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蛙泳教学

蛙泳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蛙泳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蛙泳教学范文第1篇

(一)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体育学院游泳专项学生、大学游泳公共课学生、佳木斯大学游泳馆初级培训班学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蛙泳教学方面的研究文献资料以及期刊杂志有关蛙泳呼吸技术的文章,并对所有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为论文的研究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

2.实验法

本文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各自进行10天教学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攻克呼吸技术难点的教学法。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阻碍蛙泳呼吸技术掌握的原因

1.呼吸困难的现象分析

1.不呼、不吸现象:对于初学者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两划、一蹬、一换”,头进入水下时必须呼出气、头出水时吸进气。有些初学者头会跟着划水的节奏入水、出水,但是没有呼气和吸气,也就是根本没有做换气,即通过所说的“假呼吸”。这主要是初学者心里害怕,担心喝到水,也有可能是在前面练习时做了呼气和吸气动作,但是喝到了水,是“呛水”留下的后遗症。

2.只吸不呼现象

个别初学者在头出水时拼命吸气,但头入水时忘记或不敢呼气。主要原因是学习者的意识不足,虽然潜意识中认为呼气―吸气是一个连贯的动作,但没充分认识到“呼气在水中完成”和“吸气在水上完成”的技术概念。

3.只呼不吸现象

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身体和头出水的幅度比较小,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习者来不及“吸到气”。头和身体出水幅度与初学者的身体力量和柔韧素质有一定关系。

(二)帮助和纠正方法

1.心理辅导

蛙泳要在游泳池中练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初学者一般都是6-24周岁的孩子,年龄偏小,有畏惧心理,所以,教练员对于初学者的心理辅导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

(1)鼓励法:对于大部分初学者要多鼓励,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你行的!”“加油!”“不错!”等多给他们“壮胆”,逐步增加初学者参加练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让他们在练习中找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2)暗示法:“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你可以比他练得更棒!”等悄悄地给予暗示,激发他们内心的求知欲和潜能。

2.技术辅助

(1)陆地俯背挺身:在泳池边,两人一组,互帮互练,练习量一般是15个一组,做3~5组。此练习主要是为了增加腰腹力量,同时可以增加身体和头部抬高的幅度。

(2)原地呼吸、深吸练习:20次一组,连续做3组,要求呼尽、吸足,在做得连贯后,可以增加每组练习的次数,如30~40次。

(3)原地快呼、快吸练习:练习方法与(2)相同,就是加快呼与吸的速度,要求呼尽、吸足。

(三)蛙泳呼吸的技术特点

蛙泳的换气主要在于手部的动作,相对于自由泳来说,蛙泳的技术动作比较简单,很容易学。大家肯定知道如何蹬腿,但上身却很难露出水面,这主要是由于初学者没有注意到肘部的动作,蛙泳的手部动作是手臂并拢划出,分开向两侧后方划水,在用完力的时候,手臂立刻在身体两侧,这时应该有一个迅速有力的夹肘动作,依靠这个动作的力量会有一瞬间的向上浮力,上身随着这股浮力露出水面,完成嘴巴吸气动作,而呼气同自由泳一样,是在水下用鼻子完成的。

(四)运用突破呼吸技术难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实验组的技术教学共10学时,其顺序为呼吸技术――腿、臂和腿臂呼吸配合完整技术。其中呼吸技术教学5学时,占总学时数50%;腿、臂和腿臂呼吸配合完整技术教学5学时,占总学时数50%。

对照组的技术教学共10学时,采用传统教学顺序为熟悉水性――腿的技术――臂和呼吸技术――完整配合技术,其中熟悉水性2学时,约占总学时数20%;腿的技术3学时,约占总学时数30%;臂和呼吸技术3学时,占总学时数30%;完整配合技术2学时,占总学时数20%。

游距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五次课的教法实验,两组实验对象的游泳距离分布为两组游距分布情况统计表(单位:米)

通过对游距的测验,实验组平均游距比对照组多游120米,最长和最短的游距差异非常显著。这说明初学蛙泳不是看腿、臂力量的大小、水感的好坏;而是呼吸是否充分,是否与腿、臂动作配合协调。实验组能在较少的教学时数内完成较长的游泳距离。笔者认为,实验组突破了呼吸难点,并使呼吸较好的配合了腿臂动作节奏;而对照组呼吸技术明显滞后腿臂动作技术。在呼吸不充分的情况下,难以维持较长距离的蛙泳。因此,笔者认为,初学蛙泳教学采用突破“难点教法”比“传统教法”更能使学生掌握好蛙泳技术。

结论

蛙泳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浮带浮板 蛙泳 教学 达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44-02

在蛙泳技术教学中,初学者学会蛙泳不是很难,但对于400m达标是有较大难度,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在掌握蛙泳技术上有许多难度,特别是蛙泳呼吸技术是学生掌握蛙泳技术的一个难点,这些情况造成学生不能很好地较协调地连续完成较长距离的游进。我们经常运用浮带浮板进行辅助教学。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水中掌握漂浮的能力不是很好,而采用浮带浮板可以减少学生的怕水心理,有利于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否可以利用浮带浮板对蛙泳达标进行辅助练习。它在解决蛙泳达标这一教学难点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浮带浮板进行蛙泳技术辅助教学实验,希望通过这一研究解决普修蛙泳达标这一技术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黑龙江科技学院2010级游泳选修课男生班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各80人,均分4个班,均没有学习过蛙泳技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和相关游泳教学的著作等文献。为本文提供借鉴和指导。

