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诊断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诊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胰腺:囊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7555[2007102-115-02

随着CT检查技术的进展,对胰腺囊性病变的显示有了很大提高,从而对不同病因的胰腺囊性病变进行较明确的影像学诊断成为可能。胰腺囊腺癌颇少见。现将我院2003年-2006年间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CT表现较典型的4例胰腺囊腺癌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例、女3例。年龄44-67岁。临床表现为左上腹胀痛3例,无意中发现腹部包块1例。4例均无胰腺类病史。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1.2 CT检查应用Emotion螺旋CT机,常规空腹,扫描前30min口服1%-1.5%,泛影葡胺500ml,检查前5min再口服200~300ml充盈胃肠道。扫描范围自膈面向下至十二指肠水平段。扫描采用软组织模式,胰腺区用层厚层距5mm,必要时可用3mm或2mm层厚、层距扫描。平扫后作增强扫描,经肘静脉用高压注射器以3ml/s的流率注入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延迟20~25s,60~65s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

2结果

4例胰腺囊腺癌的主要CT表现是低密度囊性肿物。

肿瘤部位与大小:病变发生在胰头部1例,由3个较大的囊组成。病灶位于胰体、尾部3例。最大病灶为5.6cmx6.8cm位于胰头,病灶最小者3.0cm×3.1cm居胰体部。

肿瘤形态、密度及囊壁:瘤灶呈圆形1例,类圆形2例,分叶状1例,平扫囊内CT值1.1HU~28.2HU。2例囊内见线状分隔(图1、2)。囊壁均较清楚。2例囊壁厚薄不均伴突向腔内的状壁结节(图3)。1例见囊壁呈弧形钙化及囊内结节状钙化斑(图4)。增强扫描见囊壁、壁结节及囊内间隔显示不同程度强化,病变囊性部分不强化。

病变与胰腺的关系:2例病灶与正常胰腺交界区呈杯口样压,病变位于胰头时使胰腺受压变短。1例显示囊性病灶略突出于胰腺轮廓之外。1例体积较大的病变,其胰体,尾萎缩伴胰管扩张。

病变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1例胰头病变使十二脂肠降部内缘和下腔静脉前缘受压,1例胰尾部病变累及左肾前筋膜使之增厚(图2)。1例见肝内有囊性转移灶(图2)。

图1:CT增强扫描胰尾部椭圆形囊性肿物,约4.0cm×6.0em大小,不规则增厚的囊壁及囊内线状分隔均有强化。

图2:增强扫描胰尾部见3.5cm×4.8cm类圆形囊性肿物,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囊内线条样分隔显示增强,左肾前筋膜增厚,肝脏周边多个囊性转移灶。

图3:增强扫描胰体尾后方4.0cm×5.0cm囊性肿块,壁不规则增厚伴状壁结节突向腔内。

图4:平扫胰体后方3.2cm×5.0cm分叶状囊性肿物,囊壁部分条形钙化及囊腔内形状不规则钙化。

3讨论

诊断报告范文第2篇

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梅山社区位于深圳市中南部,面积约0.8平方公里,形状酷似“菱形”。辖区人口29159人,属于政府统一规划的福利房住宅小区,居民多为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和领导干部。社区人口特点为:①以常住人口为主、居住属性较为稳定:②较为年轻,③经济水平较为富裕;④对健康需求较高。其中,常住(含户籍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非户籍人口)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属富裕家庭,常住人口超正常体重者(即体重/身高2≥25)占成人的27.3%,说明有近3成人有体重超重。

社区人口资料如下:

社区前10种常见病

2005~2006年梅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服务量统计中,前10种社区常见病占全科门诊服务量的30.36%,分别为:①上呼吸道感染类疾病;②肠胃功能紊乱(IBS);③气管支气管炎、肺炎;④高血压病(含复诊);⑤急性胃肠炎;⑥糖尿病(含复诊);⑦过敏性皮炎或荨麻疹;⑧创伤及创伤后感染;⑨失眠及精神紧张;⑩妇科泌尿感染。

主要健康问题

2005年7月~2006年3月,我们随机抽查了600位20岁以上居民,其中常住420名、暂住180名,发现本社区“主要健康问题”依次为:

疲劳综合征

常住人群有此状况的比例为34.05%、暂住人群36.11%;两种户籍类型的总出现率差异无显著性。

对于常住人群,“疲劳综合征”在40岁之前,呈上升现象,而暂住人群在30岁左右已经达到高峰,两种户籍类型的人群在40岁左右出现交叉;在40岁之前,暂住人群高于常住人群,主要原因可能与工作和生活的稳定性有关。

在40~50岁时,两种户籍类型的出现率大致相等,甚至于暂住人群略低于常住人群,主要原因可能暂住人群通过创业后,已经取得一定的经济基础。

在40岁以后,出现率明显减少,特别是60岁以后,出现率很低,主要原因与退休有关,而暂住人群在50岁以后尚存在一定的比例,这可能与社会保障体系有关。

血脂异常(Tch或/和TG异常)常住与暂住两种户籍类型患本病的几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种户籍类型的人群在50岁达到最高峰,之后下降;这与人群在50岁以后比较注意保健有关。

在50岁之前,血脂异常患病率,常住人群要比暂住人群高,而在45岁(交叉点)以后暂住人群的患病率要比常住高,这可能与某种医疗保险措施或与某种职业有关;常住与暂住人口有显著差异的疾病为:

高血压常住人口患病率为8.10%,暂住人口患病率为7.22%,有显著差异。患病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年龄。

糖尿病(含IGT异常)常住人口患病率为2.62%,暂住人口患病率为1.67%,患病年龄集中在45~59岁年龄段。

“慢非传”疾病的控制情况

“慢非传”疾病的控制情况总体良好,但部分人群因过度依赖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生、过度相信药物的效果而没有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不同级别的高血压,其“参与非药干预”的比例也有差别,主要与病情不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后,居民对其危害有了进一步认识,并注重了其他方式的保健有关。在血压控制效果方面,越年轻其血压控制越好,这可能与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的出现有关。不同人群的高危因素

40岁以上机关、事企业单位干部,特别是超重者的高危因素为:①精神及工作压力大;②日常应酬多,大量饮酒、高脂、高热量饮食;③以脑力劳动为主,缺乏体力方面的运动:④对大医院、专科医生过度依赖、过度相信药物的治疗效果,忽略了日常的综合干预,对日常筛查、血压和血糖定期检查不重视,容易引起并发症。

60岁以上退休原机关、事企业单位干部的高危因素为:①退休后心理空虚和落差明显,容易出现情绪上较大幅度的波动;②对大医院、专科医生过度依赖、过度相信药物的治疗效果,忽略了日常的综合干预,对日常体检和常规筛查、血压和血糖定期检查不重视,容易引起并发症。

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的600位居民,两周总发病率为11.83%,就医流向如下:

2004~2006年总门诊服务量每年均有40%以上的比例增长,说明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利用率在明显上升:“预防保健类服务”三年来的比例相对稳定,在35%~38%之间,说明本社区对预防保健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在“全科诊疗类服务”中,“在大型综合医院就诊后到中心治疗”的人次从2004年21.8%下降到2006年的9%,说明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程度正在提高。

此外,居民还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生化检查、体检项目等检查项目,增加医保范围内的日常药品,服务方面要求增加家庭服务、给居民提供专题讲座、到小区宣传栏中出宣传资料。

建议及干预措施

我们认为,梅山社区的高危人群、高危因素是比较明确的,而且预计在未来的10年或20年中,随着社区人口的老龄化,这方面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现在对社区的干预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其时机也是适当和及时的。

就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非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提高居民知晓率及危害的认识

1.对居民宣传定期随访、日常监测的重要性。

2.建议全科医生在日常诊疗服务中,能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个体的健康教育和相对应的健康指导。

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播放录像,宣传这方面的知识。

二、加强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

1.按目前社区居民的就医习惯,我们发现大多数的“慢非传”病人均在大型综合医院被发现,也因为居民对大医院的信赖等原因,很多病人没有进行定期监测,大型综合医院也因工作量过度饱和原因无法对“慢非传”病人进行管理,导致严重后果的出现,因此我们建议卫生主管部门能在这方面建立一套良好的双向转体制,把大型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功能上分开,体现综合服务。

