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课堂论文

网络课堂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网络课堂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山东省开始考“基本能力”,其中信息技术首次纳入高考科目。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探索更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反馈纠正-----教师总结”六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与赫尔巴特的理论相一致的,但仍然无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只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相当于齐步走,教学任务落实得比较好,但学生只是模仿,动脑的地方少,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实现分层教学,这样导致基础差的有点累,基础好的吃不饱,而且学的东西有点死。

由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二、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1]

网络课堂,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定义网络课堂要从学习方式入手,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

三、理论依据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论文服务,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者指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一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新成果。因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确定任务----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组内合作交流)----展示与点拨----巩固练习”四个环节。

四、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1.确定任务

任务导引是该方法的关键所在。在此阶段,教师要进行任务设计。一个好的任务设计至少要符合以下原则:任务大小要适当。一个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这些任务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不同的角色去分别完成,因此,各个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不宜出现任务过大或者任务过小的情况。任务覆盖的知识点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不能孤立地去设计某一任务,而要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任务和任务之间应该呈现“正互赖性”的特点。任务表述要明确。任务的完成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任务完成要达到什么目标,符合什么标准,采用什么表现形式等等,都要作出详细说明。角色分配要合理。角色是与任务直接联系的。从合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作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既可以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特征而替代学生去组合和选择。任务导引的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网上学习

已建成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包括学习专题、网络课程、相关资源、在线测试、在线聊天室、作品展示、互动评价等。根据学习任务和老师的点拨,选择合适的课程,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由简到难,逐步提高,从而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标。网上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自主探究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的差异性,我们注重分层教学。在网站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基础的层次选择自主学习,以突破信息技术的难关。我们按照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思路进行信息技术网站的设计开发和施教。[2]

(2)组内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小组内各成员或者各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合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实现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直接对话或通过论坛、聊天室等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论文服务,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以期获得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3.展示与点拨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根据学习的具体摘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4.巩固练习

要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一节课的最后至少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即平时所说的课后作业),题目不能偏、怪,要适度,同时题目分层次,即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绝对不能抄袭。

五、反思

教学模式即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完善优化我校提出的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希望它能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2]唐志根.专题学习网站在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中的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07-08.

网络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传统教育网络教学,因材施教,灵活性优势互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网络教学越来越体现出优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新技术面前凸显出不足,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优越性也无法被完全替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一方面在内容上逐渐认识到要以英语的实践性为指导思想,另外一方面更要在技术手段上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进而达到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一.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需要以及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涵盖了包括语言基础,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的英语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同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特别说明: 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因材施教,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鉴于此,我们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改进原有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二.网络教学的优势

网络教学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提供教与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教育信息,开展互动式的同步或异步的教学方式,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网络教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不受时间、地理范围限制的灵活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享有充分的灵活性,他们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也可以自己选择方便的时间和地点上网学习。

2. 网络教学可以使学习者轻松享有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互动式多媒体课程材料。信息时代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不再一成不变论文格式。传统教育有固定的授课时间表和地点,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教学内容往往也更新较慢,有些课程的教材要好几年才会修订一次。而网上教学则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具有灵活易变的特点因材施教,还可以随时把世界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引入到教学中。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功能非常方便地获得大量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类信息或材料。

3. 网络教学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同步或异步交流变得易如反掌,并且利于进行因材施教。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考虑一部分学生需求的同时,也在牺牲另外一些学生的利益。比如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老师反复重复一些概念,举出大量例子帮助其理解,而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注意力就可能被分散,消极地等待着教师讲授新概念。因材施教能够使课程显得更有趣、更相关和更有效。网络教学提供对摘要的讲解也可以体现在网络课件中,还可以更方便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供学生详细了解知识点. 从上述的四点可以看出,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也是提高大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不足与应对

由于学生的年龄,心里特征,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等等方面的限制,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与自制力,加上不懂得应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习,所以在浩瀚无垠的网络里如果没有老师的启迪和引导,很难自主的去进行学习,虽然计算机可以模拟学习活动,但是它很难让学生真正形成实践能力.在此情形下,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对于传统教学及其理论基础正确评价,对网络教学及其理论进行客观地研究与分析,以素质教育理念为统摄,进行多种优势互补,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整合,

1. 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源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这使得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很大.当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忽视.因此,加强网络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与控制,成为了网络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2. 注重师生感情交流,实现师生交互.网络课堂教学是”师生分离”的过程,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老师的人格魅力也被削弱了.因此应该不断从技术上设法弥补师生交流的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变人机互动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灵活运用网络教室中的语音讨论,语音广播,电子举手等功能加强情感交流.

3. 强调体验,鼓励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具体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其团队精神,增强交流沟通能力.

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它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我们绝不是要否定传统教学方式,而应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处理好两者关系.教学工作者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英语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常芳.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J] . 前沿 , 2008 (2).

[2]李瑞芹.试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J] . 沧桑, 2007, (3).

[3]赵艳,朱坚冰.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J]. 科教文汇,2007,(7).

