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超敏c反应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超敏c反应蛋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超敏c反应蛋白范文第1篇

【关键词】C反应蛋白;临床检验;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67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58-02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属于一种炎性检测标志物,其灵敏度与准确度较高,故其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如在冠心病、颅脑损伤、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均有应用[1]。本文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诊断以研究hs-CRP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我院于2011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64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同期进行体检的64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6.8±5.7)岁,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全身或局部有炎症、发热,感染性病种主要有:关节炎、心肌梗死、肺炎、骨折等;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26-51岁,平均年龄(37.4±4.9)岁。使两组对象均无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差异(P>0.5),可进行对比。

1.2检测方法于清晨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处于空腹并安静状态下的静脉血标本,普通生化管装置观察组的血标本,对照组的置于EDTA二钾抗凝管。观察组即刻进行血清分离,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取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检测的方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正常的hs-CRP浓度为0-5mg/L的范围。对照组中的EDTA二钾抗凝全血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细胞,正常的白细胞计数在(5-10)×109/L的范围之内,正常的中性粒细胞比率在0.5-0.7的范围。

1.3观察指标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比率与白细胞计数进行观察对比,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在临床检验上的应用价值。

1.4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χ2检验两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的关系,P

2结果

2.1相比对照组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4.1±0.9)mg/L]与中性粒细胞比率(58.7%±6.9%),观察组中的hs-CRP浓度[(25.6±10.4)mg/L],中性粒细胞比率为(69.7%±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经直线相关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比率与白细胞计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中性粒细胞比率成正比关系(r=0.45,P

3讨论

CI即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说是人体炎症反应最为典型的相蛋白代表,其诱因通常包括肿瘤坏死的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各种细胞因子,反映是的人体体内的炎症活动度,若反应度较高,即说明人体体内的炎性较高,表明身体出现健康问题[2]。采取敏感的检测方法检验到的低水平C反应蛋白就称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将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新生儿细菌感染、脑血管疾病等方面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经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已证实,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因素是炎症,超敏C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经检验可将心血管的损伤状况相应地反映出来,利于诊断冠心病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本研究中,结果也证明心肌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提高,与相关研究结果吻合。

通过对比研究感染性疾病患者与健康个体检测出来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比率数值,结果表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中性粒细胞比率都有所提高,且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会随着白细胞计数与患者病变程度的增加而提高。相关研究表明,仅检验全身炎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患者的炎症反应综合征是难以被诊断出来的,或是准确率很低。因为各种因素如环境、年龄、生理、免疫、药物与个体差异等都会影响白细胞的计数结果。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性疾病,其可以结合组织膜与广谱细菌,提高细胞运动功能与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超敏C反应蛋白在发生急性感染6-10h内会明显提升,浓度持续的时间基本与病程一致,病退后可恢复至正常的浓度范围。超敏C反应蛋白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炎症的消除,且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无男女性别差异,不受个体差异、药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临床检验上稳定性良好的一个生化指标[3]。

综上所述,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意义重大,在临床检验中其具有反应敏感、迅速,较少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准确度较高,结果较稳定的优点[4]。值得在临床检验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小波.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在临床上的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3,16(17):2131-2132.

[2]陈泳.C反应蛋白在心肌梗死中的检测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178.

超敏c反应蛋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肝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实验技术

[中图分类号] R446.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074-02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典型的急性相蛋白,是历史上首先被认识的急性相蛋白之一。其血清或血浆浓度的增加是由炎性细胞因子如IL-6释放所致,它几乎恒定不变地显示炎症存在[1]。hs-CRP是与CRP同样的蛋白,因为普通CRP检测方法(灵敏度8~10 mg/L以下)不能检测低浓度,而采用超敏感(灵敏度低至0.06 mg/L以下)检测技术可实现而得名。通过比较肝病患者与健康人群hs-CRP水平变化,有助于了解肝内炎症活动程度及肝细胞受损的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6年8月~2009年10月住院患者,其中肝炎68例(急性肝炎42例、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48例、肝癌患者40例;年龄19~65岁;选择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白细胞、心电图等体检指标正常的体检人员14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清晨空腹静脉采血3 ml,分离血清后及时测定,hs-CRP试剂由Orion DiagnosticaOy生产,实验仪器为OlymPus 2700,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正常参考值为0~3 mg/L。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hs-CRP浓度数据均以x±s表示,对各组数据用t检验进行比较,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肝病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CRP浓度