2.实验法。(1)分组。将游泳普修8个班人按名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个班,每班20人。(2)实验内容。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蛙泳技术后,实验组采用浮带浮板进行蛙泳技术和达标辅助练习,对照组采用以往的蛙泳教学方法进行达标练习。均进行10次课教学。

二、实验结果

通过10次课的实验教学,对两组学生进行400m蛙泳达标考核,两组同学基本上都能连续完成蛙泳,但在达标成绩中两组差异显著,达标考核400m蛙泳成绩(见表1)。从表1、2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蛙泳达标中成绩差异显著,即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技术掌握进程比对照组要好,而且技术质量也优于对照组。

三、分析与讨论

通过实验结果和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完成蛙泳达标成绩上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在技术评定上实验组也略高一些,在技术上的差异表现明显。通过对两组同学在达标时的技术进行观察。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同学的蛙泳技术相对较为放松,呼吸和划臂的配合也更协调一些。

(一)浮带浮板教学方法在蛙泳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1.加强腿部动作技术和漂浮技术。有部分同学在完成蛙泳达标时比较困难,这是因为游泳时在水中用力方式和在陆地上的用力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尽管许多同学的腿部力量较好,但在水中就不会用力,在连续游时许多同学用力不习惯,游不多长距离就感到肌肉发紧,造成动作僵硬,从而不能长距离的游进。采用浮带浮板的练习能使学生体会蛙泳腿的效果(慢收快蹬),又加强了漂浮的练习,同时在同学们感到累的时候由于浮带浮板的浮力使身体不下沉,能够按照较正确的技术动作完成练习,循序渐进,使同学们习惯水中用力。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的同学都能游完400m的距离,有的同学还能游更远的距离。这表明经过练习同学们游进时所需的力量耐力和漂浮技术有了较大提高。

2.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呼吸技术。在蛙泳教学中,呼吸技术是一个难点,许多同学呼吸技术掌握不好,当身体下沉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害怕的现象,破坏了呼吸节奏,所以不能完成更长距离的游距。采用浮带浮板,可以给同学较大的浮力,保持较好的身置,而不会使身体下沉。这样,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技术上,不用担心身体会下沉,也会减少心理紧张、害怕的现象,从而有利于呼吸技术的掌握。

3.提高技术的稳定性,掌握好节奏。采用浮带浮板练习,可以使学生在练习时注意蹬腿、漂浮和呼吸的技术配合。在练习时,学生的身置始终处于较好的水平,进行较长距离的练习可以保持技术的稳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在一开始游蛙泳时,总是不会放松,蹬腿时紧张,呼吸时也较紧张。而在浮带浮板练习的后半段,学生们都会较吃力,在这时强调漂浮,会起到良好的效果。经过一段练习,同学们已基本掌握蹬腿、漂浮、呼吸的节奏,在游进时保持好的节奏。

4.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完成400米的浮带浮板蛙泳练习,对于普修学生来说是较大的负荷练习。我们对400m练习后的即刻脉搏进行了测试。平均达到35次/10秒。这说明这种练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有一定负荷的,不是轻易可以完成的。但是从1oom的练习开始,一直到加400米的练习,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感到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激励学生坚持,坚持,再坚持,有时也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同学完成任务。这些都加强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5.在运用浮带浮板提高学生蛙泳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1)安全问题。在使用浮带浮板进行教学和训练时应注意安全问题。我们采用的是帆布防水浮带和泡沫浮板,在教学和训练中也要全面观察情况,尤其是在进行较长距离练习时(特别在深水区),要注意学生的体力情况,提前作出判断,以免发生意外。(2)加强技术练习。学生不能完成蛙泳达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技术掌握的不好,不能协调用力、漂浮技术差、呼吸技术不过关。采用浮带浮板可以协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蛙泳技术。同时对于掌握蛙泳技术比较差的学生应采用陆上模仿、分解练习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技术。(3)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在用浮带浮板进行蛙泳训练时。应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因为本课程是选修课。教学对象是理工科院校学生。因此在安排练习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安排游距。我们在教学实验中从l00米距离开始最后至400米,使学生感到每次都有新的提高,只要坚持就能完成,减少心里的畏惧感。同时也应注意量的安排,每次课不宜过多。如一次课安排l一2组100m、1组200m、1组300m即可。总之,应随时注意学生的身体和体力状况。合理安排负荷。

四、结论

1.采用浮带浮板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腿部的力量耐力,漂浮的身置,克服心理障碍。

2.能够掌握蛙泳呼吸技术和节奏,提高技术的稳定性。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蛙泳达标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4.采用浮带浮板的方法进行蛙泳教学对于学生完成蛙泳达标、提高学生蛙泳技术的作用是显著的。

[本文为黑龙江科技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0762]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游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2.陈立新.高校游泳普修课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构思[J].游泳,2004 (3)

3.程燕,许琦.游泳运动训练科学化理论及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4.张彩珍.中国游泳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

5.梅雪雄.游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徐兆安.高校大学生游泳教学方法探讨[J].游泳,2008(4)

蛙泳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蛙泳教学 表象训练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060-01

蛙泳,顾名思义,是一种模仿青蛙游泳的游泳姿势。蛙泳是游泳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蛙泳动作内部循环的节奏有一定间歇,与其它游泳方式相比,体力消耗相对较少,即比较省力。在掌握该游泳技术后,一般能迅速增长游泳的距离,因而,蛙泳成为游泳初学者的首选方式。而在学习蛙泳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技术概念非常重要。唯有掌握了正确的技术概念才能正确指导技术动作。在蛙泳技术教学中,较多地应用表象训练法。本文将围绕蛙泳技术教学中的表象训练法展开论述。

