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稻种植

水稻种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稻种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稻种植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稻; 高产;栽培技术

结合我地区气候条件特点,总结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大家交流切磋: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适应当地生长、分蘖率高、秆强不倒、抗病性强、不早衰、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中晚熟品种。选种,晒种适宜,以增强种子发芽活力;然后浸种,采用1.0∶1.1盐水漂种,清除不饱满的大半仁种子;再用清水洗净种子上的盐分,用提前晾晒好的清水加浸种药剂浸种一定时间,待水稻种子吸水量是种子重量的1/4时催芽;催芽前洗去种子表面的药液,再用温水对种子增温,使种子平均温度在25~28 ℃时装袋,温室催芽温度控制在25~28 ℃,催芽时间30~48 小时,待种子90%破胸、芽长0.8 mm时,以厚度5 cm摊平晾种,晾好的种子盖好并保持其湿度、低温炼芽。

二、苗床准备

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离住地近、有水源、能排水、好管理的平川地,营养土选用30%草炭土、60%当地无药害的优质土、10%腐熟农家肥,混合拌好备用。育苗大棚四周设排水沟,注意棚内土温。

三、培育壮苗

育苗时,把用水稻壮秧剂配制的营养土撒放在秧盘里,用平板刮匀、刮平,去除多余细土,用播种器适量播种。播种后覆0.5~0.7 cm厚营养土,用微喷浇透水,待苗床没有积水时,每40 平方米苗床用1支丁扑乳油灭草剂封闭灭草。秧苗一叶期控制温度在25~32 ℃,秧苗二叶期在25~28 ℃,秧苗三叶期在20~25 ℃开始通风炼苗,在离地面60 cm高的挡风膜上部放风控温,随时观察苗床的干湿度和棚内温度,防止秧苗青枯病、立枯病的发生,发现病情及时喷施立枯净等农药。移栽前补氮,施尿素每平方米50g,要求撒施一致,施后浇1次透水,以防尿素颗粒烧苗,然后撤去大棚膜,移栽前露天通风炼苗,秧苗喷施1次氧化乐果,以防止移栽后秧苗潜叶蝇发生。

四、插秧

秧苗移栽当天,起苗前施入磷酸二铵每平方米100 g作移栽送嫁肥,此肥不可早施防肥害。插秧株行距保持整齐一致,在旋耕整地前施入水田基肥,通过旋耕搅拌,达到全程施肥、深层施肥目的。

五、水肥管理

灌溉方法以浅水为主,同时根据水稻各个时期的生理生态要求,采取晒田、间歇灌溉和深水灌溉相结合的方法,调节和促控水稻生长发育。根据当地农业服务中心测验数据,结合水稻栽培所需的不同营养元素科学施肥,一般施优质腐熟农家肥,水田基肥施用优质复混水稻专用肥,水稻插秧后,结合水田灭草,将丁草胺、草克星等灭草剂与尿素混拌施用,在水稻抽穗前施尿素、硫酸钾作穗肥,以满足水稻幼穗生长。为保障水稻米质,在水稻齐穗后按一定比例施尿素或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

六、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抽穗前后,对水稻喷施锐劲或特富士一号、稻瘟灵等农药防治二化螟,稻瘟病等。

七、收获

水稻进入黄熟后期,达到90%的籽粒黄熟,即可进行收割。收割时捆小捆,摆“人”字架进行风干,当水稻籽粒含水量降到15%~16%时即可进行脱粒。

水稻种植范文第2篇

摘 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产量大省,在水稻种植项目中,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只有利用有效的水稻种植抗病技术,才能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优化地区水稻种植项目的基本水平。本文从水稻种植中抗病应用技术意义出发,对水稻种植中抗病应用的关键点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和防治措施进行集中的阐释,旨在为种植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水稻种植;抗病技术;关键点;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11

1 水稻种植中抗病应用的意义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种植的抗病能力和技术结构,就要实现水稻种植技术和抗病技术的有效融合。尽管如此,在技术结构运行过程中,种植效果和水稻种植技术还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需求,需要给予技术运行参数和运行系统更多的关注。要在发挥水稻技术保质增产的同时,提升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成本的同时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水稻种植中抗病应用关键点

