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938(2016)03-0061-02

引言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生产的基础,能方便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同时也是提高制造业中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的重要技术之一。数控技术实训是现代职业技术院校实训教学课程安排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数控技术实训的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确保毕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学院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将数控技术实训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就要努力寻找一条更适合中心当前发展形势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深化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指导实训,手脑并用,科研成果与实训内容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1学院数控技术实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普通实训课安排周期短

学生普通金工实训课一般都安排在基础专业课之后,数控实训课一般都要安排在专业课和金工实训课之后进行。这样学生先在基础理论上有所认识,有所掌握,进行金工实训时就有很强的针对性,避免实训过程中的盲目性。目前中心安排的普通实训课周数远不及数控技术实训课程安排的多,没能突显普通实训课锻炼基本功的用途。

1.2数控技术实训课实训内容不丰富

数控技术是工科类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训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通过实验、实训的方式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实训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控技术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控制等多学科交叉型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控技术的更新速度也很快,而数控技术的掌握又需很强的实训性,这就给实训内容带来很大的困难,先进的、前沿的,深入的教学内容没有办法实现,大大制约了数控技术实训课程的发展。

2数控实训采取开放式教学手段

2.1多媒体与网络技术

目前中心也在积极探讨制作重点突出文字精练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制作要小巧、方便、简捷,例如数控机床的自动换刀、自动装夹、对刀操作等内容,应用flas代替繁琐的文字叙述,也可以设计制作交互式课件,方便学生在实训中实现人机交互,形象生动模拟机床的加工状态,学生深深体会到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受自主控制的感觉。

2.2软件仿真技术

数控加工的仿真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在学生的实验课中都已多次涉及,在踏入实训中心进行真机床数控技术实训训练之前,还是很有必要进行仿真技术的应用学习。

2.3实际操作训练

学院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视工科实际操作训练的环节,数控技术实训最终还要靠实际机床操作来完成。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实际的教学计划安排实训,对于跨专业选修和社会化培训学员,我们在实际操作训练中采取事先应用我们的网络资源构建实习的虚拟机床做好加工前的所有准备。

3开放式数控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结果

开放式数控技术实训课程的试运行选择了机械工程学院数控专业学生,让学生选择数控实训的内容正好与岗位需要相关,在实训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能力来满足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很好的结合实际需要,不但能有目的的学习,而且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训时间安排比较人性化,学生提前来预约好实训时间,实训内容以及选择实习指导老师等相关事宜,利用校园互联网中心网页上相关内容,学生先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功课,最后按预约时间内在指定数控机床上完成自己的加工任务。

4发展数控技术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

4.1强化管理,统筹学院教务处、各系部和中心各职能部门发挥各自的作用

数控实习实施的具体计划由各系各专业教研室负责,这样可能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协调的过程,必须梳理好各院系各专业教研室与中心的关系,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把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建设作用,让数控专业理论更扎实,促使实训质量不断提高。

4.2“因企制宜",加大引企共建实训中心的力度

学院引进技术服务型企业进驻,共建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设备、资质、技术指导力量以及相对稳定的产品,利用真实的零件加工和加工环境来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崇尚技术的理念。

4.3大力推行产品式数控实习教学新举措

实训中心就是以提高技能,提高工程实训能力为宗旨的教学单位,所属教学设备都是实际生产型。提高这些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设备的价值,就是要做到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创造出最多的劳动产品。让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让消耗型的数控实习变成生产型的产品加工,这样能解决数控实习成本高纯消耗的问题,又从一线零件加工中学到很多工程实训方面的知识,可能还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价值。

4.4投身科研,在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

现在工程中心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提高科研能力,推行科研强化师资战略。让学生参与进各个科研课题中,从研究的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专业知识的融合,也可以动手参与加工,理解专业知识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从实训出发检验了老师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交流互补,相互学习,这就是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实训能力最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刘京秋.金工实习的管理模式研究[J].科学教育,2008,14(6):1-3.

