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广场舞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75-2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艺术之一,它就是人类利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正是这样,舞蹈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心灵愿望的表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传承了民族精神。广场舞蹈是舞蹈的最初形式,从原始人类开始,广场舞蹈就能传递民族文化,并且在慢慢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它已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下面就此进行讨论思考。
一、广场舞蹈
关于广场舞蹈,张又兮在《云南广场舞蹈的特色和内涵》中说:“广场舞蹈是一种通常在广场上开展的,以歌舞形式呈现的,具有开放性、自娱性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及大众化的节奏韵律感和艺术美感的舞蹈样式。”秦雪亮在《浅谈广场群众舞蹈中民族民间舞元素的应用》中说:“广场群众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广场舞蹈具有自发性、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广泛参与性,以自娱、表演、健身为目的,在开放性场地上进行的群众文化活动特征。
二、“雅”与“俗”
“雅俗”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观念,它的演绎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关于“雅”和“俗”,人们的认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雅文化,即高雅、经典的文化,强调一种韵味和内在,它是通过时间、历史的沉淀而日渐形成的。雅文化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程度,是文化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是精神活动的深层境界,是艺术家创造精神和创造激情高度提炼的结晶。俗文化,即通俗、粗糙的文化,直观、朴实、原生态,它植根于中国的土壤,带有中国传统的人文色彩,经过长期的历史沿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传统,具有适应广大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大众化特点。俗文化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雅”与“俗”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关系。“俗”源于生活,而“雅”则高于生活。“雅”是对“俗”的领悟,对“俗”的创新,对“俗”的发展,“雅”的存在是为了引领时代,成为正确的导向;而“俗”的存在,是为了普及“雅”的精华,为“雅”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泉。“俗”的“雅”化和“雅”的“俗”化是一个双向流动的过程。
三、“雅”与“俗”视角下的广场舞蹈
(一)“雅”与“俗”的相互交融,使广场舞蹈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广场舞蹈是人类从事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重要部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所承载的内容不局限于舞蹈本身而是具有十分广阔的文化内涵,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一部广场群众舞蹈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史,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历程。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广场舞蹈形式,其风格和特色迥然不同。广场民族舞蹈既积淀了古代文化,保留着原始舞蹈的精神,以歌、舞、乐三者结合的独特传承方式,又赋予了舞蹈新的时代内涵,并在民族交融中发展。广场舞蹈正是在“雅”的“俗”化与“俗”的“雅”化这种互制互动、交叉融通、新旧并存、相互转化中不断发展并流传下来。
(二)广场舞蹈的“雅”与“俗”关键在于顺应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群众性的广场舞蹈热潮在中华大地上悄然兴起。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在公园、广场、空旷场地,都能看到人们兴致勃勃地投身在舞潮之中。有的跳交际舞,有的跳健身操,有的跳民族舞,有的跳拉丁舞,还有人跳的是自创舞。但不管跳什么,舞者都那么投入,那么陶醉,那么乐此不疲。这种在全国各地由十几人、几十人发展到几百甚至上千人的群众舞蹈队伍,掀起了群众性的广场舞蹈热潮,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群众参与意识增强。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境界,崭新的生活理念让群众的文化追求成为文化发展的巨大动力。群众的需求、群众的创造、群众的表达,成为文化成长的主流。人民群众文化意识普遍增强。广场舞蹈已成为群众主动自觉的文化行动,是实现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的具体体现。
2、广场舞蹈是大众审美的文化表达。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创造美、捕捉美,赋予以艺术美的灵魂与生命。每个历史时期的广场舞蹈文化都代表着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期待,决定着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群众的文化活动是美的重要载体,是集体审美的自觉呈现。广场舞蹈丰富和延续着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审美意识,创造着生生不息的文化发展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在精神上获得了解放,复苏的人性开始在生活中寻求自我,寻求曾经失落的美。广场舞蹈让人们被压抑的爱美之心得到了释放与表现,大家自觉地把广场舞蹈作为审美对象,作为重塑自我的手段,从中陶冶情操、展示自我、净化灵魂,并得到美的享受,在优美的舞蹈中,身心舒畅。广场舞蹈是群众自由自觉的文化活动,展示了自我风采和美感。
3、功能的转变使广场舞蹈充满活力。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广场舞蹈从早期的生存行为到宗教、祭祀活动,后逐渐发展为民族、民间舞蹈,最终演变成为群众的娱乐、休闲、健身文化活动。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逐渐从宗教、祭祀活动中剥离出来,实现了由“娱神”功能向“娱人”功能、“自娱”功能的转变。广场舞蹈作为沟通民情民意的载体,展示群众风采的舞台,可以在群众心理上培养起相近的审美趣味,进而培养起相近的道德感与共同体的认同意识,给群众以精神愉悦,使他们在闲暇时间能轻松自如地得到心理的和精神的快乐。它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一种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娱乐文化。
(三)“雅”与“俗”关键在于广场舞蹈的意义
人类文明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广场舞蹈是舞蹈之母,它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广场舞蹈不但培养了人们豁达的人生态度,还借艺术服务人、教育人、鼓舞人、团结人的作用。广场舞蹈在社会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广场舞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呈多元化态势。广场舞蹈的自身形态,以及人们对它的观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已日益成为群众文化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健身方式。广场舞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层次和品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交流感情、建立友谊、增长知识、健身强体的良好氛围,把不同层次、不同素质、不同爱好的人们聚集起来,让他们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天地。
2、广场舞蹈的凝聚力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广场舞蹈是人民群众交流思想、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最好形式。舞场和谐、融洽的氛围,能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人们在广场舞蹈活动中,通过统一的节奏,一致的动作,整齐的、有规律的队形变化,从而培养起强烈的整体观念。广场舞蹈既能体现相互关照、相互依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能让人们在交流互应中体验美德与愉悦,此外,它还具有统一的社会感应力,可以培养整体观念,增强凝聚力,更好地促进群众之间的交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从而使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改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四)“雅”与“俗”关键在于普及与提高
“俗”的属性,决定了它的目标在于普及,就是要具有娱乐的广泛性,要“通俗”;而“雅”的属性,决定了它的目标在于创新和提升,就是要“经典”。“俗”与“雅”体现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包含、共同发展的关系。广场舞蹈是孕育、滋养舞蹈的丰厚土壤,是普及、推广舞蹈的最好形式。举办广场舞蹈的比赛,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舞蹈爱好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形成交流感情、互教互学的良好氛围,拓展和创新了舞蹈的动态形象,丰富了舞蹈的动作语汇,使广场舞蹈受众面更广,传播、普及更快,从而引导、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广场舞蹈活动中来。
四、结语
舞蹈,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形式,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带给人们身体和心灵上的欢乐,提高人们的审美和文化水平,超越 “雅”与“俗”的界限。广场舞蹈在现代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需要社会各方一起努力,大家广泛参与,进一步充实文化资源,加大向前发展的推力,使其为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丽云.福州市城区广场舞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邢莉莉.浅谈民间舞蹈对广场舞蹈发展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23).
