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平台

素质教育平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素质教育平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第1篇

一、内生增长的理论基础

(一)内生增长理论内涵

内生增长理论是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内生是指较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等因素视为外生给定的而言,内生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诸因素内生化,将其对产出的影响以某种形式置于生产函数内部加以讨论。内生增长方式不意味着知识替代了传统资源,而是在促进生产率提高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分工深化、制度改进”四个要素中,投资的增加、劳动力质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和技术变革、知识的进展在每一个要素都起着基本的作用。

(二)内生增长理论要素

1.人力资本要素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积累以投资的形式完成,学校人力资本积累以学生为主体,即不断积累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通过学校教育,人力资本及知识的积累可以两种方式来进行:一是脱离生产的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使经济活动中每个人的智能和技能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这里表现为学生在校的专业学习;二是通过生产中的边干边学、实际训练或经验积累增加人力资本。这里表现为学生进行生产性的顶岗实习。

2.技术进步要素

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21世纪的高职教育必然要依托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要求也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找到了落脚点。高职的兴起也在于它突出自己的技术特色及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所传授的知识及技能在企业的实用性。高职院校可以在为企业知识的更新、员工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等方面寻找到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建设

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将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团队精神;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企业参与学生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实用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强化素质教育质量评价,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坚持开拓创新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全面发展。高校丰富的非教学资源可以作为充分的载体,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平台。

(一)理念设计

教书,还要育人,而育人则是无处不在,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教育的场地,而不仅仅是课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作为其根本任务。高校非教学资源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重要的服务保障,发挥着重要的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功能,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充分调动校内非教学资源,构建素质教育平台。校内非教学资源包括后勤服务资源、可经营资源、衍生资源等三个不同层次。其中,整合大学生后勤服务资源是直接与学生素质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

1.构建育人理念

内生增长理论人力资本要素表明,大学教育可以通过积累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校内非教学资源是良好的人才培养载体,学校在后勤建设、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将“无意识”的服务变为“主动”寻求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素质的展现来熏陶、陶冶服务的对象,发挥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后勤住宿、餐饮管理通过在内部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管理意识、服务道德、创新思维、竞争观念等渗透熏陶到整个校园群体,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与师生实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互动,构成校园的精神文明,形成校园文化的灵魂和主导,推动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2.建立制度保障

社会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资金短缺可通过劳动力替代,劳动力短缺可通过机器替代,但是制度的不健全则不能完全由其他要素来替代。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改进管理机制,建立制度保障,是打造现代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必然要求。高校构建素质教育平台,以非教学资源为载体,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就业实践、创业训练、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切实加强机制建设,将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二)平台构建

高校落实全面素质教育,以校内非教学资源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载体,学校与合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教育教学功能的整合,由企业建立勤工助学体系及助学基金制度,校企共同构建以“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为主体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综合平台。

1.环境育人

环境育人功能已为教育界所共识。环境本身也是一种生产力。非教学资源拥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甚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人文关怀,形成“环境场”。“整齐、清洁、安静、优美的校园,使学生更热爱大自然,联想祖国大好河山,内心产生与环境相协调的上进精神”。从教育角度看,校园环境是隐性课堂,学生通过校园会获得各方面的信息,收获更多的生活体验,产生人文精神,从而实现育人的目的。环境是人的哺育者,它以其自身独特的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熏陶人,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与影响。教育、引导、规范、耳濡目染是环境育人的重要手段。我们把大学非教学资源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非教学资源的建筑和外环境,如空间的大小、布局、配套设施等;软环境包括卫生、文化、信息。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从技术进步的要素出发,资源配置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广泛收集师生的合理建议,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观念,通过建设、改造、美化各种校园资源环境,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健康、优美的“家园”,建设美好的硬环境。同时,软环境建设中,要注重校园文化、信息沟通、日常管理中各项规章制度的构建与改进,这是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价值判断和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创造一个整洁、优美、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一方面体现校园风貌,另一方面,优雅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心情舒畅,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和文明道德的教育需要。

2.服务育人

校园文化所起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是持久的。在校内非教学资源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后勤文化建设起着“育人作用、凝聚作用、创新作用”。我们以各种层次的非教学资源为载体,合理配置、分工深化,注重文化建设,突出服务育人,用员工的岗位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后勤服务员工通过热情优质的服务,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与优良作风,忠于职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能够取得育人的良好效果。身教重于言教,后勤服务员工在各自岗位表现的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关心他人、乐于奉献、不图名利的良好思想与高尚品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使大学生耳濡目染,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后勤服务员工要以师生的要求为标准,深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空间,开展主动式、感动式、全程式服务,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把服务育人自觉地寓于服务的全过程。

3.管理育人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高校的人力资本积累就是培养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学校可以用管理和标杆的力量塑造学生。严格的管理育人,服务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制度保障。在校内非教学资源中,大学生后勤服务资源及相关衍生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类型,其中涉及到的住宿及餐饮服务,必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这既是维护就餐秩序的必要条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责任感,制度必须认真落实执行,严格纪律,加强管理,不折不扣地按章办事,同时要求学生切实遵规守纪。在服务管理中按制度要求管理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自觉性,教育学生增强责任心与事业心。这些制度能够规范和约束学生的不良言行以及调节人际关系,从而提高育人效果,也是素质教育平台的重要保障。

4.实践育人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R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94-03

