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债务融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债务融资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股权结构;融资结构;债务融资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股权结构及资本结构或许能被用于最小化总成本,因此,提出股权结构和财务杠杆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资本结构管理控制学派认为,内部人持股比例与资本结构有密切的关系,管理者持股比例将随着企业负债水平的上升而增加。Agrawal等人的实证分析发现,内部股东持股比率与企业负债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Friend和Lang认为,作为内部人的管理者所持有的股份越高,他们根据自我利益来调整公司负债比率的能力和动机就越强[2]。Jensen等人的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持股与公司债务比率、股利数量成反比[3]。Chaganti和Damanpour发现,内部所有者持股不影响企业资本结构[4]。国内在债务融资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成果很多。陆正飞、辛宇及吕长江、韩慧博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5],以及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用主成分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本结构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冯根福研究了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得到控股股东结构与账面短期负债比率及账面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股权流动性与账面短期负债比率及市值资产负债率负相关的结论[6]。这些研究为寻求我国企业最优的资本结构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然而,这些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第一,由于这些模型均为线性模型,而经济变量之间更多的是呈曲线关系,此时如果仍用线性模型去拟合,一是拟合效果很差,二是可能误导我们。第二,假设这些模型的形式是正确的,但这些模型所做的统计检验几乎都表现出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差,系数的显著性低。依据这样的模型去分析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正向或负向关系显然比较勉强,其结论也就蕴涵着一定的风险。

二、研究假设

本文用三个不同指标来衡量公司的融资结构,即总负债/总资产(DEBT)、长期负债/总资产(L-DB)、流动负债/总资产(S-DB)。在指标设计中,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兼顾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局限性特别是财务报表的具体情况,选取如下变量:

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融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从而决定了第一大股东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因此,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2.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债务融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没有分散人力资本风险的管理者有保持公司持续经营以降低其人力资本风险的激励。其中一个降低其未分散就业风险的方法就是减少公司的债务持有量[2]。因此,管理者持股比例(PSM,percentageofstockheldbymanagement)应该与公司负债负相关。

3.国家股比例与债务融资。国家股的存在体现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特殊性。由于没有真正解决谁是国家股的代表而引起产权主体缺位,或者由于作为国家股人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并不是积极的治理者,所以其难以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由此,国家股的存在将加剧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并引发较严重的道德风险,从而进一步放大了管理者的权益成本。本文用PSS(percentageofstockheldbystate)表示国家股比例。

尽管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股权结构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但是还有许多因素会对公司的融资结构产生内在的影响。为了更全面地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因素,使研究结果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在实证研究中将其他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同时纳入分析框架。具体有:

4.公司规模。本文用总资产的对数(SIZE:LnTA)表示公司规模。

5.公司盈利能力。本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来表示公司盈利能力变量。

6.公司成长性。本文用主营业务增长率(GROW)来表示公司成长性。

7.资产结构。多数资本结构理论都认为公司资产的组成结构对公司融资模式选择有一定影响。本文用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ASSET:FA/TA)来表示抵押资产的特性。

8.非负债税盾(Non-debttaxshields)。本文采用累计折旧/总资产(NDTXSHD:De/TA)来表示公司的非负债税盾程度。

受数据来源所限,本文所有变量都将用账面值衡量。

三、样本数据说明与分析

1.样本数据来源。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沪深两市2001—2003年年末A股全部上市公司,来源于证券之星网站。研究所使用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聚源数据证券投资分析系统的数据库、巨灵证券信息网及证券之星网站等。研究所使用的是SPSS统计分析软件。

2.样本确定。样本的选取基于以下程序:(1)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2)剔除负债指标为负的公司;(3)剔除股票全流通的上市公司;(4)剔除财务指标异常的公司。按上述标准,本文最终选取了2001—2003年沪深A股共2716家上市公司的样本作为分析对象。

3.样本统计描述

下表是对样本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统计描述。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样本公司三年的负债结构中,负债主要是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占的比重较小。由此可以推断,相关性分析中自变量对长期负债的影响会相对较小。

四、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有关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总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的股权结构各个指标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显著为负,与研究假设相符,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负债率的影响很明显,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融资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进一步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对公司融资决策的超强控制。这说明大股东监督和负债约束的假设在我国上市公司都有一定的体现,虽然程度不同,但二者能够减少所有者——管理者的摩擦,而且它们在降低成本方面,存在较强的相互替代性。高管股比例对应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管理者持股比例与融资结构确实有着必然的联系。但相关系数较小,说明管理者持股对负债率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这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数量较少不无关系。同样,国家股比例的相关系数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负,与假设相反,说明国家股比重越高,并不必然导致公司负债比例的提高。其原因可能在于国家持股比例高的企业转制不彻底,国家作为股东的监督约束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导致管理者有意降低负债率,回避破产风险。再加上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不流通,国家并不能从企业融资结构优化所导致的公司价值增加中获益,因而缺乏优化融资结构的动力,也弱化了国家股东的监督机制。

2.非负债税收庇护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系数较大,说明非负债税盾越高,来源于折旧融资的内源融资就越多,负债融资就相应减少,支持了冯根福等的结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比例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系数较大,公司杠杆率与抵押资产规模负相关。

3.本文的实证分析显示公司成长性对负债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即公司的成长速度越快,负债率越高,说明成长快速的公司因具有良好的前景而与成长缓慢的公司相比倾向于使用更多的负债,这样的公司不但本身的扩张欲望较强,而且也易于得到债权人的青睐。但是,受国内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限制,债务融资更多的是利用短期债务,而非长期债务。

4.资产规模对负债率有显著的影响,而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获得债权人的信任,其进入银行和其他债务市场就更容易。一般来说,因为业务的多样化,大型公司不太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可以让比较小的企业更多地负债。因此,公司的规模越大,就越有实力获得更多的负债资金。而且在我国,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得到政府扶持,享有银行信贷。因此,企业的规模与负债率变化方向相同。

5.净资产收益率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业绩越好,现金流越大的公司杠杆率越低,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在流动性约束较小的情况下,公司融资从内部融资、债权融资到股权融资的PeckingOrder理论。但是,若考虑到净资产收益率同时也是我国上市公司增发、配股等股权再融资渠道的主要门槛指标这一特征,对该结果的另一种解释是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可能更依赖于权益融资,从而降低了负债率。

整体上看,关于总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的假设基本都成立。

6.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股比例、国家股比例对长期负债率的影响不但相关系数极小,而且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股权结构的各个指标对长期负债率基本上无影响。

7.长期负债率的影响因素比较特殊。公司抵押资产价值越大,长期负债率越高,这与Jensen和Meckling(1976)的结论一致,中国的现实情况也容易证明这一点:公众债券市场极不发达,长期债务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手段是资产抵押,因此,可抵押资产额较大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长期银行贷款。与总负债率和流动负债率相同,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获得债权人的信任,就更容易获得银行长期贷款或进入其他外部长期债务市场,长期负债率就越高。

五、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特征,着重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决定债务融资的其他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负债率的影响最为显著,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反映了大股东的偏好。国家股比例对流动负债率和总负债率均有影响,管理者持股比例对流动负债率和总负债率也有微弱影响。

结果也表明,资产规模影响股权结构与公司杠杆率的关系,公司的资产结构、成长性及非负债税盾也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影响发达国家公司杠杆率的部分因素确实也以类似的方式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但同时,中国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也具有经济转轨时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大股东对融资结构的决定性作用和高管股比例对融资结构的微弱影响上。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融资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二者在减少所有者——管理者利益摩擦和降低成本等方面仍然发挥着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这一结论一方面说明了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成本等相关理论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从而为我们寻找理想的融资结构、股权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特定的股权结构、融资结构和控制权结构存在着被我们所忽视的正面影响和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治理机制。因而,客观公正地评价我国现存的股权结构和融资结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其与控制权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客观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Mehran,H.,Executiveincentiveplans,corporatecontrol,andcapitalstructure,JournalofFinancialandQuantitativeAnaly

sis12,1992,539-560.

