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地基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基处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基;换土;置换

一、地基处理原则

良好的天然地基应具备高承载能力和低压缩性,从而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软弱的地基必须经过技术处理,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经处理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成为人工地基,反之则称为天然地基。建筑物一般宜建造在天然地基上,但为节约用地,在实际工程中常常需要充分利用工程性质较差而经过处理的地基。

建筑物对地基的基本要求是:不论是天然地基还是人工地基,均应保证其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不发生剪切破坏或丧失稳定性;不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的沉降变形,以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地基处理指的是,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地基的方法。地基处理除应满足工厂设计要求外,尚应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

地基处理是设计面广、影响因素多、技术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涉及到地基土的强度与稳定性、地基的压缩与变形 、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软弱下卧层的影响、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液化、失稳和震陷等问题。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前,应做好如下的调查研究和技术准备。

1、搜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打到的各项技术指标等。

3、综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思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1)调查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2)了解建筑场地的环境情况。

二、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选择地基处理方案一般按一下步骤进行。

1、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几个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初步选定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

2、对初步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使用范围、预期效果、材料来源与型号、机具条件、施工进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全很比较,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必要时也可选择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案。

3、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式方法,宜按建筑物安全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实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查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应插在原因采取措施或是对设计进行修正。

三、地基处理的方法

1、地基处理的原理。

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其加固处理的原理主要有一下几种。

(1)换土。挖去地表千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大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

(2)拌入置换。在部分土体内掺入石灰、水泥等材料形成加固体,与周围的天然土层组合成复合地基。

(3)挤密(振密)。采用一定的施工方法,要通过振动、挤压,改变地基土的三相组成,使土变密实。

(4)排水固结。软弱粘性地基土,在人为外加荷载作用下因孔隙水排出而固结,使图纸加密。

(5)灌浆。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把某些固化的浆液注入土的裂缝或孔隙,改善天然地基的性状。

根据上述地基加固处理的原理,目前在工程实践中有多种处理地基的使用方法,可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加以选用。

2、地基处理的方法。

(1)换土垫层法。挖去地表千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大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

(2)强夯法。反复件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

(3)强夯置换法。将重锤提高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形成夯坑,并不断夯击坑内回填的砂、石、钢渣等硬粒料,使其形成密实的墩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4)振冲法。在振冲器水平振动和高压水的共同作用下,是松砂土层振密,或在软弱土层中成孔,然后回填碎石等粗粒料形成桩柱,并和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

(5)砂石桩法。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法师在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砂或砂石挤压入已成的孔中,形成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并和原桩周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由水泥、粉煤灰、碎石、湿邪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形成高粘结强度桩,并由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7)夯实水泥土桩法。将水泥和土按设计的比例拌合均匀,在孔内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而形成的加固体,并与桩间土组成符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8)水泥土搅拌法。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要材料,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是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结合一定强度的状态的地基处理方法。分为深层搅拌法和粉体喷搅法。

深层搅拌法是使用水泥浆作为固化剂的水泥土搅拌法,简称湿法。粉体喷搅法是使用于水泥粉作为固化剂的水泥土搅拌法,简称干法。

(9)高压喷射注浆法。用高压水泥浆通过钻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形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与土拌合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10)石灰桩法。由生石灰与粉煤灰等拌合均匀,在孔内分层夯实形成竖向增强体,并与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

四、几种地基处理方法

1、灰土垫层法。

灰土垫层系用石灰与黏性土拌合均匀,分层夯实而成。采用的天一级配合比,一般为石灰:土=2:8(或3:7),通常称为“二八灰土”或“三七灰土”。七成爱能力可达300kPa。适用于一般黏性土地基加固,施工简单,取出方便、费用较低。

2、砂垫层法。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同城砂垫层。此法是用夯(压)实的砂或砂石层替换基础下部一定厚度的软土层,从而提高基础下的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加速软土层的排水固结。

一般适用于处理有一定透水性的黏性土地基,但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和不透水的黏性土地基,以免聚水而引起地基下沉和降低承载力。

3、重锤夯实法。

重锤夯实法是利用起重机械将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自由下落。重复夯打击实地基土表面,从而是千层地基受到压密加固。夯打后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硬壳层,可在垫层中设置纯砂检查点,在同样施工条件下取样检测。

地基处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混凝土;松软地基;固结变形;难工处理;木筏垫层;薄壁垫板;料袋预压;片石压入。

一、新疆天然地基条件概况

新疆远离海洋,四周被高山环绕,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喻称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天山横穿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葛尔盆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新疆的这种特殊的地形又形成了北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而荒漠、隔壁、山脉盆地、湖泊河流构成了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在水工建筑、民用建筑、交通民航工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地质条件的地基。有的地基强度高、变形小、稳定性好,不经人工加固就能承受建筑物的荷载,一定程度上减轻在施工进度和投资上的压力。同时,天然的地基由于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也会存在着各种强度低、变形大稳定性差的缺陷,不能满足工程要求,需要人工处理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水工建筑物还要防止渗透变形,为此必须人工加固处理,否则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是没有保障的。这种人工加固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我国GBJ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指出,松软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土、淤泥质土、充填土、构成地基。对水工建筑物来讲,松软地基好包括饱和松砂地基.

二、地基处理的方法

地基处理的方法类型,可以按处理原理、处理目的、性质、时效、动机等进行分类。如按时间可以分为临时处理和永久处理;按处理深度可以分为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按土质及对象可以分为粘性土处理和砂性土处理,饱和土处理和非饱和土处理。而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土垫层法、振动水冲法、粉体喷射法、爆破加密法、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加劲法等。此外,水工建筑物、民用建筑、交通、民航等大中型建筑物的不良地基还用深孔爆破法、混凝土灌注法和大孔灌浆法(多用于风化岩基和断层发大岩基)。然而也常遇到一些规模不大要求等级较低、工程量较小的一些小型混凝土建筑物,如小型水闸、混凝土人行道和混凝土衬砌渠道等建筑物的地基处理问题;若采用以上所提到的处理方法,对一些小型工程进行地基处理,一方面有些基层单位可能受到经济、机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除了施工进度慢而影响工期外还需加大对地基处理工程量及其费用,从而达不到减少投资节约费用的目的。这种问题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可行的,乡下常用的“土”办法同样也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松软地基处理的做法