一、引言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资源的承载形式、数量与类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数据同过去的海量数据有所不同,其基本特征可以用4个V来概括(Volume、Variety、Value和Velocity),即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速度快。大数据技术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巨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核心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不仅指数据本身的规模,也包括采集数据的工具、平台和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大数据最重要的现实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大数据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决定最终信息是否有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分析存在的方法理论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大数据时代获取价值信息的难度增大,因此,对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级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需要学习和掌握数据采集、资源组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多种大数据知识与技术,以便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明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源、检索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4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素质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工业协会的会长Paul Zurkowski首先提出的,发展到今天,最为广泛性的解释是作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具有一种能够充分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有能力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能力。

二、平台架构方案

本平台基于B/S模型,采用+SQL Server +IIS技术方案,充分结合主流的多层平台架构技术,具备分布式、并发事务处理等能力,平台架构模型如图2所示,客户端使用浏览器形式,因而不需要安装特殊的客户端软件,使平台在易用性、管理及运行等方面变得更为简单、便捷,同时,平台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可移植性等特点。

三、平台功能模块构成

本平台主要包括课程管理、测试管理、在线讨论与留言管理、专家讲座和用户管理等5个主功能模块,其中各功能模块又下设多个子功能模块,平台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1)课程管理模块:是平台的核心功能模块,包括课程管理、课件及资源下载、数据挖掘技术与工具、案例分析管理、多媒体视频管理和常用术语等6个子功能。课程管理模块使馆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自主地学习信息素质的基本知识,学会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课程管理模块主要完成课程的展示、上传、下载、修改、视频在线实时点播和点击量统计等任务。信息素质课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取、基础架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T检验、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回归分析、曲线估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快速聚类法与聚类法、判别分析、多元对应分析或叫“最优尺度分析”、Bootstrap技术等)、数据挖掘(分类Classification、估计Estimation、预测Prediction、相关性分组或关联规则Affinity Grouping or Association Rules、聚类Clustering、描述和可视化Description and Visualization)、复杂数据类型挖掘(Text、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模型预测、结果呈现(云计算、标签云、关系图)等类型。

课件及资源下载功能主要完成课程课件、教材、参考文献和教学大纲等资源的显示、上传、下载等操作,模块中集成了大量的培训课程课件、数据库的培训课件以及第三方的培训课件。

检索知识与检索技巧模块主要包括检索技术等相关文章的展示、上传、下载和更新等任务。

案例分析管理主要完成典型案例的显示、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操作。

多媒体视频管理包括教学视频和专家讲座视频两部分,平台所支持的培训视频格式为.avi、.mp4、.flv和.rm等。

常用术语模块包括各种信息知识和技术概念、重要人物、专有名词、组织机构名称缩写以及英文对照等信息,馆员可以利用术语表更顺畅地进行学习。

(2)测试管理模块:包括仿真练习和在线自我测试2个功能,用于馆员对所学的信息知识和技术等进行课程复习、内容巩固、知识扩展及自我测试;有助于馆员了解自己信息素质的实际水平,并有针对性地专门强化某方面能力。

(3)留言、咨询管理模块:该模块开拓了馆员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虚拟空间,通过该功能双方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交流方式,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是馆员完成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

(4)专家讲座模块:模块完成讲座视频的上传、下载和播放等功能,讲座主要包括数据库的使用、检索挖掘工具使用,专家讲座有利于馆员增加对热点知识、前沿知识、处理技术及技巧的学习与掌握。

(5)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用户的登录管理、新用户的注册和密码找回等功能。平台中的用户被分为馆员、教师、专家和系统管理员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用户都具有不同的权限,查看、管理不同的功能模块及其子模块。平台中的密码均以密文形式保存,加强了平台的安全性保障。

四、平台核心模块的实现

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平台的前台主界面,如图4所示,后台管理界面如图5所示。

课程管理模块的实现:主要实现了课程和相关视频的查看、上传、下载、课程评价和点击量统计等功能。这部分内容是经过精心设计、安排的,不但包括管理学的内容,例如管理学的经典案例分析、决策、预算、控制等课程内容,还包括信息检索、重组、评价与利用等内容,主要培训课程包括信息素质概论、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信息资源和信息评价与利用、大数据技术等,还包括如何查找期刊的影响因子,如何查找哪些期刊被SCI收录,科技文献类型有哪些、如何识别,如何查找哪些期刊被EI收录,如何查找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如何查找各学科核心机构、科学家和研究热点,如何查找全球学者信息,如何定期获取所需某种期刊的目次信息,如何利用网络学术交流平台等检索技术。前台课程信息展示列表如图6所示。

留言、咨询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该功能是平台的主要功能之一,实现了教师或专家与馆员之间的答疑、讨论等任务,通过该功能教师与馆员能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该模块还具有历史记录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等操作功能。留言管理功能的留言板窗口如图7所示:

五、平台应用分析

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平台已成功进行相关系统测试,已与部署完成,运行状况稳定,平台性能表现良好。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给图书馆馆员在信息服务工作中带来了如下几方面的益处:

(1)平台的应用使图书馆馆员学会了在大数据时代如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源、如何有效地管理各种信息。

(2)平台的应用使馆员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技巧与策略、信息伦理与科学道德等知识。

(3)平台的应用提升了馆员对信息的整体认知,拓宽了馆员学习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渠道,是集中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的有力补充。

(4)平台的应用节省了馆员学习的成本,突破了集中培训的地域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馆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地提升了馆员的信息素质。

(5)平台的应用也方便了培训课程、讲座等信息的管理、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工作。

六、结束语

图书馆馆员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平台是集信息检索知识及技巧、文献写作、信息能力自测、信息交流答疑于一体的信息服务空间。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指导、大量的案例及讲座视频等让馆员学会专业级的信息检索、采集、预处理,统计和分析、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技术,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丽霞,蒋永福,傅荣贤.基于新建构主义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7):35-39.

