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播报

新闻播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闻播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播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闻播报;创新;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时效性较强的课程,中学政治教学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要有重大变革,经常推陈出新,同时注重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实现成长与进步。

我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尝试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新闻播报活动,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扩大知识面,拓宽学科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同时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理论分析等综合能力。

第一次课前新闻播报活动我安排的是政治课代表,想通过他的播报,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为了实现第一次播报的良好效果,我专门给他进行了选材和演讲辅导,可以说进行了充分准备。万事俱备,就差他的第一次成功亮相了。上课前,我一般提前到达教室,课代表已经站在讲台前了,看似信心满满的样子,我微笑着鼓励他准备开始,他手拿着准备好的稿子,开始播报了,我正在默默欣赏时,他却戛然而止,忘记要继续说什么了,尴尬地看着我,我也没想到他会突然这样,第一次的新闻播报就这样夭折了。我也没想到,一时也有点接受不了,只好对大家说,“今天的播报就这样,希望下次准备更充分些。”学生们都能听出我的语气中有些不悦,接下来我一如既往的上课下课,我的课代表却整整一节课或低着头,或趴在桌上。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边休息边进行了反思。

第一次反思:

在唯物辩证法中,强调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更何况是具有灵性、充满生机活力的每一个具体学生呢?每个学生都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人,学生也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教师不能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一味地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是违背辩证法的,因此,教师在看待学生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工作中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在这次新闻播报活动中,我对于课代表的要求过于完美,给他的压力可能太大了,之前没有想到他毕竟只是一个学生,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我应该多给他些信心和锻炼的机会,我应该更加耐心些,给他更多成长的时间。

反思后的第一次改进:经历了第一次的小小失败。我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下午放学后,我专门请来我的课代表,和他进行总结和商量,希望他下次上课前能够继续新闻播报。我们交谈了近半个小时,他的话语渐渐多了、笑容渐渐多了,我应该对他有信心,相信他的能力,相信他会进步。果然,第二次新闻播报时,他发挥得很好,我的情绪也很高涨,那一节课课堂气氛也相当好,那一节课的所有情景在我的记忆中永远留存。

课前新闻播报活动开展几周后。我发现参与播报的学生出现断档现象。课代表也很为难,说不好安排播报人。

第二次反思:

为什么学生对这项活动不太感兴趣?尤其是班级的优秀学生鲜有报名。是没兴趣?还是怕浪费时间?我原以为越是优秀学生越会积极参与,可以通过此活动更多展示自我价值。

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我专门召集一些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发现某些优秀学生认为这项活动仅是播报新闻,张张嘴、说说话而已,活动过于简单和容易,凸显不出他们自认为的水平和能力。

反思后的第二次改进:我做了调整,增加适当点评环节,即要求新闻播报的学生还要进行适当地点评,评的要有理有据,体现高中学生政治学科的知识和素养。没想到,这一小小的附加活动和要求,吸引了不少优秀学生的积极报名和参与,在课前新闻播报时,播报的学生严肃认真、言语流畅,俨然一副新闻主播的模样。播报结束时,还能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点评,让在座的其他学生深表佩服,同时很好地激发了所有学生上课前的积极情绪,调节了课堂气氛。

正在我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良好表现庆幸时,出现了新的状况,播报人很积极,但是其他听的学生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第三次反思:

播报人很积极且参与的学生基本上是班里学习较好的学生,他们在播报前会认真准备,播报时也能正常发挥,问题是播报形式很是单一,点评也渐渐走向程式化,其他学生觉得没有新鲜感了,也没兴趣继续认真听了。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

反思后的第三次改进:我征求学生对这一活动的意见和改进建议,他们出了个新主意,说增设展现个性环节,即在新闻播报的同时可以辅助以唱歌、跳舞、相声等丰富的形式,尽可能展现学生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必要时可以邀请其他特长学生加盟,共同完成播报任务。

自此,学生的个性化新闻播报和点评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一段时间以来,我班的新闻播报环节,配合着吹拉弹唱,讲的激情四射,形式的确多种多样,体现出当今学生的多才多艺、兴趣广泛。

通过这项活动的拓展,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应该充分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是无限的,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合适的舞台上成功。作为教师应该独具慧眼,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并善于创设展示学生才华的条件和机会。你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一定会带给你无限精彩。

新闻播报范文第2篇

一、电视民生新闻播报曲艺化的表现

早在2004年,浙江杭州生活频道就推出了以唱“莲花落”出身的艺人翁仁康主持的《我和你说》,可以算是最早的曲艺新闻。“曲艺式新闻”的说法则是于2006年10月14号,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曲艺式新闻研讨会”上第一次被提及,作为民生新闻的一种新形态,曾一度引起学界和业内人士的关注。而《拉呱》的热播又促使第二届全国曲艺式新闻研讨会于2008年11月二十二日在济南召开。在会上协会主席孙立生认为,《拉呱》的成功关键在于将传统曲艺与新闻进行嫁接,让普通人感到亲切和体贴。而它的高收视率证明了这类节目有很好的观众缘。