网络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能力;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网络课堂;微课

1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办公自动化的广泛普及,企业对于毕业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加,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已成为任何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我院面向众多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以期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采用系统化的逻辑思维,熟练操作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从而实现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然而从该课程目前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非很理想,学生对于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水平只停留在应试阶段,而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均有所欠缺,无法满足日后学习、工作的需要。因此通过分析该课程当前存在的不足,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状分析

2.1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有所出入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主要学习Word、PowerPoint、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于注重和强调功能的全面性,而忽略了实用性,从而导致学生掌握的技能与日后学习、工作的实际需求有所出入。比如在PowerPoint的学习中,审阅选项卡中的功能不常用可做删减,插入、设计选项卡中的功能简单稍作练习即可,而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动画效果的高级设置上。此外,PPT作为一个演示文稿,美感和设计是非常重

要的,但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很容易被忽视。因此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幻灯片母版设计、主题和背景样式设计,甚至图文排版、配色方案等平面设计的知识都需纳入PowerPoint教学内容中。

2.2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验64学时,安排在实验室授课。目前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概念讲解-例题演示-实践操作”。以Word中的邮件合并功能为例,教师首先控制学生机,提出邮件合并功能这个新知识点,并对其概念、适用范围等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然后通过学生成绩单制作这个例题来演示邮件合并功能,最后解除控制,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配合使用AOA评测软件对相应题目进行操作和评分。该传统授课模式过于枯燥,教学效果略显不足。理论环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与教师缺乏互动,积极性尤为不足,课堂参与度偏低;实验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按部就班执行操作,虽然实现了邮件合并功能,但仍有部分学生不会举一反三,涉及其他具体项目或场景时,缺乏主动分析、思考和应用的能力。

2.3期末考核形式有待优化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当前期末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由AOA评测软件从题库中随机抽取Word、PowerPoint和Excel的题目,并对学生操作进行系统自动评分。该考核方式存在很大局限性:一方面过于简单,考试的题库即为学生平时实验教学环节操作的题目,虽然题库量大,但不排除部分学生期末突击练习仍然可以取得高分的情况;另一方面,该考核方式过于片面,仅通过一次考试无法体现学生对于Office办公软件的实际掌握情况和应用水平。

3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我院在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1]。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作为一门典型的应用型课程,其教学改革应从实际需求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常用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

3.1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应用能力

3.1.1项目化教学为解决该课程目前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该课程的授课模式应以项目化教学为主。在每个独立软件的授课环节中,教师应挑选一个或多个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又符合日后学习、工作实际需要的项目,将散乱的知识点化整为一,巧妙地隐含在项目当中。在Word教学中,可以以毕业论文排版为一个项目。通过对未排版和排版后的两篇长文档进行对比和分析,让学生从整体上意识到排版的优势和必要性。从而在强烈的动机驱动下,主动探索排版的实现过程[2],并逐步引出多级列表的定义、样式的新建与应用、题注和交叉引用的添加、目录的自动生成、分节后多样化页眉和页码的设置等多个重要知识点。在PowerPoint教学中,可以以毕业答辩展示为一个项目,要求学生将Word教学中的毕业论文核心内容制作成PPT进行演示。在制作幻灯片的过程中,将动画效果、动作路径、计时等高级动画设置的知识点融入其中。此外,为提升该幻灯片的美观程度,还需结合母版设计、主题和背景样式设计、图文排版、色彩搭配等教学内容。在Excel教学中,可以设计多个应用场景。比如在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的项目中,可以设计多个常用函数(SUM求总分、AVERAGE求平均分、RANK统计排名、COUNTIF统计各分数段人数等),对表数据进行普通筛选和多条件的高级筛选,创建直观的图表,并通过数据透视表提供多角度的数据分类汇总。此外,还可以通过银行房贷项目来学习财务函数,使用PMT函数计算贷款按年、按月的偿还金额,使用IPMT函数计算贷款指定期数应付的利息金额等。项目化教学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以项目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现教学内容,比起传统教学方法更易于学生掌握。一个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项目有助于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在提升学生Office办公软件操作水平的同时,培养其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3.1.2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我院非常重视赛教结合工作,将技能竞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教学与竞赛结合模式的实践与创新,以期促进赛教一体化。学院每年开展PPT设计大赛,由于其参赛门槛低,因此受众面广、影响力大。将PPT设计大赛与该课程中PowerPoint教学环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参考竞赛评分标准,注重幻灯片的动画设置(包括动画效果、动作路径设置、幻灯片切换等)以及版面设计(包括母版设计、图文排版、色彩搭配等),并提供1-2次课时让学生在课堂内设计参赛作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为进一步鼓励学生参赛,还可将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获奖情况纳入期末考核。赛教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升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及艺术修养,以小组形式参赛还有利于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3.1.3教学与考证相结合除了技能竞赛,技能考证也可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手段之一。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众多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联,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证书和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OA证书为例,两本证书难度中等,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尤其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同等能力情况下占有一定优势。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参考考试大纲,并将教学过程与计算机等级考试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可参加相应的技能考证[3],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2完善教学资源,引导自主学习

3.2.1搭建网络课堂课堂内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课堂外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自主学习。为实现学生与教师进行课后的网上互动式教学,我院于2014年引入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原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并于2016年搭建移动版的网络课堂[4]。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于第一时间在该平台搭建网络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登录并查看该课程的教学资源、课程通知、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等,还可以在讨论区向教师提问,实现线上互动。3.2.2制作微课视频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5,6],是近两年提出的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不同于传统的记录整堂课程的教学视频,微课由于其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特性,时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制作精良、易于传播,因此更受学生的欢迎。以Word教学为例,Word功能中有许多独立的小知识点,比如主控文档、自动索引、批注与修订、邮件合并功能、模板使用等,将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举例操作制作成一个个短小精炼的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播客资源并分享给学生。这些微课内容相对独立且难度适中,学生观看后可迅速掌握,并方便其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薄弱或者遗忘的知识点反复观看。与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减少了教师在课堂内的重复性讲解,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外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3.3优化考核方式,注重综合评价

