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内控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控制度范文第1篇

(一)内控环境的完善

1.要对员工守则进行详细制定,要对奖惩措施、员工权限职责等进行明确,并将其进行具体落实。企业管理层要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自觉主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要保持相对稳定想,不能随意更改;在正式场合,企业管理层还要对道德和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念的重要作用进行强调;要对积极向上的内部企业文化进行建立,在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承担中,使企业致力于经济利益的传统形象得以改变。内控制度的完善健全最终需要由人来执行,对于能够潜移默化影响企业职工的重要因素,企业诚实守信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员工。

2.要对严格的奖惩制度进行制定,并将其向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全体员工实施。我国有很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从本质上看都属于家族企业,公司内部很多员工属于家族成员,在特殊身份下,这些员工往往容易形成特权意识,对于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难以切实遵循,对于员工管理者也无法切实服从,因而使企业管理较为混乱。3.岗位牵制制度的建立。由于深刻体会了创业的艰辛,民营企业所有者通常会形成“事必躬亲”的习惯,对于较小规模的企业,这一管理模式往往不会形成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逐渐扩大规模的企业来说,这一管理模式已经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管理层要在对《企业内控规范》的具体要求相结合的条件下,将有效的岗位牵制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要学会放权,对于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趋势相关的重大问题,如融资、重大投资等,要对集体决策制度进行严格执行,从而使企业制定和实施的各项重大决策得以更具可行性。

(二)内部审计工作的强化

作为确保民营企业有效执行内控制度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工作也应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要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从而使其有效性得以提高。

1.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将其与财务工作分离的基础上,赋予其直接报告董事会的权利。

2.在审计方式选择上,应使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相应的权限,应逐步以事中、事前监督代替事后控制;在审计职能制定方面,要以服务、参谋、预测、评价、监督等并重发展代替经济监督为主的职能方向;在确定审计权限方面,要以企业评价、经营、人事等多种管理活动代替以防弊查错为中心的单纯财务审计活动。

(三)风险意识的强化

作为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企业风险意识十分重要。在实际经营管理工作中,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并非保持不变。在制定战略阶段,内部控制要为风险管理的需求服务;在实施战略阶段,风险管理要对内部控制过程进行体现。但是,不论二者具有何种关系,内部控制的建设都需要对风险进行积极管理。目前,我国的内控规范通常根据业务项目进行分类制定,对于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等要求在各个规范中分散贯穿。今后,在制定和修订规范的过程中,要对风险因素的重视进行进一步强化,在对企业风险意识的树立进行督促的过程中,结合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在对风险报告、分析、评估、识别、预警等措施运用的同时,实现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的全面控制与防范。

二、结语

内控制度范文第2篇

摘 要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列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但是目前医疗保险内控制度也存在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着力分析医疗保险内控制度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内部控制 制度完善

200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十年来,为满足参保人员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各地医保政策在逐步地完善,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又在全国各地实施,将8亿农村人口纳入了基本医保,标志着我国的医疗保险从政策层面上已经达到了全覆盖。作为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着各类参保人员,面对着不断增长的医疗支出金额,这给我们的医疗保险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近年来,屡屡传出某地的社保基金缺额的情况,还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大案,如06年的上海社保基金案舞弊案、07年的广州社保基金挪用案,还有利用种种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等等。这些大小案件的发生,都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反映了某些工作人员思想和行为上的自甘堕落,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我们社保基金管理制度中内控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我们社会保险重要组成部分的医疗保险,本文从医疗保险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做一些肤浅的阐述。

一、规范医疗保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合理分工相互制约,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方法、程序和措施而形成的一套控制机制。医疗保险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其顺利实施。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化解基金风险、确保基金的完全性和完整性。这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达到有效管理和运行的制度保障。

医疗保险基金的运作需要基金征缴部门、医疗费用审核结算部门、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合作,也只有在运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真正保证医疗基金的安全性。这就需要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制定合理的措施和办法,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责任,并且建立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的机制。这样才能做到遇事有防范、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补救。

