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物理降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降温范文第1篇

环境降温方法很简单,也最安全。在高温季节,当室内温度高时,可以在地面上泼凉水,用凉水拖地板,或启动空调机,加速室内通风,使室温下降,可利于高热小儿散热。小婴儿还可以采取解开放服或打开包被散热的方法。

2、冷敷或冰敷

冷敷是针对新生儿发热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通过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体温下降。开始时局部血管收缩,继之扩张,热量经传导散发,可达到降温的目的。一般以头部冷敷为最常见。

3、温湿敷

物理降温范文第2篇

例:患者,女,38岁。急性感染(盆腔炎)入院,体温39.8℃,医嘱物理降温,使用冰敷方法,30分钟测体温40.1℃,60分钟测体温40.5℃,病人面色苍白,寒战。原因分析:病人有寒战皮肤苍白时,说明病人体表大血管及肌肉收缩,此刻不宜用冰敷,可用40~50℃温酒精擦浴,扩张血管而散热。

存在问题

未能掌握降温的时机:病人在高热时多数有畏寒或寒战,表皮及肌肉收缩,如在此时给予冷的刺激,肌肉更加收缩,产热增多,体温上升。

方法不正确,没有按正规的操作方法:如酒精擦浴操作中,未在腋窝、腹股沟、窝等大血管处擦拭,而且是在皮肤上轻轻擦拭,甚至有些工作人员只强调工作忙而把这项工作交给家属执行,他们只能随意擦拭,皮肤肌肉遇冷后产生保护性收缩,达不到降温的目的。

冰敷使用不恰当:未做好病情观察及检查工作,如放置部位不准确,只放在身体两侧或大腿两侧,有些病人觉得冰敷难受,待工作人员离开后就把冰袋拿开。

在行冷盐水灌肠时(病情允许下),由于工作人员未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有便意时未嘱其深呼吸。灌肠的不正确,肛管深度不够,压力过高等,使灌肠液未保留住,从而未达到灌肠降温的目的。

病人在高热时都会有怕冷的感觉,经常要求把门窗关上,并盖上厚被子,这样病室的空气对流及散热就无法进行。

注意事项

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主动关心病人,给予同情和安慰,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及时准确地寻找降温时机:当病人寒战时,全身表面及肌肉高度收缩,体温处于上升期,如果此时采取物理降温,便会产生对抗性刺激,体温继续上升。我们应该先给予保暖,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非那根等镇静药物,使病人处于安静状态,待寒战消失后再行物理降温,效果更佳。

掌握正确的降温方法:在作酒精擦浴时,除按常规准备(头部敷冰袋,足部放热水袋等)外,要注意观察擦拭的效果,擦拭的部位在体表大血管,边按摩,直至皮肤发红为止,从而使血管扩张而散热。注意不应把此项工作交给家属执行。

合理使用冰袋:一般情况下,高热病人要用3~5个冰袋分别放于头部(前额或头项),双腋下及腹股沟部,定时检查局部皮肤有无冻伤或冰块是否已全部溶解。

在进行冷盐水(4℃的生理盐水)灌肠时,要注意采取左侧卧位,插入7~10cm,压力(液面距)不超过30cm,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30分钟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

在适当保暖的情况下,暴露四肢皮肤,使室内空气流通,加速散热。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多饮温开水或饮料,加速排泄。

物理降温范文第3篇

回到家里,我第一时间给孩子再探热一次,发现测得的体温没有升高,还是38.5度,为了尽量不给孩子吃药,我便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我见孩子穿的衣服还挺多的,便帮宝宝脱去多余的衣服,方便散热。但千万不要让孩子受冷风吹袭,这样孩子很容易受凉而加重病情的。

发烧多喝开水,这是大人都应该知道的常识了,所以,我准备了一大壶温开水,已补充孩子的水分。

这时候我发现孩子的体温还是比较高,我便用35%~45%的酒精给孩子涂擦,酒精有挥发作用,可以快速地帮孩子降温,一般是擦在孩子的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和大腿根部。

物理降温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物理降温;萘普生;森脑;高热;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12.3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31-01

