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荆楚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民间;龙狮文化;僵狮子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11-02
一、前言
湖北省虽然每个地域龙狮特点各异,侧重点不同,但总体表现形式和组织方法存在共同点。湖北民间龙狮运动基本包括三种形式:元宵节日庆典活动、企业开张庆典活动、民间赛事。其中,龙狮运动在元宵节日庆典活动中较多出现,企业开张庆典和民间赛事则相对较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重点调查研究武汉市黄陂区“僵狮子”这一舞狮文化形式。深入探索该地舞龙舞狮运动的渊源、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旨在为湖北省民间龙狮运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黄陂“僵狮子”的涵义、历史渊源及艺术价值
1.涵义及历史渊源。涵义:“僵狮子”是一种流行在湖北黄陂和孝感两地一带多见于元宵节的民俗活动,以“游狮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武汉市黄陂区“僵狮子”最为盛行。
历史渊源: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百姓狮舞助兴,以烘托节日气氛。湖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使得南北龙狮运动得以传承和发展,并且展现出特有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黄陂的舞狮文化继承了南狮的造型多变、雌雄狮的特点,同时吸纳北狮“武狮”的特点。两种“狮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高度融合,加之黄陂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黄陂狮”造型逼真、色彩丰富艳丽、性格霸气善斗、民风独特神秘的特征。
2.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僵狮子”是对古老民俗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是展现古老神秘的神龙炎帝祭祀的一种特别形式。是黄陂地区特定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
文化价值:“僵狮子”所展现的特有表现形式是古老民间文化的传承,展现了龙狮造型、制作技艺、黄陂民间“彩词”、高跷故事亭子、墨龙灯、木兰庙会、黄陂歌谣、牌子锣鼓制作工艺等,属于黄陂民间风俗的特有文化现象,是湖北省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期间联合组织的迎春花市、花卉展览、花灯展示、游园灯会、综艺演出、民俗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了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经济价值:每年元宵节活动,扩大了对烟花爆竹、拜亲访友礼品等商品的巨大需求。舞龙舞狮运动之风的盛行与丰富多彩的庙会文化蕴藏着巨大的民俗旅游经济效益,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社会价值:丰富了黄陂乃至武汉地区城镇居民的文娱活动,满足了当地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好农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和参与率,对于促进民俗文化传承、节制不良民风、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意义。
(二)独特的舞狮文化形式
黄陂文化官方网站:“跳狮子”又叫“玩狮子”,在黄陂最为普遍。一般玩灯必玩狮子,自古就有“龙灯狮子一路走”之说。“玩狮子”分为玩“天狮”、“地狮”、“僵狮”和“武打高跷狮子”等多种,一只狮子一般由两人合作表演。狮子制作工艺讲究,分毛皮、麻织、绣花三类,有灵活的大口、耳、眼睛,头顶有九个明显的突起,颈系数枚铜铃。黄陂玩狮子以罗汉镇花石桥的板凳狮子、前川街靳家湾的高梯狮子、长轩岭镇短岭村董家河湾的滚地狮子最为有名。董家河湾的滚地狮子属麻织狮子一类,而在多种舞狮形式中,“僵狮子”最为神秘。
“僵狮子”又称“将军狮子”,舞狮人称作“将军”或“马脚”。中国民间的一般舞狮均为俗称的“醒狮”,“僵狮”不同于“醒狮”,其步伐摇摇摆摆,感觉像是在打醉拳。“僵狮子”会跳桌子、叼蜡烛、从煮开柴油里快速获取吉祥物、腰缠鞭炮表演等技能。黄陂“僵狮子”大体风格差不多,一般都要在“游狮”之前,由几个青年男子身穿黄、红马褂,跪在领头人家堂屋内,头戴红头巾,焚烧黄表纸,点燃檀香木,然后锣鼓齐鸣,烟花爆竹齐放,直到满屋烟熏味熏得“红头巾”突然起立,眼神迷离,身体颤抖,口中开始胡言乱语,浑身抽搐,无法自制,这种现象称之为“僵”(科学解释为一种“臆想症”)。一般“僵”够四人后,游狮开始。舞狮者每家每户游走祈福,行至每一户,主人都要以烟花爆竹迎狮,然后老人说“彩词”寓意吉祥和平安。这些仪式完成后,舞狮的“马脚”被及时唤醒,因为“僵”的人自己没有意识,不唤醒是不会停止的,因此,僵的时间一般最多四五个小时。这种民俗,是湖北黄陂民间特有的文化遗产。
(三)“僵狮子”民间舞狮活动现状及规则
每年的正月十三,黄陂一带的农村就开始“启灯”,城里人纷纷返乡看“僵狮子”。黄陂人讲究“月半大似年”,年可以不过,但元宵节一定要过,过节就是为了看灯,看舞狮。也有说法称“过节不回家,来年时运不济”,于是全国各地的黄陂人在元宵节这几天都会返乡。元宵节前后看灯,经常是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四)黄陂龙狮文化运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1.传承人员逐年减少。参与整个活动的人员都是以自愿为原则,不计报酬,不讲层次,没有系统的文化理论作为依托,因此,该项活动经常出现“看客渐多玩家少”的现象;现有的民间艺术家,都年事已高,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学习和继承,故而参与人员逐渐减少,致使表演人员的大量流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2.民俗文化日渐流失。由于传承人员减少,民俗文化流失现象日趋严重。往年在庙会上引人瞩目的“踩高跷”、“花鼓戏”、“蚌蚌精”、“采莲船”等活动,近几年也相对减少,有的村镇甚至只剩下舞龙和舞狮了。
