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民经济

国民经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国民经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民经济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民经济;统计;发展;运行;影响

经济,是国家发展之根本,国民经济,则是国家经济的实质所在。国民经济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从总体上来讲,经济主体不同,所活动的部门和环节也不同,各种经济流量的产生和交织,最终形成国民经济这一整体。国民经济统计实际上是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根据大量的指标调查数据,并以多种评价方式、多种角度,以数据客观的去反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国民经济统计往往是年度国民经济运行的“风向标”,国民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对国民经济运行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国民经济统计包括统计学方法、经济核算体系以及统计结果的应用和反馈。一方面,国民经济必须要满足国家经济整体性的要求,必须要从国家整体出发,形成对国家所有经济活动的核算体系,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必须要满足层次性的统计要求,其产生的每一组数据都必须要能够反映某一个层面、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的经济客观情况,数值必须要清晰、完整。国民经济统计必须要采用十分有效的统计方法,以确保统计的有效性、科学性,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综合指标法、投入-产出法、账户平衡法以及数学模型法等等。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日益精密化,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统计方式和分析方法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精准率也大大的提升。

国民经济统计作为一种宏观统计,它具有统计学的一般性特点,同时还具备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对象是十分系统的,国民经济统计是通过无数组指标所构建的各行各业、各种经济主体的若干个分支组成。然而,每一个分支之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其所组成的国民经济统计总和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

二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数据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国民经济统计作为国家权威性的统计数据,它对社会生产实际和经济发展运行的指导功能是毋容置疑的。国民经济统计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通过总-分式的统计数据,从整体到局部来描述一个领域内的经济发展实践,这些数据能够针对该领域的经济的未来发展做出趋势判断。

二、国民经济统计对国民经济的具体反映

(一)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统计中有若干个统计指标,每一个指标对应着不同的统计对象以及经济现象,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直接反映了统计时间内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状况,其分析的角度主要是从行业结构、国民人均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口结构等。这些分析产生的统计学分析数据又将会被利用并指导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方向,从而构造出国民经济各方各面的发展趋势。例如在《201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明确指出,2015年年度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5%,首次突破50%。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国民总收入673021亿元。

这一统计结果直接表明了第三产业增值速度十分迅猛,并且已经逐步超越了第二产业以及第二产业的总比重,成为了新时期国民经济的最为重要的发展内容,也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二)反映国民经济发展问题

国民经济统计能够反映具体地区、部门的经济发展问题,也能反映文化、 创新、 环保等产业方面的发展问题。例如《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明确指出2015年重庆市外资同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例下降10%,合同外资和新签订的外资项目同比增长了4.1%和2.6%。实际利用内资金额8530.13亿元,增长17.7%。截至2015年年底,累计有26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重庆。全年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额13.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完成营业额12.09亿美元,增长16.8%。

这一统计结果表明重庆市在2015年度地区的外资的主要构成方式已经有所转变,由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经济方式转变为了中外合资,这也将成为重庆市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向,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客观的去寻找外商投资下降的主要问题,并积极探究原因,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三、国民经济统计准确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国民经济统计的内容十分之丰富,所涉及到的数据也十分庞大,是一项极为庞大、复杂的统计工程。我国政府结构中设立了专门对统计部门,来负责对国民经济的统计工作,其主要职责就是按照科学合理对统计原则,构建相关指标体系,对国家经济发展允许对整体以及分部进行真实的、系统对统计,得到符合实际的、可靠对经济原始数据和统计数据。理论上来讲,统计部门应该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绝对独立,但基于我国的实际国家管理结构,统计工作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局限,致使在统计数据的逐层次的录入中受到了一些不真实数据的影响,造成了统计结果的不准确性,最终导致对统计结果的评价行为不切实际,继而影响到下一步的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深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监管不严,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对国民经济统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在监管方面存在许多漏洞,致使许多部门在执行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阻扰因素,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存在一定的主动监管性失误现象。其二是统计体制存在较大的缺陷,许多统计学指标确立后,就需要基层统计人员各地走访、进行数据的调查、搜集,基础的调查工作常常存在浮于表面的现象,没有去深入追求和判定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其三则是统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许多工作都是在于多个部门交涉中完成,甚至这种交涉所占有的工作时间已经远远超出了统计工作本身,导致统计工作的仓促成型。

基于目前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强统计管理刻不容缓。一方面,国家应该从管理体制上入手, 赋予统计部门独立行使统计职能的权力, 将现行的统计部门从由同级政府控制中分离出来,避免地方政府其他部门的干扰,实行中央垂直领导, 以便我们的统计数字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法律监管,要监理专门的统计监督职能,避免统计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同时要加强立法和查处力度,对统计弄虚作假现象严惩不贷。最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入统计学人才以及提升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以提高统计质量,为政府提供真实可靠、具有绝对参考价值的统计数据,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邓颖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问题及对我国政府统计发展的作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7).

