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赏析

艺术赏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艺术赏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赏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 艺术赏析课程 能力培养

高校艺术赏析课程是高校课程教育发展起来之后在艺术领域形成的新学科。高校艺术赏析课程教育的内容直接来源于艺术作品,以直接将专业艺术知识与艺术情感相结合为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感性形式的优势,联系实际作品,做到以情切入和以理指导的结合,从大量的精品艺术作品中筛选出代表性作品,在综合加工和系统集成的基础上,给予细致的准备和科学的组织,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继而从更深的层次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一、高校艺术赏析课程存在的问题

艺术欣赏是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审美愉悦,是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近年来,艺术作品赏析在我国高校艺术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经过长期的授课实践,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授课教师如何应对艺术赏析条件的不足;艺术教育让学生和家长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如何使教育成本获得更高的回报;在艺术类学生数量增长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优质艺术作品的利用率;如何解决艺术赏析教学中学生对国外艺术作品的理解偏差;如何保证授课中教师对所授艺术作品的充分讲解;如何改进完善艺术赏析课程教学过程中艺术作品的应用等问题。

二、高校艺术赏析课程作品的选择

艺术作品赏析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以此为载体讲解艺术课程的核心理念。代表性艺术作品的引进不仅会带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还会为传统艺术教学理念带来革新。

首先,赏析课程所提供的艺术作品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艺术传授要与中国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目前很多教师本着向西方学习的心态,选取的艺术作品以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居多。笔者认为,在作品的选择上应注重民族特色的作品的引入,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使学生在了解本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再去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艺术。

其次,艺术作品选择要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作品的描述能与学生的感悟相得益彰。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这说明艺术赏析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欣赏内容的表征上,只有当学生的兴趣指向事物本质属性,方能转换为一种求知欲。艺术赏析不是知识的灌输,艺术赏析课程只有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启迪智慧,发展思维,增加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艺术赏析已经成为一门全球化的学科,它所包含的课程理念能够反映不同国家的不同的价值观。教师在选取赏析作品时可以有意选取多元价值观下有争议的作品,引入互动式教学,引导、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建立学生跨文化的思维。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教学所用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应有:建立在本国经济、文化基础之上;注重被赏析艺术作品的背景;强调互动和主动学习;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高校艺术赏析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的赏析课程的方法将艺术作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好的艺术作品赏析教学需要完备、科学的课程组织流程,做到实用性强、互动性强等特点。在选取合适作品的基础上,分别从课外准备、课内组织和课后组织三个方面探讨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思路(表1)。

结语

艺术赏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以高校艺术作品赏析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对高校艺术作品赏析教学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对我国高校艺术作品赏析教学应注重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赏析教学理念,确保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教学能植根于本国的土壤并发展繁荣,与中国的艺术与文化息息相关,成为中国特有艺术文化作用在教育领域上的产物。同时提出改革高校艺术作品赏析课堂教学方式、建立配套的艺术教学制度、建设科学型艺术作品赏析课程模式,通过艺术欣赏的途径,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时代.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J].艺术教育,2012(07):38-40.

[2]郭姝,王笑菲,丁绘惠.精选舞蹈媒介感知体验创新――浅论舞蹈艺术作品赏析[J].大舞台,2010(04):38.

[3]王祖阳.《声乐作品赏析》教学中“心育艺术”的探索与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130-132.

[4]陈君君.拥抱大自然――大地艺术作品赏析[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0(04):22-23.

[5]刘永武,郭义玲.高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业课程建设思考[J].艺术教育,2014(06):57-58.

[6]姚霆.综合性大学开设艺术赏析公选课程的重要性[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12):35-36.

[7]陈希.包装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 艺术教育,2008(10):62-63.