为了全面、综合考核学生对于Office办公软件的掌握情况和实际应用水平,对该课程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到课率体现了学生平时的到课情况和课堂参与程度,占比10%;网络课堂学习时间统计体现了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情况,占比20%;PPT设计大赛的参与和获奖情况体现了学生对PPT学习的积极性、制作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占比20%;期末上机考试对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占比50%。

4结束语

经过多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提出的多方位教学改革在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应用能力,逐步完善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近几届毕业生的论文情况来看,无论是毕业论文排版,还是毕业答辩展示,学生对于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PT设计竞赛的参赛人数逐年增加,作品效果也趋于优质;每年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OA的报考人数和通过人数均有明显上升;网络课堂的访问量已突破6万余次,微课视频的观看量也逐步增加,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改革后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采用系统化的逻辑思维,实现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但是,以上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仍存在很大进步空间,比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何将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场景与其专业背景和知识相结合,仍值得后续的思考与探索。希望与广大专业教师一同探讨与实践,建立起适用于普通应用型高校的办公软件系列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钱璐.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7(2):195-197.

[2]彭珍连,张少波.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计算机,2013(30):35-37.

[3]黄林国.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1(14):33-37.

[4]钱璐.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高级数据库技术教学改革[J].计算机时代,2017(3):80-82.

网络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4-0022-04

1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使学生能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性人才。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于提高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和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 ”等文件精神,我们在2004年将目前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名称改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将各类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统一定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多样化、立体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和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强化计算机文化、信息处理基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内容的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强化程序设计思想,突出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类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均得到较大的重视,除了正常的课内教学之外,均增加了等量的课外实践学时,与此同时加大网络课程建设的力度,进一步了解国内同类课程的设置,加强与国内同行间的交流,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力图与国内著名高校接轨。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和积极探索,通过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我校基本构建起比较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一定的特色。2006年4月经专家验收,“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2 我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入学条件

我校的专业设置和2005级以及以前学生入学条件如表1所示。

3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方案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包括通识素养和能力与应用创新素养和能力。通识素养和能力是对所有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指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在信息技术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例如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信息表述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应用创新素养和能力是指学生能自主学习,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发能力,能灵活自如地把计算机技术用于专业研究领域。实践证明,许多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有成就的人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既具有本专业的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跨学科的人才知识面宽,富有创造精神。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和培养。

在研究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和教学时应当充分围绕这两个层次素质与能力。为此我们提出“3+1+X”(3门通识课+1门限选课+X门任选课)的分层课程设置方案,开设8门核心课程 ,表2给出了8门核心课程名称以及学时设置。

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为”为全校通识课,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适用性的概念、技术和应用,它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我们学校已将它们纳入学校通识课范畴,并作为学校重点课程来管理和建设。

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不同、计算机基础不同、专业需要不同,由学生所在院系在“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语言程序设计”和“多媒体基础应用”四门课程中任选一门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

在三门通识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各专业可根据需要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中选择一门作为专业限选课。

为了达到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学校在学分制下采用的是多模块、多层次的进阶式教育模式。由于学生的基础各异,学校还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和实际应用需要选修一些计算机课程和计算机实用技能课程。为此,我们还设置了一系列信息类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自主选修课程设置表如表3所示。

4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建设的进一步改革设想

4.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站的建设

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之程网络课堂内容。2006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网络课堂目前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两门课程。在使用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扩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堂,将建设包括8门核心课程的网络课堂,完备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

(2)完善网络作业平台,实现在网上向学生布置作业、网上辅导答疑、网上做作业、网上批改作业、网上测试、网上讨论等一系列网络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日常教学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功能。

4.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要继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1) 集中课堂教学。

根据各门课程特点发挥集体的智慧和经验制作优质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进行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得介绍理论概念时不生硬、不枯燥,实时演示实际操作时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并保持有趣性。

(2)分散自主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继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把课程中的部分有趣又相对简单的章节留作自修内容,以论文、小结、调查报告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实践中学习。

在实训教学中,强调基本操作方法的灵活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学习意识。为了有效地进行实训教学,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指导的力度,我们将聘请一些具备厚实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实训辅导,其次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先进的实训基本要求和目标、提高要求和目标以及综合要求和目标,同时配套以实训教材、电子课件、实训案例和实训素材做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发挥学生的才智,达到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理论结合实训的教学。

部分理论知识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学生的基础无法详尽地介绍,如“大学计算机所基础”课程中数据库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部分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驱动教学,在较少的学时下使学生能通过实例既理解和掌握了繁多的基本概念,同时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其进一步学习的意识,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网络课堂。

网络学习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使用网络环境时会促使其学习的欲望,并能与教师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6)课外科技活动平台。

配合学生自发成立的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分会活动,定期为学生举行计算机前沿技术、常用热门软件操作等讲座;开设共同关心的问题论坛;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知名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真实感受社会、感受专业。

4.3实训教学改革

信息类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和实践并重,所以学生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可以作为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尺度之一。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视实训教学,并不断地进行实训教学的改革尝试。

