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齐鲁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齐鲁文化范文第1篇

烟台苹果

烟台苹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可是响当当出了名的,烟台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适中、香脆可口而著称。烟台被誉为“苹果之乡”,烟台苹果则被誉为胶东水果家族的“皇后”。

烟台苹果除了含有丰富的糖外,还含有苹果酸、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以及钙、铁、锌等多种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具有补心益气、生津止咳、健胃和脾的功效。

龙山小米

龙山小米在春秋时期就有种植,为清代全国四大贡米之一,被誉为“龙米”。相传乾隆皇帝出巡,路经章丘,西关高如恂接驾献“龙米金汤”,甚得乾隆称赞,被封为贡米。龙山小米米粒圆大,色泽金黄晶亮,出米率高,一般在80%以上。营养丰富,较其他品种养分含量高。在煮稀饭时,表面有一层黄亮的米油,食之香味可口,是产妇、老人的佳补食品。

潍县萝卜

有言道:“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潍县萝卜是山东省著名萝卜优良品种,俗称高脚青或潍县青萝卜。潍县萝卜皮色深绿,肉质翠绿,香辣脆甜,味美。最新研究表明,潍县萝卜中含有木质素,能使人体的巨噬细胞活力提高2~3倍,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防癌的作用;同时含有一种能分解亚硝酸胺的酶,可减少亚硝酸盐的致癌作用。

胶东刺参

自古以来刺参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人们作为“海产八珍”之首。

胶东刺参含有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食用刺参可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对人体生长、治愈创伤、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独特疗效,是老少咸宜的医疗保健食品。胶东刺参历史上就是贡品,现在仍然用来招待国宾。 .

泰山灵芝

泰山灵芝又名泰山赤灵芝,是泰山四宝(泰山参、赤灵芝、何首乌、穿山龙)之一。泰山灵芝,有治耳聋、利关节、益精气、坚筋骨、疗虚劳的非凡效果,是泰山的珍贵特产。

相传神农尝百草,在泰山发现此药,因此称“神药”。至今泰安民间视灵芝为珍宝,泰山一带有民谣:“吃了泰山灵芝草,返老还童人不老。”

东阿阿胶

东阿阿胶汉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贡品,历代《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誉为“圣药”。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宝”。

生产阿胶主要原料是驴皮,配以冰糖、绍酒、豆油等十几种辅料,用东阿特有的含多种矿物质的井水,采取传统的制作工艺熬制而成。阿胶的功效主要有补血止血,润肺滋阴;美容养颜,调经安胎;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健脑益智,提高免疫力。

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作为山东美食的一道名片,源于明代,始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是享誉中外的历史名吃。

数百年来,经过十几代扒鸡艺人艰辛的经营发展,德州扒鸡逐渐由地方名产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华名吃,在色、香、味、形、质、养和包装诸方面更臻完美盛名天下,被誉为“神州一奇”、“中华第一鸡”。

莱芜香肠

莱芜香肠,旧称“南肠”,是山东名吃之一,有近200年的历史,是口镇的一项传统工艺,久负盛名。莱芜香肠以莱芜黑猪精肉为原料,这种猪通体乌黑, 特别好养,吃糠咽菜也能长得一身好膘,因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同时配以丁香、莳萝子等中药材,使莱芜香肠味道香醇,回味悠长,而且有增强食欲之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

周村烧饼

周村烧饼,因产于山东淄博周村而得名,是山东省的著名特产之一,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仁为原料,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为纯手工制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点,富有营养,老少皆宜。其外形圆而色黄,正面贴满芝麻仁,背面酥孔罗列,薄似杨叶,酥脆异常。

周村烧饼制作历史悠久,几经工艺改造,如今已是驰名中外,家喻户晓,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高唐驴肉

齐鲁文化范文第2篇

一、引言

从商周到先秦,齐鲁地区历来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已经文化枢纽,有着丰富的人文积淀和自然遗产。作为人文遗产重点省份,山东的三孔和泰山较早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大自然造化与人文遗产的相互作用,使齐鲁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发展特色,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整体而言,齐鲁文化对山东旅游资源的形成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文化、建筑艺术、地域民俗这三个方面。

二、齐鲁宗教文化对山东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

齐鲁区域宗教文化的形成,受到了殷商文化、东夷文化以及周文化的共同影响,进而形成了兼收并蓄、底蕴深厚的文化特色。不同文化类型长期融合渗透,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了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道家文化,主要以阴阳五行为基础,齐鲁也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山东道教名山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尊享五岳第一的泰山还是道文化悠久的崂山,这些宗教文化以不同形式表现,形成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及具有道家风格的特色建筑,如泰山的碧霞祠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道教文化名胜,是山东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同时,山东还有着深厚的佛教基础,从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开始,到唐代佛教进入鼎盛时期。随着佛教在山东的传播,一些佛教建筑相继建成,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尤其是依托山东的自然条件,除庙宇建筑外,形成了独特的摩崖石刻以及塔林等佛教建筑,而济南长清则建有灵岩寺,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一。灵岩寺现已成为旅游者膜拜祈福的重要名胜,对齐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有“大字鼻祖”之称的石峪石刻“泰山经”,以及摩崖石刻《纪泰山铭》,更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观摩的重要旅游资源。济南历城区石塔以单层建筑结构闻名,是齐鲁佛教文化的又一特色建筑,深受旅游者喜爱。

同时,齐鲁地区还有着悠久的伊斯兰教文化,1265年伊斯兰教传入山东,并在齐鲁大地得以发展繁衍,并融入当地文化之中。齐鲁区域有著名的济南南大寺、北大寺,德州有北营清真寺,与传统民俗风格迥异的伊斯兰文化同样吸引了旅游者的目光,宗教文化和伊斯兰风格的宗教建筑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三、齐鲁民俗文化对山东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

