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费医疗

公费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费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费医疗范文第1篇

人人都是“公费医疗

2000年,李伟德来到自己工作生涯的最后一个机关单位,一家部委出版社。在这里,50多岁的李伟德开始深刻体会到公费医疗的好处,“出版社的公费医疗很健全,除了自己必须承担的自费项目外,报销是全额的。”

2003年左右,李伟德患上了动脉硬化闭塞症,几次就医的费用将近一万,但因为有公费医疗,自己一分钱也没有花。

而与此同时,他还拿到了卫生部保健局下发的“医疗证”,这个小蓝本,让他能得到比公费医疗还要优越的待遇。

老干部的“小蓝本”

有了“小蓝本”,李伟德可以直接去各大医院的干部保健中心,那里不仅病人少,医生似乎也更高明。

但“特权”也是有等级的,李伟德的“小蓝本”就没有1993年之前获得的“小蓝本”更管用。比如在交费上,李伟德需要先自行垫付再去单位报销,而1993年之前的照顾对象可以直接记账,费用会由其所在区的卫生局划款支付。

当公费医疗划分为“有自付”、“无自付”和“自费”三部分时,如果有“小蓝本”就可以通过单位将“有自付”部分100%报销,而享受一般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只能报销90%-95%。

这样的“优待”在2011年李伟德退休两年后,突然变得岌岌可危。转企改制后,曾经的公费医疗被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所取代,大家开始人心惶惶。

新的忐忑

2013年,因为身体恢复良好,李伟德的住院次数开始减少,旧疾主要依靠门诊开药治疗。

可按照现行的医保制度,门诊可报销比例远低于住院。也就是说,住院自己花钱少,只开药反而自己花钱多。

李伟德开始变得惴惴不安,如果不住院,他每月的门诊医疗费和药费将近4000多元,全年近五万元。但按照医保和出版社二次报销的制度,除去医保基金支付的两万和单位帮助支付的一万外,剩下的两万都需要自己花费,而在公费医疗时,这是根本不会有的问题。迫于无奈,家人开始为李伟德出招,建议他“多住院”,但住院毕竟是件儿麻烦事,不仅滋味不好受,还得拖累家人,而且“住得久了,人就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彻底的病号。”

公费医疗范文第2篇

一、商定的转诊医院特指该医院本部,凡接商定医院、转诊项目、转诊时限发生的转诊医疗费用按公费医疗规定报销;凡在该院分部、分院、联合病房、其他非商定医院和非转诊项目、本次转诊时限以外的费用不列入公费医疗报销。

二、患者须严格执行我市省级公费医疗开支范围》和《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药品目录》的规定。超出范围的项目及药品费用由个人承担。

三、转诊的普通医疗项目按当地规定的收费标准报销,超标准部分由个人负担。转省外治疗的住院床位费,其报销标准不得超过省内规定的同类人员的最高标准(普通人员每天______元,保健人员每天______元)。

四、高额诊疗项目(含单项费用等于或大于______元的检查项目),应事先通过单位向省公医办申请。未经批准和不属我省公费医疗开支范围的项目,不列入公费医疗报销。虽属我省公费医疗开支范围,但费用高于我省标准的,按我省标准结算。

五、转诊返昌后必须在______天内凭我办转诊介绍信、发票(门诊附病历、处方,住院附出院小结及费用明晰清单)和《省级公费医疗医药费报销单》到省公医办审核报销。因材料不全无法审核的应在一个月内补齐材料后再送审核,逾期不再受理。

六、其他事宜:

以上条款由省公医办负责解释。

本协议书一式两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转诊人签字:

年月日

公费医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公费医疗 回归分析

一、引言

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1952年政务院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同年8月,政务院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教育打破了免费教育模式,但在医疗制度方面却基本上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国家按交费生名额统一下拨费用,目前部属高校学生每年每人60元,省属高校学生每人每年40元。

近年来,随着重大疾病低龄化和大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情况明显增多,以及相关医疗费用的上涨,造成大学生医疗费用大幅度超支,一所高校里如果出现一个重病学生甚至可能花光全年级的医疗费用,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只能享受低水平的医疗服务,药效差、医生水平和态度不好等问题引发了学生越来越多的抱怨。本文通过对北京12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索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的特点,运用统计学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及影响程度,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北京市大学生公费医疗现状的调查

1、调查方法

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们分别对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12所北京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1200份(每所高校100份),访谈人次65次,把调查的重点放在大二和大三的学生群体中。此次调查和访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被调查者涉及不同性别、年级以及家庭背景和环境。

