剂的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以免储存时间过长,导致试剂变质。对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变质和引起燃烧、爆炸的化学试剂,应定期进行检查。

(4)剧要求与酸类物质隔离,放于干燥、阴凉处。同时要严格管理、定期清查盘点、严禁外流。某些剧物质,如配位滴定中使用的氰化物,应按规定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帐、双锁管理。各检测室需要领取这些剧毒化学试剂时,必须由本机构主要负责人签字和本检测室的负责人签字,然后保管人员核准后方可发放。

(5)强腐蚀品:这类物质搬运时应轻取轻放,严禁撞击、摔碰和强烈振动,严禁肩扛背负。强腐蚀品一定要放置在牢固的试剂柜内,不要放在顶层或内层等取用困难的位置。和其它危险品一样,强腐蚀品也要确保安全管理、安全取用、杜绝外流。

3 使用

检测机构应建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指导本实验室人员正确使用危险化学试剂,制定消防和急救应急计划。

(1)使用的危险化学试剂应有标识,向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实验室用到的石油醚、汽油等是最易燃液体,这些物质与一些强氧化剂(如硝酸盐、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接触,遇有摩擦、碰撞等就能爆炸,一定要按规范操作。

(2) 根据危险化学试剂的种类、性能,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定期维护。固体易燃物如白磷、金属钾、钠、镁、铝粉、硫磺等,其中有些物质有自燃性,许多物质对热、摩擦、碰撞极为敏感,大多数易燃物的燃烧释放气体有毒,应特别注意防范。

(3) 危险化学试剂,尤其是含有剧毒的化学试剂,单位要派专人看护、监督使用并有详细的登记。而不是没有使用完的就乱丢乱放,这样会造成危害性事故的发生。

(4) 检测室应配备专门的废弃物品回收装置,未经处理不应随意向环境排放有毒、有害废物。

(5)销毁、处理有燃烧、爆炸、中毒和其它危险的废弃化学试剂,应按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危险化学试剂管理是一门专业且复杂的工作,从试剂入库到使用,各个环节都要认真看待。检测机构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新品试剂的性质并对其保管。加强安全常识进行自我教育,随时提高警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 (第二版 )第一分册――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

检测机构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消防 设施检测 现状 改进措施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所有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中,必不可少的安全检测。建筑的消防设施是否标准,关乎建筑的消防安全与的人身安全,因此对现代建筑质量要求严格,因此,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负责建筑消防检测的检测机构,承担的工作压力不可估量。但是,建筑消防中介设施检测机构市场需求增加的同时,检测机构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过程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建筑消防设施的顺利运作与建筑的安全无法保障,科学的进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是检测机构工作的关键。

1 当前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检测机构市场秩序混乱 检测质量得不到保障

由于我国在建筑消防的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在完善的过程中,无明确的管理制度与责任承担的划分,检测机构对建筑消防检检测结束后期没有跟进以及监督管理,使得建筑消防设施的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随着建筑行业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需求加大,引发检测市场的混乱,出现恶性竞争,这些问题对检测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建立与完善建筑消防的管理体系对维护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市场秩序十分重要。

1.2 检测机构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国家在培养专业检测人员暂无对口的专业学科提供学习,使得优秀专业的检测人员稀缺。而消防设施检测的工作大多是要实地进行操作完成的,这需要检测人员利用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去处理。但是当前多数检测机构的人员组织构成,由不限专业的社会招聘而来,仅经过短期培训便上岗。以此形式构成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队伍,检测质量无法保障,为建筑工程的运行埋下人为隐患。

1.3 检测报告格式混乱且记录内容不具体

检测报告是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对建筑设施的运作进行检测后得出的结果报告,即使当前各个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实行的检测标准大部分都是一致的,但在检测结论中使用的报告形式却是不统一,多种形式的。在检测报告内容中,标记内容参差不齐,对新标准的实施不关注,在引用标准做报告的时候,依然使用过去的旧标准。在写报告的过程中,出现基本的记录时间、名称的错误。详实的检测报告数据记录,便于检测报告的完成有据可依,然而混乱的原始检测记录,使得检测结论报告的格式便无从谈格式统一。