森林脑炎(简称森脑)是由媒介昆虫蜱(俗称草爬子)叮咬人体后,其携带的森脑病毒进入脑及神经组织内,引起的一种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高热是森脑病人急性期最早的表现及共同的特征,也是主要症状之一,因此对森脑高热病人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治疗护理至关重要。既往对森脑高热病人单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不主张联合使用,效果欠佳。本研究通过对森脑高热病人采用与萘普生配合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疗效观察。探讨针对森脑高热病人治疗护理的更有效的途径,指导临床实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针对2005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森脑高热病人。纳入标准:①明确森脑诊断:有蜱叮咬史;化验室检查森脑抗体阳性。②体温在41℃已上。呈稽留热24小时以上。排除已有昏迷,气管切开的重危病人。符合上述标准者共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18~64(28.4±6.8)岁。病程1~12(3±3.1)天。随机分为对照1组(21例)、对照2组(20例)、观察组(23例)。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对照1组的处理:采用多种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室内通风、降低室温等。患者头部可置冰帽,颈部、双腋下及两侧腹股沟部置冰袋。也可根据病情采用30~40%酒精檫浴。对有鼻饲的病人可用冰水鼻饲等等。

1.3 对照2组的处理 应用退热药物萘普生0.275克加入0.9%氯化钠100ml中一日两次静点。

1.4 观察组的处理 在应用萘普生后随即给予温酒精(40~50℃)檫浴降温,并配合在病人足底使用热水袋。

1.5 评价指标与方法 3组病人分别经上述处理后,5天后进行效果观察。依据日平均体温降低程度进行效果评价:日平均体温在37.5℃以下者为显效;37.5~39.5℃之间者为有效;39.5℃以上效果不明显者视为无效。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三组病人相应治疗护理5天后,根据日平均体温降低程度判断效果。见表1。

根据表1显示,观察组的显效与总有效分别两个对照组比较,均P

表1

三组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1组2155710对照2组2047911观察组23166122

3 讨论

森林脑炎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即森林脑炎病毒,在我国东北其主要媒介为森林蜱(俗称草爬子)。[2]森脑病人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和昏迷。既往认为对于森脑高热病人,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不能同时应用的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通过汗液蒸发带走热量,而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两法同时进行,相互影响降温效果。本实验研究应用的萘普生是一种高效低毒消炎镇痛的解热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用萘普生后随即给予温酒精(40~50℃)檫浴降温,并配合在病人足底使用热水袋,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是因为温酒精挥发快,从机体带走的热量多;温酒精可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机体散热增加;酒精温度略高于皮肤温度,有利于血管扩张、血流增快,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将带走体内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由于温酒精略高于皮肤温度,不会因冷刺激引起病人不适,病人易于接受。另外,足底加放热水袋,可避免病人在酒精挥发过程中引起寒颤,有利于皮肤血管扩张。为了确保安全,在降温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森脑高热病人的护理作为医学护理的一个领域,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需要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补充和完善。

通过该实验研究,得出结果如下:针对森脑高热病人,应用萘普生配合温酒精(40~50℃)檫浴,并在足底放置热水袋,降温效果较好,缩短了病程,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参考文献

物理降温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热;物理降温;冰袋;冰毯机

高热是指体温在39°以上。高热持续可使脑组织氧代谢及脑血流量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高热还可导致机体代谢大量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1]。所以针对高热患者快速有效的降低体温是首要问题。降温包括药物及物理降温。有护理研究者[2]实验发现物理降温能够快速有效地发挥对高热患者的降温作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很多,临床使用最多的主要是冰袋和电冰毯,在此对传统冰袋降温及电冰毯降温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3月~8月单纯使用物理降温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19~89岁。平均58岁,主要病症为肺感染患者。患者体温均在39°之上,将患者随机分为冰袋使用组和冰毯机使用组,冰毯机使用组为观察组,冰袋使用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温比较,病种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传统的冰袋的使用方法将输完液的空袋子清洗后装入清水约2/3满,放入冰箱冷冻室呈冰块状。使用时表面垫治疗巾避免皮肤冻伤,降温时可放于患者腋下,腹股沟等体表大血管处,根据情况及时更换冰袋及部位。

1.2.2冰毯机的使用方法使用前检查电冰毯性能是否良好,将电冰毯铺在床单下、气垫床上,使患者的颈部以下的躯体都在冰毯上,不触及颈部,以免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心动过缓,如床单潮湿,要立即更换。

1.2.3实验过程分别记录两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的体温下降数值,并计算出平均数值。

2结果

见表1。

3冰毯机的使用及护理

3.1正确连接电源线,确保电源线无任何损伤,检查导水管及冰毯,水箱内灌注适宜的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