新闻与娱乐,两个毫不相干甚至是对立的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却形成了一种电视文化,还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不断发展。江苏台《南京零距离》开始的巨大成功,使新闻娱乐化在新闻界掀起一波波的浪潮。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第七日》等节目都进行了尝试。从此,电视新闻娱乐化大行其道。我们看到从最初的以传者为中心,到如今的受众本位,体现了一种传播理念的变化。受众不再被动的单纯的接受媒体所报道的时间的片段与结果,更注重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细节与事件背后的信息。媒体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改进,从而使电视更具观赏性。同时媒体的报道方式也实现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二、电视民生新闻播报曲艺化产生的根源

电视民生新闻曲艺化播报是民生新闻娱乐化的表现之一。当代社会人们压力日益增大,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渴望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方式,在这种情形下,播报曲艺化顺势而生。

每类栏目都有明确且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而节目也要根据受众的需求确定自己的创作目标,在为受众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取受众的关注。新闻节目想发展离不开对受众需求的深入了解,但同时也少不了自身的不断探索与创新,而新的播报语态的尝试与改革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举措。因曲艺表演有其独特的魅力,在“说唱故事”的前提下,把新闻稿件经过整改,变成一个“曲谱”,让演唱者也就是主持人去“唱”出来,必然比平淡的“播”出来更生动、有趣,因此电视民生新闻曲艺化的播报形式一经出现就颇具观众缘。但受众的眼光也会不断变化,因此电视民生新闻播报曲艺化在完成了栏目嫁接的基础上还应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及时总结,大力推进创新之路。

三、电视民生新闻播报曲艺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档栏目、一个电视台想要持久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否则是很难在如此惨烈的竞争中立足的。电视民生新闻播报曲艺化作为一种新的播报样态,必然会对整个电视新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与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掌握好它的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其未来的发展态势,才能使这种新的播报形式健康发展,并成为推动电视新闻改革创新的一个有利因素。

贴近性是电视民生新闻播报曲艺化的一大制胜法宝,也是其魅力所在。在选材上应该使用“就近原则”就近取材,着眼点应该是本地域广大的、喜闻乐见的新闻。应该报道百姓的“身边事”,反映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用行。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锁定他们的生存状况,反映他们的生存空间。在形式上用喜闻乐见的“下里巴人式”的讲述方式和评述角度。

电视民生新闻播报曲艺化的主持人是节目的一大亮点,这些曲艺出身的主持人有着敏锐的思维,犀利的口才,和一针见血的点评成为节目吸引受众的主要因素。因此,曲艺化播报要想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除了在节目制作理念上继续坚持贴近与创新外,将栏目打造成一个名牌主持人无疑是该栏目应对同质化日益严重现象的一个比较显示的选择。

新闻播报范文第3篇

(1)事件空间。即新闻事件的具体发生地,也包括事件发展变化时所经历的空间转换。

(2)报道空间。可以分为宏观的报道视角、中观的报道地点以及报道的空间组合、微观的屏幕空间。报道空间通过电视声画的蒙太奇组合得到具体展现。

(3)心理空间。通过电视声画的蒙太奇组合,受众对叙事空间的总体感觉和构建。本文选择凤凰卫视资讯台新闻节目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作为24小时环球报道新闻频道,其主要收视市场在中国大陆。而要在有限落地的情况下与包括央视新闻频道在内的大陆本土电视频道竞争,该台在空间叙事方面可谓别具一格。摘要:电视新闻报道的空间要素包括事件空间、报道空间和心理空间。主持人或出镜记者对事件空间进行“聚焦”,通过移情效应将自己的空间联觉传达到受众。媒介融合的技术偏向,将实现传受双方的“时空趋同”。关键词:空间叙事凤凰卫视事件空间报道空间心理空间媒介融合

一、事件空间

事件空间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理位置。对于事件空间的彰显,体现了新闻“五要素”的要求;而作为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它又能突出新闻价值,强化新闻的“现场感”“可读性”和“易读性”等素质。空间要素容纳了新闻要素中的其他要素,空间要素的状态留下了时间的痕迹。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天气状况、时令季节、现场气氛等等因素构成了事件空间。对这个空间的感觉是人体所有感觉的统一体,形成了“眼、鼻、耳、舌、身、意”“六根互用”。[1]凤凰卫视资讯台在对新闻报道事件空间的开拓上,首先表现为事件空间的广泛性,即快捷及时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点信息,信息覆盖面广。《凤凰早班车》《午间特快》《时事直通车》等“三班车”分别在每天早、中、晚往来穿梭报道环球时事,《华闻大直播》则打造成与央视《新闻联播》同时段竞争的要闻总汇,《凤凰全球连线》《环球直播室》等节目更是将视野投向国际新闻。《天下被网罗》和《媒体大摄汇》分别为网络资讯汇集和电视民生新闻总汇。其次,该台执著于在事发之地有“我”在场,从而让受众获得“身临其境”的空间感。该台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纽约、伦敦等新闻多发地区设有新闻直播室,派驻记者和播音员。即使是事件性不强的新闻,该台也习惯于让记者在相关地点出镜报道,形成一个特殊的报道语境,暗示受众“我在事发之地”,传达了记者对现场空间的所有感觉,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可信度和权威性。除现场直播外,新闻报道多属事后报道,但“我在场”的空间安排,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以“现在播报”的现在进行时态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强化了新闻的时新感。