二、医疗保险内部控制的现状

1.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配备不足

随着医保政策的逐步完善,医保参保范围的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的急剧增加,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没能及时得到增加,没能到达工作人员与工作量的有效配比,出现超负荷运作的工作状态。这一问题在县市级医保经办机构尤为严重,如网银支付从程序上设计应由出纳初审、会计复审、财务负责人复核无误后才能提交支付,但有的由于人手紧张节省为两道程序,甚至由出纳一人直接完成了初审、复核提交支付整个程序。这样工作人员配备不足客观上给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留下了隐患。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医疗保险实施以来虽有十年了,但相比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还是属于实施比较迟的社会保险了,又由于医疗保险有其复杂性、特殊性,所以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现成的制度,而是要根据医疗保险的特色,结合各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实际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个别地方发生的贪污、挤占、挪用医保基金的问题,暴露出了一些地方基础管理薄弱、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成为医保基金安全的又一个隐患。

3.医疗保险系统委托关系复杂,违规现象难以遏制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医疗保险中存在参保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员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委托关系。一方面,参保人员委托医生进行有效地治疗。另一方面参保人员又委托医疗保经办险机构人员合理支付他们所缴纳的医疗保险基金。在这些委托关系中,医院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来谋取盈利,作为参保人员的患者是为了少掏钱治好病,作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既要让参保人员生病时能享有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又要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也就是说,医疗保险系统中存在“受益者不付钱,付钱者不受益”的情况。因而,在医疗保险办理过程中,在“经济人”的假设下,会出现这样违规的情况:医患这对委托关系中,作为医生往往利用自身的权威性诱导患者需求,如开大处方或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而作为患者,有的利益熏心,设法超量配药廉价变卖以套取医保基金,导致医保基金的流失,给医疗保险内部控制造成了很大的危机。

三、完善医疗保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1.加大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投入

如前文所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配备不足是造成医疗保险内部组织机构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这方面,各地政府应当加大对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都是代表当地政府,服务广大参保人员的窗口服务单位,应根据各地医疗保险的政策、参保人数测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的人员配备比例,既要保证足够的人员配备,又避免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这是做好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保障。

2.建立健全医保基金运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根据医疗保险的特殊性,要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如医疗审核制度、医疗结算制度、内审制度、稽核制度,建立规范化的医疗保险操作流程,区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实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衡机制,保证各部门工作按业务规范操作。其次,强化重点环节和岗位的风险管理。对医保经办业务各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合理确定风险点和关键环节、关键部门、关键岗位,明确内控职责及防控措施。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实行定期轮岗。最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依法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授权审批制度,账务核对制度,保证业务活动记录的及时、准确和完整,还要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分析。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才能为内部控制提供制度保障。

3.人员控制与信息技术控制相结合

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控制,除要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外,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主动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与此同时,计算机在社保业务经办工作中的普及和使用,为提升内控质量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人为控制和制度控制只有解决不想违规和不敢违规的问题,但解决不了个别人想违规而不能违规的问题。只有严密的程序和密码授权约束控制,才有从根本上避免个别人有意和无意的错误行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内部控制手段的电子信息化,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变人工管理、人工控制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和控制; 人员的控制,保障电子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三是所有计算机处理业务均保留经办人员的操作痕迹,具有可追溯性。

4.推广有激励的举报制度

由于医疗保险的复杂性,可以大力推广激励举报制度。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正面宣传医保政策的同时也可以向社会公众宣传对医疗违规行为的激励举报制度,让社会公众来共同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杭州市医保局稽查处两年来通过义务监督员等人员的举报,稽查各类违规行为,追回违规发生医疗费上仟万元。通过举报稽查,一方面给举报人一定的奖励,有利于这举报制度的继续推广实施,更重要的是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就医行为,减少了医保基金的流失,保障了医保基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郑江艳,阿依古丽.浅谈医保定点医院对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兵团医学.2008(04).

