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闻标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标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闻标题;用词

1.中泰新闻标题的用词特点对比

新闻标题受空间局限性比较大,一个成功的新闻标题就要求结构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因此,新闻工作者就从新闻标题的用词上着手,通过使用一些强有力的词,省略结构,运用流行语等方式言简意赅地表达新闻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力。中泰两国在新闻标题用词上有以下特点:

1.1 短语

受新闻标题的空间和版面的局限,新闻标题用词须精简,使语句之间联系更紧密,故此中泰汉语新闻标题常使用单音节词如:

(1)"???? ????"?????????????.?????(2015-4-10)

[?????-????????????]

泰德仍参加美国总统竞选

(2)?.?.?.????????????????? ?????????????????????????(2015-4-10)

[????-????????]

泰国工业联合会主席支持取消OPA 笃定游客会增涨

(3)从翔安出发 8小时抵北京(2015-3-26日)

(4)汽柴油-内第三涨几无悬念(2015-4-10日)

在上述例子中括号内表示词语的完整形式,中泰语新闻标题常将信息含量较少的词浓缩为一个单音节词。如例句(1)中用“?????”替代“????????????” “?????”是口语化的词, “????????????”是正式的书面语,两个词的意思一样但由于“????????????”篇幅较长,作者就用口语代替书面语;例句(2)中“????”替代“????????” “????”本身就含有支持的意思, “????????”也是支持的意思,一般泰国人喜欢将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连用,使听者感到悦耳押韵,但在新闻标题中为了节约版面常常用单音节词替代信息含量较少的多音节词;例句(3)中“抵”原应该为“抵达”“抵”本身就含有“到达”的意思,因此用“抵”一次就能表达“抵达”的意思;例句(4)中“几”是指“几乎”“几”含有数量少的意思,用来表大概,“几乎”表示近于、接近于、差点儿,两个词的意思相近,因此把“几乎”省略为“几”。

1.2 缩略语

由于新闻标题追求简明了当,言简意赅,因此在新闻标题里常出现缩略语。中泰新闻标题中都有出现缩略语但是采取的缩略方法不同。泰语报纸中常出现的缩略语有首字母提取法 ,省略法 :

(1)?????.??????????????????????????4.8 ????????.(

[??.----?????? ?.---??? ]

莫斯科教师协会会长携款4.8亿泰铢潜逃 被捉拿归案

(2)???.???? ‘???? C????’??????????.(

[??? ---??????????? ????? ---?????????? ?? ---????????]

内阁设立文化巡视员职位

(3)福建自贸试验区方案通过(2015-3-25)

[自贸试验区方案---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方案]

(4)光落狮域(2015-3-24)

[狮域---新加坡]

上述例子中中括号内表示省略前的完整形式。例句(1)和(3)中的省略运用了首字母提取法,例句(2)运用省略法,把??????????中的??????用省略符号”?”替代;例句(3)运用混合法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总体方案混合成自贸试验区方案,例句(4)运用替代法,用“光落”替代李光耀逝世,用“狮域”替代“新加坡”众所周知狮域是新加坡的别称,该事实主要讲述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逝世,标题用“光落”给人一种天地黯然失色的感觉突出李光耀的逝世给新加坡人民带来的承重打击。

1.3 流行语

新闻能不能抓住读者取决于新闻标题,而流行语以其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能够引起受众共鸣的特点已成为新闻标题吸引读者的法宝之一,在中泰新闻标题中对于流行语的运用比比皆是如:

(1)‘????????????’ ??????’????????- ????????’(

胖小孩有患心脏病和抑郁症的风险

(2)????????! ????????????????????????????????"???? ???????"(2015-3-17)

美爆了 印度富翁为俄米达拉差一掷千金

(3)闽七条“补刀” 楼市有点小兴奋(2015-3-25)

(4)治“僵尸车”要猛活也要慢活

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常来源于流行歌曲,畅销小说,热门电影,民谣等,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部分来流行语自于网络,如例句(1)中的“????????????”是指胖乎乎,肉嘟嘟的小孩,契合新闻内容对肥胖小孩的定义,这类词语简单易懂拉近了事实内容与读者的距离,一个肉滚滚的小孩形象跃然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使读者乐意往下阅读;例句(2)中 “????????”是表达“美爆了”的意思,读者一看到这词就立刻明白该则新闻人物颜值很高比用其他华丽的辞藻来修饰更加直接。除此之外常见的泰语流行语还有“ ???????青少年”; “???????????丰腴的女性或目标未达成,想要的东西没得到”等词;例句(3)中的“补刀”本是网络游戏用语,意思是“抢最后一次攻击杀死小兵的技术”在标题中是指政策出台压低房价,用“补刀”一词非常贴切,读者能轻松明白该政策给疯涨的楼价沉重一击;例句(4)的新闻内容主要表达需要对那些长期无人使用维护,落满灰尘的车辆进行整治,标题用“僵尸车”一词生动形象的概括了这类车辆。

