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理常识

物理常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物理常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常识范文第1篇

一、明确生活常识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是:“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根据这个目标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有关普及学生生活常识贯穿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中的热能的应用;生活中电能的运用;生活中省力的办法;生活中的光能的运用;这些生活常识对我们在交通、环保、餐饮、护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以致用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涉及面广、对现代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科学生活、环保生活、低耗生活、安全生活等离不开物理知识,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弄清原因,有助于高中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增加生活常识。

家用轿车。小型客车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物理知识对我们购买汽车有什么影响呢?汽车的底盘质量大,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快速行驶时的稳度。流线型车身,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可以省油。座椅宽大,减小了对坐车人的压强,乘坐舒服。司机和前排乘客系好安全带,防止惯性的危害。汽车爬坡时调为低速,功率一定时,降低速度,增大牵引力。夜间行驶车内一般不开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汽车尾灯灯罩将射来的光线反回,保证后面车辆安全;夜间两车相遇打开近光灯,防止强光刺激对方司机看不清。家用轿车的物理知识非常广泛,保护车子,安全节约。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个新概念,但关注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低碳生活,听上去好像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其实生活中处处能够低碳,耗能减少,降低碳排放,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交通工具使用电动车,蓄电池对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没有二氧化碳排放。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光能转化成热能,节约电、气,减少能源消耗。

省力技巧。四两拨千斤,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当动力臂很长而阻力臂很短时,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了。这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的原理是相同的。人心齐,泰山移,分力的方向一致时,合力就等于各分力的和,此时合力最大。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一个巴掌也就拍不响了。

厨房物理。电高压锅煮饭、电炒锅煮菜等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解冻、加热、烘烤。这些比液化气耗能少,省钱、省能。菜刀经常磨一磨,刀刃薄,减小受力面积,切菜省力;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刀刃有油,切菜时,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还可以防止生锈。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不烫手。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使两者脱离。

三、思考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学会创新

生活中的许多物理表象蕴含着物理原理,让学生找到这些原理并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进行运用,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表象和本质,结合学到的物理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理解得出的结论。例如,我们现在的电冰箱里的致冷物质已经更新,用环戊烷代替了氟利昂,找找这样做的依据?

物理常识范文第2篇

1.在分析物理过程或分析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去理解物理概念本质

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总是建立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基础上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更需要学生了解其形成的具体的物理过程,例如,电动势的概念的理解,可分析电源内部能量转化过程中非静电力做功特点,以及内外电路电压之和为不变量的实验分析的基础上,理解电动势概念的物理意义,然后进一步理解电动势在电路中在引起电势变化方面的作用;等等,总之,使学生懂得善于研究建立概念的物理过程和物理事实,是学会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能力。

2.从物理量的定义式去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

物理概念的量化,形成物理量,而物理量有严格的定义,表述定义的数学公式叫做定义式。物理量的定义式反映了一个物理概念的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内容,概念的质是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量是指概念的数值意义。如果物理量是矢量,从定义式中还可以看出它的方向意义。抓住物理学各部分知识的物理量的定义式,就能很好地理解各部分知识的物理概念。因此,引导学生从物理量的定义式去理解物理概念,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一种能力。

3.从物理量与物理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去加深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的量化形成了物理量,各个有关联的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形成了物理定律、物理定理或原理。从定义式出发,可以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如果进一步从概念之间的关联上理解概念,就可以理解得更深刻。例如,功的概念除抓住功的定义式外,应该着重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普遍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角度来理解,即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理解。总之,把握住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定律或定理,对于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4.从物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中去理解物理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由于种种原因容易使人们产生混淆,这也造成了学习物理的困难。然而,将这些混淆的问题区分清楚了,则对正确而又深刻理解物理概念会带来极大好处。在学习中要注意用比较法把相似、相近的而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开来,一方面使我们对建立某概念的物理事实有透彻了解,另一方面使我们能找出概念间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从概念定义的局限性中去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的定义与物理概念的本质并不是一回事。物理概念的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而物理概念的定义则是根据新旧概念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特点来反映新概念的本质,定义仅仅是反映了本质,而不是决定本质。例如,加速度的定义只能反映或描述速度变化快慢,而速度的变化快慢是由物体及其物体受力而决定的;电场强度的定义只能反映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检验电荷的电量q的比值关系,而没有得出决定电场强度的因素,等等。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去体会概念定义的局限性,深刻把握住物理概念的本质,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6.从与"常识"差异中理解物理概念

