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护理操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护理操作仿真操作演示是按实践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教学,所谓仿真,其实就是较真实的操作演示,通过多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操作人员、病人均为护理人员扮演,除个别创伤性大的操作之外,全部以真人示范,达到一个真实的目的,使观看的人有真实感,与“病人”感同身受,对各项操作更有了不同的感观,印象更加深刻,在仿真操作演示也中更注重护理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与护理基本技能的结合,达到提高操作考核成绩及其它各项指标的作用。我院在2007年11月对24名1~3年工作年资的护士进行操作考核,12名经自己练习后6天后进行考核,12名经在操作考核前观看仿真操作演示后考核,两组比较发现了经仿真操作演示后考核无论在总成绩、最高成绩、平均成绩及沟通能力等各项指标均有突出的表现。
1 对象
2007年10月选择24名均为1~3年工作年资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岁,均为护理大专毕业,24名护士在学历、年资、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将24名护士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随机选择12名护士为对照组,12名为实验组。
2.2 实施办法
实验组: 12名护士在考核前观看护理操作仿真演示,由各科室的5年年资以上的护理骨干进行操作演示,“病人”的扮演者均是参加考核的护理人员。12名护士通过观看护理操作仿真演示后再通过自己练习6天后进行考核。
对照组:12名护士每人随机分派一项所理操作,通过自己练习,6天后每人进行所分派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3 结果
从表1可见,对两组总成绩、最高成绩、平均成绩及沟通能力等各项指标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略)
4 讨论
4.1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前进行护理操作仿真演示有助于改善学习态度、提升护士的操作技能及沟通能力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前进行护理操作仿真演示有助于改善学习态度、提升护士的操作技能及沟通能力, 特别是1~3年年资的护士,在医院的护理人员中占较大比例,而且均在临床中较重要的部门工作,如何提升她们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重要的是她们的沟通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护理操作演示,多以假人模型为操作对象,所以多采用无声的操作,只着重操作本身,而忽略了与病人的沟通,忽略了病人的感受,提不起护理人员学习的兴趣。护理仿真操作演示更真实、更贴近临床,因演示人及病人均是就是护理人员,能更好的激发她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通过示教的护理人员掌握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每人都感觉到有上台示教的可能性,从而在平常的学习中有一定的压力,更加主动的学习。更因为零距离的操作,能细致的观察操作过程,使护理人员通过观看示教了解到护理操作之美,从而激发其学习操作的兴趣。操作过程中突出操作前做好解释,操作中密切与病人交流,关心体贴病人,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进一步体现人性化服务,注重沟通,改变无声的操作,护理人员护理操作的轻、快、准,是不能完全为病人解决痛苦,只有通过沟通,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病人的痛苦。仿真操作的“人真做”,相互练习,既提高了操作技能,又培养了学习的热情,使操作更贴近临床,培养护理人员学会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即视、触、叩、听等,以及掌握评估病人的技能,提高了护理人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帮助护理人员正确的掌握操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2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前进行护理操作仿真演示有助于操作考核的各项指标的提升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且与患者的舒适、安全息息相关,因而在护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和竞赛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护理仿真操作演示让护理人员直观感受基本设施、物品定位、工作流程及环境要求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体现护理互动的过程与效果。能在直观下演示与应用,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了技能操作的准确性、连贯性、规范性,注重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进行护理操作仿真演示,低年资护士表现出对护理操作的较强烈的反应,演示后即有上台操作者,反应很踊跃,无出现厌烦情绪,经技术水平高、沟通能力强、专业素质强的高年资护士的操作演示下,平时一些操作不严谨、随意发挥、动作粗枝大叶并带有不屑一顾的神情也无得到改善。而且通过“病人”的扮演使到护理人员对操作更加印象深刻,而且与病人感同身受,操作起来更加注意病人的感受,真正的做到痛病人所痛,由此可见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前进行护理仿真操作演示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统一性,而且对提高护理操作考核的总成绩、最高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及沟通能力等各项指标均有很大的作用。
5 结论
应用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前进行护理仿真操作演示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统一性,而且对提高护理操作考核的优秀率等各项指标及沟通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多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注重护理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与护理基本技能的结合,还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随着医学水平迅速发展,血液净化技术日臻成熟,从事血液净化医护人员面临着艰巨责任和义务。血液净化中心不同于其他科室的工作性质,兼具门诊、住院药房、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等多重工作特点,护理技术操作专科特色突出,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医疗责任重,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由单一血液透析治疗逐渐发展到多种治疗模式。另外随着血液净化新技术、新型仪器的不断出现,要求从事血液净化人员不断更新观念、知识,紧跟着血液透析发展步伐,合理利用资源,实行动态弹性排班,统一制定科学、规范的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医院各级领导对血液净化中心越来越重视,医院血液透析室布局设施逐渐合理化,目前还注意以下问题。
