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盐碱地治理

盐碱地治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盐碱地治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地;高效治理;种稻;改良技术;东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287;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52-01

东北地区是我国苏打盐碱地典型集中分布区,面积高达765万hm2,土壤贫瘠、碱性强,荒漠化严重。在苏打盐碱地开发种稻,是实现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为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以新垦重度苏打盐碱地快速改良和高效利用为主攻目标,创建了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种稻改良关键技术。

1 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宜吉林省西部及北方同类型苏打盐碱稻作区推广应用。

2 技术要点

简单概括为“八位一体一条龙”技术,即整、改、洗、种、肥、密、控、收。

2.1 平整土地

为了使土壤改良剂能够均匀地施入新垦重度盐碱地水田,要严格整平土地,种稻当年或前1年先旱整地后再水整地,使田面平整均匀,高差小于10 cm,如果整地不平便施用改良剂,可能导致改良剂分布不均,造成局部盐碱危害[1-2]。

2.2 高效改土

中重度苏打盐碱地种稻必须实施“改土增粮”技术,缩短土壤改良年限,尽快收回改良成本,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以下3种土壤改良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3]。具体方法如下:一是物理改良法。施入风沙土,根据盐碱轻重确定使用量,一般施用量750~2 250 m3/hm2,在平整田面上均匀施入,后旋耕入土15~18 cm。二是化学改良法。施入磷石膏,根据盐碱轻重,确定使用量,一般施用量7.5~30.0 m3/hm2,在平整田面上均匀施入,后旋耕入土15~18 cm。三是风沙土+磷石膏理化同步改良法。根据盐碱轻重,确定施用量,常用配方为风沙土450~750 m3/hm2、磷石膏7.5~15.0 m3/hm2组合,在平整田面上,均匀施入,后旋耕入土15~18 cm。也可试用大安站研制开发的脱碱1号高效改良剂。

2.3 盐碱淋洗

实施上述土壤改良后,放水泡田3~5 d,然后将水排干,洗脱盐碱,再放水淋洗1~2次。最好洗盐以后,再施入底肥,以减少养分流失。生产上如难以操作,也可结合水整地时施入底肥,然后同时泡田洗盐,2~3次后插秧。

2.4 选择耐盐碱品种

选用耐盐碱高产水稻品种是提高盐碱地水稻产量的前提,可以用较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目前适合吉林省西部栽培的主要耐盐碱优良品种有东稻4号、东稻2号、白粳1号以及“长白”系列等优良水稻品种。

2.5 均衡施肥

吉林省西部新垦盐碱地,氮磷钾最佳配比为氮∶磷∶钾=2∶1∶1,建议施肥量:施纯N 160~200 kg/hm2、P2O5 50~100 kg/hm2、K2O 80~110 kg/hm2;施用方法是磷、钾肥100%作基肥施用;氮肥分期施入,基肥40%,追肥60%,分2次施用。有条件的地区,建议使用腐熟有机肥,快速提升地力水平,施用量30~60 t/hm2。

2.6 旱育密植

培育壮秧是确保盐碱地水田秧苗返青成活率和分蘖率的关键。根据土壤改良状况和地力水平,确定合理的插秧密度。轻度盐碱地高产田可以采用旱育稀植技术确定插秧密度。对于吉林省西部新垦重度盐碱地水田,由于前期盐分危害较大,严重抑制水稻分蘖,导致有效穗数不足而减产,生产初期应采用旱育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即采用行株距30 cm×15 cm,基本苗数为5~7株/穴或8~10株/穴,或窄行密植技术(23 cm×15 cm,6~8株/穴[4])。

2.7 水分调控

盐碱地种稻,科学管水至关重要,水分具有调控盐碱和预防早衰的双重作用[5]。全生育期需保持水层,勤换水,不宜晒田,防止返盐返碱;分期灌溉:返青与分蘖初期保持2~3 cm浅水分蘖,分蘖末期至抽穗前期灌5~8 cm深水层;抽穗后期至开花期灌3~4 cm浅水层;蜡熟前灌5~8 cm深水层,蜡熟后灌3~4 cm浅水层;收获前7~10 d断水,断水不宜过早,以防早衰和倒伏。

2.8 适时收获

盐碱地种稻要掌握好收获时期,才能保证稻米的品质,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稻谷水分过高,不宜储藏,断水过早或收获过晚,随着叶片的迅速失水,土壤中的盐碱成分会沿着根系和茎秆向籽粒中倒流,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和出米率,特别容易出现碎米。一般品种完熟期的稻谷,从外观上看有5%~10%的青粒或1/3的穗变黄时收割为最佳。

3 参考文献

[1] 邓伟,裘善文,梁正伟.中国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区域生态环境背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杨福,梁正伟,王志春.超高产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J].作物杂志,2011(2):111.

[3] 高文武.水稻生产栽培实用技术[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方法;改良盐碱地;采取措施

1物理方法改良盐碱地

物理改良就是采用一些物理的方法进行改造盐碱土,如采用灌溉排水系统,冲洗脱盐、松耕、压沙等方法,达到改良利用的目的。其中,以淋洗排盐为主的工程措施是国外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手段,即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结合深翻改土、换土、淋洗、淤积等措施达到降低耕作层含盐的目标。工程措施虽然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用工量大、投入成本高、维持时间有限或受限于水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且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土壤盐分,必须结合其它措施进行。

2化学方法改良盐碱地

化学改良就是应用一些酸性盐类物质来改良盐碱地的性质,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含盐量,增强土壤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团粒构,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增加土壤肥力,丰富的有机质和腐殖质能提高基质的固氮能力和磷的可溶性。促进其有效吸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林木生长。只有在分析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水文地质、气候)和经营管理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解决盐碱化问题。碱化土壤的改良需加入含钙物质来置换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钠或采用加酸或酸性物质的方法改良。采用石膏以及工业废渣改良碱土在国际国内已有成功的经验。