2.中泰新闻标题在语言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笔者在上面对中泰新闻标题的用语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存在相同之处例如,使用单音节词,流行语,缩略语等,但由于汉语和泰语属于不同的语言,因此在新闻标题用语具体运用上必然存在不同的特点, 笔者认为具体原因有以下二点:

2.1汉语和泰语在语言本身就存在不同特点

第一,虽然汉语泰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但是汉语是单音节的表意语, 每一个汉字都能代表一个或更多的含意,泰语是拼音文字,因此在运用缩略语的时候汉语常常采用数字归纳法,混合法和替代法,而泰语则采用首字母提取法和缩略法。

第二,汉泰对于书面语和口语划分层次不同。虽然汉语和泰语都有书面语和口头语,但是汉语的书面语比泰语更加丰富,而且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之间的差异比泰语更加明显。所以在汉语新闻标题和泰语新闻标题相比显得更正式,而泰语新闻标题则多使用一些拟声词,象声词。

2.2 汉语和泰语的文化及大众观念差异

中泰两国的文化以及大众观念差异,主要体现在泰语新闻标题常常采用雅称或小名来代替人物的姓名。第一,泰国受欧美影响深厚,思想观念较为开放,崇尚言论自由和平等,新闻媒体言论较为自由而中国自古以来言论较为保守。第二,泰国人民喜欢幽默诙谐,在新闻标题中给知名人物取外号深受读者追捧。而中国对报刊用语要求较严格,随意用绰号代替人物原名不符合中国人对新闻严谨性的要求。第三, 泰国人姓名较长采用雅称或小名能够节约报纸版面,在中国则不存在这一现象。

3.结束语

新闻标题在中泰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两国的社会背景,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不同,人们在新闻标题语言运用情况也不尽相同。这种语言运用的差异不但反映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而且也导致中泰学生在阅读报刊时容易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而产生偏误。因此,把中泰新闻标题语言进行对比,有助于克服母语干扰,有助于中泰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新闻内容,对于新闻翻译者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铁根.修辞与汉文化[J].湘潭师范学院报,1998(2):66-70.

新闻标题范文第2篇

正因为新闻标题在吸引受众注意力、营造读报兴奋点、争夺受众阅读率等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关注并研究“读题时代”的新闻标题进而从技术层面上透视,对于我们新闻观念更新、新闻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河南发行量第一、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报《大河报》在“读题时代”是怎样处理标题的呢?它是如何用新闻标题吸引受众争夺受众的呢?

一、信息量大与可读性强具有相融性

信息化的标志是人们获得信息的手段日益多样化、信息处理技术现代化、信息量日益膨胀化。这要求新闻信息量要大、内容要有可读性。信息量在量上表现为新闻信息的条数、在质上表现为受众的关注程度,因而传播得快新准、增强新闻价值会增大信息量。竞争的压力使各个媒体都想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大众最新最快的新闻,其结果会使媒体在求快的利益驱动下忽视新闻的准确性。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了准确性,媒体的可信度就会下降,就会在信息化的媒体竞争中失去优势。所以说,报纸新闻在求快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准确性,唯此才能在质上保证信息量。信息化要求新闻可读性是报业在信息化强大的媒体竞争中能够得以生存的法宝。报纸新闻要在快、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大河报新闻标题便具有信息量大与可读性强相融的特点。

(一)标题言简意赅切中肯綮。编辑往往选取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提炼主题并以最少的语句传播最丰富的信息。如2003年12月22日大河报要闻版一则标题:

在全国人才会议上强调(引题)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主标题)

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5年左右基本建成(副标题)

显然这是一则会议新闻,编辑不落俗套地把会议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用凝炼的语句制作标题,令人耳目一新。该日头版也很有特色:

2003年,800万人找到工作(主标题)

两个数字便精确地表明了2003年就业状况。标题冲击力强、富有说服力,一下子便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标题鲜活灵动。信息量大的标题被赋予妙趣横生的形式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网络警察”揪出俩“黄虫”》、《“传销鼠”死而复生、“白骨精”借尸还魂》等标题用的比喻生动贴切、入木三分,不禁令人拍案叫绝。《20名新官各就各位》(2003年12月9日A10版)、《绿城昨日添新“绿”》(2003年12月9日C04版),《车商出招备战来年》(2003年12月11日B03版)、《村里建起排排房“黑棉”乱飞生产忙》(2003年12月12日A11版)等题巧用动词使之产生动态美来。一个典型的精彩动作会给人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激情与共鸣。

新闻标题是新闻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适应“读题时代”信息化的要求、严格遵守标题制作规律,尽量做到逻辑性与文学性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融,才能使新闻的整体实现有机统一,才能使新闻保持完整的真实性。

二、头版新闻标题与后面新闻具有紧密的互动性

大河报的头版素雅大方,内容翔实。除了新华社发的重要国际国内新闻,头版一般都有本报新闻。这样处理不仅精彩亮丽而且起着链接作用。头版精当引人的导读新闻或标题新闻链接着后面版面的栏目或翔实的新闻,使得厚报变薄。单独的标题新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突出了重大新闻又节省了头版空间还使得整个报纸浑然一体。