民俗文化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一特性正是文化旅游进行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民俗文化的形成有着历史的积淀和淘洗,是一个不断丰富、淘汰、精炼、完善的过程。齐鲁文化有着兼收并蓄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加之齐鲁商业历来发达,在商业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齐鲁文化的交流和传统,同时也为外来文化的渗透和融合起到了有效的推助作用。齐鲁文化以泰山文化、黄河文化、儒家文化为代表,这些深厚的文化历史形成了齐鲁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由于受到不同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齐鲁各地的民俗文化也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在东部沿海区域,日照、长岛一线以渔业为主,为典型的外出经商特色;而山东东南部的沂蒙区域,则受到黄河文化的影响,在民间剪纸艺术、曲艺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艺术成就。

这些民俗文化为山东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基础,在当前开发的旅游项目中,主要有民俗节庆旅游、农家原生态旅游、渔家风情游、民俗博物馆、齐鲁美食文化游、齐鲁民俗艺术游等多种类型,这些旅游类型极大丰富的旅游者的出游体验。以齐鲁美食文化游为例,这是典型的民俗旅游项目之一,游客可以在农家品尝地道的山东农家饭,享受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在享受美食美景的同时体会当地的民俗风情,放松身心压力。而曲阜孔府的满汉全席更是世界级的美食奇珍,源源不断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味。齐鲁民俗旅游为山东旅游资源的的发掘注入了新活力。

四、齐鲁古建筑文化对山东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

山东有着丰富的人文遗产,尤其是在古建筑方面形成了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这些古建筑凝聚了齐鲁文化的智慧,是了解齐鲁历史、民俗文化、地方风情的一扇窗口。在东夷文化的影响下,建筑文化得到长足发展,这些古建筑不但结构合理、造型独特,而且类型丰富,能够反映出当时政治、文化、军事、民俗等多方面的特点,同时也为现代齐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

譬如著名的齐长城修建于春秋时期,规模宏大气势可观,体现出二千五百年前齐鲁人民的建筑智慧,同时也彰显春秋首霸以及战国七雄的历史雄风,更成为当今旅游者追寻历史足迹、揽胜探幽的好去处。济南长清灵岩寺特色建筑辟支塔,体现出了杰出的建筑艺术,同时又富有深厚的民俗底蕴,辟支塔以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形成了强大的旅游号召力,成为国内外游客赴齐鲁旅游的目的地。同时,齐鲁古建筑还融合了齐国和鲁国的文化特点,反映出建筑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色,不但是中国古建筑领域的一支奇葩,更是开发齐鲁旅游资源、发展山东文化旅游的新途径。

五、结语

齐鲁文化范文第3篇

一、“齐鲁文化”与域内“区域次文化集”

长期以来,“齐鲁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等同于“儒家文化”或者“孔孟文化”,这种概括是不正确的。从发源上来说,齐鲁文化有“齐文化”和“鲁文化”两个发源,自从西周在现在的山东省境内设立了“齐国”和“鲁国”以来,逐渐在两诸侯国的辖域内形成了民风重经济、尚武功、好胜尚气、追求实利、标新立异、见异思迁,对工商活动的热衷的“齐文化”和性情温厚、淳朴、安逸、自足,民风重道德、尚礼仪,安贫乐道,清心寡欲,安土重迁,墨守成规的“鲁文化”,虽然在以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两种文化有了非常多的交融,但在本文的研究中,区分这两种文化是有必要的,具体区分形式上,本文对这两种文化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内核进行研究,进而研究其内部的“次文化”,从而进一步分析两种文化特质的异质性。在历史上,以齐文化和鲁文化为发源,山东大地上陆续形成了多种“区域次文化”或者叫“地域文化”,其中主要有“有天人合一和帝王文化色彩浓厚”的泰山文化;“开拓创新、坚忍不挠”的黄河文化;有创建“仁义、礼制”思想的孔孟文化;有孕育了早期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有“仰慕忠义、秉性刚烈”的水浒文化;有“忠诚、奉献”的沂蒙文化。这些“区域次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发展,但都或多或少包含了春秋战国时期“齐文化”和“鲁文化”的特征,并且和狭义的“齐文化”和“鲁文化”一起构成了广义的“齐鲁文化”,亦即本文研究的“齐鲁文化”是包含在山东大地上形成的各种地域文化的统称。

综合看来,区分“齐文化”起源和“鲁文化”起源是必要的,然而对于齐、鲁文化以后形成的各种“区域次文化”,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也同样重要。为此,本文提出“区域次文化集”的概念:“区域次文化集”是同区域内的具有相同或相似起源、一种或多种相同特质、文化的传播者和受众都具有较大的交集不同区域次文化的集合。属于同种“区域次文化集”的不同区域次文化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点:第一,隶属于同一区域内;第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起源;第三,形成于相同或相近时期;第四,具有相似的文化特征;第五,同一区域次文化可以隶属于多个“区域次文化集”。分析“齐鲁文化”下衍生的多个地区文化,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次文化集”,“泰山孔孟区域次文化集”、“黄河沂蒙区域次文化集”、“海洋运河区域次文化集”和“水浒墨子区域次文化集”。其中,“泰山孔孟文化区域集”主要包括“泰山文化”和“孔孟文化”;“黄河沂蒙区域次文化集”主要包括“黄河文化”和“沂蒙文化”;“海洋运河区域次文化集”主要包括“海洋文化”和“运河文化”。“水浒墨子区域次文化集”主要包括“水浒文化”和在战国时期一度风行后来影响仍在的“墨家思想”。总结每个文化集中的区域次文化的共同点,并从经济绩效上分析他们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必要的。上述各种“区域次文化集”的分类与概括有助于了解整个“齐鲁文化”的特征,这些区域次文化的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现在的“齐鲁文化”,也形成了山东人的“价值观念”,对山东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虽然上述每个“区域次文化集”都在山东省域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是,由于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支持与推崇,“泰山文化”和“孔孟文化”还是占据了“齐鲁文化”的主体地位,其他的各种区域次文化也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上述对各种“区域次文化集”的分析,再加上对各“区域次文化集”的地位的区分,可以概括出“齐鲁文化”的主要特质:强烈的政治意识,忠君、重仕、重农、轻商,较强的等级观念;崇尚传统、缺乏破坏性的创造精神。具有法古尊先的保守态度,敢于反抗的水浒精神始终没有占据齐鲁文化的主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倡吃苦耐劳,具有自强不息的传统人文精神;崇尚气节,重义轻利。

