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民俗博物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俗博物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族;民俗文物;保护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民族文化遗存、遗物,即民族文物十分丰富,分布广泛,尤其是民族地区,更是民族文物的汇聚之地,这些民族文物都是说明民族历史发展变化的实物资料,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比如认识上的原因,历史上民族歧视、民族压迫造成的不少少数民族不敢承认自己的民族成分,认为少数民族比汉族矮人一等,以及人们在重古轻今的支配下,认为文物越是古老的越重要,越是近现代的越无用越是少数民族的越不值得收藏,甚至还有人认为少数民族没有历史,没有文物等,即使在古代文物中有一部分本属民族名俗文物的东西,不少也只知道它们是文物或历史文物,不知道它们同时还是民族民俗文物,有的人自己所从事的是民族民俗文物工作,都对自己的工作意义知之甚少,不了解民族民俗文物工作的意义所在,因此,当前对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民俗文物呢?

一 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民族民俗文物的意识

要提高民族民俗文物在博物馆中的地位,使其成为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加强民族民俗文物的宣传工作,通过对民族民俗文物,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民族知识的广泛宣传和教育,使博物馆自身对民族民俗工作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民族民俗文物是其理应从事的本职工之一,非搞不可,而且还要引起行政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对这一工作产生足够的兴趣和重视,让他们认识到民族民俗文物对研究我们历史上的民族民俗文物及现实中解决和处理民族问题,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博物馆的活动等方面所具有特殊作用,进而从多方面帮助和支持这一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地保护和抢救好民族民俗文物,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价值,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2003年国家文物局了《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和《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鉴定标准(试行)》,将“反映中国近现代各民族的生产活动、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和等方面的文物”纳入征集范围。此外,有典型意义的民族民俗文物也可以确定为一级文物,其征集范围包括年画、剪纸、风筝、皮影、雕刻、漆器、壁画、蜡染、服饰、头饰、刺绣、地毯等。这从根本上肯定了民族民俗文物的价值与地位,有利于通过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更加全面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 将民俗充分运用到陈列展览中

在陈列展览中,能将这些民族民俗文物自身的民俗性充分考虑进去,从展厅内陈列的每一个细节,从内容设计到形式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能用民俗的眼光,从民俗的视角出发,处处将民俗的因素考虑进去,复原出当时历史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风俗习惯,以再现当时历史的全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必给陈列添色增辉,使展览更加生动,现象和赋有活力。比如在展览中将部分展品进行复原,让观众亲自参与,模拟当时的生产、生活,并配以相关的音乐曲调,观众好象置身于那个时代的生活,真正使参观者得到教育,娱乐和休闲,从而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民族民俗文物,提高广大群众对民族民俗文物的保护意识。这类陈列展览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博物馆里已有尝试的先例。如,北京故宫、云南、贵州等地的一些博物馆极其陈列展览,都是将博物馆与传统民族民俗和现代民俗气息有机结合起来而产生了交好的展览效果。如,法国乔治?莲皮杜文化中心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在其中展出的一幅艺术作品旁边,用西红柿汁和洗衣粉的盒子及煤炉子的烟囱钉在画面上,而吸引着众多观众,从而使这个中心在开业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就迎来了600多万观众。

三 提高民族民俗文物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要搞好博物馆的民族民俗文物工作,需要一批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都过硬的人才队伍,民族民俗文物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历史性、艺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涉及的学问很多,包括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就目前博物馆的现状而言,真正懂得民族民俗文物的人并不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加强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包括在职进修或短时间参加国家文物局培训中心举办的业务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培养一批具有教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 根据地方特色、多建立一些民族民俗博物馆

民俗文物所具有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特别引人注目。民俗文物的一大特点是,既有历史传统又有现实传承;既体现物质文化又体现非物质文化。因此,民俗博物馆,既是展示传统文化的场所,又是展示现代文明的场所;既是展示物质文化的场所,又是展示非物质文化的场所,这是传统博物馆所不可比拟的。用活民族文物,办活民俗博物馆,既有需要又有可能。比如,我馆展出的《科尔沁历史珍宝》、《科尔沁历史长卷》、《蒙古族文物精品》、《辽陈国公主与驸马墓文物展》等基本陈列展览,我馆馆藏文物6300余件(组),以历代北方少数民族文物为主、历代中原文物为辅助。珍品有夏商时期的双鹿纹玉雕、魏晋时期的金瑞兽牌饰、辽代三彩摩蝎壶、元代青花玉壶春瓶、清代固龙雍穆长公主墓庙宇形银质骨灰盒等。其中民俗文物有:游牧时期的男女服饰、居住的蒙古包、游牧时期的饮水井、饮食等

由于具有很高的文化观赏价值,其经济效益自然不错。大大地开发了民俗文物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民俗博物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俗文化遗产 保护 博物馆 建设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081-01

随着经济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对文化也有了保护的意识。我国的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随着历史的发展遗留下来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遗产,这些都是我国民族精神和价值的体现。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这些民俗文化遗产也在逐渐地消亡,这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十分的不利。而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的积淀,对传承民俗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建设已经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已经提高了一个层次。面对民俗文化遗产逐渐消亡的现状,在以后的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要从民俗文化保护的角度下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我国博物馆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一、突出地方民俗特色