[2]Friend,I.,andLang,L.,Anempiricaltestoftheimpactofmanagerialself-interestoncorporatecapitalstructure,Journalof

Finance47,1988,271-281.

[3]Jensen,M.C.,Solberg,D.P.andZorn,T.S.,Simultaneousdeterminationofinsiderownership,debt,anddividendpolicies,Jour

nalofFinancialandQuantitativeAnalysis6,1992,247-263.

[4]Chaganti,R.andF.Damanpour,Institutionalownership,capitalstructure,andfirmperformance,StrategicManagementJour

nal7,1991,479-491.

债务融资范文第2篇

随着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和实证研究的兴起,国内外关于债务融资治理的实证文献越来越多,下面将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

1.国外债务速融资治理效应实证文献

国外最早研究是Jensen和Meckling(1976)的委托理论,从成本角度提出的债务治理效应。Harris和Raviv(1988,1990)探讨了债务融资不同的治理作用。1988年分析了债务融资于兼并和控制权争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的不同的财务杠杆比率,会带来不同的兼并收购方式,例如,较高的债务水平公司则采用杠杆收购可能性大,较低的债务水平公司则采用标价收购的可能性大,位于两者中间的债务水平公司的控制权则由权竞争决定。1990年Harris和Raviv通过建模,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结构与债务信息作用,理论依据债务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公司信息以及投资者利用此信息监督经理人的行为。研究发现债务融资是很好的监督工具,特别是当公司违约时,债权人有权选择公司清算或继续经营,并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信息。

Stulz(1990)分析了债务融资与业务收缩和公司清算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由于经理和股东之间利益的不一致,导致经理在公司业务是否收缩和清算退出时考虑自己的利益,使得应该业务收缩和清算退出的,却没有做出相应决策,最终使股东利益受损。这种现象在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而具有债务融资的公司则面临偿债和诉讼压力,经理采取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大。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外发达国家公司的债务融资确实可以起到缓解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与理论预期一致。

2.国内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实证文献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如下:

汪辉(2003)利用1998年~2000年样本对债务融资、公司治理和公司市场价值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上债务融资具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企业价值的作用,但是对于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公司(大于60%),债务治理作用不显著。公司发行债券有正的市场反应,同时债务融资起到了传递公司业绩的信号作用。

于东智(2003)认为公司债权的治理作用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将不同的制度因素与企业的独有特征作为解释债权治理效用的初始条件。利用1998年~2001年样本对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关系,即债权治理的无效性。

范从来、叶宗伟(2004)利用1998年~2002年样本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司业绩和公司债务融资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支持了汪辉(2003)的研究结论。但同时发现债务融资比例对企业价值提高的幅度作用并不显著。

张锦明(2005)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1年~2003年的经验数据,对债务融资比例与企业绩效指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了债务治理效应不佳的结论。这一结论似乎与西方财务学对债务治理效应的主流分析不符。通过总结知道产生结果不符的原因是:一是股权融资偏好和便利使得债务融资无法限制经理人员滥用现金流;二是商业银行独立性的欠缺和债权的软约束;三是破产退出机制和相机治理机制的失效。

田利辉(2005)研究发现,在国家持股的上市公司中,伴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人的公款消费和自由现金呈上升趋势,企业效率和公司价值逐步下降;而在民营资本主导的上市公司中,上述的企业负债和经理腐败的协同关系并不显著。中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失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双重产权,政府同时拥有发放企业贷款的商业银行和向银行贷款的企业,无法期待二者能够彼此监督,债务治理必然失败。

黎凯(2007)对政府干预、债务融资及其经济后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对长期融资的干预作用大于短期融资,导致长期融资的治理效应不如短期融资的治理效应。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除了汪辉验证债务融资可以起到相应治理作用外,其他学者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并不理想,特别在国有企业(田利辉,2005)表现更为明显。为了分析实证结果和理论预期之间的差别,下面将从制度因素和公司自身因素进行分析。

二、债务融资治理理论分析

MM理论的提出,使资本结构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盛行,同时许多学者开始将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信号理论和理论引入财务学研究,促进了财务理论的发展。下面将对每个债务融资治理理论进行分析:

权衡理论认为:由于负债税收收益和负债破产、负债成本的权衡导致,企业价值随着负债比例的增加先增加然后降低,呈现“倒U型”。

信号理论认为:在假设对于公司收益分布和投资机会,经理或内部人比外部人拥有更多的内部信息,为了吸引外部人的投资,认为从资本结构选择可以向外部投资者传递信息,较高负债比例是区分高低企业质量的主要信号。研究认为负债越高,则企业价值越高。同时Harris(1990)从债务重整和清算角度分析了债务的信号作用,研究假设经理不希望退出其对公司的控制和向外部提供信息,而负债能否偿还则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质量信息。

理论认为:从负债可以缓解委托问题角度分析(Jensen,Meckling,1986),认为当企业持有较多自由现金时,使得经理人员滥用自由现金,然而如果企业拥有较多的负债由于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限制,可以降低经理人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产品市场理论则认为:债务使公司控制者在与为公司提供原料的企业进行交易的时候更为慎重。如果交易失败,债务人会承担大部分失败的成本;而如果交易成功,债务人也得不到额外的好处(Sarig,1988)。因此债务会让公司控制者在与供应者谈判的时候努力减少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公司价值。

公司控制权理论认为:在公司成为被接管的目标的时候经理一般会增加债务,并且此时公司的价值会上升。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理论、信号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等角度分析,债务融资可以起到缓解成本,激励经理人员,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质量的信息和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Jensen&Meckling,1976,1986);Ross(1977;Williamson,1988)。

三、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治理实际结果与理论不符的原因分析

1.制度因素

由于中国的特殊制度背景,债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企业债券是国有企业的“专利”,而公司债券自2007年8月14日才开始试行,因此非国有企业的负债多为银行贷款,国有企业负债来源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在目前阶段,企业的银行贷款大多来源于国有商业银行。同时,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债权人与债务人相同的“国有”身份会造成债权预算软约束。

“预算软约束”一语由Kornai(1979,1980)提出,定义为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持续救助入不敷出的企业。由于政府救助,企业不存在破产威胁,预算约束变软。Berglof和Roland(1998)提供了此种银行道德风险和贷款企业预算软约束的理论模型。这样,在政府和某些企业存在隶属关系的情况下,企业经理存在着向政府控制下的银行求援的理性预期。因此由于“预算软约束”,导致企业融资与银行放贷行为的非市场化,使得国有企业较容易从银行筹集到资金,而非国有企业要从银行贷款难度会有所加大。同时造成国有控制企业有较高的负债规模,其负债不是公司质量的体现,而是国有企业的“政府”背景下的产物,导致债务融资治理效应不能发挥。