因新疆具有较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土壤结构,在建筑物施工当中常遇到一些饱和松砂地基和含水量高的(放空不久的渠道)砂土或地下水位过高的沼泽性盐碱土,需要作建筑物地基。为了适应这类松软地基的承载能力低、变形大以及沉降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首先要选用合适的基础结构形式,以便与以处理地基配合,共同保持建筑物的稳定;其中片筏基础(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底板)结构形式用得较为广泛,比如水闸混凝土底板,防渗混凝土底板,混凝土路面板。这些具有强度高,耐久性、整体性、可模性好应用惯犯等优点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板差不多都在现场浇注而成,然而刚浇的混凝土还不能马上达到标准强度,同时松软地基在地板的压力下开始固结变形,这时还没有硬化(未满7天)的混凝土底板就无法适应这种不均匀沉降性的固结变形,从而影响建筑物基础的安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木筏垫层法、薄壁垫板法、料贷预压法和片石压入法或大卵石压入法等办法来避免和消除松软地基的不良影响。

(一)木筏垫层法

属于地基表面进行的临时性处理方法的一种,适用于饱和细砂地基上的小面积混凝土基础。它是借助于木条架的承载能力和基础混凝土的压力来完成混凝土未硬化前的固结。

1、材料与工具:直径为5厘米左右的,一定数量和长度的树干子以及与地板面积稍大一点的纤条布或渠道防渗用的塑料薄膜,一把锤子和数量足够的钉子。

2、安装处理

整平好的松软地基上沿长度方向拼放足够数量的木杆子,并固定在两头的横杆上,上面铺一层浅条布或渠道防渗用的塑料薄膜作为防漏混凝土材料,形成一个木条筏式的垫层地基。木筏垫层地基做好后就可以立模浇注基础混凝土。

(二)薄壁垫层法

是属于地基表面层处理的一种,适用于饱和松砂地基。它是没有起重设备条件而无法用预制地板或人行道混凝土底板的情况下,把混凝土板分两期制作,第一期,预先做好预留有外露钢筋接头的薄壁混凝土小块;第二期,现浇的整体块直接在第一期预制板上浇注,结果使新、老混凝土实现一体化。它是借助于焊接成整体的下部基础部分的承载力和现浇整体块基础部分的压力来完成固结。

1、材料与工具:预制好厚度为5、6厘米,长、宽50厘米的方形、有外露接头的混凝土预制块,手提电焊机一台,按勾缝量算好的水泥砂浆。

2、安装: 清理、整平好松软地基后,按所要浇注的建筑物基础面面积拼好预留有钢筋头的混凝土预制垫块,并把它们焊接成整体的薄壁垫板;最后用水泥砂浆勾缝。薄壁垫板做好后就可以立莫浇注建筑物的基础混凝土。

(三)料贷预压法

属于地基表面预先处理的之一,适用于饱和松土或半饱和细纱、松砂地基。它是借助于铁皮承载力和基础混凝土同重量的粗骨料、水泥重量来完成固结。

1、材料、工具: 一定数量的水泥袋子(也可以是使用过的就带资))几张铁皮(人工搅拌混凝土常用的),基础面两倍的塑料薄膜或土工布。

2、处理: 铁皮铺在清理整平好的地基上,并用袋装的混凝土原料即砂、石料和水泥堆放在铁皮上,盖好塑料,免得下雨弄坏水泥。过一两天,固结变形基本结束后卸载,收拾铁皮,铺上塑料,立模再打基础混凝土。

(四)片石压入法

属于深层地基进行的永久性处理方法的一种,适用于沼泽性淤泥地基上的大面积或小面积混凝土基础和路面板的地基处理。它是借助于大卵石胡片石的挤压来完成固结。

1、机具、材料:压路机一台,一定数量的自卸车;能满足一定级配要求的(大小比例相配的),直径为25厘米左右的片石或大卵石。

地基处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CFG桩;复合地基;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CFG 桩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未发展起来的运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技术。由于其工程造价低,与混凝土桩基础相比,CFG 桩桩体材料可以掺入工业废料粉煤灰、石屑、以及不配钢筋,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工程造价一般为桩基础的 1/3-1/2。因该桩还具有施工速度快,无污染,技术明显等优势,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已在全国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 造价低等特点。随着技术的发展,复合地基不仅应用于中、小型工程中,而且在大型工程及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CFG桩复合地基

1.1 CFG桩复合地基简介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是指在碎石中掺入一定量的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拌合成一种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非柔性桩。CFG桩复合地基由桩、桩间土及褥垫层三部分构成。CFG桩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按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1.2加固机理

简单说,褥垫层是将上部基础传来的基底压力通过适当的变形以一定的比例分配给桩及桩间土,使二者共同受力。同时土体受到桩的挤密而提高承载力,而桩又由于周围土的侧摩阻力的增加而改善了受力性能,二者共同工作,形成了一个复合地基的受力整体,共同承担上部基础传来的荷载。

褥垫层作用:保证桩与同承担荷载,调整桩与桩间土之间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分担比例。桩的作用:承担基础传来的竖向、水平荷载,地基土产生一定的挤密作用,同时具有排水作用、预震作用,桩间土的作用:承担竖向、水平荷载,对桩体进行约束,保证桩体正常工作。

1.3特点

预制混凝土桩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但造价较高;碎石桩的造价较低,但却满足不了高层建筑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而CFG桩则具备了上述两类桩的优点,既造价低廉且承载力高。进行设计时,可通过改变CFG桩的桩长、桩距等来达到不同的复合地基承载力。通过改变桩长桩径、桩距等设计参数,可使地基承载力大幅提高,其提高的幅度在2.5~3倍,对软弱地基承载力提高很大。变形稳定,沉降量小,如将CFG桩桩端落在较硬的土层上,其地基沉降量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10mm以内)。工艺性好,由于大量采用粉煤灰,桩体材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灌注方便易于控制施工质量,同时节约大量水泥、钢材,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降低工程费用,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相比,可节约投资30%-40%。

2 CFG 桩地基的工程应用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主要依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要求,确定桩长、桩径、桩间距、桩体材料强度等有关参数极为重要,试用实体工程作以下阐述:

