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式教学研究

探究式教学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方法 有效教学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学习。在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标准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东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课程标准》中还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开展探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积极探究

由于受尊师重道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直存在老师权威不容侵犯的观点。即使老师犯了错误,学生也不能在公开场合反对。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萎缩,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放弃权威思想,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和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它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自重探究的一种内在动力,可见兴趣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先导。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异的物理观念,因此,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手段,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探究环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又启发性地提出问题,把新知识作为问题呈现出来,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新知识。如在“光的传播”新授课时,用flash制作一幅光的传播动画课件,通过详细展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路径,引人入胜的动画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进行探究。

四、从物理实验入手

通过实验这一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总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教师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巧妙安排,给学生以最大化的动手实验空间,可以是一两个取材简单、趣味的小实验,也可以是教师或师生共同事先准备好的较为复杂的实验,不论实验是否成功,只要学生能自己动手,教师就能从中获得教授关键概念的机会,就能从课程一开始就使学生置身于奇妙的物理世界当中,紧紧抓住学生,从而体现“探究学习”的主要过程和方法,以“空间”换“时间”,使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例如大气压强的概念对初中学生是十分抽象的,我们可以由日常生活的吸附于光滑物体上的皮碗儿,再引入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样同学们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电压和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关系,没有实验的学习也是很抽象的,若通过仪器的数据变化来分析,就直观很多而且容易了解记忆。“探究学习”使学生有了极大的自主和兴趣,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比如设计几个小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让同学们合作或靠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让学生在室外测量正常行走、竞走和跑步时的平均速度,使其充分理解、明确讲平均速度的时候,应该是运动物体在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所以,我认为“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

五、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和多样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要想学好物理,必须先打好数学基础。物理过程的描述很大一部分要通过数学计算和推导来实现,所以要想使“探究学习”顺利进行,则必须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是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思维方法的重点,从“探究学习”的角度上来说,教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的推导、推理当中,让学生不但能推导验证物理规律的正确性,而且从中体会物理学家研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扎实牢固,为以后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所以,我认为“探究学习”的第二个特点是“加强数学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从事研究的必要的能力”。

总之,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燃孩子们心灵的智慧火花。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探究能力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所创见,有所发现。长此以往,必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更深远的是,教师鼓励学生将探究课题实际运用到生产生活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大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科学的愿望。作为老师要勇于承担教育本质传承的重任,在学习和探究中体现真理和人性化才是对人类的首要贡献。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学政治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 实施过程 自主性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政治老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把探究性学习方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可以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探究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1.明确目标,加强引导。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领,探究式教学的开放不等于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探究过程的自主性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探究的问题性不等于让学生学习目标模糊不清。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强有力的组织、指导、调控是必要的,否则探究过程就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和必要的秩序。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探究氛围。具备真实而生动的教学情景及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产生探究欲望。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重大热点的引入,富于情绪感染的语言渲染,独辟蹊径的问题展示,入木三分的理论剖析,充满竞争、富于挑战的活动设计等,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强调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服从于探究活动的开展,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和创设生活气息浓郁、具有探究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体验,是创设教学情境的一般原则。

3.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学生只有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才能养成善于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环境。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问题意识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学生一旦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集中全部精力,使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学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至关重要。问题还必须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既不会太难,使学生望而却步,又不会因为太容易而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

4.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学生自己领悟,这是探究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有力的训练方式。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完全靠自己的探索得出问题的结果,不仅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改造自己原有知识体系的过程,享受解决问题中的酸甜苦辣,对自己辛苦获得的结论有一种特殊的成功体验。

二、探究式学习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当好引导者。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要注重实际操作,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将学生与生俱有的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升为由探究获得新的体验、获得结论及对其承担责任的需要。[1]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很少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甚至失去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而探究式学习时,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一些可能性和假设的情景与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探讨的空间。教师不是放弃,而是更多地准备背景知识和材料,以便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式学习适用于每一位学生,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度和层面不相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选定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过程中,要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探究式学习之所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这种学习方法重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改变原来一直由教师“包办代替”的学习状况。因此,探究式学习重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也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只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间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三、优化课堂探究过程

1.创设探究情境。

教师要尽量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好之、乐之,不知不觉地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创设的探究情境必须紧紧围绕课标,最好直接来源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2.提出探究问题。

教师必须设计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既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又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3.学生自主探究。

