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循环经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一、金融支持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任何一个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保证和支持。金融业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盈利反馈给金融机构,并形成良性循环。

金融在循环经济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敛功能

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金融市场可以将我区社会上闲散资金进行集聚,形成可以可以服务于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方便企业进行融资。而我区呼包鄂城市群民间资本相对较为充裕,缺乏相关金融机构对闲散资金进行整合。

(二)配置功能

表现为资源的配置、财富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金融机构可以使资金从资源效率低的部门流向资源效率高的部门,可以使资金从效率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流向循环经济企业。而且金融机构可以吸收区外的资金对我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起到支持作用。依据不同的风险程度对给予不同的投资者不同的回报。

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多阶段性的特征,导致其融资主体多元化。不同时期对于融资具有不同的需求。所有循环经济的融资部仅需要政府投资,还要利用市场手段促进企业投资,同时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循环经济发展起到支持作用。

二、循环经济中金融支持的现状

我区循环经济发展资金主要来源来自于政府拨款,和企业现有资金。对于外界资金的利用较为有限。而国外循环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体系较为完善。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分别为环境金融理论、赤道原则、绿色金融理论。环境金融理论认为环境金融为了不断的提高环境质量,为了转移环境风险而设计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及其创新,其主要研究开发成功的环境金融产品,并形成比较合理的产品结构,以获得不断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资金的目的,并涉及到一些比较深层次的制度性安排。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应综合评价由于项目投资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影响。依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对环境有利的项目实行优惠或奖励。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绿色金融理论表现在金融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利用金融的杠杆性作用进而实现生态循环发展。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金融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制度和制约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融资,实现抑制投资冲动,防止盲目性投资和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

我区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支行较为缺乏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没有建立相应的经营模式。迫于盈利和其他因素的压力,这些银行首先考虑的是利润和风险有关指标。循环经济的产业具有明显耗时时间长,短期内不能进行资本回收的特点。所以循环经济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而我区金融行业发展相对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缺乏环境风险评估制度。不能有效的起到对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国家对于循环经济投资相对其他产业来说较小,而循环经济的投资严重依赖国家的经济支持。

循环经济民间资金来源较少,同时缺乏风险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融资渠道的扩展。缺乏利益驱动机制,不利于民间资金和国外资金进入循环经济行业。循环经济无法得到技术支持,就无法得到技术上的进一步提到,利益就无法快速实现,进一步抑制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一)完善相关制度

现阶段我区循环经济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有效的税收政策是循环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建立税收和收费激励制度,利用不同方式提到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循环经济的目的。扶持引导绿色产业,废物回收产业和绿色食品等产业的发展,降低税率并对进口所需的设备和仪器的进口关税。所得税方面,加大对研发费用的睡前抵扣比例。合理调整增值税的增收标准,对积极利用可回收资源的企业进行优惠。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能源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如今,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均十分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各类废弃物的处理和污染,各种能源的过度消耗等环境问题变得愈来愈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各类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长期的企业生产实证明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并不只是取决于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当前的市场需求,同时还取决于自然资源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等因素。我国能源企业在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中所具有的战略性地位和当地生态环境所具有的脆弱性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这就导致能源开发和环境治理问题凸显出来。能源企业要想在当前中国经济的宏观发展大局中做出自身的积极贡献,就应当依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与能源开发特色,建立起一个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新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作为现代人应对自然资源的不利影响与环境污染所提出的巨大挑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观,以各类资源的高效和循环使用为中心,实施减量、再利用以及资源化方针,以较低的消耗和排放,较高的效率为主要特征的,是一个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出现,对于以往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以及大批量废弃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变革。

一、能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

能源企业要想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资源配置的优化为中心,以提升生产率与降低废弃物的排放为主要目标,以能源技术的创新以及管理创新为主要推动力,切实健全完善相应措施,从而逐步形成和国家发展循环经济保持一致的,真正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运行机制。有鉴于此。能源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要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以及资源化之原则。所谓减量化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之中,应当尽可能地降低资源的消耗以及废弃物排放量,从而在最大的限度上提升一次能源开采率以及利用率。所谓再利用,就是应当确保各类生产要素能够反复多次地利用,从而尽可能地加长各类设备及物资的利用周期,从而切实减少损耗。所谓资源化,就是应当落实好废水、废气以及废渣的循环形运用,以实现化害为利之目的。

二是要遵循企业通过可持续发展以实现自身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之原则。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应当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产生废弃物,最后又形成再生资源的一种新型精细化企业生产模式,从而让能源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自然生态物质循环之间保持互动、和谐的状态,并且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与环境资源成本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三是要遵循依靠科技进步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资源利用率之原则。一定要采取措施,切实加大科技上的投入和技术引进的力度,切实形成以替代型技术、减量化技术、循环再利用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共同构建而成的现代生态企业技术体系。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依据资源条件以及生产布局,不断地延长与拓展企业的生产链条,加快各大产业之间的共生与藕合,从而切实发挥出良好的协同效应,以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遵循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和紧紧把握政策依据之原则,将市场作为主要导向,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与现代企业制度之要求来强化企业管理。与此同时,一定要坚持把企业建设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相互结合起来,依据循环经济的政策性导向加以合理把握。

二、构建能源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发挥政府部门在加强能源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政府部门在发挥自身积极引领作用的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是要不断深化循环经济的机制建设,而且应当细化至十分具体的能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艺流程以及技术环节;