2.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管理社区高危人群中,能够及时发现异象,及时转诊,保证健康及安全。

3.对全科医师进行培训,强化理念。

三、加大筛查措施和力度

1.认真落实社区医生的首诊测血压制度。

2.把“慢非传”筛查项目纳入到常规体检项目中。

3.对高危人群,实行“随机血糖”和IGT(糖耐量检查)项目。

4.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候诊处设立“自动血压计”,让居民随时可测血压,发现异常者进行排查。

四、加强合理的作息和劳动保障措施

诊断报告范文第3篇

JD软件公司是中国软件市场的领跑者。但是,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管理软件行业的竞争中来,未来中国管理软件行业的竞争将白热化。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JD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为投资者财务决策提供支持。

二、财务分析

通过2008年到2014年的财务数据对JD公司进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的财务状况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对各种到期债务的清偿能力和现金保障程度。如果偿债能力水平过低,就说明企业的财务风险很大,企业很可能不能及时还清到期债务,从而面临倒闭的风险。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的短期变现能力。表1可见由于存货占比较小,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相差不大。同时流动比率维持在2左右,而速动比率均高于1,说明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资产负债率在08年开始上升,12年达到最大值,这是由于负债总额持续上涨。整体来看指标控制在60%以下,说明其长期偿债能力相对较强。股东权益比率持续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以前没有长期负债,随着长期负债的增加,降低了企业的长期债务的保障程度。利息保障倍数这个指标一路下降到负值,说明企业无法支付利息。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公司资产的使用效率或资产的周转情况,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率高。

从表2可见JD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均呈下降趋势,同时流动资产增幅较大,这说明其流动资产的增幅要大于其营业收入的增幅,企业的流动资产没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先升后降,与应收账款增减变化方向基本相同,而且该指标总体波动不是很大,说明应收账款的回款速度较好。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

销售毛利润率波动不大,销售净利润率从08年一直下滑,13年又有上升,说明08到12年JD公司的销售收入盈利能力在逐渐变弱。盈利能力指标在11年和12年下降的尤其显著,这是因为公司的大规模扩张导致成本费用上升,严重影响了其获利能力。2013年以来所有指标大幅上升说明JD公司较好地控制了成本和费用,同时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增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

从表4可以看出08年到11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但12年为负,说明发展受限,其他两项指标也呈现下滑趋势,这是由于企业在这几年迅速扩大规模,总体来看12年以后经营发展状况得到改善,呈现增长趋势。

诊断报告范文第4篇

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所检查的50例主动脉夹层的CT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显示特点。

结果:50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得到满意显示。

结论:螺旋CT检查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2-01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并非主动脉壁的扩张,有别于主动脉瘤,过去此种情况被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现多改称为主动脉夹层血肿,或主动脉夹层分离,简称主动脉夹层。笔者收集在原工作单位的CT诊断为主动脉夹层5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主动脉夹层为住院或门诊患者,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5~69岁,平均5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性胸前区疼痛(35例)、腰背部刺痛(10例)以及脉搏减弱(5例)。其中40例有高血压病史,5例伴有糖尿病。

1.2使用设备和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公司6排螺旋CT机,CTA检查前均常规做胸腹部CT平扫,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20~25s开始扫描。将层厚3mm的增强图像资料在CT机上薄层重建为层厚1.5mm,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血管重建。重建的方法包括: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多平面重建(MRP)、表面阴影显示(SSD)及仿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

2结果

2.1CT分型[1]。根据内膜撕裂的部位和范围将之分为三型,也是目前最常用的分型:Ⅰ型累及主动脉升部、弓部和降部;Ⅱ型病变仅限于升主动脉;Ⅲ型累及降主动脉中上段或腹主动脉,其中累及横膈以上胸主动脉为Ⅲa型,病变延伸至横膈以下腹主动脉为Ⅲb型[2]。