3.组织保障系统不力。每年的活动组织是围绕村镇的家庭或单位展开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良莠不齐,且活动负责人变动性大,无法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活动经费由“头人”自筹,到每家每户收取,采取自愿形式,因而容易出现人员离岗、资金不足的问题;游艺活动对场地要求较高,缺乏组织就容易阻碍交通,甚至出现交通事故等。
4.环境污染严重。活动过程中,过度燃放烟花爆竹、喧天的锣鼓、废弃烟花的遗弃或回收不当等诸多问题,容易引发对大气、水源及噪音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秩序。
5.事故隐患难以消除。节日期间人潮涌动,极易造成道路交通长时间堵塞,引发交通事故;不合格的烟花爆竹容易致人伤亡、引发火灾;不法分子盗窃、聚赌、械斗事件偶有发生;大量的烟熏、化学烟幕,长时间的体力透支使得表演人员精神疲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严重的危及生命;随意踩踏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等问题。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力,隐患难以消除,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四、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民间民俗文化的扶持力度
成立地方性龙狮协会,政府统一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培训机构,完善竞赛体制。加强对节日期间龙狮活动地区的社会秩序管控。
(二)推进民间民俗文化的搜集和理论研究
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和民间艺术家对该地区的舞龙舞狮民间文化进行采风和研究,形成系统的科学文化理论,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深刻系统地认识本地域民间龙狮文化的艺术价值,激发民族地区的文化自豪感,强化民众传承和发扬民俗文化的意识。
(三)建立村镇联合组织,丰富活动内容,构建旅游文化
相近的文化地区之间,建立联合组织,完善民间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合理配置资源。打造形式多样、内容健康丰富的“元宵活动周”。构建民俗旅游文化,推出以龙狮文化运动为主打品牌的旅游项目,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四)加强文化传承、环保知识教育,提升居民素质
当地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民众素质。村镇干部针对当地的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噪音污染、农作物踩踏现象,对村镇居民进行环保知识和民俗文化理论技艺普及教育,激发和提升民众保护环境和传承本土文化的主体意识。
取地域性传统造型的“形”自然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地域性传统造型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体现设计的个性。把传统图形的独特造型转化为一种设计语言,才能将纯真稚拙的天趣以及沉于造化、物我一体的美好心灵复现出来,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真实的艺术境界,形成万千超越客观具体事物的形象和丰富的审美价值。从荆楚文化看,凤纹是楚文化图腾的代表,它夸张奇特的造型绝非对自然界的模仿,而是在楚文化背景下特有的设计符号语言,体现了地域性符号的独特性。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不是客观的,而是从精神内容上观察自然,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创造出中国式的文化艺术,凤纹就是以此为审美理想创作出来的。
二、表现的复杂与简化
对图形进行主观的、理想的和具有创造性的改造,可以不受原有自然形态的束缚,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运用添加、概括等手法,设计出造型优美的图案。设计出的图案有的甚至和原来的基本形象相距甚远,脱离了自然形态,变化成抽象的几何形,这些图形在设计中经久不衰。由写实的图形逐渐变为抽象的几何形、符号化的图形,由再现到表现,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样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表现,再现了人们的一种造物观。在荆楚图形中,凤纹也是这样演变而来的。凤是虚构出的一种神鸟,据传商族的始祖就是玄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说,所以凤被商族作为神崇拜,是商族部落的图腾。将对凤纹的写实作为写生资料保留,再经过概括加工处理,抓住其形象的基本特征,以客观形象为依据,不改变物象的总体形状,只去掉物象轮廓线及内部繁琐而不甚美观的部分,有时省略一部分,有时夸张一部分,突出物象特征,使其更加完美、更为理想,图形简练而生动。凤纹只是荆楚图形之一,还有很多荆楚图形有待探讨和研究。
三、排列的打散与重构
人们创造了各种传统地域图形,这些图形可以超越其原有的意义,但取决于它们如何被利用。打散与重构可以在形式和功能上对传统图形进行重组和再造。设计师在设计时发现某个图形可以完美地传递自己想表达的信息,就可以通过打散与重构产生新的图形。打散与重构是一种分解合成的方法,对认识事物来说,分解的方法比表面的观察要深刻得多,分解不仅有利于了解传统图案的结构,更能深刻地了解传统图案的内在美,以及局部新变化对形态的影响。荆楚图形语言传达出来的力量与魄力通过这种分解与重构“物质性”转化为具有精神内涵的“文化”,真正体现自然美、生态美及带给公众视觉与心理的愉悦感。借助艺术作品的语境与大自然融合,达成艺术与公众在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真正实现艺术熔铸于生活、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荆楚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独有文化,积聚着楚文化的形式美和意蕴美。由楚文化提炼出的图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形式意味,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民间工艺到科学技术,从造型功能到视觉特征,包罗万象、千姿百态,具备鲜明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展现了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从而形成荆楚地域特有的图形符号。