见表1。肝病患者组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数差别经t检验,P

2.2 肝病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检测结果

见表2。可见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炎组,样本间均数经t检验,P均

3 讨论

肝疾病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肝炎(病毒性肝炎、乙醇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得不到及时、合理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肝硬化和腹腔积液,而肝硬化得不到控制就有可能发展为肝癌,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而且,由于化学致癌因素等各种原因,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肝脏穿刺在临床上难以广泛开展,故人们开始研究血清学指标对肝疾病诊断的价值[2]。近年来由于高灵敏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先进的仪器设备,CRP的临床意义被重新评估[3]。CRP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能方便、全面、灵敏地反映患者的炎症情况,也可用于鉴别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的性质,鉴别良、恶性肿瘤,心肌梗死的范围及判断预后等;本实验室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可以检测到较低水平的CRP,即超敏CRP(high sensitivity CRP,hs-CRP),检测过程受干扰因素较少。

CRP首先是在急性炎性反应患者血清中发现的,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蛋白。一般人体浓度小于8 mg/L,但在发生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其浓度可急剧增高,可达正常水平的2 000倍,CRP浓度与传染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炎性反应过程密切相关,据此可反映患者体内炎性反应的活动程度,且几乎与炎性反应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而疾病得到缓解时又迅速恢复正常。近年来,CRP在肿瘤中亦被发现有增高[4],有学者提出肿瘤可能由炎性反应引起的假设,认为慢性炎性反应可以增加患肿瘤的危险性[5-6]。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病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朱汉民,陈霞.临床实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5.

[2]胡守廉,胡耀仁,唐锡尔.PGA指数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价值[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5):309-311.

[3]武建国.正确地解读CRP[J].临床检验杂志,2005,23(5):321-323.

[4]程玉萍,华川.C反应蛋白测定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3):202-203.

[5]Chung YC,Chang YF.Serum C-reactive Protein correlats with survival in colorectal cancer[J].Eur J Gastroemerol HePatol,2003,15:369-373.

[6]Nikiteas NI,Tzanakis N,Gazouli M,et al.Serum IL-6 TNFalPha and CRP levels in Greek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prognostic implications[J].Word J Gastroenterol,2005,11:1369-1643.

超敏c反应蛋白范文第3篇

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其主要病理机制为炎症反应,引起小儿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常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高低及大便常规及培养来初步判断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血常规结果受到是否治疗、生理状况(贫血、营养不良)、年龄、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时,其浓度可显著升高,与疾病的急性期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对256例腹泻患儿进行CRP、外周血WBC计数测定,并对两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至10月在本院儿科肠道门诊,大便培养致病菌明确的急性细菌感染组患儿166例,其中男92例,女74例;年龄10d~8岁;急性病毒性感染组选用致病菌培养阴性而经病毒学指标确诊的患儿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7d~8岁。正常对照组50例取自本院健康体检儿童。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作血常规检查,同时采静脉血,CRP采用免疫荧光法,韩国产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WBC计数用日本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配套试剂及质控品。细菌与病毒病原学检测按本院常规方法。