[2]方喜峰,张胜文.数控技术应用实训方案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2005,24(6).

[3]魏保立.数控技术课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训[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4).

[4]刘春生.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设计实施的依据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型,即“:获取信息-计划-决策-执行-监控-评估”,,在学习情境中具体工作任务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工作过程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与周围人互动,承担控制和检查任务,讨论交流,通过学习研究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评估,从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能力,自主能力,语言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教学中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模型,以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实际教学设计“预习相关知识-引入任务-分析任务-相关知识教学-任务计划-任务实施-评价展示-总结深化-知识拓展”为教学基本模式。改变过去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在工作任务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用到什么知识,学什么知识,学习积极性提高,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扎实,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学时用不上,用时想不起”的现象,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预习相关知识-引入任务-分析任务-相关知识教学-任务计划-任务实施-评价展示-总结深化-知识拓展”的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引导和陪伴,学生通过相关知识预习获取任务完成所需信息,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任务引入了解工作任务,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引导了解相关知识,进而通过小组研究讨论得出计划并实施,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经常关注和指导学生,学生互相交流合作,任务完成后展示成果,互相比较评估,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增强,职业行动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2灵活运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实施的教学方法称为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很多,灵活恰当运用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教学效果.以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为例,阐述几种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和应用。

2.1实地调查法

根据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学习情境要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工作过程,如学习情境“轴类零件零件的数控加工”教学中,首先学生在学校分组研究制定任务完成计划,如零件工艺分析,材料毛胚选择,加工工艺编制,编制程序等,然后教师带学生深入相关企业,对工作任务的相关环节在企业中的情况进行调研,学生回到学校后每小组派代表介绍调研成果,根据成果对原来的计划进行优化完善,得出最佳实施计划。

2.2小组拼图法

对于涉及专业知识点比较多的工作任务,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研究一项专业知识,通过研究每个成员掌握了该项知识,每个成员都是这部分专知识的专家,然后各小组成员重新组合,成立新小组,新小组每位成员分别来自原来的各小组,新小组任务是掌握所有专业知识,新小组每位成员在原来小组中已经掌握了一项专业知识,是这部分知识的专家,新小组每位成员负责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会小组其他成员,新小组成员互相教授,讨论,最后所有成员达到掌握各项专业知识的目的。

2.3角色扮演法

在数控技术专业“数控加工”课程教学中,模拟企业收到订单到订单完成的各个环节,学生分组扮演工作环节中的各个角色,如客户,企业负责人,工艺技术员,车间组长及工人等,分别扮演接受设备订单后,企业负责人安排生产计划,编程及工艺员编制工艺和程序,车间组长分配工序,最后工人进行加工等各个角色,角色间可以进行互换,需要准备很多角色卡和观察卡片,将各角色特点和任务进行说明,不扮演角色的学生拿观察卡,根据观察卡中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对扮演角色学生提问题,进而找出不足,完善角色任务。应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企业工作情况,学生积极性高,职业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有利于学生就业后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3教师任务的转变与合作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013-01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部分学生能够提前走向岗位,半工半读,顶岗实习。这不但解决了贫困学生的经济,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另外,也减少了企业用人的支出,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毕业去向都很乐观,这也给学校的招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并且教师从中也学到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工学结合教学使学校、教师、企业、学生都受益,这种教学模式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

1 数控专业工学结合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很快,尤其是数控专业,企业大量需要能上岗操作的技术型人才。可是传统的教学不能培养出毕业后就能上岗操作的技术型人才,应届毕业生进入工厂大都需要半年乃至一年的实际工作适应期;另外,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的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很多工厂拒绝接受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毕业生的分配情况看,在数控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的毕业生人才,近几届的毕业生多数均被企业认可,有些毕业生刚到企业上岗就被送出去继续深造其他的相关专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不仅相中了学生的技术水平,更相中了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及他们所具有的潜力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1.1 工学结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