很多人学不好物理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找到物理概念与"常识"之间的差异。某些物理概念,如"力"、"速度"、"能量"等,与你的"常识"有根本的差异。例如,常识中,你用手推桌子是"力",而从桌子掉到地上就不是力,而是"掉"下去;而在物理学中,物体从桌子掉到地上,是因为你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重力"与你推桌子的"推力"都是"力",都有相同的性质;再如功的概念,在物理学上,是指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又发生了位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而在常识中,人拿着物体不动,也认为人对物体做了功,等。

7.从教材的阅读中去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教材是一种自然科学的论述文章,学生应该学会分析教材的逻辑结构,学会教材是怎样在叙述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以及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的,是怎样表达一个概念的定义的,又如何运用实例来论述这个定义的内涵的。学生应学会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或文字来表述物理上种种概念,这样才能把教材真正读懂,才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8.从概念的关键字句中去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常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然主义;认识论;实在论;常识

一、认识的常识实在论立场

戴维特(M.Devitt)的自然化认识论构造的基础是常识实在论,“有关日常可观察的物理世界的实在论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学说”。当然,这种常识实在论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心理信念而存在的,而是同样需要依靠有说服力的论证。那么,在认识的过程中,究竟是先有了一种本体论的立场或者假设,然后再展开认识的呢,还是基于一种认识论的过程去推断本体论的立场呢?在戴维特看来,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从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以后,哲学家们往往首先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之后才衍生出本体论的讨论。为此,戴维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中我们也可以批判性地考察与了解戴维特有关于认识的常识实在论特征:

首先,反实在论的认识怀疑论缺陷。在笛卡尔那里,认识的怀疑论被当作了我们对于世界进行客观认知的第一原则,并且也是获取真理的必要保证,因为怀疑的出发点就是认识的确定性,这样便似乎能够为知识确立起稳固的基础。对此,戴维特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质疑,他认为,尽管笛卡尔对于我们感觉经验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切的关注,并且以一种无可反驳的逻辑思路使得实在论立场受到了动摇,然而这从根本上来说却仍然只是一种“非充分决定性论题”。也就是说,对于实在世界的认识判断,无论是将其看作是一种真实的经验,抑或者只是一种虚幻的错觉,这种判决的依据都可以在科学的观察证据那里得到支撑。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视觉神经对于外界事物的光波感应和作用并不仅仅取决于外部刺激的来源性质,而且还取决于个体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空间特征。

其次,实在论的基础主义弊端。针对怀疑主义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基础主义试图从怀疑主义的理性逻辑出发去进行矛盾推导,从而得到否证性的答案。然而,问题在于,怀疑主义的基本假设就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由这种假设出发我们必然会走向一种“即刻的唯我论”或者“瞬时唯我论”,而这一点是为哲学家们所不能接受的。在基础主义的实在论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源自于洛克的“表征实在论”。然而,洛克将思维的界域限定于观念及其之间的联结之中,这导致其表征实在论的立场最终走向了破产。为此,戴维特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沿着表征实在论的路线,根据那种好似的经验事实而做出最佳说明的推理”。

再次,认识的常识实在论可靠性。对于戴维特而言,可观察的物理实体所具有的实在性本质,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与怀疑论的思维形成了对立的局面。通常,人们习惯于采用一种经验事实的语言来描述世界现象,然而这种语言并非完全是中立的,而是会渗透着人们的理论思维。在这一点上,戴维特一方面否认了那种由事物存在的方式简单地推论外部世界实在性的做法,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这种对于实在性的信念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得到辩护。