其次是要健全完善能源的价格管理机制,按照价值规律以及供求关系之准则,不断提升能源税费以及污染税费的价格,从而采取收取污染税费的办法以支持能源企业应用循环经济,进而提升循环经济条件下所生产产品的价格优势;

再次是应当着力提升排污费的收取标准以及企业违规排污的处罚额度,通过企业污染补偿资金的大幅提升,以促进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让能源企业能够更加自觉地走上清洁生产以及循环再利用道路。

最后是要继续加大制定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力度。要依据循环经济发展之要求,全面修订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其中应当对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相应的规定,并且还要对清洁生产以及资源回收、利用、再利用等实现强制性要求。具体到各个能源领域,应当着重在可再生能源企业、电力企业、煤炭企业、石油企业的开发利用以及节能等方面制定或者重修有关法律法规,并且加入和循环经济相适应,能够加快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规定。

(二)企业管理层必须深入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企业管理层应当抛弃对于循环经济所持有的片面观点,也就是觉得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完成上级布置的行政任务,觉得循环经济的作用只能是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因而觉得只有解决发展与生产等问题之后,才能再触及到循环经济。有鉴于此,企业应当全面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努力追求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等多种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形成和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等能够保持统一的循环经济工作策略。同时,能源企业管理层以及广大职工应当切实深化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不断提升资源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在战略的高度上加以认识,并且运用全局视野以把握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强化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自觉性以及责任感,把自身具体行动融入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中。

(三)企业应当积极导入和推广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能源企业应当建立起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依据能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部与外部性特点,形成能源企业的循环经济长效发展机制。对循环经济进行投入能够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就是外部性要高于内部性的项目,这一项目的企业效益要高于其投入的成本,从而让企业能够有利可图,自然也就能够促进其积极参与其中。政府部门可运用鼓励、表彰以及培育市场等多种方式对此类项目进行培养。对于循环经济的投入属于难以创造出良好经济效益的项目,也就是外部性要小于内部性的项目。因为在经济效益上并不显著,企业缺少足够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还可运用命令、指令以及计划来加以监督,并且和适当地补偿以及税收优惠等各种方式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面对处于两者间的企业循环经济项目,这一项目虽然较为普遍,但是在经济效益上并不够稳定,政府的补偿以及税收政策激励上的效率比较差。对此类项目,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引导,运用合理的价格机制,让产品与服务体现到循环经济的投入成本当中,让企业能够真正地有利可图,促进能源企业积极发展此类项目。

(四)企业要以技术升级与创新为基础发展循环经济

技术升级与技术创新可以说是促进能源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巨大动力。技术升级与技术创新能够打破能源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限制、价格限制与再利用障碍,从而更好地推动能源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技术升级与技术创新,不仅费用非常高,而且技术上的要求也相当高,企业要想方设法更好地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全面解决影响到循环经济的重要技术。能源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主要有资源节约、再利用以及环境无害化等技术,其中包括了能源的开采、冶炼、中间环节产品制造、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利用等全过程之中的循环体系,同时还涵盖了引入技术创新联盟以及生产联盟,从而发挥出合作生产之优势。

(五)立足改进管理运用集约经营以实现企业的扩能与挖潜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促使能源企业控制消耗与提升效率,而且还能依据我国能源供给的整体紧张形势,同时也需能源企业在最大的限度上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能源所产生的需求。充足的能源供应是确保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与基础。能源企业不仅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而且还是资源密集型企业,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现代企业制度之要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优化管理来健全完善各类要素的配置体系,不断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和集约化经营,深入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确保更加稳定地增产和增收,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能源需求。

(六)改进企业的产业结构以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步伐

我国能源企业一定要改变原有的粗放式、高消耗、低效率发展模式,全力巩固产业调整和改进。以电力能源企业为例,应当努力推进高参数与大容量电力机组之建设,强化大型发电机组之建设,推动核电与风电等新能源建设。当然,煤、电、气等各类能源企业均应运用产业一体化经营,强化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战略合作,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成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入探讨当前我国能源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备极为深刻的理论价值以及实际意义,这就要求持续不断地推进理论与实践上的创新,并且加以发展与完善,从而健全完善我国能源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改进企业的循环经济技术研究,这些均有待于下一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陈德敏.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J]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

[2]周宏春.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战略选择[J]. 煤炭经济研究,2006(1).

[3]何华兵. 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 中国矿业,2006(5).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值得一提的是,20*年4月19日通过国家级专家组认定的《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是全国首部通过国家级认证的省级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这个规划,确立了江苏省20*—2020年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也为*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

按照《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为此,特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促进观念转变,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辨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辨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辨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有系统、有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快观念的转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典型案例,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起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要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市市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建议针对*的产业结构特征制定一些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如:废旧包装容器回收办法、废旧汽车回收办法、垃圾资源回收利用办法等。还要针对*技术创新资源丰富的特点,制定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政策;制定鼓励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园建设的优惠政策,建立经济引导机制。此外,政府还应针对电子垃圾的价值与污染特性制定电子垃圾回收办法,明确电子生产企业的回收责任与电子垃圾处理费用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的比例。确立制造商责任制,明确制造商有义务对废旧产品回收再处理。明确零售商有回收旧电子产品并交给制造商的义务,消费者有将旧电子产品交给零售商,作价回收的义务等。针对目前电子垃圾回收拆解中的污染问题,政府应建立电子垃圾拆解管理办法与电子产品拆解技术标准,规范垃圾回收拆解行为。

三、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从制定“十一五”规划开始,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要求,在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探索建立绿色GDP为主要内容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快研究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循环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降低率等为基本框架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并把主要指标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