内控制度范文第3篇

一、控制论与企业内控制度

控制论是关于动态系统控制调节的机理和一般规律的科学,其基本观点是:一切控制系统所共有的基本特性是信息的交换和反馈过程,利用这些特征可以达到对系统的认识、分析和控制的目的。从控制论角度,企业内控制度可以描述为:股东作为最终控制主体,董事会、经理层、各职能部门和企业全体员工作为不同层级的控制主体与受控对象,通过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之间的信息耦合,使系统朝着企业整体目标运行的各种规范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两个层次,即公司治理结构层次和公司管理制度层次。首先,企业内控制度的产生与公司治理是与生俱来的。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表现为一个契约控制权的授权过程,即股东作为所有者只保留了选举董事、企业兼并与发行新股的少数权利,而将大部分权利授予了董事会;董事会也只保留了聘用与解聘总经理、重大投资等战略性决策的控制权,而将日常生产、销售、人事等管理权授予公司经理层。由于职业管理者取代业主控制企业经营产生的成本问题以及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而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使得公司治理机制表现为股东、董事会、总经理之间的责、权、利安排和相互制衡机制,这是企业内控制度的第一层次。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董事会赋予的目标而建立起一系列政策、规则和组织程序,形成了企业内控制度的第二层次。其主要目标就是使企业达到合规与提高效益性,从而实现所有者资本保值增值目标。

在企业内控制度的不同层次中,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总目标的分解,企业内控制度形成了一个分层次、复杂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整个系统有个总目标,每层次的每个子系统有从总目标分解而来的分目标,并按此目标实现各自的最优控制;整个大系统的控制通过协调子系统的办法实现。其运行方式为:每个层次都只控制下一级的活动,而不越级去直接控制更下一级的活动,只有最下一级的控制子系统才直接控制系统的运行,上级层次的系统只起到协调器的作用。

二、控制和企业内部控制方式

控制是指按既定目标通过选择来缩小系统变化的可能范围。其基本前提是:具有控制目标,控制对象的发展存在几种可能性,控制主体有能力做出选择。其过程为:控制主体掌握控制对象和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经加工处理后向执行装置发出控制信息,经执行装置转换为控制力作用于受控对象产生符合所定目标的变化。基于企业内部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的认识,企业内部控制应实行多级递阶控制,其基础是大系统的分解和协调,具体方法可以为按一个角度分解的“多目标递阶最优化”和按几个角度交叉分解协调的“递阶交叉协调”,以及更复杂的“递阶全息模型”。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考虑到控制目标(Z)的不确定性(如果把控制目标理解为某个参数S的函数,则Z=F(S)),它应包括如下控制:(1)程序控制。S为时间(S=T),它以控制程序作为控制标准进行控制,如企业的计划控制就含有程序控制的原理。(2)跟踪控制,又称“随动控制”。如果S由系统外的某一过程所决定,如控制先行量W,则S=W,其任务是消除偏差。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滚动计划”开发就是跟踪控制的例子。(3)提前控制。它是一种最优控制,虽然Z是变量S的函数,但控制者已知S的时间变化规律S(T),从而不必采用跟踪控制,直接找出一条最佳的控制路线,在最短的时间内输出标准值。预算控制就是提前控制的运用。(4)自适应控制。即S为系统的前期输出,系统通过阶跌改变自身性质,提高适应能力,以适应剧烈的环境变化和系统自身参数的较大幅度变化,或者通过自学习行为和自组织行为,使系统达到最佳或满意性能的控制。(5)最优控制,即S由极值确定,所欲输出的是某一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它一般用于动态控制。

考虑到控制信息的不同,企业内部控制应包含:(1)闭环控制,亦称“反馈控制”,即用受控系统的输出量的反馈信息来产生控制力。它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在反馈控制中,“负反馈”能削弱外界对于系统的干扰作用,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如强调考核与惩罚;而“正反馈”能提高输入的灵敏度,增强传输系数和输出效应,如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传输和反馈过程中存在时滞,负反馈的反馈深度受到限制,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转化为正反馈; 而正反馈会使系统对目标的偏差扩大,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系统不稳定甚至崩溃。(2)开环控制。其控制过程不用被控结果的信息,只用外来控制信息起控制作用。这些信息流正好与反馈相反,也称前馈控制。由于提供计划与建立未来系统超前的信息(如经济预测、计划、预算控制)往往很难准确预料,因此常常与闭环控制组合运用形成混合控制,如在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建立经济责任制。