2.1 水稻种植中抗病操作要结合实际情况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结合黑龙江省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技术结构和运行参数贴合水稻生产的实际需求,这也是保证水稻质量的基本要求。特别要注意的是,种植人员要结合实际需求选取最适宜的种子,才能保证水稻的常规化种植。在选种过程中,也要保证种子本身较为饱满[1]。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水稻种植结构和生产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种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病害进行优化配置。另外,要在种子种植之前,要利用有效的药物进行集中泡种,提升种子的抗性,确保整体种植过程中,水稻生长态势符合需求。并且利用晒种操作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的透水性和透气性,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保证幼苗健壮的同时,提高种子的防病能力,晒种时间一般控制在9:00―16:00,晒种天数控制在2~3d之间。

2.2 水稻种植中抗病操作要提高技术结构

水稻抗病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要保证育种途径和抗病技术贴合实际需求,切实维护水稻生长所需的条件,并利用精细化管理措施提高水稻的病害防御能力。目前,较为有效的水稻种植方式就是杂交,能保证增产增值的同时,提高水稻防病虫害的能力。而补浇“断奶”水也能有效提高秧苗的忍耐力,若是揭膜水不充足,要保证及时补浇“断奶”水。

3 水稻种植中主要应对的病虫害和防治措施

对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项目来说,稻瘟病是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真菌病害,也成为吊头瘟或者是火瘟,若是水稻出现这种病害,甚至会出现20%~30%的减产。在应对稻瘟病时,要保证对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时期施加不同的药物,确保苗瘟、叶瘟以及谷粒瘟等都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穗颈瘟出现在水稻抽穗期,会在穗颈上产生许多褐色的小点,然后逐渐扩散。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阴雨天气和光照不足,会产生病原孢子。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保证在水稻育苗阶段进行有效防治,利用20%的三环唑1000倍浸种1~2d。另外,要保证栽培技术和旱地育苗符合实际需求。在治疗过程中,要利用20%的三环唑粉剂100g左右制成喷雾,集中喷洒,需要种植人员给予病害必要关注。

除此之外,要针对立枯病进行集中处理,立枯病主要是由于生长环境以及温差、光照等因素不理想导致的,也是真菌性病害。需要种植人员要在播种前做好种子和床土的消毒工作,并且集中控制苗床的实际温度和湿度。而在水稻发生立枯病后,要利用立枯克星和海藻酸碘喷剂进行集中喷洒,以保证立枯病得到有效防治。针对青枯病,要在水稻发病期利用灌水上床的操作,确保水稻叶片展开后能将水集中排出,并配合瑞苗青水剂,喷洒范围约1mL/m2。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病害技术的实效性,就要进一步优化田间管理的管理措施,在加大通风力度的同时,确保水分充足且不会出现湿度过大的问题。病害防护工作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要素,管理人员要进行认真的实地调查之后利用酸碱度为4.0的酸水进行有效喷洒,保证及时追肥和叶面追肥操作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黑龙江省是主要的水稻产出省份,在水稻种植项目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要从抗病害技术的应用效果和价值出发,建构完整的水稻种植技术。只有提高防治手段和管控效果,才能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均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进一步优化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的良性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水稻种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区 有机水稻 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345-01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米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餐桌饮食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是重要的主食,食品安全问题很是重要。在山区种植有机水稻,应保证种植技术的规范性,强调对种植基地选择、水稻品种、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等的规范性,在环保的基础上实现对有机水稻的培育,可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进而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1、科学选择水稻品种

为了让提高有机水稻的成活率与生长质量,应科学选择水稻品种,根据山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要选择抗逆性强、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应更好的应对山区恶劣的地势条件。一旦确定水稻品种后,应对种子进行合理的筛选,将干瘪、不饱满、存在病虫害威胁的以及杂志的种子去除,选择纯度较高的品种,以确保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2、合理选择种植基地