二、“齐鲁文化”特质的经济绩效分析

针对“齐鲁文化”的区域文化特质,本文将在下文中结合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尤其是超长期经济增长理论,从劳动力供给、资本积累与运作、人力资本的开发等角度对“齐鲁文化”对山东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分析。

(一)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分析一个地区的有效劳动投入可以直接分解为以下几个因素:人口数量、劳动参与率(该地区人口中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劳动时间、劳动效率(包括客观的劳动能力和主观的努力程度)。这些因素都受到文化的显著影响。具体从“齐鲁文化”来看,“齐鲁文化”中整体观念、家庭观念非常浓厚,“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等观念深受山东民众的欢迎。而“齐鲁文化”中所固有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使山东人的劳动参与率较高,自愿延长劳动时间的意愿较强,地域文化的熏陶使得该地区人民多勤劳能干,由于封建社会劳动力投入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因而山东地区的单位劳动力具有较高的劳动效率,对于同等的人口规模,有效劳动力供给相对较高。此外,“齐鲁文化”中还有着比较浓厚的“重农轻商”的色彩,而我国封建社会整体上是一个农业社会,这种区域文化特质也使得农业社会时期的山东经济在除去有较大自然灾害的年份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对资本积累以及运作效率的分析克鲁格曼说:“马克斯韦伯的著名论点就是用‘新教教义’解释西北欧的经济增长;可能高储蓄率和崇尚教育的儒家思想就是亚洲经济成功的共同主题。”以泰山文化和孔孟文化为主体的齐鲁文化对于山东经济发展在资本积累上的影响也体现在高储蓄率上,勤俭节约使得自古以来山东人都有着较高的储蓄率,历史上由于封建统治者的盘剥,对于底层民众来说,个人和家庭财产的剩余相对较少,勤俭节约导致的高储蓄率无从体现。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以年末城乡居民的存款余额与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来看,也一直在全国各省中处于前列,其中,“勤俭节约”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有一定作用的。韦伯说:“一旦限制消费与谋利行为的解放结合起来,不可避免的实际结果显然是: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了资本的积累。在财富消费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够通过生产性资本投资使财富增加。”然而,较高的资本积累并不等于较高的资本利用效率,“运河海洋区域次文化集”所蕴含的重视商业活动的文化特质并没有成为山东文化的主流思想,重农轻商的思想还是一直占据着山东文化的主体,而保守传统、老实本分、不敢冒险的精神也使得即使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山东人不会有太高的负债率,资本运作的效率比较低,没有较好地利用社会中的闲散资本,有一定储蓄的人没有投入到商业活动中去,而需要大额资本进行社会生产的生产者缺乏良好的融资渠道,并且有一定的舆论压力,使得山东省商业的发展饱受掣肘。当然以上分析更多的是针对封建农业社会的分析,现代社会融资渠道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上述分析更多的是针对受“鲁文化”影响的山东地区的分析,对于深受“民风重经济、尚武功,好胜尚气,追求实利”的齐文化影响的胶东半岛地区,情况还是相对较好的。

(三)对于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的分析教育,或称人力资本形成,关系到劳动力的智力素质,它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是,实行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对该区域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群体价值观念的形成以致区域文化的形成有着很大的不同。“齐鲁文化”历来重视教育,孔子是我国私立教育的开创者,号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而孟母择邻的故事也体现出山东地区自古以来对教育的重视。但是,由于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齐鲁子弟从小就被灌输的是忠君报国、重仕轻商的理念,虽然在历史上齐鲁大地出现了很多的能臣良相,但优秀的商人十分少见,更没有形成一个“鲁商”群体,就是现当代时期,山东学生毕业后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的学生比例在全国比较来看也是相当高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齐鲁文化里对教育的重视是重视“德育”,而对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匮乏的,墨子曾经非常重视科学研究,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小孔成像”的古代学者,但是墨家思想在汉代就基本失传了,对后世影响比较有限。

齐鲁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特色数据库 TPI系统 齐鲁艺术文化

1.引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资源备受读者的喜爱,电子资源成为社会的主要信息源。图书馆必须调整自身馆藏结构和服务方式,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当下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下,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挖掘自身优势,根据山东艺术学院学科建设重点,依托图书馆丰富的齐鲁文化藏品,依据齐鲁地域特色,发掘最具有价值、最具保护性的齐鲁文化特色资源,建立特色鲜明的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

2.建立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必要性

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齐鲁文化研究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齐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齐鲁文化资源数字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资源服务体系和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极大地制约了齐鲁文化的深入化研究和齐鲁文化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

山东艺术学院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全科类艺术院校,沉淀了丰富的齐鲁特色的艺术文化资源。我院图书馆在历年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齐鲁艺术文化资料,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但由于条件限制,我院图书馆的宝贵特色齐鲁文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和开发,没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专业的服务。为了将我院图书馆珍藏的齐鲁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全校师生提供专业的学科服务,我院图书馆开始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开发工作,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于2012年引进了清华同方TPI系统,建立了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

3.利用TPI系统建立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

3.1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的框架设计

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是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电子书等多种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数据库。根据我院学科建设及我馆特色馆藏,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的主要框架如图1所示。

目前我馆已经完成了中国传统音乐数据库、山东民间剪纸图片数据库、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画像石艺术数据库库、造像石艺术数据库、于希宁艺术成就数据总库的建设工作,已建成的齐鲁艺术资源数据库深受广大师生读者的欢迎。其他数据库的框架建设已经完成,我们将继续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