四、结语
【关键词】楚文化;楚辞;司马迁;史记
楚文化以其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华丽的风格,对汉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尤其是在汉初之际,对当时政局有相当影响的人物多为楚人,更是对楚文化对汉文化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则试探着说一下楚文化对《史记》的影响,并进而窥探楚文化对汉初正统文化的渗透情况。
一、楚文化在汉初的传播与接受情况
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楚辞的特征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若要把楚文化落到实处进行具体研究,自然非《楚辞》莫属。在此,笔者就把《楚辞》作为楚文化的代表,谈一下《楚辞》在汉初传播与接受两条主要途径:
一是统治集团好尚,宫廷倡导;《汉书·地理志》载:“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屈、昭、景三大姓皆为故楚贵族,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三大姓作为楚国贵族,应该非常熟识屈原及“楚辞”,而楚辞作为楚文化的结晶,自然也会伴随他们迁入关中。在巫风的盛行、人神为一的楚国,使得楚文化充满了原始的自然气息和神秘的浪漫色彩。《楚辞》作为楚文化精神的载体,深受刘姓皇族及其周围人的追捧。刘家王朝“文尚楚风”,统治集团的主要成员多为楚人,刘邦本人亦出身楚地,习楚文化、善为楚歌。楚文化以极其强大的渗透力影响了长安周边风俗、以及汉初文化。
二是文人雅好,师法屈骚。每个时代统治集团的好尚对文化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指导作用。汉初文人折服于屈原和楚辞,于是楚骚以他们为主力在汉世传播。其中汉初文学家贾谊是最早受屈原作品影响的汉代文人之一。《汉书·艺文志》载“贾谊赋七篇”,《史记·屈贾列传》载贾谊有《吊屈原赋》和《鵩鸟赋》。贾谊之后,名重一时的文士,无论是聚于王侯门下的、还是随侍宫廷的,无不雅好楚辞而热衷于骚体赋创作,骚赋作品蔚为大观。
二、楚文化对司马迁的影响
汉王朝建立半个世纪之后,司马迁出生,十多岁来到长安。此时的长安有很多来自荆楚一带,曾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旧将功臣后裔,这些功臣后裔身上还保留着许多荆楚地区的习俗,社会上还流传着刘邦、韩信、萧何等楚人的传奇故事。司马迁二十岁那一年开始周游天下。这次漫游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史料,为史记的成书作准备。荆楚地区的文化历史对司马氏父子来说还很神秘,司马父子急迫的想打开这个谜。因此,司马迁的漫游首先选定广大的荆楚地区。
司马迁从京师长安出发,直出武关,就进入了战国时楚国所属地区。进入楚地后,原楚都所在地江陵应是他必游之处,很可能还到过楚国初都地秭归。过江陵以后,司马迁渡长江,过洞庭,下沅水,直奔湖南南部的九嶷山。因为这里是传说中的舜帝死葬之地。司马迁自九嶷山顺湘水北返,过长沙,还特意至汩罗江凭吊屈原。之后,他又以彭城为中心的淮北地区,也是司马迁游览的重点,这里是西楚霸王项羽的都城,是刘邦、韩信、樊哙、萧何等汉朝开国君臣的故乡,这些人的传奇故事在当地到处流传,是秦汉时期楚文化的精萃所在,因而司马迁在这一带逗留时间相当长。他在这里收集到了刘邦等人的许多历史资料,高祖在大泽斩蛇起事的传奇,韩信淮阴市上胯下受辱的故事,夏侯婴被刘邦击伤而反坐系狱的事等等,后来都成了《史记》一书中最精彩的材料。
三、楚文化在《史记》中的痕迹
鉴于以上说过的个人与外界原因,司马迁在书写《史记》这部巨著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楚文化的痕迹,而从楚文化对《史记》的影响中,也可以以小见大的看出楚文化对当时整个汉初文化,尤其是历史散文的影响。楚文化在《史记》中的痕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强烈的抒情性
《楚辞》采用的多是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许多时候是诗人毫无顾忌地直抒胸臆,诗人内心的世界坦露无遗,使我们看到了一位忠君爱国、伤时忧世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史记》属于史传文学,一般来说,史传应秉承“实录”精神,而抒情则是应被拒绝和排斥的。但是《史记》不但不拒斥抒情,反而具有很强的抒彩。这些抒情性表现在司马迁鲜明的主观判断上,即作者《史记》中对人物和事件有着自己鲜明的评价;也表现在抒情化的结构方式上,以及《史记》富于情感的语言上。
(2)楚地人物
《史记》全书重点记叙的人物有几百个,其中楚地人物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像淮阴侯韩信、伍子胥等都展现了楚人刚烈、多才的风貌。其中屈原对司马迁影响最大。司马第一个为屈原立传,对其人品和作品都极为推崇:“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屈原对司马迁的影响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司马迁对楚文化表现出的接受意识和认同感。
(3)楚歌
司马迁很看重楚辞、楚歌,他常用楚歌刻画人物、渲染气氛。《史记》收录的楚歌有:《垓下歌》、《大风歌》、《南风歌》、《瓠子歌》(二首)、《麦秀歌》、《美人歌》、《楚狂接舆歌》、《耕田歌》、《鸿鹄歌》、《採薇歌》、《易水歌》、《山居歌》,共13首。这13首楚歌,从舜帝到汉武帝相距数千年,司马迁对它们进行了整理,以满足《史记》的需要。《史记》中收录的楚歌大多悲壮慷慨,呈现出一种悲剧美。司马迁通过《垓下歌》把项羽的性格弱点、英雄风度表现的栩栩如生。
楚歌蕴含的生命观和司马迁的生命观相吻合,也正因如此,司马迁喜欢运用楚歌,与楚歌深处的悲壮产生共鸣。因此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以楚歌作为展现情节和人物内心世界的载体。
小结
楚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像一抹绚烂的鸢尾花,撇上一眼就让人惊叹不已。它在汉文化的发展中一定有着其独当一面的地位,要想研究出楚文化真正的价值,汉代楚文化对正统文化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楚辞的抒情性、楚国人物、楚歌、楚文化的尚奇性对《史记》的影响,亦可以推出楚文化对汉赋铺张扬厉、求奇求异之风的影响,更进一步研究汉初楚文化对正统文化的渗透情况。
参考文献:
[1] 马茂元.楚辞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风格[M].北京:三联书店,1984.