三、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

按控制论的观点,企业内控制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建立一个功能模型。功能模型是表示系统功能行为的模型。它不考虑系统的物质结构形式,而是建立在系统功能与行为的模拟基础之上。在功能模型的建立之中,我们常常运用到黑箱技术,即从系统外部观察(或做一些主动实验以观察)输入变化引起的相应输出变化,而不研究其内部结构,从而推出系统行为的许多结论。黑箱方法虽可以认识系统的行为,但不能推论出关于黑箱内部结构的完整结论,因为不同结构的系统可以产生同样的行为。黑箱技术之所以适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其原因有二:(1)企业内控制度的大系统性质决定的。由于企业内控制度的内部结构过于复杂而又需要从整体角度研究其行为,因此黑箱方法便有了用武之地。(2)人们在控制活动中往往只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控制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至于控制行为如何产生作用,我们根本无法精确知道,也不需要知道。

在运用黑箱技术进行企业内控制度设计中,一般应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控制目标的定位;(2)内控框架的确定;(3)控制程序的设计;(4)内控制度的评价。

控制目标的定位即控制活动所欲达到目标的确定,它是内部控制的根本所在。美国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目标定位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我国《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将控制目标定位于: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的控制系统,由于受控对象运行过程中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以及与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往往某个输入量(控制变量和干扰量)的变化会引起一个以上输出量的变化,甚至反映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因此多目标的协调问题变得十分重要。

内部控制框架(结构)成熟于美国COSO报告的五大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从我国新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来看,企业内部控制直接以内容而非以要素形式存在,但从中可以看出有向美国COSO报告靠拢的趋势,主要表现为:(1)目标范围从会计领域向整个管理领域扩展,企业的外围环境、文化理念、经营哲学、管理者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现了美国COSO报告关于控制环境的要求。(2)强化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强调风险管理。这与当前企业忽视风险控制、造成巨大的隐患甚至损失有关。这个基本规范适应了当前现实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内控制度范文第4篇

一、我国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现状

在讨论国企内控制度之前,应该先讨论一下什么是内部控制,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通过约束、控制、规范内部人的行为而使企业利益不受损害、顺利达到经营目标的一种过程。内控制度就是为了实现内部控制而建立的一系列的制度规范。

那么就目前而言,我国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现状如何呢?由于我国管理国有企业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基本都有章可循,其中有的国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还相当完备。但是,在国有企业别突出的问题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循与不循、究与不究,一切以法人代表的意志为转移,内控制度执行中的随意性很强,力度远远不够。这便是目前我国国企内控制度的现状。

二、对我国国企内控制度现状的分析

为何会造成国企内控制度执行中的随意性很强,力度远远不够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企产权不明晰。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确。当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时,一些经营者们就会不惜牺牲企业利益而实现个人利益,所以我们看到一些损害国有企业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给企业采购物资大吃回扣、公款送礼、公款大吃大喝等。而在非公有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产权明确、权责清楚,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也很明确。因此,对这些单位,无需法律、法规的强制,无需行政干预,私人老板自然会加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产权不明晰是国企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的根源所在。

2.制定的内控制度不科学。在一些国有企业确实有较全面的内控制度,但是程序过于复杂,可操作性很差,无形中降低了制度执行的效果和员工工作的效率。如果领用一只铅笔都需要找八位领导签字,试想那会是什么工作效率,这样的内控制度势必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反作用。之所以这样的原因一是一些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起草和修订者们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只好用一道道“关卡”来保证“少出错”。再就是某些国有企业个别领导的权利欲较强,不让谁签字,好像就“剥夺”了谁的一项“权利”,为了保证权利的均衡,索性来个“大家联签”。

