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后续审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后续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后续审计;监督问题;整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后续审计针对性较强,审计重点一般限于审计结论和决定所涉及的范围。现场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与一般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基本相同,其内容包括监督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了解审计建议采纳情况,考察审计效果;发现审计决定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发现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不当时进行复查,重新做出审计决定,弥补原来审计中的不足;根据新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和相应措施,使审计工作更为有效。审计过程可以利用部门走访、个别谈话、审计测试以及检查纠正措施的记录资料等,审计和测试与前期审计程序所利用的方法基本类似。

后续审计对监督问题整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帮助和监督管理者提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认识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端正纠正问题态度,制定有效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抓好工作落实,消除经营风险,提高依法合规经营自觉性;二是可以督促管理者及时通报经营风险,对已发生问题举一反三,认真吸取教训,为今后经营管理铺平依法合规之路;三是可以检验前期审计建议和审计结论的准确性,针对被审计单位已经整改的问题和实施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估,对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有良好作用。

搞好后续审计工作,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熟知审计终结报告内容, 增强审计工作责任心。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后续审计前, 审计人员一是要充分做好审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认真阅读审计终结报告,关注审计要点,确定好审计目标;二是要仔细收集相关审计资料,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仔细分析研究,尤其对那些因种种原因未在审计终结报告中反映的内容,要认真查看前期审计工作底稿,核对问题风险性质;三是要认真梳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报告”,对审计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要逐项列出审计清单并认真进行分类;四是做好审计工作分工,按照问题分类责任到人,使审计工作思路清晰,现场有序。

第二,仔细研究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确定后续审计工作重点目标。目前,审计部门一般要求是:被审计单位在接到审计报告后一个月内向审计机关上报“审计整改报告”。审计整改报告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终结报告中提出的审计发现和建议做出的答复, 是执行审计决定的一种强制性要求。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向审计部门报告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是落实审计决定的具体体现。对“审计整改报告”检点可关注以下情况:一是被审计单位没有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报告整改的问题,此类问题要认真做好记录,并将作为后续审计的重点内容和目标;二是在阅读“审计整改报告” 时,对整改不充分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查对工作底稿,找出问题类属,分析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方法是否正确、 措施是否得当;三是认真分析未整改问题的理由是否充分,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环境等。对已经无法整改的问题是否做到了举一反三并吸取了教训,对能够整改而未整改或整改不充分的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所在。

第三,关注问题整改效果,防止出现层层走过场。关注已整改问题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是后续审计工作的重点。从以往调查了解中发现,被审计单位领导不重视,主管部门应付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有的上级主管部门为了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上报整改情况,在未安排或看到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的情况下代为撰写整改报告的现象;二是有的被审计单位接到上级审计终结报告后,在未进行问题整改的情况下则按照报告中的审计发现逐条对应编写改进情况;三是被审计单位在整改工作中存在避重就轻、轻描淡写、敷衍了事的现象,总觉得这些问题属共性问题无关紧要,对工作没有大的影响等。这些行为不但使已有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整改,也体现了执行力不够的问题,这也是导致为什么有些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和违法违规经营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整改,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影响了公司业务健康发展和依法合规经营。

后续审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审计人员 后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51-03

一 高校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现状

高校审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担着全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同时也担负着监督、控制、评价、服务的职能。《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为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按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学习的时间计算,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时间不得少于80学时。”为了解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现状,我们向西部某省部分地方高校的审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297份,回收237份,回收率79%,其中有效试卷213份,有效率89%,相关结果分析如下:

1.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基础信息情况分析

第一,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从业年限。

表1 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的从业年限分布表表1为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的从业年限分布表。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事审计工作在25年以上的审计人员占42%,审计人员“老龄化”现象相当严重。随着审计信息网络化的推广和国际审计惯例趋同,知识更新的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甚至更短。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人员已表现出力不从心,由于年龄的原因,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强,工作年限在5~15年的审计人员仅占7%,审计人员层次结构很不合理,表现出新生力量不足。随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改革的深入,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

第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情况。

表2 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学历状况分布表

表2为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学历状况分布表。从表2可看出,西部某省高校审计人员的学历在近几年有明显提高,主要是年轻人员的加入,本科以上学历占40%,其次

与后续教育的法定执行有一定关系,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还应通过后续教育提高。

第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称结构。

表3 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职称情况表

由表3我们可以看到,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通过参加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职称的仅占15.9%,其中高级职称1.4%,初、中级审计师占14.5%,没有职称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兼职的占77%,高级审计人才极其缺乏,中级骨干比例明显偏低,没有职称或其他专业技术的人员比重过高,没有形成高效的审计管理群体,应通过后续教育优化高校审计人员职称结构。

2.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的情况

为获取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的现状,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设置了以下六个问题,以便找到在后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对策。

问题1:你认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二 对现状的评价分析

1.学习的意识较差,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主观方面:很大一部分审计人员受传统观念的制约,知识更新的意识不够,认为高校审计工作就是查账,而没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审计控制和审计评价,没有有效实现从“经济警察”向“管理咨询师”的审计角色转化。

客观方面:由于近几年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生均拨款还是自筹经费都呈几何倍数增长,高校审计人员工作量很大,但作为内审机构,独立性有限,工作压力也相应增加。从问题1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有43.2%的内部审计人员感觉工作压力来自于独立性的缺乏,外部(领导)干预过大,审计建议得不到有效采纳,整改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审计结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因而工作学习没有动力。