(1)根据实训教学要求,我们将按照知识点建立“基本实训+提高实训+综合型实训”的分级体系,分级考核和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

(2)考虑到新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对一些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优先获得学分,我们在每个学期将分三阶段进行过关测试,分别按照达到基本、提高和综合能力给出及格、良好和优秀成绩。

(3)在有限的实验课学时内,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资源,建立开放机房。

4.4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几年来我们已形成了一支队伍稳定、热爱基础教学、团结协作、勇于改革,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一名校级拔尖人才,两名校级青年骨干教师,一人获得宝钢奖。为了深化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

(1)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定期进行教学法研究和专题讲座。

(2)组织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3)积极接受和培养青年教师,鼓励年青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自身的学术素质。

(4)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区的教学研讨会,向兄弟院校学习,取长补短。

5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得到了肯定,但是课程设置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学校定位、学生来源、专业特点、师资结构等。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将要进行的改革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更新,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等,目标都是明确的,那就是为了提高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冯博琴.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与教学改革实践[A].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C],2005.

[2]龚培增.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A].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C],2005.

网络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任,也是终身教育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培养策略作了初步探讨。

前言

这个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终身学习强调个人在一生中持续地学习,以实现个人在一生中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各种学习需求的满足。大学生们接受的一次性高等教育远不能满足学习要求,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外,还必须具备适应未来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网络学习环境对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了支持和有利的环境。因此,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学会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技能。而怎样才能使高校学生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当前不仅迫切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必须更新广大师生的学习观念与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终身学习能力。网络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结构

1、要学会学习,我们要清楚地认识终身学习能力的结构。

首先,学习能力一般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称为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口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

网络环境下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学生除了需具备传统的学习能力以外,还要具备与信息有关的能力,即现代社会的学习能力,它主要是体现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观念,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适应新要求的终身学习能力。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征,在大学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和研究能力,现在必须加上提高适应新要求的信息能力。

面对信息时代,要有“与信息有关的能力”即“信息素养”。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素养标准,信息素养不仅包括信息技能,更重要的是包括在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从六个方面归纳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为:(1)高效获取信息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这些能力都是围绕学习者为适应信息社会而提出的。因此,信息素养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主体构成部分。

2.网络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人类己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从而学生能终身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业已成为教育者思考的迫切问题。通过实践与研究,在网络环境下,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 1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

我们把领会现代教学理念,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作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切入点。转变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是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与终身学习相应的终身教育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是传统的驯化教育的一种解放,是为了个体的脑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转变教育观念,使我们的教育行为符合终身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学习模式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主动性欠缺,学习能力也只是停留在简单认知层次上。当网络进入教学,给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它。

教育学者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适应网络学习环境开展学习的模式,如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远程自主学习等,它们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于普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蓬勃发展,作为高等网络教育后台支持系统的网络学习平台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Blackboard, Firstclass. Moodle为代表的一些成熟而应用广泛的网络学习平台,支持多种学习模式。到2006年为止,国内40多所高校通过赛尔毕博网络学习平台了涵盖理工类、经济类、师范类等各类国家级精品课程359门。网络课堂学习模式,是现代远程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重新结合,为学习者提供交流的空间,学习资源自由选择。

新的教学模式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大学生特点,应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是能“授之以渔”。 2. 2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支点。大学生信息素养不是传统的文献检索能力问题,我们要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渗透信息素养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2. 2. 1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教师面对新技术的关键在于教师们有没有一种理念去主动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一些教师担心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而受到削弱或丧失。古人云: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学习者。教师通过学习培训,确立正确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创建、开放网络教学课堂,充实教育资源库建设,造就紧密合作的教师群体。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我们培养好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2. 2. 2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得、加工、分析能力

大学生理应首先理解信息基础知识,掌握目录、索引、文献的检索方法和工具书的使用,学会使用图书馆,提高网络检索能力,对如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网站熟练使用。其次应该学习综合信息应用及信息道德规范,要以专题信息的检索、收集、鉴别选择为主要内容,加强信息情报的分析、预测、开发综合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源,除了教学大纲、考核说明、文字教材及辅导资料外,还要充分利用音像教材、CAI课件、网络课堂上的辅导和教学信息等,能够适当选择和熟练使用这些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整合运用各种可获得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更为广泛和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资源的增长非常快,有相当部分的资源是可以用于开放学习的。当然网上的资源往往是良芳不齐、真假混杂,需要善于辨别和选择。目前有一些网站的资源比较可靠,如国内重要报纸和期刊的网上资料库、中国教育科研网等。这些网站都提供了方便的查询检索功能,便于阅读和下载。一些网站的资源还可以免费下载,如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新浪读书网可以免费阅读,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数字图书馆等。善于使用这类网站的资源,等于拥有了一座藏书丰富、刊物齐全的大型图书馆。

2. 2. 3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利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和网络课堂,引导学生多参与网络课堂学习,在线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良好的信息反馈条件加强对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教师扮演帮助学生组织、管理信息的角色,更有利学生意识自身的主体性,提高独立自主学习能力。

2. 3优化网络学习环境

技术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我们要扬长避短,同时优化网络环境尤为重要。

网上的学习需要自由徜徉的环境。如前面所提到的“协作学习”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资源,由于受传输速度的限制,信息庞杂,势必影响学生对信息资源的获取速度,甚至于助长急躁,厌烦心理,影响学习进程。因此在校园网基础上,教师可以用各种网页制作工具建立自己的网上教学系统,并根据学习内容,精心创设科学化、艺术化的信息资源环境,各学科课程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库,遵循《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采用标准化资源描述格式,建立良好的教学资源平台。另外要为学生提供友好的、便捷的查阅通道,让学生在资源环境中自主选择,缩短无效时间,从而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