在山区种植有机水稻,应尽量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区域,其必须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的标准,同时在水资源方面也具有高度的要求,水稻生长与发育会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应选择水资源充沛、土壤肥沃度高的地界,若缺乏水源,种植户应修建给排水系统,当出现旱涝情况时可良好的应对。同时,禁止选择靠近工厂的区域,附近区域的空气质量不高,污染系数高,水资源、空气以及土壤等都会受到污染威胁,科学选择种植基地非常关键。

3、确定合理的种植时间

有机水稻的种植,应做到适时种植,种植时的平均气温应控制在13.0℃左右,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种植,种植时不存在冻土现象,不会因为地温低而威胁种子的出芽率。播种前,要对苗床进行翻耕3次左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晒床与冻融的操作,旨在达到对土壤杀菌效果,施入农家肥2500kg/亩,农家肥可选择动物的粪便经过腐熟后的肥料,床土的厚度应控制在20cm,并利用耙子耙入2.8cm左右的土壤,摇匀。若处于旱作条件下,应为苗床提供足够的水资源,满足稻苗对水资源的需求[1],对苗床、苗土要保证浇透、浇足,然后将床内的水排出、晾干,能够防止营养土过干的情况,将床内水排出、晾干后应及时进行播种。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保证水稻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其与水稻品种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保证足够的种植空间与密度,能获取足够的光照与水稻呼吸空间,加大光合作用的开展力度,实现对土地的高效利用,严格控制单位面积内所种植水稻的株数、穗数等,是实现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控制好水稻种植的的行间距与株间距,根据山区土壤肥沃度、水分等条件来对种植密度予以调节,通常情况株间距要保持在0.12x0.28m为适中。

5、强化水肥管理

在施肥方面,有机水稻与普通水稻不同,应施入足量的生物肥与有机肥,以非化学类肥料为主,以达到绿色、无公害种植的目的。插秧前施入足量的基肥,可将有机肥与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基肥施入田间,对平地进行旋耕,田面的高低应控制在2.6cm以内。插秧完毕后,还要施入一定的有机肥,旨在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同时,在水稻秧苗处于分蘖期、促花期等阶段时,应及时进行追肥作业,在下午4点后要喷施新宝佳,若在5h内发生降雨的情况,还需重新进行喷施。

在水资源供给方面,为了保证水稻生长发育的质量与速度,应保证科学合理的进行灌溉,有利于水稻苗的齐全,通过灌溉能够达到控制杂草生长的目的,也能够实现对肥效的有效调节。有机水稻的种植,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高,必须保证水资源的清洁度,做到“一排一罐”[2]。种植户应合理控制水层的高度,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避免出现被淹或脱水的现象。水稻处于返青阶段时,应将水层控制在3cm左右,在水稻生长到分蘖期时,要排水晒田,控制蘖的生长,直至稻田出现裂纹即可。

6、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病虫害问题是有机水稻必不可少的话题,应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常见的水稻病虫害问题进行及时的防治。常见的水稻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病害可利用石硫剂与波尔多液、木醋液予以防治[3]。虫害可以选择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亦或是采用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做到病虫害防治的无污染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山区地域条件的限制,大型机械设备是无法来辅助种植的,要通过人工以及小型机械的方式,其种植速度可能会相对放缓,但是,运用人工的方式能提升种植的规范性与谨慎性,能更深度的实施有机水稻的种植,科学选择水稻品种、种植基地与种植时间,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等,以提高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实现有机水稻种植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 叶英明.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5,09:22-23.