2.培训模式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

目前,西部某省地方高校的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一般一年一次集中学习,由内部审计师协会教育分会承办,培训时间基本能够保证,但接受培训的人员有限。从问题2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超过一半的审计人员认为新知识是通过后续教育培训获得的,仅有19.6%的人认为效果很好。这是由于集中培训不分对象、不分层次,对具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人员实施同样的培训学习内容,高级职称的学员提不起兴趣,而初级学员又感觉吃力。

3.考培不分,缺乏监督机制

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形式是集中学习,统一考试,这在考勤和考试环节上易于操作,但由于培训前缺乏广泛的调研,培训后又没有信息反馈,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也不明显。对于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社会上更没有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培训单位负责收费,参加培训的人员也只是走过场,甚至出现非本人答卷的现象,考试不客观、不透明,完全以自律为主,缺乏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

4.培训内容简单,缺乏创新性

目前的培训在内容上基本是高校会计(审计)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局限于财务审计层面,涉及基建审计的较少,针对绩效审计、管理审计、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的内容就更有限了。对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结合案例较少,对审计实务的讲解结合实际操作不够,至于像审计信息管理、审计职业规划等更是很少触及。在形式上领导讲,学员听,审计人员被动地接受,没有互动,也无法了解学习培训的真实效果。

三 创新对策

1.加大宣传,倡导终生教育的理念

国外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审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规定了明确的学习义务。国际审计师联合会通过颁布一系列国际教育准则,对审计人员的准入教育和更新教育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包括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操作技能都设定了量化标准,并认为娴熟的职业技能是通过求知教育与执业经验的有效结合,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高校内外部审计环境的每一点变化,都是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和高校审计人员的一次挑战,如果高校审计人员没有迫切的求知意识,更新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的步伐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那么知识老化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势必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自己也会被淘汰。知识有一个“老化―更新―提高―老化”的循环过程,并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呈现加速趋势。我们知道,一个审计人员,要想从审计员到高级审计师甚至审计领域的专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程,就职称这条道路来说,要历经审计员、审计师和高级审计师,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中,才能实现专业的发展。

2.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和培训手段

高校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后续教育提高工作效率,胜任岗位职责。近年来,随着高校审计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从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主向经济责任审计和管理审计延伸和拓展,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学习,更新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后续培训也需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第一,后续教育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化、常规化。不能仅依赖省财政厅或省教育厅组织的一年一次的集中培训,每所高校还应根据自己单位的需要,制订业务学习制度,细化业务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要求,安排定期的常规的业务学习时间,并根据各自岗位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在我们的走访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制订了《审计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有详尽的时间安排和明确的学习主题,会前有问题收集,会后有学习体会,并与审计人员年度考核挂钩,这样的做法值得兄弟院校参考。同时,对于高校的老审计、老员工,在岗位设置时留出空间,如审计咨询、审计档案管理,对不能胜任的员工合理分流,让更多年轻的新鲜血液充实到高校审计队伍中来,以老带新,在工作实务中进行业务指导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后续教育方式要多样化。通过专题学习、专项讲座,结合高校具体的经济案例进行分析,采取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审计知识大赛等形式,在授课方式上,可借助先进的媒体,如视频、投影仪等提高学员积极性,从而增强培训效果。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辅之以外出考察培训,加强高校之间审计人员的交流互动,并将所学所见的新的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信息向其他审计人员介绍和交流。

在培训内容上,应有针对性。近年来,高校审计实务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科研审计、“三公经费”审计、教学绩效审计等,这些都需要审计人员及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程序;对日常的高校内部审计规范,如审计方案制定、审计报告撰写、审计结果披露等都需要审计人员勇于创新,主动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需要加强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税法等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融汇学习,拓宽高校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和工作视野,了解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对财政、税收、物价等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更新;增加高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如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交际谈判技巧等。

在培训层次上,可以按岗位培训,如财务审计岗、基建审计岗等设岗培训,这样的内容有针对性,学员交流更深入;也可以按职称培训,如高级审计师研修班、审计师交流班、审计员提高班等,这样有层次、有针对地进行培训,效果会更好。

第三,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支持,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来看,自我实现需求是五个层次中的最高层次,是职员自我理想、自我抱负、自我能力的最高体现。只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了,工作才是愉快的,因而对职员的激励作用也最大,而自我实现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因此要尊重和满足审计人员的学习需求,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提供和创造审计人员成长性、挑战性的工作环境,延长审计人员的工作周期,这也是人本审计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裴艳.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2]周铁光.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5(5)

后续审计范文第3篇

文章结合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就当前落实内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被审计单位、督促审计整改的责任部门以及内部审计的体制和机制等角度,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计整改;对策