3.2TPI系统的简介

TPI系统,全称为清华同方数字图书馆管理与建设平台,是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Internet,用于信息创建、生产、管理、维护和的工具软件系统。TPI系统是基于非结构化文档管理开发的内容管理系统,以KBASE(全文检索系统)为核心,采用流行的B/S浏览器的检索方式和三层C/S构建,能够同时管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不同格式的多媒体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TPI系统提供了电子图书制作、元数据加工和标引、全文检索、数据转换和网页的动态等服务。TPI系统具有快速创建、便捷管理、即时、有效访问检索的特点。

TPI系统具有以下主要性能:

(1)完全兼容普遍使用的MARC标准和最新的DublinCore标准。

(2)支持Z39.50服务、最新的OAI协议、最新的METS协议和11种CALIS元数据模板。

(3)支持动态的实时的信息处理。

(4)具有先进的安全机制

(5)提供统一的检索平台。

3.3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建库流程

建设标准是数据库规范建设的灵魂。在建设平台时,应遵循关于信息化加工、资源描述、资源组织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数字资源加工标准规范与操作指南》是指导我馆进行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规范建设流程如图2所示:

3.3.1系统管理流程

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是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数据库,我们根据不同数据库的不同特性,结合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实用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数据子库,在数据库中建立了图片、电子书、视频、音频等数据子库,并对数据子库进行了相适应的字段信息设置。

以山东民间剪纸图片数据库为例,为了将剪纸全部信息完整地呈献给读者,我们将剪纸数据库设置为图片数据库,根据剪纸的特性,参照CNMARC编目格式要求将剪纸图片数据库的字段信息设置为:馆藏地点,简介,关键词,尺寸,出处,收藏者,收藏者简介及馆藏编号。

3.3.2制作流程

(1)数据采集过程

数据是数据库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的质量取决于数据的优劣,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以我馆馆藏为数据基础,主要分为三部分工作:一是利用数码相机对馆藏进行拍照,经过图片处理软件处理成图片数字资源。二是馆藏的纸质资源,利用扫描仪进行图片处理获取图片数字资源。三是通过文档转换工具,做成CAJ格式的电子书形式的数字资源。

(2)元数据加工

元数据加工分为字段信息字段信息加工和数字对象加工。字段信息加工主要采用TPI系统提供的元数据加工工具,按照数据库设定的结构填写相应的字段信息。数字对象加工是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包括图片、电子书、音频、视频)逐一上传。

(3)元数据的标引和分类

元数据标引是在记录中的某些部分填上恰当的值,以此标引这条记录,使读者能够通过字段信息检索到该记录。数据标引决定了数据库的检索效率,因此,标引的方式和关键词的选择非常重要。

(4)数据库的

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是包括图片、电子书、视频、音频等多种多媒体类型文件的数据库,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文件,在数据库中建立了图片、电子书、视频、音频等数据子库。TPI系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数据库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子库选择合适的模板。以山东传统音乐数据库为例,谱例制成电子书,选择了CNKI模板。在TPI数据库系统中,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概览和细揽字段,并提供适合数据子库的检索和查询功能,使读者方便快捷地检索。

4.利用TPI系统建立齐鲁艺术文化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4.1TPI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欠佳,数据模板之间不能互相兼容,即建立一个子库元数据只能为模板设定类型的一类数据资源,无法体现数据库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和特色性。

以我馆山东传统音乐数据库为例,数据库建立最初设想是包含歌曲的谱例、音频、视频,这样才能将一首歌曲完整地呈现给读者,这在TPI系统中、在一个数据库子库中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只能分别建立三个子库一个谱例数据库,一个音频数据库和一个视频数据库,通过在每条记录中添加超链接的方式将三个子库整合到一起,形成山东民间音乐专题数据库。

4.2TPI系统资源页面简单单一,只侧重于单一图片、视频、文档等资料的,不能直观展示艺术院校资源的特色。

4.3TPI系统中对数据对象的兼容性差,仅支持部分图片和视频格式,如视频类只支持mp4、flv格式的,图片类只支持jpg格式,其他格式都不能正常显示。在建库工作中,如果数字对象是其他视频格式的,我们应用批量图片格式转换软件及视频转换软件,将不支持的图片和视频转换成TPI兼容的格式。

5.结语

利用TPI系统,建立了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数据库,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便捷快速的齐鲁艺术文化资源检索平台,补充、完善了山东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乃至全国高等教育文献资源保障系统之艺术类专业信息化基础数据;全面展现了齐鲁文化艺术的特色和成就,弘扬了齐鲁文化,提高了馆藏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TPIV6.0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平台使用说明书[Z].2010:1-36.

[2]李娟.利用TPI软件构建“艺术设计专题”数据库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

齐鲁文化范文第5篇

山东非遗是比较多的,有多达173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分别是蹴鞠、徐福传说、聊斋俚曲、海洋号子、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吕剧、皮影戏、胶东大鼓、山东大鼓、孙膑拳等等,展现着齐鲁文化的独有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

作为古代齐鲁文化圣地,山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截至目前,山东共拥有173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项目,约占国家非遗总量的5%,位居全国第二。按照所属类别划分,山东省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则分为10大类,其中,传统戏剧有32项,数量最多;其次为民间文学,为27项;传统美术有25项,非遗项目是比较多的,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来源:文章屋网 )

齐鲁文化范文第6篇

摘要:山东琴书的产生离不开当地的方言,没有方言就没有民歌,没有方言,它的独特韵味也不会存在。正是由于方言的区别才会有琴书的三大流派的产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理环境会影响人的性情,进而影响音乐的创作。山东琴书的豁达、爽直、朴实的音乐性格与山东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是山东琴书得以产生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没有民俗,琴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方言,地理环境,民俗这些都是山东琴书得以产生的地域限制性因素。

关键词:山东琴书;山东方言;地理环境;民俗

山东琴书,发源于山东省曹县(今菏泽)地区,是山东众多重要曲艺中的一种。最初叫作“小曲子”,由文人们整理编曲后加上扬琴伴奏,被称为“唱扬琴的”、“打扬琴的”、“文明琴书”等等,最终于20世纪30年代由邓九如等人定名为“山东琴书”直至今日。

