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靶向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靶向基因-病毒治疗就是针对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所不同的生物特性及转导通路,利用基因工程将病毒的基因结构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使之可以特异性的感染某种肿瘤细胞,或者仅在某种肿瘤细胞异性的复制与增殖,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而正常组织免受损害,从而达到特异性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这种被称作为溶瘤病毒的产物既可以起到直接溶裂解肿瘤细胞的作用,又可以当作抗癌基因的载体,在肿瘤细胞内起到病毒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双重作用,事实证明,这种双重的作用优于单一的病毒治疗及基因治疗。
但尽管肿瘤靶向基因-病毒治疗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攻克肿瘤的道路,但是距离临床应用尚有一段距离,其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从实验动物过渡到人体这一阶段需要较长的周期、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的问题、静脉给药及中和抗体的问题、基因的选择问题及肿瘤细胞的异质性问题[2]。其中hajitou等已经通过噬菌体与AAV结合技术部分解决了病毒载体的靶向肿瘤问题[3],俞德超博士通过类似血液透析的方式减少了血液中中和抗体对病毒的影响。但肿瘤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仍需做进一步研究。
2靶向肿瘤的单抗治疗
靶向肿瘤的单抗治疗特异度高、不良反应少,患者更容易接受,其可携带化疗药物、毒素及放射性物质到达靶组织或细胞,可以诱导针对特定疾病的免疫反应,近年来也收到学界广泛关注,美国FDA已批准超过8种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应用于美国临床肿瘤的治疗。
靶向肿瘤的单抗治疗得以应用于临床得益于其在两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即人鼠嵌合抗体及人源化抗体和人抗体相关技术的成熟,成功克服了鼠源性抗体在人体中产生HAMA的问题,而抗体库的建立和筛选更是使人们可以直接获得特异性强和亲和力高的单克隆抗体。但尽管靶向肿瘤的单抗治疗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仍旧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一方面,由于治疗需要大剂量、高纯度的抗体,而现在的生物工程技术水平无法大量生产合格的抗体,导致单抗的价格十分高昂,难以进入医疗保险系统,无法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推广。另一方面,其治疗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对于某些实体性肿瘤,其内部间质压力较大,使得单抗很难进入肿瘤内部,加之淋巴回流,使单抗对此类肿瘤的作用极为有限。
3针对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向药物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及其相应受体(PTKR)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抗凋亡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针对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向药物主要是通过移植肿瘤细胞的损伤修复,使细胞停留于分裂间期,诱导或维持细胞凋亡,组织血管生成。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是用于治疗CML的依马替尼(STI571),其可选择性的移植有BCR-ABL表达的白血病细胞增殖。但此类药物由于有非细胞毒性和靶向性,所以其在临床上的毒副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在的主流方法是与常规治疗合用,以减少发生严重毒副作用的危险性。
4结语与展望
针对肿瘤的靶向治疗,除上述三大研究热点外,尚有细胞载体及非直接的靶向治疗,近来对于靶向治疗与肿瘤干细胞相结合的研究更是多见于相关杂志,但就如上述内容所述,虽然肿瘤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认为较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具有几点共同的特种:首先是特异性,最好可以主动寻找到原发灶及转移灶,有针对的杀灭肿瘤细胞而保全正常细胞。其次应具有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使之在成本与价格方面能让更多人受益。另外在如有有效作用于实体肿瘤及克服免疫障碍方面也有得到妥善解决。我们相信,在未来,对肿瘤细胞与组织的靶向治疗,对肿瘤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及对肿瘤干细胞的全面深入了解,一定能在攻克肿瘤的长期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积仁.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进展[M].香港:Pioneer Bioscience Publishing Co, 2003:299.
关键词: 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研究
据数据报道,每年全球约150万女性新发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0%以上。如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乳腺癌发生率明显上升,引起人们的关注[1]。以往临床上对于乳腺癌患者以手术治疗最为有效。全切除术是早期针对乳腺癌患者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对进行整个切除,清扫淋巴结,防止乳腺癌转移扩散,减少复况。临床治愈率较高,复发率较低。而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渐提高,全切除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乳腺癌根治术的出现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其无需切除,对的美容效果较好。如今乳腺癌根治术配合放化疗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同,认为其与全切除术疗效基本相同。但由于术后的放化疗对患者身体损伤较大,患者承受痛苦较大,影响身心健康,不利于术后的恢复。近些年来,随着分子学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为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本文对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1.1 全切除术
全切除术是最初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之一,由于进行全切除,复发率相对较低,切术后治疗效果较好,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治疗乳腺癌的最佳手术。
1.2 乳腺癌根治术
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加强,全切除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9世纪90年代,Halsted首次报道了乳腺癌根治术,一种无需切除治疗乳腺癌的手术。该手术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其无需进行切除,完整的保留了乳腺癌患者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之受到患者们的追捧。而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乳腺癌根治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效果与全切除术并无差异,这也使乳腺癌根治术成为乳腺癌标准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
1.3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不断加深,20世纪80年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出现为进一步优化了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其不仅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区域淋巴结,还使的功能和外形接近完好,基本取代了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2]。
2 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2.1 靶向治疗的意义及优势
虽然保乳术深受人们欢迎,但在保乳术的基础上应用放化疗联合治疗才能起到良好效果,但放化疗药物一般毒性较强,容易损伤人体各健康器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有患者因忍受不了毒副反应而停止放化疗。近年来,随着医学分子学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靶向治疗是指将靶向药物最大程度输送至靶器官,对靶器官治疗效果起到加强作用,而对非靶器官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避免毒副反应。且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在保障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为乳腺癌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向,有望解决放化疗毒副反应强的难题[3]。
2.2 靶向治疗的方式
2.2.1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治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内转录、翻译等信号传导过程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抑制、杀死肿瘤细胞的最终目的。化学治疗主要是利用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增殖快的特点,从而干扰细胞DNA的合成,抑制杀灭活跃的肿瘤细胞,但其对正常细胞也产生一定杀伤力。而分子靶向治疗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选择性,可选择性对肿瘤细胞进行针对性杀伤。目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其中包括:①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药物(如拉帕替尼、赫赛汀等)。有研究显示[4],HER-2在人体正常组织中含量较低,但肿瘤细胞内含量明显升高。而针对HER-2的分子靶向药物可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活酶的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和转移。②针对肿瘤血管新生的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整合素ανβ3等)。贝伐珠单抗可竞争性结合VEGF,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起到抑制血管新生的效果。而整合素ανβ3则是通过对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的亲和性达到上述效果。③其他药物,如依维莫司、驮瑞塞尔等通过mTOR通路抑制胰腺癌肿瘤细胞的增生;以Livin mRNA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可抑制Livin基因表达,诱导MCF-7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黄酮吡多与蛋白激酶C、环氧合酶-2等多种信号传导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等。
2.2.2 内分泌靶向治疗
内分泌靶向治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随着对乳腺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多数乳腺癌患者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而去除激素依赖性可对肿瘤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内分泌治疗就是通过对激素的抑制,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效果。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研制出内分泌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来曲唑、依西美坦等,可抑制芳香化酶将雄激素催化为雌激素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由于对激素有抑制作用,适用于绝经乳腺癌患者的治疗[5]。
2.2.3 靶向化学治疗
传统的化学治疗为在肿瘤组织中聚集较大的药物浓度,需要较大剂量的使用化学药物,毒副反应强。而靶向化学治疗建立在传统化疗的基础上,针对性提高肿瘤组织内部的药物浓度,而减少正常细胞的药物浓度。靶向化学治疗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通过改变剂型、改变给药方法以及改变作用机制等提高肿瘤内药物的浓度;其二是从靶向乳腺癌细胞药物到靶向乳腺癌干细胞药物。有研究表明[6],将阿霉素、氟尿嘧啶等制成脂质体,可降低对普通细胞的毒性,提高在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
3 总结
近年来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显示出了靶向治疗的良好前景,但由于靶向治疗使用时间尚短,并不作为主要治疗方案,目前正处于临床探索阶段,相关理论及研究还需不断完善。但以目前研究的前景可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取代传统化学治疗是必然的结果,也为未来治疗肿瘤的方法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莹,吴春晓,吴凡等.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现况和发展趋势[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2):150-154.