3生物方法改良盐碱地

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即用植物改良盐碱地,方法易行,经济效益显著。生物措施可以逐渐改变土壤的物理特性,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质地变得疏松,透气和贮水能力增强。

植物改良土壤盐碱化的作用表现在采用适合地表物覆盖,可以减少地表蒸发,减少盐分在地表的积累。经研究表明:由于植物可以减少地蒸发,减少盐分的表聚,削弱了土壤碱度,从而降低了pH值。

有些植物能耐pH值为8.0~9.5的重碱地,多枝圣柳、桑树等,还有些植物又有排盐作用,可以对硫酸盐、氯化物等盐类产生很强的耐力,并且有泌盐腺、泌盐孔结构。因此,种植耐盐植物对盐碱地具有明显的脱盐作用。

植物有效地改良盐碱地的过程中,还表现在对盐碱地土壤的有益微生物数量种群的增加。选择适合的植物,如植物根系发达、易繁殖的植物,不但可以降低盐碱地盐分含量,而且由于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并能增加细菌、放线菌、真菌等有益菌群的数量,恢复土壤遭到盐碱破坏的酸碱平衡环境。

4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在常年的生产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要防治土壤盐碱化,采取任何单项的措施效果都有限,且不稳定,易反复发生,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和综合治理的原则。在结合化学物理改良措施以外还应采取生物改良的措施,提高土壤肥力,获得较好的盐碱地改良效果。在治理的同时要巩固盐碱地改良效果,防御土壤返盐,需要配合适当的农业措施。

在盐碱地植被恢复的研究中,生物措施是最重要的治理盐碱的改良措施,但必须因地治宜地选择适合的林木耐盐碱品种。林木种质是一种丰富的基因资源,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其他作物、草本无法取代。通过耐盐碱树种引种,为盐碱地造林提供适宜的耐盐碱树种或品种,建设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高效益的综合盐碱地防护林体系,恢复盐碱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提高该地区生态防御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3篇

盐碱地 改良 模式

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由于盐分多,碱性大,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治理和改良盐碱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农业、治理环境的一个重中之重,研究和探索盐碱良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措施也正在为各国的农业机构及科研机构所重视。

一、盐碱地和盐碱化

盐碱地是一系列受土体中盐碱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其他不同程度的盐化和碱化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盐类集聚土壤的一个种类,盐碱地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含量的就是中度盐碱地。

盐碱化是指在特定的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及由于人为不当的农艺措施及灌溉措施导致土壤盐化与碱化的土壤退化过程,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自然因素的影响周期时间较长,并需要特定的地质过程或者水文、气象等因素综合作用,其特点是范围较广、面积较大。人为因素造成的盐碱化属于次生盐碱化,主要表现在农艺措施粗放、不科学,灌溉体系不完备,管理不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地区性、集中性、次生性。

二、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一)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盐碱土是在一定的自然或者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使也能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也能形成盐碱地受含盐的地表径流影响,也能形成盐碱地

(二)盐碱地对农作物的危害

盐碱土的最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和碱,由于盐分大,碱分多,土壤的腐殖物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表现为湿时粘、干时硬,通气性和透水性不良,严重的会造成作物萎蔫、中毒甚至死亡。其危害机理如下:

1、生理的水分“胁迫”

由于土壤的盐分较高,土壤的溶液浓度较高,渗透压不断增大,植物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如果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则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出现“生理干旱”而死亡。

2、盐分离子的生理毒害

盐渍环境中,植物被迫吸收较多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的游离钙被钠吸收,产生细胞膜的渗透现象,体内营养不能平衡,常常表现各种营养元素的缺失和不足。

三、盐碱地改良现状模式及不足

作为粮食生产的潜力载体,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面对全球一百多亿亩盐碱地,人类尝试了各种开发利用的途径,譬如条台田整地和水利工程措施、生物改良利用措施、化学改良措施等。经历长期、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盐碱地改良利用经验。然而,由于盐碱地类型复杂,改良十分困难。目前,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水利改良模式。

水利改良模式,即为农田水利工程改良模式。水是土壤积盐的因素,也是脱盐动力。建立健全水利设施,实行河、井、沟、渠结合,排、灌、蓄配套,进行合理灌排,调节自然界水分循环,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盐分。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盐渍土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区内仅重盐碱地就有23万余公顷,约占区内土地面积的28.4%。为探索重盐渍土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基于当地盐渍良利用的实践,借鉴国内外盐渍土开发利用的先进成果,设计了工程改良、生物利用改良和工程、化学、生物相结合等多种盐渍良利用模式,并自1997年开始在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段进行以水利改良模式为主的改良试验,经过5年多的试验实践,获得了初步的结果。采取引黄灌溉洗盐措施后,100cm土层含盐量当年可下降到0.3%~0.4%,可用于种植苜蓿等耐盐牧草。2~3年后,100cm土层含盐量下降到0.2%以下,土壤有机质等养分状况也明显得到改善。该治理模式每公顷投资约2250元,与传统条田相比,土壤脱盐效果提高。然而,由于缩减了条田宽度,排盐沟比重增加,土地利用率降低,而且后期土壤脱盐效果降低。

(二)农业改良模式

主要表现为以下措施

1、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2、种植绿肥。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还有增加覆盖,减少蒸发和抑盐作用。

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时松土,可减少蒸发,破除板结,改善通气,抑制返盐,利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吸引。

4、植树造林。能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减轻地面返盐。

5、刮除盐土。在春秋旱季,将含盐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盐量。

农业改良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且成本较高。但由于其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易于在小范围内推广,目前已逐步成为被大家接受的改良途径。