水稻种植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赤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

1.水稻赤枯病

1.1发病症状

该病属于生理性病害,又称铁锈病、坐蔸病等。主要是由于缺钾、缺磷或者遇到有毒物质引起。(1)缺钾引起的赤枯病一般发生在分蘖(发蔸)末期,病株矮小,发蔸少,叶片上产生红褐色、暗红色的斑点或者条形斑,严重时叶片呈赤褐色,枯死。根呈黄褐色,白根少。(2)缺磷引起的赤枯病多发生于栽秧后15~20天,从下部叶片叶尖开始产生褐色小斑,叶片逐渐黄褐干枯,一般能自行恢复正常。根呈黄褐色,有部分黑根和烂根,白根少。(3)中毒型的赤枯病主要发生在长期浸水、泥层深、土壤通透性差的水田中,多是因施用了未腐熟作物秸秆在稻田中,产生硫化氢、沼气等有毒物质引发。造成秧苗返青迟缓,株型矮小,发蔸少,叶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根变黑或深褐色,白根少。

1.2发病特点

缺钾型赤枯病主要发生在含钾少或易流失的田块,如砂土田、漏水田及红壤田发病较重。施用氮肥过多的田块,易发生稻株吸氮过量缺磷;水稻分蘖期遇低温时间长,影响对磷钾肥的吸收,会加重发病。

1.3防治方法

改良土壤,加深耕作层,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早施磷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钾钙肥、过磷酸钙等,不能偏施重施氮肥,否则发病加重。施用的有机肥一定要腐熟,且要施均匀。如果用绿肥做基肥,不能过量,耕翻不能过迟;要及时耕田,浅水勤灌,增加土壤透气性。发病稻田要立即排水,撒施石灰或草木灰,轻度搁田。也可喷施含磷钾等元素的叶面肥来防治因缺素引起的病状。

2.稻瘟病

2.1发病症状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叩颈瘟等。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在水稻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生,具有危害时间长,侵染部位多和症状多样等特点。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穗颈瘟和稻粒瘟等,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表现为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或在叶片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

2.2发病特点

该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稻梨孢。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病原菌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形成中心病株,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2.3防治方法

采取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选用抗病良种为中心,农业栽培技术为基础,药剂防止为辅助的综合防治策略。(1)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消灭越冬菌源,秧田期以前彻底处理完病稻草,更不能用陈稻草作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施足基肥,巧施追肥,看苗施肥。灌水应做到浅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后期浅水扬花、灌浆。(2)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取出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稻瘟净乳油等1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进行杀菌处理。②在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200g,或40%稻瘟灵(又称富士1号)乳剂150~200g,或50%异稻瘟净乳200~3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200g等药剂,对水30~45kg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治1次。

3.水稻纹枯病

3.1发病症状

水稻纹枯病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水稻花秆、水稻花脚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鞘,叶片其次,严重时穗部也发病。发病初期叶鞘接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状小斑点,后扩大呈椭圆形,似云纹状,多个病斑融合成大斑纹。

3.2发病特点

该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瓜亡革菌。病原菌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春耕灌水时,越冬菌核与浮屑、浪渣混杂漂浮在水面上,黏附在稻株上进行侵染,形成病斑。病斑上的病菌通过接触侵染邻近稻株而在稻丛间蔓延。病部形成的菌核落入田中随水漂浮,进行再侵染。抽穗前病部新生菌丝以横向蔓延为住,抽穗后主要沿稻秆表面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侵染,孕穗至抽穗期侵染最快,抽穗至乳熟期单株病害向上蔓延最快。病原菌侵染和菌核生长适温28~32℃,气温上升到28~32℃且连续几天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在100%,就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和流行。重化肥、轻有机肥,偏氮少磷钾的施肥,会促使水稻生长繁茂、组织柔软、封行早、田间郁闭性好,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也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3.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春耕灌水时,捞去浪渣带出浮沫,在田外烧毁或深埋,避免病区病草还田;施足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禾苗期猛发、后期徒长和贪青倒伏;分蘖期浅灌,孕穗后实行干干湿湿的灌水原则。(2)药剂防治:①对历年发病的田块,在水稻栽后10~15天,每亩用20%稻脚青4kg 拌细土40kg,均匀撒入稻田进行杀菌。②发病初期,每亩可选用5%井冈霉素100mL,或20%担菌灵乳剂130~150mL,或用75%担菌灵可湿性粉剂75g 等药剂,对水30~45kg进行防治。防治时把药液喷雾在叶鞘等病害部位,效果最佳。每隔7~10天防治1次,防治2~3次。