当前的网络教育在缺乏面对面的师生交流和有效的网络交流的情况下,人文关怀会有所缺失。为了弥补这种缺失,网络教育环境的建设还需要社会的人文关怀。网上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

网络课堂论文范文第6篇

《营销策划》是一门与企业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不仅能够提供学生与策划相关的专业知识,也能为学生就业或创业提供服务;不仅适应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能为拓展知识、培养综合素质提供帮助。通过对南京大学、湖南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不同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调研发现,《营销策划》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被列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限选课在本科高年级中开设。《营销策划》的“信息化”特色体现在课程所涉及的市场调研、策划方案制作、产品选择、磋商谈判等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容因现代企业无纸化办公和在线交易的普及而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接触和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相较之下,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日益凸显,教师、教室、教材“三中心”构成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桎梏。但从目前国内网络课堂的教学现实来看,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网络课程与教学支撑环境脱节;教学内容表现单一;自主学习资源不足;缺少评价与反馈等网络课堂建设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同时利用网络模拟现实情境训练各方位能力成为教学的要点,在这一方面,应用表现性目标导向展开教学具有较大优势。

二、《营销策划》课程的表现性目标导向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要求营销策划活动必然是个性化或定制化的,如此则《营销策划》课程的学习也需注重个性化表现,没有唯一标准答案,而是根据策划对象的具体情境展开。传统单项式灌输的教学法在除了策划理论之外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objectives)所追求的正是在具体教育情景下学生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与策划定制化的发展趋势有着良好的契合点[2]。表现性目标概念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Eisner于1967年提出,主张不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而是在帮助学生获得系统技能的基础上,使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地探究观点、意象和感情。

三、网络技术为平台的《营销策划》课堂模式及表现性目标实现路径

基于《营销策划》的信息化特色和教学要求,我们提出以网络技术为平台的《营销策划》课堂模式,并通过角色扮演为基础(Role-Playing)、项目设定为驱动(Project-Setting)与科学分析为手段(Scientific-Analysis)等具体方法的配合实现《营销策划》课程的表现性目标导向,从而将各类营销策划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一)网络技术为平台的课堂模式

《营销策划》网络技术平台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手段有利于突破时空的局限,能够增强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营销策划》的教学涉及了从确定目标、调研分析、创意产生、方案设计、策划执行到评价反馈一系列内容,依照现实情境的模拟跨期较长且为一个连续推进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一周一次,一次2至3课时的安排显然无法满足表现性目标导向教学设计需要,展开网上学习活动克服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思想,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使用,不仅越来越多的策划步骤采用无纸化操作完成,许多新型的策划模式比如微信策划也只能在网络环境中得以实现。除了应用blackboard数字化课程以外,可以借助QQ、微信、微博、个人主页、论坛等多种方式创建策划数字传播平台与策划书写作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一体化的“超市货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及网络交流工具,不但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表现性目标导向的实现路径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主要模拟在现实营销策划活动中作为策划领导者、策划人员、执行者以及对象(客户)的真实表现,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由学生在扮演中感知和领悟,因此有利于将学生从教学性目标中解放,发挥主观能动性。角色扮演尤其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策划步骤经历目标确定之后,因调研重点和方式的差异,产生创意的不同会带来方案设计、策划执行和评价反馈的不同结果,强调学生系统利用以往所学知识并展开发散性思维。通过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运用原来学到的技能和理解,个性化地扩展和拓深那些技能与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2.项目设定。项目设定不仅指的是模拟真实商业策划活动,也包括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级各类竞赛方案设计和课题写作,在竞赛和课题中,策划的对象转变为评委和课题导师,利用项目的形式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不同于基础理论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往往十分重视教学内容的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以及理性思维和方法的锻炼。《营销策划》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参与过程中均体现了对联系实践的诉求。以作者所在的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营销策划》作为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高年级专业课在本学院开设,通过对312位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被调查学生中有62.76%的学生表示对《营销策划》有学习需求,90.31%的学生希望通过《营销策划》学习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竞赛方案设计和课题写作能力,86.22%的学生认为学习《营销策划》能够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但仅有8.67%的学生认为单纯的讲授能够达到上述教学效果;而对90位营销专业毕业学生的回访进一步证实了《营销策划》对就业的作用,有44.4%的学生认为《营销策划》对职业生涯有非常大的作用,但选择单纯讲授法效果较好的学生不足3%,不少毕业生提出加强市场调研、设置情景模拟、开发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在模拟中摸索和探究是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联系的有效方法。表现性目标的课堂设置不需要明确教学活动后学生能学到什么,强调为学习者创设一些可供体验的工作情景,提供可供学习者探究的问题和一些可参与的开放性任务,通过鉴赏式的批评唤起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正好契合了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网络课堂论文范文第7篇