[2]崔雷,刘伟,闫雷,张晗,侯跃芳,黄莹娜,张浩.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的开发[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8):70-75.

[3]梁作明,张悦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3):108-109.

[4]高珊.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用户服务创新[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4(4):45-49.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第3篇

该校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课余实践系统,主要通过设立“三大目标”,构建“两大体系”,实施“三大措施”来实现。围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三全”教育目标,搭建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社区、班级四级联动平台,建立全校教学、行政、教辅、后勤四方协调机制,构建“十二大类、五项主题、二十一个模块、六项服务延伸”的四级赋分平台,实现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2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体系的创新

2.1育人理念的创新该校立足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对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新需求,依据科技人文相融的“绿色教育”理念,提出以培养现代“和谐职业人”为目标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简称为123456,即一体:现代“和谐职业人”;两翼:先进企业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三阶:专能精、通能强、素质高;四质:思想品德、专业、文化、身心素质;五德:爱、学、诚、敬、新;六能:自主学习、信息处理、数字运用、表达沟通、团队合作、创新创业。

2.2体制机制的创新①机构设置。在学院党委统领下,成立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学院领导做组长,学工部、团委、二级学院负责人任组员。素质拓展中心作为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在团委的常设机构,负责指导二级学院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和全院团学组织开展学生素质教育课余实践各项日常工作。各二级学院设立分院素质拓展中心,负责组织各班团组织和二级学院团学组织开展学生素质教育课余实践各项日常工作。健全学生素质教育课余实践活动数据库,负责对所属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进行审核、抽查和管理,并接受学生的查询核对和修正。②制度管理。制定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纲要》、《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方案》、《素质教育课余实践学分(分)评分体系方案》等。每年编制《素质教育课余实践材料》发放给每位学生,宣传推广规章制度,并依照执行,建立标准化的长效机制。③保障措施。制定实施《素质教育课余实践保障和监督办法》、确保该项工作人员配备到位,团委专职干部负责制订、监督、管理、协调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体系的各项工作,各二级学院团总支也安排专人落实对接此项工作,学院十二个专项平台由各部门负责人牵头,并安排专任教师负责日常管理。经费上,学院每年划拨素质教育课余实践专项经费,保障平台管理、师资工作、学生活动及其他工作环节运行。

2.3实践操作的创新①分数换算制。学生参与各平台活动,并获取相应的素质分。素质分上不封顶,但每学期折合成素质学分最高不得超过12分。素质分作为评优评奖的基本参数,作为优秀毕业生选拔的重要参数。素质学分纳入学生选修课学分体系,毕业时不得少于36个学分,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合格折合为选修课2学分。②双向积分制。学校、二级学院、学生社区、班级四级平台设置了21项和6项服务延伸的加分项,鼓励学生参与到学院素质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同时在学生社区平台和二级学院平台针对文明寝室创建和晚自修等表现不佳者实行倒扣分。正向加分和反向扣分的双向积分制的实行,使得学生充分的意识到这张“第二成绩单”的重要性。③网络公示制。创设了素质分网上“公示”平台,实现事前活动项目公示、事后加分情况公示,使得各项目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监督,旨在保证素质分加分的公平性和公开性。

3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体系的完善

3.1规范评价体系,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做好《学生课余素质教育评价方案(试行)》,特别是班级、二级学院、学校、学生社区四级素质课余实践赋分平台的科学化运行,加强调研和协同机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厘清各个模块活动项目的授分层次,明确标准,细化项目,做到层次清楚,标准明确,项目细化。实现顶层设计的科学化、实效化和可持续化。

3.2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发数据库学校针对学生课余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加大专项资金的扶持,在“网络公示”平台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出数据库模型,实现与学校其他有关学生信息系统的科学关联,特别是与学校OA系统绑定。团委有关工作负责人、网络技术人员、各模块基层操作人员、学生共同参与数据库的建设,提出意见,不断试错,逐渐完善。满足教师、学生的信息查询需求和有关信息统计需求,最大效益地服务于素质教育课余实践评价体系不断发展的实际要求,真正发挥其第二课堂“网络成绩单”的作用。

3.3加强社会认同,加强宣传推广要积极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在企业的认可度,并将素质教育课余实践以学分要求明确进入学生培养系统。对于学生各项素质分数,能够在该系统中方便查询,使企业迅速了解该学生课堂学习,各项素质发展状况,使企(事)业单位对该第二课堂素质学分平台的认知、认可度有待进一步强化。使该校第二成绩单承载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拓展表现及其成果,成为社会人才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参考。

4结语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城空间;职业素质;课外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80-0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是毕业生想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很难,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在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选”,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学生的职业素质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既然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的毕业生,那么,高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入学门槛的降低,使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下降,因此,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成为教育教学中要解决问题。该文探讨运用世界大学城空间这座网络虚拟城市,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以实施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方案。