(三)生物改良模式

生物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通过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肥地力,从而提高盐碱地(盐渍化土地、碱化土地)的经济效益。通过常规灌溉 ,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和设施 ,将土壤盐分控制在植物根系土层以下的土体中。生物改良盐碱地 ,灌溉水利用率高 ,又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永久性建设。种植根系较多、较深的耐盐植物 ,土壤盐分在灌水条件 ,向下移动较深。在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时,通过2年直接种植比较耐盐的禾本科牧草,0~40cm土壤的脱盐率可达67.3%以上;种植直根系作物枸杞3年后,0~40cm土壤的脱盐率为78.7%。而利用灌水洗盐方式改良盐碱地耗水量大,是生物改良方式的1.6倍。在土壤盐分含量高于1.5%时,利用生物方式改良后土地的产量高于灌水洗盐后的产量。

利用生物改良模式,投资小,效果稳定,不但可以降低土壤盐分,而且可以培肥地力,只要种植种类适当,还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这种模式见效慢,仅耕层脱盐效果明显,该模式仅限于有限的植物种类。

(四)化学改良模式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碱土特别是碱良方面,施用化学改良剂进行改良,目前主要有石膏、钙质化肥以及施用腐殖酸类改良剂。这种改良模式的因土地类型不同,施用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经验和资金状况,由于这种改良模式周期长、投资高、效果不稳定,推广的范围和面积不是很大。

四、盐碱地改良模式的概括与探索

四种改良模式各有利弊,适用区域和土壤环境也不完全尽同。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采用深松土壤、化学改良以及种植耐盐牧草相结合的方式,将工程改土、化学改良与生物利用相结合,综合其中的优点。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新疆、西北省份及东三省的个别地区可以采用以土壤改良为主、耐盐植物种植为主的改良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和平衡施肥,采取滴灌农艺,降低成本,加快效果转化周期。水源灌溉比较丰裕、资金充足的南方省份可以采用水利工程改良模式为主、生物改良为辅的模式,加大水利工程实施建设,配套田间工程,并运用纳米技术等生物工程技术,加快对盐碱地的生物改良。

参考文献: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盐碱地绿化;耐盐植物;种植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概述

随着滨海地区城市的开发建设和发展,为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滨海地区的绿化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滨海地区土壤盐碱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气候恶劣,绿化植被较少,生态系统较脆弱等因素,严重的限制了滨海地区的绿化建设。盐碱地绿化特点是投资多、实施难度大、见效慢,其中设计工作是的做好滨海地区的绿化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南通滨海园区道路绿化项目为例,通过在土壤改良的基础上,利用地形、排水、植物品种选择、种植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讨论滨海地区盐碱地绿化种植设计思路,力求为构建植物群落形成一个新型的生态系统做好基础。

一、土壤取样检测与综合治理

由于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板结紧实,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水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这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十分不利,尤其是影响新栽植物的新根萌发。因而土壤的综合治理是绿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重点,也是绿化种植的前提。

(一)盐碱土分级指标

沿海地区盐碱土绿化土壤的治理措施中最大的难点是土壤改良,作为绿化用地盐碱地一般可以根据盐碱度的高底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根据资料分析盐碱地分级指标可以分为: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2%;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我国大多数以30厘米土壤耕层来计算含盐量。)衡量盐碱地的另一指标是酸碱度,即PH值,一般以7.5为中性,<7.0为微酸性,>7.5为微碱性。在大多滨海地区绿化建设中选用的大部分园林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忍受能力一般为0.4%,因此设计时可以以0.3%作为含盐量临界指标。在设计前期首先对项目所在地的土壤进行取样检测,并根据临界指标以确定土壤治理措施。

(二)土壤综合治理

以往滨海地区绿化多为“客土种植”,不仅不经济,更是浪费土地资源。目前全国各地不断推出新的土壤改良的方法和改良材料,实践证明仅用一种方法进行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并不理想,因而一般采用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法。以南通滨海园区启动区主次干道绿化设计项目为例,在土壤的综合治理中通过“防”(设置隔盐层抑制地下、周边土毛细水盐渗入)、“排”(设置盲沟排水、并利用梅雨季节进行脱盐,这也淡水资源少的关键工序)、“改”(利用介质进行土壤结构、土壤营养改良,培育熟化土)相结合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并取得成功。

在实际工程中,各地块各区域各深度土壤的盐碱度分布并不均匀,因此设计阶段前期首先要对土壤多点取样检测并充分分析检测数据,掌握含盐量、PH值、有机质含量、结构特征等重要信息,针对此提出最为合适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后面的植物设计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滨海地区绿化除了受盐碱土的制约,同时常年又受海风海雾气温等气候的影响,因此设计时还需要收集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综合治理。

二、地形营造与排水设计

一般情况地下水位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中根据水位分析做好排水设计,以保证在积盐季节将水位控制在需要的深度以下。实践证明,地形的抬高能营造较好的景观效果、有利地表迅速排水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而在滨海地区还能减少返盐碱现象的发生。通过种植土层高度的提高,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以确保地下水位高的区域有足够的埋管(沟)深度,而使得在雨季能迅速排除积水,借雨水的天然淋洗、排盐降碱,改善土壤的通气通透性。

(一)营造地形

地形设计是种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前期要求对现场地形进行勘察,收集地面高程、地下水位、以及水系等资料,作为的依据。设计时应尽可能进行地形营造,抬高种植地坪的高程,并结合景观自然生态效果,使低洼的平坦的地面形成高低起伏,进行综合分析,以设计出美观、经济的地形高程。

(二)排水系统

建立可靠的排水系统以保证雨季排水畅通,也是保证滨海地区绿化种植的重要前提,同时有淡水灌溉的条件时,应同时建立好灌水系统。一般绿地的排水方式有三种,主要是采用地面自然排水,必要时增设管道或明沟排水。设计前应充分收集现场排水条件、地形资料,以做到排水通畅,同时要经济实用。以南通滨海园区启动区主干道绿化为例,设计中地形高差为0.5-0.7m,地形设计坡度为8%左右,主要通过排水明沟将水排入沿线河道;同时在地表以下设置了盲沟排水降盐,这样雨季保证雨水的及时排除同时也增加雨水渗透洗盐的作用,目前经过三年的生长苗木都已经完形,并达到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三、植物品种选择

