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中物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物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物理课堂 突破创新 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37

物理知识具有的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逐渐消沉,不能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教学大纲下,要求教师对其教学模式做出突破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基于此,本文就将简要分析高中物理课堂该做出如何的改进和突破。

在高中学习阶段,物理是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也是让学生最为头疼的科目之一。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思维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计算能力也有着与数学课程相差无几的要求,这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不断加剧,那么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大力推行创新的教学模式,将高中物理课堂做出全新的改变,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若是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理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探究性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教师在传道解惑时引导学生不懂就问,提出质疑,然后再通过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去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学生能够积极投身于物理学习中,不再置身事外,将物理学习当作是别人的事情。

探究性的教W模式将物理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与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根据物理知识复杂、抽象、乏味的特点,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营造出学生喜爱的物理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物理课堂

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对学生动手能力有着较强要求的学科。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安全、适合学生去动手实施的物理实验,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物理实验中,让他们感受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实验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大纲充分认识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远离向“书呆子”这条路发展的可能性。

三、结合现代化技术――多媒体设备

现代社会发展及其迅速,高科技技术满天飞,早已不同于过往的应试教育,大大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空间。因此,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增强高中物理教学的新颖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例如,高中物理课堂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到演示文稿――PPT,来辅助教学。老师将必学的知识点嵌入PPT中,以各种形式来突出所有要学习的重点,让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找到需要记住和运用的重点知识。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白纸黑字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弥补了教师在教学设备上的缺陷。老师还会通过PPT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些知识不在高中物理的教材当中,而是教师自己进行补充后的知识,若是没有现代化技术,学生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述来理解这些拓展知识,难度自然不言而喻,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很少会给学生拓宽知识面,这样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会让学生吃不消,费力不讨好。而PPT的出现,不仅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将枯燥无味的高中物理知识添上了一道风采,一举两得。又比如,视频的普遍运用,也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处于高中阶段时,在物理学习方面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学生无法理解所学的那些抽象的、复杂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点佶屈聱牙,晦涩难懂,想让学生顺利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就显得更加困难。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适当地给学生们播放视频或动画,来让学生们形象地理解物理学习中晦涩难懂的部分,还能将那些有危险的,或是条件不允许的物理实验通过视频演映来让学生观看,体会。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其实,如今高中物理的教学已经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使用,但如何平衡学生的学习和健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代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但在这些大大的优点背后我们也要看到现代化技术使用的不足之处,那便是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可能会造成他们过度使用的依赖性。因此,平衡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让学生在高中物理中有所提高。才能将高中物理课堂做到真正的突破和创新。

高中物理范文第2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物理课中“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而高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杨心问题。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其实是在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当然就谈不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概念教学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更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解并运用好高中物理概念呢,笔者从实际教学的经验中体会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

形象,可以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

对教师自身而言,在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出主导作用,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但不能放任自由,那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能够随时面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为了更好的进行概念教学必然经常要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如课件的制作和多媒体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教学实力。所以说,在新课程下进行的物理概念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而创设概念教学的情境是物理概念教学的必经环节。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于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去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杨振宁说过“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的认识比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所面对的书本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本知识,通常是通过对科学事实的不断抽象中形成的。这种抽象结果使客观规律变得简约,贴近本质,但正是这种抽象过程同时使真实实践的复杂与生动丢失了,变成了没有生命的死的知识。要使这些死的知识“活”起来,具有生命,就要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的历史沟通,也就是要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命性。而且从人们开始思考到真正形成一个科学的概念要经历许多年,这其中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也走了一些弯路。了解它们在历史上如何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本质。而且历史上物理学家对某一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发现,其思维过程与今天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思路往往有类似之处,所以借助于物理学史料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澄清认识。

指导是我们课堂教学行为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有效指导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指导之前我们要学会观察学生的学情状态:思考程度是否达到,是知识性的还是方法性的。其次,不要先入为主的把自认为最正确最科学的灌输给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观点,在倾听中捕捉学生思维的不足之处,学生这样的补充修正之后才会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会觉得自己的思考是有价值的。再者,我们在指导的时候也可以“话到嘴边留三分”,始终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是有差别的,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用鼓励和启发的语言。最后,老师在指导时一定要有耐心,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