1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和职业素质教育状况

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的学生,因其生长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使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都相对复杂,使“90后”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个人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如学生组织纪律性差,个人主义强,集体荣誉感差。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表现怕苦怕累,做事责任心不强现象。因高职学生文化水平比较低,反映在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同时,由于大学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比较迷茫,对社会职业以及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不了解。而通过对企业调研,企业反映现在90后的员工是越来越难管理,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让高职学生尽快了解职业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就成为了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体验内化等活动而逐步养成的[1]。

现阶段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主要形式是第一:开设“两课”必修课,第二:利用第二课堂进行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第三:由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及开展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社会实践等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教育形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起到了很好作用。但由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学习、实践、内化的过程,必须长流水、不间断,因此,除了上述的教育形式外,更重要是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活动之中[2]。通过专业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而大学城空间的出现为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拓展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由此,提出运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的方案,并在专业教学中进行探索实践。

2 运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方案

通过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平台的方案,第一:是确定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资源库包括:励志教育、职场礼仪、职业心态、职业素质、求职指南、学习技巧、教学资源等。

第二: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专业教学中,并做为专业课程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到大学城空间去阅读与职业素质教育有关的文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学生表现,将其纳入学生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平时成绩考核部分。

第三: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职场礼仪引导学生按照职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时,通过励志教育和职业心态教育鼓励学生。当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训练时,要从职业素质的角度,在专业素质方面严格要求学生。

3 运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

3.1确定职业素质教育内容

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根据高职学生存在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不强现象,开展对学生励志教育。通过收集名家名言、推荐励志电影和用本校校友成长经历事迹等方法,激励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

2)根据学生中存在一些不良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注重自身仪表仪态,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尊重他人的现象,开展对学生职场礼仪教育。让学生通过阅读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中职场礼仪栏目中的文章了解礼仪十要点,以及在各种职业场合下的职业礼仪,举止、谈吐、服饰和仪容等礼节,并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举止和仪表仪态,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3)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和集体活动中表现怕苦怕累,做事责任心不强,个别学生还有偏执和对抗情绪的现象,开展对学生职业心态教育,首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让思维控制情绪,明白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蕴藏着新的机会,并给学生提出处理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平常的心态、感恩的心态、付出的心态和自律的心态,明白首先要求自我的改变,才能感染别人去改变。

4)为了让学生能更好了解职业情况,培养职业兴趣,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的职业素质栏目中为学生介绍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和职场沟通宝典。并结合IT专业特点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让学生了解IT从业人员最关键的职业素质是要喜创新、会沟通、服务意识强、肯吃苦、耐得住寂寞、学习能力强。

5)为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本人所教授课程分别开设置学习技巧和教学资源栏目。

6)根据学生求职需要,在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中开设置了求职指南栏目,告诉学生如何制作简历,如何面试,以及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之路。

3.2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

在大学城空间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首先为了方便学生能迅速查询到所需的职业素质方面资料,在大学城空间本人首页中间部分设置职业素质教育导航栏。通过导航栏,学生可直接点击导航栏上的按钮,进入相应的学习栏目,查看相应的资源。

第二,在大学城空间一级栏目下构建传道、授业、解惑栏目,并设置了三个子栏目,分别为:与同行交流、与学生交流和学习技巧栏目。在与学生交流子栏目下分别设置了职业素质、职业礼仪、职业心态和求职指南等栏目,并共享相应职业素质资源。

在职业素质栏目中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化的几个要素、职场沟通宝典、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文章。

在职场礼仪栏目中介绍了礼仪十要点、举止礼仪、谈吐礼仪、服饰礼仪、仪容礼仪等。并根据具体职业提出接待细节礼节、办公室礼仪、政务礼仪、公务人员举止要求等。

在职业心态栏目中有什么是职业心态,如何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学会带着欣赏心态去观察事物,以及一系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文章等。

在求职指南目中有介绍了简历制作细节,面试需要注意的得分细节,面试过程中,HR更看重什么?并针对具体岗位提出面试销售职位的四大技巧,HR讲述网络编辑求职面试的注意事项,以及网络工程师应如何走自己的职业规划之路等。

还有根据本人所教授的课程分别开设置学习技巧和教学资源栏目。教学资源栏目中包括课件、教学项目、教学视频和教学参考资料等。

4 运用大学城空间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践

为了将职业素质教育开展起来,在构建好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栏目和上传共享文件后,于2012年上学期分别在计算机应用1101班、高汽制1103班和办公软件高级操作员选修班,以及高网络1001班、高计算机1001班中开展了大学城空间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的实施,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对本人所授课班级学生如计算机应用1101班、高汽制1103班和办公软件高级操作员选修班要求必须到大学城空间完成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栏目中的文章阅读,并回复老师,谈自己的感觉。同时,本人给曾经授过课的班级学生发出邀请,欢迎他们阅读职业素质教育资源库中的共享文章,并发表他们意见。

2)制定空间职业素质教育考核要求,并将学生课后学习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考核范围,占平时考核成绩的10%。

3)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课后学习的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有时讲授一些有关职业素质教育素材,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通过一个多学期期实践和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很多学生通阅读文章,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回复有几千条,还有许多学生给我留言表示感谢。

5 结束语

通过大学城空间这平台实现了将职业素质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课外拓展,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师生之间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课外学习平台,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文化素质教育; 第二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169-02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育在办学理念和人才的培养方面大都突出和强调实用型、应用型和职业型的特点,这就对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适应时展的需要,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民办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实际困难