审计整改,就是被审计单位在对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没有异议的基础上,自我进行整改和纠偏的过程。审计整改作为审计闭环中的最后一环,是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要延伸,直接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只审计不查处、不整改,等于没有审计。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整改的审计发现比没有发现更可怕。发现的问题得不到整改,审计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采纳,既达不到内部审计查错纠弊、揭示和预防的目的,也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不仅发挥不了审计制度本身应具有的震慑作用,相反还可能增加被审计单位“前审后犯、边审边犯”的胆量,从而导致类似违法违规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本文结合系统主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着重从主管部门内部审计的角度,对当前内部审计整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内部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观认识不到位,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从被审计单位看,一些单位领导对审计整改促进单位加强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抓早抓小的预防作用认识不足,担心整改使自身利益受损,往往采取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有意识地进行“选择性”整改[1],使得审计整改难落实。表现为:一是对与切身利益关联度不大的问题,一般比较容易整改。如对加强内部管理的建议,只要象征性地修改或完善几个制度就可以算是完成整改。由于制度的执行效果有一定的滞后性,内部审计部门短时间内很难对整改的效果进行评价,使得审计整改仅限表面化,整改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二是对涉及单位局部利益的问题浅源性整改。一些单位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整改时存在攀比心理,徘徊观望、左顾右盼,不愿深入整改。如纠正单位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奖励等问题时,被审计单位往往以维护稳定为由,采取由少数单位领导层退回多发的奖励,不愿触及多数人的“利益”,只是进行浅源性整改就算是完成了审计整改任务。三是对责任难以界定的问题拖延整改。如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于前任或者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现任不管前任账”的现象普遍存在。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情况复杂,整改难度大,现任领导大多数不愿花大力气去整改,或是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就是不改,敷衍拖沓,严重影响整改时效。从内部审计部门看,内部审计“监”而不“督”,重审计、轻整改现象普遍。由于内部整改主体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审计整改的问题往往会触及一些部门或个人利益,督促审计整改远比审计发现问题要复杂,利益冲突导致很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如内部审计部门一般仅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提交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报告只作书面形式上的审核,并未依据审计发现和建议的相对重要程度,及时采取不同的后续跟踪审计,使得被审计单位的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整改蒙混过关。

(二)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差,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否独立、审计报告关系是否恰当,对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以及在组织中地位至关重要,它是内部审计有效履行其责任的必要因素[2]。在内部审计部门隶属层次不高,内部审计不是主要领导分管的情况下,其在审计中就很难保证适当的信息沟通,审计报告关系不顺导致审计信息在向上报告的过程中,受个人利益冲突影响,往往会选择性过滤掉一些性质敏感的问题。一些应该反映的重大问题未能如实反映,审计报告中意见或建议不够客观,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只能跟着流于形式。从经济责任审计实践来看,一般情况下,审计组组长的职级往往远低于被审计单位领导的职级,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的主管领导再不具有职级优势的话,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多少会有所顾虑,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导致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审计整改失去了良好的基础,使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都只能对一些表面上的问题进行整改,一些深层次的重要问题反而得不到整改,审计整改仅限表面化。

(三)督促审计整改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一是内部审计部门督促审计整改的后续审计力度有限。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使得审计意见或建议本身缺乏硬性的约束力,在出现被审计单位消极应付审计整改的情形时,后续审计的督促作用就显得十分有限。二是缺乏督促审计整改的部门联动机制,监督合力远未形成。由于大多数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问题与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督促、管理有关,内部审计部门如未将审计中发现的主要情况通报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巡察、人事和财务等各相关业务部门,让“条条”这条线也来督促整改,就难以形成监督合力。从内审工作的实践来看,仅靠内部审计部门独立督促审计整改,是很难有所作为的。三是审计整改结果透明度不够,群众监督乏力。公开、透明是促进审计整改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内部审计中普遍缺乏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查出的问题以及审计整改情况一般只有审计整改责任主体自己知道,群众对此并不知情,更无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屡审屡犯”行为的发生[3]。

(四)督促审计整改的考核、问责力度不够,导致审计整改难落实

目前,虽然大多数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建立了审计回访、审计约谈制度,对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相应的奖惩问责力度不够,其执行效果不够明显。一是主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考核力度不够。如有的未将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对该单位的综合考核、评先评优中,有的虽纳入考核但所占分值权重太小,引不起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相关部门的重视。二是审计整改结果运用流于形式。由于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的情况对其主要领导考核、提拔的“参考”作用十分有限,甚或基本不起作用,以致很难引起相关单位领导者高度重视。三是审计整改追究问责力度不够。多数单位未建立内部审计整改问责制度,或是建立的制度中关于问责的奖惩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内部审计部门很难依据审计中发现问题、审计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问责。

二、内部审计整改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积极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落实

内部审计整改到不到位,关键在于落实审计整改的各责任主体的领导认识到不到位,是否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整改工作。一是要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只有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亲自组织整改工作,被审计单位的整改部门之间才不会相互推诿,审计整改工作才能有效推进。二是内部审计部门要高度重视后续审计工作。后续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的延伸,对于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要改变以往“监”而不“督”,“重审计、轻整改”的误区,切实履行督促审计整改的后续审计责任,使内部审计工作有始有终,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为审计整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要强化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保持恰当的审计报告关系。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经常听取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汇报,及时、全面了解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整改的落实进度,切实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和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大胆开展工作、客观反映问题。二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为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内部审计部门要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严守职业道德,不断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发现、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进行必要的讨论和交流,取得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理解和认同,促使其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为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健全和完善督促审计整改监督机制,提升监督合力