2.公司自身因素

除了制度因素外,债务融资治理效应还会受到公司自身因素的影响。根据资本结构理论,知道资本结构的选择会受到公司规模、成长性、资产结构、资产专用性、资产担保价值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最终体现为公司资产质量(甘丽凝,2007)。资产质量的高低表现出公司质量的高低,公司风险的大小。可以设想一个高风险,低质量的公司采取较高的负债形式,不仅会增大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负债治理作用的发挥,这里体现出成本与效益原则。即采用债务融资形式,只有其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才能体现出治理作用,否则将会增大公司公司,最终走向破产。同时实证发现,如果高资产质量公司采用债务融资,则可以提高企业价值,而低资产质量公司采用较高的债务融资,反而会降低企业价值。因此可以看出,债务融资表现出的治理效应实际上是高资产质量作为其保证的。因此也给我们以启发,在分析债务融资治理效应时,不能单单看到债务融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更应该关注其自身质量和所处的制度环境来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Harris,M.andA.Raviv,1990,“CapitalStructureandtheInformationRoleofDebt”,JournalofFinance45,PP321-349

[2]Harris,M.,andA.Raviv,1995,“TheRoleofGamesinSecurityDesign”,ReviewofFinancialStudies,PP327-367

[3]Harris,Milton,andArthurRaviv,1991,“Thetheoryofcapitalstructure”,JournalofFinance39,PP127-145

[4]Jensen,Michael,andWilliamMeckling,1976,“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structur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3,PP305-360

[5]Jensen,M.C.,1986,“AgencyCostsoffreeCashFlow,CorporateFinanceandTake-overs”,AmericanEconomicsReview,Vol.76,PP323-339

[6]Williamson,O.E,1988,“CorporateFinanceandCorporateGovernance”,TheJournalofFinance43,PP567-591

[7]田利辉:国有产权、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杠杆治理.管理世界,2005,第7期,第123-147页

[8]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经济研究,2003,第8期,第28-35页

[摘要]根据理论、信号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理论分析,知道公司利用债务融资可以起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而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并不一致。本文最后分析认为,是制度因素和公司自身因素造成的债务融资治理效应差,为以后的债务融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债务融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契约理论公司债务融资债转股

1综述

公司债务融资的研究产生与资本结构理论,Modigliani&Miller在其的开创性研究中,把企业定义成由一些投资项目和其产生的收益组成的集合体。作为资金来源之一的债权将按照特定的模式来获得一定量的现金流。然而他们并没有考虑公司的管理者为什么愿意向投资者支付现金流,在此基础上,Jensen&Meckling提出,实际上公司内部的管理者往往会利用各种手段将收益据为己有而不是支付给投资者。因此,他们将债务契约定义为赋予债权人对现金流拥有剩余索取权的约定。

随着后来委托理论的发展,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又注入了新的活力,Smith&Warner认为,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借款公司还应承诺一系列不会违反契约条款,如果债务公司违约,债权人将获得债务抵押品的控制权或者请求对公司的清算破产的权利,这时的债权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由于借款者对债务契约的违背行为触发了部分控制权由债务方向债权方的转移。其中,他们集中讨论了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股利发放政策。如果股东将收益派发红利,则同时会削弱公司未来的投资能力,也就是降低了债权人的收益;二是债权稀释问题。对于已经发放债务的所有者而言,如果公司再进行新的更优先级别的债务融资时,他的债权就遭到削弱;三是资产置换问题。公司管理者总是偏好高风险(有时甚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他可能会将债权人的低风险融资契约下的款项挪作较高风险的项目投资之用,从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增加;四是投资不足问题。Myers指出,如果企业接受一个正的净现值项目所带来的好处主要由债权人所获得,那么它有可能拒绝这一个项目。

早期的企业融资理论认为融资企业的内容是外生决定的,它表现为一种标准契约的形式,而企业可以选择的就是融资规模。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后来提出的证券设计理论就是将契约本身条款作为内生变量进行研究,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投资的现金收益流如何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分配;二是企业的剩余财产控制权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转移才是激励最优的。其中Townsend和Diamond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破产清算机制。债务重谈机制(renegotiation),也就是对债权人的一种利益保障机制,由Baldwin&Mason等人给出了理论解释。

2我国大公司债务融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资产负债率大都居高不下,其中上市公司的负债率相对较低,这部分归因于它们多了一种融资途径:股票融资,IPO首次公开发行后,上市公司利用股票融资的成本就大大低于其他的融资方式(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尽管如此,相对于成熟的金融市场中的同行业公司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还是偏高的。主观上看,作为规模较大的公司,一般都是资本充足、融资方式灵活,而且如果项目投资失败,还可以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新谈判,如近几年国有企业为了剥离不良资产使用的的债转股、缩短债务期限、限制股利发放等等方式而不会让公司立即处于清算状态。高负债率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对于公司,过高的负债率使其运营的风险增大,最终有可能走向破产清算之路;对于银行等金融系统,放债过多也将带来更多的坏账,这会导致处于千变万化的金融市场中的银行变得脆弱,其对抗危机的能力将大大降低。

通常公司的债务产生,不仅可以通过向银行借款,还可能由于公司大股东关联方交易而形成,这种情况特别在我国上市公司很常见,且金额巨大,形成关联方之间复杂的债务关系。

3公司债务融资中产生的博弈

我们这里的讨论都是假设在不完全契约下进行的,不完全契约是指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还有契约期间交易费用的存在,契约当事人或契约的第三方仲裁者无法证实或观察一切,从而使得契约的双方无法将未来的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反映在契约之中,因而造成的契约自身的不完全性。由于信息是不完全的,因此债权人无法预料到签定契约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存在事后的股东机会主义,也可能使债权人的利益遭到侵蚀。下面就具体用模型来讨论。

考察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博弈,这里主要考虑银行贷款方式的债务融资,这是因为在我国,很多公司发行债券而还不上款的例子很多,信用度太低,跟一些发达国家健全的债券股票市场相比,我国的股票市场相对非常繁荣,而债券发行几近为零,这不仅反映了上市公司不能合理使用财务杠杆,而且还可以看出公司上市之后,并没有有效的监管约束机制。

银行作为债权人,拥有对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即债务公司资不抵债或者策略违约时,银行可以行使剩余控制权对公司进行清算,也正是因为有了剩余控制权和清算机制的存在,银行和公司缔结的契约才有保障。然而在不完全契约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会使契约条款的执行效力降低,最终导致清算机制的部分失灵。

假定整个契约包括四个重要的时点,分别记为t=0,1,2,3,并且假设公司与银行都是风险中性者。假设公司拥有一个投资项目,但其自身的资本不足以承担整个投资,因此它需要外部融资,根据优序融资理论,公司将优先考虑进行债务融资,则整个契约过程见图1。

在不完全契约情况下,债务到期时,银行并不能完全掌握公司真实的投资收益情况P,它只能知道公司股东所传递的一个收益信息,在现实中这一信息常常是真实值的一个噪声Pn,显然有P>Pn,而股东正是利用这种噪声获得私利。假定银行想要尽量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就要付出一定的信息获得成本Ci,并存在一定的清算成本Cl,并设公司因违约带来的声誉上的损失为G,若公司发生债转股剥离的不良资产为a,显然a

3.1公司正常盈利下与银行间的博弈

假定公司正常盈利,如果公司的收益P不低于当期债务偿付额F,则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公司可以选择如下三个策略:履约,策略违约和恶意违约。其中,策略违约是指公司股东利用银行存在的信息收集成本和清算成本而故意只支付部分债务本息,但其违约的程度又低于银行实施清算的上限,因此按照上面的假设,股东要想策略违约的话,则有F≥Pn≥(F-Ci-Cl);恶意违约是指公司拒绝支付部分或全部债务,从而引发银行清算的一种行为(见图2)。

