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转口贸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转口贸易范文第1篇

一、转口贸易低位企稳

(一)区域金融风波后增势逆转

近年来,温州市转口贸易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转口贸易收支从2007年的2.47亿美元,飙升至2011年的141.80亿美元。随着2011年8月温州区域金融风波爆发,转口贸易增长势头发生逆转。2012年温州市转口贸易收支99.4亿美元,同比下降23.0%;其中,收入41.8亿美元,同比下降35.7%;支出57.6亿美元,同比下降10.1%。目前,温州2011年转口贸易结算量排位前10的企业中,4家已破产或面临清算,2家出现大额境外未收款项。全市从事转口贸易企业只剩数十家,80%以上企业已被淘汰。

(二)转口贸易形势有所趋稳

从转口贸易逐月数据来看(见图一),经过一年多的下行整理之后,温州市转口贸易形势有趋稳迹象。一方面,经过一轮风雪洗礼,绝大部分投机型企业被淘汰。留存的企业交易真实、投资谨慎;另一方面,银行对转口贸易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提高企业准入门槛、降低信贷支持力度,筛选过后的企业具有较强实力。同时,2012年8月份新货物贸易政策取消对A类企业转口贸易“先收后支”限制,也有利于企业借此政策机遇,得到喘息。

(三)人民币转口贸易异军突起

由于90天以上人民币信用证不纳入外债额度、不受汇率波动影响、不入待核查账户等多重优势,人民币转口贸易增幅迅猛。2012年1-11月,温州人民币转口贸易收支折合35.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38%;其中收入15.20亿美元,同比增长5.41%,支出20.58亿美元,同比增长529.36%。

二、外汇指定银行密集调整

区域金融风波之前温州是金融生态最为良好的地区之一,银行对于企业尤其是授信额度高的优质企业的转口贸易非常宽松。金融风波之后,一些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转口贸易风险凸显,银行坏账大增。截至2012年末,温州市银行外汇垫款5.3亿美元,较年初增加3.6亿美元。为防止转口贸易风险扩散,外汇指定银行对企业转口贸易采取加强真实性审查、严格审批、上收权限,降低信贷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准入门槛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密集调整。

(一)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

外汇指定银行加大对企业转口贸易真实性和合理性的审核力度,通过合同、单据、商品行情等,充分掌握企业业务运作流程、经营模式和经营现状。

1.更加关注物权单据真实性

在转口贸易开证时,要求企业提供有效物权凭证。如为保税区货物转口,提供“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如为非保税区货物,提供“货物提单”、“海运单”等,并且部分银行要求运输托运人与合同卖方要一致。同时,外汇指定银行还通过海关网站、船运公司网站等渠道,查询物权单据真实性。在进口信用证开证时,部分银行可以接受单据副本,而承兑时,大多数银行都要求企业提供“进境货物备案清单”或“货物提单”原件,并在原件上签注,防止重复融资。而以往企业只需提交复印件即可。

2.严审转口贸易合同真实性

一是重点核查与进出口合同相关的有效商业单据,以及各单据之间的匹配性、关联性和合理性,特别是审核代表货权的运输单据,并跟踪资金流向。二是密切关注合同价格,在确定转口贸易信贷额度时,银行会关注该转口货物的国内外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价格等,还会关注该商品价格走势,充分掌握转口货物价格风险。对于不合理的合同定价,银行拒绝进口开证申请。三是关注合同执行期限,由于以往融资期限往往远远大于货物流转期限,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造成还款风险。因此,目前各个银行都加强融资期限与物流期限的匹配,密切关注转口货物船期和到港时间等,防止资金被套做他用。

3.对转口货物实施分类管理

由于企业转口贸易种类繁多,过程复杂,监管难度大,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交易金额大、流通变现快,容易成为投机炒作和融资套现的对象。因此,多家银行对企业转口商品实施分类管理,如温州工行根据上级行制定的“大宗商品清单”,只接受转口货物为清单内的企业的转口业务申请。