在种植设计中首先要解决植物配置、品种选择问题,设计时通过检测土壤与分析气候、对当地的植物调查发掘更多的耐盐碱植物,根据种植条件,以科学地进行品种比对筛选,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苗木防护功能和绿化观赏性。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南通滨海地区典型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台风、暴雨、高温、寒潮等,设计时根据苗木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抗性进行苗木的选择,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后期管养的费用。

(一)耐盐碱植物的选择

在盐碱地区,优先选择耐盐碱的树种,同时应以“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为原则,尽量多选择乡土树种,以提高成活率。在这两年调查中发现海门和南通滨海园区局部地块试种的绿化中配置了桂花、香樟等品种,虽然原生土带得多但很多已经出现死亡,成活率低、生长不好。根据资料分析和实际统计,在南通滨海地区,能适应轻度盐碱地的植物品种有:合欢、紫薇、日本晚樱、枫香、广玉兰、榉树、臭椿、枇杷、棕榈、石楠、木槿等;能适应中度盐碱地的植物品种有:中山杉、红花槐、紫叶李、银杏、夹竹桃、栾树、垂丝海棠、垂柳、竹柳、朴树等;能适应高度盐碱地的植物品种有:海滨木槿、高杆女贞、海桐、碧桃、弗吉尼亚栎等。

(二)根系发达植物的选择

滨海盐碱地区具有风速大、泥沙多的特点,因此大风区域优先选择根系发达速生植物进行配置,可以起到防风、防盐雾灾害、固土作用。南通地区夏季时有台风, 2012年夏在平海公路接近滨海园区段的道路绿化带中曾有部分苗木被吹倒(如雪松、大绿球等),由此可见在优选深根系的同时,在种植时对大冠幅、枝叶密的苗木进行适当的疏枝修剪,不但能够完形、提高成活率还能减小大风的伤害。如竹柳、海滨木槿、栾树、红花槐、中山杉、无患子、朴树等都是耐盐且抗风较好的品种。

(三)耐寒性植物的选择

由于在受海风的影响,在冬季相对温度要低,设计时在受风区域优先配置耐寒抗冻的苗木品种,同时要求在生长前期做好保护措施。如臭椿、棕榈、女贞、黄山栾树、垂柳、无患子等。

(四)体现观赏性

盐碱地的适生植物种类相对比较少,仅仅依靠本地的植物进行绿化造景是不够的,设计时除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巧妙搭配,还可以通过观花、观果、观叶植物的应用,以提高绿化种植的观赏效果和生态效益。另外由于一些滨海地区刚刚进行开发和建设,现状感觉还很荒凉,通过适当的提高常绿苗木的比例形成快速绿化基调是很重要的,这样能保证冬天的景观效果。在南通滨海地区常用的常绿的苗木有高杆女贞、广玉兰、石楠等,常用的果树有枇杷、桃树、柿树、石榴等。

(五)易于管养

配置时考虑粗放管理,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尽可能的增加乔灌地被比例,适当减少草坪地被面积,选择生长良好苗木病虫害少的苗木品种,以减少后期管养费用。

四、种植设计

经过植物品种筛选后,根据绿地的功能要求合理的进行种植配置、分区布局,打造一个层次分明、滨海特色鲜明植物群落;同时考虑到利用植物的降盐改碱作用来提高绿化成效。

(一)全覆盖种植

设计时应实现绿化种植全面覆盖(不露土),这样可减少地表温度,减少夏季地表的水分蒸发盐分的上升,保持土壤水分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可以有效抑制土壤返碱。以南通滨海园区道路绿化为例,在种植配置以中考虑到树冠在生态空间上的互补、深根浅根植物的互补、常绿落叶的互补、在纵向以连续的片植进行布局以求从多个层次实现植被全面覆盖。此外为了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在配置时应突出植物组团的立面层次,在组团前缘点缀一些精品苗木,同时在地被前沿加密保证组团线型自然流畅,提高绿化的观赏性。

(二)适当加密种植

盐碱地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相对较慢,适当加密种植快速形成植物群落,不但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还能尽快形成生态效应,抑制土壤返碱的作用。设计时根据苗木的规格、生长速度、习性、设计效果等,合理的控制好株距和种植密度。在南通滨海园区的道路项目设计中,米径8-10厘米的乔木以株距为3.0-4.0米,地径5-6厘米的花灌木株距采用了2.5-3.0米,地被及小灌木密度为每平方49株及以上,形成了不错的效果。

(三)适当选小规格

在规格上,除了根据抗性、观赏性要求之外,还要考虑到经济性以及苗木后期的发展。虽然通常小规格的苗木比大规格抗盐碱性弱,但可以通过综合治理办法进行种植,在后期生长中其抗性可以逐渐提升,形成很好的生态效益,因此设计时也可以适当选用较小规格的苗木,以减少工程造价。

总结

滨海盐碱地区客观原因使绿化种植实施的难度大见效慢,土壤综合治理、营造地形、浇灌与排水、植物品种的筛选、种植设计等都是设计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做好设计才能为构建滨海特色的生态植物群落提供重要的基础。

此外在实工程中除了做好设计,施工、管养的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很重要。比如在施工时,选择壮苗、适当扩大土球尽量多带原生土、适当修剪浅栽;在管养中,做好防风防寒、浇灌排水、修剪施肥,等等一系列工作环节。通过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来提高苗木成活率,培养苗木的抗性,尽快实现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滨海海涂地区绿化及排盐工程技术探讨与研究.

