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医诊断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诊断学范文第1篇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中医诊断学应用PBL教学法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学效果良好,但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内容,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法的应用亦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PBL 应用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有很大的差异。近年来我们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现就此论述如下。

1 中医诊断学应用PBL教学法的必要性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运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还有诊断的辨证思维。因此,学习中医诊断学有一定的难度,单靠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以“填鸭式”灌输的方法很难让学生建立起牢固的中医辨证思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缺乏横向思维,并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丧失对中医的信心和兴趣。PBL教学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由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拟真情景中的问题的一种教学策略。中医诊断学PBL教学中,教师并不以讲台上演讲者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学习,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恰当指导下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学习途径收集和处理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资料,因此在学习中学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学生以他的个性和特征学习,使学生面对具体的临床问题,将中医诊断学及其它中医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真实的病例中,使各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通过这样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加强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和素质:①解决问题的技能;②发展高层次的思维能力;③团队合作能力,包括赏识和包容异类学习同伴的精神;④获取和评价、传播信息的能力;⑤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中医诊断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很有必要。

2 中医诊断学应用PBL教学法的可行性和选择性

PBL的学习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及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在医学课程的PBL学习中,学生们是从开放性的、真实的临床问题入手开始学习的,学生们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动手做事、相互讨论以及自我反思而获得和理解知识,而且,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依赖于他们自己所建构的知识之间的一致性、依赖于解决问题的成效。因此,实行PBL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教学内容也应该适合PBL教学的要求。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分诊法和辨证两大部分,诊法是辨证的基础,且内容较为零散,条理性不强,难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因此不太适合PBL教学;而脏腑辨证是辨证部分的核心内容,条理性强,与中医基础理论、四诊及其它辨证方法联系密切,易提出开放性的、真实的临床问题,能够发展学习者有效地解决中医临床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且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已掌握四诊、病因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好的学习基础,非常适合PBL教学,教学效果也较为理想。因此,中医诊断学应用PBL教学法具有高度的可行性,最合适的内容是脏腑辨证。

3 中医诊断学应用PBL教学法的效果

我校参与中医诊断学PBL教学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对PBL教学法反映良好,认为PBL教学法形式新颖,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这种讨论式的学习,使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拓宽思路,增强了记忆,巩固了知识,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运用能力得到加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等打下良好基础。通过中医诊断学PBL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中医辨证思维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全新的一代中医生,能真正学会思考,有创新意识,能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跟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真正做到终身学习。

4 中医诊断学应用PBL教学法的局限性

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然而它也有其局限性:(1)学习广度及系统性稍嫌不足。PBL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每个学习小组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掌握较好,但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有限的、不全面的,这就可能造成学习广度的不足,影响知识的完整性,而且PBL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学习的系统性不如传统的LBL医学教育模式。(2)不适合部分学生。PBL 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学习,因此需要学生们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由于我国的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学生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有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喜欢这种学习方法,不愿参与讨论,因此对部分学生而言,传统的LBL医学教育模式效果更好。(3)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我国中医类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中医课程,还要系统地学习西医课程和外语等大量的公共课,学习任务十分繁重。而中医诊断学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就要结合提纲、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中医诊断学范文第2篇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诊法和辨证。诊法即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辨证即对所收集的病情资料作出判断,得出证名的过程。在这两部分教学中,我们都适当采用三环节教学法,“三环节教学法”即理论—操作—实训,最后达到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的目的。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专业思想,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 诊法三环节的应用

第一个环节,是理论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大量图片、声音、文字、录像等融入到课件中,克服以往枯燥的理论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直观。比如望诊,有大量临床图片(我们已制成图片册),并结合模型,使病理表现一目了然。此外,要重视临床技能的培养,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须掌握好四诊的基本方法,我们采用理论讲授并放映录像的方式,如:望舌的基本方法、伸舌姿势及切脉的基本方法等,比单纯板书更易接受。