工学结合,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机会进行生产一线和具体工作任务的实际操练,把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再学习寻找解答,得以提高,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种学习模式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学习和就业的自信心,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1.2 工学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多数学生不仅学习态度不端正,惰性思维比较强。但在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以上情况大大改观。学生的主动学习代替了被动学习,具有了实践操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做事情能力。通过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学生协作能力。另外,工厂的安全教育和工人师傅热情虚心的指导,更能让学生们踏踏实实的去学去做,培养了学生生存和发展能力。总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吃苦耐劳精神、专业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成为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2 数控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2.1 根据本校实际,开展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我校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具体过程如下:

教师讲解,学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作业形式加强学生知识的吸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通过人员调整,帮教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布置零件的工作任务及加工的重点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各个小组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自主探究或协作来解决问题;对零件加工方法和加工路线的合理性,尺寸精度的掌控,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切削刀具的选择和运用等任务进行反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2.2 构建校内实训教学

2.2.1 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分配实习各工种时间。

我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以车、铣、钳为代表的基础加工工艺,实行一班一周制。实习前教师制定集中性实训安排表,包括安全教育、课前讲解、分组操作、工件检验、课后点评等。学生选择工种,教师布置内容,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级别由简单慢慢地加深。整个实习持续一个学年,这种安排保证了整个实习的连续性,教师的教学安排不会受到影响,同时学生的实习又具有长效性,教师和实训场所的教学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2.2 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

开展“定向”班。我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多家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协商, 开设了定向培养班,通过学校负责提供场地、开展教学,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对我校数控加工专业学生,施行定向式培养,让学生有针对有目的进行学习,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并能够马上进行生产加工;开展“订单”班学校利用现有设备,提供场地、设备和管理,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产品加工进行加工,我校于2012 年与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1000 个减速器通气塞和300 个汽车焊接夹具附件机械零件的加工订单,以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为依托,以上述零件为对象,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型实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让学生做到“做中学,学中做”,真正的做到工学结合。

2.3 校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我校数控专业与多家企业密切联系, 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实训基地,让学生进公司进行专业实习和工作实践,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我校定期安排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到双海模据公司、志清公司等参与生产实训,对外承接机械加工业务,对内进行实训教学,真正形成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新局面。此外, 我校与金辉模具有限公司成功开展校企合作,每年选拔了50 多名技术过硬的学生组建金辉班,学生在校第一年学习的基础技能;第二学年学习专业技能,第三年直接上岗就业,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于此同时,我校发挥本土区域优势,与宁海多家本土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成立“顶岗实习班”,让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生产作业,使学生迈出校门即可就业上岗。

3 结 论

我校从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生产性实训三个层次构建和实施了工学结合模式, 实践证明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和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教学体系, 已成为我校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合理分担教育投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能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邱义臻,熊焰.产学合作模式下模具专业实践教改的探索[J]. 模具工业2011,(37).

[2] 王捷,杨永明.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简介:吴刚(1978-),男,湖北汉川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陈从平(1976-),男,湖北荆州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96-02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数控机床的水平标志着本国的制造业水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数控机床的理论基础,“数控技术”课程早就是各大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机械行业数控机床的普及,对数控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但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多于实践知识,且在工作中难于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普通高校,我们有必要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上出发,改进“数控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和方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对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

与其他机械类课程不同,“数控技术”课程有着如下三个典型的特点:

首先,数控技术是集机械制造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检测与监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型科学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宽,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

第二,数控技术在最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在数控技术领域被刷新。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数控技术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需要授课教师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并融合到自己的授课环节中。

第三,“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数控技术”教学中的大多数环节,从机床结构、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到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等,都应该有相应的实践环节来支撑,才能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对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有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二、“数控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针对上述“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应该从教学思路、教材师资队伍、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设计能全面发展学生知识、能力及专业素质的培养方案,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1.教学思路上的改革