二、报道空间

事件空间是客观事实存在的真实空间,而报道空间则是新闻媒体对事件空间的主观经营。报道空间的构建直接为受众接触与理解事实服务,它建立在新闻本身所包含的事实空间与报道者所置身的社会语境空间基础上。[2]从宏观来看,报道空间体现在报道视域的选择。凤凰卫视资讯台惯于以“全球视野,华人视角”来报道评论新闻事件。“报道+评论”平分秋色的模式在宏观上凸显了新闻事件的背景空间,将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放在与之纵横关联的宏观背景之中,让受众明白了事件的原因、意义、影响及未来发展前景。在“三班车”以及晚7点整《华闻大直播》等综合性新闻节目中,热点新闻得到了及时解读。比如2011年8月18日《华闻大直播》节目的热点之一是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该节目连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分析这次访问的中美两国政治经济背景、中美两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访问所肩负的使命以及访问预期,让受众对此次美债危机背景下的访问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该台《时事开讲》《新闻今日谈》等新闻评论节目,有数位资深评论员对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阐释。当前媒体竞争的焦点不在于第一报道权,而在于第一解释权。只有及时阐释新闻事件的意义,才能做到先发制人,掌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该台打造了一支“三名”精英团队:名记者、名主持人、名评论员。这些人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有共同的中华文化底蕴,但又因地域和历史的差异,分享了不同的价值观,融合了中西方的主流价值追求。最典型的节目如《时事辩论会》,往往选择有较大文化差异的嘉宾作为控辩双方,同时又通过微博和手机等新媒体收集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等不同华人亚文化社区的观点,形成了华人视角主导下的观点碰撞和激荡。而凤凰卫视的一些资深评论员如邱震海、何亮亮、曹景行等人,多是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善于在“全球视野”中洞察国际国内问题。从中观来看,电视新闻叙事空间是指构成的空间。构成的空间是指将一系列记录真实事件空间的片段,经过选择、取舍、重组构成新的统一的空间形态。[3]凤凰卫视资讯台通过融合互联网、手机和卫星通讯等新媒体,以实现不同空间之间的信息交流:

1.通过各直播室的空间组合构成完整的节目空间。在一些大型综合性新闻节目中,播报空间的变化让受众如同在一条新闻长廊中漫游。每晚7点整的《华闻大直播》节目,动画片头之后,演播室内空间通过俯拍平移镜头依次展现,接着主持人从室内旋梯走下来,来到演播台,面向左侧观看一块大屏幕上播放的短片(这是本档新闻节目的焦点),随后转身面向受众开始播报新闻。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极具动感和交流感。节目在播出时,往往要依次切换到北京、台湾、香港、纽约等地所设立的直播室,主直播室的主持人以连线采访的形式与画面右上方小窗口中的分直播室主持人交流几句,提示新闻要点,也完成了演播室的空间转换。节目内部浑然一体,时空转换线条清晰,信息流畅。

2.通过连线采访实现空间并置。比如《凤凰全球连线》,就某一热点问题,主持人通过卫星等传输网络同时对两位甚至三位嘉宾进行连线采访,这时画面开设了三到四个并置的窗口。在嘉宾答问时,小窗口放大到满幅,随后又收缩为左右两个并置的小窗口,一边为主持人,一边为嘉宾,相互之间形成了信息对流;基本实现了“任何时间”在全球任何热点地区报道“任何事情”的理想,拓展了新闻的报道空间。从微观来看,报道空间表现为对屏幕空间的设计经营。凤凰卫视资讯台像设计报纸版面一样精心设计新闻节目播报窗口。画面通过色彩、线条、字体、光影等元素的组合形成统一的视觉识别。主色调是被中华文化视为吉祥如意、繁荣兴旺的金色。屏幕下方的字幕块层次分明,由下往上依次为滚动新闻、标题和节目名称,并以互补的背景色块区隔开来;靠右边的提示块上有实时汇率,下有时间提示;字体主要为黑体。节目内板块之间的隔断多数是由金色的线条和光影所构成的动画,节目与节目之间穿插由流动的金色弧线幻化而成的一对金凤凰形成统一的LOGO。不同的节目播放窗口各有风格。如互联网资讯类节目《天下被网罗》,节目的播报窗口恰如网络视频播放器,每条新闻的开头都会以鼠标箭头提示登载新闻的网址。主持人的解说和主画面内容形成内在关联,观众在听“网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跟主持人一起喜怒哀乐起来。《凤凰早班车》节目的播报窗口背景是实时的香江画面,在中景入镜的主持人身后,船只往来于江面,岸边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让人感受到香港早晨扑面而来的繁荣气息。《时事直通车》则凸显全球意识,直播窗口大气磅礴,主持人坐在一个占据整个画框底部的椭圆形大演播台前,背景中央是富有动感的世界地图,两边各开一个窗口,提示重要的新闻画面。总体来说,凤凰卫视资讯台新闻节目的画面空间设计层次分明,富有动感,既彰显个性,又注重整体统一,极具视觉冲击力。

三、心理空间

新闻播报范文第4篇

上早班经历“惊魂时刻”