一、表象训练法基本概念

表象训练法是一种心理训练法,主要由教师对游泳的动作、技术等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大脑思维,将动作表象和视觉表象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能够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和记忆的一种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法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技术要领,具有实际训练难以企及的优势。其中,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不会使学习者的身体产生疲惫感,且能越过地点、时间的限制,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均能进行。表象训练法的应用范围很广,除了应用于武术、健美操、体操等项目教学之外,还普遍应用于游泳教学中。

二、蛙泳技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分析

在蛙泳技术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要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就应掌握应用表象训练法的方法。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了蛙泳技术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以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

1.蛙泳技术教学初级阶段应用表象训练法的方法

在蛙泳技术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示范正确的蛙泳动作,同时,配以形象化的动作技术口诀,并要求学生牢记。如蛙泳腿部动作共分为“收腿――翻脚――蹬夹――滑行”四个部分,动作技术口诀可为“吸气收手慢收腿”、“快划慢抓加呼吸”、“蹬腿并拢伸直手”、“蹬腿滑行手要直”。通过示范行为以及动作口诀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使学生处于轻松的氛围中,在大脑中初步建立蛙泳技术的表象和概念。之后不急于马上进行练习,而是让学生闭目作深呼吸,提示保持身体放松、清除杂念,头脑清醒,仔细回忆教师刚才所讲的内容、示范的动作以及动作口诀。

2.蛙泳技术教学动作训练阶段应用表象训练法的方法

根据动作口诀进行动作训练,可帮助学生从视觉表象过渡到动作表象阶段。动作训练共分为三个阶段:①在训练的初级阶段,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循“先分解后完整”的训练原则。即先分解动作进行练习,再将动作进行整合练习的方法。初级阶段则以训练分解动作为主,这种训练方式有利于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②在动作训练达到一定的效果,即学生基本掌握蛙泳技术的要领之后,可针对学生常犯的典型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为此,教师可先让学生示范动作,然后教师亲自示范一遍,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示范同学和教师动作的不同处,再由教师对错误动作进行原因分析和纠正。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动作训练,采取陆上和水上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反复多次进行训练。通过对比分析和纠正训练,加深正确动作表象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③经过以上的训练后,进入动作的巩固期。此时,要求学生再次回忆动作技术口诀,并将原先的分解动作练习进行整合。同时,让学生想象在水中完成蛙泳整套动作的情形,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经验交流。

三、进行表象训练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蛙泳技术教学中应用表象训练法时应注意:①训练不能一蹴而就,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原则。②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如学习能力、领悟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等不同,因此,在训练时应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要求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进行等级分组,实行有差别的进度训练方法。③心理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而应遵循适当的原则。因为,在一定情况下,学生的心理练习是有时间限量的,一旦超出这个量,则可能会得不偿失。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练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所消减,可视具体情况停止练习,转而进行其他训练。④为巩固表现训练成果,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可布置学生课后任务,如让学生在睡觉前回忆课上最完美的动作表现演练情形。

四、表象训练法应用于蛙泳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蛙泳的兴趣

应用表象训练法进行训练,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刺激其大脑神经中枢兴奋系统,在脑海中对动作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因而在进行真正的动作训练时往往能有效提高动作的准确度,使学生在练习时感觉更加轻松,并充满自信,学习蛙泳的兴趣更加强烈。

2.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蛙泳教学范文第4篇

连续呼吸练习:逐渐增加练习的次数,加快练习的频率,要求其逐渐缩短吸气的时间,直至与蛙泳呼吸方式相同,练习次数:10×(3-5组)。在做以上及以下练习时,应要求脑瘫少儿在水中睁开眼睛,这样既有利于于发挥眼睛的视觉功能,又有利于怕水心理的消除和进一步游泳技术的学习。漂浮、滑行与站立练习目的是帮助脑瘫少儿体会水的浮力和在水中漂浮的感觉,掌握在水中维持身体俯卧平衡的能力,并进一步学习和体会游泳时的流线型姿势。(1)漂浮:手扶池边(池槽),吸足气后,低头并把头夹在两臂中间,身体伸展开,腰、髋、膝要直,水面在头顶处。对于大多数脑瘫少儿来说,漂浮起来有些困难,所以教练要用手轻托其腹部与大腿,保持片刻后,放开手,让其体会独立的漂浮感觉,然后扶池边(池槽)恢复站立。(2)滑行:对于脑瘫少儿,大部分不具备独立蹬底与蹬壁滑行的能力,所以可以采用在教练帮助下的被动滑行的方法进行练习。教练及学员站在距池壁2-3m出,教练用手托住其腹部与大腿,在其低头、头夹在两臂中间且身体伸展成流线型后,朝池壁将其水平送出,到达池壁后,扶池边(池槽)恢复站立。也可以用手牵引其进行滑行练习。