2.1 工程地质条件

某综合服务中心,地上17~22层,基础埋深11.0 m,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层由上到下可分为:①杂填土:褐灰色,以粉土、粉砂、建筑垃圾为主,层厚0.5~1.5 m;②粗砂:褐黄色,中密,层厚5.0~6.0 m,承载力为220 kPa;②粉质粘土:褐黄色~红褐色,稍密,层厚19.5~20.5 m,承载力为160 kPa;③圆砾:灰褐色~青灰色,饱和,埋深21.20~22.00m,本次勘察未揭穿此层,最大可见厚度为11.80m。

2.2 地基处理方案

天然地基:基底持力层为②粉质粘土,不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制桩或其他桩型,不考虑天然地基承载力,造成天然地基承载力的浪费,这样造价也很高,最终决定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

2.3 CFG 桩的设计与计算

2.3.1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依据公式Ra=

取桩长L=12.0 m,取0.9

Ra =1.256×(25×11+60×1)+0.9×1500×3.14×0.22 =590.32kN

式中:u:桩的周长,m;n: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

qsik、qpk: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桩端端阻力标准值,kPa;

li:第i层土的厚度,m;

Ap:桩的截面面积;

2.3.2 处理后 CFG 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满足设计要求 fspk=λmRa/Ap+αβ(1-m)fsk=377kPa>350 kPa

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Ra: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α:桩间土强度提高系数,通常α=1;

β:桩间土强度发挥系数,取0.9;

m:面积置换率;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kPa。

2.3.3 设计参数的选取

(1)桩径:一般取350~600 mm。CFG桩桩径为500mm,有效桩径为扣除防腐保护层后的核心抗压区CFG桩直径为400mm。

根据地质情况,选取第③层的圆砾层作为持力层,按照公式计算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为590.32kPa。

(2)桩长:由于持力层为③层的圆砾层,桩端井入持力层不宜小于二倍的桩径。桩长实际是12.0m。

(3)面积置换率m及桩间距s:由m=d2/de2=0.057

式中,d:桩径;

de:影响半径;

桩间距一般为3~6倍桩径,根据桩土面积置换率计算桩间距公式如下:

等边三角形布桩:s=d/1.05

正方形布桩:s=d/1.13

本工程三角形布桩,桩间距为1.6m。

(4)桩体强度:

桩顶应力δp=Ra/Ap=590.32/3.14×0.22=4700kN/m2

桩体强度按≥4倍桩顶应力确定,即R28>4δp= 4×4700=18800kPa。

(5)褥垫层:褥垫层虚铺0.33m,夯实至0.30m。

2.4CFG 桩的施工

本工程采用长螺旋桩机成桩工艺,待桩检测合格后,进行人工清槽,同时进行桩头剔凿处理。清槽时,严格监控桩顶标高。清土和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

3结语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进程的加快,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和其他地基处理技术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为建设单位、建设企业及业内人士较为关注的建设工程三大问题: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难题得以解决。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的这些特点转化为其在地基处理市场竞争中的独特优势,为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中国建设市场的大量采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阎明孔,张东刚.CFG 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社,2006.

地基处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泥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1、前言

西华至周口高速公路是阿荣旗至深圳国家重点公路(简称阿深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环境内纵贯南北的又一条重要运输通道。西华至周口段全长38.7公里,共划分5个合同段。第8合同段位于淮阳县内共8.9公里。该段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同时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给路基施工和结构物基础处理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工程地质征

本合同处于近期黄河冲积平原,地面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覆盖。并且地面零星分布首一些碟性洼地和湖泊,浅层地下水量丰富,含水层为粉细砂,粉砂,厚度5-10m,局部≤5m。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河水,地下水位埋深0.6米左右。

根据地质勘探结果,该地段从表土往下可分三层,Ⅰ层为浅黄色、棕黄色、黄褐色、灰褐色亚粘土,局部夹薄层亚砂土,一般软塑状,局部流塑状;Ⅱ层为黄色,浅棕黄色的细砂,局部夹中砂,中密-密实状;Ⅲ层为黄褐色、灰褐色、灰黄色亚砂土夹亚粘土,一般硬塑状、局部呈软塑,夹有粘土夹层,局部夹有粘砂,细砂的透镜体。

3、工程设计处理对策

该合同段内软弱土分布较广,多夹有软弱土夹层及透镜体,分布层位变化较大,层厚1.0―6.0米,其岩性为黄褐色、棕黄色低液限粘土,软塑状,局部流塑,容许承载力60―100KPA,地下水位埋深0.6米左右。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含水量W=21.4―40.0%,液限WL=18.6―49.7%,塑限WP=13.5―24.0%,塑性指数IP=5.1―25.7,液性指数IL=0.58―1.14,锥尖阻力qC=0.45―1.08MPA

4、复合地基处理的设计

经过充分的论证及科学的计算,结合设计要求,对

桥台附近50m以内;

涵洞、通道基础边缘外延10m;

填土高度超迁7m的地段。

对以上地段进行水泥粉喷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依涵洞、通道地基持力层充许承载力和基底应力大小,在基底力设垫层处理方案,另外考虑到复合地基处理段内与相邻路基在沉降变形的谐调,在桥头复合地基设计中设置了过渡段。

在复合地基的设计中,采用C40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固化剂,掺入量为55KG/M,桩径为500mm,桩间距为1.3-1.8m。桩长设计时以经济合理,满足沉降量及承载力要求为原则,一般都在6-9m之间。桩位按正三角形布置。

5、施工方法及工艺

5.1、原理

水泥粉喷桩是以水泥作为固化材料,通过专用的搅拌机械,用压缩空气将粉体喷到软弱地层中,凭借钻头叶片,在原位进行强制搅拌,形成水和掺合料的混和物。通过水泥的水解水化作用,使其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具有较高强度、较好变形特性和水稳定性的混和柱状加固体。

5.2、工艺试桩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质条件,为了克服盲目性,确保粉喷桩加固地基达到预期效果,在工程施工前进行工艺性试桩,以掌握该场地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参数。

5.2.1满足设计喷入量的各种技术参数,如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等。

5.2.2 确定搅拌的均匀性。

5.2.3 掌握下钻和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

5.2.4 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复搅桩长,工艺性试桩不应少于5根。

5.3 、工艺程序:

整平原地面钻机定位钻杆下沉钻进上提喷粉强制搅拌复拌提杆出孔钻机移位

5.4、工艺流程

5.4.1放样定位。按设计文件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安排施工顺序流程,按设计桩位布置图排列编号,对原地面进行整平,如原地面较软或有水, 应首先排水,然后填筑粗砂,以保证钻机能移在其上行驶作业为准。整平完成后进行测量放样,并用石灰粉标明每个桩位,同时打上木桩 ,以确保桩位准确。

