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化教育教学

信息化教育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信息化教育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化教育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博客;教育;信息化

Research about Application of Blog in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of High School//Chen Yuxiang

Abstract Blog has become a new network application mode and was used widely in education teaching. Through contact and practice of the Blog, further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Blog in Inform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Key words Blog; education; informationize

1 前言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的普及,上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博客(Blog或Weblog)这一名词已逐步被广大网民所熟知,它正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已成为新的网络应用模式,人们逐渐把博客渗透到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中[1-2]。从2003年起,国内教育工作者尝试把博客应用于教育领域,一个个教育学习类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创建起来[3],越来越多的师生纷纷创建了自己的博客。笔者在2007年初开设了自己的博客,通过对博客的接触和实践,初步探讨了博客在信息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4]。

2 博客概述

2.1 博客含义

所谓博客,是由一组或多组网络程序语言建构的一种网络社区环境或网络交际工具。

2.2 自制博客特点

1)经常更新。及时对博客内容进行更新,使其具有即时性、可读性和时代感。

2)链接交流。注意将精彩的有用的网站链接到博客上,使大家第一时间就能浏览到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及时与其他的博客网站交流。

3)坚持原则。要求博客上的文章、趣闻、师生风采尽可能来自原创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故事。

4)精心筛选。博客的内容是经过思考和精心筛选组织起来的,是在别人精选的基础上对网络资源进行再次筛选,保证资源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3 博客的作用

3.1 信息过滤与积累

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将过滤和积累后的信息传递给其他教师和学生,而他们也可以通过博客将信息传递给自己的伙伴。

3.2 个人自由表达

博客的模式是平等的,参与的过程是主体性的具体的体现。

3.3 深度网络沟通

教师之间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内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进步。同时,博客也为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形式。

4 博客在中学信息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4.1 学生的电子档案管理

这是目前博客在教育中应用最多的方式。笔者担任班主任,在自己的博客里建立了班级博客,班级博客是实现班级管理的一条有效途径,班主任可以在博客上与学生更广泛地交流[5]。比如在班级博客这个平台上,首先将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予以公布,并将班级的日常事务逐步细化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由一名学生专门负责,并每周评出各项班级之星,如文明寝室长等,在下周的班级博客上表扬。这样就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自觉形成“我为班级争光、班级以我为荣”的强大班级凝聚力。

4.2 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管理

博客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在小小的博客上教学设计、课件、教育教学随笔、论文及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等,与同伴及时交流,创造出更多的智慧,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如通过博客,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修改教案,提高备课的质量。同时把教师上公开课的课件或课堂教学实录链接到博客系统中,供学习、交流。

4.3 创设学生学习的丰富情境

博客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可以访问,它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群体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比如笔者在博客里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栏目:音乐在线、趣味智力题、Everyday English、单词游戏、英语论坛、奥运专题、幽默美文、英语在线等。这样的博客信息丰富,让学生自己能够获取知识,并让他们有了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求解和问题探究中。

4.4 构建家校互动的网络平台

如今,会上网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学生的业余时间也越来越多地被网络所占据。单凭学校的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寻求一种家校互联互通的网络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而博客是构建家校互动的一个平台。比如台州市受台风“韦帕”影响期间,学校里大面积积水,家长在家不知学校何时能开始上课,教师就利用博客这个网络平台,随时给家长提供信息,通知学生来学校上课。同时,由于台风放假,学生在家学习期间,教师利用博客在网上给他们布置作业,并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家也可以自觉、主动地复习。通过网络平台,既维护了私人空间,又避免了面对面交谈的拘谨,可以真正做到无话不谈。如今博客这一平台已经成为家校联动的重要工具。

5 构建博客的几点体会

5.1 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被灌输的对象,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的个性被压制,潜能无法自由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而在博客平台中,教师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和完善个性特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5.2 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学生由于身心的变化、自我意识的增强及性意识的萌动、个人隐私范围的不断扩大,有许多难以启齿的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主要放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上,往往忽略学生身心问题,这就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一种沟通障碍,仿佛在两者之间筑起一道篱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已成为当今学生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博客的出现,为教师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开辟了新途径。现实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年龄代沟往往使学生难以与老师交流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而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师生之间无角色隔阂,没有年龄差异,可以敞开心扉自由交谈,畅所欲言。在博客中师生之间看似自由聊天,实是潜移默化。教师可以通过博客这个特殊通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通过不断的教育感化,对学生灌输思想教育,培养行为习惯,辅导文化学习,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彻底改变学生的人生,促进其健康成长。