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和重要力量,在为国家培养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时展的要求,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时代选择。加强文化素质的教育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已普遍被人们认同,然而在民办高校的教育中要真正做到广泛普及,切实推行和深地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与民办高校受办学体制和客观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1.民办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推行受办学基础和条件限制,在基本设施和学科设置方面不够完善,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自筹和社会筹集资金,这给学校的初期办学经费投入带来诸多限制和困难。各项教育体制和设备条件的不完善,导致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推广受到限制。

2.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大都成立的时间较短,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校园文化氛围缺乏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积淀,这也是文化素质教育开展所要面临的重要难题。

3.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以实用性、应用型、职业型为导向,强调与市场的接轨,较忽视人文基础学科的建设。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满足不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师资力量匮乏,素质教育的实施缺乏第一课堂的教育平台。

从以上情形不难看出,民办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推进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教育改革中的一项大难题。2004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这对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对于民办高等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件的改善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二、以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搭建文化素质教育综合平台的实施途径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它具有丰富性、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在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利用和发掘第二课堂活动的特殊功能,推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我院积极发掘教育的新途径和开辟新思路,主动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努力营造多元化、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校园第二课堂活动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搭建有效的平台。促进学院学生整体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

(一)以科学统筹,规范管理,加强引导,作为校园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方针,以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协调性、实践性、公益性、自律性、先导性为活动组织开展的原则。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1.以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通过学术讲座、交流活动和学科专业知识竞赛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学术品格的形成及学习兴趣的培养。我院每年围绕各专业学科内容集中举办学术科技节,通过各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和学术知识讲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良好学风。

2.以创新、创业活动和职业规划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创业、就业的平台,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职业的引导和规划。通过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精英策划大赛、职业营销竞赛和模拟商业街等活动的举办引导和调动大学生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和促进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

3.以文学艺术活动为载体,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水平的提高。文学与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能对人的思想和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不能不强调人文艺术教育的特殊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关键。我院第二课堂积极开展经典阅读、文学创作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人文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欣赏性与体验性相交融的系列活动,通过潜移默化渗透人文思想和艺术思想,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品格、提升大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水平的目的。

4.以身体素质锻炼和体育运动、竞赛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坚韧不拔的优良品格。通过冬季长跑活动、运动会和各种球类竞赛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第6篇

1.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个性化

由于学生受教育程度和个性化差异,每个人的信息素质水平不同。宋爽等根据高校学生信息意识的强弱、信息能力的大小和学习动机的不同,将学生划分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信息素质教育划分为普及型、专业型和拓展型[2]。

普及型信息素质教育主要针对信息意识不强、信息资源了解不充分、信息工具应用能力不足的学生,帮助学生开始理解信息时代的特征及信息社会的本质,在心理上增强对信息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全方位地了解这个世界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专业型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针对信息的认知和态度层面以及信息处理技术、能力层面的内容,比如信息理论、阅读方法、信息分析方法、情报资源的评价等;拓展型信息素质教育将专业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批判思考的能力,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信息技能应用到其主修的学科领域中去。

2.信息素质教育形式的个性化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很多,主要有新生入馆教育、文检课、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专题培训讲座等。图书馆可以根据各种教育形式的特点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开展适合本校学生的个性化信息素质教育。

2.1新生入馆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对象主要是大一新生,他们刚刚步入大学,对图书馆了解较少,教育内容主要是介绍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概况,图书馆的入馆须知,图书馆服务内容和各层布局,纸质文献的借还规则,电子资源数据库的检索利用,电子阅览室和信息共享空间如何利用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尽快、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服务。新生入馆教育主要采用面授培训和动态视频的形式。

2.2文献检索课

文献检索课一门讲述如何查找与利用科技文献资料、社会生活等动态信息的方法与技术的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以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为基础,介绍因特网上各类电子信息资源的内容和检索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熟练地掌握查找和利用各种电子信息资源的技能,增强现代信息意识和研究能力、提高获取文献以及自如地利用各种图书馆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

2.3专题培训讲座

图书馆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讲座,讲授人员可以是图书馆员,也可以是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人员,讲授有关图书馆学、信息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该学科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此外,还可以开展其他专业培训,如请数据库商委派专业人员进行一些常用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培训等。

2.4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

要真正实现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仅仅通过图书馆的入馆教育、讲座与信息检索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还必须与专业课老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合作,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主动的、专业的、到身边的泛在服务。

国内有关人员对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实践进行了研究,李玉花[3]从服务于教学出发,探索图书馆分层次嵌入教学服务之模式,提出图书馆学科馆员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嵌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将学科服务嵌入教学课堂、将主题技能讲座嵌入教学实践、将个性化服务嵌入教学研究等,为高校中有不同信息需求的人员提供分层次服务。陈全松[4]对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研究,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容、方式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化学科服务的建议,即:加强用户研究、整合信息资源、建设交流平台、丰富服务手段、提高嵌入式馆员素质、健全运行机制6点建议,为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提供了参考。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教师合作开展的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尚未全面普及,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学科馆员主要采用的是部分参与式的嵌入模式,采用全程参与式的嵌入模式很少。学科馆员和教师的合作程度还有待加强。

2.5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就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互动式网络教学的方式来培育和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学生不再是接受被动地填鸭式的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使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课程设计,更加突出了个性化教学。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第7篇

关键词:Web2.0 高校图书馆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3-0104-04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Web2.0