1.3 阳性标准 WBC>10×109/L;CRP≥10mg/L,分别为两指标的阳性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CRP与WBC检测结果比较 在256例儿童腹泻病例中,CRP阳性127例,占49.6%;而WBC阳性者72例,占2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组比较 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CRP比WBC更敏感地提示急性细菌感染,而在反映病毒感染以及各种感染恢复期阶段,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表1 不同病原引起儿童腹泻CRP和WBC结果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儿童腹泻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是血常规和大便常规及培养,但多种因素均能影响血常规的数值变化。大便常规只能观察其性状,是否为细菌性还是病毒性感染很难区分。大便培养又需要一定的时间(阳性3d),不利于急性腹泻引起的小儿脱水的治疗,儿童会引起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血常规中WBC的改变,一直是临床初步判断病原体是否为细菌感染的依据之一。WBC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WBC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升高,可作为病毒感染依据之一。但WBC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年龄、应激、环境、生理状况、治疗干预等都可使WBC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医生的正确判断。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人体发生细菌感染,非特异性疾病和创伤等情况下均会迅速升高,一旦情况改善又会很快下降,近年国内外文献报道CRP可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并指导抗生素使用[1]。CRP作为临床反映急性感染的指标,能及时、准确地反应机体的感染状况,而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在炎症或急性组织损伤时,CRP的合成在4~6h内迅速增加,其后的8h倍增。在细菌感染时,CRP最高可达150~350mg/L。大多数病毒感染的患儿CRP值降低(腺病毒、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感染时CRP值亦可升高)。本文结果提示256例儿童腹泻病例中,CRP阳性127例,占49.6%;而WBC阳性者72例,占2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RP不受全血,抗炎药物和激素因素的影响,具有感染时迅速增高、感染后迅速下降的特点,尤其本实验采用免疫荧光法可测定

CRP在儿科感染疾病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比白细胞更快速、敏感,但CRP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炎症等病理状况时均可升高,是一种敏感而非特异的诊断指标。建议结合临床,区别对待,联合检测较好。研究表明,由细菌、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在急性期hs—CRP显著升高,而病毒感染hs—CRP升高不明显,因此hs—CRP检测在早期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类型上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临床用药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对新生儿感染进行早期诊断[3~4]。

【参考文献】

1 俞钱,石冬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应用探讨.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2):301~302.

2 Wang SM, Lei HY, Huang KJ,et al. Pathogenesis of enterovirus brainstem encephalitis in pediatric patients: roles of cytokines and cellular immune 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dema. J Infec Dis,2003,188:564~570.

3 周建华.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2):183~184.

超敏c反应蛋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升高, 其发病率出逐年升高且逐渐低龄化, 它的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a)[Lp(a)]有促进动脉粥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而动脉粥样硬化又多伴随慢性炎症的发生, hs-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在炎症中升高, 故想借此文探讨Lp(a), 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ACI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患者81例, 其中男51例, 女31例, 年龄38~78岁, 平均年龄(58.8±7.5)岁;病程7h~3d, 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对照组(NC)为本院体检科50例健康体检者, 无心脑肝肾等疾病, 头部CT、MRI无异常,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57.7±2.5)岁。两组年龄, 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方法及试剂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于黄盖促凝管中, 以3500r/min离心5min, 分离血清待测。仪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上海科华产的Lp(a), 免疫比浊法;hs-CRP为罗氏配套试剂,免疫比浊法。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 x-±s)表示, t检验, P

2 结果

2. 1 急性脑梗死(ACI)组与NC组Lp(a)、hs-CRP测定水平比较 ACI组的两种测定值均高于NC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血清Lp(a)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 ACI组患者的血清中Lp(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397, P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Lp(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低密度脂蛋白, 是一种独立的脂蛋白, 具有强烈的促血栓形成作用, 其水平高低可以反映动脉狭窄的程度。Lp(a)中的ApoA1与纤溶酶原有同源性, 可以联附于纤维蛋白上, 与纤溶酶原竞争, 但它不能使纤维蛋白被破坏, 使纤维蛋白的破坏被延缓, 促进了血栓形成, 并且Lp(a)促进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上聚集, 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有研究表明Lp(a)能减低RBC膜脂流动性和变形性, 使血液粘稠, 血流减慢, 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机会[1]。Lp(a)还能促进血小板血栓形成, 其可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巨噬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2]。在本实验中发现ACI患者的血清Lp(a)含量明显高于NC组, 且脑梗越重Lp(a)越高。

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有研究表明[3]在慢性炎症中CRP可以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局部沉积, 诱发内皮细胞分泌表达粘附分子和化学趋化因子, 促使IL-6和内皮细胞1的分泌, 促进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增加活性和扩大其他炎性介质的炎症标志物,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可促进血栓形成, 加重脑卒中。当炎症活动加剧CRP升高明显, 当炎症缓解后CRP水平降低, hs-CRP反应了斑块中炎症活动程度。本实验结果表明, ACI患者的血清中hs-CRP明显高于NS组。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Lp(a)水平与hs-CRP水平正相关, 说明两者在ACI发生中又相互促进的作用。

综上所述, 血清Lp(a)与hs-CRP不仅可以反映ACI的病情, 还可通过观测Lp(a)和hs-CRP对ACI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有效改善ACI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吴海琴, 张桂莲, 曹会芳, 等. 脑梗死患者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和脂蛋白(a)关系的研究.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3,13(3):242-244.

