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金分红

基金分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基金分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金分红范文第1篇

在分析基金公司为什么不肯分红前,我们先来看看基金分红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基金分红是中性的

所谓基金分红,就是基金实现投资净收益后,将其分配给投资人,是投资回报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本质是经过会计处理后,把基民的钱从左口袋转移一部分到右口袋,并不改变总的数目。也就是说,分红只是对投资收益进行分配,它本身并不会凭空创造出新的收益,也不会改变既得收益。因此,基金分红本身是中性的。

尽管分红本身只是一种收益分配的制度安排,但它对封基和开基的影响却是不同的。 “分红对于封闭式基金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封闭式基金存在高折价,因此基金持有人希望通过高分红而引导封闭式基金回归净值。”晨星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蕊表示。

事实上,我国的封闭式基金由于在创立时就有严格的分红规定――当年90%的可支配收益必须在次年进行分红,因此原先封基分红并没有多少争议。不过从2007年我国执行的新会计准则加入了“公允价值”一条后,也导致了封闭式基金的分红出现了争议――有的封基在计算利润时扣除了公允价值,有的则没有。计算方法不同,导致两只投资收益相同的封闭式基金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红方案。

然而分红本身对开放式基金的影响要比封闭式基金小很多。开基的分红方式有两种: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选择现金分红的效果和赎回基本相同,即把左口袋钱放到右口袋中,而选择红利再投资的话则等于把左口袋的大面额钞票,换成了小面额钞票,并继续放在左口袋中。比如原来买了1000份净值为2元的基金,分红后变成了2000份净值为1元的基金,结果基民口袋里的钱一点没变――还是2000元。

分红与否有影响

尽管分红本身对投资收益没有直接影响,但却可以在技术层面上降低投资成本。在美国,基金分红可以起到避税的作用,因为基民投资基金获得的收益要征收资本利得税,但由于美国政府鼓励分红,所以基民从基金获得的分红收益就可以免征资本利得税。另一方面,分红可以为本就有意赎回部分基金的投资者免去赎回费。

而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我国从2008年3月份起,企业在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上的红利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而差价收入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即对企业投资者来说,基金分红也能起到避税效果,但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基金投资不管是红利所得还是差价所得,都不需要缴纳所得税。不过个人投资者依然可以依靠分红来免去赎回费。

除了这一操作层面上的好处外,基金分红也可能对基金的短期走势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分红需要卖出股票,降低仓位以兑现收益,所以当分红后市场上涨时,分红一定程度上会对基金净值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选择现金分红的投资者,相当于主动减仓了,但当分红后市场下跌时,分红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金净值的下跌幅度,客观上起到了规避市场风险的效果。

换而言之,在牛市中,基金经常分红会降低投资回报;在熊市中,则反而会起到降低风险,锁定收益的作用。比如2007年10月17日,万家180基金每10份分红8.9元,客观上大幅降低了该基金的仓位,因此从10月中旬上证指数登顶6100点到12月中旬滑落到4800点的这段下跌行情中,万家180基金的净值跌幅在所有投资主板市场的指数基金中是最小的。

是否合规看契约

要注意的是,尽管分红客观上会对基金的短期走势产生一些影响,但长期看,决定基金走势的依然是基金经理的操盘能力和整个市场的走势。因此我们不能以是否分红作为评价一个基金是否优秀的标准。如果基金合同中没有硬性分红规定的话,则分红与否完全可以由基金公司说了算,但如果基金合同中明确规定要分红的话,则基金公司理应分红。

比如华宝兴业收益增长和南方稳健成长2号一样,成立将近3年,每年都具备分红的条件,却从来没有分过红。然而该基金的合约中却只是说“该基金收益每年最多分配6次,每次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可分配收益的50%”。规定了分红次数上限和每次分红比例下限,却没有硬性规定必须要分红,因此其是否分红完全取决于基金公司。就算3年不分红,也依然没有违反合约。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表示,基金是否分红最终还是个契约问题,基金只要没有违反契约中的分红约定,就没有问题。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选择高分红基金,或者不分红的基金。而此次南方稳健成长2号的问题正是出在了其基金合同中明确有“全年分配比例不低于年度可分配收益90%”的约定却没有执行,违背了契约精神,因此才被张远忠律师抓住了“小辫子”。

不分红只为管理费

那么南方基金为什么死活都不肯分红呢?

基金公司在该分红(可分红)而不分红时给出的挡箭牌几乎如出一辙――不分红是为了给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基金公司的逻辑很简单:你们买基金不就是希望净值增长好多赚钱吗?要是刚赚到点钱就马上分给你们了,那还怎么进行扩大再投资呢?那还怎么实现利滚利的复利增长呢?基金就是应该长期投资才对嘛。

然而上文的分析已经指出,基金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是否分红,经常分红的基金不一定是好基金,反过来说,基金经常分红也不见得就会降低投资回报。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想继续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就算你分红了他也还是选择红利再投资;不想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就算你不分红他一样会用脚投票――赎回走人。况且在熊市中,经常分红也可以在客观上起到规避风险、锁定收益的效果,因此基金公司给出的不分红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部分基金公司之所以死也不分红,完全是其自身利益在从中作梗。因为基金资产总值规模越大,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就越高。如果要分红,必然会减少基金管理规模,从而减少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

