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废弃物物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物流管理;废弃物处理;管控
电子产品废弃物的来源分散,搜集回收较为困难。居民和使用者的回收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弱,回收的自觉性较差,回收网点分布不到位,回收工作组织不力,效果欠佳。
1.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难点
目前,从事电子产品废弃物回收的很多是民间的小企业和个人。由于回收的废弃电子产品的利用价值有限,且回收利用的成本较高,回收利用废弃电子产品的供应链的整体收益较低,导致目前回收利用废弃电子产品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都很低。目前,好多地方没有较好地回收电子废弃物,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有些地方有回收,但也就是集中埋藏。大量的废旧电池和其他电子产品造成很多地区的环境不可逆转的污染损害,害了当代,还遗祸后代。但广大有识之士的呼吁需要有力和理性的措施去落实,才会使目前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现状有根本改观。
2.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激励机制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正激励是对回收和处理电子废弃物的积极行为的奖励或者补助;负激励是对回收和处理电子废弃物的消极行为的处罚和强制补救措施。一般来说激励机制可以有市场机制和政府管制两种方式,本文在探讨这两种机制的同时,增加了行业组织的激励的设计分析和研究。
2.1市场机制下的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市场机制下的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经济利益的激励,部分企业还会涉及企业社会责任或者企业声誉等方面的社会资本层面的激励。
笔者认为,一般小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相比中大型企业更专注于企业的经济利益,较少顾及社会责任或者社会声誉,甚至有些企业会完全不顾社会责任和社会声誉。笔者认为社会资本概念的缺失是企业在电子废弃物而回收处理方面败德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经济利益的激励,由于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各个环节的成本越来越高,收益较低,导致出现很多电子废弃物无人回收处理的现状。综上所述,市场机制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回收没有或者少有效果。
2.2 政府管制下的电子废弃物处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政府管制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具有主要的作用。政府可以出台各种政策来激励企业进行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政府可以运用正激励和负激励的手段来搞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工作。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社会企业进行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工作。比如对于该方面的回收处理企业减免税收,或者政府出资直接采购电子废弃物。政府也可以对电子废弃物的原厂家要求采取回收的措施。笔者认为,政府直接出资购买回收的电子废弃物,较为可行。因为政府的投入可以使整个回收处理的供应链上的价值增加,使得该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具有经济利益获取的可能。政府的正激励的作用就相当于在供应链上起了个核心企业的作用。该供应链的利润率应高于电子产品生产的供应链的利润率,这样市场的激励机制又对回收处理的企业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企业的基本目标是追求利润,这个利润的高低是相对的,相对于其他供应链行业的一般利润率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样具有利润的吸引力,以及相对稳定的收益,可以让企业的资产专用性的经济学效应得到较好的发挥。
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处理,需要相对专业的设施和设备,这让企业存在资产专用性的考量。资产专用性强的设施和设备对于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效率和效果都有较好的提升作用,但是企业资产专用性强则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未来企业的业务转型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旦企业发生业务转型,资产专用性强的设施与设备就会失去效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政府的管制在经济上的正激励方面应当考虑企业资产专用性方面的风险与经济学问题。笔者认为此时解决企业的资产专用性的风险和经济学问题的一个较好的方法是特许经营,也就是发特许牌照。企业在政府的经济核算下具有一定的利润,且在政府特许经营权的保护下规避了资产专用性的风险,这样就使得企业具有做好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的稳定动力。另外,企业在从事有利业务的时候,会存在败德行为的可能,需要政府管制的约束。
政府对于企业的负激励,体现在针对企业的违规行为的约束与惩罚。很多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只关注产品生产,而忽视或放弃产品售后的废弃物回收处理,导致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损害。政府目前对这类不负责任的企业并没有惩戒和约束的措施,也没有强制的要求。如果企业长期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不予重视,就会对社会环境造成巨大的不可逆转的损害,也许会对我们人类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结果十分可怕。所以,笔者认为政府从长期政策的考量,必须对忽视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企业进行负激励。当政府管制的正激励和负激励都发生作用时,企业对电子产品的回收与处理既有经济上的动力,也有经济上的压力,可以大大促进电子产品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工作。
结语
由于行业中间组织对于本行业的技术和管理较为熟悉,可以提出行业技术标准,为国家的管控进行辅助和参考。并可以在国家和政府进行正激励和负激励时,起到政府与企业沟通与桥梁的作用。因此,国家对于行业中间组织的培育和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魏洁,李军,魏航.电子废物回收逆向物流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2005(01):28-30.