1 血液透析患者面临的护理安全问题
护理人员安全理念陈旧滞后,缺乏风险意识和预见事故发生的能力;护理操作无菌概念淡漠,游击习惯较浓;查对制度不严格;专科技术操作流程不规范;各项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专科护理人员培训不规范。
2 护理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2.1 影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的社会因素
服务对象的社会成分复杂,有部分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和经济费用的困扰存在不良心态,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诉讼热情高涨,是发生医疗纠纷的危险因素。而护理人员面临是,要求举证倒置,同时血液透析操作属于医疗高风险有创性的操作,是高科技的产物,并且还在不断的发展中,具有操作治疗的局限性,与患者的期望值发生矛盾。
2.2 影响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的护理因素
护理工作本身点多面广,琐碎复杂,①、高危时段:日常的工作中遇节假日、单独值班、考试前、休假前,干扰多。②、高危人员: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有差异,心理素质差,情绪不稳定,能力低是发生隐患的高危人员。③、高危患者:高龄、危重、无陪护、心理障碍、交流困难。④、高危操作:血液净化治疗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完成的,是一项有创的操作,具有高风险性,出血风险,术后透析患者无肝素会给操作带来难度和风险。⑤、高危意识:由于患者长期固定的门诊患者,护理操作具有重复性,
工作人员往往对某些危险现象视而不见,不善于识别危险因素,安全意识淡。
目前我院规范了血液透析基础护理操作,其操作流程设计原则:遵循无菌、科学、简单的原则,方便护理人员应用,同时要求护士着装整洁、举止端庄、在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其规范管理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3 操作流程:
3.1 血液透析操作物品
3.1.1 物品准备 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管路、14~16G穿刺针、透析护理包、2000ml生理盐水、一次性冲洗管、消毒物品、止血带等。
3.1.2 要求 护理人员在血液透析治疗前准备物品,认真检查各种物品型号、规格、包装是否完好,有效期、核对患者姓名。
3.2 上机
3.2.1 开机自检,检查透析机电路连接。
3.2.2 检查透析液浓度、有效期,正确连接AB透析液。
3.2.3 血液透析器和管路的安装 安装原则:检查各种透析耗材外包装有效期、型号,连接动脉管路,连接时注意按管路顺序逐一打开一个小帽连接一接头,避免接口暴露时间过长,外循环管路方法确保血液透析器和透析管路不被污染,管路不打褶,走向清晰,无漏血和扭曲现象。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
3.2.4 密闭式预冲 操作原则:采用密闭式预冲洗,透析器和管路形成闭式循环。所有接口不能暴露于空气中。预冲洗液流向为动脉端 透析器 静脉端;排净透析器和管路中的空气,清除透析器中的贴壁小气泡,清除微小颗粒;预冲量。严格按照透析器说明书中的要求使用预冲量。
3.2.5 穿刺血管操作程序 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我院常用的血管通路是动静脉内瘘和直穿,保持通路中的畅通需要护理人员精湛的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如穿刺不成功尽量避免重复尝试。
3.2.6 上机 操作原则:根据血液透析的原理,通过血液的体外循环,达到治疗目的。连接后进行检查,自我二次查对,确保管路连接无漏血、无扭曲,预设数值正确。
关键词:口腔 四手操作 护理
四手操作是在口腔治疗的全过程中,医生、护士采取舒适的座位,病人采取放松的仰卧位,医护双手同时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护士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材料和药物,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四手操作护理的最高标准是医护之间不需要言语沟通而完成配合。
1 医、护、患的及动作
护士接待病人就诊后,嘱病人坐到综合治疗椅上,调至仰卧位,头部位置舒适,全身放松。当医师的头部和眼睛正确向前倾斜时,病人口腔部应在医生眼睛的正下方,病人的上颌颌平面平行于医生的身体,下颌颌平面与医生面部相对,头部与心脏平位,下肢完全放松,脊柱畸形病人,肩下可垫小垫以支撑头肩。女性病人应将长发束起,避免散开滑落到扶靠手边缘污染器械并妨碍医生工作,对于儿童和老年体弱者,护士应协助其处于舒适。术者、助手及设备与病人间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四个活动区用时钟的字码表示。
1.1 术者区:7~12点间,一般为11点处。术者在右下方后牙区工作时,多选用7~9点位置,在前牙区工作时,多选用12点工作位。术者区也是病人到达和离开椅位的通道。
1.2 静态区:12~2点间,此处可放活动柜。
1.3 助手区:2~4点间,助手通常保持在3点的位置。
1.4 传递区:4~7点间,最靠近病人口腔部位,是医生和护士传递材料和器械的区域,是安放牙科设备最适宜的位置。
2 器械的传递与交换
2.1 器械的传递:传递时要求时间准确、位置恰当、传递无误。器械传递方法有:握笔式直接传递法,掌一拇指握式传递法,掌式握式传递法。最常用的方法为握笔式直接传递法,既医生用拇指和食指以握笔方式接过器械,护士以左手握持器械的非工作末端传递器械。医生从病人口中拿出器械时,护士左手保持在传递区,准备接过已用完的器械,正确的接过器械的部位是在非工作端。传递过程中应注意:
2.1.1 禁止在病人头部传递器械,以保持病的治疗安全。
2.1.2 传递器械要准确无误,防止器械污染。
2.1.3 器械的传递尽可能靠近病人口腔。
2.2 器械的交换:器械交换法有双手器械交换法、平行器械交换法和旋转器械交换法。常用的方法位平行器械交换法,即护士以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递送消毒好器械,以无名指和小指接过使用后的器械。在器械交换过程中应注意:
2.2.1 护士应提前了解病情及治疗程序,准确、及时交换医生所需要器械。当医生治疗结束后,将器械离开病人口腔2cm左右时,护士应及时准备交换下一步治疗所需要器械。