经常看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观众其实对陆放并不陌生,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新闻节目中做出镜记者,后来主持了很长时间的《北京您早》。早在2006年的时侯,陆放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以后就来到了北京电视台。来台之后,最开始的时候做记者,从头开始跑新闻。她所在的组是特报组,需要采访的都是一些紧急或突发事件,诸如着火、车祸等,其线索主要来自观众的热线。除此之外,陆放作为记者还暗访偷拍过一些新闻事件,比如违法挖沙、旅游骗局等,当时比较年轻,对很多事情也不太懂,好在摄像都很资深,很有经验,他们保护着陆放。做记者一下就是4年,在这四年当中,凡是北京电视台播报的各种新闻她都跑过,诸如人物、专题报道等,既经历过危险,也经受了锻炼。到了2010年的时候,陆放开始进入演播室,先期在《北京您早》做资讯,后来做主播。但同时她并没有离开记者岗位,所以从2010年10月到2012年底,她感觉自己在进行“魔鬼训陈”,既要完成记者的工作量,又要做主持人,那段时间很辛苦,经常就睡在台里。

刚做主持人的时候,连陆放自己都觉得不太适应,有人说她说话太快了。她觉得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两头跑太累了,因为长期做记者穿着随意惯了,所以一开始让她穿套装、高跟鞋,她还真有点不适应。那几年的记者经历让她变得更加质朴,也更加了解新闻中的人和事。原来陆放是个慢性子的人,可自从干了新闻之后,行动速度和语速成倍增长,说话走路都变得特别快。

做新闻主持人,特别是主持《北京您早》的时候需要适应的是时间,因为这个节目要求早上4点多钟就得起床,5点多钟就要到岗,经常会起不来,一般都要上6个闹钟才能保证自己及时起床。有一次最危险,起来的时候已经6点了,只有一个小时节目就要开始了,吓了她一身的汗。

至今难忘医院急诊室里的特殊味道

对于陆放来说,做新闻记者那几年对她的影响很大,也有很多难忘的事情。她认为,如果仅仅走在这座城市中,不会知道这座城市里蕴含的精神力量是什么,但是如果你近距离去接触很多北京人,你会感受到他们身体里蕴含的能量有多么巨大。有一次她采访了一个叫杨立英的人,明白了勇敢的含义。杨立英的丈夫因为一次煤气中毒成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也不能说一句话的植物人,医生判定他不可能好转,可是杨立英不信,她十三年如一日地照顾像是一个婴儿的丈夫。她的丈夫有130斤重,而且全身不能动,杨立英要想挪动他的身体无异于搬起一块130斤的大石头,可是因为怕丈夫长褥疮,她就这样一天搬四五个来回,从搬不动摔在地上失声痛哭到一点点搬过去,杨立英战胜了自己的身体也战胜了心理上的脆弱。更加考验承受力的是房间里的寂静,杨立英一个音一个音地教丈夫说话,可是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始终没有听到过丈夫的一个回音,然而奇迹发生了,一天杨立英在厨房做饭,听到寂静的空气中传来一声呼唤:“杨立英”,她恍惚了,怎么会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于是她走到屋里发现居然是自己的丈夫发出来的声音,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她顿时热泪盈眶。采访完这个人,杨立英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陆放。

除夕夜,所有的人都赶着回家与亲人共度,但是太多的除夕夜陆放都是在采疗中度过的。其中有两年她都是在同仁医院烟花爆竹炸伤急诊室外度过的,那里从晚上10点到凌晨3、4点都会陆续接到很多炸伤的患者,很多炸伤患者已经面目全非、皮开肉绽,当他们被推进来接受紧急治疗时,急诊室里阵阵的哭喊声,患者家属的情绪近乎于失控的状态,这个时候,急诊医生们总是很有耐心地抚慰家属的情绪,同时给出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她还清晰地记得急诊室内外弥漫在空气中的一种特殊的味道,那是炸药与人类皮肤混合烧焦的味道,每每闻到这个味道她都会出现想要呕吐的感觉,还有深深的心痛。陆放用自己的采访记录着医生们的工作,心中啧啧称赞,如果没有这些医生的守候,这些乐极生悲的炸伤者又该如何度过这个除夕呢?她深深敬佩这些救人于危难中的白衣天使,也深深感受到劣质烟花的伤害。

做记者是非常辛苦的。有一天上午,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这时陆放接到了一个任务,出去采访下雨的新闻,这是她第一次独立采访,心里完全没底,而领导给她的要求就是:“看到什么采什么”。这时候距离播出只有两个半小时,她二话没说叫上摄像记者就冲进雨中,看到积水说积水、看到堵车说堵车、看到污水井漏了也说,可是如何能说得形象呢?陆放把脚踏进水中,发现水已经没过脚脖子,于是她就拿脚当尺子,给大家最为直观地呈现雨水的状态。就这样她完成了报道并受到了好评,尤其是生动地展示了雨有多大。可回家以后,她发现这双自己新买的第一次穿的鞋子彻底因为被水浸泡过而报废了,她的脚也被染成了鞋子的墨绿色。从这第一次采访开始,陆放就明白了,做记者要勇于付出,乐于付出,后来的工作进一步让陆放知道了自己要付出的都是什么,包括:体力、时间、情感等等。