山东琴书接近三百年的历史,它分为三路琴书即:以“邓派”[1]邓九如为代表的北路琴书,流行于济南等鲁北地区;以“茹派”[2]茹兴礼为代表的南路琴书;以“商派”[3]商业兴、关云霞为代表的东路琴书。

“地域文化是在地理与文化相互扭结渗透中形成的。曲艺唱腔流派之所以有明显的地域性,在于曲艺音乐与地域特征、人文环境有着难分解的关联。”[4]

一、 山东方言对山东琴书的影响

马林诺夫斯基曾说“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5]琴书的产生与齐鲁地区的语言密不可分,方言的不同造就了各路琴书的不同风韵。 “研究方言声调与传统音乐的关系是一常见的课题,因为方言作为一种人文生态环境因素,对传统音乐必然发生重要影响。”[6]“没有方言就没有民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音色”等等都说明了方言的重要性。

山东省各个地方的语言在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山东一百多个县市的方言均属于官话大区。各地方言又分别划归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语言的不同必然会影响山东地方的音乐。例如山东快书、章丘梆子、梨花大鼓等民间艺术都与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曲艺在演唱别强调按字行腔,因此,山东琴书在三个方言片形成各路流派不同的曲调与风格”[7]。

南路琴书是发源最早的一路,流行于鲁西南的菏泽、济宁一带。菏泽、济宁属于中原官话区,这一地区的“sh”音通常发为“f”,例如“水”,“睡觉”,“说话”。菏泽鄄城话与普通话很接近,差别主要体现在声调上,如长篇书目《白蛇传》之一段《断桥》中的“寻”在鲁西南方言中读作“suen” 为汉语拼音的声调中的去声51调;“削”读作“suo”,为上声214调等。因为这一地区的人们说话的语速较快,从而形成了人们坦率、耿直的性格。这些方言不论在语音、语速还是语调上都影响着南路琴书的唱词、唱腔等。例如,南路的琴书艺人李若亮所说“俺那块儿琴书讲究快口,拖腔拉韵的听众嫌腻歪。艺人们常说南讲词北讲腔,最重要的是把词卖出去。”[8]

北路琴书流行于济南、聊城一带,属于冀鲁官话区。“忒”即“太”,“使的慌”即“劳累”,等。如《梁祝姻缘记》中的选段《梁山伯下山》中“壁”在鲁北方言读作“bei”;“笔”读作“bei”等。这一地区的语速较慢,因此北路琴书在演唱时讲究字正腔圆,特别注重归韵,“几乎每个字的声母韵母都能清楚地表达出来,乃邓九如为代表的北路[凤阳歌]的主要润腔特点之一。”[9]

东路琴书传唱于胶东一带的广饶、博兴等地,属于胶东官话区。“同是一个肉(rou)字,济南读原音,胶东读作you;淄博某些地方读lou;同是一个人(ren)字,胶东读yen;潍坊某些地方则读作len等等。”[10]如《锔瓷盆》中的“喝”读作“ha”上声214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琴书的演唱,使东路琴书注重旋律的优美,润腔的变化等。

二、自然地理环境对山东琴书的影响

“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既是文化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文化地理学、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生活习惯,对这一地区人们的性格、心理、心态等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管子・水地篇》有云: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11]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东的环境对山东人性格的形成无疑有着密切的联系。“总的来看,淳朴、真诚、豪爽、大度、克己、持重、讲信用、尚义气、重感情和赋予牺牲精神,是世所公认的山东人的品格。”而山东人的性格深深地渗透到了山东的文艺创作中。它们既没有京剧的贵族气,也没有越剧的书卷气,只是用爽快的语言道出普通百姓的生活,透露出一股股的憨气。

山东琴书在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它活泼、亲切婉像一位大方的山东姑娘;它的唱腔曲调质朴无华,就像山东的小伙子一样豁达、坦率;它的吐字发音地方化,不回避俚语、歇后语、俏皮话,俗而不腻,就像山东人的日常生活一样普通又不可或缺;琴书表演者的神情姿态,更是把山东人的性格、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 民俗文化对山东琴书的影响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东民俗表现出自身的多样性、地域性。“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每个地区(自然文化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在齐鲁各地存在着千姿百态的风俗习惯。不管是日常生活、岁时节日,还是婚丧嫁娶、祈祥或禁忌,都是充满了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12]山东的民俗发源于齐鲁大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为齐鲁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山东大地经济社会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同时又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在厚重的齐鲁文化熏陶下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说到文化与民俗,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一句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一方百姓孕育一方文化。”[13]山东的民俗是齐鲁文化形成的土壤和根基。

琴书的产生离不开当地的风土民情,民俗是琴书得以生成与存在的基础与根本。诞生礼,婚礼,寿礼,丧礼等都是人的一生中要经历的重要阶段,伴随着这几个阶段的必然少不了音乐,而琴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得以生存的。这也是其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根源之所在。琴书的音乐放映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其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正因为这样它才得以不断地流传了接近三百年,直到现在。

四、结语

地方方言,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等等都是琴书音乐得以产生与生存的根基。没有方言琴书就会失去它独特的韵味;没有一定的地理环境就不会形成琴书朴实、爽直、豪放的音乐性格;“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没有了民俗,也就没有了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山东的民俗是齐鲁文化形成的土壤和根基。琴书音乐之所以能够经历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至今天,是与这些密不可分的。即使面临今天社会的巨大发展,人们欣赏兴趣的转换,流行音乐的冲击等等,琴书音乐的发展与传承成为我们非常忧虑的问题,可是笔者坚信这一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音乐文化一定会触动人们的心而继续发挥其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邓派”,其唱腔曲调韵味浑厚,善用方言俚语,纯朴中不乏幽默.

[2]“茹派”,唱腔婉转动听,重声腔、咬字,说白干净利落,以曲调明快为特征,不用巧调花腔.

[3]“商派”唱腔曲词变化多端,腔调优美动听,时而挺拔,时而抒情.