[2] 郭雪,魏丽娟,郑磊等.35岁以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比较及保乳术预后因素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62-1365.
[3] 张凯丽,田志胜,王树峰等.a-B晶体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靶向治疗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3,(18):1106-1110.
[4] 王言,姚璐,刘毅强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对腋淋巴结阳性和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不同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7):511-514.
胰腺癌藏得很深
在人类所有疾病中,癌症可以说治疗难度最大,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恰恰又是所有实体瘤中最难缠的。与国内外飙升的发病率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却进展缓慢。
胰腺癌太特殊太难治。专家说,胰腺癌藏得很深,早期发现非常难。很多病人早期表现为消化不良,加上胰腺解剖位置隐藏得非常深,能躲过普通体检手段,即便是B超有时都难以发现,这导致漏诊率非常之高。同时,胰腺的“邻居”都非常重要而且很脆弱:胰腺与肝、脾、胃、十二指肠等器官相邻,一不小心就极易“殃及池鱼”。
分子靶向治疗很“给力”
从治疗手段上看,晚期胰腺癌放疗虽有一定作用,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大,放疗范围及照射剂量都受到限制。此外,化疗的效果也很有限。胰腺癌病人的生存率在近30年并无显著改善,不得不寻找新的方法。目前,新兴的分子靶向治疗已在乳腺癌、肺癌等领域取得很好的疗效,它会更好地带领胰腺癌患者向“带瘤善存”迈进。
分子靶向治疗是在对肿瘤分子生物学了解的基础上,以病变细胞为靶点的治疗,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从国内外的研究上也能看出分子靶向治疗对胰腺癌的重要性。美国、德国等国家正在进行的80多项胰腺癌研究中,大部分包含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证实了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副作用小。今后,以分子靶向治疗为代表的生物治疗,与放化疗协同作用使肿瘤综合治疗科学性更趋完美,治疗有效率提高至少20%以上。
高危人群做个CT
本刊记者:近几年,癌症治疗中出现了一个新成员: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您认为靶向治疗前景怎样?患者在什么时候进行靶向治疗最佳?
罗荣城教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以及从细胞受体和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开始进行以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这就是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实际属于病理生理治疗,也就是封闭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受体和纠正其病理过程。目前,分子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最大的热点和最有希望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已有多个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投入临床应用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而且目前各界学者的研究也都集中在这方面。靶向治疗的优点一是在于针对性强,二是毒副作用明显弱于放、化疗等传统疗法,主要表现在对免疫功能的损伤方面,靶向药物是属于生物治疗的药物,不会影响到免疫功能,这对肿瘤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肿瘤已逐渐由“不可治愈的疾病”转变为一种“慢性疾病”,通过应用靶向治疗,许多病人可以做到“带瘤生存”。
肿瘤靶向治疗在短短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但从临床角度看,靶向治疗目前刚刚开始应用,还处于入门阶段。虽然它很有潜力,但并不能代替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不可盲目使用。
现阶段已应用于临床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中,多数药物都是作为二、三线药物被批准上市的,也就是说,目前临床上往往是在化疗失败后才开始应用靶向治疗药物的。这是因为,分子靶向治疗还没有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那么成熟,特别是针对早期肿瘤,手术再辅以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可能可以根治,就不会先采用分子靶向治疗。但是,也有些靶向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应用成熟,且疗效肯定,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一线治疗,如针对CD20单抗的美罗华及针对HER2受体的赫赛汀,前者用于淋巴瘤的治疗,后者用于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及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易瑞沙开始虽是用于化疗失败的病例,由于其针对东方人非吸烟的肺腺癌疗效好,故也用于未行过化疗的晚期病人。这些靶向药物在降低复发率、延长无病生存期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有很多新上市不成熟的靶向药物,还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何时使用靶向药物,还要看是什么病种,处于病程的什么阶段。
从临床治疗发展的进程看,强强联合是一种趋势。如何把多种有效的药物合理地联合应用,最大限度地增加抗肿瘤疗效,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应用包括三种方式:①同类靶向药物的联合;②同一靶点,但针对不同位点的药物联合;③不同靶点的药物联合。由于前两种联合存在受体饱和及竞争性结合等问题,临床上以第3种联合用药方式多见。虽然几项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小分子物质与化疗联合不增加疗效,生存无受益,但单克隆抗体却显示出与化疗的协同效应,从疗效到生存时间均有优势。这对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和进一步提高疗效,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刊记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肿瘤微创靶向治疗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您觉得肿瘤微创靶向治疗会给肿瘤治疗带采怎样的影响?目前该治疗还存在着哪些难题?应该怎样解决?