2、调查结果

(1)问卷回收情况。共发放问卷1200份,有效回收1075份,回收率为95.8%,各高校的回收率差异不明显。在回收的问卷中男生占53.2%,女生占46.8%;来自城镇的学生占62.5%,来自乡村的占37.5%;大一学生占3.8%,大二学生占31.9%,大三学生占58.3%,大四学生占6.0%。我们认为调查数据是有代表性和可靠的。

(2)大学生对公费医疗满意度统计分析。我们对回收的1075份问卷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结果为:在被调查者中仅有2%的大学生对学校的公费医疗表示总体非常满意,27%人比较满意,52%人较不满意,3%的人非常不满意。可见存在的问题较多。

(3)大学生公费医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对问卷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为了便于统计,我们将影响因素定为如下七点。

D1:校医院药品质量满意度;D2:校医务人员态度满意度;D3:校医院医疗效率满意度;D4: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满意度;D5:校医院设备、就医环境满意度;D6:校医院开放时间满意度;D7:转诊及报销手续便利性满意度。问卷答案设置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五项(分别赋值5、4、3、2、1),并通过反复试验,建立双对数回归模型:

ln(Y)=m0+m1ln(D1)+m2ln(D2)+m3ln(D3)+m4ln(D4)+m5ln(D5)+m6ln(D6)+m7ln(D7)+u

其中,m0―m7表示回归系数。Y表示大学生对校医院公费医疗的总体满意度,u表示随机扰动项。

采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得模型结果如下:

Y=0.136514+0.279857ln(D1)+0.082949ln(D2)-0.006220ln(D3)

+0.130881ln(D4)+0.137719ln(D5)+0.166985ln(D6)+0.109610ln(D7)

对模型进行异方差及自相关检验,检验结果为不存在异方差和自相关。

D1、D2、D3、D4、D5、D6、D7、等6项都成为大学生对校医院公费医疗满意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其中最不满的是校医院的药品质量(P值为0.0001)和校医院开放时间(P值为0.0001),而校医院医疗效率则无显著影响。结合客观实际分析我们认为:是由于校医院近乎于垄断的地位和便利的区位使得许多大学生别无选择,因此,此项对公费医疗满意度的影响不大。

3、访谈结果

通过对校医院的医务人员、学生辅导员、校领导等人进行访谈我们了解到:对目前的公费医疗制度不满意的不仅是在校大学生,校医院、校领导等也有难处,具体表现在由于学校扩招和医疗费用上涨等因素,多数校医院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都很难满足需要,特别是资金缺口大。北京市享受公费医疗的高校,国家依然按每个学生每年60元的标准拨款,在改革开放以前这些费用基本上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但随着医疗体系的逐步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高校的公费医疗都出现了超支现象,即便辅之以医疗保险,也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因为有的学生家庭较贫困不想出这笔钱;有的学生对商业保险有误解,致使40%左右的大学生没有参保。另外,目前的医疗保险仅限于大病险和意外伤害险,在校学生患重病或受到意外伤害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只是交了一笔钱却无法享受到医疗保险,只能远眺这个几乎无实际意义的空中楼阁。接受访谈的老师、领导、校医也希望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困境。

三、改进建议

1、建立国家、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新型医疗保障体系

借鉴当前的国内外城镇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的经验,我们认为,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应该构建一个由国家、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以下称“三位一体”体系),成立学生个人和共同保险基金两个账户。整个体系的资金来源为三部分,分别是国家的财政划拨,学校的划拨和学生定期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学生缴纳的大部分划入学生的个人账户,这些钱作为学生日常的门诊及药品费用支出。国家和学校的财政划拨及剩余的个人交纳资金用以成立共同医疗保险基金,用于保障学生的大病及意外伤害。

在这个体系中,国家、学校和学生三位一体,必须各行其职,保险公司要真正得医疗保险体系得以完善并贯彻实施;国家应该从经费上予以支持和补贴,从制度上强化相关规定;学校方面要坚决做到专款专用,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

2、新型医疗保险体系的优势分析

(1)提高学校医院的药品质量。现在大学生对校医院药品质量不满意的原因在于药品质量和药效不尽如人意。公费医疗的费用少,如果校医院都使用高质量的药品,资金难解决。而“三位一体”体系下学校的负担减轻了,没有必要再继续通过开廉价药的方式节省开支,同时校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会通过保证其药品质量来吸引顾客、提高自身效益,增强同外部医院竞争的能力。