[3]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关键词:虎座凤架鼓;舞蹈;荆楚文化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19-01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子课题名称
在学习《古代舞蹈史》这门课时,我们被楚舞中“翘袖折腰”这一独特舞风深深地折服,促使我越来越多地关注楚舞。在艺术实践中,我们直接参与了集体舞《楚腰》的排练演出。通过这些实践和深度接触,使我对楚舞及楚文化有了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认识。同时,学校所提供给我们的各方面条件是我接触和运用楚文化的一大优势,这使得我们最终确定以楚文化的代表“虎座凤架鼓”为课题的切入点,并使它与楚舞的经典的舞蹈语汇“翘袖折腰”巧妙地融合起来,让楚舞艺术发扬光大,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二)阐述子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展现在世界的面前,其中,楚文化便是一支瑰丽多姿具有独特的南国文化风格的奇葩。它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不可估量的辉煌。用楚舞的形式来宣扬和传承楚文化,是现扬文化的方式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楚文化是一支瑰丽多姿具有独特的南国文化风格的奇葩。它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不可估量的辉煌。自本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并与世界舞蹈文化的接轨,舞蹈文化所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在世界各国的舞蹈文化都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特色的今天,我们中国的舞蹈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已有的现状。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楚文化的宝贵资源优势来建立和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舞蹈文化理念。所以我们今天用虎座凤架鼓与的楚舞融合创编出更富有楚风特色的舞蹈,应该是拥有很大发展前景的,相信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在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上都产生新的突破。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楚文化元素的定义、历史渊源、发展时期、发展成就、精髓、表现及影响。
2、根据楚文化的内涵展开对虎座凤架鼓的研究。
3、根据虎座鸟架鼓的起源分别研究故事内容、姿态造型、表现动作以及注意事项。
4、研究配合虎座凤架鼓元素的舞蹈动作设计及基本的组织原则。
5、研究具有楚文化元素的舞蹈动作、舞蹈造型在作品设计中的编排与构成。
6、深入研究以楚文化精髓在舞蹈中体现及产生的艺术价值并实际应用到舞蹈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该研究项目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课题设想开始便反复修整。对与研究资料的收集不局限于单一的收集方式和筛选方式,采用多种渠道如走访专业学者、深入到当地,切身体验楚文化影响下的风俗民情。
研究成果展示以群舞为表现形式,由四个人表现“虎座凤架鼓”的形态,其余演员表现荆楚文化的历史背景。作品完成后参加舞蹈类的比赛,使舞蹈本身更加成熟和完善,使研究达到最佳的成果宣传效应。此外,研究的预期成果由短期的预期成果转为更为详尽更为长远的预期设想,体现出此项研究项目的长远发展性和可行性价值。
四、研究总结
参加这次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使我们受益良多。从整个研究的选题,建组,开题研究,最后的结题每个过程都是值得纪念的。在长江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认识到的只是表面的荆州文化,但通过这次的学习研究让我们重新将荆州楚文化认识和学习。
在专业学习上,这次的项目研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团队上的学习,最重要的是促进了我们对专业课内容上的新的认识,对于我们专业学习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认识。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元素尤其是楚文化的宝贵资源优势来建立和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舞蹈文化理念。所以我们今天用虎座凤架鼓与的楚舞融合创编出更富有楚风特色的舞蹈,应该是拥有很大发展前景的,相信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在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上都产生新的突破。
关键词:云气纹; 长寿绣; 乘云绣; 信期绣; 荆楚美学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3-0111-03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ylistic Features of Cloud Patterns in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Jingchu Aesthetics
YUAN Meng-qiu(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
Abstract :The Cloud Patterns in Chinese Western Han Dynasty, including three major artistic forms of Longevity Embroidery, Phoenix-flying-on-the-clouds Embroidery and Swallow Embroidery, combine into one different subject matters such as spirit animals, creeping weeds and majestic,dynamic cloud-patterns. The ideological origin of the Cloud Patterns is the result of fusion of Taoism and Jingchu Arts, the artistic trace of the latter being the more conspicuou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atters in Jingchu decoration and the related aesthetic style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artistic consistency of Han-Dynasty Cloud Patterns relative to Jingchu Arts. The present article, by probing into the visual featur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loud Patterns, is also aimed to explore the aesthetic styles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of Cloud Patterns in Western Han Dynasty.
Key words :cloud patterns; longevity embroidery; phoenix-flying-on-the-clouds embroidery; swallow embroidery; jingchu aesthetics
