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基桩基检测

地基桩基检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地基桩基检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基桩基检测范文第1篇

关键字:桩基检测 无锡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备案系统 检测方案

现如今,桩基础已成为高低层建筑、大小型桥梁、码头甚至新建厂房等采用的主要基础型式,桩基工程除因受地质条件、基础与结构设计、桩土体系相互作用、施工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复杂性外,桩的施工还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发现质量问题困难。因此桩基检测工作是整个桩基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提高基桩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检测评定结果的可靠性,才能真正做到确保桩基工程质量和安全。

1.无锡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备案系统的简介

无锡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备案系统是无锡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质监站)为加强对桩基检测全过程的监管,由徐州建筑研究院负责研发。于2011年开始在无锡所有的桩基检测活动中运用实施。至今一直运行良好,并起到原先既定的作用。它既方便了质监站对所有桩基检测活动的监管,又让所有的桩基检测活动更具操作性和透明性,是各从事桩基检测活动的企业与质监站的有效沟通桥梁。

2.桩基检测在无锡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备案系统的各个具体流程

2.1公告栏

公告栏的作用主要是接受质监站的各种信息及通知。一般会一些会议通知、新的监管举措通知、周期内各单位的桩基异常情况汇总及现场检查情况通告等。此功能类似于政府网站的信息,对所有检测单位可见,政府的行为更具体,更透明。

2.2机构信息

机构信息包含基本信息,检测人员和检测仪器。这些内容都是从事桩基检测活动的前提,也是检测前的必须准备。基本信息主要是指企业的信息,包含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法人信息,资质证书编号及有效期限,计量认证证书编号及有效期限等。检测人员主要指具有从业资格的上岗证的人员,各单位必须对单位内人员进行备案,包含姓名,年龄,从业资格上岗证号等信息。检测仪器主要指检测活动中所使用的仪器,为保证所有检测使用的仪器都在计量检定的有效期内,需对所有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的仪器进行系统备案,包含仪器名称、型号,测量范围及计量检定的证书编号等。如若超过有效期,则系统自行判定仪器为“编辑状态”,即不能使用,需重新计量检定。待经过计量检定后拥有新的证书编号后重新备案。此项功能对企业管理仪器及仪器的量值溯源管理十分有效,使用频率也很高。这就保证所有检测使用的仪器都在计量检定的有效期内。

2.3检测信息

检测信息包含工程信息,检测方案,检测通知和检测报告。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桩基检测活动的大部分主要过程。

工程信息主要是指需检测工程的基本信息,包含工程名称,工程所在区域及地址,建设、监理、设计、勘察单位以及需在系统内设的地理地图中标出具置和坐标。值得注意的是标出的具体地理位置和坐标就实际明确了工程的实际具体有效的地址,也方便了质监站对检测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管。这些工程信息是检测方案的必备要素,检测方案也需要检测信息的准备内容。

检测方案就是指实际检测工程的具体工程概况及准备要素等,除了工程信息中的部分内容,还包括施工单位,结构形式,结构层数,基础类型,设计等级,委托单位,单桩数据(类似桩径,桩长,设计强度等级,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等),检测方法,检测目的,检测数量,检测部位,施工日期,待检测日期,设计极限承载力,试验最大加载,合同编号,检测方案编号,项目负责人,现场检测人员及联系电话等。待这些内容全部输入确认后网上提交质监站审核,主要审核检测方案中例如检测数量、检测方法等内容是否满足检测规范或现有检测法规要求。检测方案审核通过后,会系统给其一个备案编号,方便资料管理和系统检索。这些都是开展检测工作前的实际方案,也是检测报告中需包含的内容,是最后形成检测报告的实际输入。

检测通知主要告知质监站我实际进行检测活动的时间区间。待质监站回复后可开始现场的检测活动。这也进一步加强了质监站的实际监管。

待现场检测完成后形成最后的检测成果也就是检测报告,备案系统中的检测报告是最终纸质版检测报告的提炼,也是检测报告的核心部分。它是最终纸质版检测报告的前四页:第一页封面(包含资质证书编号,计量认证证书编号,检测方法,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备案编号,报告编号,检测机构名称等);第二页签字表(包含检测仪器,检测人员,审核人员,技术负责人及相关说明);第三页工程概况(包含工程信息和检测方案中的最后实际确认的信息等);第四页检测结论,是对检测结果的实际评价。此报告内容在质监站网站均可查询,是工程基础验收的重要依据。

3.结束语

桩基检测是所需建筑施工的必要检测,也是保证所需建筑基础的安全保障。无锡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备案系统各流程环环相扣,最终为了保障检测结果、检测报告真实可靠可追溯,加强了桩基检测的规范性,实效性,透明性。然而,检测系统并未全部包含桩基检测所有的内容,类似现场的检测信息,检测数据的分析整理,检测项目存档等都可纳入该系统中,让所有的检测内容都“清晰可见”,实现全电子办公及管理,才能让所有桩基检测活动更具长久规范发展。

地基桩基检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复合地基施工技术 应用

Abstract: this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iqu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methods, presented the advantages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brought about by, that is, guarante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subject, save the project required investment in, filling the shortcomings of China's shortage of construction funds.