国民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房地产业;国民经济;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24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49- 02

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来说,房地产行业是其中的一大支柱,其能够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1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国民经济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的,房地产的发展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制约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1.1 房地产业属于基础性产业

不管是对国民经济来说,还是对社会发展来说,房地产业都起着基础和支柱的作用。房地产业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也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场所。住宅是社会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而房地产的商品之一就是住宅,为人们提供了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条件[1]。此外,其他行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需要有房地产业的支撑。只有房地产业有了良好的发展,才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

1.2 房地产业是先导性产业

在国民经济的组成结构中,很多产业都是相关的,比如教育、文化以及科学卫生等各个部门都需要依托房地产业而发展。房地产业能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空间场所,也能够带动其他副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先导产业,很多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是始于房地产行业。举个例子来说,城市要发展,必须先进行各种房屋建设,同时也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包括各种商业店铺、生产车间以及厂房等;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有校舍等。所以说,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房地产行业是先导性产业。

1.3 房地产业具有支柱产业的特征

与其他产业相比,房地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互相关联的特点、同时具有很长的产业链。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说,房地产行业对其他产业具有支撑作用,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出很强的支柱性特征。

2 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1 房地产经济带动多种行业

在产业划分中,房地产业不仅属于服务性行业,更是先导性产业,属于划分类别中的第三产业,与其他很多行业都息息相关[2]。要建设其他产业所需要的空间场所等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就必须购买原材料,包括各种建材、冶金材料等,因此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激活相关的建材市场以及机械市场等,为社会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2.2 房地产经济拉动国内需求

房地产经济景气,能够推动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为国家累积财富,对于改善民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为了能够拉动国内需求,就必须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房地产的成交量有了大幅提升,我国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也占到了两成左右。这些数据与事实显示,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发挥房地产业的推动作用。通过房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有效拉动国内需求,解决很多社会现实的问题。

2.3 房地产市场稳定经济增长

除了能够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还能够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动荡不安,更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急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来稳定国内的经济形势[3]。很多公民不再选择将货币储存在银行,而是选择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资在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投资能够确保国内经济稳定,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循环,同时为其他产业提供生产空间与基础性保障,提高了我国经济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所以说,房地产市场能够有效稳定我国经济的增长。

3 房地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政府的市场宏观调控

房地产行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就是土地,只有对土地严格控制,才能控制房地产业的发展。为了能够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宏观调控,需要从土地入手,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对土地审批进行把关。如果房地产市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存在过大的泡沫效应,就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直接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严格控制土地的交易以及金融税收政策,以此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3.2 严格控制开发用地的供应总量

国家不能为房地产市场无限制地供应土地,政府需要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严格控制房地产市场开发的速度,同时要提高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参与度,履行自身的职责,杜绝规模过大的房地产投资行为。同时,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居民的实际需要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给予房地产业适当的支持,而不是无限制地放任房地产业的发展。总之,政府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房价、房屋的需求以及当地的消费水平与工资水平等,严格控制开发用地的供应总量。

3.3 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

银行贷款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房地产业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有效控制房地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使其既能为房地产业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同时也能够控制房地产业过快发展而带来的金融风险与社会动荡。

4 结束语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政府要真正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采取正确的措施来确保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并通过房地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罗辉.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4).