5.3 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资源

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隐含了大量的垃圾资源,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不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而使用博客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课件和搜集的其他与教学有关的资源汇集进去,学习者则只需登录相关博客即可轻松得到信息资源。同时,教师也可不断地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新的视野来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博客,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与教学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经典的教学思路、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效果。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能够发现博客在未来信息化教育教学中的广阔前景,它不但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仍显不足,如何更好地发挥博客在教育中的作用,例如,如何将其更有效地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运用到教育教学的什么环节,以何种方式进行评价等,仍是人们需要关心的问题,还需通过实践去挖掘、去实现。但笔者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博客的功能会更加强大,它会更好、更快地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贺雪晨.博客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3(10)

[2]吴孝俊.博客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和影响[J].教育信息化,2004(6)

[3]焦健利.Weblog及其教育应用初探[EB/OL].

[4]方兴东.何为博客[EB/OL].

信息化教育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APP 信息化教学 应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主席在青岛国际大会上强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在网络大潮的冲击和移动终端设备迅猛发展的前提下,APP教学软件的兴起,不仅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产物,它也将成为各大学校、学生的主流选择。教师应该主动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通过创设课堂学习虚拟空间(BBS、聊天室、微课堂等)创设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来实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APP教学软件兼具图文、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并且具有直观性、互动性、虚拟性、动态性等特点,APP教学软件适应移动终端盛行的时代,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身处信息化社会,我们的学生基本上人手一部手机或者iPad,这不仅助长了APP软件的迅猛发展,更保证了APP软件的使用频率。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师生基本具备了校内与校外、线下与线上学习的信息化环境。我们应该充分发挥APP软件的优势,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服务,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1 通过APP教学软件,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尽管市场上的App琳琅满目,但是很多教师对于APP教学类软件不主动,不研究,无所谓。殊不知,APP教育教学类软件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可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美术老师上课时对于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的色彩例子,使用IBISPAINT App授课通过平板可以使色彩立马分清,特别是美术作品里的对称图画,APP更是一秒解决,秒杀现实授课针对对称图画高要求的尺寸、色彩等。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IBISPAINT App软件制作一段影片展示自己如何作画,传到APP上,共同分享学习。美术课堂上,展示教师较高的信息教学水平,分享影片,分享绘画的快乐。

教师玩转APP教学软件的过程绝对是一个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2 通过APP教学软件,增强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

网络时代,社会的变迁,教学紧跟潮流,我们应用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也不应当再局限于教室。APP的优势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传统的英语课上,我们只是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然后布置一堆英语背诵作业。课堂上充分应用翻译APP,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能力便可以更高、更强。课堂上,教师使用APP教授学生,可以克服学生的“回到家里,走出课堂,爸妈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对话,不能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等抱怨,那么有了翻译APP,各类问题便迎刃而解。APP教学软件,能够有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能力,更能提升课堂氛围,让学生对英语可以“处处可学,时时可学”,提高教学效率。

同样,物理教师上课使用虚拟APP,模拟各种力臂实验,深化学生感知体验;化学老师可以使用模拟APP,有效避免课堂上的危险的实验。APP是一个宝藏,需要教师们要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3 通过APP教学软件,能够快速整合教学有利资源

如果你以为APP只是单纯地在看网络资源,那你就学识浅陋了。APP软件具有强大的互动性。APP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资料,变废为宝,及时适当调整课堂进度。在APP上互动,教师、学生知无不言,互相帮助,最终共同进步。APP互动的数据存储在云端,数据存储的过程也是蕴含价值的过程,等待我们教师发挥“洪荒之力”。

4 APP教学软件符合碎片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网络上APP教学软件如火如荼,大受学生、家长、社会人士欢迎。那是因为APP软件抓住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发呆等公交,可以学APP;排队等候,可以学APP;优秀教师远在他乡,拥有APP就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学习昂贵或者优秀的课程。“时时可学”的学习模式,随时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利用闲暇光阴主动思考探索难题,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能力、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