如大河报2003年12月10日头版头条:昨天郑州市商业、工商、公安、卫生、农业等部门四面出击――

穷追猛打“私屠滥宰”(主标题)(详见A05版今日关注)

三、新闻标题和版面具有相互优化性

一则新闻能否引起读者重视,一个版面有无闪光点,能否抓住读者视线,有无合乎新闻事实的传神标题非常重要。好标题能影响其他标题,甚至代表了该版面的气韵和格调,是版面灵魂的集中体现。它锁定读者的视线吸引震撼读者,使读者不由自主地沉到该版的文章之中。相反,一个精彩的版面能吸引读者一气读完还会使之感到余味未尽。新闻标题和版面具有相互优化性。在通过制作优秀标题激活版面、以版面增强标题阅读效果上,大河报的努力比较成功。2003年11月17日该报国际新闻版刊登了三则爆炸性新闻就说明了这一点。

1.17人丧生!美军刷新单日死亡记录(引)“黑鹰”相撞(主)

2.土耳其惊天大爆炸(主题)至少20人死亡303人受伤

3.世界最大豪华邮轮上演惨剧(引题)舷梯倒塌添16冤魂(主题)

新闻标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新闻标题,歧义现象

一、新闻标题的定义

新闻工作术语,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通常指新闻的题目,制作标题是新闻编撰者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报纸编辑部用标题来概括,评价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

二、英语新闻标题的歧义现象

(一)词汇歧义

1、音位歧义

语音是传输语言信息的物质外壳,没有语音就没有语言。语音对于信息传输的主要作用不仅表现在词义要靠音素及其组合来区辨,而且表现在语调、重音可以区别语义内容、含义、情感和态度。一般地说,英语中某些句型、习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读法。但是,语句的读法(音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言语的语境、说话人的心理、个人习惯、话语题材等多种因素;音位特征的变化常常影响言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2、词类歧义

当一个词在句中具备不同的语法功能时就会引起歧义。词的结构与短语的相似之处,指两者都可体现修饰语与中心词的结构关系。特别是合成词,与相应的短语都含有相同的要素(词),其前项表示突出特性、功能、形态等,与一般定语相似。例如,a cover girl(封面女郎)是a girl or woman whose picture illustrates cover of magazine,etc.前缀和后缀也为词干增加语法或语义特征。

(二)句法歧义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指的是一个短语或句子的意义不止一个的歧义现象。句法歧义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句子(含短语)中相邻的成分(词或词组),在语义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句法关系进行多种不同的组合,传达不同的意思;一种是句子相邻成分之间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潜在的语义关系,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解释。本部分讨论的句法歧义是第一种情况。这类歧义主要是由句法结构的不同而产生的。

(三)语义结构歧义

这类歧义主要是由于各成份之间不同的搭配组合引起的。

例如,Adriver must have good vision and reaction capacity.

句中,可以如此搭配:

a.Adriver must have good vision and good reaction capacity.

b.A driver must have vision which is good and reaction capacity.

(四)省略歧义

英语报刊标题写作的一大特色是简练。为迅速将诸多信息传递给读者,标题要求语言简单扼要,允许不拘一格的表达,因而在原本应是完整的句子作为标题时,通常要省略名词、形容词等实词外的某些词语,因其多是起语法功能的虚词,略去后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三、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规避歧义现象的策略

(一)力求简洁

英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但是汉语是蕴含信息最丰富的语言,是最有利于思维的语言。英语说上一大段的话,汉语几个字就能概括。所以,简洁,就是“文约而事丰”,也就是惜墨如金,避免拖沓和累赘,使译文简净之至。使用简短小词、单词型标题和词组句子型标题中的省略都是简约的表现。例如下面这个标题:“What does chip mean for you?”就应本着简洁的原则,翻译为《集成块的意义》,而不要译成《微型集成电路块对你意味着什么?》

(二)翻译中添加注释性词语

添加注释性词语是为了易于让读者对译文事物有完整的印象、对相关文化习俗有全面的了解而在翻译过程中增补的相关知识或背景材料。缺少文化背景信息,读者则无法理解。添加注释性词语是对资料中的一些词语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易于读者理解。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该删则删,该增则增。

(三)使用典故、习语和其他修辞手法

英语新闻尽管讲究所谓的“客观、简约”,要求尽量“简化直白”,但这并不影响记者、编辑在标题中对典故的妙用。新闻标题如果适当地用一些典故、成语,会使整个文章顿时生辉。例如,To Save Or Not To Save :借用了莎士比亚在《王子复仇记》(Hamlet)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是生是死),要不要储蓄?