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出自主探究问题后,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把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层层质疑,深入探究。

4.教师点评。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探究讨论中提出的不同观点进行点评,肯定其创新价值,指出不足,不但要关注学生是否探究出结果,更要点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意志、能力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玉玲.中学政治研究性教学模式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张弓弼.提高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实效性的探索[J].政治课教学(中学版下),2003(1).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第3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产生学习动力的本质是问题.在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激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老师只知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经验,而问题探究式教学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不仅注重教学的结果,更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现状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解并没能让学生完全记住和理解知识要点,有时会出现教师无法理解的错误的解题思路,大部分教师认为问题出在学生身上,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理解力差等,但实际上,教师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参的提示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却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着重点拨,也有的教师一味地将学生带进自己设置的问题中,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善于主动思考问题.并且,有的物理教师不重视问题的质量,发问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有所联想,思维难以发散,学生无需挖掘和思考问题,完全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和要求来设置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式过程就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收集资料、提出假设、发表见解、引起争论并进行思考和实践验证,最终应用到物理学习中,继而又产生新问题并解决.下面就是“问题―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图.

3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实施措施

对问题进行探究成了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大亮点,笔者将分别举例说明初中物理“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3.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发现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并非易事,要想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情境问题,就必须结合实际,提出生动直观、富有启迪性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枯燥的物理知识理论转化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拥有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例如,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引入情境,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一枚硬币放入容器中,将容器放置在学生看不见容器底部硬币的高度,然后往容器中注水,让学生观察容器中的变化,直到学生告知看得到硬币了就可以停止注水了.通常学生都会提问:为什么原本看不见的硬币在注水之后就能看到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将话题引入到“光的折射”这一问题上来了.

这一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置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现象并提出问题.类似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初中物理教学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学效果因此也大大提升,教师们不妨多进行这样的实验以达到想要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3.2鼓励大胆猜想,激发探究热情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在很多领域,人们通过大胆的猜想最终达到了今天的成就,在物理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明和科研成果都源于人们的大胆猜想和假设.例如,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而后,法拉第猜想: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法拉第花了十年的时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证明了自己大胆的猜想.因此教师在“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大胆猜想,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探究.

在讲解“光的折射”的基本原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生活中见过的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有的学生说,将筷子放进盛满水的碗里,筷子就像折断了一样,这是不是光的折射现象呢?教师不要急着给学生明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共同讨论,这种现象到底跟光的折射现象有没有关联,如果有关联,那么请学生解释说明.

课堂的气氛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探究热情也被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学顺利完成,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究问题,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并拥有自主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不畏困难.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利用问题或现象鼓励学生猜想,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推动物理教育的发展.

3.3小组合作探究,得出验证结果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互动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要求,而逐渐形成了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这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基于学生自学上展开的互动探究,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其学会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明确教学计划,做好课堂学习引导

在互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起着指导、引导、启发作用。在每课或每章节或学期教学之前,师生可一起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师生可共同商讨、分析不同的学习方式。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特点,采纳有效建议,选取便于操作的、学生易于接受的,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学习方式。当明确教学计划后,教师与学生则可一起依照步骤开展探究学习。通过这一方式,可突破老师一手操办局面,让同学们的“学”融入教学计划中,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有话可说,大胆发言,由被动学生转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则会饱满,才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贴近,更容易交流、互动,教师也容易调控课堂秩序,而学生也明白为何要学,需要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八年级美术中,第一单元是《(欣赏?评述)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并且有不同的活动安排,如欣赏与评述,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体验与评价。对于不同活动,其教学设计是不同的。教师可联系学生认知结构与学习特点,吸纳学生建议,实施不同的互动探究活动。如美术鉴赏,教师可让学生选出中外名家作品,如《荷花》(任伯年)、《早春图》(郭熙)、李白行吟图》(梁楷)、《蒙娜丽莎》(达芬奇)、《自画像》(伦勃朗)、高更、凡高等人的作品等,然后师生共同讨论,选择几幅代表性的作品加以鉴赏,分析其表现形式与语言特点等,并探究其异同之处。

二、强化交流讨论,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交流讨论即通过谈话、讨论、对话形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方法展现了人文性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营造了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交流讨论是促进师生、生生互动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其实施方式有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两种。