关键词:社会文化 广场舞蹈 舞蹈动作 伴舞音乐
一、序言
1.广场舞的定义
广场舞蹈是社会舞蹈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构成广场舞蹈的三要素也正是构成社会舞蹈的三要素。即“这种舞蹈活动的参与者是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而不是少数专业工作者:这种舞蹈活动是以各种社会关系为基础展开的:这种舞蹈活动是一种舞蹈文化的体现,而不是纯粹的条件反射性动作,甚至病态行为。”在李辉的硕士论文中,把广场舞蹈的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文中广场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舞蹈是指“在一个宽阔的场地上所发生的社会舞蹈行为,其所指不仅包括了人们自发性广场舞蹈,也包括那些通过外力组织发展起来的广场舞蹈,”狭义的广场舞蹈是“指人民群众出于某种身心需求在开阔的露天场地上自发的聚在一起舞动身体。”
2.华联广场的群众舞蹈简介
市立五院华联广场位于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431号。具有关资料表示,华联广场已有近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个年岁久远的广场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在华联广场上跳广场舞蹈的群众。她们全都是自发性的来到这儿,一年四季一如既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达到近百人了。时间也随之固定下来,在春夏的早八点到十点,秋冬的八点半到十点半,每天都坚持来到华联广场跳广场舞蹈尽两个小时,到现在她们已经形成了一个近百人的广场舞蹈队伍。
3.选择华联广场作为研究客体的缘由
从时间上说,华联广场舞蹈队从组建到现在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相对来说时间较长:从人数上说,华联广场舞蹈队总人数有近百人,人数较多:从年龄上说,华联广场舞蹈队成员年龄较平均,幅度不大,更有利于广场舞蹈的研究:从参与广场舞蹈的群众说,成员都是没有舞蹈基础的普通人民群众,更能体现广场舞蹈艺术的魅力。
二、广场舞蹈的本体研究
1.舞蹈参与主体
笔者了解到华联广场舞蹈的成员主要是华联广场附近的居民,大都以女性为主。她们之前从事的职业和家庭背景大不相同,有的是工厂的工人:有的是超市的服务人员:有的是最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则是从农村来到城市帮儿女带孩子的阿姨。虽然她们从事着最普通的工作,但从她们的脸上依然可以看到最真实、快乐的笑容。
华联广场舞蹈队的成员平均年龄为65岁,参加舞蹈队最短时间的成员也有一年多了,根据实地的采访得知广场舞蹈成员们每天都会按时来到华联广场,等待音乐响起的那一刻,有位65岁的韩阿姨说:“我家住在xxx,我每天不到八点就打家走,到这正好赶上,不到十点就得赶回家,得回家给孩子们做饭去啊,可不能耽误,”可见华联广场舞蹈对韩阿姨的吸引力之大,其实还有好多成员像韩阿姨一样,她们有的是家近点,跳完广场舞回家接孙子孙女放学:有的是回家给下班的子女做饭:没事的则会在广场舞结束之后,跟较好的舞友聊个天逛个街充实一下生活。就这样,她们坚持了一年又一年,并且华联广场舞蹈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现如今更是发展的红红火火。
2.舞蹈形式
广场舞蹈历史悠久,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在舞蹈形式上可分为三个类别:原生态广场舞蹈、加工整理的广场民间舞蹈、创作的新广场舞蹈,华联广场舞蹈应该属于创作的新广场舞蹈。华联广场的广场舞蹈大多都是葛阿姨根据网上的视频学下来,然后教给成员们。由于华联广场舞蹈队的成员年纪普遍偏大,所以舞蹈动作一般没有太大难度,简单易学。听葛阿姨口述,有的舞蹈动作还会稍加改动后再教给成员们,有时候舞蹈队成员说肩膀胳膊不舒服,想做些关于肩膀胳膊的锻炼,葛阿姨还会自己选择音乐,自编一些舞蹈动作教给成员,活动不舒服的部位。
3.伴舞音乐
广场舞蹈伴舞音乐一般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或者旋律优美简单好记的乐曲,歌曲一般为四四拍子,歌词简单易懂,有广泛的传唱性。根据实地采访研究,华联广场舞蹈队已经先后学习了近两百首乐曲,其中包括《一路歌唱》、《最动听的情歌》、《套马杆》、《荷塘月色》、《泉水叮咚响》、《敖包相会》、《火苗》、《自由飞翔》等各种民族、美声及流行歌曲。
三、全民参与广场舞的意义
1.身体健康
广场舞蹈具有体育锻炼的功能,经常进行广场舞蹈练习可以加速新陈代谢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退,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华联广场舞蹈队的成员也表示:通过跳广场舞,自己的身体比以前硬朗了,胃口也变好了许多:参加广场舞蹈可以有效地锻炼脑力,增强记忆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记忆力衰退是自然规律,然而参与广场舞蹈的锻炼需要记忆很多的舞蹈动作、节拍及舞步,可以对大脑神经进行不断刺激来减缓记忆力减退的生理现象,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通过跳广场舞,人们普遍表示朋友多了,心情舒畅了,消除了紧张的情绪有效的缓解了压力,练习者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华联广场舞蹈队的徐阿姨更是表示,通过跳广场舞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瘦了,身材苗条了,没有刻意的减肥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更是体现了广场舞蹈健美的效果。
2.对舞蹈的影响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曾是许多原始民族的‘文化焦点’,在今天也是如此,许多民族还保留着自己特色明显的舞蹈文化传统,有的舞蹈文化还作为国家象征而得到推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了解舞蹈文化就不能说是了解这个世界,”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而广场舞蹈作为广大基层的群众舞蹈,现在在各大城市红火发展,是对舞蹈艺术的一种传承。
3.对音乐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广场舞蹈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歌曲变得耳熟能详。旋律优美、主题欢快、通俗易懂的音乐更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总能听到那么几首熟悉的歌,音乐不知不觉的深入到了基层群众中,一代又一代,这无疑又是对音乐的一种传承。
[关键词]群众舞蹈 群众生活 特征 作用
目前,在我国城镇之中广场舞的身影随处可见。特别是近几年来,很多地区都举办了广场舞蹈比赛,广场舞蹈是一种集体活动,它是以热情欢快的表演形式来达到娱乐自己身心和锻炼自己身体的目的,其参与的人很多且大多是中老年妇女。人们在进行广场舞蹈活动时,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又娱乐了自己的身心。同时,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一、广场舞蹈的特征
广场舞蹈是近年来兴起且快速发展的一种现象,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广场舞蹈和其他舞蹈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参与人员,其参与人员基本上是中老年妇女即“大妈”。那么,广场舞蹈到底有哪些特征呢?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表演的特殊性。广场舞蹈和其他舞蹈最大的不同就是其表演的特殊性。人们对于美的欣赏和享受是在于对它的直观感受,即直接性。广场舞蹈之所以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也是因为广场舞蹈能够给人带来直观的感受。广场舞蹈的参与者,既是表演者又是观赏者。而广场舞蹈的舞台也是和观众融为一体的,这都使观众有一个特殊的感受。
(二)集体性。广场舞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集体性,人数很多且没有限制。无论男女老少、会跳舞的还是不会跳舞的,都可以参与其中。集体性还是广场舞蹈主要表现手段。由于广场舞蹈一般都是在广场上进行表演,而广场一般都比较宽阔;因此参与的人数很多,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有时甚至会达到上千人,场面异常的火爆。
(三)参与人员的自发性。参与人员的自发性是广场舞蹈的主要特征之一。参与广场舞蹈活动的人都是自己自愿去参加的,没有人组织也没有人发动。而且也没有任何规定和要求,人们可以随时参与、随时离开。现在有很多中老年人去广场公园散步时,都流行带一个小型收音机,在碰到同是舞蹈爱好者时随时都可以来一段舞蹈。