一是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后续审计制度。内部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类型,细化审计整改内容、目标、时点。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及其整改所需时间决定采取不同的后续审计程序。如采取专项后续审计,或是附带式的后续审计。内部审计部门要对重要的问题整改措施进行现场确认、评估,评价整改现状,形成后续审计报告及时报单位领导和被审计单位,加大督促审计整改的力度。二是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内部审计部门要争取在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支持下,建立督促审计整改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将审计发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情况向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巡察、组织人事等有监督、奖惩权的部门通报,借助相关管理部门的力量,共同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如一些单位已经在探索将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纳入巡察整改工作督办中,以巡察整改督促审计整改,由于主管部门巡察工作直接对单位权力机构负责,无形中加大了督促的力度,使得一些屡查屡犯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三是逐步扩大内部审计整改结果公告范围。内部审计部门要逐步扩大审计报告的主送和抄送范围,将过去只向被审计单位主送审计意见书的做法,改为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向对被审计单位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监督、管理部门抄送,形成对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的压力和推力。借鉴国家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的做法,建立内部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逐步扩大审计整改情况的公开范围,除及特殊原因不宜披露的内容外,要充分保障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以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

(四)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结果运用、问责机制,加大问责力度。

一是将审计整改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把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的情况与其领导个人政治前途挂钩,促进被审计单位领导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二是把审计整改结果纳入考核范围。主管部门要将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其绩效、评选评优的重要内容,推动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相关部门的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三是加大审计整改问责力度。要健全和完善审计整改问责制度,增强惩处的威慑力。加大对拖延审计整改或应付整改、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必要时移交纪检、监察等部门,发挥问责的震慑作用,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曹晓娟 单位:安徽省司法厅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公安局审计处课题组.基于审计整改视角的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5(10):41-45.

后续审计范文第4篇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那些可能对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行为和环境,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技术风险、人事风险,依据识别出的风险,制定审计计划,最终以围绕被审计单位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从而协助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管理,帮助被审计单位降低各种风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它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从企业战略分析入手,将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错报风险和其他风险紧密联系起来,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全过程、自始至终关注被审计单位风险,识别风险、测试风险,及时提出可降低风险的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特点

    1、审计重心发生改变。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将审计工作重心由内部控制测试转向风险评估测试,风险评估结果决定了审计人员应关注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及重点审计项目,从而决定了审计资源的分配及审计证据的性质与数量,并在审计过程中更加关注企业战略、企业面对的外部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及经营风险等内容。

    2、被审计对象由被动审计转变为主动参与。传统审计,大多是被动式审计,审计部门往往居高临下,被审计单位疲于应付,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变为被审计对象的主动参与,需要被审计对象与审计部门共同参与,发现、分析和解决审计发现问题。

    3、审计业务范围较传统审计有所扩大。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基础上,将其业务范围扩展到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领域以及凡是能为组织增加价值的保证和咨询活动。

    4、将着眼点放在未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更加注重被审计单位显现与潜在的影响未来经营目标实现的风险。在实施审计时,对这些问题投入较多的审计资源,在证实、评价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审计结论与切实可行的对策性建议,以促进和帮助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有效履行其面向未来尤其是制定科学的未来发展战略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这改变了传统审计根据对过去业务与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而做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建议的做法。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阶段、审计计划制定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

    (一)风险评估阶段

    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

    (1)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本身及外界环境进行分析,从而识别出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对被审计单位战略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管理控制程序及其实施效果,达到发现战略风险的目的。

    其次,审计人员要分析内部经营环节,不但能使被审计单位降低战略风险,而且其自身也会导致经营风险,也就是环节风险,这需要分析被审计单位从生产到经营每个关键环节的监控与控制过程存在的风险。

    第三,审计人员须在分析完战略风险、经营环节风险后得出被审计单位剩余风险。剩余风险是指那些运用了所有的控制和风险管理技术以后而留下来,未被被审计单位有效控制的风险,并对会计报表存在潜在重要影响的风险,它们可能源于战略风险,也可能源于经营环节风险。剩余风险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

    (二)审计计划制定阶段

    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建立风险坐标图,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在识别出企业重要风险后,确定审计重点,审计范围,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内容应包括有: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风险初步评价、重要性标准、审计策略(包括重点审计领域以及其他关注事项)、审计时间表以及人员安排、审计实施前准备工作等。

    (三)审计实施阶段

    在审计实施阶段是根据风险评估水平所确定的审计重点、时间和范围进行的。应当采用恰当的方法,包括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的整体思路是“目标-风险-控制-审计”,关注各项风险因素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同时在实施审计时,通过舞弊评估、有针对性的审计、帮助降低被审计单位风险。

    1、控制测试。旨在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便在之后的审计中适时地信任它,提高审计效率,它不是必经程序。当审计人员风险评估时期望内部控制有效,或者仅靠实质性测试不能为某项认定提供充分的证据时,就实施控制测试。

    2、执行实质性测试。对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审计人员都必须进行实质性测试,以确保管理当局在财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客观、真实的,即对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事项的存在性和完整性做实际审核。

    3、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计划。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计划中存在不符合现实的地方,并且达到了重要性水平,就需要调整计划,再次评估企业的风险,实施相应的工作步骤,以确保审计质量。

    (四)审计报告阶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意味着在企业计划中体现对未来的预先考虑,还体现在终结审计中。审计人员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提出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完成现场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简洁明了,并关注各项风险因素的披露和审计建议执行力度。

    (五)后续审计阶段

    出具了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过程的终结,还要进行后续审计。后续审计的重点是由于控制目标未能实现而产生的风险和影响。风险是决定后续审计本质和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后续审计的范围就可能越广。因此,控制目标的实现和风险的再评估是后续审计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雷可。浅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J].2007,财经界(8).

    [2]程景鸿,闫志涛。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J].中国农业会计,2008,9.