在这里假定此时银行只能得到D′的债款,其中D′≤(F-Ci-Cl)。作为一个大型的公司,由于存在声誉效应,一个理性的股东就会尽量使公司长久地经营下去,因而除非项目失败,他不会随意对银行恶意违约而降低自己的信用程度。所以在假设前途博弈下,公司的策略减少为两个:履约和策略违约,同时,银行的策略为接受和不接受。则可以得出公司和银行间的还款博弈收益矩阵(见图3)。由图3可知,在策略违约下,不论银行接受与否,公司的支付都将小于F,由于在还款博弈中,掌握充分信息的公司股东拥有先动优势,所以在实际中,(策略违约,接受)是一个可行对公司最优,对银行次优的组合。

3.2公司亏损情况下与银行间的博弈

如果公司经营发生亏损,则公司可能无法偿还债务。假定公司连续利润为负(P<0),因为如果某一段时间内偶然的亏损,可以使用留存收益,或其他一些方法度过难关,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这里主要考虑公司在一段较长时期内的亏损情况。在我国,根据《证券法》和《公司法》的规定,如果公司要上市,必须3年平均盈利达10%,并且其中每年不得低于6%等等;而上市公司若出现3年连续亏损等情况,其股票将暂停上市。这些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压力,而一段时间的亏损又使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个时候公司与银行的博弈主要三方面:违约,债转股,破产清算。其中违约情况是若公司在未来仍有正的现金流,则其可跟银行谈判暂不追究其债务(设延迟还款率为k,一般k>1;若k<1,则有kF>L-(F-Cl-G));债转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通常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有一定动机要剥离不良债务(其流程图见图4),而采取的方式,一般债转股要关系到三方:公司,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破产清算即公司实在无法支撑下去,银行所能采取的最后的措施。

然而公司与银行实行债转股也是一个新的博弈,其主要是由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博弈构成(见图5),这里时不考虑政府和银行的因素,我们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博弈,仍然在上面假设的基础上,我们设D为借入资金,债务平均利率为r,l为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债转股企业的股权比例(0考虑管理公司的对策:等待债转股公司完全赎回股权;部分赎回股权或转让出售;完全转让或出售。鉴于我国债转股的实际情况,出售股权的可能性很小,一旦债转股公司没有在赎回期赎回,容易形成新的烂账,而且能够拥有债转股资格的公司,一般都是国有控股企业,其实施债转股的目的性较强,在这里我们仍将它作为一种策略来进行分析。考虑债转股公司的对策:若公司完全盈利,则其可能用利润赎回股权,或是拖延;公司部分盈利,则可以采取部分赎回或者延期;当公司亏损的情况下,它只能被动的延期下去。下面的p,m,n均为在不同情况下转让出售的折扣率,设zp,zm,zn为不同情况下管理公司部分转让股权的程度,设债转股公司部分赎回程度为z’,其中z’+zi≤1,i=p,m,n,因为赎回和转让之和不可能超过债务本身。

由图6可以看出,它们的均衡策略为(完全赎回,等待),(无限拖延,转让或出售)。

4结语

本文讨论了公司债务融资中产生的冲突与对策,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博弈模型并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其中对于富有我国特色的债转股现象也进行了理论分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公司的一些实际情况没有放入模型中,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哈维尔·弗雷克斯,让·夏尔·罗歇著.刘锡良译.微观银行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张鹏.债务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著.李风圣译.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5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债务融资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融结合;债务融资成本;持股金融机构