(四)随意性。随意性是广场舞蹈与其它舞蹈最大的区别之一。在舞蹈编排中,广场舞蹈没有专门的编舞人员。在舞蹈训练方面,广场舞蹈也没有制定一套方法。在舞台方面,广场舞蹈也没有固定的跳舞场地。而且其舞蹈动作也很随意,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个舞蹈动作该怎样做才是规范的、正确的。除此之外,广场舞蹈在时间的选择上也很随意,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这也是广场舞蹈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广场舞蹈的形式
祥和的社会环境为广场舞蹈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广场舞蹈的发展前景是可观的,因不受时间、地点、场所、年龄的限制,且是一种全民健身的运动,将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广场舞蹈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承,而在当今社会国家经济超速发展,精神文明必须和物质文明相统一下,必须规范舞蹈意识、行为以及形式。
(一)舞种融入更多元素。每个时期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像八十年代人们崇尚霹雳舞、九十年代又兴起了交谊舞的热潮、接着又出现了现在的街舞等等,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兴趣舞蹈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不断进步。虽然广场舞蹈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物,但是社会在进步,我们将西方民族特色的舞种引进来,如印度舞,肚皮舞等,西结合,共同发展。同时将中国的戏曲、杂技、武术也融入进来,强强联合形成更强的中国文化。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注定了舞蹈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二)舞蹈编排的内容要贴近时代潮流和发展潮流广场舞内容丰富,形式众多。在创作中决不能离开广场舞蹈的特征。舞蹈编排的内容要贴近时代和发展潮流。广场舞蹈的直接参与性与参与对象的广泛社会性,决定了它独特的审美个性,它的产生、参与、表演和舞台舞蹈有着多种不同的因素,形成了它特有的审美特点。时代在发展,什么事情都需要与时俱进,使用的歌曲,不仅仅只是传承民间舞蹈艺术,它既地方特色的音乐,也展现了现今流行的音乐元素跟上时展的潮流,综合发展。每一个作品应该有不同文化的个性、积淀,在鼓励人民群众的同时也要有新的创作。创作广场舞可以利用各种舞蹈种类。
广场舞蹈秧歌,是广大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是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舞蹈。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民族性、社会性、广场性的特点,一般来讲大江南北都有秧歌。秧歌所以被人民群众接受,因为动作简单易学,唢呐一响能调动情绪,男女老少都能参与,不仅起到健身、健心、健美的作用,更能起到和谐、团结气氛的作用。创作新广场舞因为不受传统的条条框框所限制。因此可以创作全新的音乐,编导可自由发挥,传统舞蹈为基石,创作出引领时展的广场舞蹈,新的广场舞蹈不仅对传统民间广场舞蹈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传统民间广场舞蹈有着推动和借鉴的作用。
(三)转型升级,加入民族特色的服装广场舞蹈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运动,人民群众根据自己的心情想法去选择参加与否,而在服装要求上没有特定的要求,如今很多地方在民族服装上已经开始统一。在今后广场舞蹈可以说是一种普及社会的运动,这也将成为中国特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加入民族特色的服装在宣传中国文化的方法上无疑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颜色鲜艳的民族服装也成为广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锻炼的人群年轻化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十几岁的青少年也在坚持锻炼,更多的人从年轻时便开始重视身体锻炼。综上所述,当代广场舞融入现代舞蹈意识和形式,从而形成具有现代舞风格的广场舞蹈,这也是我们舞蹈者的努力的方向,因此舞蹈编导应该遵循群众对舞蹈审美诉求,进行多种类型舞蹈元素的收集,迎合多种人的口味,创作出适应人们审美发展的具有时代潮流的广场舞蹈作品。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加和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广场舞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在沿着继承、创新、发展的健康轨道向前迈进的同时,又以崭新的姿态为人们的美好生活而发挥着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社会作用
(一)广场舞蹈具有满足群众自娱自乐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群众对业余文化生活也会随之产生更高的要求。广场舞蹈是从群众自娱性开始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抒发喜怒哀乐的时候,就会伴随着舞蹈的存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应提高了,电影、电视、戏剧等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更愿意参与到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中来,而广场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人们更容易参与到其中,舞蹈所独有的审美情趣,是其他娱乐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在这种情况下,群众的参与意识更加强烈,希望从自身的投入中展示生命的情怀,并从中获得审美价值和生命情趣,群众喜欢上了自娱自乐的舞蹈活动。为消除疲劳、陶冶情操、焕发精神,他们自觉地步入了自我娱乐的舞蹈当中,在舞蹈中人们不再只是观众了,而更多的是“表演者”。他们通过舞蹈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个性,舞蹈已逐渐成为群众乐于接受的艺术活动,满足了群众自我娱乐的需求。群众需要舞蹈,离不开舞蹈,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具备重要的作用。
(二)广场舞蹈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居住面积大了,环境好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邻里间的相互接触越来越少,邻里间的情感交流也随之淡漠,邻居之间相互不认识、在园区里形同路人。街道、社区的群众舞蹈活动,客观上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架起了桥梁。早晨,在城市里不论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大多是以广场舞蹈为主,广场舞蹈尤其以妇女居多,她们几十个人一个队伍,有跳东北秧歌、健身舞、拉丁舞,交谊舞,百姓健康舞等等,这些别具特色的广场舞蹈,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居民百姓,他们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纷纷走出封闭式的高楼庭院,参加到社区、广场文化活动中来,既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打破了居民之间互不相识、互不往来的沉闷局面,使那些有着相同情趣、相同爱好的社区居民相聚在一起,抒感,建立友情。广场舞蹈所表现的形式是一种群体活动,人们是通过这种群体的表现,来展现舞蹈集体美,所以人们在相互配合之间产生默契,进而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在追求美的同时,促进了邻里间的了解与和谐。
(三)广场舞蹈具有强身健体、美化心灵的作用。舞蹈是人的肢体语言。舞蹈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畅性动作来表达情意。舞蹈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活动,它融音乐、美术等艺术元素于一体,是高雅的全身性的文化活动,它即能健身、娱乐、陶冶情操,拓宽视野,也可以使人精神焕发、身心健康,在优美节奏中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并不受场地、器材和锻炼者年龄、性别的限制,动作的繁简、难易可以根据舞者自身的需要而编排,是易于接受,易于开展的大众健身的最佳方式。现在舞蹈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项极受欢迎的艺术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过大,身心常常处于紧张疲劳的状态,跳舞能够消除多余脂肪,改善人体心血管循环和呼吸系统状态,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人体四肢与躯干及全身的协调能力。