如何将学生培养成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改革的关键在于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考核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和建设。辽宁科技学院的教学模式改革思路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关于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的办学指导思路,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和高职学生特点,确立了“重在应用、强化能力、适应社会、促进就业”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三维五化”模式核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升应用能力为目的[2]。在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其中的“三维”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培养高职学生的特点,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实用、好用”为原则,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3]。系统掌握如下知识:计算机系统组成、原理及安全使用;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应用;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特点和使用方法;多媒体、网络和Internet的基本知识;常用软件的应用领域。(2)能力目标:以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具有较快的文字录入能力;具有Windows文件操作及功能设置能力;具有对微机系统的基本维护能力;具备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及网站建设和图像处理能力;具备利用因特网搜索和收发电子邮件的能力。(3)素质目标:在教学中选择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理解计算机应用人员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进行美的熏陶,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和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及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能力;具有爱心、感恩心;具有热爱生活、在平淡中发现美的能力。其中的“五化”是保证实现“三维”的具体改革内容和措施。即:授课教师团队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案例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成绩考核综合化。“三维五化”模式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相结合的具有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使其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基于“三维五化”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授课教师团队化

要搞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组建一支业务精、品德好、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稳定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将保证课程改革取得良好效果。教师的观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首先从教学水平、学历、年龄、职称等因素考虑选拔优秀教师进入教师团队;然后进行双师培训、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等,使教师了解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改革当中,从大纲的完成、案例的设计、教学的实施、课后的总结等,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完成教学改革。

2教学内容模块化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之一是:“教什么”。教育内容的改革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升应用能力为目标,以任务驱动和实现技巧传授知识为重点,以结合专业为特色的指导思想,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构建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作者依据“三维”定位,优化各种教材的经典内容、搜集各种典型案例,本着因为应用,所以学习的思路,课程内容突出“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编辑整理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模块化、模块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案例化。教学内容共分成四大模块,即:基本内容(A模块)、技能训练(B模块)、延伸项目(C模块)、专项实训(D模块)。教学内容面向应用,打破知识体系,按实际应用讲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学内容见表1所示。(1)基本内容(A模块):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内容有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操作、Internet应用、计算机日常维护等。(2)技能训练(B模块):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将各个部分知识通过典型案例的训练,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延伸项目(C模块):本模块是在B模块基础上,学生通过完成案例延伸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4)专项实训(D模块):以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设计型案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案例设计中将素质教育融入到所设计的案例中,主要有两方面:①美的熏陶:在案例的形式上注重三个层面,合适协调美。即案例的整体结构合理,主题与内容相吻合,布局、构图、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②爱的教育:在案例的内容上体现三个原则,知识情趣爱。素材的选取不仅是为了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更注重了内容本身的知识性,将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融合在案例中,将爱的教育贯穿在教学中,爱生活、爱大自然、爱家人、爱朋友、爱美好的一切,使学生学会“爱”,学会“表达爱”。

3教学方法“案例化”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第二个关键点是:“怎么教”。因材施教是解决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的有效办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4],探索出强化能力培养的三种“案例化”教学方法。其核心是教师引导,学生实践,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学。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1)“案例任务驱动”法:围绕案例任务展开教学,即“演示案例布置任务课堂讨论成果演示总结评价”[5]。(2)“案例分层”法:根据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分层次教学,即“演示案例分类指导”。以电子表格软件Excel教学为例,课堂上将给学生简单、中等、较难三个层次的案例,如:案例1(简单)“创建职工档案信息表”、案例2(中等)“职工档案信息表的数据分析”、案例3(较难)“统计职工档案各段信息并绘制图表”。教师将分别对三个案例进行讲解和指导,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水平挑选其中的案例学习操作。(3)“案例导学”法: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意识,提供给学生案例的参考操作步骤和运行结果,让学生在导学案例引导下自行完成操作。即“演示案例导学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6]。

4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至关重要地位,现代教学手段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是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7]。教学手段一,作者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全程都在网络机房上课。利用自主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采用“典型案例+基础知识”组织教学教材。在机房上课,每人一台计算机,实现教师和学生同步操作,这样老师讲课有针对性,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内容的真实性、过程可操作性、结果可验证性。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边学边问,学习有目的性。下课之前让学生上传电子作业,督促学生学习的同时,学生也有成就感。机房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加单位时间课堂教学的容量,还因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全程网络机房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教学手段二,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校园网络课堂上建立课程导学信息专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盲目性。网络课堂上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如阅读文字教材、观看视频、与教师互动学习、完成操作练习、网上自测、浏览知识库等。无论是在全程网络机房上课还是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课堂教学,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8]。

5过程考核,成绩综合化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习,传统的期末集中考试方式,一次考试成绩定“终身”,考核不出学生全面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不符合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考什么?怎么考?”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又一个关键点。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以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计算机基础综合能力为考核目标。建立过程考核方式、单项淘汰、综合评定成绩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透明度高,易于操作。考核最终总成绩由“过程评价考核”和“综合技能评价考核”两个项目的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1)过程评价考核

过程评价考核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专项技能等方面的考核。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采取的主要评价方式为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打分。专项技能:采取课堂上专项实践技能操作考核(例如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会议通知)、提交单元电子作业;课后学生在校园网的计算机基础网络课堂上进行在线测试等。过程评价考核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平时更加认真学习,改变以往那种单纯为了考试而突击复习的被动学习局面。过程评价考核占学生最终总成绩的40%,具体考核评价标准见表2考核评价表。