1.甘肃省陇东学院岐伯医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2.庆阳市中医医院手术室,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方法及其在护理安全教育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以庆阳市中医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选取各科室3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50名,均接受护理技术操作教育培训,比较50名护理人员学习前后的考核成绩以及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结果 经过护理技术操作教育培训之后,50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学习之前(P<0.05),且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较好。结论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护理技术;教学;培训;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22-02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主要工作之一,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很大影响,目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日益先进,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康复效果,避免护患纠纷,各医院都在努力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1]。近年来该院采用专人负责的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实践说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值得推广应用,该院2012年3月—2014年6月对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在护理安全教育中的运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庆阳市中医医院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选取各科室3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50名,其中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护理人员有22(44%)名,5~10年的有19(38%)名,10年以上的有9(18%)名,50名护理人员中包含护师23(46%)名,护士27(54%)名,在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教育培训之前,50名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考核结果如下:无菌技术考核合格45(90%)名,不合格5(10%)名,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考核合格46(92%)名,不合格4(8%)名,经鼻或口腔吸痰法考核合格44(88%)名,不合格6(12%)名,简易呼吸气囊的应用考核合格41(82%)名,不合格9(18%)名。
1.2 研究方法
1.2.1 选取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每个科室从3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中选取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1名,要求具备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并且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还要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实际选取过程中,由符合职称、学历标准的护理人员自愿报名参加,再结合护理人员的推荐,最终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自身特点以及操作考核情况、理论考核情况,选取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技术操作负责人在整个培训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选取过程中要保持慎重。
1.2.2 建立操作指导小组由护理部从各科室高年资护理人员以及护士长中选取操作指导小组的成员,小组内包括护师1名,主管护师9名,副主任护师3名,各自负责不同项目的操作指导,每项操作由2~3名组员负责指导。
1.2.3 制定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在实施培训教育之前,操作指导小组成员反复讨论,制定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制定完毕之后,将操作流程图以及评分标准通过电子邮件下发给各个科室,各科室的操作技术负责人快速学习、熟悉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1.2.4 操作技术负责人的培训根据护理部培训计划,病区护士长安排操作技术负责人接受教育培训,各科室负责人集中学习,一般情况下,于该项操作全院护士考核的前1周进行培训,培训活动在各个病区示教室或者护理部示教室进行,操作指导小组成员为技术操作负责人实施规范的操作演示,同时详细讲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讲解各个细节,之后技术操作负责人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相互叮嘱,相互纠正,如果技术操作负责人在联系过程中出现疑问,由指导小组成员详细讲解。
1.2.5 技术操作负责人的考核操作指导小组以及其它护士长共同对技术操作负责人进行考核,根据预先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技术操作负责人以后要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技术操作负责人的业务水平对培训效果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技术操作负责人的考核要保持严格,考核不合格的负责人要继续接受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1.2.6 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考核合格之后,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考虑到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不同护理人员的班次各不相同,为了防止干扰护理人员的正常休息,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实施分批师范,对于个别的特殊班次的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负责人实施个别指导,负责人示范指导之后,护理人员需要自行安排时间到教室练习,在护理人员自行练习过程中,技术操作负责人随时给予指点,当护理人员熟练之后,技术操作负责人对其进行考核,对于因班次等原因未能参加考核的护理人员,另外安排时间实施考核,未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要继续接受培训,直至补考合格,技术操作负责人要详细记录培训的时间、内容等资料,记录补考的人员、补考时间等,上交护理部查看,培训和考核结束后,比较50名护理人员学习前后的考核成绩以及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进而观察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在护理安全教育中的运用效果。