舞蹈是一种比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的运动,在身心两个方面都达到调试和发展,尤其对中老年人保持一颗年轻心,延缓衰老,延长青春是大有意义的。在人们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舞蹈作为一种欢快、节奏感强的群众文化形式,健身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人们通过运用形体自由地表现心灵,抒发内在情感,可以使人们在美的愉悦中充分发展,使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重力、节奏、人体平衡得到训练,可以培养人们对人体美,对时间、空间的感受,使舞蹈成为锻炼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想象力的一种极好的形式。
人们在不断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健体强身也愈加重视,以各种形式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而舞蹈恰恰是强身健体的载体,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人们有节奏的运动着全身。而音乐在广场舞蹈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编舞者对音乐的欣赏不同,而编排出的舞蹈也不同,所以,给广场舞蹈带来了各种风格的各个领域的音乐,而音乐所表现的都是各国、各民族最优秀、最美好的语言,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人们在跳舞的同时净化和美化了心灵。
(四)有利于舞蹈文化的大众传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场舞蹈其实就是一种广场文化,由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参与并传承。现在,我国的舞蹈文化只掌握在各地的歌剧舞院、舞蹈教练以及高校的老师与学生的手里,离广大人民群众很远。而广场舞蹈正好打破了这一局面,它将高雅的舞蹈艺术、舞蹈文化变得雅俗共赏,让广大人民群众能真正接触到舞蹈文化、感受到舞蹈文化。
关键词:广场舞蹈;文明建设;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由此催生和发展了诸多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人们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其中,广场舞蹈发展呈现大繁荣景象。从城市到乡村,广场舞如雨后春笋,只要有文化广场,就会有广场舞。早上和晚上都聚集一大群兴高采烈跳广场舞的群众,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翩然起舞,成为各城市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大亮丽的风景线。在那一张张欢快的笑脸上,看到了广场舞在基层组织的群众文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如何定义广场舞
它是随性的,以锻炼身体、娱乐为主要目的的,以操、舞为载体,并体现音乐主题的各种身体活动的总称。
广场舞的表演往往是在欢快的曲目下进行的,有一定的规模,小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舞者载歌载舞,情绪高昂,动作整齐。在舞动的过程中得到情绪的宣泄,身心的愉悦。并以愉悦的精神感染自己和观众,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广场舞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使人们获得独特的精神享受。
2、广场舞的特征
顾名思义,广场舞的活动地点是在宽阔如广场上进行的,广场是非封闭、休闲的场所。在这样特定的场所下的广场舞就有其自身的特性了。
2.1 非专业性:广场舞的表演者是广大民众,他们没有进行专业的训练,舞蹈动作是随性的。正因如此,广场舞才能被广泛的传播,老少咸宜。
2.2 极具感染性:广场舞是民众表演的舞蹈,它的演员可以和身旁的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能够感染身边的群众,让他人在观看的同时也可以很自然的融入其中,两者之间是相融的,是一体的。
2.3 纯粹自娱性:广场舞是人民群众茶余饭后自娱自乐最纯粹的舞台,民众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娱乐,为了健身,对舞蹈动作、年龄、性别都没有要求。广场舞不仅可以让群众自我宣泄自身满溢的情绪,还能够体现群众自我的价值,让群众在锻炼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它这一特性更强烈的突显广场舞对市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4 非组织性:广场舞全是民众自发性进行的,一般跳广场舞的场地都不是非常的正规,有的是在广场,而大部分是在小区、公园等空旷的地方进行的,这里需要的音响设施也大都是民众自己带来娱乐大家的。而领舞者也并非收取利益的,只是起一个带头和动作一致的模范作用。
2.5 形式和内容欢快:广场舞参与者都是观众,极其热闹,往往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跳跃的音符。广场舞的舞蹈内容也是非常欢快的,能够让群众的情不自禁的高兴起来,不自觉的舞动起来。
2.6 灵活性:广场舞的灵活性很大,无论是场地或者是参与者的年龄和性别还有时间都没有限制,完全跟随群众的意志。广场舞整体并不复杂,满足广大群众的喜好,广场舞因为形式和内容都非常的饱满,舞蹈队形和动作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群众的热爱。
3、广场舞的社会作用
广场舞以其极具感染性将社会结构、生活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合在舞蹈中,鲜明的反映出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发展方向。社会凝聚力是高度发达社会的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广场舞以其大众化将民族凝聚力渗透进社会行为中,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名族感情,增进市民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
当下,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大部分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也反映出来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文化建设中市民文化建设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石。
3.1 充实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广场舞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市民们在参与时并没有经济的压力,只要想跳就可以,完全凭借主观意识;其次广场舞与中国传统文化集合紧密,其发源于民间,也发扬于民间,这让广大市民可以更加热爱和接受;再次,广场舞简单易学,根本没有限制,只要随意动起来就行,这也是广场舞的队伍得以壮大的重要原因。
3.2 强身健体,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发展
广场舞欢快的节奏可以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充分展示自我,使心里和身体得以放松,以其独有的即兴、轻松与激情的特征娱乐身心。
3.3 沟通感情、化解矛盾,促进社区文化及和谐社区的建设
广场舞的娱乐和交往协调功能可以满足市民对丰富社区环境的需求,它是一种娱乐性非常强的舞蹈健身活动,可以自娱自乐,抒怀,渲染一种愉快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这种氛围中,不仅拉近参与者直接的距离,也拉进了参与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不仅形成了一个沟通情感的场所,也搭建了一个化解矛盾的平台。
重视广场舞的推广与发展,推动广场舞走向规范化、科学化道路,是社会主义新时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广场舞对推动市民文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它的重要性督促我们要更加重视并解决因其特性而存在的诸多问题。
4、广场舞存在的现状
4.1 安全隐患:广场舞对参与者并未限制,故而参与者在年龄上往往参差不齐。一些老年人年纪过大,很多动作并不合适,效果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4.2 妨碍交通:广场舞很多因为场地的问题,群众往往在路边等空旷场地活动,这对交通的影响是直接的。