但是,有些高中物理概念,无法实验演示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如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布朗运动: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等。可以用图象、电教手段(如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物理图象通过培养学生的直觉,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起物理概念的情景;电教手段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动画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物理过程,学生通过观看、思考,就会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建立物理概念的情景。这种方法符合“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现代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另外,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得出结论后,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那么学生怎样才算形成了物理概念呢?至少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能说出这个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对于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单位,对于有定义式的物理量要记住它的定义式,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弄清楚一些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所以,当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具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教师鼓励学生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尝试给有关的概念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物理素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得当,很多概念的定义,学生基本能归纳准确。对物理概念的教学也应该有长计划,短安排,绝不能期望短期内完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基本概念的初步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体会,琢磨概念的内涵。然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概念的定义进行剖析,加深理解,最后附上部分练习题。如各种力,位移,动量等物理量的教学我就采用先引导,后由学生自己对物理量定义,然后逐步完善。这样作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一个物理量产生的条件和怎么样给它以定义。如电场强度,磁感强度,电势通过这样的程

序教学,使学生逐步领悟物理学中概念产生的特点,同时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仅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教师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我们上课时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缺少了互动的课堂就失去了课堂的生气,缺失了生命的灵动。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许多教师已经具备了有效互动的意识,班级经常进行分组讨论,课堂气氛整体上让人赏心悦目,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些教师在操作上只注重了互动的形式。虽然课堂活跃了,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意识,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只停在了有效性的门口。“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

解决物理问题就是运用记忆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综合、推理的过程,准确的记忆是正确应用的基础,理解是物理记忆的关键。“只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才能在需要应用时成功的提取和检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通道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当学生理解概念后,用多种科学的方法记忆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高中物理范文第3篇

一、对讲评的再认识

讲评试卷的通病就是一一订正答案。基于上述观点,很有必要对讲评进行再认识。

首先,应该明确讲评的意义。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经常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把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及不同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不断的强化、调整教学措施。为此,很多教师自然的采用测验这种手段来实施。为使考试既符合大纲,又能兼顾学生实际,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大纲和教材,编制试题,力争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说一份好的物理试题是大纲和教材的再现,也是平常物理作业的提炼和升华。学生的答卷就是学生学习状况的综合信息的反馈。这就是说试卷的讲评既是一个矫正的过程,也是一个新的传输过程,它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其次,要把握好讲评的原则。为实现信息矫正和新的信息传输这一目的,试卷讲评应坚持启发性,始终贯穿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这条主线,切忌就题论题,原地踏步。在现实中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注意到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把试卷讲评课上成了核对答案课,热衷于单向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答案,学生被动地听讲,机械地记录。教师在讲评时也没有分重点,分主次,只注重正确答案而不关心题目的分析和解题的方法等,从而使部分学生出现“屡考屡错”的现象。有鉴于此,教师在讲评课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应将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自行讨论分析、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教师要多一点“启发式”教育,少一点“告诉”教育。

二、对讲评的实践探索

在讲评的再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对讲评做了一些实践探索。讲评既然是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1统计分析。教师要仔细批阅学生的试卷,并做好平均分、优生率等的统计。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试卷中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形成技能情况,运算能力情况,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还有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情况等),使信息反馈全面且具有代表性,给教师讲评试卷提供“对症下药”的线索。

2明确讲评的重点。一般来说,反映教材的重点内容、重要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及试卷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等都应选择性的重点评讲。

3收集典型范例。需摘抄学生答案中出现的简捷的新奇解法及典型错误,还要收集整理试题的多种解法。这些都是新的信息传输的有力材料。

4揣摩学生答题时的心理、思维状况。根据试卷情况分析,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答题时内心活动及思维过程,与学生共同分析失败原因。这样就能使试卷讲评讲到学生心里去,产生心理共鸣,更有助于教学相长。讲评课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这样才能达到矫正的目的。根据试题特点及学生个体情况,可灵活采用以下一些形式:

(1)答案订正式:对知识点较简单的题目,宜采用这种形式。可抽学生直接口述答案即可。

(2)学生板演式:将试卷中出现的一些简捷、新奇解法由学生本人当众在黑板上写出来,不仅使其他同学开阔了眼界、也鼓励了上台学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自尊心及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3)学生讨论式: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应用的题目,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辨论,相互交流,从而加深理解。

(4)教师讲解式:对难度越大或反映了物理思想和方法的题目,教师应着重讲清讲透。一般来说,难度越大的题学生思维活动越复杂。在此需要教师向学生展示解题的思路,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做题应该如何入手,如何抓重点词句如何选择最优解法,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5)解法讨论式:物理学中很多应用题往往都不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多种解法中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角度。因此评讲时,教师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大胆地发言,阐述自己的解法。