(二)降低信贷支持力度

温州转口贸易业务具有境内外企业串通套取资金、虚假交易、贸易融资流贷化、单据造假等风险。经历区域金融风波之后,各外汇指定银行信贷风险凸显,纷纷降低对转口贸易信贷支持力度。

1.压缩授信额度

温州外汇指定银行从授信端严把转口贸易企业风险,仅对一些资质好、实力强的企业的转口贸易予以支持。部分银行规定,只有在授信时注明“可用于转口贸易”的企业,该企业才可以开立转口敞口信用证(部分保证金)。否则,该企业授信额度只能用于“一般贸易”而不能用于“转口贸易”。同时,各银行大幅调低涉外企业授信规模,如温州某投资公司2012年银行授信额度相比2011年下调40%。

2.降低抵押率,提高保证金率

由于坏账频发、房地产价格低迷,温州外汇指定银行均要求企业提供更多的抵押和担保。如温州中行,原先房产70%的抵押率调整为60%。对于转口贸易进口开证,部分银行已将保证金率从10%-30%提高到50%,甚至100%全额保证金。降低抵押率、提高保证金率,直接影响企业资金流。

转口贸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转口贸易;跨境融资;信贷风险

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不断拓展以及外汇局加强对转口贸易项下的外汇收支管理,人民币转口贸易业务快速增长。

转口贸易人民币跨境融资在为境内企业缓解流动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容易成为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新渠道,由于转口贸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一、典型案例

某CQ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Q公司)成立于2009年10月,是由香港A集团和国内B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4635万美元(已全部到位)。为配合公司MES项目研发,CO公司通过某市多家商业银行开出转口贸易项下人民币信用证,进口氢化棕榈梗脂、棕桐油以及电解铜。对应出口合同交易方为香港和马来西亚的数家公司等。近期,CQ公司已建成的一条年产5万吨MES生产线在六次试车后,由于生产工艺不稳定未能量产,加上外部资金链断裂,导致公司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各家银行陆续到期的信用证无法按期收款。该事件发生后,相关债权银行积极与CQ公司沟通,采取相应措施,以抵押物为切人点,力争使企业筹集资金补足保证金,将陆续到期的敞口信用证变成低风险,确保权益最大化。

二、案例原因分析

根据政策规定,企业一旦确定使用转口贸易方式开展业务,其结算方式有“先支后收”和“先收后支”两种。“先支后收”对中转商而言需先垫付资金;“先收后支”对最终进口商而言也需先垫付资金,若中转商或最终进口商任何一方出现资金短缺,都将影响转口贸易的顺利实现,解决的途径则是加入银行信用,即通过先期开出银行信用证,满足中转商不先行垫付资金的需求,同时根据最终进口商银行开出的信用证,中转商顺利实现货物所有权转移至最终进口商,并以收入汇款来偿付信用证,进而完成转口贸易全流程。因此,无论“先支后收”还是“先收后支”,一旦加入银行信用,转口贸易两种结算方式实际就成为一种先收款后付款的“先收后支”模式。 在对上述典型案例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后,不难发现,银企在共同策划转口贸易人民币业务运作上,极有可能隐藏或掩盖了很多致命的风险隐患,最终导致银行被迫垫付人民币开证资金。

1.买卖合同内容简单,虚构真实贸易背景,开证与实际货权转移不对等

如某商业银行一笔以转口贸易人民币背景开立的90天远期进口信用证项下,信片j证申请人即借款人CQ公司,信用证受益人即供货商香港M公司,最终进口商香港N公司。进口租船提单显示发货人为香港M公司,提单标示的货物通知方为香港N公司。单据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方向为:香港M公司一香港N公司一中国cQ公司一香港N公司。借款人CQ公司实际并未与生产国供货商即香港M公司发生货权交易关系,银行对中国CQ公司的转口贸易人民币开证,实际上信用主体是香港N公司。该信用证的风险在于信用主体错位,CQ公司极有可能以假合同虚构贸易背景,造成了合同开证与实际货权转移不对等,一旦香港N公司资金链断裂,到期信用证银行必须垫付。