后续审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内审; 风险导向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069-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项经济活动对于高校管理更加重要,而由此带来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及经营风险逐步引进了高校管理层的重视。内审机构是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保健医生”,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审计风险已经在审计理论结构与审计实践中处于中心地位,审计风险也就成为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概念,而学校内审机构就应紧扣时代脉搏,灵活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以达到高效的内审目的。

一、审计风险

从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来看,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行业为适应新的审计形势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其根本目的旨在规避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典型观点。狭义的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对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错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那种风险。”2006年2月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广义的审计风险是指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符而产生的损失或责任风险,而且包括经营失败而导致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广义的审计风险己不局限于审计人员判断失误的风险,而是扩展到环境因素造成的审计主体受到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风险特征

1.风险后果的间接性

高校的直接经济活动有限,且高校内部部门一般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因此一般不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而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审计结论和建议,比如对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评价,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对被审计人的任用,甚至其领导的一个部门的发展。对于高校来讲,内部审计人员应更多地将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扩大到高校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其实现目标的各种风险,并将其作为确定审计项目及其审计重点的依据。

2.风险损失的隐蔽性

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对高校生存发展的宏观方面,没有明显的数据来衡量,故不被一般人所知晓,有的损失甚至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都难以觉察到。

3.业务风险的熟悉度

相对于社会审计来说,高校内部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更了解,控制活动和经济运行情况也更熟悉,这也是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运用这种现代的审计方法,可以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高效率的审计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1.编制审计计划

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要求,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的计划应该适当地反映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应注意几个方面:①审计计划。应该在对可能影响高校管理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②审计范围。应该考虑结合高校的发展计划,划定学校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③审计方案。应该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风险模式可以通过对学校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确定审计业务工作重点,这些因素有管理能力、内部控制的质量、变化或稳定程度、上次审计业务开展的时间、复杂性等等;④审计计划内容的变更。在更新审计范围和与相关审计计划中的内容时,应该反映出学校管理层的方针、目标、工作重心出现的变化;⑤审计测试。在开展审计业务时,用于检测、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应该能够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发生的可能性及频率;⑥审计报告。应该传达对风险管理的结论和建议,以降低风险。为了让高校管理层充分理解风险的程度,在报告中应特别提出风险活动对于实现目标的关键性与后果;⑦高校内审部门的负责人应该每年至少准备一份关于内部控制充分性的声明,以减少风险。此声明也应该对未防范风险的重大性及学校管理层对此风险的接受情况发表意见。

2.对被审计人的风险测量

这是高校实行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环节,内审人员应将审计计划中审计目标、范围、审计方案几个重大内容高度统一起来,这一步是内部审计风险导向的最具体的体现。内部审计人员应与管理层沟通,了解学校及下属各部门、各院系的发展目标,将他们的发展规划等材料建立备查库。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部门、各院系的具体特点,分析影响其目标实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将其归纳为风险点,并建立数据库。由于这一步依赖内部审计师主观的专业判断,所以它是影响内部审计师审计风险高低的关键一步,是内部审计师检查风险大小的起因。

3.审计目标与测试

内部审计活动总的目标是“评价并帮助改进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系统”(IA《标准》2100—工作性质),高校的具体内部审计活动就应围绕更为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进行。在开展咨询业务时,学校内审人员应根据业务目标解决风险方面的问题,还应对其他的严重风险保持警惕;学校内审人员应测试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确定哪些风险是在现有内控制度体系下无法预防和控制的,确定剩余风险。

4.审计测试与审计报告

审计业务的重点工作是实质性测试,那么,学校内审人员就应重点对被审单位的风险高发区进行实质性测试,对发现的问题的现状、标准或原因、影响、建议一并记录在审计报告中。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报告的关键点在于提出如何应对风险的审计建议,这也体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的重大作用。目前,应对风险的措施有四类即风险规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及风险利用。内审人员通过详细的审计,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不同部门或院系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综合衡量风险。当内审人员判断风险很小时,可作出风险回避的审计建议;当判断风险较小时,可作出风险减少的审计建议;当判断风险较大时,可做出风险转移或风险利用的审计建议。

5.后续审计

风险是决定后续审计本质和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后续审计的范围就可能越广。高校内审的后续审计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最严重的或潜在的问题上,对一般事项的后续审计可仅限于询问和简短的讨论。高校内审的后续审计应该跟踪到:对于重大的审计发现,相关的问题是否予以纠正;若不予纠正,必须要确认相关责任和原因。根据《标准》要求,若高校内审负责人认为学校管理层接受的剩余风险对于被审计人无法接受,应该上报学校管理层加以解决。同时注意,后续审计仍然必须坚持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如果风险较大或是潜在性的,不仅高校管理层要重视后续审计,内审人员也要投入时间、精力,拓展后续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反之,后续审计可仅限于询问和简短的讨论,以节约审计成本。

参考文献:

[1] 朱小平,叶友. ‘审计风险’概念体系的比较与辨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9):11-15.

[2] 中国内部审计学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3.