3.2将冰毯正确铺于患者身体下方,确保冰毯无皱褶,导水管无打折。毯上不铺任何隔热用物,以免影响效果,可用单层吸水性强的床单,及时吸除因温差存在产生的水分,及时擦干冰毯周围凝聚的水珠,以免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防止漏电发生。

3.3在降温过程中严格设定,准确降温,降温为0.5℃~1℃/h。监测患者体温,根据,体温变化了解降温效果,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降温放缓,一般在5~8h达到目标温度为适宜。

3.4电冰毯停用后要及时放出水箱内的水,以免形成水垢或变质,影响机器性能。

4讨论

4.1高热是ICU急危重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中枢性高热,冰袋降温速度较慢,还会造成寒战,局部冰冷感,体温忽高忽低,还有末梢循环不良等后果。而使用冰毯机可迅速达到降温效果,不易引起患者生命体征的明显变化及寒战,抽搐,且患者容易耐受。

4.2临床高热合并有脑水肿的患者需同时头置冰帽或冰袋,以免因外周血管收缩,脑血管扩张而加重脑水肿[3]。而使用电冰毯进行降温护理可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代谢;电冰毯降温有减轻脑水肿和保护血脑屏障的功能,是目前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有效方法。

4.3使用冰毯降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变化,测量1次/30min。定时翻身擦背,以翻身1次/h为宜,避免低温下皮肤受压,血流循环速度减慢,局部循环不良,从而防止产生压疮。温水擦浴2次/d,保持皮肤清洁和辅助降温[4]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如发现有皮肤苍白,淤青及皮下硬结,应立即停止降温,并予以按摩,温水复温,局部添加衣物[5]。

参考文献:

[1]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8.

[2]Crecchan T,Vollman K,Cooling by convection vs cooling by conduction for treatment of fever in criticallyill adults[J].Am J Crit Care,2001,10(1):52-59.

[3]张鸿敏,赵爱玲,杨秀芹,等.高热患者物理减温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47-48.

物理降温范文第6篇

【关键词】脑出血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

【中图分类号】G 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是由于颅内出血导致脑水肿,脑组织损伤,脑疝形成等因素形成,直接损伤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失常导致的发热,多表现为稽留热,且常表现超高热(体温超过41.1℃),物理降温效果比较好。中枢性高热,使脑细胞耗氧量增加,从而发生谵妄、抽搐等一系列不良征象,同时高热也会使机体内脏活动增加,影响患者代谢正常进行,故必须采取降温[1]。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若处理不当可增加治疗和护理的难度,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结合我科58例脑出血后中枢性高热病人临床治疗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8例经确诊均为颅脑外伤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0例,女18例,年龄3~76岁。血肿量50ml以下20例,50ml以上38例,最大血肿量120ml。硬膜外血肿31例,硬膜下血肿22例,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5例。来院时神志清醒22例,嗜睡状态8例,浅昏迷24例,深昏迷4例。

2 观察及护理

2.1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2.1.1 物理降温

温水或酒精擦浴:以30%~50%酒精擦浴为例,取30%~50%的酒精250ml,脱去病人上衣露出一上肢,以浸过酒精的纱布缠在手上,自颈侧面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再从侧胸经腋窝沿上臂至手心,边按摩2~3遍,同法擦另一侧。病人侧卧,自颈椎以下擦拭全背部,露出下肢从髂部沿大腿外侧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沿至踝部,最后从股后经窝至足底,边按摩2~3遍,足部放热水袋,1h后测体温,8例体温无明显下降。按上述方法重复3~4遍,58例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冰敷:头置冰帽,四肢大动脉处放置冰袋,冰袋外包一层薄巾,一侧腋下不置冰袋(测体温用),1h后测体温,58例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冰毯机物理降温:将冰毯平铺于病人头部至躯干部位,体温接头涂石蜡油,轻轻插入病人4-6cm处,以选择标准模式为例,开机后无需进行任何操作,待机5分钟自动进入标准工作模式,系统控制温度为15℃,人体控制温度为34℃,1h后复查体温,58例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1.2 药物降温

根据病情可选用不同的药物。对有明显脑水肿,循环衰竭及对物理降温耐受力较差者,可短时用糖皮质激素,并给予足够有效的抗生素。或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3]。也可用中成药如中药安宫牛黄丸口服。解热镇痛抗炎药慎用,此类药易加重循环衰竭或导致消化道出血。