Chen Shuzhen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b2.0 and its impact on learning mode, and investigates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online information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By introducing the web2.0,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oposals to improve the online information education quality from aspects of new teaching idea, teaching organization pattern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web2. 0; university library;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LC number: G252.7 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3-0104-04

在过去的几年里,Web2. 0已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Blog、Wiki等形式的互联网服务让用户切实体会到了Web2. 0的力量和优势。Web2. 0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在国内外图书情报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随着人们对Web2. 0在认识与概念上的逐步明晰,如何将Web2. 0的典型应用引入图书馆实践中改善和扩展现有工作服务,已成为许多图书馆期待尝试或正在进行的新课题。

随着Web2. 0环境对当代人信息素质要求的提高,目前以静态网页和数据库介绍为主、教学形式单向和简单的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已不再适应发展的要求。为此,图书馆需要尝试引入Web2. 0,以Web2. 0的技术和理念对目前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构建全新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1 Web2.0的内涵与学习模式的转变

1.1 Web2.0的内涵

Web2. 0是个历史学的概念,它是对Web发展历史断代的成果,是相对于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1 ];是互联网的一次变革,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新应用、新技术;是以平等、交互、去中心化为特征,由传统的通过浏览器浏览网页的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的模式的发展,是依据六度分割、XML、A2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Web2. 0的实践应用元素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RSS (简易聚合)、Web service(Web服务)、Wiki (维客)、Tags (民间分类标签)、Bookmark (社会性书签)、SNS (社会网络)等。具体来说,在信息传播方式上,是从单纯的“读”向“写”和“协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信息发展;在信息构成内容上,是由“网页”向“微内容”发展;在服务运行架构上,是由“C/S架构”向“Web Services”转变;在阅读工具上,是由网页浏览器向RSS阅读器变化;在信息者方面,则是由专业程序员变成了普通用户。

如果说Web1. 0是以数据(信息)为核心,那么Web2. 0是以用户为核心,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服务过程的交互化,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人性化的服务,用户的参与性是几乎所有人提到的Web2. 0的特性。

1.2 Web2.0支持下的学习模式特征

(1)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Web2. 0最显著的特征。在这里“人”被提到了很高的高度,每个人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而存在,他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创造着信息,信息主体与受众、信息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地位是等同的。传播主体的不确定性和消散,使得Web2. 0应用出现了去中心化的特征。

Web2. 0提倡去中心化,将它用在学习上,学生将能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自己选择学习内容、教师和进度,打破了传统学校中的身份等级。知识也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对象,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主体,通过技术支持,学生既可以学习现有的知识,又同时是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学习者都贡献、分享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想,自发地协同组织知识,真正实现了学习内容的“去中心化”。伴随着去中心化,还有两个伴生的特征,即开放性和共享性。

(2)社会化。Web2. 0强调用户之间的社会化协作。如Wiki提供无限的团队合作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团队,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团队参与合作和贡献,通过集体的智慧创造使知识快速递进。博客可以主持某个主题讨论、与人分享观点和原创内容。网摘则与大众分享阅读的内容。因此,“从社会化协作的角度看,互联网是在变得更加有序,每个用户都在贡献:要么贡献内容,要么贡献内容的次序。”[2 ]

学习的社会性体现在将学习作为一种对话与交流活动,参与交流和对话的人包括教师、学生、专家和其他社会成员,交流和对话存在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专家与社会成员之间。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将学习置于一种社会环境中而成为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习过程置于特定的具体情境之中,而不是抽象的、脱离情境的、意图笼统的逻辑推理过程中。学习的社会化有利于协作学习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3)个性化。Web2. 0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用户带来了真正的个性化和信息自。从博客贴子,到RSS和我的空间,Web2. 0鼓励用户用最方便的方法内容,用户可自由发挥,自己定制和管理个人需要的信息和形式,拥有个人的信息空间。如,RSS技术推动了满足个人兴趣的“我的报纸”、“我的杂志”、“我的图书馆”等服务,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个人信息收藏空间,而博客则是彰显个人原创和思想脉络的信息交流空间。

Web2. 0技术的出现,博客、维基、RSS、网摘、在线书签等在线协同软件正逐步为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所使用。Web2. 0的新理念、技术,带给我们融学习、交流和创新为一体的学习模式和场所。“Web2. 0能为师生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使用者围绕某个主题建立的个人或群体Blog和Wiki,借助于Tag、RSS、SNS可以让更多对此有兴趣的用户参与进来展开交流、评价与讨论,可以很自然搭建起网上交流平台与虚拟教研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Web2. 0还可以充当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为基于网络的学习与教学提供一个完善的、自发性的交流系统。”Web2. 0在“促进多元智能发展,促进交往、拓展交互空间,促进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个体网络道德的提升”[3 ]等方面具有优势,这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中孕育着学习模式的变革。“学习不再只是消耗知识内容,更多的是体验、交流和创造;教育也不再是灌输,而是让学生获得在未来环境中生活的适应能力……”。[4 ]