超敏c反应蛋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74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069-01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反映急性炎症和组织损伤时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种新的脑梗死的危险标志之一,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预测脑梗死的发生[1-2]。本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为脑梗死的诊治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2~68岁,平均58岁。所有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标准[1],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肝肾功能不全等。全部行头颅 CT检查证实确诊。同时选择3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空腹采静脉血2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含量(正常值为0~3 mg/L),试剂盒由上海复星医学科学有限公司提供,数值精确到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病中多发和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脑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不均匀,因其发病有数种因素参与,临床表现、发生、发作有其多样性,而基本的病理过程与脑血管的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机制有关[3]。

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炎症的一种敏感性指标,它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其含量增高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hs-CRP水平升高的机制可能是促进吞噬细胞的反应,溶解靶细胞,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使淋巴细胞增生和活化;作用于动脉内膜,增加血管通透性,使内皮细胞产生纤溶酶原抑制剂,引起动脉内皮损伤,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3]。周伟君等研究显示:急性脑卒中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CRP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CRP的显著增高是提示预后不良的敏感指标。有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高低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提示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另外,研究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早期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警示意义[4]。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后血清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35.

[2]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379-383.

[3]Noor JI,Ueda Y,Ikda T,et al.Edaravone inhibits lipid peroxidation in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rats:an in vivo microdialysis study [J]. Neurosci Lett,2007,414(1):5-9.

[4]王爱民,周颖,肖波,等.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2):153-154.

超敏c反应蛋白范文第6篇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R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70-01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之一,超敏C-反应蛋白( hs-CPR)作为炎性疾病的非特异性标志物,不仅是反映机体损伤的重要指标,也是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可预测脑梗塞患者的严重程度[1]。 因此,本研究检测了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以探讨hs-CPR在急性脑梗死期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急性脑梗塞组(ACI):系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发病壹周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6例,其中,男性50 例,女性36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1岁。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NDS)标准,按病情轻重分为:轻型组(0-15分)26例,中型组(16-30分)37例,重型组(31-45分)23例。其中伴有高血压63例,糖尿病 14 例,高脂血症52 例。(2)正常对照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9.5岁。为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 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预后按2周患者NDS变化分为:显著进步(NDS减少46-90%),进步(NDS减少18-45%),无变化(NDS减少17%以下),恶化(NDS增加18%以上),死亡。

1.2 方法:

1.2.1 hs-CPR检查方法急性脑梗塞组入院次日晨及正常对照组体检晨抽取静脉血3ml。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药盒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判断标准 hs-CRP>8mg/L为异常。

1.2.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

2 结果

2.1ACI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比较见表1。 ACI组血清hs-C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

2.2 不同病情ACI患者hs-CRP含量比较见表2。 急性期脑梗塞组不同病情患者hs-CRP含量比较结果显示:神经动能缺损严重的患者hs-CRP明显高于病情中、轻型组患者,病情中型组又显著高于轻型组。三组之间血清hs-CRP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

2.3 急性脑梗塞组中血清hs-CRP含量正常组与异常组预后的比较 见表3。急性脑梗塞组血清hs-CRP正常组的显著进步和进步比率明显高于hs-CRP含量异常组(均P

3 讨论

CRP是由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刺激及诱导肝细胞产生的大量急性反应蛋白,是全身炎性反应急性期非特异性标志。当机体损伤时,血清或血浆中CRP水平明显增高。已公认CRP可作为许多疾病的一个非特异性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同时又是疗效及预后的评估指标。前期研究[3]显示CRP是与动脉粥样化硬化关系密切的炎性标志物。CRP水平也是脑卒中预后的一个有价值标志物,CRP水平升高特别是持续升高者预后不良。本组结果显示CRP异常组病死率高于CRP正常组,而且神经功能恢复也差。hs-CRP较CRP更为敏感,可以检测0.1-10mg/L的CRP浓度,在反映微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显示[4]hs-CRP是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敏感分子标记物,并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s-CRP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扮演着一个病因性角色,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