可以看到,企业通过虚假的转口贸易先从境外收取转口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收入,再通过其他方式(如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预收延付等)延长对外支付期限,最终达到境外融资的日的。虽然《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1]145号)明确规定:境内结算银行在办理转口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时应进行真实性审核。但实际操作中,由于转口贸易“两头在外”、资金流与货物流脱节,银行在办理转口贸易资金收付时,难以准确获取相对应的物流信息,仅能审核合同、发票等表面单据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而这些表面单据极易伪造,故转口贸易交易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难以查证,为少数企业通过转口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境外融资套利提供了便利渠道。

2.银行审核信用证条款流于形式

对于真实贸易背景的信用证,对条款内容的描述是相当严谨和慎重的,这关系到货款和产品质量。但在转口贸易人民币融资性开证中,一般只要求合同、发票、装箱单等商业票据,不要求收益人提品检验证书、产地证、保险单等重要单据,有的连海运提单都没有,只有简单的货物收据,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经办人员虽熟悉国际惯例、精通业务,但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资信情况不甚了解,信用证条款审核只流于表面,而且转口贸易运作方式的特殊性使经办人员更加难以把握。

3.以新还旧滚动开证,企业存在信用风险

据分析,CQ公司极有可能利用在多家银行滚动式开证来维持资金周转,用新证融资归还旧证,无形中制造转口贸易正常运转的假象,骗取多家银行的信任。由于人民币转口贸易信用证不受额度限制,可以开立更多的远期信用证,以此变相筹措资金,形成“远证即融”。据了解,该市多家商业银行为CQ公司开出了90至360天不等的人民币远期信用证,如果企业套现资金亏损或流动资金状况不好或转口贸易的上下游企业出现资金问题,都会导致该转口商资金链有断裂的可能,具有很大的信用风险。

4.相应的人民币资金监管制度尚不健全

汇发『2011]11号文规定转口贸易收入需纳入待核查账户管理、相应外汇收入应在企业进行相应转口贸易对外支付后方可结汇或划转,转口贸易价差超过20%的,企业还须经当地外汇局核准后方可结汇或划转使用。货物贸易外汇改革也将超期限、超金额的转口贸易作为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性报告内容。但对于跨境人民币结算管理而言,日前除了禁止交叉币种结算外基本没有限制,跨境人民币结算相对宽松的政策,激发辖内转口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量猛增,客观上存在企业通过转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来逃避外汇监管,实现异常资金流人的可能。

同时,RCPMIS系统无法直接监测转口贸易资金收付情况,需要配合国际收支申报系统,导出数据进行人工筛选,资金监管存在一定的困难,极有可能由于交易过程中收支不对等且交易背景的真实性把握难度较大,使转口贸易成为违规资金流出人的通道。

综上所述,从转口贸易形式界定到实际业务操作,其产生信用风险不外乎内外部原因。外部原因在企业:主要是借款人经营计划无法实施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借款人有意占用银行资金或套现融资或蓄意欺诈等;内部原因在银行:主要是所掌握的借款人信息不全面或不真实,在利益驱动下,对无贸易背景的转口信用证项下潜在的支付风险认识不足、对信用证融资及还款资金监控不力等。

三、对策建议

人民币转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加快人民币“走出去”步伐,企业作为一个利益主体,热衷于做转口贸易有其合理的需求。因此,为应对风险而采取的政策规范,应是合理的、适度的,并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1.企业防控风险策略

企业对自身经营风险有着天然的避害心理,因此要通过市场手段加以引导。如银行可根据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情况,适时提高或降低开证保证金比例,密切关注资金收付情况并及时给予提示,对一些创新组合产品组织企业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认识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2.银行防控风险策略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商业银行防范转口贸易人民币信用证风险的基本策略。