博物馆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的长期积淀,具有明显的地方民俗特色,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于承载历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博物馆在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今天,是一项公益文化基础设施,不仅是一个城市和地区文化和历史的象征,更是这个地区民俗精神的重要体现,承载着这个地方文化和历史的印迹,是文明的汇聚之地。博物馆还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最直观的场地。学者们研究的文化遗产、所从事的文化遗产保护都能通过博物馆向公众直接传达,让公众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从而让公众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和华夏文明。因此可以说博物馆是一个地方民俗特色的最好体现。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在民间的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充满着民间的乡土气息,从而也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因此在博物馆的建设当中要不断地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遗产,体现当地的民俗特色,让富有民间乡土气息的文化遗产重新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去。

二、加强民俗文物的征集

在博物馆的建设当中民俗文物的征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阻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拓展建设的新思路,解放思想。在博物馆的建设当中要对民俗文物进行专项的征集,拓展博物馆藏品的渠道。在当地进行深入的调研,深入到当地的群众中去,整理出科学的、真实的图文资料。其次,要对现有的博物馆藏品制定出展览计划,根据当地民众的需求策划展览的主题,发挥现有藏品的重要价值。再次,博物馆建设属于一项公共基础设施,要加强与收藏界团体以及社会人士之间的联系,拓展博物馆建设的途径,动员广大的社会群体广泛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当中,保障博物馆的建设能够顺利展开。最后,要积极拓展博物馆的业务,丰富博物馆的藏品,积极与社会或者个人收藏爱好者联系,为个人或者团体提供免费的展览业务,为博物馆的藏品提供重要的补充。

三、做好民俗文物的展示

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藏品,更要发挥好这些藏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博物馆现有藏品的基础上进行大力的展示和宣传,发挥藏品的社会教育功能,让人们更加广泛地了解到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在现有的藏品基础上组织展览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地区的民俗文化。另外,要在现有藏品的基础上在民间大量征集民俗展品,丰富藏品的内容和类别,展示的过程中策划成专题进行分类展览和陈列。要注意的是展览的藏品不需要很高级,要与当地民众的生活和民俗相一致,贴近民众的生活,得到民众的认可,例如可以展示一些民间的老师傅所做的工艺品,与民众实际生活相贴近的老物件等。人们在看展品时能够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探寻展品背后蕴涵的丰富的内涵和民俗文化内涵。

四、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博物馆是一项具有社会职能的公益性设施,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调动公众的参与度,借助社会和民众的资金,扩充博物馆的内涵。博物馆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走出去,参与到馆外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展览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还要不断引进其他地区的展览和活动的主题,引导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博物馆的展览当中,加大与社会团体或者个人的合作力度,向社会各界征集民俗文物,丰富博物馆文物的形式和内容。

五、总结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当中要不断创新形式,保驾护航民俗文化遗产,展示民间群众的智慧,增添民俗文化的内容,增强民俗文化的活力。

【参考文献】

民俗博物馆范文第3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Lanzhou city ethnic tourism to move toward the brand development path, may from the Yellow River folk custom culture traveling, the golden area just outside the city gate “the Silk Road” the folk custom culture traveling, the rich place character and style ethnic tourism, the urban fashionable character and style traveling, aspects and so on folk custom museum traveling obtain, to innovate the Lanzhou city ethnic tourism brand, develops the Lanzhou characteristic ethnic tourism, serves in the western big development, states opinion for the Lanzhou ethnic tourism's development offers advice.

关键词:兰州 民俗旅游 品牌 创新

key word: Lanzhou Ethnic tourism Brand Innovates

作者简介:石莉萍(1970―),女,汉族,甘肃临洮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学和民俗学。

近几年,中国旅游界对于“品牌”一词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各地竞相实施旅游品牌战略。为了顺应品牌时代的潮流和趋势,有必要对兰州城市民俗旅游品牌的创新进行探讨,促进兰州民俗旅游走向品牌化发展之路。

兰州民俗文化体系中,既有享誉全国的黄河民俗文化,还有独具魅力的“丝绸之路”民俗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能成为品牌的民俗文化内容不少,但真正做大做强的不多。为了促进兰州城市民俗旅游的开发,加快推动兰州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进一步增强兰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示范效应,建立属于自己的民俗旅游品牌已显得攸关重要。

一、创新黄河民俗旅游品牌

兰州地处黄河上游,是全国惟一的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也是西部著名的山水名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漫步兰州,黄河民俗文化随处可见,黄河母亲雕塑、中山铁桥、黄河水车、羊皮筏子是兰州黄河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精巧雅致、风情浓郁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更是彰显了黄河民俗文化的魅力和神韵,乘羊皮筏子游览黄河胜景已成为兰州民俗旅游中颇受游客欢迎的项目。

今天,创新黄河民俗旅游品牌,应在进一步挖掘黄河皮筏旅游优势的同时,将黄河母亲雕塑、中山铁桥、黄河水车博览园、羊皮筏子、黄河奇石等黄河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黄河民俗旅游风情线品牌。同时充分利用河心岛特殊的地理优势,化不利为有利,规划出乘轮船游玩河心岛、观赏百里黄河风情线等项目,发展黄河民俗文化旅游。