第二环节,是实际操作。教师首先示范,学生在课堂上,每两人一组,按照理论讲授的内容相互操作,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如按照望舌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互相望舌;按照切脉的基本方法,相互诊脉,教师指点。有疑问的随时举手示意。通过实际操作,学生积极性很高。掌握基本方法后,具体病象,同样,可运用三环节。如讲到病理脉象后,学生进一步操作,先体会脉率、节律等简单的脉象要素,初步判断出每人脉象,此时不强求辨脉准确,逐步体会沉脉、滑脉等常见脉象特征。

第三环节,在实训室实训。在实训室现有条件下,利用舌诊仪、脉象采集仪体会舌诊、脉象客观化指标,利用脉象训练仪体会多种病理脉象。最后学生填写实训报告。

2 辨证三环节的应用

第一环节,理论讲授 因为本部分多为文字,讲解以板书为主。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加强互动,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出具有相似特征的证候间的区别,达到理论知识的足够掌握。

第二环节,病例讨论 给出临床典型病例,按照诊断思维的过程、方法,判断证名。讨论要围绕辨证依据、辨证步骤、辨证分析、辨证结论四个方面进行。教师注意调动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对病例的处理不直接发表意见,但要作充分准备,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通过病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在实训室实训 运用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平台,输入病人信息及临床表现,得出辨证诊断、治法、方药,使学生体会证素的含义及诊断的思维过程,了解中医学术的发展。

三环节教学法,极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习兴趣,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增强价值感,符合中医诊断学的课程特点。目前,此方法尚缺乏量化评价结果,进一步将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作出贡献。

中医诊断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中医诊断学; 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其特点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师生双向交流。该教学法生动具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维持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笔者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兹报告如次。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2008级和2009级共8个教学班,分年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个教学班共218人,对照组4个教学班共209人,所有学生均通过普通高招入学。两组教材均使用朱文峰主编的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均由笔者担任授课教师,理论教学和见习教学时数完全相同。两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人体解剖学》的考试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实验组:实行案例教学法,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第一步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串讲本节教学内容,并回答学生在预习本节内容时所遇到的难点。然后教师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原则,引领学生概括出证型的基本特点和鉴别方法。约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第二步引入临床医案。将上一教学单元结束时发放给学生的医案让学生再次研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公推代表发言,回答医案后的思考题。然后由教师对每组的发言逐一点评,最后归结出正确答案。约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第三步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鼓励提出不同意见,并可相互补充和纠正,教师最终进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布置下一教学单元的预习内容,并发放下一单元的病案和思考题。约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

对照组:依照教学大纲要求,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掌握”、“熟悉”、“了解”等不同内容,进行相应讲授。每一教学单元结束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单元教学内容,并布置本单元思考题,下一教学单元开始时进行课堂提问。

1.3 评价方法 教学过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试卷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比较,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两组学生主观感觉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试卷成绩比较 实验组试卷成绩与对照组试卷成绩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2.2 两组学生主观认可情况比较 两组学生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解决问题能力三个方面,依照自我感觉,以百分制进行打分。结果表明,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见表2。

中医诊断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命三维;病因;诊断

1 生命维度

首先,人体是物质的,由来源于自然界的特定物质构成,自身物质的不足能使人体功能减弱、消失,甚至死亡;异质能使人体自体物质受损、功能异常或死亡。其次,人体的正常温度在特定范围之内——即处在特定的能量状态之下,超出此范围人体则进入异常状态或死亡。最后,人体具有特定的空间架构,无论是微观物质还是宏观组织和器官都有特定的空间排序、空间构象和空间比例,只要空间排序、空间构象或空间比例任一方面出现异常,人体功能都有可能进入异常状态;同时人体的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还具有时间性,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生命周期,人体的物质、能量状态及空间比例可有规律性改变,在不同的自然季节和昼夜时间段等人体的生命状态也有规律性变化,如人体的激素水平会因生长阶段或生理周期不同而不同,体温也会因季节或昼夜不同而不同,组织器官的空间比例也会因年龄变化而变化等;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空间和时间是统一的,而且人体的空间结构变化和时间变化联系最紧密,所以人体生命的空间维和时间维可合称为时空维。所以人体生命维度只有物质、能量、时空三维。这三维贯穿整个中医体系。