2.2 降温注意事项

(1)物理降温时应保护好颈项及胸腹部,定时更换冷敷部位,冰袋外包一层薄巾防止局部冻伤。(2)有步骤地降温,防止体温骤降,加重病情。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2℃为宜,降温过快易使病人寒战、虚脱,加重病情。(3)使降温连续性,不随意间断,以防体温复升。体温降至37℃持续1周以上才可将降温物品全部撤掉,以免体温恢复太快而引起脑水肿缺氧反应。(4)注意个体耐受性,因每个病人对降温措施的敏感性不同,降温过程中应采取以一项为主,多项结合的措施。(5)降温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2.3 病人的基础护理

(1)定时翻身,拍背保持皮肤完好,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2)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发生感染。(3)保持大小便通畅及会清洁,并记录出入量。(4)视病情轻重分别给予半流质,流质饮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2.4 其他护理措施

(1)瞳孔是受交感神经和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当脑出血或脑疝时动眼神经受压可使瞳孔的大小、形态、对光反射发生改变[2]。故应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情况,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变化,若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同时出现两慢一高即脉搏、呼吸减慢,血压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确保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清除口腔血块、呕吐物,头偏向一侧,取出义齿,张口困难及抽搐者应放开口器,以利于口腔及咽部分泌物吸出。鼓励与协助清醒的病人排痰,为昏迷病人及时吸痰,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时,定时给超声雾化吸入。对昏迷或昏迷时间较长、呼吸道不畅及痰液难以吸出的患者要适时做气管切开。(3)保持液路畅通,及时输入止血、脱水药物是控制脑出血、减轻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的一个重要措施。必须严密观察以下几点:a观察用药前后的意识改变,从而了解颅内压的变化,亦可间接地知道脱水剂是否起治疗作用。b观察脱水剂的滴速,应保持快速静脉滴注,即250ml液体应在0.5h内完成,这样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C防止渗入皮下引起组织坏死,一旦发现有渗出现象,应立即用25%硫酸镁湿敷,起消肿收敛作用。d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预防发生低血钾现象。e观察尿量。(4)鼻饲者注意观察胃管内有无出血情况,定时测定血生化及肝肾功能及时发现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衰竭。

总之,颅脑损伤病人,尤其是脑出血后常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高达39~42℃。高热既可使原发病加重,又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不但能取得较好的降温效果,而且对防止或减轻多器官功能损害极为重要。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分析,笔者认为:高热、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等是这类病人观察与护理的重点内容,物理降温是处理中枢性高热的最有效方法,对个别顽固性高热或不能耐受物理降温的病人,可适当选用其他降温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晓平,盛福娟.脑出血急性期的护理要点.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1月第4卷第1期.

[2]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7.

物理降温范文第7篇

刘丽丽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09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也是反应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表现。为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是促进病情缓解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降温方法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冰袋冰敷、温水擦浴等,而冰袋冰敷由于操作方便,起效快而被广泛应用。因此,我们对冰袋进行了改良,通过临床应用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3 L营养袋。

1.2方法将废弃的3 L营养袋清洗干净,注入2000 ml的自来水后再注入500 ml 75%酒精,摇匀(使冰袋在冰冻后不完全结冰,使用起来更加舒适),然后将自制好的3 L营养袋置入冰箱冷冻室进行冷冻,冷冻后即可使用。

2注意事项

使用中应避免自制冰袋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可取干毛巾包裹后再使用,以保护患者皮肤。

3优点

物理降温范文第8篇

【关键词】超高热救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31-02

超高热是指用正规的方法测量人体体温(腋温)在40℃以上、肛温大于41.5℃,或口温大于41℃以上。超高热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可以引起机体的代谢增加,氧的消耗量大大增加,能量消耗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可出现抽搐,引起呼吸、心跳增快,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超高热也可引起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发生肝、肾功能衰竭等。总之,超高热是儿内科的一种急症,必须迅速做出病因鉴别,以便及时对症处理。

当出现超高热时,应当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的特点,必要时可考虑结合临床化验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如X线检查、B型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脑脊液检查、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降温并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现将近年来救治及护理小儿超高热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9个月至13岁,其中小于1岁5例,1至3岁4例,大于3岁5例。病因:严重感染12例,输液、输血反应2例。其中上呼吸道炎症3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例,急性支气管炎2例,支气管肺炎3例,急性肠炎2例,扁桃休炎和上消化道出血伴输液、输血反应各1例。结果:本组死亡1例:为高热,途中死亡;其余13例痊愈,未见后遗症。