[4]冯光钰《从地域文化看曲艺唱腔流派 》【期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12-30,第7页.

[5]马林诺夫斯基 文化论【M】,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

[6]蔡际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音乐研究,2011年5月第3期,第16页.

[7]张婷. 山东琴书的地域文化特色[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3) ,第91页.

[8]张军.山东琴书研究【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4:152.

[9]编委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山东卷.图书出版社:中国ISBN中心出版时间:1999-12 ,第25页.

[10张婷. 山东琴书的地域文化特色[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3),第91页.

[11] 二十二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2] 刁统菊 山东民俗和方言 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山东济南【期刊】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10-30第4期 第10页.

[13]刘德龙 齐鲁文化与山东民俗的关系[N]. 联合日报, 2008, (2008-03-22) 第 002 版第1页 .

[14]冯光钰《从地域文化看曲艺唱腔流派 》【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12-30.

[15]马林诺夫斯基 文化论【M】,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

[16]蔡际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音乐研究,2011年5月第3期.

[17]张婷. 山东琴书的地域文化特色【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3).

[18]张军.山东琴书研究【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4.

[19]编委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 山东卷.图书出版社:中国ISBN中心出版时间:1999-12.

[20]栾桂娟.音韵美―――中国传统音乐的精华【J】.音乐研究,1992(1).

[21]毛曦 《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发展的理论思考 》【J】.唐都学刊 2001-07-10.

[22]二十二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齐鲁文化范文第7篇

在浩大的中国当代作家群体阵营中,作为在小说界有着较高声誉的张炜就是深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影响的作家,他不仅富有非常浓厚的“正统”向度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内质,兼之特殊的地理环境、个人阅历、生命体验及其生存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共和作用,他所受到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便更大,这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张炜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不仅表现出情有独钟的喜爱,而且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及其所富含的精神意义、审美价值进行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精神探索。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正在脱离传统的某些倾向,他深感“传统文化之核”在当下社会的严重偏离,或是被现实功利主义、唯科学主义等进行无收集整理情解构,以致消弭、遗失;也曾满怀忧虑地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批判以及痛彻心扉的呼吁。与此同时,张炜小说创作中民间文化的存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精神价值判断和审美观照。从文化的内涵上说,民间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但三者之间亦存在着某些重合与关联,而且民间文化中最核心、最稳固的部分应该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其中,以“仁”、“义”思想为内核的儒家文化,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道家文化;开放浪漫、哀乐无极的荆楚文化,等等,这些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宏浩绚烂的哲学思想、文化精神,不是以零零碎碎的形式散落在民间,而是从上到下在不断冲击、改造民间的同时,被世人作为世俗价值吸纳、接受,进而成为民间思想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部分。“与八十年代文化精神相比,更深入张炜之心、并更坚固地据有他的文化立场和情感的,是传统的民间文化。”①对小说家张炜来说,它们像一些纵横交错、繁复相织的精神脉络,既渗透在其具体的小说创作,又延伸于他的整个文学世界的建构之中。

儒家文化促成了张炜小说伦理思想的内在结构

作为一个植根于齐鲁大地的作家,张炜的小说创作始终高扬着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想主义的旗帜,这首先来自于儒家文化对他的积极而直接、持续、深沉的影响。儒家文化(即通常意义的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内在的仁具有伟大崇高的道德价值。儒家认为,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成就和完善道德人格;仁者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恻隐之心,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儒家精神要求人不仅有道德勇气,有强烈的正义感,敢于担当,甚至不惜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而且要求人能够超越世间各种境遇,超越本能欲望。儒家文化的这种“仁”、“义”精神穿越古今,激荡天地。对于从小就受到齐鲁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小说创作又扎根于齐鲁大地的张炜,当然会自觉不自觉地欣赏齐鲁文化,更无不对之有着极为深刻的领解与透析,并自觉地将之纳入到自己小说世界的建构中,从而赋予自己的小说以浓厚的儒家文化意味和深刻的传统文化精神特质。这从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便可见一斑。张炜在其小说中塑造了许多闪烁着儒家人格理想的“理想人物”,比如《古船》中的隋迎之、隋抱朴,《柏慧》中的导师,《家族》中的宁周义、曲予,《外省书》中的史珂、鲈鱼,《能不忆蜀葵》中的桤明等一系列遭受迫害的知识分子。他们中的一些人尽管在性格上存在着某些软弱,也未免过于保守,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表现出了鲜明的立场,不仅有所坚守,而且特别隐忍,有的甚至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即便是其小说中对某些“小人物”形象的塑造,比如《一潭清水》中的老六哥、《秋天的愤怒》中的老得等,作者也极力赞颂他们的美好品格和人文德性。在作家看来,这些人物虽然憨厚淳朴,但爱憎分明、勇敢忠义,具有民间人物特有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内质。所谓“礼失求诸野”,张炜在民间大地上寻找这种正在失落的理想人格,自有其独特的精神价值蕴示和审美理想追求。

从另一个角度看,张炜小说中的山川风物、生活场景、人物故事,其多情重义、温柔敦厚的仁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齐鲁文化的特质。齐鲁文化的核心是沉稳厚重,是带有济世思想的儒家文化。然而长期以来,儒家文化曾受到无数诘难,对此,张炜的文化立场是非常坚定的肯定其价值,并辩证地去看待儒家文化。“儒学本身不具有虚伪性,操作儒学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虚伪。”他认为,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是充满文化辩证法思想的。张炜反对纯粹化的物质主义和单质意义的技术主义,认为它们不利于世界的持续发展,更会对人们的思想情感、文化意向、精神本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人们一旦丢掉了儒学文化,也就丢掉了“诗意”,浮浅和极端化、片面化的认识伤害了人类的根本利益,威胁了人类的明天。②正是这种极力倡导、宣扬儒家文化精华的行为,让张炜的小说创作更具有“纯文学”的特征,而这也正是我国优秀的主流文学传统的本质。