第一、小组协商讨论。即教师依据异质等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小组,展开协商讨论,以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讨论形式,较为省时,教师也易于调控,并且让每位学生有展示机会,因而,这一讨论形式是协商讨论的基本组织方式。

第二、全班交流讨论。即对于某个问题在全班范围内发表看法,以深刻理解知识。其组织方式一般为:班级同学坐成U 型或者O型,而后对某个观点或者学习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一形式中,有较广的同学参与面,让学生有更宽范围的意见听取机会,获得更多的信息,但其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讨论所耗费时间长,且难以很好地驾驭与管理,易于使课堂讨论陷入争吵中却没有结果。所以,教师一般将其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而不单独运用。

例如:教学《装点我的居室》一课时,教师可展示同一题材的不同绘画作品:铅笔淡彩、水彩、素描,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若让你们来选择一幅画来装点自己的居室,你们会如何选择?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对比三幅绘画。接着提问探究问题:1)居室装饰的基本特点:①以CAI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有美术作品的家居装饰图片。你自家居装饰与这些家装饰有何不同?师生交流。②居室风格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比较欣赏装饰有各种艺术品的相同功能的居室装饰。探究:美术作品是否可交换装饰位置?说明其原因。让学生分组议论。2)居室装饰设计的空间对装饰设计的影响:在三个没有完成装饰的居室加上一些美术作品。由其形状、颜色、大小等加以考虑。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各组汇报情况,小组间相互补充,教师进行点评与小结。

三、重视评价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探究教学;课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的接收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不能全面的发展。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进行数学教学。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用类似科研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在当前新课标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指数学教师给出相应的问题或者任务,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但可以获得课本上的知识,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实践和思维能力。当前的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自主探究的情景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数学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数学情景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三角形认识及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开始就出示公式给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尊重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创设一定的数学情景:一个三角形的池塘,高3米,底长4米,求池塘的面积,提出问题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公式,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2.营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才会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进行互动。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创设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和探究,允许学生在不偏离知识轨道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创新。例如,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出示学生喜欢的水果,并提议把一定数量的水果分给几个同学,问同学们该怎样分,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分的方式。这样,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促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构建一定的数学模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教学模型,就是指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转换成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挑战,数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给学生设置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并分层点播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在比例尺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尺子去研究地图,并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你想去哪里游玩?”,“你知道你想去的地方离你现在在的地方有多远吗?”等等,学生在研究地图的过程中不断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不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养成利用数学知识不断探究、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经过教师最后的总结和点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比例尺和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自己分析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分数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事先叫学生准备硬纸和剪刀,上课时让学生剪出硬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在不断的实践中经过对比,学生就会发现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二的面积是相同的;在这样的自主探究中,不但加深了小学生对对分数的认识,而且使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5.进行恰当的激励评价

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进行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的观察探究过程和结果,表扬表现得好的同学,鼓励表现不足或不认真的同学。无论是语言鼓励还是书面评语,或是奖励小红花等,总之,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究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当前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在探究式教学中,小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猜想、比较和归纳等探究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知识,养成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探究式教学法,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1 前言

探究式教学是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实行的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开拓创新,主动学习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开放、系统的教学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是要积极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究性,既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新性,又有明确的规范性与指导性;既突出课程的开放性与实践性,又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探究式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1),这就特别需要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积极尝试、努力创设利于开展探究式教与学的情境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2 面向《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旨在转变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及培养模式,将教师的主动性与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激发兴趣、促进思辨、拓展知识为教学目的,以启发、阅读与实验、讨论与交流为主要方式,积极强化学生的课内外参与程度,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理论上讲,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形式,由于它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的特征。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让“探究式”学习成为一种形式,也就是如何使“探究式”教学的内涵真正落实,切实提高教学的效能是我们教学模式设计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教学实践中根据讲授课程的特点和培养对象的情况进行教学模式和过程的设计。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传统的讲授网络课程内容的定式是按分层体系结构自底向上进行,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同仁也开始以网络系统的观点或网络分层体系结构自顶向下的方式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

2.1 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问题要与学生必学的科学概念相联系,并且能够引发他们进行实验研究,导致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的活动。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2.2 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也需要运用证据对科学现象做出解释;

2.3 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科学解释借助于推理提出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并在证据和逻辑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解释是将所观察到的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因此,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对于科学界,这意味着知识的增长;对于学生,这意味着对现有理解的更新。两种情况的结果都能产生新的认识。