标题中还使用借代、幽默、讽刺、双关、谐音、比喻、重复、押韵等其他修辞格,如:

The Scent of Descent:亲之与否,气味识别(谐音)

Overfed,Overpaid,Over-sexed And Over Here! :吃得多,饷银多,搞女人多,随处可见(重复)

(四)释义法

释义法(Explanation)适应于“文化空缺”( cultural vacancy)现象的处理和翻译。如果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的现象而且无法将之加以引申、替代。那么用释义法对原语中的信息进行阐释则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从而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释义法的具体做法就是音译或者直译后加上注释以释义,这样一来,既不会损失信息,也不会造成误解和交流障碍。从严格意义上说,释义法是一种归化的策略,但它却融合和了异化和归化两者的优势。

四、结论

歧义现象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不倦地探索其积极的一面,研究它在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和修辞效果对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语歧义现象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宋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1

新闻标题范文第4篇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能够将新闻和受众进行合理的连接在一起,人们可以直接从标题中将新闻的重要核心和思想进行了解,同时,标题能够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新闻报道锦上添花。新闻的标题通常有基本的三个特征:新闻标题是对新闻的高度概括、新闻标题从属于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标题对新闻可以评说事实。下面就将新闻的标题的特点进行详细的说明:

1.新闻标题与新闻报道的一致性。新闻标题本来就是属于新闻的,新闻最大的特色就是要根据客观事实报道,新闻标题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新闻本身,意思就是新闻标题必须要将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出来,将新闻中的重要思想、核心内容进行表现,因此,新闻标题与新闻报道必须要高度一致,这也是作为新闻标题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最基础的特点。一致性不仅要求标题内容和新闻内容的一致,同时还要求拟定的标题必须要在新闻中有充分的论据进行说明,也就是指标题对新闻内容的概括及评论一定要有充足的新闻事实作为依据,不能随心所欲。

2.准确性。新闻就是要根据客观事实报道,标题也必须要能够准确的反映新闻内容。评价新闻的观点要准确,运用文字时要精准,同时新闻评论标题的态度一定要明确,但同时不能跨越新闻的作用,将新闻中的精彩部分作为撰写标题的重要依据,将新闻中的最重要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内容在标题中充分表现出来。

3.简洁易懂。新闻标题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受众的眼球,要求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受众的注意,因此,一则好的新闻标题应该简洁易懂,让受众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新闻信息,了解新闻中的内容和信息。如果标题冗长、复杂,那么受众在第一眼看到标题的时候就看不懂,没有兴趣,那么受众就不会过多的注意整篇新闻报道。因此,新闻标题力求言简意赅,使受众记忆深刻。

4.新颖生动。精美的新闻标题富有魅力,能够使人拍案叫绝。让受众喜欢的标题,多次出现在说中的视野中,就会丧失趣味,因此,新闻标题还注重新颖,新闻标题的内容、形式、文字都要新颖生动,这样才能借助优美的形式吸引受众。

5.较强的逻辑性。新闻报道信息量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因此,在新闻的选择中多采用组合的方法,因此也就导致新闻标题种类也复杂多样。但是,重要的是新闻标题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以免造成受众误解。较高的逻辑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来将新闻的内容、思想表达出来。

二、新闻标题的翻译方法

在新闻标题应用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翻译的难题,怎么才能将其他国家的新闻标题进行准确的翻译,才能使得新闻标题更加显眼、富有吸引力,这里就仅仅将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

1.直译或基本直译法。新闻标题的重要作用就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将新闻向更多的人“推销”,但是不同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独特的用法,音、形、义等不同,新闻标题所表现的精髓也不同。直译或基本直译就是直接翻译,不改变标题的风格。例如:

Lord,Keep Her from Harm译为:主啊,保佑她不受伤害。

直译法,就是不改变标题标题的风格,如果利用直译法不能将新闻标题中的内容进行正确的表现,那么就要采用意译法。

2.增词法或减词法。一般来说,英文标题语言都相对简洁、质朴、平淡,但是汉语中强调辞藻华丽,在新闻标题中将人名、地名、人物身份和国籍、主题背景等都会进行重点描述,但是在英文标题不会,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进行增词,这样才能使得标题充分、完整的表达意义,例如:Here Comes the Son(子承父业的小布什)。

新闻标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媒体;  新闻标题失实; 公信力; 媒体社会责任

1 新闻标题在报纸媒体中的重要作用及应承担的任务

1.1 报纸新闻标题的重要作用

新闻标题位于新闻内容之前,它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它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是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求的手段。第一,帮助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看报先看题”已经成为现代人们阅读报纸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读者对信息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第二,引导读者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冠之于文首的标题,既能提掣全文,又能凝聚文意。标题就是把新闻中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提示出来,帮助读者抓住新闻的核心和要领,进而理解它的精神[1]。

1.2 报纸新闻标题应承担的任务

传播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仍然是现代新闻媒体诸种功能中最为突出的两大功能。标题是新闻与评论的衔接点,新闻事实与编报人对它的看法都融合在里面了。它承担着两个方面的任务:标示与评论事实、传递与评判信息。它是报纸编辑部最直接最简便的信息传播与发言的手段,是报纸天天要同读者见面的“一句话新闻”与“一句话评论[2]”。