2 外因的同质论和异质论及病因的维度

2.1 同质论和异质论——中医外感病因的认知特征

人一般生活在一定范围的地域之内,对其中的食物、水源和气候就会形成利用适应定势。这样一来,人体的食物、能量利用的动态平衡就和所在环境相适应。人体空间结构是人体利用食物、能量的时空组合;在没有意外因素,如外力、外伤的影响下,其状态主要受食物、能量代谢过程影响。因此,一旦人体所处环境的气候(主要为气温)出现太过和不及,或到食物、水源与原来大不一样的异地环境,人体生理定势一时调整不过来,外界因素(食物、水、气候)的改变就使人体偏离原来既成的阴平阳秘健康状态而生病,而病的症状就会在物质、能量、时空三个维度上呈现出来。中医将饮食病因分为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偏食偏嗜;从本质上看与传统观点界定的外感病因中六是一致的,都是外源性的,所以本文将饮食归入外因,这也与消化道的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有关。消化道、呼吸道(包括肺)位于人体内部,却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不停地通过进食、饮水、呼吸和外界进行沟通,所以可以把消化道、呼吸道(肺)看作人体第二体表。因此饮食所致的疾病的路径、病机和治疗思路,与通常所言的外感病(从呼吸系和皮肤所感)的路径、病机和治疗思路在本质是一致的。在明清温病学说发展并完善以前,中医总结出,自然界有风、暑、温(热、火)、燥、寒、湿六气,即六种具有特定物理、化学变化特征和运动趋势的六种气候物质现象,它们在正常的质和量限度内,在有序的时空内进行更迭运动,是自然界一切生命运动所必需的外在条件,它们一旦太过或不及(只以太过—六表示,因为一气不及即意味着另一气太过),就转化成了病因——六。这一观点其实是生态论—同质论(同质即生命运动所必需之义),人的生理运动和自然界一切因素息息相关,人需要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适宜六气的良性刺激,才能正常进行生理活动;只有当六气成为六时,超过人体调节、适应和抵抗的能力范围时,人才会生病。

明清时代随着温病临床的深入,中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之上更明确地认识到,自然界另有一种致病因素,不同于传统六,其致病力很强,人体对其适应力、抵抗力很小,遂称之为疫疠,疫疠是烈性传染性热病致病因素的统称。相对于传统六的同质论,疫疠是异质论(异质即非生命运动所必需之义)。中医学将致病外因以六气(六)和疫疠分类,与西医将致病外因界定为病毒、细菌等生物因素和其它理化因素,从物质本质上讲是相一致的,只是西医从致病原的微观形态学角度加以分类,而中医从其外在物理、化学变化特征和侵袭人体后的人体病理生理变化态势为根据,从宏观上将其归类。西医的致病外因观点是典型的异质论,对病因的界定的物质性思维是直线的、清晰的,临床时是抓主要矛盾的“治病”思维。中医学的致病外因观点是同质论和异质论并重,体现了人的生命运动和抗病过程是从不适应(异质状态)到适应(同质状态)的进化过程这一事实。并因此而影响临床治疗思维,使中医治疗思维成为“治人(扶正)”和“治病(祛邪)”并重的二向思维,在方法论上显得更科学、更完整。