二、认识的自然化可能性

如上所述,戴维特为认识过程的实现设立了一种常识实在论的基本立场,而这一立场的确立则是通过对于历史上怀疑论所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批判而展开的,这样认识的自然化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戴维特理论的必然选择。这种自然化的认识论既是应对怀疑论挑战的必要选择,同时也是哲学认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众所周知,从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维日渐占据人类认识领域的核心位置,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就是人类希望去寻求一种知识的确定性基础,从而建立起有关于认识的统一框架,并且使得认识能够得到充分的、有力的辩护――这是一种典型的体现人类主体理性力量的、以人类为中心的认识论立场。问题在于,在科学与哲学领域之中,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哲学曾经一度达到令人惊叹的逻辑高度,但是最终它却因为无法应对显而易见的常识性问题而遭到了人们的抛弃,为此戴维特希望以一种自然化的方式和路径来克服这一哲学前进的障碍。

戴维特认为,科学及其背后的假定必须被视为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东西,这种假定是与心智的运作机制相独立的,并且是一种在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科学……都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在此,戴维特所谓的这种“理所当然”意指一种认识的自然化产生过程。在戴维特看来,人类先天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具有特定的结构,它使得人类在出生之后面对外部世界信息刺激和作用的情况下能够产生一种“有序化”的经验。这种“有序化的经验”根源就在于人类遗传的认知机制,正是它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关于实在世界的最初信念。可以看出,在经验与先验的认识论立场上,戴维特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经验论者,他承认我们对于实在论立场的接受不能脱离人类所具有的一定天赋的认知机制和能力。然而,戴维特也绝不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不可自拔,他的目的是要将民间心理学向前推进一步,使之成为一个科学的系统,为其赋予科学的属性。这种科学性表现在:观察渗透着理论,理论即是一种信念,在信念的支撑下人类展开自己观察的具体过程。可见,在认识的自然化立场上,戴维特的观点是一种经过修正的、精致的自然化认识论。

对于自然化认识过程中所存在的人类“信念”而言,戴维特并不回避这种信念的确立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学的任务,而如何将自然化的认识论与规范的认识论协调起来则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去寻求答案。也就是说,程序的有效性问题并不能采用如基础主义所遵循的那种先验式的步骤和方法来加以解决,它必须依赖于科学的发展过程,并且我们需要以一种动态化的视角来对于科学理论的规范性在确信程度上进行推断与分析。在这里,无论是先验与经验之间的关系问题,又或者是规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本质上这些问题都体现了人与世界在接触、关联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内在关系。

三、自然化认识论的科学实在论归宿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论争的过程中,科学实在论的立场得到了进一步的辩护,这种立场也直接地对于戴维特的认识论思想产生了影响。在戴维特看来,常识实在论与科学实在论并不冲突与矛盾,科学实在论也没有损害常识实在论的可靠性,两者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协调的、一致的。当然,也应当指出,作为一种经过了修正和完善的实在论立场,科学实在论也对于常识实在论进行了诸多方面的超越,从而在认识论的层面上成为了常识实在论的最终归宿。例如,在量子力学的研究过程中,对于不可观察现象的理论描述与判断需要借助于科学的预测与假设,而这些假设通常是与我们日常的观察不一致的,这样我们便能够由可观察现象的规律和特征推断出不可观察现象的规律。应当承认,科学实在论并非是无原则地承诺于所有不可观察的物理事实,而是在经验的层面上将日常信念和必要的假设纳入到认识的过程之中。因此,戴维特认为我们并没有根据去拒绝对于不可观察事物的推测与假设,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过程必经的阶段。可以看出,不仅仅是常识实在论对于怀疑论的主张造成了冲击,而且在科学实在论的立场中这种观点更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在戴维特看来,要想在认识过程中获得真理,就必须承认“理论的成功”,而这种“成功”意味着它能够导向一种理论预测为真的状态。相对于反实在论而言,科学实在论能够有效地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原因在于:科学实在论将理论的成功看作为了是一种对于常识实在论的检验。这也就是说,科学实在论的认识观承继了常识实在论朴素的世界观,将外部世界的存在作为我们展开认识的基础,并且由此去建构起人类知识的大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理论的成功”是一种人类对于事物状态的判断。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设置某些实验条件,期望获得某种可以能够推断的结果,然而这种结果却是可以预估的,并且是可以被人类的理性所把握的。换而言之,科学的观察与实验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种目的就是为了探明某些尚不为人知的物理现象特征,然而任何一个物理学家都会在实验之前建立起一种信念,进而在这种信念的主导下去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