(6)典型错误会诊式:将试卷中的典型错误抄录出来,发动大家进行会诊并展开辩论,明辨是非,达到“错海拾贝”的目的。

高中物理范文第4篇

一、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一般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前知识的准备过程。

课堂学习的效果是预习的直接体现。在预习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难点就应该是上课听课的重点;在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以对其进行补缺,还可以了解新知识,从而减少在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学习是一个老师面对五十到六十几个学生,并不是面对一个学生,所以老师在讲课时是按照一个速度进行的。当你在听课时出现知识或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又不能问老师或同学,因为这样会干扰老师讲课,怎么办呢?预习就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课下的准备工夫做得足就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预习还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我们知道预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领会教材的内容,一定会有一些搞不清楚的问题。这时就会盼着上课时得到解决,这样一来听课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就会比不预习时要强得多。同时注意老师讲课时分析问题的思路比自己预习时的思路好在哪里,取其精华,这样有助于提高预习的效果。

总之,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性,还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听课

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认真听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听讲不要从兴趣出发,要多考虑学习的需要。不能只听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而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的内容,就不专心听,这样就使知识缺乏系统性,达不到理论的高度,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

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是很重要的,开头一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概括上节课的内容指出本节课的新课题,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而结尾又常常是对这一节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总结,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学生往往最容易忽略这两方面。同时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该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吁吁,想入非非,不能平静下来,以至于大脑开始休眠。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做好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上课跟住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对当堂所学的内容尽量做到当堂掌握。对于学习物理感到费劲吃力的同学在老师讲到重点难点等一些不好理解的问题时不要做记录,要跟住老师的思路,如果一味做笔记会导致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上完课再整理当堂所学的内容。只有这样听课的效率才会提高。

三、好的学习方法

对于刚上高一的学生来说打基础是最重要的,高一的物理课程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打基础的,这部分学得不好会影响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抓基础就要从基础中的基础抓起,对于一些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一定要记牢。这些基础知识往往是同学们在学习中最容易忽略的,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只有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学好物理。尤其是一些刚上高一的学生,一味地做难题,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却不尽如人意。空中楼阁是盖不起来的,打好基础逐层深入一步一步地来,这样才能充分理解物理情景。有些同学在做题时分析不清物理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不理解题中叙述的物理过程。就像,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同样,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习物理的首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四、掌握解题方法

有不少同学把提物理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搞题海战术。这是不妥当的,“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目的要达到。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过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

而对于中档题,尤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主要针对的知识点,选用哪些物理规律,是否还有别的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他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对于物理综合题除了构成一致外,其解答思路(分析思路)也是有规律的。这一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可能是单个物体,也可能是整体);(2)进行受力分析(常常画出受力示意图);(3)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情景(有些运动还要画轨迹图);(4)选择合适的原理列方程;(5)求解方程,必要时讨论结果。这些步骤非常重要,是解题分析题的关键,不用这些思路,分析题时无从下手,解题时会一片混乱。这些步骤都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

对于复杂的题,就要养成好的审题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少犯错误,所以在读题时要做到:一要找出关键词;二要画草图,凡是可以画的必须画,草图上要标明题中已知的物理量,有几个过程就画几幅草图。而审题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具体的物理现象抽象成一个或几个物理模型的过程,为下一步的解题做好准备。在脑海中建立物理模型,从一道题中总结出这一类型题的做法,这一个题会了以后无论遇到有多少花样的这一类型题就都会做了,记住一点万变不离其宗。

高中物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1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

第一学期所学的(粤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四章:力与运动,四章的基本内容就构成一个基本的动力学体系。第一、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构建理想物理模型质点,从而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从速度等矢量着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第三章讲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为动力学做准备,第四章讲述力与运动,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就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 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孤立、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线索逻辑性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距离、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则更为深入,从理想模型质点出发,点到点的移动形成距离和位移的概念,描述点点移动的快慢引入了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的概念,接着总结了标量和矢量的区别,进而描述了速度的改变引出加速度的概念,知识的铺垫是层层递进的,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运动学知识体系。再比如弹力的形变原因和方向,摩擦力有无和摩擦力方向的判定都是难点,“摩擦力总是要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发生在哪个面,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甚至还要用物体平衡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 初中物理注重学科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学科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高中物理还强调:首先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过程及物理量的变化,就容易出错。其次注意运用图象:图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对我们处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就容易混淆,同学们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楚纵坐标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再次注意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4 初中物和高中物理学习产生差异的原因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一年级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难懂,教师也感到难教,根据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经过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定性的学习变为定量的学习。