2.4 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评价解释,并且对解释进行修正,甚至是抛弃,是科学探究有别于其他探究形式及其解释的一个特征, 核查不同的解释就要学生参与讨论,比较各自的结果,或者与教师、教材提供的结论相比较以检查学生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2.5 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他们所提出的解释:使别的学生有机会就这些解释提出疑问、审查证据、或者就相同的观察提出不同的解释。学生间相互讨论各自对问题的解释,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证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他们所提出的解释这三者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着眼原理,重点使学生掌握本领域的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协议基本原理。要针对各个教学内容单元组织起在问题、证据、解释、评价和交流五个方面都具有高度探究性的活动是不容易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切实可行而且效果良好的方法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使得后续的探究习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这样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根据理论知识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概念较多,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对一些重点内容,首先介绍该知识点产生或应用需求的背景和相关基本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如果问题较复杂,可以分解成几个问题),引导同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算法,组织同学进行答辩、讨论,最后进行点评并强调重要知识点,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针对一些难点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或客观条件所限,进行直接问题答案的探索有较大困难时,可以借助网络侦听、数据包捕获软件和模拟仿真软件等进行“证据”的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解释。只要学生真正深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他们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3 基于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实践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式围绕“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和情境,引导并组织学生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是课堂内教材内容或其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园网络使用中一些现象的探究(学生很感兴趣);可以是理论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显然,“问题”在探究式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否适合于学生:

3.1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循序渐进,例如,在讲可靠数据传输原理时,首先考虑在单工理想信道下,发送方可以无限制地发送数据,而收方可以无限制地接受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数据传输?再考虑如果信道不是理想信道,它有可能出错,那么该如何检错或纠错呢?然后考虑如果收方速度小于发方接受的速度时,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样就自然过渡到可靠数据传输的协议。

3.2 作为教学过程,探究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提出不同层次和难度系数探究问题和内容,尝试进行分层次的培养;

3.3 从时间和实验设备条件方面,保证学生们有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在探究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开展相互讨论,我们的实验室是全天开放的,在讨论环节,由于授课班人数较多,为保证效果通常都是分组进行讨论;

3.4 探究中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了解探究中学生体验和理解,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和原始概念,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探究性学习更注重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了解这些过程也有利于教师设计“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能力、原有的知识结构等特点,提供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使他们产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热切期望,并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他们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美] 国家研究理事会著:《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物理实践

随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每位初中物理教师都有了新的难题,以及提升能力的机会,我们要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克服困难,适应新形势教学要求,为社会培育合格的物理人才。

一、正确评价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应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课前认真备教材、背学生探究新的教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并进行总结。久而久之,使学生既掌握了物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探究知识的能力,课后教师要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

二、课前创设探究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在平等的地位中相互探讨、相互学习,消除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胆怯心理,让学生大胆、自由、无拘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特别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小组内进行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同时,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他们的想法,并给予评价。要把有代表性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为学生制定下一步的计划。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完成探究实验,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与看法。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间、生生间合作密切,达到充分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要利用物理实验现象的神秘感以及学生对它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学会物理、乐学物理。

三、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实验过程

自然界的很多现象就是通过实验法来解决其中的奥秘,它与教材中的知识紧密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物理教材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现象去学习书中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习,激起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对实验中各种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其原因,看透现象的本质,总结出规律,把这一类问题彻底弄懂。实现了物理现象与生活现象相通,并将其运用于生活的目的。物理探究实验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物理仪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的时间和评价判断的时间。

四、探究中学生的感受、体验

现在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竞争都非常激烈。学生除了在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有创新能力。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当然,要想有所创新也离不开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包括书本上的知识和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的经验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探究、实验、总结,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经验。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有疑惑,对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这些困惑会促使他们不断地探究,从而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并不是实验结果相同,实验方法不同,只有创新的行为,而没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也是不行的。只有学生有了创新的欲望,才会付诸于行动。教师采用探究的模式时,应把学生的体验放在重要地位,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些感受和体验是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动力,能让其明白学习物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约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表面兴趣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巧妙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而问题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某种现象或某种事物引起的,这就为培养学生兴趣提供了有利条件,免去了强制学生死记硬背定律、概念、公式,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了学生爱学的五味俱全的营养大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物理学习有了动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策略起着重要作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并激发兴趣,培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习惯。教师根据课前创设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组内思考探究,初步尝试自行解决问题的快乐感,让他们尝试着探究原来感觉深奥的、难理解、不宜死记硬背的知识,尝试探究获得原来高不可攀的技能,现在通过自己努力也能掌握的本领。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准备阶段,将教学知识点分成几个问题,每个问题下面又由若干个小问题组成,预习时将这些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去研究教材并进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按问题的顺序提问学生,当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集体讨论,若学生还是解决不了,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来解答,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注意力不断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总之,我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地指引学生,不急于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让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最后由教师帮助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刘翠昀 单位:河北省宁晋县高庄窠中学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研究范文第8篇