3.某些国企负责人私心重。“水至清则无鱼”。内控制度加强了,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就难了。那些私心重、想“捞一把”的企业负责人,以及某些想“混水摸鱼”的员工就不那么愿意了。还有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国有单位的“老板”,自然讨厌约束自己的内控制度,喜欢约束别人的“内控制度”。这就使得制定的内控制度执行起来障碍重重,甚至很难执行下去。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国企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的状况,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控制度的顺利执行。具体可以建立企业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国企的经营者能主动的完善并积极的推行相应的内控制度。

2.加快相应的法制建设步伐。财政部于2008年6月份,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5月份财政部又联合其他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些规范的和实施,对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也应该看到,目前只是对内控制度建设的某些方面有了规范,还远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要想使国企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法可依,从法制上来抑制和约束国企经营者的行为,必须加快相应的法制建设。

内控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内容;程序;方法;途径

一、概述

为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内部控制逐渐成为许多企业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和自我约束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各项内控制度为对象,对其进行审查、分析、测试、评价,以确定其是否健全有效,从而对内控制度产生的结果做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

加强内控制度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防范,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助于促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保证内控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内控制度审计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并在实践中逐步推广运用。

二、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程序及方法

1.初步了解企业内控制度

具体来讲应包括:企业经营组织机构、主要业务流程、相应的控制环节、控制措施和手段以及有关内控制度健立健全和完善等情况。在审计过程中应注意根据不同的审计目的确定需要重点了解的内控制度范围,如财务结算内控制度审计,应重点针对财务结算审批程序和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制度;生产管理内控制度审计,应重点针对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内控制度。

2.健全性测试

健全性测试是指把以上了解到的被审单位内控制度基本情况与理想模式进行比较,测试其控制点是否完整,找出内控制度在设计上存在的不足,总结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这一环节操作的主要方法有文字描述法、流程图法、调查表法等。无论以上哪种方法,关键控制点的选择都至关重要,错选或漏选关键控制点都会影响审计质量,加大审计风险。例如,进行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审计时,审计人员应选择固定资产的预算审批、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账薄登记、验收保管、定期盘点以及增加和处分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等环节作为关键控制点,围绕这些关键控制点,审计核实相应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据以初步测试和评价固定资产内控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3.符合性测试及有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在确定的审计范围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事项,沿着现有的规定和程序对控制系统的遵循程度进行检查,考察有关的控制点是否符合规定、执行情况如何;有效性测试,主要是针对某项控制的某个控制环节,选择若干时期的同类业务进行检查,查明该控制环节的处理程序是否按规定发挥了作用。这两种测试旨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切合实际、切实有效,有无失控和不完善之处,贯彻执行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

4.内控制度审计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测试的结果,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做出综合评价,评价内容应包括对以上健全性、遵循性、有效性测试相关结论。此外,笔者认为,在评价中还应将执行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所耗费的成本与不实施该项控制制度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比较,将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与该控制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从而作出内控制度经济性评价。

三、加强内控制度审计的措施

1.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视程度

内控制度审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看到内控制度中的薄弱环节,全面掌握企业的工作秩序,为企业健全内控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堵塞漏洞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企业内控制度审计行为间接参与了企业宏观经济调控活动,为企业宏观控制起到保驾护航作用,作为企业管理层应重视内控制度审计。

2.创新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手段,加强审计人员内控知识的学习

内控制度审计与传统的审计业务在审计内容上有很大不同,所以在审计方式和手段上也应有所创新。首先,企业应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允许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企业内控制度的制订工作,提出合理建议,最大限度地克服内部控制建立时可能就有的天然缺陷;其次,加大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审计力度,改日常审计项目中的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为内控制度专项审计,予以单独立项,专门评价,使内部审计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和经营领域。第三,内控制度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经济活动广,对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有关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的知识的培训,强化宏观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审计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3.加强内控制度审计风险的防范

内控制度审计风险主要为评价失当风险,如进行内控制度健全性评价时,由于建立和使用的评价标准不当而造成对评价的偏差所产生的审计风险,或进行制度符合性和有效性评价时,由于样本的范围和数量抽取不当而造成评价失当所产生的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应注意将防范风险关口前移,在制订审计计划时进行风险预测,了解风险所在,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设计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标准、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步骤、合理选取抽样样本等措施规避审计风险的发生。

四、结论

随着企业对内部管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内控制度审计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利用其熟悉企业情况的优势,充分发挥其监督、服务的职能,正确实施内控制度审计程序,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浅谈企业内控制度审计》 作者:艾石英.