蛙泳的教学方法

对于脑瘫少儿,因其躯体活动能力及协调性的不足,在蛙泳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采用简化的、分解的练习,降低各项练习的难度,从其能够完成的活动入手,从而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3.1俯卧池边的蛙泳腿练习由于大部分脑瘫少儿的运动感知觉的能力与运动迁移能力较差,而且俯卧在地上的蛙泳腿练习,只能体会到收小腿与翻脚的动作,因而让其直接进行这种半陆半水蛙泳腿练习。学员俯卧在池边,双手前伸,髋关节在池沿处,双腿在水中。教练一只手握住其一只脚,教练一边发出做“收”、“翻”、“蹬”、“停“的指令,一边用手引导着其做相应的动作;做15次×2组。然后让其独立进行练习一组:10次。接下来再做引导式练习。如此循环练习,并逐渐增加其独立练习的组数,减少引导练习。3.2扶池边蛙泳腿练习教法同上,为降低难度,先让学员戴上呼吸管进行练习;待其动作较熟练后,去掉呼吸管,进行憋气的蛙泳腿练习;最后进行加呼吸的蛙泳腿练习:3次腿1呼吸———2次腿1呼吸———1次腿1呼吸。3.3扶板蛙泳腿练习教法同上,先让学员戴上呼吸管进行练习;待其动作较熟练后,去掉呼吸管,进行憋气的蛙泳腿练习;最后进行加呼吸的蛙泳腿练习:3次腿1呼吸———2次腿1呼吸———1次腿1呼吸。3.4划臂练习划臂练习共分为四个阶段:(1)在水中,学员背靠墙壁,教练握住其双手,在发出“外划”、“内收”、“前伸”指令的同时,引导其进行不加呼吸的划臂练习。(2)方法同上,进行加呼吸的练习。(3)教练站在其身后,握住其髋部,进行水中原地不加呼吸的划臂练习。(4)方法同第三阶段,进行加呼吸的划臂练习。3.5完整配合练习完整配合练习共分五个阶段:(1)学员滑行姿俯卧水中,教练用手轻托其腹部与大腿处,手臂与腿部动作分开做,手臂动作做完后停一下,再开始腿部动作,腿部动作做完后停一下,再开始臂部动作,如此循环。可用口令引导其做动作,例如,说“手”,学员即做划臂动作,说“腿”,学员即做腿部动作。(2)方法同上,但做完手臂动作紧接着做腿部动作。(3)方法同上,使手臂与腿部动作逐渐衔接起来。(4)方法同第二阶段,但教练的手撤开,只在其下沉时托一下。(5)教练手完全撤开。随着其进步,逐渐加长游距,在其一次能连续游20m以上时,可鼓励其从浅水区往深水区游。开始的时候,教练可在其前面带游,待其对深水区的恐惧感减小后,可逐渐增大带游间距,并最终让其独立游泳。在完整配合练习中,关键是第二与第三阶段,这两个阶段事关脑瘫少儿能否学会蛙泳。[5]在对脑瘫少儿进行蛙泳教学时,不可过于拘泥于规范动作的教授,应先顺应其固有运动模式的特点,在其掌握大致动作轮廓后,再分阶段逐步对其动作进行规范化。

蛙泳教学范文第5篇

摘要 教学的创新成为了高校改革迫切的要求,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亦成为创新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从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效果不显著。针对这个矛盾,我们将研究型理论应用到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中进行实验研究,以期克服与解决目前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新游泳教学理念,使整个游泳技技术课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游泳专修课 体育教育专业 研究型教学 实验研究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游泳专修两个班共计42人,其中实验班21人,对照班21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来收集相关专著。

2.实验法:采用对比实验法,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组教学内容:蛙泳,进度一致。实验班实施研究型教学,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

3.数理统计法:将研究过程中的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

4.访谈法:根据论文的要求,走访或电话访谈的方式对沈阳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分组教学后对两组的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内容包括:50米蛙泳计时、50米蛙泳的技术评定、关于蛙泳的理论考试,在50蛙泳计时和技术评定考试中实施教考分离,由沈阳体育学院游泳教研室主任唐老师主持考试,理论考试以学生自学以及教师上课研究课题的重点为主,以口试的形式考试,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

(一)实施研究型教学对其达标成绩的影响

表1实验后学生蛙泳50米计时成绩比较(秒)

组别nxstp

实验班21 52.327.59

2.0150.031

对照组21 56.569.56

(二)实施研究型教学对其技评成绩的影响

表2实验后学生蛙泳50米计时成绩比较

组别nxstp

实验班2188.428.64

2.1150.026

对照组2182.569.56

(三)实施研究型教学对其理论成绩的影响

表3实验后学生理论成绩比较

组别nxstp

实验班2187.528.34

2.2100.028

对照组2183.259.26

表1、2、3数据表明,实验组学生的50米计时、技评、理论的平均成绩均好于对照组,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通过上述统计学检验数据表明,无论是实践、技术、理论的水平两个班都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研究型教学效果要比传统教学具有优势。学生在学习游泳技术动作时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进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通过自己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其有了深入的理解。在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教学实验中通过分组学习、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教学,对实验班学生蛙泳技术的学习有较大帮助,充分说明研究型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学生的技术水平、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2.研究型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游泳教学中应用,有利于结合体育教育的师范教育专业的特点,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基本技术,发展水中运动能力,增强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议

倡导研究型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中应用,因为研究型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体育教育专业游泳专修课有明显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宋义增.体育院校游泳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93-394.

[3] 宋静敏.海南大学游泳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1(2):82-84.

[4] 汪劲松.实施研究型教学推进创新性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3.6.