2.2 病因的维度 中医一般把病因分为4类:一是外因,如六、疫疠、寄生虫、饮食等;二是内伤病因,即七情偏胜;三是不内外因,如跌仆、外伤、饮食(也可以看作外因)劳逸等;四是病理产物,如痰饮、瘀血等[1]。六、疫疠是自然界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微观物质或微观物质群为基础的、体现一定物理、化学变化态势的物质、能量群,寄生虫可以看作是宏观六范畴。它们侵入人体所致之病的表现也是在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之内的异常。不内外因同样也是特定时空状态下致使人体出现物质、能量、时空异常的物质、能量体的总称;如跌仆,乍一看是一抽象动作 ,其实它与一定时空的物质、能量体相联系 :跌在沙滩上可能不会骨折,跌在水泥地上就有可能跌成骨折。其它类型的病因也同样可以用物质、能量、时空三维归纳之,因此无论是外因还是内因,都是致使人体在物质、能量、时空三维出现异常的一定时空状态下的物质、能量体或群。这样抽象地论述中医的病因其意义在于:无论揭示一门已有学科的科学性,还是创立一门新学科,都需要展示其中的基本理论轴线,理论轴线是贯穿该学科始终的线索和理论表述之根;就象市场中的价值规律,虽然不是时时浮在表面,但它是市场行为背后的基准线之一,当进行市场行为原因的深层梳理时,价值规律就会现身。物质、能量、时空三维是贯穿整个中医药理论的三条基准线,所以在揭示传统中医药理论方方面面的科学性时,一定要把它们剖析出来,点出中医药理论之根和发展之轴,以便在继续创新其理论时知道何处取舍。

3 诊断的三维判断

面对病人,医生首先要做出正确的诊断,然后才能正确地治疗。人体一旦得病就会在前述的物质维、能量维、时空维三个方面出现异常,而表现为客观的病变症状,或表现为主观不适感觉;当疾病位于表浅部位时,医生可以诊断到症状、体征;当疾病部位在人体内部时,医生同样可以通过外在信息正确诊断疾病。因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用物质、能量由内向外的一个输布系统(同时也是通过六腑将代谢废物和消化糟粕排出体外的系统),内部脏腑的物质、功能状态决定体表层的物质功能状态,内部的病变信息同样也在体表得以体现,即藏决定象;其次,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对整体具有全息性,整体和局部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相互反映的;最后,人体对自身的物质、功能状态具有精确的调节和感知功能,一旦患病,就会自觉其苦,通过对患者主观感觉的询问可以捕获大量病理信息。故中医学前辈创望闻问切四诊为临床诊察手段,以期四诊合参,最大化地获得病理信息,最大可能地得出正确诊断。现以脉诊和舌诊为例说明中医四诊的目的就是获得物质、能量、时空(以空间为主)三个生命维度的病理信息,为做出正确诊断作准备。见表1。

表1 以脉、舌诊为例列举中医四诊与生命维度的关系(略)

总之,中医诊断是为了全面获得人体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的生理、病理信息,为最终做出正确的诊断捕获做好充分准备,最后正邪斗争的态势(病势)的界定也是基于所得三维信息之上。物质、能量、时空生命三维既是病因内容基线,也是中医诊断准绳。

中医诊断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PBL教学法;《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经过30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并逐渐成为我国中西医教育模式改革的趋势。近两年,我们根据中医诊断学知识体系的自身特点,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在该课程的脏腑辨证教学中开展了PBL教学,获得较好效果。下面对其教学目标、教学要素、问题设制及教学过程作一初步探讨。

1 PBL的教学目标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医学界就发现了在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偏向和危机,即随着医学和医学相关知识的不断丰富,医学生负荷大大加重,容易在死记硬背中忽视实践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如何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正是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获取知识与获取技能并重的教育目的,培养具备良好协作精神、优良医德医风和知识面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其教育目标是:①以分析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主动获取基本知识体系;②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提高学生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③以发现新问题为契机,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扩大知识外延。

2 PBL的教学要素

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推理和分析。其主要教学要素包括:①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所架构的;②问题必须是学生在其未来的专业领域可能遭遇的“真实世界”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③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较少讲述法的教学,学习者能通过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能力;④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担负起学习的责任;⑤教师的角色是指导学生认知学习的技巧;⑥在每一个问题完成和每个课程单元结束时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3 问题设制