“数控技术”课程中应包含完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在课程设置时就应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CADCAM技术,在授课时可以适当向数控技术方向倾斜,讲授数控技术中的部分基础知识。在“数控技术”课程的理论授课环节中,因学生已有一定基础,教师可花较少的课程时间讲授理论学习,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课程实践中,从而突出“实际、实践和实用”的原则。在教学内容上,目前数控机床均已采用自动编程技术,学生对手工编程原理及技术有所了解即可;对于相对偏深的数控原理、数控机床控制电路等理论内容,学生的兴趣不大,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很少接触,可以进行淡化处理;而对于学生今后更有可能接触的知识,如车削、铣削各种常见零件的加工特点和加工工艺等,则应当结合实际操作来重点组织教学和进行实践。

图1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及内容

2.教材和师资队伍的改革

目前通用的《数控技术》教材,主要以介绍机床结构、数控原理、控制原理、数控程序编写及机床的维修与维护等基础知识为主,对于实践环节中的车削模块和铣削模块则涉及较少,不仅教师讲授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大。除理论知识外,数控技术的教材应结合培养目标与学校自身的设备情况,组织教师和实验人员共同编写实习教材,选取一些典型的轴套类零件(车削)、盘类零件(铣削)作为例子,通过学习这些实例,学生对数控技术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不仅解决了实习教学中的空白,又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更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有用的技能,对数控技术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也可引进和聘任一批具有丰富数控技术生产实践经验的技师、高工担任实习教师,或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使实践教学达到较高水准。

3.教学手段上的革新

在课程上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能充分理解课本上的理论,但对于教学内容中实践性较强的车削模块和铣削模块,必须经过实践环节的锻炼,才能让学生对数控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但实际中教师不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机床和材料进行实践。为让学生能自己动手,加深对数控技术中各类零件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行理论讲解、案例演示、分组练习、小组答辩为一体的培养方式,利用数控仿真软件的模拟功能,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对数控机床进行模拟操作,可有效解决学生多、实验设备少、机床操作时间短的矛盾。仿真软件对零件的加工操作流程与实际机床相同,使学生对加工过程及机床实际操作更加熟悉,这不但有利于提高数控理论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也为以后的实际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革新课程考核方法

除通过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外,更应该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采取常规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提前将课程的考核课题发下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利用最后一次课堂时间,采取分组答辩、现场演示和操作等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专业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鼓励和培养学生获得数控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如通过等级鉴定取得数控车(铣)床的中、高级工证书,通过参加全国数控工艺员考试取得相应的数控车(铣)床工艺员证书,可获得额外的学分奖励。

三、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图2 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课程改革的思路,新型“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1.理论讲解

在学生能理解的程度上,尽可能只讲授理论知识中较难的地方,而一些基础的、学生能看得懂的地方则让学生自学。这不仅能节约较多时间用于后面的实践环节,也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案例演示

选取难度适中、具有多种教学特征的零件,结合数控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为加深学生对数控过程的理解,把数控仿真软件系统引入教学中,根据加工工艺的原则和给定零件的实际形状,选择进行数控加工的工艺,并规划合适的加工路线,最后利用软件的演示功能演示零件的加工过程,还可以在加工过程中故意设置错误的工艺参数和刀具行走路线,让学生指出其错误原因并进行更正,通过这样的互动学习和演示,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

3.分组练习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提前寻找难度合适零件的图纸,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为进一步贴合实际,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按照“车间组织”的教学模式,将班级的学生分成3~5人一组,将“大班”教学“小班”化成车间的班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各组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教师充当车间主任的角色,从宏观上对各小组进行督促和帮助,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将任务下发给各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课后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完成指定零件的工艺参数的选择、刀具夹具的选择等任务,教师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加以详细讲解,在随后的仿真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利用仿真软件,按工件实际加工工序完成零件的整个工艺过程: 选择机床和数控系统、安装毛坯与刀具、对刀与校验、工艺参数选择、仿真加工、零件检测等,最终实现整个工件或是工件某一部分工序的仿真加工。教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夹具设计、工艺参数、走刀路线等环节进行重点指导,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控技术内容的理解程度。

