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外培训机构

校外培训机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校外培训机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外培训机构范文第1篇

“双减”政策提的是“规范培训服务行为”,而不是连根拔起。培训机构今天的问题是企业、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造成的。培训机构正在艰难转型中,如果各方面都能跳出旧模式,没准儿真能创造出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都满意的好未来。

“双减”政策出台已经一周了。度过了最初的惊慌,一切似乎没什么两样:暑期班还在正常开课,聘用境外师资的外教培训仍在继续,教育类上市企业的股票有所回升。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市场正紧盯着各试点地区即将制定的实施细则——学校工作日会不会延迟到五点半放学?不合规行为能有多少过渡时间?家长不接受该如何退费?

在忐忑等待的焦灼中,“好未来”“新东方”“猿辅导”们必须做几道艰难的选择题。

首先要想清楚,是彻底转变过去的商业模式,还是搞点“换汤不换药”的小动作?这本来不该是个问题,红头文件摆在那里,没有商量的余地。但小学到高中学习阶段有择校和升学的压力,学科培训的钱比较好挣。就拿“好未来”来说,旗下那么多子品牌,但知名度最高的还是主做学科培训的“学而思”。其他校外培训机构情况类似,甚至不惜通过虚假宣传贩卖焦虑,让原本不需要培优的学生也抢着报名。

现在,要舍弃最挣钱、最熟悉的业务,对校外培训机构来说不啻于砍去左膀右臂。有的机构尝试转型,但效果如何有待观察。如果新业务撑不起整改后的利润空间,受利益驱使和习惯使然,部分机构难免会有试图“挂羊头卖狗肉”的转型之举。有的机构宣称“遵守政策不留作业,但建议配合巩固练习”,还有段子说“夏令营的体育老师都是数学系高才生”。这显然不符合“双减”政策初衷,需要监管部门重点关注。

校外培训机构过去的商业模式是一边制造焦虑,一边治疗焦虑,本身就不值得提倡。长远一点想,家长虽然舍得为学科类培训花钱,但盯着家长钱包的对手也多,诱人的“糍粑”吃起来烫嘴得很。若能挣脱恶性竞争的死海,找到消费者需要、市场又没有供给的新服务,也许又是一片蓝海。

可是,蓝海到底在哪里?每个机构的积累、资源、特长不一样,所处地域也不一样,很难有统一答案,更加考验机构的决心和智慧。但必须提醒的是,校外培训机构切勿“病急乱投医”,尤其不能再陷入广告烧钱的畸形循环。

校外培训机构范文第2篇

在武汉市,大家比较熟悉的综合类的英语培训机构有:新东方、新动态、韦博英语、环球雅思、海德英语等等。这些英语培训机构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发展空间呢?今年暑期,作者本人怀着为自己充电的心态再次来到了新动态国际英语中南校区,很吃惊的是,这里的学员非常之多,有中小学生、有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有、还有待业的大学生)、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有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们等等各种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学员,见到此景令人感叹。

在这学习期间,我一直在想一些问题——培训机构吸引学员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十来年的英语学习难道就赶不上这短短两个月的英语急训?为什么我们都愿意掏出这昂贵的学费呢?

随着本人在新动态课程的结束,我找出了一些说服自己选择培训机构的理由,同时将其与学校的英语教学进行比较,希望能有些许启示,为我们的学校英语教学提供某些参考和借鉴。

一、英语培训机构与学校英语教学的相同点

首先,宗旨相同。不管是校外的英语培训还是校内的英语教学,最终的宗旨都是培养国家需要的英语人才。尽管个人参加的各种英语培训班是出于个人的需要,是为了个人的目的而学的,但是这种需要是顺应时展和国家乃至世界人才需求标准的,因此最终宗旨是一样的。

其次,教学目标相同。尽管学校的英语教学多多少少还有应试的味道在里面,但是其主流仍然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培训机构虽然用的是与学校不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学形式,但最终也是让学员如何去运用英语,如何使之成为一门技能。