一、引言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支持重点领域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2015年11月18日陆家嘴跨界产融联盟成立,使民营企业产融结合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在我国实现“三去一降一补”重要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6年3月2日印发《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核心主业突出、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具备一定资金集中管理经验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有效提高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16年5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选择一批重点城市和重点企业开展产融合作试点,支持开展信用贷款、融资租赁、质押担保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可见,政府在企业面临持续走低的经济形势和严重的融资约束背景下,也大力支持企业走产融结合道路,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那么在我国股市低迷、资本市场不完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受到限制的环境下,产融结合能否帮助企业更好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呢?产融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又会对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当前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产融结合动因和经济后果的研究,认为产融结合的动因在于:构建融资平台,实现管理和财务上的协同效应,获取超额的利润[1];借助信息和激励优势以及依靠特殊的资金借贷关系优化内部资源配置,降低外部交易的搜寻成本、签约成本和监督成本等[2];有效支持产业资本的扩张和结构调整[3];满足融资需求,实现资产保值和发展转型等[4];缓解融资约束,实现协同效应和分散风险[5]。对于产融结合经济效果的研究主要从公司业绩、运营效率[6-7]、风险管理[8]以及缓解融资约束[9]等方面进行,尚未有文献考察产融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本文采用2008—2015年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深度和广度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总体上能够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尤其当上市公司持股上市金融机构时这种效应更加显著。同时,考虑了企业内部问题在产融结合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关系中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运用产融结合实现良好的债务融资,促进发展;同时有利于政府部门更好地强化和指导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数量是产融结合程度的重要体现。由于上市公司与所持股的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能够产生较好的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且这种效应随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强。一方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处于不同行业,在业务上能够实现相互补充,互相支撑;另一方面,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收益能够在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之间实现共享和互补。通过持股更多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能够产生规模经济优势。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数量越多,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就越多,可获得投资资金就越多,且持股这些金融机构使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共同受同一主体的控制,相互之间信息沟通和交流增多,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成本[10]。此外,持股金融机构家数越多越能构筑更加庞大的金融关系,通过良好的金融关系能够为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提供较好的便利,同时由于金融关系的存在使得金融机构愿意为上市公司提供信贷优惠,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与债务融资成本负相关。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上市公司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权,当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股权比例越高时,上市公司就越有可能进入金融机构的董事会,直接参与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决策,产生决策效应[10]。而这种决策效应使得上市公司能够更加方便地从金融机构获得债务融资,因此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优惠的债务融资[11]。此外,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金额越大,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权越大,越能够进入到金融机构的内部高层决策系统,这就拉近了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的“信息距离”,降低了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此可以与金融机构建立起良好的金融关系。这种金融关系资源能够拓宽上市公司获取债务融资渠道和提供融资便利,降低了上市公司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而随着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金额的上升,上市公司在金融机构中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越大,那么金融机构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成本也将随之降低。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2: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金额与债务融资成本负相关。在我国资本市场并不完善,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单一的背景下,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信贷资金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信贷资金的供给依赖于金融机构对资金需求方信息和违约可能性的了解。由于上市公司通过持股银行,拉近了银行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距离”,使上市公司能够更加便利地从银行获取更加优惠的信贷资金,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而财务公司作为内置于集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助于股权连带关系,相对于外部金融机构其对集团上市成员更加了解,降低了借贷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违约风险和道德风险,能够为集团成员公司提供优惠的信贷资金[12]。此外,持股集团财务公司为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传递出两种信号:一是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风险能够通过股权关联分散于集团成员中;二是集团财务公司雄厚的现金流以及较高的声誉为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提供了隐形的担保。而持股证券公司、信托、基金、保险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虽然也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必要的债务融资,但这种融资主要来自于金融关系和金融担保效应,无法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信贷资金,因此,相对于持股这些金融机构来说,持股银行和财务公司能够更好地降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成本。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3:相对于上市公司持股其他金融机构,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更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上市公司持股的金融机构既包含上市金融机构,还包括非上市金融机构。由于上市金融机构和非上市金融机构在规模、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投资者关注程度和政府监管程度方面都存在差异,使得上市公司持股这两类金融机构所传递出来的信号存在差异。在我国,存在许多地方性的银行和其他非上市金融机构,数量庞杂,且分布地域非常广泛,几乎各个地方都有其分支机构。但是,相对于非上市金融机构,由于上市金融机构参与证券市场交易,需要接受证监会、银监会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对其财务和经营管理信息的监管,因此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持股上市金融机构能够为上市公司向金融机构债务融资传递出一种积极的信号,这为上市公司从外部金融机构获取债务融资提供了“隐性担保”和便利,能够更好地降低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由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4:相对于上市公司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持股上市金融机构更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用2008—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样本数据,考察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上市公司持股上市金融机构和非上市金融机构的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并经手工收集整理,而样本公司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宏观经济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数据。同时本文删除了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持股上市与非上市金融机构的数据、ST类上市公司以及数据不全的样本,最终获得了3724个样本观测值,采用Stata13.0和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债务融资成本,借鉴Pittman和Fortin[13]、李广子和刘力[14]、Minnis[15]、魏志华等[16]、陆贤伟等[17]的研究,以财务费用与负债总额之比来衡量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本文的解释变量分别为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金额、是否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以及是否持股上市金融机构;同时依据李广子和刘力[14]、蒋琰[18]、魏志华等[16]的研究,控制了金融生态环境、企业规模、债务风险、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上市年限、产权性质、问题、董事会和独立董事规模、股权集中度以及年度和行业等变量的影响。具体模型设计如下:Cost=琢0+琢1Number+琢2Bankers+琢3Size+琢4Lev+琢5Growth+琢6Roe+琢7Date+琢8State+琢9Duality+琢10Directors+琢11Indire+琢12First+琢13Ac+∑Year+∑Industry+着考察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金额、是否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是否持股上市金融机构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时,分别用Money、Bank、List替代Number进行回归。变量选择及其解释如表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表2报告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差异较大,最大值0.89,最小值-1.08,均值0.04,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自身财务特征、公司治理特征以及业务特征的差异造成的。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也存在很大差异,持股最多的达到13家,最少的只有一家,而持股金融机构的金额差异则不是很大,且样本公司绝大部分是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大部分是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这是因为,在我国上市的金融机构相对较少,而非上市的金融机构比较普遍,尤其是地方性银行遍布全国。此外,样本公司的财务风险、成长能力、盈利能力、上市年限、董事会规模、独董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和问题都存在较大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表3报告了主要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持股上市金融机构与其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38,在5%的水平上显著,初步表明上市公司持股上市金融机构能够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但对于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家数、持股金融机构金额、是否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与其债务融资成本相关性不显著。上市公司产权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其债务融资成本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偿债能力、问题与其债务融资成本则显著负相关,初步表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更好地监督和评估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一般地,偿债能力越强的公司其外部获取资金的能力越大,融资成本相对要低。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表4报告了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深度与广度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回归结果。回归结果(1)显示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回归系数为-0.001,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越多越能够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但这种作用不显著,有可能是因为当前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家数还普遍较少,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金融关系尚不稳定,加之外界宏观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尚未发挥产融结合在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中的作用。回归结果(2)显示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金额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回归系数为-0.009,也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产融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只是这种效应还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这有可能是因为当前我国股市并不稳定,近年来资本市场频繁波动,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金额尚不足以参与到金融机构的顶层决策,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权还相对较弱,未能完全发挥出产融结合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回归结果(3)则报告了上市公司是否持股上市金融机构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回归系数为-0.006,在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当上市公司持股上市金融机构时能够比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更好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回归结果(4)显示了上市公司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回归系数为0.0001,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与持股其他金融机构相比,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并没有更好地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这有可能是因为当上市公司持股银行与财务公司时,一方面银行对上市公司的情况更加了解,上市公司所有的缺陷信息都暴露在了银行面前,银行能够更加有效地监管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另一方面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内部信息优势,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上市公司财务、业务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不足,对其债务融资成本产生重要影响。其余控制变量如表中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四)进一步分析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管理层与股东往往存在较严重的利益摩擦和冲突。管理层受托经营公司,有其自身的个人利益,当管理层与股东冲突比较严重时,管理层很有可能作出并不理智的融资行为,增加融资成本。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拉近了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距离,上市公司内部问题的严重程度很有可能会影响到金融机构向上市公司提供资金的成本。因此,需要考虑上市公司问题在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中的影响。如表5回归结果所示,从总体上看当上市公司问题越严重时,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金额和持股上市金融机构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这可能是因为,上市公司内部问题越严重时,内部经营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可能存在越多的缺陷,而持股金融机构拉近了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间的距离,使得金融机构提升其债务融资成本,以防范由于问题带来的风险。而当上市公司问题越严重时,相较于持股其他金融机构,上市公司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能够更好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这可能是因为,银行和财务公司对公司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对于管理层的资金需求及其盈利能力有较好的掌握。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2008—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对其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和金额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越能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相对于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持股上市金融机构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相对于持股其他金融机构,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这类金融机构并不能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总体上看,企业面临的问题越严重时持股金融机构越提高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依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由于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和金额相对较少,尚未发挥产融结合的规模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上市公司对持股金融机构的控制权还相对较弱,未能发挥融资便利和降低融资成本的效应,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适当扩大对金融机构的持股份额和家数,以更好地利用产融结合带来的融资便利和低成本融资。(2)持股上市金融机构为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传递出良好的信号,促进了债务融资,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尽可能地选择持股上市金融机构,以便降低债务融资成本。(3)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还尚未实现低成本债务融资的效应,应该积极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加强上市公司与银行或财务公司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低成本的债务融资,提升债务融资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1]蔺元.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分析:基于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视角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5):153-160.

[2]支燕,吴河北.动态竞争环境下的产融结合动因:基于竞争优势内生论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1(11):72-77.

[3]何婧,徐龙炳.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渗透的路径和影响:基于资本市场“举牌”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2(2):81-90.

[4]杜传忠,王飞,蒋伊菲.中国工业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动因及效率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4):84-90.

[5]储俊,裴玉.我国中小企业产融结合的可行性及模式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7):108-112.

[6]姚德权,王帅,罗长青,等.产融结合型上市公司运营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3):140-148.

[7]谭小芳,范静.产融结合型农业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10):111-120.

[8]陈栋,翟进步,陈运森.参股保险业与企业流动性风险管理:基于货币政策变更背景[J].保险研究,2012(2):80-88.

[9]陈孝明,田丰.金融排斥、产融结合与文化产业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学术论坛,2015(3):136-141.

[10]万良勇,廖明情,胡璟.产融结合与企业融资约束:基于上市公司参股银行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5(2):64-72.

[11]李维安,马超.“实业+金融”的产融结合模式与企业投资效率[J].金融研究,2014(11):109-126.

[12]吴秋生,黄贤环.财务公司职能发挥与集团融资约束研究[J].经济问题,2016(6):101-108.

[13]PITTMANJ,FORTINS.Auditorchoiceandthecostofdebtcapitalfornewlypublicfirms[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4,37(1):113-136.

[14]李广子,刘力.债务融资成本与民营信贷歧视[J].金融研究,2009(12):137-150.

[15]MINNISM.Thevalueoffinancialstatementverificationindebtfinancing:evidencefromprivateU.S.firms[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011,49(2):457-506.

[16]魏志华,王贞洁,吴育辉,等.金融生态环境、审计意见与债务融资成本[J].审计研究,2012(3):98-105.

[17]陆贤伟,王建琼,董大勇.董事网络、信息传递与债务融资成本[J].管理科学,2013(3):55-64.