2 结果
经过护理技术操作教育培训之后,50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学习之前(P<0.05),无菌技术、简易气囊的应用、经鼻或口腔吸痰法、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的考核结果与培训前比较,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培训以及考核结束之后,由技术操作负责人向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共发放问卷50份,全部收回,对50份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可知,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较好,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从该次研究中可以看出,护士通过由专人负责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后,各项护理技术考核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在以往的培训过程中,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没有固定专人负责,一般采用经验性带班培训方法,一般的带班者只依靠于自己的经验,没有经过统一的培训和考核,因此培训者的操作与护理部的要求和标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培训者在考核过程中得不到理想的成绩[2]。由专人负责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后,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和评分标准得到统一,同时避免由于培训者水平和和认识的不同造成的偏差和随意性,使护理技术操作更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培训者在考核中的取得好成绩。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进而指导和督促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练习[3]。另外要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就要不断的进行练习,并纠正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强化标准动作,从而提高娴熟程度[4]。在这一方面,专人负责的培训模式具有很大优势,由于负责人工作在本病区,这样更便于指导护理人员的练习。
由于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受到指导小组的规范化培训,因此会增加自身的使命感,促使自己不断的练习,提高自身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质量,而且科室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在为本科室护士演示操作过程中,负责人的操作水平也会得以提升,另外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在培训过程中,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强了护理技术操作骨干的综合素质,加快了护理骨干的成长[5]。护理人员对培训工作做出良好的评价,也就是认可和肯定了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这样能够增加护理技术操作负责人的成就感,激发技术操作负责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推进护理培训工作,加强护理技术操作骨干综合素质[6]。同时培训活动使护理人员感到满意,也可以增加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护士技术操作学习的效果。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技术操作教育培训之后,50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学习之前,无菌技术、简易气囊的应用、经鼻或口腔吸痰法、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的考核结果与培训前比较,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经过培训后,无菌技术以及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考核所有人全部合格,简易气囊的应用考核仅有2人不合格,经鼻或口腔吸痰法考核仅有1人不合格,而并且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的评价较好,64%的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感到十分满意,20%的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感到满意,16%的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感到一般,无1人对培训活动感到不满意,说明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值得推广应用,不过还要认识到,考核中仍然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同时有16%的护理人员对培训活动感到一般,因此护理技术操作教学还应该不断完善,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医护技术会不断进步,进而为越来越多的患者送去健康,就目前而言,如何进一步提高医护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还有待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坚持不懈,继续探索。
[
参考文献]
[1]杨术兰.能力本位课堂设计在《急救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2(2):111-112.
[2]邵英杰.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6):36-37.
[3]马锦萍,李艳玲,谢丽燕.教学做一体化在生命体征观察及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14):49-50.
[4]马锦萍,李艳玲,张永霞,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3-114.
[5]尚艳芳.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9):86-87.