(2)提高医务人员的态度、技术水平。新体系确立后的校医院经营更加商业化,校医院必须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技术水平等来吸引患者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现有体制下校医院的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都令人不满意,技术水平不高在于现行机制缺乏竞争性,没有营业额和患者竞争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校医态度不够热情,甚至冷淡。商业化后校医院医务人员是医院聘用的员工,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必将成为严格的考核标准。

(3)改善校医院设备和就医环境。现行体制下的校医院由于资金缺乏,以及转诊等制度性安排使得校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落后,这使得医疗服务难以提高。国家拨款本来已经青黄不接,要更换先进医疗设备更是天方夜谭。通过新制度的建立,学校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一部分的资金,同时校医院也会为了提升业绩和吸引患者而购置新设备,改善医疗环境。

(4)调整校医院对大学生的开放时间。据调查,现在北京各大高校的校医院一般是周一到周五早上8点―8点30分开始上班,下午17点下班。这虽然符合国家法定营业时间,但问题在于周末时校医院只有急诊开放接受病人,值班医生的医疗水平有时又并不足以胜任所有类别的病症,只能处理些小病或者跌打损伤,一旦学生在这个阶段出现较严重病痛,不仅耽误治疗时间,还可能造成误诊等,因此造成了大学生生病时不能及时享受校医院的医疗服务。新体系下的校医院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会不断完善自身的医疗服务,周末时也会安排更多更优秀的值班人员。学生生病能及时在校医院就医。

(5)提高转诊及报销手续的便利性。当学生所患疾病超过校医院的医疗能力时,校医院通过转诊的方式将病人送到医疗条件更好的校外医院治疗。通常,学生转诊首先要得到校医的认可并出具转诊证明,不少校医对学生的转诊要求一拖再拖。即使顺利转诊后,医疗费用的报销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顺利到位。这样繁琐的程序导致学生不满在所难免。采用新制度后,首先校医的水平得到了提高,转诊的机率降低了。在报销方面,由于不再受公费医疗的制约而走商业理赔的模式,报销速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对于经济相对困难、缺乏日常资金周转的学生无疑是个福音。

当前,我国正处于公费医疗与医疗保险结合的过渡阶段,从过渡阶段到最后真正取消公费医疗还有一段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公费医疗制度还需要继续完善,否则学生的健康和权益就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 连利、李林:高校大学生公费医疗改革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8).

公费医疗范文第4篇

各区、县劳动局,各企业主管局、总公司劳动处,各计划单列企业:

    为贯彻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劳动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用药报销范围》的通知”(京卫公字〔1997〕15号),现将《报销范围》中“注明需个人另部分自负的特殊药品”职工个人负担费用标准通知如下:

    一、《北京市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用药报销范围》中“注明需个人另部分自负的特殊药品”,职工个人负担其费用的20%。老、离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不予个人挂钩,退休人员负担减半。

    二、本通知执行后,北京市劳动局《关于特别贵重药品不列入大病医疗费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京劳险发〔1997〕28号)停止执行。

    三、本通知自1997年10月3日起执行。

公费医疗范文第5篇

南京市委办公厅副主任闫文献表示,这是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场“自我革命”。

其实,早在南京之前,江苏省其余12个省辖市已全部取消了公费医疗。在全国范围内,除江苏、江西、山东、广东、贵州、陕西、湖北等7省份外,其余省份均已取消公费医疗,全部参加医疗保险。

据了解,未全部参加医疗保险的7个省份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取消公费医疗。此外,北京市人社局透露的消息显示,33万中央单位公务员有望于2013纳入城镇职工医保。

“公费医疗”是指国家通过医疗卫生部门,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免费医疗及预防服务的一项社保制度,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刘国恩介绍说,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城市医疗体制由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组成,保障对象分别为国家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1998年12月,中国确立了所有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全部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改革目标。

“企业职工医保随着国企改制的大潮流迅速推进,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改革虽然步履迟缓,但推进的进程始终坚定。到现在,全面取消公费医疗的省份已达到80%,收尾可期。”刘国恩说。

在过去的公费医疗下,医疗费用由国家包揽,个人完全免费或只需支付极小一部分,造成了“一人得病,全家吃药”“小病大看”等过度医疗消费现象。

“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后,这部分人就会受到制度的约束。今后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普通公众,生病后只能是使用同样的药品,除非是个人买单。”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仇雨临教授说。