蛙泳教学范文第6篇

王勇;男;1986年3月出生;籍贯;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运动训练学2009级

摘 要:对游泳爱好者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发现游泳中常出现的易犯错误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蛙泳、自由泳,分析错误技术动作的形成原因,并根据著名教练和自身教学经验相应的提出一些有效的纠正方法,以及练习方法,加快他们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和巩固,尤其是习惯定型了的错误动作,使游泳爱好者在较短的时期内改善游泳技术。

关键词:业余;游泳;技术动作;练习

1 前言

游泳是当前中国国家体育局“119”奥运攻坚运动项目之一,是国家当前大力提倡全民进行的体育运动,游泳运动做为健身、减肥、娱乐于一体的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爱好者欢迎。业余爱好者游泳时对动作概念不清,要领不明确,身体素质差,心理作用,以及旧的错误动作定型,研究者对初学者教学中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对竞技运动训练研究偏多,对已有一定基础的业余游泳爱好者易犯错误分析与纠正研究偏少。根据研究者的经验和重要理论,进一步对业余游泳爱好者易犯错误进行分析和探索,相应提出一些观念,对业余游泳运动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研究对象

各室内外经常游泳的游泳爱好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青少年15名,成年男性15名,成年女性10名,游泳教练5名。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体育期刊、教育网、中国体育信息网等各种渠道,查阅自1999年至2007年有关游泳技术方面资料20余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研读、分析和利用。

2.2 访谈法

在征求专家的意见后设计了访谈提纲稿进,力求访谈提纲具有较高的针对性,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所要调查的问题,访谈与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业余游泳爱好者对不同泳姿难易程度、身体条件限制以及缺少专业教练等因素影响,其中多趋向于蛙泳和自由泳两种泳姿,仰泳和蝶泳很少涉及,本文主要研究蛙泳和自由泳两种泳姿。

3.1 蛙泳腿易犯错误分析和纠正方法

蛙泳技术复杂,业余游泳爱好者腿部易犯错误出现比较高;收大腿臀部起伏。蹬腿不翻脚影响游泳速度,吃力乏力,根据经验丰富的教练和自身经验总结形成原因有:动作方法不明确,主要是肌肉的用力顺序不对,蹬腿一开始就伸直脚掌,还有膝关节、踝关节柔韧性差,本体对水感觉较差导致。相应纠正方法有:首先运用通俗易懂、形象的语言讲解,脚腕灵活性的练习;腿的力量差,发力部位不正确,腿向外蹬直后再向内并拢等原因影响。纠正动作时,先在陆上做蛙泳跪蹬练习,然后再强调收腿时两膝内扣,小腿向大腿“折叠”,两腿外翻向上;蹬腿时强调边蹬边夹,受腿部力量较差,想依靠大腿发力蹬腿。蹬腿的节奏不对,收腿过快、用力过猛,造成收腿时头肩过低,收腹提臀。使身体保持平直姿势。业余游泳爱好者手部易犯错误也很高,手部动作是辅助呼吸的重要动力,影响正常呼吸。划水时摸水主要受手臂力量差,划水时肘部下沉造成。纠正动作时,首先加强手臂力量的练习,强调屈臀提肘。多做陆上或水中原地练习:同伴或教练员在身后握住手腕,辅助划手,强调划水小臂,大臂不要下沉。划水路线太长理论上可以提高游速,但是当伸胳膊的时候会增大阻力,而且不容易抬头呼吸,主要是因为动作概念错误,内划结束时手停顿,没有及时向前伸臂等原因造成。其中蹬腿同时伸臂主要存在于女性中,动作僵硬,影响速度甚至停滞不前。主要受动作概念不清,手臂内划结束没有迅速前伸而在胸前停留,收腿动作太早太急影响。

3.2 自由泳中爱好者易犯错误分析

自由泳技术简单但不易掌握,游的很好比较难。自由泳腿易犯错误较少一点屈髋打水脚沉没在水中。主要受发力顺序不清,腿部过于紧张,踝关节灵活性差影响。纠正动作时,首先要明确要领,强调打腿应大腿发力,大腿带小腿打水;并且适当放松大腿肌肉和踝关节;还要多做踝关节灵活性练习,如座立屈膝压脚练习。

自由泳手是自由泳前进的主要动力,在业余爱好者中出现错误最多,入水掌心没有内转,是影响游速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影响正常呼吸,其形成原因有:动作概念不清,划水路线不明确,过早划水。纠正动作时,首先做单手臂肩下内、外划水练习:俯卧单手臂在肩下肘向外,在外划水时,掌心向外,手臂不完全伸直,小指领先;屈臂内划时,大拇指领先,掌心内转,并带一定程度的后划直胸前,要求与抓水动作同时进行,体会内、外划水时手臂的推力感。划水结束时身体下沉或手出水困难,影响身体流线,主要受划水结束时掌心向上,没有伸腕推水的动作;划水后段直臂向上划水,没有提肩提肘影响造成。纠正动作时,先要明确划水路线,多做陆上模仿动作练习:反复的练习伸腕推水动作,要求推水结束时掌心应对后方,提肩提肘,并在水中练习时注意做好这一动作,动作较好时强调划水结束转头呼吸。