【关键词】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39-01
在进行急诊护理的时候,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谓的护理风险指的就是检查、治疗或是护理方式上存在着一定风险性,在对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工作者担负一定风险。护理风险的管理指的是护理过程中或护理前后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判断、评价以及处理,来避免或是减少风险事项的产生以及这些风险引起的危害或损失。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进行医疗改革,医疗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对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医疗风险管理机制也更加完善。
一 实施风险管理的思路
随着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来,充分让相关医务人员认识到我国的相关法规逐渐健全,也促使了相关医疗机构加快医疗行为更加规范的步伐,减少和避免医疗风险的出现。相关法律法规的出现就是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需要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要顾及到医护人员的自身利益,就要相关医护人员自身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将在急诊护理行为中高风险操作项目通过判断和评价制作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应用到医护管理中去,而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都需要让病人及家属有详细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病人及家属更加理解,更容易配合,同时也尊重了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避免和减少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
1.1、风险因素评估
在进行急诊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急诊风险因素评估,其中首先是识别风险因素,在平时工作中对可能的风险事件进行判断,并在其中找寻与医护人员有关的因素。医护人员容易出现的急诊风险因素中包括了: 护士急诊工作不认真,没有较高的服务意识,在对病人进行服务的时候不够诚心、细心和耐心,或服务态度不好,没有较高的护理规范意识,对必须进行的操作程序进行自作主张的削减;没有扎实过硬的护理业务技术,导致治疗措施难以落实;掌握急救技术不够充分,应急能力较差,在遇到实际抢救工作,无法快速进行治疗,导致危重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医护沟通不畅,因为医师多是采取的口头医嘱,护士在进行执行时,容易出现用错药或重复用药的情况。
1.2、风险管理制度制定与实施
1.2.1、建立风险防范制度
设置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并依据急诊科自身特点,建立一个由护士长负责、护理骨干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多层次的风险管理,及时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每月按时进行护理安全工作会议,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2.2、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急诊风险管理制度进行组织学习,并做好动员工作,提高全体护士对风险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进行学习一段时间过后,可以采用考核的形式检查,要使全体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制度中的内容。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充分结合和处理好护理风险与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以及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让每个护士都可以正确认识到护理风险的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开展专业培训班、参加讲座、自学考试等一些形式,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护理专业技能。通过开会、讲座等一些形式对护理人员实施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1.2.3、 风险高发环节高度重视
对于刚刚毕业的实习护士以及试用期护士必须要加强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相关护士行为必须要规范。对于刚入院、危重病人及特殊心理状况的病人或是存在潜在危险的病人必须要重点巡视和重点护理。并依据急诊科因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紧迫性等一些特点,护士长可以使用“新老搭配、性格互补、能力互补”的原则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排班,需要重视对年轻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和考核,从急救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具体操作到使用后仪器的清洁、消毒、保养、检查等都需要培训,还可以采用模拟病例的考核方式[1]。
二 急诊风险管理的实施
2. 1、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识别及评估
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就是护理风险识别,其主要功能是对识别和分类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客观存在及潜在的各种风险因素,然后对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在急诊护理操作中容易出现的投诉、纠纷的操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分析可能出现客观存在的及潜在的各种护理风险性。当出现投诉和纠纷后,需要及时进行妥善的处理。相关管理者必须制定一个相关的预警计划,要能及时识别风险,避免出现护理风险[2]。
2. 2、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
处理护理风险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技术来完成,在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时,要通过护理风险识别,妥善解决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易出现纠纷,对投诉行为进行识别,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护理风险的出现,并制定各项护理行为实施制度和规范。可以实施和执行这些制度包括: 建立压疮预防告知制度、吸痰告知制度、导尿告知制度、安全告知制度、防止自杀患者自杀告知制度、输注刺激性药物告知制度、急诊患者转送到其他科室执行急诊危重患者交接登记本,值班护士的交接工作也要做好,出现意外因素及时告知。
2. 3、风险管理制度的学习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后,也要做好动员报告,增强相关认识,全体护士都需要学习和认识到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风险管理系统的内容进行认真学习,进行检查的时候要进行考核,全体人员都必须要熟悉风险管理系统的内容,便于更好落实制度并为制度的落实打下基础。