2.2主动脉夹层CT表现为:50例中包括Ⅰ型主动脉夹层10例,Ⅱ型主动脉夹层5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5例,其中Ⅲa型15例,Ⅲb型20例。均获得满意图像,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图1)、病变真腔、假腔及内膜片。内膜片将血管分为真假两个腔隙,内膜片凹面多向真腔(图2)。多数真腔较小,假腔较大。增强早期真腔密度高于假腔,随时间延迟,假腔密度增高,假腔密度可高于真腔。20例见附壁血栓,2例夹层破裂并发纵隔及胸腔积液(图3);髂总动脉受累13例,主动脉内膜钙化斑向内移位15例(图4)。

3讨论

3.1CT诊断可靠的主要依据。内膜片和主动脉真假两腔形成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基本征象。CT平扫能较好显示撕裂内膜片钙化向内移位,一般内移5mm以上,此征象具有诊断价值[3]。本组显示钙化移位3例,移位最大9mm。增强扫描能较清晰显示撕裂内膜片,CT横断图像上呈弯曲的线状低密度影(图5),本组中10例均显示此征象。增强后真假两腔可同时显影,真腔因血流速度快,密度往往较假腔高,增强CT能清楚显示此征象,本组有7例显示此征象。一般假腔大,真腔因受假腔及附壁血栓压迫而变细、变直。假腔显影及排空较真腔缓慢,即真腔密度由高变低,假腔密度先低于真腔,愈向远心端愈高,后高于真腔。增强后附壁血栓比真假两腔内密度低,无强化,多见于假腔内。

3.2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意义。CT检查可无创、快速、准确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分型,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为手术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且能随访复查,因而可以替代大部分的主动脉造影,特别是造影时可能误漏的情况,如有血栓的假腔,则造影剂不能充盈显示,而CT则不受限制。该50例患者经CT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所以CT检查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之一。

参考文献

[1]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4,302-303

诊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乳腺肿物; 高频CDFI ; 超声诊断;定位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021-01

乳腺疾病是外科常见病。近年来乳腺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一些学者报告,在美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100/10万人。我国为20/10万人,沿海地区高达30-40/10万人。因此对乳腺肿物正确的诊断、定位,为临床治疗乳腺疾病有重要意义。

1 资料及方法

我科自2007-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经彩超检查乳腺肿物50例,术后均送病理检查。患者全部为女性,年龄18-74岁,平均32.5岁。使用日本产ALOKA5000SV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扫查方法:纵切法、横切法、放射状扫查法和旋转扫查法[1]。(1)测量腺组织厚度。(2)腺组织内有否局限性异常回声肿块,并观察其形态、回声、边界及后壁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测量肿块大小及进行定位。(3)观察病变区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如有血流显示,测量收缩期最高流速(Vmax),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阻力指数(RI)。(4)必要时观察腋下有无淋巴结。

2 结果

50例全部经高频CDFI超声检查,检出率为100%。而触诊仅检出21例肿块,有11例触诊乳腺肿块不明确,检出率为65.5%。高频CDFI超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高频CDFI超声符合率为90.2%。经病理证实50例乳腺肿块中,乳腺增生症21例,占45%;乳腺纤维瘤11例,占22%;乳腺癌15例,占30%;导管状瘤1例,慢性乳腺炎1例,,浆液性乳腺炎1例。在乳腺增生症21例中,瘤样增生型5例,导管增生型5例,囊肿型3例,小叶增生型7例,硬化型1例。

肿物位于乳腺外上象限24例(48%),位于乳腺外下象限7例(14%),位于乳腺内上象限15例(30%),位于内下象限4例(8%)。其中15例乳腺癌13例在乳腺外上象限,2例在乳腺外下象限。最后手术证实全部肿块在超声定位象限内。

2.1声像图特征

2.1.1乳腺癌 肿物多为形态不规则,其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低回声,可密集的强回声,也可含有液性暗区),其内多见钙化回声,肿物弹性差,在外压下多不变形,肿物回声衰减,与肿物内纤维成分有关,乳腺癌含有75%以上的纤维成分而多有回声衰减。

2.1.2乳腺增生 又称乳腺结构不良。参照乳腺结构不良WHO病理分型[2],声像图分五型:(1)瘤样增生型:回声增强或强弱不等,似有边界,呈圆形团块。(2)导管增生型:输乳管不规则扩大增粗,局部散在或互相融合沟通。(3)小叶增生型:间质回声增强或降低,结节边界不清。(4)纤维化型:较大的结节形态不规则,回声较强而不均匀,(5)囊肿型:呈液性无回声区,透声好,边界清,后壁回声增强。