[2]陈小青.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参与主体的激励机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
1 前言
随着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的产量和保有量急剧上升,报废汽车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由此所产生的资源短缺和报废汽车遗留垃圾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进行报废车辆的回收并尽可能地提高其再利用率己成为当前汽车工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汽车逆向物流管理水平较落后,既缺乏削减汽车废弃物排放的激励措施,又缺乏对汽车废弃物的收集/中转/运输/处理等全过程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导致汽车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由于汽车逆向物流过程中具有的地理信息特点,本文将探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汽车逆向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并建立基于GIS的汽车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对于提高汽车逆向物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方便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汽车逆向物流综述
2.1 汽车逆向物流概念
汽车逆向物流是以满足顾客和保护环境为出发点,根据实际需要,对汽车产品实行从下游到上游的物流活动,如图1所示。它包括回收逆向物流和废弃物逆向物流两大部分。回收逆向物流指不合格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物等从需方返回到供方的物流活动。废弃物逆向物流则指将己失去经济活动价值的原使用物品进行回收、检测、处理,并将其送到专门的处理中心所进行的物流活动[1]。
2.2 汽车逆向物流的特征
(1)随机性。即退回或回收汽车的来源地点、回收数量、召回时间等的不确定性。
(2)复杂性。由于汽车逆向物流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预测困难,同时回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决定了其规划操作和控制相对于汽车正向物流变的更加困难和复杂。
(3)物流成本较高。汽车制造业不同于其他的行业,它不仅生产工序复杂,而且对专业化程度的要求非常高。同时,随机性也使得规模效应难以发挥,最终导致物流成本偏高。除此之外,对回收汽车进行人工检测费用也是导致高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4)价值递增性。即报废汽车在消费者手中是零价值,但随着逆向回流,报废汽车的价值逐级递增,最终在逆向物流的终端—生产商那里实现价值再造。
(5)风险逐级放大性。虽然汽车逆向物流可以使下游消费者规避经营风险,但由于采取了相对宽松的回收政策会加大企业自身的风险。此外,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也会导致上游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失真,风险加大。
3 GIS在汽车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采集、输入、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输出[2]。
在汽车逆向物流系统中,汽车废弃物的产量和分布、收运设施、处理处置设施以及交通状况、区域功能等,都具有很强的空间分布特性。对汽车废弃物物流进行设计、规划时,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能更方便地处理汽车废弃物物流的收集、装卸、运送、储存等各环节的分析和规划,不仅可以实现汽车废弃物物流系统管理区域的地图矢量化,还可以对系统中的汽车废弃物收运路线选择、汽车废弃物收运设施的选址、运输车辆的调度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 [3]。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GIS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物流系统规划中。比如鲍婧(2007)将GIS运用于农产品物流配送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中。
4 基于GIS的汽车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及系统集成
4.1 基于GIS的汽车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路
系统选用ESRI推出的GIS组件MapObjects,同时应用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环境,实现基于GIS的汽车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开发。其基本思路是先对采集的地理空间数据和物流信息数据集成;再在此基础上加入 GIS组件对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和管理,然后应用Visual Basic 6.0和MapObjects相结合,进行二次开发,将MapObjects引入到传统的MIS平台中,进行无缝的系统集成,使得用户面对一个屏蔽了技术细节的操作方式简单、系统功能齐全的可视化界面。
4.2 基于GIS的汽车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4.2.1系统的总体结构的选择
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共分为四种,分别是:主机/终端结构、File/Server结构、Client/Server结构和Brower/Server结构。
主机/终端结构的系统过分依赖于主机,主机价格昂贵,对技术人员和环境要求较高;File/Server结构对数据的完整性难以控制,并且对网络要求比较高,容易造成网络瓶颈,不能满足数据传输量大、用户多的现在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当今系统开发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 Client/Server结构和Brower/Server结构,下面表1总结了这两种结构的优缺点分析[4]。
本系统针对为汽车逆向物流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考虑到交互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等因素,本系统选用Client/Server结构体系。