2. 4、监督制度落实情况
急诊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必须严格落实到每一个医护人员的身上。而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必须要认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因为急诊科护理工作量比较大,护士长要在交接班前后、中午和节假日时间,双休日,深夜等薄弱时间也要认真进行检查。出现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要立即进行改正,并与每月讲评挂钩。
三 结论:
在急诊科急诊护理操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制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受理投诉情况明显减少,这进一步说明了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护理操作中的问题
安瓿吸取药液法操作烦琐:此方法教材中的操作程序为先消毒安瓿和砂轮锯安瓿再消毒安瓿折断安瓿抽取药液。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用砂轮在安瓿颈部锯过之后,进行消毒1次。两种消毒效果的比较结果证明,进行1次消毒效果可靠,省时省力,经济方便。以我院急诊输液室1998年度输液量统计,平均每天输液235.5人次,共用安瓿628个,如按教材要求操作,以每个安瓿比实际操作多花10秒计,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时间需增加104分。通过科学研究与多家医院的长期实践证明,1次消毒可以取代常规的消毒方法。
皮试、肌注等单个治疗,铺无菌盘意义不大:此方法的常规操作程序要求为单个患者进行注射时也要铺无菌盘。在实际工作中,单个患者注射吸药后将针筒放入治疗盘中,然后即行注射,尤其目前一次性注射器已较广泛的用于临床,空针的原针头帽、空安瓿或空药瓶有较好的保护针头的作用,针栓部分虽然暴露在外,但对针筒内药液无任何影响。集体注射可铺无菌治疗盘,其目的在于针头套入安瓿内,在安瓿的口部有针头暴露的可能,而且放置的时间也较长。
口腔护理操作步骤太教条:口腔护理规定棉球的个数,规定上、下、左、右的先后顺序,致使护士在实际操作中普遍感到困扰。
观念上的保守:有些细节书中虽然没有要求,我们有的教员却自行加上。如对注射操作之前的清洁台面和治疗盘,也规定了很多烦琐的步骤,并且往往加得过于复杂化,认为保险系数越大越好,步骤规定的越细越好。
问题分析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内容过于烦琐,而临床实际则简便有效。以致操作考试成绩优秀者往往不能按时完成繁忙科室的临床治疗任务,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和技术熟练的老护士为了操作考试能达标,不得不像护生那样去反复练习基础的操作步骤。护理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易误导年轻的护士产生不按规范操作没什么关系的想法,甚至有可能将本应严格的规范行为也随意起来,而产生严重后果。
护理教材和操作常规滞后于临床实际,硬性要求照此执行,则会限制护理学科的发展,限制护士的业务才干、进取心和创造性的发挥。
改进意见
重视护理内涵建设:建立一种激发和调动内在潜能的新机制,将护理技术的改进和护理知识的更新作为护理管理部门和权威性护理职能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并纳入护理质量考评体系。对护理技术和护理知识更新有贡献者可予以奖励。区分不同层次护理教育对象的教育内容,是提高护理群体自身价值和社会信誉的重要环节。对教材和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要组织由护理教育者、临床教员和护生共同参加的护理教学评估。
要求护生掌握操作原则:基础护理操作应知应会要求护生、护士掌握原则,而不要死记硬背每一个操作步骤,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致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如口腔护理可要求上下左右,牙齿内、外、咬合面、口腔黏膜均护理清洁,无遗漏,动作轻柔熟练,患者感觉舒适为原则。
关键词:儿科;沟通技巧;护理
由于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常常不能较好地配合临床护理操作。而沟通是执行护理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1],提高患儿在操作中的配合度。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对本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进行宣教中运用沟通技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住院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根据不同的病种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在每日上午09:30~11:00期间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及输液的操作,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间控制在10~15min。对照组在操作前进行常规宣教,即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操作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患儿与家属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包括以下方面。
1.2.1语言沟通
在和患儿初次交谈时,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向患儿家属介绍医院制度与住院环境。每次为患儿进行操作前,均和患儿家属沟通好,告诉他们我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注意说话技巧,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做到确切、清晰、简洁,符合患儿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2]。例如,避免提及“扎针”“穿刺”“消毒”等粗暴专业的词汇,取而代之的可以是“连接一个小管子”“擦一擦你的小手”等保护性、儿童易于接受的词语。由于患儿的年龄不同,护理人员可采取树立榜样、鼓励结合批评、表扬的方式与患儿交流。例如,向患儿讲解“你看,旁边床的小朋友多勇敢,刚才阿姨给他输液时就没有哭。让阿姨看看你是不是也很棒,来,主动把手伸到阿姨这里”等。交流时注意选择患儿感兴趣、有密切关联的话题切入。如患儿正在玩玩具,可以与患儿借此沟通,玩的什么玩具呀,这么好玩呀,你给阿姨玩会吧。以此与患儿拉近距离,消除其恐惧感,以利于沟通治疗。一般来说,与患儿最佳沟通时间为他们有兴趣与他人交流时,护理人员应当运用符合不同年龄患儿的语调与音色,调整自身情绪状态,情绪不佳时避免与患儿交谈,以免伤害患儿心理。可在患儿哭闹时暂停治疗,待情绪稳定后再做治疗。
1.2.2非语言沟通
操作者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除仪表端庄外,还可适时抚摸一下患儿的额头、肩部或握一握小手,使其产生亲切感。此外,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时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在患儿面对护理操作时流露出焦虑恐惧的情绪时,护理人员则及时以关怀与同情的目光注视患儿,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在心理上产生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目光中传递给患儿及家属勇气,有利于患儿接受治疗。必要时也可停下来,认真听取患儿及家属的倾诉,以满足患儿的心理需要。