国民经济范文第3篇

2010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其中,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去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对此,有些评论者认为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态势“略超”预期,甚至由此而断言“下半年或真考验”。但我们认为,上半年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恰是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的真实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按照政府调控预期稳步推进。以下从宏观数据和各项具体指标来分析。

首先,我国经济总体形势良好,发展基础稳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生产总值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已渐成常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由于国际市场急剧恶化,使我国出口受挫严重,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综合性指标上得到反映。2008年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滑到6.8%,2009年一季度进一步滑落到6.1%:但从2009年第二季度则回升到7.9%,第三季度同比增长达到8.9%。2009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8年增长8.7%,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在国家积极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导向下,2009年全年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本态势。进入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第二季度数据公布以前,有专家机构预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上半年将比第一季度明显下降,约10.9%,而且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继续环比下降约1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再环比下降约1个百分点,那么到明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仅为7.8%”。这项预测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公布之前已被炒的沸沸扬扬,因此,当看到实际增长11.1%的数据时,很多专家和预测机构惊呆了,得出了“略超”预期的结论。其实,进入2010年,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宏观形势的复杂性,在继续保持政策稳定性的前提下,加强了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并将“结构调整”贯穿于经济发展中,因此,我国国民经济不但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而且随着各项经济结构优化程度的提升,区域和产业的新增长极逐渐培养起来,为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次,通货膨胀预期不容忽视。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家不但增加了大量的财政投资,而且通过银行利率的下调,释放出大量的货币信贷,而且至今回收幅度尚不明显。因此,随着经济的复苏,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开始出现。从今年第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为正数开始,呼吁警惕通货膨胀的声音就接连不断。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虽然属于温和上涨,但比一季度有明显升高。一般来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3以内就没有发展为通货膨胀的压力,但由于当前我国房地产和股市的不确定性较大,社会资金一方面寻找增值的出路,另一方面也在寻求保值,导致总体流动性较高。大量流动的社会资金增加了物价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虽然目前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并没有带来真正的通货膨胀担忧,但居民和企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就会促使他们采取防范通货膨胀的措施,这些防范措施将产生通货膨胀的实际影响力甚至破坏作用。政府必须出台明确的引导性政策,切实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并时刻防止输入性通货膨胀消极作用的扩大。

再次,结构调整效果显现,但有必要加快调整进程。我国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已有多年,但是一直难以达到理想目标,低水平重复建设、“三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性)、产能过剩等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一方面是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的,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投资比重过高、消费比重过低的情况会逐渐改善;另一方面也与我国一直以来鼓励出口、鼓励加工制造业的政策有关,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的现象仍很突出。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583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73643亿元,增长9.6%。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8.4%。虽然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但第二产业占最大比重的局面仍未改观。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看,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较大,同比上涨6.0%。分类别看,类商品五涨三落:食品上涨5.5%,烟酒及用品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上涨3.9%;衣着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6%,交通和通信下降0.1%。另外,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工业品尤其重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来源。第二产业(尤其重工业)比重过大不但是我国目前工业体系高耗能、高排放特点的主要原因,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优化升级。

今年以来,国家实施的“结构调整”不但是经济领域发展方式的转变,而是经济社会向科学发展的全面转型。上半年的国民经济数据表明宏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较为复杂,经济运行中仍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仍需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国民经济范文第4篇

全部工业增长中,出口的贡献率为21%,拉动GDP增长约3.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出货值同比增长42.1%,高于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4%,纺织业增长21.8%。

三组“良性互动”拉动新一轮增长

一季度工业生产增速(达到17.2%)为1994年以来最高,投资增长是3年来最高,外贸出口连创新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消费价格指数在持续了14个月的负增长后转负为正,标志着长期以来制约经济增长的通货紧缩也在逐步消除,银行信贷也一改往日惜贷局面出现了迅猛增长态势。种种迹象表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我国经济确实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周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呢?从中长期来看,主要是“入世效应”和政策效应带动了经济增长自主性的加强,具体体现在3组“良性互动”:

新一轮以汽车、住房消费为主的城市消费结构升级与汽车、房地产业产销两旺之间的良性互动。一季度汽车工业实现产销两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3个月汽车产量10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54%,其中轿车生产39.9万辆,同比增长1.2倍,汽车销售增幅也超过3成。由于产业链条较长,汽车高增长带动了合成材料工业、轮胎制造业、钢铁工业、机床工业从而对整个工业生产都将发挥巨大的带动作用。汽车工业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同时,出乎人们预料的是,房地产投资并未出现大幅回落,反而增势更猛,以房地产为核心的“房地产族”高增长产业群,包括钢铁、建材、装饰装修等成了工业生产“不断”提速的重要动力源。

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高科技产品、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出口高增长与国内相关产业生产不断加快之间的良性互动。一季度,工业企业实现出货值5146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6.5个百分点。出口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继续增强,据测算,全部工业增长中,出口的贡献率为21%,拉动增长约3.5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货值同比增长42.1%,高于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4%,纺织业增长21.8%。