4.3 噪音扰民:广场舞的主题是欢快跳跃的,加之活动场地往往是离居民区较近或者就在居民区,人们的活动时间又都是在茶余饭后,在这个时间段噪音扰民是不可避免的。
4.4 场地限制:广场舞越来越广泛,参与者只增不减,但是活动场地是有限的。
5、着手解决存在的矛盾
如何推动广场舞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要解决存在的矛盾,让广场舞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 政府
5.1.1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共休闲场所,尤其要完善生活社区户外广场舞锻炼的场地设施,努力解决参与者身边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解决因场地问题而带来的妨碍交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广场舞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大、更好、更安全的场所,保证广场舞运动更好的开展。
5.1.2 管理社会生活噪音
相关部门在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同时,还应该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公安、环保、城管联合巡查机制,及时对违规者作出劝告与制止,还可在健身广场显著位置安装户外噪声动态显示屏,使市民及时了解音响产生的噪声指标。
5.1.3 利用媒介效应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广场舞的宣传,提高市民对广场舞运动的认知水平,提高市民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对广场舞的发展规划、组织管理、舆论宣传等相关事项的同步建设。
5.2 对舞队组织者的建议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有奉献意识,编排适合群众的舞曲,尤其是适合男性与老年人的舞曲,平衡男女参与比例,提高老男人的身体素质,让更多的参与其中,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5.3 对市民的建议
科学锻炼,合理分配时间,量力而行。
锻炼要掌握度,无论是锻炼次数还是锻炼时间和长度都要科学。参与锻炼的老年人,在模仿舞蹈动作时要量力而行,以身体能接受为宜。
广场舞只是市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但它却折射着市民文化建设的整体。同理,透过当前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当下的中国,面对种种合理或不合理社会现象,不断地反思并不断地改进,才是我们最应做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本特征;道具;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112-01
一、广场群众舞概述
广场群众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它泛指那些非专业人员参与的非舞台表演艺术的舞蹈。其表演是具有浓厚的普遍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其舞蹈基本上是人人都可以跳的是一种极其普遍的舞蹈。
二、民族民间舞元素在广场群众舞的应用
(一)秧歌元素
秧歌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民族舞蹈精华和宝贵艺术遗产, 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我们北方广场舞蹈创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它有着简洁欢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情趣昂然的姿态和红火热闹的场面,主要以东北秧歌较为广泛流行。秧歌舞具有: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红火热闹、规模宏大、气氛热烈,等特点。
(二)草原歌舞元素
广场群众舞中草原歌舞元素一般都应用于具有藏族特色的流行音乐,如“天路”、“草原上的格桑花”,还有凤凰传奇演唱的系列歌曲等等,这些音乐仿佛把人们带到了素以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欣赏那高耸入云、晶莹圣洁的雪峰和层峦起伏、雄壮肃穆的崇山峻岭,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使群众舞更富有大众性,更容易推广,使其在全民健身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简单而又具有藏族舞蹈特色的广场群众舞蹈,适合广大群众学习和表演,同时也能使广大群众更深的了解藏族文化,使民族性的文化得到更广的发展。
(三)蒙古舞蹈元素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快吸慢呼是蒙族舞蹈的呼吸特点,蒙族舞对步伐及肩部、手部、臂部的训练,必须用呼吸。以呼吸带动踏步、拖步的起伏,控制关节的平衡性使气力相互协调,还需要呼吸来衔接前后动作,表达感情。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多以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
三、民族民间舞元素在广场群众舞中的作用
(一)使广场群众舞内容丰富多彩
各种不同风格的民族舞元素的从新融入,给广场群众舞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广场群众舞蹈将传统的民族舞蹈动作元素加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它保留各种舞种的风格特点,由开始的徒手扭秧歌发展到利用扇子、长绸、灯笼、花束、手鼓、花棍、花灯、花伞等各种道具进行表演,增添了动态之美,增大了表现力,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细观我国第二届中老年广场舞蹈大赛,形式的范畴已从传统的秧歌发展为中国民族民间舞、健身舞、集体交谊舞、服饰风采、秧歌五项。
不难看出,这样一来,既使民族性的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使广场舞蹈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广场舞以崭新的姿态和强烈的感染力,在艺术领域中异军突起,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民族民间舞元素在广场群众舞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历史进程、自然条件造成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特点。如,朝鲜族舞蹈庄雅秀美,维吾尔族舞蹈诙谐风趣,藏族舞蹈高亢豪放,傣族舞蹈优美典雅,蒙古族舞蹈剽悍奔放,汉族舞蹈热烈欢快。这些舞蹈以自娱性与表演性相结合,充分展示在农村广场群众舞蹈文化活动中。茶余饭后和劳动之余,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娱,常常形成舞者越舞越热烈火红、观者越看越激动的局面。长此以往,广场群众舞蹈文化活动得以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
传统是一种融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博大恢宏的民族精神。它能引发民族的共鸣。民间舞蹈是最传统的舞蹈,经过无数舞蹈研究者的努力,形成了完整而又系统体系。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这种继承与创新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奠基工程之一,它同样能够维系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它同样将对建设巩固先民的精神支柱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应当充分估计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在广场群众无风靡中华城市大地的同时,也在席卷着农村。广场群众舞蹈在不断地吸收各种舞蹈元素,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广场群众舞蹈的源泉。虽然现在人们的舞蹈素质还比较弱,但人们的舞蹈意识已经很强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民族民间舞蹈会在广场群众舞中的到广泛应用。民族舞蹈的精华久会完全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中华文化又会以这种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周大明.由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引发的思考[J].大舞台,2006(01).