APP教学软件从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其优势显而易见。

APP软件是信息化社会的新型产物。市场上拥有大量教育APP应用软件,可谓琳琅满目。但是我应当发现,并非所有的APP软件都能够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若要使APP软件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最终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效率的效果。在开发或者选取APP软件时,应该多注意符合教育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挑选出一款符合课标,吸引学生,能够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APP绝非易事。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试验等考查数据,我们发现如下APP应用程序更易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亦能更快提升学习效率。

(1)APP应用应体现“游戏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类APP并非只是单纯地把课件、教材、作业等内容转移到移动终端设备,如果仅仅如此,那么这个教育APP就会失去开发的意义。教育APP主要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将知识和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学生对游戏是无免疫力的,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2)APP应用遵循“教育味”。

没有学生会拒绝游戏,但是游戏绝不能喧宾夺主。教育APP应用应当建立课堂教学内容全息图。从学生角度出发,捕捉一些便于实现同时又可负载相应知识、技能、价值观的游戏。教育APP应当从学生出发,取材于教材。“表面在游戏,实质在学习”是最好的教育APP应用的状态。适当创设闯关升级类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掌握情况,让学生在游戏中领会教育知识。

(3)APP应用应体现“互动性”。

互联网+教育时代,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能够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数据,反馈教学资源,根据回收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调整教学步骤。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组建教育APP应用,创设班级团队,学生线上互动交流,随时沟通,互动解答各种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咨询,共同探讨,提升班级凝聚力,共同进步。

教育类APP给孩子们多提供了一个学习途径。教育APP应用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但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软件只是辅助,不能通过教育APP应用做揠苗助长的行为。综上所述,我们在应用APP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应当取长补短,协同提高,才可能早日实现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黎加厚,王竹立.最终改变课堂的或许是手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0):4-12.

[2]南俊杰.“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中国[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4-26.

[3]胡正勇.中学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以APP创客课程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2):59-62.

信息化教育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创新人才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化教育的改革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国情咨询中提出,在2000年之前,要把每间教室和图书馆都联到Internet;法国于1998年初公布:“将法国社会带入21世纪”的计划,要求法国所有学校全部实现计算机化;德国在1997年也执行教学应用因特网信息资源的计划等等,都说明了发展信息化教育是大势所趋。中国教育也面临一个e化的时代,一个变革的时代。

二、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信息化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教材多媒体化。教材多媒体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越来越多的教材和工具书变成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

(2)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它有许多类型,包括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软件库、新闻组等。

(3)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

(4)学习自主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事实上,超文本/超媒体之类的电子教材已经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5)任务合作化。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

(6)环境虚拟化。教育虚拟化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等等。

(7)管理自动化。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包括计算机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三、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形式。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习主体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由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学习环境构成了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结构。

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全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正所谓教学相长。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区别如附表所示,传统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教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有高质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之相适应。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计划的执行、教学活动的评价与反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全体教师在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很多,像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英特尔未来教育、苹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教学设计等,无论教学的方式方法怎样,信息化教学设计关注的基本点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信息化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主要是通过案例学习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设计出高水平的信息化教案,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思想的体现和渗透。

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展示的中、美老师分别制作的同名课件《影子》,给笔者印象很深。由中国某师大附小老师制作的《影子》曾获全国“金海航”杯多媒体大奖赛二等奖。它采用office软件,以动画的形式,配以欢快的音乐、学生的朗读,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内容——人与影子的关系展示出来。其目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课文内容。而美国教师的《影子》课件就很简单,只有一天中影子变化的动画设计、影子变化的测量数据、影子的照片、有关影子的知识等内容,其界面也很简单。它给学生们留下了极大的思考余地,甚至使学生们立刻产生了一种愿望:到太阳上去,看自己的影子。《影子》的较量,关键不是技术,就在于开发思想。如果从开发平台、制作技术方面讲,与国外教师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国内课件多是再现书本知识的呈现式学习,学生足不出户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色彩了解许多课文的知识。虽然课堂容量大,精美的界面能吸引学生,但学生仍然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五、结束语