据天相投顾相关统计,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A股跌幅近70%的情况下,基金公司获得的管理费收人却创了历史新高,比2007年还多了8.28%。这个数据也许可能佐证一些问题。以南方稳健2号基金每年1.5%的管理费率计算,仅未分红的97.35亿元就为其额外带来1亿多元的收入。

基金分红范文第2篇

基金公司分红时间选择上固然存在过错,但投资盈亏主要还是应该由投资者自己负责。

3月26日,南方基金公司在其网站上了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结果,这是对去年“分红门”事件的最终处理意见。

去年4月,北京一名投资者向南方稳健成长贰号的管理人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托管人中国工商银行以及基金持有人同时发出《关于追究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未及时分配2007年利润违约责任的公开法律意见书》,希望追讨该基金2007年未分配的巨额收益,此举拉开了喧嚣一时的“分红门”事件序幕。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一事件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关注。

对这一事件,有关方面最终如何裁决?南方基金网站刊文称: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驳回了申请人袁近秋的赔偿请求,且此次裁决为终局裁决,具体裁决如下:

(一)被申请人应向南方稳健成长贰号证券投资基金退还管理费计人民币 702.71 元。

(二)本案仲裁费为人民币5011元,由申请人承担人民币1002.20元,由被申请人承担人民币4008.80元。

(三)驳回申请人的其他仲裁请求。

上述(一)、(二)项下的内容被申请人应于本裁决作出之日起20日内履行完毕。”

至此,为期一年多的基金“分红门”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分红规则走向规范

事实上“分红门”并非南方基金所独有,而是早期基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根源在于合同约定的不明确,以及分红执行条款的缺失。这种引发争议的模糊分红条款也在早期基金合同上基本属于格式条款。南方稳健的案例暴露出早期基金行业在分红上普遍存在的潜在问题。而在2008年罕见的大熊市中,这种长期潜伏的问题才暴露出来。

而这个问题的暴露也促使分红规则走向规范化。2009年4月起证监会了《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条款的审核指引》。一是明确规定了分红条件。基金应以期末可分配利润为基准计算,而期末可分配利润指基金期末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与未分配利润中已实现收益的孰低数。

二是明确了分红时间。《指引》要求基金合同及基金招募说明书须约定基金红利发放日距离收益分配基准日(即期末可供分配利润计算截至日)的时间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其三是规定基金合同不能约定“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等易生歧义的条款。

从这一事件也充分看出,基金行业仍然有必要不断提升规范运作的水平;基金投资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任何一点细节都马虎不得。

主动决策比被动等待更好

闹得沸沸扬扬的分红门终于尘埃落定,投资者占理,基金公司为合同漏洞也付出了代价。而对广大投资者来说,从中更应该吸取的教训是自己应该对自身投资资产负责;即使基金公司在运作流程上可能出现一些纰漏,但所投资基金资产的价值增减主要应该由投资者自己负责。这就是所谓投资风险自负的含义,投资者必须对自己的决策负起主要的责任。

基金分红范文第3篇

2008年初,马雷刚买的某基金在经过大额分红之后,净值从四元多变成了一元多。由于对分红不甚了解的马雷选择了现金红利,买入的11万多元变成了市值4万多元。“五天前买进去的资金转了一道手,现在又回到了我的账户里,还白交了1千多申购费。基金公司简直是没事找事!”

一年多以后,马雷对于基金公司的不满变为了感激。当时一气之下他把6万多的现金红利转投了银行理财产品,结果在2008年的大跌中幸免于难。

当时也有基金公司并未预测到市场风险,并且对管理费收入比较在意,因此大量的已实现收益没有以现金红利的形式发放出去。而投资者也没有关注到这一点,或者把不分红认为是好事――省去了红利再投这一步骤。

个别基金在2008年的熊市中把本来按规定应当分红的盈利亏损殆尽,2009年还闹出了这样一个新闻:一名律师声称要为投资者追讨这些红利,目标对准了深圳的一家基金公司的某复制基金。

分红不一定是基金看空

上面的例子发生在2008年大熊市的背景下,当前开放式基金的分红,是给投资者二次选择的机会,在市场下跌时减少损失。但请注意,一般而言基金分红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

银河证券王群航认为:“分红对于流动性良好的开放式基金投资意义不大”。分红的说法是从西方的投资市场中照搬过来的。对于实业投资、限制流通的股票等流动性较弱的资产而言,分红有一定意义,可以提升资产的流动性。而当下的开放式基金具备良好的流动性,非特殊情况,每个交易日都可以自由地申购、赎回,分红根本就没有必要,广大投资者要实现自己的收益,只要赎回所投资的基金就可以了。

我们从相对分红规模和绝对分红规模两个角度,来大致看下基金公司历史分红情况。根据Wind数据整理,截至2009年年底,累计分红总额占期末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比例从高到低排序,前十家基金公司依次是银河、宝盈、东吴、富国、长盛、建信、海富通、国泰、国富和南方。从绝对规模看,博时基金以超过508亿元的累计分红额,在业内暂列榜首。

此次分红潮并非是基金经理对后市没有信心。一般而言,基金分红的理由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遵循基金契约和证监会相关规定。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封闭式基金在盈利的前提下,每年应最少分红一次;开放式基金也应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每年分红次数和比例。2009年4月证监会颁布了分红新规,其中关键的一条是说,红利发放日和基准日不能超过15个工作日。拿今年来说,基金要分配2009年度的分红,必须在1月22号之前分完,这可以与1月份的基金分红潮相印证。