后续审计范文第6篇

1、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风险意识

当前,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要求内部审计把审计监督拓展到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面临着更新知识的需要,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知识和技能,而且随着高校新校区的建设,还需要掌握工程专业的审计人才,同时还要了解计算机知识和相关软件的应用。目前高校内审人员理论知识单一,往往只懂财务或审计方面的知识,缺乏具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内部审计力量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审计工作缺乏深度与广度,这些都影响了审计评价的真实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为此,高校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客观上要求内审人员必须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知识体系的培训,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确保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应重视法律、风险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打下基础。因此,合格的审计人员不仅应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严格遵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这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根本对策。

2、应将审计关口前移,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传统账项基础审计的重心在详细检查,因而是滞后的;制度基础审计的重心移到控制风险,向前迈进了一步;风险导向审计则将审计重心再次前移。高校内部审计的方式应逐步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由离后审转向任期审,强化内控制度建设,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新校区建设、重大建设项目由原来的事后竣工结算审计向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审计风险,同时还能提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

高校能否正常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并收到预期效果,通常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内控是否有效等。因为内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及内控制度的低效率,会产生较高的固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审计风险降到允许出现的误差范围以内,就必须降低检查风险,扩大样本量,甚至进行详细审计,这样势必增加审计工作量。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才能取得有效的进展。

3、注重审计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要使用被审计单位的大量信息,同时需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而目前高校内审仍旧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审计效率较低,已远不适用新形势下高校的迅速发展。在审计技术方面,风险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甚少,由此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据报道,西方发达国家比较重视辅助审计软件的开发和运用,它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软件模型自行处理数据,使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成为节约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推行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进一步优化完善审计方式和手段,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也是高校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举措。

4、重视后续跟踪审计,实行审计结果公示制度

后续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在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发出一定时段后,审计人员检查被审单位纠正、整改的问题是否得到落实,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建设性的建议是否被及时采纳,或者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采取了其他相关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后续跟踪审计也要坚持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如果存在的问题较大或性质严重的,不仅分管的校领导要重视后续审计,而且内部审计部门也要投入必要时间、精力,保证后续审计项目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后续跟踪审计,可以及时监督审计提出的建议或决定落实、整改情况,同时树立了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后续审计范文第7篇

有意者请点击本页面最下方“点我应聘”按钮查看岗位详情和投递简历(注册和在线填写简历)。应聘区域审计中心(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西安、沈阳、昆明)有关岗位者,请在在线简历的个人评价部分注明意向的城市。

应聘者应对填报信息和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与事实不符,我行有权取消其录用资格。

(以下职位仅限有相应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应聘,不接受应届毕业生应聘)

需求部门

岗位名称

岗位主要职责

招聘要求

审计中心

(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投行及中间业务审计岗

1.收集、汇总、分析片区内分行投行及中间业务领域重要审计信息、重大风险事件、典型案例以及被审计单位投行及中间业务领域背景资料,了解我行投行及中间业务内控架构及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措施;

2.按照项目安排,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审计方案制定,确定审计范围,开展非现场审计分析,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组织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等;

3.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实施现场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记录审计工作底稿;

4.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5.复核、整理、上报相关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6.开展投行及中间业务领域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7.梳理投行及中间业务领域内控风险点,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5年以上银行从业经历,从事3年以上投资银行及中间业务领域工作者优先;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中心

(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综合审计岗

(授信类)

1.收集、汇总、分析片区内分行公司信贷、零售信贷、投行及中间业务、贸易融资等多个领域重要审计信息、重大风险事件、典型案例以及被审计单位多个业务领域背景资料,了解我行多个业务领域内控架构及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措施;

2.按照项目安排,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审计方案制定,确定审计范围,开展非现场审计分析,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组织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等;

3.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实施现场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记录审计工作底稿;

4.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5.复核、整理、上报相关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6.开展公司信贷、零售信贷、投行及中间业务、贸易融资等多个业务领域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7.梳理公司信贷、零售信贷、投行及中间业务、贸易融资等多个业务领域内控风险点,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同时具有公司授信审查、信贷管理(贷后管理、放款审核等)、个人贷款审查、投资银行及中间业务领域、银行国际业务(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中2个及以上岗位从业经历;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中心

(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财务审计岗

1.收集、汇总、分析片区内分行财务领域重要审计信息、重大风险事件、典型案例以及被审计单位财务领域背景资料,了解我行财务内控架构及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措施;

2.按照项目安排,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审计方案制定,确定审计范围,开展非现场审计分析,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组织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等;

3.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实施现场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记录审计工作底稿;

4.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5.复核、整理、上报相关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6.开展财务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7.梳理财务领域内控风险点,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5年以上银行从业经历,从事3年以上财务工作者优先;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中心

(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综合审计岗

(财务及其他类)

1.收集、汇总、分析片区内分行财务、会计、资金及同业等领域重要审计信息、重大风险事件、典型案例以及被审计单位多个领域背景资料,了解我行多个领域内控架构及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措施;

2.按照项目安排,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审计方案制定,确定审计范围,开展非现场审计分析,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组织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等;

3.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实施现场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记录审计工作底稿;

4.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5.复核、整理、上报相关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6.开展财务、会计、资金及同业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7.梳理财务、会计、资金及同业等领域内控风险点,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5年以上银行从业经历,从事3年以上财务、会计、资金及同业等工作者优先;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中心

(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IT审计岗

1.根据外部监管、内部管理及行业规范、制定IT审计业务规范;

2.根据年度审计计划要求,制定IT审计方案;

3.根据审计方案要求,实施现场审计,并根据现场审计结果撰写审计报告;

4.对现场审计中的重大审计发现进行风险提示,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消除风险隐患;

5.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6.对重大风险事件,及时进行跟进与报告;

7.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科技系统建设、运维保障情况,撰写分析报告;