4 结论与建议

业余游泳爱好者在游泳时由于动作概念不清,要领不明确导致动作不到位,像蛙泳蹬腿不翻脚,自由泳直腿打水。纠正动作时,首先明确动作要领,多做陆上练习和水陆结合的练习。业余爱好者还受身体素质差影响。 业余爱好者(多为女性)因为心理恐惧害怕,在游泳时身体僵硬,不能正常呼吸,动作不协调。在纠正动作时多鼓励,做好安全保护工作消除其紧张心理,增强其信心。还有少数业余爱好者自学成才,旧的错误动作定型,如“狗爬”“自由泳手蛙泳腿”在纠正动作时,首先让爱好者接受自己的错误泳姿,高教练讲解示范的能力对业余游泳爱好者易犯错误进行纠正时多可采取语言刺激法,重复练习法,录像纠正发,诱导法,矫枉过正法等。我市游泳教练缺乏,应重视我市游泳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加大对游泳专业教练的引进,及时改进教法,提高教练讲解、示范的能力。业余游泳爱好者要正确树立游泳观念,把游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要达到健身减肥效果必须掌握一种或两种标准泳姿,努力的学习改正错误动作。体育部门、政府部门及新闻单位要积极引导,呼吁社会大众参与体育运动,加大对业余游泳运动的宣传力度,多举行比赛或交流会,从而提高游泳水平和更好的改正错误。我市应该组织建立游泳爱好者协会,呼吁我市所有爱好者坚持参加游泳。(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殷剑侠.成年女性初学蛙泳的常见问题及纠正方法[J].游泳,2007,(03):45.

蛙泳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蛙泳错误动作中学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52名初学蛙泳的学生(男生,女生)对其进行教学、纠正,在12次课内蛙泳手臂动作技术都趋于完善。蛙泳手臂动作技术处于完善,蛙游速度在短期内迅速提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蛙泳手臂的文献资料。以及百度互联网进行网上查询,其中以《游泳动作技术与改进》为主;2)观察法:对大庆第一中学共102名男女同学进行了观察;3)访谈法:对大庆第一中学共102名男女同学进行谈话记录。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抱水、划水正确动作

双手臂动作由中间向两侧划开,手掌向外划伸,(就像压水一样)开始手掌与小臂成直立,双手臂向下90度成直立,向后划水双臂快速加紧(就像双手抱紧东西一样)双手臂抱水能感到水压,快速向前伸直还原,成最开始的动作(伸展动作)如果大臂向后方没感到十足的水压就开始双手向下压水,身体就会浮起来,不要忙于完成动作急于过早的抱水划水,是产生推进力的主要阶段,在划水过程中,手臂通过内旋和外旋改变对水的攻角,手臂的获得阻力或升力推进力。

1、抱水

双手分开准备划水时,双臂向后屈肘,用双臂向两侧分开,沿湖形向后绕圆抱水,双臂开始有了向后的运动力量,既手臂的动作开始产生了阻力,推进力,抱水时动作向后两侧方向向胸前抱水,抱水时双臂逐渐弯曲,肘部位置不要高于双侧位置,抱水小的目的是使手掌与双臂最大集中限度地向中间位置抱水,同时也是有利于划水,抱水的最佳状态。

用手与双臂的配合,划水。抱水的地方,双手向外,双肘自然弯曲抱水,一直要到后方感到有水才能开始送手伸直还原。

2、向后划水

内划开始时双手位于水下90度胸前及双肩的两侧,此时肩向前微倾,继续双屈肘并保持双肘直立姿势,双手臂加速向内、向上和向前沿曲线划水。手稍稍向上,向身体中间划水。双手臂在从抓水点到向胸脯前向里划水的过程中,慢慢变弯曲,到胸前时,双臂抱紧,送水速度开始加速。内划结束时,双手在身体前方靠近身体中线,双手臂与水平面基本平行。

3、向内抱水

从双手大臂与水下垂直面开始到出现抱水前的运动为立肘后划。此段双手臂沿湖形向两侧划水、向后和向中间划水,并且应在内划的基础上加速连贯的完成,中间不能有停顿。从内划转为上划时双手掌从向内转为向前,沿向上、向后和向中间的方向加速划水。双手敏捷的向中间向上方(到胸前)送水。在向上送水过程中,双手掌向上,以最快速度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向上送水的过程中手臂的送水速度是整个划水过程中最快的,产生的推进力也最大。为了获得最佳的动作效果,应该尽可能的加快划水速度和延长划水距离。向上送水过程中,如果手掌向内,会下沉或减慢速度。

(二)错误动作分析与纠正

1、抱水动作

手臂抱水时的错误动作主要是:一分手或是双手一外划,即开始划水,在立肘姿势还没形成时,便做推力阶段的划水动作,低肘是较为常见的技术错误,由于低肘抓水时作用力方向向下,而不是向后,容易造成身体上下起伏,推进力效果差。有20%的学生在划水时出现摸水现象,其中大部分是在无专人指导下学习游泳,对动作的概念不清,其余学生则是手臂力量差,在划水时沉肘,以避免手臂发力。

纠正方法有:1)讲解示范,明确要领: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概念不清,所以导致划水时出现错误动作,在讲解时教师应着重强调‘双手高肘划水,抱水。’这一技术动作。2)陆地模仿练习:学生双脚并拢站立,身体向下弯曲,双只手撑向前伸直,开始两只手做单双臂蛙泳划双手模仿。“1”分手,“2”划水,两只手同时做。要求:划水时双肘屈臂高肘掌心向内,如同抱一球在胸前。3)水中双臂划水练习:原地练习:学生俯卧水中,面对墙壁双手开始练习,在划水时学生充分感觉在双肘抱水时应有的推进力;游进练习:①双臂划水分解动作练习:俯卧水中,双臂前伸,双手掌伸直放在身体前方,双臂做一完整划水抱水动作之后,反复练习,采用打节拍进行。要求:双手能够同时,双手臂向后划水时弯曲,同时双肘与指尖在同一直线上向下垂直,掌心后转并逐渐屈肘。先体会划水时双手掌向后的压力感,再进行内划,节奏由慢到快。②双臂抱水练习:双臂弯曲,双掌心向内夹肘。当吸气抬头划水时,采用弯曲90度的立肘的姿势。当对双臂抱水时采用双手夹臂的姿势,学生应每游一趟,或每游几趟之后,再抬头练习。可以配合游或以划手练习的方式进行。③加强手臂力量练习。