没有好的投资标的,通过分红来加大客户回报力度、保留胜利成果。在市场机会不明显的时候,分红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闲置资金。如果没有持续营销跟上,分红会减少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进而降低管理费收入。因此这种分红主要是出于稳健考虑,在回避市场风险的同时树立基金口碑。不分红可能被投资者认为是“铁公鸡”,更有可能在市场下跌后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基金公司情愿将选择是否落袋为安的权利交给投资者。

作为长线营销活动的支持。一些基金在推出分红的同时,伴以公司旗下基金的定期定投推广业务。这种分红动机不值得提倡,分红本身不会给投资者带来直接好处。基金公司也不宜将分红宣传成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基金公司管理好投资者的基金资产,给投资者创造收益,基金复权净值增长率才是实实在在的回报。

算算分红这笔账

基金分红的实质是把一部分的基金资产转换为红利,投资者可选择红利再投资或者现金分红,对投资者而言只是将所持有的部分资产转换一种形式。

如果投资者选择红利再投资,那么基金分红对投资者没有任何影响;如果投资者选择现金红利,那么对基民利益的影响取决于分红的时机:如果分红后股市出现下跌,基金净值也下跌,那么分红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损失,有利于投资者;反之,如果分红后基金净值仍然上涨,那么实际上降低了投资者收益。

此外,基金分红有一种特例:封闭式基金的分红部分相当于是封转开,往往会在二级市场上引发行情,为投资者带来好处。

进一步说,分红还会带来一些容易被投资者忽略的影响。从表二我们可以看出,购买开放式基金不宜在分红前进行,而卖出基金则应该选择在分红之后。

红利再投和现金红利的实际影响,更多取决于后市走向。如果投资者觉得后市难以判断,现金红利不失为较好的选择,因为有时基金分红的原因是基金经理暂时看不到好的投资机会。

基金业绩才是硬道理

将目光拉回到当下,年初的基金分红主要是遵循相关规定,因此投资者大可不必恐慌。在一月的市场下跌中,参与分红的基金提前卖出股票,减少了一部分潜在损失,对持有人而言是好事。至于当前是降低还是增加股票仓位,只能依靠基民自行判断。不管是买入还是卖出,分红之后都是较好的时机。

基金公司分红时的动机其实是很难琢磨的,因为公告中不会提及分红原因,基金经理也很难跟大众直言自己不看好接下来的市场。其实基金公司同样是两头为难,不分红被说“铁公鸡”,分红多了也会被一些投资者认为是“瞎折腾”或者“砸盘”。

投资者与其猜测基金经理的想法,不如淡化对基金分红的关注。重大的投资决策终归还是要投资者自己来进行。

不同基金分红偏好不同,选择适合自己投资理念的就行。是否分红,或者分红频率如何,在选择基金时意义不大,基金业绩才是“硬道理”。

基金分红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金分红问题;探讨;启示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118-02

一、基金分红问题的产生

基金分红问题的产生是在一定时代背景前提下,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经济情况的表现形式,可以说这是市场经济在基金运作中必然出现的结果。我们先给基金分红问题下一个不规则的非技术性的概念,基金分红问题即是一些个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员及其其他组织及个人,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由于社会不定因素的介入或在资本运行中认为的或者是因然的情况下导致基金出现缩水甚至消灭,从而因缺少某些既定的条件而不能进行分红或者根本无法分红的情况,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公司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就基金分红产生利益矛盾的情况。根据Wind资讯统计,有13家公司的16只开放式基金在2006年、2007年连续盈利,但自2007年至2009年3月底从未进行分红,至2007年底截留了高达810亿元的可分配利润。2008年年报显示,上述16只基金全部亏损,亏损总额达935.9亿元,无法满足分红条件,而导致不可能分红。同时,更有9只基金净值跌破1元,让投资者面临亏本赎回的危险。

随着基金公司违约不分红的披露,基民追讨红利日渐升级。据东方网报道,2009年6月4日,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基民已正式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状告南方基金公司违反合同约定不分配南方稳健2号基金2007年红利。至此,产生国内首例由于基金不分红而引发的仲裁案件。根据上面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基金分红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一,基金资本运行过程中人为或非人为的失误或预见性偏差,导致了资本缩水的现象;其二,基金分红条件苛刻烦杂,程序过于死板,导致面临问题解决的灵活性与效率性过低;其三,外在市场环境的影响,由于本身存在的风险性导致其抵御风险的能力降弱;其四,基民投资的自身原因,由于对市场和资本运作的不了解,盲目投资,因此从主观上又增加了其风险性;最后,政府政策对其影响日益扩大,出现了公司计划赶不上政府变化情况,这也是现在企业的一大悲哀。

二、基金以及基金分红的概念界定

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实务操作,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狭义的证券投资基金。它是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是一种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的集合投资方式。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基金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基金分红问题所关联的是其中的开放式基金。具体来讲,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

基金分红是基金实现投资收益后,将其分配给投资人。从时间来看,一般来说,基金可以选择任何时间进行分红,但实际中基金通常做法是积累一定的数量的收益后再进行分红。开放式基金分红的日期不固定,每年分红的次数也没有特别规定,一般基金公司会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从基金红利分配的规则要求来看,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合同中的收益分配条款。实践中,开放式基金会根据最近某一个开放日的基金资产状况来确定基金的可分配收益,并于分红前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信息披露报纸上刊登收益分配方案。在收益分配方案中,基金管理人会确定权益登记日和除息日,权益登记当日在册的基金投资者享有红利分配权;权益登记日提出的申购申请,该部分份额不享受分红,而权益登记日提出的赎回申请,则该部分份额仍旧参与分红。从分红方式来看,主要有分配现金和红利再投资两种。如果投资人没有选择分红方式,一般默认的分红方式为现金分红。