另一方面,真理符合概念对于理论成功的说明是有必要的。理论的成功与否,其判断标准在于它最终是否能够获得观察上的预测真实性,戴维特认为“主张S存在的理论是成功的,这意味着在观察到的世界中好像有S的存在”。这也就是说,相对于理论本身而言,科学家们更重要的是对于可观察的世界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戴维特的认识论立场是清晰的、明确的,基于对现代主义认识论的反思和批判,戴维特力图从一种自然主义的角度出发来给出科学的解释与说明――当然,这并不是认识论的最终结果,自然化的认识论最终只有牢固的将自己建立在科学实在论的立场上,它自身才能够从理论上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物理常识范文第4篇

小学科学课程原来是自然课,在之前的课程数量设置中较之传统的文化课较少,并且在教学老师的设置上也有缺陷,因为自然课被认为是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自然常识就够了,因此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是很高。现在教育部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素质培养较为重视,自然课也改成了科学课,而且在课程数量的设置上也增多了。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各地的学校对于科学课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视。而且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在日后的发展打牢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是对小学科学课中的物理方面的教学进行研究,并且为其做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连接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意义

因为科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的,当前的社会对于素质人才的要求很高,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些人才,更是一些是实干家,也就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小学阶段的有效教学更是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年级不断地增高,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初中的一些知识的应用也更加的灵活,因此就需要学生能够尽早的形成相关科目的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就目前的初中物理学习来看,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对于相关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力不足,从而无法更好地将之与所学内容衔接,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没有形成一种较为基本的意识,因此也就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而这种基本的意识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但是由于当前教育模式下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并没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的设置。就当前的教学形势来说,研究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

想要更好地做好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工作,就必须加大对教学先关的“软件”设施投入,这里就是指对相关教学的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因为就当前的科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很多的科学教师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因为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有的学校认为科学教程主要是对学生简单介绍下科学相关的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导致很多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学校要提高对科学教学教师素质的门槛,从而做好科学教学的基本保障。

(二)用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教学

由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时作为一种启蒙课程开设的,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太理论化,也不能轻视对于知识的深入,在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来规划相关教学内容,并且要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性教?W。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科学课中的物理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就要为在教学中创造适当的情境来进行引导教学,因为小学生对于情境还是较为敏感的,教师创造出学生喜欢的,和物理相关的小情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提高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的占比

对于当前小学中的科学课来说,虽然里面设置有很多的实验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直接忽视了相关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太大的要求,而课本中的很多实验内容都是和物理相关的,这也就是造成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对于一些较为基础的物理常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物理相关实验的设置,提高实验实践的占比,因为仅仅靠理论的记忆是没有多大的作用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对相关的物理现象产生深刻的印象。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相关的兴趣进行培养。因为在科学课本中,很多的物理相关的内容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并且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通过带入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正是因为这些现象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五)不断改进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材

在对科学教材的设置方面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动,更好地做好小学与初中的相关知识的衔接工作。因为目前课本中的知识有的太浅显,而到了初中的物理课程中教学内容却突然变的很难,而初中教师会认为这些知识是常识,小学应该已经学过了,便不会做出太多的赘述,这种因为课本教学内容上的设置跳跃性较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适应新内容的学习,因此编者在对书本相关内容设置的时候要更好地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系统、连贯性。

物理常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物理学科 中考形势 总复习设计

一、关于我市中考说明(物理部分)分析与思考

(一)题型的变化。

中考题共分为选择题(28%),填空题(18%),作图实验题(24%),推理计算题(20%),以及应用与设计题(10%)五类。从这几年的趋势来看,选择题的比例有所降低,作图与实验题、推理计算题的比例有所提高,应用与实际题占有一定的比例,而简答题不再出现,推理题取而代之。这对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

(二)试题难度系数有一定提高。

本着选拔和普及并举的基本思想,做到既有利于重点中学选拔优秀的学生,又有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中考的试题难度比例首次从沿用了几十年的7(易):2(中):1(难)调整为6(易):2(中):2(难),这对我们在复习工作中如何把握合适的难度、深度、广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值得关注。