Internet :.cn
西汉织绣纹样以变幻无穷的云气纹为主,其构成方式是在卷云纹的基础上进行变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灵兽的形象与蔓草和云纹结合,形成满幅飞动的流云式样。西汉云气纹的思想来源是荆楚艺术文化和汉初道家思想的融合共通,是典型的楚汉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作。荆楚文化形成于周代,是我国南方文化的代表,与中原文化和土著蛮夷文化相互交融,并随着秦统一六国而融入汉文化中,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西汉云气纹“穿插繁复”“舒展流畅”的风格是对于荆楚美学的继承发展,与荆楚艺术具有一脉相承性。
一、西汉云气纹的视觉特征
(一)连环飞动、阴阳相生
西汉云气纹最常见的三种纹样“长寿绣”“乘云绣”“信期绣”都是以茱萸纹或云纹作为中心,周围旋转穿插变体云纹,构成连环飞动的式样。长寿绣因其花纹单元较大,所以最能够突出旋转飞舞的感觉,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长寿绣(图1),绣纹局部左上角一个标志性的穗云纹头部呈如意形,尾部呈分叉的火苗状,单个穗云纹不与其他的变体云粘连,呈一个优美的弧线,而围绕穗云纹的变体式云纹翻腾飞卷,使整幅绣面形成无数个不同方向和角度的“S”形云纹骨骼。仔细辨认可以发现,火苗状或蔓条状的云尾彼此并不联结,但却通过“意到笔不到”的方法给予云尾延伸的力,从而使画面形成了无限延伸的张力和空间感,整幅绣面也因此仿佛旋转流动了起来,寓动于静,气势恢宏。穗状云云头饱满云尾细长,S形结构的云纹向四个方向彼此分离,都引导人们的视觉由画面中心向外弧线形发散,给人惊叹不已的视觉美感,而仿佛无法穷尽的流动云气暗含了古人的生命轮回思想,也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蓬勃不息的生命力的赞美。
(二)打散重构、寓情于景
西汉时期的三种云气纹都属于云气灵兽纹,构成方法是将瑞兽的形象打散重构,与云气和蔓草嫁接,从而将瑞兽和植物的象征性意义赋予到云气纹中,表达人们的思想精神。长寿绣因龙在古代着象征长寿而得名,长寿绣中抽象化的龙的身体已经极难辨认,可见龙眼在烟雾缭绕的重云中若隐若现,场景神秘奇幻,引人遐想。
乘云绣和信期绣都是鸟纹和植物纹及云纹的结合。楚人崇凤,认为凤鸟是楚族祖先祝融的化身,因此荆楚艺术中凤鸟的题材很多,凤鸟的形象也是荆楚“祈吉”思想的代表题材。发展到西汉,乘云绣就以相对具象的凤冠、凤眼、凤喙与抽象成云纹的躯体融合形成极具浓郁楚国风格的图案,象征着“凤鸟乘云”,寓意天下太平。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乘云绣(图2)用朱红色的丝线绣着凤鸟兽面,菱形的眼眶里睁着的一只凤眼炯炯有神,头部两个对称的S形花纹用金线绣成,极鲜艳的色彩给人一种火焰的印象,使人联想到凤凰涅的典故,充满原始的美感。如花枝般流畅舒展的云纹上绣有桃形花纹,同样用金线绣成,另有用朱红色丝线绣成的凤爪,充满力量的美感和秀丽的纹样形成对比,平添出无限生机。
信期绣之名取自燕子信期归来,寓意春归大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期绣有两类,一类由写意的燕子剪影、穗状流云和卷枝花草组成,一类没有流云,仅有燕子和蔓草组成。尾羽细长的燕子踏着流云纷飞于春色中,一派莺歌燕语的江南风光。相较于长寿秀的气势恢宏,信期秀的纹样更加精致细腻,花纹单元很小,没有较多旋转变化的变体云纹,风格婉约清新。
(三)错位排列、层次分明
西汉云气纹连缀饱满,变化万千,但并不是没有规矩可循,而是遵循一定的间架结构形成。如长寿绣纹,仔细辨认绣面中标志性的穗云纹与围绕其周围的复杂变体云纹可以看出,这幅马王堆出土的长寿绣是将单位纹样连续排版,并且通过纵向单元错位排列而形成的。西汉云气纹的单位纹样构成十分复杂,经过错位排版后更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使人很难辨识出单位纹样的边缘。通过连续和错位排列构成的纹样作用力和运动方向一致,增加了画面内在的动感和气势,给观赏者以“形散神不散”的印象。
西汉云气纹还通过巧妙的用色将漫卷的流云枝蔓拉开层次感,朱红、橄榄绿、棕色系、紫灰、深蓝这类明度较低的古朴色彩是云气纹的常用色。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件黄绮地乘云绣残片,以朱红、黑、紫红、灰色丝线通过锁绣绣成乘云绣纹:流转纤细的黑色云纹首先映入眼帘,构成整幅画的骨架;火红的凤头和紫红色的桃形花纹点缀其中,构成画面的中景;灰色的丝线绣成的枝叶与黄色绮地融为一体,构成画面的远景。西汉云气纹绣通过明度不同的丝线分出画面的层次感,以完全平面化的手法给人以空间感和情境感,类似于中国水墨画近中远景的意境。信期绣的绣品中包含用单一的褐色丝线织绣而成的类型,但由于信期绣的卷枝花草线条十分细长,从而使画面“留白”的空间很多,不至于使人眼乏。信期绣多用于衣料中,线描般的织绣风格,竖向的花纹单元与飞向苍穹的燕子剪影都使着装者显得修长潇洒、气度不凡。
二、西汉云气纹中的荆楚美学
汉代云气纹的思想来源是道家思想和荆楚艺术的融合共通,其中荆楚艺术的痕迹更加突出。历经多年的战乱,汉初统治者推崇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力图恢复几近崩溃的经济社会状况。道家代表著作《淮南子・本经训》称:“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一气者也。”即世间万物最初都是由混沌的气组成的,体现了道家的宇宙观。而在道家的神仙学说和荆楚巫术的双重影响下,汉朝统治者热衷于神仙方术,建仙阁灵宫,云气纹也顺应时代思想而生。荆楚丝织刺绣和漆器纹样显示出鸟兽与藤蔓“穿插繁复”“飞动活泼”的特点,与云气纹飘逸生动的风格十分类似,但从可考的文物看出,荆楚艺术纹样都为严格的对称或均衡的形式,因此汉朝自由飘洒的云气纹可以说是荆楚纹样和中原哲学思想继承演变而产生的复合型艺术形式。
(一)奇异之美
楚民族性格极富包容性,无论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还是南方文化都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吸收融合,因此就形成了这种热烈、率真,充满幻想和奇异之美的艺术风格。巫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巫术的造物思维是模仿自然的同时神话抽象自然万物,因此巫术的产生就和原始艺术特别是抽象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联。将动植物的特征打散重组的方法由来已久,表达了人们希望借助动物的能力战胜外力的一种祈福观念,由多种动物特征嫁接组成的图腾纹样就是这种思维的产物。凤鸟花卉纹绣是荆楚纹样造物思维的一类典型代表,多将凤鸟头部写实或夸张,而不需表意的凤鸟身体淡化抽象与花卉融合为一体。凤纹是楚人“风神”信仰的体现,将凤纹与植物纹结合的纹样是楚文化的主体纹样之一,由此可推断出西汉云气纹中将动物躯干和藤蔓云纹融合的造物思想来源于楚国的巫文化,如上文提到的乘云绣和信期绣。随着动物形象的弱化,西汉云气纹中蕴含的象征性意义也逐渐变弱,审美逐渐突出,成为汉朝统治者为了成仙而营造仙境氛围的一个手段,而内涵消减的抽象纹饰可以更加自由地运用到各种造物装饰中。
(二)灵动之美
荆楚装饰纹样中存在许多菱形纹等几何纹样,但楚人对于曲线的偏爱明显超过直线。楚人善于用自由流转的组合曲线概括地表达大千世界,充满了韵律美和节奏感,缩万千迹象于方寸之中,以抽象平面的叙事方式给人立体生动的空间感。如马山楚墓出土的一幅龙凤虎纹彩绣纹样(图3),楚人善于将曲线与直线、折线相结合,曲中寓直,形成迂回而有序的路径,给人以植物自然生长缠绕的印象。以中轴线分割开的两个对称单元通过翻转移动的方式使两龙两虎时而相对,时而相离,在充满气势的秩序美中又增添了玄机。双龙飞舞、两虎相搏,又有凤鸟穿插其中,纹样风格威猛而秀美。楚人的植物灵兽纹样发展到汉代结构更加自由,动植物形象都逐渐弱化,线条的抽象意味更加突出,纹样风格也增添了几分哲学思想的色彩。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理论认为,贴近自然形式的艺术是较晚期文明的产物,因为大多数文化都害怕自然,并求助于魔法符咒以安抚神秘的自然力量,在所有艺术中,抽象都是不安的表现。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对艺术才能的发展起了反作用,汉代云气纹空前绝后的艺术价值正是因为它的抽象形式来源于原始的荆楚艺术母体,汉朝以后再也没有如此精彩绝艳的艺术形式了。
(三)娟秀之美
云纹最早来源于原始旋纹,发展到商周时期出现了几何形的云雷纹,一般用作青铜器狰狞的兽面四周,满铺造势。春秋时期的卷云纹出现了圆润的弧线,但形式风格仍然比较拘谨,战国时期的楚漆器的云纹以延长的云尾突破了卷云纹的规范阻隔,线条变得流畅自然。到了汉朝,装饰纹样的风格一改商周以来的庄重严谨,变成了一个凤舞云逸、藤蔓轻卷的世界,一股温润秀丽的江南之风迎面扑来,充分反应了长江流域楚文化的娟秀之美。