走进信息化时代,观念要改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校校通”已初见成效,学习资源库正发挥着其庞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要认清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必将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德亮,黎加厚.博士谈教育信息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2黎加厚.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2)

信息化教育教学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博客已成为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通过对博客的接触与实践,进一步探讨博客在中学信息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 前言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及应用的普及,上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博客(blog或weblog)这一名词已逐步被广大网民所熟知,它正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普及,已成为新的网络应用模式,人们逐渐把博客渗透到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中[1-2]。从2003年起,国内教育工作者尝试把博客应用于教育领域,一个个教育学习类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创建起来[3],越来越多的师生纷纷创建了自己的博客。笔者在2007年初开设了自己的博客,通过对博客的接触和实践,初步探讨了博客在信息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4]。

2 博客概述

2.1 博客含义

所谓博客,是由一组或多组网络程序语言建构的一种网络社区环境或网络交际工具。

2.2 自制博客特点

1)经常更新。及时对博客内容进行更新,使其具有即时性、可读性和时代感。

2)链接交流。注意将精彩的有用的网站链接到博客上,使大家第一时间就能浏览到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及时与其他的博客网站交流。

3)坚持原则。要求博客上的文章、趣闻、师生风采尽可能来自原创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故事。

4)精心筛选。博客的内容是经过思考和精心筛选组织起来的,是在别人精选的基础上对网络资源进行再次筛选,保证资源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3 博客的作用

3.1 信息过滤与积累

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将过滤和积累后的信息传递给其他教师和学生,而他们也可以通过博客将信息传递给自己的伙伴。

3.2 个人自由表达

博客的模式是平等的,参与的过程是主体性的具体的体现。

3.3 深度网络沟通

教师之间可以在任意的时间内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进步。同时,博客也为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家长、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形式。

4 博客在中学信息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4.1 学生的电子档案管理

这是目前博客在教育中应用最多的方式。笔者担任班主任,在自己的博客里建立了班级博客,班级博客是实现班级管理的一条有效途径,班主任可以在博客上与学生更广泛地交流[5]。比如在班级博客这个平台上,首先将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予以公布,并将班级的日常事务逐步细化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由一名学生专门负责,并每周评出各项班级之星,如文明寝室长等,在下周的班级博客上表扬。这样就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自觉形成“我为班级争光、班级以我为荣”的强大班级凝聚力。

4.2 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管理

博客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在小小的博客上教学设计、课件、教育教学随笔、论文及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等,与同伴及时交流,创造出更多的智慧,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如通过博客,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修改教案,提高备课的质量。同时把教师上公开课的课件或课堂教学实录链接到博客系统中,供学习、交流。

4.3 创设学生学习的丰富情境

博客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都可以访问,它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群体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比如笔者在博客里开设学生感兴趣的栏目:音乐在线、趣味智力题、everyday english、单词游戏、英语论坛、奥运专题、幽默美文、英语在线等。这样的博客信息丰富,让学生自己能够获取知识,并让他们有了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求解和问题探究中。

4.4 构建家校互动的网络平台

如今,会上网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学生的业余时间也越来越多地被网络所占据。单凭学校的教育已经难以适应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寻求一种家校互联互通的网络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而博客是构建家校互动的一个平台。比如台州市受台风“韦帕”影响期间,学校里大面积积水,家长在家不知学校何时能开始上课,教师就利用博客这个网络平台,随时给家长提供信息,通知学生来学校上课。同时,由于台风放假,学生在家学习期间,教师利用博客在网上给他们布置作业,并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家也可以自觉、主动地复习。通过网络平台,既维护了私人空间,又避免了面对面交谈的拘谨,可以真正做到无话不谈。如今博客这一平台已经成为家校联动的重要工具。

5 构建博客的几点体会

5.1 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被灌输的对象,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的个性被压制,潜能无法自由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而在博客平台中,教师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和完善个性特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5.2 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学生由于身心的变化、自我意识的增强及性意识的萌动、个人隐私范围的不断扩大,有许多难以启齿的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主要放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上,往往忽略学生身心问题,这就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一种沟通障碍,仿佛在两者之间筑起一道篱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已成为当今学生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博客的出现,为教师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开辟了新途径。现实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年龄代沟往往使学生难以与老师交流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而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师生之间无角色隔阂,没有年龄差异,可以敞开心扉自由交谈,畅所欲言。在博客中师生之间看似自由聊天,实是潜移默化。教师可以通过博客这个特殊通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通过不断的教育感化,对学生灌输思想教育,培养行为习惯,辅导文化学习,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彻底改变学生的人生,促进其健康成长。