4.小组答辩

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讨论实践后,教师可安排时间让小组进行答辩。答辩时学生须运用仿真软件,现场演示从毛坯选择到零件加工完成的整个过程,教师重点考查小组成员对零件各加工工艺选择的合理性和加工路线的设置的准确性,也可让其他学生指出其中的优缺点。小组答辩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针对性地作出评价,并根据各位学生在课题难度、课题完成过程中的贡献和现场表现进行评分,并作为平时成绩。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数控技术”课程不仅要学生掌握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更应该以“实际、实践、实用”为宗旨,革新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课程设计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邦彦,刘建萍,张承忠,等.面向数控技术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20):140-143.

[2]邓遵义,李攀峰.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6):81-82.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改革;数控技术

一、绪论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与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是前面所学课程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对十几所高等学校的调研,数控技术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①由于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等设备价格昂贵,数控技术的教学基本只限于课堂教学。即其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授课。②由于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数控模拟器的应用,讲理论课的同时适当增加了数控实践教学的比重,课内实验采用模拟编程器,实习可以上机床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为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上海大学通过四五年的摸索,将网络平台应用于数控理论与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厂校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与调研,结果显示,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工程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1.课程理论的网络教学改革

本课程在两年之前建立了数控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公共网,学生在家里与学校均能登录。在数控网络平台上设立下面几个板块:数控技术的课程大纲、数控技术的学习要求与参考文献、数控技术的前沿课题、数控技术的相关课程、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数控技术课件、数控技术视频与图片,网络教室、网上答疑、课程公告、课程作业、数控杂志等内容。这些内容可分为三层结构,它们分别是知识理解层、知识应用层与研究学习层。数控技术大纲主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等,将以前只有老师指定的内容放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本课程该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课程大纲中提到学习本课程要与机电一体化的工程实践相结合,该内容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去思考,另一方面也督促教师在讲课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去讲解。数控技术的前沿课题板块中,介绍一些与数控技术相关的技术内容如无人化工厂(FMF)、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工业机器人、纳米技术等,以及这些数控技术在国防工业、机电工程等方面的典型应用,使得学生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和爱国激情,由此产生危机感与紧迫感。数控技术相关课程板块主要介绍数控技术包含了哪几门课的内容,即要学好数控技术,必须将相关课程学好,使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数控技术在课程中的地位。网络教室板块是将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或授课视频挂于网上,使得学生能在网上将相关课程的内容再进行一次补习。如讲到数控系统的时候,网络教室板块上就上传了微机原理的讲稿,学生将微机原理的复习与数控系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复习,另一方面理解了原来所学知识的工程应用。网上答疑是老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老师每天上网,将学生在作业中、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作及时回答,同时,老师也及时了解了讲课的效果。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板块,是老师让学生自学的内容板块,在40课时中没讲到的内容,老师在基础知识中详细地讲述,学生只要根据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上该板块就可以网上学习。数控杂志内容,主要与外网链接,在每期杂志上,能阅读到数控技术的动态、关键技术的突破状况、典型数控系统的培训等相关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前沿、网络教室、数控基础知识、网上答疑等板块均为互动板块。如在技术前沿板块,如学生发现最新的内容,可以将其摘录下来,上传到该板块,内容就可以实现共享。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该学习活动中,将平时成绩的评定与在网上发的帖子相结合,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2.课程实验的网络教学改革