2.1.3 导管状瘤声像图特点为扩张的中心导管内见中等实性回声,界限清晰。

2.2 彩色血流显示本组50例肿块共有30例有彩色血流显示,占60%(30/50),丰富12例,散在18例,(如周边及内部一个切面出现二条以上的彩色血流信号为丰富,只有一条短带状或点状彩色血流为散在),平均最大流速(11.32+-6.27)cm/s,平均最小流速(2.8±2.16)cm/s,RI 0.73±0.63。

3 讨论

经高频CDFI超声检查50例乳腺肿物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符合率90.2%。50例超声定位手术,符合率为100%。

乳腺癌在妇女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3]。我国认为高频超声检查,对于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乳腺癌新生滋养动脉血管增多,血供更明显,其组织细胞排列不规则,可形成实性细胞团块、条状、小梁,也可形成导管、,内部可坏死、出血、钙化,超声显像可形成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不等,后方回声减弱等特征。血流检出信号90%左右,RI0.75以上。乳腺增生就是妇女较常见的一种病变,分类比较复杂,高频超声根据它们类型不同及声像图特点能够作出较准确的判定,乳腺增生症血流信号检出率约50%左右,RI0.54-0.75。

高频CDFI超声对乳腺肿物定位,较为准确,有以下优点:1、超声定位取仰卧位,与手术相同;2、超声以四个象限1-12点定位,范围准确;本文50例超声定位均与手术相符,高频CDFI对乳腺肿物进行诊断,它不仅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而且图像清晰,重复性好,可以明确肿块大小、形态、性质、浸润以及血流情况,并能鉴别肿块的良恶性,而且定位准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因此,该方法应为乳腺疾病诊断及定位的首选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建初,袁光华,柳文仪,周墨宽.主编.血管和浅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0(书籍).

诊断报告范文第6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8村2居委会的社区居民。调查内容包括社区概况、社区健康状况、社区生活方式疾病相关因素、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与利用。

调查方法:依据《2007年上海市社区诊断报告内容与要求》,结合中心社区科、全科团队、防保科、卫生监督科和全科门诊的工作报表、疾病监测管理和各类专项调查,收集评价指标资料;结合社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和社区卫生需求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数据处理:对各类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和整理。调查问卷统一收回,采用EPI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 果

社区概况:重固镇位于上海市郊区,处于A3、苏虹公路交通大动脉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2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24.5公顷。社区属农村居民社区,所辖有二个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农村以自建房为主占,居民饮用水主要为自来水,卫生设施主要为家庭卫生厕所,极少量居民仍有使用公共厕所、马桶。村居委均有老年活动场所。环境空气质量为良,四季平均温度18.3℃。

社区健康状况:①人口学特征:户籍人口15592人,总户数5228户,户籍户均人2.98人,户籍人口密度669.18人/km2>/sup>。社区中男女性别比为0.98:1;14岁以下儿童数1269人,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为8.14%;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2501人,占总人口的16.04%;老少比例为1.97:1;总负担系数31.89%,少年儿童负担系数为10.73%,老年人负担系数为21.16%。外来人口12693人。②出生死亡情况:2009年重固镇户籍人口出生85人,出生率为5.45‰;死亡130人,总死亡率8.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9‰。③传染病:2009年度共发现传染病61例,发病率为3.9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发病前5位的传染病为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水痘、肝炎、流行性腮腺炎,其中感染性腹泻16例,肝炎8例,流行性腮腺炎3例,流感1例,手足口病21例,水痘10例,猩红热2例。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09全镇35岁以上应测血压人数10894人,实测人数10 345人,血压测量率94.96%,血压知识知晓率84%,血压知晓率96%;在全镇,共计完成糖尿病高危人群登记人数125例,共计发现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6.1mmol/L者4例,共计发现糖调节异常患者6例,其中糖耐量减低IGT患者2例。残疾人559例,其中肢体残疾308例,视力残疾75例,精神残疾65例,智力残疾57例,听力残疾49 例。社区病房住院患者疾病前5位为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糖尿病。