4.2.2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汽车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包括汽车废弃物从产生、收集、暂存、加工、运输、中间加工利用与处理、直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根据汽车废弃物物流系统的特征,本管理信息系统将由五大子系统组成,分别为电子地图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分析预测子系统、网络规划决策子系统。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4.2.3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系统的设计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可扩充性原则。以下是各子系统的功能描述。
(1)电子地图子系统:系统的电子地图模块。其功能是对地图实现分层综合显示,以及无极缩放、任意漫游、直接选择定位等功能;还可以对地图进行地理编码,将数据库的数据与地图有机结合,实现对地图数据库的操作。
(2)数据采集子系统:系统的信息收集模块。通过采集某城市的基础地图(包括行政地图、等高线、交通地图等)、汽车废弃物分布图(包括汽车废弃物收集点、中转站以及处理场所等)、收运车辆的属性数据(包括车辆的种类、型号、燃料种类基本技术资料、驾驶员信息等)以及各种图形数据(包括汽车废弃物收集点照片、中转站照片、处理场所照片等),来建立GIS的空间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快速精确地查询、检索所需要的图层。同时,对汽车废弃物进行分类,包括钢板,轮胎,电池,废油废液等,并对这些汽车废弃物的数据进行采集。
(3)数据管理子系统: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块。具体包括数据输入输出、数据检索、数据更新和数据维护等功能,另外,还将为各级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实现包括地理信息在内的多种信息的管理、更新及维护。
(4)数据分析和预测子系统:系统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块。该模块将通过数据分析,并运用相关预测模型对未来汽车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预测,包括数据加工分析、信息预测等功能。
(5)网络规划决策子系统:这是针对汽车废弃物物流系统特点而设立的模块,其功能是进行汽车废弃物物流系统网络节点规划和收运车辆行车路径决策。
4.2.4 系统的集成
本系统是利用ESRI提供的建立在OCX(OLE Custom ControlsH OLE自定义控件)技术基础上的GIS功能控件MapObjects,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平台,直接将GIS功能嵌入其中,进行二者的集成开发。
在本系统的集成开发中,最关键的技术是数据的集成。汽车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主要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因为空间数据是非结构化的、不定长的,而且施加于空间数据的操作需要通过MapObjects来实现,我们采用文件结合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利用文件存储空间数据,而借助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管理属性数据。
在进行存储、显示、查询和分析时,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分开存储管理的,所以需要通过地理编码来实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即为文件中的每个地理事物都分配一个唯一的地理编码,而在关系数据表结构中也对应有一个编码,这样数据表中的每条记录可以通过该编码确定与文件中对应地理事物的连接关系。本系统的集成开发结构按照数据流主要分为两大块,如图3所示。
(1)利用MapObjects控件显示电子地图数据,并对地图数据进行查询;
(2)利用ADO组件访问电子地图数据的原数据,通过对原数据的查询可以进一步查询地图数据的分类信息。
5 结语
本文将GIS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与汽车逆向物流系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分析了汽车逆向物流系统和GIS的特点并归纳了GIS应用于汽车逆向物流的主要问题;然后在分析系统设计的思路,系统目标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从研究的实际出发,选择了C/S系统结构体系,设计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实现了系统集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就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一、绿色物流的系统构成
物流系统包含多种组成要素,包装、仓储、装卸、运输和流通加工为五个基本功能要素,在物流系统运营中都对环境影响较大。要实现绿色物流,就要推进绿色包装、仓储、运输和流通加工。
(一)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GreenPackage)又称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EnvironmentalFriendlyPackage),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绿色包装按照构成分为材料、方式与作业过程的绿色化;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包括设计、生产、包装作业与囬收过程的绿色化。
(二)绿色仓储
绿色仓储是指合理的仓库布局,特征为运输距离较短、运输成本节约、货物损失少、环境污染小等。要做到绿色仓储,一要降低仓储对环境的污染,如防止有毒商品的污染,易燃、易爆商品远离居民区;二要保障储存货物的质量与数量,采用现代化技术,加强日常管理,做到保质保量;三是合理进行仓库空间布局,既不能过于密集,又不熊过于松散。
(三)绿色运输
绿色运输主要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气体排放为特征的运输,绿色运输主要是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物流网络与货运组织模式的绿色化。
(四)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有很强的生产特性,它可能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主要原因是流通加工分散性较强,容易产生边角余料,排放废弃物等污染周围环境。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
二、企业物流对环境的影响
在产品生产与消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影响,按照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物流过程划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物流