PBL教学法的重点是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问题的设制成为能否顺利实施该教学法的关键之一。考虑到《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对象为一、二年级新生,前期只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一门中医课程,中医知识的含量不足,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的课程重点找出问题较为困难,导致讨论时容易冷场。故课前由教研室组织授课教师集体讨论,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要求,针对每类证候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问题,形成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提纲,然后由教师按相应章节的知识点分组布置问题。将问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等级。初级问题大多属于识记的内容,在教科书上即可找到正确答案,如什么叫肝郁气滞证?肝郁气滞证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为何?基本上以各种辨证方法中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等内容为主;中级问题属于理解的内容,如为什么气虚证主要发生在心、肺、脾、肾四脏?脾胃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三证有何联系与区别?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并查阅文献进行分析归纳;高级问题则属于运用性、探讨性内容,如查阅相关资料,试述血瘀证、气虚证的最新诊断标准以及现代研究概况等,以拓展知识面为主,需要辅导老师引导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才能解决。

4 教学过程

PBL教学以分组讨论形式进行,我们将每8~10名学生分成1个小组,由1名老师负责辅导,辅导老师事先将所提出的问题打印成活页发放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所准备。每类问题一般需经过3~4次课的逐步深入,从而达到或基本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讨论之始,辅导老师首先让每位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科书,从教材中找出相关概念、病因病机、辨证特点等,解答初级问题。随着问题难度的加大,辅导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既往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温故以知新,并开始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往往又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如有的同学在解答气虚证为什么主要发生在心、肺、脾、肾四脏这个问题时,不仅理解了脏腑与气的关系,还提出了脏腑之气与自然之气、四时阴阳之气相通在中医诊断上如何应用的新问题。新问题提出后,同学们不用老师督促,自觉地各自分头再次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讨论会上同学争相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气氛活泼热烈,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讨论了脏腑之气、自然之气、阴阳之气的含义、联系及与诊断的关系,最后大家一起协商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个对该问题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弥补了相关课程中基本知识横向联系不足的缺陷。最后讨论那些所谓难度最大的高级问题时, 同学们已经能够不用老师提示,自己就会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许多同学不仅顺利地查到血瘀证最新的诊断标准以及现代研究状况,还发现血瘀证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常见病、多发病关系密切,在不同疾病中诊断标准同中有异,引起同学极大的兴趣。最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将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制作成PPT课件,并推选出1名代表,参加整个大班的集中讨论汇报会,进行中心发言。台下的其他学生可以继续提问或补充,提出不同观点、意见,进行辩论、讨论。大部分同学发言积极主动,有些同学的发言非常系统全面,对问题的理解较透彻、有深度,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培养了成就感。在此过程中辅导老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非讲授者,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尽量不予干涉,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涵盖知识背景、提问过程、交流和沟通技巧等方面。

中医诊断学范文第6篇

1、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医诊断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案例式教学;脏腑辨证

1.中医诊断学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深化高校医学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今高等医学院校的最紧迫的任务。多年以来,医学类尤其是中医类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师为主体按照教材内容讲解”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枯燥,各章节之间知识不连贯,加之授课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对于初次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有许多内容不易接受,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无法熟练掌握中医诊断学知识,研究怎样提高中医诊断学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是任课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考试成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尝试,以专业的计算机知识为基础,结合多年的脏腑辨证经验和大量临床资料,开发出了脏腑辨证专家系统为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了舞台。

2.脏腑辨证专家系统介绍

脏腑辨证专家系统以临床第一手资料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计算机给出病例,学生进行分析、一问一答的互动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脏腑辨证专家系统是一种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专家系统,与传统的疾病诊断基本环节一致,但其分析、推理不是凭经验,而是用一种定量的推理模式代替,再根据—定的法则作出合理的临床判断。

2.1 脏腑辨证专家系统包含内容

输入模块:病例录入、病例分析等人机对话模块。

辨证模块:包括症侯判别模块和组方模块。

评价模块:根据学生脏腑辨证分析结果计算机给出评价。

2.2 脏腑辨证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

采集足够多的病例统计资料,作为脏腑辨证的病例分析基础;选用先进成熟的贝叶斯模型,作为专家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将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等资料与病例统计资料做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3 脏腑辨证专家系统数学模型介绍