Key words: composit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一.复合地基的定义及分类

(一)复合地基在基础工程中的地位复合地基理论和工程应用近年来发展很快,复合地基

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复合地基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地基基础型式。如何评价复合地基在基础工程中的地位,合理定位,既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复合地基应用,又有利于复合地基理论的发展。

(二)复合地基的基本类型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复合地基类型主要有:由多种施工方法形成的各类砂石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土桩、灰土桩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薄壁筒桩复合地基和加筋土地基等。复合地基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 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 构) 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保证建( 构) 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按加固原理分类,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下述六大类:置换,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灌人固化物,加筋,以及冷、热处理等。经过地基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大致上可分为三类:均质地基、多层地基和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 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通过分析复合地基与地基处理的相互关系,复合地基与浅基础和深基础的关系,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的区别,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的关系,较深入地分析了复合地基在基础工程中的地位。

二.地基处理技术及分类

地基处理技术分类方法很多,按照加固地基的机理,常将地基处理技术分为六类:置换,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灌人固化物,加筋和冷、热处理。可以将采用各类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类似于均质地基。这类人工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基本上与原天然地基,或与浅基础的相同,不同的是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得到改善。另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形成复合地基。例如:采用振冲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砂石桩置换法,石灰桩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冲密实法,挤密砂石桩法,土桩、灰土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孔内夯扩桩法,树根桩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等,均可形成复合地基。

通过地基处理形成复合地基在地基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呈发展趋势。浅基础的设计计算理论比较成熟,而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理论正在发展之中。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重视复合地基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应该看到,复合地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地基处理水平的提高。复合地基技术在地基处理技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复合地基与浅基础和桩基础

当天然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通常采用浅基础;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桩基础是软弱地基最常用的一种人工地基形式。广义地讲,桩基技术也是一种地基处理技术,而且是一种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考虑桩基技术比较成熟,而且已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通常将桩基技术与地基处理技术并列,在讨论地基处理技术时一般不包括桩基技术。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天然地基经过地基处理后形成的人工地基性态也不同。经过地基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多数可归属为两类:一类是在荷载作用范围下的天然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如通过预压法、强夯法,以及换填法等形成的土质改良地基。这类人工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基本上与浅基础相同,因此可将其划归浅基础。另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形成复合地基。例如水泥土复合地基、碎石桩复合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等。根据上述分析,浅基础(shallow foundation)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和桩基础(pilefoundation)已成为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三种地基基础型式。

在浅基础中,上部结构荷载是通过基础板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的。按照经典桩基理论,在端承桩桩基础中,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板传递给桩体,再依靠桩的端承力直接传递给桩端持力层。不仅基础板下地基土不传递荷载,而且桩侧土也基本上不传递荷载。在摩擦桩桩基础中,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板传递给桩体,再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端承力传递给地基土体,而以桩侧摩阻力为主。经典桩基理论不考虑基础板下地基土直接对荷载的传递作用。虽然客观上大多数情况下摩擦桩桩间土是直接参与共同承担荷载的,但在计算中是不予以考虑的。在复合地基中,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板直接同时将荷载传递给桩体和基础板下地基土体。对散体材料桩,由桩体承担的荷载通过桩体鼓胀传递给桩侧土体和通过桩体传递给深层土体。对粘结材料桩由桩体承担的荷载则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端承力传递给地基土体。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的分类主要是考虑了荷载传递路线。荷载传递路线也是上述三种地基基础型式的基本特征。简而言之,对浅基础,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对桩基础,荷载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对复合地基,荷载一部分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通过上述对浅基础、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荷载传递路线的分析,可以认为复合地基是界于浅基础和桩基础之间的,如图! 所示。摩擦桩基础中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作用,也可属于复合地基。或者说考虑桩同作用也可将其归属于复合地基。

四.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

有的学者将复合地基视为双层地基,将双层地基有关计算方法应用到复合地基计算中。事实上,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有较大区别,在复合地基计算中直接应用双层地基计算方法是不妥当的,有时是偏不安全的,下面作简要分析。

图(1)、(2)分别为复合地基和双层地基的示意图。设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模量为E1,其他区域土体模量为E2,显然E1>E2。设双层地基上层土体模量为E1,下层上体模量E2。双层地基上层土厚度与复合地基加固区深度相同,记为H。以条形基础为例,地基上荷载作用面宽度均为B 而且荷载密度相同。现分析在荷载作用中心线下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层中A点(见图1(a))和双层地基中对应的B点(见图1(b))竖向应力情况。不难看出复合地基A点竖向应力σA,比双层地基中B点竖向应力σB大。如果增大E1/E2值,则σA值增大,而σB值减小。理论上当E1/E2趋向∞时,双层地基中B点竖向应力σB趋向零,而复合地基A点竖向应力σA是不断增大的。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地基性状的差别是很大的。

当层法可用来计算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而将复合地基视为双层地基采用当层法计算复合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可能带来很大误差。计算结果是偏不安全的,当层法不适用于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计算。

(a)复合地基;(b)双层地基

图1 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

根据前面分析,在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与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场分布及变化规律有着较大的差别,将复合地基认为双层地基,低估了深层土层中的附加应力值,在工程上是偏不安全的。

五.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

在深厚软粘土地基上按桩基理论设计摩擦桩基础时,为了节省投资,管自立(!./. 年) 采用稀疏布置的摩擦桩基(桩距一般在0 1 2 倍桩径以上),并称为疏桩基础。疏桩基础比按桩基理论设计的常规摩擦桩基础,沉降量大,但考虑了桩间土对承载力的直接贡献,以较大的沉降换取工程投资的节约。事实上桩基础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可以提高承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沉降。以前人们往往侧重利用采用桩基解决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不重视采用桩基可以减小地基沉降的功能。将用于以减小沉降量为目的桩基础称为减少沉降量桩基。这里减小沉降量桩基一般是指摩擦桩基。减小沉降量桩基设计中考虑了桩同作用。在疏桩基础和减小沉降量两类桩基础中,均考虑了桩和同承担荷载。事实上,筏板基础下的摩擦桩基,桩间土一般直接承担一部分荷载,在经典桩基理论中只不过是主观上不考虑而已。以前主观上不予考虑的原因可能认为桩间土承担荷载比例小,不值得考虑,也可能是主动将其作为一种安全储备。还有一种可能是考虑到计算较困难,不确定因素较多而不予考虑,而且在工程上是偏安全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桩同作用分析,主要也是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在疏桩基础、减小沉降量桩基和考虑桩同作用的思路中都是主动考虑摩擦桩基础中客观上存在的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性状。考虑桩同直接承担荷载的桩基称为复合桩基。是否可以说复合桩基实质上是主动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摩擦桩基,而在经典桩基理论中,摩擦桩基中是不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