5.4.2钻机定位:钻机采用液压步履式行走钻机。根据现场放样,确定好钻机位置,再在机体上做好横向和纵向参照刻度的标志,准确对孔,对孔误差不得大于50mm,利用支腿油缸调平钻机,钻机主轴垂直度误差应不大于1%。

5.4.3启动主电机,根据施工要求以Ⅰ、Ⅱ、Ⅲ档逐级加速的顺序,正转预搅下沉。钻至接近设计深度时,应用低速慢钻,到设计深度钻机应原位钻动1-2min,为保持钻杆中间的送风通道干燥,从预搅下沉开始直到喷粉为止,应在钻杆内连续输送压缩空气。

5.4.4粉体材料与掺和量:粉体掺灰量为55kg/m, 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5.4.5成桩:钻头钻至加固深度后,立即开启送粉系统,从水泥计量器读数上确认送粉后开始提升钻杆。整个喷粉制桩过程为边喷粉、边搅拌、边提升的连续作业。钻头提升到离设计桩顶20cm时,关闭喷粉系统,钻头在原位旋转1min后再钻进到设计二分之一桩深,复搅一次,即将钻头再边搅拌、边提升至地面。

在喷粉搅拌过程中,每延米的喷粉量与设计配比的误差不得大于规范要求,在确认成桩的其他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移动钻机,进行下一根桩施工,否则应立即进行补打。

5.5、要点操作

5.5.1 机身调平以钻杆是否垂直为依据,操作时以钻锤吊线进行控制。

5.5.2 钻头钻至设计深度时,应留有一定的滞留时间,以保证加固粉料到达桩底。一般时间为2―5min。

5.5.3喷粉或喷气时,当气压达到0.45MPA时,管路易产生堵塞,此时应停止喷粉,将钻头提出地面,切断空压机电源,停止送气,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5.5.4整个制桩过程一定要保证边喷粉边提升连续作业。当空气湿度大、粉体流动性差、喷气压力大、单位桩长喷粉量大时,应开通灰罐进气阀,以对料罐加压。如断粉,应及时补喷,补喷重叠长度不小于1.0米。

5.5.5入罐固化剂最大粒径径不超过0.5cm,无石块杂物。

5.5.6喷粉时,记录人员随时观察电子秤的变化显示,以保证各段喷粉均匀。

5.6、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粉喷桩施工应根据成桩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操作人员随时记录压力、粉喷量、钻进速度、提升速度等有关参数的变化。并要满足以下要求:

5.6.1对桩的轴线偏移、桩的倾斜度、桩长以及水泥标号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必须确保喷粉量及粉喷搅拌的均匀性。

5.6.2 不得出现喷灰不足及打设深度不够,否则重新打设。

5.6.3 施工设备采用自动记录施打深度,双相称重计量系统装置 ,即粉体发送器配置粉料计量装置,插入导杆顶部设有喷粉记录装置,并记录水泥的顺时喷入量和累计喷入量。

5.6.4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通过工艺性试桩,确定制桩过程达到设计每延米喷粉量所需钻头提升搅拌速度、每分钟粉喷量等控制参数外,建立专人值班检查制度。

5.6.5在制桩过程中,一旦发现电子计量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提升钻杆,钻头原位搅拌,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立即按规定搭接长度(L≥100cm)补喷复拌,喷粉正常后继续提杆搅拌。

6、工程质量检验

水泥粉喷桩施工属隐蔽工程,工序环节多,施工控制难度较大。粉喷桩进行交工验收时,业主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检验和评定办法。

6.1、质量控制标准

水泥粉喷桩质量控制标准是施工控制的关键,也是最终要检测的主要指标。

6.2、粉喷桩的检测

6.2.1、桩距、桩径及钻杆倾斜度的检测

在每处粉喷施工时,随机按规定频率用吊锤对钻杆倾斜进行现场检测,对已成桩的7天以上的水泥喷粉桩,随时按规定频率挖出桩头,用卷尺对桩距、桩径进行检测。

6.2.2、桩体强度和桩长检测

对成桩14天以上的粉喷桩,随机按规定频率或对有怀疑的桩进行钻芯取样或低应变检测,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a、破去桩头0.3―0.5米表层水泥土,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桩体外观是否圆顺,水泥土搅拦是否均匀。

b、取芯时,检测桩体喷粉是否均匀,桩体有没有断粉现象,桩长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c、对粉喷桩的桩体在上、中、下三个部位,各磨制一组,一组三个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用三个试件的代表值进行评定强度。

d、若桩体在地层遇到不良地质,取芯不完整时,进行标贯检测该层强度,根据N10贯入10cm的锤击数或N10连续贯入30cm的锤击数来判定桩体强度是否合格。

e、用低应变仪对桩基完整性检测,并与取芯对比,检测其强度和完整性。但由于粉喷桩灰剂量小,被胶结的主体为软弱土,强度值低,与混凝土桩基差别大,无损检测灵敏度低,但可做为判断粉喷桩施工质量的参考。

6.2.3、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

对某一场地施工质量有疑问时,最终可利用静荷载试验,检查复合地基承载力或单桩承载力。

6.3、粉喷桩施工质量评定

6.3.1、单桩质量评定

根据粉喷桩的施工特点,粉喷桩单桩质量共划分A类、B类、C类三种等级。

A类桩:

粉喷桩桩长达到设计要求,整桩喷粉均匀无断粉现象;复搅芯样完整且连续,呈柱状(最小长度应大于10cm);粉喷桩上、中、下三段强度均满足要求;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大于90%。

B类桩:

桩长达到设计要求,整桩喷粉局部不均匀,但无断粉现象;复搅段的芯样大部分完整,呈柱状,可制成等高试件做无侧限抗压强度,局部松散呈块片状,复搅段以下,能取出芯样,但芯样不完整,呈可塑状;复搅段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复搅段以下有一定的强度;所取芯样的桩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大于80%。

C类桩:

桩长达不到设计要求,桩体喷粉不均匀,有断粉现象;复搅段芯样松散无粘聚,大部分呈块片状;复搅段以下虽软塑,流塑或取不出芯样;所取芯样的柱状加块片状取芯率小于80%。