罗荣城教授:随着21世纪高新科技迅猛发展,肿瘤微创治疗也在近年来得到高速发展。肿瘤微创治疗是以先进的影像技术为导向,集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药物治疗、生物、基因技术和高新科技(如光动力治疗、射频消融、激光、超声聚焦、介入治疗、内镜、腔镜等)为一体,具有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痛苦轻、疗效确切等优点的现代肿瘤治疗方法。现代肿瘤微创治疗已由传统的肿瘤介入放射学发展为B超、MRI、CT、DSA、PET、内镜及腔镜引导下的微创治疗,涵盖了药物治疗(如溶栓、化疗栓塞)、光化学治疗(光动力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超声聚焦疗法和生物治疗等多种微创治疗方法。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发展和人们健康概念、卫生保健意识的变化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微创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最为活跃、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新兴专业。
1 先进的影像技术使得肿瘤微创治疗定位更精确、治疗更精细
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微创治疗发展的根基。借助多种手段的影像设备和影像技术,利用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实时监控和精确导向、定位,进行有效的靶向治疗。近年来,实时监控设备和技术的出现以及对微小病灶的精确判断与分析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肿瘤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如高精度胃镜引导下的光敏剂荧光诊断和光动力治疗可以实时监控肿瘤组织的边界,为光动力治疗Barret's食管以及早期食管癌提供良好的依据。
2 微创治疗的联合应用使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现代肿瘤治疗提倡综合治疗,因此微创治疗也多主张联合应用,按照科学的次序将数种微创治疗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疗效为目的的微创治疗模式。肿瘤微创治疗的序贯联合模式特别是血管性微创治疗与非血管性微创治疗的有机结合,通过不同机制对肿瘤组织进行破坏和灭活,是肿瘤所在器官水平的整体治疗与病变部位局部强化治疗的双重治疗。比如肝癌患者可以先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而后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3 微创治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
肿瘤微创治疗联合生物治疗逐渐成为21世纪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模式,它是采用微创治疗的方法充分减轻或去除瘤负荷,甚至达到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显示病灶活性消失、相关实验室检查阴性》,然后联合肿瘤生物免疫治疗进一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巩固和提高微创治疗的疗效、预防肿瘤的局部复发和有效控制转移。比如临床上先行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再用生物免疫疗法提高机体免疫,并进一步杀灭残存散在的癌细胞以期达到治愈肝癌的目的;光动力治疗早期声带癌,之后辅以生物治疗起到预防肿瘤的局部复发和有效控制转移的效果。
4 根治性肿瘤微创治疗
继肿瘤“根治性外科切除”、“根治性化疗”、“根治性放疗”之后,根治性微创治疗应运而生。声带癌的“光动力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在治愈声带癌的基础上保留患者声音功能;早期乳腺癌的“局部射频消融+放射治疗+生物治疗”等等。同肿瘤的其他治疗手段一样,根治性微创治疗同样局限于早期肿瘤。可以预见,在未来5~10年内,根治性微创治疗联合生物治疗将成为声带癌、早期肝癌和乳腺癌等肿瘤首选或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微创医学和生物医学已成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两大趋势和热点,是肿瘤综合治疗手段中的重要部分,已为愈来愈多的肿瘤患者和医师所接受。
5 肿瘤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
其实肿瘤微创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在前一部分已经提到,这里只是做个总结。肿瘤微创靶向治疗对于早期肿瘤能够达到根治的效果,于传统的放疗、化疗和手术相比较有着微创、安全性系数高和保留器官功能等优势,对于中晚期肿瘤来说微创靶向治疗之间的联合应用以及与其他疗法的联合应用都发挥出各自的互补优势,部分患者能够达到根治,大部分患者则能够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6 开展肿瘤微创治疗存在的难题及其对策
胃癌的死亡率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二位,而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其死亡率更是居于榜首。不幸的是,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疾病已经进入晚期,此时传统的手术治疗、化疗及放疗都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近几十年来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肿瘤分子靶向性治疗正逐渐在抗肿瘤治疗中占据自己的舞台,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就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从胃癌靶向性分子的筛选与应用、调整肿瘤微环境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等三方面对胃癌靶向性治疗的分子基础加以概述。
【关键词】 胃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ABSTRACT: Gastric cancer 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worldwide, and in Asian countries like Japan, Korea and China, it remains the top killing cancer. As most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are in the advanced stage of the disease when they are first diagnosed, patients receiving conventional therapies including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have poor prognosis. An emerging modality called tumor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provides promise and insight to combat this malignanc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olecular basis of gastric cancer targeted therap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creening and application of target molecules, modulation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antitumor immunotherapy.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targeted therapy; immunotherapy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每年新发病例近百万,其中约2/3的患者来自发展中国家,仅中国就占到42%[1];同时胃癌又是世界第二大癌症致死原因,在日本、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胃癌的死亡率更是位居恶性肿瘤之首[2]。大部分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癌症晚期,传统的手术治疗及放疗、化疗等方法疗效欠佳,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30%。
传统抗癌治疗中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占很大比重。这类药物的细胞毒作用主要是通过干扰DNA合成与修复或阻碍细胞的有丝分裂来实现的,但由于其作用靶点同时也普遍存在于正常增殖细胞中,其结果必然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针对这一问题,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肿瘤分子靶向性治疗正日益兴起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肿瘤靶向性治疗是指将肿瘤组织或细胞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分子作为靶标,利用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配体实现直接或导向治疗的目的[3]。这种治疗模式为抗肿瘤治疗另辟蹊径。研究者们基于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尤其是分子水平变化的研究结果,逐步创建出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或其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的靶向疗法,既提高了疗效,又减少了毒副作用的产生。此外,对肿瘤特异性抗原及靶向肽的筛选有望通过介导宿主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来改善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1 肿瘤靶向性分子的筛选与应用
基于靶向性分子(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及反义寡核苷酸等)的抗肿瘤治疗目前已部分进入临床,用于诱导凋亡和特异性地阻断生长因子(EGF/EGFR、VEGF/VEGFR、PDGF/PDGFR等)及相关激酶的作用。其中最成功的范例当推BcrAbl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该药通过使异常的BcrAbl激酶失活起到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及胃肠间质瘤(GIST)的作用[4]。此外,许多实体肿瘤中存在异常信号传导通路,如Ras/MAPK通路、PI3K/Akt通路、酪氨酸激酶(RTKs)通路等。其中RTKs通路作为促进细胞增殖的主要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通路中的ErbB家族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该组原癌基因编码产物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针对这类受体的靶向性药物可以对恶性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攻击,目前已获得的代表性的药物有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和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厄洛替尼(爱必妥)[5]。同时以ErbB为靶点的治疗还可提高肿瘤细胞对传统放疗及化疗的敏感性[67]。然而在胃癌治疗方面至今仍未获得特异性的靶向分子。
先前的研究发现,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等人类多种肿瘤中呈过表达[810]。动物实验也已证实肿瘤的快速生长需要COX2的参与,而增加COX2的表达可促进乳腺肿瘤的生长[1112]。在息肉易感鼠模型中敲除COX2基因可阻碍肿瘤的生长[13]; COX2的选择性抑制剂在致癌物诱发胃癌的动物模型中可阻碍肿瘤的进展[14];用反义cDNA或siRNA抑制COX2同样可阻碍胃癌的生长[15]。上述实验结果均提示,抑制COX2有助于肿瘤的防治[1617]。其机制目前普遍认为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此外,近期有研究显示其作用还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及阻断钾离子通道实现的。研究者用反义COX2和COX2抑制剂处理细胞,再从中获取条件培养基用于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该培养基可抑制HUVE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成能力,并在体内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18]。实验还发现在胃癌中COX2的表达与VEGF的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密切相关[1921],COX2的过表达可引起胃癌细胞中前列腺素E2(PGE2)、血管生成素(An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上调[22]。另一方面,钾离子通道在众多生理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23]。人类etherαgogo相关基因(HERG)编码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的亚基,有研究发现它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存活有关[24]。另有研究证实HERG蛋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并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对COX2抑制作用的最新机制研究显示,COX2可能介导PGE2的合成增加其与受体的结合,继而活化胃癌细胞中的cAMP;cAMP水平的增高促进了其与HERG蛋白的结合,从而实现对HERG电流的调节[25]。