二、英语培训机构的不同点

一是师资不同。不管是小学英语老师、初中英语老师、高中英语老师还是大学英语老师,他们都是经过专门的教师培训经合格后才录用的,大多数是师范院校毕业的。而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却不同,一方面是因为其教师群体有两个部分:中教和外教,外教当然是吸引学员的一个闪眼的理由,这里的中教辅导老师也有很大不同,他们不见得都是英语专业出身但都是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的爱好者,他们热情、有耐心、有魅力、有极强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讲,学校的师资力量要强于校外的英语培训机构,因为学校的英语教师队伍是稳定的、是经过严格培训过的、都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等,可是笔者认为两支教师队伍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以及工作热情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也是有很多孩子宁愿去培训机构上课而不愿去学校的原因之一。

二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中教老师分成不同的群组,每个群组有一个老师负责,相当于学校的班主任老师,负责记载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态。老师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沟通与交流,其中有提醒、有表扬、有鼓励还有生活中的切磋,这种师生关系失去了学校的那种严肃感,完全是一种友好的朋友关系,因此感觉很轻松,这也是我们学校教学应该借鉴的,有多少学生在老师面前能够轻松自如、表现出真实的自我呢?这种个性化的教学及管理模式,给了每个学员极大的关注,使得每一个学员不会去在意自己的英语底子是怎样只会最大限度地追求进步。

三是最大限度地鼓励每一个学生,培养自信心。也许正是培训机构的盈利目的,它不会去歧视不会去伤害英语底子差的学员,也许这些英语差的学生也只有到培训机构才能找回自信。作者本人在学校也学了十年英语,可是为什么最终还是不敢开口讲英语,为什么遭受的全是打击?老师有心无力,哪能挨个挨个去鼓励去帮忙树立信心,所以只能在打击中沉默。而如今为了挽回自信为了提升自己来到英语培训机构,确实与当年有极大不同。因此,学校的英语老师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四是灵活但又不乱的课程安排。新动态国际英语里面的课程安排跟学校里面的确实不一样,非常自由,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定所上的课,如果是脱产学习整天都有课上,上午除了早读剩下的时间都是做课件或是复习。所上课都是电子课件,通过听、跟读、对话的形式掌握教材,而没有纸质的传统教材,这样可以让学员摆脱对书本的依赖而影响听说的效果。课程主要分为小班课、沙龙课、英语角、英语吧、电影课、文化课、职场课、中教辅导课,分得很细、很明确,这样最终让英语成为一个整体,在了解英语国家背景的同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打破了传统的死背单词、记语法的学习模式,不再啃教材,而是活的教材,生活中的话题以及时事就是上课的话题,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观点,当然也找回了自信。

五是外教为主中教为辅的授课模式。这一点当然是吸引学员的最重要的一点,大家都会认为要想学地道的英语就必须跟着老外,特别是在口语方面。英语培训机构的课程大多是外教上的,这也是学费昂贵的原因之一。但由于学习的层次不一样,因此也有中教辅导,非常有针对性。外教授课、中教辅导的模式在大多数估计很难实现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但确实值得推广,在有条件的学校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校外培训机构范文第3篇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切实做好宣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实施方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提高对“减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与树立师形象结合起来,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落实好有关规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行政会议,强调“减负”工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高度重视,并要首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落到实处。成立学校“减负”领导小组,郭文召校长任组长,马利娟为副组长,各科教师为组员,就形成了一个校长领导的,明确分工的领导集体。做到上下配合,内外协调,使各工作能顺利,贯彻并落到工作就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课程计划

我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计划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但是由于地方、校本、综合课程教师为兼职教师,虽然我们开足了课,上了课,但是效果不好,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学校加强对各课程课时的管理,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树立轻负担高质量的典型。要求教师要备精每一堂课,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减轻教师负担。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校长深入教育第一线,要在课堂教学上做好教师的典范,并经常性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四、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减轻学生负担学生课外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积极提倡实施有效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组织和开好家长会,教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或请家长到学校了解情况等方法,开展经常与家长联系,共同交流、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共同确定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教导处加强对各科作业量的协调和秘的教师违规有偿补课的现象。学校通过与学生及家长的座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及家长对我校的德师风状况非常满意。同时,学校也走访了部分教师和社会人士,解到以下情况:

1.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能利用自习课或下午休息时间对学困生进行无偿补课,没有进行有偿补课和参与社会办学及为社会办学提供生提取好处费的事件发生。

2.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各个教研组无教师利用节假日组织学进行补课并收取费用现象,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