5.3 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资源

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隐含了大量的垃圾资源,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不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而使用博客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课件和搜集的其他与教学有关的资源汇集进去,学习者则只需登录相关博客即可轻松得到信息资源。同时,教师也可不断地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新的视野来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通过博客,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与教学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经典的教学思路、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效果。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能够发现博客在未来信息化教育教学中的广阔前景,它不但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仍显不足,如何更好地发挥博客在教育中的作用,例如,如何将其更有效地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运用到教育教学的什么环节,以何种方式进行评价等,仍是人们需要关心的问题,还需通过实践去挖掘、去实现。但笔者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博客的功能会更加强大,它会更好、更快地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贺雪晨.博客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化,2003(10)

[2]吴孝俊.博客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和影响[j].教育信息化,2004(6)

[3]焦健利.weblog及其教育应用初探[eb/ol].http:/clq-sky-forever.blogbus.com/logs/2004/10/466264.html

信息化教育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教学信息化 问题和对策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的改革,信息技术和教育的结合为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变得十分重要。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作,其建设的水平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志,因此加快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1]。

1 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实现高等院校信息化的基础就是要有基础的信息设施,然而,目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校原来使用的硬件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要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就要加大人力以及财力的投入;第二,学校信息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发展不平衡。因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很多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落后的问题,没有健全的网络设施,导致各个地区的投入差距很大,基础设施也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象,最终无法满足这些高等院校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而且,因为西部缺乏一定的信息基础设施,尽管东部地区有优质的信息资源也无法实现共享。在信息技术领域还缺乏网络工程监理,很多学校建立的信息网络质量不高,使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严重浪费。当前,很多地区的城域教育网络还没有和学校的校园网协同发展,导致网络不顺畅,两者严重脱节。

1.2 教育信息资源落后

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软件不足,而且存在现有的软件质量也不高、软件制作的质量过低等现象。从市场上销售的教学软件来看,很多软件多适用于中小学,而能够和高等院校适用的软件还很少。另外,从软件的类型来看,市场上单机版的软件很多,但是网路版的软件少之又少,这些软件多用于课堂教学上,而很少能够用于自学的。从软件的形式上来看,很多软件不是题库就是对教材的翻版,就好像是电子书一样,这样就使得信息化多媒体软件所具有的诸如声音以及图像等特点无法体现出来,而教育软件的教育性以及技术性等等也无法融合。加上,智能软件和工具软件的缺乏,导致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缓慢。

1.3 师资信息化技术水平低

因为高等院校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影响到了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很多学校虽然开展了信息教育培训,教学的信息技术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也就不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教师学而不用,因为很多教师还缺乏结合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使用信息技术的热情还不够。

2 对策

2.1 增加信息建设的投入

教育装备的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物质基础,要实现这点就要增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对此,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凑集资金,增加教学教学信息化项目,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平台和信息平台。对于西部一些学校,政府要提供资金支持,加强这些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2.2 加强高等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高等院校的教师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理论和实践并重,教师的素质是影响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2]。因而,加强对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十分重要,学校可以通过选拔一些优秀的教师,或者以专兼结合的原则聘请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专家为教师。而要使得教师的培训效果达到最佳,首先就要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自觉性,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参与信息培训的热情。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地信息化教学。学校信息化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应该从骨干教师着手,在建立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以这些教师为榜样带动全体高校教师参与的热情。

另外,学校对教师培训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使用计算机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传播信息教育意识的观念,让教师在教学中把信息意识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手段处理信息。对教学进行培训同时还要招聘一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提高高等院校的信息教育质量。

2.3 统筹管理教学信息资源

高等院校进行信息化教育的重点工程就是组织和传播信息资源。因此,学校在建设教育信息资源中要提高学校特别是网络中教育资源的协调管理,建立专门的信息资源平台,整合学校建设的校园网、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对于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要进行分类整理,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可靠的教学信息服务。另外,还要建立学校的网络信息资源防护体系,确保学校的信息资源可以安全、有效的传播。