此外,利用双向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等高通量分析技术,研究者还筛选出了其他一些受COX2调节的蛋白。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NAD+](15PGDH)是前列腺素降解的关键酶,在转染了COX2 siRNA质粒的SGC7901细胞中发现该酶的表达上调[26]。体内经COX2介导合成的前列腺素的水平(尤其是PGE2)不仅与其合成过程有关,还取决于其分解速度[27]。15PGDH可催化15羟基前列腺素转化为活性较弱的15酮基前列腺素[28],结合其在某些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甚至缺失的现象,人们推测其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在部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931]。我们实验室发现,15PGDH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同时COX2的表达上升;且15PGDH与胃癌的分化、TNM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而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发现,在细胞系中用siRNA抑制COX2可使15PGDH的表达上调(128.57%);而用COX2的cDNA转染胃癌细胞可在上调COX2表达的同时下调15PGDH(51.72%)[26]。以上结果提示在人胃癌中15PGDH 可被COX2下调,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RUNX3目前被视为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其缺乏可能导致胃癌的发生[32]。在原发性胃癌患者中有60%存在RUNX3表达降低,而在晚期转移癌患者中则多达90%。这部分患者可能因RUNX3基因的杂合子丢失或启动子甲基化而导致RUNX3的表达不足,其后果是显著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实验室研究发现RUNX3基因敲除鼠的胃黏膜细胞表现出恶性转化的特征[32],而重新激活RUNX3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及成瘤性。我们实验室发现,RUNX3在胃转移癌中低表达,而上调RUNX3的表达可抑制荷瘤裸鼠的肿瘤血管生成。此外,通过转染RUNX3的真核表达载体上调肿瘤细胞的RUNX3表达,可使该细胞体内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发现,RUNX3的上述抑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在转录水平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进而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而实现的。我们的研究还发现,RUNX3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关,用RUNX3特异性siRNA抑制RUNX3的表达可使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而转染RUNX3真核表达载体可使胃癌细胞对阿霉素等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其机制可能是过表达的RUNX3与Bcl2、MDR1和MRP1等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结合,抑制了启动子活性,下调了这3种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从而增加了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33]。这些结果为我们提示了RUNX3抑制胃癌转移及提高胃癌化疗敏感性的一条新通路,为未来RUNX3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2 调整肿瘤微环境
肿瘤细胞必须从微环境中获取足够的氧气及各种营养因子以维持自身的代谢与生存[34]。1~2mm3的小瘤结节可直接通过弥散作用获取养分,而后续的生长则需依赖肿瘤血管的生成[3536]。事实上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均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肿瘤血管抑制治疗已成为新的肿瘤治疗研究热点。
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多种活化因子与抑制因子共同作用,调节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管状形成及血管稳定[34]。VEGF和Ang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血管的生成,而Ang1/Tie2则主要促进新生血管的重塑与成熟[37]。近几十年来基于以上理论发展出的血管靶向疗法为肿瘤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研究发现Ang1、2在人胃癌中高表达[38];利用反义Ang1可抑制胃癌的生长及血管生成[39],而COX2抑制剂则可通过抑制缺氧情况下Ang2的上调从而抑制其介导的胃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40]。骨桥蛋白(OPN)是应激、炎症、损伤修复及免疫反应等状态下产生的一种分泌型蛋白,已有研究证实其与COX2及VEGF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与胃癌的TNM分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MVD显著相关。调查发现高MVD胃癌患者的生存期较低MVD患者明显缩短[41],而用RNA干扰技术抑制OPN的表达则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42]。提示OPN、COX2和VEGF有协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的作用,因而有望成为肿瘤血管抑制治疗的新靶点。
另一方面,由于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相比存在异质性,近年来已有大量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分子,并将其作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标。遗憾的是在胃癌研究中尚未筛选出这种特异性标志物,这可能与胃癌微血管内皮细胞不易培养及细胞特异性分子表达水平低有关。噬菌体呈现肽库技术的开发为筛选低浓度的特异性分子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利用这一技术我们通过体内筛选获得了一条具有胃癌血管靶向性的噬菌体呈现肽CGNSNPKSC(GX1)[43]。体内外实验已证实该短肽除具有血管靶向性外还可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阻碍细胞增殖及新血管的生成。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并表达了GX1与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α)的融合蛋白GX1rmhTNFα。将该融合蛋白注入荷瘤裸鼠体内,可见其特异性结合于肿瘤血管,与单纯应用rmhTNFα相比,该融合蛋白能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可降低全身毒副作用。提示GX1短肽在胃癌的靶向性生物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4]。同时,我们利用99Tcm直接标记法获得核素标记肽99TcmGX1,将该肽注入荷瘤裸鼠体内,ECT显像结果显示,GX1具有良好的体内肿瘤组织靶向性及影像学肿瘤标志物的特征[45]。目前,该短肽的受体筛选正在进行,这将有助于GX1在血管生成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3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一直是肿瘤辅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抗原特异性及非特异性两大类。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一方面集中于利用细菌或其组份增强患者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到抗肿瘤的疗效。例如将卡介苗(BCG)直接注入膀胱内治疗浅表性膀胱癌[46]。但由于其疗效有限且毒副作用明显,继而引发了对CpG寡聚脱氧核苷酸等遗传修饰细菌制剂的探索。另一方面,各种重组细胞因子也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α、β、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4、6、12及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其中α干扰素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毛细胞性白血病已收到一定疗效。
在抗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治疗方面,随着人们对抗肿瘤免疫应答及肿瘤免疫耐受现象的分子基础的了解不断加深,以及各种肿瘤特异性抗原(TA)的获取,一套以T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已逐渐进入临床,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这其中主要包括肿瘤疫苗的应用、肿瘤特异性T细胞及其受体的过继免疫治疗和异体干细胞及异体效应淋巴细胞的移植等。这些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已使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了继外科手术、放疗及化疗后的第4种抗肿瘤治疗策略。上世纪90年代大量TA的发现和固相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及四聚体技术的发展为肿瘤预防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有效的支持[47]。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相继研制出多种类型的抗肿瘤疫苗,如TA疫苗、mRNA疫苗及DNA疫苗等。其中针对人瘤病毒16(HPV16)的疫苗经双盲实验证实,能有效地预防HPV16的感染及HPV16相关性宫颈上皮内瘤(CIN)的发生[48]。
然而在胃癌异性或相关性抗原的缺乏限制了这一治疗的应用。我们实验室早期发现的胃癌特异性MG7抗原已被证实可有效地改善胃癌的早期诊断,并介导抗肿瘤免疫反应。MG7的抗原决定簇位于糖链上,现已通过噬菌体呈现肽库技术筛选并合成了一系列MG7抗原表位模拟肽[4950]。受体竞争结合实验证实这些模拟肽具有良好的抗原模拟效果,可为发展肿瘤疫苗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此基础上,我们已通过多种方式构建了相关肿瘤疫苗,包括融合了热休克蛋白70的DNA疫苗[51]、含4个模拟表位的DNA疫苗[52]及MG7抗原肽与佐剂CpG寡聚脱氧核苷酸共包封制备的纳米疫苗[53]等。其中多表位的MG7抗原纳米疫苗可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并已在荷瘤裸鼠体内表现出明显的抗肿瘤效应。胃癌免疫治疗的另一进展是利用HLAA匹配的同种异体胃癌细胞诱导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研究证明,早期胃癌患者诱导产生的CTLs比晚期患者的CTLs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HLAA匹配的同种异体胃癌细胞可诱导胃癌患者及健康人群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分化产生CTLs并进一步扩增。这类经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为CD3及CD8阳性的CTLs可通过介导细胞毒效应,有效地杀伤HLAA2或HLAA24胃癌细胞[54]。这一研究进展提示,我们可利用HLAA匹配的肿瘤细胞诱导健康人群的PBLs分化为CTLs,产生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效应,进而实现抗肿瘤免疫治疗。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虽然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其临床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抗肿瘤疫苗在临床应用中不能有效地激发宿主的免疫应答,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TA的选择不合适、肿瘤组织TA的缺失或修饰、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等。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更有效地筛选肿瘤特异性靶向分子,如何通过免疫佐剂的应用等方法解决现有的靶向性蛋白耐药性的问题等等将是未来抗肿瘤靶向性治疗必须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靶向药物的临床有效率都在10%左右,这可能是由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受多环节调控的复杂过程,单独控制其中的某个靶点难于收到显著疗效。以胃癌的发生发展为例,就可能受到VEGF、RUNX3、OPN、COX2等多重因素的共同调控,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建立起一个复杂的信号传导网,通过交叉对话使上游发起的信号转化为下游的级联反应,最终达到效应性结果。因此,未来的研究趋势必将是多管齐下,通过多分子多靶向联合治疗提高抗肿瘤治疗的效率。相信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的了解不断深入,肿瘤的治疗必将揭开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PARKIN DM, BRAY F, FERLAY J,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02 [J]. CA Cancer J Clin, 2005, 55(2):74108.