教学实验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的学校对实验相当重视,我们也不例外。在数控机床的实验环节的网络教学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为虚拟实验,另外一种为操作实验。数控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采用虚拟实验与操作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软件实现虚拟的实验教学,如数控机床换刀机械手的机构组成实验。实验采用虚拟实验的形式,教师主要是制订实验的工况、零部件及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可以在零件库中选取零件进行组装,最终形成实验目标所要求的换刀机械手形式与功能。数控编程有其特殊性,数控系统多种多样,虽然系统的性能等方面不同,但其系统指令大同小异,所以,老师在讲理论课的时候一般重点讲授编程方法与技巧。在编程时,学生编制的程序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错误,实验老师如果察看每个学生的问题,可能来不及。网络平台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老师可以将实验的要求、示范编程等内容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学生可以通过讲解与编程切换的方式,将屏幕切到编程界面,就可以进行编程。如果有问题,根据优先原则,可以上传到教师机上,老师可以将修改好的内容发送到该台学生机上,实现了实验中与学生的实时互动。

3.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从课本、实验室走向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到工厂、生产第一线去,了解数控设备及加工情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课程的实践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参观型,另外一种为操作型。由于纪律及生产任务等原因,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工厂的设备,但通过参观工人的操作与编程,同样得到许多知识与经验。如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从国外进口的数控镗床能实现上下、左右、前后及旋转运动,学生通过参观加工与编程,了解了加工过程中指令与动作之间的关系,了解了编程工艺与加工路线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对刀点、换刀点、机床原点、编程原点、坐标平移等内容。又如学生在参观上海机电一体工程有限公司的美国辛辛那堤10-VC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时,机械手能实现自动换刀,了解了机械手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通过现场教学,学生掌握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等内容,同时也了解了10-VC铣削加工中心的工作原理、编程与操作方法,理解了直流伺服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学生每年的暑期均前往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操作实习,针对的是真正的数控设备,教师一对一教学。学生通过操作实习,不但掌握了数控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数控系统中的速度环与位置环之间的关系、不同系统的数控编程,而且体会了伺服系统的控制的优势。

三、结束语

通过对“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思考,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具有研究型本科特色的适应机电专业教学要求的课程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控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广灵.数控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62—64.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数控 创新 建议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制造技术中,数控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核心技术,如何才能培养实用的数控技术人才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各个学校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数控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认同,自主地学习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中,笔者将探讨和设计数控课程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以教助学,以学促教,努力培养学生的数控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重视数控专业这门新技术,突出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

其次要有自我学习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世纪高新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产实践能力。

1 创新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控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备受社会重视。教师进行数控技术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培养高级的、专业的数控人才的关键。所以,对数控技术在创新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重视。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加工、数控加工工艺、CAD/CAI等课程。以往的数控教学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简单相加,且自成体系,互不干涉。这样的教学方式单一,虽然在形式上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但是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教授的知识与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不太吻合,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得心应手地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这是课堂教学的瓶颈之一。

为了提高教学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

1.1 采用综合模块化的教学课题

模块化是课程的编写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结合起来,独立成章,构成新的模块。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某项技能。由于采用综合模块化的教学课题,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

1.2 在数控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整个工作过程为:确定工作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质量监测评估。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传授给学生理论和操作技能,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极大的拓展学生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它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的环境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尝试失败、积累经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为学生提供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机会。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导,学生演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

1.3 举办技能节,构建完善的技能竞赛体系

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不仅能强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专业技能训练,从而提升了动手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通过竞赛,促进教师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促进学生技能的训练当作日常必备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坚持“以赛促训,强化技能,知行合一”,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赛一体”。

1.4 对学生的学业成果进行展示、评价和反馈

学业成果的展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同时,在互评与意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观点,因此其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信心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2 开展创新教学法的几点教学建议

各个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有较大的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像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以“项目教学法”教学为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数控技术本身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经典的故事可以引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努力培养学生对于数控课程的喜爱。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2.1 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比如把系统的知识制作成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了课堂气氛。再如,有关数控技术加工的视屏也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加工过程的规范化,零件精度的标准化,零件外观的美观化,都能让学生叹服,激发他们对数控技能求知的欲望和信心。