脏腑辨证专家系统采取的数学模型来源于贝叶斯理论,贝叶斯理论一种归纳推理的理论,后来发展为一种系统的统计推断方法,称为贝叶斯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研究方面。

2.3.1 事件及其相互关系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须出观的现象。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出现的现象。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现象。

2.3.2 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是关于随机事件A和B的条件概率和边缘概率的一则定理。

P(A|B)=P(A)P(B|A)

P(B)

其中P(A|B)是在B发生的情况下A发生的可能性。

在贝叶斯定理中,每个名词都有约定俗成的名称,P(A)是A的先验概率或边缘概率。之所以称为”先验”是因为它不考虑任何B方面的因素;P(A|B)是已知B发生后A的条件概率,也由于得自B的取值而被称作A的后验概率;P(B|A)是已知A发生后B的条件概率,也由于得自A的取值而被称作B的后验概率;P(B)是B的先验概率或边缘概率,也作标准化常量。

按这些术语,贝叶斯定理可表述为:后验概率=(相似度*先验概率)/标准化常量,也就是说,后验概率与先验概率和相似度的乘积成正比。另外,比例P(B|A)/P(B)也有时被称作标准相似度,贝叶斯定理可表述为:后验概率=标准相似度*先验概率。

在更一般化的情况,假设{Ai}是事件集合里的部份集合,对于任意的Ai,贝叶斯定理可用下式表示

P(Ai|B)= P(Ai)P(B|Ai) i=1,2…

P(Ak)P(B|Ak)

3.脏腑辨证专家系统教学应用

3.1 病例

学生使用输入模块选择或者输入患者病历信息,供学生进行辨证分析。

3.2 学生分析

学生使用辨证模块根据病人病历信息,进行四诊摘要、病因、病性等分析,并给出对病症的判断,给出治疗方法,并开除方药。

3.3 学生分析评价

学生确认病情并给出诊断之后,评价模块根据学生分析结果,结合自身对病症的分析,对学生诊断做出客观评价。

4.脏腑辨证专家系统在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效果

4.1 改进了教学方法

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引入脏腑辨证专家系统辅助教学是教学手段的改进,使教学环节中克服了传统中医呆板的讲解形式,使枯燥的书本知识,在计算机软件中变的生动、灵活、容易掌握。

4.2 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力融会贯通了中医辨证知识

脏腑辨证专家系统通过案例式以及人机问答式教学把中医诊断零散、琐碎、没有联系性的问题连贯起来。通过脏腑辨证专家系统的使用,并配合大量特点鲜明的临床病案,使学生们对中医的精华整体论治有了一定的认识,使得学生们能够抓住诊断的要点,初步学会了如何进行疾病的诊断,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中医辨证思维。

4.3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用脏腑辨证专家系统辅助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师由“教”向“导”进行了转化,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诊断学时感到轻松、直观、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4 开启了学生综合处理病情资料的实践大门

脏腑辨证专家系统案例丰富,辨证缜密,对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中医诊断学知识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借助计算机软件为辅助工具的教学模式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择优从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给学生掌握辨证论治思路的方式。使学生们从最初见到案例无从下手,到基本会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加以解释、分析。

5.结束语

总之,在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脏腑辨证专家系统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合理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断改进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中医教育现代化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贤平,沈崇圣.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

[2]殷鑫,李惠芹.中医诊断学症状规范化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6).

[3]马斌荣.中医专家系统与中医知识库[M].北京出版社,1998,02.