一是加强开证前的审单工作,主要对信用证条款的转口贸易背景进行审核,特别对开证金额超出企业正常业务需求、交易价格、付款期限不尽合理的更要严格审查;二是对异常情况如企业短期内频繁开出同种类型、金额较大的人民币远期信用证,要及时向人民银行报告。

转口贸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贸易背景 监管建议

一、贸易背景真实性的疑点

(一)数据背离显示贸易真实性有待考证

一是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背离。海关数据统计,2013年一季度出口增速超过18%,贸易顺差430.7亿美元。而与之对应的港口货物量却显得十分低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80449万t,同比仅增长9.1%,增速较2012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中国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速都相当低,一季度广州、深圳、湛江、厦门以及北部湾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都低于10%,但这些地区的外贸增速却迅猛增长,广东、福建、广西出口分别增长34.3%、21.2%和19.2%。二是与贸易伙伴国数据的背离。中国台湾数据显示,从内地进口同比下跌了1.2%,而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对中国台湾地区出口增加45%。此外周边地区的出口增速都在3%以下,中国出口的高增长不免引发质疑。

(二)进出口贸易新特点引发对贸易真实性的怀疑

通过调研青岛市主要的出口行业,纺织品、工艺品、金属制品等企业均反映人民币升值出口形势不好,企业出口额明显下滑,出口增长似乎未能反映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而境内外套利者,多采用虚构低体积/高价值货物在内地与香港的进出口虚构交易达成目的,2013年一季度,内地对香港的黄金出口量同比大涨300%,内地从香港的黄金进口量也飙升了175%。此外,近年来转口贸易出现的新特点也预示了企业可能存在虚构贸易背景进行套利的情况,一是经营主体境外与境内交易方多为关联公司,大多是境内的在香港设立的离岸公司,交易商品以大宗基础性原材料为主,青岛市转口贸易商品集中在贱金属、农副产品和化工产品。二是交易国别相对集中,香港是转口贸易的主要进出口对象,进出口额占比分别达80.32%和91.65%。三是结算方式固定,转口贸易付款以信用证为主,收款多采用电汇方式,据调查,青岛市转口贸易付款中信用证的结算量占到96.67%,收款结算方式中电汇占比达99.98%。四是通过保税监管区域进行的转卖业务成为转口贸易的主力军,占比80%以上。

二、存贷款数据变化显示套利资金增加

外币贷款转化为人民币存款。中国一季度外币贷款增迅速,余额达75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8万亿元,同比增加34.8%。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不可思议的增加了6.11万亿,比2012年同期多增加了2.35万亿,同年同期人民币存款仅增加3.8万亿。说明大量外币贷款转化为人民币存款,套取利差和汇差。

利用虚假贸易背景套利的主要模式

青岛外汇局曾经查获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其关联的香港离岸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及斯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上公司均为化名)之间虚构转口贸易背景,骗取银行授信,在内地与香港之间套利流通的案例。

虚构贸易背景套利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套利

离岸市场上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大涨,导致离岸人民币/美元,比起在岸人民币/美元要贵得多。高峰时段,离岸人民币比在岸人民币之间贵出0.6%。以上述案例为例,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地借取1000万美元,按汇率折算即6200万人民币,然后与关联离岸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从香港进口货物并用人民币支付,这样6200万人民币就到了香港,按照离岸汇率,兑换成1008.13万美元。最后,其再与关联离岸公司斯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将原来进口的货物出口给香港合伙人,并用美元结算,完成获利81300美元。

(二)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利率之间的套利

仍以上述案例为例,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地以年利率6%借入1亿元2周,再以3%利率存入银行(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与关联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从香港购入货物,同时要求银行开出信用证。用该信用证,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可以从香港银行拿到1亿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然后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再与斯柯国际集团虚构转口贸易货物出口合同并收款1亿元,然后归还银行贷款。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离岸人民币融资成本之差,就是他的盈利。目前,扣除各项成本后,利差70基点。1亿元两周毛利70万,扣除贷款的成本25万,最终获利45万元。