本研究通过86例脑梗塞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脑梗塞组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因此,对临床上CRP水平较高的患者应加强监测,防止脑梗死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 石静平,董靖德,戴文卓,等.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105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

[3] 万婷玉,张巧俊,袁海峰,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蛋白和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57

超敏c反应蛋白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卒中相关性肺炎;评估

--------------------------------------------------------------------------------

作者单位:000000 武钢大冶铁矿医院 脑卒中是我们的多发病及常见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肺炎既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其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003年,德国科隆大学附属医院的Hilker等人首次提出了“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概念[2]。SAP主要指临床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并经过相关诊断程序而确定的肺炎。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重要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rCRP)是通过超敏感方法来检测血清中低剂量的C反应蛋白[3]。目前有较多资料显示,hrCRP与体内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包括非特异性感染、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等[46]。但是,目前关于hrCRP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变化,尚少见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主要纳入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炎,分为SAP组(卒中相关性肺炎组)、卒中组(未出现肺炎组)。纳入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见表1。

12 诊断标准 入选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有脑梗死或脑出血等卒中的基础疾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或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有发热(≥38度)、脓痰或呼吸困难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肺部出现新的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证实有新出现的肺部阴影;可排除肺水肿、肺结核等疾病[7]。

排除标准:24 h内出院或死亡;既往有明确的肺部基础疾病(如COPD、支气管扩张等)。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诊断明确后24 h内抽取清晨空腹抗凝血液5 ml,分别行血常规、血清hrCRP检测。采用浊度免疫法测定血清hrCRP。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体温等基本信息。对于明确诊断为肺炎的患者,收集包括慢性基础疾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等信息,进行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评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

我们对SAP组合卒中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比、白细胞总数等进行了总结和相互比较,具体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分娩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而SAP组的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卒中组,这应该是下呼吸道感染所引起的血象升高。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I评分变化。

我们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了PSI评分的评估,见表2。其中,SAP患者在治疗前的PSI评分明显高于卒中组,这也是其本身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而在规范治疗之后,其PSI评分显著下降。而卒中组由于并未出现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其治疗前后的PSI评分并无明显变化。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rCRP水平变化。

本研究中,卒中组患者血清hrCRP水平仍超出正常水平,在治疗后可下降到正常水平,见表3。此外,SAP组患者血清hrCRP水平虽在治疗前显著高于单纯卒中组患者,但在积极治疗后其水平显著下降。这说明,血清hrCRP水平可以很好的反映SAP患者肺内感染的情况。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在SAP组患者中,血清hrCRP水平与P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71。这说明血清hrCRP水平与PSI有很好的相关性,都是SAP患者的较好的病情评估指标之一。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hrCRP能较好的反映SAP的发生,并且与SAP的严重程度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有可能作为SAP诊断或病情监测的一项临床指标。

SAP主要指与卒中发病过程有关的肺炎,其不仅仅包括急性脑卒中患者,同时还包含一些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如长期卧床)等患者所发生的肺炎。卒中后由于吞咽功能障碍,误吸的风险明显增加,导致肺炎的发生。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隐性吸入,这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呛咳或咳嗽出现,依然存在误吸。

hr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慢性炎症、烧伤、急性创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多种病理条件下明显升高。本研究也显示,卒中患者的血清hrCRP水平均明显高出正常值范围。在治疗后病情稳定时,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因此,血清hrCRP水平本身也是脑卒中患者病情发展的评估指标之一。

此外,本研究还显示,SAP组中的血清hrCRP较卒中组显著升高。这反映了卒中患者发生SAP后全身急性炎症反应较单纯卒中者明显加重。可能涉及到SAP发病机制中某些独特的分子机制。脑缺血可能促进某些炎性因子分泌,持久激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另外急性脑卒中患者,特别是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可以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引起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等。在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持续激活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过程中,肺部的炎症反应被显著放大,各种炎症因子或炎症介质被释放到血循环中,引起hrCRP的显著升高。这明显不同于普通的社区活动性肺炎或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在SAP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明显控制后,其血清的hrCRP水平显著回落。因此,血清hrCRP有可能用于SAP患者的病情评估,特别是肺内炎症反应的评估指标。

参 考 文 献

[1] 唐春雷,郝俊杰,高建.急性卒中后肺炎对卒中近期预后影响的前瞻陛研究.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4):406409.