前面已经谈过,复合地基的本质就是考虑桩间土和桩体共同直接承担荷载。由上面分析可知复合桩基的本质也是考虑桩同直接承担荷载。因此可以将复合桩基归为刚性桩复合地基范畴。复合桩基是一类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复合地基》( 龚晓南,!..& 年) 中已谈到:刚性摩擦桩考虑桩同作用,可采用复合地基理论计算。目前,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复合桩基是属于复合地基还是属于桩基础是有争议的,笔者认为既可将复合桩基视作桩基

础,也可将其视为一种复合地基;同时又认为复合桩基属于桩基还是属于复合地基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弄清复合桩基的本质,复合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复合桩基的形成条件,复合桩基理论与传统桩基理论的区别。

事实上也可以将复合桩基视为复合地基一种,或者说将其归属复合地基,有助于对复合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的认识,也有益于复合桩基理论的发展。

随着多种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复合地基质量检测近年来也得到发展。但相比较复合地基质量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多一些,需要继续努力。作为复合地基整体质量检测,不仅是桩体质量检测,还应包括桩间土的测试,以及桩土复合体的性能测试。

结语

地基桩基检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桩基础;

桩基检测桩基础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当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要求时,可以利用下部坚硬土层或岩层作为基础的持力层而设计成深基础,其中较为常用的为桩基础。桩基础作为一种深基础,它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沉降稳定快、良好的抗震性能等特性,因此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各类建(构)筑物。

一、桩基施工共性问题

随着桩基础应用的日益广泛,其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多种多样,比如:颈缩、断桩、移位、斜桩、检测等问题。本文就桩基础施工最容易忽略的几点作出分析。

(一)测量施线

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一是把图上的建筑物基础桩位,按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准确地测设到拟建区地面上,为桩基础工程施工提供标志,作为按图施工、指导施工的依据;二是进行桩基础施工监测;三是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为检验施工质量和为地面建筑工程施工提供桩基础资料,需要进行桩基础竣工测量。

理论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5.1.3条规定,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规定,如盖有基础梁的桩,沿基础梁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为150mm,垂直基础梁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为100mm。此条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控制。规范5.4.5条又将桩位偏差列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检验标准的主控项目,即桩位偏差对桩基质量验收具有否决权,如有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即为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二)地下水问题

当基础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在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在桩基础工程中,地下水对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影响最大。地下水的处理有多种可行的方法,从降水方式来说可总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大类。止水法相对来说成本较高,施工难度较大;井点降水施工简便、操作技术易于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施工方法,已广泛应用。

当地下水位不大时可进行单桩桩内抽水,当地下水位较大时可采用多桩同时抽水法来降低地下水。如果桩设计深度不大时可考虑在场地四周设置井点排水。人工挖孔桩在开挖时,如果遇到细砂、粉砂层地质时,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极易形成流砂,严重时发生井漏造成质量和安全事故。

除此之外,地下水的影响在有冻土地基时也是施工的难点。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地质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比如,在冬季我们经常采用冻结法施工技术,冻结法施工即是利用人工制冷的方法把土壤中的水冻结成冰形成冻土帷幕,用人工帷幕结构体来抵抗水土压力,以保证人工开挖工作顺利进行。作为一种成熟的施工方法,冻结法施工技术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煤矿建设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采用冻结法施工技术至今也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主要用于煤矿井筒开挖施工。经过多年来国内外施工的实践经验证明冻结法施工有以下特点:可有效隔绝地下水,其抗渗透性能是其它任何方法不能相比的。冻结法施工对周围环境无污染,无异物进入土壤,噪音小,冻结结束后,冻土墙融化,不影响建筑物周围地下结构。冻结施工用于桩基施工或其它工艺平行作业,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三)桩基检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10.1.8条规定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3.1.1条规定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5.1.5条规定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桩的测试方法分为静载荷试验和动力测桩两大类,还有抽芯法和静力、动力触探以及埋设传感器法等辅助类方法。目前桩的静载荷试验主要采用锚桩法、堆载平台法、地锚法、锚桩和堆载联合法以及孔底预埋顶压法等。

在桩基检测中,各个检测手段需要配合使用,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够对桩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但实际工程中施工单位为赶工期往往是桩基施工完后不及时通知检测单位,而擅自施工上部结构,待桩基检测出来后上部已施工了几层,如果桩基检测不合格,后采取补救的措施,代价是相当大的。国内不少地方就曾出现这这种案例。所以我们在桩基施工时一定要重视桩基检测这道工序。

二、钻孔灌注桩及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对于钻孔灌注桩来说,其成孔时孔深的控制对钻孔灌注桩至关重要。在(GB50202-2002)第5.6.4中明确规定:孔深只深不浅。对设计采用中风化及以上强度的基岩作为持力层的桩,尤其是抗水平推移、坡地岸边的桩,其桩尖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地基承载力及安全使用就尤为重要。实际施工中,孔深往往是只浅不深,泥浆沉淀不易清除,影响端部承载力的充分发挥,并造成较大沉降,这给钻孔灌注桩留下了致命的质量隐患。

地基桩基检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建筑技术也在日益提高。在铁路建设、高层建筑和高速公路中,可以看到桩基础的广泛使用。随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提高,桩基础检测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隐蔽工程的桩基础,它支撑着地面上的构筑物,是建筑物的基础,桩基础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

一、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内容

1、桩身完整性检测

1.1、声波透射法。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声学参数就是声波透射法,如振幅A、频率F、声速c的变化及波形来分析桩身混凝土的连续性及蜂窝、夹砂、断层等缺陷的位置、大小。

1.2、低应变法。对桩顶施加比较低的激振能量就是基桩的低应变法,导致桩身以及周围土体的轻微幅度振动,同时用仪表量测和记录桩顶的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利用波动理论或机械阻抗理论对记录结果加以分析,从而达到判断桩身完整性、检验基桩施工质量等目的。