债务融资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债务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既能解决企业资金压力,又能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导致破产的境地。文章首先对债务融资及其利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并对企业如何防范债务融资风险提出了建议。

论文关键词:债务融资风险防范

债务融资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之一。通过债务融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经营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企业对资金需求,带来财务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财务危机,面临破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企业债务融资,并建立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债务融资的涵义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的行为。

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1)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主要体现在债务融资率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使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2)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即当企业资产总收益率大于债务融资利率时,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债务融资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来说,手续较为简单,资金到位也比较快,可以迅速解决企业资金困难。(4)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债务融资不具有股权稀释的作用,通常债务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不具有表决权,也无对企业利润和留存收益的享有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控制企业的能力。

债务融资的缺点主要包括:(1)增加企业的支付风险。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甚至会发生亏损。(2)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表现在企业债务融资的利息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如果债务融资还款期限比较集中的话,短期内企业必须筹集巨额资金还债,这会影响当期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3)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一旦债务过度,会使筹资风险急剧增大,任何一个企业经营上的问题,都会导致企业进行债务清偿,甚至破产倒闭。(4)长期债务融资一般具有使用和时间上的限制。在长期借款的筹资方式下,银行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对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约束性条款,这些条款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企业自主调配与运用资金的功能。

二、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债务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以及企业在日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付风险。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债务融资行为,其成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对债务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债务融资风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投资项目一开始和中途变更的情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经常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就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却经常发生。“秦池”、“飞龙”等企业失败几乎都由于“投资失败”。

3.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或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同样,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外币的收付风险。

4.银行对企业的债务监督不充分。我国企业的高负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高负债并没有发挥债权的治理作用,它不但没有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反而扭曲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我国对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由此导致了认识的偏差,认为银行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监督为主,银行参与公司内部会引起更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参与公司治理。所以说我国银行债务对企业的约束是软性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仍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大部分银行和上市公司都是国家控股,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一些银行受国家的干预,其贷款决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国家参与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契约关系的建立,导致国有企业具有内在的高负债动机。同时,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由于经营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经营失败,自己却不会损失许多,因此,在企业经营时,往往喜欢冒巨大的风险。

三、防范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企业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树立企业独立承担风险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将越加分明,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帮助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因此,企业首先要有独立承当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对于债务融资不仅要考虑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更要考虑日后的偿付风险。事实上,日后的偿付风险才是企业债务风险考虑的重点。

2.优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比率、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企业适度负债经营是指企业的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选择债务融资的比例不一样,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高些,负债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对于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的企业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筹资风险。我国企业目前的负债比例高,为了缓解外界的压力,应该降低资产负债比例。同样,企业还应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和债务偿还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业日后经营过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偿付风险。

3.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汇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针对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时期及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正确把握未来利率走向。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同样,对于筹资外币资金带来的风险,应着重预测和分析汇价变动的趋势,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掌握汇率变动发展的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如筹集美元之类的外汇资金要尽量减少,因为相对于人民币而言其贬值日益明显,否则将产生更多的外汇损失。

4.考虑银行参与制度。要使银行对企业的监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可以考虑建立银行参与制度,将银行纳入企业的管理层,从而提高银行对公司的治理。同样,站在银行角度也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适时监控制度,把制度重点放在加强主办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外部监控上。例如对负债比例较高的公司,主动要求自己作为主要的债权人列席公司的重要会议,使其尽可能充分地获取关于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的信息,实现较好的风险控制,以防止不良债权的产生。

四、总结

债务融资既是一项财务策略,更是一种筹资战略。企业在考虑债务融资时,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考虑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和还款期限等,更要认识和考虑债务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只有在正确认识债务融资风险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的债务融资风险防范对策,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最佳作用,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鄂秀丽,季小杰.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财务与会计,2005(7)

2.郭燕枝.试比较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1)

3.胡玉明.中国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制度性分析.经济评论,2001(1)

4.李慧丽.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及控制决策.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5)

债务融资范文第6篇

调查结果

企业层面。融资难一直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而对于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需求,主要是因为企业整体资质低难以达到发行门槛;极个别集团企业能达到发行门槛,但鉴于其资金需求多由内部周转,且银行贷款难度不大,加之考虑发债综合成本、程序繁杂、发行时间长等因素,对间接融资方式较为依赖。从阜阳当地企业发展实际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9家,而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12家,净资产过亿元的仅7家,可见阜阳市企业基础和规模实力相对薄弱。同时,阜阳社会环境诚信度相对较低,2012年末,阜阳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7.22%,分别高于安徽省及全国平均水平5.16个百分点和6.27个百分点,影响当地企业整体信誉,并加大了中小企业债务贷款工具发行难度。

政府层面。目前,推进债务融资工具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担保方式,许多项目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方式,承销商和投资者在发行环节、二级交易时都承受相当大的风险和压力。阜阳市担保公司资本规模小,缺乏分散风险机制,风险抵抗力低,难以提供有效担保。有政府背景的阜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注册资本也仅2亿元,受限于紧张的财政资金,阜阳市政府仅仅对企业上市采取了适度的鼓励扶持措施。

银行层面。目前,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采用承销制,各商业银行是主要承销商,并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据调查,银行承销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的手续费收入(0.3%~0.4%)远远低于发放企业贷款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存贷利差在3%以上),银行更愿意选择对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对竞争市场中的各银行来说,少而又少的优质企业是相互争抢的黄金客户,在授信过程中稍有松懈,就可能损失一笔业务,甚至会流失一黄金客户,基层银行很自然地会更倾向于眼前利益。加之,从地方实际来看,各基层商业银行均未设立投资银行,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工具虽由省级分行派员承办各种手续,但熟练掌握各类直接融资工具的操作流程和制度规定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工作开展难度较大,给企业造成发行程序繁杂的印象。

制度层面。现阶段,我国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产品大多以中高信用等级为主,低信用等级债券非常少,从发行企业来看,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主体信用评级至少在A+以上,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主体信用评级要求则更高,很多规模较小且主体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难以通过公开发行方式进行债务融资。同时,我国对市场投资主体投资债券市场有明确的约束规定,保险公司、基金等投资者在投资债券品种、等级、金额方面受到严格限制,投机型、套利型市场参与者对高收益率债券需求较高,其作用和功能尚未得到有效显现,由此导致投资主体集中于商业银行,一定程度影响债务融资产品交易的活跃性,阻碍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发展。

现实引发的思考

2012年,安徽省制定实施“十二五期间债务融资工具翻两番计划”,要求16个地市实现全覆盖,整体推进直接债务融资工作。但从阜阳实际来看,经济基础和企业实力难以在短期内上台阶,实现企业运用债务融资工具的零突破“压力山大”。

企业、银行经营行为市场化,决定了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是双方自由选择的结果,制定必要的鼓励支持措施,对调动参与各方积极性尤为重要。可以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约束下,通过进一步降低发行准入门槛,减少投资范围约束,更好地促进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弱化银行贷款“垒大户”现象,让弱势中小和民营企业分享债市的崛起成果,增强直接债务融资市场弹性和包容能力。

债务融资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风险监控;融资模式

一、中小企业融资概况

(一)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概况

截止2013年末,我国已经有超过200家的中小企业介入到债务融资产品的发行过程中,共计募集资金数额超过100亿元。此外,借助债务融资势头的良好开展,已经超过20家的中小企业加入到债务融资产品发行大军中,金融累计超过8.4亿元。随着债务融资过程的逐渐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但总小企业动力不足的“病态”发展已然显现。在对于其整体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自身缺陷、债务融资环境较为恶劣、债务风险分担机制依然不够健全等相关问题困扰,这些都在客观上成为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

(二)中小企业间接债务融资现状

当下,间接债务融资更多依赖于借助银行贷款以及相关补偿方式进行贷款,还存在融资租赁等方式,而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借助间接性债务融资策略开展相关融资活动,而一般与银行之间进行相关贷款都是中小企业所热衷的,但由于更多的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相关行为不够规范,银行对于这些企业自身要求较严,需要采取相关方式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更加有力的方式来弥补其中的风险所在。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各大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达到30万亿元。从这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居民选择把存款投入银行,由此可以推断,中小企业采取的间接债务融资方式大部分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储户的。