艺术赏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纤维艺术;壁毯艺术;软雕塑

现代纤维艺术是当代备受国内外艺术界广泛关注的艺术门类之,它起源于传统的壁毯艺术,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多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织造文明。而今,纤维艺术更受到来自现代艺术及现代材料科技的影响,成为了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充满魅力的材质表现,感染了无数受众,成为当今备受瞩目和极具发展前景的艺术设计种类。

当下,随着纤维艺术的种类由墙上走到墙下,由平面走向立体,从宫廷走入千家万户,其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具的功能已为大众所熟知,而辅助大众对纤维艺术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赏析,从而推动纤维艺术在民间的发展,是每个纤维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笔者认为,对纤维艺术全面有深度的审美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纤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纤维艺术最早起源于欧洲,早期以传统的壁毯形式为主,到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形成了现代纤维艺术的起步期。这一时期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追求类似逼真的照片或写实性绘画的装饰效果,同时兼具纪念性和防潮保暖等实用性特征。这一时期从事纤维艺术的主要是地毯行业的从业人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纤维艺术迎来了发展期。这一时期的纤维艺术终于从传统的壁毯工艺中解放出来,被冠以更多的艺术观念和表现语言,从而真正步入艺术领域。这一时期随着一大批老一代艺术家的努力,纤维艺术开始在中国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纤维艺术逐渐突破传统壁毯的工艺与材料限制,走向追求独特材料语言的新天地。纤维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历经平面到浅浮雕,再到立体化的“软雕塑”的探索尝试,其艺术风格也逐渐由单一化、平面化向立体化、空间化、多元化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纤维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提高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人们对现代纤维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进行着不懈的尝试,纤维艺术已成为集材质、功能、字间、灯光、音效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门类,为更多的人带来不同凡响的视觉盛宴。

二、纤维艺术的材料与表现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各类艺术形式在不断尝试创新,视觉艺术中不断涌现出新奇新颖的材料。作为传统工艺出身的纤维艺术在材料的选择上,也不曾落后,甚至更为积极主动地在这个领域里拓展。

传统的纤维制造材料以天然纤维为主,包含毛、丝、棉、麻、棕、藤等。而现在更多的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使用,为纤维艺术带来了新的审美意义和时代特征。如:纸浆、铁丝、稻草、塑胶、报纸、金属部件、矽树脂、光纤、金属网、玻璃、鱼线、人造皮毛……艺术家在创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需要而有所选择,为个性风格的体现提供了更多可能。而材料与形态表现往往是有机联系的,材料的挖掘同时也带来形态表现的多样化。现代纤维艺术注重材料的工艺结构,传统的编制技术仍然是发展现代纤维艺术的基石,无论是缂织法,纬织法,栽绒法都频频为艺术家采用,成为纤维艺术最基本的结构语汇和美感来源。随着新材料的不断介入,缠绕、环结、缝缀包裹、捆绑、粘贴、悬挂、排列等手段更是屡见不鲜。人们的视线由画面内容转向材质本身,转向材料质感、空间结构、肌理触感、光线配置等,进而引发对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多方面的新奇感受。现代纤维艺术在材料上下了巨大的功夫,或尽力体现材料的原始质感,或尽力体现与原材料恰相反的质感,很好的传达了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诠释了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在视觉上赋予全新的感受,把司空见惯的初级材料加工并给予与最终不同的意义、价值及艺术性,将多姿多彩的纤维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纤维艺术的形式与种类

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是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长期对新纤维材料及纤维艺术作品构成形式关注的结果,丰富和强化了纤维艺术的表现力,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纤维材料不同质感和体积为纤维艺术作品提供更多表现空间,传统纤维艺术作品多是以平面形态展不效果,现代纤维艺术的表现方式则更加多样化,按构成形式可分为二维空间的纤维艺术形态和三维空间的纤维艺术形态。

二维空间纤维艺术形态中的二维空间,指的是只有平面形式的纤维作品,包含一切所谓的艺术家墙面壁挂和浅浮雕形式。这要求艺术家要在有限的展示空间中,处理好作品的形式与功能。包括承载墙的面积与作品的尺寸比例间的关系要适度;作品的肌理表现、形态轮廓要与承载墙的形态与功能相协调;还有材料的拼接、色彩的搭配……强调在限制中的发挥创造。

三维空间的纤维艺术形态通俗的说就是将纤维艺术从墙面拿到地面,将平面转化为立体,创造空间的三维艺术,也叫软雕塑,是现代纤维设计开拓的一种全新领域,愈来愈为更多的艺术家们所偏爱“软雕塑”一词,是对纤维艺术在三维空间展示的形象化表述,它的特点是其构成视线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会受到室内空间结构、建筑功能及环境色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纤维艺术作品的造型、结构、材质、色彩等在整体环境中要多视角地考虑,同时配合特殊的照明与音效,能使作品的色彩曼妙、肌理丰富、个性鲜明,是纤维艺术与环境创造空间美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如今,越来越多的纤维艺术家们对现当代纤维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种类,进行着卓有建树的探索和试验,使纤维艺术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风貌。这些开拓性的创造思维和自由的试验性特征与现代、后现代美术思潮的共同作用,给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蔚然成势的纤维艺术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的人带来美的启迪与心灵的震撼!