四、深化改革,建立配套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1)价格改革。研究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收费改革。推动居民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建议全面实行电池、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物或容器、非日光灯管、饮料容器等的押金返还制度。

(3)建立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推动政府绿色采购。推动企业进行ISO14001体系和环境标志认证。通过政府信息网站和媒体,定期公布通过认证的企业和产品名单。

(4)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

(5)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

(6)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研究制定有利于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网络的经济政策,增强关联度,提高资源效率,减少废弃物,延长产品使用周期的产业链条,促进企业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五、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

(1)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要借助现代高新技术,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

(2)大力开发废弃物重新利用处理技术和装备。包括废塑料、废玻璃、废电器等的处理设备;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原位再生利用技术等。

(3)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重点扶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开发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体系。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以政策推动和机制创新为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融通资金,确保资金需要。

(4)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使循环经济迅速从概念走向前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同时,“循环经济”一词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也越来越重视。过来,我对循环经济了解不多,认识不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我对循环经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要最大限度的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循环经济则是要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自然资源,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学习,并联系实际,我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要通过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逐步形成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谈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浅认识。

一、所做主要工作

过来,我局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积极宣传循环经济。我们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科普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科普活动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同时,我们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发展循环经济的活动。去年,我局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参加市科协举办的“发展循环经济”征文,并有两位同志分获二、三等奖。今年元月18日举办的科技下乡活动中,我们以科普展板的形式对循环经济进行宣传,让干部群众对循环经济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尝试引导精诚树脂应用研究中心、友智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民营科技企业开展生产协作,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设生态经济系统。二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精诚树脂应用研究中心是由岳化退休高级工程师黄金诚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主要从事树脂后续产品开发。在我们的帮助下,该中心研究开发的环氧树脂固化胶申报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纳入科技项目管理以后,该中心每年都要开发出3-5个新产品,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积二膦酸脂多功能油品添加剂是集清净、分散、抗磨、抗氧化、抗腐蚀、节能、环保等众多功能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可以与油、汽油、柴油等以任何比例相混溶,其综合功效明显优于其它油品添加剂。为了帮助该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将该项目进行包装后申报了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并获得了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85万元的无偿资助。随后,该公司开发的积二膦酸脂多功能油品添加剂还被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保总局联合授予“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在我们的帮助下,民营科技企业-正中绞扣钢丝厂负责人李祖南在全市率先引进页岩制砖新技术,解决了砖厂因缺少黏土而无法继续生产的难题,保护了土地资源。同时,采用该技术制砖,可以掺入30的粉煤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许多砖厂老板专程前往取经,学习页岩制砖新技术。

二、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1、当前现状。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我区属于化工区,境内有小化工、小炼油企业30余家,资源利用率低,废渣、废水、废气未经处理,随意排放,污染严重,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这些小化工、小炼油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就得采用新技术,增加资金投入。同时,区内化工企业比较分散,不便于对企业生产的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而每个企业自行处理投入太大,企业难以承受。

2、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上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政府未出台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部分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对循环经济不是很了解,对其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透,循环经济的理念尚未真正确立,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二是技术、资金等瓶颈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我区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单个企业再利用、再循环的成本较高,现有技术和资金难以支撑。

三是约束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目前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处于一种非自觉的状态,既没有法规和政府的约束,也缺乏政策的支持,企业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既关系当展,又惠及子孙后代,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政府要通过开办循环经济电视专栏、制作宣传牌和印发宣传品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提高群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各项经济工作中去,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使企业管理人员树立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建设循环型企业;使公众树立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自觉抵制浪费行为,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及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依靠科技,大力招商,走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循环经济是先进生产技术和关键链接技术及废旧资源再利用技术支撑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文秘站版权所有技术瓶颈,重点要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引进,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服务。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相关企业间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一家企业在提品的同时,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以及废弃物、有害物提供给相关企业作为再生产的原料,使各企业间形成梯次开发的良好格局,形成无废弃物生产的企业群体。二是在企业内部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企业层面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例如,开发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工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废弃资源的回收和供应体制,开发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建立生态工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多层次利用等。

要按照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的发展思路,根据产业链接需要,吸纳一批符合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的企业在园区落户,延伸循环产业链条。在园区建设中,要按照资源化、生态化、集成化的要求,加强高新技术应用,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突出绿色招商理念,积极构建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在园区文化建设中,倡导绿色消费观,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从而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

要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好湖南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石油化工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把工业园建设成具有云溪特色的生态经济示范园区。要根据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在园区乃至全区范围内建立一个信息平台,让企业可以交流各种生产信息、技术和知识并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使园区具有一种自我调节机制,能克服和消除外来因素对整个链条的干扰,保持自身的稳定性。要引导园区企业建立绿色供应网。在绿色供应网模式下,由于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的支撑,供应链上的企业能够及时响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且当单个企业发生变故或由于产品转型而引起供应链的调整时,供应链上的其它企业可以在广泛的空间领域内很容易找到新的合作伙伴,组成新的供应链,从而使企业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从而也使园区具有更强的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招商引资要坚持以循环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形成我区独特的招商引资模式,更好地为发展循环经济服务,走出一条开放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三、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有的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循文秘站版权所有环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政府采取措施,严厉打击超标排污的企业,特别是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该停的就停,该关的就关。又如,页岩、粉煤灰烧结砖技术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产品市场开发步履艰难,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难以推广。建议政府给予必要的行政干预,搞好协调,加快禁止使用粘土砖的工作步伐。