3 结论

总之,高等院校要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认识到其重要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育教学范文第6篇

信息化建设高师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国家未来20年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总体规划。之后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下称《教育规划纲要》),对教师的应具备的学科知识领域提出了“适应小学综合性教学的要求,了解多学科知识”的要求。面对现实需要,如何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顺应时展,推陈出新,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是值得高等师范院校专业培养方案决策者深思的问题,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应是首当其冲。基于信息条件下的建设要求,将会更高。本文以高师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为例,试从课程教材建设、教学组织方式与学生的技能训练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整合课程,融合信息,建设超媒体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高师院校中,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是在模仿中学教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略为改动,尤其是专业课的设置;有者可以说是20世纪80年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初中教师时课程的缩影,并未形成自身的特色,显得呆板。况且学校教育中各门课程,一直以来均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面对现实中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文本教材越显得落伍与滞后。教师仅是凭借文本教材的知识组织教学,知识容量有限且较为单一,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决策者与教师应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将到来,对师范院校的教学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面临正在迅速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更新教育观念,并且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为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成果显著、科研能力过硬,并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能起到指导、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本着学科与专业并重,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宗旨,改革培养方案,合理安排“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教育类课程”的内容和比例。立足于“必修课”满足需要,“选修课”强化提升,构建“够用的基础理论、突出的职业技能、宽厚的文化素养”的人才培养规格,将专业课程调整为“学科专业教育课程、教师专业教育课程、教育教学理论课程与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课程”并进行夸学科整合。

基于网络信息大增,移动信息参透到个体生活中每一角落的今天,教材的改革应摆脱纯文本的束缚,倡导多媒化教材进入教室,力争在“电子书”“超媒体”上进行探讨。“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犹如市面上开发的外语学习机一样,当一个孩子用笔点到某一单词学习时,不仅有标准读音,更有情境呈示;如若继续点击相联的词语或物品,又会继续呈现情境解说和分析,等等,使人通过动态与形象的直观化轻松理解。教材与多媒体进行合理交融,就能够使学科专业教育课程、教师专业教育课程的理论学习,由原来的枯燥纯文字上升到必要的场景和意境辅助学习,也将教育教学能力训练课程的个体学习与组织互动更为轻松。

二、立足建构,情景学习,自主探索

常言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由于教育观念的束缚和所受教育过程中造成的思维局限性使然,高师院校教师大多拘泥于自身的知识考量,习惯于文本教材解说和个人研究领域的分析,也就是传统的教条说教。面对现实需要,高校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应打破传统中“讲授为主”的常规模式,择机以开放互动方式进行实施。某些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尽可能与现行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接轨。组织课堂应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情境化学习、探索发现学习和基于问题式学习等等。特别是课程教学论、实践类课程和技能训练类课程,更应根据一线小学的实际工作环境,将校外现场引入校内。更有甚者,利用课程信息平台,进行灵活多样的互动式学习,将各种资源的进行合理利用,适时开发虚拟教室、虚拟听众与虚拟评委平台。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已经是在合作探索、互动互助中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自觉应用已自然形成习惯,不必等到走出校门后,还要用几年的时间从一线老教师的教诲中感悟继而掌握。

问题解决式教学,应成为数学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主导。教师应根据理论课程的内容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寻思路,而后再指导解答与分析。例如,高等代数等专业课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可利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进行操作:“设置数学情境(引导观察分析)提出数学问题(猜想、探究)解决数学问题(正面求解或举反例)注重数学应用(学做、学用)”。亦或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产生问题提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分析验证评估交流推广”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

皮亚杰的双向建构观点强调,认识既不发端于主体,也不发端于客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客体的动作和活动。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决定了课堂活动主体活动的方式。在课程教学论的学习中,可采用以教师主导型为主要教学方法,结合问题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活动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进行组织。如在“小学数学教学原则与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等内容学习时,根据学习实际情况,可采用“阅读(自习)出示问题(教师)讨论交流(学生轮流上讲台互动)疑难点拨(教师)形成共识(师生小结)”。