(三)在利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套利

举例来看,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地贷款1亿人民币,利率6%,贷半个月,把1亿元到银行存成1年定期存款,利率3%,与关联公司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虚构转口贸易背景从香港购入货物,再让银行开出信用证,离岸美元/人民币汇率6.15,尊尼国际(亚洲)集团有限公司可在香港以2%利率借入1626万美元。青岛通商进出口有限公司随后与斯柯国际集团虚构转口贸易出口货物的合同。此时在岸汇率若为6.2,去除贷款利息,已获利56万元(1626×0.05-10000×6%×15/360),将利润再放入定期存款中。一年后定期存款总值1.036亿元(10056×(1+0.03)),净利约360万元,若一年内人民币汇率升值2%(汇率变为6.08),利润为59.2万美元(360/6.08)。

三、相关建议

(一)资本项目要有序开放

资本项目未实现全面可兑换之前,热钱成规模涌入的成本和风险是高昂的。建议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之间要统筹兼顾,坚持循序渐进,资本项目需在满足一系列条件后方可有序开放,如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不存在严重风险等。

(二)尽可能消除套利空间

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加码,全球主要央行降息我国内外利差空间加大等因素,使我国面临巨额资金流入的压力。而套利空间收窄自然不会引来热钱的投机。建议央行在减少国内外利差与有效控制通胀之间寻求平衡,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运用汇率、利率等价格机制进行合理引导,以缓解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等带来的套利空间。

(三)银行应加强真实性审核,审慎开展贸易融资业务

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客户准入管理,严格做好各环节尽职调查,充分了解客户背景及信用状况;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严格审核合同、报关单、发票等单据,确保贸易背景真实。并审慎开展理财产品质押办理进出口表内外贸易融资业务,严控理财业务与进出口业务之间的风险传递。

(四)继续对“热钱”等违规资金流入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转口贸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榕林纳韦:上海:新加坡

2008年10月23日,中国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前景广阔。新加坡一直是上海的重要贸易伙伴,在双边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大,且呈日益增大趋势,文章研究上海与新加坡的产业内贸易,分析双边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和增速放缓原因,提出如何利用中新《协定》签署的有利条件。扩大双边贸易的对策,以利上海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CAFTA)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上海与新加坡贸易概述

2007年上海对东盟的贸易额为337.81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7.33%。而上海与新加坡的贸易额为69.93亿美元,占上海与东盟贸易额的20.70%。其中,出口39.68亿美元。比2006增长32.83%,占上海对东盟出口额的34.00%;进口30.25亿美元。同比2006年略有减少,占上海从东盟进口额的13.68%。新加坡是上海对东盟国家中出口最多的国家,在上海全部出口输往地中,排名第9位,进口在从东盟进口的国家中排名第4。表1是1997年以来沪新贸易情况。

由表1可见,沪新贸易由1997年的6.52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69.93亿美元,11年间贸易额增长了10.73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8.08%。2006年上海对新加坡的出口同比1997年增长了约6倍多,进口增长了16.65倍,新加坡是上海的重要贸易伙伴。特别是2001年CAFTA的构建所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日益显现,一度促使沪新贸易爆发式的增长,2003和2004年双边贸易平均增长率超过50%。

11年来,沪新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双边的产业结构升级。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缺乏自然资源。20世纪80年代,上海主要从新加坡转口来自新加坡周边东南亚国家的石油等初级产品。初级产品贸易占到了两地之间贸易额的一半左右。在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日益向劳动力低廉的地区转移的浪潮中,新加坡和上海都成为了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增长18%以上速度迅猛增长,目前产值达到GDP的50%以上,成为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中国近年来日益成为了世界工厂,加工贸易成为以上海为增长级的长三角都市圈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沪新的贸易结构中,制成品的比例不断扩大,双方基于规模经济与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分工合作和互补的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内贸易所占份额也日益扩大,电子信息产品已成为双边主要贸易产品。2007年上海对新加坡的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进出口额分别为19.58亿美元和28.71亿美元,分别占当年上海对新加坡进出口总额的64.73%和72.35%。沪新贸易出现了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的趋势,而且随着上海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这种趋势日益明显。