参考文献:

艺术赏析范文第3篇

曹 欢 江西余干人,1983年7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主要擅长人物、山水、走兽的陶瓷绘画创作。作品创作神形兼备、自然生动,引起人们发自内心的共鸣和向往,作品曾多次获奖和媒体报道,深受广大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与好评。

电话:15079869990

网址:

般般如画出自清代诗人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选姿》:常有眉目口齿,般般入画。形容女子容貌很漂亮,简直可以画在画中。也可用来形容陶瓷作品件件精品。

般般画坊陶瓷艺术中心拥有一批创作思维活跃、画工功底扎实的实力派青年陶瓷艺术家,公司传播“现代陶瓷艺术审美”理念,引领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以生活提炼艺术,艺术美化生活。

江 辉 1983年11月生于江西景德镇,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主要擅长花鸟、走兽陶瓷绘画创作,作品构图巧妙高雅,色彩清新自然,给人与美的享受,作品曾多次获奖,深受广大陶瓷爱好者的好评及收藏家的收藏和赞许。

电话:18979808800(江) 15079808080

网址:

胡南林 江西波阳人,1982年2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主要擅长人物,山水的陶瓷绘画创作,其作品富有国画韵味,构图变化丰富,用笔泼辣又不失细腻,格调高雅,雅俗共赏,作品曾多次获奖,深受国内外广大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喜爱与收藏。

电话:13479818100(胡) 网址:

吴 策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陶瓷协会会员。

侯隆义 艺名:荣森,江西省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陶瓷粉彩研究协会专家,1965年出生于陶瓷世家。1987年毕业于景德镇市职大美术系,师从于陆如、宁钢、程曲流、张学文、方复等名家。在1987年“青春杯”大奖赛获拔尖奖,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作品以笔抒情、古朴典雅、格调清新,擅长粉彩山水兼人物花鸟,是景德镇市中青年最有价值和潜力的陶艺家,是收藏家们最喜欢的陶瓷美术大师。

艺术赏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救风尘》;艺术成就;戏剧结构;舞台说明;矛盾冲突;悬念设置;对比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关汉卿的《救风尘》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首,能够历经八百年仍受观众喜爱,不只是在思想上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着不朽的成就。

一、《救风尘》的戏剧结构安排得非常精巧

在喜剧的开始部分,围绕着对周舍认识和态度的不同,宋引章与赵盼儿发生了矛盾。宋引章认为,“客狎弄,终非夫妇”,立志从良,但急于嫁人,“立个妇名”。她在老实的穷秀才安秀实与花台子弟周舍的选择中,一念之误,落入周舍的骗局。在赵盼儿向她推荐可嫁给安秀才时,宋引章认为,“我嫁了安秀才呵,一对儿好打莲花落”。当赵盼儿告诉她,“那作子弟的他影儿里会虚脾(虚情假意)”,周舍那厮“虽穿着几件虼皮(屎壳郎皮,讽刺徒有外表的人),人伦事晓得甚的?”宋引章却执迷不悟,偏说“只为他这等知重你妹子,因此上一心要嫁他”。甚至赵盼儿警告她 “妹子,久以后你受苦呵,休来告我”时,宋引章依然坚持“我便有那该死的罪,我也不来央告你”。

宋引章不听赵盼儿的苦心相劝,执意要嫁给周舍,被骗至郑州。可是,浮浪子弟周舍进门就给了宋引章五十杀威棒,后来更是“朝打暮骂,看看至死”。于是宋引章捎信给远在汴梁的赵盼儿营救自己。到剧本末尾,宋引章在赵盼儿的营救之下,把脱了周舍的魔爪。

全剧头尾之间,通过说明、进展和,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激变过程,既紧张曲折,妙趣横生,又筋骨密合,血脉贯通。

二、浑然天成的舞台说明

在戏剧中,对于不直接出现在舞台画框里,而又必须让人感受到的信息,往往要通过动作和对话加以说明,巧妙的“舞台说明”能作到不显山露水。关汉卿对《救风尘》剧本中的舞台说明的处理就十分巧妙,将舞台说明与戏剧动作浑然无间地糅合在一起,使之成为逐次展开的矛盾冲突的有机组成部分。