(2)滨海盐碱地绿化材料的选择及栽培技术.王连锁等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5篇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化肥等合成药物对盐碱土进行改良,但令人伤脑筋的是,这种方法成本高、效果差。不仅如此,用这些化肥合成药物治理土地,还会带来污染加剧、农作物产量降低的后果。面对治理难题,我国科研人员几经探索,终于在土地盐碱化治理工作上取得了有益突破。

改良盐碱土地意义重大

我国盐碱地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目前我国盐碱土地面积达三千多万公顷,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土地盐碱化之后,土壤内存在的大量盐分,会使土壤通气变少,土壤微生物活力减弱,吸水能力和养分吸收释放能力越来越差,这又会不断加重土壤盐碱化程度。如此恶性循环会对植物造成越来越大的伤害。

土壤盐碱化还会使土壤渗透压不断增高,植物根部的生长及种子发芽时不能摄取足够的水分,严重时会造成植物萎蔫和死亡。此外,盐碱化土壤PH值较高,也易对植物组织造成直接伤害。

盐碱化土壤怎样才能得到改良呢?科研人员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种植盐生植物,如紫花苜宿、草木樨等,对盐碱土的改良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这种被称为盐碱的生物修复的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而且从实践结果来看,用生物修复措施改良盐碱地具有巨大的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

盐土农业带来大效益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土地盐碱化程度高而被专家判定为“人类无法在此生产生存”的新疆,如今已将盐碱荒漠变为良田、建成多个生态植物园,达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局面。这些改变,很大的功劳要归于盐生植物。

同其他地区一样,新疆人民也一直为改良盐碱土而努力着,可他们发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在别的地方很有效的治理方法,到了新疆却未必有用。2006年开始,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始在新疆种植盐生植物以改良盐碱土地。

经过不断试验,研究人员发现,盐生植物具有将盐碱成分吸收到自己体内的能力。在盐碱化土地上种植这种“吃盐”的植物,既能满足植物自身生长的需要,又能降低土壤的盐分,可谓是一举两得。以新疆克拉玛依为例,当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土壤每公斤含盐量大于40克,种植盐地碱蓬后,每年每亩地被带走盐分431公斤。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土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减少土壤中的盐分,还可以起到防风降温、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同时植物的庞大根系和大量的枯枝落叶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抑制土壤表面积盐。土壤改良之后,通过植树造林,加强防护林建设,又可以在近地农田空间形成多层次屏障,降低风速、减少蒸发,促进近地空间的生态平衡,抑制地表返盐,以此来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新疆人民在经过两年的试种后,当地土地的盐碱化大幅度降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书记、研究员田长彦说:“目前我们已经在新疆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库尔勤市改良盐碱化土地上千亩,相当于增加了上千亩良田。”土地得到改良后,人们可以开始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盐生植物,像棉花、蓖麻等。田长彦表示,4年之后,当土壤盐分降到每公斤10克以下时,棉花种植的亩产可达400多公斤。这些盐土农业、生态建设,使新疆的经济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微生物肥料治理盐碱地

现在,除了种植盐生植物外,国内一些科研单位还研制出了微生物盐碱地改良剂,如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俗称细菌肥料,简称菌肥,它是一种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有量微生物,经过人工选育与繁殖后制成的菌剂,是一种辅肥料。在农业中施用后,通过菌肥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借助其代谢过程或代谢产物,可以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尤其是营养环境。

研究表明,施用微生物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对土壤水分和盐分的运动产生重要影响,还能减少水的蒸发,利于土壤脱盐。微生物肥料在短期内可以有效地改变盐碱地土壤的性质,提高植物成活率;在栽种一定的时间内,微生物肥料通过自身微生物的作用,可以给受试土壤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保持着土壤良好的物理性质,使得土壤不受其他盐碱土的危害,促进植物良好的生长,对综合治理盐碱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也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孔隙度,还能起到强大的生物固氮作用,同时能抑制生物病虫灾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此外,用微生物肥料治理盐碱地还要配合有机肥使用。施用有机肥可减少潜水蒸发,抑制盐分表聚,增加灌水和降水的入渗,同样有利于土壤脱盐。另外,田间施用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胶体化学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变土壤溶液离子组成。

盐碱土地的改良,不仅能使土壤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最终还能够使农业经济与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

Tips 链接

改造盐碱地的“特色树种”

利用盐碱地种植树木,不仅可以扩大森林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改良盐碱土,扩大耕地面积,消除盐害,促进农业生产。不过,盐碱地区绿化要善用抗盐碱、耐瘠薄的“特色树种”。

一、乔木树种

刺槐:刺槐的根可直接固定氮素,是沙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但是要注意不能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种植。

苦楝:耐盐力仅次于刺槐,能在干燥瘠薄的盐碱地上生长,具有虫害少、生长快、萌芽力强的特点。

臭椿:生长迅速,易繁殖。应选为盐碱地初期造林的先锋树种,并可护岸防风,可在渠道两侧及地势较高处的道路两侧种植。

沙枣:为中型乔木,有的成灌木状。耐干旱、耐盐碱,能固定流沙,宜引种在沙碱地区,作为护田林带的边行栽培及防风固沙树种。

侧柏:常绿乔木。木质优良,耐干旱、耐瘠薄、病虫害少,能在含盐量为0.2%左右的土壤中良好生长。

二、灌木树种

紫穗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可作盐碱沙地区防风林带中的低层林木,在土壤含盐量0.4%时生长良好。

柽柳:又名红荆、橡树柳,耐旱、耐瘠,高度耐盐碱,可防风、固沙、护岸,盐碱地区各级渠道两侧皆可栽种。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巴楚;盐碱地;改良;措施

        1. 概述巴楚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全县东西最长218公里,南北最宽134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77°22′30″~79°56′15″,北纬38°47′30″~40°17′30″。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坡降1/3000~1/4000。西北部为天山山区,西南部和东北部为冲积平原,东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貌类型主要以山地、洪积平原、冲积平原和沙漠为主。巴楚县行政隶属喀什地区,下辖四镇八乡五个农场。