2、桩的承载力的检测

2.1、高应变动测法。使用重锤对准桩顶瞬态冲击,致使桩周土产生了塑性变形,然后在桩头实测力和速度的时程曲线就是桩基高应变动检测。通过应力波理论分析得到桩土体系的有关参数,揭示桩土体系在接近极限阶段时的工作性能,分析桩身质量,确定桩的极限承载力。

2.2、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法经常用在检测基桩承载力静荷载试验法当中,包括水平承载力和基桩竖向检测,但是在工程中,一般用到的是竖向静载荷试验。静荷载试验法很特别的优点就是其受力条件和桩基础的实际受力状况相比较起来比较接近。静载试验一般适用于工程试桩的承载力检测,对于工程桩检测来说,不会做破坏性试验。

二、建筑工程桩基质量检测技术探析

1、桩基高应变检测技术

利用假设条件将一维波动方程的封闭推算出结果,并且用桩顶波和土阻力联系,得到一些需要的数值联系,包括所测出的压力值、桩基极限的承载力和质点的速度值等,这一技术叫做桩基高应变检测技术,可以使分析方法便利和简化,但同时在理论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些不足,可以利用波形拟合的办法,因为这一方法利用的数值试算,即实际桩土参数值就是当实测值和试算值相同时的数值。

2、桩基低应变检测技术

利用Z =ρCA,以截面波阻抗Z,结合一维应力波理论为基础,然后对桩身质量进行表述。其中A是截面积,ρ是材料密度,C是波速。在桩顶收到力锤或者力棒敲打的情况下会产生应力波,此刻,应力波会向下传播,传播速度是C,如果遇到扩颈、夹杂异物、缩颈以及混凝土离析等等一系列情况时,因为桩阻抗 Z 的影响,一部分应力波会向上反射进行传播,而另一部分依旧向下传播,直到遇到桩端时才发生反射。因此,由撞地反射波时间可以推算出来桩身混凝土平均波速,同时还可以由缺陷反射波信号的时间推算出缺陷位置。

3、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很多情况下应用于CFG桩复合地基。利用这一技术找出桩基质量的问题,靠的是 CFG桩复合地基的受力原理。从所有的实践中可以看得出,如果在CFG桩复合地基里褥垫层厚度超过10cm时,桩体水平折断的可能性就会很明显地下降,甚至不存在,所以就会导致在这一地基中的CFG桩体工作能力长期有效。这样的情况在复合地基中就表明了,承担由上部结构带来的竖向承载力就是CFG桩的核心功能。

三、桩基检测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

某住宅楼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二十二层,采用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283614平方米,其基础采用预应力管桩(PH C500A B125)。经勘探,场地地基根据其工程特性的差异,自上而下分为五层,分述如下:强风化混合花岗岩层、粉质粘土层、砂质粘土层、淤泥层和杂填土。基桩设计参数要求如下:桩长为18~40m;桩径为Φ500mm;工程桩总桩数为6820根;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800kN;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本次工程实践中针对场地环境和地质条件,主要采用的检测手段有: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低应变动力检测;高应变动力检测。

1、静载试验检测。在本次工程中,根据设计要求,将会对试桩检测过程中的46根桩分别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检测使用的主要设备是武汉生产的静载试验成套设备RS-JYB,主要包括位移传感器和中继器,5000kN千斤顶和主机、控载箱等。同时还有钢板和钢梁等。

检测方法:在试验桩桩顶放置千斤顶,利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再放主梁、次梁,同时还要在次梁之上堆放钢筋混凝土预制块作为配重。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方式对桩进行加载,相当于逐级加荷,在加荷之后,按照5、15、30、45、60min来测读桩顶沉降量,同时要注意每级加荷时间为1h,预计加荷为9级,每级荷载增量均为360kN。如果中间出现破坏荷载,则停止加荷。

检测结果:46根桩的极限承载力均≥3600kN,满足设计要求。

2、低应变动力检测。低应变方法根据广东省规范《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 BJ15-60-2008规定,通常用于检测混凝土桩桩身的完整性,主要是判断桩身缺陷的程度和位置,同时还要求根据桩身完整性检测出来的结果,给出每根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在本次工程中,对工程桩中的1669根桩进行低应变动力测试。检测仪器为美国PDI公司生产的PIT-VV。

检测方法:放置加速度传感器位于桩顶,在接受锤击的过程中会产生加速度的信号,然后通过桩基动测系统放大和A/D转换,使之变为数字信号传给微机,信号在经过计算机处理后,会在屏幕上显示实测波形,每根桩对称布置2~4个检测点,每个点提取记录的有效信号数必须大于3个。之后在时域内进行存储在磁盘上的测试信号处理,依据应力波反射等价地将实测速度信号通过时域和频域辅助,然后分析总结出不同部位的反射信号,分析每根桩的桩身完整性。

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其中:Ⅰ类桩1535根,Ⅱ类桩134根,Ⅲ、Ⅳ类桩为0根。

3、高应变动力检测。在本次工程中,对工程桩中的23根桩进行了高应变法检测。检测仪器采用PDI公司生产的PAX基桩动测分析仪。加速度传感器,12位A/D转换器,力传感器和重锤组成。

检测方法是:将两只加速度计和应变式力传感器,分别对称安装在桩侧表面,使之自由下落锤击桩顶,这时瞬间的冲击力,会产生力信号和加速度,通过PAX基桩动测系统放大和A/D转换,就会转换为数字信号传给微机,这些信号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后会自动存入磁盘,与此同时会显示出实测波形,之后,再将存储在磁盘上的测试信号进行回放(力和速度),最后,使用CPAW AP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分析,最终会得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检测的23根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位于3685kN~3878kN之间。

结束语

建筑工程桩基的检测工作,就是在检测的基本理论基础上,通过桩基测试操作技能和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采用专业的测试仪器来进行的全方位的工作。建筑工程桩基检测工作是增强社会诚信和低工程造价的重要管理措施,也是建设高质量和高标准的建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桩基检测工作,不仅给工程的质量评定以及最终的竣工验收提供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据,而且在控制工程质量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其成果也是建筑工程使用期间维修和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张法成,李玉训.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18).