二是要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对一些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由政府进行资金补助或贷款贴息的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投资。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积极调整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水、电、气、油、煤炭等的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1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1.1认识方面偏颇

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认为循环经济就是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是生产、经济管理和环保部门的事,与己无关;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贫穷是主要问题,因而迫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压力盲目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与环境的协调;对自然资源稀缺程度了解不够,以为资源不会枯竭,看不到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已经不起传统发展模式的高消耗和高污染,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认识偏颇,影响了各方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管理方面缺失

(1)缺乏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循环经济覆盖面广,综合性、交叉性强,现行管理体制中没有统一的管理协调部门。

(2)缺乏系统长远的发展规划。循环经济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科学的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规划的指导。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搞好适合区域(部门)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难题。

1.3经济社会运行方面体系不完整

(1)经济运行系统中缺少物质循环链。现行经济运行体系是按产品流向构造的,即具有前向、后向关联的产品之间构成产业链和产品链,而缺少按物质流向构造的循环链,即上游产品、企业、产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产品、企业、产业的原料等等。

(2)人类社会组织分工中缺少“分解者”。人类社会目前不乏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缺乏相当于自然界中“分解者”地位和作用的废弃物处理者,影响了“废物”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内循环”和使“废物”友好进人环境的“外循环”。

1.4制度方面有待建立

(1)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外部化。自然资源的使用价格没有反映其生态成本,造成成本外部化;环境容量属公共财产,使用时具有公开获取性,使用结果具有排它性,由于监管不严,企业和公众使用它的收益大于其分担的成本,具有显著的外部性。这使得循环型生产成本高于传统生产,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障碍。

(2)价格形成机制不科学。初次资源价格和生产支付的环境成本过低;国际分工中存在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国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收集、整理、运输成本高,再生技术滞后,使再利用原料成本高,以上各因素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

(3)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已有4部环境法、8部资源法、20多项资源管理行政法、260多项环境标准。但循环经济法律法规较缺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4)相关政策支持不利。现行的循环经济相关政策主要是环境管理制度,以命令控制型政策为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政策较少且效率不高,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作用不够。

1.5技术支撑体系方面落后

(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现行指标体系缺少反映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物质投入(消耗)、排放(废弃)、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方面的指标,不利于评价和跟踪监测其发展情况,以作为对区域(部门)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扭转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

(2)技术支撑体系落后。现行技术体系更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对污染治理、废物利用、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链接等技术开发和重视不够,无法支撑循环经济发展。

(3)缺少相关的信息平台。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循环经济信息网络平台,特别是缺少固体废弃物和循环型技术的供求信息,不利于构建循环型社会经济体系。

2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引导全社会参与

(1)要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大变革。认清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把经济活动的中心从单纯以价值流循环为核心,转变为以价值流和物质流循环为双核心。它不仅包括能够创造价值、带来价值增值的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而且包括全部有物质、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社会基本单元。因此,人类必须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物质流动形式的转变,更是一场经济运行方式的革命和人类生存方式的巨大变革。

(2)要转变发展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摒弃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全社会倡导并确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值观,以是否有利于世界系统良性运行作为价值尺度,检验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制度和政策以及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资源和环境也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强竞争力必须树立绿色生产、清洁生产观,树立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观。

主动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改变对环境不宜的消费方式;在消费后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处置,促进其资源化等。

(3)要引导全社会参与。广泛开展绿色教育,将环境常识列入学校教材,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加强舆论宣传,普及环境知识;完善环保工作制度,带动民众广泛参与环保实践;经常举办环境污染案例听证会,加强其社会影响;向消费者提供消费选择和消费后果的相关信息;对绿色产品广告予以优惠;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等。引导全社会自觉地进行环境保护,为建立循环型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

2.2健全管理体制搞好长远规划

(1)成立专门的领导和管理机构。成立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发改委、经委、财政、城建、规划、环保、水利、绿化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各级循环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上述部门组成,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办法》,把有关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单位,严格考核,认真兑现奖惩。

(2)制定科学的规划。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要采用超前性理念和系统工程思想,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首先,各级政府应将其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其次,在加强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国家、地区和部门循环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专门规划和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规划;第三,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社区等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也要编制具体规划;第四,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如,城市建设规划中应增加对地表水的收集管线设施建设、中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分类处理设施改造等完善水循环系统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环卫规划要充分考虑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科技规划要体现对循环经济重大支撑技术研发的引导和促进,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产业循环链建设、清洁生产和静脉产业发展方面的内容等。这是搞好循环经济规划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使循环经济贴近、融入经济社会活动的关键环节。

2.3构建循环型社会经济运行体系

运行体系的核心是把各个环节和子系统中的断点或缺损的半环接续起来,形成反馈流程。

(1)发展企业废物代谢网络,塑造生产循环链。首先,在企业层面,组织企业内部物料循环,将生产中流失的物料或生成的废料回收或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返回原流程或厂内其他流程;实现清洁生产,减少物料和能源使用量和排放量。其次,在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基础上,由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等牵头组织对所辖企业进行废物代谢网络调研,按工业生态学原理进行相关分析,对具备输出、输入潜能而未形成输出、输入关系的企业组织洽谈,促成其建立链接关系;对在本辖区范围内无法找到链接对象的企业,可跨产业和地区寻找链接伙伴,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消除循环链的断点。第三,结合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在新拓展区域的招商引资、项目摆放上突出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和网络,使企业在发展横向耦合和纵向闭合关系的过程中向工业园区聚集,使大部分企业都能成为各种特色生态工业园区的成员,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第四,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它既是生产循环链的补链环节,又是形成全社会完整的循环经济环路的重要环节。