道家文化幻化为张炜小说创作的精神品格

儒家理想是把仁爱精神由己及人、由己及宇宙万物,主张把人的

转贴于

精神提升到超越人与我、物与我的“天人合一”之境。但是儒家的“天”与“人”的关系,“其主调仍然是宗法伦理,所以天人谐调终要归结为人际谐调。道家则有所不同,它既以超脱社会伦常为目的,于是把复归‘自然’当作寄托身心的不二法门”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道家文化主张自然、无为,返璞归真,倡导个性自由,歌颂生命自我的超脱飞越,成为世俗人生的一种选择模态和精神存在方式,因而道家文化与民间伦常是血肉相连的。

民间是相对于上层庙收集整理堂的下层指向,对知识分子而言是另一个精神家园,当游离于政治中心或者主流意识形态的时候可以将其作为退守之地。事实上,古代文人崇尚自然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寻求某种精神寄托;对于当代的知识分子而言,由于远离了政治权力,亦趋边缘化,济世思想得不到实现,不得不沉到更为深层的民间“起自民间,通往的终点仍然是民间”。张炜有自己的入世情怀,甚至一度高扬着道德理想主义的大旗。但是传统价值体系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功利社会的侵扰,知识分子的思想价值观念变得较为尴尬、举步维艰。知识分子如何安身立命?民间便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张炜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寄寓了个人的民间理想,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他固守葡萄园,踯躅于脚下的大地,要在纸上建筑一个精神的自由王国。于是我们看到,张炜固执地在文学创作中书写孤独的“自己”告别喧嚣,逃离现实,融入野地,更在现实中建立起了一座封闭的现代书院,并试图用微薄之力来挽救正在跌落的人文精神。即使是小说中那些仗剑行走天涯的人物,他们的传奇经历和放荡不羁、逍遥自在、超然物外的胸襟情怀、精神气性,也体现着作者苦苦追寻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理想。更不消说那些苟活于大地上的生生不息的人们,他们安分守己,甘于穷苦,淡泊名利,完全是自由自为的生命状态。作者说,我想我受过道家思想的影响,但“我对大地的情感是自然的,因为我生活在大地上,我依赖它犹如生母。”“没有对一片土地痛苦真切的感知和参悟,没有作为一个大地之子的幻想和浪漫,就永远不会产生那种文学。”④因此,张炜是以一个大地之子来看待自己与自然世界的各种关系及其关联的,这又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承。

在《古船》中,一些人物的命名竟然来自老子的《道德经》,比如“迎之”、“不召”、“抱朴”、“见素”,甚至是“其生”;而“含章”出自《周易》,《周易》虽被列为儒家经典,但也属于道家的经典文献,与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此我们不妨“断章取义”,从名字上判断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实际上两者是基本吻合的。其实在张炜心底有自己的一片葡萄园,他说:“登州海角……类似的葡萄园当然是很多的,但完全相似的一片也没有。它只能是作者心中的田园。”⑤张炜做不到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做不到像大文豪托尔斯泰一样在庄园里躬耕劳作,出世的情怀萦绕在侧,又无法在现实面前彻底实现,只好根据自己有限的生活体验和细致的观察付诸于笔下的文学虚构和想象。晴耕雨读并不容易,抵御外界的纷扰和世俗的诱惑,且战且退,张炜“得道”却没能“成仙”。

荆楚文化生发为张炜小说精神意蕴的超然品质

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根基在于老子、庄子的思想,老子和庄子大概可以划归楚文化圈,接着楚国又出现了一位影响后世的人物屈原。屈原思想的核心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寻求真理九死未悔、有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与主张无为的道家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但是,两者在宣扬自然和浪漫主义格调上却如出一辙。浪漫主义是屈楚文化的思想精髓。浪漫主义也是张炜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特征。纵观他的所有小说作品,无不充溢着一种超然之气和精神浪漫,小说中的生活或许是沉闷的,但是人们的心底却是自由的、张扬的,在精神上是不可压抑的。因此我们看到,张炜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充满神奇的想象,非常注重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和生存体验,或是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呓语倾诉,或是借小说中的人物宣泄自己的情感。

张炜对屈原有着一种特别的好感,甚至是向往和崇敬之情,这

转贴于

也是古代文人爱慕、追求高洁人格普遍具有的一种情结。张炜始终保持着与古人精神上的沟通感应,而与两千年前的屈原更为靠近,因为两者具有很多先天的相似性。或者张炜在后来受到屈子的影响很大,不自觉地与自己的精神“导师”惺惺相惜,学习仿效。屈原在《楚辞》离骚篇中开首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对于自己的高贵血统非常自信,而张炜在小说中也常常在追索自己的家族历史,叩问自己的身份,追记过去家族的荣耀以及所受到的历史苦难,这在《家族》一书中得到了体现。屈原是一个喜欢美好事物的人,《楚辞》中的他身穿奇伟的服饰,浑身缀满鲜花,披挂着香草,饰物闪烁,散发出兰馨的香气;他不仅在身上装饰奇异的花草,还以它们自比,映衬自己高洁的性格和完美的人性,同时也寄寓了作者的理想主义。张炜对此由衷叹赏,更将其视为伟大人格操守的必然修为,还列举出了爱兰的孔子,爱菊的陶渊明,梅妻鹤子的林逋……虽然张炜的手脚上沾满了泥土,因为他热爱这片土地,但他也喜爱美好的自然事物,花草树木,山水,动物,作者都以平等的姿态去看待芸芸众生,去关怀身边的巨细。1998年秋天以来,张炜常常去一座山中的老屋,在那里耕地翻书,这次看的只有屈原,“我被淘洗被冲刷,接受着真正的神启与惊愕”,“然而我在午夜的寒冷或温煦中,在经受生命之水的洗涤中,却能自信地感知他的声音”。⑥作者写道,“我沉浸陶醉的时刻,大山之外正泛着‘全球一体化’的喧声。这喧声几可淹没我们的白天和夜晚。但我融入的一片时光属于另一个天地,人类历史上至为绚烂的一章就写在这里。如果连她也被‘一体’化掉,那么末世之哀又将疼过几千年前。”⑦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由此,张炜写下了《楚辞笔记》。他用审美的眼光去把握《楚辞》与屈原,应和着两千年前屈子的行吟,一唱三叹。屈子的不朽辉光映耀着张炜,张炜也在解说着屈子。