2治疗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同时采取紧急综合降温措施还是很必要的。

2.1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患儿。具体如下:包括头部冷敷、温水擦浴,还有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方法,而是不存在药物降温的那些不良反应。

2.2药物降温

目前,解热药品种繁多,肌注、口服或稀释点鼻。1、WHO推荐应用扑热息痛口服;2、阿司匹林;3、安乃近;4、布洛芬。

使用解热药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2.1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所以新生儿发热不采用药物降温。3个月以内婴儿发热亦应慎用退热药。

2.2.2不属同一类的解热药一般不宜联合服用。

2.2.3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服药时应注意与食物同时服用;有慢性出血性胃病的患儿,应尽量不用水杨酸类解热药。

2.2.4既往有退热药物过敏史的患儿应禁用或慎用退热药。

2.2.5应用退热药时要严格按规定剂量服用,如用量过大常常会使患儿汗出过多而致虚脱或电解质紊乱。如用量太小往往又达不到降温效果。

2.2.6体温持续不退及神经精神等方面的症状,这些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应及时请医生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3护理

3.1休息: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安置舒适的。注意保持病室内清洁、安静、酌情开窗通风,保持室温在22-24℃之间,婴儿不能包裹得太紧,穿的衣服不能太厚,以便散热。

3.2加强观察及定时测体温: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后半小时测体温1次,以后每2至4小时测1次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每日2次。同时注意观察神志、面色、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尤其在使用降温措施后注意患儿有无虚脱或休克现象,体温上升期,病人出现寒战时,应调节室温、保温。

3.3口腔护理: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有利细菌生长,易发生口腔炎甚至口腔溃疡,还可致嗅或真菌感染。每日用3%碳酸氢钾口腔护理2-3次或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舒适,预防口腔感染。口唇干裂时,应涂石腊油保护,涂药于溃疡处,擦洗时动作要轻,防止碰伤粘膜及牙龈,昏迷病人禁忌漱口,防止引起呛嗽。

3.4皮肤护理:退热过程中出汗多,应随时擦干汗液,涂爽身粉,更换衣服和床单,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病等并发症。

3.5加强营养和液体的补充:高热患儿消化及吸收功能下降,而机体分解代谢增加,消耗大,液体丢失多,因此应给予营养丰富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发热患儿的饮食:米汤、绿豆汤、西瓜汁、鲜梨汁、鲜苹果汁等。另外,在小儿发热期间不要任意增加平时未曾吃过的食物,以免引起腹泻。

4高热患者出院执导

第一、要让孩子经常到户外活动,接受自然风光的沐浴。

第二、孩子平时的衣着要适中,不要过厚过暖。中医所说的“汗出当风”是小儿感冒发热的主要原因。

第三、平时要经常给孩子喝水,使代谢产物及时排出,这样也能防止生病。

第四、注意饮食调整,使孩子的大便保持通畅,体内的各种代谢产物才能及时排出。

第五、患儿在家发热时,家长感到束手无策,在此介绍几种如何进行家中护理:①温水浴:用30℃左右的温水沐浴20-30分钟。②冰枕:将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热水袋)内;或冷湿敷:将湿毛巾敷于小儿前额,2-3分钟换1次,药物降温是用扑热息痛降温后,入院后给予系统治疗。

5讨论

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发热,如果不及时、恰当地给予治疗及护理,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但引起超高热较少见。小儿超高热因大脑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容易引起体温波动,且在年幼儿多并发高热惊厥、抽搐。超高热可因心衰和脑水肿发生突然死亡,因此应视为儿内科急症。救治及护理的关键是迅速将体温控制在38℃左右,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物理降温是有效的降温措施之一,解热药物和镇静药物合用能增强解热效果,但不宜剂量或连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有降温、抑制炎症和提高免疫力和减轻脑水肿等作用,对各种原因所致超高热均可应用。本组除高热死亡1例外,余13例均获良好效果。在儿科急诊室,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包裹得很严实的孩子慌慌张张地跑来,当大夫把被子打开时,孩子全身通红,已经停止了呼吸。医生根据患儿的病史和患儿全身通红的状态判断,患儿是由于长时间高热而导致的死亡。没有及时给予正确降温措施及护理而导致的死亡。这种死亡实际上是不应该发生的,实在让人感到痛心。超高热经及时综合救治及护理大都能渡过极热期,其预后和原发病性质、热度及其持续时间、合并症严重程度及临床护理质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