(四)和谐之美
楚人生活在水草丰美的江汉地区,和谐丰饶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楚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荆楚艺术形式和题材都以和谐美为思想,从神话传说中的奇闻异志到自然世界的飞禽走兽,从原古的神秘符号到现实生活的各种场景都被和谐融洽地共置于艺术情境中,表达了楚人眼中世界运行的和谐秩序。云气灵兽纹发展到东汉用分割法组织,以云气纹作为骨架将绣面分割成几个部分,在空白处穿插填充瑞兽和吉祥铭文。变幻莫测的变体云气纹风起云涌,再添上飞翔着、奔跑着仿佛要冲出画面的瑞兽,东汉织锦呈现出一种极为动感的、神界与人界和谐共生的原始神秘气息。
三、结语
汉文化对于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吸收和发展,文学受《楚辞》、《山海经》影响,着装也常提及“楚冠”、“楚衣”,通过分析也可以看出西汉刺绣纹样和春秋、战国以来荆楚纹样的一脉相承性。汉代男女着曲裾袍,领缘绕衣襟旋转而下,腰间束丝织物大带,女子腰部勒的极细。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提及:“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初大彩佣和丝织品袍服宝物……剪裁制度和楚墓彩俑还十分相似。屈原常自称‘余幼好此奇服’,应即近似这一类形象。”
两汉时期,随着人们对于自然认识的深化和自我意识的上升,产生了诸如神仙方术、阴阳五行等审美意识,云气纹恰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追求,是整个汉朝时代精神的缩影。汉朝的云气纹锦繁复中带有秩序感,充满动静结合的层次感和韵律美,用满幅的云气纹锦做成的楚风袍服更是于古朴秀丽中蕴含飞动之势。西汉云气纹是我国南北文化融汇共通的产物,继承并发展了荆楚美学的艺术造诣,也是中国“气韵生动”这一重要观念的发端,其深刻的内涵和充满幻想的造物手法对于丰富当下艺术设计形式,提炼本民族艺术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道藏要籍选刊》,第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8.
荆楚部族在与北方商王朝的对峙中也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为自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周朝初年,转投周王的荆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是到了楚庄王时,楚吞并了周边的许多小国,成为一方大国。
楚文化虽然与中原文化早有交往,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在宗教、民俗、诗歌、乐舞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独立的特色。书法,自然也不能例外的。我们从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帛书中可以看出当时楚文化的诡异和灿烂。
在战乱的1942年,湖南长沙出土(应该说是被盗掘)了一件战国时期的楚帛书(又称楚缯书)。
这件楚帛书长47厘米、宽38,7厘米,约有九百余字,保存基本完整,绝大部分的字可以辨识(见题图)。
这件楚帛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四时》篇、《天象》篇、《月忌》篇。
《四时》篇记述四时起源的传说;
《天象》篇描叙了彗星、侧匿等灵异现象。这两段文字写在帛的中部,书写方向相反,似日月轮回流转。
《月忌》篇分为十二段,环列于帛书的四周,记载了十二月的禁忌。每一段都附有一个图像。这些奇异诡谲的图像至今令考古学家们难以破解,这些图像有似牛非牛的怪物,有似鸟非鸟的异禽,有四首二身的灵兽,还有长着三个头似表演巫术的神人等等。这些图像描绘的场景,绝对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完全是楚人凭借他们神奇的想像和浪漫的才情艺术化地虚构出来的。这些瑰丽灿烂的画面和生动灵异的情节应该来自某些古代神话传说,这些传说,我们在读屈原的《楚辞》时,会从那些文采飞扬的文字中遥想和感受到它们的相同和相似。
除了这些神异的图像,这件帛书的书写字体和艺术风格非常独特。
楚国是崇尚自然,不拘规制的国度,楚人是奔放不羁、个性洒脱的民族,这件楚帛书的书法充分展现了楚人的率直天性和典型的楚国书风。灵动飘逸的书法语言自由自在地叙说着他们对人与自然的看法,对自然的阐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我们可以想像,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那个书法家面对着这方洁白无瑕的丝帛时,心中涌动的决不会是什么庄严,什么神圣和什么名利,而是一股笑傲江湖的豪情,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信手挥洒。他可能在想:我不必知道什么是标准的文字或什么是古籀,我只是知道我要写,就是他这一写,写出的千古绝唱,赋予古籀以简炼灵奇的色调,将宗教肃穆的神秘转化成世俗的情怀。
关键词:清江巴土文化 品牌传播 文化价值 传播策略
长阳历史悠久、山青水秀、物资丰饶、民风淳朴,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荆楚文化之一,是长江流域古文明发源地之一,是土家族的发祥地一一巴人的故里。这片土地孕育出的巴土文化,是以古代巴文化和现代土家文化为内核的一种民族地域文化,其积淀深厚,既是一种精神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和形象资源。本文从品牌传播学的角度切入,分析长阳清江巴土文化的品牌价值和传播价值,论述打造长阳清江巴土文化品牌的策略。
一、巴土文化的内涵与品牌定位
1、巴土文化的内涵
提到长阳清江巴土文化,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它有内涵,长阳清江巴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巴土文化是以鄂西清江流域和长江三峡一带为中心,以古代巴文化和现代土家文化为内核的一种民族地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因此,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巴土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那里的土家人热情、质朴、勤劳、善良、勇敢,有着优良的民族素质,长期以来形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独具特色和个性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如民风民俗、宗教传统、文化遗产、历史名胜、民族建筑等,其丰富的民族内涵,对于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土家人的婚丧习俗、歌舞曲艺、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构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鲜明特色。
2、巴土文化的品牌定位
一般来说,品牌的特性有客观性、可视性、联想性、排他性和可塑性。从旅游文化的品牌特性上讲,并非规模上越大越好,只要品牌具有行业的领先优势,具有稳定的市场和很好的盈利能力、强劲的发展后劲,即使旅游的地域、规模不大,但是由于其在核心专长上胜人一筹,便能取得经营上的主动权。土家文化品牌的联想性使得长阳巴土文化的品牌战略,可以根据联想的可能性方向,进行定位和发展延伸,这是任何别的人为臆造的景观和情景所不能替代的。凡事定好位,就为品牌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凡事做到位,就可以使品牌的价值延伸,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巴土文化的品牌传播价值