2 当今报纸新闻标题失实常见表现及原因分析

 新闻标题失实, 即新闻标题与记者报道的新闻事实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 且不符合生活中的事实原貌。

2.1 当今报纸新闻标题失实的常见表现

(1)题文不符,即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不相符合,标题不是对本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和浓缩[3]。读者读报先看标题,如果标题不准确,那么就会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读者。(2)滥摆噱头,把新闻所包含的主要、独特、新鲜之内容提炼出来,通过鲜明、生动的标题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这无疑是编辑所要努力去达到的目标,但是他决不能为了抓住读者而不顾标题是否有事实做基础。(3)以偏概全,一个事物常常有整体和部分之分。制作标题不能以部分去概括全体,否则就会失实。当然,反过来也一样,不能以整体去代替部分。

2.2 报纸新闻标题失实原因分析

在当今的传媒环境下,造成新闻标题失实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为吸引大众眼球,刻意求新求奇。读者阅读报纸新闻时,首先是根据标题进行选择性阅读,因此,新奇、有趣的标题尤其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这条新闻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也正因为如此,在拟定新闻标题时,一些新闻工作者过度的强调了其猎奇刺激的特性,而忽略了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过分追求吸引大众眼球,而忽视了新闻内容的准确传递。(2)受竞争压力影响,哗众取宠。在网络媒体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愈演愈烈,新闻标题失实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广义的“标题党”是指,一些媒体在制作标题时,总是用添油加醋或断章取义等方法,使标题和内容相差甚远,通过标题的新异出位来吸引公众的注意,达到骗取公众关注和高“点击率”[4]。在与网络媒体以及传统媒体自身之间的激烈竞争中,报纸新闻标题显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在日益恶化的竞争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报纸新闻也极尽渲染夸张之事,捕风捉影、故弄玄虚、拿一当十甚至无中生有,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哗众取宠,以和网络等新兴媒体以及传统媒体之间进行不良竞争,争夺受众,而忽视了新闻传播的本质,造成标题失实。(3)媒体责任感和新闻严肃性的缺失。在一些利益的驱使和利害关系的引导下,一些报纸媒体逐渐丧失了对新闻严肃性的追求,特别是一些综合性报纸的娱乐版,把新闻传播的功能狭隘地局限于娱乐大众之上,也把发行量作为一份报纸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不顾新闻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没有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任的态度,进而导致新闻标题失实。

3 报纸新闻标题失实危害的分析

事实上,新闻标题失实是新闻失实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失实,是首先作用于读者感官的一种失实,也是一种读者无法判断和无法反抗的失实。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其危害。

 3.1 影响新闻本质传播功能的实现

新闻的本质功能是对新闻事实中最重要、最有新闻价值的那部分事实信息的传播。而有一些报媒如综合性报纸的娱乐版面,过分强调娱乐精神而忽视了新闻传播的其他功能,诸如传播知识,教育民众等。过分看重标题的所谓“艺术性”,不惜添油加醋歪曲事实,使新闻传播偏离原本的轨道。

3.2 报纸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受损

新闻失实现象愈演愈烈,已经形成了新闻真实贫困,新闻标题失实将会进一步恶化新闻真实贫困,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新闻标题失实使新闻失实更加严重,读者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会进一步下降,而报纸一直是传统媒体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象征,报纸新闻标题失实使报纸媒介的公信力严重受损,大大影响了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使其信任度大打折扣。

4 防范报纸新闻标题失实的策略分析

4.1 制作者应坚守新闻标题真实性品格,发挥其本质功能

要防范治理新闻标题失实,就要还原新闻标题的本质功能。新闻标题最重要的品质是事实表述的准确,不允许作者用自己的观点随意地渲染新闻事实;更不能以此为由头,按照自己的需要加以“引申”。而那些为了制造卖点,故作惊人之笔,耸人听闻,轻薄搞笑,不惜伤害他人,都是新闻标题不可取的。

在报纸等传统媒体制作标题时,凸显事实主体,把握核心信息,是增强报纸新闻标题吸引力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根治报纸新闻标题失实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2 加强报媒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并提高其专业水平

有很多新闻标题失实是故意失实,编辑和记者明知新闻标题失实, 却仍然还是要做,其目的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新闻的卖点。因此,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要发挥好编辑的把关作用。新闻编辑和记者应该时刻有社会责任感,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这样,才能尽量减少新闻标题失实。

4.3 相关部门可借助新闻法规惩戒机制,严防报纸新闻 标题失实

  新闻失实以及新闻标题失实违背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仅干扰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生活,还会严重损害媒体公信力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2005年我国已通过并施行《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其中对补救、惩罚措施等,做了较为详细、具体的规定,对那些恶意造成失实的媒体或个人,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我国是法治国家,借助法律法规制度,则会有效制止不良现象,这对防范报纸新闻标题失实将会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

5 结论

大量的新闻标题失实现象使报纸形象和公信力严重受损,也给社会和受众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作为报纸媒体,要在分析自身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已出现的问题;要始终坚守新闻及其标题传播的本质,加强媒体社会责任感,加强新闻职业道德,遵守新闻法律法规,严防新闻标题失实,保持其作为传统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权威和形象。

参考文献

[1] 彭朝丞,王秀芬. 标题的制作艺术. 新华出版社,2005(4).