剧本中正旦赵盼儿与冲末周舍到第三折才开始正面交锋,而前面的两折戏,通过赵盼儿与宋引章的矛盾冲突,巧妙地说明了人物与背景,从而把舞台说明积极地渗透到正在进行的矛盾中去。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剧情的需要。下文中,赵盼儿为了救自己的小姐妹逃出火坑,巧做安排,与周舍虚与委蛇,巧妙周旋。她周舍道,“我当初倚大呵妆儇(摆架子装乖巧)主婚,怎知我嫉妒呵特故里破亲?”这些情节,如果没有必要的舞台说明,观众很可能就会理解为的打情卖俏,争风吃醋。由于剧本有了很恰当的舞台说明,观众就能够理解,知道这是赵盼儿为救宋引章所施展的风月手段。

三、表现在善于制造矛盾冲突

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是戏剧结构的重要目标。在《救风尘》中,“抢休书”是全剧矛盾冲突的最。这个矛盾冲突是各条矛盾线索的汇总集中,也是一系列上升动作张弛相间地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围绕着“抢休书”,赵盼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除了上文的言语,还有虚假的“真情告白”并积极表白自己:“我若还嫁了你,我不比那宋引章,针织油面,刺绣铺房,大裁小剪,都不晓得一些儿的。”终于引诱周舍钻进圈套,写下休书。按照赵盼儿的话说,“引章,你再要嫁人时,全凭这一张纸是个照证”,可见休书非常重要。可是,宋引章一不小心,竟上了周舍的当,被周舍抢去,咬碎。一时让观众绷紧了心弦,为宋引章的命运捏了一把汗。殊不知赵盼儿早有准备,“妹子,休慌莫怕,咬碎的是个假休书”,并警告周舍不要再生觊觎之心,“便有九头牛也拽不出去!”可以说,从紧张的准备,引起、维持、加强到解除,有一个非常完整的过程。在紧张的矛盾冲突中,主题得以深化,人物形象塑造得以完成。

四、成功的悬念设置

在剧本中,关汉卿还成功设置了许多悬念。如剧本开头,宋引章想要嫁人,赵盼儿向她保了穷秀才安秀实,,宋引章却一心要嫁给花花公子周舍,当赵盼儿警告她说“事要前思免后悔”时,她仍然不听,执迷不悟。这就预示着出嫁后必受折磨。

再者,秀才安秀实看看婚姻无望,无奈之下,告诉赵盼儿,自己“上朝求官应举去吧”,赵盼儿却安排他道,“你且休去,我有用你处哩”,安秀实在客店住下,苦苦等待。到了剧末,安秀实在赵盼儿的安排之下,到衙门状告周舍,“诬告”周舍强夺妻子,情节虽令人啼笑皆非,但悬念的设置却是极其巧妙。

这些预示和悬念引导人们预测戏剧发展方向,又埋下伏笔,有埋伏,有照应,是剧情的发展并不显得突兀,而是水到渠成的。

五、成功运用了前后对比的方法

最成功的对比,也是最具喜剧效果的是赵盼儿的“盟誓”。周舍怕自己休了宋引章,赵盼儿不嫁自己,“弄的尖担两头脱”,逼迫赵盼儿“盟誓”,赵盼儿就跟他赌咒,“你若休了媳妇,我不嫁你呵,我着堂子里马踏杀,灯草打折臁儿骨”。到后来,周舍说“你曾说过誓嫁我来”,赵盼儿嘲笑他道,“遍花街请到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土?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此处对比,终于使周舍这个在烟花巷“骑马一世”的花花公子,尝到了“在驴背上失了一脚”的滋味。使观众看到此处,忍俊不禁。

艺术赏析范文第5篇

在《劝学》里较全面地阐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态度、方法、内容和目的。中学教材一般是从其中的十五段中节选第一段和第六段的前一部分。这篇节选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应持的学习态度。指出为学必须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用心专一。