其中:A类为优良桩,B类为合格桩,C类为不合格桩,当定为A类或B类时,必须同时具备该类的所达条件,定为C类时,只须具备该类中任一条即可。

6.3.2、群桩施工质量评定

对照粉喷桩质量控制标准,检测结果,对粉喷桩施工质量进行评定(具体评分标准参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为不合格的工程地段场地选3点做静荷载试验。如荷载试验代表值符合要求可进行下道工序。

7、处理效果

本段内粉喷搅拌桩自2004年3月开始至今,完成了40余万延米,施工后对粉喷桩进行低应变触探,钻孔取芯及对单桩及复合地基进行了静载试验,以检验桩的施工质量,桩身强度及复合地基强度,同时还对部分结构物处的粉喷桩进行了工后沉降观测,结果表明所有技术指标均达到技术规格的要求。

地基处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基础缺陷;地基加固;施工人员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在一些建筑中,地基存在这很大的缺陷,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质量,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此,建筑施工人员应该在施工作业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处理好地基基础缺陷问题,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适当的地基加固处理,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 常见的地基缺陷和处理因素

处理地基缺陷所采用的措施应该综合考虑四个因素: ( 1)地基的基础缺陷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安全性、耐久度等角度的影响; ( 2) 建筑的上部整体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安全性、实用性等要求,这些要求对于地基基础变形是否具有适用性;( 3) 地基基础、结构发生变形的发展速度以及趋势; ( 4) 地基基础的缺陷以及加固上部结构所具有的经济性、可能性。

地基基础缺陷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建筑施工人员造成的,由于缺陷的产生原因有所差异,所以缺陷的处理办法也不尽相同,目前对于地基基础缺陷的处理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几个重要的因素: 首先,地基基础处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对该工程周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地基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这些细节环节进行研究; 其次,在对地基基础缺陷的处理过程要需要对整个建筑物的上部构造进行整体性、安全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并选择出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法; 再次,对于地基土质结构进行分析,避免受到土层的变动而出现结构变形、数值变化以及发展问题严重的措施; 最后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基础中存在的相关缺陷进行分析,并对其上部结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以确保结构处理的经济性与耐久性要求。

2 地基基础缺陷处理的一般原则

如果地基基础不再进行变形,就不用单独考虑加固的问题。当变形还在进行的时候,通常要等待变形停止,使变形的速度更快,或者迫使沉降停止三种方式。对沉降的等待并不是对地基采取措施,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上层结构,进而地基花费将大大减少,并杜绝上层结构的二次需求处理而产生浪费。

3 地基加固的基本举措

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其受到剪切伤害引起的破坏都跟其本身的强度有关,考虑实际情况,进行地基的稳固,加强。现在,有关地基的稳定的方式有很多,总的说来有两种分类的方式,分别是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

3.1 物理加固

物理加固主要用以土换土,水分排除,增加钢筋数量的方法来实现, 整个过程不会对内部组成产生影响。

3.1.1 置换的方要方法有抛石法、挖填法、爆破法。

抛石法:当遇到不易排水的低洼处,或者表层厚度小于3m,没有过硬的外壳,并且石料的采集比较方便的状况选择大于30cm 的片石,抛投的位置在路堤的中部,方向向两边,这样软弱的土和泥就会被挤到两边,待抛石填出水面后,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在其上铺设反滤层,在进行填土。

挖填法:挖填法适用于水分很容易排除,操作简且处于地面的表层的软弱层处。把不和要求的土清理掉,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补充进来,通常进行操作的深度要小于2m。

爆破法:如果建设的时候出现软土深度较大并且比较稠密,泥沼状况还不太稳固,可以选择先填充后爆破,爆破之后填料就会沉下去,杜绝淤积。

3.1.2 排水的主要方法有砂垫层和砂井两种方式

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的地面上铺设厚度一般为0.6~1.0m 砂砾或碎石材料。它适用于软弱层薄和路堤高度不大(小于2 倍的极限高度)情况。但施工时须严格控制填土速率,因而工期较长。砂井常用于软弱层厚度超过5m 而路堤较高时,用钻探,沉入钢管或高压射水等方法在地基中形成井孔,再灌以粗、中砂,砂井法系三向排水固结。一般砂井直径为0.2~0.3,井距(中心间距)为井径的8~10 倍,范围为2~4m,平面上呈矩形或梅花形布置,井深应穿过地基可能的滑动面和主要受压层、若软土层较薄或下卧透水层时,则贯穿整个软土层,对排水固结更有利。

3.1.3 挤密的方法有强夯法、干振法、振冲法、加筋法

强夯法适用于加固碎石、砂土、粉土、低饱和度的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素填土、粉煤灰、冶金碴等地基的加固。强夯法应用物理学中的功能原理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这个过程的变化也是动能以及势能不断两向转移的。利用起重机的重量,不断向下击打,让地基受到强大的捶打,形成震动,而质地变得更加紧密和稳定,进而其强度增加,使土更加密实。但是这种方法不合适在有密集施工的地方,击打会产生噪音,使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如果居民较多的地方不适合选择这样的地方,来筹划建筑。

干振法用于加固杂填土和高压缩性非饱和粘性土,可以大幅度提高承载力,减少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干振法地基加固的有效深度在6m 以内,其工作原理是在振动成孔器水平振动力作用下,地基中形成40~70cm 直径密实砂石桩,承载力可高达500~1000kpa.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桩和桩周挤密土体共同构成复合地基。因为作业过程是干爽的,因此不会因为泥浆导致污染,而化学管桩与置换法需要花更多。并且此法很节约钢筋水泥,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振冲法在水含量较大,浓度很大,渗水的能力很小,粘度较差的地基增强方法,这个过程是把振冲器用起重器吊起来,并且利用水泵喷射强度很大的水流,经过水的冲击和震动的过程,把振动器放在已经计划好的深度,清理好孔内的杂物再向其中放入碎的石头,因为土经过震动之后就会向下挤压,等到密实度已经达到之后才提高振动器。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进行,直到变成一个有密度,有坚实度的圆柱体,振冲法根据土所形成的压力来组成形状并有承重能力,这个过程会导致一定的变形,压力不但是从上到下的状态,并且这种压力从中间传递向四周,这种情况会使承载力得到提高,因此下降变得更加温和平稳。