此外,仇雨临还认为,长期制度外循环的公费医疗资金被纳入医保之后,其较高的筹资水平更有利于充实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的统筹账户,加强其风险承受和基金支付能力。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认为,全面取消公费医疗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制度层面的一大进步。

医保制度并轨离医保公平又近了一步,但各省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并入职工医保时,均存在着不同名目的“补充医疗补助”,使得这部分人员的医保待遇仍优于普通公众。

天津、重庆、北京等省市在公费医疗改革中的“补充医疗保险”的文件均显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可以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中需自付的费用进行“二次报销”,其比例虽然不等,但至少达到70%以上。

针对此次南京的公费医疗改革,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陈建宁透露,补充医疗保险的暂行办法还没有出台,但这方面是有国家相关文件作依据的。

据了解,补充医疗保险是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由用人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的一种补充性保险。

“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可以有效降低公费医疗改革的阻力,是推进公费医疗改革的成本之一。”仇临雨说。

公费医疗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共付制度;医疗费用;健康

中图分类号:F840.684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在医疗保险领域引进共付制度是为了解决民众“看病贵,看病难”的困难的。共付制度的建立,既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又可以有效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可谓一举两得。而共付制度,又称成本分担制,即要求患者在就医时需要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其效用的大小,则要看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否具有价格弹性,正如经济学所述,弹性越大,共付制度的效用越大。但是,如果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即弹性很小,那么共付制度则产生不了预期的效果。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镇住户收入、消费与就业调查数据1999》数据库初步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共付水平和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

一、共付制度到底能节约多少医疗费用

在数据库中区分了不同医疗保障的方式,共分为五种,即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大病统筹医疗、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自负医疗费和其他。这五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的成本分担水平,从公费医疗到自负医疗费,个人分担水平逐渐提高。

健康人群中,属于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的平均医疗费用为811.9365元。由于大病统筹的特殊性,大病发生的医疗费用一般都比较高,因此不适合参加比较。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人群的医疗平均费用为602.4078元,比公费医疗下降了209.5572元。而自负医疗费人群的医疗平均费用则进一步下降,仅为319.6040元,比公费医疗下降了492.3325元,是公费医疗的一半不到。

在非健康的情况下,自负医疗费用人群的平均医疗费用(1,651.9307元)依然比国家或单位的公费医疗人群的平均医疗费用(4,282.5085元)少很多,仅为1/3左右。

可以看出,不同的成本分担水平对医疗费用支出有显著影响,个人分担水平越高,医疗费用支出越少。因此,共付制度能有效节约医疗费用,不同成本分担水平能够不同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二、共付制度会不会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唯一因素

我们通过数据库初步分析了社保、共付水平和居民健康的关系,主要是运用SPSS进行定性分析,以探求社会保险和居民健康的关系。首先建立了一个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自变量为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协变量为医疗保障情况,样本量为13570。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居民和自负医疗费的居民的不健康概率分别是公费医疗居民的1.313倍和3.378倍。

我们再考查一下居民健康状况和年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收入的关系。由模型所得变量值可得不健康概率指数Z=-6.136+0.063*医疗保障+0.064*年龄+0.292*性别-0.019*婚姻状况+0.176*教育程度,概率公式Prob(Z)=1/(1+EXP(-Z))。

可以预测,一个50岁的参加公费医疗的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的概率为0.059524

一个自负医疗费的4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036474,女性为0.048246,而一个参加公费医疗的40岁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042778。

一个自负医疗费的60岁已婚大学学历男性不健康概率为0.119834,女性为0.154204,而同样条件下,参加公费医疗的女性概率为0.138477。

可见,社会医疗保险能够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教育程度等都能明显地影响健康状况,因此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一个合理的共付比率水平。

三、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共付制度能够有效地节约医疗费用,不同共付水平能够不同程度地节约医疗费用。

2、虽然共付制度能够显著影响居民健康和医疗费用,但是在制定共付水平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等因素,以求公平、合理。

因此,在设计共付制度的成本分担水平时,应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成本分担率,以达到不对任何一个人群的健康产生负影响的目的。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公费医疗范文第7篇

【英文摘要】Howtopromotethereformofmedicalcaresystemforcollegestudentstoestablishanewsystemisanewsubjectarisingintheprocessofreformanddevelopment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inthemacroscopiccontextofthedevelopmentofsocialistmarketeconomyanditssuccessiveextensionintofreemedicalcaresystemandreforms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Thepaperattemptstoprobeintothisnewfieldbymeansofexamples.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