2、向后划水

内划阶段较常见的错误技术有:屈肘程度太大、双手臂过于向下(双手超过身体中线)或双手臂划过于靠外。此外,内划时双手掌没有形成向内的攻角也是一常见错误,这种错误会导致升力推进力损失。有40%的学生出现此类错误动作,常见于双手沿纵轴外线划水向下或手沿纵轴外线划水,此时学生身体中心同时出现改变,产生水下下沉现象。

纠正方法有:1)讲解示范,明确要领:学生因概念不清导致动作错误,出现这种现象时就应在讲解时给予重点讲解,发现问题时应及时纠正,防止学生产生动作动力定型现象。2)陆地模仿练习:学生双腿直着弯腰站立,双手向前伸直,双手做蛙泳划手模仿。“1”分手抬头,“2”划水夹肘“3”送水低头,循环做。速度由慢到快,双掌心向外后、向内同时富有节奏地向前划。双只手循环做。要求:学生肩放平的双手划水要在胸前,而从肩下开始双手应沿弧线内划。3)水中双臂划水练习:①原地练习:学生俯卧水中,双手微碰池壁,弯腰练习。要求:学生在划水时双手臂应在眼睛直视的两侧方。②游进练习:双手臂肩下外、后划水练习:俯卧,双手臂在肩下,肘与肩平行。内划水时,掌心向里,双手臂完全弯曲,中指领先;屈臂内抱水时,中指领先,掌心相对,并带一定程度的内夹水至胸前。要求与抱水动作同时进行,体会内划时手臂的推力感。

3、向中间抱水

外划与屈臂时的错误动作主要是:(1)学生在水中手臂时由于有一定的心理紧张因素,导致外划向下的现象,身体向下的阶段。(2)学生屈肘肘动作过快试图划水至水下,双臂和手掌过早过分向下,使双臂与手掌同划水方向间的攻角较大,这种动作将使学生向后推水,而不能产生向后的水流,致使身体下沉,影响游速。(3)过分伸肘:双掌心没有向后,想通过双手掌划至水平面之前获得推力,实质上在内划动作的推力阶段,不是向下划水动作,而是双手臂向后和双手掌保持向前抱水的动作,使水流尽可能长时间的向后流动。此后,双手掌送至水面之前推力阶段已经结束,双手臂已开始合并,结束动做。

纠正方法有:(1)陆地模仿练习:学生双腿直着弯腰站立,双手向前伸直,双手做蛙泳划手模仿。“1”分手,“2”划水,循环做。要求:学生在完成划水动作时,双手大臂到胸前不得过胸侧的阶段。(2)双手臂水下胸前划水、内划水练习:俯卧,在腰下屈肘,双手掌和前臂成直线。双手掌和前大臂内转开始,双手向后划水,然后向内划动。内划时,双臂略屈掌心内转,大拇指领先;外划水时,双掌心向外,手掌始终向后。要求在整个上划过程的推力阶段,学生应屈臂,手掌与前臂呈直线。另外,主要力量要用在内划向前,而不要用在后划上。双手掌划经胸前时,应停止划水动作。(3)陆上双臂内划臂练习:速度由慢到快,手臂外、内划时有节奏地进行。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力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事实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种方法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结论

通过对蛙泳手臂划水,手臂技术动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在学习中也就会出现这类问题,教师在教学时也应注意学生防止出现这类问题,学生一旦出现此类动作动力定型问题,纠正时将会需要一些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只一味的在学生出现问题后再去纠正,不妨在教学之前做好预防,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使学生提高对游泳学习的兴趣。

(一)辅助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消除学生的心理紧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游泳的质量,并能有效的预防错误动作的形成,在发生错误动作之前先进行了预防。

(二)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尽量使教学内容、场地器材设置,以及手段方法的选择合理和科学;其次让学生正视自己的恐惧心理,使其建立学会游泳的自信心;最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使学生了解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并掌握教师讲解的消除恐惧心理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三)在教学前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清晰、简明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学会游泳队自己的益处,以激发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教师应设法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同时创造出一种同学时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协作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具有恐惧心理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游泳运动.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

蛙泳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游泳教学 节奏 运用

【中图分类号】G8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97-02

节奏是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包含强与弱、快与慢、轻重与缓急、长久与短暂的有规律、和谐的运动现象。而游泳教学更具上述特点,一堂游泳教学课是由几个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的,无论就某项练习的本身,还是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来看,都有着很强的运动规律和节奏。游泳教学的实践表明:游泳教学课的教学节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有秩序、有节拍、有韵律的变化,起伏有致、张弛交错、快慢适宜、详略分明的教学节奏,对提高游泳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掌握游泳技术、技能都是十分有益的。

节奏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要提高游泳教学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必须设计好教学节奏并将之纳入课堂整体教学中,并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进一步认识教学节奏在教学课中的作用。