二、发展金城关“丝绸之路”民俗旅游品牌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金城关和金城古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郑本法主任在2005年提出了兰州当创建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议。他认为“丝绸之路游”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旅游产品”,国家旅游局将其列为全国对外重点推介的九大旅游产品之一。既然兰州是丝绸之路重镇,而甘肃又以丝绸之路黄金路段闻名于世,兰州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甘肃的省会城市和中国大西北的交通枢纽,就有必要选址创建丝绸之路博物馆,营造丝绸之路文化氛围使其在甘肃旅游中心的战略定位名副其实。[1]

郑本法主任的这一建议号准了发展兰州城市民俗旅游的脉搏,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金城关就成为发展 “丝绸之路”民俗旅游品牌的理想选址之地。兰州市委市政府早在2002年就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建立了金城关文化风情园,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做好这张文化名片?笔者认为可将金城关文化风情园和白塔山公园合二为一,打造为“丝绸之路”民俗文化旅游风情园,利用声、光、电、化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再现古“丝绸之路”神韵。利用已经成功举办的“丝绸之路文化节”、大型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丝绸之路”民俗文化活动和形式,进一步拓展“丝绸之路”民俗文化内容,培育出更多的“丝绸之路”民俗文化精品,打造金城关“丝绸之路”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将娱乐、餐饮、休闲、文化融为一体,以特色民俗旅游带动经济,使更多的民俗文化走向经济发展的前台,为兰州城市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打造具有浓郁穆斯林风情的民俗旅游品牌

兰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达到10多万人,其中回族人数最多,达98362人。[2]具有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高大醒目,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亦是回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兰州的西关大清真寺、和平清真寺等非常有名。拱北建筑在回族穆斯林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兰州灵明堂拱北位于五星坪,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具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和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拱北建筑群,集伊斯兰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兰州穆斯林的节日、服饰、饮食、歌舞等也很有特色。应依托西关大清真寺、和平清真寺和灵明堂拱北等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与景点,打造具有浓郁穆斯林风情的民俗旅游品牌。可组织游客参观兰州的西关大清真寺、和平清真寺和灵明堂拱北,穿穆斯林服饰,品尝牛肉面、酿皮、灰豆子、手抓羊肉、烤羊肉串等穆斯林风味小吃,乘坐羊皮筏子游览黄河胜景,观看、参与穆斯林歌舞表演,通过参观、体验使游客对兰州地区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民俗风情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以此扩大对兰州特色民俗旅游的宣传,提高兰州民俗旅游的鲜明民族特色。

四、建设兰州城市时尚风情旅游品牌

具有时代特色的兰州城市新民俗,是在继承传统民俗文化基础上吸收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而形成的,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体现,具有现代性、时尚性和流行性等特点。应对兰州城市新民俗进行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在塑造特色民俗文化城市和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建设兰州城市时尚风情旅游品牌。以兰州东部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小西湖商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建立的东部商圈和小西湖商圈为依托,建立集时尚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东、西时尚购物广场,发展城市时尚风情旅游,提升兰州城市民俗旅游的时代品位,塑造特色民俗文化城市,发挥省会城市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带动西部地区的城市发展和民俗旅游开发。

五、打造兰州安宁桃园风情旅游品牌

兰州安宁仁寿山桃园早在清代就已观花成会,相沿成俗。每年4月下旬桃花盛开之际,桃花艳丽似锦,吸引了无数才子佳人前往游赏。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桃花会,如今改名为“桃花节”,注入新的内容,游客除踏青观赏桃花外,还可以参观丰富多采的文艺活动、书法绘画展览、经贸洽谈等,促进了兰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盛夏桃子成熟的季节,安宁举办“蟠桃会”,并进行福寿文化研讨,提升了安宁桃园风情的文化品位。

以后应将桃花节、蟠桃会、仁寿山福寿文化联合起来,以“福寿仁和”为主题,打造兰州安宁桃园风情旅游品牌。在春季桃花节开展踏青、赏桃花等春游项目。夏季蟠桃会时,可积极鼓励游客亲自去桃园摘桃品尝、自己动手学做民俗美食,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继续开展福寿文化研讨,不断提升安宁桃园风情的文化品位。在宣传安宁已有精品桃的同时应培育新桃品种,使安宁十里桃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使兰州城市民俗旅游带有“世外桃源”的风情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六、创建博物馆民俗旅游品牌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收藏、展览、研究文物的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3] 博物馆几乎涵盖了各种文化形态,如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艺术文化等,是含金量极高的文化旅游资源。绝大多数的博物馆都分布在城市,代表着城市的旅游品位和形象。博物馆旅游在现代城市旅游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城市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4]博物馆旅游能使原有的文化积淀“活”起来,招徕游客,并获得游客对它的认同。发展博物馆旅游,不但能更好地保存历史文化资源,而且能使博物馆走出经营困境,在更大的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5]

兰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传承较为完整,但集中展示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却不多,已有的中国秦腔博物馆、牛肉面博物馆、兰州水车博览园博等场馆也分布分散、题材单薄、辐射力有限。