三、基金分红问题的法律探究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基金和基金分红问题的法律渊源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根据法理,由于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因此,关于基金分红问题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并没有具体的对基金分红进行规定,而根据该法第2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根据目前已经提交的仲裁案件,可见一些基金投资合同书中都有关于解决基金法律纠纷问题的方式的条款规定。在私法自治理念的引导下,有约定的以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再有当事人选择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司法救济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9条第1款关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管理、运用基金财产,应当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以及第83条关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在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违反本法规定或者基金合同约定,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损害的,应当分别对各自的行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基金管理人具有谨慎投资和勤勉等义务。并且根据该法律第70条的规定,基金份额持有人享有分享基金财产收益,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份额发售机构损害其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讼等权利。因此,当基金管理者和基金托管人等损害自身利益时,投资者有权去请求相关当事人进行赔偿。

但是由于没有关于基金分红问题的具体法律法规,所以有约定的依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就依据法律规定的漏洞填补和解释规则,根据法律的基本原则,从维护证券市场的交易安全和促进经济效率的角度做出裁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从135条和137条来看,投资者的诉讼时效应该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之日起。根据《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实务操作,证券公司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因此,基金公司的上一年的年报在第二年红利追偿权仍在诉讼时效范围之内,应该得到法律保护。另外,关于基金红利问题涉及到风险负担问题,市场有风险,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应该共担风险。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投资者这一追偿行为,必然会给目前深陷危机中的基金公司造成财务危机,让基金公司的处境雪上加霜。从这个角度来看,红利追偿行为涉及到投资者和基金公司利益之间的平衡问题。根据2009年4月1日施行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的第六条:“投资管理人员应当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在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与公司、股东及与股东有关联关系的机构和个人等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投资管理人员应当坚持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原则”,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形下,可以依据该法规维护投资者的利益。由于法不溯及既往的规则的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法规的适用,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处于弱势地位的投资者,有必要支持投资者的红利请求权。

四、结论以及启示:

基金作为一种能够有效筹集分散资金的方式,其对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证市场中,基金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它同股票、期货、债券等新兴资本投资方式在在国家资本市场的地位日益提高,当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自然会出现一些预期外的问题,包括非法操作基金为个人谋取私利、基金运作程序中的不完善出现的投机问题等,也包括本文所探讨的基金分红问题的出现,在金融危机下的红利追讨问题凸现出我国基金市场的不完善和存在法律空白地带,这种情况的大量存在将严重影响到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利益,为了健全资本市场,让市场和谐健康发展,有必要支持投资者的红利追偿权而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严格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责任。对此,就红利问题的解决对于以后基金市场的发展提供前车之鉴。我们也从中得到以下启示:第一,监管部门要继续完善对证券投资基金的立法和实务监管。监管部门应该将开放式基金的分红条款进一步细化,明确相关概念,提高法律法规的预期性。立法部门要协调相关法律法规的统一,解决法律法规的冲突。第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挥市场对基金管理公司的信息披露的监督。在信息不对称时,提高基金管理公司信息披露注意义务,让市场发挥监管和优胜劣汰作用。第三,基金投资者要提高自己维权意识,在投资时,注意对招股说明书等合同条款关于基金分红问题的具体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投资。

作者单位:唐小凤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禹华侨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基金分红范文第5篇

按照旗下产品分红总额对比,富国和易方达各以分红77亿元并列榜首,老牌龙头公司嘉实位居前列,更有汇添富和银华等公司迎头赶上

普通股票型基金分红前10榜单中,冠亚军位置都被传统封基基金科瑞和基金丰和占据;偏股型基金规模大,是分红大户,其中24只产品分红超过10亿元

分红也是偏股型基金保持灵活性的一种方式,聪明的汇添富均衡增长通过分红成功瘦身,愚钝的华商盛世成长有钱不分,基民只能纷纷自己赎回

收益稳定的债基分红也不示弱,银华旗下产品银华信用季季红,位列债基分t榜亚军,更精彩的故事发生在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银华信用四季红身上

在牛市中,基金经理铆着劲儿提高基金净值,给投资人赚钱。进入震荡市,赚钱效应不明显时,开始“大秤分金银”,将盈利适时分红,让收益落袋为安。相比于投资人赎回兑现盈利,分红更体现出基金经理的主动性,而分红量的多寡,则体现出基金经理赚钱能力的高低,对持有人责任心的强弱。

为了让投资者一览基金“分红大户”们的风采,《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今年以来主动股票型、债券型基金的分红数据进行了逐一梳理比对。统计结果表明,这两类基金分红量明显高于2015年,旗下基金分红量最多的富国、易方达等公司,同比增幅都超过两倍有余。

各类型分红最多的前10基金各有特点。普通股票型基金分红前10产品中,有3只传统老封基,其中两只――易方达和嘉实旗下的基金科瑞、基金丰和分别位于冠亚军位置。偏股型基金在市场中规模最大,此类基金占据了全部基金分红总额的七成以上,单只基金分红量最大者也集中在这类基金中,包括汇添富均衡增长等6只基金年度分红金额均超过20亿元。债券型基金波动幅度小,但规模大、分红稳健,成为仅次于偏股型基金分红贡献的第二大户,包括银华信用季季红在内的6只基金今年分红超过5亿元。