3我校在职教师无利用学校设施设备为学生有偿补课现象,也没有教师利用家庭住房或租赁他人房屋进行有偿补课的现象。

4.我校没有以学校的名义组织“收费补课”的行为。

5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足课程、课时,学校无一例因成绩差行为差为理由,劝其转学或勒令退学,无学生流失和辍学现象。

校外培训机构范文第4篇

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中小学开设的校本课程需要冷门师资。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与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已经成为很多中小学校的选择。

如何权衡是首要

中小学引进社会培训机构,可以降低成本、保障质量、并与专业教师相衔接。但是学校课程由校外机构来教,终究名不正,言不顺,是一件类似于打球的事情。

禅城区教育局的课程外包形式之一是课程引进。要求引进的课程与公办学校现有课程错位,重点引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学科竞赛、升学辅导、外语(含第二外语)、体艺特长培养等方面形成的优质课程。其中,小学重点是体育、艺术特长培养课程;初中、高中重点引进学科竞赛、升学辅导课程,适当引进外语(含第二外语)、体育和艺术课程。

除课程合作外,师资交流也列入公办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内容。具体措施包括,公办学校和培训机构可包括互派教师听课、参加教学教研活动、担任课程等形式,具体形式由参与合作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共同商定。公办学校教师因故暂时不能上课,可优先考虑从区教育局推荐的培训机构中聘请优秀教师代课。

禅城区的做法给培训机构进校园开了官方绿灯。近年来,培训机构发展迅猛,报读培训班成了各地家长的一种刚性需求。在这种形势下,佛山李阳疯狂英语学校把进校园招生培训甚至直接在校园培训当作一个主要业务。该校业务部负责人雷萍表示,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校把疯狂英语引进校园,教学效果一直较好,但是校园内外的议论一直很多。佛山禅城区通过政府指导意见的形式来规范培训机构进校园,使得该校在佛山的业务开展更加容易、更加规范。在佛山其他区的学校也了解禅城区的做法,并会参照其模式合作。

在佛山从事音乐培训的彼岸现代音乐中心负责人陈思通表示,对于培训机构而言,进校园意味着数量庞大的生源,从短期来讲,这对机构的盈利会有很大帮助。但是进校园后,他们可能会面临复杂的问题:与学校的合作是否能让家长信赖和满意?进校园后会不会影响正常的校外招生,两者如何权衡?进入学校后学生人数众多,如果采取大班教学如何保证质量?陈思通介绍说,机构进校园是个巨大商机,但如果合作细则不明确,后期操作执行不当,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为进入校园,培训机构往往采取一些让利措施,同时设置盈利项目。比如钢琴教学是免费或者低收费的,但是在老师指导下练琴是高收费的;吉他教学是低收费的,但是统一购买的吉他利润是比较高的……

学校应负起监管责任

收费的培训机构进入免费的公立学校,对此,家长是否支持呢?目前,家长的态度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前给孩子报过校外培训班的,这类家长对培训机构进校园多持支持态度;一类家长是之前不给孩子报读培训班的,他们的态度较不情愿。不论是支持还是不情愿,家长们对于培训机构进校园大都并不反对。

在培训机构进校园之后,在校报读课外培训班的价格会比在校外报读便宜三分之一,这使得本来就在校外报读培训班的家长喜出望外,所以非常支持。价格便宜只是一个方面,授课质量是经过学校严格把关的。这尤其受到家长欢迎。在高分网的“2012最受家长好评的课外辅导机构大评选”活动中,许多家长表示在给孩子报读课外培训班时考虑的第一要素并非价格,而是成效。家长对于学校的把关能力还是抱有期望的。

以前,家长自己选择信赖的课外辅导机构,效果好不好自己承担责任。如果培训机构进校园,挑选机构的重任便落到了学校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如若补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家长们会不会将责任推到学校身上?位于禅城区的佛山第六中学校长张华林表示,在选择校外机构的过程中,学校无疑负有监管责任,虽然辅导班的报读依据自愿的原则,但这中间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必然会被推向风口浪尖。尽管工作难度加大,但这是一件好事,理应执行好。允许民办培训机构和公办学校合作,有利于加强交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