据研究统计,在产品加工和制造过程中,90%以上的时间用于物料的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输送,而生产物流系统规划或管理的不合理,会加重物料输送、储存过程中的能量浪费,使生产效率更低下。尤其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实施的准时制(JIT)生产方式,需要更频繁的原料和零部件的配送,因而产生更多的公路运输,导致环境问题加重。
(二)供应物流和分销物流
供应物流和分销物流一般发生在不同的企业,甚至不同地区,因此运输和物流包装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运输和物流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既浪费资源和能源,又产生严重的空气污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城市交通拥挤等,是城市环境破坏的主要因素。
(三)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本身是以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量为目的的。但是,如果物流系统规划方案不合理,会产生多种形式的二次污染。例如,废弃物多次运输产生新的能源浪费;废弃物直接填埋占用土地,对处理场地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以及废弃物焚烧造成空气污染,甚至产生有毒物质等。
(四)仓储物流
生产物流、供应物流、分销物流、甚至回收物流中,都有物品储存过程。在物品仓储环节中,会发生物品养护剂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情况,如果保管不当,还会使商品损坏、变质、贬值等,从而产生浪费或增加废弃物。
三、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绿色物流运行模式
产品从原材料开采或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原材料加工、产品制造、包装、运输和销售,经消费者使用、回收直至最终废弃处理,这一整个过程称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应从产品原材料或零部件的采购阶段开始,制订物资供应物流的绿色化、生产物流的绿色化、销售物流的绿色化、产品回收及废弃处置的绿色化策略。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绿色物流运行模式中,涉及的企业都可以采取不同方式保障产品对环境不构成影响,如对包装物的回收,对报废产品进行分解、加工、再利用,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减少废弃物量和节约资源,最终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四、实现企业绿色物流的对策
(一)节约资源方面
在包装资源方面,尽量让包装简单、减量,保障包装材料能循环再利用;在资源内部循环方面,建立企业内部副产品、残次品的循环重用机制;在资源外部循环方面,保障供应链上的副产品循环利用。
(二)节约能源方面
主要在运输环节、物流装备与装卸搬运方面节约能源。运输环节方面,通过使用节能型车辆、优化与控制运输系统、共同配送达到节约能源;物流装备方面,通过优化配置物流装备、最优调度物流装备达到节约能源;装卸搬运方面,通过提高装卸搬运效率、采取省力化装卸方法节约能源。
(三)降低污染程度方面
降低污染程度主要是降低废气、废弃物、噪声及交通拥堵程度。降低空气污染措施是使用清洁型运输车辆、可替代燃料和减少公路运输里程;降低废弃物污染措施是废弃物集中处理或循环再利用;降低噪声污染措施是进行交通控制、减少车辆出行次数和改善道路状况;降低交通拥挤措施是控制交通流、共同配送、消除无效运输和优化运输路线。
(四)降低废弃物排放方面
主要通过正向物流的减量化、包装材料的循环再利用、逆向物流、废弃物功能转换四方面降低废弃物排放。正向物流的减量化措施是产品减量化设计、采取无包装或简明包装方式;包装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措施是包装的直接重用、废弃包装的回收再循环;逆向物流主要是对残次品、积压品、报废品的重用、改制、翻新、再循环;废弃物功能转换措施是废弃物堆肥、焚烧提取热能等。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4]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关键词] 绿色物流 实现跨经
一、物流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1.货物运输的影响
运输是物流作业最基本的活动,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和污染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同时现代物流管理变革也加剧了对环境与资源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1)物流体系规划不科学,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过多的在途车辆增加了对城市道路面积的需求,加剧了城市交通阻塞。(2)现代物流所要求的集中库存虽然能有效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但同时又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3)即时配送(JIT)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其强调无库存经营,货运方式主要利用公路,如果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距离较远,实施JIT大量以公路运输取代铁路运输,不仅货运成本提高,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
2.包装物的影响
为保持商品品质、美化形象、提高附加值,商品包装日趋多样化,其中相当部分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1)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玻璃瓶、易拉罐等包装品种,使用后会留下长久的污染物。(2)相当一部分工业品特别是消费品的包装是一次性使用,这些包装材料,不仅消耗了有限的自然资源,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3)少包装材料是不可溶解的,它们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流通加工的影响
流通加工是指为完善使用价值和降低物流成本,对流通领域的商品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会对资源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1)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能源,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品的分散加工,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空气。(2)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3)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造成费用增加和有效资源的浪费,还会因增加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二、绿色物流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与资源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看,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狭义的角度即企业绿色物流活动的范畴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2.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及协调发展。