初中物理学习和教学都是对问题进行定性的分析,遇到定量的计算也是比较简单的套公式,简单的运算,而高中的问题不光是定性的分析还要定量的研究和计算。

4.2 学科的形象思维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初中物理的学部分都是建立在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基础上,在现实的生活中几乎都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们通过感知、形象思维获得知识;步入高中则是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就目前教材的编写来看,虽然经过修整,但是坡度台阶还是有的,比如理想模型的构建,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定律等,都从抽象逻辑思维给与学生很大的磨练空间。再者很多初中生秉承了初中的形象思维,进入高一以后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遇到问题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只会简单的套公式,没有定量的分析,所以出现一带公式就错的现象。

4.3 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越来越显得更重要。

5 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5.1 树立学好高中物理的信心。

改变以前初中学习物理的观念和做法,彻底抛弃分数高就代表着会学物理,就代表着物理就能学好的陈旧观念,在刚开学的过程中会感到物理不是很好学,也不太适应,此时一定走出初中的学习光环,坚定信念,及时改变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使自己尽快的适应高中的物理学习生活,及时的爬上高中的坡度,培养自己学好物理的良好心态。

5.2 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留意身边的许多物理现象,比如喝饮料时是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是静摩擦力帮了忙,洗衣机、微波炉、电视机、手机等家用电器都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学到的书本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相联系,理论用于实践,使自己在知识享受的快乐中得到收获,再者积极的参加各种物理的课外活动,多做一些小制作.

高中物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理模型;构建模型;模型及应用

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高中物理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阐述物理知识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物理模型进行构建与运用,既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知识快速发展更新的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模型再现解物理题,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原型的主要特征,但是抓住影响原型的主要因素还要以科学知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因此,物理模型的构建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带电粒子在带等量异号电荷的平行板间的运动”模型的构建为例,说明构建原则。

1.建立物理模型要分析研究对象原型特征,把握住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抽象。对带电粒子进行分析,从大小情况看,带电粒子体积小;从运动情况看,研究它在电场中的运动一般是指它的平动;从受力情况看,要受到重力和电场力。

2.建立物理模型要确定影响研究对象的主、次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特点,忽略次要特点,从而易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最后解决实际问题。带电粒子的平动是主要因素,旋转是次要因素;带等量异号电荷的平行板一般相距较近,板间的电场可认为是匀强电场,就研究带电粒子在板间的运动而言,板的边沿效应是次要因素,板间的电场是主要因素;带电粒子本身虽受重力,但重力的大小和在平行板间受到的电场力大小比较可忽略不计,即此时带电粒子受到的重力是次要因素,电场力是主要因素。

3.建立物理模型要把握住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做出合理抽象。由于自然界物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完全按照物理客体的本来面目进行研究,问题将变得很复杂,很难得出物理规律的定量描述和系统的物理理论,所以要抓住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合理抽象,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体本质属性的物理模型,并逐步逼近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事物客体。

若将带电粒子视为质点,且满足重力远小于电场力的条件,则可认为它只受到恒定的电场力作用。因而,便可根据带电粒子的初速度方向和受力方向,确定带电粒子的运动。当带电粒子的初速度与电场力方向垂直时,粒子做类平抛运动。至此,带电粒子在平行带电板间的运动就可化为对质点做平抛运动进行研究。当带电粒子初速度为零时,它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其运动模型就化为了质点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模型。当带电粒子的初速度与电场力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则需要将粒子速度沿场强方向和垂直场强方向分解后再去分析。

4.建立物理模型还要通过实验验证。物理模型是理想思维的产物,是根据理论工作的需要建立起来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来源于对实验事实的综合分析,它的建立、修正和适用范围的确定应以实验为依据。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模型的初步认识。但有些实验,如带电粒子在带等量异号电荷的平行板间的运动的实验,对实验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就不要求学生亲自操作了。

5.对物理模型进行修正完善。作为对物理事物简化描述的物理模型,虽经实践检验有效,但对问题研究不一定就很完善,因此也就出现了对模型修正、完善的过程。如果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平行板间的电场,在忽略板的边缘效应即边缘的非匀强电场时,还可讨论带电粒子在其中运动后从边缘飞出的情况;若重力不是远小于电场力,此时可以根据电场方向、初速度方向转化为质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模型,再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物理模型的应用

高中学生解决每一个物理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正确选用物理模型、应用物理模型的过程。正确识别、建立物理模型,熟练使用模型正是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物理素质,也是高考选拔具有深造潜能的学生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运用物理模型解决物理习题的方法。如采用类比轻弹簧这一模型解决分子间作用力,运用机械振动模型说明电磁振荡的现象等,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都运用了物理模型。

引导学生构建并运用物理模型处理物理问题,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可使他们熟悉并掌握这种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促进知识技能的迁移,同时,对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逢.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J].物理,2004,(6):23-25.