4.稻曲病

4.1发病症状

该病属于真菌病害,俗称黑穗病、稻绿黑穗病、稻谷花病、稻青粉病。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破坏病粒内部组织,后菌丝块逐渐增大,先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的孢子座,后包裹颖壳,近球形,常大于正常谷粒3~4倍,同时色泽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其后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粉末状的厚壁孢子。轻则1个穗子中出现1~5粒病粒,重则多达数十粒,病穗率可高达10%以上。

4.2发病特点

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其次也可在被害谷粒内或健谷颖壳上越冬。次年7~8月份,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

4.3防治方法

水稻种植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发展、农村和谐、农民富裕为目标,逐步构建多层次保障,多渠道支持的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和农业保险框架。

二、基本原则

水稻种植保险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分步实施、协同推进”的原则。

政府推动是指各级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调控手段,积极宣传、推动和落实水稻种植保险业务的发展,保护水稻种植户的积极性,促进水稻生产。

市场运作是指水稻种植保险以市场化经营为依托,在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积极性的同时,重视经营风险并制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办法和措施。

分步实施是指先试点后全面推广,将符合条件的水稻种植全部纳入保险范围。

协同推进是指水稻种植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要同其他惠农政策和农业信贷政策有机结合、协同推进,以促进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年,在广大种植户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力争全县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面积达到水稻种植总面积的60%以上。

四、保险内容

(一)保险方式:由乡镇或村委会作为投保人,按年度统一投保,并办理相关手续。

(二)保险标的

经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合格品种,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种植场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生长正常。

(三)保险期限:自水稻秧苗在田间移栽成活返青后开始(直接稻从种植齐苗后开始),至水稻收获收割时止。

(四)保险责任: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和旱灾对保险水稻直接造成损失,损失率达到30%(含)以上时,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五)保险金额与保险费率

保险金额:以亩为投保计量单位,保险金额为每亩保险金额与保险水稻面积的乘积。每亩保险金额200元。

保险费率:6%即:每亩保险费12元

(六)赔偿标准与赔偿处理

1、保险水稻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水稻不同生长期的最高赔偿标准、损失率及受损面积计算赔偿:

赔偿金额=不同生长期的最高赔偿标准×损失率×受损面积

损失率=单位面积植株损失数量/单位面积平均植株数量

2、保险合同载明的保险水稻种植面积小于其实际种植面积时,保险公司按合同载明的保险水稻种植面积与实际种植面积的比例计算赔偿;保险合同载明的保险水稻种植面积大于其实际种植面积时,保险

水稻种植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大国;经济来源;赖以生存;消耗需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23

水稻是我国3大主要粮食之一,水稻种植对于地域要求很高。我国的土地虽然辽阔,却有着明显的地理差别,这其中阳光、气候及河流灌溉等方面的不同,阻碍了水稻的种植。因此,在水稻品种的研发上,科技人员经过了反复的试验与探索,分别研制出了适应南北气候的水稻品种及种植技术。

1 适合水稻种植条件

我国目前的水稻种植还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水稻与其它农作物不同,它对于湿度与水的要求很高。基于这些外在因素,水稻种植一直都是以整体区域化与面积化来种植的。根据水稻自身生长的条件发现,水稻适合在地势平坦、温度适宜、水分充足、土壤环境良好的区域生长。平坦的地势可以满足它对于水源灌溉的需求,实验证明,这样条件下的水稻产量会远远超过其它没有地域优势所种植出来的水稻。如果想要种植水稻,就需要科学化地为水稻种植打造出这样的有利条件,更好地掌握水稻的各种习性,科学、合理地为水稻创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

2 水稻种植技术

根据水稻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要采用不同的技术。在观察水稻各个组织器官生长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水稻叶脉的现实生长环境,采取适合水稻叶龄的种植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种新技术的栽培理论。源于水稻最重要的生长时间――生育期, 所以,在这阶段就要启动相应的高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尤为适合现在这个时期的水稻生长过程,也为以后的高产水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 精选水稻品种