[2]LEUNG WK, WU MS, KAKUGAWA Y, et al. Screening for gastric cancer in Asia: current evidence and practice [J]. Lancet Oncol, 2008, 9(3):279287.
[3]MUFSON RA. Tumor antigen targets and tumor immunotherapy [J]. Front Biosci, 2006, 11:337343.
[4]DRUKER BJ, TAMURA S, BUCHDUNGER E, et al. Effects of a selective inhibitor of the Abl tyrosine kinase on the growth of BcrAbl positive cells [J]. Nat Med, 1996, 2(5):561566.
[5]YARDEN Y, SLIWKOWSKI MX. Untangling the ErbB signalling network [J].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01, 2(2):127137.
[6]SLAMON DJ, LEYLANDJONES B, SHAK S, et al. Use of chemotherapy plus a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ER2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hat overexpresses HER2 [J]. N Engl J Med, 2001, 344(11):783792.
[7]OROURKE DM, KAO GD, SINGH N, et al. Conversion of a radioresistant phenotype to a more sensitive one by disabling erbB receptor signaling in human cancer cells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8, 95(18):1084210847.
[8]SUBBARAMAIAH K, TELANG N, RAMONETTI JT, et al. Transcription of cyclooxygenase2 is enhanced in transformed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J]. Cancer Res, 1996, 56(19):44244429.
[9]SHEEHAN KM, SHEAHAN K, ODONOGHUE DP,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J]. JAMA, 1999, 282(13):12541257.
[10]SUNG JJ, LEUNG WK, GO MY, et al. 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in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gastric lesions [J]. Am J Pathol, 2000, 157(3):729735.
[11]WILLIAMS CS, TSUJII M, REESE J, et al. Host cyclooxygenase2 modulates carcinoma growth [J]. J Clin Invest, 2000, 105(11):15891594.
[12]LIU CH, CHANG SH, NARKO K, et al. Over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is sufficient to induce tumorigenesis in transgenic mice [J]. J Biol Chem, 2001, 276(21):1856318569.
[13]OSHIMA M, DINCHUK JE, KARGMAN SL, et al. Suppression of intestinal polyposis in Apc delta716 knockout mice by inhibition of cyclooxygenase 2 (COX2) [J]. Cell, 1996, 87(5):803809.
[14]HU PJ, YU J, ZENG ZR, et al. Chemoprevention of gastric cancer by celecoxib in rats [J]. Gut, 2004, 53(2):195200.
[15]吴汉平,吴开春,幺立萍,等. 环氧合酶2反义核酸抑制胃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2, 41:534537.
[16]KAWAMORI T, RAO CV, SEIBERT K, et al. Chemopreventive activity of celecoxib, a specific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 against colon carcinogenesis [J]. Cancer Res, 1998, 58(3):409412.
[17]REDDY BS, RAO CV, SEIBERT K. Evaluation of cyclooxygenase2 inhibitor for potential chemopreventive properties in colon carcinogenesis [J]. Cancer Res, 1996, 56(20):45664569.
[18]FU YG, SUNG JJ, WU KC, et al. Inhibition of gastric cancerassociated angiogenesis by antisense COX2 transfectants [J]. Cancer Lett, 2005, 224(2):243252.
[19]JOO YE, REW JS, SEO YH, et al. Cyclooxygenase2 overexpression correlates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and tumor angiogenesis in gastric cancer [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3, 37(1):2833.
[20]UEFUJI K, ICHIKURA T, MOCHIZUKI H. 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is related to prostaglandin biosynthesis and angiogenesi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J]. Clin Cancer Res, 2000, 6(1):135138.
[21]YU HG, LI JY, YANG YN, et al. Increased abundance of cyclooxygenase2 correlates wit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 abundance and tumor angiogenesis in gastric cancer [J]. Cancer Lett, 2003, 195(1):4351.
[22]LEUNG WK, TO KF, GO MY, et al. Cyclooxygenase2 upregulat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and angiogenesis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 [J]. Int J Oncol, 2003, 23(5):13171322.
[23]MILLER C. An overview of the potassium channel family [J]. Genome Biol, 2000, 1(4):15.
[24]SMITH GA, TSUI HW, NEWELL EW, et al. Functional upregulation of HERG K channels in neoplastic hematopoietic cells [J]. J Biol Chem, 2002, 277(21):1852818534.
[25]SHAO XD, WU KC, HAO ZM, et al. The potent inhibitory effects of cisapride, a specific blocker for human etherαgogorelated gene (HERG) channel, on gastric cancer cells [J]. Cancer Biol Ther, 2005, 4(3):295301.
[26]LIU Z, WANG X, LU Y, et al. Expression of 15PGDH is downregulated by COX2 in gastric cancer [J]. Carcinogenesis, 2008, 29(6):12191227.
[27]DING Y, TONG M, LIU S, et al. NAD+linked 15hydroxyprostaglandin dehydrogenase (15PGDH) behaves as a tumor suppressor in lung cancer [J]. Carcinogenesis, 2005, 26(1):6572.
[28]TAI HH, CHO H, TONG M, et al. NAD+linked 15hydroxyprostaglandin dehydrogenase: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J]. Curr Pharm Des, 2006, 12(8):955962.
[29]SWAMI S, KRISHNAN AV, MORENO J, et al. Calcitriol and genistein actions to inhibit the prostaglandin pathway: potential combination therapy to treat prostate cancer [J]. J Nutr, 2007, 137(1 Suppl):205S210S.