社区生活方式疾病相关因素:通过社区居民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社区居民中存在着相当比例的不良生活习惯。其中吸烟率27.29%,饮酒率24.20%,坚持体育锻炼30.40%,不良婚姻14.2%,食盐摄入量平均每人8.19g/日,食用油摄入量平均每人39.7g/日。

社区居民的卫生需求与利用:①卫生资源:重固镇社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所,4个中心卫生室和4个一般卫生室,有66张床位。②重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况:中心业务用房面积3300m2>/sup>,固定资产总值274万元,中心设66张床位,2009年全年门诊量59 648人次,门诊均次费111.12元,中心下设3个中心卫生室和5个一般卫生室,建有全科团队服务4个,分别有全科医生、公卫医生、社区护士和乡村医生组成。现有在编职工数48人,非在编15人;卫生技术人员50人,其中现有全科医师7人,社区护士15人,执业中医师3人;专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为4人(8%),大专学历18人(36%),中专学历28人(56%),中心专业人员中以初级职称为主占80%,中级职称20%。③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场所:社区家庭5228户,2003年开始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截止2009年共建立家庭档案5256户,其中包含已划出的5个村的资料,其中15087人有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达到97.12%。社区共有中小学校2所,社区养老机构1个,社区工厂企业311家,指导完成建档61个(19.60%),其中有职业危害的40个,主要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有毒气体,涉及工作人员约500人,无职业危害患者。社区集贸市场1个,面积3000m2>/sup>。

讨 论

人口结构老龄化:区域内近97.12%居民享有社会保障,区域内医疗资源分布尚合理,医疗服务可及性及方便性较好。老年人负担系数为21.16%,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社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1]。因此,深入社区将老年人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人群,有必要结合本社区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特点,提出适合老年人口的卫生方案和卫生政策,政府应对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进行规范、支持和政策倾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几种常见慢性病提出几套可行的管理方案、治疗规范,扩大家庭病床的服务数量及领域[2]。

新旧传染病对居民的健康威胁:目前重固镇传染病构成以儿童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为主,肺结核相对2008年有所降低,但其危害仍十分严重。因此,针对结核病应该继续强化控制结核病的基本策略:发现和治疗患者,新生儿卡介苗接种[3];针对感染性腹泻应该改善卫生条件,提高大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和能力,做好“三灭一管”,严格管理传染源。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合作,大力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居民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不良行为习惯是居民主要健康威胁:社区居民中存在着相当比例的不良生活习惯。社区居民不良生活习惯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因此,有必要针对不良生活习惯开展控盐、控烟、控油、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视“四控一动”活动。

慢性病史居民主要健康问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冠心病、脑卒中已成为危害本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高血压问题既是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又是危害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与冯春荣等[4]报道一致。本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建卡管理率分别是67%和49.01%,控制率为78%和53.19%,因此,在今后慢病防治工作中应重点提高建卡管理率和控制率。单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量还不能较好地开展慢性病的防治各种,今后应进一步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进行纵向整合,将二、三级医院的技术放到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第一线,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工作的开展,发挥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补优势,同时在区域内实现居民临床医疗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建成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5]。

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储备进行步技术线:本社区有7名全科医师,根据每万人3名全科医师要求,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但是从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医护人员的学历及职称结构均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学历仍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92%,职称以初级为主,占80%,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适应今后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工作的需要,应该注重人力资源的储备。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06.

2 张静.上海市闸北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诊断报告[J].上海预防医学,2007,19(12):643-645.

3 李立明.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2.

诊断报告范文第7篇

从1998年示范毕业至2020年一直在乡镇学校任教,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数学的习惯、能力都较差。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这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以激发和持续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优化课堂教学当成教育的主渠道。2021年上挂到城区一所学校任教,和城里的教师比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着学多的问题有待加强。

一、个人现状分析

我的优势

1.本人已经有22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热爱教育事业,喜欢孩子,有恒心、踏实认真,具有很强的责任心。

2.钻研教材,善思善问。

3.对待学生充满关心和爱护。

4.谦虚好学。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以及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都喜

欢去钻研。并及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5.平时离家较远,在学校的时间较多,有更多的时间批阅学生作业,钻研教材。