外商投资的高增长与外商企业产品出口之间的良性互动。当前消费需求迟迟不能启动而工业生产节节攀升的原因之一就在于随着中国吸引外资能力的不断扩张,外商对华投资继续加速增长,而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在国内市场销售,而是出口到国际市场(尽管我们还不能排除他们会把长期眼光盯在国内市场),这一趋势在经济较发达、外向性比较强的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市表现得最为突出。与此同时,东南沿海大多数中小企业也把眼光瞄向国际市场。出口持续加速增长,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投资和生产。

国民经济虽“热”但并未“过热”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人认为已经出现过热苗头,理由是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一季度达到35%以上,大大高于去年同期的增长幅度,局部地区和某些经济领域,存在着头脑发热、乱上项目、重复建设的问题,部分原材料、能源价格上升太快。但笔者认为,当前国民经济实际上正处在由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向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阶段,这是在实施多年积极财政政策和国内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增长自主性增强的集中反映,并不存在过热现象。

经济过热,是指社会总需求大幅增加而供给不足导致物价水平持续的、全面的、大幅的上升,是经济供需矛盾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反映。但实际上这些条件并不具备。从持续性来看,自2001年5月至2002年10月,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一直为负增长,直到去年11月才转负为正,并且增幅较大的只有今年2月份(为6.9%),3月份已经有所回落。再从消费物价来看,过去的一年一直为负增长,正增长仅持续了3个月。并且,短期内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幅度较大与美伊战争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也有直接的关系。另外,从全面性和增长幅度来看,消费物价刚刚转为正增长,增幅不到1%,生产资料价格也才维持了4、5个月的正增长,并且前3个月累计增幅也仅为5%左右,这只能说明我国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有所缓解,摆脱通货紧缩的基础都还不太稳定,离经济过热还相当遥远。

经济过热,意味着实际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从而导致社会经济资源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升。对于我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率,不同的机构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如摩根斯坦利(2001)认为,中国潜在增长率为10%,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则认为在7%~9%之间,经济学家刘国光(2002)认为在9%左右,而吴敬琏教授则认为在8%左右。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对经济资源利用的程度来看,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远远低于潜在增长率。原因在于,(1)劳动力利用程度偏低。与经济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就业压力不仅没有减缓,而且日趋严峻,就业弹性持续下降,目前全国城镇失业率估计在5%以上,加上农村隐性失业人口,这一比例将更高,中国劳动力资源利用程度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从资本投入来看,虽然今年以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较快,但金融结构存贷差依然呈扩大趋势。截止今年3月低,各类金融机构存贷差达到4.7亿,比去年同期净增加1.6万亿;(3)从技术进步角度来看,在大量科技成果得不到转化的同时,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和中小型因得不到技术支持而生产设备落后,产品质量、档次、性能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从资源利用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依然低于潜在增长率,并不存在过热现象。

此外,经济过热与否,还要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周期所处的阶段来具体分析。从经济发展的阶段看,自从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在低迷的运行状态,虽然政府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使得经济维持在8%左右增长率,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始终没有激发起来,始终没有摆脱政府主导型增长的格局。直到去年下半年以来,由入世和多年扩张性政策的双重作用才使得经济增长的内生性显著增强,再加上新一届政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基本上没有减弱,使当前经济增长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良好局面。如果这时采取限制性措施(如拉闸限电等),无疑是前功尽弃,自毁前程。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在不断增加。虽然伊拉克战争接近尾声,但美朝核危机、阿以冲突、国际政治经济割据的演变和组合等,都对今年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非典型肺炎的发作和传播,在找到根本治疗对策之前,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增长(比如出口、消费、旅游、交通等各行业),而且可能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如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失业等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的),都会对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增长构成巨大的挑战。

所以,在物价总体水平低下,在大量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在经济刚刚好转时马上认为经济过热,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维持消费继续增长

如果把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如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和外部因素(如出口和政府投资)的话,从当前经济运行来看,与外部因素异常活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部因素作用有限。前3个月,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幅依然高于民间投资增幅,外贸出口增速高达33.5%,而国内最终需求――消费的增幅仅为9.2%,扣除物价因素(上涨0.3),实际增长水平还低于去年。