富国易方达并列分红总额冠军

将各公司旗下主动股基、债基分红汇总,排名前10公司(表1:2016年分红总额前10公司)的分红总金额均超过了30亿元,同比2015年都有较大增幅。富国和易方达并列第一,都是77亿元,而两家公司坐上第一宝座的缘由各有不同。

将富国推到分红宝座第一的中坚力量是旗下股基规模巨大加上单位分红比例高,整体推高公司分红总额。

今年以来,富国天合稳健优选、天惠精选成长、天成红利、城镇发展是公司旗下每份分红量最大的4只主动股基,每份分红分别为0.5元、0.65元、0.56元、0.5元。有这般底气的原因是业绩一直不错,在2015年的大起大落市场中,这四只基金收益都处于居前位置。其中,富国天合稳健优选、天惠精选成长排名前1/5。最牛的是富国城镇发展主题,以104.58%的盈利获得当年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冠军,自然就是2015年金牛基金的得主。该基金今年9月下旬时每份基金分红0.5元,合计分红8.13亿元。

与富国城镇发展主题基金如大雨倾盆的分红不同,富国天合稳健优选的分红则是滴水成河,近三年来每隔一个月分红一次。

国人酷爱奇数,吉祥的成语多数和奇数有关,富国天合稳健优选的分红也是选在奇数月,完全可以改名“富国天合稳健优选奇数月分红基金”了。比如,2014年的6次分红时间,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而这样的好戏在2015年再次重演,仍然是分红6次、次次都是在奇数月。只有去年最后一次分红的公告发出时间为10月31日,而分红到账日在11月。现在管理基金的三位经理在2015年履新,他们依旧继承了这个传统,2016年又是6次分红,分红时间还是选在奇数月里。

易方达旗下股基、债基联合出击,全面开花,更有多只产品跻身单项排名的榜首,助力公司夺冠。普通股票型基金分红冠军是易方达旗下的基金科瑞、易方达稳健收益B是债基冠军、债基前10榜上有名的还有易方达增强回报A/B。

易方达旗下的基金科瑞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分红最多。2015年内,此基金净值增长率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一,年底时,基金净值已达1.7372元,有着大比例的收益可以分配,于是,此基金在2月2日、2月25日、3月11日、3月18日,几乎是每隔一周分红一次,合计每份分红0.505元,累计分红金额达15.15亿元,是唯一年内分红超过10亿元的此类基金。这只诞生于2002年的老封闭型基金,也是目前市场上仅存的3只老封基之一,将在2017年3月基金合同到期。该基金经历了多个明星经理浇灌,成绩斐然。在吴欣荣管理的3年间,在同类封基中排名第一。并且,该基金历史分红成绩同样耀眼,从成立到现在,该基金每份已经累计分红3.507元,光是分红,就已经给初始认购人发送了3.5倍以上的收益。

除了股基,易方达旗下债基同样出彩。易方达稳健收益B分红12.17亿元,在债基中力压群雄,夺得第一,也是仅有的分红超过10亿元的债基。易方达稳健收益A分红5.97亿元,位居第五。这两个产品,按代码看或按投资者选择看,似乎是两只基金,其实是一只基金,区别只在于申赎费用。基金合同是同一份,基金经理也是同一个人。基金经理胡剑从2012年年初开始接手管理后,当年就被市场评为四星级基金,2013年继续保持四星,2014年、2015年前进一步成为五星级基金,今年以来继续保持在五星级基金行列中。同时出现在分红前10榜单中的还有公司旗下的易方达增强回报B、A,分列第8、第10。

普通股基前10 嘉实独占两席

普通股票型基金群体在2015年经历了一个重要变化,最低仓位从60%提高到80%,提升了操作难度,考验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有大批量基金转型为混合型基金,留下坚守者都是对自己择股有信心的选手。今年分红前10普通股票型基金中(表2:2016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分红前10),有4只产品分红金额超过5亿元,其中,基金丰和与嘉实研究阿尔法都是嘉实旗下产品,也只有嘉实一家有两只基金位列前十。

基金丰和已成立15年,累计回报达5.97倍。该基金将在明年3月合同到期,届时将按照惯例转型成开放式基金,届时就能通过赎回来兑现盈利了,而现在的退出方式只有卖出或分红,卖出时市价往往低于净值,投资者不愿折价卖出时,分红是第二种选择。

在分红时间、分红比例的拿捏上,基金丰和在前一波大牛市中2007年的做法堪称典范。2007年4月6日该基金每份分红0.39元,相当程度避开了后面5月30日因提高印花税导致的“5・30暴跌”,趁着市场暴跌后的反弹时机,7月31日该基金每份再分红0.635元,将收益部分再度纳入到投资人囊中。2008年4月初正处于市场下跌途中的反弹阶段,此时基金经理王鹏更果断,每份分红1.57元,将净值超过1元部分全都返还给投资人。此时离跌到市场底部还有一半距离,如果不分红,即使按照最低仓位60%、指数下跌50%的幅度计算,分红金额将缩水14.3亿元。