(2)发展废旧物资回收产业,塑造流通循环链。流通领域既要减少商品流通中的物质消耗,还要将可再用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上来,返还到相关企业。首先,大力发展废旧物资回收产业。逐步形成多渠道的废旧物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的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循环经济环路。其次,培育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把分散回收集中到规范的市场中来,为资源调控和优化配置提供更多选择。

(3)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塑造消费循环链。首先,各级政府应增加相关投入,保证垃圾分类的物质设施建设。其次,由政府与环保企业、房地产开发商联手,在新建住宅区推广使用专供家庭或小区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器,通过加热干燥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将有机垃圾转换成家畜饲料、有机肥料等。第三,结合文明社区建设,开展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由小区保洁员负责指导、监督居民将不同类垃圾正确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或相关的产业化公司将垃圾分别送往相关企业。第四,在试点基础上,向全社会推广。

(4)实行城市污水集中分类处理,塑造社会整体循环链。社会整体循环链的核心是形成城市内部、乡村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废弃物互换的循环链条。近期重点是解决城市污水资源化问题。针对城市污水大部分直接排人河流、湖泊,小部分进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多为集中综合处理的现状,应加快推进其向集中分类处理转变;将居民、企业、机关单位、公共设施(除医院)的洗浴问下水与厕所公桶的下水管道分设,在城区分别建设城市污水和肥源排放输送管网,在城郊或城区分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肥源处理厂,将厨房、洗浴问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利用;将厕所的人粪尿下水通过肥源管网输送到肥源处理厂,经加工处理形成系列肥料,运往乡村。企业废水经集中处理后再利用或达标排放。

2.4创新循环经济制度基础

(1)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逐步取消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补贴制度,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经济学价值。对环境容量等共有财产使用者征收高税费,提高生产和消费环节的排污和废弃成本,促使环境成本内部化,解决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障碍。

(2)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制。该体制不可能通过市场自发建立,需政府有计划的组织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对资源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计算出其真实价值,并以税收形式计人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消除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障碍。

(3)健全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框架法,以《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为基本法,包括((绿色消费法》、《包装物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建材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节能法》、《废弃物处理法》及相关子法。制定城市垃圾处理、水和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管条例,将责任主体和监管部门的行为置于法律规范之下。制定可持续发展认证体系、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环境标志和标准体系。

(4)完善循环经济激励政策。征收资源税,实现资源有偿使用,限制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使用、限制资源型产品出口;征收废弃物处理费、垃圾填埋和焚烧税,推动垃圾分类处理,促进其减量化、资源化;以废弃物为原料的企业,可获相关废弃物处理费的补偿;对环境有害的技术和产品,在销售环节加征环境附加费,使其在成本效益选择中更乐于采用洁净技术、生产洁净产品;将循环技术纳入科技创新体系,在风险投资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支持循环型技术研发;对循环经济项目,给予财政补贴、贷款担保与贴息、低息贷款、优先贷款、延长信贷周期、减免税收或税前还贷等支持通过倾斜的产业政策,支持其到资本市场融资;对清洁汽车、能源及获环境标志和能源效率标志的产品,减征消费税;对原污染型生产设施,折旧率可以提高到30%以上等。

(5)健全循环经济保障制度。包括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资源、产权、市场和产业等经济制度;循环经济核算、会计、审计、生产、消费、贸易、包装和回收等规范制度;有利于循环经济的财政、金融税收和投资等激励制度。

2.5创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1)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开发。针对物质在传统线性济体系中不能环状运行的技术根源,研发环境友好技术,包括: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如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大气、水、噪声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生产技术,包括:废弃物分解技术,分解物再生产成原材料的合成技术,把再生资源加工成产品的制造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清洁的生产和清洁的产品技术。近期重点是开发引进资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零排放、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处理技术,特别是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突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6篇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不断追求高经济水平的大环境中,环境恶化与生态危机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各项资源均在极度浪费的现象当中,人们除了注意到即将枯竭的化石能源,亦对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森林资源产生了关注。采用何种方法能够保护林业生态,成为了当前社会各界均极为重视的课题。为此,我国提出了在林业当中实行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为了探讨对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本文首先阐述了对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在详细分析了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提出了一定有效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源

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林业的发展方式亦在不断更新,民生林业、生态林业已经成为了当代林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但是,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林农并未对时展要求下的林业经济产生时代性的认知。由此使得当前的林业经济发展中仍旧存在一定问题。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思想的支持与指导下,保护好林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由此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鉴于此,深入分析与研究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十分必要。

1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1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最初提出了“宇宙飞船理论”,主要倡导在经济活动当中,建立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与开发流程。通过该流程,实现低量开采、高效利用、低量排放的目的。该理论主要针对传统工业经济发展而言。而循环经济比较强调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遵守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的基本原则。其中,再利用主要强调产品能够以其自身比较原始的状态被反复、多次地使用;再循环主要强调,在一次使用过程中,产品完成其使命后,可以被生产成为新产品再次使用,产生循环往复的过程;减量化则是指强调在利用的源头上恰当地借阅资源或者物质,减少污染的排放量。由此可见,循环经济的基本措施比较符合当前环境、社会、资源、经济等多方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1.2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

1.1.1社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将社会进步作为其发展的核心。为此,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逐步提高全面的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此情况下,逐步使人们认识到其自身的行为、生产活动等,均可能对其自身所生存的环境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通过该种方式,培养人们具有良好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由此可见,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