长阳清江巴土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传播价值,它既是一种精神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和形象资源,因此,它不仅具有内核价值,而且还可以发挥其优势增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弘扬土家民族精神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在衍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定文化,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都是这个民族文化的反映。从大量的文物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来看,长阳土家族地区也是我国早期人类发祥地之一,长阳大堰乡钟家湾“长阳人”化石的出土,说明清江流域在10万年以前,已有古人类繁衍生息。土家族是清江流域古代巴人的后裔,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最本质的特征是“虎”文化,巴人和土家族都以白虎为族徽,以白虎为信仰,白虎在他们眼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土家人强悍、劲勇的民族性格和率直、外露的情感方式都带有“虎”的特征,这种对“虎”的图腾信仰不仅在其文学艺术中得到反映,而且还渗透到巴人和土家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文学方面,歌谣、神话、传说、故事等构成了绚丽多姿的土家族口头文学;在艺术方面,音乐、舞蹈、戏剧、工艺美术组成了土家族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民族民间音乐品种繁多。一些专家把撒儿嗬称作“土家族的迪斯科”,还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在我国各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成为全国五大织锦之一。土家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其山地经济生活促成了土家族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形象的思维方式、乐于助人的美德、乐观浪漫的性格。因此,通过土里巴人、撒叶儿嗬、长阳南曲、长阳山歌等各种歌舞表现形式进行传播,弘扬了巴土文化的风韵和土家民族精神,保护了长阳传统的民俗风情,增强了土家族的民族凝聚力,也铸就了土家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活力。
2、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阳漫长的历史流传下来的民歌、故事、传说、谚语等均具有鲜明的清江巴土文化特色,长阳的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也同样丰富多彩,这些独特的民风民俗为开发文化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富矿”资源。
近几年来,长阳奇石、盆景、根艺等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全县现有奇石开发专业村6个,各类奇石200万枚以上,价值4亿元,畅销国内各地及韩、美、德和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年销售收入达1000多万元;全县拥有盆景根艺专业村5个,各类盆景根艺150多万盆件,价值1亿元,产品远销广州、北京、上海及东南亚各地,年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由此可见,长阳清江巴土文化不仅可以传承和延伸其独特的精神价值,还可以挖掘经济价值,创造新的经济效益。
3、塑造新的对外形象
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被誉为“长阳文化三件宝”,长阳山歌《丰收调》、《一支山歌飞出岩》传唱至日本及东南亚;长阳南曲以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享誉曲坛,被誉为“郁香的山花”。“巴山舞之父”覃发池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锤炼,创作出一种原生态的舞蹈品种――巴山舞。国家一级作曲家陈民洪创作的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舞蹈剧《土里巴人》,获得文化部第五届文华大奖和1994年“五个一工程”奖,“开中国民族舞剧新纪元”的《土里巴人》,以其磅礴恢弘的气势成为中国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不可缺少的乐章。
由此可见,长阳清江巴土文化其丰厚的底蕴和内涵、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培育出了一大批能歌善舞、酷爱艺术、擅于创作的土家儿女,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创造力、勤劳踏实的精神完成了一件件杰出的文艺作品,逐渐成为了长阳清江巴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成为今日长阳清江的文化使者和形象代言人。
三、巴土文化的品牌传播策略
长阳清江巴土文化具有文化、经济和形象推广等价值,塑造长阳清江巴土文化品牌,传播其独特的内核及外延价值,需要运用一定的品牌传播策略,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和借鉴。
1、树立文化品牌意识
塑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首先要树立文化品牌意识,这种意识是宽泛的、全方位的,要清楚自身的独特优势,牢牢抓住核心,有意识地凸显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品牌特质。
土家歌舞是长阳清江巴土文化的一大靓点,在土家歌舞中,长阳巴山舞是最典型的代表,土家人通过树立巴山舞这个独特的品牌形象,把绚丽多彩、个性独特的巴土文化推向全国,并使其走向世界。
它是由土家人喜闻乐见的民间古老的“跳丧”,经长阳覃发池等民间舞蹈工作者收集整理,改革创新而演变至今。
从跳丧到长阳巴山舞,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次有益尝试。巴山舞大胆地把祭礼性舞蹈改编为群众自娱性舞蹈,赋予它新的生命。在结构上,它打破原始跳丧许多旧程式和流行区域的界限,吸取各地精华,通过提炼实行综合利用,重新编导整合成“巴山摇”、“半边月”、“四合”、“风摆柳”、“双龙摆尾”、“喜鹊登枝”等六大种类,其动作姿态各异,但都具有古代巴人身体上下颤动和胯部左右摇摆的特色。
巴山舞虽然发生了新的变化,增加了新的内涵,但它在音乐上保留了原始跳丧鲜明的节奏和有特色的鼓点,选用了当地人们所熟悉的与舞蹈情绪相吻合的山歌、民歌为基调,适当加以发展,加上弦乐伴奏,使舞蹈音乐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长阳巴山舞被中国著名舞蹈家贾作光称为“东方迪斯科”,成为长阳文化的一大品牌,它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民健身广场舞,并在全国重点推广。
2、科学、准确地进行定位
定位是品牌之母,其主要含义是确定品牌在受众中的热点、趣点、视点和卖点,它需要创造和培养一定的特色和个性,准确、科学地反映自身的文化特色,以满足受众强烈的需求、欲望和偏好,以增强品牌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长阳清江巴土文化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确立了“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巴人故里、清江长阳”等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秀美的清江和歌舞之乡是对长阳土家这个民族最科学、准确的定位,也是对巴土文化的完美阐释。其中,《土里巴人》是经典中的杰作,《土里巴人》作为陈民洪几十年奋斗的结晶,是他踏遍了长阳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搜集了千余首长阳民歌,掌握了已知的全部长阳南曲传统文词及音乐资料,整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跳丧、清江号子、道教音乐等文词及音乐资料而写成的。《土里巴人》展现了巴人后裔――土家民族山的性格、虎的灵魂,开掘了土家民俗风情文化资源,构建了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清江文艺系列,它的传播积淀了巴土民俗文化的精髓,得到人民的肯定是对它最好的赞赏,同时,它也成为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精髓的一个有力举措,也充分体现了“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巴人故里、清江长阳”的核心价值。