[2] 蒋原伦,张柠. 媒介批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

新闻标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预设 语义预设 语用预设 新闻标题理解

自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Gottlob Frege于1892年提出“预设”(Presupposition)这一概念以来,预设现象一直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预设也被译为“前提、前设、先设”,它常常被定义为发话者在说出某个句子时所作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并不直接参与语面意义的表述,始终以隐含的形式存在,因而其本身就构成了语境深层意义的一个内容或为深层意义的析出提供了一个条件。因此,从语面的表述出发,总能逐层推断出预设的存在,由此理解语境意义。本文对新闻标题进行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新闻标题。

一、预设

语言学家对预设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将预设的定义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基本类型。语义预设是从语句的意义或命题的真假值来考察和定义的。它被看作是两个语义命题间的一种关系。从真值的角度来看,预设关系的形成要符合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命题A、B之间满足下列条件,即如果A真,则B也真;

如果A不真,即否定A(如句A’),B同样成立;那么它们之间就构成预设关系。

如果B不成立,A则无所谓真假。

例如男子甲为初次见面的女子乙的美貌所倾倒,极力邀请她晚上共进晚餐,乙婉言谢绝:“My husband will come home tonight.”乙通过预设含蓄地道出了自己已经结婚的事实。这是因为:

例1 My husband will come home tonight. (A)

My husband will not come home tonight. (A’)

>> I have been married.(B) (>>符号代表预设,以下同)

语义预设的分析是建立在句子或命题的真值之上的。句子或命题仅仅是根据逻辑和语法来考察。然而有些话语不是只用真假值来衡量的。

例2 God is ubiquitous.

>>There is God.

但实际上帝并不存在。按照语义预设的真假值来分析,“上帝存在”这一预设得不到满足,这个句子就没有意义。但实际上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该话语是有意义的。因此语义预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引入语用预设。语用预设实际上是一种语用推论,它把预设与说话人联系起来,涉及说话人和受话人的态度、信念、意图等。对受话者的知识状态作出假设,以便决定哪些是断言信息,哪些可以作为背景信息。

二、新闻标题中的语义预设

一份关于新闻标题使用语义预设的调查表明在现在的新闻标题制作中,86%的标题使用了语义预设。其中利用语义预设增强新闻标题概括力的竟达到46%。这也表明如果要理解新闻标题,我们就需要善于利用预设。

例3 The President’s Dishonesty Was Frowned on b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a)

>>The president has been dishonest(b)

句中的名词词组“the President’s dishonesty”预设的内容是“总统有不诚实的行为”。如果把例3(a)变成否定句,即下面的例3(b),The president’s dishonesty was not frowned on b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即“总统的不诚实行为没有受到大多数美国人的唾弃”。显然,预设的内容没有改变,只是美国人对总统的不诚实行为的态度改变了。

例4 OPEC Fails to Narrow Price Gap (from Yahoo)(a)

>> OPEC tried to narrow Price Gap(b)

在这里“fails to narrow Price Gap”预设了“OPEC tried to narrow price gap.”,因为它的否定句“OPEC doesn’t fail to narrow Price Gap.”没有改变预设的内容。

例5 Technological advances will further promote productivity (a)

>>Technological advances(b)

作者把技术进步看作是既成事实(或肯定要发生的事实),他不容读者去思考技术是否真正地在进步;或者说,作者把技术进步看作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事实,从而隐蔽地把这一意思强加给了读者。

再看下面一个英语标题。

例6 World Audience Praise Expo Opening Ceremony (01/05/2010 省略 )

通过语用推理可以得知这些句子都运用了存在预设:

1)World audience enjoyed Expo opening ceremony.

2)Expo opening ceremony has been over.

预设的运用不但给出世博会开幕式完毕后影响之广的信息,而且引出了世人评价很高这一新信息。

三、新闻标题中的语用预设

新闻标题以最简洁的语言提供最强、最全面的信息,所以其标题必须提供足够的预设。这种预设除了上述提到的语义预设外,还包括语用预设:言语交际双方都早已知道的消息或者至少是听话人听到话语之后总能根据语境推断出来的信息。它往往是包含在语句之中的,一般无需表现在语句的字面上,能够让简短的新闻标题传递更多的信息。也正因为如此,读者在阅读英文报刊时,可能还会碰到一些令人费解、望而生畏的标题,这就需要读者运用自身具备的广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才能读懂并领略新闻标题的简和奇。

例7 Colin Powell’s Swan-song View of the World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Dec.省略)

如果仅从语义去理解,可能会认为有个名为Bill的农民死在家中。这与我们对新闻的期望相去甚远。由于多数情况下,人是于家中死去的,因此这够不上新闻。其实该新闻标题还隐含了这样一个语用预设:Bill是指legislative proposal,而house则是指House of Common。这样新闻标题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