[30]MORENO J, KRISHNAN AV, SWAMI S, et al. Regulation of prostaglandin metabolism by calcitriol attenuates growth stimulation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J]. Cancer Res, 2005, 65(17):79177925.
[31]YAN M, RERKO RM, PLATZER P, et al. 15Hydroxyprostaglandin dehydrogenase, a COX2 oncogene antagonist, is a TGFbetainduced suppressor of huma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4, 101 (50): 1746817473.
[32]LI QL, ITO K, SAKAKURA C, et 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ss of RUNX3 expression and gastric cancer [J]. Cell, 2002, 109(1):113124.
[33]GUO C, DING J, YAO L, et al. Tumor suppressor gene Runx3 sensitizes gastric cancer cells to chemotherapeutic drugs by down regulating Bcl2, MDR1 and MPR1 [J]. Int J Cancer, 2005, 116(1):155160.
[34]PAPETTI M, HERMAN IM. Mechanisms of normal and tumorderived angiogenesis [J]. 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 2002, 282(5):C947970.
[35]SHIM WS, TEH M, BAPNA A, et al. Angiopoietin 1 promotes tumor angiogenesis and tumor vessel plasticity of human cervical cancer in mice [J]. Exp Cell Res, 2002, 279(2):299309.
[36]FOLKMAN J. Antiangiogenesis: new concept for therapy of solid tumors [J]. Ann Surg, 1972, 175(3):409416.
[37]TAKAGI H, KOYAMA S, SEIKE H, et al. Potential role of the angiopoietin/Tie2 system in ischemiainduced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3, 44(1):393402.
[38]WANG J, WU K, ZHANG D, et al. Expression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s of angiopoietin1, 2 and Tie2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5, 337(1):386393.
[39]WANG J, WU KC, ZHANG DX, et al. Antisense angiopoietin1 inhibits tumori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6, 12(15):24502454.
[40]WANG J, WU K, BAI F, et al. Celecoxib could reverse the hypoxiainduced angiopoietin2 upregulation in gastric cancer [J]. Cancer Lett, 2006, 242(1):2027.
[41]TANG H, WANG J, BAI F, et al.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osteopontin, cyclooxygenase2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gastric cancer [J]. Cancer Invest, 2008, 26(1):6067.
[42]TANG H, WANG J, BAI F, et al. Inhibition of osteopontin would suppress angiogenesis in gastric cancer [J]. Biochem Cell Biol, 2007, 85(1):103110.
[43]ZHI M, WU KC, DONG L,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specific phagedisplayed peptide binding to vasculature of human gastric cancer [J]. Cancer Biol Ther, 2004, 3(12):12321235.
[44]曹姗姗, 吴开春, 颜真, 等. 重组融合蛋白GX1rmhTNFα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6, 22:360362.
[45]HUI X, HAN Y, LIANG S, et al. Specific targeting of the vasculature of gastric cancer by a new tumorhoming peptide CGNSNPKSC [J]. J Control Release, 2008, 131:8693.
[46]SHELLEY MD, WILT TJ, COURT J, et al. Intravesical bacillus CalmetteGu rin is superior to mitomycin C in reducing tumour recurrence in highrisk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J]. BJU Int, 2004, 93(4):485490.
[47]HERR W, LINN B, LEISTER N, et al. The use of computerassisted video image analysis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CD8+ T lymphocytes producing TNFα spots in response to peptide antigens [J]. J Immunol Methods, 1997, 203(2):141152.
[48]KOUTSKY LA, AULT K, WHEELER CM, et al. A controlled trial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 vaccine [J]. N Engl J Med, 2002, 347(21):16451651.
[49]徐立,乔泰东. 胃癌相关抗原MG7Ag模拟肽表位的筛选及测序分析 [J]. 中华医学杂志, 2000, 80(4):304307.
[50]徐立,徐宏勇,马福成,等. 噬菌体抗原模拟表位的免疫原性研究 [J]. 中华肿瘤杂志, 2001, 23(3):187189.
[51]NING XX, WU KC, GUO CC, et al.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DNA vaccine of gastric cancerrelated MG7Ag mimotope fused with heat shock protein 70 [J]. J Tumor Marker Oncology, 2003, 18(1):5063.
[52]CHEN Y, WU K, GUO C, et al. A novel DNA vaccine containing four mimicry epitopes for gastric cancer [J]. Cancer Biol Ther, 2005, 4(3):308312.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20人中就有一人最终患结直肠癌。虽然我国发病率较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大中城市,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医疗条件的限制,我国直肠癌患者的早期就诊率低,误诊率高,中、晚期病例较多,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临床治疗的难度大。手术与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生化调节等非手术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是提高直肠癌治疗水平所推崇的模式。虽然根治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方法,但是单纯手术后复发率较高,尤其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率更高。尽管新的化疗药物伊立替康(CPT-11)、奥沙利铂(草酸铂)等治疗晚期直肠癌表现鼓舞人心的疗效,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直肠癌的有效率仅30 %~40 %,中位生存期仅停留在15~18个月[1]。二线以上化疗的疗效更低,且化疗的3、4级不良反应较为常见,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差。期间常常因为不良反应还不得不推迟化疗或减少药物剂量,并同时需要对症和支持治疗。而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四大手段之一,在对实体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放射碘-125粒子组织间种植放疗是近年来应用的一种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的辅助治疗手段,通过手术或者微创介入方法把带有放射性的粒子植入病变体内或实体瘤区,实现对病变组织的低剂量、持续性、长时间的放射治疗,从而达到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的目的,体现了放疗近距离的发展趋势,且其安全、可靠、易防护、无污染,具有传统放疗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近年来倍受临床医生和病人的欢迎,并逐渐被广泛作为实体肿瘤的综合治疗重要手段之一[2]。
1 碘-125粒子物理学特性