地基桩基检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灌注桩质量;方案论证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在建高层,地下设一层地下室,地上32层,总高度近95.00米。结构类型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础形式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核心筒区域采用端承型冲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⑦-2层中等风华片麻岩,桩端岩层的岩样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为84MPA。建筑桩地基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类别一类。

2 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桩位放线―浆池浆沟及泥浆制备―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成孔―一次清孔―质量验收―安放钢筋笼―安装导管、检查―二次清孔―浇筑水下混凝土―成桩。

3 冲孔灌注桩检测及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本工程冲孔灌注桩桩径为ф1300、ф150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13300 KN、17700 KN。

3.1桩基质量检测:检测方案采用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三种检测方法对灌注桩进行检测。其中A1#楼的11根灌注桩的检测结果分别为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桩身完整性检测均为一类桩);钻芯法检测9根结果为桩身质量均为一、二类桩,其中5根桩的桩端为1#孔支撑于强风化片麻岩,2#孔进入持力层(每根桩钻芯两孔),桩底均无沉渣;1根桩端支撑于强风化片麻岩。桩端持力层取样岩芯试压时发现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未到达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强度值。

3.2承载力验算:根据其提供的《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取芯试验报告》,指出剩余2根桩端均进入持力层,且中风化岩层及微风化岩层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14.49MPa、49.98 MPa。建议A1#楼中风化片麻岩的嵌岩灌注桩设计参数如下:岩石极限侧阻力qsik为800kpa,岩石极限端阻力qpk为9000kpa。

根据上述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和嵌岩灌注桩设计参数,上部土层及桩侧阻力取原勘察报告建议值。分别按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嵌岩桩进行计算,其结果如下表。

单桩承载力计算表

桩径(mm) (JGJ72-2004) (JGJ94-2008) 设计要求 是否满足设计

Qμ(KN) Ra(KN) Qμ(KN) Ra(KN) Qμ(KN) Ra(KN)

ф=1300 20476 10238 20817 10409 26598 13300 不满足

ф=1500 25745 12873 26750 13375 35412 17700 不满足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及换算证明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且未达到某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值。因此必须采取处理方案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4 质量事故分析

4.1 人为因素:

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施工专项方案要求执行,质检员未能做好工程质量复检工作,项目管理混乱。监理单位未能要求建设单位组织地勘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专业人员到现场查验灌注桩桩底是否进入持力层,持力层的岩样是否满足地质勘探报告的要求,入岩深度是否满足,孔底沉渣厚度是否超过图纸及规范要求。

4.2客观因素:

4.2.1本地区工程质量检测公司不具备检测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7700 KN的静载试验能力,致使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未将灌注桩桩顶标高浇筑至自然地面,失去以后采用静载试验进行验证承载力的方法。

4.2.2第一,设计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未达到原设计要求。第二,地下水位较高对灌注桩施工不利。第三,成桩施工控制难点多(如受地下水活动影响或导管提升过快,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影响,造成混凝土离析、流动,甚至缩颈、断桩等质量事故)。

5 处理方案选择

5.1 拟采用桩底高压注浆的方法对缺陷桩进行补强加固的方案。

5.2 采用充分发挥地基土承载力的桩同作用的设计方法。增加核心筒位置筏板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以增加地基土承载力从而达到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6 处理方案分析论证

6.1 桩底高压压密注浆。

首先桩底强风化片麻岩压密注浆效果无法进行有效检测,即使满足质量要求承载力得到确认,但其工作耐久性无法得到保证。其次因持力层强度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及地勘单位的试验值。因此设计院不认可此方法。

6.2采用充分发挥地基土承载力的桩同作用的设计方法,即增加核心筒位置筏板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要求。

某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显示,本工程筏板基础的底板位置为⑤-1层粉质粘土层,该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公式5.2.4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修正(保守仅进行深度修正)如下:

fa= fak+ηbr(b-3)+ ηdrm(d-0.5)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取值;根据具体基底土质,参数分别选为:nb=0.3;nd=1.6;rm=10KN/m3;d=9m。

r―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r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去浮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fa=200+1.6×10×(9-0.5)=336 kpa

原图纸核心筒处筏板的总面积112,扣除桩基截面面积15.5后净面积为96.5。这样地基土所能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为:336×96.5=32424KN,距离设计值尚差37212-32424=4788KN。

将核心筒位置筏板的外边缘外扩0.5m,则筏板的净面积约为116。此时地基土能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为:336×116=39072KN,满足设计要求。

7 结语

考虑到建筑物基础承台等已施工完成,补桩势必要回填核心筒承台土,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建设成本及工期等方面的压力较大。因此理论上采用充分发挥地基土承载力的桩同作用的设计方法,增加核心筒位置筏板与地基的接触面积,补足由于灌注桩桩端未完全嵌岩而导致的承载力不足问题成为最佳方案选择。

参考文献: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8.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0.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地基桩基检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地基加固;管桩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

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吸收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振动沉管桩和振动沉模薄壁防渗墙等技术的优点。该管桩桩身强度高,直径可达1.5m,有效加固深度可达25m 以上,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便于质量控制、监督,单桩承载力高而造价相对较低。图1 为现浇混凝土管桩原理图。该技术采取自动排土振动灌注而成管桩, 具体步骤是依靠管腔上部锤头的振动力将内外双层套管所形成的环形腔体在活瓣桩靴的保护下打入预定的设计深度,在腔体内现场均匀浇注混凝土,之后振动拔管,在环形域中土体与外部的土体之间便形成混凝土管桩。为了保证桩与同承担荷载, 并调整桩与桩间土之间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分担比例以及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问题,在桩顶设置褥垫层。具体为待管桩中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在桩顶铺设一层砂石,并在砂石垫层中放置土工格栅, 使桩间土与管桩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形成现浇管桩复合地基。现浇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和检测可参照目前现行有关规范,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91);《建筑基桩技术规范》(JGJ94- 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 89)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 95)等。实际设计中一般选用如下参数: 直径800~1500mm,壁厚100~150mm,桩长可达25m 以上, 混凝土等级C10~C25,坍落度5~8cm,桩间距横向2.5~4.0m,纵向间距排与排之间2.5~4.0m,采用梅花形或正方形布置。