1.1.2环境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中,必须将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恰当地衡量当前社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等进行。当前,社会发展中,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人们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反思过去的环境破坏行为,并且深入了解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必须明确,只有拥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方能够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们的生存质量。

1.1.3资源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当中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除了将社会进步作为其发展的核心以外,亦将资源问题作为了重要的中心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资源利用与人类生存、发展相互协调。将其作为基础理论的情况下,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新的资源,深入分析资源的承载力。每一次的开发利用均必须在资源承载力的范围之内。此外,合理规划利用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人工措施,促使新资源能够获得再生产。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则应该尽量通过有效的措施提高对其的利用率。亦可以适当地创新与利用可替代资源的,尽量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消耗。

1.1.4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当中,实行可持续发展,将满足人类的愿望以及需求而服务。该点亦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为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社会经济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到可持续发展当中,由此支持可持续发展进程逐步加快。

2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1有利于摆脱经营困境

我国林业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沿用着粗放式的、外延式的经营方式。该种经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大部分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加之生产中的技术比较落后,设备亦比较陈旧,基本上均属于落后的、分散的小作坊生产形式,该种情况占据着生产市场中极大的比重。同时,小作坊形式的林业企业,在林木产品转化率方面具有比较低的技术含量,此时产生的附加值亦比较低。因此,导致出现了十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根据我国当时的部分数据资料显示:大部分林业企业仅有20%左右的科技工薪份额,只有34%的成果转化率。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而言,水平比较低。总而言之,该种情况导致林业企业在经营当中出现了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情况。但是,林业实行循环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方式,促使林业企业在经营当中逐渐能够实现节约、综合用材,摆脱传统的经营困境。

2.2有利于解决林业经济与生态效益矛盾

林业发展对改善自然环境、绿化山河、促进林业企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若出现了林业资源不足的情况,林业发展将产生严重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矛盾。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经济若能够逐步转变其发展的观念,将极大程度地将国家制定的政策作为发展导向,促使林业经济成为循环经济。在该方面,首先,木材产业自身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在此情况下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例如,林业发展中,对木材的采伐需要制定明确的限制条件。此时,为了保护木材原材料,解决原材料的来源问题,将必须重视防护林业火灾、病虫害。由此,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生态林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促使各大企业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进行生产方式的创新,转变原本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最终,促使林业企业进入“低投入———高产出———低投入”的良性循环。

2.3符合国家林纸一体化发展要求

当前,世界各国均逐步认识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并且世界范围内的造纸业,均主要希望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林纸一体化。我国虽然国土广袤,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是,人均森林资源则十分匮乏,相对于其他资源丰富的国家而言,总体的森林资源亦呈现着严重匮乏现象。当前,我国的木材蓄积量仅为120亿m3左右,人均只有8m3左右,相较世界人均水平,占比仅为14%。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对于木材的需求量比较大,每年均存在一定的木材需求且缺口,在2015年时木材缺口已经达到了近2亿m3[1]。此时,若对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不予以重视,对木材不加以循环和节约利用。则不仅会导致林纸方面出现巨大的花费量,更会加大成本,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面对该种情况,我国将发展林纸一体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因此,在此时发展循环经济,将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林纸一体化发展要求。

3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林业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当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已经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存在着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情况。该问题可以成为当前我国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当中的关键性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当中,在林业生产与林业作业方式上,存在着比较突出的滞后问题。大部分比较现今的生产与作业技术、方法等均未得到有效、广泛的普及。由于该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多数地区的林业经济在发展当中,仍旧在使用比较传统、比较陈旧、比较落后的林业生产与作业方式[2]。因此,大部分地区的林业生产效率均比较低,相应的,该部分地区的生产建设水平亦比较低。未来,林业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对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予以高度的重视,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为林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林业环境污染情况比较严重

林业发展的过程中,若要实现循环经济发展,除了重视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外,亦需要从思想与理念方面进行相应的改变。但是,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情况。在某方面而言,主要由于我国当前并没有针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更新相关的理念[3]。尤其对循环经济的理念,更是未产生比较深刻与清晰的认知。该种情况使得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林业管理,仍旧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与阶段上。直接导致当前我国的林业与生产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亦比较难以得到提升。在此情况下,更加使得我国林业生产与作业当中,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污染情况。尤其农村的林业污染排放量,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呈现着逐渐增加的迹象[4]。在林业的环境污染方面,尤为重要的应该是土地污染和森林污染。面对该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情况,继续制定可行的、有效的对策进行控制与整改。

4当代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4.1发展有机林业

当代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大力发展有机林业。通过发展有机林业,将能够有效促进林业循环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工作当中,必须详细地了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发展规律等[5]。并且要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严格地遵守生态环境发展存在的观念与法则等。由此,推进林业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另外,在发展有机林业时,需要研究与创新新型的、无公害的防病虫害药物。以此加强林木当中病虫害有效的防治。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健全的轮耕体系,采用动物肥料、绿色化肥等精心培育土壤[6]。最终,将能够帮助林业的发展上升一个阶段,保证有机林业发展中产生的产品等,能够符合当前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7]。此外,有机林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气候以及季节方面的变化,具有比较良好的发展前景。