第一次播报《北京新闻》克服怯场心理

在做了四年的新闻主播以后,因为表现优异,2014年11月,陆放被选拔为《北京新闻》节目的新主持人。《北京新闻》这个节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陆放觉得主持这个节目以后,自己的压力更大了、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如何减轻这种压力呢?她经过思索感觉到,虽然《北京新闻》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是要把事情说清楚,所以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只要说有这么一件事,我把这件事告诉你就行了。对于播报的重要新闻来说,不能靠端着架子,只有把新闻理解了,把播报新闻的感觉找对了,才能达到传播效果,这样自己也就自如了。这期间最让她难忘的还是第一次主持《北京新闻》的经过。

新闻播报范文第5篇

一、精选时政热点,激感共鸣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理科方向学生不考政治,所以理科生学业水平考试后不用学政治,文科生虽然高考要考政治,但文科考生相较理科考生要少得多。正因为这种功利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包括一些领导和教师,对政治课也不重视。因此,政治课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课程。大部分学生消极对待,政治教师觉得政治课不好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不失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我们作为政治教师也在多方面想办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任教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脑,方便学生查阅资料,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在班上进行分组,四位同学一组,轮流进行播报,每组都有机会,排好顺序,第一轮结束后又重头开始。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每组为了做好播报,他们需要发挥团队精神,精心设计、选择时政热点,而且形式多样,有文档形式,也有PPT形式,且设计美观,从视觉上吸引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

由于国际、国内以及身边和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很多,有价值的时政热点自然也很多,选择哪一则时政新闻播报更有价值呢?这就需要各小组组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网络、报刊、电视新闻联播等渠道去了解、去捕捉时政热点,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和研究的机会,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播报中让全班同学共同分享时政热点,无形中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情感共鸣。

二、巧用教材内容,解读时政热点材料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将时政热点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学紧密结合,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这是政治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从笔者30年的教学经验及对高考试题的把握分析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与时俱进,紧扣时政热点,查看每一年的高考试卷就会发现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出题者选择的背景材料都是近一年来的时政热点问题,如关乎民生方面有:物价、房价、三农,社会保障制度,企业发展,就业问题等。所以从高考角度分析,学生提前了解和分析了相应的时政材料,在考试中遇到相应的时政试题时,学生不会慌,可发挥出更好的水平。为此,我在学生播报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在时政热点材料播报完后,要求他们根据所播报材料内容,分别从所学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等相关角度设问,然后让同学们分析作答。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文科班,因为与高考联系紧密,所以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高涨。

近期笔者任教班级正在进行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部分,在2017年3月10日高二文科班(19班)第七组的杨帆、赵福洋、邹莉、万海玉同学播报的时政新闻材料《我国的二孩政策》:2015年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二孩是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2016年两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全面二孩政策配套措施。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该政策将会拉动国内家庭生育二孩比率迅速上升,另一方面为二孩家庭提供了生育保障,从而带动了国内母婴产品的销量大幅上涨,短期内母婴用品价格将居高不下,成为投资、消费的一大热点。

学生设计的问题是: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二孩政策对我国国内母婴产品的消费和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学生播报后抛出问题,笔者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相关内容解读时政材料。学生想到的知识点有:需求影响价格;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消费的反作用等等。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应用。因此在政治课讲授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用学生关注而且熟悉的重大时事适时融入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把政治课中抽象、枯燥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感性知识,对于教材文本知识的应用,尤其是疑难知识的解读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使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学而能用、学而会用。

三、做好点评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新闻播报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播音技巧;培养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4-0254-02

作为电视新闻播报的主体的播音员,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重要载体,播音员的播音技巧决定着新闻消息传播程度的好坏,也决定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播音员的播音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下,电视新闻播音员提高自身的播报水平,提升新闻播音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一、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内容

(一)言语规范

普通话是一个新闻播音员最基本的语言素质,普通话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新闻播报的质量,所以作为新闻播报的播音员,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严禁出现方言、错别字、停顿等现象,不能出现观众在看的时候感到不流畅、听不懂的状况。新闻的播报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及时的了解到所需要的新闻内容,受众是生活中的人,所以要求播音员在播报的过程中,尽量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能够让受众更容易理解新闻的内容,不应该出现一些色彩较为强烈的语言,影响新闻的本质内容,也不能使用一些较为繁杂的语言,让观众模糊不清。

(二)调整工作状态

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播音状态能够让播音员更生动形象的播报新闻内容,也能够让观众得到一定的收视效果。所以,播音员在播送新闻之前,要仔细的通读稿件,在播送过程中避免失误。充分理解了稿件的内容,才能在播报过程中从容不迫。播音员应该在播报之前,对稿件进行整体的分析,把握整体的层次,理解内容的主旨、背景等问题,这样才能在播报的过程中掌握播音基调,确保正确的播音状态,正确的处理突发事件。电视新闻的内容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所以在播报新闻时,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保证播报内容的真实性,让观众能感受到真情实感。想要具备良好的播音状态,播音员的外表和播音技巧是同样重要的。播音员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有兴趣去观看接下来的内容。如果播音员面容憔悴,精神涣散,观众也会失去兴趣。播音员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新闻。也不要去模仿他人的语气和方式,每个播音员都有自己的特色,保持自己的状态做自己就好。