阴阳家、方士文化和“聊斋文化”等

丰富着张炜小说创作思想的血脉

其实早在先秦,楚文化与齐鲁文化在不同时期就有过此消彼长的相互交流和影响,即使在各地方文化特点消失、全国统一文化形成之后,楚文化在齐鲁文化里还留有很多深刻的遗迹。齐、楚两地在艰苦创业、追新逐异、兼收并蓄、尚武爱国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点,一直到今天,这种文化渊源仍不可能完全消解。灿烂多样的古代哲学文化在当代民间仍有余续,甚至成为人们骨子里不可更易的东西,仍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乃至性格气质。

同样的,张炜还受到齐国邹衍、淳于髡、徐福等阴阳家和方士文化,以及“聊斋文化”的影响,这让其小说创作涂上了“怪诞”色彩。怪诞一词是相对于当时的历史情境来说的,由于邹衍等人其特长是“深观阴阳消息”,运用阴阳消长模式来论证社会人事,从时间、空间的流转变化中去把握世界,思维方式与儒道不同。早期的神仙观念,以及《聊斋志异》的鬼仙神怪,让张炜的创作也越来越蒙上了魔幻色彩。尽管张炜对蒲松龄的志异小说评价不太高,但在创作实践中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影响。考察一下明清以来在齐鲁大地上生活过的小说家,他们都离不开传统文化、齐鲁文化,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化的熏陶浸和影响,齐风鲁韵,成了他们不可抛却的共同的历史文化思想源泉。张炜曾经说,其小说创作借鉴过《聊斋》的“山野精神”、“民间精神”,比如《九月寓言》和《刺猬歌》。但对作者来说,或许这不是刻意的杜撰,因为在民间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形态。人们立身天地,崇拜自然,笃信天命,敬畏鬼神,相信万物是有灵性的,信奉生命轮回,因果报应,因此与其说是张炜在故弄玄虚,不如说这是对民间大地做出的最真实的反映,是民间大地的慷慨的精神馈赠。

齐鲁文化范文第8篇

一、要创立宣传品牌

背景1:近几年山东省旅游局推出了高度概括山东文化,凝练出现代旅游品牌形象的“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及标识。“好客山东”语言简洁凝练,准确提炼和概括出山东鲜活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视觉冲击力猛烈,语言感召力强烈,让人读来上口,过目难忘。 “好客山东”深深植根于齐鲁文化,高度概括了山东人的品德和齐鲁文化的内涵,是山东文化灵魂的准确表达,让人体会到了齐鲁文化的大气、孔孟之乡的豪气,扑面而来的是齐鲁山水的豪情和山东人的热情。

背景2:2014年4月11日,济宁泗水桃花旅游节开幕,标志着跨度2个月的“赏花汇”大幕正式拉开,期间先后举办了“桃花旅游节”、“圣地桃源科普行”、“泗水梨花之旅暨全市梨园春戏曲大赛”、“首届槐花节”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泗水的独特魅力和旖旎风光,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功打造了泗水旅游品牌。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得出结论:明确简洁明了的旅游宣传品牌,就是旅游宣传营销的首要任务,也是旅游管理者们最紧迫的任务。“宣传口号≠旅游品牌”,因此,一个地方要想让大家记得住,进得来,玩得久,就必须先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可召集大中院校专家、创意设计公司、旅行社、景区和热心社会公益的群众,在充分调研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立足于整合、提升,确定能够准确定位、高度概括旅游宣传品牌。

二、要完善推进措施

山东省旅游局推出的“好客山东”品牌的成功,得益于贺年会和休闲汇两大核心旅游产品的成功开发运作。有的城市不缺好的资源,缺的是适合市场需求的好线路、成熟的旅游品牌、成熟的的运作模式以及完善的配套推进措施。时代在发展,游客的旅游需求也在变化,但我们的旅游线路、产品如果依然还是停留在老三样,自然不会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只会坐吃山空,被周边其他城市落的越来越远。

(一)积极整合线路产品。建议要发挥旅游局的产业引导作用,一方面组织大中院校专家、重要旅游网站与旅行社、景区进行对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旅游线路。例如,针对希望搞文化研究的游客,为其推荐文化休学游,对于热衷与体验的游客,可以为其推荐朝圣游等等。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线路的宣传推荐,比如以时间为顺序,在省内外推出“春赏桃花、夏游碧波湖、秋汇做好汉、冬聚过大年”的宣传口号,让大家知道一个城市一年四季都有旅游产品,哪个季节可以去哪里旅游;比如整合区域性旅游资源,以济宁为例,喊响“礼佛宝相寺、尚武登梁山”旅游线路宣传口号,将两个独立的旅游资源整合为为一个旅游线路,主题突出,清晰明了,方便游客增强对汶上、梁山的记忆,还能产生1+1>2的效应。

(二)走出去,请进来,发挥节会平台作用最大化。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国内同行邀请参加的旅交会、论坛、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适时宣传推介济宁的旅游线路产品,即节省成本,又达到招徕客源的目的;另一方面,对于各县市区举办的节庆活动,市旅游局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邀请重要客源地和重点开发客源地城市前来参加活动,并在活动同时,组织客人去其他重要景区考察采风,探讨组建新线路等事宜。

三、要提倡创新突破

(一)成立旅游宣传营销创意策划公司,实现自我造血,有效破解资金瓶颈。旅游宣传促销是一项投资比较大的项目,单行一个地方的财政支持,是非常艰难的,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建议要强化旅游商品开发、营销等应有的职能,成立旅游宣传营销创意策划公司,或者将全市的旅游宣传营销权委托给一家公司,来负责本地区的旅游宣传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