由于水稻是人们生存的主要食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崛起,在水稻品种的开发上,研究出了很多杂交水稻种子。可源于水稻种植的特殊要求,要想达到较好的种植效果,就得根据当地的气温、土壤研究出适合当地的水稻品种。由于水稻品种繁多,而且每个品种都有不同的习性。因此,在挑选水稻品种的时候,就要客观地考虑到地域与品种之间的适合度,还要挑选高产力度强、抗病虫害性能高的优质品种,以确保达到增产增收的双赢目的。

2.2 种子前期技术处理

严格筛选出合格的水稻品种,淘汰掉因颗粒不饱满,发芽率差及一些混在种子里的杂物,这样就会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也可以确保在插秧后稻苗的成活率。在天气适合的情况下,把筛选好的种子进行晾晒,这样可以加速种子在播种后对水分的吸收,也能达到快速l芽的效果。播种之前对于种子及农药之间的搅拌配比,也就是说把种子与农药混合搅拌均匀,防止种子或是土壤里存在的寄生虫对种子进行破坏,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2.3 施肥的重要性

肥料的充足与否,是水稻生长期重要的环节之一。适当的营养肥力会让水稻健康、迅速的生长。利用科学配比,测土、测水的方法,把水稻所需要的肥料按时按量地追入其中,用以保证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会由于脱肥而产生不良后果。过量施肥不但会增加种植成本,也会导致水稻长势过于旺盛,从而无法扬花抽穗,最终造成减产。要增加有机肥的利用,更要改变氮肥使用量越多,水稻产量就越高的观念,适时采用现代控肥技术,既节约成本,又可以获得生产效益。

3 科学化田间管理

水稻在幼苗期,植株对于耐旱性及耐涝性的能力都十分的弱,对于水分的要求很低,这时稻田里的水只要有60%就足够了。所以,秧苗在这个阶段就要适当地控制水量。拔节期的水稻,恰恰就需要大量的水分灌溉。这个时期的水稻,由于植株生长速度的加快,对于水分的要求开始加大,要开始适当的灌溉,确保稻田水分充足。随着秧苗大喇叭口期的到来,其需要的水分更是不断上升,如果这时出现干旱或是水分供给不足,就会导致稻花枯萎凋谢,水稻颗粒干瘪。抽穗期的水稻对于水分的要求达到了顶峰,这个阶段一定要保证水分充足,以免造成脱水现象的发生,造成水稻减产。

4 结语

在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科技人员研发出一代又一代的水稻优良品种,促使水稻产量逐年上升,在产量与质量上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而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探索及更新,更是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水稻种植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南方;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国的南方气候湿润,为水稻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再加上种植技术的提高,导致水稻的种植面积也在扩大。同时,南方的气候湿热,也导致水稻种植面临着很多病虫害的影响,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下面,本文从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等两方面对南方的水稻种植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南方水稻的种植技术

(一)选择品种

品种选择是水稻种植的首要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南方水稻种植在选择品种时,需要从如下几方面考虑:第一,综合考虑南方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除了要关注水稻品种的抗寒性、抗盐碱性以及抗病性等特点之外,还要注意品种本身的质量,例如,颗粒要饱满等。在选择品种之后,为了增强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还要选择对应的农药进行搅拌。第二,在合适的天气内进行晒种,增强种子表面的透气性和吸水能力。第三,对种子予以消毒处理,具体方法为:采用浓度为1%的生石灰水,澄清后去除杂质,用上层的清液来浸泡种子,这样既可以杀菌消毒,又可以培育出强壮的秧苗。

(二)平整土地

在播撒水稻种子之前,平整土地是必不可少的,在原有的土地上,需要翻出新的稻田土壤,保持其松软性。粗耕、细耕和盖平是平整土地的主要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这一工作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作业。

(三)播撒种子

目前,南方很多地区的水稻种植已经实现了插秧机播种。对于种植规模比较小,或者受到地形限制的地区,则可以选择人工播种的方式。在播撒种子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播撒量,并对植株的密度进行科学安排。这样既可以增加水稻的有机物,又可以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为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四)科学管理