8.负责银监会信息科技非现场监管的日常报送;

9.收集、整理前沿技术信息,IT审计方法、工具、案例;

10.制定IT审计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开展面授与视频培训参加内外部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专业类,年龄35岁以下;

2.具有5年以上银行业IT审计或信息技术部门(网络和信息安全)从业经历,有CISA或CISM证书;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中心

(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非现场审计岗

1.制定非现场审计项目方案;

2.进行审计思路的收集、分析;

3.从事审计模型研发、验证、投产;

4.进行审计任务部署、疑点数据提取、整理、分析、验证及报告;

5.了解业务流程,掌握系统的数据结构;

6.根据模型研发和监控需要,提出数据获取需求;

7.结合日常工作,对非现场审计系统的改造、优化及升级提出建议;

8.制定非现场审计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开展面授、视频培训及分级考试参加内外部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1.具有金融、数学、统计或计算机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35岁;

2.具有5年以上银行业非现场审计(包括模型研发、数据分析、日常监控及报告)或金融系统数据分析、统计从业经历,有CIA、CPA或会计师资格;

3.具有较强的模型研发、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和文字报告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部本部及审计中心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公司信贷审计岗

1.收集、汇总、分析信贷领域重要审计信息、重大风险事件、典型案例以及被审计单位公司信贷领域背景资料,了解我行公司信贷内控架构及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措施;

2.按照项目安排,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审计方案制定,确定审计范围,开展非现场审计分析,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组织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等;

3.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实施现场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记录审计工作底稿;

4.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5.复核、整理、上报相关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6.开展公司信贷领域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7.梳理公司信贷领域内控风险点,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5年以上银行从业经历,从事3年以上公司授信审查、信贷管理(贷后管理、放款审核等)工作者优先;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部本部及审计中心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零售信贷审计岗

1.收集、汇总、分析零售信贷领域重要审计信息、重大风险事件、典型案例以及被审计单位零售信贷领域背景资料,了解我行零售信贷内控架构及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措施;

2.按照项目安排,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审计方案制定,确定审计范围,开展非现场审计分析,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组织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等;

3.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实施现场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记录审计工作底稿;

4.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5.复核、整理、上报相关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6.开展零售信贷领域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7.梳理零售信贷领域内控风险点,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5年以上银行从业经历,从事3年以上个人贷款审查工作者优先;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部本部及审计中心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贸易融资审计岗

1.收集、汇总、分析贸易融资领域重要审计信息、重大风险事件、典型案例以及被审计单位贸易融资领域背景资料,了解我行贸易融资内控架构及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措施;

2.按照项目安排,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审计方案制定,确定审计范围,开展非现场审计分析,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组织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等;

3.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实施现场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记录审计工作底稿;

4.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5.复核、整理、上报相关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6.开展贸易融资领域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7.梳理贸易融资领域内控风险点,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5年以上银行从业经历,从事3年以上银行国际业务(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工作者优先;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6.拥有跟单信用证专家(CDCS)或保理从业人员专家资格(FCI)证书者优先。

审计部本部及审计中心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资金及同业审计岗

1.收集、汇总、分析资金及同业领域重要审计信息、重大风险事件、典型案例以及被审计单位资金及同业领域背景资料,了解我行资金及同业内控架构及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措施;

2.按照项目安排,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审计方案制定,确定审计范围,开展非现场审计分析,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组织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等;

3.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实施现场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记录审计工作底稿;

4.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5.复核、整理、上报相关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6.开展资金及同业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7.梳理资金及同业领域内控风险点,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5年以上银行从业经历,从事3年以上资金及同业工作者优先;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部本部及审计中心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西安、沈阳、昆明)

会计运营审计岗

1.收集、汇总、分析会计运营领域重要审计信息、重大风险事件、典型案例以及被审计单位会计运营领域背景资料,了解我行会计运营领域内控架构及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措施;

2.按照项目安排,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审计方案制定,确定审计范围,开展非现场审计分析,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组织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等;

3.按照审计方案要求实施现场审计程序,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记录审计工作底稿;

4.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5.复核、整理、上报相关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6.开展会计运营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7.梳理会计运营领域内控风险点,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1.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5年以上银行从业经历,从事3年以上会计运营工作者优先;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部本部

子公司审计岗

1.与子公司进行日常的沟通工作,参与收集、汇总、分析全行子公司管理领域重要审计信息、重大风险事件、典型案例以及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领域背景资料,了解我行子公司管理内控架构及岗位职责、风险防范措施;

2.参与子公司管理领域内控风险点的梳理,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3.参与编写子公司管理领域审计指引、审计项目方案,确定审计范围,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等;

4.按照项目安排,参与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非现场审计分析、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及现场审计工作;

5.参与或承担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6.复核、整理、上报相关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7.参与子公司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3年以上金融从业经历,有从事审计相关工作经验和相应经济类技术职称者优先;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审计部本部

基建审计岗

1.与基建办进行日常沟通工作,参与收集、汇总我行基建项目信息、跟踪项目开发工程进度;

2.参与基建领域内控风险点的梳理,补充、完善风险内控库;

3.参与编写基建领域审计指引、审计项目方案,确定审计范围,选取检查内容及抽样,制定审计方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请示及审计预算等;

4.按照项目安排,参与实施审前准备阶段的非现场审计分析、审计项目查前培训或其他专业化培训及现场审计工作;