[2]《内审部门应积极加强内控制度审计》 作者:郭江平.

[3]《企业内控制度审计探讨》 作者:何存花.

内控制度范文第6篇

摘 要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也不可否认,在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呈现。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浅谈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建设》。首先探析了我国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就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具体措施发表了浅见;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为提高企业财务的决策能力奠定基础,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 企业财务 内控制度 管理 建设

当前,在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站稳脚跟、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财务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准,其管理制度就应该更加完善,为了减少财务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对此做了以下探讨与分析:

1.探析我国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方面,主要还存在着财务风险危机和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财务活动风险较大,企业没有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企业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其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就导致了企业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虽然企业财务风险普遍存在,但是,我国很多企业根本不重视这一点,财务工作仍然以记账作为最重要的环节,更别说建立一个具有预警效应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如果不加强财务内控意识,长期下去,我国企业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1.2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决策能力较弱

就我国目前企业财会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记账、核算、报账依然是工作重点,财务内控制度虽然有建立,但管理决策控制还相当滞后,这种陈旧的体制极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改革转型,更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格格不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财会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能力不强,不能够提出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决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管理者根本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内控的管理决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财务内控制度管理而言,企业简单的控制并不是实质性的管理,它应该在具体的执行监督下,对企业内部管理多加考虑,进一步发挥财会工作的中心作用[1]。

2.加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的具体措施

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管理能力呢?

2.1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控制度

既然财务活动出现的风险是企业无法避免的经验危机,那么企业就应该尽量加强财务风险的内控制度,通过制定明确的企业目标、全面分析风险管理要素、确保企业各阶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方式来规避财务风险。

首先,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首先应该借助财务核算和财务决策来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各部门具体落实之后,再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制定风险控制目标,通过控制财务活动来达到风险规避的效果。

然后,企业管理者应该全面分析各类风险控制要素,根据经验和预测因素为管理制度留有一些控制空间,这样就能让制定的计划在执行中具有可操作性。

最后,当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后,企业应该将其下达到各个阶层,这样才能根据各阶层的具体情况和环境等,制定出一套更加全面的风险预警机制,有效加强各阶层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2]。

2.2提高企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能力,企业应该适当地进行会计培训,保证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效益相挂钩,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至于加强财务内控制度,企业应该从成本费用管理、财务内部审计和资金控制这几个部分入手[3]。

一是成本费用是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企业应该尽量引入专业的财务软件来代替手工记账,并要尽早获得财务活动所需的准确信息,这样才能够及时作出预测和决策,最大限度规避市场风险。

二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能对企业各部门进行独立评价,从方针政策、规范标准、资源配备情况以及组织目标等实现公平的审查,这样就能使各部分更好地进行内控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不仅要提高员工自身的管理能力,还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通过加强成本费用管理、财务内部审计和资金控制等来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陶惠忠.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10):65.

内控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管理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规则与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日益成熟,实现了企业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可能。目前,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深化改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内部管理矛盾,才能拓展生存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含义

财务内控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结构的一种手段,也是将企业各方面有机因素充分调动起来的重要工具。作为一种权责分配清晰、约束能力强的管理体系,它不仅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概率,还能够以法律约束企业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企业财务规避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收益的一剂“良药”,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企业财务内控的建设,避免了因不明原因导致企业财产流失,对各项成本进行核查与清算,为企业管理者进行重大决策时提供了有力帮助。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可以视为新时期企业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组织结构。从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层面来看,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比如企业内控环境需要整治、内控监督落实难、以及企业内控观念有待提高等等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将会变得寸步难行。