三、内外贯通,实训对接,职前职后呼应

新世纪的师范教育应注重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这是师范教育接受终身教育思潮影响的客观反映,是师范教育深化内部体制改革的基本途径,是师范教育促进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选择,是师范教育遵循教师成长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培养与培训一体化,是师范教育的总体走向。自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教师培训,由高校师资、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组成培训团队,既整合了高校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优势,又彰显了本地一线教师熟悉地方特点。使培训内容能根据一线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针对学员的现状和期望设定,利于培训的实用性、前瞻性,注重实效性;又能以当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聚焦课堂,引领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意识等。

校内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培养,应实实在在着眼于一线小学教学,强化顶岗实习,建立培养与培训共用的学习资料库。教师应由以“单学科知识点”为主的“教学内容设计,以课件开发为中心”的“经典CAI设计”,转变为整合“交叉学科专题”为主要方式的“教学过程设计,重视学习资源的利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等。借助于现代化的平台、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情境,如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室、虚拟学校、虚拟教室等。以任务驱动和网络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突出学习确定目标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高师实践教学培养,除了应用网络外,还应紧盯小学课堂,突出校内模拟实训。考虑采用“理论先行案例支撑教案强化小组试讲讨论修改集中试讲”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教案)的训练,可采用“理论先行案例支撑分析与讨论尝试写作集中修改形成教案”的方式进行。试讲训练,可采用“理论先行课例观摩教案强化小组试讲集中评议”与“学生课外自练全班集中交流教师组织微格强化”的训练方式。“听课与评课”训练,可采用“实录对比分组交流课例强化点评促进”的训练方式。“说课”训练,可采用“讲清理论规定内容制定方案分散训练集中抽查”的方式进行。通过训练可削除学生的茫然与恐惧心理,能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意识、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

以信息化为平台,整合设置课程,改变课堂组织方式,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实践训练,实施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与改革,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3]钟启泉.课程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03.

[4]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5]田果萍,姜绍忠,李长毅.现代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107.

[6]刘凤.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李长毅,许丽建.加强理论学习,突出技能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0,(7).

[8]黄永刚.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建设.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信息化教育教学范文第7篇

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信息;管理

1.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性

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顺应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室的时代要求,同时教育教学档案信息化也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纸质档案数字化,才能克服传统的保管难题,实现教育教学研究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2.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对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益处

首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研究信息是由学校各部门共同配合输入,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劳动,为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其次,可以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动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对症下药,制定好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研究计划,教科处能迅速了解各科任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质量,成为教师教学评估和考核的依据,教师能掌握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资料,可以对自己晋升职称、年度履职考核、评优推先得心应手的开展工作。

3.教育教学研究及实绩考核记入教师档案办法

教研组、年级组活动每次参加,发言积极记1分。承担研究课或专题讲座记1分(1分封顶)。研究课或专题讲座指由教研组申报,教务处批准安排的带有研究性质的课、专题或由政教处安排的观摩主题班会。完成听课任务记1分。承担教改,管理实验课题,有计划、过程纪录、实施小结的组长记2分,组员记1分;有物化成果者,获国家奖励或认定的加3分,省级的加2分,州级的加1.5分,县级的加1分,校级的加0.5分。撰写论文获奖或刊载:获奖论文按下表记分。刊载论文(必须是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按相应级别中的一条奖得分基础上加分,具体是县级加0.5分,州级加1分,省级加1.5分,国家级加2分(同篇论文以最高档次记分,不重复记分;不同论文可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

各级各类竞赛、比赛成绩。经学校批准参加的各级各类正规部门组织的教学大奖赛、课件比赛、高考模拟题征集赛、辅导学生参加国家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获奖,根据成绩按下表对应计分。(此项最高分不超过5分)

4.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技术使档案工作的技术环境发生质变,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领导应该切实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开展自学和继续教育,以适应网络信息化的要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育教学研究档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照片、成绩和其他活动的资料,也反映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中阶段尤其是重点高中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各种信息量大幅度增长,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就必须通过网络信息化的渠道,使之在便捷、准确、高效方面产生质的变化和提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实践,就推进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信息化的若干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5.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顺应学校建设数字化档案室的时代要求。档案的数量总是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步增长的。当前,档案产生的领域越来越广,档案的分类越来越细,档案所包涵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作量大,时间周期长,技术性强的特征。面对日积月累的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用传统手工目录去查询资料,显然难以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新形势,纵使具备了完整的索引检阅工具,查全年和查准率也是比较低下的,而且耗时费劲。