加筋方法目前在业界使用的是树根桩加固地基法,所谓树根桩,就是在套管导向下用旋转方法钻进,钻孔直径100~300mm,穿过原有建筑的基础进入地基土中至设计标高,清孔后再下放钢筋,钢筋数量从一根到数根,视桩孔直径而定,再用压力灌注水泥浆、水泥砂浆,边灌边振,边拔管,最后成桩。树根桩的稳定处理过程比较容易,并且花的不多,很快就能完成,并且质量较强,在对从前的建筑展开修理的效果展示出很强的优势特点。

3.2 化学加固

化学加固法是指利用水泥浆液(粉体)、粘土浆液(粉体)与土颗粒发生化学反应胶结起来,以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地基处理方法。化学加固地基的方法主要有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以及灌浆法。

3.2.1 搅拌法一般适用于与松软土层地基加固中,通过填充孔隙、离子交换和结硬反应,而获得加强。浅层搅拌法,将石灰、水泥等结合料掺入表层土内,加以拌和,并进行碾压从而形成一硬层。它的处治深度不超过1.5m;深层搅拌法,利用特制搅拌机械在地层内边压送结合料边搅拌,形成加固土桩体或墙体(加固深度可达20m 以上),以提高地基承载力,限制软土的侧向挤动及截阻地下的渗透水流。

3.2.2 高压喷射法是用高压脉冲泵使浆液通过特殊喷嘴高速喷出,强制土和浆液混合,胶结硬化后就在地基中形成柱状或壁状的加固体。喷射的浆液材料常用水泥浆,如果地下水流速快,为防止浆液流失,需掺速凝剂(如氯化钙)。

3.2.3 灌浆法是指利用机械压力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注入地层,浆液以填充和渗透等方式赶走颗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并占据其位置,经过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岩土层胶结成整体。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建筑的基本质量,提高我国建筑事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建筑施工单位应该落实做好地基工作的处理,一方面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有的地基基础缺陷,另一方面对现有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及时进行加固处理。无论是哪种施工方法,建筑施工单位都要从自身的工艺和经济两个方面出发,均衡考量这两个系数,既能保证地基加固的质量又能为建设施工单位节约经济成本,只有这样的加固措施才能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得到逐渐的推广。

参考文献

地基处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目的、内容、验槽方法、处理方法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基础施工至关重要,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地基验槽工作则是一个重要的工序。是对勘察报告准确性的检验,也是对基地全面直观的检测,是消除地基不安全因素的最后一道关口。

一、验槽的工作目的

(1)检验勘察成果是否符合实际开挖地层,确保建筑物在适宜的地基上施工。

(2)检查地基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发现的异常地层进行进一步勘察,并提出相应处理方案。

(3)对存在有异常地质现象的部位都应调查清楚其原因和范围,为地基处理和更改结构设计提供详细的资料。必要时进行相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对地基重新进行评价。

二、地基验槽的主要内容

不同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不同,基础形式不同,验槽的内容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基槽的开挖平面位置、尺寸、槽底标高;检查地基槽规格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地基槽开挖深度是否符合建筑的设计要求。

2、仔细观察槽壁、槽底土质类型、均匀程度和有关异常土质是否存在,检查基槽基底土质是否与勘察报告相符。

3、检查基槽之中是否有旧建筑物基础、古井、古墓、洞穴、地下掩埋物及地下人防工程等。

4、检查基槽边坡外缘与附近建筑物的距离,基坑开挖对建筑物稳定是否有影响。

5、检查核实分析钎探资料,对存在的异常点位进行复合检查。

三、验槽方法

(1)检查槽壁、槽底土质情况,验证基槽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基槽土质与勘察报告是否相符。

(2)观察基槽表面土层是否为原状土,有无遭到人工干扰;验槽时重点观察建筑物柱基、墙角、承重墙位置,同时可以通过简易手段如钎探、轻型动力触探检验地基的密实程度。

(3)检查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有无影响边坡稳定的现象存在,如槽壁渗水、槽壁开裂等。

(4)基槽内是否存在旧建筑物基础、洞穴、软弱夹层、地下人防工程等,如存在上述问题,应沿其走向进行追踪,查明其范围和影响深度。

(5)分析钎探资料:检查其测试深度、部位,以及测试钎探是否标准,记录是否规范,对钎探记录各点的测试击数要认真分析,分析钎探击数是否均匀,对偏差大于50%的点位,分析原因,确定范围,重新补测,对异常点采用洛阳铲进一步核查。

四、处理方法

勘察工作是由“点”到“面”的,根据各勘探点的“点状”资料,推断工程区地下“面状”情况,难免与实际地质条件有出入。根据验槽可发现问题,进行建筑物局部地基处理则可解决问题。对于验槽中发现的地基问题,必须进行处理,处理对象为地基土与上部结构,处理原则为:首先是地基土各处的强度和变形趋于一致,是建筑物沉降均匀,若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则对基础尺寸,埋深或上部结构进行调整。地基处理方法分为整体处理和局部处理:

1、地基的整体处理

地基在开挖深度范围内存在大范围的厚度不大的软弱地基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地基土进行整体换填,采用处理方法一般为降低基础埋深,挖取软弱地基土至老土层,将基础坐落在好土层上;但对开挖深度较大的,则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浅层地基换土处理,可根据当地材料分别采用2:8或3:7灰土垫层处理;或采用级配砂石回填。

2、地基局部处理

(1)局部坑、沟、坟穴、软土的处理。将坑底及四壁的松软土清除至天然土层,然后采用与天然土层压缩性质相近的材料回填。天然土层为可塑性粘土、中密的粉土时,可选用2:8灰土或l:9灰土;天然土层为硬塑粘性土、密实粉土砂土,宜选用级配砂石。若坑的深度、面积很小,宜采用级配砂石。回填时应分步回填,并按1:1放坡做踏步。

(2)局部硬土(基槽内发现旧的房屋基础或者压实的老路基等)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方法是清除该段物质,防止造成不均匀沉降,处理时要根据周边土的土质情况确定回填材料,如某中学的教学楼基槽开挖后,地基大部为砂土地层,仅在东部穿越一条南北向老路路基,由于老路路基较厚,开挖范围较大,因此采取开挖清除500mm老路路面后,用砂土垫层处理,使地基均匀沉降,同时上部结构和基础进行加强设计。