(三)中小企业对债务融资工具使用现状

从2010年底,我国债券市场开展发展,逐渐成为有效刺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在,逐渐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强烈的债务融资能力。而从实际相关数据情况看,仅仅在2013年,在浙江省地区一共发行的债券超过300亿,数字规模非常可观,而在这一年,国内企业数量多达700多家,而借助其成熟运用的债券融资工具发行的债券金融也能够突破4万亿元,而借助这样的势头,在全国范围内,也已经有超过600家。

二、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现状

(一)债务融资渠道不畅通

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尚未完全稳定沉淀,借助其实现的金融市场开发功能程度始终处于较低的状态中,在可能的情况下,更多的中小企业实施债务融资都直接向银行直接诶贷款,这样的过程中,对商业信用以及融资性租赁的相关选择就较为单一,而能够借助创业板实行债务融资可谓少之又少,而资本市场自身资金调整功能始终存在,但是在其中能够直接得到实际资金扶持的需要经过严格审查,而且需要更多的条件进行限制,这些条件对众多中小企业而言,都是无法跨越的硬性规定,导致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借助相关扶持,影响到正常的债务融资活动。

(二)债务融资成本偏高

银行发展过程中,提供贷款业务主要为了获得利息收入,而中小企业自身运行中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在实际业务开展中,自身资本情况经常会不容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进行银行授信而不能成功,虽然在一定条件下银行会主动借助银行贷款利率的增长而进行人工放贷活动,并且会借助相关业务针对中小企业提供更为有效地服务,并且将期限严格限制在一年时间内,并且在相关条文规定上也给予严格约束。从这一角度而言,中小企业进行债务融资行为成本始终过高,会在很大程度上形成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持久化发展造成更大的障碍,无法对企业形成有效的帮助。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规模受限,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再加上办理贷款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成本和财力成本,审批费用随之水涨船高,银行会毫不犹豫地将风险附加给企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小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成本显著提升,其融资风险自然而然增加。

(三)债务融资比例失衡当下,中小企业采用的融资

方式主要借助银行贷款,而实际借助不同的融资方式其实际结果也差别很大。采取适当的融资方式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扎实有效地帮助,从而能够有效消除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自身资本发展实力不济,经营期限较为短暂,对于企业自身发展预期缺乏必要的规划,融资使用情况一般较为混乱,再加上企业一般都借助银行进行贷款融资,融资渠道单一造成很大程度上的比例失衡。这种只用一种融资方式实现融资的办法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也根本无法满足当前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需求。

三、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分析

(一)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原因

(1)企业内部因素。一是管理风险意识不强。客观上,中小企业依托债务融资一般要经历两个环节,融资以及偿付,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由于这两个环节一般进行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比重不同,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从融资环节入手,进行全方位关注,而从实际情况看,融资风险一般会给企业自身经营带来更多不可预知的影响,在完成实际融资环节之后,更能关系到资金的实际使用以及规划债务自身情况,这些都会在企业偿付环节中得到直接体现。二是企业存在使用不当失败可能。从企业进行市场拓展过程而言,需要不断进行全方位投入才能真正得到现实回报,但由于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会更多涉及到投资项目的实际运行,这都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有效保障,如果使用不当,投资行为失败将成为现实。(2)市场方面因素。实际上,市场方面可能对于中小企业能够实现更多债务融资,但在实际过程中,相关利率和汇率始终处于恒定状态,而且在市场环境中会伴随相关发展情况,而逐渐发生相关实际需求中与其相关的债务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风险。从某种程度而言,如果利率自身水平始终处于较高的层面而言,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这在实际过程中会导致消耗掉更多融资成本,这是基本不可逆的过程,而近年来,我国货币的实际供应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是贷款成本始终较高,这些都在无形中为企业增加更多的融资成本。(3)银行与政府方面因素。一是银行未充分行使债权治理的作用。当下很多中小企业自身债务融资一般都是借助贷款进行的,企业与银行之间一般不会因为存在债务关系,而直接影响到二者相关债务行为,但银行会根据企业负债情况制定相关的约束条件,从而保证债权人能够行使有效治理权,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带来管理中的实际思考。二是相关制度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使用最多的一种融资方式就是债务融资。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务融资逐渐生成更多其它类别的方式,例如,其进行经营出租以及融资出租等行为,其正规的制度约束非常不足,企业一旦涉及这些行为,缺乏必要的整体监督和约束,一旦出现债务亏空,而无法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审视,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多无法弥补的漏洞,而监管制度在现阶段的无法施用,会给中小企业进行的债务融资行为带来巨大隐患。

(二)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财务效应分析

(1)正面效应。一是利息抵税。从股权融资自身操作而言,负债融资的优越性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小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过程中,借助税收能够获得的相关优惠。但是实际情况看,借助法律的有效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实现有效处理,能够消除企业在负债层面所受到的约束,这都能够借助更多优惠得到集中体现。二是财务杠杆效应。一般而言,如果企业自身经营行为正常,除去支付债权人相关的利息,剩余的相关收益可以作为股本,这部分超额收益可分为企业所有,因此实际中的股票收益情况就会非常乐观。三是减少冲突。一旦处于分离状态的合伙人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以及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成为一种常态,而这样的过程中还会存在诸多的道德层面的问题,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管理的正常进行。而在实际管理行为中,企业管理者更多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掉股东的实际利益,这就在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会产生更为严重的潜在冲突所在,而债务融资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样的冲突所在,可以解决这样关系下的严重情形而且中小企业还可以借助举债行为获取资金,借助债务融资可以减少股东的实际损失,而且这种情况下,企业日常管理以及企业利益的股东,都可以借助必要的决策能够实现可能的增值增收,从而能够保证企业管理者与投资人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利益和谐共进,促进利益的最大化。(2)负面效应。首先,在负债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企业自身的财务危机逐渐增加,不仅如此,负债经营行为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偿付压力,而企业负债行为一旦越来越频繁,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常行为中的现金流量不足而影响未来的经营发展,收益行为将不会正常进行。而这样的过程中企业背负着负债,可能直接让企业无法获得充足的现金流,而影响到经营行为的正常进行,人员流失将成为一种现实,对于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弊端。其次,负债过高会直接引发企业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关系形成较为严重的冲突,对于这样的过程,企业债权人所担负的风险要低于企业股东。基于这样的情形,无论企业日常能够获得相关的利益,企业经营都会受到影响,而债权人自身都不会受到其更多的影响,稳定地获得相关利息收入,而企业一旦无法正常盈利,企业股东必然会失去利益,因此一旦企业自身负债比例过高,必然会引发企业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日益严重。

四、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控制建议

(一)建立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金融服务体系

第一,需要所在地区财政部门设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贷款服务,并且尽可能降低企业风险,而借助行政力量与银行达成写意,为企业提供各种贷款补贴。第二,在政府、银行以及企业之间建立联合会议系统。对银行、企业和地方政府应加强与其他银行的信息沟通,政府和企业也要举办研讨会,充分了解企业和政府确定的指导政策内容,从而掌握政策的有效信息。第三,银行需要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进行有效配套,在企业服务过程中形成内部约束机制,并且将其提供服务工作与中小企业享受到的贷款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二)建立债务融资风险控制体系

第一,根据客观呈现的资产负债平衡情况,按照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和资产结构确定科学化的考量标准。合理的负债比例与企业日常经营行为形成一致性,实现风险和回报二者最佳匹配。中小企业要在运行过程中着力调控资产负债率,保证公司负债规模在合理范畴内。第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尽可能建立第三方托管的偿债基金制度,从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客观分析。第三、专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客观上保证直接融资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有效助力,尽可能保证债券融资行为在我国投资市场中得到真正地认可。