种子播撒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晒田,具体操作为:将田里的水晒干,间隔4天左右,然后向田里重新灌水,并维持2~3天,这样才算真正完成晒田。如果水稻已经抽穗,需要尽量保持水土湿润,以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预防出现脱水等问题,为保证水稻的产量提供支持。

(五)施肥管理

水稻种植的施肥管理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施基肥。每667m2中,可以采用适量农家肥,加4kg平安福菌肥,10kg磷酸二铵,6kg硫酸钾和3kg尿素,将其搅拌均匀后,施放在10cm左右的土层中。第二,施蘖肥。在水稻缓苗之后,根据每667m2施25kg硫酸锌、10kg硫酸铵、7.5kg硫酸钾和7.5kg尿素的原则进行施肥。第三,调控肥。如果水稻的生长态势不足,出现叶片发黄和缺肥等现象,就应该追加施肥,此时施肥的标准为每667m2施1kg尿素。第四,孕穗肥。在这一阶段,水稻对肥料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其施肥量是整个生长期所需肥料的50%。同时,孕穗期也是水稻生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会对水稻的产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可以按照每667m27.5kg硫酸铵的标准进行施肥。

(六)灌溉管理

完成育秧工作之后,水稻的种植密度会相对较小。秧苗性喜温,不适合在水涝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在这一时期并不需要进行灌溉。随后,水稻的生长会进入旺盛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会增加,所以要给予适当的灌溉。大喇叭日之后,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量会不断增长,为了确保水稻的生长有足够的水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灌溉。水稻的抽穗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最大,所以应该重点做好这一阶段的灌溉管理工作。

(七)除草管理

杂草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旱育秧田,可以采用扑草净、丁草胺和杀草丹等药物。对于杂草科或者阔叶类莎草科等类杂草,可以采用快灭灵或者哈利等除草剂。要清除多年生长的莎草科杂草,则可以选用浓度为46%的沙阔丹水剂。要清除稗草等类的杂草,可用磺酰脲等类的除草剂和杀稗草等的复合剂。

二、南方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南方水稻种植的病虫害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立枯病、稻飞虱、稻瘟病等,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立枯病。这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高发期为秧苗期。环境温度过低是诱发该病的主要诱导因素。在南方,秧苗比较容易受到韩流的影响,所以对细菌的抵抗力较弱,立枯病的发病风险较高。该病发生后,秧苗会出现腐烂的现象,叶心枯黄。随着病情的发展,叶心会逐渐变为黄褐色,导致秧苗枯萎。

第二,稻飞虱。该病主要发生于水稻的中前期,一般会与立枯病同时发生。该病会持续较长的时间,而且造成的危害较大。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常见的稻飞虱类型,会导致水稻干枯,根部变黑,稻叶变黄。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水稻倒伏,引发水稻减产。

(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要防治水稻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病虫害,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不能一味的滥用药物,而是应该以物理治疗为主。目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植防治,二是物理防治。

第一N,种植防治。在种植水稻时,需要对种植的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要根据南方的气候特征和地理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的水稻品种,增强水稻的抗病性,为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种,物理防治。水和温度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的元素,对这两个因素做好相关的物理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具体防治措施如下:其一,对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很多病虫害都只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发生。所以,要有效防治病虫害,就需要在水稻的种植中,要把握其发生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病虫害度水稻的影响。其二,对温度进行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兴斌,李延建. 达川区水稻常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16,32(11):81-82.

[2]刘某承,白艳莹,曹智,等. 稻田病虫害生态防控模式及其在西南地区的应用[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5(06):734-738.

[3]高福山.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控措施[J]. 中国农业信息,2016,32(01):49+51.

[4]梁卫东. 寒地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6,20(16):71-72.

[5]江峻峰. 南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1):187+189.