5.参与或承担撰写审计报告、审计简报、审计要情、审计专题等审计文书,编制相关附表的工作,及时、如实、完整、准确报告审计发现;

6.复核、整理、上报基建审计项目档案等资料;

7.参与基建审计项目后续跟踪审计相关工作。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35岁以下;具有3年以上金融从业经历,有从事基建审计相关工作经验和相应经济类技术职称者优先;

2.熟悉金融法律法规和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掌握本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政策、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能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4.品行端正,无违规违纪记录;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勤奋踏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5.适应审计工作特点,可以经常出差。

 

截止日期:2016-02-29

后续审计范文第8篇

[关键字]企业 内部审计 质量控制

一、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管理手段。

1.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关系着审计目标的实现

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是内部审计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它直接影响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水平,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它涉及审计的各项工作,贯穿于每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成为衡量全部审计工作优劣的标准。

2.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现状和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在我国,作为审计质量核心的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不高仍是当前影响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的关键问题,也是与发达国家差距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内部审计环境使得内部审计独立性得不到理想保证;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强、审计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审计质量责任不明。执行审计规范不严格,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流于形式;这些都制约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内审事业的发展,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成为必要。

二、重视内审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有利于内审质量提高的内部环境

1.企业高层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真正认识到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2.在企业组织架构上保障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能对改善公司治理起多大作用。一般来说,组织地位越高,独立性越强,所起的监督作用越大。欧美发达国家内部审计的实践证明,内部审计向总裁或董事会负责,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审计独立性。

3.保障审计人员的专业性

人员素质的优劣对审计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人员招聘上要确保进入人员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上的合理性,确保审计机构能够胜任内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引导审计人员自学和机构培训相结合,进行绩效考核,奖惩结合,提高审计人员提升审计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保证审计质量控制的常规化和规范化

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审计工作规范化。只有不断健全并落实各项有关制度和内控措施,才能保证内审质量控制落到实处。一是加强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增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二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制度建设。以审计质量责任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理、审计检查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内容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三是严格审计过程管理。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三、严格项目实施,强化流程质量控制管理

严格的审计程序是审计质量保障的重要依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指内审机构为保证某一具体审计项目质量,而制订的控制程序或政策,是从审计准备过程、审计实施过程、审计终结后三个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

(一)审计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审计准备是指审计机构为开展审计项目所做各项准备工作的全过程。审计准备主要包括:组建审计项目团队、开展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评审审计方案、开展审前培训、送达审计通知书和审计问卷等环节。

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在审计准备间断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就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而且可以大大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1.组建审计项目团队

按照审计项目管理一体化的原则,审计机构应统筹配置审计资源,根据项目规模和难易程度,组建项目工作组和若干个审计组。保证审计组能够胜任项目开展。

2.制定和评审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内审部门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安排适当的人员和时间对被审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特别是内部控制的情况。内部审计机构还应对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项目的可行性、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评估的合理性、审计的业务范围和重点的适当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审计分工的恰当性等进行评估,确保审计方案切实可行。

3.开展审前培训

项目实施前应对审计组成员就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审计业务知识、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审前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视频会议等形式,由项目工作组或审计组实施。

(二)审计实施过程的重要控制

审计实施是指审计组按照审计方案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的全过程。审计项目实施是审计工作的主体,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应根据审计准则、审计执业规范、审计流程的规定,严格遵循审计程序进行工作。

1.关于审计抽样、审计测试和审计访谈等环节

审计组应围绕审计目标,根据重要性原则和风险评估情况,科学选取审计样本,控制样本误差,并对抽样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估,当抽样检查或分析审计证据发现问题时,可扩大审计样本的数量,确保抽样具有较高的置信度。

2.关于审计过程的记录环节

审计人员应以审计工作记录为基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客观描述审计发现问题的风险和缺陷,并附必要的审计证据。审计组应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复核机制。

3.关于疑难审计发现的会审环节

审计组应对审计发现的疑难问题,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讨论,确保审计发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防止因审计人员能力水平、专业知识结构等限制影响审计判断。

4.关于审计报告环节

(1)审计项目报告应全面反映审计情况,注重分析审计发现。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和发现被审计单位在效益、风险、管理和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体制、机制与流程上存在的缺陷与薄弱环节,二是发现个案问题进而分析可能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发现局部问题进而追溯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问题;三是分析被审计单位在经营理念、履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发现全行战略执行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与不足。(2)审计项目报告要针对审计发现问题,注重提出审计建议。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对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二是对改善业务流程、管理职责和提高经营效率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三是对促进经营管理者转变观念,有效履行职责,提高履职能力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

(三)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

审计后续与跟踪是落实审计结果、强化审计价值、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1.开展质量评估

审计机构应在审计项目完工后组织开展质量评估,总结审计效果与效率,评价审计人员履职情况,研究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程序,完善项目质量控制措施。

2.跟踪审计整改

审计机构应持续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改进,关注审计事项的完善,适时开展后续审计工作,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明确后续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后续审计就是要把审计发现的问题彻底解决到位;后续审计是深化审计成果的重要推动措施,后续审计评价被审单位对问题整改的重视程度,厘清问题发生的制度、机制根源,引起被审单位的重视,保证审计成果切实得到运用;后续审计是检验整改结果的重要手段,审计部门不能仅仅满足于发现问题,移交问题,还要持续关注问题的整改,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通过审计成果的有效综合利用,促使被审计单位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制度的完善,管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