(三)合理掌控播报节奏和速度

电视新闻播音中播音员的节奏和语速,也会影响到新闻的收视率和观众的好感度。通常情况下,播音员的语速应该控制在一分钟三百字左右,这样的节奏是最容易让观众接收,也是观众最舒服的节奏。但是在不同的新闻内容和风格中,语速和节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新闻内容较多的新闻,播音员在播报的时候,就应该调整语速,要比正常情况下稍微快一些,但还要保证让观众清晰的了解到整件事情,语速变快,但是质量却不能变。而在一些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的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就应该调整节奏,用比较亲近、随和的语气,让观众觉得不那么严肃,比较有亲和力。在电视新闻播报中,播音员应该根据播报的新闻内容来调整播报的节奏,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要用节奏上的强调,来对观众的积极性进行调动,让观众产生兴趣,了解重点。

(四)注意播报的语气

电视新闻播送的稿件通常都是短小而精炼的,所以在播报过程中,要注意语气的处理。有些稿件中会出现较长的、结构复杂的句子,这就需要播音员根据内容来进行处理,通过语气的强调作用来区别主次,传递新闻内容。重音在新闻播报中也是起着统领的作用的,正确的重音处理能够突出新闻内容的重点。重音效果并不是字面上的放大音量,而是要通过语气长短的变化等来体现的,是要在理解新闻内容的基础上做的处理。作为电视新闻播音技巧中的关键性问题,准确的语气应用,能够让新闻内容更具感染力。

二、培养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方法

(一)掌握扎实的文字功底

作为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电视新闻要求尽可能更好的向大众传播新闻,这就要求播音员要能够清晰标准的向公众传播新闻。播音员就应该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能够应对新闻稿件中的生僻字等问题。在播报新闻的时候,也应该尽量使用精准的语言,不能让观众感到不明白、不清楚,产生歧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更是一门多变的学问,在中国的汉字中,有许多多音字,地名中也有很多生僻字,在直播新闻中如果出现不会念的字,不仅会让观众感到不被尊重,还会让收视率下降。

(二)保持积极的状态

电视新闻节目不光是要给受众传递最新的新闻消息,还是要能够振奋人们的精神、增加知识、愉悦身心的节目,所以,播音员在播送的时候,要声音干脆明朗,让人们能够从声音中产生一定的愉快的心情。电视新闻播音员与电台的播音员不同的是要出镜的,所以播音员的精神状态也是能够影响受众心情的重要因素。饱满的情绪能够让受众最直接的感受到所要传递的心情。作为一个新闻播音员,要时刻保持着一份热忱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精神状态是传递一个人情感的最好的表达方式,所以电视新闻播音员要用最积极的状态和态度来对待每一次播报。

(三)播音形式多样化

电视新闻的播音员,不仅要吐字清晰、语言规范,用最正确的方式来传播信息才是最主要的。想要把文字性的新闻稿件直观的传播出去,这对于新闻播音员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播音员要有能够生动形象表达内容的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电视新闻的播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具体的播报形式还是要靠节目的类型来决定的。电视新闻播音员如果不管在什么内容中都是用同一种语气去表达、传递,效果一定是不好的。想要满足不同的场合和新闻内容所要传递的不同的感情,播音员就要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富有感染力,在不同的场合都能够自如的变化。

(四)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电视新闻播音员,作为一种出镜的工作,在面对镜头时,播音员的言行举止都会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就要求播音员在播报时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特别是直播节目,出现错误都是不能弥补的。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播音员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压力化成动力,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降低压力。对于电视新闻播音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对自己的自信,和对现场的掌控能力。有了自信心,就能够让自己稳定下来,不会变的浮躁,思路也会清晰,在播报的过程中才能不会发生错误。如果播音员被这种压力所束缚,在播报过程中就会一直想着不要出错,这种压力一直跟随着,就更容易在这过程中出现错误。自信心的培养主要是靠平日里的积累和知识的丰富程度。知识储备足够的话,就不会担心在播报过程中出现错误,自信心自然而然就会有了。而控制能力主要是指播音员对在播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在播报过程中,有些突发事件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所以播音员要有足够冷静的头脑来应对这些事情。

(五)形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电视新闻播音员的知识积累,能够直接体现出播音员的播音技巧。想要在播报新闻中不出现任何差错,就要有一个随时随地都学习的好习惯。作为播音员,不光是声音好听就可以的了,在知识方面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电视新闻播音员是要为受众传播新闻的,应该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对于各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涉猎。随着新闻事件的千变万化,播音员也要有足够的知识去应对不同的新闻内容,出现了自己不了解或者不清楚的内容,也要进行记忆,为下次再出现相同的情况做好准备。

(六)声音与形体的相配合

电视新闻播音员因为是要出镜的,与电台节目主持人相比较而言,具有形体上的优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在声音之外,还可以用身体上的动作来配合着声音,能够更生动形象的表达新闻内容。对于文字性的新闻来说,形体上的动作能够赋予新闻不一样的意义。在进行语言播报的同时配以一定的肢体动作,能够加强语气的表达和传递。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形体的表达是很重要的。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一举一动、身体形态,加上声音的传递,能够成为新闻内容表达的符号。目前来说,很多成功的电视新闻播音员,都是知道怎样用更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的。通过形体上的表现,把自己的感受传递到每一位受众身上,增强了新闻表达的感染力。