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的增长,投资形成的产品或服务必需要被最终需求――出口和消费所吸收。否则,再高的投资增长也会因其产品和服务滞销而被迫延缓甚至停止,导致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投资强劲增长,带动了一大批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扬,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数据,在监测的131种生产资料中,价格上升的就达92种,其中石油、钢材、棉花、橡胶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均达到两位数增长。但是如果没有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要长期保持仅由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增长,只能是一句空话。

国民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国民经济;波动影响因素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情况,房地产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而言,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房地产市场处于稳定的发展,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国民经济的波动现象,不断地去探究房地产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从而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波动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复苏阶段

房地产在复苏阶段开始之前是经济循环的低谷期,这一时期,房地产经济正处于供求不平衡的阶段,同时,供给大于需求,房地产开发商开始意识到问题,从而减少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从而促使房地产经济的供需关系有效平衡,慢慢地转变了供大于求的局势,从而推动了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谷期,走入了复苏阶段。

(二)经济繁荣阶段

在房地产经济复苏初始阶段,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与建设不断增加,房地产交易量也在日益增加,从而促进了房地产销售价格以及租金价格持续上涨,带领房地产市场走入了繁荣阶段。其次,随着房地产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供给量也持续增加,导致房地产销售价格、租金快速上涨。此时,房地产开发商抓住机遇,大力地投资房地产项目,开发新项目。在市场的推进下,房地产投资规模也逐渐的扩大。

(三)经济衰退阶段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日益矛盾,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在经历过房地产一段经济繁荣阶段以后,房地产市场逐渐缩小导致房地产价格不断增长,价格过高的原因让很多的普通消费者买不起房,从而造成房地产经济逐渐衰退。在察觉到市场变化时,房地产开发商也就会减少或停止项目的开发,进而让房地产价格下降,也减少了房地产交易量。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房地产产业,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和领域都需要厂房、办公基地等等,都与房地产产业存在着联系。因为这是各行业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基地。同时,房地产行业促进了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建材行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解决了众多人的就业问题。所以,房地产对社会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化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物。因此,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脚步,建设了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物,完善了城市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最后,在房地产经济的迅猛发展中,也带动着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所以说,房地产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社会效益。

四、房地产经济和国民经济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上文所述,在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也推动着房地产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的发展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房地产经济和国民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主要包含了社会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房地产本身的影响因素。下文对具体影响因素做出了有效研究和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居住逐渐转变成投资,同时对房地产开发与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导致了房价的上涨。其次,社会环境不仅包含了人口比例,还包括了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都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着明显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居住环境从小规模慢慢转向大规模,这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而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人们也在慢慢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强烈的变化。因此,房地产市场要想不断发展,应该明确好发展方向,把握住改革的机遇,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二)经济的影响

首先经济影响,指的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以及房地产当地市场的经济发展,而国家整体经济会从国民整体消费、收入、以及物价等多个方面来影响房产经济,而当地的经济指的是当地的物价和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对房地产的经济影响。其次,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多时候都会采取贷款等投资方式,金融资金对房地产项目开发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影响房地产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影响不仅包含经济结构以及经济体系等方面,还包含了人们收入水平也属于经济环境内。再者,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那么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跟着提升,对住房需求量也增加了,如果国民经济不断下滑,那么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降低,显而易见对住房需求量也降低了。

(三)房地产经济自身的原因

根据上文所述,房地产受到了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两方面的影响,实际上,房地产本身也存在着部分的因素,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波动,也会直接影响着房地产经济发展。所以,为了避免房地产价格大幅度的波动,应该根据当地房地产实际需求,以及当地经济水平,去调整房地产价格。调整市场价格如果在合理的市场范围内,国家不予管控,但是如果价格和市场价格相比,过于离谱,那么国家会对房地产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控。

五、房地产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波动的有效策略

(一)根据国家政策进行调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因此,需要对我国房地产经济投资政策进行全面的规划,在计划政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而定,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手段,去严格地落实我国实施的相关房地产政策。

(二)健全金融体系

为了避免国民经济的大幅度波动,首先应该健全房地产融资体制,比如:银行贷款、以及房地产信托机构等等,其次,完善住房融资途径,同时建立完善房地产经济融资体系。最后房地产企业在开发项目时,应该根据相关经济政策,不断地探究国民经济波动的因素,并且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从而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

(三)加强我国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

国家应该正确对待房地产经济波动的问题,针对于房地产市场,应该进行适宜的调控。对于不正常以及不合理的市场价格,应该及时的去调控。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价格的波动有助于内部经营管理,从而促进房地产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房地产价格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其次,在房地产经济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国家不仅要进行调控,还要加强房地产行业投资建设力度,按照我国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理的房地产投资政策,不断地完善房地产经济状况。