3、开展丰富的大众活动
着力培育和打造具有长阳清江巴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积极开展具有鲜明巴土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大量丰富的大众文化活动来提高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巴土文化及其相关文化产业的知名度。
长阳巴山舞已经成为长阳清江巴土文化的精品名牌,且已具备了成为巴土文化产业精品名牌的基础,因此,积极开展和参与大众活动是传播这个品牌的得力措施,活动主要包括:引导广大市民和游客每天晚上自发聚集长阳广场,自编广场舞、带头跳巴山舞,参与群众性的巴山舞表演;每年定期在长阳广场举办巴山舞比赛,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参与,从而形成民族特色浓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策划、举办“巴山舞”文化节,并形成固定的节目,每年举办一次。从而将“巴山舞”打造成政府搭台、歌舞比赛、经贸洽谈且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节目品牌,使之尽快形成长阳的支柱产业。
4、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队伍
长阳清江巴土文化既是一种精神资源、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发展和壮大长阳的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长阳清江巴土文化的对外交流,也有利于吸收外域异质文化的先进成果,从而促进巴土文化向更高层次、更新领域拓展。
概述楚图案的内涵
皮道坚曾夸赞楚艺术具有瑰丽流畅、情感外露的特色,其独具的抽象形式美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它展现出的独特艺术魅力令人着迷,不但体现出楚民族强大的艺术美感,还展现了他们豁达的生活观,楚图案的设计灵感或许就生发于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中。楚民族从古至今都孜孜不倦地在文化艺术领域探索,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对宇宙意识的体会,都集中反映在了传统楚图案当中。
正是因为楚民族蕴含并发展了这样的艺术审美意识,使其在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也将这样的思想融汇在了图案造型中,采用巧妙的布局和色彩,应用了对立统一规律,创造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案。楚图案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建立在楚民族自由浪漫的情怀上,因为荆楚人在历史长河中表现出极其浪漫主义特质的人文特性,也就奠定了楚图案独具一格的艺术美感。
楚团还通过纹饰展现出楚民族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不同的人看了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说它是怪异的、恢弘的,有的说它是自由的、和谐的;有的人说它是浪漫的、惊艳的……种种体验都能在它身上找到,折射出楚民族的精神特质。用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楚图案也极其灵动,能赋予人想象的空间,体现出民族气质与生命的激情。那些蕴含有楚图案元素的装饰图案,为漆器和丝绸这类艺术品增添了浓郁的楚文化艺术魅力。
楚图案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具体影响
由于楚图案蕴涵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了楚民族的文化精髓,展现了荆楚之地的人文特征,一旦将它应用在艺术设计中,能给人以充分的视觉艺术享受。不过,目前我国当代艺术设计当中,利用楚图案进行设计创新的情况还不多,至多能够见到将传统楚团运用在商品的特色包装设计上。
第一,楚图案强化了文化象征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天津津酒集团曾推出过一款“至尊扁凤”酒,在这种酒的包装设计当中借鉴了传统楚图案,使得“至尊扁凤”的酒瓶设计不但融合了中国古瓷文化中扁凤壶的造型,还选择用黄色、红色美化酒盒,选择凤鸟纹样作为瓶身的装饰图案,赋予了这瓶酒独特的楚文化风韵。
黄色和红色原本就鲜亮醒目,又因为这两种颜色是楚图案的特征色彩,使其展现出独特的楚地艺术特色,小范围的使用金黄色衬托瓶身图案的雍容华贵,使得我们熟知的凤鸟形象更加突出夺目。凤鸟采用昂首姿态,自然流露出高贵之气,展现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独特的图案设计美感。这款酒的包装设计如此与众不同又极具辨识度,令顾客难以忘怀。
第二,独特的纹饰图案将民族风格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彰显出明确的建筑风格。在建筑装饰工艺中,独特的纹样能展现建筑物的主要设计风格,只要能将装饰纹样应用的恰当,使其融入到整体建筑装饰中,不但能体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能体现出民族地域特色。
例如荆州长江大桥就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到了传统楚图案的元素。这座大桥的桥头堡顶设计有一对火红的凤凰,这一楚式纹样的出现,体现出现代艺术设计对于楚图案元素的合理利用,采用雕塑形式让火凤凰出现在大桥上,不但彰显了荆州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也明确地强调了凤鸟在楚地文化中的地位。事实上,楚式纹样的应用不止如此,在某些空间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中,也可利用楚图案的各种元素,展现其象征性,凸显其文化特征。
第三,将时代特色与民族特色融合在一起,引领时代潮流。
在艺术设计中,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结合时代特色,能够将两种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发挥出更大的艺术魅力,引领时代潮流。例如,2008年长城集团为了迎接奥运会推出了一款笔记本电脑,其外观设计中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艺术元素,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黑色的外观增加了这款笔记本电脑的神秘感,中央部分的装饰带上则绘制有抽象的金色的龙图腾看,使其整体设计都富有中华古韵,纹饰的变化得益于在楚图案元素中得到的灵感,构图丰满又极为灵动,让产品的格调和品质立刻上升了一个层次。
结束语
楚图案具有鲜明的楚民族文化特征,其丰富的图形语言和构图特征让它被应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变得可能。本文提出了研究方向和粗浅建议,希望能够对当代艺术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图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有关楚图案的应用,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为艺术设计领域作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