2.2 以学习任务为核心,向生产系统学习

学生的实训能够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产方式,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社会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也能在实训中更好地与人交流、合作。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的使用,要能够用新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养成学生反复练习,反复思考的习惯,并及时的分析总结。另外,教师还应当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发展能力,启发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强化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2.3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突出数控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培养本专业核心技能需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不能断断续续地开展。该专业核心技能指的是数控加工工艺编程与操作,在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把企业中一些典型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应用较广的数控机床操作、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等方面的内容引入教学中,形成实际操作案例教学,确保中职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数控相关实践操作技能,并可以掌握好一些企业常用的典型零部件的数控编程和加工技术。

2.4 创设工作情景,促进学生数控能力的提升

中职学生毕业之后大部分都是走入大中型加工企业,为了确保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与今后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就业”,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紧迫性,进而提高其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把课堂搬进了工作场地,把老师变成了助手,练习在一定工作情景下进行,采取“真题真做”,让学生在真实的车间环境、真实的数控车床上加工出各种典型的零件。

2.5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项目教学法、演示法、探究式、讨论式、练习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助于激励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教师只作为引路人和答疑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创新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创新教学模式中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接受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较为轻松,学生的学习也更加有乐趣,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不易产生疲劳感,依赖感也得到有效的降低。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逐步体会到了实际探索的成功感。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体现,参与性提高。另外,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依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设置了一个优化组合项目,每个项目又细分为不同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提问题并自己探索、思考、解决。这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过分重视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局面,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创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逐渐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4 结束语

各个中职院校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实行特定的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就业竞争能力也才能进一步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各个中职院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增强了中职院校的办学活力和办学水平。与此同时,各个中职院校除了研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外,还要不断地提高教学硬件设备和教材配备。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道路十分重要,各个学校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欣,郑海涛.论中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高职教育论坛,2013(1).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 数控技术 理实一体化

一、引言

中职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专门为制造类企业培养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动手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对于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地联系起来,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制造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必须改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那些初中毕业却未能考取高中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理论基础差,自控能力不强,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是安排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由于没有实践的体验,所以对于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以致很难学懂书上的知识,进一步加重了学习的挫败感,让其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会使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如果不对其进行督促,学生就会开小差,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些都给正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2.学生对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薄弱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等几门专业课程涉及许多数控机床操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把理论与实践分成了二段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各自独立,无法实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导致多数学生仅仅学会了机械式地操作数控机床,而所支撑操作的理论知识却与实践操作挂不上钩,使得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比较薄弱。

3.学生就业后不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使得教师在实训时要占用一定的课时给学生讲理论,使得学生操作的课时减少。这样又导致实训无法按原计划实施,教师只能缩减实训内容。最后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的技能都停留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在就业时达不到制造企业对其岗位的能力与技能要求。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分离的教学模式,把在教室中给学生讲解的理论知识融入车间的实训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及时地进行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成为学生实训操作的基石,而实践操作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与实践两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学生由被动接受模仿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创新转变;教学从单一的知识的讲授向知识的综合运用转变;教学的场所由固定教室向实训车间转变;教学的手段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向多媒体、计算机以及操作实践转变。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建立专业化的实训基地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立即进行实践操作,因此购置一定数量的数控机床是必要的。但是,数控机床造价比较昂贵,一次性购置数量较多的数控机床有一定难度。这时可以着手建设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室,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让学生对所学编程指令以及机床操作进行练习,可以为学生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建设数控仿真加工实训室既满足了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马上进行操作的需求,又缓解了数控机床不足的压力。