1.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患儿对护理操作的配合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分别通过数量统计及满意率调查表书面形式进行统计分析。配合率的评价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患儿能够参与到操作中,对操作者提出的要求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为配合。患儿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处于哭闹、拒绝、反抗状态者为不配合。在完成护理操作后,向患儿家属询问对此次操作是否满意,“是”为满意,“否”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操作中,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家长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在护理操作前的健康宣教过程中,适当地运用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率。充分的语言沟通有利于患儿及家属对操作充分的了解,更好地配合、参与护理操作治疗。此外,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亦可在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中无形地提高沟通效果。抚触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一种能增加舒适感的实用护理技术,是肢体语言沟通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适当的抚触可使患儿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增强信任感与安全感[3]。抚触不仅可以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还可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增进护患的感情交流。面部表情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过程中最容易被对方捕捉到的重要信息,对患儿的心理和身体康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在面对患儿时,必须控制好表情,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感[4]和安全感。为深入沟通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护理工作铺下基石。罹患疾病,对患儿和家属的压力都比较大,与家属沟通时注意眼神的交流也可极好的提高沟通效果。听是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倾听痛苦是一种帮助患儿及家属宣泄和情绪转移的方法。认真听取患儿的诉说,深度的共情和倾听是治疗病痛最佳良药,因此,无言的倾听、共情亦是不可少的沟通技巧。综上所述,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沟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护患间的相互作用与良好沟通是密切护患关系的前提与基础,不仅有利于维护患儿正常权益,而且能够促进临床工作顺利开展[5]。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患沟通技巧加强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患儿在护理操作中的配合率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提高。从而降低了护理操作难度,使操作得以更顺利的进行,治疗效率得以提高。
作者:韩艳丽 单位:天津市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1(20):123-124.
〔2〕李颖红,梁锦娣.儿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7):628-629.
〔3〕何文杰,邓范艳,王江.在儿科护理操作中加强护患沟通技巧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8):2795-2796.
【关键词】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认知态度;调查
中医护理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随着临床护理学的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中的特色,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也像其他专业一样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为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对我院护士进行了中医护理知识和操作的认知与态度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8名被调查者是我院护士,均为女性,年龄31.98±6.02岁(22~48岁);护龄10.80±7.50年(1~29年);学历:中专76名,大专38名,本科15名;职称:副高3名,中级55名,初级70名;岗位:护士长20名,责任护士56名,其他52名;科室:外科56名,内科60名,其他科室14名;中医护理教育背景:系中医院校毕业者3名(2.3%),参加为期1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者4名(3.1%),其余参加我院组织的中医护理培训者121名(94.5%)。
1.2 方法 制作“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知识和操作的认知与态度调查表”,包括被调查者的背景材料、中医护理相关知识及操作的可行性与掌握程度(非常认同5分,比较认同4分,一般3分,不太认同2分,不认同1分);中医护理项目开展情况(是、否)等。请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条目及答案上打钩,答完后一并收回。共发放调查表140份,收回138份,回答完整128份,有效率92.8%,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中医护理的认知与态度 结果显示护士对中医护理的必要性认可度较高,得分率在64%~96%(得分率=得分均值/满分值),尤其对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护、即病防变、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积极性较高,得分率70%以上,而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得分率54%~65%;对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书写2项认可度相对较低;必要性、可行性、积极性及掌握程度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41~0.57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士对中医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别从职称(中高级与初级)和学历(本科与大中专)两方面对128名护士在中医护理知识:辨证施护、生活起居、情志调护、既病防变、饮食调护、养生保健、中医护理书写及中医护理操作等方面掌握程度进行比较发现,中高级职称人员对辩证施护、即病防变、中医护理书写和操作的掌握程度高于初级职称人员;本科学历人员对辩证施护、生活起居、情志护理、即病防变、中医护理书写和操作的掌握程度高于大中专学历者。
2.3 对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认知、掌握与运用情况 中药湿敷、刮痧、穴位按摩、水针、穴位敷贴、中药灌肠、中药雾化、中药熏洗、中药敷脐、拔罐、耳穴埋豆等项目适合护士开展的认同率达50%以上,并且刮痧、穴位按摩、中医湿敷、中医灌肠、穴位敷贴、水针、中药雾化等操作项目掌握率也在50%以上,中药湿敷、中药灌肠2项目被50%以上的护士临床运用,其他项目运用较少。认为影响中医护理操作开展的主要因素是: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不足122人(95.3%),护士人力不足119人(93.0%),医生不开遗嘱95人(74.2%),不能收费89人(69.5%),缺乏设施仪器84人(65.6%)等,详见表2。