Collegestudents/SafetyMedicalcaresystem

【正文】

一、建立和完善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第一,高校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是“公费医疗、公费不足”,也可以说是“透支医疗”。每生每年40元的医疗费用,在医药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远不能满足学生治病就医的正常需要,势必挤占其他事业经费,制约高校的发展。第二,学生中的意外伤亡和严重疾病的发生是高校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对此,目前尚无可供操作的有效机制,更缺乏可靠的制度保障。学生中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或患严重疾病,不但加重学校的医疗费负担,而且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和完成学业。第三,在医疗实践中,很难杜绝无病拿药,拿贵重、保健药的现象,造成医药费增加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建立一种规范的、安全可靠的保障制度。

二、“学生团体平安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改革——

一种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模式

所谓“学生团体平安医疗保险”,即“学生团体平安保险附加住院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学平险”)。其实施办法是:根据学制,每个学生每年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30元,其中主险平安险保费20元,附加险住院医疗险保费10元。当学生遭受意外伤害或患病住院治疗时,在保险期内,保险公司按分级累进办法赔付最高平安保险金5000元、住院医疗保险金60000元,赔付剩余的部分,再由学校负责支付。实行这种制度,学校和学生个人的费用支出大大降低,学生的安全医疗保障更加可靠有力。以山东财政学院为例,自1994年起,学校即与山东人寿保险公司试办了“学平险”。最初的两年间,共发生保险赔案37起,保险公司共赔付14万余元住院医疗保险金,全校每年可获保险赔偿7万多元,占整个学生公费医疗经费的40%左右。从实践来看,保险效益是明显的,不但保障了住院医疗学生的治病就医的需要,而且也保障了非住院医疗学生的正常医疗。在实行“学平险”的同时,学校对原来的学生公费医疗制度进行了相应的配套改革,即将每生每年40元的医疗费返还学生60%,用于非住院医疗,40%留学校集中掌握使用,对学生住院医疗保险公司赔付后的医疗费支出,从学校掌握的部分再付80%,学生个人承担20%。即使学生患病支出上万元的医疗费,学校只有上千元的支出,学生个人则只有几百元的支出,同时避免了学生无病拿药、拿好药的现象,解决了学校医疗费超支现象,保证了学校其他事业的发展。

三、建立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第一,理论认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型的风险经济,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常态,而风险与竞争相伴随。在竞争中,企业的兴衰及破产,职工收入的变化及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高等院校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谋求事业的发展,也必须学会如何规避风险。学生及学生家庭在市场竞争和风险面前,也需要依靠社会保障,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只有建立一种社会、学校和学生家庭相结合的安全医疗保障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事业发展、学生就诊医疗和学生家庭降低风险的矛盾。“学平险”可以说是目前的一种有效模式。

第二,实践依据。(1)应试教育在高中时代的摧残式智力投资,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学生身体潜在的疾病,在进入大学阶段后集中爆发出来。脱离家庭的大学生饮食起居的随意性,不卫生饮食增多,致病机率提高,社会交往活动增多,不安全因素增加。所有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2)公费医疗的弊端。如前所述,在学生患重病时,医疗费用资不抵出,捉襟见肘,使学校陷于被动应付的困境。如1994年本校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患尿毒症,当时全院学生的医疗费用为12万元,仅他一人的医疗费就支出6万多元,要做肾移植手术及术后营养维护需要15万元,全校学生一年的医疗费也不能满足他一个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唯一能做的事是号召师生捐款,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共捐款8万多元,捐款之多创该校建校以来最高记录,但还欠7万多元,最终也未能挽救这名学生的生命。鉴此说明,公费医疗和捐款都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办法,必须依靠社会保险与保障,才能有效预防此类现象的再度发生,才能保证大学生“小病小医”、“大病大医”,不因经济问题影响学生就诊医疗。(3)保险费较低,每生每年30元,一般家庭经济条件都可承受,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免费参加保险。

四、建立学生安全医疗保障机制的意义

1.实行新的学生安全医疗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医疗的新形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克服了公费医疗的缺陷;体现了合作友爱、共同发展的集体主义精神,并为这种精神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拓宽了学生保障制度的领域,由原来单纯的医疗保障拓展为安全医疗保障;为学校解决学生中的意外伤害事故和大病医疗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操作办法。