是增负还是减负

校外机构的新课程是否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对此,有家长认为,这不是增负是减负。在禅城区针对市民教育需求的一项调查中,超过5000名家长在网上填写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八成家长不反对学校引入社会优质教育资源。

在家长们看来,减负的对象是应试教育,而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是校本课程,如音乐、舞蹈等,这些课程是为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增加色彩,而不是负担。还有一些课程如国外的考试培训,这是与国际课程接轨,应的是外国考试,所以也不能算是中国的应试教育。

“如果抛开利益纠葛和加重孩子负担等情况,培训机构进校园是有利的。”禅城家长陈开方称,自己孩子原本就有学科竞赛的培训需求,自己每周都会带着他上校外的培训班,培训机构进校园后,质量有保证而且价格便宜,交通也更加方便,相当于优秀老师送教上门,是一件好事。

部分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则担心,一旦培训进入校园,可能会成为惯例,一开始是自愿参与,发展下去可能会变成不参与不行。

禅城区鸿业小学校方负责人也认为,受制于现在条件,很多社会培训机构在特长培养方面的师资和设备,是公办学校所不具备的,和培训机构合作更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培养。“因为是自愿报名,收费也公开,学校可以先征求家长意见,如果报名的学生多,家长觉得划算,学校就可以组团成班,引入好的培训机构。”

在调查中,家长选择最多的依次是学科课程培训类(59.35%),艺术培训类(46.94%),托管类(7.75%),只有23.27%的家长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课外培训。调查显示,以前超过六成家长很少或者从未安排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班。但是在学校开设校外培训机构授课的课程之后,这些学生中将有过半报名参与。除了对学校有信赖感之外,交通方便和安全有保障也是他们加入这些课程的原因。

资源配置新尝试

和佛山市禅城区相比,武汉市引进校外机构的时间更早。从2007年起,武汉市的一所重点小学引进了校外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开设了跆拳道、少儿街舞、轮滑等兴趣班30多个。学生可自愿报名,每个兴趣班每学期费用为200元至400元,该校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一种以上的兴趣班。在那之后,武汉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引进校外教育资源。到2009年,武汉市教育局下发了《中等及以下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绘画、美术等艺术培优可租用公办学校场地,语、数、外等学科培优严禁租用。

这一现实引发家长的担忧:有了培训机构,学校艺术课会不会打折扣?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抢占中小学市场非常激烈,不少机构都希望能进校园,会不会导致产生一些乱收费现象?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涂新认为,中小学师资不足是一个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长期存在的现象。一些较为冷门的校本课程教师不足更是如此。为解决这一矛盾,教育系统改了很多办法,近年来有教育部门出资建设了不少校外培训基地,也和社会机构合作开办了不少校外培训基地。在这一基础上,把校外基地和机构的师资、课程引进到校园里面来,也不能说一定是坏事。他认为,社会培训机构进校园,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强监管,在引进培训机构时可实行招标制,让收费政策公开透明,就能杜绝大部分负面问题。

武汉市江岸小学的学生家长张启工表示,现在学校在搞“减负”,实际上增加了家长照顾孩子的负担。校内兴趣班既能“托管”孩子,还能让孩子学点东西,在校内培优也较安全。

对于培训机构进校园,有培训机构人士表示,这其实是教育部门利用外部教育资源,少花钱多办事,绕开行政障碍进行课程改革和人事改革的一种手段。

安博教育京翰“1对1”广州负责人谭西林表示,培训机构进校园在很多地方已经十分普遍,教育主管部门发文件进行规范管理的也有不少了。现在,很多城市已经正式或者非正式地允许校外机构使用中小学校园内的设施开班授课。

校外培训机构范文第5篇

(一)公立学校不能无法完全容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在民办学校,艺术教育是不被重视的。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农民工会把子女送去参加校外艺术培训,无形中加重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负担。

(二)校外艺术教育师资问题

农民工子女为了节省入学费用,大多选择一些教育费用较低的培训机构。但是由于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这些入学费用低的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聘用一些职称较低,工资待遇较低的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只能停留在低级阶段,农民工子女的校外艺术教育受到限制。