产业内贸易在发达国家中的贸易比重不断上升,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突出特点。近年来,在国际一体化和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沪新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正是这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缩影。

二、上海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分析

本文运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计量模型计算双边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并通过格林纳韦(Greenaway)指数分析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具体形态、特征。

本文采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计量法,计算1997、2002、2006年沪新贸易的主要商品――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矿产品、化工产品等大类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用以分析沪新的贸易结构的变化(见表2)。

计量分析反映出沪新产业内贸易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1997-2006年,两地贸易的8类主要产品中,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50%的有5类,到2006年,双边产业内贸易已占到了主要贸易商品的62.5%,占到了沪新进出口贸易额的56.3%,沪新的贸易结构出现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

第二,沪新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的贸易产品高度集中在反映双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机电、化工产业产品的进出口上,如2006年,两地在机械电器设备(HS84-85)、光学、精密仪器及乐器(HS90-92)方面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高达89.4%、98.7%。

第三,从表2中不同的年份来看,沪新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不断下降,特别是以石油产品为主的矿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急速发展,如HS90-92。从CAFTA构建前5年到构建后的5年,10年间产业内贸易的指数从55.2%急升到了98.7%。

三、扩大上海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的对策

综上可知,沪新双边贸易结构正在经历向产业内贸易为主发展的转变,这种转变有助于提升两地的产业和需求结构,利用合理的国际分工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增强双边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竞争力。为此,建议如下:

首先,要充分利用中新《协定》的规定――新加坡从2009年起对中国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的政策,通过努力发展以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商品为主的产业内贸易的途径,扩大双边进出口规模。

其次,充分利用洋山港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沪新之间的转口贸易,也是扩大沪新产业内贸易的有效途径。上海产品在新加坡转口。对沪新双方是一个双赢的结局,这里没有贸易的顺差和逆差的冲突,只要有上海更多的产品在新加坡转口,就会增加新加坡的贸易数量和贸易利润。另一方面,对上海企业来说,利用新加坡的国际市场网络,以及本地的华商人脉,可为其进军东南亚市场找到立脚点和跳板,或分销点,也可使新加坡成为上海产品增值的地方。为此,要大力发展上海利用新加坡港口到东盟其他国家和欧洲的转口贸易。在上海方面,通过发展洋山保税港区,重点开发洋山港的国际航运中转枢纽功能的途径,增强上海口岸的转口贸易能力,可培育新的转口贸易增长点――东盟国家利用上海到美日的转口贸易,在此基础上进而争取使上海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转口贸易中心。

转口贸易范文第5篇

对中国投资者而言,朝鲜港口和转口贸易的潜力首先体现在中国国内沿海贸易规模较大,且因为“两头在内”而风险明显较小。据我国《海关统计》显示,2002年以来,我国年进口额从150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1226亿美元,今年前7个月为725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一部分来自保税区等“境内关外”地区,另一部分来自国内跨省沿海贸易。

不过,吉林省和整个东北北部地区由于陆路货运距离较长,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参与繁荣的国内跨省沿海贸易。而朝鲜的天然良港罗津-先锋、清津有望成为未来吉林、乃至整个东北东部的出海口和加工贸易基地,为东北经济社会未来发展将发挥重大作用。

同时,我国东北地区充裕的物流供给以及先进的港口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也为中国企业切入朝鲜市场这一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实践中,吉林省已将租用、开发罗先港区列为长吉图(长春、吉林、图们江)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计划的重要内容,希望借此打通物流通道,相继取得罗先港口、码头的租用权和经营使用权,当地港口改建工程和连接国内与罗先的铁路、公路、输电线路已经投入使用或正在加紧建设。无需太久,罗先就可摆脱朝鲜国内基础设施供给瓶颈的制约,为投资者提供合格的硬件设施。