1

课程教材类资源

课程资源是最基本的资源,它包括了课本、相关教材教法、课程实施指导丛书、教学课堂案例、新课程教育理论、专家讲座、专业教学杂志,还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编写的校本课程等,通过学习与使用课本,使我们掌握了初步的探究教学素材和技能,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问题,可以从课程资沾中选取教学案例、学生活动案例、教育理论、专家讲座等,不断进行学习和研究,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理论的引领作用,从而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探究式教学向深层次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又将新的有效资源扩充进去,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内容。

2

整合物理实验资源

物理实验资源是最重要的探究活动资源,例如演示实验、学生基本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做一做等,一般学校都配备了较为完整的实验设备,但这些实验设备以前基本上都是按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配置的,一方面我们要用好实验资源,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实际需要重新整合配置和创新设计实验资源,以适应探究教学需求,例如在机械波教学中,我们在波动演示器上加上一条自己绘制的龙,制作成“龙戏珠”,在创设问题环境时使用,当学生看到上下腾飞的“龙”时,很是好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还利用变压器制作成“千人震”为自感现象创设问题环境,“千人震”实验让参与的学生感受到自感现象的威力,回味无穷;制作了“奇妙爬坡”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外还有放入高压金属笼中小鸟实验、多普勒效应实验等,在实际教学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利用DIS实验室强大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功能可以构建探究教学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例如研究牛顿第三定律时学生可以实时地看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数据关系,也可以从电脑实时绘出的图像中直观形象地看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关系;研究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碰撞前后总动量的分析与处理,得出研究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探究式教学效率。

3 信息技术资源

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收集归类整理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最新视频,高科技发展与应用视频,物理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视频资源,有课件、素材、试题、实验录像、虚拟实验、重大科技社会新闻、科技影视资源、有关教学软件等,还有学生活动照片、录像、教师参赛课件和录像,例如我们拍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照片探索体育中的物理学,拍摄两位学生共同提水照片探索《力的合成》,我们收集了2008汶川大地震、2011—3—11日本9.0级大地震、卫星发射,卫星撞月、嫦娥二号发射、2011—09—29天宫一号发射以及与神八对接视频、汽车碰撞等素材,收集了2009.7.22日食、能源開发与利用、科教片《宇宙与人》、《哈勃望远镜十五年探索》、反物质探索、时间简史、《斯蒂芬霍金的宇宙论》等视频资源,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既为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提供了探究资源,也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了教研素材,使得教师利用平时积累的教学资源開展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4

交流活动平台资源

交流活动平台是一个学生自我展示、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场所,例如我们開展了科技活动周,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科技作品,并进行表演,像我们開展的水火箭制作活动,学生成果汇报“水火箭”表演让校园各楼层都挤满人,争看学生自己的“火箭发射”,六层楼以上的发射高度让大家感叹不已,设立学生研究成果汇报平台,让学生汇报研究性学习成果,例如開展的“世博会中的物理学”课题研究中,让学生将自己研究成果制作出ppt向大家展示,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拍摄大量的照片、录像,写了很多研究报告,丰富的成果展示掀起了世博热,极大地開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了跟课程教学接轨,我们还收集整理了相关的高考探究试题资源,以便于我们测试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和进行评价。

5

探究案例资源(教师角度/学生角度)

探究教学实践和研究使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探究活动案例资源,例如教师参加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课课件,省、市级获奖课件,市一等奖优质课案例,省、市级优秀教学设计,学生開展研究性学习获省、市级奖案例,学生開展科技活动案例,在“世博会中的物理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录像,撰写了研究报告等,一方面为以后学生開展活动提供了参考案例,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教学和教研提供了方便,供教师学习和参考。

6

探究式教学研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