中医诊断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医学高专;诊断学;教学改革;现状

伴随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进步,全球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都被挑战。我们的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善传统的医学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目标是获得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促使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根据我校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农村和社区基层医院。从全国大局来说,医疗改革的重点方向由大中城市转向基层医院,面对人群占比超过全国95%。现在基层医院不再是缺医少药,而是缺少大量能干敢干的医务人员。就四川而言,地震后,全国各地的兄弟城市对我们的帮助和援建,使得我们当地的基层医院特别是乡镇一级医院的硬件设施设备跨越了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相对缺少的就是高素质的医务人员,一些医疗设备亟待懂得操作的相关人员方能投入使用,故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

1 诊断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根据国内学者研究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自98年以来,全国各级大中专院校扩招,医学院校也不例外,在校生人数增加很快,教学设备和实训条件虽然也在加大投入,但增长的速度仍显滞后,另外实操课时较少,以致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的练习不足。②诊断学相对于病生理等基础课程来说,有这些特点:实践性更强、症状体征变化多且很抽象、教学内容多且杂、较难掌握和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描述、板书再加上挂图等,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具体章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结合临床病例,也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显。③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是医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关键,最好的学习对象是病人,但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加强,直接在把病人作为练习对象学习临床技能越来越困难,如住院病人担心作示教病例会加重病情,加之见习学生手法不熟练等因素,以致体格检查时病人往往不愿合作,实例操作较少。④部分教师对临床见习的带教不够重视,见习前准备不充分,时常没有准备具有代表性或针对性病例,影响技能实训教学效果。

2 改革的内容

2.1 优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 在原本诊断学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时数与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把目前已经部分淘汰的或基本不用的东西相对压缩少讲,节省下来的课时着重讲述临床常用的基本理论,对于一些基层医院尚未普及的辅助检查内容可列为自学或课外小组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重点理论知识,增加实验实践教学机会,提高他们的基本诊疗技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可以看到这种课时安排较为合理,技能让学生掌握诊断学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强化提高他们的基本查体及操作技能,避免高分低能。

2.2 完善教学模式,加强多媒体教学 诊断学课时不多,且有大量的实践操作课程需占用课时,故用于理论讲授的课时相对较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描述、板书再加上挂图等,按照教材的编排讲授具体章节内容。信息量较小,而且比较浪费时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结合临床病例,也只能通过口头描述,由于学生没有直观感受,故效果往往不明显。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克服以上困难。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减少板书时间,又可以将临床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引入课堂,扩展信息量,还可以通过视、听等多感官刺激,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兴奋状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和理解得到加深。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强化了理论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基本诊疗技能。

2.3 改进测评手段强化技能训练 在传统的教学中,诊断学技能的培养主要由学生互相查体结合病房见习来完成,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异常体征检查的教学上,则无法通过传统方法可以得到训练和解决。同时,随着《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的出台,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医学生的床旁实践遇到了很大挑战,诊断学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更受到医院实际情况的诸多限制。

另外,由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包含技能操作、理论考试两部分,我们在进行诊断教学时,针对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除了进行理论考试外,可参照执业医生技能考试方法,把体格检查项目分成若干个,采取随即抽签的形式进行,由每个教师对考生进行一对一的考核。经过这种有针对性的考试方法,可使学生在实习课上主动、认真的进行练习,使学生们操作手法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2.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所有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所以教师素质深度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度。根据诊断学既包括理论讲授,又包含临床相关知识的特点,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即我们对师资的要求是懂临床、爱教学、有良好基础理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3 探 讨

诊断学一直以来被称作“桥梁学科”,它不仅直接连接着病理、生理等基础医学和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而且它还是学习临床各学科的基础,且在临床医生的工作中贯穿始终;它是论述诊断疾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所以在高职高专乃至所有的医学教育中,诊断学都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B超、CT、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技术更加成熟,都能够直接、迅速、准确地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但医生不能完全依赖这些技术手段,而仍旧应该从问诊和体格检查这些必须具备的技能获得诊断结果。我校为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的医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农村和社区基层医院,在这些医院中辅助检查相对不够完善,更多的是需要医生独立判断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我们主动适应卫生服务市场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本着这个要求,我校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日益深入,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大胆探索与实践,已经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整个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