采矿是中国投资者可在朝鲜优先选择的第二个领域。朝鲜矿产资源丰富,据《朝鲜主要统计指标》报告显示,以2008年为基准计算,朝鲜矿产潜在价值约为41.15万亿人民币。而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初级产品进口国、多种矿产资源的最大消费国,中朝两国在这个领域能够形成互补。在实践中,中国企业已经拿下了预测储量30亿吨的朝鲜茂山铁矿50年开采权、朝鲜最大铜矿惠山青年铜矿51%股份等项目。

转口贸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通货膨胀;转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045-02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在西方国家盛行,体现在金融问题上就是“中国输出通胀论”。2002年下半年,西方社会盛行“中国输出通缩论”,认为中国出口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时全球通缩的罪魁祸首之一,其代表人物是摩根斯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他名为《中国因素》的世界经济报告中,将2002年世界经济的疲软归因于中国向世界大量出口廉价商品,致使许多国家出现通货紧缩的征兆。

2003年,西方社会风向逆转,随着中国需求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和价格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他们又提出了“中国输出通胀”的论调。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King)在2006年6月曾指出,全球通货膨胀正在推高英国通胀水平,他特别提到了来自中国进口品价格上涨的威胁,理由是中国的劳工成本有上升趋势。在美国,有数据显示,自2003年起,价格就一直在下降的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价格现在也开始回升,就像来自其他低成本新兴国家市场的商品价格一样。

短短一年时间,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出现截然相反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国因素”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加,如何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有效地发挥这种影响力,就成为中国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选择美国作为代表,利用1994年到200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年度数据与同期美国通货膨胀指数来计算并分析其相关性,利用数据来说明中国出口商品对美国通货膨胀指数的影响程度,分析其原因,进而指出我国是否能够输出通缩或通胀,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正名。

2 研究问题的分析

在对中国出口商品与美国通货膨胀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前,我们先对美国的通货膨胀进行一下观察。美国的通货膨胀率1994年2.6%,1995年2.8%,1996年2.9%,1997年2.3%,1998年1.5%,1999年2.2%,2000年3.4%,2001年2.8%,2002年为1.6%,2003年2.3%,2004年为2.7%,2005年为3.4%1。其中,2000年至2002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从3.4%下降到1.6%,具有通货紧缩的征兆,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世界出现了“中国输出通缩论”;2003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又上升到2.3%,在这种大背景下,又出现了“中国输出通胀论”。由此可见,西方世界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论调与美国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是休休戚相关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1994年-2005年的进口数据。美国1994年的进口额为6892.2亿美元,1995年为5742.8亿美元,1996年为8220.3亿美元,1997年为8990.2亿美元,1998年为9446亿美元,1999年为10588.6亿美元,2000年为12576亿美元,2001年为11802亿美元,2002年为12025亿美元,2003年为13031亿美元,2004年为15255亿美元,2005年为17327亿美元1。从这些数据来看,从1994年2005年,美国的进口额是也稳步上升的。既然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和美国的进口额都是稳步提高的。我们就有必要来研究一下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占美国的进口额的比例。通过计算这个比例1994年为3.11%,1995年为4.30%,1996年为3.25%,1997年为3.64%,1998年为4.02%,1999年为3.96%,2000年为4.14%,2001年为4.60%,2002年为5.82%,2003年为7.10%,2004年为8.19%,2005年为9.4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占美国进口额的比例也在逐步加大,中国在美国的进口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而可以得出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这个结果就说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给美国带来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还不具有说服力。我们在看数据趋势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其绝对值,注意到1994年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占美国的进口额比例仅为3.11%, 2005年这个比例也不过9.4%。区区不到10%的比例就说中国商品出口给美国带来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就没有多大说服力了。还有一个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那就是中国对外贸易中的转口贸易因素。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如附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加工贸易占中国商品出口的50%以上,这部分所谓的出口,其实就是中国人代为加工从中赚一点加工费,代工产品输出到国外,最终的产品定价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完全由外方决定,所以说在考虑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时,需要单独考虑这个因素。如果刨除转口贸易这个因素,中国对美国真正的商品出口额占美国进口额的比例(转口贸易比例按50%计算),1994年为1.56%,1995年为2.15%,1996年为1.62%,1997年为1.82%,1998年为2.01%,1999年为1.98%,2000年为2.07%,2001年为2.30%,2002年为2.91%,2003年为3.55%,2004年为4.10%,2005年为4.70%。由此,可见2002年的比例仅为2.91%,2003年的比例仅为3.55%,凭这个数据说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导致了美国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就更站不住脚了。