例9 Getting Pounded

pound一词预设了两个意思。一作名词,指英国的货币单位;二作动词,意思是“使劲地打”。此处利用一词多义的语义条件,用一个词语同时兼顾了两种不同的含义,意指作者遭受英镑通货膨胀严重的打击,真可谓一箭双雕。

语用预设除了能引导我们正确理解标题之外,还能促使我们发现新闻作者隐含的幽默讽刺思想情感。

例10 Dog Prefers Ride to Walk(ChinaDaily,April 12,2007)

狗宁愿骑车也不愿意走路,读者会感到好笑。因为在人们对狗的认识常识里,即预设信息里,狗都是走着的,怎么会和骑车联系在一起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广州的一条狗总是喜欢坐在主人的车观赏周围的景色,这一举动引起了路人的关注。新闻标题所提供的内容正好与人们的背景信息即预设信息相矛盾,读了新闻之后,读者也会发出会心一笑。以下两则标题同出一辙:

例11 Fish Fall from the Sky for a Reason(New York Times,2001)

例12 Woman Uses GPS to Track Man (China Daily,April 13,2007)

而在下面这个标题中,语用预设则提示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例13 Hiroshima――the “Liveliest”City in Japan

“Liveliest”一词加上引号表示反语。人们竟然把一个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城市反说成是“最快活的”,真是辛辣的讥讽。

预设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能快速准确地理解新闻标题:语义预设通过运用一定的词、短语、句子、结构等提供的线索帮助理解;语用预设则利用共享的背景知识对新闻标题进行解读,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挖掘出作者的真正含义和情感。

参考文献:

[1]翟慧姣.上海世博会英语新闻标题的预设性分析[J].海外英语,2010,(7):311-312.

[2]程晓堂.名词化与语用预设[J].外语研究,2003,(3):19-23.

[3]曾文华,刘萍,朱铮铮.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翻译[J].嘉兴学院学报,2004,(7):97-99.

[4]端木义方.英语报刊标题的功能及语言特色[J].外语研究,2001,(2):46-50.

新闻标题范文第7篇

一、实题为主,真实、准确、简洁,突出新闻的核心要素

网络新闻主要以实题为主,如《国家赔偿法拟规定依法刑拘后放人不予赔偿》、《青海成立监督组跟踪近80亿元涉灾款项用途》都是最新国家的和社会的热点,这两则新闻标题都直接点明新闻内容,实实在在。让受众一目了然新闻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素。网络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媒体,因此网络上出现了大量的假信息和一些真假难辨的信息,尤其是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虚假新闻,导致受众对于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同时有些网站为了增加点击率采用一些扭曲新闻事实或者将个别新闻要素孤立现象放大为全局性问题,故意制作与新闻内容完全无关的耸人听闻的标题,欺骗读者等等手段,导致网络新闻的诚信受到人们的怀疑。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尤其在诚信有待提高的网络上,新闻的真实性更应该为我们所重视。

由于网络新闻大部分采用列表式,没有报纸标题的主题、副题,且题文分离,而网络新闻的标题要在一二十字内高度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使标题准确地传达的信息,并对受众产生吸引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准确把握新闻事实,并能够将新闻中所蕴含的感情倾向和逻辑表达清楚。否则就容易产生误导受众的问题。另外,因为网络排版为了网页美观,相同栏目的标题要求字数相等,而且因为图片和一些动态图像的原因,网络新闻也很少使用字体、字号和色彩等来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这就要求在制作网络标题的时候能够简明扼要,实题明意。

二、网络新闻标题需要“诱惑性”

新闻标题,简言之,主要是对新闻事件的提炼和概括,使大众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传统的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中规中矩,虽然尚不能吸引读者对新闻内容的鉴赏,但新闻的标题与内容毕竟具有关联性,借由二者处在同一版面的优势,读者会在浏览新闻标题的同时,亦会快速浏览新闻内容。但在传统的纸质媒体下,受到版面时效等影响,新闻标题与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大大受限的,这会对读者对于新闻的浏览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网络新闻标题与传统纸质媒体的新闻标题无论是在阅览方式还是在新闻时效性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变化。网络新闻标题独具的特色表现在内容精练、表达灵活和形式多样,这也是它比传统纸质媒体吸引读者的地方所在。大众“眼球”的争夺无疑已成为现代媒介竞争的主阵地,“注意力经济”决定了互联网眼球文化的特性。网站的生存来自读者投向的“目光”,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陷入了“海量信息与有限选择的焦虑”。网络新闻标题除了要简明准确地表达新闻事实之外,还要以“诱惑性”吸引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的点击兴趣。网络新闻标题如何在眼花缭乱、信息众多的网页中吸引读者的眼球,是现实对网站编辑提出的一项严峻考验。