偏股型基金分红多

汇添富均衡增长等名列前10

作为老牌龙头公司,嘉实基金旗下基金分红额除了在普通股票型基金中独占两席,在偏股型基金的分红前10也有嘉实研究精选位列其中,让我们再来看看偏股型基金分红榜。

因仓位灵活,熊市牛市都有较大的防守进攻空间,偏股基金中不乏一些大规模基金,这使得偏股基金更容易成为分红大户,并且单只分红额也高于其他类基金:偏股基金中有24只产品今年分红额超过10亿元,有5只分红金额超过20亿元。在该类基金分红前10名单中,汇添富均衡增长(表3:2016年偏股型基金分红前10)比较特殊,因为这只基金还是2015年百亿以上规模基金中业绩最好的产品。

2015年年初,有12只偏股基金产品规模超过百亿元,汇添富均衡增长在其中排第三,但在2015年全年净值增长排名中,该基金却是百亿大基金团体中的第一名,单位净值年涨幅领先最后一名40个百分点。2015年年末,该基金规模仍高达73.6亿元,此后,该基金将2015年的利润按照基金合同约定返还给持有人――分红金额21.75亿元,这是一个瘦身的措施,一季度末时,此基金已经瘦身为60.34亿元的规模(期间申赎也部分影响总规模变化),处于较有利于净值增长的规模区间内。

相比于汇添富均衡增长牛市敢赚钱,震荡市敢分红,华商盛世成长则是敢赚不敢分,导致红利缩水。

华商盛世成长2015年甩开膀子赚钱,收益领先,2015年年底时,该基金规模72.97亿元,当年累计收益84.67%、单位净值3.608元。虽然充分满足分红条件,但该基金却在分红的问题上“一毛不拔”。从年初至11月9日,基金净值下跌25.98%。如果今年年初做了分红,净值下跌是否会达到如此之高不好确定,能够确定的是,投资人拿到手里的红利,至少能避开超过1/4的缩水。既然基金经理不把红利送到投资人手上,投资人就选择用脚投票兑现盈利,今年前三季度,该基金份额从20.22亿份缩水到16.90亿份,这些赎回的投资者中,机构持有量在上半年实实在在地缩减了2.1亿份。

债基分红也不示弱

银华旗下基金分外惹眼

相比于大起大落的主动股基,债券型基金过去不被投资人重视,但随着利率下行,全社会风险偏好下降,债基日益成为投资人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能够稳健盈利的产品,更是越来越成为投资人的首选。2016年年初以来,不少基金公司调整了销售策略,主攻债基,也在规模上获得明显提升。而其中的一些老基金因为业绩好、分红多,为持续营销打下了基础。

债基分红前10基金中,银华信用四季红等6只产品分红总额都超过了5亿元。从公司分布看,除了前面提及的易方达产品外,更有银华等公司旗下产品比较出众。

基金分红范文第6篇

我们看到,11月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基金分红,一场基金红包的滔滔大礼正在年底派送。

如果买这样一只基金,不会一夜暴富,也不会面对养“基”一场换来个鸡飞蛋打的局面,它收益不算最高但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在心理承受范围之内,还不用自己判断何时赎回,每隔一段时间,它就自动派发一笔现金红利,那么这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正如《常回家看看》里唱的:“一辈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

对了!这就是“奶牛基金”!它就像奶牛一样,每隔一段时间产点现金奶,只需花管理费聘请基金经理给您当好“二小放牛娃”,剩下的事情就是等着喝奶了。

养“奶牛基金”的前提是厌恶风险,认为安全重于泰山,而不是追寻暴利。“奶牛”的体型相对固定,您不能期待着它长成一只大象。另外,没有成年人靠喝奶活着,如果把“奶牛基金”的分红当成日常生活的开支,您就可能陷入饱一顿饥一顿的窘境。它的特点是,算下来比银行利息高得多,本金又没有什么太大风险。

只要一想到时不时就有红包到手,原始资金又乖乖待在“牛栏”里,相信投资者还是会非常乐意的。下面我们就出发去寻找优质的“奶牛基金”吧。

谁是“奶牛基金”?

2000年,中国石油H股在香港上市,股神巴菲特大量购入。他之所以对这只股票青睐有加,正是因为中国石油H股承诺每年以净利润的45%分红。基金也一样,不管净值看上去多么美,手里攥着真金白银才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普通投资者难以把握市场的不确定性,不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时机去赎回,尤其在市场出现大幅调整的时候更是心乱如麻。分红可以帮您达到落袋为安、减少投资亏损的效果。牛市的分红让投资者能够及时享受到既得利润;熊市的分红则是寒风中的一块热炭,毕竟现金为王。

基金分红主要有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选现金分红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选红利再投资也不需再付申购费。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分红既能在市场波动前及时将高收益获利了结,又能吸引大批有净值“恐高症”的投资者,借以扩大基金规模,实现更好运作。

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可选择的投资品种相似度较高,我们可以从分红历史和不同的分红策略中选出有潜力的“奶牛基金”。每个基金在招募说明书中都有关于分红的承诺,大部分一年分一次,也有一年分4次的。

如果投资者决定选一只“奶牛基金”,不仅要了解基金历史的分红记录,还要仔细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中的收益分配条款。每只基金的收益分配的次数都有些差别,对“符合有关基金分红条件”的注释也不一样,有的基金只要满足净值大于1元的条件,而有的基金必须满足基金当年实现收益,这需要查看最近的更新公告或咨询基金公司的客服人员。谁分红次数最多