        2. 盐碱地现状分布巴楚县90.53万亩的耕地面积中,非盐碱地面积21.3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63%,盐碱地面积69.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6.36%。盐碱地面积分为轻盐碱地、中盐碱地、重盐碱地三类,轻盐碱地面积36.39万亩,中盐碱地面积10.33万亩,重盐碱地面积22.41万亩。

        3. 盐碱地的成因

        3.1气候因素。巴楚县属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温差大,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作用强烈,气候愈干热,土壤积盐速度愈快,积盐强度愈大,土壤含盐量也愈高。

        3.2地质条件因素。巴楚县土壤成土母质的含盐量很高。灌区内地下水位埋深一般1-5m,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表层地下水的矿化度增大,水质变差。在非灌溉期,带有盐分的土壤水分沿着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被蒸发后,盐分便留在地面,加速了土壤积盐的强度。

        3.3人为因素。目前县内灌区主要引用河水进行大水漫灌,灌溉定额大于田间所需要的水量。在排水系统不健全的情况下,灌水方法不得当,引起了地下水位的迅速上升。当地下水埋深小于临界深度时,潜水中的盐分通过地面强烈蒸发而聚集于土壤表层中,土壤次生盐碱化逐渐加重。

        4. 盐碱地造成的危害

        4.1降低作物单产,形成低产田。土壤盐碱化对耕作土壤的物理性状及肥力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耕地中盐碱化土壤的土体潮湿,温度较低,致使作物幼苗生长缓慢,形成低产田。

        4.2对荒地土壤的危害。在灌区内人们往往进行大水压盐灌溉,致使地下水矿化度增高,耕地中的盐分转移到荒地中,形成所谓的“干排”或“旱排”现象,荒地中自然植被随着土壤含盐量增加而遭受破坏。

        4.3恶化地下水水质,影响地下水环境。灌区在引水过程中,盐分也随地表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农区。如果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则进入灌区的盐分就会积存在耕地土壤和通过淋洗进入浅层地下水中,长期发展下去地下水矿化度增高,水质逐渐恶化,将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4危害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土壤盐碱化还能危害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居民房屋倒塌,自然植被减少,土地日趋荒漠化,风沙大,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5.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

        5.1竖井排灌。2006年巴楚县色力布亚镇冲积扇缘的水源地采用竖井排灌,利用地下水矿化度较低的时段,直接抽取地下水灌溉,既降低地下水,又缓解灌溉缺水矛盾。竖井排水有强制性的使地下水位下降,脱盐效果好的优点。巴楚县机井抽水运行时间主要在3~6月间,缓解了春季缺水、抗旱保苗的作用。在积盐的高峰期到来前,把地下水位降下来,腾出地下库容,为引用淡水灌溉洗盐创造条件。大幅降低地下水位,抑制了引洪灌溉后地下水位的过快升高,降低耕作层在积盐高峰期的返盐速度,灌溉水的淋洗,对灌区内原本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较高的区域起到了改良的作用。通过这几年的实践,井灌井排对巴楚县农业生产可以起到抽咸换淡的作用。

        5.2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采用上、中、下游灌区自成体系的排水方式,即上游治理区通过农沟,斗沟、支排、干排汇集到上游总干排,最后将排水渠的水排至博尕孜库木沙漠;中游治理区采用灌排结合的井灌井排,将多余的水量排至南部的叶尔羌河河道;下游治理区通过农沟、斗沟、支排、干排汇集到下游总干排,最后将排水渠的水排至喀什噶尔河下游古河道,沿古河道再投入永安坝水库库外排水渠,直至下游荒漠低洼地(克得力克洼地)。通过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目前巴楚县耕地盐碱化程度已大幅减低。

        5.3农业改良措施。巴楚县盐碱地改良的农业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合理的土壤耕作。通过耕翻、耕地、镇压、中耕等田间作业,创造良好的土壤表面状态和耕层构造,达到促进土壤脱盐,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为作物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二是合理的栽培技术。通过选用耐盐作物和耐盐品种、种子处理、适时播种、避盐栽培及田间管理等措施,调节土壤中的水盐状况、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改变其生理代谢类型,达到提高耐盐能力,促进保苗和丰产。三是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料。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措施;施工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的推进,首钢、北汽等企业陆续迁入河北唐山、沧州等地,该区域的城市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园林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地处冀中平原的沧州及天津、河北唐山等环渤海地区的土壤经常会泛起一层白碱,且土壤易板结,质地坚硬,自然条件极差,我们将此类地区的土壤归属于低洼盐碱滩地,土壤盐碱量较重区域,园林绿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园林绿化的难度。因此,滨海盐碱地绿化是园林施工的一个新领域,也是我国目前提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PH值也大,若不选择适宜的树种,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则滨海地区园林绿化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创建生态、美化人居环境的建设带来障碍。

1盐碱地的概述及危害

1.1盐碱地概述盐碱土通常指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碱分的土壤,将拥有一定数量盐碱土的地区俗称为盐碱地区。在我国拥有较大量的盐碱地,基本上可划分为内陆盐碱地和滨海盐碱地两大类[1]。河北沧州、唐山及天津市主要为滨海盐碱地,占地面积广,且靠近海边越近,其盐渍化程度越高,沧州黄骅市地区的地表层含盐量约在0.3%—0.6%,地被多为芦苇、盐地碱蓬等盐生植物为主。1.2盐碱地所产生的危害作用盐碱地一般是由于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可溶解性的盐碱成分,或是在土壤胶体中吸附有较多的氯化钠、碳化钠等混合物的钠离子造成的。通常植物根系在土壤中含有较高浓度盐分的影响制约下,植物细胞会通过自身的渗透调节功能,相应地通过吸收过滤并积累起高浓度的离子,致使植物细胞内的酶蛋白的空间构型和原生质内的一些膜的构造受到影响,从而改变了细胞膜的渗透性和自身生化反应的平衡性,从而破坏植物内部的生理机能,导致植物吸水困难造成生理干旱,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受到阻碍,发生盐害作用,进而出现植物叶绿素破坏,叶片变花,甚至植物死亡等现象。可见,严重影响新栽植物的新根萌发,对后期植物的生长十分不利。