如何充分展示兰州城市民俗文化的魅力?笔者认为应在现有基础上,整合优势民俗资源,创建综合性民俗博物馆,发挥民俗博物馆优势,以兰州城隍庙为中心可创建博物馆民俗旅游品牌,展示兰州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采用声、光、电、化等现代高科技手段,还原民俗、节庆场面,生活化地再现兰州的民俗场景,开辟以展示兰州民俗民风为内容的基本陈列,设立“婚俗厅”、“食俗厅”、“节俗厅”、“民间工艺厅”等陈列展览,介绍迎亲嫁娶、夫妻拜堂、洞房花烛等婚俗,展示衣食住行民俗、节庆场面,陈列民间生活用品,民间泥塑、剪纸、刻葫芦等民间工艺品。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城隍庙的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博物馆旅游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唤起兰州人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大大提升本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使兰州城隍庙能够真正发挥弘扬兰州历史文化和城市民俗文化的功效。

七、开发特色民俗商品

为创新兰州城市民俗旅游品牌,促进兰州特色民俗旅游的发展,以兰州民俗文化为基础,多种经营相结合,进行特色民俗商品的开发。可提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车船工具、工艺美术品、生活用品和游览纪念品等。如黄河水车、羊皮筏子、太平鼓、刻葫芦、黄河奇石、水烟、白兰瓜、牛肉面等这类兰州特色民俗商品的文化意蕴丰富,制作工艺传统,地方特色鲜明,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

在特色民俗商品的销售方面,可将宣传、保护民俗文化与销售民俗商品有机结合。如每逢重大节日,可在城隍庙兰州民俗博物馆举办传统的戏剧演出,并且展卖各种民间艺术品。在各种专题性民俗博物馆附近、金城关等处设立民俗特色商品一条街、风味名吃一条街,通过民俗旅游的引导,既创造了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又起到了宣传和保护民俗文化的作用。

总之,兰州城市民俗旅游的发展要顺应品牌时代的潮流和趋势,锐意创新,在提升品牌内涵上下足功夫,形成真正的民俗核心品牌,以品牌文化的力量推动兰州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本法:兰州当创建丝绸之路博物馆[OL].甘肃每日新闻网,省略/20050518/143/2005518A02481006.htm,2005年5月18日。

[2] 甘肃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甘肃人口普查资料2000》[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125页。

[3]巴兆祥主编:中国民俗旅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民俗博物馆范文第4篇

徜徉在博物馆里,我尤其享受一个人在晦暗的灯光下静静凝视着藏品的感觉。因为我知道,它们每一件均是历史的目击者,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丰富而精彩的故事和细节。同时,它们也是沉默的演讲者,在流动的时光中为有心人去讲述各自的传奇。

关于博物馆,《新华字典》上面的解释是搜集、保存、陈列和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机构。不过,在中国的古籍记载里头,其实原本并不存在“博物馆”一说,有的只是 “博物”的概念,大意就是见多博识。

追溯渊源,博物馆(museum)一词,最早起源于希腊语的mouseion,是指供奉掌管艺术、科学的九位缪斯(Muse)女神的神庙。这九位主管科学和文艺的女神们,分别掌管历史、抒情诗、喜剧 (牧歌、田园诗)、悲剧、歌舞、爱情诗、颂歌、天文和史诗。所以,博物馆一词自然就涵盖了人文、艺术、科学、自然各个方面的内容,总括了人类社会的文化成就与文明累积。

人类史上的第一座博物馆是建于公元前283年的埃及亚历山大博物馆,它是埃及亚历山大市的古典知识中心,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教育和研究机构的作用,但并不属于西方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到了17世纪,英国牛津市中心博蒙特街上的阿什莫林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建立,才真正算是标志了西方现代意义上博物馆的诞生。

中国的第一家博物馆建于1905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一年,是由主张实业救国并创办了370多所学校的民族企业家张謇先生创建。张謇在东游考察期间,见识了日本从欧美输入的现代文明后,不仅大受启发,而且深刻体会到博物馆对学校教育和启迪民智的重要作用。于是就在家乡一边平地筑垣,一边收集藏品,创建了中国的第一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在我居住的中欧小国瑞士,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如果在瑞士的博物馆分布图上为这里的每一家博物馆都亮起一盏灯,它们一起发出的光芒肯定会让你暗暗一惊。一个面积仅仅如半个重庆大小一样的袖珍小国,却坐拥了高达一千多家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博物馆。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像繁星一样密集,也像繁星一样闪烁,一并照亮了整个瑞士博物馆文化的夜空。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博物馆建设的高度也像一面镜子,能映照这个国家文化的高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博物馆建设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按照藏品以及功能的不同,瑞士博物馆协会将本国的博物馆大致归纳成八个类别,分别是考古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主题博物馆、历史自然博物馆、地区博物馆以及技术博物馆。

不过,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尤其是在展现瑞士近代人文生活形态和民族风俗的博物馆中,有为数不少的博物馆都可以被归纳在双重甚至多重的类别,它们也许从局部上反映一方水土的地方特色,但又从整体上泄露出历史的微妙变化,与整个民族的格局遥相呼应。所以它们既是地区的,也可以是民族的甚至是历史的,同时担当起多重的功能,饰演着并不单一的角色。 巴伦伯格露天博物馆