3.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三、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现实意义
构建绿色物流体系能够实现企业和社会“双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1.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谋求新的竞争优势
日趋完善和严厉的环保法规,要求企业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自觉放弃危及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哈佛大学Nazli・Choucri教授深刻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有效发展,它就不能忽视日益明显的环境信号,继续像过去那样经营……对各个企业来说,接受这一责任并不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因为符合并超过政府和环境组织对某一工业的要求,能使企业减少物料和操作成本,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实际上,良好的环境行为恰似企业发展的马达而不是障碍。”绿色物流的核心思想正在于实现企业物流活动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以此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物流可以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而是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如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都成为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绿色物流从产品的开发设计,整个生产流程,到其最终消费都纳入了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其构建不但可以降低旧产品及原料回收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增加品牌价值和寿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从而间接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绿色物流是适应国际竞争形势的必要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为了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相关的协议、法律体系,例如《蒙特利尔议定书》、《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工业企业自愿参与生态管理和审核规则》、《贸易与环境协定》等;我国也相应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强制性法律法规要求生产商必须对自己产品造成的污染承担相应的责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否则将会受到严厉惩罚。这就要求特定区域内特定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构建相应的绿色物流体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和违反法律的成本。
四、绿色物流体系的实现路径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1.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气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2.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①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②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 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①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②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③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④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再利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孟祥茹:论绿色物流[J],物流科技,2001(4)
食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解决不好还会造成重大的社会危害,引发社会危机。近年来,我国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事故层出不穷。继“三鹿毒奶粉”、“双汇瘦肉精”等恶性事件后,地沟油事件再次把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随着城市餐饮业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提升,餐厨垃圾近年来正迅猛增长。由餐厨废弃物产生的“地沟油”、“垃圾猪”等食品安全问题,让居民谈之色变,直接冲击消费者消费信心,使得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此前相关处理措施不规范、处理能力不足等原因,我国的餐厨废物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已成为食品安全和城市环境的“大敌”。当前,建立科学完善的餐厨废弃物物流回收体系,促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是政府和社会急需合力解决的问题。
二、餐厨废弃物物流及管理现状