(三)物理新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的提前介入和渗透。

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计划,为了使广大师生尽早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和新要求,从历年各年级的阶段检测中已不断出现为迎合课程标准而设计的探究、推理等开放性试题,且这类题型的比重呈现逐年(月)上升趋势,师生普遍感到不能很快适应。这就对本年度初三物理总复习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中考新动向,通过不断学习和适度训练,把握住复习的方向,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关注这类考题。

(四)知识、能力、情感的要求有较大的变动。

总体要求提高,主要表现有: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区别(从常识性了解调整为知道)、音乐三要素、噪声危害和控制(从常识性了解调整为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大气压变化(从常识性了解调整为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从理解调整为知道)。此外,对功的原理;热机中能量转化;四冲程内燃机构造和工作原理、热机效率;电阻箱的构造、读数;电热器的原理和应用;空气开关及作用;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中能量转化;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交流电动机中能量转化;原子及原子核组成放射性现象和防护;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制作电磁铁并研究它的作用等知识方面的要求从“常识性了解”上升到“知道”层次。这样,复量和难度随之大大增加,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科技新动态方面的内容随之渗入,对学生的情感要求有一定的提升。这些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关于初三物理总复习工作的设想

历年中考说明是我市中考的指挥棒,它为我们指明复习方向,中考说明中,对学生理解应用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每章的知识点及要掌握的程度(会、知道、理解)都有明确的说明,对各部分物理知识所占比例(力学约38%、热学约12%、光学约85%、电学约42%)也有明确的划分,并列举了相应的题型示例(附录一份淮安2004年中考物理模拟试题)。针对这一形势,我们的初步设想如下。

(一)阶段性复习的初步设想。

为使复习工作有序展开,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我们初步设想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为:

第一阶段:共约十周左右,其中初二内容约需要到六周,初三部分约为四到五周,为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初二或初三内容时,可适时插入疏散或初二内容进行交叉训练,及时巩固复习成果,避免因遗忘而使已取得的复习成果丧失。此阶段主要以知识梳理为主,引导学生整理各章主要知识点,画出知识结构图(知识树),明确各章各节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做到举纲张目,融会贯通,应用自如。这一阶段的练习形式主要以导学研究为蓝本,配以近几年出现频率较高的典型题、易错题的分析和训练,对形式应用知识能力进行初步训练。

第二阶段:约三周左右,主要是以提高分析能力为目的,形式为分块复习,按力、热、光和声、电四块进行综合训练,同时适当介入开放性试题的研究和练习。通过这一轮复习,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第三阶段:约三周左右,主要是进行专题复习和综合训练,拟分:主要实验与作图技巧,开放性试题的辨析,综合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等专题,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综合应用各部分知识的能力,期间可适当插入往年各地中考试题(精选、重新组合)的训练,并针对学生在复习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查漏补缺。

(二)加强协调,群策群力,提高复习效率。

1.加强备课组活动,发挥集体的才智。

我们备课组是老中青三结合,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有独到之处,年轻教师有朝气,头脑灵活,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在这学期复习工作中,我们打算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集体才智,形成一股合力,做到资源共享,同时积极参加区内教研活动,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及时渗透到复习教学中。

2.加强对新题型的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考题中的开放性试题逐渐增多,加强对新题型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做好新题型的收集工作,除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外,还准备发动学生进行收集和交流。广开题源,兼收并蓄,丰富题源,同时还要研究解决新题型的方法。新题型是新生事物,我们要探究它的特点和规律,探索解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同时对学生加强新题型的综合训练,除一周一题的形式以外,还准备进行2到3次的专题训练。

物理常识范文第6篇

高职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将来面对的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生活所接触到的所有事物都有好奇心,并且还喜欢刨根究底,找到答案。在他们眼里,自己的老师是万能的,什么事情都懂,老师说的都是真理,他们深信不疑。根据这个特点,作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就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要能迅速给学生以满意的答复,这也是作为一个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能因为学生提出“太阳系有哪些行星?”而回答“我不知道,我是教语文的。”这样就会使学生心目中神圣的教师形象受损。物理学中不仅具有与生活相关的的自然常识,通过物理的学习,还具有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对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掌握都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获取的。