要是你带着像解谜般的心情来到瑞士,除了雪山与湖泊,手表和奶酪,到这些博物馆来参观采风,一定是个不错的选择。它们每一个都像一个社会的缩影,既隐藏着历史的玄机,也透露出人文的智慧。一步走进去,就如走进一条条时光的隧道,遇见一个个历史的现场,每一次迈步都是一次深情的回眸,让人在古老的时光里去享受那些品咂不尽的旧时风貌。

在所有的博物馆当中,露天的民俗博物馆是我的首选。了解博物馆历史发展的人也许知道,一百多年前在北欧掀起的露天博物馆热是近代民俗博物馆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标记。189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落成的露天博物馆就是世界上所有露天博物馆的首创。

瑞典的露天博物馆无疑给欧洲诸国包括瑞士都带来了启发。1963年,瑞士联邦委员会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也开始讨论瑞士本国的巴伦伯格(Ballenberg)露天博物馆的承建问题。1968年博物馆进入正式奠基阶段,着手为那些有历史与文物价值但年久失修的老房子登记入册。十年后的1978年,巴伦伯格露天博物馆在伯尔尼州终于正式落成,开始对外开放。

为了确保带有不同地方特征的旧建筑和老房子能够在全国的海选中被均衡地挑选出来,政府把建设巴伦伯格露天博物馆的整个学术基础都交由专门研究瑞士农舍的本国专业人士进行规划。

在开放的初期阶段,巴伦伯格露天博物馆的规模并不算大,只有16座古旧民居。两年后慢慢递增至25座,到了1985年达到61座。今天,馆区内已经拥有老房子及其他辅助建筑物超过100座。

每一间优秀的博物馆都是对盛世的一种超越。它们承载了无数历史的信息,能让观者一手推开时光殿堂的大门,就会遇到停不下来的惊喜。巴伦伯格露天博物馆就给人这种感觉。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既不是一个微缩景观类型的博物馆,也不是仿古式的重建,而是把各具代表性的瑞士民居与附带建筑物作为人文见证与人类遗产整个移挪,重新辟地集中建立在博物馆区域内66公顷大的专用土地上。

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和挽敬之情甚至体现在每一栋老房子旁边的展牌上,这些图标都认真地标注下老房子的原址,甚至用不同的文字阐述了老房子的历史,务求一砖一瓦都保留下原来的面貌,不让时光或者搬迁销蚀掉任何一个相联的细节。

用心的保护和记录使今天的巴伦伯格露天博物馆能够以一个原汁原味的传统村镇示人,除了房舍、教室、粮仓、店铺、作坊、磨房、畜舍都与过去一样,还有花园、田野、牧场、草地甚至代表整个本国家畜范围的动物多达两百五十只。

不仅如此,馆内还有三十多种手工作坊的制作还原展示,制陶、织布、钩针、打羊毛、做面包、熏香肠、制奶酪……参观者不仅能见到真人示范,还可以自己动手参与劳动,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在这里旧式的理发铺里让老师傅用传统的古旧方法帮你剃个头、刮刮胡子,以鲜活而生动的方式去唤醒那些沉睡的记忆。

除了露天的民俗博物馆,地区专有的民俗博物馆也是了解当地人文生活形态的一个重要窗口,能从微观上去发现更多关于传统与民俗的风貌。在瑞士,这种对历史的真诚把一种毫无功利的文化事业推到极致,像呵护祖先的基因不被时间所吞没一样虔诚,让后人永远有参照物去明白自己的进化。

地区性的博物馆在瑞士遍地开花,在这里,几乎每个城市、每个地区甚至很多乡村都建设有,它们肩负着收藏时光的功能,以卓见的眼光和珍惜历史的强烈责任感去尽力呵护一个地区所有的人文文明活动痕迹。

在瑞士阿劳州一个叫科里肯的小村庄,我曾经好几次参观过当地的村博物馆。跟大部分瑞士的地区博物馆一样,这座村博物馆原来是一座普通的农舍,房子本身已经拥有超过二百年的历史。由于闲置但房子的面貌和位置还甚好,最后由村民投票赞成改造成村里自己的博物馆,并于1987年正式落成。

与其他的地区博物馆大致一样,科里肯的村博物馆由村政府实行独立管理,包括藏品的收集、整理以及志愿者的工作时间安排。在从普通民居到地区博物馆的转变过程中,这座房子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

瑞士的冬天严寒漫长,人们户外活动大量减少。因此,科里肯的村博物馆和很多同类型的小型博物馆一样,在冬天会休馆整整一个冬季。一直待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博物馆才再重新开馆。每一年重新开馆的时候,村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标志一年的开始。

地区博物馆的藏品一般都是本地收集,由热心的村民免费捐献。这些藏品包括不同年代的农业用具,如犁田机、割草机、播种机、脱谷机等,还有近代手工业生产工具,覆盖纺线、织布、制烟、修鞋、洗衣等等,甚至有各种透视人民日常生活的小物件,例如腌制和储存蔬菜过冬的机器和用具,各种酿酒的木桶,甚至细微到根类蔬菜和鲜蛋的传统保存方法等等都有实物展示。