图1 现浇混凝土管桩

二、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优点

现浇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技术在高等级公路软基加固中的使用,将有助于解决许多工程实践问题,节约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这里仅与目前工程中广为使用的粉喷桩复合地基进行比较,阐述其优点。

(一)施工适用性。现浇管桩:属于刚性桩,桩身强度较高,可达到C20~C25,桩径可达1.5m,采用边振动边加压的沉管方式,处理深度大于25m;粉喷桩:属于柔性桩,桩身强度低,桩径小,一般0.5m 左右, 处理深度小, 目前国内现有粉喷桩机最大处理深度15m左右,且深度大于10m以后,下部压力增大,喷灰困难,粉喷桩固结往往较差。

(二)施工质量控制。现浇管桩:施工工艺简单,过程清晰,便于质量监督管理,可操作性强,混凝土现场质量易控制;粉喷桩:水泥灰量输送由高压气流控制,实际施工时,土层变化大,造成送灰压力不均匀,因而喷灰量分布不均匀,极易出现搅拌不均匀,局部固结差,施工隐蔽性强,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困难。

(三)桩基检测。现浇管桩:采用小应变或人工开挖进行检测,测试费用低,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1%~2%。由于采用无损测试,检测周期短,检测范围广;粉喷桩:通常采用钻探取芯,静载等方法,检测费用高,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3%~5%,检测周期长,范围小(一般占总桩数2%左右),不能全面反映整个工程质量。

(四)加固效果。现浇管桩:采用半排土半挤土沉管方式,大大提高路基承载力,如桩端至持力层,承载力是粉喷桩的10倍,且系群桩基础,沉降量很小;粉喷桩:桩身强度低,其承载效果、抗剪强度均远远不如现浇管桩,由于处理深度浅,下卧层沉降量大。

(五)经济比较,以广东地区综合单价为对象。现浇管桩:假设桩长同为12m,桩径1000mm,壁厚120mm,桩距313m,现浇管桩每延米综合单价约为180 元,加固费用为198 元/m2;粉喷桩:假设某桩长12m,桩径500mm,桩距114m,粉喷桩每延米综合单价为32 元,加固费用为195 元/m2。基于以上比较分析:粉喷桩与现浇薄壁管桩软基加固的两种处理方法,造价方面相差不大,但现浇管桩具有地基适应性好、施工质量易控制,无需预压、承载力高、总沉降量小、检测方便、桥头跳车改善程度好等粉喷桩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选现浇薄壁管桩加固软基更经济、更合理。从目前对两种不同处理方法效果从经济性、安全性、效果性进行对比来看, 振动沉模大直径现浇管桩技术是代替粉喷桩技术的一个很好的方案。

三、现浇管桩技术在城市道路软基加固中应用

(一)工程加固概况

某城市道路工程地基土层为8~18m 深粉质粘土, 设计路堤填土最大高度为610m。通过堆载预压、真空预压、粉喷桩等方案比较,最终确定了现浇管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方案,设计桩长从6~1118m不等,工程总量为3,780 延米。设计直径1000mm,壁厚120mm,混凝土等级C20,坍落度5~8cm,桩间距横向310m,纵向间距排与排之间315m,采用正方形布置。设计718m长管桩竖向极限承载力600kN。

图2 现场施工照片

(二)桩基检测

该桩基工程检测分3 种方式进行,即:

(1)现场开挖:检查桩身外观质量,该项工作在桩基完工14天后进行,检查数量不得少于3 根。图3 为开挖单根管桩桩头。开挖结果表明,桩身混凝土结构完整,无断桩和空隙。

图3 现场开挖单根管桩桩头

(2)低应变检测:采用反射波法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25%。检测机构“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报告”表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C20 要求。实测各桩桩身完整,为A 类桩。

(3)静载荷试验:对单桩承载力进行检测,检测数量为3 根桩。曾有某公司《基桩静荷载试验报告》表明,718m 管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大于730kN,满足设计要求。图4 为静载试验结果。

(三)现场测试

在桩基实施过程中,进行了现场埋设仪器和测试研究,测试结果如下:

(1)桩周地表土的位移。从实测资料可以看出,在沉桩过程中对于地表土体的挤密近于指数形式的衰减。在距桩心215m处桩周土的位移量均小于2mm, 说明本次设计的桩间距是合理的。图5 是成桩结束后地表位移的分布。

图5 成桩结束后地表位移的分布

(2)沉桩过程土压力的变化。为了测试沉桩过程中的挤土压力,在距施打桩中心115m和3m 处成孔,在215m、510m、715m 深度处埋设垂直向土压力盒。桩机每下沉2m 观测一次;施打完成后不同时间进行观测。成桩后在该桩侧壁再埋设两只土压力盒,深度分别为215m 和4m, 目的是为了检测在施打相邻桩时该桩所受到的挤土压力。从距沉桩中心3m 处实测资料中反映出的特点:在单桩沉入时,且无相邻桩存在的情况下,沉桩的挤土压力在上部5m 范围内近于一致的, 下部由于土质较硬挤土作用明显,因此,在5m以下土压力要高于上部压力。随着沉桩深度的变化,下部土压力也随之上升,图6 为距桩心3m压力。

图6 不同沉桩深度各测点土压力

图7 不同深度土压力随时间变化

图7 显示打桩结束后,桩周土压力随时间不断地减小,由于已经存在的桩对桩周土体已经挤密,因此,在打入相邻桩时,对在已成桩的边缘产生较大的挤压应力, 其应力变化特点为随沉桩深度的加深有增加的趋势,但增量有限。沿径向土压力也是衰减的,这一点与已有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应力松弛现象。