二、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在管理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第一,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内控的认识层面较浅,缺乏一定的重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处于一个正在成长的阶段,并且全球经济热潮的袭来导致我国企业在相对不稳定、不成熟的情况下就与外企接轨,在某种意义上存在“政策跟不上形势”的说法,企业在管理上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同时,现代化企业的特征应该与市场经济是吻合的,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老厂,在财务内部管理上沿用传统的计划经济手段,所以企业财务内控一直不受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些举步维艰。由于部分企业管理者对现代化管理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就算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再完善也是无济于事的,在实际工作中落实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作和收益。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则,无法适应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体系,不仅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更多阻碍,同时也无法保证员工效率,资源的浪费致使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所以说,企业财务内控制度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予以执行,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制定,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企业财务内控缺乏有力因素。基于财务管理的敏感性,许多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都要对企业环境做出评价,如果各方面因素不符合条件是无法继续执行的,所以若想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就必须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条件,只有企业环境因素是稳定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内部环境差、条件缺失是我国众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通病,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是管理者忽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员工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内控建设落实难,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造成企业整体效率低下,使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第三,企业财务内控的风险评价。信息统筹是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信息内容做出有效决策。但是企业财务内控因素不足,直接导致信息丢失、信息存真度低的现象,而企业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往往很难达到管理需求,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管理者无法看到真实的信息,数据信息错误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内控上出现严重失误,其风险率较高。由于很多企业对财务内控的认识还停留在表层,无法顾及到其存在的隐患与风险,风险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流程,企业在没有任何保障的前提下进行信息辨识,一旦出现不可控制的风险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三、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有效管理措施

首先,提高对财务内控的重视,加大内控力度。财务内控十分重要,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制定财务内控的内容,还要扮演执行和监督的角色,在整套财务内控的体系中,企业管理者无疑是落实财务内控工作的核心。现阶段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财务内控上,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所以要在重视财务内控的前提下,对计划经济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批判式吸收,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以内控准则为工作基础,考虑到政策和企业实际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减少企业成本,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其次,监督体系与奖罚措施是财务内控制度必不可少的环节。监督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企业财务内控的成熟,因此,管理者要提升监督力度,根据财务内控制度的内容设立监督制度,确保财务内控工作顺利进行。一个完善的监督保障体系不仅能够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容错率,还能够帮助企业在财务内控工作中处理进行有效评估,这样一来,企业完全掌握了财务内控流程,对工作中出现的隐患进行及时解决,加强了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用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对管理态度严谨、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针对消极怠工、的人员视情节严重给予警告或处罚,为财务内控的执行提供保障。再次,良好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也是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必备内容。众所周知,企业财务内控如果缺少有效条件是难以执行的,如果企业内部环境是优秀的,那么财务内控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容易。内部环境与财务内控紧密相连,更应该体现出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创造这样一个有利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争取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到严于律己、奉公守法;其二,定期为管理者提供学习与培训的机会,提高管理水平,加大考核力度,岗位分配上采取“优上劣下”的淘汰机制,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将企业管理精英的优势散发出来;其三,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彻底监督从招聘到配置、从规划到设计以及劳务从属关系调配等方面,以相关流程安排人力资源工作,努力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责任心强的专业财务内控团队,为企业的发展铺平垫稳。最后,要求企业全面建设风险评估体系。鉴于企业对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还存在种种问题,为了有效排除各项隐患,企业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对风险进行评估。可以说,内控制度的建设与风险评估是息息相关的。以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为基准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不断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抽查与检测,对预期发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并对风险的来源与作用进行汇总,最后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允许接受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灾害,减少企业因风险带来的财务损失。另外,财务内控在准备阶段就应该进行风险预测,为企业规避风险提供有力依据。对企业财务内控进行合理的制度建设,是新时期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财务将逐渐抛弃以成本集中控制为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同时,在市场经济与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主导各国企业的竞争因素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以资本、技术的竞争向管理竞争进行过渡,这就要求企业重视财务管理,积极建设财务内控制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管理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重点强调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财务内控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改善建议。新时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企业在展望未来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持续发展,为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体系势在必行,是企业稳定发展、迈向国际化舞台的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1]王如愿.当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路径与措施[J].江苏商论,2015(03).