这些传统的用具多是手工的作品。同时,也是时光的作品。它们每一个都是历史的见证,保留了岁月的质感,暗含了时光的颗粒,使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后人在回顾自己祖辈的历史时都不至于含糊其词,更不会让走过的路显得湮灭不清。

在博物馆二楼的生活用品陈列室的楼梯口旁,我见到有从当地收集的旧式捕鼠器将近20个,它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甚至不同的年代。每一个都各具形态,大小也不尽相同。像一个个时光的谜面,还原了一些关于村庄的真实信息。

同时,它们也是自然地理的倒影、历史进化的倒影和人类内心的倒影。尽管已经锈迹斑斑,但那种活泼的生锈不仅为文明留下了前进的轨迹,也正好说明博物馆未必只是珍贵文物或者鼎铛玉石的收容之地。 瑞士埃斯塔瓦耶的青蛙博物馆

和贵重的古董藏品不同,堆放在这些民俗博物馆里面的小玩意儿难免会显得有点卑微,显得脱节,似乎与当下的生活更是毫无关系。 所以我觉得博物馆的故事都是讲述给有心人去听的。 从某种意见上看,它们是历史的边角料。然而依然能够在时光的深处,闪着自己熠熠的光芒。

从大概一百年前开始,出于火灾等因素的顾虑,瑞士绝大部分像这种以干草做房顶的老房子都逐渐转变成木质的屋顶,经历了一场彻底的改造。而科里肯村博物馆所在的这座农舍,由于原主人对传统的固执,使这座老房子的房顶保留了以干草做房顶的传统面貌,而在今天得以成为建筑文物保存典范中的典范。

除了藏品浩繁的国家大博物馆,露天博物馆和地区性的博物馆,这里还有各种各样奇奇妙妙的博物馆,能招引博物馆迷前往去听故事,过把瘾。它们一般都是小规模,甚至是家庭博物馆。未必是科普类也不一定具有艺术性,而更多是携带独特的趣味或者情感。

例如瑞士埃斯塔瓦耶的青蛙博物馆就是一家古怪而又充满趣味的博物馆。在这间博物馆内,你可以看到108只形态各异的青蛙,有上学的、参军的、剃须的、桌边打牌的、骑松鼠的和上课的各种不同姿式。

这些青蛙都是由拿破仑的守卫军官弗朗索瓦・佩里耶先生在1848年至1860年期间制作。这位怪异的守卫对青蛙有一种特殊的爱好。他在郊外偷偷收集活青蛙,然后把它们带回家后除去内脏,再往腹中填满沙子。之后,他就把这些青蛙摆成不同的姿势,有时候甚至给其穿上图案诡异的衣服。今天,当我们在青蛙博物馆里观看这些青蛙摆件,就像重现了当时19世纪的日常生活场景,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记录。

而在瑞士的瓦莱州门德村,少有人知道这里生长着全世界最昂贵的藏红花。村中在1437年创建了藏红花博物馆,是中欧地区唯一的藏红花博物馆。这座小型的建筑物原来是一座谷仓,也是瑞士现存最古老的木制建筑之一。游客可以通过这家博物馆了解到各种各样关于藏红花的百科知识,包括传统的种植方法以及各种食用方法。

民俗博物馆范文第5篇

“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成为当地人对于美好富有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诠释。

宁海十里红妆主要包括婚嫁仪式中的“迎嫁妆”习俗和红妆器物的制作工艺传承两部分。

“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是家喻户晓的民俗现象,长期以来,时代相传,蔚然成风;宁海十里红妆又是江南手工技艺的集中体现。红妆中的器物类主要由天然矿物朱砂和黄金为主的材质装饰,集中了雕刻、堆塑、描金、勾漆、填彩等工艺手段,也包含了小木作、雕作、漆作、桶作、竹作、铜作、锡作等民间匠作。绚丽华美的朱金色彩,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色。宁海十里红妆为研究江南地区婚俗文化提供了实证,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明史上灿烂的一页。它具有民俗学、社会学以及历史、艺术、人类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红妆器物制作所需的天然材质的匮乏,宁海红妆已濒临消亡的危机。宁海县人民政府和一些有识之士注意了这种趋向,已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立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出版了《十里红妆》、《红妆》等多种学术专著,宁海已成为保护研究红妆民俗文化的中心。

十里红妆博物馆是宁海县于2003年9月创办的一家民办国助的博物馆,展馆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政府提供场地,由古越红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展品,目前已展出红妆器具2000多件,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2004年,该博物馆被评为5级人文旅游资源,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类)。2010年5月1日起,博物馆由县财政补助对外实行免费开放。该博物馆多次组织参加法国、德国及港澳台地区以及上海世博会展演,特别是2007年4月馆藏的“万工桥”参加“巴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受到国外观众的广泛关注。

民俗博物馆范文第6篇

百姓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2009年青岛市的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多姿多彩,全市群众欢欣鼓舞,以崭新的面貌欢度佳节,迎接中国传统节日新春佳节的到来。2010年春节期间,各类文化活动将遍布青岛各主要广场、街道、社区,文艺、曲艺、戏曲、手工制作、电影、文化讲座、健身、体育竞技表演等等,门类繁多,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初一至初五,青岛市群众艺术馆和相关区市文化局在五四广场举行2010青岛市“龙腾虎跃庆新春”青岛文化大拜年群众文化系列活动,2010 “龙腾虎跃庆新春”之“跟我学”、“舞迎新春”、“戏剧票友大联欢”等青岛市民小剧场系列活动、2010“龙腾虎跃庆新春”80后青年油画展;青岛市图书馆将举办小贝壳系列活动、迎新春古筝音乐会、室内音乐演奏会、迎新春系列视频、讲座、外语沙龙、元宵节猜谜等活动。