4.2发展循环经济林业

我国人口众多,虽然土地面积比较广阔。但是,人均土地占有率比较低,人们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等十分突出。鉴于此,我国林业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针对该特点入手,解决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问题。为此,在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当中,必须要针对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式,分析与改变其经济发展的方式,并且使之成为真正的循环式经济发展形式。通过循环经济林业发展形式的实现,亦能够稳定与协调当前我国人口、土地、环境、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8]。同时,在建设与发展新型林业资源过程中,将能够提高与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林业经济发展形式的逐步改革。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环境问题与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各个国家均开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此,当前各国均逐渐发展的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在此情况下,我国林业经济若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亦必须遵守可持续发展战略,使林业逐渐向循环经济发展。但是,当前,我国林业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仍旧存在着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等问题。面对该种情况,我国林业必须积极发展有机林业,并且要发展循环经济林业。通过该种方式逐渐解决,我国人口与土地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相关工作能够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赵静芳.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导下的林业循环经济分析[J].北京农业,2015(18)

2俞花美,葛成军.海南省热带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26)

3黄道京.广西林业循环经济现状及发展模式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11(3)

4陈宝刚,刘爱华,李朝晖.关于发展林业循环经济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2(1)

5陈绍波,卢璐,邓红兵.云南省农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及其在低碳发展模式中的作用[J].经济问题探索,2012(2)

6谷鹏,支玲,郭小年,等.云南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14(1)

7吴晓军,张发.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及其历史性贡献[J].甘肃理论学刊,2014(2)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即生态经济。它是从改变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式的单向流动,实现了“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良性循环生产模式,使上一个产品的废弃物成为下一个产品的原料,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物排出,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和原材料的损失。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循环经济的重点区域。循环经济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经济,它是解决中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1把握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4R原则

现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直接危及生存空间,必然导致经济停滞、下降,破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平衡。循环经济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德国1998年修订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第4条规定,首先要避免产生废物,特别重要的是减少废物的量及其危害性;其次是利用和用来获取能源。这些原则在国际上被简化为4R原则,即Reduce(减量),Recover(再生)、Reuse(再用)和Recycle(循环)。

国内著名循环经济研究专家季昆森提出:减量化原则的运用,可概括为“九节一减”,包括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柴(煤)、节粮和减人。再利用原则的运用表现为做强加工业,主要体现在对各类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农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多属于原来农产品的组成部分,仍然含有大量有机质,相对开发价值高,开发成本低,且开发技术容易掌握,做好了,其效益可能超过主产业。进一步探索农业节本增效新途径,逐步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如:实施“藏粮于土”、“藏粮于科技”战略,保持和提高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力,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矛盾;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发挥集约种植优势,提高规模效益;推广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技术,不断提高复种指数,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做好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配合滴灌技术,逐步实现粗放农业向精准农业的转变。“白色农业”是再循环原则运用的具体体现,“白色农业”目前在农村运用最典型的就是沼气,将人与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无污染饲料、肥料、农药以及取之不尽的能源。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发展农业微生物能源——沼气方面已取得巨大成绩,在利用农业废弃纤维质资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精来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方面也取得进展。运用再循环原则,就是要在经营生态环境上做文章,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

2关注农村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就整个社会来讲,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进行资源审视,密切关注资源循环中的开采、消耗、废弃物产生、农业产业链延伸、资源再生等各个环节的基本途径和重点领域,农村循环经济也不例外。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以提升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重点,尤其是对生物质能和微生物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方面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时时处处考虑节能降耗;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实行资源化利用,实现种植业生产所积累的生物资源全程化利用,畜禽养殖业低排放与粪便利用的资源化;在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实行清洁生产,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增加价值链,拓展农业产业化空间;重点关注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内生延伸与产业联动,加强农业产业循环链整合思路、途径与模式,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在再生资源环节方面: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地农药用药及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污染。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过量、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流失到农田之外,污染地下水,使湖泊、河流和浅海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导致水藻生长过盛,水体缺氧、水生生物死亡;同时,施用的氮肥中有很多以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形式逸失到空气里。

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着力建设循环型社区,开发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利用能源,减少外部能量输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农村社会生活的“干净化”消费,改善生活环境。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技术范式的革命。近期,应重点在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链接、绿色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多级转化、高效利用与废弃物再生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标准规范、农村生态小城镇建设技术等层面,开展整合与集成研究,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技术包括用于消除污染的环境工程技术,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和生产过程的无废、少废及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等。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

3探索农村循环经济的合理框架和典型模式

生态农业是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态系统,是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融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积极探索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就是要根据生态循环再利用、再生产的循环链的原理来抓农业生产,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探索和推广农村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只有从资源、环境、产业与消费以及综合循环经济的角度,探索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统筹规划农业与农村产业、农村生产与生活、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深入研究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与重点领域,才能合理构建循环型农村经济体系。

农业是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农业还包括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因此,农业循环经济框架可以从“四个方面”为主线来形成,即以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加工企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畜牧、水产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畜牧、水产加工循环经济链条,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原料,加工企业要采取先进节能、无污染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的比较效益;以林业及其加工业为依托的林业循环经济链条;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秸秆循环经济链条。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一书,总结了我国农村循环经济的主要产业发展模式以及障碍与对策,认为目前农村循环经济主要呈现四大产业发展模式: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循环生产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生产模式、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循环模式、区域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例如,珠三角地区的“基塘”符合系统模式,江南地区的“鸭稻共生”系统模式,北方的“四位一体”系统模式、南方的“猪——沼——果——猪”系统模式等,都是我国农民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的比较具体而典型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可贵的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4构建合理的生态村镇体系