[2] 郭伟,张杰.关注卒中相关性肺炎.中华内科杂志,2011,50(3):191192.

[2] 张帅,韩芳,林蕊艳,李晓辉,胥振扬. CRP及PSI评分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临床肺科杂志,2011,16(6):821822.

[4] 吴春玉,管绍勇.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70471.

[5] 李喆,刘守恒.C反应蛋白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中国综合临床, 2012,28(2):172174.

超敏c反应蛋白范文第8篇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脑梗死;预后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3-1939-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常造成患者神经功能严重缺损,致残率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进一步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现将2007年1月~2008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52例健康对照组检测hs-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合临床总结hs-CRP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观察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57~80岁,平均68.5岁。56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IR证实。对照组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55~76岁,平均65.5岁。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为发病24小时内住院,并且排除了合并自身免疫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感染性疾病,发热,肝肾功能异常,急性心肌梗死,近期手术,严重外伤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同时我们对急性脑梗死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评分,56例可分为轻型28例,中型20例,重型6例。

1.2 检查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急查hs-CRP,血常规。对照组清晨空腹采血查hs-CRP,血常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正常值0~6.00 mg/L,检查结果采用统计学方式处理,用spss11.0软件包分析,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急性缺血性卒中观察组hs-CRP水平(8.54±2.16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3.26±1.12)mg/L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急性缺血性卒中组各型hs-CRP水平比较:轻型(6.58±1.34)mg/L,中型(9.67±1.46)mg/L,重型(19.24±1.68)mg/L,显示临床严重程度与hs-CRP显著相关(P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目前研究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卒中的基础病变,不仅仅是脂质聚积在动脉壁,而是一个低水平的慢性炎症过程[1],hs-CRP是炎症的一项敏感指标。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s -CRP在急性脑梗死中作用机理可能包括[2~4]:(1)hs-CRP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相互作用并与脂蛋白结合,激活补体系统而产生终末攻击复合物,造成血管内膜受损。(2)hs-CRP可促进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而造成机体凝血纤溶机制失衡,增加脑血管缺血事件的危险。(3)hs-CRP大量产生并活化炎症细胞,并经其受体活化途径造成血管损伤,引起血管痉挛,脂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硬化。(4)hs-CRP动脉内皮细胞产生高水平的纤溶酶原抑制剂,引起动脉内膜损伤导致斑块和血栓形成。(5)动脉内膜紊乱引发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分泌黏附因子,血管平滑肌硬化增生,使白细胞释放蛋白酶,血栓纤维帽破裂,直接导致血栓形成。因此hs-CRP是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因素,也是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本文观察组排除了急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常规中白细胞无明显差异。观察组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观察组hs-CRP水平升高提示脑血管局部炎症反应强烈,结果导致脑血管内膜受损,血管损伤,痉挛,脂代谢异常,脑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引起血管狭窄,脑血栓形成,因此hs-CRP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同时显示hs-CRP水平增高程度与急性脑梗死临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hs-CRP水平重型高于中型,中型高于轻型。由此得出结论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hs-CRP含量越高,临床症状越重,并且预后越差。如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过强,可导致缺血区域梗死范围的扩大和脑组织损伤的加重,进一步加重缺血性卒中的病情,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是增高的,并随病情加重进一步增高。临床上可将hs-CRP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敏感指标。而适时降低hs-CRP水平(如运用阿斯匹林,他丁类药物,功能训练,有规律的耐力训练)有可能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为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治疗提出了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曹红,孙长凯,许晶,等.血清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6):422.

[2] 李雪梅,刘美萍,刘百波,等.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3):208.

[3] 黄守青,叶志中,刘素英,等.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病情演变的关系血清C反应蛋白[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5,6(7):488.