国民经济范文第6篇

[关键词]国民经济;网络经济;发展布局

网络经济构建于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属于特殊的公共产品,在消费体系内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可用性。网络经济能够形成一定的外部效应,经济规模发展较快,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大。网络经济同时具备高效、经济性强、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能够影响公众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也会将社会经济的多元体色体现在网络经济中,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公众消费理念、经济发展理念发生变化,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网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性,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有利于形成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更多挑战。以下将就网络经济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网络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网络经济发展现状

目前,网络经济的覆盖范围包括了网络信息沟通、网络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网络信息传递等,不同行业对于网络信息的需求呈现出相同的递增趋势。从当前行业网络信息的应用程度来看,整体处于相对偏低水平,用户的网络信息获取途径多通过搜索引擎实现,不少商家从中发现了发展机遇,通过搜索引擎发掘更大商机。在这样的信息服务模式下,搜索引擎的经济效应不断被放大。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主要以信息便捷性为依据,从而改变公众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在增值服务过程中,即时通信能够为商家带来更多商机,从而创造更客观的经济利润。如网络通信软件中就蕴含着大量商机,通过聊天工具使公众的交流方式更加多元化,沟通体验更加完善。而大型通信服务商具有巨大的资源市场,消费群体规模较大,因此形成了庞大的电子商务消费基础,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实质性发展,发展前景较为乐观。而且政府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电子商务发展保驾护航,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为网络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1.2网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网络资源共享效率相对较低,资源发掘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一些社会资源缺乏有效配置,进而造成利用效率低下,形成资源浪费。从当前的网络经济法律监管情况来看,政府尚未对网络经济制定独立而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在立法过程中存在明显滞后性,与当前网络经济强势发展的现状存在脱节。政府对网络经济管理缺乏体系性规划,尤其是对网络运营商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和指导性,对于网络个人用户安全保障不到位,缺乏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必要认识,因此造成监控缺位,导致个人信息风险增加,一些企业会利用非正常手段介入网络经济环境中。从企业层面来看,一些企业参与网络经济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经济收益形式为移动增值、网络推广、游戏等,这些传统盈利空间已逐步被压缩,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与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共同成为未来网络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但是当前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此外,信息经济产权、网络知识产权等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在知识产权方面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进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难以满足公众对信息资源的庞大需求,进而导致信息供需失衡。信息产权具有流动性特点,不少用户缺乏必要的信息保护意识,而信息产品的复制传播成本较低,因此少数人为了获得更多私利,在网络中窃取他人成果,进而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真空,难以保障网络知识经济的合法权益。

2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分析

2.1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网络经济构建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网络经济的带动作用下,国民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活力,促进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出现,拉动经济增速的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国民经济的增长模式,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被集约型经济发展形式所取代。在国民经济全速发展中,网络经济逐步实现了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进而促进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在交易质量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率的持续增长。而且在商品流通环节流程更加简便,有效控制了交易成本,这些变化带动了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网络技术能够对经济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和高效配置,从而使企业对市场信息做出灵活反馈,而政府也能够从相关信息中获得管理优化的良性引导,减少由于盲目投资造成的资源浪费。企业能够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实现资本的高效运作,从而促进自身竞争力的提高。

2.2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现阶段,国家产业结构水平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无论是从产业结构还是从就业结构来看,其中失衡问题尤其严重,这一发展态势对于社会经济网络化转型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信息服务产业迅速崛起,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强势助推作用。随着产业形势的不断更新,一些传统行业面临着产业升级需要,而落后产业也被迅速淘汰,通过优胜劣汰机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更新优化,为国民经济高效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新技术、新理念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得到高效传播,而且已经实现了向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通过信息经济的优化作用,企业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促进信息技术产品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信息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作用下,传统产业也加快了结构调整,产业密集度格局有所变化,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逐渐转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发展模式,尤其是知识经济的驱动作用更加明显,促进了企业业务升级、转型速度的加快,实现了技术转移效率的提高。

2.3对国内就业结构形成优化作用

就业结构能够体现出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在产业结构得以完善升级的过程中,也会带动劳动力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在网络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是其支撑载体,劳动者体力付出逐渐减少,但是对于脑力劳动的要求则不断提高。企业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员结构进行调整,进而促进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网络经济环境下从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为了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不少从业人员对强化自身知识储备,促使自身综合素质发展。此外,在网络经济下就业岗位会有所增加,就业形势更加灵活,供求双方能够通过网络进行直接交易,从而减少了择业成本,促使就业周期得到大幅压缩。

3结论

在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趋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就业结构有所升级。虽然当前网络经济发展中仍以一些问题存在,如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等,这就需要在未来网络经济的发展中进一步强化对信息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信息安全监管,优化产业结构,为国民经济的高效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论述网络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2015(42).