传统民俗活动精彩纷呈

为让市民度过一个文明、欢乐、祥和的春节,青岛各区市文化部门精心策划了一批以喜迎盛世、弘扬传统民俗为主的大型文化活动。

春节期间,市南区将举办 “市南之春”百姓文化艺术周暨民俗文化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市北区将举办2010青岛(市北)萝卜会・元宵山会开幕式暨“文化引领・特色市北”民间大秧歌展演系列文化活动;四方区的青岛海云庵糖球会有糖球公主评选和展示活动、民间票友团队大展示,柳腔展演、吕剧展演、传统木偶戏展演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齐齐亮相;李沧区将举办第十六届“李沧之春”文化系列活动,崂山区的系列活动有“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美好家园”――首届崂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系列活动,“舞风神韵”――崂山第二届民间广场舞蹈大赛、“鼓舞中华”――崂山第三届锣鼓大赛等;开发区的2010中国・青岛凤凰岛国际民间艺术节,城阳区的第十六届民间艺术节,胶州市的2010年胶州秧歌会、焰火晚会、“开发区杯”胶州市第六届民间剪纸、写春联大赛暨获奖作品展,胶南市的“国资杯”胶南市第二十四届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即墨市的元宵节舞龙灯、踩街活动,莱西市的秧歌大拜年、第三届农村秧歌大赛彩车巡游、灯谜竟猜等系列活动,平度市的第13届广场文艺展演等,这些区市的文化活动将大大提升节日的喜庆气氛,为青岛市民营造热烈、祥和的节日氛围。

到博物馆过别样新春

青岛市博物馆将在春节期间推出引自宁夏博物馆的《石刻史书――贺兰山岩画展》,并为春节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准备了“虎年探宝”趣味活动,以方便市民在市博物馆度过一个饶有趣味的文化年。

其中的《石刻史书――贺兰山岩画展》通过60多幅刻在山岩上的岩画拓片,让观众穿越时空体会万年来西北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这些展品既有狩猎、战斗、放牧等原始社会的宏大场景,也通过巫师、祭祀和交媾等展现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神灵的原始崇拜。此外还有羊、牛、马、驼、虎、豹、人像、天体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展品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西夏时代。宁夏岩画是中国现存保护较为完整,范围较大的一处原始人类遗存,被誉为“人类早期艺术的化石”、“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展览现场展示的岩画拓片和部分遗存照片,反映出原始先民的生活和思想,让人感知宁夏灿烂的远古文明。

该展览此前曾在日本及北京、福建等地展出,此次在青岛展出则是宁夏岩画又一次在国内集中亮相,对青岛市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与先民“心灵对话”的机会。而在展厅内,还将循环播放贺兰山岩画资料幻灯片。此外,作为青岛馆与宁夏馆的文化交流项目,青岛市博物馆的特色馆藏《山东木版年画展》也同期赴宁夏博物馆展出,为远在西北的宁夏人民带去齐鲁大地的传统民俗文化。

民俗博物馆范文第7篇

秦皇岛的博物馆资源本身是较为丰富的,如秦皇岛玻璃博物馆、秦皇岛港口博物馆、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北戴河民俗博物馆等都比较著名,而且非常受游客们的欢迎。而且,像秦皇岛这样的旅游城市自然景观本身就比较吸引游客,如海岸线资源、海洋资源、祖山、角山等,而博物馆作为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秦皇岛的发展历史和地域特色,是自然景观的有益补充,丰富了秦皇岛的旅游资源,尤其备受一些知识分子的喜爱。所以,开发这些资源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一、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办出规模和水平

博物馆大多数是由政府财政主导运营的,从现实角度来说,这些博物馆运营和维护的成本相对较高,这就意味着博物馆产业的开发首先离不开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但是,我们常说,旅游是一个产业,单纯依靠输血而自己不能造血,迟早会使这个行业陷入困境。

因此,在博物馆的发展问题上我们可以开拓思路,把社会的资金和运营理念引进来,壮大自己的力量,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的支持,同时也能吸收和借鉴别人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运营理念,这样就可以改进自己的管理,使博物馆旅游能够发展到一个新台阶。

二、更新观念,加快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市场化进程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充分发挥市场指挥棒的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和很多改革前的国有企业一样,博物馆大多数长期归政府的相关部门负责,这就使很多博物馆依然坚持着依赖政府主导的旧有模式,职工创新性不足,单位缺乏活力。

建立适应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只有把博物馆的管理和开发纳入市场竞争之中,才能赋予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生命,才能更好地开发它的潜能,让它真正成为秦皇岛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秦皇岛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优化产品结构

作为旅游产业来说,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一般是把旅游参观和消费,特别是个人购物紧密地联系到一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结合博物馆的特色,优化旅游产品,打造适应游客需求的精致旅游线路。