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自成立以来,华夏回报分红高达40次,仅在大牛市的2007年就实现了16次分红,累计分红金额为每10份20.122元(其他勤快的“奶牛基金”具体数据详见表1)。整体来看,与追求长期资本增值的股票型基金和积极配置型基金不同,普通债券基金的投资目标常常定位于强调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较高的当期收入和总回报。因此,债券基金的分红频率整体要高于以股票投资为主的基金。但不同债券基金之间,分红金额差距很大。比如嘉实超短债,尽管分红非常频繁,但每次的金额都很小,累计下来每10份只派现金1元多,还不如有的基金单次分红的金额大。

今年要重点表扬一下“奶牛基金”中的劳模――富国天丰,自2008年10月成立以来,这只“好奶牛”就孜孜不倦地耕耘着。今年2月到10月共分红9次,累计每10份派0.645元,11月9日每10份派0.06元现金。这源于它独特的分红策略,在封闭期内,该基金类似于一个每月付息,到期将还本的高收益债券。今年表现勤快的“奶牛基金”还有大成策略、长信双利,它们都分红4次,分别为每10份派5.3元和3元。工银价值也值得一提,分红3次,累计每10份派4.9元。

喜欢“奶牛基金”的投资者不少。基金公司对高分红基金也乐此不疲。11月2日新发行的泰达荷银红利先锋基金强调,在符合相关规定及分红条件的前提下,至少每季为投资者进行一次收益分配,一年至少分4次红。

“奶牛基金”谁最大方

每10份派现金20元,如果是净值为元时购买的,仅分红就能将本金翻两倍。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哪有这等好事?假如您有幸在2007年之前买了长城久泰基金,馅饼就真的砸下来了。2007年10月,该基每10份派现金28元,这么高产的“奶牛”实在应该奖励一朵大红花。

紧随其后的是国泰金鹰增长基金,它发起红包来也相当大手笔,曾在2008年3月28日每10份派现金19.6元。即使与发行10年的老基金比拼,国泰金鹰增长也毫不示弱。高居最大方的“奶牛基金”第11名,而且是前11名中唯一的开放式基金。

排名靠前的开放式基金还有大成价值。它在2007年也一点不含糊,1月时每10份派14.2元现金,10月时每10份又派10元现金。同属大成门下的大成策略回报可以说是“奶牛基金”中的“黑马”。该基金成立于2008年11月26日,今年已经实现4次分红,分别在2月、4月、6月和7月,是年初以来分红频率仅次于富国天丰、嘉实超短债、宝盈核心的一只基金。而且它的分红累计金额达到每10份5.3元,几乎是宝盈核心的4.5倍,富国天丰的10倍,嘉实超短债的30倍。

今年还涌现出中信配置、景顺增长2号、建信核心等多只令人惊喜的大“奶牛”。建信核心8月10日刚刚创下每10份派5.8元的纪录,8月11日就被中信配置打破。中信配置每10份派现金11.4元更是创下了基金本年度单次分红的最高金额纪录。景顺增长2号也在8月18日慷慨出手,每10份派现金6.2元。在股市调整期还能拿红包,这就是养“奶牛基金”的快乐。

“奶牛基金”何以受追捧

客观说来,基金分红是中性的,并不是额外多赚的钱。只有基金净值增长,才是财富真的在增加。有人说开放式基金分红不过是把投资者的钱从左口袋移到右口袋。在操作中,多数投资者都把基金分红方式设置为红利再投资。这样等于您把左口袋的大面额钞票,换成了小面额钞票,并继续放在左口袋中。而现金分红则是把左口袋的一部分钞票拿到右口袋,等于基金公司帮您执行了赎回的动作,而且不收任何手续费。

如果动态地来看,基金分红对投资者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红之后的短期市场走势:如果市场上涨,则分红一定程度上会对基金净值的增长有负面影响,尤其是选择现金分红的投资者,相当于减仓了;如果市场下跌,则基金分红会减少基金净值的下跌,那短期对投资者多多少少是有利的。但一些基金经理不喜欢分红,尤其是大比例分红,因为分红不可避免地会增加股票换手,并影响操作,当然基金合同有明确规定的,必须严格遵守。

股市的风云变幻经常难以捉摸,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青睐及时分红,实现落袋为安。而基金公司也乐意把分红作为一种招揽顾客的营销手段,以期在同质化严重的基金市场中脱颖而出。比如一向以高分红率为特色的长盛基金公司,成立10年来已经累计向广大持有人分红逾174亿元。现金奶牛型的基金队伍逐渐壮大,实际上是投资者与基金公司的双赢。“奶”与“牛”兼得,不亦乐乎?

小资料:红利基金

“奶牛基金”适合于定期需要一笔现金流支出的投资者。细心的基民可能发现。很多基金的名字中就有“红利”二字。看上去长得像“奶牛基金”,其实名称跟分红多寡没有直接关系。

基金分红范文第7篇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与寥寥的股票基金分红相比,债券基金分红可谓渐入佳境,6月以来分红总额逾6亿元。公告显示,鹏华丰收债基每10份基金派红利0.63元,权益登记日、除息日为6月26日。

据悉,截至本次分红,鹏华丰收债基今年以来每10份基金已经累计分红0.97元。财汇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鹏华丰收今年的累计分红金额位列所有债券型基金前列。相比所有各类型基金,鹏华丰收的累计分红金额也遥遥领先。据财汇同期数据显示,所有基金今年以来仅有87只实现分红,鹏华丰收今年以来的累计分红金额位列所有基金前十。