一 设计好“缓”与“急”的教学内容

游泳课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教学程序接受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规定的身体练习。学生即便有游泳学习动机,但其学习生理和心理准备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强制性的各种“规定”必然使教学过程平淡乏味,使学生对学习索然无趣,久而久之会造成学习的惰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精力与注意的分配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始阶段,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兴趣盎然;中间阶段,学生依照定向学习目标,学习—创造—学习,积极性高,是知识与技能学习形成阶段;结束阶段,学生体力明显下降,注意力开始分散,学习的惰性较明显,学习效率降低。对此,教师可依据课堂不同阶段学生注意力的分配和生理规律等,精心设计“缓”与“急”的教学内容与环节。对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的动作技术,要有“缓”的观念,可设计趣味性较强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目标。同时,教学气氛要舒缓、和谐,不能因教学的难度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急”即紧紧抓住学生课堂中的注意特点和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兴趣,集中精力、时间,迅速、合理、科学地推进教学目标。游泳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好“缓”与“急”,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游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调整好“快”与“慢”的教学环节

游泳教学速度的快慢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环节。总的来说,课的节奏应当紧张一些,以充分利用时间,提高课堂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游泳课的速度过快,则会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进而体力不支,思维受阻。反之,若课的速度太慢,节奏松散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纪律涣散,昏昏欲睡,心存反感,久而久之,对所学学科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速度的快慢、行止时,除了从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往往还需按照教学内容,把握进度。由于教材内容不同,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也不同。如蛙泳练习密度不大,但强度大,间歇时间较长,练习密度可相对小些;而蛙泳腿练习,不但运动量小,练习密度也不大。又如陆地上的各种泳姿的模仿练习同样存在着上述问题。因此某些练习密度和强度,还有助于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能。正确掌握课的节奏,教师还需善于观察学生的面色、神态、呼吸和排汗量等,随时获取反馈信息,注意节奏的变化和调整,做到张弛适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三 安排好“动”与“静”的教学方法

动静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节奏艺术中的重要内涵。一般情况下,游泳教学中的“动”既包括教师的讲授、指导、示范等活动,又包括学生的表述、质疑、讨论、练习等内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二是巧用示范,强化示范的正确效果,加深对正确动作、正确概念的理解;三是精讲,提炼教材中最本质、最关键的东西。语言要精练准确,形象生动,抓住重点,层次分明;四是充分利用时间,保证突出重点。“静”,具体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目的明确,静是动的准备和延续。练什么?怎么练?与下一环节的“动”如何衔接,必须充分考虑周到。二是练的形式多种多样,使学生静中有所收获。三是练习分量适当,学生既有可吸收性,又能在练习中对已有的知识、技术进行巩固提高。四是要认真检查,以增强练习效果。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动”与“静”的节奏,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但形成运动条件反射主要还是靠学生反复练习。因此,在游泳教学中,仍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动静有机结合,二者兼顾,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掌握运动技能水平。

四 处理好“详”与“略”的教材内容

构成游泳教学节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教材内容详略关系的适当处理,这也是提高游泳教学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教材中储存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也有学生未知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的情况确定教什么、教多少,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主攻难点,做到详与略的巧妙安排。该详之处精雕细刻,该略之处一带而过或干脆“割爱”,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材内容详略需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关键、重点之处要重视

关键、重点处的确定是根据游泳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等方面确定的。例如,蛙泳是由蹬腿、划手、呼吸三个部分组成,并环环相扣按其顺序展开。但不管有多少个技术环节,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对全局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环节,决定蛙泳速度快慢的关键是蛙泳蹬腿和划手的相互配合,这也是蛙泳教学的重点。在蛙泳的教学中,加强蹬腿与划手练习的配合就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其他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把握。

2.集中精力解决难点

所谓教材难点,一是指带有普遍性的难以掌握的环节,如蛙泳的蹬腿练习、蹬腿与呼吸缺乏配合节奏等;二是由于各人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各自不同的薄弱环节,如有的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差,腿部力量小;有的心理紧张,蹬腿动作混乱等。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掌握,其余的启发学生自学、自练、逐步掌握。

3.注重自学能力的提高

游泳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同时,还要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锻炼身体,学会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详尽地安排和设计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操作性强的系统性方案,这对促进学生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十分有益。含蓄是游泳教学节奏中艺术动律的一种特色美,它突出体现了游泳教师在实施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态度,审美情趣。调查研究表明:在游泳教学中,运用含蓄的语言是多数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很多情况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对学生的点拨、诱导以及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都需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含蓄方式。通常情况下,含蓄方式在游泳课中的运用常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在教学起始阶段,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主要技术原理,含蓄地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课堂结束阶段含蓄地进行小结,留有余地,促进学生对已有体育知识、技能做延伸性的思考、探究;(3)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阶段,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故意不把谜底揭破,而是让学生分析、思考、判断、推理,以挖掘学生内在潜质;(4)注意对课堂中有损总体目标实现的消极、逆反行为进行科学、含蓄的诱导。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做到循循善诱,又在含蓄中带有警策之语,令学生醒思,进而迷途知返。运用含蓄的方式,会让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在知识、技能上得到点拨,思想品德方面得到诱导,有益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实践证明,游泳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性质、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相适应的教学节奏,根据教学时间进展确定教学节奏,运用教学语言来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学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来控制教学节奏。唯有此,才能不断提高游泳教学的艺术水平,促进游泳课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而达到综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宏.优育教学节奏探微[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

[2]于文忠、宋永涛.体育教学宜五慢[J].中国学校体育,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