我的不足

1.作为一名中年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面对挫折不够坚强。

受到原有教学经验的羁绊,较难从故有的框框中出来。缺乏大胆创新

的能力。

2.课件的制作、电子白板的使用上还需加强。

3.受年龄约束,精力有限,记忆减退。

二、今后改进的方向:

1.努力学习新知识,认真做好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2.学习专家们的先进理念,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心得。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努力探求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素养。

4.积极参与各种研讨活动,积极发言,博采众长,在交流中碰撞思想。

诊断报告范文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街道所辖21个居委会的社区居民。

1.2 调查方法

依据《2007年上海市社区诊断报告内容与要求》,共收集涉及社区概况、社区健康状况、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社区综合防治计划4个大项144个小项的内容。卢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社区调查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具体指标收集要求。指标资料来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各类工作报表、疾病监测系统、各类专项调查。

1.3 数据处理

对各类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调查问卷统一收回,经数据整理、逻辑核查后,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社区概况

淮海中路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区域面积1.41(km)2,属城市居民社区,辖管21个居委会。园林绿地覆盖23.50万m2,绿化覆盖率17.16%,人均绿化占地1.51 m2。居民住房以旧式里弄房为主,占63.04%,公寓占26.21%,公房占5.68%,新式里弄房占4.87%,简易平房占0.20%。居民饮用水主要为自来水,占77.09%,经净化过滤的水(分质供水)占19.94%。卫生设施相对落后,仍以马桶为主,占72.13%,家庭卫生厕所占23.87%,公共厕所占4.00%。共有体育场所面积3 983.87 m2,包括老年活动场所21个,居民健身场所30个,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人均体育场所面积为0.04 m2。

2.2 社区健康状况

2.2.1 人口学特征 户籍人口总户数31 943户,共98 488人,户均人口3.08人,户籍人口密度为69 849.65人/km2。男女性别比为0.96∶1。婚姻状况:已婚24 455人,占总人数的24.83%,未婚8 955人,占9.09%,离婚922人,占0.94%,丧偶3 315人,占3.37%。14岁以下儿童数6 433人,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为6.53%。65岁以上老年人口17 705人,老年人口比例为17.98%。老少比例为2.75∶1。总负担系数为32.47%,少年儿童负担系数为8.65%,老年人口负担系数为23.81%。户籍人口年龄性别构成见表1。

常住人口数本市69 790人,外来15 805人,流动2 247人。常住人口密度为62 299.29人/km2,为人口导出区。

2.2.2 出生、死亡情况 2007年淮海中路街道出生率为6.19 ‰,高于全区5.74 ‰的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0‰。总死亡率为8.79 ‰,低于全区8.85‰的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为6.56‰,占总死亡的0.14%,全部为新生儿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为0.00%。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为恶性肿瘤(27.37%)、脑血管病(21.36%)、心脏病(15.13%)、呼吸系统疾病(11.09%)、损伤和中毒(5.43%)。传染病(1.50%)和寄生虫病(0.00%)已不是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死因构成比及死因顺位见表2。

2.2.3 急性传染病 2007年淮海中路街道本市居民传染性疾病共发生7个病种69例,发病率为0.69/1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12.66%。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为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的病种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手足口病,减少的病种为感染性腹泻,其他病种均较去年同期不同程度下降,见表3。外来人口共发生传染病6个病种11例,分别为梅毒3例、肺结核3例、水痘2例、淋病、乙肝和手足口病各1例。

2.2.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007年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病人前5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性胃炎。高血压居首位,占23.01%。按60岁年龄分组,

2.3 卫生需求与利用

2.3.1 医疗资源 淮海中路街道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4家,其中一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1家、三级医院1家,专业预防保健机构1家,民营医院4家,个体诊所5家。共有核定床位1 118张,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6张,占5.01%。

2.3.2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况 中心占地面积1 500 m2,建筑面积3 600 m2,业务用房3 080 m2。2007年核定床位数56张,可开放床日20 440日,实际占用床日19 790日,床位占用率为96.82%。全年门诊量217 481人次,其中城镇医保7 758人,自费(无保障人数)4 262人。人均住院费用9 860.05元,门诊均次费119.71元,平均每张处方104.12元。每位医师服务人数为852.81人,社区每位护士服务人数 2 745.14人,健康志愿者人数180人,医疗救助人次数194人次。下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防按4∶2∶2比例设置。居民平均步行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时间10~15 min,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为97.9%。