通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用科学抽象来概括归纳概念、规律,再通过定性和量性的分析来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可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是具有清晰的脉络,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物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需要做实验,通过亲手操作不但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的不同解决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物理学习和数学不同之处在于,物理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一般是一题多解式。根据这个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物理教学中还常用到推理、演绎、假说这样的思维方式。推理和演绎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而假说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对物理的学习,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这种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2物理中的安全教育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后的物理教学在教学设置上更具有生活化、人性化的特点。一些物理知识还可以和生活中安全教育相联系。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师可以根据光线图告诉学生,一些清澈见底的河水看起来很浅,其实这是光线的作用,水的实际深度要比肉眼看到的深得多,不可以贸然凭肉眼判断就下水游泳。有时候“眼见为实”也不可靠。这样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对于凸透镜、凹透镜一般都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以此对他们进行防火和环保教育。例如,在森林里乱丢矿泉水瓶,当瓶子里进入大量雨水后,整个瓶子就会像凸透镜一样,在太阳下聚光后就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样通过实例来演示,比口头警告强多了,也能加深学生印象,能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物理中的惯性在生活中常见,坐车、骑车都会有惯性,而惯性和行车速度过快成正比,一些车祸都是速度过快造成的,因此限速就成了减少车祸的最有效办法。

学生在骑车中也应当限速,避免车祸。这些常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交通安全。还有电路知识,可以让学生避免乱用电,以免造成短路引起严重的后果,还有电磁场对人的影响,电磁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微波炉、电视、电脑使用久了,都会对人造成伤害,生活中要注意远离电磁场。由此还可以教育学生进行防雷教育。小学生对于影视剧中的特技镜头不了解,以为那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教师就可以利用学过的动量定理,加上体育中跳高跳远后必须落在沙坑和海绵垫上,跳伞运动员在着地时的团身动作来教育学生,避免他们因过大的运动力造成对身体的伤害。对于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现象,教师都可以应用物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像酒驾、不系安全带对人的危害,利用密度来测试金饰品的含金量,分辨地沟油和正常食用油等。虽然小学没有物理课,但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与物理有关的事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打下基础。

3提高高职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因为物理在生活和教学中具有重要用途,所以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物理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一些高职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大,认为小学教学中不需要物理。针对这种现象,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明白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作为一门学科存在的,而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做了研究探讨得出的宝贵经验。其次,在教材编排上要尽量做到生活化,直观化。因为高职学生学习物理的实用性大于研究性。而物理知识本来就是抽象知识,满篇都是抽象的说教,确实令人难于产生兴趣。在教学方面要利用多种手法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之外,在教学中还要尽量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动手参与以及用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可以让学生用拔河的方式来亲身体验;在教学摩擦力时也可以让学生用亲手实验的方式进行。对于高职学生,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几年春晚的变魔术节目很受大众欢迎,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物理知识利用变魔术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大气压力,可以用“瓶口吞鸡蛋”的方式,还可以用在水杯里注满水,用纸盖住瓶口,倒过来后纸片不落,水也不流出这样“变魔术”的方式来提起学生的兴趣。

4结语

物理常识范文第7篇

一、从题干的关键词句中挖掘隐藏条件。

在中考题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大”、“最小”、“至少”、“刚好”等,它们均隐藏着某些物理量;如“理想滑轮”、“轻质杠杆”、“光滑水平面”等理想化的模型;还有一些关键的常数值如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的大小等。解题中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藏条件,会使解题一帆风顺。

例 一个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 )

A.立刻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

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题中“光滑水平面”为关键词。光滑水平面意味着物体不受摩擦力的作用。题目中的物体待平衡力消失后,将不再受力的作用,因此仍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D

二、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原理中去寻找隐藏条件。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原理是解答物理题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少题目的部分条件就隐藏在相关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原理之中,因此我们就可以从分析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原理中去挖掘隐藏条件,寻找解题方法。

例 以下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B. 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

C. 一些固体既很难被拉伸也很难被压缩

D. 冬天雪花飘飘

解析:本题中隐藏了分子运动理论的相应内容:A.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道理;B. 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说明了分子之间有引力的道理; C. 一些固体既很难被拉伸也很难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的道理;D. 冬天雪花飘飘,只是起到混淆微观现象和宏观现象的作用,是个错误答案。只要将分子运动理论的四点内容准确识记并理解,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D