2 针对当前建筑消防中介设施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1 改进完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 增强管理力度

我国对管理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暂时没有一套完整具体的管理体系,统一的管理准则,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在建筑消防设施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起到判定解决作用。因此,完善的检测体系,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尤为关键。在确定检测体系的过程中,要根据在实际检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再制定,方可使实际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提高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管理,除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需要质量监督部门与消防部门的共同携手配合,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加强管理与检测审批严格把控,提高检测标准与检测机构专业人员、场地设备的投入,避免皮包商投机取巧。提高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跟踪管理力度,不定期进行抽查,查看检测工作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是否有对检测结果造假的情况,对违反者,进行严肃处理。组织各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成立机构协会,加强交流,提高技术能力,对检测收费标准进行协商,交由物价部门合理制定并进行公开,使得检测机构之间在井然有序的市场环境中形成良性竞争。

2.2 大力培养检测人才并提高人员素质

由于我国在培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人员上没有对应的专业学科提供学习,优秀专业的检测人员紧缺,导致检测队伍素质普遍降低。然而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检测问题,需要具备丰富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解决,建立具体完善的培训体系与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相关部门应成立检测培训机构,开展提高专业技能的培训,注重培训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提高学员对检测机构行业的服务、职业道德意识。培训结束后,严格要求学员通过考试,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合格后授予上岗资格证。为了保障检测队伍的素质水平,对获得上岗资格的检测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与培训,及时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检测能力。只有提高检测队伍人员的素质,才能在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中保障检测质量。

2.3 规范报告格式和记录内容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原始数据记录,作为报告内容的参考依据,严谨的报告内容是对检测结果的负责,因此,对检测报告有所要求,严格规范报告格式与记录内容,做到统一。在解决措施上,有关的管理部门应组织研究检测报告的格式与原始记录内容的相关专家,将检测报告的格式与记录内容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并且结合建筑消防设施的特点制定统一规范报告的格式,让检测报告的结果明了准确,内容做到严谨。原始记录格式将检测现场的实际情况详细真实的记录,与检测记录结合,即可让设施运作的基本情况真实反映出来,同时报告具有较强依据性。

3 结语

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需求加大的同时,消防设施检测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随之增加。因此,规范管理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是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管理,为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安全与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胡琼.浅析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1):119.

[2]陈祥方.论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的现状及措施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3,(03):83.

检测机构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在质量检测机构、应用

一、前言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验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质量问题,所以作为质量检测机构就必须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工程进行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的质量,从而促进检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二、实验室管理系统在质量检测工作中的作用

1、保证检测数据科学、合理

现阶段,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得到客观、真实以及科学的检测结果,这样就能够更好对工程项目的好坏进行判断,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因此,质量检测报告不仅仅能够为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提供有力的数据,还可以为质量监督部门和有关的行政部门提供数据。如果工程项目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这样检测报告就可以给仲裁机构提供真实、客观的检测结果,从而就能够保证各方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检测行业的市场行为还不够规范,时常会出现弄虚作假、样品造假等问题,这样就必须对检测机构的市场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检测机构的质量。由于质量检测机构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够保证检测工作的科学性与客观公正性,并且能够对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放映,所以信息化管理对质量检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提升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

由于采用信息化管理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能够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所以就要对信息管理系统不断的完善和健全,从而就能够进一步的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提供检测报告,这样就可以提高检测报告的权威性。所以作为检测机构,一定要提供准确的检测数据,其数据既是验收单位进行工程验收的根据,也是进行质量问题分析的依据,因此一定要运用信息化,这样检测机构既能够有效的对检测数据进行管理,还能够有效的控制检测的质量。

三、实验室管理系统在质量检测机构中的应用

1、收样管理

质量检测机构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工程进行收样管理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送检样品的信息,主要是对送检样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同时在进行送样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收样的登记、复查核对、统计以及管理工作,并且在这一环节中,作为工作人员还要运用信息管理技术来进行接受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对收样信息进行收录整理,其中收录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委托机构、送检样品、检测项目以及不正常情况的处理等。