2选择耐盐碱的园林绿化植物

2.1优先选用耐盐碱的乔木在盐碱地区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时,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优先选择适应性的的乔木树种或品种作为园林绿化中的骨干树种或基调树种,它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效果的好坏。经过历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华北的沧州、唐山、天津等盐碱地区,种植的国槐、白蜡、垂柳、法桐、刺槐、家榆、旱柳、椿树等乔木有良好的适应性,展现的绿化效果较好。在充分利用好当地乡土树种搭架园林绿化骨架的同时,可依据每个实施项目的特点及所处的具体环境,可以有针对性的适量引进选用一些新的乔木树种,从而丰富整个景观绿化层次与结构,提高整体绿化效果与质量。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在天津有不少项目为了打造园林景观特色,增加一些楼盘项目的销售卖点,盲目地引进白桦树,结果栽植当季效果好,随后开始大批死亡。其主要原因是白桦耐严寒、喜酸性土壤,而天津夏季温度高、湿度大,且属于盐碱地区,故难成活。近些年,在天津、唐山等地通过引进栽植的山杏、山桃、李子等小乔木生长表现良好,在园林绿化中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2.2选择适应性强的耐盐碱灌木及地被植物在一个园林绿化项目中,为了形成良好的园林景观氛围并打造适宜的景观环境,花灌木及地被植物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它既可以丰富盐碱地区的绿化植物品种,还可以丰富整体绿化层次,增强景观效果的层次立体感。在天津、河北盐碱地区的园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植物诸如紫叶矮樱、丁香类、榆叶梅、连翘、金叶榆、矮化金枝国槐、紫穗槐、柽柳、星星草、披碱草等植物。

3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措施

为改变北方盐碱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做好盐碱地绿化工作,同时营造宜人的园林景观环境,不仅仅要从选择好抗性强的耐盐碱的植物品种单方面入手,还应针对土壤特点、树木特性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根据不同项目的立地条件、绿化定位要求以及项目资金配置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常用的技术措施如下:3.1客土提升栽植地面法通常在地下水位高,盐碱化程度严重的低洼盐碱地区域,可采用更换优良种植土并筑造微地形或修建高60—100cm的花坛、树池的方法来提升绿化种植地面,以减轻盐碱土壤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做法如下:先在绿化施工种植区域底部取出30—50cm的盐碱土,然后再回填20—30cm的炉灰渣,以起到防止盐碱上返的作用,最后将种植土堆筑成微地形或填满至花坛、树池内,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的相对高度,以减少盐分的危害。该法若大面积实施,更换土方数量大,经济成本较高,因此,适用于绿化施工面积较小,且绿化效果要求高的项目或是重要景点的绿化工程。在营造微地形景观时,可以适当在地形高起部位选用一些不耐盐碱的特色植物,在低处选用本土的较为耐盐碱植物。3.2挖大坑、换种植土,坑底铺炉渣做盐碱隔离层结合项目特点可依据树木品种、规格采用适当加大种植穴更换种植土的方法进行处理,此法一般用在地势较高、土壤周边排水良好、含盐量较高的区位。在种植穴下部设置排水层,采用碎石、陶砾、煤渣等混合物进行回填,约20cm厚;然后在排水层之上回填优质的种植土,树木在浇水后宜在树穴表面撒5cm左右的中砂,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此法适用于较大的或较珍贵的乔木类种植。花灌木一般挖坑80cm见方,深度为70cm左右,坑底设置隔盐层,先铺15cm炉灰渣,而后坑内再回填种植土,从而给植物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3.3铺设隔离层防盐法铺设隔离层作为盐碱地区园林绿化的特殊技术环节,其目的主要利用碎石、煤渣及建筑垃圾等设置隔离带,防止绿地底部原有盐碱土中的盐分上升。在铺设时应注意:取用不太碎的颗粒状、块状材料(一般石屑直径≤1cm,石子石屑直径≤3cm)。不可选用石粉或炉灰,且不能含有大量杂质。常用的隔离层铺设厚度为15cm,厚度误差范围±1cm。一些工程还会在隔离层上铺设麦草、稻草、麦杆等材料,其铺设厚度为虚铺50cm,压实后约为5cm。铺设隔离层上面铺设土工布。施工时注意避免运输车辆及机械等将底部盐碱土和隔离层碾压在一起,削弱隔离层的保护作用。做好底部隔离后,还应在回填客土前将绿地的四周进行隔离。具体做法是用防渗膜从底层隔离层开始围在绿地四周,当材料较短需要搭接时要保证重合面积,防渗膜上部高于地面20cm以土石压紧,在回填时,注意防渗膜不要脱落。此种方法可有效地阻隔盐碱的侵蚀[2]。3.4其他处理方法在盐碱地区的园林绿化施工中,有的项目因成本的限制,常常采用一些较为简单的施工技术方法,在提高树木成活率,营造景观效果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常见方法如下:3.4.1增施有机肥可有效地改盐治碱地处沧州等地的农民在农业种植时通常采用在盐碱地上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来改良土壤,以调整土壤的酸碱性,保证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树木根系生长,进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此法在我国北方农村林果种植中可见,大大地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在园林绿化中完全可以借鉴。3.4.2通过利用生物进行土壤改良可预先种植抗盐碱力强的草或苜蓿等绿肥植物,等植物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其翻耕人土中,以增强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从而降低土壤中的盐碱含量,提高树木花草的成活率,此法曾在沧州地区使用过。3.4.3挖坑晒土,灌水压盐一般在秋季将土壤挖出晾晒,促进了土壤的熟化;同时土壤经过雨水的淋洗,含盐量也会减少。另外,在春季植树前可先用大水进行漫灌,从而将土壤中盐分压住,降低含盐量。此法与更换耕质土起到相同的作用与效果,在工程中应用较少,因占用时间较长,多用于农业大田种植。