(3)人防工程和探采斜巷的处理:人防工程大部分为砖砌,也有混凝土拱,有主巷道、分巷道和一般防空洞,一般保存完好;探采斜巷一般为前人探采矿藏所施工的废弃井巷,一般均已回填,但不密实。浅部的人防工程在一般城市较多,在允许破坏的情况下,采取将其回填处理;若防空洞穿越整个场地或大部分场地,且比较浅的,洞顶距基底较近时,则揭开洞顶回填处理,处理的同时将基础外缘两侧的洞口用砖墙砌实堵死,防止洞内的积水渗入基底土层内,软化地基土,同时也应考虑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强度;若防空洞埋深较大,其上部又有较好的土层,则采取梁板跨越法处理,加强基础刚度;若防空洞在建筑物边缘通过,则采取局部加强悬挑地基梁或避让。有时对不能破坏的埋深较浅的防空洞还应进行人防工程的加固处理。对废弃的井巷由于大部分均已回填,一般采取压密灌浆法进行处理或采取桩基跨越处理,适当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使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作用。

(4)采取地基处理措施的同时,也可采取基础及结构措施,或者单独采取基础和结构措施,独立柱基础,个别基础部位较硬或者较软,可调整基础尺寸,基槽半边硬半边软或半边为天然土层半边为回填土层,可在适当部位设置沉降缝或伸缩缝,局部回填之后,适当加强基础和上部节后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等

参考文献:

【1】江正荣.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地基处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换填;砂垫层;承载力

1、工程概况

清水池位于山东莱钢银山型钢3#高炉配套公辅工程型钢水厂院内,为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总蓄水量达20000立方米。清水池长115.5米,宽57.4米,深度约3.3~3.6米,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N/m2。面积6600余平方,面积大,沿长度方向设置三道变形缝,沿宽度方向设置一道变形缝,将清水池划分为八个贯通区域,该清水池在处理本区域生产生活用水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清水池范围临近厂区排水河道,主要位于原有河床上,结构底板下土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局部为膨胀土质,地下水位较浅,经静力荷载力试验,地基承载力为100KN/m2,因此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为天然浅基持力层。

3、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水池设计采用筏板基础,荷载较为均匀,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若采用桩基在造价方面显然是不合理的。砂石地基是将基础底面下要求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采用砂或砂石混合物进行换填,经分层夯实而成。砂垫层地基在工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1)提高地基承载力

砂垫层密实度大、强度高,作为地基的持力层,可提高基础下部地基强度,并通过垫层的压力扩散作用,降低地基的压应力,减少变形量;

(2)防止地基冻结

由于砂颗粒大,可防止地下水因毛细作用上升,地基不受冻结的影响;

(3)施工简单

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方式使地基密实,施工工艺简单,可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砂石垫层适用于 3m以内的软弱、透水性强的粘性土层处理;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性系数小的粘性土地基;垫层厚度一般为0.5~2.5m之间为宜。经综合分析,该方法具有强度高、压缩性小、透水性良好和容易碾压密实等特点,且成本低,施工简单、快捷,质量易于控制,且本工程满足该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经勘查、设计、甲方共同协商探讨后,决定采用换填砂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

4、换填地基处理施工方法

砂垫层的构造既要求有足够的厚度,以置换可能被剪切破坏的软弱土层,又要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垫层向两侧挤出,经设计部门计算,设计出回填深度及宽度。

(1)材料准备:砂垫层说选用粗砂应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砂中有机含量、含泥量均不超过5%。

(2)清理基土:土方开挖时注意对基坑的保护,机械开挖保留20cm厚土层,人工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等清除干净,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降低其强度,避免扰动土层而破化土的结构。

(3)设置回填厚度控制线:基坑周边挡沙墙砌筑完成后,在挡砂墙竖壁上弹上标高线,无挡砂墙则在基坑的边坡上钉上水平标高木橛,用以控制回填厚度。

(4)铺设砂垫层之前应验槽,边坡要求一定的坡度,防止振动碾压时,发生塌方。

(5)砂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压实。根据控制线,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砂垫层施工的厚度每层不超过500mm,装载机及挖掘机进行整平后,浇水润湿,含水率控制在8%-12%,使用25t振动式压路机进行反复碾压,碾压遍数不少于6遍(振动式压路机振动3-5min),碾压时直线段由一边向另一边回填碾压 ,轮迹重叠宽度不小于500mm,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确保砂垫层的密实度达到0.95。

(6)分段施工时,清水池基底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m,并注意充分捣实。

(7)砂垫层及挡砂墙施工如下图:

图1 挡砂墙及砂垫层施工示意图

5、质量控制

(1)施工前对砂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测。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及砂、石拌合均匀程度。

(2)施工过程中必须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

(3)施工时为保证压实系数,分层碾压完成后,采用环刀法做实验,控制压实系数。必须分层进行砂垫层的质量检验,每压实一层就检验该层的平均夯实系数。若压实系数达到设计要求,则继续回填;若达不到设计要求,则再进行碾压,相应提高碾压次数,直至试验合格达到设计要求。

(4)施工结束后,采用静力荷载试验,检查砂垫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

(5)基坑深度较大,砂垫层施工应派专人进行监护,专人指挥。施工过程中仔细观察边坡稳定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6)砂垫层施工过程中机械较多,应注意人员安全。平砂和机械碾压时,机械周围严禁站人。

(7)同时应注意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总结

采用砂垫层换填是地基处理中的一种经济、快捷、简便的方法。用砂石垫层处理地基,施工是关键。实际施工中往往由于材料上选用细砂,强度不高且不易压实;砂石材料中含泥及杂质较多,使砂石垫层产生不均匀压缩;不当的砂含水量、夯实或压实密实度;基坑土及侧壁土不注意保护,任意破坏原状土结构;砂石垫层基坑底不在同一标高时,不按规定做台阶退台等原因,造成处理效果不好,严重影响质量。本工程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改进,通过各项控制措施,提高了砂垫层的回填质量,成为工程中的亮点。

参考文献

地基处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基处理;常见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基处理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地基处理是否恰当,对建筑的使用与安全,以及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工程的造价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工程建设中对地基处理的要求也是不同,这些因素要求不断发展和提高对地基处理技术。因此,探索地基处理中常见的技术有利于促进整个工程的质量,保证工程的建设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地基处理技术的综合论述