水稻种植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稻种植模式;氮磷流失;特征

氮、磷流失所造成的农业污染日益严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施用农业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或是畜禽、水产业的常规污染以及农作物秸秆大量的堆积污染等。农业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近几年的重点研究对象。怎样采用科学农业管理才能真正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使其得到充分的改善?这是我国当今农业所要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农业氮、磷污染的原因

水稻是我国粮食作物中最为主要的一种农业产物,水稻对氮的利用率一般在15.0%~45.5%左右,而对磷的利用率也只有在13%~24%之间。这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氮、磷化肥进入到稻田后,只有少部分被水稻所吸收,要么就是贮存在土壤中,而最大的一部分是通过地表径流、气态蒸发、淋溶等途径进行流失,使氮、磷扩散到水源以及大气环境中去,进而造成温室效应或是农业地表面水富营养化,是地下水源遭受到硝酸盐污染等。为控制农业管理方式对环境造成的这种高负荷环境影响,应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技术,并迎合农业发展需求,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并针对不同水稻进行不同模式的施肥减少氮、磷化肥的流失,充分发展农业的生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农业也相继推出,例如,现代农业中非常实用的种、养结合型农业、绿色农业还有得到广泛应用的有机农业等。这些新型农业的发展可有效的控制农业环境的污染,发展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并使有机农业与绿色农业得到大力的推广与使用。还有很多专家还在进行有机与绿色农业的研究并将这两种模式与常规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在研究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农业环境的控制。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不同环境氮磷流失的特征

本文中根据在不同地方进行不同的水稻种植模式,分析氮、磷流失的特征,分析结果如下:

田面水中氮、磷流失的特征

在田面上种植水稻,并应用三种不同种植模式,分别是常规种植、绿色蛙稻种植以及有机种植三种。据专家实验所得的结果是:田面上水总氮的浓度:常规大于绿色蛙稻大于有机,这说明在田面中水稻种植模式里,在有机种植水稻模式下,氮的流失量相对较少;水总磷的浓度:常规大于有机大于绿色蛙稻,这说明在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下,磷的流失量比较少。

径流水中氮、磷流失的特征

在径流中种植水稻,并应用三种不同种植模式:径流水总氮的浓度:常规大于有机大于绿色蛙稻,这说明径流中绿色蛙稻种植水稻模式下,氮的流失量相对较少;水总磷的浓度:常规大于有机大于绿色蛙稻,这说明在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下,磷的流失量比较少。

渗漏水中氮、磷流失的特征

在渗漏水中种植水稻,并应用三种不同种植模式:渗漏水中总氮的浓度:常规大于绿色蛙稻大于有机,这说明渗漏水中有机水稻种植水稻模式下,氮的流失量相对较少;水总磷的浓度:常规大于有机大于绿色蛙稻,这说明在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下,磷的流失量比较少。

总而言之,常规的水稻种植模式因很少采用秸秆还田或是很少施用有机稻肥等对策,导致种植水稻的土壤养分指标受化肥影响的力度比较大。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一般使用的化肥为部分化肥或是有机肥料,采用这种种植方式不需要使用除草剂或是造成农业危的农药。所以使用绿色蛙稻种植模式不仅可以加强水稻的品质,还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保证水稻的产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而上述所说的有机种植模式与绿色蛙稻种植模式其实两者有很多相同之处,有机种植模式与绿色蛙稻种植模式都是通过国家认证的,并且这两种模式都是严格执行农业的标准。有时种植模式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并降低土壤得容重,有效的使土壤得状态得到良好的改善。同时,进过秸秆还田等对策,可以使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相对加强。所以有机种植模式会对水稻的土壤养分情况进行一定的缓冲、调控以及改善。比较这三种水稻种植模式,还是有机种植模式的要求以及保护水稻方面更优,因此有机种植模式下的水稻产品往往质量最好,农业经济效益最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控制污染的同时,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才会使农业种植得以可持续发展,在加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了对环境的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在未来的农业管理中会出现更多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使我国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玉波,沙之敏,赵峥,陆欣欣,张金秀,赵琦,曹林奎.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12).

[2]付伟章.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面源污染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3.

[3]田太强.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