简练、快捷及时效性强是一则网络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使读者在标题中就能了解新闻事件的大概面貌而无须点击新闻具体内容的新闻标题,不能算作是一则成功的网络新闻标题,一则成功的网络新闻标题不要“窥一斑而见全豹”,要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弦外之音,体现新闻创作中的“维纳斯原则”;要能诱使读者通过“点击”进一步了解新闻事件的具体内容,把网民最关心的、最吸引人的、最新的、最重要的、最精彩的信息点放在标题里,使读者在快速浏览的瞬间被深深地吸引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赋予新闻标题“诱惑性”。“诱惑性”一词常常出现在产品的广告宣传中,目的是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通过煽情的语言达到产品推广的目的,做到“诱”而不“惑”。在新闻传媒中同样如此,“诱惑性”标题既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又不要弄脏他们的眼睛。这就需要网络新闻编辑把握一个“度”字,这是对编辑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精神的一次综合考量。

三、善用超链接,文本、视频一个都不能少

新闻标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标题;吸引力

电视是集声音、图像、色彩、字幕于一体的直观性最强的传播媒介,因此,它具有报纸、广播等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所以,近些年电视媒体得以迅猛发展,尤其是随着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的应用及数字信号的逐步开通,电视成为普及率最高的“家用媒体”。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下在新闻立台(频道)理念的指引下,电视新闻节目成了引导公众舆论、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力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因为现有电视媒介特有的线性传播方式,观众无法“暂停”、无法“回放”,所以在节目制作上注定对内容和屏幕形象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惟其如此才能让观众易看易懂,从而吸引观众,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作为电视新闻来说,其充当“眼睛”功能的标题更需要用心琢磨,精心制作。那么,什么样的电视新闻标题才是好的呢?笔者以为,它至少要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提炼主题,深化内容。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平面媒体甚至是网络媒体,标题都是新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传达新闻主题、评价新闻事实、深化新闻背景等诸多功能,对于观众的视觉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到了现在的读题时代,标题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标题党”的概念就从反面印证了事实的存在。“经过字斟句酌,贴切精准的好标题常常可以强化主题、评价事件、诠释内涵、激发共鸣,是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获得新闻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这是画面和声音这些传播要素所无法代替的。好的标题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酶’,有助于观众对新闻全方位地解读、消化和吸收。”

丰富信息,加深记忆。电视媒介的优势是声画兼具,直观性强;其劣势就是线性传播,播放内容稍纵即逝,不可“翻阅”。所以,标题就起到了丰富新闻内容,加深观众印象的作用。个性、有特色的新闻标题可以在瞬间抓住观众眼球,吸引他继续往下看,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优化编排,美化荧屏。电视是声音画面并重的一种传播媒介,作为电视新闻的标题,它是电视画面的组成部分,很难想象没有标题的电视新闻会是什么样子。同时,电视新闻标题也是电视包装的一部分,它跟一个栏目、一个频道的整体包装浑然一体,所以,它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美化屏幕的作用。

吸引观众,引人入胜。当今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人们无时无刻不被信息包围着。同时,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对信息的识别和判断也更加“浮光掠影”,纸质媒体早已进入读题时代,新兴的网络媒体也成为利用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网友眼球的“标题党”。新闻标题对于传播新闻事实,吸引受众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在这种信息泛滥的时代,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而言,新闻标题的功能和作用就更加需要放大和强化,尤其是在目前电视频道、电视新闻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电视遥控器在频繁更换频道的同时,如果屏幕上出现一条抢眼的标题,或许就能立马留住观众,从而使节目达到更好的传播和收视效果,增强竞争力。那么,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编辑记者,我们应该怎么提炼、制作新闻标题呢?

避虚就实,虚实结合。毋庸置疑,电视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通过声画等多个通道传播信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把最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全面深入地获取信息至关重要,因此,新闻标题一定不能“假大空”,而要“实实在在”。比如,今年3月郑州房价首次出现下降,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新闻开汇》栏目记者在制作此条节目时拟定的题目是《郑州房价终于降了》,按说这个标题也是个实题,但它所传达的信息还是有点“虚”,房价具体降了多少呢?是大幅下降还是略微下调呢?观众最想知道的信息标题中并未交代。在播发节目时编辑把标题改成了《郑州房价降了24元》,该标题不仅说出了郑州房价下降的新闻事实,还把下降的幅度予以明确体现,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最核心的信息。

当然,电视新闻标题也并不是越实越好,太实则让人缺乏想象,太虚则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虚实结合是应该遵循的总体原则。在2011年《新闻开汇》栏目也曾播发过这样一条调查节目——《喝出“毒瘾”的止咳药》,从标题能大致看出这篇报道是关于止咳药的调查,标题说出了新闻事实但又没有完全把意思说破,止咳药怎么能喝出“毒瘾”,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标题激发了让观众看下去的欲望。

口语表达,简明扼要。电视是一种“家用媒体”,因为是“家用”,注定电视语言是那种跟观众拉家常式的交流,决不能文绉绉、硬生生,所以口语化表达是对其的必然要求。作为新闻标题同样如此:文字要口语化,语言要生动,贴近百姓、贴近市井、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