文章的第一段论述学习的的意义。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阐述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更不可半途而废。接着先用千古流传、历久弥新的“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事物在运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可以改变,喻示人也可以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本性。又以“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为喻,不仅说明事物是可以改造的,可以通过改造来改变原来的状态和性质,而且这种改造是深远的,有决定性的,强调了后天改造的决定作用,进一步论证了后天的学习对改变人的本性的决定性意义。然后以一个“故”字承接上文,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为喻作进一步推论,只有按照“绳墨”、“硎砺”的要求进行加工改造,事物才会变得更合乎要求,更加有用;而“君子”也只有通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即不断广泛学习,反省和改造自己才能变得更加完美,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界。

文章接着论述了学习的作用仍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提出本段论点、只是在表达上有所变化。“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跂而望矣,不如登高博见”。前句正面阐说,后句形象设喻。两句又分别把“思”与“学”、“望”与“登高”对比,假物与否,效果迥异,从而得出假物(学习)的重要作用。荀子把“思”与“望”等量齐观,认为“思”也是一种不“假物”的行为,“学”与“登高”一样是在“假物”。在这一句,作者以“我”为例,说明在本性没有差异的条件下,“假物”,效果是明显的。其实,这一句已把道理阐述清楚了,但作者仍然以“我”及“人”,由“特殊”到“一般”,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日常生活实例作喻,说明人的自然本性并没有差异,因为“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但如果有所利用和借助(假),如“高”、“风”、“舆马”、“舟楫”,就可以收到“见者远”、“闻者彰”的效果,达到“致千里”、“绝江河”的目的。进一步阐明人只有借助于学习,才能有很大进步的道理。最后,自然引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结论。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在知识才干、品德修养方面存在差异,“君子”之所以能超出常人,并非先天素质有什么不同,而是后天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善于借助学习提高自己的缘故。

文章的最后阐述长期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首先论述学习必须注重长期逐步积累,先用两个因果句设喻,“风雨兴”、“蛟龙生”是因为“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强调了“积”的关键性,同样道理,若要达到“神明自得、圣心备”的崇高境界,则要“积善成德”,“积”还是关键。这从正面阐述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只有长期的逐步积累,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形成高尚的情操。又用两个假设句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人就不会获得成功,不会达到目的,进一步强调了“积”的重要性。文章接着阐明了学习贵在持之以恒。既然学习是个“积”的过程,靠长期逐步积累,那么,就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骐骥”可谓良驹,主观条件很好,可是仅仅“一跃”也不能远行。人的学习也是如此,如不持续不断地努力,主观条件再好,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驽马”可谓劣骑,主观条件虽差,但坚持“十驾”也能成功。人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是能持续不断地努力,主观条件虽差也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这两个比喻一反一正,从正反两方面表明,主观条件的优劣,不是学习优劣的关键。接着又是一对漂亮的正反比喻:“舍”则“朽木不折”,说明不坚持,容易的也学不会、学不好;“不舍”则“金石可镂”,说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难关也能攻克。形象地说明,客观内容的难易,不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失败是“舍”的必然,“不舍”是成功的保证。文章在最后强调,学习贵在用心专一,作者用蚯蚓和螃蟹对比设喻,一正一反,说明只要专心致志,精诚专一,即使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差些,也能获得成功,如果用心浮躁,即使条件优越也将无所收获。因此教人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艺术赏析范文第6篇

一、引入训练:激励想象与表达

“入境”才能“生趣”。教学之初,教师就应用自己的语言沟通技巧与表情来表达富有启发性与挑战性的训练内容。适当留白可以激发学生想象,激活他们思考,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比如有位老师在教立定跳远这块内容时,针对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里习得的一些错误动作老师设计了一个 “青蛙跳荷叶”的情境:通过出示“荷叶”——垫子,有一位动作规范的同学做青蛙跳,全体学生仔细观察青蛙的表演,然后教师要求大家用语言描述刚才青蛙跳的过程有什么特点,如何模拟青蛙跳?于是学生开始在自己的头脑中回放刚才的动作……半分钟后,学生从青蛙起跳、落地及身体部位的用力,特别是两脚的变化等方面谈了看法,教师再加以一定的引导与总结,顺理成章地让学生了解了这一动作要领。