6.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给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益处

校园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无疑给浩瀚的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福音。首先,实行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化是档案工作步入现代化的关键性技术手段之一,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信息化则是一项可由多部门协作、多台计算机同时操作的系统工程。这些信息由学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配合完成,同时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其次,实行网络化管理,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动态。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的利用和服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利用者可以超越时空和机构,在任一地点,任一时间用任一联网的电脑,自如地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询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教师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办公室,都能通过计算机,快速查询到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的种种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成长过程。十分有利于教师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制定好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研究计划。

7.教育教学研究及实绩考核记入教师档案办法

通过考核办法把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物化成果输入计算机,譬如在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档案中,有承担研究课或专题讲座记录,政教处安排的观摩主题班会,完成听课任务,承担教改,管理实验课题,有计划、过程记录,实施小结,撰写论文获奖或刊载,各级各类竞赛、比赛成绩等等,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档案信息输入数据库中,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就能够快速查询、浏览所有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档案了。教育教学研究档案信息化也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资源只有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充分体现档案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教育教学研究档案的利用率正在不断提高,是研究学校发展轨迹的重要参考资料,只有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才能克服传统纸质、照片本身属性所造成的保管难题,实现教育教学研究档案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信息化教育教学范文第8篇

在民办院校教育教学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扰,例如民办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和最终定为是怎样的,如何将民办院校有限的基金重点投资在信息化建设的哪一块,现在高等院校中运用的信息化技术是否适合民办院校,如何更好地提高、培养民办院校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因为和高等院校相比,民办院校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像规模不如高等院校大,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也没有重点高等院校先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取得了飞跃性的提高,信息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院校的管理效率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水平。同样民办院校也是中国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院校的兴起与发展也同样为国家输送了一批非常优秀专业型人才。民办院校在不断地发展,同样民办院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也成为大家的关注重点,民办院校正在进行积极有效的摸索。积极建立校园网,将管理系统升级为信息化处理,慢慢开始有了校园信息化的基础,但是由于民办院校自身还存在很多限制,所以在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问题也正是制约着民办院校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民办院校如何积极有效地抓住信息化教育教学所提供的良好机遇,如何加速发展民办院校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如何有效提高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机制,将成为文章所要讨论的重点,这也是教育界现在所重点关注的热点。

2民办院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在全世界来说是起步比较晚的,虽然如此,但是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较快,国家将晓远教育教学信息化设为重点项目来建设,将信息化教育教学在民办院校中积极有序地进行,例如将学校教务的管理进行信息化处理,开设网络精品教学、简历数字化图书馆等等,这些行动给民办院校的制度建设及教学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民办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民办院校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民办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民办院校对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投入太少。中国民办院校的办学特点是其他一些重点高校的分支,管理方法继承了陈旧的办法,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化管理,更没有把教育教学信息化作为发展的重点去改进。加上民办院校的大部分资金都是以自筹的形式,所以在引进高技术专业型人才方面不如公办的高等院校,这极大地制约了民办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民办院校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极度缺乏,这就会造成信息闭塞,民办院校应当为老师及后勤工作人员多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和途径。第二,民办院校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民办院校对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投入已经很少了,这就会导致现有的设备及资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陈旧的设备无论在使用率还是使用效果上都大打折扣,这严重影响着民办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展开和利用,甚至会严重影响民办学校的办学及教学质量。比如多媒体教室的投入建设,一个民办学校只有十多个,其中还有几个教室的投影仪是坏的,一个多媒体教室与普通教室没有任何区别,根本不能发挥其信息化教学的作用。还有民办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算有制作课件,课件的内容也是缺乏吸引力的,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内容基本上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声音、图像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从而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在民办院校里,虽然有设立数字化图书馆,但是共享资源较少,学生和老师对这方面的利用也极少,最终导致资源浪费。第三,忽略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民办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与国家重点大学培养的人才有所区别。民办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信息化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但是现在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上主要还是参考国家重点院校,没有自身的办校特点,虽然专业课比较全面,但是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设立就很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国家的需要。

3解决民办院校教育教学信息化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