(七)养成记者的习惯

电视新闻播音员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只是新闻内容的传递者,只要正确准时的把最新的消息和内容传递给受众就够了。但实际上,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工作不仅如此,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播音员,除了播送新闻之外,还要学会当一名记者。记者是获取新闻第一手资源的人,作为电视新闻播音员,应该与记者一样,有一颗主动挖掘新闻内容的心。在得到新闻稿件的同时,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把稿件用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把单纯的文字性的新闻稿件转化为用声音传达的新闻内容。电视新闻主持人能够离开演播室,走到生活中去,参与整个新闻的采集与制作,会让播音员在面对镜头的时候更有信心,能够轻松的应对所有突发事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也会牢记在心中,即使在播报过程中出现忘词、停顿的突发事件,也能够凭自己的记忆进行弥补。中国著名的记者柴静,在当记者之前也是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促使她走出演播室,成为一名记者的动力就是想要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更清楚的表达出来。但柴静只有一位,并不是每一位电视新闻播音员都能够成为她。其他人能做到的就是对记者的文稿进行再次创作,让新闻稿件变成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样在播报新闻内容的时候才能从内心表达出极具感染力的话语。电视新闻播音员跟随记者去到第一现场进行采访,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整件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对现场的了解也是十分准确的,这对后续的报道和新闻的播报来说,都能够准确清晰的表达,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说也会变得十分自然。这样的新闻最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受众能够体会到亲切的感觉。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工作也是随之发展的,对于电视新闻播音员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多变的社会中,各种千奇百怪的新闻事件时有发生,新闻内容越来越多样化,观众对于所接收的信息的质量和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越来越趋向于多样性的形式。这就需要电视新闻播音员要在工作中逐渐丰富自己的经验,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运用一定的电视新闻播音技巧,提升自己在播送中的质量,更好的完成新闻的传播。但是这个改进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学习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同时,也要保有一定的学习态度,用积极的状态去学习,赶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培养在电视新闻播音方面的技巧。

参考文献:

[1]陈尧.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个性化风格[J].西部广播电视,2014,17:112.

[2]贾爱铭.电视新闻播音风格的个性化及其技巧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5,9:106-106.

[3]李静.浅析电视新闻播音风格个性化创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4,15:136.

[4]程诗珏.播音主持如何掌控电视新闻播音之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3,6:228-229.

新闻播报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策划创新

一、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新闻报道主次模糊,很难吸引观众热情

在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对于时政新闻的报道占据了过大的比重,播报内容并未符合丰富性要求。在县级电视台的条件约束下,新闻内容大都以时政新闻为主,将县级领导层级推向新闻播报的重点人物。此外,因新闻播报时间固定,在播报内容上很难进行取舍,存在时政新闻在全天新闻播报内容总量占据半数以上的现象,而本地观众最为感兴趣的事件却并未进行有效播报。

2.新闻报道缺乏针对性,服务理念较弱

当前,在我国的普通县城内,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七成。县级电视台应充分考虑农村听众的需求,秉承“农时、农季、农需”的原则,将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的农耕技术和信息资源等传递给农民群众。然而,相当一部分县级电视台并未对自身进行清晰定位,播报内容同县城实际存在严重的脱节,科技新闻的服务理念较弱,缺乏应有的实用性,使得县级群众对于县级电视台的期许降低。

3..对农节目的内容不但要有农业生产、农民丰收的事例,而且要关心农民朋友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

比如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农村残障人员的医疗保险、农村文化市场的建设和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等这类问题,都事关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对此,县级电视台应在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做好宣传和引导,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县级电视台对农节目的发展空间。

二、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策划与创新研究

1.转变原有陈旧的节目策划理念

新闻节目是电视台整体内容的重中之重,因而,若想做好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工作,应从节目策划理念入手,转变原有的、陈旧的新闻策划思想,吸收并融入新型的、先进的新闻节目策划手段,使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能够博得稳定的生存和长久的发展。与此同时,因新闻理念对于新闻事件具有显著的支配作用,因而,若想做好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工作,应不断更新理念、强化新型意识,在新闻节目策划过程中具备前瞻性。新闻编辑工作者应坚持秉承“信息、服务、时效”原则,突出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新闻播报以群众实际为中心加以开展。此外,新闻编辑工作者除具备前瞻性以外,仍需具备近民意识,使新闻播报聚焦生活,从而实现为社会群众的服务效果。

2.创新新闻播报内容,实现新闻本土化

电视台新闻策划的核心重点在于新闻内容的选择,新闻播报题材对于新闻节目的生存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当前,国家层面对于“三农”问题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对农村经济给予了更多的发展扶持,为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对于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而言,应将新闻播报内容进行相应的板块划分――主题性题材、民生类题材、时政性题材等,并围绕时政性题材,逐步扩充民生类和主题性题材的新闻材料,使新闻节目并被更大范围的群众所喜爱。