(三)针对中小企业提供完善扶持政策

第一,将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体系进行人为完善。目前,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在市场开发还是在银行贷款中,都得到了比较严重的歧视待遇。因此,应该确立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体系,在实际行为过程中,逐步确立相对客观的信用评价体系。第二,地方政府监管应该更加有效,企业债务融资制度监管也必须更加客观和科学。多发动企业内部资源优势,发掘外部政策优势,逐渐建立更加科学有度的监督机制,发动更加有效的监管力量,尽可能发挥最佳监管效果。

(四)促进债务融资市场工具多元化

第一,借助高收益债券。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需求服务,为中小企业获得债务融资服务提供有效契机,而且还有效地避免了风险。第二,私人债务问题。这种债券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用于平衡目前的过剩资金,特别是超额存款。如果国家储蓄太低,私人债务问题有利于加快社会资本流动,也可以有效地改变国民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

(五)建立中小企业债券评级体制

有效规范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中小企业必须要建立起较强的信誉保障,提升自身信誉等级,才能够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建立起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实施债券融资的评级体制,全面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对于不守诚信的企业都应该遭到谴责。此外,还应该搭建有效的政策措施,如对发行债券的企业规模作出严格限制,充分建立起有效的信用提升制度。

参考文献:

[1]时文朝:《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规则解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2]许安拓:《走出地方经济发展的融资困境: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解析》,中国市场出版社2012年版。

[3]谢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系列培训教材:中国企业债券融资后续管理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年版。

[4]罗韵轩:《基于契约理论的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研究:我国金融生态环境下债务重组视角》,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5]方媛:《基于债权人保护和政府干预的债务融资期限结构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版。

[6]曾宏:《企业债务融资决策与产品竞争决策的互动关系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7]弗兰克•J.法伯兹、亨利•A.戴维斯、莫拉德•乔德里著、钱峰译:《结构金融导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李晓慧、何玉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务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9]秦媛、张光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评估研究》,《价值工程》2011年第18期。

[10]朱忱:《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及其防范》,《江苏商论》2009年第29期。

债务融资范文第8篇

Abstract: Small-and-Medium-Size Enterprises(SMES)are facing the trouble of financing difficulty because the financing risk is big. This paper selects indexes from two respect: payment debt financing risk and management debt financing risk, and establishes the index system of SMES debt financing risk. The weight is determin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then coefficient method is used to assess the SME debt financing risk. The paper aimed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MES to recognize problems in its debt financing process in time,adjust its financing strategy,stabilize SME finance,increase the ability to proof financing risk. The paper choses a typical SME and analyzes it's debt financing risk, prov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关键词: 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Small-and-Medium-Size Enterprises;debt financing risk;coefficient metho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32-03

0引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关键,然而融资困难,融资风险巨大却成为了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是造成其生命周期短、破产率高的主要原因。债务融资风险是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最重要的来源,如何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进行评估已成为其风险管理的关键工作。

1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内涵与分类

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是指中小企业由于举债经营而产生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利润的可变性。按照风险成因及影响,可分为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和经营性债务融资风险两类。前者指权责发生制下,负债企业财务管理欠缺,债务和现金流量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造成企业某一特定时期内没有足够现金偿还某笔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后者指负债企业由于获利能力低及财务经营管理不当,收不抵支,出现亏损,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2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根据两类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选择适当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使风险类别与指标体系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实际现金流量与预期不符、债务与现金流量的期限结构不匹配、资产流动性不强,本文选择获现能力、负债结构和资产流动性指标反映此类风险大小;经营性债务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盈利能力低下、负债结构不合理、财务经营管理能力不强,本文选择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信息透明度、管理者素质和风险态度指标反映此类风险大小。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专家Saaty提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问题评价分析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如下:

3.1 构造判断矩阵以数字1~9为标度表示同一层次中两元素重要性之比aij,1、3、5、7、9分别表示前者相对于后者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2、4、6、8则介于此之间。

4功效系数法评估企业融资风险

指标权重确定后,运用功效系数法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功效系数法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每个指标都规定满意值和不允许值,计算各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再根据各指标的权重算出加权算术平均数即综合功效系数,据此对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风险进行判断。

4.1 单项功效系数的计算

4.1.1 定性指标单项功效系数=∑(相关人员评分值)×该人员权重,相关人员对指标评分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权重则根据评分人员的身份及其对企业的重要程度确定。

4.1.2 定量指标①定量指标类型、范围及其标准值的确定。本文将指标体系中所有定量指标分为三类:极大型(Ⅰ型)、稳定型(Ⅱ型)和区间型(Ⅲ型)。令a为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指标标准值,各类指标含义及标准值如表2。②定量指标单项功效系数的计算。三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b计算方式如表3。

4.2 综合功效系数的计算综合功效系数=∑(单项功效系数×该指标的权重)。

4.3 建立评语集本文建立以下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评语集。(表4)

5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了一个典型的中小企业:扬州东星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按本文所述方法对其债务融资风险进行评估。笔者以书面形式发送问卷,邀请了7位相关专家对评估指标体系打分。共发放问卷7份,回收7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5.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本文以U1、U2、U3三个元素对A1的层次单排序计算过程为例,其它指标的层次单排序计算过程不再赘述,只在表七中给出结果。

5.1.1 构造判断矩阵以下为7位专家对U1、U2和U3的判断矩阵,Pi表示第i位专家的判断矩阵。

5.1.4 层次总排序将层次单排序结果进行自上而下的综合,得到层次总排序结果。

5.2 功效系数法评估企业债务融资风险根据单项功效系数和综合功效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企业债务融资风险值(表6)。

5.3 评估结果分析扬州东星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的债务融资风险值为79.14分,处于中等水平。

5.3.1 该企业出现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的可能性较大①该企业最严重的问题是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行业满意区间内,负债规模较合理,而短期负债比率约为97%,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负债占全部短期负债的近一半,说明企业几乎没有长期负债,完全靠短期借款满足资金缺口。一旦某几笔负债的还款期限没有安排好,出现了同时需要还款的情况,或出现意外导致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无法实现,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②资产流动性不强。企业超过97%的负债是流动负债,而现金流动负债比约为0.095,远低于0.4~0.6的满意区间,说明企业拥有的现金对流动负债的保障很低;现金到期债务比约为3.25,远超出1.2~1.8的满意区间,因为企业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和应付票据很少;易变现率约为1.27,接近满意水平1.2,但该指标得分偏高是因为应收账款较多导致流动资产较多,而不是通常情况下由于长期负债所占比例较大导致的。③规避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最有效的方法是合理安排现金流量和现金预算,然而该企业自2007年下半年正式投产至2009年都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管理非常欠缺。

5.3.2 企业存在潜在的经营性债务融资风险①销售毛利率超过橡胶制品行业满意水平,初始盈利能力较强,但成本费用偏高,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下降幅度较大。②企业营运和偿债能力有待加强。应收账款周转率不到2,存货周转率却高达6.68,说明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不到位,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只能保持一个较低的存货水平,通过加快存货周转变相地增加实际使用的资金;偿债能力方面,短期偿债能力不强,流动负债比例过大,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比标准水平低得多。

笔者对该企业有如下几点建议:①规范、定期地编制现金流量表,重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合理安排企业现金流量期限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最大程度上使二者匹配;③拓宽债务融资渠道尤其是长期债务融资渠道,改善企业债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④适当收紧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回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