碘-125粒子是新型人工合成放射源,以钛合金密封制成微型颗粒,治疗剂量在0.86~0.46 mCi,能量为35.5 keV的γ射线,半衰期约60 d,颗粒直径0.8 mm,长度4.5 mm,辐射距离约17 mm。它是微型化的单一放射源,在CT或B超的引导下经皮肤穿插和经植入器植入肿瘤组织,也可以在手术中直视下种植于肿瘤组织或可能有转移的引流淋巴结区域[3]。与传统放疗相比,碘-125粒子具有明显优势:(1)外照射放疗具有损伤健康组织的危险,产生大量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而碘-125粒子植入,直接作用于局部,照射距离短,副损伤小;(2)外放疗不能避免分次短时的不足之处,其只能对肿瘤繁殖周期中一部分时相的细胞起治疗作用。照射结束后,其他时相的肿瘤细胞仍能很快恢复繁殖能力,由静止期细胞转为活跃期细胞,而且细胞倍增时间明显缩短,因此在两次照射之间隙内仍能迅速增长,直接影响放疗效果。而碘-125粒子在病人体内有效持续照射肿瘤长达200 d,明显增加放疗效果。不受放射生物学原则的限制[4]。
碘-125粒子具有4个特征:(1)它的放射能量低,对周围健康组织没有损害;(2)照射距离短,只有1.7 cm,对医生和家属没有损害;(3)它可以持续24 h不间断杀灭肿瘤细胞;(4)粒子作用时间长,可达200 d(3个半衰期)。由于碘-125微粒是持续低能放射源,辐射半径小,在获得立体影像后,可根据其辐射距离计算植入量,均匀排布,持续照射杀伤肿瘤细胞,有高度适形效果和剂量叠加效应。同时,碘-125以钛合金密封制成微粒,植入组织后对正常组织损伤小,不被人体吸收,不参与代谢,对环境无污染[5]。治疗的途径主要有两种:(1)微创应用:通过B超或CT定位引导经皮穿刺植入或经各种腔镜植入放射微粒,适用于孤立可数的病灶。(2)结合手术应用:在整块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向淋巴引流区域种植放射微粒,特别是对于不能耐受大范围淋巴结清扫或为了保存重要器官功能而又可能有肿瘤残留的病人。
2 碘-125粒子靶向种植放疗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直肠周围空间狭小,实施彻底的手术清扫难度较大,大范围的清扫易造成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排便控制和性功能障碍难以修复,当初病理无残留的病例也常因局部复发难以治疗。直肠癌手术后复发多发生于术后2~3年之间,可能是由于遗留了肉眼不可见的临床转移灶[6]。临床证据表明,手术前后的辅放疗可降低直肠癌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提高5年生存率。一般采用术后外放射治疗,而传统的外照射为短时程高强度分次照射,受细胞乏氧状态及周期时相的影响,并且常见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肠炎、肠狭窄甚至肠坏死穿孔以及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常因患者不能耐受放射反应而终止治疗[7]。由于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放射治疗的优点,为治疗直肠癌提供了更好的选择。碘-125粒子外放射治疗主要应用于以下阶段:
2.1 晚期直肠癌和复发病例的姑息性治疗 晚期直肠癌常由于全身情况不佳,难以承受手术和外放射治疗。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放射治疗可经皮肤穿刺或经内镜下直接种植于肿瘤部位,手术的创伤小,适用于晚期和复发病例,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达到缓解症状、解除梗阻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有较好的姑息性治疗效果。
2.2 在进展期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局部复发一直是直肠癌治疗中的难题,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excision,TME)术后2年局部复发率约9 %[8],辅以外放疗者仍有近3 %的2年局部复发率。直肠癌的根治手术与功能保存呈负相关,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保留自主神经的保肛或重建手术,可以降低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也可能遗留癌区域有转移的淋巴结,造成术后局部复发。碘-125粒子近距离放疗可根据术中探查情况植于侧韧带盆壁附着处、膀胱侧间隙、闭孔和髂血管周围、直肠上动脉根部乃至腹主动脉周围。由于定位准确,近距离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局部有效剂量大,持续作用,且因其辐射距离小,放射性损伤轻微。治疗与手术同时进行,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3 碘-125粒子靶向近距离放疗辅助治疗直肠癌的疗效评价
1994年Armstrong等[9]报道手术中应用碘-125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17例手术有残留的直肠癌肝转移灶,平均生存18个月,42 %生存2年和2年以上。1997年Goes等[10]报道采用碘-125粒子治疗30例复发性直肠癌,于根治性切除或减瘤手术后种植放射微粒,其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肉眼残留者平均随访26.5个月,局部控制率为37.5 %,镜下残留者平均随访3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6 %。Martinez-Monge等[11]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碘-125粒子近距离放疗对直肠癌的疗效。1998年报道应用术中种植碘-125粒子治疗29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所有病例均曾先行手术治疗,72 %的病例曾行外放射治疗,复发部位位于盆腔和腹主动脉周围,其中38 %的病例切除后有镜下残留,62 %有肉眼残留,1年、2年和4年的实际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8 %,17 %和17 %;1年、2年和4年的总体生存率为70 %,35 %和21 %。1999年Martinez-Monge等[12]报道大剂量近距离放疗(23例)和碘-125粒子组织内种植(29例)治疗52例复发性直肠癌,总体5年局部控制率为26 %,总体5年生存率为4 %,并认为对于肉眼或镜下有肿瘤残留但无远处转移的病例均是碘-125粒子组织内放疗的适应证。同年又报道应用碘-125粒子组织内种植治疗56例直肠癌肝转移, 1、3、5年的实际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1 %、23 %和23 %,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1 %、25 %和8 %,其对实体性转移灶的疗效优于弥漫性转移灶,认为该治疗方法是一高效和微创的治疗方法[13]。2002年Koutrouvelis[14]报道在三维CT引导下以碘-125粒子组织内种植补救治疗1例体积达93 cm3的直肠癌盆腔转移灶,种植粒子数达333颗,12个月后CEA由67.0 ng/mL下降至5.7 ng/mL,其治疗效果显著。我们于手术过程中采用碘-125粒子组织内种植近距离放疗辅助治疗直肠癌,证明该疗法不良反应小,能有效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比例。
4 对碘-125放射微粒近距离放疗的几点看法
近年来,应用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成为热点,并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术后放疗和化疗是直肠癌高危组的标准辅助治疗模式,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局部复发率。但经外照射和化疗后仍有10 %~20 %患者局部复发,对这部分患者,治疗手段的选择范围将相对受到限制。近年的文献报道应用放射性粒子肿瘤局部永久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能较有效地控制病变局部进展。
近距离靶向给药是一种理想的给药方式,利用靶向药物特点,可以精确控制药物释放,延长药物的传递过程,长时间地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组织间种植碘-125粒子近距离放疗主要应用于晚期直肠癌和局部复发,可否将其与微创手术结合治疗直肠早期癌,以及在进展期癌的治疗中作用有多大,可否替代传统的外放射治疗尚待进一步研究。文献报道的使用剂量主要参照外放疗剂量,并时有吻合口瘘、肠瘘的发生,有必要就其使用剂量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总之,碘-125粒子靶向种植放疗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也有待与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整合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建明,韩宇.结直肠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实用肿瘤杂志,20(6):465-468.
[2] 袁爱华,马文泽,曹秀峰.125I近距离放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3):319-321.
[3] Kumar PP, Good RR, Jones EO,et al.Retreatment of recurrent pelvic tumors with iodine-125[J].Radiat Med,1999,7:150-159.
[4] Mobit P, Badragan I.Response of LiF-TLD micro-rods around I-125 radioactive seed[J].Phys Med Biol,2003,48:3129-3142.
[5] Lee W, Daly BD, DiPetrillo TA,et al.Limited resection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observed local control with implan-tation of I-125 brachytherapy seeds[J].Ann Thorac Surg,2003,75:2153-2156.
[6] 袁爱华,曹秀峰,扬 蓓,等. 手术中种植放射碘-125微粒近距离放疗在低位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4,31(1):46-48.
[7] 邵庆华,罗开元,杨镛,等. 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中125碘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9):541-542.
[8] 李力军,高 宏,封国生,等. 放射性粒子125I与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靶向治疗复发性直肠癌[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0):612-613.