(2)综合技能评价考核

利用自主研发的无纸化计算机网络考核软件,考试内容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采取阶段式、模块式、目标式的综合评价方式。阶段式:考试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学生可参加多次考试。模块式:将考核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独立考核。目标式:各个模块达到合格标准,方可结束本课程的学习。具体方法是在完成一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本模块的第一次考核。如果第一次考试没及格,学生还有参加重考、补考的两次考试机会(即每个人每个模块都有考试、重考和补考三次考试机会)。学生通过总结第一次测试失败的原因继续练习提高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随时申请重考或补考。学生必须完成所有模块的考核方可得到综合技能评价考核的成绩。综合技能评价考核占学生最终总成绩的60%。实行阶段式、模块式考核、单项淘汰,能促使学生认识自己、更有效地掌握各模块各项技能和知识。各个模块考核评价标准见表2考核评价表。“过程评价考核”加“综合技能评价考核”的方式,能更科学、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

基于“三维五化”模式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辽宁科技学院分别在2011级和2012级共58个班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了“三维五化”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教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11名授课教师目前共发表教改论文12篇,立项2个省级教改课题和1个校级教改课题,并被评为2012年校级教学团队。

2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上课时认真做作业的学生多了,问老师问题的学生多了,课外在校园网络课堂上学习的学生多了,校园网络课堂的网上点击率改革前仅有几百次,现在上升到2万多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越来越浓,还体现在出勤率上,以2012年秋的会计ZG121、ZG122班的学生出勤为例,两个班级的旷课次数为0,迟到早退次数为0。

3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明显提升

在2012年辽宁科技学院举办的“大学生计算机办公软件大赛”活动中,共300余名选手参赛,改革的班级中有15名学生囊括了一、二、三等奖。另外,测量ZG114班的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为班级制作的班徽因精美有内涵而被学校采纳。

4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以会计专业为例,2011年会计ZG111、ZG112班共72人,重考人次为44%;2012年会计ZG121、ZG122班共59人,重考人次为7%。

5远期效应

“三维五化”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的应用技能得到提高,为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网络课堂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网络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 网络课堂模式

引 言

当今社会,是知识化、信息化的社会。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现代教学技术正悄然向网络教学过渡,这无疑给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现代英语教学,再也不能停留在过去“粉笔+黑板”的模式中,需在教学中不断向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转化。

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有集各种图形、影像、鲜艳的颜色、逼真的声音、丰富的动态画面及文字等各种信息功能,它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教学不但体现了认知心理学认为的人的认知过程就是在环境中获得、加工、贮存、使用信息的过程,而且还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决定性作用。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即平常我们说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英语网络教学应用的关键在于充分体现其工具性和交互性,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左右脑并用,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网络环境下,当前的很多大学英语老师都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求能以多维、多角度的展示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调动那些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不少老师在运用时却把设计过程复杂化,一味追求形式的花哨,最后收效不是很明显。本文主要就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特点、可采用的基本模式及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优势和弊端进行探讨。

一、大学英语网络教学

(一)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特点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网络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提供真实的交际需要和氛围,给“外语环境”下的英语教学增添了语言学习气氛。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获取大量有关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建构适当的认知图式(Schemata);有利于学生培养英语语感。

2.信息量大。因特网上的信息是一个取之不竭的“信息海洋”,它可以源源不断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交互性强。在因特网上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连网的人交谈,可以与电脑互动交流,这种交流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知识新。传统英语学习,是以固定教材为主,而且为了保持教材稳定性,往往一套教材一般使用几年,有的甚至十几年,知识比较陈旧。可是,网络却可以让学生轻松、快捷地读到当天的英美电子版的报刊杂志,像《纽约时报》、《伦顿邮报》、《今日美国》等,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5.趣味性强。界面友好(friendly interface),设计生动有趣是现代网络教学的一个特点,它能帮助学生很轻松地学习英语。

6.多样性。学习英语的各种方法都能在网络上实现,如,通过歌曲,电影,动画,游戏等多种手段。

(二) 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几种网络课堂模式

1.省略/,然后在网页目录中找到“reading”,链接,单击“reading”可出现阅读材料的菜单,单击“Shakespeare”可以看到 “E-Texts/Complete Works”等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或者通过互联网进行讨论或调查,大大提高教学容量,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资源大的局限性。

2.局域网英语教学模式

局域网英语教学模式的设备由一台教学资源服务器、教师工作站和若干学生电脑构成。局域网英语教学模式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构建的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师通过显示屏幕上的菜单向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屏幕上的语音设备等相关信息进行交流,教师将教学资源输入工作站,学生通过局域网获得。

3.互联网英语教学模式。

互联网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登陆指定的教学网络进行在线教学。教学大学英语时,老师可教会学生在一些网站如省略 的“有问必答”或省略 的“网上交流”上留言,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大多数网页都设有网页讨论板,访问者可在那里阅读他人留言或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ESL Chat Line(http://Writslab.ubc,ca)是学习英语的学生交流学习经验的地方。ESL Discussion Center(http://省略)设有教师和学生讨论的园地,其中学生讨论的主题包括时事新闻、各地节假日、饮食、英语学习、电影和音乐等。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办的英语学习讨论组(majordomo@list.bbc.co.uk)就像一块大公告栏,每个人都可以把有关英语学习的问题粘贴在上面,自然会有人给你作答。学生还可以在一些国际网站找到笔友,例如,http://省略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另外网上题库,测试英语综合能力联想网上学校和101远程教育网(http://省略.)等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场所。网上有许多国际著名报刊杂志站点提供的有关时事新闻和名人铁事等方面的图文并茂的材料,例如,《今日美国》(省略),《华盛顿邮报》(WWW.省略),《时代周刊》(省略)等。直接发Email到Lessons subscribe @ English ,可以不定期地收到一些阅读材料。使用“Real Player”软件播放或访问http://省略等网站,就可利用外语电台改善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优势