2.实现了利益与目标的统一,既保障了学生就诊医疗的需要,实现了小病能医、大病能治的目标,又有利于国家建设,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公费医疗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 改革 新医疗制度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1.公费医疗改革。公费医疗改革始于1984年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医疗费用改为以国家财政为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医疗费用。在具体操作上各地形式不一,实践表明比较好的做法是,患者负担一定比例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年负担的比例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或者患者本人1个月的工资额,超支部分由单位负担。但是,这种做法一方面没有全面推开,许多地方仍在沿用实报实销的制度;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由于政府拨款不足而使公费医疗出现赤字时,还需自己筹措资金予以弥补,但是这种责任分担是极其有限的,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政预算拨款是公费医疗唯一的筹资渠道的特征。此外,公费医疗的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也相应进行了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对公费医疗享受范围、经费开支、机构职责、监督检查等作了明确规定。公费医疗经费管理改革主要是将原来由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改为多种管理形式并存,从全国来看,多数选择由医院管理的办法。

2.劳保医疗改革。劳保医疗改革始于1990年11月劳动部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劳保医疗制度改革会议。会议确定的改革方向是: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大病统筹虽然只在企业进行,没有涉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它为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积累了经验。

3.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并在九江和镇江进行试点,之后不断扩大试点城市,到1998年已有50多个城市进行了医疗改革试点。在多年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共同负担、统帐结合、多层次”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之后,全国范围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二、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会带来医疗风险

新制度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不是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所以,享受了几十年免费医疗的老百姓明显地流露出对过去医疗制度的留恋。以个人账户为例。规定要求个人交纳月平均收入的2%,单位总共承担垫,其中的30%以内划入个人账产,也就是总数的1.8%,折算一下是个人月收入的38%以内。北京市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万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职工个人账户只有不到300元。这就是他一年的门诊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还好,可是,要是得一场大病个人帐户的资金就很捉襟见肘了。

另外,新制度中没有把小孩包括进去,而以往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孩子的医药费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单位共同承担的。

新医疗制度对预防问题准备也是不足的。以前的医疗重视预防,单位有定期的体验,有固定的医务室、还有儿童防疫站。这些在新医疗保险中属于门诊的范畴。也就是说要从个人账户中花钱。这样很可能导致:本来应该看的病没看,本来是小病结果耽搁成大病。

2.医院可能拖医保改革的后腿

医疗保险改革是所有社会保障项目中最复杂的,它牵涉到社会保险机构、医院、个人、企业和医疗行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再加上过去医院医药不分,就变得更复杂。医疗保险改革难,不是难在本身,而是难在医保之外。医院体制的改革和医药体制的改革很可能会拉医疗保险改革的后腿。

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抛开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就城市医院的结构来说,就相当不科学。90%的人生的是一股的小病,没必要去综合性的大医院看。而现在恰恰是大医院过多,服务于社区的小医院少。大医院多,建设成本高,收回成本的愿望就更强烈。没有发达的社区医院医疗网络,个人疾病医疗的代价更高,医疗保险的代价也会更高。

3.新制度规定中本身的漏洞

依据新的医保制度,当事人只要付相当少的一部分费用,便可在不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内随意使用医药费。一些医院和医生为了将更多的医保资金划进自己医院的账户上,也不限制开出药品的数量和金额。这样,持卡人就有可能与医院或某些医生联手将国家医保资金骗入私囊或小团体的账户中。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于道德失范的混乱阶段,新规矩和老规矩并存,原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底线受到侵蚀和破坏在所难免。

三、针对问题初步探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案

1.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要对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实施真正的竞争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对高档医疗设备,国家应该统一配置和管理。而针对大型医院相对过剩社区医疗服务相对不足的情况,应该倒入真正的竞争机制,按照市场法则优胜劣汰,政府则不宜保护过度!

2.要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负担。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大力推进医疗保险化进程:在中心城市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扫描等方式对各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进行监控和预测: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医药价格数据库,瞬时向所有计算机联网的医疗单位发送价格信息,并公布国家收费标准。这对于降低医保费用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3.还应探索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妥善解决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积极探索社会医疗救助途径和办法,妥善解决特困人群有关医疗问题。医疗保险制度应该是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系统。除了政府保障的基本医疗水平之外,还应该有补充医疗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系统。儿童、失业者、社会贫穷阶层应该被纳入医疗救助系统。

参考文献:

[1]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7.

[2]宋晓梧.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11.

[3]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