4采用科学地方法进行养护管理

4.1科学灌溉在盐碱地绿化施工中,绿化植物的灌溉极为关键,必须严格控制。盐碱地绿化尤其应重视后期养护工作,严格控制灌溉水量和次数,宜量大次少,不可过于频繁,并且每次浇水均要浇透。在雨后或浇水后应及时进行种植穴松土工作,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防止返盐返碱。4.2增施有机肥土壤改良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施用有机肥,同样也适用于盐碱地的土壤改良。在养护过程中通过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地使植物的立地条件得到改善。4.3使用改良剂进行盐碱地改良在盐碱地绿化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在土壤中掺用硫酸亚铁等酸性物质,以有效控制土壤的pH值。但在实际应用中,长期使用硫酸亚铁等物会造成土壤板结。近年来,有的项目开始在小范围绿化区域内尝试使用食醋等物,使用后效果表现良好,既有效地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又不会造成土壤板结[4]。

5结束语

总之,盐碱地区的园林绿化已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的、有难度的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着眼探索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综合运用行业中的各种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同时,还需要每一位绿化工作者在项目中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充分解决盐碱土地的利用问题,以期对生态坏境的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黎立群.盐渍土基础知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徐维坤,黄积善,杜贵乔.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综合配套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07(2):21-25.

[3]冯来兄.盐碱地绿化施工技术[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7(8).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盐碱弃耕地;客土;秸秆腐熟物;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S15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7—0050—01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和生态问题。目前,全世界盐渍土面积约为10亿hm2,其中我国盐渍土面积约为3 460万hm2,耕地盐碱化760万hm2,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 %、40 %和8 %[1]。盐碱危害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耕地土壤盐碱化的蔓延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和积极的治理措施,势必将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盐碱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目前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盐碱改良,各种盐碱地改良技术相继出台,如巴基斯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风险小的改良技术,即播种前对种子做前处理—浸种,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物在不良土壤条件下的生长,它是一种允许在发芽前进行新陈代谢(生理和化学),但不生长胚胎的受控水合过程和再干燥过程,此技术提高了盐碱地种植小麦的产量。

在我国尚有80 %左右没有得到开发利用的盐碱地,大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积极创新和研制的专用于土壤改良的技术产品已投入市场,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我国市售的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康地宝、施地佳及各种盐碱地复合肥,如丹路微生物有机肥等。并有各种改良技术在不同地区使用,如“盐碱地之都”的新疆大多采用竖井,宁夏采用“滴灌+垄作+覆膜”的技术模式[2],分别建立了采用淡水、咸水滴灌技术,利用了在盐碱地的技术体系。还有江苏省大丰市利用天然海水在新围垦的海滩上种植耐盐海水蔬菜[3]等。但是,由于市售的商品价格比较高,品种相对较少,故没有得以普及推广应用,而传统的改造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抑制土壤的盐碱化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开发、改良与利用盐碱弃耕地,预防次生盐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技术方案

2.1 客土+棚膜隔离

在原盐碱地上,挖30 cm×30 cm(深度×宽度)的槽穴,槽穴内部四周和底部用棚膜与周边盐碱土进行隔离,穴内填充客土,填充高出地面20~30 cm。覆膜,滴灌灌溉。

2.2 客土+秸秆腐熟物+棚膜隔离

在原盐碱地上,挖30 cm×30 cm(深度×宽度)的槽穴,槽穴内部四周和底部用棚膜与周边盐碱土进行隔离,穴内填充客土+秸秆腐熟物的混合物,填充高出地面20~30 cm。客土混以秸秆腐熟物,覆膜,滴灌灌溉。

2.3 无土栽培+棚膜隔离

在原盐碱地上挖30 cm×30 cm(深度×宽度)的槽穴。槽穴内部四周和底部用棚膜与周边盐碱土进行隔离,穴内填充基质(风化煤+炉渣+粉煤灰的混合物或珍珠岩+蛭石+细沙的混合物),覆膜种植,滴灌灌溉。

2.4 客土+秸秆腐熟物+炉渣隔离

在原盐碱地上,挖30 cm×30 cm(深度×宽度)的槽穴,槽穴内部四周用棚膜与周边盐碱土进行隔离,底部铺10 cm厚的炉渣隔离,穴内填充客土+秸秆腐熟物的混合物,填充高出地面20~30 cm。客土混以秸秆腐熟物,覆膜,滴灌灌溉。

3 技术步骤

3.1 槽穴处理

可根据实际地形来确定槽穴长度,在槽的底部沿长方向稍有坡度,在槽底的低凹处设计一出水口;在槽穴的出水口一端修建排水槽;在地头挖一回水池,使槽穴中的多余水回流储藏于回水池中;在槽穴底部及其四周采用棚膜覆盖将盐碱弃耕地与基质进行隔离,或在槽穴底部铺8~10 cm厚的炉渣,四周用棚膜将盐碱弃耕地与基质进行隔离。槽穴间距为50~70 cm,将这部分盐碱土表层约5~10 cm处用秸秆腐熟物进行替换。

3.2 填充基质

适宜该方法的基质为珍珠岩、蛭石、细沙,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比例为1︰1.5︰1~2︰1.5︰1;炉渣、风化煤、粉煤灰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比例为1︰1.5︰1~2︰1.5︰1;客土和秸秆腐熟物的混合物,比例为1︰1~2︰1,客土以填满槽穴起垄为宜。分别将上述基质填充到不同的槽穴内。

3.3 施入肥料

种植作物前往槽穴内施入复合肥和二胺29.9~37.5 g/m2;在作物结果期追施尿素和二胺两次,每次追施量为15~22.40 g/m2。

3.4 设置滴灌带

铺设滴灌带,进行滴灌灌溉。在作物种植时进行起垄铺膜种植。

参考文献:

[1]刘 宏,刘剑钊,闫孝贡,等.盐碱良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201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