(1)正确定位时政性题材的报道方式

社会群众并不会对表面化新闻和领导活动类题材给予过多的关注,其原因在于新闻播报尚未达到社会群众的要求。因而,时政性题材应尽可能地实现本土化,满足社会群众的心理需求,以社会群众的切实需求作为新闻播报的切入点。此外,新闻播报仍需具备舆论,辅助政府机构完成相应的宣传工作,发挥应有的舆论导向功能。针对国家层面近期出台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应加以正确理解,并将其传递给社会群众。

(2)节目形式创新,新闻节目“下乡”

切切实实地满足农民的需求,赢得农民朋友的认可与期待。记者下乡,主持人下乡,将节目直播间阶段性地搬到农村,将最新鲜真实的乡音、农事送上电波,请农民朋友做客直播间,与专家一起交流对最新涉农政策的理解、最新农村市场信息的把握等,这种深入农村、贴近农民的报道活动一定会得到农民朋友的青睐。

(3)切实保障民生类题材的实际性

民生类题材应密切关注“三农”类问题,将其直接反映在农民群众较为关注的“衣、食、住、行”方面,以较为独特的播报角度和先进的播报理念,提升新闻播报的共鸣性和影响性,使其成为社会群众十分关注的电视节目。

3.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电视台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于电视节目的优劣同样具有直接性影响,因而,为了做好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一定要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1)将具备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引入电视台,提升新闻类节目的创新性。(2)强化新闻节目策划工作者的前瞻性,提升新闻类节目的创新性和新颖性,实现新闻类节目“聚焦社会群众、走进社会群众、服务社会群众”的目标。(3)提升新闻节目策划工作者的道德素养,在策划工作中秉承“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使新闻节目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此外,新闻播报员的素质同样是一项重点内容,其要做到语言的独特性、规范性。

新闻播报范文第8篇

随着新闻的不断发展,新闻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才能更好的进行新闻报道。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新闻节目,打破传统的枯燥的形式,就需要新闻编辑人员将节目的精华进行提炼,在精华内容上进行创新,不断的提高新闻编辑能力,将创新意识贯穿到整个新闻节目之中,让新闻节目更具有多样性,更能够突出重点内容。

1 新闻节目内容陈旧

新闻节目的内容都是根据事实所报道的,极少的新闻节目会有编造。所以多数的新闻节目内容都比较的陈旧,观看起来感觉枯燥乏味。加上新闻节目的形式都比较的简单,内容也缺乏很多思想的启发。陈旧的新闻节目需要深入的挖掘才能发现其中的重点内容,才能根据新闻内容的重点去创新,让新闻内容具备新颖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传播。

目前,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和网络去观看新闻节目,但是即使在网络上,很多新闻内容也都是同样的表现形式。大多的新闻内容都是买房子、找工作、社会事件等内容,这些内容被报道的形式也大致相同。大多数都是某领导视察某个地方,企业的产品销量如何,与另一个时间点相比取得了哪些成绩,这些信息一般通过网络就可以了解下,所以这些新闻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不是非常的想要了解,反而会对固定的模式没有兴趣,所以新闻编辑模式的创新就显得非常的有必要。

新闻编辑的形式对新闻报道是有很大影响的,传统的新闻节目的编辑形式都是非常固定的,节目中的主持人往往就是滔滔不绝的介绍新闻内容,诉说新闻事件,这样使很多观众厌倦了这种新闻模式,对播报的新闻事件也不是很感兴趣。如何能够让人们对新闻节目产生兴趣,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还是需要新闻节目的创新,固定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需要新闻编辑不断的转型和提高编辑能力。

二、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及编辑能力的培养

制作新闻节目的核心就是新闻的编排,排上的创新也成为了保障新闻质量的重要环节,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要结合新闻节目的真实情况进行编辑,对收集的新闻信息有侧重的筛选,选择出重要的信息来进行播报,播报的顺序,和播报的内容都直接关系到新闻的播报质量。所以为了保证新闻的质量,又能让新闻节目有创新和提高,就需要在新闻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所以新闻节目的编排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 新闻节目播出形式的多样化

新闻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让新闻节目播出不会让观众感觉到枯燥,但是也需要在播出过程中不断的切换播放的信息,研究主体新闻、动态新闻以及访谈等播放内容。新闻工作者也需要不断的对这些播放内容进行编排,从而形式上让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从不同的播放形式中了解新闻的热门话题和重要事件。

2 新闻节目的编排要创新

新闻节目在编排上的创新,主要是从编排艺术上的创新。新闻节目的播放风格不能始终不变,要根据新闻的具体内容做出一定的调整,让新闻播报的风格不断的进行改变。这样可以让观众总是保持着一定的热情去观看新闻节目,增加新闻报道的收视率。编排上的创新也需要根据新闻的实际情况,如果过于夸张的来编排和创新内容,就会让观众觉得新闻有虚假的内容,这样就会失去了创新的效果,所以在创新编排上还是要根据事实进行创新,吸引观众的同时,让观众也了解了新闻信息。

3 新闻播报形式的创新

新闻播报过程中,新闻内容是否合理的搭配,直接影响到新闻的报道质量。如果在新闻播报的时,我们始终采取很长的新闻播报内容,主持人一人播报新闻的单一方式,就会让新闻显得枯燥,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新闻的播报改变播报的形式,采取一定的评论结合的方式进行播报,播报形式的创新可以让新闻的内容更加的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