2 目前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开展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简称OILI)的研究与实践。国外许多图书馆通过建立信息素质指南网站(如得克萨斯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项目,简称TILT)和利用商业性的网络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WebCT)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5 ]为了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笔者对部分高校图书馆进行了网上调研,可以看到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线信息素质教育采用方式:目前主要是利用网站开发技术自行构建信息素质教学网站,该类网站多隶属于图书馆网站。只有较少数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同时利用网站和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自行开发网站的方式在课件制作、更新维护等方面比较费时费力,同时,网站所能提供的同步交流、学生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相对而言也不是很强大。另外利用网站构建的指南比较适合于普及性的图书馆用户培训工作,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则比较适合于开展提供系统内容、强调学生管理和需要成绩评判的正式课程。近年来,国内利用引进的国外远程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尝试不断出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利用Blackboard其《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文档、作业、调查和测验。

(2)资源建设问题――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呈现形式:提供网上课程、在线培训/讲座、图书馆参观、新生教育、各种指南等形式。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络课程一般都包括本馆资源的服务与导栏、数据库使用指南。有的高校网络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如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有的高校对网络课程内容只是简单描述,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有新生专栏,南开大学图书馆有面向馆员的岗位培训。[6 ]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是在其网站上以PPT文件、Word文档或PDF文件形式一些数据库的介绍,网上课程也只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传统课堂教学提供辅助。教学内容多以静态方式的网页形式呈现,音频、视频尤显不足,其组织方式也多为线性,更新频率也不够快。

(3)如何用好的问题――教学组织模式: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呈现形式决定了其教学组织模式,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是按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来设计,为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网络化翻版,是教材和教案的简单搬家。重视教学内容呈现,轻视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过程单向、孤立、封闭,缺乏真实课堂的实时与互动,没有用户使用的反馈意见、调查表,缺乏对学习追踪监控、及考试评价等。该教学模式在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与获取信息的实践能力、培养用户创新思维等方面效果并不显著。

3 引入Web2.0,改进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传统的基于Web1. 0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与信息的和对教学电子化任务的实现,而忽略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个体差异引入的诸多个性化元素。因此,在适应知识更新节奏、提高信息素质教育生命力方面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致命缺陷。而Web2. 0支持下的教学表现出“以人为本、主动建构,创新开放、自由体验,协作互动、汇聚分享,实用易、重视内容,准真实交互、增进交流效度”的特征,给教育学带来了内在动力。所以,可以通过引入Web2. 0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其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创新。比较现实的尝试途径是采用一些廉价甚至免费的新技术和软件工具构建与用户交流的互动平台,对于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Web2. 0混搭技术(Mash-Up)进行资源、应用和教育的有效整合。基于Web2. 0,在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不断通过用户的主动参与来提高其被认知程度,进而丰富教学资源,在过程中潜移默化提高用户信息素质,真正建成集学生信息意识培养、信息能力培养和信息伦理教育于一体的在线、互动、充满生机的Web2. 0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3.1 教育理念――变以内容为中心为以用户为中心,突出个性化

高校图书馆员工和用户都需要明确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学习已不再是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全民的参与、分享和互动。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每个人既是知识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知识的生产者,在分享别人的知识经验时,也能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与人分享。高校图书馆需要改变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现教学内容,以构建完整丰富的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变为Web2. 0支持下的以用户为中心,制造一种 “以用户为中心”的体系。 “以用户为中心”实际上就是去除了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模式,转而追求一种体现用户能动价值的主动模式,这些正符合Web2. 0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对于众多的本校师生、远程用户,Web2. 0支持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建立个性化、分层次教育体系。如利用Portal进行门户设计。基于Portal的门户设计是统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其他诸功能的基础,提供个性化、单点登录、不同来源的内容整合以及存放信息系统的表示层。它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以往以内容为中心的Web1. 0教学方式,而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系统中,所有其他功能都以Portlet窗口的形式作为一个个内容可订制的频道出现,如信息产业新闻、专业动态、教学师资等公共资源,以及个人Blog、RSS、WIKI等个性化资源。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自己希望出现的内容,甚至窗口风格,如同在Web上操作自己的桌面。Portal的引入迎合了用户的展现个性化特点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3.2 教学组织模式――变单向的人人或人机交互,为单向传递与协同共享教学方式的融合

传统的基于Web1. 0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网站或平台提供虚拟的学习环境,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教师的职责就是授课及编排学习内容,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知识的流动是单向的。由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教师不一定都会在网络的另一端授课,因此更强调人机间的交互,使用交互性提问、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教学方式更多表现为内容的单向传递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和交互。[7 ]

Web2. 0支持下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中,更加强调合作和共享,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义,在教学中的角色分工不再明确。学生能够和教师一起定义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参与计划的决策和知识的传播。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由两个或多个参与者一起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合作完成一个课题,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人分享。其教学方式则更多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共享。

单向传递教学方式注重提供优秀的教学内容、课件,其优点是内容的权威性,协同共享教学方式由于教学内容多由学生自己提供,因此在课件质量和条理性上可能不如单向传递教学方式,但课件内容更符合学生需求的。其优点是知识传播的实时性。协同共享式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单向传递式教学,而单向传递式教学也缺乏协同共享式教学的“人性”。在Web2. 0背景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要把两者融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引入支持协同共享的硬件设施,如即时交流工具。允许用户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打分和评论,使得用户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显式或隐式的贡献出来。这样,对用户来说可以从别人的思想中汲取营养;教学内容也变得更有活力,更能迎合用户的需求;教师则能与用户一起学习,帮助用户制定学习计划,引导用户学习和进步。同时帮助用户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圈子,通过社区来共同学习、分享。