(三)艺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正式的校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中,比较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革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艺术教学质量。然而,在一些非正规的艺术培训机构,往往会因为受到教学设备条件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出现不规范、随意现象,把艺术教育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四)农民工子女学习状况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很难在家里对子女进行艺术熏陶和辅导,他们比较注重技能的培训,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十分在意。从而造成了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与热情减退,进入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学习后,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十分不如意。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以上问题表明,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资源投入偏少,在艺术教育方面获得的资源和支持相对不足,而这是和农民工子女对校外艺术教育的渴求极不相称。以下就校外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及国家政策三大方面提出可行性对策,力争全面提高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质量。

(一)校外教育机构教育方面

第一,艺术教育的定位。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应从艺术教育定位入手,加强认识,从本质上认识到校外艺术教育是兴趣教育,是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并为国家培养具备艺术素养的人才。第二,校外艺术教育资源的完善。为了帮助农民工子女接受更好的校外艺术教育,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加强艺术教学工作。一是艺术团队建设。艺术团队建设是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艺术教育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建设艺术团队提升机构在校外艺术教育领域的声誉,以此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好的受教育条件。二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质量的基础。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教书育人的能力,专业展示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三是争取政府拨款扶持,以此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的受教育条件。第三,家校合作。校外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工程,缺少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庭教育的实施,农民工子女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促进家校合作,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问题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系等手段与家长进行交流,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艺术学习的家庭环境,引导学生培养艺术兴趣。

(二)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教育不仅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形成,还会对他们的艺术兴趣产生重要影响。在家庭中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培养艺术修养的条件,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做好准备。

(三)国家政策方面

第一,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校外艺术教育法规。农民工子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校外艺术教育问题急需国家立法,明确政府部门和学校责任。第二,可以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支教和帮扶活动,组织城市学生与农民工子女共同活动,拉近农民工子女与普通市民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工子女校外艺术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校外培训机构范文第6篇

一、各学校高度重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一是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规范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办学行为的监控,确保办学行为规范;二是召开教师会,组织学习教育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规范办学行为有关规定,强化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落实《规范》措施,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三是利用校园广播站、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社会宣传规范办学要求,获得社会、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四是各校认真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对减负工作、有偿补课行为、招生行为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列出问题清单,形成自查报告,于6月17日前报送学区办公室。

二、中小学减负督查情况

1.各学校按照《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设置课程,无侵占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学生文体活动时间、缩减学生休息时间情况。

2.各学校对各年级、各科作业布置,作业量、作业难度、范围提出了要求,建立了作业、考试备案制,对各年级、各科作业量、作业形式等存档备案;

3.各学校无违规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学科竞赛、考级活动情况,无违规以各种形式宣传炒作高(中)考升学率和高(中)考状元情况,未发现公布考试成绩排名情况。

4.各学校认真执行“一科一辅”规定,无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情况。

5.各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重视家校联系,认真宣传得党教育方针和规范办学行为规定,不存在向学生施加过重的心理压力情况。

二、严禁有偿补课督查情况

各学校无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情况,无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行为,无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情况;没有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情况,没有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情况,没有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情况。

三、规范招生行为督查情况

辖区无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均严格执行划片招生,严格执行招生收费有关政策情况;各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十项严禁”纪律要求,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收费标准、招生结果“七公开”。

四、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督查情况

一是各学校通过清理和摸底服务范围内未发现有校外培训机构;二是各学校采用校会、班会、家长会、发放宣传单形式等形式向学生、学生家长广泛宣传进入无证、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的危害,努力做到让学生、学生家长对违规办学机构说“不”,有资料可查。三是各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的管理,无教师私自办补习班、校外办和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课现象。

问题与不足

1.按照《绵阳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中的要求,周课时总数一、二年级为26节,三至六年级为30节,但因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如果提前放学,学校和家长担心学生的安全,为了放学时间同步,各学校一、二年级增加了四节课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展活动。

2.个别学校本期教师结构矛盾较突出,无专业的艺术、体育教师,艺术教育、体育活动开展存在困难,如前锋学校。

3.个别家长、教师有减负与提高学生成绩有矛盾的认识还未改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