餐厨废弃物主要是指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活动中产生的废物,是饭店、食堂及居民生活等食用残余垃圾的总称,俗称泔水。餐厨废物的产生涉及到食物的生产、包装、存储、运输、加工、销售、冷藏、消费等各个环节。食物从种植或养殖生产基地到加工企业,通过包装、仓储、运输,最后到消费者的菜篮子,再到消费者的餐桌,尤其生鲜食物极易腐烂变质,食物的损耗不可避免,成为餐厨废物产生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在供给人们消费的食品中约有1/4最终变成了废物。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在食物生产、流通、消费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消费阶段产生的损耗和浪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一项研究表明,最终的餐桌浪费占到浪费总额的50%左右[1]。餐厨废物主要产生于企事业单位、学校、农贸市场、超市以及餐饮服务行业,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餐厨垃圾的物流回收体系尚未建立,绝大多数城市存在着对餐厨垃圾管理无序、任意处置的问题,严重影响环境。特别是这些废弃物如不进行无害化收集、处理,危害性很大,被一些不法商贩用来生产地沟油或直接作为猪饲料生产垃圾猪,给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重大社会危害。因此,积极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餐厨废物再生利用管理理念和方法,合理回收处置餐厨垃圾并使之资源化,推动餐厨废物回收再利用的产业化已成为我国餐厨废物管理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从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看我国餐厨废弃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9月,我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特大系列案件,摧毁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这条黑色的利益链条,首先是饲养者通过个体身份搜集泔水,简单加工成泔水油后将其出售给二手油贩子,油贩子再将泔水油运到饲料油厂。格林公司这样的非法企业转而将泔水油加工成食用油,贩卖给食用油厂,最后通过与合格油的勾兑或假冒其他品牌进入市场[2]。这起案件也充分暴露了我国餐厨废弃物管理及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回收意识淡薄,收费管理模式不现实
长期以来,餐厨废弃物被认为是无用的废物,我国居民对餐厨废物回收利用的意识不强,对其环境危害认识不足。居民生活产生的餐厨废物直接袋装丢弃在垃圾箱(桶)中,同其它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由于餐厨废物含水量高、流动性大的特点很容易将其他垃圾污染,给分拣工作带来难度。公共餐饮垃圾更是不科学地直接作为动物饲料,给人民生活健康带来威胁。人们尚未普遍树立起缴纳餐厨废物处理费的观念,从产生餐厨废弃油脂的大小餐馆来说,处理餐厨垃圾是常规工作,如果把餐厨垃圾交给环卫部门,得向环卫部门交纳数额不菲的卫生www.gesep.com节能费;但是如果卖给私人回收者,每年反而会增加几千至上万元的收入[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按量收费模式在我国是不现实的,在回收收费模式上需要认真考虑。
2.回收渠道不畅,回收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收集、运输、处理体系,还没有建立统一的餐厨废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体系。由于回收途径的不通畅,多数人将其混入生活垃圾中扔掉,使得餐厨废物以非预期的方式被回收和处理,垃圾回收体系缺乏统一管理。目前从事餐厨废物回收工作的主要是城市近郊养殖户、个体商贩等,由于技术和设备的缺乏,不具有深度处理的能力,不仅严重影响市容,污染环境,还给不法商贩提供可乘之机。同时,从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大型企业,对餐厨废油的加工需求很大,但由于回收体系不健全及成本高昂而受困于原料不足,一些废物再利用的环保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为此,建立餐厨废物统一的回收体系,集中处理,刻不容缓。
3.监管不力,高效常态化监管机制缺乏
餐厨废弃物处理目前还缺乏联动的、全覆盖的可持续监管机制,涉及多个环节的地沟油犯罪往往成为监管盲区。警方侦破的这起地沟油案件中,在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餐厨垃圾处理归口于市政环卫部门,没有对餐厨垃圾违规排放的执法权;工商部门只检查票据、证照是否齐全,无法知道是不是地沟油,还为某些地沟油生产商颁发各种证照;质量问题归质监部门,而其监督基本依靠“市民投诉”。体制上的壁垒及监管不力,让政府管理部门对餐厨垃圾疏于管理,任由小商小贩拉走。建立起各部门相互配合、全面覆盖的餐厨垃圾回收处理机制迫在眉睫。
4.标准缺失,检测体系不完善
完善食用油监测标准是杜绝地沟油流回餐桌的有效办法。目前尚未建立起科学可行的“地沟油”检验方法。食用油检测标准的不完善,使得无法及时发现利用地沟油非法炼制食用油的问题。从外观、色泽上看,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与正常的食用油很难区分。如果只是按照现有的食用油标准,甚至会得出地沟油符合标准的荒谬结果[4]。食用油检测标准得到进一步完善,则意味着市场上利用地沟油非法炼制食用油的问题将得以快速发现。
5.出口不畅,绿色产业链不完整
地沟油事实上就是废弃油脂,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等化工产品的原料,也可以成为有机饲料和有机肥料的主要成分,完全可以变废为宝[4]。但由于目前企业炼制的生物柴油基本上没有销路,在没有规范完善的“绿色出口”的情况下,成本极其低廉的“地沟油”在加工后岂能不流向餐桌?没有一条畅通、环保的资源化开发利用产业链,利润丰厚的地沟油收集、加工、销售等利益链条就难以打破,就无法根治地沟油流回餐桌这一顽症。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餐厨废弃物流管理体系
杜绝地沟油的关键在于建立餐厨废弃物基础回收网络,规范整合回收渠道,制定和试行餐厨废物分级回收质量标准,强制实施餐厨废物资源化产品的质量检测制度,构建一个健全的餐厨废物物流体系。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的长效机制,努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餐厨废弃物的排放处理问题,大力提升餐厨废弃物的消纳处理能力,实现短运距、密闭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1.建立全覆盖的基础回收网络体系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首先要解决餐厨垃圾“回收难”问题。只有建立完善的餐厨垃圾回收体系,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才有落到实处的基础,才谈得上城市餐厨垃圾处理的机制化和可持续化。餐厨废物产生地点较为分散、无序,量大面广,使得餐厨废物物流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餐厨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须采用分散回收、集中处理的基本思路,建立一套适合的餐厨废物回收处理体系。