[2]郭莉莉.基于网络经济对国民经济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3).

国民经济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 运行过程 功能 统计思想

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经济俨然已出现负增长的态势,相较之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较快速度增长,这使得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质疑。事实上,国际社会对我国宏观统计数据的质疑并非第一次,世界银行就曾因中国官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提出过质疑,并随后即在其公开出版物中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了调整。作为提供主要宏观经济数据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显然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框架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无一不表现为一定的数量和数量的联系,这就要求有一套生产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世界各国采用的生产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实证分析的工具。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全面且系统的核算,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国民经济核算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国民经济循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数学等方法和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其经济活动及特定时点的活动结果的各种重要总量及其组成部分进行观察、测定,以描述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内在联系。这些经济理论、方法体系、指标体系就构成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包括生产过程、收入分配过程、消费过程、投资过程和对外交易过程。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由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构成。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1.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的有效工具。国民经济,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要准确无误地把握这个系统,需借助国民经济核算这一有效的工具,其通过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组合起来,从而将复杂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可视化”,从而显著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2.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参考的可靠依据。宏观经济管理,是通过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引导和协调国民经济持续、稳定且快速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的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对外经济往来等方面有密切联系的基础数据。

3.制定和检查国民经济规划。

4.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只有当不同方面的经济统计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基本框架下时,彼此之间才能表现出相关性,从而发挥出整体功能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种符合上述要求的框架,使得不同类型的经济统计彼此之间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增强了其实用功能。

5.协调经济统计数据。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思想

国民经济核算包含的统计思想,可从“为什么统计”(Why)、“用来统计什么”(What) 及“怎样统计”(How)三个层面(3W)来加以概括:

1.“为什么统计”――Why。国民核算,其基本功能是通过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获得其数据,从而勾勒出国民经济面貌,以此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划都必须围绕国民核算结果来实施,同时,其核算结果反过来也能够检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效果。

2.“用来统计什么”――What。国民经济核算能够描述国民经济总量与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同角度计算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反映国民经济总体态势。通过国民核算可以得到经济活动中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信息。由于统计的基本任务即是反映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因此,不能只停留在部分数据上。

3.“如何统计”――How。国民经济核算以经济理论为导向,通过会计、统计、数学等方法来描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其运用的基本方法包括账户法、基本平衡法以及矩阵模型法等。账户法,利用会计账户特性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基本平衡法,依据平衡原理,采用恒等公式将有关指标结合起来,从而反映国民经济协调情况的一种方法。矩阵模型法,则是将众多账户归纳于一个表中,从而反映出各部门各交易之间的联系,以及包括各种收支关系的来龙去脉,可在此基础上,对国民经济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四、结语

国民经济核算,通过描述国民经济总量与部门之间经济联系,可为宏观经济管理做出有效决策,其中沿袭了非概率统计方法显现出其深刻的统计思想。统计学旨在偶然性造成的无序中找出一些虽不确切却有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依据统计方法所做出的判断并不一定是完全可靠的,必须具有一定的概率保证;同时,由于统计方法中固有的从事物表面数量关系着眼的特点,使其容易被过度使用、误用。综上,开展统计应用性分析的关键是将理论与客观事实相结合,在采用有关统计技巧前必须对相关理论做一定的分析与理解,从而对所采用方法中所蕴含的统计思想有明晰合理的认识,此时才能得出真实且可靠的结论,从而避免了“统计陷阱”。

参考文献

[1] 李金昌 . 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 统计研究 2006.