校外培训机构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在职硕士 异地培养 培训机构 教学质量

一、在职硕士异地培养的优势

1.使各地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增值。受地域、经济、文化等背景的限制,国家高等院校分布主要集中在大、中地市,二、三线城市由于政策、师资等方面原因,院校分布很少,现有学院力量与各地人才需求之间很难实现有效对接。利用好在职硕士异地培养这一模式,充分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实现跨省域、跨区域共享,是解决各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地通过拓宽成教学院或高职院校等在职教育机构职能,与国家高等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实现与国家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共享,每年为地方输送大量高层次人才,起到了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满足在职人群需求实现互利双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各地经济相互交织,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全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在职人群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自身学历、能力提升的需求更加旺盛,但在职人群群体特殊,不得不面对岗位、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时受时间、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参加全日制在校学习显然不大可能,针对这些矛盾,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异地在职硕士培养,对缓解工学矛盾,降低学习成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合作确保各地在职教育机构、国家高等院校生源,形成良性教学体制,实现互利双赢。

3.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实现服务功能。随着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炭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流,全国各地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不断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仅仅依赖高等院校培养很难满足各地各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职硕士异地培养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从某地区统计的数据看,2006年前该地区农业、林业系统风景园林专业硕士需求增加,卫生系统公共卫生管理人员稀缺,而在该地区办学点却没有一家,从2007年到2010年,通过在职硕士异地培养,有效的实现了人才结构再改善、人才学历再提升,缓解了高层次人才紧缺的局面,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人才支撑,为当地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在职硕士异地培养存在的问题

1.经济效益挂钩严重,重视效益培训质量难保证。在职硕士异地培养,培训机构与高等院校收入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成基础上,在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之后,启动正式的招生、培训。有些培训机构以经济为中心,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求快速修完课程让学生到时候拿到证书即可。一般来说,教学点负责教学管理、学生组织等后勤工作;高等院校负责教学安排和派出老师。高等院校虽然招得了生源,但由于要派本校老师到异地上课,牵涉到校本部的人员安排和相关费用。为了节省培训费用,某些高等院校往往会压缩课程、降低授课级别、减少教员往返次数。一般情况下,本部由教授主讲的课程,校外教学点则由副教授或讲师主讲;培训课程往往比在本部少得多,本部要三个周末的,基本上校外教学点只上一两个周末;另外,由于教员行程上占据部分时间,本部周五晚上到周日晚上的六个半天课程,教学点周六才开始上课,周日下午就结束,只有三个半天课程。由于这些原因,无法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修完每门课程,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着素质差异和学识差异,有真才实学真心想学习知识的,也有只求学历不求学习的,往往是把想方设法通过考试当成已任。

2.同行业竞争激烈,不良方式造成层次难提升。就读在职硕士的学员,绝大多数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经过多年的培训之后,有迫切需求的人基本上都考取相应的学校参加培训,需要培训的人尽管还有,但多是一些底子较差或是近几年刚毕业没达到报考条件的人员,各地教育培训机构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生源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有很多地方多个培训机构同时招生,“僧多粥少”现象更加严重,为了增强竞争力,确保生源,不少培训机构挖空心思做广告宣传,甚至不惜冒险去钻空子、走“捷径”,与一些私立中介机构合作,推行所谓“保过”等服务;有的私立培训机构未经过校本部的授权,纯以利益为基础,替另一个校外点代招考试人员,如果考试上线人员达一定的人数,就想方设法在本地授课,如果达不到人数,就把上线考生转到委托招生的教学点上课,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本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不良的竞争方式,造成干部群众对培训学历的质疑,增强了教育培训机构的压力,使得在职硕士培训在低层次徘徊

3.政策调控更加严格,招生限制培训规模难扩大。近几年来,为保证培养质量,国务院学位办对各校招生人数控制得越来越严,一些自主招生学校从原来的人数不受限制到了限制于300人以内。2009年开始,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自定招生上限为200人,教育硕士自定招生上限为400人,2006年12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07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录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除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外,其他类别专业禁止异地办学,不允许进行跨省院校之间的调剂录取,这一举措使一些高校在以后的几年里不得不撤销对外教学点,造成培训机构违背当初与学生达成的在本地上课承诺,加剧学生工学矛盾,这一培训模式将受到公众更多地质疑。据某市人才培训中心统计,在限招200人的自主招生专业中,2009年该市上线最多的专业只有30多,其余专业多在20人左右,最少的高校教师管理与科学工程专业只有3人(该专业应国务院学位办要求今年已停招),如此少的人数,意味着本部、教学机构都要赔本,高校不得不做出清理校外点的措施,没有达到办班规模的,或是人数很少的招生点,就不得不面临着该专业的停招问题,形成了在职硕士异地培养恶性环境。