高中物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实验探究

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时代,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经路径,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道路上,作为传播知识的教师,我们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奠定了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也是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性物理教学是新时期下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转变物理实验教学观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物理实验有效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头戏,教学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所设定的实验实例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不少学生缺乏探究欲望,收不到物理实验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师除了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也应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实验探究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验思路进行实验设计和安全操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多种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适当变换教学媒体,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奋感和新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原子物理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问题,不能让学生亲自感受到α粒子的散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实验动画,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α粒子的散射,加深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验理解和探究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思维空间得到扩展.

三、重视实验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探究的欲望,所以只有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才会有探究的欲望与动力.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很多事物都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选用恰当的生活现象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探索欲望.情景创设教育是当今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种教育方式,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实验情景来灵活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研究表明,当学生带着兴趣亲自动手做教材上的实验时,能通过实验有效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演示场景,用物理实验本身的科学魅力去吸引学生.例如,在演示“超重和失重”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用过的易拉罐、金属罐头盒或塑料瓶,并在靠近瓶子底部的侧面打一个小洞,用手指按住洞口,在瓶口往瓶子内部装水.逐渐移开手指,观察到水从洞口向外射出.如果放开手,让罐子或者瓶子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水不再从洞口向外射.若使罐子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水就会从孔中喷出.在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情景下,引出今天的课题就是超重和失重.通过真实感受,学生就会在教师创设的演示情景中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进入学习,探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四、重视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调整教学重点,发挥物理实验的中心地位.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理性选择进行实验的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验机会,借此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很多高中物理教材都会在章节结束后安排相应的学生动手实验,由此可见,学生动手实验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有些学校因为条件有限的原因,物理实验设施等并不齐全,对于普及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很困难.面对这样的不足,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实验来解决设备不足的困境.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一节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再以小组的形式利用实验研究各种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汇总,并完成实验报告.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决设备不足的困境,还能有助于他们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在无形中得到加强,从而促进了实验课堂的有效教学.

总之,

改变传统的单一机械教学模式,把实验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环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的过程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桑玲.浅议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正负号[J].才智,2011.

[2] 陈彦军.如何做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1.

高中物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现途径

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是指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他们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师生有效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高效的学习,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能力,促进学生能力全面提升。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优良教学氛围

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需要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同时需要师生的积极互动,相互交流,教学相长。所以,要实现高中物理的高效课堂,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是教师灌输式地讲授物理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不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为高效课堂的实现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重视课堂准备环节,进行高效备课

课堂准备环节是实现物理高效课堂的基础,通过教师的高效备课,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准备环节进行高效的备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备教材。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点较零散,教材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挖掘教材,明确书中重点,对课本的资源开展深度整合利用。(2)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提前掌握所学知识大体脉络,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抛物运动》时,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找出教材中抛物运动的概念、物体做抛物运动的条件等知识点,把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标记下来,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听讲并及时提问,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教学

1.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给予学生自,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在物理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结果先进行讲解,然后老师进行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也可以让他们采用自主选择物理作业的形式,来获取学习资源,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由于学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提问策略来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一些资料,查阅是谁提出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该如何解释,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物理知识,进而实现高效物理课堂。

2.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性格合理地划分小组,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学习,最后每个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拓展思维,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各司其职,进而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例如,在进行物理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时,学生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实验,一些学生可以准备实验器材,一些学生可以进行实验,一些学生可以记录实验结果,这样每位学生各司其职,相互合作,能够高效地完成实验。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在实现物理高效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视频、音频等将物理课堂教学内容讲解出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物体进行自由落体的现象,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而讲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掌握所学知识。

4.创设情境教学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是生活情境,又可以是故事情境,还可以是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电与磁》时,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家用电器,进而引出电与磁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掌握了物理知识后还能学以致用。

四、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进行教学反思是实现物理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在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现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教师要高效备课,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同时学生要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建清.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现途径的探索[D].扬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