地基桩基检测范文第7篇

【关键字】水泥土搅拌桩;高层建筑;复合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TV2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水泥土搅拌桩搅拌法其主要工作原理,是以水泥为主要的固化原料,在利用深层的水泥土搅拌机,在建筑地基的深处软性黏土和水泥浆进行规范化的搅拌,然后通过一道道物理化学的反应程序,从而是得软性黏土加工变化成,存在有效的凝固强度以及稳定性的高层建筑地基加固的水泥土搅拌桩,与此同时,水泥土搅拌桩和桩之间将会产生复合型基地,一起担负起上部结构的承载力,在此一定程度上,大幅度提高了高层建筑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巩固强度,同时也大范围的降低了高层建筑地基的变形几率。水泥土搅拌法也可叫做水泥土声称搅拌法(湿法)或是水泥土粉体喷射法(干法)。

分析水泥土搅拌桩对高层建筑地基的加固机理

复合地基中水泥土搅拌桩的搅拌法主要有两大地基加固原理:(1)水泥土搅拌桩自身的固化强度(即是水泥土搅拌桩软性土质的地基加固原理);(2)水泥土搅拌桩与地基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复合型地基机理。

1.1 简述水泥土搅拌桩软性土质的地基加固原理

水泥土搅拌桩的主要工作原料是水泥和地基土的搅拌结合体,每当把水泥混入软性土质中,遇到土中水即在水泥颗粒间发生一系列水解和水化反应,生成水泥水化物并形成凝胶体,将土颗粒或小土团凝结在一起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整体#这些水化物自身继续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有的则与其周围具有一定活性的粘土颗粒发生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通过硬凝反应,碳酸反应逐渐生成不溶于水的稳定的结晶化合物,从而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加固体[1]。

1.2 简述水泥土搅拌桩与地基土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复合型地基机理

桩体与周围软同作用形成复合地基,加固体由于刚度和变形模量大于周围软土,因此在等量变形时,应力将按变形模量进行分配,桩体上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从而提高承载力#在成桩过程中,由于振动、排土、材料吸水和搅拌作用,都对桩间土起到挤密作用,在桩长范围内,桩体与桩周软同组成的加固区由于其承载性能优于下卧层,因此可起到类似垫层的作用#除提高地基承载力外,还可用来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土的抗滑能力[2]。

2.举例研究说明水泥搅拌桩技术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2.1简述上海某商厦的工程概况

上海某“工”字型的商厦平面布局图。其主要走向是由南北方向展开,其商厦的东部约长24米,宽约9.1米,西部约长9.1米,40.4米,宽大概长为15米,此商厦总高16层,总面积约为871m2。

2.2现场勘查资料

具体施工前,根据相关人员的现场勘查资料显示:该商场处于第四系冲积层上部,主要岩性为粉土、粉质粘土、粉砂、细砂,具体可分为12层,最大揭穿深度51.4米,若采用水泥土搅拌法,则其桩身位于第2到9层,水位埋深7.1 m,第2-8层地基承载力为110-140 kPa,第8-9层天然地基承载力可达160-250 kPa,水泥土搅拌桩设计置换率m取19.0%,采用三角形布置,桩中心1.2米,总桩数n为1421根,加固后复合地基承载力为300 kPa,为保证局部应力集中和沉降过大,对附加应力较大的电梯井处采用桩径为600 mm的水泥土搅拌桩[3]。

2.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水泥土搅拌桩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以下措施进行质量监督、测验:(1)具体施工前,定位好水泥土搅拌桩的中心桩位,严重控制在<2cm的桩位差;(2)具体施工前,严格进行系统检测工作;(3)必须严格的控制好水泥的质量以及泥浆的配合比量;(4)严格按照规定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工作实施;(5)使用行和列跳打法,以避免桩变形;(6)严格观测好施工中的每一项工作进程,遇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7)设计、制定合理的搅拌桩,以保证其在工作中的工作效率;(8)对打好的桩做好标记,以免发生错漏;(9)4个工作日后,有相关专业部门对其打好的桩进行质量检测。

2.4对水泥土搅拌桩基检测以及下降程度的观测

此工程在桩基以及上部结构完成施工后,分别对其的桩基、沉降度进行检测、观测。

2.4.1本工程于2008年9月22日开始,两部桩机同时施工,总工期为20天。在结束桩基施工的4个工作日后,相关专业检测部门对其进行18根桩进行了静载荷试验检测。其中三根试桩的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沉降量随荷增大而增大,在荷载200 kPa前时,基本上成线性变化,随着荷载的增加,沉降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趋势较平缓,50#试桩沉降量较大,最大沉降量也只有38.2 mm, 369#和1264#试桩沉降较小,其最大沉降量分别为22.4 mm和24.0 mm,对18根试桩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07.5 kPa,满足设计要求,取芯试验18组,岩芯的无侧限抗压强度7.1-15.2 MPa,并抽检500桩做低应变动力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桩桩身完整性较好[4]。在这其中的有3根桩的检测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3根试桩的检测情况

2.4.2此工程在桩基以及上部结构完成施工后,分别对其的沉降变形度进行检查、观测

从图2可以看出累计沉降量随着时间增长,曲线比较平缓,在171天后趋势明显减缓#在观测1#观测点较大,231天的累计沉降量为58.4 mm,其余各点沉降较小,231 d累计沉降量为9.1到36.4 mm,各点累计沉降量均未达到60 mm[5]。

图2 时间的变化对沉降变形的影响

结语

通过本文实际案例证明得出:水泥土搅拌复合型地基完全适用于高层建筑地基的施工过程中。根据其国家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所检测结果证明,水泥土搅拌复合型地基在高层建筑过程中不仅能够缩短工期,减少工程资金成本,是一项能够完全符合、适用于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一项科学、规范化的有效工作技术。

【参考文献】

[1]黄质宏,阳东升.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弱地基的工程实践[A].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

[2]李雨,蔡家品,贾美玲,等.硬致密泥岩钻进的新型复合片钻头的研制与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3(9)

[3]要二仓,邢预恩,杨爱军.软硬互层金刚石复合片钻头在地浸砂岩型铀矿中的研究及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7)