对于博物馆来说,吸引游客最大眼球的就应该是它的产品了,这就要求博物馆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自己的产品。除了打造观光产品之外,也要结合游客的心理和口味来开发相应的环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要把博物馆景点的旅游和秦皇岛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特别是与邻近地区景点的相互联系,从而满足消费者不同方面的需求,而且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在产品开发上注意结合博物馆特色进行开发,使游客觉得产品能够满足其需求。

2.要结合博物馆的特色对其自身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博物馆更多的是向游客展现某一领域的文化和特色。因此,我们一定要结合其历史,特别是像山海关博物馆这样有地域历史的博物馆,一定要深挖其历史内涵,提升其文化底蕴。

四、努力构建秦皇岛博物馆旅游整体形象

形象就是旅游地的生命。在秦皇岛地区的博物馆中,秦皇岛长城博物馆和秦皇岛市鸟类博物馆的形象较好,声誉较高,但并非所有博物馆都让人耳熟能详,一些博物馆在形象上仍然存在着不足。通过整体形象的构建可以形成背景替代效应,带动其他博物馆的迅速发展。同时,尽管博物馆在进行旅游宣传时也可以进行产品展示,但展示的内容并不是真正的一次旅游经历、旅游体验,而仅是旅游产品的物质基础而已。因此,加快秦皇岛博物馆旅游整体形象的构建显得十分必要。根据秦皇岛博物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秦朝文化、曹魏文化,明清文化,民国文化等),丰富的陈列内容,结合当地纯朴的民俗民风,笔者初步将该地区博物馆旅游的整体形象定位为:秦皇岛旅游文化之根。“根”字突出了秦皇岛博物馆在整个旅游业中的地位,强调其作为秦皇岛深厚历史、优美风光、优秀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皇岛博物馆在对外宣传促销的时候,要围绕这一整体形象来做文章,运用不同的宣传口号来激发游客的兴趣,如对国际游客,可以用“秦皇岛文博,修学之旅”“秦皇岛博物馆――不同的展示,异样的体验”“花一样的费用,收获不一样的享受”“秦皇岛长城博物馆――中国长城文化的代表”等口号。对国内游客,则可用“去波尔多太远,来昌黎葡萄酒博物馆”“畅游鸟类博物馆,体验鸟类生活”“博物馆――秦皇岛旅游业中展现的又一朵美丽奇葩”等口号。而对区内游客,可以用“北戴河博物馆――休闲的环境,体验的乐园”“民俗博物馆――明清家具的殿堂”“发挥博物馆的功能,加快旅游业的发展”等口号来进行宣传,最终促进秦皇岛地区博物馆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五、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

民俗博物馆范文第8篇

考古学家在1972年,对陕西乾陵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发掘时,经专家考证和现有文献记载,真正具有艺术特色的盆景起源于中国唐代长安。从秦朝至汉唐盛世,这里又是皇家上林苑,故起名为“中国唐苑”。

唐苑占地面积2800余亩,分为十大功能区(景区内有十大景点):展臂迎客、龙首仰望、盘龙驾云、花港观鱼、泪花点玉、百羊开泰、百兽献瑞、百卉之娇、百荷多姿、王者试剑。为迎接世园会的召开,唐苑新增加百米瀑布、步云长廊、祈福殿、五馆一院以及采用最新LED营造的梦幻人间五大新景观。在唐苑,通过观古树、赏奇石、看盆景、观赏关中民俗品、欣赏水系及锦鲤,能使游客感悟自然、文化的融合,领略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意境。

唐苑移植了四万多棵几百年到上千年的古树。有灞桥垂柳、关中古槐、秦岭黑松、神农紫薇、千年银杏、百年皂角,也有供游人赏花品实的枇杷树、白玉兰、樱桃树、桃树和杏树。众多的树种枝繁叶茂,簇拥成林,蔚为壮观。

唐苑聚集了三万余盆不同风格不同品种的盆景。有古朴沧桑的榆树,隽秀挺拔的罗汉松,烟云缭绕的黑松,争奇斗艳的杜鹃,枝繁叶茂的黄杨,千姿百态的紫薇。看似随意摆放,实则独具匠心,令游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庞大的水系和成群的锦鲤又构成了唐苑的一大特色。有潺潺溪流,也有飞流瀑布;有池塘荷花,也有湖光柳影。再加上成群结队的日本锦鲤鱼畅游其间,追逐嬉戏,生趣盎然。

唐苑收集了数以万计的巨石、奇石。经过园林大师精心摆放,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在园艺师的精心养护下,各种自然画卷跃于石上。无计其数的关中民俗石器堪称民俗文化大全,有“关中民俗品”80000余件,品种主要有:磨盘、碾盘、石条、拴马桩、石槽、石缸、石臼、石狮子、石羊等,用于园区人行道铺垫和民俗品点缀。马槽种植各种荷花、睡莲,石碾石磨铺就观光道路,拴马桩成为欣赏品。还有各种奇石将近10万余块。如按照颜色分类,可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如按照图案分类,可分成人物图案,风景图案,山水图案:按照重量分类,有巨石、大石、中石、小石和微石,供园区自然景观造型。还有2000余套红木底架陪衬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