2.3.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卫生专业人员103人,其中男性21人,女性82人,男女性别比为0.26∶1。专业技术职称分布:高级5人,占4.85%,中级26人,占25.24%,初级76人,占73.79%。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86.41%,其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占58.25%。年龄构成:51岁及以上占40.77%,35岁以下占31.07%,36~50岁占28.15%。

3 讨论

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由济南、吉安、嵩山、顺昌4家地段医院合并而成,2001年异地新建,承担着全街道居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示范点和上海市中医药服务示范点。2005年7月起,以全科服务团队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全面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在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的环境和对疾病人群、高危人群以及健康者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一系列卫生保健活动,控制和降低社区人群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8年被列为上海市社区老干部工作示范点。

通过社区诊断发现,随着健康宣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居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卫生习惯的好转,自身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常见传染病发病率平稳下降。传染病构成以肺结核和性传播疾病为主(2007年卢湾区梅毒发病率为112.93/1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13.76%。淋病发病率为51.65/10万,比去年同期下降24.50%,位居发病前2位)。今后应继续加强肺结核和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力度,积极控制疾病蔓延。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充足的资源投入,加大部门合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在重点人群中开展性传播疾病和肺结核的防制工作。大力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和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自身防护意识,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要规范一次性用品、血液和血制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理。

通过社区诊断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已成为危害本社区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中高血压问题既是其他疾病的危险因素,又是危害本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本社区从加强健康宣教、落实35岁以上首诊测压、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正规治疗和随访、开展细节管理,落实健康专员做好病例随访管理等多个环节着手,抓好高血压控制工作。2007年卢湾区淮海中路街道登记管理高血压重点对象人数2 329人,规范管理2 217人,规范管理率为95.19%,其中75.83%的人血压得到较好控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在慢性病预防工作的第一线,有便捷、连续的优势,但缺乏专业技术支撑,同时各种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又有相互交叉影响的发病趋势,单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量还不能较好的开展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进一步探索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将二、三级医院的专业技术放到社区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线,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发挥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互补优势,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在区域内实现居民临床医疗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形成纵横结合的医疗信息共享格局,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形成区域内的防治网络。加强社区慢病监测系统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的管理。

≥60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的国家或地区被视为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至2006年底,上海户籍≥60岁老年人口275.6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15%,≥65岁老年人口207.58万人,占15.17%。淮海社区户籍人口中≥60岁老年人口占23.06%,≥65岁人口占17.98%,已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可见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本社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因此,有必要结合本社区老年人口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特点,提出适合老年人口的卫生方案和卫生政策,政府应对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进行规范、支持和政策倾斜,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几种常见慢性病提出几套可行的治疗规范和治疗目录,扩大家庭病床的服务数量及领域。

根据每万人3名全科医师的要求,本社区目前有全科医师18名,能够基本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但是从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医护人员的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均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学历仍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86.41%,其中中专及以下占58.25%。职称结构中初级职称占73.79%,50岁及以上年龄占40.77%,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储备,更好的适应社区综合工作的需要是今后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继续教育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力度,按照立足培养、适度引进的原则,一方面鼓励社区医务人员参加岗位培训和职称考试,另一方面适度引进医学人才,提高学历和职称水平。同时,利用区医学会、人才培训中心的平台,聘请专家到社区为医生、护士、防保人员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逐步建立系列完整、人员充足、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社区全科医师队伍。

4 参考文献

[1]徐枫,朱宏幼,章朝霞.上海市卢湾区1956―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上海预防医学,2005,9:433-434.

[2]顾秀英,顾宏亮,李静,等.太仓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社区诊断报告\.中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 1999,7(6):275-276.

[3]冯春荣,边宝生,林峥嵘.北京展览路阜外社区居民慢性病的现患状况及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6):273-275.

[4]李强,陈政,戴依群,等.上海市嘉定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试点社区诊断报告\.上海预防医学,2003,15(1):42-44.

[5]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