3.3 资源建设与管理――由“网页”向“微内容”发展,变资源统一管理为知识管理及传播

传统的基于Web1. 0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主要由图书馆老师制作后提交,经过审批、分类、整理放到网上,再由学生下载使用。整个过程中,学生只能是无选择性的学习有限的信息。

随着Web2. 0技术的推出,出现了越来越多在web上原生的新兴类型的数字资源,资源以小块的微内容流行,信息常常围绕着某个主题,但不是以等级的方式组织,内容格式呈现多样化,可包括文字帖子、照片、录像等格式用户自创元数据标签,随意、易于共享、但动态性较强、学术权威性又不确定。

Web2. 0支持下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博客和维基构建在线知识库。其中,博客偏向于以个人为中心的知识建构,而维基则更强调协同创作。博客可以很好的构建起一个以写博客的人和以信息素质相关主题为中心的生态圈。一方面,博主通过博客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另一方面博客生态圈聚集了和博主有共同学习目的的人。[8 ]知识在这里通过来回的引用和链接以人传人的方式传播,每个人对于其他所有人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博客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个性化空间,同时也是延伸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功能,使得信息素质教育一直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获取他们的反馈,博客功能并不单单作为个人网络日记,同时也记载着用户的专业成长过程,为图书馆提供了对用户专业发展的追踪手段,这些对于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经验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促进教学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和正反馈机制。基于博客的数据聚合给予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一个不断扩展自身功力的空间。维基适合学习小组共同编写课本或知识库的场景,任何人都可以对内容进行编辑。图书馆信息素质教学工作者以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新知识一一收集并介绍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不允许。通过Wiki将这种以往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只需要完成初期建设和启动内容,其余的所有工作便由用户来完善。通过提交资料的过程,用户不但锻炼了能力,消化了知识,也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而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大量知识的迅速汇集也为更多的后来人提供了学习的源泉,通过wiki的建立,学生从以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传播知识的建设者,如蜜蜂在吸收花蜜的同时也完成了授粉的工作。提高学生参与平台的热情。同时,在知识传播上,传统的基于Web1. 0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知识多是由用户主动拉(PULL)过来的,知识传播方式效率低下。而Web2. 0通过Poscast及其它网络共享应用进行知识传播,很好的解决知识传播效率低的问题。教师把自己的课件连同讲课过程放在网上,通过订阅和下载,这些课件可以被自由的传播给每个人,加上联合订阅协议帮助,知识主动推送(PUSH)到用户面前,订阅者能自动收到有关课件的更新信息,提高了传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4]梁斌.基于Web2.0的学习[J]. 中国远程教育,2008,(2):40-41.

[2]张静波.Web2.0时代的信息素养能力 [J].图书馆杂志,2008,(1):58-60.

[3]张丹,戴心来. 基于web2.0的学习特性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6,(6):64-65.

[5]黄如花. 基于Blackboard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完善 [J] . 图书与情报,2007,(5):61-63.

[6]赵润娣,许萍. 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调查与分析 [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422-424.

[7]牛端,田晟.Web2.0下的E-Learning变革:从单向传递到协同共享[J]. 现代教育技术,2008,(8):15-17.

素质教育平台范文第8篇

与传统的素质教育相比,信息化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素质教育途径的创新。将素质教育场所从课堂搬到网络,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大学生对网络独有的喜爱,这种喜爱,将会使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素质教育资源的开放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素质教育有了自己的应用平台,并成为智慧教育平台的重要部分。在这个创新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共享素质教育教学资源,也可以参与谈论互动,这种网络互动形式,远比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受欢迎。三是素质教育信息化实现了素质教育过程时空的开放性。在有效的时间内,可以同时容纳更多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谈论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固定的界定约束,非面对面的思想与观点的表达,使得教师对学生素养的了解更加充分和透彻,有利于老师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素质教育的课堂补充。四是素质教育信息化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传统的素质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在教育内容上,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设定;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采用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消极的、被动的接受者,这与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不相符。而信息化的素质教育,让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主体角色也会更加突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智慧教育的信息化素质教育形式,不但是一种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更是极大限度地实现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目标。

二、信息化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育信息化对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习惯等成分。教育信息化中运用网络充足的资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抽象道理化为学生可具体看到的真人真事,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了解生活,树立真、善、美的情感,培养学生识别假、恶、丑的能力,再内化自己的言行,直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而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其次,由于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学生获取必要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个性、品格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三,教育信息化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已引起素质教育教学手段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加之灵活多变的方法和系统技术,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与思考。第四,教育信息化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对复杂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学生能较快地通过思维活动形成概念,并从中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

三、信息化素质教育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接入方式的问题。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实时的教育活动。希望学生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或者终端都能够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共享的素质教育课程资源,这就对网络运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是运营与管理共享的问题。大学生素质教育应该渗透在校园内的方方面面,学校的运营和管理现在也已经非常依赖于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以前我们很多的系统,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OA系统都是封闭运行的,不能实现信息的开放共享。而现在,学校需要更加智能的管理,需要信息沟通打破管理内容之间的边界,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实现全校信息数据的共享。第三是终端的智能化。如学生的一卡通应用,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智能终端的应用扩展,学生人人都有手机,将一卡通和智能手机结合,既可以实时的通信,又可以解决素质教育从课堂内迁移到课堂外的问题。除了上述对网络运行环境的要求之外,信息化的素质教育还对网络环境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管理工作的老师,需要具备较熟练的信息化应用技术水平和敏锐负责的观察力,并能够设计出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网络互动话题。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