三、异地培养在职硕士质量保证对策思考

1.从确保质量提高异地培养社会认同出发,科学设置,实现异地教学点共同监管。针对教学成本居高不下,异地培训利益化倾向加剧,教学质量无保障等所引发的公众质疑,必须严格生源质量、改进培训方式、强化多方监管。在确保生源质量方面,各级要严把入口关,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推荐,并引入公众监督机制,通过媒体对报考者报考条件实行公示,考试过程严格按要求执行,专业课目考试不打人情分,不搞特殊照顾,提高起点,确保培训人员质量;在改进培训方式方面,针对政策调控措施越来越严格,生源越来越紧张的局面,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采取滚动上课的方式进行培养,通过两届两个班级合并上课,增加到课人数,在确保教师层次和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减少校本部老师往返次数和课酬支付,提高教学质量;在强化多方监管方面,首先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要加强自身监管,严格按教学计划和有关要求落实课程,其次要强化教育主管部门职能,定期组织学生对培训机构和主办院校培训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结果作为督导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依据,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公众对异地培养社会认同,为在职硕士异地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校外培训机构范文第8篇

成立区加强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任组长,教育、纠风、监察、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宣传、公安、民政、农林、审计、编制、物价、工商、文化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研究解决加强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治理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研究和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积极主动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二、明确责任,落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归口管理工作

全区非学历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技能类培训机构统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凡未经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任何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不得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活动。做好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移交和归口管理工作,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事业单位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逐步移交教育部门管理;原其他部门、行业、企业批准设立的培训机构,统一归口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

三、分工协作,积极做好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清理整顿工作

各部门、行业和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要对所办学校或培训机构的资质进行核查,对达不到相关标准或办学中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认真进行清理整顿,并及时向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移交手续。对于经工商、编制等部门登记有“教育培训”、“教育咨询”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超出审批范围非法办班的,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符合要求的,各有关部门要将举办者及法人信息、办学培训情况信息和原审批文件等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坚决清理整顿和取缔各类违法违规举办的学校和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提高班和特长班。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街道办事处作为清理整顿工作的主体,要在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坚决做到出现一家,查处一家,取缔一家。区政府将定期组织开展清理违法违规办班集中整治活动,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宣传、纠风、监察、工商、公安、民政、物价等部门参与,坚决清理各类违法违规办班,在全区营造和谐有序的教育氛围。

四、建章立制,确保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依法办学

建立和完善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依法办学的长效机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与指导,增强学校依法办学的意识,建立完善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年检和公示制度,整合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资源,对不符合举办条件的,实行退出机制。建立学校依法运行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教职工和学生合法权益,确保学校稳定和健康发展。

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必须严格按照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批准的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进行,准确清楚地公布学校名称、办学层次、办学类别、办学地点、收费标准、证书发放等事项,确保宣传的严肃性和真实性。

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实行亮证收费。公办学校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学费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并按规定使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要依法建立财务、会计、资产管理和法人财产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任何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不得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

未经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或备案,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从事下列办学行为:设立校外分支办学机构和校外办学点;与不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机构联合办学;以联合办学名义,将高层次学历教育安排在低层次学历教育学校或非学历教育机构进行;学历教育学校内设非法人机构对外签订办学协议或开展联合办学;出租校内场所和设施供其他机构或个人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非我区审批的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在我区设立的分支机构,在我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允许其在我区依法规范办学,其办学资质及办学行为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执行;未在我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视为违法违规办学,坚决予以清理整顿和取缔。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审批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市教法发〔2009〕20号)精神,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不得跨区县设立分支机构,各区县教育行政机关不得跨区县审批设立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分支机构。

五、分步实施,确保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各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对所举办的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办学行为进行自查。

要做好各部门、行业、企业批准设立的培训机构移交工作;对经工商、编制部门审批且登记有“教育培训”、“教育咨询”业务的、超出审批范围办学的,要对办学资质重新进行登记,重新规定其业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