2、试验管理

试验管理主要是对样品检测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做好信息的录入,从而形成委托单。同时作为质量检测机构对信息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对任务的管理,并且还要注意信息的采集、校核以及数据的复查和核对。除此之外,作为检测工作人员对于已经完成的试验和数据要进行记录工作。在进行试验管理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自动的获取检测数据以及其他的有用信息,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工作人员对试验的全过程进行检测以及帮助它们进行自动记录与保存。因此检测机构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

3、报告管理

对检测报告进行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审查和核对报告,随后报告批准之后将其进行打印、签发以及查询。其中报告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相扣的,所以检测机构要想保证检验结构的准确性,就需要对检测报告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还要帮助技术人员完成检测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检测的质量。

4、管理统计

由于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测的工作量和业务量比较大,所以很多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对质量进行统计和控制,这样就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作为管理人员对于合格项目和不合格检测结果的数量,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帮助管理人员后来进行项目资料的分析和统计,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保证检测的质量。

5、业务监管

业务监管对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业务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且对实际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以及对数据进行监督。运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管理人会员和项目的负责人更好的处理有关业务,并且对工作进行更好的分配管理,而信息技术能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被应用于业务监管中。此外,业务监管是贯穿与整个检测过程中的,所以要运用信息技术对项目的规模和效益进行直接控制。

6、系统维护

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对系统进行维护主要是可以对系统进行设置,并且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所以在这一环节中,作为系统管理人员,要想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就必须要保证系统日志的查询、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以及硬件与软件的协调运行等,同时还应该对计算机界面进行设置以及检测报告的编辑等。

四、质量检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前景与设想

1、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

由于质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并且数据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作为管理人员很难对数据进行准确及时的把握,这样要随时的掌握动态的数据,并且将其进行汇总是有很大的困难的,由于计算机技术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能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所以它能够被应用,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

2、质量信息沟通

在质量检测过程中,质量信息之间的沟通对于保证项目的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各个质量的主体要保持信息通讯和沟通,并且各个专家还要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质量。所以必须要运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沟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

3、质量文档管理

检测机构进行质量管理的时候,对于质量文档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些文档通常都是以纸面的形式存在,所以在利用和查找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信息技术具有存储量大、复制传递方便快捷的特点,所以被用于进行质量文档的管理。

4、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主要是统计质量检测现场的质量数据,这样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统计,分析以及预测,从而就可以完全对质量安全进行控制,从而就提高了检测的质量。

5、质量控制决策支持

这种质量控制主要是运用各种数据、信息以及知识来有效的辅助决策。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检测的质量。

6、质量监督管理

在质量检测中,监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主要是监督管理各个责任人的据、行为以及资料等,所以可以利用计算机与网络连接,这样行政主管部门就可以随时了解质量检测的动态、情况,并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监督管理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作为检测的机构一定要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主要是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教育力度,并且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从而就可以提高质量检测机构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同时还还对我国检测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加强信息化的应用和资源配置,从而就能够规范检测管理工作,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玲;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检测机构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 TH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8-0052-02

检测仪器设备对于检测机构而言十分重要,可以说将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因而是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与测量数据准确性的可靠保证。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检测仪器设备管理的体会,谈谈对检测仪器设备管理的几点看法。

1 抓好检测仪器设备的选购与订购环节

随着检测业务向新领域的不断拓展,检测机构经常会增加新型检测仪器设备,因而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选购工作十分关键。在明确了需要购买的检测仪器设备类型之后,工作重点应当转向选择设备型号、规格及厂家。如何选择好设备,主要有以下步骤:一是要考虑到设备的适用性,看新设备能够适用于检测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检测仪器设备对于工作环境的适应性是否能满足;二是要确认所选购检测仪器设备应当具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与技术指标应当能够满足相关检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应当依据实际需要来选择相应的型号与规格;三是挑选好供货企业。采购前,要对检测仪器设备的供货方开展综合评价,主要包括生产能力、技术能力、资质、信誉、价格与售后服务等各方面。一般应选择3~4家供货方,并采取招标方式开展比较选择,以便于最终确认供方。在经过这3个步骤之后,基本上可以合理地选出需要购买的检测仪器设备。在明确检测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与供货方之后,接下来就是订购。签订采购合同则是订购的主要内容,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品名、型号、生产厂家、价格、付款方式、售后服务、产品配置与性能要求、其它附加条款等。应当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签订合同,并明确供需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体现出订购的规范性与严肃性。