1、地基处理的概念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是指利用地基处理技术进一步改善房屋建筑地基渗透性以及变形性,目的是为不断提升房屋建筑地基承载能力的一种施工工艺。

2、地基处理技术的特点

2.1、严重性

从整体上来说,房屋建筑的地基是建设的基础。而在房屋建设的后续施工阶段,一旦出现地基问题,既会增大地基处理难度,又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当地基处理不合理时,极有可能危及到人民群众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2.2、多发性

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水平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对地基的处理不够科学,甚至出现房屋倒塌现象,直接危及到人民大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情况严重的还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3、复杂性

由于我国地域十分辽阔,因而具有经纬度跨度非常大的特点,这样便导致各地区地质条件存在着差异性。加之,不同地区的气候与灾害发生情况不同,从而进一步增大房屋建筑施工的地基处理的难度。

2.4、潜在性

在房屋建筑施工阶段,每个施工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在发现房屋地基处理中的问题后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处理,从而对房屋建筑的后续施工埋下大量的安全隐患。

二、地基处理常见技术的应用

1、桩基础地基处理的技术

桩基础地基处理的技术历史悠久,我国古代很多建筑都采用桩基础地基处理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桩基础地基处理的技术也得到了更新和推广。目前,桩基础地基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土桩与灰土桩地基处理的技术

这种技术在我国西北与华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利用基础地基面打入桩孔,然后将土与灰土灌入,灰土桩主要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深度为5~15m的人工填土地基。土桩主要用于去除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的黄土地基湿陷性,不适用于含水量过25%的地基土。

1.2、砂桩地基处理的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利用冲击、振动以及水冲等作用力,在软地基中打入桩孔灌入砂的处理技术,与原来地基结合形成密度较高的砂柱体,具有较高的负载能力。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等地基处理。

1.3、水泥粉煤灰桩地基处理的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将砂石、水泥、粉煤灰等混合型材料进行融合,形成的高弥合度与高粘度的桩,并与褥垫层和桩间土结合形成的复合型地基结构。这种技术具有工期短,施工方便的特点。

1.4、混凝土桩地基处理的技术

混凝土桩地基处理的技术有两类:一是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地基处理的技术;二是预应力混凝土桩地基处理的技术。这种技术特点是坚固耐用,成本低且施工比较方便。

2、振冲地基处理技术

振冲地基处理的技术也就是振动水冲地基处理的技术,利用吊重机吊起振动器,并且启动水泵和潜水电机,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利用水泵进行高压水流的喷射,采用边振边冲的方法,并将振动器放置到地基预定位置。在清孔处理以后,填入碎石增大地基密度。在振动器的振动作用下,挤压密实后再提高振动器的振动频率。经过这样反复的操作,最后会形成一个坚固的复合型地基结构。根据加固机理与效果的不同,振冲法被分为振冲密实方法与振冲置换方法两类。振冲密实方法,也被称为振冲挤密砂桩方法。主要是利用压力水与振动液化砂层,促使砂颗粒相互挤压密实,减少空隙重现排列,提高砂层的抗液化能力与承载能力。振冲置换方法也称为振冲置换砂石桩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振冲器在地基土中打入内孔,将填料振冲密实填入,形成以砂砾碎石等材料组成的桩体。与原来的地基同构成复合型的地基,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振冲地基处理的技术成本很低,经济实用,并且能够提高地基的密度,增强地基的抗压性能,减少沉降。这种处理技术广泛地应用到砂土地基、松散砂卵石地基、素填土地基以及粉土地基等地基处理中。

3、换土垫层地基处理技术

换土垫层地基处理技术,主要方法是将地基浅层的软土去除,并且利用承载能力比较强的、压缩性能比较低的材料进行置换。换土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于换土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换土必须是没有侵蚀性的材料。例如,砂石、粗砂、石屑以及灰土等常见的经常使用的换土垫层都是没有侵蚀性的。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利用换土垫层的技术方法可以一次性的提高土层的承载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地基的沉降问题。换土垫层的地基处理技术比主要应用于浅层比较软弱的地基土处理,以及不均匀的地基土处理。在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可以利用砂垫层进行置换,能够有效的预防出现浅层地基土冻胀的问题。在进行膨胀性地基土处理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换土垫层的地基处理技术来解决地基土涨缩的问题。

4、强夯地基处理的技术

强夯地基处理的技术就是采用高空抛物来增强地基的夯力,通常采用重量为8~10kg重锤从10~20m的高空自由下落。重锤下落后产生的夯力作用与地基土浅层,提高浅层地基土密度,增强地基土抗压性能,减少压缩性。这种技术通常用于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杂填土地基以及沙性土地基等。强夯地基处理的技术工作时间比较短,施工方法简单,可以用于路面或是水上的夯实,具有明显的加固效果。但是震动比较大,会产生噪音,不适用于居民区施工使用。

5、预压地基处理技术

预压地基的处理技术能够增强软土地基承载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建成建筑物压载地基造成地基土下沉的问题。这种技术的主要做法是在即将建造建筑物的地基上进行预先的施加压力,地基通过压密后,再将附着压力去除。预压地基的处理技术有许多优点,预压地基可以将地基空隙中的水分进行有效的排除,增大地基土的密度,使土壤更加坚固抗压,防止地基下沉,增强地基的抗压能力。并且预压地基的处理技术简单易实行,可以就地选取负压物,造价低,处理周期比较短。所以,此项技术被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在粉土地基、泥炭土以及软粘土地基等的处理中。预压时间要根据地基土的厚度、地基的渗透性以及预压的负荷度等方面确定,现在也可以根据地基固结理论进行实际的核算。

三、未来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现阶段,在建筑领域发展中,地基处理是一个普遍性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正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趋势。然而,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技术也正朝着复合型方向发展。目前,我国针对复合型地基研究已经完全打破功能间相互叠加的这种束缚,全面对综合效益进行考虑。此外,传统复合桩基承载力计算因涉及到多个参数,所以,容易导致数据失真。但是,如果把地基变形计算把桩土分开进行考虑,那么由于数据计算不准确,从而造成数据失真。这样便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等。然而,借助计算机在数值计算方面具有的优势,例如:计算软件。在提升桩基承载与变形计算精度准确性的同时会能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总体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基处理技术对于施工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必须保证采用的地基处理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在分析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新的地基处理技术,以便提高地基处理的质量,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任淑芬.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