[关键字]广场 健身舞 组织 管理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广场舞蹈是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广场舞不单纯是民间舞,广场舞蹈应该以表演形式来划分,而不应该从舞蹈种类上划分。舞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发展。广场舞是一种表演形式,而不是一个舞种,民间舞在广场舞蹈中比重比较大。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是舞蹈,而且广场舞又是舞之母。[1]21世纪初,广场健身舞开始风扉全国,各地都掀起学习广场健身舞的热潮。
一、东莞市广场健身舞的现状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广场舞因健身、娱乐、简单易学、参与自由等特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自2002年起,东莞市政府提出并实施文化新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文化广场建设,至2012年,全市文化广场达500多个,形成遍布城乡的市、镇街、村(社区)、企业文化广场网络。丰富的广场资源,为东莞市广场健身舞的兴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到晚上,大大小小的广场上都可以看到人们跳健身舞的身影,处处洋溢着快乐、各谐的气氛,广场健身舞已成为东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广场健身舞的特点
(一)目的性
广场健身舞顾名思义是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广场健身舞难度不大,锻炼的部位比较多,经常练习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肢体的柔韧性,增加全身的协调性,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塑造优美体态[2]。广场健身舞优雅的情调和协调的节奏能激发练习者的热情,充分展示自我,使心理和身体同时放松,以其独有的即兴、轻松与激情的特征娱乐身心,广场健身舞以其悦耳的舞曲、优美的舞姿,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提高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增强思维的敏锐性。
(二)自发性
广场健身舞一般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由热心的群众带头作为经常性的参与者,除了基本设备的购买和维护需要大家凑钱支付外,来参加学习广场舞不需要交学费,来去自由,时间可长可短。由于广场舞蹈的动作简单易学,不管男女老少、是否有舞蹈基础,都可以参加。在健身者全身心投入舞蹈的同时,吸引了不少行人驻足观赏,其中不乏参与健身者熟悉的亲戚、朋友、同事等。他们在广场健身舞优美的舞姿吸引下,在正在参与健身运动的队员的鼓励下,也加入到锻炼身体的行列,在这样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三)多样性
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中国有五十多个民族,单汉民族就有千千万万个广场舞蹈形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广场舞蹈形式。广场舞有着自己的表演形式和结构特征。在广场健身舞是多舞种整合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人多齐舞”的表演特点,民族舞、古典舞、国际舞等都可以在广场上表演[3]。在锻炼的过程中会穿插着表演,可能前面几首曲是跳民族舞,后面变成跳现代舞,总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四)非专业性
广场健身舞与其它舞蹈不一样的地方是,领舞与参与者都可以是非专业人士。广场健身舞队伍中一般有几个领舞者,领舞者通常是以前学习过舞蹈的业余爱好者,较少是专业从事舞蹈教学的老师,她们通过自学舞蹈视频,学会后教其它队员跳舞,所以不同的领舞者,水平不一样,教的舞种、编排的舞蹈也是差异很大。参与跳舞的也是由不同身份、职业、年龄的群众组成。
三、广场健身舞存在的问题
(一)噪音扰民现象较为普遍
由于广场健身舞的活动场地大多在繁华的广场或居民小区的休闲场地,周围的居民较多,人口密度大。广场健身舞一般在晚上七点到十点开展,参与者很多是中老年人,听力较差,往往音响的音量很大,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经调查了解,某些小区附近的广场上同时有几个广场健身舞的队伍在锻炼,大家都为了让自己跳舞更投入,都把音量调得很大,小区的居民深受其害,纷纷谴责。
(二)场地调配简陋,受天气影响明显
因广场健身舞是群众自发的健身活动,一般是借着广场上原来的照明灯、自筹音响设备,条件较为简陋。广场或小区空地一般是露天的,遇到下雨的天气只好停止锻炼,遇到炎热、寒冷的天气只能忍受,影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
(三)缺乏专业指导
目前广场舞舞蹈的创作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舞蹈创作和编导能力的人非常贫乏,广场健身舞每个队伍都有几个领舞者在前面作示范动作,领舞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知识水平编排广场舞,或者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后再教大家跳。领舞者通常是业余的舞蹈爱好者,她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积极性。广场舞蹈创作发展的方向,制约了广场舞蹈创作的繁荣发展。
(四)性别参与不平衡
参与跳广场舞的人群中,绝大部分是女士,男士很少,有的小型广场舞几乎清一色是女性。广场舞者女性一统天下,可能是和女性相比,男性更懒得运动,而女人比较勤快,也注意身体的保养,所以跳得更欢。社区居民们一起在跳广场舞的时候,也有的男子坐在一边观看,但似乎不好意思加入进来跳。现在的广场舞动作偏女性化,也让一些男士羞于加盟。
四、主要对策
(一)针对噪声扰民问题,加强沟通和治安管理员的巡逻
一是加强沟通。为了营造气氛,参加锻炼的队伍有时不知不觉把音量调大了,疏忽了别人的感受。但大部分市民是讲文明讲道理的,如果周边的住户及时提醒、沟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二是加强治安管理员在广场周边的巡逻。部分村到了晚上九、十点钟,广场周边的照明是不够的,加强巡逻既可以保障治安安全,又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如发现音量过大,及时与广场健身舞队伍沟通。
(二)发挥文化管理员的作用,加强对广场健身舞队伍的组织与管理
2012年,东莞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东莞市2012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通过招聘、财政补贴的方式,在全市每个行政村(社区)设立一名专职管理员,专职负责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共招聘了558名文化管理员,这批文化管理员具备大专以上文化,年龄在20周岁至40周岁之间,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和体育特长,并有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广场健身舞队伍几乎每个村(社区)都有,参加人员是当地群众,由当地村(社区)的文化管理员来组织管理合情合理。文化管理员要掌握了解村(社区)广场健身舞队伍的数量,掌握每个队伍领舞者的基本情况,把当地的广场健身舞队伍管理起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由村(社区)提供一些简单的音响设备和舞蹈辅助工具,如扇子、太极球等。
(三)加强对广场健身舞队伍领舞人员的培训,提高领舞人员的编舞水平
通过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由点到面的方式,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例如,2012年广东省推行“排舞”普及学习,我市文化馆的舞蹈骨干到省里培训,培训完召集各镇街文广中心的舞蹈骨干到市里集中学习;然后各镇街举行培训班,召集村(社区)的部分舞蹈爱好者(包括广场健身舞的领舞者)学习;最后使“排舞”学习在全市各村(社区)得到普及和推广。市里制定培训计划,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舞蹈培训,对镇街的舞蹈骨干进行培训,再由镇街骨干对村(社区)的舞蹈爱好者培训;也可以借助全市“百场培训”的活动平台,直接到村(社区)开展广场舞蹈培训,使领舞者和舞蹈爱好者得到科学、正规、系统的训练。
(四)提供表演展示的平台
通过在市、镇、村(社区)组织的文艺演出中,调演广场健身舞队伍的节目,提高市民参与广场舞锻炼的积极性。经了解,东莞市文化惠民“千场文艺演出”进基层活动深受村(社区)居民的喜欢,作为本土节目,当地广场健身舞经常会出现在“千场演出”的舞台上,很多中老年阿姨们第一次上舞台表演,既兴奋又热情,台下的观众很多是表演者的亲戚好友,场面非常热闹。所以,让跳广场舞的阿姨们走向舞台,成为舞蹈上的主角,既可以提高大家参与广场舞锻炼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五、结语
广场健身舞因健身、娱乐、简单易学等特点,而深受群众的欢迎,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通过市、镇、村三级联动,从培训、调演等方面加强对广场健身舞队伍的组织和管理,从而使广场健身舞成为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新突破,形成展示居民文化生活的一道美丽景观。
参考文献:
[1]李少奇,邹子为,陈以璇.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09年第19期;
[2]李勇.浅谈现代广场舞与健身的关系.赤子,2013年第1期;