回顾该基金的分红历史,鹏华丰收债券基金自2008年5月成立以来,历经熊牛市考验,年年保持持续分红。此次6月底的分红,已是鹏华丰收年内第二次分红。而今年以来,包括封闭式基金在内,共有50只债券基金实现分红。除超短债基金外,其他实现分红的基金大多以1次分红为主。

基金业内人士指出,6月债券基金分红多,主要是因为债券基金累积了较厚的收益。鹏华丰收债基不仅每年保持正收益,且业绩表现突出。银河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鹏华丰收债基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达到37.84%,年化平均净值增长率为8.18%。

记者注意到,鹏华基金一向以丰厚的分红回报投资者。Wind数据显示,鹏华2011年累计分红27亿元,在60家基金公司位居第2。鹏华2010年累计分红达到39亿元,分红排名同业第8。而自成立以来,鹏华旗下基金累计分红超过200亿元,在基金行业中位居前列。

泰达宏利逆向基金经理焦云:看好消费类 以逆向思路把握市场先机

6月以来大盘依然延续震荡下行走势,Wind数据显示,6月1日至6月28日,上证综指下跌176.39点,跌幅为7.44%;深成指下跌758.14点,跌幅为7.48%。申万一级23个行业中22个行业下跌,只有医药生物行业逆势上涨。

近期医药生物板块一直是结构性行情的主角和龙头,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6月以来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45%,在申万行业整体一级行业中涨幅排名第一。对此,泰达宏利逆向策略基金基金经理焦云指出,6月以来,市场行业轮动现象明显,虽然大盘起伏不定,但结构性机会还是非常丰富的,前瞻性地挖掘出有良好升值潜力的板块和个股,运用与众不同的策略灵活应对是今年投资的关键。

据记者了解,泰达宏利逆向策略基金积极配置了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板块个股,及时把握住了良好的建仓时机。谈及逆向策略基金的操作,焦云表示,我们看好消费类股票未来的发展空间,在行业选择上以逆向的思路,通过联邦模型寻找到被低估的消费类板块的投资机会,在严格的优质公司特征分析及投资时机分析基础上,提高了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消费类股票的配置。

基金分红范文第8篇

点评:分红套利的原理很简单,由于封闭式基金的分红采取现金分红方式,而现金分红部分是不会打折的,在市场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折价绝对数额不变,而基金的净值和价格同步下降,因此折价率就会上升。理想状态下,折价率的瞬时扩大,而短期内净值不会变,折价率缩小将推动封闭式基金价格的上涨, 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封闭式基金的分红行情是折价率的行情。

12月18日收盘,大盘封闭式基金的整体折价率为20.49%,比前一周下降0.76个百分点。从封闭式基金周折价率的走势来看,封闭式基金在5月与10月间,大盘封闭式基金整体折价率基本维持在25%左右的水平,10月初,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大幅下降,在11月的第3周,达到今年以来的最低点20.22%,随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在低位震荡。

那么,当前情况下,折价率已经大幅缩小,分红行情还有戏吗?从“分广义红利后折价率”指标来看,整体上封闭式基金的分红大部分已经提前消化。广义红利是指基金中净值超过1元的部分,这部分基本上是可分红的上限,以2009年12月18日的收盘价及净值来计算,把广义红利中的90%当成分红额,大盘封闭式基金分红后的整体折价率为27.10%。我们看到,有两只不能分红的封闭式基金,基金丰和、基金鸿阳的折价率分别为27.09%、27.40%。这也意味着,分红后折价率回升的空间有限。

虽然封闭式基金整体上消化了分红的预期,但个别基金仍有机会,从“分广义红利后折价率”指标来看,基金景宏、基金通乾等基金仍具投资价值。

点评人:曾令华:

基金公司人动再现:2009年底,又有多家基金公司公告宣布人动,其中银河、建信基金增聘基金经理,而中欧基金、长盛基金等则是旗下基金经理辞职。据统计,2009年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基金公司都有基金经理变动岗位。

点评:基金经理调整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基金公司内部调整。在新基金发行之后,增聘新人,为公司投资团队增加新鲜血液。另外,由公募基金经理调任机构理财部也较常见,例如去年易方达的明星基金经理肖坚去做专户理财的投资总监,华安的刘光华也转到机构理财部。内部的调整中,基金经理并未离开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不影响公司整体投研实力。特别是在公募基金之间的调整,旨在优化人员配置,增加公司投资方面的实力。

其二,基金经理离开公司。去年和今年基金密集发行,基金个数增加,对基金经理需求旺盛,相对而言基金经理人力储备显得不足,优秀的基金经理更是成为紧俏资源,这种外部情况也成为基金经理流动的诱因。同时,一些有经验的老基金经理由于个人发展、投资理念的原因弃公奔私,这些都可能造成基金经理辞职。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看基金的类型。如果基金是指数型的被动管理基金,则基金经理离职一般不会对基金造成大的影响。其次,对于主动管理型的基金,要看接任基金经理是谁?是否具有管理经验?投资风格是否和基金相符?最后,投资者也没必要恐慌,不妨“一慢二看三通过”,留一至三个月的考察期,给新基金经理一个表现的机会。“老”基金经理也是从新手开始的,明星基金经理也是从不知名干起的。

总之,基金经理离任是正常的人员流动,随着基金行业竞争的加剧,这种流动还可能加剧。投资者应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