餐厨废物回收体系应包括专业的回收网点、回收中心、资源再生企业、最终无害化填埋场四个层次,分别负责对餐厨废物的收购、分拣作业以及存储、分类运输和餐厨废物的加工、处理作业。在居民区和商业区餐饮服务单位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餐厨废物回收点,专门回收该区域内包括各饮食单位、超市、菜市场以及居民生活在内的餐厨废物,餐厨废物收集容器需设置统一标识,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做到统一化管理。回收中心是与回收点配套的回收中转站,负责本辖区内回收点的管理、经营,并兼有集中存储、整理、运输的功能。回收中心对各城区内所有回收点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并与资源利用企业建立收运关系。资源再生企业是参与回收利用后的再加工企业,是保证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无害化填埋场是实现最终废物规范化处理的最终机构[1][3]。只有规范整合现行餐厨废物回收渠道,建立餐厨废物回收利用的基础回收网络,才能减少对城市环境卫生造成的威胁,保证资源再生企业有足够多的加工利用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目标。
2.构建基于第三方的物流回收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由于餐厨垃圾产生的广泛性、分散性、混杂性以及生产者及产地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其回收利用需要有实体网络和网点的支持,再生资源企业自身难免难以做好餐厨废弃物流,其可通过委托回购商(专业收运公司)负责回收餐厨废物,并以一定的价格从回购商处采购再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再生产品投放市场,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而从生活垃圾收运特点看,其产生、运输具有相当的稳定性、长期性,完全满足第三方物流对于需求方和供应方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求,应将第三方物流应用于生活垃圾收运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规模生产和成本优势,可以同时为多个生产厂家服务,配备更多的回收、检测机构,优化物流距离,能通过提高各环节的利用率以节省费用,降低物流成本,使企业从中获益[5],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合理化处置、最大限度资源化利用,从而提高垃圾处理效益。
3.构建社会管理合作联动机制
跨省地沟油大案的告破,也击中了该领域的监管软肋。如果相关责任部门不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则多部门、多头管理的监管机制往往会造成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餐厨垃圾的管理涉及工商、环卫、技监等多个职能部门,应有效整合各部门的管理资源,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从源头控制到产业链建设,建立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对餐厨垃圾进行全过程、无缝隙监管,共同做好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工作。首先,可以由处理企业出资成立协会,原有的餐厨垃圾回收者成为协会会员,共同维护回收市场,保证餐厨垃圾进入正规处理渠道。其次,在管理和执法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一方面,通过引入生产者责任制度,要求餐饮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地的市容环卫部门如实申报餐厨垃圾排放量,非餐厨垃圾应与餐厨垃圾分类存放,把餐厨垃圾减量及回收处置的目标向源头延伸,使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内部成本,逐步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和回收完全化;另一方面,加大对餐厨垃圾非法处理行为的打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更高的代价,对餐厨垃圾收运实施强制措施,凡是把餐厨垃圾私自交给无资质企业处理的酒楼、饭店,可以采取罚款、责令停业、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处罚[6]。第三,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开展对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的相关报道,形成保障食品安全和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的良好社会环境。
4.完善各项扶持政策
餐厨垃圾回收物流体系的建立,应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首先,由政府出面明确正规回收企业的回收渠道,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窘境,鼓励由龙头企业收编现有的农民游击队,统一收购、统一车辆、统一服装,而由此产生的成本,则可以由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以弥补。其次,建立餐厨垃圾处理激励机制,通过返还处置费等方式鼓励产生单位减量化,采取生活垃圾处理费转移支付等方式,调动收运单位的积极性,加强规范收运,扩大处置规模。第三,餐厨垃圾处理作为一项投入资金多而产出效益慢的产业,属于微利的资源化利用项目,政府应给予餐厨垃圾的回收再生利用企业适当补助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并进一步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扶持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尽快形成一整套让地沟油真正“变废为宝”的通道。
5.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首先,应加快就食用油回流二次提炼行为开展检测技术攻关,完善食用油检测标准,使利用地沟油非法炼制食用油的问题得以快速发现,有效杜绝地沟油流回餐桌。其次,加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发,探索合理的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设备的技术选型。建立餐厨垃圾处置技术评价机制,做好技术研发、资源化产品安全性评估等工作。鼓励和扶持餐厨废物资源化企业积极和科研单位联合,开发餐厨废物的循环再利用技术,引导餐厨废物回收利用体系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建立产业化处置、市场化运作和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体系,最终实现餐厨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