2.构建教学模块与编写授课教材

将《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所需的编程理论、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等,按数控车、数控铣、电火花线切割以及机床维护等岗位需求进行设计并形成各自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个实训项目,各个项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承上启下。学生在学完各个实训项目后,就完成了该模块的学习。编写授课教材首先要聘请企业里面的实践专家来校与教师们一起先把企业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等编写成教学大纲,然后把教学大纲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分别设计到典型的项目任务之中,最后由教师们根据教学大纲以及设计好的典型项目任务进行授课教材的编写。

3.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

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界限,不仅要求理实一体化的教师具备扎实的知识理论基础,能将自身的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可以给学生传授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学生在操作时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骨干队伍是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最有力保障。可以通过资深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结对子模式,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安排教师到相关制造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双师型”教师。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数控车削 课程改革 项目驱动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G4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29-01

数控车削加工是以培养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程序编制、工艺设计、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针对企业数控加工岗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把数控编程、切削加工工艺等理论课和数控操作实训课分开,因两类课程的进度不同步,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目的,并出现重复传授知识点浪费课时,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偏离的问题,对此,必须实行教学改革,才能使教学适应生产,使毕业生被企业所接受。

1 课程改革思路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应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以企业机械数控车削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根据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复杂难易程度,从数控车削加工的简单应用开始,逐渐培养学生对数控车削加工的复杂应用,以零件生产工作过程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

1.1 重构本课程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指导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选用与编写教材、进行教学以及评估和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的课程标准应根据本地区机械加工行业等生产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制定,为了使教学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应与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合作进行“头脑风暴”的专业分析及一系列的调研工作,才能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知识结构及要求。

1.2 设计“项目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行“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训课

课程教学培养的学生能力与企业生产要求是否能实现零距离对接,教学模式应贴近实际工作情境。为了使学生体验实际零件数控加工工作过程,应按实际零件生产所需的技能、相关工艺知识、生产管理要求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设计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即“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项目教学要完成的项目内容所需的相公工艺知识或基础理论知识,设置教学内容,采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合二为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把生产任务引进实训教学,实施“产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

1.3 构建具有实用意义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是中职高专不可缺少的实训场所,尤其是数控技术专业,必须有一点数量的数控实训设备。因此,建设对应的数控车削加工仿真实训室与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教学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1.4 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充要条件。课程团队教师应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学技巧,确保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为企业培养出高技能人才。

1.5 引入企业质量标准,建立“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质量标准,是提高学生对产品质量监控意识的重要举措。建立“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新型课程考核制度,从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促使学生成为技术过硬、职业素质好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在生产和管理上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2 课程改革实施工作的开展

2.1 建设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改革调研活动

组建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体聘请企业专家作兼职教师的课程团队,开展科研工作。一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和人材需求状况进行调研,收集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方向、能力要求等信息,为制定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提供依据。二是举办工作分析会,请企业行业专家到学院,举办以行业专家为主体,课程教师团队参加的工作分析会,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对数控技术加工领域的人才需求、知识技能结构要求进行讨论。经专家们的统一论证,明确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群以及对应的工作任务,要胜任相应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给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结构要求较为准确的定位。

2.2 根据企业需求确定课程培养目标,针对职业技能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完善课程标准

根据工作分析获得的结论,召开团队教师研讨会,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团队教师通过走访企业寻找训练载体,挖掘素材,设计适合职业技能成长规律的课程学习情境和工作任务。并经多次反复研讨论证与修改,制定以企业生产的零件加工为训练载体的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的学习情境、教学实施计划,完善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标准。

2.3 教学资源的建设

组织团队教师并邀请企业专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要求,编写出版以项目驱动、以典型案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具有实用意义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一体化”实训配套教材;建立具有数控车削加工特点的课程网站,能为学生课外学习、教师教学资源共享、师生课外交流与沟通提供网络平台。

2.4 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行“产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即把企业真实零件加工生产任务为训练载体引进课堂,针对实际零件加工设计教学与学习过程,把教学融入地方汽车产业链的生产,服务地方企业,解决过去纯消耗实训的弊端,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2.5 团队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