借助网络进行教学,有利于建立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浏览有关内容,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词汇量的增加。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电脑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利用网络的高效,同时也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总之,利用网络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优越性。

1.英语网络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强化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英语教学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

由于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的学习可以延伸到课外。现在的学生很少对计算机不感兴趣的,因此,爱屋及乌,由于喜欢网络,一些本来对英语可能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也会自主加入到英语网络学习的行列。有效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快速提高听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而运用网络教学手段,能为学生创造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英语交际场景,它形象生动,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参加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动脑的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自觉,更有兴趣地进行英语口语交际。

2.英语网络教学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网络媒体图像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想象是在外界刺激物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新形象的过程。因此,网络多媒体课件这一刺激物激发学生的再造形象。在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能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内心的感受,从而更快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过程。教师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本课对话情景进行部分消音或全部消音处理,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配音,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进一步理解语言的条件。

3.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是医治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良药

“说”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际方式,是语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在英语课上很少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而直接与外国人交谈的机会则更少,但是网络可以让你随时找到用英语交谈的对象,比如与NetMeeting和ICO等网络软件及多媒体电脑设置的虚拟人物对话;进入Web DiscussionBoards和Electronic Discussion Forum等网页,还能依据电脑的评判(包括语音、词法、句法甚至习惯用语)修正自身的错误。让学生真正说出口,形成流畅的语流和悦耳的语感。

4.网络教学能扩大英语教学的范围,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利用网络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一般的网络英语教学资源有ESL/EFL,包括ESL问题解答、语言即时测试、键友推荐、ESL友情链接等。英语教学电子出版物:专门面向以英语作为外语的读者在线电子杂志,除了提供了各个层次的阅读、写作、测试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资料外,还包括学术文章、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指导等。学术组织:许多学术组织都有自己的主页,通过浏览了解各个学术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动向,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报纸杂志:免费电子报纸和杂志将每日的重要新闻寄到您的信箱,教师可以直接用这些资料设计成新闻理解练习题,避免重新输入或扫描的麻烦。 网络让学生的学习范围从“教材”中跳出来,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焕发生命力,让学生的创造思维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弊端

网络资源英语教学的优点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网络资源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如果老师没有正确的指导,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监控,有些学生就很容易被丰富的网络信息、网络游戏所吸引,他们就会利用上课时间去寻找一些其他的资源。一则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教学任务,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和进度;二则学生会受一些不健康网站信息的影响或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当下,一些英语老师还缺乏一些理论指导,存在着盲目性并体现出一些误区。

1.粗制滥造,华而不实

有的英语老师将网络使用作为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特点实施教学。使用的课件不尽人意,粗制滥造,出现了画面色彩失真、画面色彩花哨、音乐与文章感情失调等毛病,学生如雾里看花,着实摸不着边际。有的英语教师把多媒体当作“全能选手”,从课题、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乃到作业的布置,能用上多媒体的通通上多媒体,把网络当成教学的“命根”,造成了多媒体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学生在多媒体的世界里应接不暇,进入学习的角色显然无从谈起。

2.喧宾夺主,无正确的教学观

有了网络,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分清主次,课堂中在多媒体上大做文章,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随着多媒体走”的作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效率极低。

3.过分依赖网络,缺乏正确的学生观

由于英语网络课堂上,老师学生过分依赖网络,缺少了在常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师生互动。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可能会由于网络的参与而忽视学习主体是学生。因而在我看来,网络应该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我们不应该单纯地为了网络而网络。让适合网络教学的课堂应用网络,利用高科技的辅助手段高效、快捷地为教学服务。

四、合理使用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大学英语课改的进一步实施,网络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那么是不是这种方式用得越多越好呢?诚然不是,每种事物都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只有把先进的教学手段同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威力。

1.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以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为基础。专业教师是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行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推广的中流砥柱。广大英语教师只有对学习工具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流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丰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

2.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搜集和积累英语教学信息和资料密切相关。如果没有相关的教学信息资料,那么,教学设施就成了摆设。

3.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先进的手段。教学设施再高档,也只有适用于具体的教学目的时才具有效力,不能把英语课上成一堂“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毫无交际性和交互性可言,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仔细体味编者意图,广泛搜集相关素材,精心策划制作课程。

结 语

就大学英语而言,公共英语课属基础教学,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合理适时地使用网络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在网上下载、检索或浏览英语阅读、词汇、语法和听力等相关资料,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同时语言基本技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也得到培养,弥补了英语常规学习的不足,无疑将大大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总之,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现代网络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是不可阻挡的教学改革潮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了一个开放式、交互型、个性化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可以说,网络正在开辟英语教学的一个新领域。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尚待完善。我们应该科学地采用课堂教学和现代网络技术两者合作与互补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满足现代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求。

参考文献:

[1]David W, Brooks, Diane E. Nolan 2001.Web-Teaching A Guide for Designing.Interactive Teaching for the Web. Kluwer Academic /Plenum Publishers.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北京: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04.

[3]邱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探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王奎珍,张鑫.《浅谈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学》.电化教育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