国民经济范文第8篇

关键词:通货膨胀 国民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国民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国民经济效应分为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国民经济效应和未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国民经济效应。

(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国民经济效应

第一,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会下降。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持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移,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会下降。第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产生皮鞋成本。人们会加紧购物,将财富更多地配置到耐用消费品上以避免价格上涨的损失,从而增加往返银行的次数,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即皮鞋成本。第三,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将会导致菜单成本。高通货膨胀会使企业更经常地改变自己的报价,印刷并送发新口录表,所有需要花费实际资源的企业活动都得重新核算定价。第四,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将会对税收体系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资源的不当配置。税前实际收入固定的居民税负会逐渐增加,实际可支配收入会逐渐减少,主要作用于比较贫穷的固定收入阶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第五,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对就业和国民产出水平发生直接的、实质性的影响。一般意义上说,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二)未预期的通货膨胀的国民经济效应

1.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当发生未预期通货膨胀时,有固定货币收入的人以及债权人遭受损失。相反,对于非固定收入者及债务人都是受益者。在现代社会中,后者主要包括股票持有者、企业和国家。

2.对财产分配的影响。由于通货膨胀侵蚀着货币购买力,使任何以固定货币数量训一算的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受到影响。对于持有不变价格财产的人来说其拥有的债券、银行存款的票而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实际价值将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对于持有可变价值财产的人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会因通货膨胀而受益。

3.对于国民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货膨胀造成人们对货币贬值的预期,导致流通中的囤积居奇,出现“投资不如投机,生产不如囤积,存钱不如存货”现象,导致生产下降,通货膨胀恶化,企业不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乘通货膨胀之机,抬高物价,粗制滥造,结果形成资源浪费,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效益。

4.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短期看,当有效需求不足而且社会存在闲置生产能力时,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扩大总需求,从而能够刺激国民经济增长。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经营成本,使生产投资下降,从而不利于国民经济增长。

5.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国家中,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商品价格也上涨,从而影响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本国货币贬值,必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增加,致使国际收支恶化。通货膨胀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效应,各种商品价格的不同上涨,实际上是对现有社会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在有效需求不足时,通过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扩大,从而扩大生产和就业。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非常复杂的社会国民经济现象,其成因也是复杂多样的。国民经济学家虽然提出了许多解释,但基本可以归纳为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解释,以及从国民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说明。它们分别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顾名思义,我们对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马上便有了归类性的理解,通货膨胀不是需求的加大或成本的提高,就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所致。具体到本轮通货膨胀,国际输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成本推动以及结构失调则是其主要原因。

三、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具体表现

通货膨胀指的是由于国家生产的货币过多,以致货币降低本来的价值,而物价迅猛上涨。通货膨胀现象的发生表明国家宏观国民经济失衡,继而对各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体现为:

1.通货膨胀对收入与财务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能够起到改变不同人收入与财富实际价值的作用。实践表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得部分人的实际收入和财务实际价值大幅度减少,同时还使得部分人的实际收入和财务实际价值大幅度增加。就那些政府雇员或依靠退休金生存的人员来说,由于通货膨胀率远远高于这些人员收入的增长速度,以致这些人员的实际收入有所减少,从而导致这些人员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

2.通货膨胀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实际上,通货膨胀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价格信号,致使有效的价格机制形同虚设。如果市场内的各类商品价格处于规律动态变化时,那么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均会依据这种正常动态变化规律作出购买或售出商品的决策;当发生通货膨胀且通货膨胀率较高,那么市场内各类商品价格将处于不规律动态变化状态,此时生产者及消费者将不知如何处理该商品。

3.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仅限于短期内,并且这种影响不具有确定性。现阶段,我国社会闲置资源相对较多,而社会产出尚未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若出现通货膨胀必然会使人们工资出现“名升实降”现象,致使厂商生产要素投入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加就业及产量。

四、治理通货膨胀的有效策略

1.适当增加商品有效供给,优化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为有效治理通货膨胀必须同时落实好两方面工作,包括适当增加总供给与控制总需求。如果仅控制总需求而不增加总供给,或仅增加总供给而不控制总需求必然会对国民经济增长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较大程度上增加了通货膨胀治理成本。

2.加大金融部门监管力度。全球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均纷纷致力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以推进金融及国民经济自由化。就现阶段的我国而言,其正处于国民经济转型阶段,由于存在诸多不稳定性因素,所以需要一方面剔除那些不合理的金融、国民经济管理,而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加大金融部门监管力度。

3.落实好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首先,控制好货币供应量,依托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以达到减少总需求的目标,从而进一步降低物价水平;其次,提高贴现率与准备金率,适当减少信贷总额;最后,提高利率,收缩信贷,缩紧银根,减少市场流动性。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