[2]张德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

[3]陈春燕.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中的难点和解决措施[J].当代经济,2016(24).

[4]高萍.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5).

内控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预算部门 财务管理 内控制度 现状 完善措施

预算部门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管理和最大化效能发挥在很大程度推动着财务预算部门的发展,对财务预算部门的工作难度进行了有效缓解,与此同时还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客观性,对充分发挥资金利用效益和资产完整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积极构建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现状

(一)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

要想有效实施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控意识是重要保证,但是目前许多医院领导都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一个科学的内控观念,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的情况屡见不鲜,内控制度也只是由财务部门在应付相关部门检查时写出来,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内部控制,这就使得医院的预算管理必然会处于被动以及混乱的局面当中,甚至会使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二)内部控制机构不完善

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创建完整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然而,有些医院领导对内部控制的观念认知模糊,看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以及作用,使得财务管理部门在创建内控制度时不是很完善,在配备人员上也是非常不合理,这就导致管理机制的约束难以有效落实。

(三)控制制度以及资产管理有待提高

通常情况下,财务部门只能够把核算和付款的作用给有效发挥出来,却不了解一些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和实施结果。此外,尽管政府实施采购制度后,固定资产的购置有了较好的控制,然而在使用资产当中却没有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制度。预算部门要经常性的核对债权和债务,其相关人员只是在发生业务时登记账薄,不能够及时掌握后期坏账的发生和减值情况。

二、建立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原则

(一)合法性

即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必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整体性

即务部门内控制度必须控制预算部门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与部门其他内控制度相互协调,制定的内控制度若不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制度的可操作性便很难进行。

(三)针对性

即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从各个部门的实情情况出发,针对部门财务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

(四)适应性

即财务内部控制要从部门的发展和变化对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及时更新、调整与补充,使医院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以提高财务内控意识为基础

要对现阶段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以及现代科学化账务内控水平进行提高,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内部制度进行积极落实和完善。医院管理人员的态度在财务内部控制中起着主导作用,进而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认真执行和遵守本岗位的规章制度,把财务监管工作放置最重要的位置,以此打造健康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二)以确保预算编制质量为前提

要想对预算管理和会计预算业务的质量进行提高,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是基本前提。要加强预算部门员工对相关财经知识的学习力度,要与医院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核实对照会计信息以及预算数据,并把具体的人员职责、详细分工以及实施的工作内容进行明确;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化,预算编制人员可以把自己行之有效的建议适当提出来或者把自身的见解发表出来,在与实际情况相满足的前提上对自身部门的预算编制基数进行确定,以此来保证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

(三)以促进权责利相统一为目的

在预算管理当中,要有效结合集权体制与分权体制、相互渗透财务与人本管理、统一关注结果和监控过程、相互交融激励和约束以及相互配套价值和实物指标,要想实现预算控制,就要统一一系列激励措施以及约束手段。为了对成本进行控制并使成本得到降低,预算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体制,以此来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

(四)以分离不相容职责为保障

医院等相关组织机构要对人员岗位结构的部署进行重点关注,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预算部门人员的规划问题。要对那些不相容职务的工作进行明确部署,这样才能够把内部牵制的作用给逐渐发挥出来。此外,要对一些岗位人员的工作权力进行适当下放,以此实现互相监督以及互相制约的目的。若预算部门人员不足,可以对那些不相容的职位进行合理分工,例如让财务业务人员保管财产以及让出纳对资产账进行固定等。

四、结束语

对于像医院这样的组织机构,既要加大预算部门内控建设的力度,又要对医院职工的具体分工进行明确。这就要求医院要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以提升员工思想的先进性和管理意识的科学性为目的,在这个基础上,以医院内部控制的制度来完成医院给员工制定的任务,使部门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湘凌.关于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财经界,2012.

[2]易凡炀.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