二、讲授要点:留与自主体验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而在于引导,“如此才可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 。比如对于铅球投掷的角度问题,有的学生受数学老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左右,误以为眼睛瞄着目的地,向前方投掷出铅球是最佳的角度,恰恰忽视了铅球是一个有重量的物体,运动过程还要受地球引力的影响。鉴于铅球是一个不太安全的训练项目,且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他们还不能理解重量能抽象的词汇,更不能了解抛物线的原理,而且讲解这些东西也不是体育课的重点,怎么办?于是我抓住垒球来让学生感悟,我在不讲投掷法则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投掷,但给他们一个任务,要求说说不同方向投掷的区别,开始有的学生还坚持向正前方投掷的好处,但训练完了以后,他们什么都明白了。由此可见,课堂留白可以让学生感受张驰结合、动静相生的课堂节奏,使课堂变成承转合相连的乐章而富于实效。

三、组织形式:让学生自主挑选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师统得过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在课堂组织形式上给学生一个思考与自主创意的机会。比如“蛙跳”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训练内容,本来学生要在笔直的跑道上参加训练,但连续跳跃使学生比较吃力,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笔者觉得有必要把路线作为学生自己设计的内容,我利用彩色家庭用的泡沫垫作为训练材料,让他们在泡沫垫上做练习,每小组给他们六块垫子,要求自行设计出有趣的路线。各组学生通过自己的合作讨论,摆放出了形式多样的图案,创意设计的展示环节使大家的笑声不断,俨然成了艺术盛会……后来,我又让各组间互相调换场地练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了一回别人组的路线设计。大家兴致极高,有说有笑地完成了全程的训练。

四、情感沟通:教师不包办代替

课堂是一个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成功之处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充分尊重,引导他们自己进入情境,在丰富的情感下进行高效的体育项目训练。在集体比赛中,以前都是由教师指定谁当组长,如何分工,这样教师分得累,听话的学生还好,有些学生则满腹牢骚,训练的积极性大受影响。笔者觉得,这种情感上的交流要留给他们自己去选择,由他们自己去选择最佳搭档。有一次,我教八年级(5)班的篮球课,正遇上他们要与四班比赛,我就设法为他们营造紧张的氛围,使他们对班级荣誉有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之后我又让体育委员领头,由他们自己决定场内角色,自己决定一场比赛谁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因为我认为一场比赛的胜利,除个人技术处,成员间的相互配合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最终,在他们和四班的比赛中比赛成员更多地表现出了谅解、鼓励和支持的一面,最终他们以集体的合力赢得了比赛。

五、课堂延伸:留下回味天地

一部优秀的连续剧,每一集的结尾可以让观众对剧情有一个美好的回忆,同时又在悬念处戛然而止,意犹未尽地给观众一个继续看下去的冲动,同时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对情节做出个性化的想象与发挥。体育课与此同理,每一堂课的结尾要让他们既领悟课堂所学,又对下一节课的相关训练产生更多的思考与理解,猜测与遐想。比如有位老师在武术课的结尾,留下一个作业:请你根据自己的学习设计三个连贯的动作把这节课的内容贯穿起来,并用自己喜欢的名字命名。大家兴趣很浓,有的通过翻书,有的通过上网,不但设计出了精巧连贯的动作,还取了一些有创意的名字。

艺术赏析范文第7篇

“六方鼓腹壶”造型的成功,另一方面是由于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组合面面俱到。此壶重视点、线、面整体配合,让此壶产生一种中气十足、神采内蕴、外刚内柔、挺括干净的精神。同时,也构建了方中寓圆的特点,使壶器方中寓圆,圆中有方,既有矛盾,又能统一。“六方鼓腹壶”的线条看起来自然流畅,是一把行欲方、智欲圆,刚柔相济、方圆互见的紫砂壶珍品。方中寓圆具有深刻的方圆文化渊源。

中国的方圆文化发源于古代的“盖天说宇宙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文《周髀算经》中就提到“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晋书•天文志》也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方圆文化还影响了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把“方圆”做为一种观念来行事,圆用规而成,方由尺而就。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指的是做人也要讲究方圆,于是有了“行方智圆”的说法。

所谓“行方”,是指做人要有棱角,要遵循规矩,要坚持做人的原则,要有人的骨气和品格,表里一致。所谓“智圆”,就是说为人处事要周到细密审慎干练,把事情办得圆满。古人遵循外圆内方的做人遵则是很有道理的,只“方”无“圆”则必然会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而只“圆”无“方”,成为圆滑,没了原则,也会一事无成。欣赏“六方鼓腹壶”,无形中也能在思想上得到领悟,可谓一举多得。