农业是百业之基,而“三农问题”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生态型村镇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形式,并要求从四个子系统来着力构建: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主要涵盖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三大产业,它要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办好生态旅游、绿色饭店和各种绿色服务业。加快传统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的步伐,培植农业循环经济载体。一方面,搞好循环型农业工业园区建设,制订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将具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园区内,实现有害污染物在园区内的闭路循环。另一方面,做好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出口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使农副产品达到质量、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二是村镇基础设施体系。重点是水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和建筑系统。要解决水量不均、水质不高的问题,积极治理和预防水、旱灾害,做好做足“水文章”;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推行可再生能源,如发展沼气、太阳能、小水电、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要完善农村道路布局工作;大力推行建筑节能省地治污技术,使用新型环保建材,体现地方特色建筑风格。三是生态环保体系。要精心挑选搭配绿化树种,有效治污和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垃圾等。四是社会事业体系。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构建合理的生态村镇体系,关键在于先行设计,也就是说要从规划设计、环境设计、住区设计、产业设计、景观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整体策划和设计。

5健全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农村循环经济更被专家称为化解“三农”问题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在我国被提出并重视后,大都把视角放在城市工业上,其正确性是毫无怀疑的。因为循环经济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业不循环发展造成了严重工业污染而逼出循环经济的。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农业大国,跟工业化程度很高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有很大的区别,加上我国存在严重的“三农”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业生态、农村污染、农民人均资源贫乏,都有待循环经济解决。因此,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要突出农村,要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来解决“三农”问题。建立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与扶持措施。近期考虑开展循环农业促进法的前期工作,尽可能出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税收、金融保障等方面制定促进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十一五”期间以国家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的粪便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与产业链整合、农村社区“净化”等方面在全国开展若干个示范工程建设,以带动农业循环经济的广泛应用。

国家应立即着手制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辟资金渠道,建设若干领域的农业循环经济的示范工程,加强制度创新,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解振华.领导干部循环经济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3-11-03

循环经济发展范文第8篇

《当代贵州》:循环经济对贵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有何重大意义?

袁周:1978年到2002年,虽然贵阳市GDP增长较快,但主要资源投入量年均增长6.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要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加快发展;但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协调”的老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02年3月,我们做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决定;2004年11月1日,《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正式实施,全面启动了循环经济建设工作。因此,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既是贵阳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更是贵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代贵州》:贵阳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有何显著成效?

袁周:三年来,贵阳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作了许多宝贵的探索:一批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发了水泥、砌块、墙板等新型建筑材料,利用工业废气开发了甲酸、甲酰胺等产品;一批重大引进项目正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对一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研究;启动了城市可再生资源绿色回收试点和网络建设工作,建成了一批绿色学校和社区,并把绿色社区建设纳入市政府年度实事进行管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正在强力推进;传统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转型工作正逐步展开;启动了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期工作。尤其是两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的实施,既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还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不少企业纷纷效仿。

2006年以来,发展循环经济的整体工作向纵深发展,逐步实现从理念层面向政策措施转变、规划层面向实践活动转变,以具体的行动和项目的实施体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当代贵州》:试点中有何可以普遍推广的做法或经验?贵阳的试点对于中国循环经济的推进有何意义?

袁周: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做法有六点: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贵阳市一度为加快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这样的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为此,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

二、抓发展规划,保证循环经济快速发展、科学发展、有序发展。自2002年起,贵阳市先后委托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人民大学编制完成了《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贵阳磷化工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规划》《贵阳市清洁生产总体规划》《贵阳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要求在贵阳市“十一五”规划中全面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并按照实施方案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年度推进计划。

三、抓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贵阳市围绕产业体系,分层次、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项目建设,建设了项目库,按照“边规划、边实施、边准备”的要求滚动实施:一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打造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生态工业体系;二是大力培植和发展废弃物再生利用、废旧物品调剂和资源回收产业,推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再利用;三是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生态经济村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四是以促进可持续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绿色商贸、绿色物流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由此践行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建立了点、线、面相互结合全面推进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模式。

四、抓环保治理,把循环经济理念落实到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具体地,狠抓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绿色”工程、“宁静”工程等项目的落实。

五、抓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发展循环经济的法治保证、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问题。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治保证。二是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六、抓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推广循环经济理念。一是推动循环经济进学校,二是推动循环经济进传媒,三是推动循环经济进社会。通过以上工作,逐渐使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调查表明,92.89%的市民赞成和拥护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城市。

贵阳市的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对中国循环经济推进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赢寻找到一条确实可行的、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中避免大规模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如何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贵阳市将与其他省、市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为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作贡献。

《当代贵州》:“十一五”期间试点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袁周:发展循环经济已纳入全市的“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有二。

一要着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把环保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岗位。

二要切实抓好五个重点环节。一是资源开采环节。要统筹规划磷、铝等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严格执行矿山开采准入标准,推广先进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大力推进共伴生矿、难选矿、低品位矿、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率。二是资源消耗环节。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大力采用先进适用的节约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禁止使用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技术、材料、设备和产品,加快建筑领域的清洁生产步伐,全面推广节能建筑技术,大力发展省地型住房,实现城市的集约用地;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再生能源和可替代石油的新型燃料,全面推广农业节水、节肥和农业灌溉技术。三是废物产生环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强度和污水资源化工作,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资节约,全面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要对危险废弃物加强管理和加大集中处理强度,加快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综合利用工作。四是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实行统一的、科学的回收管理体系,加快回收处理系统机构的建设及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按照“先中心,后全市”的原则逐步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分送系统。五是消费环节。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大力倡导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制定和实施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和过度包装制度;政府机构要带头厉行节约,率先实施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带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当代贵州》:抓好试点关键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