[3]窦彦丽.窦彦雪.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四川体育科学,2013年4月第2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得人们生活水平的有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对娱乐文化活动的需求也逐步呈上升趋势,而广场舞的流行与风靡,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水平,同时也成为了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本文便对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广场舞;群众文化建设;地位;作用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愈加丰富的今天,我国党和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突出位置,作为风靡全国的广场舞,它是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生活的一种新兴方式,以时下流行歌曲作为舞蹈曲目,舞蹈的方式随意自由、活波浪漫、老少皆宜,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也起到了积极意义。
一、广场舞的形式及其艺术特点
很多个清晨和日落,我们总能在社区活动广场上看见一个个舞动的身影,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扇子、手绢,扭动着自己身体。他们便是广场舞的参与者。广场舞是随着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而迅速兴起的一个全新的文化娱乐项目。广场舞大多是由参与人员自发组织的娱乐休闲活动,通常是在比较空旷的场地进行的,比如公园、广场等面积较大的场所。对于参与者来说,没有多少限制,大人可以参与,小孩也可以参与,是一个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舞蹈的动作变化少,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按照他人的动作模仿学会。广场舞的艺术形式比较富于变化,有的可以跟民族舞、交谊舞结合在一起,还有些能跟腰鼓舞、健身操组合在一起,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广场舞的艺术形式总体来说,表现为潮流化、新颖化、舞蹈形式富于变化。随着发展进步,广场舞已经成为我国新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项目,对推动我国群众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意义1。
二、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广场舞作为一种自发组织的新兴舞蹈,它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并且加入大量现代元素,舞蹈形式自由随意、浪漫活泼,成为许多城市中靓丽的风景线。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群众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而广场舞这种轻松简单而健康向上的舞蹈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它同时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目前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中老年人的娱乐文化设施相对来说比较缺乏,也缺乏一定的政府政策来保障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广场舞由于自身的特点,简单易学,参与者也没有任何规定限制,能按照别人的动作轻易学会舞蹈,故而吸引了众多老年人热情参与。由于人们在跳广场舞的时候,身体可以得到放松,内心会比较愉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广场舞能够促进了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二)提高群众文化修养
由于自身的随意性和开放性,广场舞近几年在我们全国各地的快速蔓延,已经风靡全国,成为我国精神文化文明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舞由于自身的随意性和开放性,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享受着舞蹈带给人的益处,从而让原本和普通生活有距离的舞蹈艺术变得亲民化,使得每个人可以在舞蹈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给生活所带来的一种美感,增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力及感知力。广场舞同时也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人们通过舞蹈的学习和交流,可以增加自己的舞蹈技能,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2。广场舞在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水平上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三)推动群众文化建设
广场舞作为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娱乐现象,更是值得全社会思考的一个社会现象。广场舞的兴起以及后来的不断壮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也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广场舞是一定社会情况下,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体现。广场舞的流行以及推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在社会相对稳定富足的情况下,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而广场舞的流行推动了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
(四)体现了“中国梦”精神
“国家富强、民则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是“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在实现“中国梦”过程当中,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其间的建设上来,是新时期新的经济形态下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广场舞由于其自身为自发性组织,为群众之间的互相交流搭了个公共平台。人们在进行广场舞的活动时,通过舞蹈的学习跟交流,能够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修养。因此,广场舞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担任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广场舞的推动以及发展,增强了整个社会的凝聚力,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民族的自信心,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任务。
三、对社区广场舞的建议
广场舞的场所多为社区空地,学校广场等地段,基本上都是群众自发组织,参与人数较多。而由于政府的参与度不够,广场舞缺乏规范引导,使得广场舞活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不能保证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有序参与,难免为广场舞带来负面的影响3。因此,加强社区广场舞建设,对推动广场舞的发展、整个群众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社区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阶层要加强对广场舞的重视,加强管理。保证活动场所的安全性,定期举行广场舞交流活动和比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提高社区广场舞的发展。第二,加强广场舞队伍建设。现在许多社区都有一批热心于舞蹈的积极分子,社区文化领导干部应该关心他们、培养他们,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第三,突出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的舞蹈已经不满足于原先流行的节目,逐渐开始吸收新元素来丰富舞蹈的形式和内容,广场舞也可以借鉴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变通、发展、创新,让其自身具备一定特色。
结语
广场舞作为当今社会丰富群众文化的有效形式,对推动整个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广场舞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国家的政府部门及相关政策也该对其进行规范化指引,进而使得广场舞可以更好的发展,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素养跟人生追求,推动群众文化建设任务,以及建设精神文明。
作者:杨波 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区文化体育局
注释:
1.王芳.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241-241.