2 开展检测仪器设备的到货验收工作

在采购的检测仪器设备到货之后,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管理与检测专业人员就要认真开展货物验收工作。专业人员应当组成验收小组,开展分工合作,并严格执行验收工作制度,以检测机构的利益为重,实事求是地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货物验收工作:一是目测货物的外观是否完好,在包装与运输的过程中是否有损坏;二是清点货物是否完全齐全,其中包括需要配置的附件与备件等;三是做好验收详细记录,主要包括检测仪器设备的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安装与验收时间等;四是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资料的登记、存档工作;五是开展性能验收,即在仪器设备完全安装调试完成之后,由专业人员或具体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按照其性能指标要求开展逐项测试。只有性能上也达到要求,验收才能过关。

3 认真建立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台帐

要对检测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登记造册,并实施仪器设备工作的动态管理,主要内容有:仪器设备单位编号、档案号、品名、型号、技术指标、制造企业、出厂编号、购置日期、资产原值、启用日期、放置地点、保管人员、使用人员、仪器状态等,并单独列出仪器设备的历次使用记录。对于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来说,仪器设备管理台帐是十分必要的实用性工具,可以让其对仪器设备的现行情况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同时,还应使用EXCEL 表格,将台帐内容逐项列出,以方便上述具体内容的查询与检索,从而大大提高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管理效率。

4 形成检测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档案

对于检测仪器设备,应当建立起规范化、科学化的仪器设备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简介(含前述仪器设备台帐所列的内容)、购置材料、安装验收材料、产品说明书、随机附件资料、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维护计划与维护记录、历次维修记录及送检设备的检定报告等。以上内容涵盖了仪器设备从购买、验收、使用,一直到报废这一生命周期的完整过程,而材料的齐全完整与否,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对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与维修等。其从仪器设备投入使用之后,其档案的内容应当是不断增加的,特别是要注重一起设备使用维护、维修记录等内容的及时保存与归档。因为维护与维修记录可以反映出仪器设备的具体运作情况,并能能及时发现与查找仪器设备出现问题的原因,以便于及时采取纠正对策。同时,检测仪器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也应当记录存档,主要应包括实验室名称和环境条件记录等。在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对于经常增加相关内容的项目,比如使用维护记录、维修记录等,都应采取便于添加与补充记录的方式进行排列。仪器设备档案属于科技档案的范畴,因为应当依据建立科技档案的要求来开展建档管理,从而确保所建档案的科学性、规范性。

5 健全完善检测仪器设备的检查管理机制

对检测仪器设备开展有效的管理,关键在于对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健全完善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抽查制度,就是为了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与运行制度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定期抽查与不定期抽查。抽查的内容主要有: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仪器设备能否按时维护、环境条件能否满足仪器设备的要求、仪器设备的标识是否符合要求,从而保证仪器设备始终处于一种稳定而有效的使用状态。在每年度结束之时,检测机构应当对检测仪器设备,特别是要对大型仪器设备开展设备年度使用情况检查,主要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情况、仪器设备对内对外的服务情况、仪器设备的年度业务量与相应收入、仪器设备的运行与维修情况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检查,能够掌握检测机构不同设备的运转情况与收入状况等,从而能够对检测机构的人员配置、仪器设备购置与收入分配等政策的制定发挥较好的导向作用。

6 结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机构所使用的高、精、尖检测仪器设备将越来越多,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的要求也必将更为突出。检测机构一定要强化管理意识与责任意识,在不断学习与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地做好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与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彩仁. 关于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规范管理[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