3 讨论
3.1 中医护理知识与操作现状分析
3.1.1 护士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比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护、既病防变、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积极性较高。这与中医护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原则进行护理,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以及中医护理操作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简便易行、直观安全、收费低廉、创伤小、见效快,极大地迎合了患者的需求,而深受患者喜爱和护士的肯定有关。
3.1.2 护士对中医护理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处于中等程度,这与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学基础较为薄弱有关,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仅有5.5%的护士毕业于中医院校,或接受系统的西学中培训,绝大部分毕业于西医院校,加之中医院校教育也大多定位于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护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临床实践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和临证能力较为薄弱,尤其是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书写的认知与掌握程度较低。
3.1.3 系统培训有利于中医护理临证能力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中高级职称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优于初级职称者,这与护理部制定并落实中医护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培训计划,每年举办“中医护理三基培训”继续教育项目,组织中医护理科研和教学,培训并实施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等,提高了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有关。而中医院校毕业生均为本可学历,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优于大中专学历者。
3.1.4 影响临床中医护理运用的因素 多大数中医护理操作项目被认同为适合护士开展,并且刮痧、穴位按摩、中药湿敷、中医灌肠、穴位敷贴、水针、中药雾化等操作项目掌握率在50%以上,但仅中药湿敷和中药灌肠2个项目被50%以上的护士临床运用,提示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临床开展不如护士对其的掌握。主要原因是护士人力不足,医生不开医嘱,不能收费,缺乏实施等因素有关。目前护士严重缺编,忙于完成治疗性护理任务,而中医护理操作一般需护士持续在病人身旁操作20~30分钟,且绝大多数中医护理项目未列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影响医护人员实施中医护理操作的积极性,也影响医院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
3.2 建议
3.2.1 培养高级实用型中医护理临床、教学、科研人才
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西医护理教育增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内容;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可先在中医特色浓厚的病区进行中医护理模式病房试点,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为全面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打下基础;尽早着手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建立中医护理专业护士认证制度,成立资格认证机构,举办规范、系统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和专科护士培训项目,使中医西医护理知识与技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预防、康复、保健等领域的作用。
3.2.2 加强中医护理许研究与立法 目前中医护理的科研项目少、科研能让层次低,大多是对现有的护理方法或护理技术的临床疗效的回顾性总结,缺乏深层次的、前瞻性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这与中医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组织管理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有关。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做了规定,但与针灸学、推拿学等存在诸多重叠、交叉,《护理条例》也未对中医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因此,中医护理技术的范畴、界定、执行中医护理操作的从业资质等均需要中医护理工作者进行系统研究,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用法律行使予以明确规定。要运用循证护理理论与方法,加大中医护理知识的宣传,尤其是中医护理在慢性病防治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地位和工作质量。
3.2.3 加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护理技术操作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管理的目标,保证其有统一的质量和标准,从而对护理行为起到基础保障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进行科学研究;积极争取将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列入诊疗项目和医疗收费项目中,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发展,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避免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祖国传统医药学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慢性病等方面所体现出独特优势。因此,应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用循证护理原则确认临床护理疗效,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培训,研究与推广,使中医护理技术更科学、安全和有效,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穆兰,陈学建,张诗文.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45-46.
[2]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69,(3):282-283.
[3]王俊杰,汪丽娟,边雪梅.中医护理技术优势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5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