地基桩基检测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桩基础;完整性;钻芯法;稳定性

0引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基础施工质量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起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桩基础可以将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荷载传递到地基持力层,以确保建筑上部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对承载力较差的地基,使用桩基础可以很好的加固地基,确保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但是多数桩基础混凝土浇筑在地下进行,无法直接确保桩基础的施工完整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地完整性检测技术,确保桩基础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以保障上部结构的稳定性。

1 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成因

众所周知,桩基础处于地下环境中,这就导致在桩基础施工阶段很难直接检测其施工质量,同时桩基础施工质量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易导致桩孔偏斜、缩径、断桩等病害,影响桩基承载力性能。下面针对桩基础的施工病害做简要的阐述。

1.1桩基顶部施工质量不达标

在桩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其顶部混凝土浇筑施工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若导管隔水球密封效果不好、孔底钻渣较多,则会造成桩基础顶部混凝土中夹杂较多的钻渣,不仅影响桩基顶部的混凝土抗压性能,且影响桩基标高。如果桩基顶部混凝土中夹杂钻渣超过一定范围时,则会造成桩顶混凝土分层现象。同时,若桩基础顶部预埋钢护筒,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同样会造成桩基顶部施工质量存在较大的缺陷。

1.2桩基位置偏差较大

在桩基础钻孔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孔位出现偏差,导致桩基承载特性出现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钻孔桩机位置出现偏差。同时,若桩基孔位测量放线出现偏差,且在后续桩基施工中未进行桩基复测,则会导致在钻孔时出现偏差。此外,若桩基的沉桩施工工艺较为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桩基施工精度的要求同样会造成桩基出现倾斜问题。

1.3桩基断桩

在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在桩基成桩完整性检测中,常检测出桩基断桩问题,根据笔者多年施工经验可知,导致桩基础基出现断桩的因素较多。例如,孔径倾斜超过一定的范围造成桩基断桩现象。同时,若桩基浇筑混凝土时密实度较低,或夹杂较多的钻渣,则会造成桩基断桩问题。

1.4孔口高程的误差

根据笔者多年施工经验可知,引起孔口高程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由于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废渣堆积在孔口附近,造成地面高程逐渐升高,孔口高程出现变化造成的偏差;第二,由于在地质勘查结束后在场地回填时,计算孔口高程时疏忽而导致孔口出现误差。

1.5钻孔垂直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在钻孔施工中,易出现钻孔垂直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原因如下几点:第一,钻杆出现明显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增大,从而造成钻孔出现偏斜;第二,场地平整度较差,或场地土质稳定性较差,在钻机振动中地面出现沉降,造成钻孔出现偏斜问题;第三,在钻机钻进中遇到软硬土层交界面,钻机压力过大造成钻头受力不均匀,而出现钻孔偏斜。

2桩基础的钻芯法检测技术

2.1钻芯法检测技术

钻芯检测法主要应用在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检测中,其是应用钻芯机钻取桩基础检测芯样,并通过对芯样进行相关检测,以此来判别桩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完整性、桩底浮渣等桩基础参数是否满足设计方案。

2.2钻芯检测的试验设计

(1)检测因素的确定。在对桩基础的钻芯取样检测中,主要检测桩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否达标,而取样涉及到取样的外观质量、取样位置、钻芯直径等多种因素有关。然而不同因素对桩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不同,为了钻芯检测准确的检测出桩基础的完整性,需要分别对这些因素一一试验分析,从而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程度。

(2)钻芯取样方案的确定。在钻芯取样检测时,需要根据桩基础的完整性、芯样的外观质量等进行多种试验方案,并对钻芯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确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取样检测方案。

2.3钻芯检测桩基础工程案例

(1)工程背景

某工程的桩基础采用钻芯法检测技术,本次试验共抽检6根桩基,桩号分别为4、57、69、91、131、156,其检测桩的设计施工资料如表1所示,每根桩钻取一个孔,本次钻芯试验总进尺为279.79m,取混凝土芯样21组进行

(2)检测仪器设备及芯样

本次钻芯法检测设备采用北京探矿厂生产的XY-1A-4型高速液压钻机,101mm单动双管金刚石钻具。

(3)检测结果

4号桩:0.0~21.90m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呈柱状,节长0.15~1.57m,表面较光滑,混凝土胶结较好,粗细骨料分布基本均匀,端口吻合。在21.90m处遇到钢筋笼主筋,无法钻进,故终孔。抽检混凝土芯样强度代表值为61.6MPa。

57号桩:0.0~30.77m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呈柱状,节长0.30~1.56m,表面较光滑,混凝土胶结较好,粗细骨料分布基本均匀,端口吻合。抽检混凝土芯样强度代表值为59.5MPa,桩底无沉渣。30.77~34.10m中风化粉砂质泥岩,红褐色,岩芯呈短柱状、块状,岩质较软。

69号桩:0.00~10.76m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呈柱状,节长0.45~1.56m,表面较光滑,混土胶结较好,粗细骨料分布基本均匀,断口吻合。10.76~13.88m钻遇钢筋笼主筋,于13.88m处无法钻进,故终孔。抽检混凝土芯样强度代表值为59.0MPa,

91号桩:0.00~7.77m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呈柱状,节长0.12~1.57m,表面较光滑,混土胶结较好,粗细骨料分布基本均匀,断口吻合。于7.77m钻遇钢筋笼主筋,无法钻进,故终孔。抽检混凝土芯样强度代表值为61.8MPa。

131号桩:0.00~29.10 m混凝土芯样连续、完整呈柱状,节长0.03~1.57m,表面较光滑,混土胶结较好,粗细骨料分布基本均匀,断口吻合。抽检混凝土芯样强度代表值为59.2MPa.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桩基施工质量,需要对桩基的完整性进行质量检测。而钻芯法检测技术,操作方便,检测精度高,具有代表性,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桩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桩底沉渣、粗细骨料分布状态等,保障上部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浅论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