3 结论

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时高时低,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逐年增加,美国的进口额也逐年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占美国进口额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但是据此得出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导致了美国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结论还需要考虑这个比例的绝对值大小,虽然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占美国进口额的比例的是不断增大的,但是这个比例的绝对数值尚不到10%,如果刨除中国对外贸易中的转口贸易因素,这个比例更是不到5%。区区的5%的比重就得出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导致了美国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结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综上所述,中国与美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额占美国进口额的比重不断增大。但是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出口对美国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微乎其微。

参考文献

[1]钟伟.“中国因素”有能力向全球输出通货紧缩吗[J].中国改革,2003,(1).

[2]刘金山.又一耸人听闻的言论-“中国输出通缩论”辩[J].探索与争鸣,2003,(02).

[3]龚震.“通缩”到底感染了谁[J].中国海关,2003,(4).

[4]张光远.关于“中国输出通缩论”的简要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1).

[5]埃里克•布里顿、克里斯托弗•T•马克、陈晓,中国对美出口给美国带来的好处[J].国外理论动态,2006,(06).

转口贸易范文第7篇

关键字:加工贸易企业 一日游 海关特殊监管区

中图分类号:F71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当前,广东省内加工贸易企业还是占有大多数,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实际经营运作的加工贸易企业约3.3万家。2010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4460.8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额的56.9%,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38.5%[1]。而庞大的加工贸易业务势必有很多企业采取出口复进口一日游操作模式,从而达到出口退税的目的。

一日游介绍

一日游的官方说法是出口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国内加工贸易生产企业涉及到三角贸易或转口贸易,而实际的买方或收货方在国内,加工企业为了出口退税,采用了出口复进口方式。

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一日游的优势

采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出口复进口的方法,最大的优点则是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仓储成本等。香港一日游运输必须采用车,显然车的运费要比国内监管车要贵,且车只限于广东省内和香港之间运输,例如说香港有一批货要陆运至福建,则必须在深圳市梅林海关进行车辆调拨,从车过货到国内车。如此运费提高,但效率却降低了。再则如果货物要分批入库,然后同一批出库发送,则涉及到物流操作,显然香港的仓储费及人工操作费要高。故利用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一日游,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仓储成本都可以大大节省。

而另一个重要优点是此运作模式的转变可以大大促进国内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3. 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种类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由海关为主实施封闭监管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截至2012年11月,我国已批准在27个省区市设立110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

可以操作出口复进口的深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种类有,坪山出口加工区、盐田港保税物流园区、前海湾保税港区、深圳机场保税物流中心。

以上写到的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都有入区退税功能,即入区等于出口。但必须指出深圳福田保税区没有入区退税功能,故货物进入福保后如要进行退税则必须实际离境入香港后方可完成。在政策上福保没有任何优势,但其地里位置紧靠福田口岸、皇岗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福保有一批车辆,专门提供往返福保和香港一日游的运输服务。笔者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开放出口退税功能,把福田保税区升级为福田保税港区,因为不开放的结果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输香港“兜圈”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福保和其它海关特殊监管区比较时的竞争力。

以下陈列主要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种类情况,供参考: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内地慢慢借鉴香港自由贸易区的有相关政策,逐步发展扩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大大促进了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及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发现内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和香港自由贸易区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功能还不完善,如深圳福田保税区的例子,但相信我们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完善。香港在物流及贸易方面的发展已趋近饱和,但我们国内的物流和贸易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转口贸易范文第8篇

自贸试验区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自贸试验区实质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