[9] Armstrong JG, Anderson LL, Harrison LB.Treatment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with radioactive implants[J].Cancer,1994, 73:1800-1804.
[10] Goes RN, Beart RW, Simons AJ,et al.Use of brachytherapy in management of locally recurrent rectal cancer[J].Dis Colon Rectum,1997,40:1177-1179.
[11] Martinez-Monge R, Nag S, Martin EW.Iodine-125 brachytherapy for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recurrent in the pelvis and paraortic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8,42:545-550.
[12] Martinez-Monge R, Nag S, Martin EW.Three different 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modalities (electron beam, high-dose-rate brachytherapy, and iodine-125 brachytherapy) in the adjuvant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J].Cancer,1999,86:236-247.
作者单位:510060广州市广东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化疗四科
谢银燕:女,本科,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患者靶向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靶向治疗的癌症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肿瘤护理计划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认知、自我护理活动认知和自我护理处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脱发、皮肤瘙痒、手足综合症和甲沟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癌症靶向治疗患者给予肿瘤护理计划,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肿瘤护理计划;靶向治疗;肿瘤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51
手术是癌症患者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癌症患者病情危重,多伴有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术后化疗常导致胃肠道功能受到破坏,而且患者在靶向治疗过程中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抵抗力减弱,术后病变恢复较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如何改善癌症化疗期患者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肿瘤计划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仅注重患者的生存时间,更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在靶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2]。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对我院收治的癌症化疗期患者实施了肿瘤护理计划,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靶向治疗的癌症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94例,女92例。年龄31~74岁,平均(59.50±6.20)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符合癌症术后靶向治疗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标准的药理学呕吐预防,以及常规的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肿瘤护理计划,主要包括:(1)优质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释靶向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对其有初步的了解,讲解积极预防化疗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做好避免化疗后各种并发症的各项措施,利用宣教小册子、讲座等方式进行深入详细的健康教育,从而取得患者治疗的积极配合。(2)心理干预。针对大多数患者对靶向治疗存在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增强其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通过多种心理疗法提供支持,使患者摆脱心理应激,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3)放松措施。优化病房的环境,增加温馨度,为患者提供报刊等读物,播放轻柔、舒适的音乐,室内光线柔和,尽可能的为患者创造舒适、放松的住院环境。(4)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方案,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减轻厌食、恶心和呕吐症状,鼓励患者消除厌食反应。
1.3评价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并发症,其中自我护理能力包括不良反应认知、自我护理活动认知和自我护理处理等3方面。向患者发放科室自制的问卷,共发放186份,均有效回收,回收有效率100%。并发症包括脱发、皮肤瘙痒、手足综合症和甲沟炎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能力比较(表1)
3结论
肿瘤靶向治疗是指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的情况下,将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尽量限定在特定的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但是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后仍存在与肿瘤化疗类似的毒副反应和不良反应,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机体上的痛苦,心理负担严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危及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更严重的是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可见,护理支持对癌症靶向治疗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各种
综合治疗措施的一个重要部分。护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靶向治疗能否顺利开展。如何提高癌症靶向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是现形势下各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肿瘤护理计划对进行靶向治疗癌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信息宣传和咨询、自我护理活动、营养治疗以及放松治疗等,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若在给予癌症患者有效手术和靶向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肿瘤护理计划,不仅能够使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能够使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对抗情绪,使患者积极愉快地配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认知、自我护理活动认知和自我护理处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出现脱发、皮肤瘙痒、手足综合症和甲沟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通过对癌症靶向治疗患者实施肿瘤护理计划服务模式,使护士具备了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相关研究相一致[4]。综上所述,我科对癌症靶向治疗患者加强肿瘤护理计划服务措施,更够满足患者高标准的需求,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贺绍群.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靶向治疗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5):401-403.
[2]汤士芳,郝瑾袆,余利,等.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规范化护理流程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0):1-2.
[3]张丽娟,侯惠如.心理认知疗法在肿瘤靶向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109-110.
[4]杨英,张体新,林丽,等.肿瘤护理计划在癌症病人靶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12):4026-4028.
【关键词】 放疗;食管癌;靶向药物;疗效观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逐渐改变, 食管癌患者也与日俱增。其以死亡率高而著名, 为我国高发性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安全[1]。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加放化疗的方法治疗食管癌, 而对于肝肾功能严重受损、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一般采用放射疗法[2]。本文对本院收治的不能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 对比传统单纯放疗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84例研究对象为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手术禁忌证:①有恶病质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病变范围大, 出现声音嘶哑等明显癌细胞外侵现象或食管气管瘘者;③明显表现出癌细胞转移患者等。对照组有42例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12例, 年龄47~72岁, 平均年龄(58.4±4.3)岁;观察组42例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14例, 年龄49~74岁, 平均年龄(59.1±3.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放射治疗, 2个月为1个疗程, 在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同期口服盐酸厄洛替尼片(商品名:特罗凯, 国药准字J20090116, 生产企业:Schwarz Pharma Manufacturing Inc, 规格:0.15 g/片)进行联合治疗, 0.15 g/次, 1次/d, 2个月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治疗结果。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放射治疗原则[3]:完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检验结果恢复正常水平;部分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消失, 检验结果部分恢复正常水平;稳定:患者检验结果趋向稳定, 不发生恶化;无进展:患者经治疗无效果, 情况恶化甚至死亡。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检查发现, 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2例, 部分缓解19例, 稳定6例, 无进展15例, 有效率为50.00%;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9例, 部分缓解25例, 稳定7例, 无进展1例, 有效率为80.95%,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食管癌全球年发病人数约为30万人, 我国约为15万人, 占全世界食管癌发病人数的一半, 在我国恶性肿瘤排第四位。食管癌早期表现为吞咽困难, 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疼痛, 并有食道异物感。中、晚期时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 甚至最后连水和唾液也难以下咽。严重者出现癌细胞转移, 患者可出现黄疸、腹腔积液、昏迷等症状。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4], 随着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进入中、晚期后, 往往使患者出现身体机能下降、恶病质、癌细胞浸润周围组织甚至转移等症状, 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难度。对于此类患者往往以放射治疗为主要疗法。
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靶向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 是目前最有效最先进的治疗癌症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癌细胞生长发生的必需分子靶点, 来抑制癌细胞的发生与生长。由于靶向药物副作用小, 并发症少, 其最适合体质盈弱或癌症中、晚期患者使用, 可以减少患者放化疗时产生的不适[5]。本文研究放疗联合靶向药物对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使用放射疗法联合口服盐酸厄洛替尼片做观察, 单纯放射疗法作对照。结果显示, 使用单纯放射疗法的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仅为50.00%, 而使用放射疗法联合口服盐酸厄洛替尼片的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达到80.95%。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放疗联合靶向细胞对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显著, 有效率高, 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怀刚.食管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实用癌症杂志, 2011, 26(5):536-539.
[2] 郭伟,王建华.食管癌术前放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进展.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 25(6):546-549.
[3] 王亚梅,王峰,彭方慧,等.食管癌的EGFR靶向药物治疗现状.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 26(2):154-158.
[4] 吴隆秋,赵快乐.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进展.中国癌症杂志, 2011(7):538-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