三、从物理规律、原理成立时所受的限制中找出隐藏条件。

物体的运动状态往往受到一些物理规律的限制。我们可以运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要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隐藏条件。有时在题目中常出现一些物理变化,而在变化过程中受到物理规律的限制,也可根据物理变化来找出隐藏条件。

例 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当它受到一个水平方向大小为10N的拉力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N。如果拉力增大到15N时,木块将做_________运动,这时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

解析:本题隐藏了对平衡状态的判断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由“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利用平衡条件,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拉力即为10N;当拉力等于15N时,F合=15N-10N=5N,由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则此时物体将加速运动;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此时两个隐藏条件没有改变,所以摩擦力仍为10N。

答案:10;加速;10。

四、从考题中的数学关系、图表中找出隐藏条件。

正确识别图表不仅能帮助理解题意、启发思路,还能通过数学关系找出题中隐藏条件。这种方法不仅在几何光学中有较多应用,而且在其他物理问题中也经常应用。

例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_。

解析:本题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只有通过对图象的分析才可以找出隐藏条件,由第一个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甲运动的路程为20m时,运动的时间是5s,运动的速度V甲=s/t=4m/s;由第二个图象可知,乙、丙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乙的速度V乙=6m/s,丙的速度V丙=4m/s,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三辆小车速度可知:甲和丙的速度是相等的;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为乙的速度是最大的,经过5s,乙运动的路程就是最长的,所以乙在最前面。

答案:甲;丙;乙。

五、从物理学常识中找隐藏条件。

有些题目几乎没有条件,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条件其实大部分或者全部隐藏于物理常识中,这就要求同学们根据题意进行发散性思维,努力挖掘相关知识,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常识假设适当的条件和数据以弥补题中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的不足。

例 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4A,则此电器可能是下列中的( )

A、家用空调机 B、电视机

C、家用洗衣机 D、电风扇

解析:题中“家用电器正常工作” 隐藏条件为:家庭电路电压均为220V,还须知道常见的家用电器的功率。根据P=UI得,工作电流为4A的用电器的电功率是880W。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00W;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0W;家用洗衣机的电功率约为200W;电风扇的电功率约为100W,所以最接近的是家用空调。

答案:A

六、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寻找隐藏条件。

这类试题一般涉及对物理学研究有贡献的科学家、科研成果和历史进程等,增加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高尚情操,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学知识的远大理想。

例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步入电气化时代,制造发电机的主要依据是电磁感应现象,首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爱因斯坦

B.帕斯卡

C.奥斯特

D.法拉第

解析:知道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很快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物理常识范文第8篇

一、营造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兴趣

激励,能令人心情舒畅,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持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予高度赞扬,对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自卑心理致使他们缺乏自信,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动机。对这些学生我除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在课外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

二、形成新的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隋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如这次的“有效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我在讲《生活用电常识》时,先提出问题:“它怎么了?”给学生设个悬念,之后用Flash生动、形象地演示小老鼠在“家里”的活动:当小老鼠走到插座前,短片中进一步设悬念“猜猜接下来它会怎么做?”之后揭晓谜底:由于它缺乏安全用电知识导致了一场悲剧。这样的引入,引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主动性强,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探究实验,激发操作兴趣

重视、加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例如:我在讲《生活用电常识》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家庭电路的了解,让学生做了分组实验“探究试电笔的构成和使用的实验”,由于平时只是对其外观颇有了解对其内部结构却知之甚少,通过此次实验探究学生打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接着学生又通过平时生活,了解探究试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新知,又有了实际操作的经历。

四、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竞争兴趣

中学生有较强的竞争心理。他们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追求。因此课堂提问应因人而异,确保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有较高的答对率。特别对中差生,一有闪光点即给予鼓励,经常满足各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在平时的检测中应先易后难,要不怕学生得高分。另外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等物理知识竞赛。在这些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兴趣更浓,劲头更足。同时也激起其他学生向他们追赶的愿望。

五、与生活紧密联系。与时俱进

学生从生活中走来,对身边的事情比较熟悉、比较亲切。老师在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又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像“嫦娥”的飞天、狮子座流星雨、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现象等,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和有趣的自然现象,都可以引起初中生的兴趣,是较好的物理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