艺术不等于挑战高难度,而在一个“妙”字。“六方鼓腹壶”妙就妙在它融合了六方几何和圆器的特点,器型表面看似简单,却将六方与鼓腹两者巧妙相结合,呈现出如此完美的造型。此壶的壶身是泥片镶接,制作难度很大,想要做好需要有深厚的制作技术。

艺术赏析范文第8篇

书法作为是一门视觉艺术,人们在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都会感受到其中的美,对艺术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书法与其他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让人难以理解。面对同一幅作品,根据人的知识储备以及眼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就算是对一件著名书法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有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的了解程度不同决定了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所以作为我们每一个在校学生,提高对书法作品的欣赏水平,即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眼界,又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提高书写能力。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对于如何欣赏书法艺术之美,大概概括起来有四大要素:线条、结体、章法、墨色。

一、书法艺术之美的线条美

书法是抽象的线条艺术,线条美不美直接关系到书法的生命。怎样的线条才算美呢?美的线条应该具备这三个要素:节奏感、立体感、力量感。

书法线条的节奏主要表现在线条力量的强弱、笔画的粗细、开合等方面的对比变化上,书法线条作为书家抒情的载体,必将随着书家感情的起伏变化而体现出一系列的对比变化。书法线条的立体感,体现在线条的“圆”、“厚”上,“圆”、“厚”的线条可使原本二度平面变为三度平面,产生立体效果感强的笔画。圆厚的线条需用“中锋”行笔来完成,这样写出的线条中心是骨,四周是肉,每一根线条骨藏于内,肉裹于外,这样的线条把深藏不露的书法精神含蓄的表现出来,耐人寻味。力量感表现在书法线条的弹性和力度上,书法线条是用柔软的毛笔在易渗透的宣纸上表现出来的。由于工具的特点,增强了力量感表现的难度,因此也就更突出了笔力的价值。这三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根据作者感情的抒发,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在线条的书写过程中使一根根单调的线条变的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这也就是中国书法在艺术之林中经久不衰、令众多神往者如醉如痴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二、法艺术之美的结体美

书法艺术的结体美是书家终生钻研的内容,它在随时校正我们的书写行为,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和他人无法代替的艺术语言,不断完善个体独立的书法艺术,同时也要完善整体篇幅的视角美感,以期达到书法之至美的境界是特别值得强调地。通观历代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不以毕生的精力在研究书法的结体,反复实践着笔法点画的运作。一招一势,一点一画都是从反复的实践中来,从而构成单字结体的艺术语言,以表达单字结构的整体形象,这种表现形式是以线条点画的巧妙组合来实现的。

汉字成形的基本特征在书法家那里构成了自己的表现形式;上宽下窄,如宝盖头之类。下宽上窄如杰字、盂字之类,左宽右窄如私字、教字之类,右宽左窄如昭字、明字之类。中宫紧缩如繁体的门字之类的字,如阎字、班字之类,书家会根据汉字造型笔画的多少,巧妙的组成一个结构紧束,搭配合理的方正图形。字形结体的美丑,实际上是书家长年临习书写的总结。也正是因为我们从学字之初就懂得了楷书笔画的书写顺序,才获得了书法创作的技巧能力。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尤其在“一笔落草”的创作活动中更是如此。所以应做到:“平中寓险,险中求平,中宫收紧,左右挥洒,欹侧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别有情趣,方可为艺术。

三、书法艺术之美的章法美

章法,即整幅字的布局方法。 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章法美的内涵是及其丰富的,既然章法是关系到一副书法的整体问题,就必然与用笔、结体有着密切联系,诸如笔力、笔势、疏密、奇正、违和等规律,同样也适用于章法,而且它的变化多端远远超过了用笔与结体。章法也并不是“口说难详”,不可琢磨的东西,它作为书法艺术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仍然有自身美的规律。

气脉连贯,也称血脉连贯,是章法美的一个重要内容。气脉连贯,追求的虽然是“连”,但是高明的书法家却着眼于“断”。因为连与断是互相依存的,只连不断,既不可能也不可取。“断而后起”“笔笔有起讫”的观点,在楷书中容易理解,但是在行草书中容易被忽视,正因为如此,写楷书强调“连”,写行草姚强调“断”。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都必须断中有连,连中有断,连与断的巧妙结合就是气脉贯通。

四、书法艺术之美的墨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