【关键词】广场舞;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1 广场舞运动的简介
1.1 广场舞的概念
广场舞属于舞蹈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舞蹈形式。广场舞是自发组织,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上进行的舞蹈或舞蹈形式。关于广场舞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一个确切的、权威的说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广场舞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一般学者认为广场舞是舞蹈形式之一,主要从功能,特点、目的、内容等角度来界定广场舞。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舞蹈类型,如:“广场舞”是自发性以健身为目的的在广场上进行的舞蹈;二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社会活动,如:广场舞是一种集健身与形体舞蹈为一体,配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在广场、院坝等宽敞场地开展的群众性舞蹈活动。还有人认为广场舞是一种社会现象。
1.2广场舞的特征
首先,广场舞具有多样性。广场舞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其内容上。目前广场舞的内容有健身操、形体舞蹈、秧歌、腰鼓、国标舞等等。其次,广场舞具有简易性。广场舞的开展主要在广场、公园、街头巷尾、楼前空地等,只需要一个音响和一块空地就能开展起来,所用的场地和器材都比较简单和容易,这也是广场舞容易开展的主要原因。最后,广场舞还具有集体性。目前我国广场舞都以集体舞的形式出现。参与广场舞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不等,表演形式比较自由,动作也比较简单。
2 锦州市广场舞的发展现状
2.1锦州广场舞的种类
锦州人民在跳广场舞的时候既没有草原人们的豪放,也不像江南人的含蓄。他们在跳舞时能够收放自如,展现了东北人民勇敢坚毅的精神风貌。锦州广场舞目前的种类主要有:交谊舞、现代舞、扇子舞、秧歌、健身舞、快板舞、腰鼓等常见的舞蹈种类。
2.2锦州广场舞的主要参与人群
锦州市广场舞的主要锻炼人群是中老年人群。这是由于中老年人平时的闲暇时光较多,生活压力较小,但是身体已经开始出现一些衰老的迹象,身体素质也不断下降。所以,此年龄阶段的人群既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广场舞的锻炼,又有主观的心理意识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而在参与广场舞人群中,女性占大多数,男性很少。一方面可能是女性本身就较于男性更注重自己的体型,因此健身意识强于男性,而且大多数舞蹈类运动都要求有一定的协调性,比较符合女性特点;另一方面很多男性潜意识里觉得广场舞是女性的专利,而且大多数男性碍于面子,怕跳舞的时候遇到熟人,不愿意在公共场所表现自己;再者,男性退休年龄大于女性,由于工作需要,晚上应酬较多,或者下班后比较疲劳,因此不愿意出来活动。所以,锦州市的广场舞参与以女性群体为主。
3 锦州市广场舞发展面临的问题
3.1安全隐患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广场舞是一项开放性的运动,只要对这项运动感兴趣的人们都可以参加。再加上广场舞的活动场所都是人流量、车流量都比较大的地段,因此,保证每个参与者和观看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就成了重中之重。一方面,要解决在人流量、车流量大的运动地点的交通和人员疏导等问题,以免发生交通事故或人员的踩踏事件;另一方面,要解决每个锻炼者的财产安全,人流量大的地方也是小偷喜欢光顾的地方。再加上运动时,不少人要脱去外套,精力也集中在锻炼上,更是给小偷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如何妥善保管参与者的财物,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3.2 噪音扰民的现象需要得到解决
由于广场舞的活动场地大多在闹市区广场或者居民小区的休闲场地内,周围的居民较多,人口比较稠密。广场舞开展的时间一般在早上 6:00――8:00 和晚上 7:00――10:00,在这一时间段里,不参加锻炼的居民大多在家休息。再加上跳广场舞需要节奏强烈的音乐伴奏,这就对周围居民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4 促进锦州市广场舞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4.1应大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为了进一步解决人民日益增强的体育锻炼需要与体育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我国出台了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多项规定,对建设活动中心、户外活动基地和社区多功能全民健身设施制定了明确标准。锦州市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落实“十二五”规划,大力推动锦州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4.2合理解决广场舞噪音问题
广场舞的噪音问题是目前广大居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广场舞的开展,也容易引发社会矛盾,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出台相关的应对措施,减少广场舞噪声扰民现象,使广场舞参与者既可以健身又不影响居民的生活。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对组织锦州各个城区广场舞群体活动的时间进行调整,对广场舞的音乐声音加强干预,社区工作人员应当定期与社区内开展广场舞活动的组织者进行沟通,在广场舞开展较为集中的城市广场安排专人巡视,及时对噪音过大的现象进行制止。划分广场舞专门场地,在适宜集中组织广场舞的地方设置标志牌,在不适宜进行广场舞活动的地方设立禁止标志。对居民居住密集、广场舞团队过度集中的地方,注意分散场地,将队伍引导至公园、广场等地,实现降低噪音的目标。
结束语:
如今,锦州市广场舞运动发展前景良好。广大广场舞爱好者普遍认识到,广场舞是一项集娱乐与健身与一体的项目,也是一项低碳环保的健身方式,得到了参与者的肯定和喜爱。当然也要认清一种广场舞文化的到来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噪音、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发展广场舞的同时解决。总之,广场舞已经成为锦州市清晨和夜幕降临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加速了锦州市的体育生活化、普遍化进程,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体育人口、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春晖.广场舞蹈时下兴旺之探析[J].大众文艺,2009年第9期
[2]孙靓.舟山广场舞健身舞的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J].北方音乐,2011年第4期
[3]邵兰燕.广场舞的类型及其文化功能[J].福建艺术,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